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电线杆的拉线安装技术规范

时间:2019-05-14 07:3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泥电线杆的拉线安装技术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泥电线杆的拉线安装技术规范》。

第一篇:水泥电线杆的拉线安装技术规范

水泥电线杆的拉线安装技术规范

水泥电线杆的安装技术规范,一定要做个了解,因为关系着电力输出的安全指数的,需要注意以下知识:

1.水泥电线杆应该根据受力的情况来安装,水泥电线杆的拉线要与电杆的夹角保持在45度左右,拉线的深度可以按照受力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深度在1.2-1.5米左右

2.水泥电线杆的安装主要流程是:埋好地铺--做好中把--上把与绝缘子的连接--水泥电线杆拉线的上下固定住--收紧中把和下把的连接等

在埋设水泥电杆的时候需要注意锚木或者拉线盘改正,分层填土充实,并注意拉线的角度

3.水泥电线杆拉线安装技术规范:

A同一个水泥电线杆在安装的时候使用多条拉线的时候,每条拉线的受力一定要一致

B采用的是镀锌线合股组成的拉线,拉线的数量不要少于3股

C合股组成的镀锌铁线的拉线,可以采用直径不小于3.2毫米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绑扎应该整齐紧密

第二篇:电线杆安装注意事项

电线杆安装注意事项

10kV及以下线路中,在城镇地区,由于在转角等地区采取能承受张力的钢管塔,所以极大的减少了水泥电杆拉线的使用。但对于广大农村电网,由于受地形条件和造价的 限制,仍大量使用混凝土水泥电线杆,特别是在农村住户较为集中的地方,线路拉线的安装存在较大的问题,电杆的拉线看似一个小问题,但其中却也包含很多窍门。下面 就目前配网中特别是农村电网的拉线安装中注意的几个事项进行探讨。

1拉线存在的问题

第一,未按要求装设拉线。拉线一般安装在转角杆、分支杆、耐张杆、终端杆或直线杆,是线路中平衡水泥杆应力的补强措施。但有时在进行线路设计或施工 时,只考虑如何降低线路造价,或者由于只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对较难处理的拉线不安装等,造成线路拉线的缺失。还有一个原因,是只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简单 的考虑,而没进行仔细校验,认为该处不安装拉线也可以,造成拉线未按要求在应装设处安装。拉线的缺失,造成线路杆塔的倾覆,稳定安全系数达不到要求(根据 设计要求,该系数的要求为:直线杆1.5,耐张杆1.8,转角杆和终端杆2.0),从而造成本可避免的电杆倾斜、倒杆、断杆等事故。

第二,拉线方向、角度不符合要求。终端杆的拉线及耐张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准,转角杆的拉线应与线路转角平分线方向对准,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 垂直。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中控制不严或者由于地形的原因而造成拉线的偏移。这样的安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拉线的补强作用,但由于角度方向的偏移,仍会引起电杆的倾斜,严重的可以导致断杆等事故。

第三,拉线未采用绝缘子。《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499-2001(以下简称《规程》)第6.6.15条明确规定:“穿越或接近导线的电杆拉 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应保证在拉线绝缘子以下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摇晃拉线或其他原因使导线与拉线接触造成拉线带电,发生触电事故。这一条规定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严格的,但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因配 电线路拉线未装绝缘子或因绝缘子安装不符合《规程》要求的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第四,拉线上把的安装不符要求。《规程》第6.6.9条明确规定:“拉线一般固定在横档下不大于0.3m处。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为45°,受地形 限制时夹角不应小于30°。定在横档下不大于0.3m处。”这里对拉线上把的安装固定进行了明确,这主要是因为拔稍

电杆的稍部中由于锥形的影响而使其中的 钢筋逐渐较少,到顶部0.3m处时内部的钢筋已经较少,造成水泥电杆抗弯能力减弱,所以有此规定。在平时的施工中,操作人员对此要求容易疏漏。

第五,拉线跨越道路距离不够。《规程》第6.6.10条明确规定“拉线穿越道路(非公路)时,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足,按规定不应小于5m。”这是对目前存 在的农村低压线路而言的。而根据《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的10.0.11要求,有“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对路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同时两者有要求拉线柱的倾斜角宜采用10°~20°,这点在平时的安装中虽然注意了,但却容易造成疏忽,可能在距 离上欠缺一点也不计较。而这往往会造成事故,从而到时候在责任划分中吃亏。

