第一篇: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谈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众多新建、扩建、改建的基础设施及技术改造项目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建设项目档案成为摆在建设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谈谈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建设单位的项目档案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地方、国家的发展需要,是大事、要事和百年大计之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众多新建、续建的建设项目应运而生。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建设项目档案成为摆在建设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设项目档案是建设项目的宝贵财产,它记载着建设者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真实见证。项目管理者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宗旨,共同做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一、建设项目档案
建设项目档案是从项目提出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决策、招投标、施工、质检、监理、设备采购安装、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归档的各类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建设项目档案主要包括基建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和竣工文件。基建文件是由建设单位在上述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整理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书档案和各种形式与载体的记录。监理文件主要是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形成的监理管理资料、施工监理资料、竣工验收监理资料等向建设单位移交的档案。施工文件主要是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包括施工技术文件、施工物资资料、施工测量监测记录、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施工验收资料、质量评定资料、竣工图等向建设单位移交的档案。竣工文件包括工程规划验收、消防验收、人防验收、环保验收、档案验收文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件等。
项目档案是一个有机载体,其特点主要有三:(1)成套性。它记载和反映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和成果,与总体的基建程序和专业内容衔接,构成项目完整的成套性整体;(2)专业性。不论是生产性建设项目档案,还是国防性建设项目档案还是民用工程,它都是专业技术活动的真实记录,包括了从工程的酝酿、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到建成使用的全过程;(3)现实性。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设计质量、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竣工验收的依据,是工程建设、使用维护和技术改造的不可缺少的现实性依据。
二、如何加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建设项目档案是工程建设的客观真实记录,它不仅能静态反映项目建设的全貌,而且能动态反映项目建设过程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它记录了项目建设中间的每一个环节,这种客观真实的记录对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安全与生产科研,对总结建设项目工作经验、分析失误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确保项目档案与项目施工和实施过程相符,保证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系统,是科学管理建设项目档案的基础。
1、充分认识建设项目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整个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由此可见,项目档案验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具有一票否决权,充分体现了项目档案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的重要性。此外,项目档案对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技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项目管理团队要高度重视项目档案工作。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同样是百年大计,因此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2、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首先要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特点和需要,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或建立相应的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其次是加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大、工期长、形成资料多,特别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单位和环节众多,所以要想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仅靠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依据不同项目特点制定符合该项目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程序,就成为做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第三要坚持做到“四同步”,即:项目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项目计划进度与检查项目文件材料积累情况同步,验收、鉴定项目成果与验收、鉴定项目文件材料归档情况同步,项目总结与项目文件材料完全归档同步。以“四同步”制度来确保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工作。
3、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知识业务培训
一个单位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资料的组织者对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项目档案未形成时,档案资料都散落在各经办人手中。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各有关人员进行档案知识的业务培训,让项目管理团队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掌握项目档案的组织管理、归档范围、整理规范、保管要求等,不要等到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档案验收时,才知道项目档案还有整理的标准和安全保管要求,这时往往积累了很多工作需要处理,搞得很被动。因此,建设单位应及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及早介入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保证档案在形成过程中的完整性,为最终建设项目的验收打下基础。
