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遵义市2009年度科技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以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坚持“加强创新,深入合作,转化应用,跨越发展”的科技工作方针,全面实施《遵义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紧紧围绕“三新一强”战略目标,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和总目标,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组织领导方面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1.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工作。
2009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科技工作。
一是1月12日,市科教兴遵领导小组召开了2009年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会,听取了我局2008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讨论了2009年全市科技工作(具体见遵市科兴遵纪„2009‟1号)。
二是3月15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2009年全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问题(具体见遵府专议„2009‟31号)。
三是5月15日,市科教兴遵领导小组召开了2009年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会,研究了2008年度、2009年度遵义市科技奖励工作有关事宜(具体见遵市科兴遵纪„2009‟2号)。
四是12月1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加快“遵义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事宜(具体见遵府专议„2009‟ 199号)。
2.市委、市政府年初工作安排中多次强调科技工作。《中共遵义市委2009年工作要点》(遵发„2009‟1号)和《2009年度遵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遵义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继续做好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城市工作;大力发展以遵义航天军转民制造业基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材料、医药产业,加快推进药业园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突出科技增收;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等方面对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3.市委、市政府积极出台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升格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作。为落实《中共遵义市委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遵发„2008‟8号)中提出的“全力支持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办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部署,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王晓光同志任组长的遵义市申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领导小组,制定了《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并与省科技厅联合行文向国家科技部提出了升格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请示。
二是市政府出台了《遵义市2009年度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作意见》(遵府办发„2009‟31号),支持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健康发展。
二、科技经费投入方面
(一)全社会R&D经费投入情况。
因统计年度的原因,尚不能准确核实全年R&D 投入情况,经初 步估算,2009年我市R&D经费占GDP比重将突破1%,比上年略有增长。
(二)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情况。
1.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情况:09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为3966万元,比08年的2135万元增加了1831万元,增幅达85.8%。
2.市本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情况:09年市本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为435万元,比上年的385万元增长13%。此外,09年市级财政继续安排了1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
(三)多渠道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建设情况。
我局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克服金融危机对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的不良影响,与高校建立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开展省市县科技合作,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与高校建立科技联合资金。我局先后与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医学院进行合作,分别建立了每年60万元和170万元的“科技联合资金”,每年由我局投入40万元,遵义师院投入40万元,遵义医学院每年投入100万元,争取省科技厅每年投入50万元。
二是开展省市县科技合作,大力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各级政府和企业加大科技投入。2008年来,在省科技厅支持下,我市实施了湄潭茶叶、优质米及赤水石斛2个省市县科技产业合作项目。2个项目实施期间,每年争取省科技厅投入150万元,市政府投入150万元,湄潭县政府投入150万元、赤水市政府投入70万元。这2个项目实施以来,已带动地方财政和企业投入3650 万元。
三、科技管理方面
(一)组织申报科技项目,加强科技项目的执行和管理。1.获国家、省级项目立项情况:我局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认真对接国家、省产业振兴计划,致力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及经费支持,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效果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科技系统推荐并获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立项132项(平均每县、区、市获立项超过了9项),获资助资金达4342.5万元(不含医学院所获的46项387.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资金2294万元,省级项目99项,资金2048.5万元。
2.国家级或省级项目执行情况:我局严格实行项目管理监督检查等制度,加强科技项目的执行和管理,及时组织进行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项目的验收。06-08年3年来实施的18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均取得了较好成效,达到或超过预期效果,保证了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3.按照计划项目合同约定当年应结题项目完成情况。因项目管理体制的原因,暂无法统计09年省级以上项目完成情况。
4.加强市级科技项目管理创新。今年,我局致力于发挥科技计划的前瞻性作用,设立了“市级科技支撑计划”,市级科技经费重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科研基地和科技队伍建设。共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9项,投入经费331.7万元。
(二)本年度科技工作创新点,科技工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方面。
1.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
一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我市以产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一批有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建成了一批研 发机构和产业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我市共有18家重新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22%);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2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试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平台2个,“贵州竹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贵州钛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二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以遵义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遵义航天军转民(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内的贵州绳厂、遵义钛业公司等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了4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个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这些项目已实现了5亿元的产值。