第六,其他问题。拉线,顾名思义,是起到拉力的线,主要用来平衡电杆的受力,在事故时保护线路不易倾倒。但在平时的运行中,经常会发现拉线处于松弛 状态,不再承受拉力。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拉线认识的欠缺,在平时的运行中对此类缺陷视而不见,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如果一旦发生线路的断线事故,就会因为拉线的不受力而造成事故的扩大。

2拉线安装注意事项

第一,拉线形式。水泥电杆拉线根据安装形式可以分为高桩拉线、普通拉线以及特殊地段使用的撑杆等。一般而言,跨越公路等道路时为了满足对地距离而普遍采用高 桩拉线,一般地段采用普通拉线,而在特殊地段不能做拉线情况下也可采用撑杆的措施来对电杆受力进行补强。应当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拉线的形式,总体目标是达到 设计的要求,平衡电杆的受力,减少内部应力。

第二,考虑更恶劣的气象条件。据最近的气象条件,由于近来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异常,仅2005年一年到达富阳市的台风有三次,且最近的“卡努”台风登 陆时的风速达到了近50m/s,大大超过了富阳供电局目前采用的气象条件的最大风速(35m/s)。根据温州等地经验,对多回线路建议进行验算,对直线杆 塔也相应采取防风拉线等补强措施。《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的第10.0.13也要求“空旷地区配电线路连 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宜装设防风拉线”。因此对目前的架空线路,最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风压的测算,以便确定防风拉线的安装规范。

第三,注意与导线保持距离。低压导线安装不合格或拉线安装不合理,造成导线与拉线距离太近,有些绝缘导线与拉线甚至直接接触,由于年久失修或者由于 长时间的摩擦,导线绝缘老化或破裂

,这样就可能致使拉线带电,从而造成漏电甚至人身触电事故。此类案例在以前也经常发生。根据《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 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的9.0.12“配电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10kV为0.2m,1kV以下为 0.1m”。这一要求与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的0.05m的规定有冲突,但根据发行先后顺序以及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仍采用《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 术规程》的规定。

第四,拉线的固定及警示。通过拉线盘固定在地下,根据拉力的大小,一般坑深为1.2~1.5m,回填土应有防沉土台,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应使用双 螺母。在人易到达地区特别是在人行道等地区的拉线一定要有鲜明的警示标记。由于水泥电线杆拉线未设置警示标志从而给过往路人造成伤害的事件也发生过,一定要吸取教 训,做好拉线的保护警示工作,一般采用在拉线上加套红白相间的警示管的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

第五,拉线材料及绑扎。对农村低压电网,要求采用镀锌钢绞线,最小截面为25mm2;采用绑扎固定时,拉线两端设置心形环;用直径不小于3.2mm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也可以用两个钢丝卡子进行绑扎固定。

第六,拉线棒的要求。根据《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的要求,对配电线路的拉线要求为:“拉线棒的直径 根据计算确定,不应小于16mm。拉线棒应热镀锌。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另外,在实施施工中还要求外露地 面部分的长度为露出地面0.5~0.7m。

3结束语

拉线虽然在线路设计中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如果不注重拉线的安装以及质量要求,则很容易出大的事情,在农村触电事故中,很大一部分的事故就是由于拉 线的不合理设置或不符合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引起的。因此在日常的线路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正确把握拉线的设置,切莫因“小”而失“大”。在运行维护中也应把拉 线的巡视当作一项主要的巡视工作,从而避免因拉线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篇:安装技术规范

消防安装技术要求

一、安装高度:

1、手报1.5米

2、声光2.5米

3、消报1.5米

4、层显1.5米

5、电话1.3米

6、消火栓栓头距地1.1米

7、消火栓箱800*650*160和1000*700*160都为距地950左右,箱体与墙面平齐(抹灰后),箱体四周都要平整,不可倾斜。

二、施工规范:

1、-1F~21F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2、给水立管穿楼板时,应设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3、室内给水管道横管安装时宜有0.002--0.005的坡度。

4、阀门安装时应将手柄留在易于操作处。暗装在管井、吊顶内的管道,凡设阀门及检查口处应设检查井。

5、生活给水泵出水管试验压力为1.6MPa,其余给水管试验压力为1.2MPa,试压方法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执行。

6、立管管径为De50的管道支架间距不得大于1.2米;管径大于或等于De75的,不得大于2米,横管吊卡间距为 :De50 :0.5m;De75 :0.75m;De110 : 1.10m;de160 : 1.60m.7、消火栓给水管道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沟槽连接,阀门及需拆卸部位采用法兰连。