4、掌握建设项目档案收集的方法
建设项目档案收集是否完整齐全, 整理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反映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档案收集方法应体现全程跟踪收集和管理的原则。特别是投资大、周期长的项目,往往参建单位众多,形成的文件材料门类繁多,如果都由建设单位来整理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设单位在与设计、勘察、施工、监理、设备供货安装等各参建单位签署各类合同、协议时, 要明确规定工程档案应具备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移交时间等,或在工程招标合同中设专门条款说明对工程资料的要求,把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纳入合同管理,明确图纸资料移交的具体要求和处罚条款。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对上述移交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和鉴定工作,符合存档要求才可办理移交手续。据以往经验,一些重要的声像材料,如项目开、竣工仪式的照片、录音(像)带等是收集的难点;竣工图章的签署也不容忽视,实际工作中竣工图多数是从施工图直接转化而来,有些单位就简单地将施工过程未做改变的施工图直接作为竣工图保存,这里要强调的是,施工图可以作为竣工图保存,但必须要加盖并完备签署竣工图章,否则施工图就不能作为竣工图来保存。建设项目档案收集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注重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从重视收集工作开始。
5、定期开展资料整理检查与监督
由于资料琐碎,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又非常繁忙,施工人员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工地,对资料整理一般都是被动应付。如不认真进行督导检查,到最后很可能一塌糊涂,甚至有大量资料流失。所以要定期召开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会议,对建设项目中的各种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引起各方面重视。项目建设单位应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本单位各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定期召集有关参建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会议,汇报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6、严格把握竣工验收的质量
根据《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建设项目档案的验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二是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情况;三是项目档案的安全状况。建设单位要按照这三个方面在项目竣工验收前组织项目管理团队进行自查,审阅工程档案是检查的法定内容,工作的重点为项目前期管理性文件、竣工文件、隐蔽工程文件、质检文件、重要合同、协议等。在档案初验阶段,各项归档材料要切实做到“图实相符”、签字手续完备。对初验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在掌握验收标准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马虎迁就,以确保项目档案的质量。
三、对做好项目档案管理的思考
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凝集了设计者、建设者、组织者等很多人的心血,从项目的酝酿、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到投入使用需经历很长一段过程,期间所保留的文字、图纸、图表等各种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经过移交整理形成完整的建设项目档案。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者,例如部分领导或项目执行者不重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有可能因为平时忙于其他事务而放松了对建设项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因此档案管理者一定要强化基础管理,注重过程控制, 要主动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细则,使各方人员确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工作。
加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首先我们要从宣传建设项目档案的重要性入手,加强各级人员的重视程度,并在保管与利用过程中体现出建设项目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在领导支持的同时,取得各方人员的理解和帮助,确保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其次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者不但要积极探索,及时总结,不断创新,更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其他项目的经验,少走弯路,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找出新方法,适应发展与各种变化,才能更加科学地管理好建设项目档案,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为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机械工业出版设,2002.[2]GB/TS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S].[3]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S].[4]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档发[2006]2号).
第二篇:档案管理学年论文
浅议信息时代下大学生档案意识现状分析
【摘 要】 信息时代下,档案仍然作为信息源,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然而大学生档案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现状不容乐观。而档案意识的提高需要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在当今社会,具有档案意识,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
【关键词】 档案意识现状;意识提高意义;意识提高的举措
在现代文明意识中, 档案作为历史发展的原始记录, 己成为历史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信息时代最基本、最可靠的信息资源, 是社会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和国民素质的标志之一。而档案意识就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与认识程度。它伴随着档案工作产生和发展, 是人们自觉地、能动地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反映。那大学生档案意识概念又是怎样的呢?
一、大学生档案意识的概念
关于大学生档案意思的概念,很多专家学者都有各自的定义,但大多数是围绕大学生对于档案的认知与利用,即“识”与“用”的关系来述说的。我觉得这样就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关于档案的意识。所以我觉得大学生档案意识的定义是指大学生对档案价值取向和认同感,自觉地收集档案信息并有序整理、利用。
