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课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07: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营经济课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营经济课题研究》。

第一篇:民营经济课题研究

优化创业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怎么壮大”专题小组)

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一年攻坚,三年翻番,五年翻两番”的工业倍增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县民营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我课题组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就如何放活全民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萌芽起步,到现在的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截止2012年底,我县共有民营企业1141家,从业人员4.3万人,实现销售收入212亿元。民营企业在民营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发达地区偏低。

二、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县民营经济与全省的形势一样,还存在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实力不够强等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差、小、低、散、弱。”

1、“差”,即开放意识差。开放意识差在我县的主要表现是思想不解放,不愿承担风险。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宁可外出打工,也不经商;打工有保障,经商有风险。宁可种玉米小麦,也不种水果蔬菜,种粮省心省事,种菜费力操心。二是企业经营者“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缺乏开拓进取的锐气和干一番事业的壮志。一些个体经营者有了一定的积

品1个,仅从商标品牌数量看,品牌带动的作用乏力。而且集群内水平分工多、垂直分工少,这种低水平的集群形式和分工特点约束了集群效应发挥。以裘革行业为例,虽然营东工业区形成了产业规模集群,但相互取长补短、协调应对市场、共同作战的能力还很不足。在企业单体方面,规模加工能力和品牌带动能力明显不足,还没有真正在国内外叫得响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品牌。

5、“弱”,即创新能力弱。我县的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有效的技术依托和长期的产、学、研联合开发,更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去进行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后劲明显不足。在裘革行业和制动材料行业,一家一户作坊式加工占较大的比重,总体装备水平偏低,缺乏核心技术,不少企业使用的设备,还停留在“加工厂”的层面。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低,整个产业集群多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企业生存空间狭窄,平均寿命偏低。

三、完善政策,创优环境,促进民企做大做强

1、进一步优化准入服务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条件,鼓励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发展。对注册登记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变更注册登记的,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申请注册公司的,允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允许

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加大塑造品牌力度。在全县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发挥现有省著名商标的作用,促使他们提高品牌意识,培育一批过1000万元、过3000万元、上亿的大企业、名企业。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7、以抓投入、树形象为重点,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举全县之力加快三大园区发展,使三大园区真正成为聚集产业、培育品牌、带动发展的“龙头”。

四、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服务民营经济

1、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府大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立由政府牵头,金融办、法院、公安局、工商局、工信局、人民银行、银监办等部门组成的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领导小组,协调各职能部门,出台打击逃废债务、失信违约的相关办法,加大新闻媒体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力度,增加失信人的违约成本,使其无立足之地。

2、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督促现有商业银行增加金融机构网点,开发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中国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

3、规范担保公司经营。通过财政注资、企业和社会多方投资等形式,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增强担保实力,争取得到各金融机构上级部门的资格认可。成立担保公司监管领导小组,规范担保公司经营,使担保公司得到各金融机构

第二篇: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地发展,成为民富国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十七大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依然受到了各种因素制约,发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颈性问题。

一、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民营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未得到重视和解决,逐渐成为制约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这些瓶颈既有来自社会、法律、政策、环境等的外部因素,又有来自企业内部决策、管理、经营战略等多方面的内部因素。

(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

1、资金紧缺

资金紧缺是各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共性难题,它制约着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紧缺问题日渐突出。

2、政府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 论文发表331072414

(1)政府措施落实不到位,官僚作风严重,办事缺乏效率。

(2)在负责民营经济的职能部门设置上尚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难以加以归口管理或仍然按照城乡、行业等将民营经济划归为不同的管理部门,导致了民营经济出现了多头管理却又无人管理的局面。

(3)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扶持缺乏连续性,也就是所谓先热后冷的情况。在企业投资时,政府的各职能部门给予了各种优惠的许诺且有着很好的服务,一旦企业投资完成,他们的服务也就随之削弱,这种变脸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热情和后续投资的动力,不利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

3、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据调查,许多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项目技术咨询、企业诊断、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处于无助状态。

4、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问题

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正在逐步改善,但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民营企业的政策不统一,其次是投资领域的开放。

(二)制约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因素

1、人才问题

人才短缺,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2、民营企业素质不高

(1)企业规模普遍小

近几年,随着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也开始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但整体而言,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规模经济难以显现。