8、消防水泵吸水管上采用球墨铸铁闸阀;其余部位采用双向型蝶阀。

9、室内消火栓箱采用铝合金箱,箱内配:消火栓DN65,水龙带DN65长25米,直流水枪∅19,消防按钮。消火栓栓口安装高度相对于对应地面为1.10米。安装详见04S202/11页,尽量暗装。薄型单栓室内消火栓箱(800X650X160);薄型双栓室内消火栓箱(1000X700X160).10、消火栓管刷樟丹二道,红色调和漆二道。

11、消火栓给水管道的试验压力为1.6MPa,保持2小时无明显渗漏为合格。

12、室外安装的外露给排水管道、消防管道均需做保温,保温材料采用橡塑管壳,保温厚度50mm ,防结露给水管和吊顶内排水管保温厚度为10mm; 保护层采用玻璃布缠绕,外刷二道调和漆。

13、除本设计说明外,施工中还应遵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第四篇:水泥电杆技术规范书

环形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书

XXXXX公司 2017年3月

目录

编制说明.......................................................................................................3

一、总则.......................................................................................................4

二、技术要求...............................................................................................6

三、检验与厂验.........................................................................................13

四、质量体系.............................................................................................20

五、技术文件.............................................................................................20 附录A 电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21

编制说明

为了在XXXXX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公司)的传输网工程中统一环形混凝土电杆的技术规范要求,施行最新的国家标准,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特制定本技术规范书。

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623-2006《环形混凝土电杆》的技术要求进行编写。

本技术规范书以GB/T 4623-2006 为基础,针对湖北公司对传输网工程的质量要求,作了如下修订:

(1)规定湖北公司传输网工程所用环形混凝土电杆须为全部预应力混凝土锥形电杆,且为整根杆,不采用组装杆。

(2)规定湖北公司传输网工程所用环形混凝土电杆的尺寸规格、外观质量及力学性能等要求。

(3)要求将电杆的标准埋设深度增加至电杆的临时标志中。(4)增加了产品质量体系及技术文件的相关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自发布之日起,在湖北公司范围内作为设计、施工、监理、器材采购、招标文件和验收的技术依据。

一、总则 范围

本技术规范书规定了湖北公司环形混凝土电杆的分类、原材料及构造、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出厂证明书、贮存运输、质量体系及技术文件等内容。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湖北公司传输网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器材采购、招标文件和验收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

GB/T 4623-2006 《环形混凝土电杆》 GB l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l99 快硬硅酸盐水泥 GB 748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 1499-1999,neq ISO 6935-2:1991)

GB/T 5223-200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ISO 6934-2:1991,NEQ)GB/T 5223.3-20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ISO 6934-3:1991,MOD)

GB/T 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ISO 6934-4:1991,NEQ)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13013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 GB/T 14684 建筑用砂 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 107-19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JGJ 19-1992 冷拨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 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

3.1 钢筋混凝土电杆(G)reinforced concrete pole 纵向受力钢筋为普通钢筋的电杆。

3.2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Y)prestressed concrete pole 纵向受力钢筋为预应力钢筋的电杆,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γcr〕=1.0。3.3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BY)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pole 纵向受力钢筋由预应力钢筋与普通钢筋组合而成或全部为预应力钢筋的电杆,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γcr〕=0.8。

3.4 裂缝 crack

电杆表面有深入混凝土内部的缝隙。3.5 漏浆 leakage 电杆表面因水泥浆流失而露出集料。3.6 露筋 exposed steel 电杆内部的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不包括电杆端部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头。

3.7 塌落 slump 电杆内壁混凝土成块状脱落。3.8 蜂窝 honeycomb 电杆表面因漏浆或缺少水泥砂浆而引起的蜂窝状空洞。3.9 麻面 pitted surface 电杆外表面呈现的密集微孔。3.10 粘皮 peeling 电杆外表面的水泥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3.11 龟纹 plastic crack 电杆外表面呈现龟背状纹路,无整齐的边缘和明显的深度。3.12 水纹 water graining 电杆外表面湿润时呈现可见微细纹路,水分蒸发后纹路消失。

二、技术要求 分类

4.1 产品按外形分为锥形杆(Z)和等径杆(D)两种,见图1。若按产品的不同配筋方式,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电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部分预

应力混凝土电杆。

4.2 锥形杆和等径杆有整根杆和组装杆之分。湖北公司采用全部预应力混凝土整根锥形电杆,不采用组装杆。杆长为7米、8米、9米、10米和12米水泥杆,梢径为150mm,水泥杆长度偏差为+20~-40mm以内,外径偏差在+4~-2mm以内。开裂检验荷载等级150梢径定为E级。