那作为在信息时代下学习成长的大学生,应该比其他人更加重视档案的重要性,可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二、大学生档案意识的现状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但我们注意到,大学生的档案意识还很薄弱,许多人对档案的概念、内容、作用以及查找方式知之甚少,大学生对档案的理解大致就是“人事档案”和“学籍档案”,大多数人对档案馆很陌生,更谈不上利用档案。总结起来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缺乏关心档案去向的意识
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普遍不强,缺乏对档案相关知识的基本了解,处于一种漠然无知的状态。在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档案无用论”的观点。认为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制度日趋灵活,用人单位看中的是劳动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档案已经失去了其往日的凭证与参考作用。因此,不少学生毕业时根本不关心自己档案的去向,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他们对档案的这种轻视态度使他们不了解档案的独特作用,不了解档案在今后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贷款、户口调动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时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校户口科实习与大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对档案采取漠不关心甚至完全忽视的态度,平时没有主动关心自己档案材料内容和档案去向的意识,只是在单位通知调档或有其它问题时才想办法查询;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核实就业时多半没空返校,而请他人代签,却不知道自己的档案派遣地址,隐患很大。
(二)、缺乏建立档案意识
平时在填写各种表格时,如果老师不强调,会有许多学生用圆珠笔填写,个别学生还会用艺术字、同音字或繁体字签名,签名与身份证不符,归档时不得不返工。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准备自我推荐材料时,无从下手,在忙乱中设计、打印自己的材料。各科成绩是多少,什么时间入团、入党,哪一学期担任什么职务,获得什么奖励等,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个人记
录,平时也没有收集原始资料。而且大多数人不知道去哪里查找。
(三)、缺乏管理档案意识
大学生的人事档案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不少大学生认为人事档案可有可无,置之不顾。大学生管理档案的意识随意,主要表现为:认为“现在都是聘用制了,户口都放开管理了,人事档案没有什么用处”;就业过程因违约需赔偿原单位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于是直接走人,档案也不要,认为“档案对我而言,是一种束缚”。在高校、各人才中心遭遗弃的档案为数不少。其后果令人忧虑。
二、大学生档案意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档案知识教育的缺位
据调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都缺乏档案知识的系统教育甚至在大学的许多专业中也不开设相关的档案教育课程。这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在青少年中开展档案知识教育的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社会教育也不尽如人意,尽管许多档案馆挂牌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而且也有些年头了,而其中绝大多数仅仅挂牌而已,并没有开展过实际的活动。对社会公众, 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十分有限。应该说, 我国档案知识教育的严重缺位, 是当代大学生档案意识普遍低下的根本原因。
(二)、社会媒体对《档案法》的宣传不足
在我国,社会及媒体对《档案法》的宣传十分有限,而且开展的相关实际宣传活动很少,导致大学生获得档案知识的渠道狭窄,提高档案意识的途径有限。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档案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事档案内容和作用的单一性
我国的人事档案偏重静态性的资料描述,注重历史性和过去时的反映,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的个人能力和信誉。而且在建立过程中信息收集方面透明度不高。我国人事档案的信息来源于当事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但很多信息是在当事人不知不觉中被记录在档案中的。当事人很少有机会了解到自己的档案信息。在这种建档体制下会使得档案在人们的心目中显得非常神秘,难以接近,使人们产生利用档案的畏难情绪。
(四)、传统用人制度的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用工形式日趋多样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大都是自谋职业,忽视档案的作用,对档案置之不理。并且不少用人单位在录用和管理员工的时候并不看重个人档案。
(五)、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致
现在我国高校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致,有的高校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人建档、管理和派遣,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加强对学生档案意识的培养;而有的高校却由兼职管理员负责,待遇较低导致人员经常流动,并且学生档案管理员甚至档案专业的学生对业务不熟悉将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对学生就业、考研等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毕业生档案派遣环节中问题较多,如派遣档案单件不符、派遣地址无法投递、该装的材料不装、装错档案袋等现象均有发生,其后果可想而知。
三、提高大学生档案意识的举措
档案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大学生档案意识较之其他社会群体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大学生社会角色方面。大学生不仅是民族的精英,更是未来各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其档案意识的高低不仅对现在的学业和社会活动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还将直接影响未来所在单位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其次,体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影响力方面。大学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档案
意识对整个社会档案意识有着巨大影响。第三,有助于大学生体验和领悟科学、知识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面对如此窘迫的处境,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大学生档案意识呢?
(一)、开设公共选修课