(2)管理水平低

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性逐步显现,突出表现在家族式经营和集权式管理。

3、产品存在缺位

(1)品牌少、品牌知名度总体偏低,产品中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较少。

(2)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且同质化严重。

4、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不明确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平台,企业应当在其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其基础管理从人治过度到制度化管理。

5、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

不健康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很多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文化现象,比如:个人独断专行、违反市场规则、恶性竞争、不讲诚信、忽视激励、缺乏团队凝聚力等等。

二、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在我国,有关民营经济的全国性法律制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其法制建设十分落后。另外,一些落后的体制文化和法律意识也影响了有关民营经济的法律环境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应加强有关民营经济的立法工作、改革司法制度和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有关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依靠法律法规,引导和保障民营经济,从根本上促进其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理顺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论文发表Q331072414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裁判员”首先应该公平地对待市场经济中的各方参与者。在经济发展中,政府部门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直接的行政命令转变为间接的管理和直接的服务,将行政干预转变为政策引导,做到“放”和“管”的有效结合,其经济职能和作用应当体现在规划、引导、协调、整合和规范、服务和监督等方面。

目前在许多地区还存在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如某些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政府制定支持民营经济的财政政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资本性支出;第二,增加对民营经济的有偿资金支持;第三,安排一定比例的政府采购配额。建立支持民营经济的税收政策体系。因此,要想推进民营经济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政府理顺其行政管理体系,转变观念,给民营经济“国民待遇”,在税收和财政上给予民营经济更多的支持。

3、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企业发展中经常面临一些困境,如资金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人力资源不足、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引导支持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援助,是弥补民营经济自身不足,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措施。我国民营企业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金融支持、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国际合作等领域。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民营经济的客观需求,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面的社会服务体系。

4、努力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通畅的融资环境和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体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与国有经济相比,目前民营经济在许多问题上面临歧视性待遇,不公平的歧视性待遇不利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经济转轨时期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必须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因此,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形成良好的人才环境,应着重抓住两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为完善市场机制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强市场中介体系建设,使之切实成为市场供需的结合点。论文写作发表 寇寇331072414

TEL ***

参考文献:

[1].王传芸.巢湖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07.[2].杨有柏,马凤莲.关于加快青海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攀登,2005年第6期.[3].潘淑范.吉林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7.[4].胡绍华.论发展民营经济[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月.

第三篇:民营经济人才困境问题研究

民营经济人才困境问题研究

张南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辽宁省 丹东市 11800)

[内容提要]我国的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我国75%的就业,对GDP的贡献已达60%。但是我国民营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阵营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较弱,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最大,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困境”现象逐渐凸显。本文在对我国民营企业人才困境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体制、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民营企业尽早突破人才瓶颈,实现新的发展。

[关 键 词]民营企业;人才困境;原因;对策

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知识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了资本、土地和劳动等传统要素,成为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企业能否赢得更多的用户,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关键取决于知识的储备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仅是企业当前知识资源的体现者,而且是企业学习能力最主要的决定者,因而备受世界各国企业的重视。然而,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却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民营经济面临的“人才困境”问题

本文所谓“人才困境”,是指民营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人才后又难以在较长时期内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最大潜能的困难、尴尬的状况。它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处于初创阶段的民营企业,由于其创业资本有限,加上老板急于扩张的愿望,往往实行高积累低分配的政策,而求职到这类民营企业的人才中不少人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想法,希望得到较高的薪酬。这种职业理想上的差距所蕴含的危机,在双方合作的初期也许会因为双方主观努力而不会变成现实,但时间稍久就会爆发。二是进行第二次创业的一些民营企业,虽然拥有较为雄厚的资本,给予各种人才的薪酬也较为可观,但也难以在较长的时间内留住他们,更难以保证各种人才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工作。这两种情况的共同特点是,人才的工作满意度低而流失率高。