整根预应力混凝土锥形电杆梢径(或直径)、长度见表1。原材料及构造 5.1 原材料

5.1.1 水泥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GB 175、GB 1344、GB 748及GB 199的规定。

5.1.2 集料

细集料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3.2~2.3。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颗径不宜大于25mm,且应小于钢筋净距的3/4。砂、石的其他质量应分别符合GB/T 14684、GB/T 14685。

5.1.3 水

混凝土搅合用水应符合JGJ 63的规定。5.1.4 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 8076 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或其他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5.1.5 掺合料

掺合料不得对电杆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验证。5.1.6 钢材

5.1.6.1 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

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和钢棒(热处理钢筋),其性能应分别符合GB/T5223-2002、GB/T 5224-2003和GB/T 5223.3-2005的规定。

5.1.6.2 架立圈筋

宜采用热轧光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其性能应分别符合GB 13013、JGJ 19-1992的规定。

5.1.6.3 螺旋筋

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其性能应符合JGJ 19-1992的规定。5.2 构造 5.2.1 钢筋骨架

5.2.1.1 纵向受力钢筋沿电杆环向均匀配置,锥形杆不得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大于壁厚的2/5。端面应平整,不应有局部弯曲,表面不得有油污。

5.2.1.2 预应力钢筋调直下料后,其下料长度相对误差应不大于钢筋长度的1.5/10000。

5.2.1.3 预应力钢筋不得有接头。

5.2.1.4 纵向受力钢筋净距不宜小于30mm,锥形杆小头不宜小于25mm。当配筋太密时,可采取双根并列布置。

5.2.1.5 纵向受力钢筋内侧应设架立圈,架立圈钢筋直径宜采用5mm-8mm。其间距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不宜大于1000 mm。

5.2.1.6 预应力钢筋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5%。5.2.1.7 电杆在其全部长度范围内均配置螺旋钢筋。螺旋钢筋直径宜采用2.5 mm~6mm,其间距不宜大于120mm,距两端各1.5m之内的间距不宜大于70mm。

5.2.1.8 骨架成形后,各部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a)纵向受力钢筋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mm;

b)螺旋筋应缠于纵向受力钢筋外,其间距偏差不得超过±10mm;

c)架立圈间距偏差不得超过±20mm,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架立圈直径的1/40。

5.2.2 电杆接头、预埋件及预留孔。

5.2.2.1 纵向受力钢筋与连接件的连接:预应力钢筋宜采用先穿筋后镦头的方法,镦头的承力面应在同一平面内。

5.2.2.2 预埋件、预留孔及泄水孔按设计图纸设置,并清理干净。5.2.2.3 接地螺母、脚钉母、接线盒等外露金属部分应有明显标记。5.2.3 预应力钢筋不得断筋。

5.2.4 产品出厂前,梢端应用混凝土或砂浆封实。如有特殊要求,另行处理。

5.2.5 脱模后或出厂前,电杆不带钢圈(或法兰盘)的一端或二端已外露的纵向受力钢筋头必须切除,并采用有效防腐措施处理。性能指标要求 6.1 混凝土抗压强度

6.1.1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50,脱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 MPa。

6.2 外观质量

电杆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外观质量要求

6.3 尺寸允许偏差

电杆外形尺寸应符合本技术规范书要求或设计图纸制造。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6.4 保护层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钢板圈、法兰盘接头端纵向受力钢筋顶部,必须采取有效防腐措施处理。保护层允许厚度偏差见表3。

6.5 力学性能

包括抗裂、裂缝宽度、承载力检验弯矩和挠度检验。以表1 所列开裂检验弯矩或设计图纸作为检验依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6.5.1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时,不得出现裂缝。锥形杆杆长小于或等于12m时,杆顶挠度应小于(L1+L3)/70;杆长大于12m、小于等于15m时,杆顶挠度应小于(L1+L3)/50。

6.5.2 加荷至承载力检验弯矩时,不得出现下列任一种情况。

a)受拉区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受拉钢筋被拉断; b)受压区混凝土破坏;

c)挠度:按悬臂式试验的锥形杆,杆顶挠度大于等于(L1+L3)/10。

三、检验与厂验 试验方法 7.1 混凝土抗压强度

7.1.1 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搅拌站或喂料工序中随机取样,制作立方体试件,3个试件为一组。

7.1.2 每天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至少成型二组。一组试件与电杆同条件养护,另一组进行标准养护。

7.1.3 一组与电杆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用于检验脱模强度;一组经标准养护的试件用于检验评定混凝土28d抗压强度。