许多欧美国家都将档案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档案知识教育已成为国家民主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成为树立国家主体思想、增强民族意识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档案教育, 开拓了学生寻求知识的新领域, 从中获得对民族历史、传统、风俗的乃至传说的了解, 解答对民族历史事件的疑问,提高了人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美国将档案馆开辟为旅游景点, 向参观者宣传其建国理念;法国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利用档案, 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英、德等国将档案馆开辟为青少年教育的课堂, 聘请档案专家为青少年授课, 许多历史课程均在档案馆进行。我们也应把档案知识教育纳入公民教育的范畴,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档案知识教育内容, 在大学开设档案知识教育的通识课程, 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在高校开设档案课程,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强档案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进而提高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将档案教育融入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二)、为学生学习提供教育资源
档案馆应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文化场所。可以采取参观档案馆、观看声像档案、学习校史、开展档案知识讲座、传授档案基础知识等活动来增强广大学生的档案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走进档案馆查阅和利用档案,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社会化的进程, 特别要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改变官衙作风, 积极开发档案资源, 要大力开展《档案法》的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大学生的档案意识, 并加强档案知识的教育, 传授档案基础知识, 提高档案意识,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进档案馆查阅和利用档案, 了解民族历史, 或利用档案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活动。同时也养成积累档案、爱护档案、珍重档案和利用档案的行为规范,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的管理
加强档案的宣传工作,从而强化对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在就业指导课中重点讲解个人档案的各个流程和对本人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档案去向,避免不必要的遗憾。同时,呼吁社会用人单位规范用人程序,“档如其人”,人事档案应作为聘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档随人走”,用人单位应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花一定的人力、财力来为自己的职工保管好人事档案,做好增档工作或在人才流动非常频繁的新型人事体制下,建立人事档案中心,负责人事代理,虽人档分离,但可以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与合理开发,从而做到“档随人走”,使人事档案随人才有序流动。总之,要让大学毕业生的档案不要滞留在学校或人才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人事档案的观念,认识到自我人事档案的重要性。
(四)、.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软件的应用
高校档案信息应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探索建立电子档案的新途径,通过现代化手段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在信息时代下,随着网络的普及,用电子档案来存储学生的各种资料和信息。第一,学生入校后要建立格式统一的电子档案。第二,对学生在每一学期中的个人信息要及时归档。学生本人可通过设定的名称和密码在校园局域网内查阅浏览自己的档案信息,使学生感觉档案就在身边。学生毕业时,学校可作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这样就能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作用与影响,进而指导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为学校的宏观调控反馈回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五)、加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端正对档案的认识
我们档案馆的馆藏多是近一百多年来的档案, 而这一百多年正是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历史, 对于不好的东西,人们容易产生对档案的轻视,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对档案轻视的一个重
要原因。但我们应该看到, 历史既不能回避, 也不能割断, 何况, 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浸润于过去的历史传统之中, 传统无时不对当代人发生着作用, 构成我们置身其中的客观背景。既然我们难以摆脱传统的影响, 那么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吸收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使之实现适应现代社会的转换。从而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和档案的价值。
综上所述,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档案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创新精神的要求,因此必须增强大学生档案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参考文献:
[1]甘蕊.开展高校大学生档案宣传初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3).[2]胡英.浅谈增强社会档案意识[J].贵州档案, 1997,(6).[3]金鑫.从大学生就业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 , 2004,(01).[4]李鹏.档案意识内涵谈[J].山西档案, 1996,(5).[5]张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及其引导[J].科技创业月刊 , 2006,(12)
[6]曹广辉.大学生档案管理应当适应人才配置市场化[J].中国高教研究 , 2004,(04).[7]高风华.档案意识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档案与建设 , 2002,(07).[8]李宋华.大学生就业与人事档案[J].中国人才 , 2003,(10).[9]任汉中.档案是文化的载体[J].海南档案, 2000,[10]任汉中.民族记忆与档案[J]。档案与建设, 2004,[11]尚俊平, 刘合兵, 董勇.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内江科技 , 2006,(09)
[12]王德艳,靳龙.大学生养成自我档案意识对择业的益处[J].甘肃教育 , 2003,(S2).[13]王建华,黄珊琦.大学生档案意识训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1,(05).[14]武彤云, 刘洁.提高全民档案意识[J].黑河教育 , 2000,(03)
[15]周凤岗.充分挖掘大学生档案管理中的德育资源[J].教育与现代化 , 2003,(02).[16]冯惠玲 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7]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M].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18]张辑哲.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M].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5.[19]张曼芮.浅谈对大学生档案意识的培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01).