人才困境有诸多现实的和潜在的危害。仅就人才流失的成本来看,就足以促使民营企业的老板们急于寻求破解之法。一般来说,人才流失的成本有三个方面:一是可见成本,包括招聘、选拔和培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二是不可见成本,包括新员工进来之前原有员工需承担的超额工作量、人才流失造成的组织混乱、大众媒体所作的负面报道等;三是其他“软性成本”,包括顾客对新员工可能缺乏信心、新员工业务不熟练导致的生产力下降、原有团队协作受到影响甚至中断等等。据Hay Group(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估计,企业每解聘一个员工所损失的培训时间、生产力和其他要素相当于损失员工两个月工时;企业每流失一人所损失的成本相当于5万美元。毫无疑问,如果流失的是关键人才,有可能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二、民营经济“人才困境”形成的原因

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来看,我国民营企业既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企业,也不同于我国的公有制企业。现阶段民营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问题,既有历史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我国古代兵圣孙武在其兵法十三篇之“势篇”中曾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无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还是进行第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困入“人才困境”而无良策,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引进的人才,而在于老板及企业本身。根据现代组织行为理论,影响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心理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 1

匹配及工作本身的社会价值。考虑到我国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及人才在民营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我们认为,民营企业“人才困境”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经济危机等原因的影响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开工不足,富余人员增加,工资奖金减少,结果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一些多年的有技术,有经验的业务骨干的流失对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企业缺乏对人才管理的正确认识

企业把减少员工、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而没有把员工视为同企业共克时艰的重要资源。有的企业一裁了之,劳资纠纷增加,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三)企业长期缺乏管理员工的有效机制

1.企业员工管理工作薄弱,缺乏有效的招聘体系。企业缺乏中长期人才规划,一般采取现缺现招的办法,招聘前未制定周详的计划,致使招聘效果不佳。

2.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都很有限,许多物质奖励如加薪、带薪休假、在职培训等几乎没有,精神激励也很少;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尤其是销售人员的工资低于当前竞争对手,工作负荷却相对较重。

3.用人机制不科学。缺乏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论资排辈思想比较严重,员工与职位或工作内容的配合一成不变,不能及时进行工作调配,影响员工才能的提升和发挥。

三、民营经济突破人才困境的对策

尽管人才流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但民营企业仍需要尽可能降低人才流失率,走出“人才困境”。避免人才流失,培养忠诚的人才员工,不可能有一种全能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势与不足,各有不同的功效,宜博采众长。

(一)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价值观有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前者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后者表明其重要程度。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最深层的因素。民营企业的“人才困境”,根源就在于价值观的冲突。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提供世界上惟一不依靠威胁来实现运作的控制和管理系统。

那么,我国民营企业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信仰不同,人生观不同,会有不同的答案;所处的行业不同,产品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当一个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深信其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崇高的社会价值时,他们就会充满热情、才思敏捷、积极主动,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民营企业应当以此为目标,把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作为走出“人才困境”的制胜战略。

(二)提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各类人才一般都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有着显著不同的特征。专业人员的忠诚感在更大程度上是针对他们的专业而不是雇主。他们喜欢处理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他们也看重工作环境的支持性,希望其他人尤其是单位领导人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是重要的。所以,对各类人才最有效的激励就是给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专业人才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强烈的和持久的承诺,为了能够跟上或领先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他们需要经常更新知识。他们对专业的投入意味着他们很少把工作时间定义为每周5天,每天8小时。因此,为各类人才提供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也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引进现代激励机制和方案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累了许多激励企业员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民营企业走出“人才困境”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这些经验主要是:

1.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股票期权制度。该制度就是公司给予其特殊员工在一定的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制度为企业的特殊员工提供了报酬激励和所有权激励,这样,股票期权制度就把特殊员工行为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虽然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实行规范的股份制,但是借鉴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机制,给予各种人才以远期收益的权利,还是有助于留住人才的。当然,也要注意防止这一制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终身雇佣制度和年功序列制。近几年来,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的这两种激励机制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甚至日本一些企业也开始改革这两种制度。但应看到,这两种激励机制虽有论资排辈压制人才之劣,却也有激励员工稳定人才之优。我国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将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与岗位年薪制、远期收益权等配合使用。

3.浮动工资方案。计件工资、工资奖励、利润分成、奖金和收入分成都是浮动工资方案的具体形式。这些报酬形式的特征在于,它们不仅根据工作时间或资历而且根据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水平来决定工资。浮动工资不是一种年金,它是没有保障的,报酬随绩效水平而波动。这样就把企业固定劳动成本的一部分转化成了可变成本,在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费用。