7.1.4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1-2002的规定。7.2 外观质量和尺寸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验工具与检验方法见表4。7.3 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厚度检验工具与检验方法见表4。7.4 力学性能

锥形杆采用悬臂式试验方法。电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见附录A。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二类。8.2 出厂检验 8.2.1 检验项目

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不包括保护层厚度)、抗裂、裂缝宽度和开裂检验弯矩时的挠度等。

8.2.2 批量

同材料、同工艺、同品种、同荷载级别、同规格的电杆,每2000 根为一批;但在3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2000根但不少于30根时,也应作为一

个检验批。

8.2.3 抽样、检验

8.2.3.1 混凝土抗压强度28d混凝土抗压强度按GBJ 107-1987检验评定。

8.2.3.2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从受检批中随机抽取10根电杆,逐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8.2.4 判定规则

8.2.4.1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根受检电杆中:A 类项目的所有检查点必须合格;每项B 类项目的超差不超过2个检查点,B类项目的超差不超过2项,则判定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合格。

8.2.4.2 力学性能

开裂检验弯矩时抗裂、裂缝宽度和挠度检验均符合本技术规范书6.5规定时,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合格。如有1项不符合6.5规定时,允许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电杆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全部符合6.5规定时,则剔除原不合格的1根,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合格。复检结果如仍有1根电杆不符合6.5规定,则判定该批产品力学性能不合格。

8.2.5 总判定

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规范书要求时,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8.3 型式检验 8.3.1 检验项目

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和保护层厚度检验等。8.3.2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产品结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管理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当相同产品连续生产4000根或在6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4000根时;

f)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检验时。8.3.3 抽样、检验 8.3.3.1 混凝土抗压强度 同8.2.3.1。

8.3.3.2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同8.2.3.2。8.3.3.3 力学性能

从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电杆中随机抽取2根,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8.3.3.4 保护层厚度

抽取1根经承载力检验弯矩检验合格的电杆,进行保护层厚度检验。8.3.4 判定规则

8.3.4.1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同8.2.4.1。8.3.4.2 力学性能

电杆抗裂、裂缝宽度、承载力检验弯矩和挠度检验时,2 根电杆均符合本标准6.5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合格。2 根电杆中有1 根不符合6.5 规定时,允许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电杆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全部符合6.5规定时,则剔除原不合格的1根,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合格。复检结果如仍有1根电杆不符合6.5规定,则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不合格。2 根电杆都不符合本6.5 规定时,不得复检,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不合格。

8.3.4.3 保护层厚度

被测的3 点,均符合本6.4 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保护层厚度合格。3 点中有1 点不符合6.4规定时,允许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电杆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全部符合6.4规定时,则剔除原不合格的1根,判该批产品保护层厚度合格。复检结果如仍有1点不符合6.4规定,则判该批产品保护层厚度不合格。3点中有2点不符合本6.4规定时,不得复检,判该批产品保护层厚度不合格。

8.3.5 总判定

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保护层厚度及力学性能均符合标准要求时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标志与出厂证明书 9.1 标志 9.1.1 永久标志

制造厂厂名或商标及电杆型号,应标记在电杆表面上。其位置,梢径(或

直径)大于或等于190mm的电杆,宜标在距根端3.5m处;梢径小于190mm的电杆,宜标在距根端3.0m处。

9.1.2 临时标志

包括电杆品种、规格、荷载级别(或代号)、商标和制造年、月、日等,标在电杆表面上,其位置略低于永久标志。

为便于工程施工及维护,须在电杆表面用倒等边三角型符号“▼”标识电杆的标准埋设深度,“▼”的高度为50mm,颜色为红色;不同杆长的标准埋设深度须符合下表要求:

9.2 出厂证明书

电杆出厂时应随带企业统一编号的出厂证明书,其内容应包括: a)制造厂厂名、商标、厂址、电话; b)生产日期、出厂日期; c)执行标准;

d)产品品种、规格、荷载级别; e)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结果; f)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检验结果;

g)外观及尺寸偏差检验结果; h)力学性能检验结果; i)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签章。10 贮存、运输 10.1 贮存

10.1.1 产品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

10.1.2 产品可根据不同杆长分别采用两支点或三支点堆放。杆长小于或等于12m,采用两支点支承;杆长大于12m,采用三支点支承。电杆支点位置如图2。若堆场地基经过特殊处理,也可采用其他堆放形式。

10.1.3 产品应按品种、规格、荷载级别、生产日期等分别堆放。锥形杆梢径小于或等于270mm时,堆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