第三篇: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论文(通用)
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论文(通用3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论文(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1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了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会计人员去认真学习、去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和探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一、会计档案的定义和内容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
(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薄。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档案保管不规范。
有些单位的会计档案未按要求归入单位综合档案室保管,而是由会计人员自行保管;有些单位没有成立综合档案室,各类档案分别由具体工作人员保管;有些单位虽设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但未接收会计档案;有些单位由于领导不了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自行保管会计档案;还有个别单位由于档案箱不足,将会计档案装入纸箱中,放在会计室的柜顶上或任意堆放。(二)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
有些单位会计凭证装订后没有封粘,或者已封粘但在封粘处没有会计人员签章,会计凭证装订封皮项目填写不全;有些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文件资料混乱放置,活页账簿没按统一标准填写封面,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会计档案移交时双方没有按册清点,没有移交清单,没有按照永久、定期两类分别保管,不仅查找非常困难,而且销毁档案也不及时,造成会计档案积累过多,无处存放。三、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
由单位档案机构统一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会计档案整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单位,单位会计机构将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会计机构暂保管1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目录,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入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二)规范会计档案立卷。
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封粘装订线,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终了必须封账,活页账簿必须将空白账页取出,已设置会计科目但无业务发生的账页则应保留。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要将装订线封粘,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终了必须将会计报表逐页编制序号,分别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和“会计备考表”。(三)规范会计档案保管。
已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但要由专人负责。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对已离任的会计人员,其会计档案应交本单位综合档案室或财会部门保管,不得自行存放。对已终止会计核算业务的单位或部门,其会计档案应交上级档案室保管。凡未移交的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办理移交手续。(四)规范会计档案保管的期限管理和销毁管理。
各单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会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为止。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认真清点核对,销毁后,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领导。(五)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
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六)完善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地区和部门,除了建立会计档案立卷、归档、安全、保密等管理制度外,还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实际,制定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分类大纲、保管期限表、移交时间等,确保会计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在向委托单位移交档案时,交接双方的监交人、会计人员、报账员、档案员应同时办理交接手续,并加盖公章,清点会计档案是否齐全完整、账目是否相符,案卷整理质量是否规范。交接凭据应一式三份,双方单位各自保留一份,存档一份(七)加大会计档案的监管力度。
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在各项会计业务检查中,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其中,以加大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会计档案管理论文2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会计档案管理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作为会计业务不可分割的部分,其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同,因而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自然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会计档案管理依然纯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会计档案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当前会计档案管理所存在的,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和解答,进而希望企业、单位在实现自身的效益同时能够实现社会效益。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利用价值。会计档案具体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和其他类;包括以书面形式存放或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档案及存储在各种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和与会计软件系统有关的文档资料、结构图、流程图、源程序等。
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
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是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业手段。
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会计档案的作用:
依据作用。会计档案是会计分析和会计核查的主要依据。无论在制定经济计划,进行经济活动可行性研究,作为经济活动决策等都需要会计档案提供大量信息。
凭证作用。会计档案可以作为事后考查某个会计事项的书面证明。会计档案,尤其是会计凭证,既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依据,又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史料的作用。会计档案是研究经济、财政、财务历史的可靠系统资料。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反映出一个单位财务收支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历史面貌,还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活动的特点。
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不均衡。近些年来,随着各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会计档案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存在着各个单位之间不平衡,良莠不齐的局面。
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工作难展开。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意识的失位,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单位的领导层,对会计档案的认识,在主观意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偏失。
会计档案管理方式落后,科技性较差。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普遍采用人工管理方法,不仅人力资源浪费,而且,会计档案管理处于低水平。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对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同样受到影响。
相关专职人员素质较差,能力不足。目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困扰会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但是,不得不面对我国会计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这一现实。
会计档案的基础工作不规范、不扎实。由于历史的原因,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偏差,甚至不能够胜任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会计档案管理的技术和规范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现实状况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会计档案管理问题的应对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关于会计档案管理的技能培训,审查与监督制度。会计相关的从业人员首先要树立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增强其专业性、规范性的会计档案管理能力。
设立专职人员或部门,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一、利用分析、编研及鉴定销毁等主要环节,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便于工作的连贯性及管理的科学性。
单位设立健全的、科学的、规范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环节,设立科学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使该项工作开展有条理、有依据,无疑会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中更好的使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档案的存储及查对,也更便于档案的归纳分类。当时用的同时也要定期的维护看管,防止数据的损坏外泄。
随着管理学科的兴起及科学技术的创新,会计档案管理已不再是从前的样貌,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会计档案管理所包含的新的科学内涵和更高的管理要求,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专业的、科学的、规范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满足如今会计相关事业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的需求。
会计档案管理论文3摘要: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了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浅谈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对策,意在促进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完整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会计档案 问题 对策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了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会计人员去认真学习、去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和探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充分的认识,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许多单位只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上岗前,很少进行会计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兼管,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2、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有的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会计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3、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单位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坚持原则,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4、财务档案管理不完善、不规范。设置财会档案管理机构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法律规章的需求,但实际工作中财务档案工作均不完善,不规范,都未设置此机构,档案工作由会计人员兼职。财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往往不受重视,许多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多年来只归档不鉴定,更不销毁,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难以开展,从而影响了档案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人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很快,许多单位没有把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