(四)实施正确的招聘与沟通战略

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并不是人才进入企业后在与老板发生冲突时才出现的,早在人才招聘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对应聘人进行三方面的测试:第一,知识和技能(看有无能力);第二,动机和态度(看有无意愿);第三,工作偏好(看价值观是否契合)。凡是通过这三方面测试的求职者聘用后都会有较高的成功率。我国民营企业在聘用人才时往往忽视或做不到对工作偏好的测试,导致人才进入企业不长时间后就产生全面的(尤其是物质待遇以外的)不满足感,人才流失自然难以避免。招聘人才进入企业后的首要工作是营造广泛交流的氛围。要了解人才的精神和事业追求,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广泛交流的氛围是决不可能实现的。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应当放心地将各种具体工作授权各类人才去处理,留出更多的时间与企业各方面的精英进行个人访谈,组织交流会议,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的交流,了解不同人才的个性与需要,进行价值观的融通和融合,贯彻企业的使命,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契合。

(五)制定并实施竞争性的薪酬及福利政策

这一点主要对处于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而言。应当看到,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争夺人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就是提供较高的薪酬及较全面的福利,同时应当承认,薪酬及福利是极为重要的(不少人认为在我国现阶段是最主要的)人才价值的体现。这就要求那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尽可能为人才提供具有竞争性的薪酬和福利,尤其是在各类人才的努力工作下企业有了好的效益、得到很大发展时,更应如此。如果的确面临难得的发展机会,因而需要减少分配、集中投资时,可以设计股份分享的政策,也可以设计较远期的福利政策。

责任编辑/

收稿日期:2011—9—25

作者简介:张南,男,中共丹东市委党校基础理论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统战理论等。

第四篇:民营经济战略定位与发展趋势研究

民营经济战略定位与发展趋势研究展状况,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数量剧增,就业比例快速提升,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实有私营企业551.31万户,比上年底增加53.23万户,增长10.69%;从业人员7253.1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666.81万人,增长10.12%。民营经济发展如此迅猛,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明确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以及发展趋势,完整而系统地呈现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 战略定位

企业能否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出合理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趋势,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发展。尤其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面对即将来临的激烈国际竞争,企业更需要准确的战略定位。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始终处于高速成长状态,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不仅在机制方面占有优势,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更胜一筹。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国家也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作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最为有利的发展条件。从民营经济现有的发展实力、发展态势、发展环境来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民营经济将与国有企业和谐发展,享受平等地位,共同构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而且将继续成为推动市场化的主力。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资源、外部资源审计整合,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选择产业集中或投资模块聚焦战略,为企业进行发展战略定位,使企业的走向拥有一个清晰的、可行性的发展目标。如果,企业家为企业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在确定长远目标后,可以根据整体战略规划进行目标分解,分解到几个阶段去推进。在阶段性目标推进、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搜集、分析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企业自身投资产业政策的信息和可能性的政策走势。今后民营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规范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近年来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促使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许多家族制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管理和运作,使企业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1.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少数民营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现象。只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加强企业通银行之间的沟通,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民营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及时与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并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弘扬信用观念,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支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

3.提高人才意识,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转换企业自身经营机制。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重视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营销、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更是人才和文化的竞争。实践证明,谁善于经营企业文化,谁就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获

得竞争的优势。凡成功的企业,必有令人称道的企业文化。

有了良好的企业治理架构,民营经济要快速发展,关键还要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自身的水平。民营企业主的管理素质、政治素质和领导素质通过职业培训、企业文化塑造等途径得到提高,使企业软实力得到不断加强,这对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至关重要。

二、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应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品牌优势,通过创造知名品牌、引入知名品牌培植主导产业促进民企升级等措施,大大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档次。要有品牌和创新意识。品牌是和创新连在一起的,然而至为关键的是创新意识,继而是动员一切创新手段。

1.大力培养品牌管理人员

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大力培养具有全面品牌理论的管理人员和策划人员。我国有众多高校且具有较强的科技力量。但是产和学之间的合作并不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学术成果转化机制。当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理论经验打造品牌时,就可以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成功打造品牌。同时在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品牌管理人才队伍,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2.提高自主品牌的意识