10.1.4 产品堆垛应放在支垫物上,层与层之间用支垫物隔开,每层支承点在同一平面上,各层支垫物位置在同一垂直线上。

10.2 运输

10.2.1 产品起吊与运输时,不分电杆长短均须采用两支点法。装卸、起吊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

10.2.2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要求应符合本技术规范书10.1中的有关规定。10.2.3 产品装卸过程中,每次吊运数量:梢径大于170mm的电杆,不宜超过3 根;梢径小于或等于170mm的电杆,不宜超过5 根;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每次吊运数量可适当增加。

10.2.4 产品由高处滚向低处,必须采取牵制措施,不得自由滚落。10.2.5 产品支点处应套上软质物,以防碰伤。

四、质量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11.1 生产厂商应在履行合同的全过程(开始供货到验收),对所有供货和服务的质量负责。即要保证所有供货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合同中有关技术、交付、验收和价格所规定的要求。

11.2 保修期:卖方对所提供的电杆实行保修,保修期为到货后24个月。在保修期内,卖方应无偿更换由于原材料缺陷及制造工艺等问题而发生故障的电杆。

五、技术文件 生产厂商至少应提供以下技术文件 12.1 本次供货厂商的名称和地点;

12.2 所供电杆的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措施; 12.3 电杆的几何尺寸和单位;

12.4 电杆制造主要原材料的生产厂家及技术标准; 12.5 主要原材料三个月内的购货凭证。

12.6 国家认可的省级以上(含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产品质量检验报

告。

附录A 电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附录适合于环形混凝土电杆的力学性能试验,包括试验用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和

试验结果评定。A.1 适用范围

A.1.1 悬臂式试验方法,适合于不同梢径锥形杆的力学性能试验。A.1.2 简支式试验方法,适合于不同直径等径杆的力学性能试验。A.2 试件

试件按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的规定随机抽样。A.3 试验仪器设备 A.3.1 台座

用于固定试件的支承座,可采用钢支座或钢筋混凝土支座。悬臂式试验或简支式试

验采用水平加荷时,为消除杆段自重影响应加设灵活的滚动支座。A.3.2 仪器

试验用仪表,应按规定期限进行检定。其技术要求见表A.1。表A.1 试验仪器技术要求

A.4 试验方法 A.4.1 悬臂式试验方法

锥形电杆如杆长小于或等于10 m,采用一个滚动支座;如杆长大于10 m,采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滚动支座。加荷原理见图A.1。

1——混凝土(或钢制)台座; 2——滚动支座; 3——测力传感器;

4——挠度传感器; 5——B测点百分表; 6——A测点百分表;

A、B——支座(宽150 mm 硬木制成的U 型垫板); u P ——荷载; L——杆长。

注:U 型垫板放置位置;A 支座处于垫板中心线到电杆根端的距离等于150 mm;B支座处于右端

面到电杆根端面的距离等于L。

图A.1 悬臂式试验装置示意图

A.4.2 简支式试验方法

等径电杆宜采用水平加荷或垂直加荷。允许加荷点与支点互换。应考虑自重影响。

加荷原理见图A.2。

1——宽150 mm 硬木制成的U 型垫板; 2——测力传感器; 3——支座位移百分表; 4——挠度传感器; u P ——荷载; 0 L ——跨距; L——杆长。

图A.2 简支式试验装置示意图

A.5 加荷程序

A.5.1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第一步:由零按开裂检验弯矩20%的级差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的80%,然后按开裂检验弯矩10%的级差继续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如果在开裂检查弯矩下未出现裂缝,则继续按开裂检验弯矩10%的级差加荷至裂缝出现,测量并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

第二步:由初裂弯矩(裂缝宽度小于0.02mm 时的弯矩值)卸荷至零,卸荷后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测量并记录残余裂缝宽度及挠度值。

第三步:由零按开裂检验弯矩20% 的级差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测量并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递增至开裂检验弯矩的160%后,按开裂检验弯矩10%的级差继续加荷至承载力检验弯矩,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

A.5.2加荷值偏离

试验时,加荷值的允许偏差为2 %。A.5.3 初裂荷载和承载力的确定

A.5.3.1 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初裂荷载实测值;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初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初裂荷载实测值。

A.5.3.2 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本标准6.5.2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承载力荷载的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承载力荷载的实测值;当在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承载力荷载实测值。

第五篇:电杆拉线安装的几点注意事项(精)