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规范管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指出: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依法开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则更加明确地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由此可见,是否重视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是一种严肃的法制行为。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切实把会计档案管理列入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加强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八条则将“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工作人员培训”,作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档案法》第九条规定: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各单位应该依法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把增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提高,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建立健全财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使财务档案规范化,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总体,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并建立健全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如《财务档案工作人员职责》、《财务档案保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保密制度》、《财务档案移交、销毁制度》等,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各项工作程序、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4、要定期进行会计档案资料鉴定销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会计档案人员会同财会部门,积极搞好会计档案的鉴定工作,有价值的妥善保管,无价值的大胆销毁,对于涉及保管期限已满、暂未清结的债权债务和其它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重新立卷,并在销毁清册的备注栏内及保管清册的相关栏内注明。
5、同步计算机相关系统和档案管理文件的升级。在近几年财务会计档案查询中,常常出现打不开档案管理系统的事件。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由于计算机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保存资料的系统版本不一致。只需将系统恢复到旧的版本即可解决,但该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进行管理系统升级时,需要同步升级旧的资料文件。磁性储存介质应该放置在远离磁场的地方,并注意防高温、防霉、防尘保护。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会计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代发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篇: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在此档案管理论文中,阐述了档案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每一份档案的保管工作。档案质量是档案的生命线,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效用。
档案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本身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不能一提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就狭隘地与获得多少经济效益划等号。因为保存档案的目的不是为了谋求利益,获得利润,而是为了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创造某种基本的条件,所以它的效益最终大多表现为社会效益。在此档案管理论文中,阐述了档案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每一份档案的保管工作。档案质量是档案的生命线,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效用。我们每个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
一、档案管理论文中阐述了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档案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全体人员参加的,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档案管理论文阐述了档案质量管理的几个特点:
1、全体人员参加。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处(室)所的领导、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统一性,也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及时传输和电子文档的及时归档。
2、全过程控制。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
3、科学的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二、档案管理论文阐述了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的步骤
档案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觉得档案工作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只是花钱不争钱;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档案管理thldl.org.cn的必备硬件如档案室、档案柜、微机、档案管理软件等都配备不齐全;室藏档案数量不完整;平时不注意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制度都不完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自己的《档案分类大纲》《档案保管期限表》。
1、分析现状,找出档案存在的质量问题。首先要从公文拟撰开始,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地、自觉地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查找问题。
2、分析产生档案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找出影响档案质量的各种因素。
4、针对影响档案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实施计划,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落实措施。
5、组织实施落实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的措施或计划。
6、同计划和目标对照,检查采取措施后收到的效果。
7、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吸收到相应的制度、规定中去,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8、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管是遗留下来的还是新出现的,再从第一步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进,继续加以解决。
三、档案管理论文阐述了档案质量管理的要求
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通知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清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因此档案管理论文内容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2、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领导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计划,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3、要把全面实现档案的价值作为检验档案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通过加强档案的质量管理,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教育、科研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
4、要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档案由多部门、多人共同完成的,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能否密切配合,上道“工序”能否给下道“工序”提供高质量的“半成品”,就成为提高档案质量的关键。如果每个上道“工序”都能把下道“工序”看作是自己的“用户”,为下道“工序”提供质量保证,那么,档案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5、要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优良的档案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根据这一基本道理,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档案管理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预防”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档案管理论文中阐述了档案管理的正确方法档案库房的设立
从总体上讲不论单位规模大小,凡是档案库房的设立,必须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附设在机关办公楼内。但应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用作库房的(首先要考虑到楼墙、板的承重性),从档案管理与安全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管、维护档案保密与安全的基本保障。制定可操作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一个单位档案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有关。因此制定适宜,可操控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尤显重要。职责制度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注重档案的交接
由于档案具有及强的延续性,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基层单位中,有一部分单位或档案人员却忽视了这一工作环节,存在如下问题:
3.1 是档案交接不及时。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交接工作不够重视,领导把关不严。老档案人员离了岗,新档案人员进了岗,而档案交接手续还未办妥,以致出现档案数量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的基层单位领导或人事干部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交接,从而使得一部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前后脱节。
3.2 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
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二是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要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而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其次认真做好档案监交工作。档案监交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鉴证和监督作用,因此无论是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还是一般档案人员,特别是负责档案保管接待人员的交接,都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监交。档案监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办理。一般档案人员交接,可由档案机构负责人监交;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可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派人监交。交接双方在监交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帐物相符,手续齐全,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册、页数等。移交文据一式3份,移交人、接收人各执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交接工作结束之后,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以示对交接工作负责。