项目完成后,将新增产值30-40亿元。通过项目实施,我市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优势领域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解决了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了一批与产业链联系紧密、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行业优势技术,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科技成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相关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的增强,推动我市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高做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如《特大跨径悬索桥缆索系统关键材料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已基本完成,实际投入2081万元,形成了产品生产线,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钛冶炼及钛合金加工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成套技术趋于完善,劳动生产率较大幅度提高,电耗下降,产品合格率提高,每吨海棉钛成本降低2335元,实现了产业技术跨跃性发展,遵义钛业将继续保持在国内海棉钛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并带动我市钛及钛合金材料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高温合金塑性成形产业化技术》、《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特种材料塑性成形技术 》项目,部分产品已进入市场,基本覆盖了国内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有取代进口产品的可能。《油田装备重要装置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产值达1.56亿元,利税达4263万元。
2.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科技对县(市)经济与社会的重要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凸显。
近年来,我局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民富”、“县强”为目标,加强农业科技攻关与推广应用,创造了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
一是推广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县市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不断增强。根据各地和科技项目的科技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广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和先进实用技术,在转化应用、集成示范的基础上,向周边企业和农民辐射推广,使技术成果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发挥有效作用。我市4个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实施以来,共计引进新品种74个,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1.73万亩,推广新技术7个;鉴定成果2项,获得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专利14项,授权4项,引进人才68人,研发新产品、新品种数48个。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结合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强化创新服务,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把农业科技人员集聚到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目前,我市已有7个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县(市),全市科技特派员达435人,覆盖全市115个乡镇,服务于农、林、园艺、畜牧、药业、竹业、食品加工、酿造等多个行业。建成各类示范基地54个,信息平台6个,农产品交易平台4个,农民技术专业合作组织41个,企业研发机构4个。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表彰奖励。仁怀市科技局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遵义县科技特派员廖明亮、正安县科技特派员陈玉兰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全市农村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局把构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从农村实际出发,把农村科技需求热点作为信息化发展重点,以遵义市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网站和14个县级子网为支撑,开通了新农村科技、星火培训、科技特派员、种植、畜牧等农业科技栏目,发布科技信息1680条;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推广、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实现科技信息与农民有效对接,带动农民科技致富。
四是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科技项目的实施,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技能,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员。3年来,共发放培训资料21.58万份,培训农民15.18万人次,培养新增乡土人才429人;项目参与农民4.19万人,辐射带动农民80.02万人,促进项目参与农民人均增 收2560.61元/年。
五是培育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立足各地资源特色和优势,狠抓试点示范,培育和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集聚,创造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3年来,我市共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7个,获上级资助资金1391万元,带动地方政府投入8649万元,企业投入7764万元,农户投入4439万元。已实施的4个项目实现新增年产值2.09亿元,新增利税3435.59万元。如遵义县在项目实施期间,带动全县种植辣椒面积77万亩,辣椒干总产量11.4万吨,总产值10亿元,标准化示范及良种引进推广面积5.97万亩,新增产值3223.8万元,椒农新增纯收入2507.04万元;企业新增产值2.11亿元,新增税收3000万元以上,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示范基地30个,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人,加工新增就业人员1710人,同时还带动了营销、运输、包装、房地产和畜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3.实施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
我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促进了我市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和保护。
一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圆满通过验收。由省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组成的试点城市考核验收组经过详细考核,充分肯定了我市在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的显著成效,对我市两年来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荐我市为国家知 识产权优秀试点城市。
二是发明创造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前三季度,我市累计国内专利申请394件,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16.0%,同比增长28.8%,授权204件,占全省授权量的14.7%;发明专利152件,同比增长78.8%,授权22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二位。从专利构成看同,专利申请向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倾斜,职务发明数量和所占比重都比过去有所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反映出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局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引导、促进、推动和服务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各类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等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取得了13项市级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奖2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