电杆拉线安装的几点注意事项

10kV 及以下线路中, 在城镇地区, 由于在转角等地区采取能承受张力的钢管塔, 所以极大的减少了 拉线 的 使用。但对于广大农村电网,由于受地形条件和造价的限制,仍大量使用混凝土 电杆 ,特别是在农村住户 较为集中的地方,线路 拉线 的 安装 存在较大的问题, 电杆 的 拉线 看似一个小问题,但其中却也包含很多窍 门。下面就目前配网中特别是农村电网的 拉线安装 中注意的几个事项进行探讨。

1拉线 存在的问题

第一,未按要求装设 拉线。拉线 一般 安装 在转角杆、分支杆、耐张杆、终端杆或直线杆,是线路中平衡 电 杆 应力的补强措施。但有时在进行线路设计或施工时,只考虑如何降低线路造价,或者由于只考虑施工的 难易程度,对较难处理的 拉线 不 安装 等,造成线路 拉线 的缺失。还有一个原因,是只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 简单的考虑,而没进行仔细校验,认为该处不 安装拉线 也可以,造成 拉线 未按要求在应装设处 安装。拉线 的缺失,造成线路杆塔的倾覆,稳定安全系数达不到要求(根据设计要求,该系数的要求为:直线杆 1.5, 耐张杆 1.8,转角杆和终端杆 2.0 ,从而造成本可避免的 电杆 倾斜、倒杆、断杆等事故。

第二, 拉线 方向、角度不符合要求。终端杆的 拉线 及耐张杆承力 拉线 应与线路方向对准,转角杆的 拉线 应 与线路转角平分线方向对准,防风 拉线 应与线路方向垂直。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中控制不严或者由 于地形的原因而造成 拉线 的偏移。这样的 安装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拉线 的补强作用,但由于角度方向的 偏移,仍会引起 电杆 的倾斜,严重的可以导致断杆等事故。

第三, 拉线 未采用绝缘子。《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499-2001(以下简称《规程》 第 6.6.15条明确规 定:“ 穿越或接近导线的 电杆拉线 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 拉线 绝缘子。拉线 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 以下,应保证在 拉线 绝缘子以下断 拉线 情况下, 拉线 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 2.5m。”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摇 晃 拉线 或其他原因使导线与 拉线 接触造成 拉线 带电,发生触电事故。这一条规定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 严格的,但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因配电线路 拉线 未装绝缘子

或因绝缘子 安装 不符合《规程》要求的仍然 较为普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第四, 拉线 上把的 安装 不符要求。《规程》第 6.6.9条明确规定:“ 拉线 一般固定在横档下不大于 0.3m 处。拉线 与 电杆 的夹角一般为 45°, 受地形限制时夹角不应小于 30°。定在横档下不大于 0.3m 处。” 这里对 拉线 上把的 安装 固定进行了明确,这主要是因为拔稍 电杆 的稍部中由于锥形的影响而使其中的钢筋逐渐较少, 到顶部 0.3m 处时内部的钢筋已经较少,造成 电杆 抗弯能力减弱,所以有此规定。在平时的施工中,操作 人员对此要求容易疏漏。

第五, 拉线 跨越道路距离不够。《规程》第 6.6.10条明确规定 “ 拉线 穿越道路(非公路时,对路面的垂直 距离不足,按规定不应小于 5m。” 这是对目前存在的农村低压线路而言的。而根据《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 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0-2005的 10.0.11要求,有 “ 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 ,对路边缘的垂直距离,不 应小于 6m。” ,同时两者有要求 拉线 柱的倾斜角宜采用 10°~20°,这点在平时的 安装 中虽然注意了,但却 容易造成疏忽,可能在距离上欠缺一点也不计较。而这往往会造成事故,从而到时候在责任划分中吃亏。

第六,其他问题。拉线 ,顾名思义,是起到拉力的线,主要用来平衡 电杆 的受力,在事故时保护线路不易 倾倒。但在平时的运行中,经常会发现 拉线 处于松弛状态,不再承受拉力。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 拉线 认识的欠缺,在平时的运行中对此类缺陷视而不见,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如果一旦发生线路的断线 事故,就会因为 拉线 的不受力而造成事故的扩大。

2拉线安装 注意事项

第一, 拉线 形式。拉线 根据 安装 形式可以分为高桩 拉线、普通 拉线 以及特殊地段使用的撑杆等。一般而言, 跨越公路等道路时为了满足对地距离而普遍采用高桩 拉线 ,一般地段采用普通 拉线 ,而在特殊地段不能做 拉线 情况下也可采用撑杆的措施来对 电杆 受力进行补强。应当根据现场条件确定 拉线 的形式,总体目标是 达到设计的要求,平衡 电杆 的受力,减少内部应力。