再是加强档案交接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档案交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单纯是基层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几年来,一些基层单位忽视了对档案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在档案交接的过程中要补上这一课,教育交接双方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保证档案交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办理,使基层档案工作前后衔接起来。致力企业档案的信息电子化建设
我公司档案室经过多年努力,开展了企业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其优势就是以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我们的体会是
4.1 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着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4.2 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4.3 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4.4 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企业档案管理上尚案在初级阶段,但我们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档案信息管理打下基础。涉密档案的管理
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产品往往涉及到国家(企业)的核心秘密,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
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和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企业建设的进程。因此,为确保核心秘密的安全,必须管理好涉密档案。
5.1 涉密档案应与非涉密档案分别保管。要设保险柜、保险锁、防盗器,从保管条件上确保绝密档案的安全。
5.2 层层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与涉密人员的素质。绝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手续清楚,而且要防止“无形”储存在头脑中秘密的泄露。所以档案人员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做到守口如瓶,万无一失,把保守国家和企业秘密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5.3 加强涉密档案的日常管理。涉密档案的调阅、移出、销毁等应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必须经指定领导人审批,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涉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对、检查,发现失密、泄密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
5.4 做好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的区分工作 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本企业工作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档案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职责,档案管理论文全面阐述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档案科学管理,用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好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确保档案管理质量稳步提高。
第五篇:文书档案管理论文
文书档案管理
——对文书整理归档现实意义的若干思考
“归档”,虽然作为档案专业术语,无论是在教科书,还是在档案学词典里,都有明确定义。而我对“归档”的认识,却与我接触到的基层档案工作实践密切相关,文书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客观地反映着问题处理、领导决策、基本建设、研究开发等方面过程和成果。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如何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地提供档案信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适应日趋发展的新形势,这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新课题,从而文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为档案工作揭开了新的篇章。下面就应用办公自动化的文书档案管理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的应用给文件与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文件波及了档案工作实践,丰富了档案工作内容,但不应颠覆档案理论。不管是对纸质文件的管理,还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客观的事实是:“归档”,使文件转化为档案,“文件转化为档案也算是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的质变”。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文件形成后,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交档案部门管理,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办公自动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现代办公技术与设备,迅速、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提高办公效率。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
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为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改变传统的办公手段与方式,收集、存贮、使用与日俱增的大量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给文件与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文书档案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就其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贡献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
一、应用办公自动化的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点
1、办公效率大幅提高
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正确运用办公自动化的最大优点。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过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要求收集完整、齐全,避免漏写、漏抄;用笔规范、耐用,字迹工整、清楚;分类、统汁准确无误,结果又费时,又费力。在应用了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使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有序因而无论是起草还是办理传递,都变得简单易行。
2、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与共享
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
找困难。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共联,提供信息的横向与纵向、历史与现实记录,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最新、最快的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3、电于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长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受到破坏:如高温、高湿、酸、酶、氧化剂等情况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贮存、读取电子文件的设备日趋成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如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贮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4、提高了文件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
日常公文办理过程中,办理人员私存文件或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文件传递的传统手段是靠邮政系统传送时间受距离长短的限制。同时,文件还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丢失或延误,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利用造成很大不便,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直接通过网络工
其进行传递,大大提高了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和时间性。
二、应用办公自动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子文件保密性受限制
电子文件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得文件保密性变弱。电子文件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电子文件不再具有特定的字迹,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其原始性,而且不能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盖印或亲自签名,也就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以上的种种问题都对电子文件的保密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随着网上窃密技术的不断完善,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再难以做到绝对保密。
2、对档案综合管理人员要求高
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技术和素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档案信息办公自动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三、针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提出了几点方法。
1、办公自动化系统内、外网隔离
在内部办公自动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
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的放行一些地址进人办公自动化网络。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2、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事实证明只有在不断增加现代化硬件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档案人员才能通过对这些设备(施)的了解、学习直至熟练运用达到增加业务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
二是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可持续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要对本单位的档案人员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把档案业务学习成绩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
三是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工作的力度,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面。通过交流,多学习兄弟单位和科(室)利用档案资源进行转化、知识创新的经验,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
案人员的信息源和创新思维。
3、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而且,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邓邵兴,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董永昌,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百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