4.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根据遵义的实际情况,大力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着力解决遵义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从科技项目上进行重点扶持。为了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引导,优先安排产学研合作项目,营造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每年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中,约有1/3属于产学研合作项目,而且重点项目基本上都属产学研合作项目。二是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全市已与全国20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100多位专家学者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近5年实施的省级以上合作项目就超过40项。合作形式包括合作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共建研发平台、开展培训服务等,合作领域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竹、茶、辣椒、白酒等产业。如依托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林科院联合开展了以竹资源培育、竹材加工、竹资源利用方向的技术攻关;依托浙江大学、中国茶科所、江南大学、贵州茶科所的开展了制约我省茶产业发展的技术攻关;依托江南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贵州轻工研究所进行了白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攻关;依托中南大学、同济大学、贵州大学开展了我省新材料(钢丝绳、钛材料)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攻关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了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如贵州航天凯星液力传动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手动电控阀智能换档控制系统”,将解决国内重载车辆控制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地化所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的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成套装备,实现了产品的产业化。
(三)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产业基地。近年来,在已建成3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我市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园区、基地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展示、推广的平台,充分发挥其聚集、辐射、孵化、示范、牵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贵州省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成。我局与遵义市烟草公司共 同建设了贵州省遵义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其核心区面积1027亩,示范区涉及7个县面积4.6万亩,辐射区63个面积24万亩。园区研发、引进了多项烟草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获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专利3项,园区内烟农收入增加了5%-8%。
二是湄潭茶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进展顺利。该园区自2008年启动以来,按照“制定一个规划、建好一个基地、扶强一批企业、培育一个市场、打造知名品牌”的总体思路,实施了13个茶叶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打造了一批茶叶品牌,培养了一批高科技茶叶加工企业,茶产业成为了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主导优势产业。
2.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为推进我市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今年新增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家;专利事务所1家,各类科研机构48家,遵义科技信息资源平台1个。各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如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今年为企业申报项目177项,已立项86项,获资金支持4026万元,中心自身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生产力促进奖等奖项,得到了2009年度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立项支持260万元,组建了“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3.积极开展种类科技管理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贴近农村、形式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投入经费15.5万元,在绥阳县、道真县、务川县、遵义县,举办了4期共1000人的药业培训班。二是开展科技管理培训。8月份,湄潭县科技局在湄潭县承办了全省支柱产业科技创新培训班,12月,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遵义承办了全省中日知识产权管理培训班。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今年,我局采取以会代训、电话指导等方式,加强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工作的指导力度,组织了10个县、区(市)参加2007—2008年度国家、省科技进步县、区(市)的考核,均全部通过了考核。
(四)加强科技宣传、统计工作,做好工作总结及安排方面。1.科技宣传及信息工作。一是开展科普宣教。2009年,我局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以及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科技赶场、科技活动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展示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科技政务信息工作力度。按照省厅2009年科技信息工作要求,我局全年共上报科技简报202余篇,调研报告3篇,已被省科技采用39篇,平均每县(市、区)报送达14.6篇,平均每县被采用2.8 篇,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的信息工作任务。
2.各类科技统计工作完成情况。2008年度科技统计、科普统计、技术市场统计、民营科技企业统计等统计报表及统计数据均已按要求上报省科技厅。
3.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报送情况。2009年遵义市科技工作总结和明年初步工作打算、遵义市科技活动周总结、遵义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遵义市中药现代化总结、遵义市星火培训总结等相关总结均已按要求上报省科技厅。
四、围绕全国和全省重大事件所开展的工作
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我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加强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调度及政策扶持,有效发挥科技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
(一)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针对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科技需求,制定了《遵义市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实施方案》,启动了“贵州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市”工作,积极开展了科技力量进企业活动。目前组织了31家企业申报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获立项13项,直接为企业科技研发项目服务。动员和吸引了省内外15所高校、科研院所、98名专家组成的30多个人才团队,进入到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急需技术帮助的企业服务,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支撑了一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扶持,确保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健康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在产品生产、销售与应用等领域均受到一定冲击。我局及时提请市政府召开会议,明确了从招投标、协助企业产品进入国家或省医保药品目录、本市医疗机构和销售企业优先购买使用和销售本市药品等扶持政策措施,同时,加大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加强药业企业科技创新,确保了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企稳向好,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市药业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3.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0.34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9亿元;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2.11亿元增加到16.28亿元;利税由2002年的1400 万元增加到2.33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
2009年,我局还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各项重要工作。
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市科技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的要求相比,与科技发展形势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省厅考核组这次检查指导为契机,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三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三新一强”战略目标,认真落实《遵义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汇报完毕。
谢谢大家!