企业家要有创造自主品牌的动力和精神,只有企业家具有了这种精神,企业才会朝自主品牌的方向努力。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所说“要树立民族品牌,主要靠自主创新,首先要有创名牌的精神,这是创世界名牌的一个前提。”要创建自主品牌就必须提升企业及管理者的视野,以全球市场为品牌的定位。这点在日本企业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正如学者科特勒在《新竞争》中指出:“日本营销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全球视为一个潜在的市场。有了这种胸襟和眼光,日本制造的产品陆续出现在世界主要市场,并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

3.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

目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已由投资新建变为跨国并购,在我国跨国并购也呈强劲增长态势,特别是对我国知名品牌的竞争策略性收购。据有关调查发现,在合资企业中,70%以上的中国自主品牌收购后都被闲置,只有不到30%的品牌被用来做市场。所以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要注重保护自主品牌,特别要防止外国企业对我国有潜力的自主品牌恶意收购。

三、以产业集群推动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Porter,1998)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我国的产业集群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目前在沿海地区比较集中。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明显,它能够给群内的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加剧企业之间的有效竞争,刺激企业的创新和吸引新企业的进入等。可以说,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进一步着力加大对民营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速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培育民营企业的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一大批新创办的企业能够快速成长。通过多种形式,使民营经济从事的产业和企业能够结构优化,有创新的能力,使水平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使一部分优强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能够快速成长。

四、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中年农民工就业难题

根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份调查指出,次贷危机之后,由于我国贸易出口出现萎缩,沿海加工厂相继倒闭,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回乡,而其中一部分年龄层在30到40岁之间的农民工成为再就业最困难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在沿海加工企业工作已经超过十年,有技术,并且熟悉当地的情况以及适应当地的生活,但是由于年龄、家庭等因素,危机之后的再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在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搞建设,比如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虽然从长远来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仍然无法解决短期内中年农民工就业问题,因为这类企业的就

业对象很明显已经把中年农民工排除在外。因此,我们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更要帮助吸纳就业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渡过当前难关,而这些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了大多数,五、切忌盲目扩张,切忌资金链绷得太紧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告诉我们,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保持连续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必须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全部资金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同时存在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时间上相互继起,相继进行转化,一次从一个阶段转向下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向下一种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连续不断地运动。如果资金链绷的太紧,就很难继起,资金链断了,循环中断了,企业就被拖垮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重视运动的每一环节,加强成本核算,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好购、产、销三环节的关系,使资本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实现价值的增值。

六、挖掘民间资本潜力,解决融资难题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指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挖掘民间资本的潜力,现在民间资本的潜力很大。应该多办中小型银行,多办社区银行,可以只让他们解决所在区域的问题。另外,可以考虑让农村住房进行抵押贷款,据调查全国农民住房估值18万亿元,只要有1/3可以拿出来抵押,农村经济就能搞活,这对扩大内需也是很好的支持。同时民营企业要保证贷款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诸如,机械制造、纺织加工、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而不是让贷款又回到银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民营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提高、民营企业品牌意识的提升、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我国民营企业不论在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8卷[Z].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监管基本情况.[2](美)P.科特勒.新竞争[M].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出版.[3]厉以宁.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4]胡泳.张瑞敏谈管理[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第五篇:民营经济典型材料(范文模版)

抢抓机遇突出重点

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跨越

(2005年3月2日)

蓝山地处湘南边陲,毗邻广东连州市,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全县辖6个镇9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5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毗邻广东的优势,确立了“民营立县,外向带