第二,考虑更恶劣的气象条件。据最近的气象条件,由于近来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异常,仅 2005年一年到 达富阳市的台风有三次, 且最近的 “ 卡努 ” 台风登陆时的风速达到了近50m/s, 大大超过了富阳供电局目前采 用的气象条件的最大风速(35m/s。根据温州等地经验,对多回线路建议进行验算,对直线杆塔也相应采 取防风 拉线 等补强措施。

《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0-2005的第 10.0.13也要求 “ 空 旷地区配电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 10基时,宜装设防风 拉线 ”。因此对目前的架空线路,最好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一次风压的测算,以便确定防风 拉线 的 安装 规范。

第三,注意与导线保持距离。低压导线 安装 不合格或 拉线安装 不合理,造成导线与 拉线 距离太近,有些绝 缘导线与 拉线 甚至直接接触,由于年久失修或者由于长时间的摩擦,导线绝缘老化或破裂,这样就可能致 使 拉线 带电,从而造成漏电甚至人身触电事故。此类案例在以前也经常发生。根据《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 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0-2005的 9.0.12“ 配电线路的导线与 拉线 的净空距离, 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 10kV 为 0.2m , 1kV 以下为 0.1m”。这一要求与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的 0.05m 的规定有冲突,但根据发行先 后顺序以及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仍采用《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

第四, 拉线 的固定及警示。通过 拉线 盘固定在地下,根据拉力的大小,一般坑深为 1.2~1.5m ,回填土应 有防沉土台, 拉线 棒与 拉线 盘的连接应使用双螺母。在人易到达地区特别是在人行道等地区的 拉线 一定要 有鲜明的警示标记。由于 拉线 未设置警示标志从而给过往路人造成伤害的事件也发生过, 一定要吸取教训, 做好 拉线 的保护警示工作,一般采用在 拉线 上加套红白相间的警示管的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

第五, 拉线 材料及绑扎。对农村低压电网,要求采用镀锌钢绞线,最小截面为 25mm2;采用绑扎固定时, 拉线 两端设置心形环;用直径不小于 3.2mm 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也可以用两个钢丝卡子进行绑扎固定。

第六, 拉线 棒的要求。根据《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0-2005的要求,对配电 线路的 拉线 要求为:“ 拉线 棒的直径根据计算确定,不应小于 16mm。拉线 棒应热镀锌。腐蚀地区 拉线 棒直 径应适当加大 2~4mm 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 ”。另外, 在实施施工中还要求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为露 出地面 0.5~0.7m。

3结束语

拉线 虽然在线路设计中是一个很小的环节, 但如果不注重 拉线 的 安装 以及质量要求, 则很容易出大的事情, 在农村触电事故中,很大一部分的事故就是由于 拉线 的不合理设置或不符合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引起的。因 此在日常的线路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正确把握 拉线 的设置,切莫因 “ 小 ” 而失 “ 大 ”。在运行维护中也应把 拉线 的巡视当作一项主要的巡视工作,从而避免因 拉线 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下载水泥电线杆的拉线安装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泥电线杆的拉线安装技术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nstallation of hydraulic-turbine and generator units GB 8564-88 目 录 1 总则 2 一般规定 3 立式反击式水轮机安装 4 灯......

    通信设备安装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通信设备安装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和减少通信工程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基本规定 (一)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工具,必须列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水泥罐安装安全技术交底

    水泥罐安装安全技术交底 (1)水泥罐吊装安装前,起吊司机、指挥人员、挂钩人员、安装人员必须认真检查钢丝绳、吊环是否完整有效,所有人员密切配合,做到稳起稳落、稳就位,防止大幅度......

    水泥线条安装分包协议书终稿

    水泥线条安装工程承包协议书发包方:重庆市凌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甲方) 承包方:(简称乙方) 为保质、保量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经招标,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经甲、乙双方......

    JZBS(T)001D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CQTJ-JZBS(T)001D-2013/0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一、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 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与其申请项目相关的法律、......

    关于申请500型水泥稳定砂砾拌和站拆迁和安装所需费用的请示

    关于申请500型水泥稳定砂砾拌和站拆迁和安装所需费用的请示 根据公路局统一安排,现将局属500型拌和站拆迁并安装至和谐砂石场。拆迁和安装费用明细如下: 一、吊装、搬运费用:10......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安装施工的强制性条文有哪 些?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安装施工的强制性条文有哪 些? (1)同一幕墙工程应采用同一品牌的单组分或双组分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并应有保质年限的质量证书。用于石材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