动”的发展战略,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大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促进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的路子,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三大特点:一是民营经济已居主体地位。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86,实交税金占全部税金的比重达90.3,提供就业4.5万人。二是以毛织产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已成龙头老大。全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到430多家,其中,毛织加工企业372家,织机4万台(套),用工3.5万人,年工缴费收入5亿多元,利税近亿元。县城塔峰路、舜峰路、新建路已形成“毛织一条街”,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星火燎原型路子。三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已初见成效。香港丽宏公司、香港润丰电子厂等大型港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香港南大木门公司、台湾承阳公司等大型企业成功落户,全县外资、三资企业达67家,蓝山成为继广东东莞、浙江桐乡之后,全国第三大外向型毛织加工基地。4月27日湖南省新型工业化汇报会在这里进行现场观摩,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伯华对与会代表说:“蓝山整体招商、整体推介、整体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很好,要进行总结推广”。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大跨越。2004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1.9,四年翻番;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增长19,四年翻番,实现大跨越;工业产值增长2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8.9,四年增长2.8倍,增幅排全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1110万美元,增长122,实际利用内资5.6亿元,增长202.7;出口总额1000万美元,增长33.3倍。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市领先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谋发展

蓝山民营经济发展曾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落。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9 2”“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沿海地区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以发展毛织加工企业为突破口,在县域经济中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在民营经济中突出发展外向型加工贸易,在外向型经济中首先通过广东跳板引进“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坚定不移地走招商引企之路,坚定不移地走民营民办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外向加工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广东东莞之路,努力把蓝山建设成为内地承接广东沿海产业转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区。短短三、四年时间,蓝山民营经济迅速走出低谷,外向型经济异军突起。一些新闻界人士来蓝采访时指出,蓝山近年来出现了三大“反常”现象:一是“小水电”大县缺电用。蓝山“小水电”在全省小有名气,是湖南唯一一个独立成网的县。上个世纪末,全县小水电装机3.5万千瓦,大量余电外卖郴州。目前总装机已达11.8万千瓦,但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用电要求剧增,近四年全县用电量翻番,达到人均600度,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7倍。目前,全县电力负荷缺口在2万千瓦左右。二是建新房的人租房住。蓝山以毛织业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3年时间发展到320多家,县城非农人口近三年增加近3万人,达到6万人,县城房屋出租率提高了三成以上,近乎饱和,不少建了新房的人将房屋整体出租给别人办厂开店,自己却到背街小巷去租房子住。三是劳务输出大县变劳务输入大县。就业问题曾经是一个非常压头的问题。近年来,全县外向型加工企业可容纳5万人就业,目前用工3万多人,用工缺口在1.5万人以上,政府不得不派出几支队伍到外省外地招工、求助。三大“反常”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蓝山人气升旺,发展加速的现状。可以说,蓝山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为全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突出重点,巧借优势抓发展

蓝山的经济发展曾面临农业无品牌、工业无支柱、城市无特色、财源无后劲四大劣势,但我们也有体制、区位、人文三大优势。讲体制优势,蓝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起步早,走民营化道路的观念强,且国有工业企业已全部退出舞台,没有包袱;讲区位优势,蓝山毗邻广东,是广东沿海产业升级换代、企业资金向内地转移的理想承接地;讲人文优势,蓝山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务工经商人员达8万多人,尤以从事毛织加工为主,且不少已当上了老板或技术骨干。适应的就是最好的,符合发展本质要求的就是科学的。对发展民营经济,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扬长避短,巧借优势。一是大上外向型经济。一方面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外商来蓝兴办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外向型加工企业。2003年投资分别在540万美元、350万美元,用工分别为6000人、4000人的大型外资毛织、

下载民营经济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营经济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经济讲话稿

    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发言稿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朋友们: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此我代表河北苹乐集团全体员工向这次论坛的主办方—......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学习沿海先进经验,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切实为我市民营经......

    民营经济讲话

    心 得 体 会 ——学习《栗战书在贵州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这是一篇关于民营经济的讲话。 在学习这篇讲话前,我首先注意到“民营经济”这个概念。 什么......

    民营经济年终工作总结

    本文由好范文小编辑收集整理,这是一篇关于民营经济年终工作总结,欢迎浏览借鉴!**市人民政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高效的政务环......

    街道民营经济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街道在搞好城区建设的同时,狠抓民营经济发展,组织企业内部挖潜,盘活资金,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抢抓机遇,占领市场,扩......

    2011年度民营经济工作总结

    瓦埠镇二0一一年度发展民营经济工作 总结2011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尤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措施,今年新增私营企业3户、个体工商户7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材料

    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上半年点评会议交流材料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奋力夺取亭湖新区民营经济工作新胜利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新区在搞好河......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情况调查

    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