遵义市科技局
二00九年十二月
第二篇:2011遵义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
2011遵义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我市2011年科技特派员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以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为手段,以服务企业和服务“三农”为目标,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作用、广大农民群众热烈拥护的良好局面。
一、总体工作情况
按照科技部关于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与服务体系建设等农村科技工作战略以及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抓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及要求,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以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与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先锋队带头人的作用以及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目前,遵义市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县共7个,占全市所辖县(区、市)的一半。经认真核实,现全市科技特派员人数达到199人,覆盖115个乡镇。全市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经费47.2万元,在积极引导下,科技特派员自身投入(含贷款)资金达到1017万元,科技特派员新创办企业50家,其中各级龙头企业17家,创办40个协会或合作社。科技特派员进村服务500余场(次),推广了91项新技术,引进了493个新品种。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户逾20.92万人次,发放培训/科普资料28.78万份。各县立足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进入产业链各个环节,领办、创办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融扩资金、研究开发、试验示范、技术指导以及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拓展并发展壮大了产业链,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户增效、地方产业壮大,各试点示范区增收幅度均高于本县平均水平,社会效益明显。
二、主要工作:
(一)以产业发展为需要,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科技特派员创业的要求,以产业发展为需要,我市立足优势支柱产业,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积极创业,通过人事考核、经济实惠以及项目倾斜等优惠政策,引导懂技术、会管理的科技特派员以技术、资金入股,领办或创办公司,为民间资本的利用提供载体、搭建平台。通过各地引导与协调,截至目前全市新发展科技特派员创办公司8家,共50家,在激励了广大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的同时激活了农村广大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大力推动了地方支柱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湄潭县科技特派员金循,领办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叶百强企业,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建园模式,带动3600户、6000亩基地,以茶园入股建立“股份制中介组织”,带动2149户、6300亩基地。围绕茶产业链建设,不断创新技术服务体系,稳固原料质量基础,依托省茶研所,采取“科技示范、农户参与”的模式,推行“五个统一”,建设有机茶园1107亩,辐射带动无公害茶叶基地3.5万亩,新建茶园基地良种率100%,无公害种植率100%。公司生产的兰馨雀舌(湄潭翠芽)先后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十大名茶”、“中绿杯”优质名茶奖、“中茶杯”一等奖,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现公司资产5921万元,2011年产值达9933万元,利税1213万元。湄潭县科技特派员夏可福,领办贵州湄潭茯莹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在企业发展中,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注重产业化发展,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民建立了友好互助合作关系,辐射带动周边基地8000亩,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带动农户500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现公司资产达3000余万元,年生产泡椒0.8万吨,2011年产值达6100万元,利税560万元。湄潭县科技特派员任家强,领办贵州四品君茶业有限公司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相继成立了“四品君茶叶协会”、“四品君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遵义四品君茶叶营销公司”、“贵州四品君旅游有限公司”。2011年,实现产值5400万元,利税850万元,发展有机茶基地2668亩,带动农民8300人,带动农民增收1630万元,企业被评为全市非公经济“光彩之星”,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余庆县黔龙民族药业负责人杨家林科技特派员共带动了全县2000余户百姓从事中药材生产,发展中药材面积10000余亩,预计今年药农户均收入可突破10000元;科技特派员代小波创办的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有绿茶基地1800余亩,苦丁茶加工覆盖面积达1.7万亩。固定加工点5个,精加工车间1个,通过培训和指导,受训农民销售收入较上年平均增加1000余元;余庆县黔中果蔬有限公司特派员高崇俊发展订单蔬菜2000亩,年亩均蔬菜收入超过一万元。同时解决了近600人的就业。
绥阳县科技特派员林存军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自己筹资100多万元在蒲场镇409村蛋鸡养殖基地—绥阳县阳光牧业有限公司,先后成功引进饲养了“北农一号”、“罗曼粉”、“尼克T”等蛋鸡品种,现年存栏优质蛋鸡5万羽,年鸡蛋150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打造了自己的鸡蛋品牌—回归草鸡蛋。为将蛋鸡饲养培育成我县的一个新兴产业,又选派了2名科技特派员进驻该公司,建立“公司+特派员+农户”及产、供、销一条龙的蛋鸡养殖模式,公司提供养殖设备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治、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特派员的职责是作为联系公司与农户的纽带,指导农户进行蛋鸡养殖;农户提供生产用房,按特派员的指导进行蛋鸡饲养,截止目前,已在农户中发展蛋鸡10万羽,实现了公司、特派员、农户三赢的目标。该蛋鸡养殖企业已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龙头企业”。以科技富民强县为载体,科技特派员李远毅建立了“外三元”商品仔猪生产基地,存栏“外二元”母猪2000头,年产“外三元”商品仔猪4000头,年产值达200万元,同时解决了50个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祥兴公司正在建立年屠宰2万头生猪的加工线;科技特派员方清自己出资200多万元在郑场镇清源村建立了生猪养殖小区,存栏母猪500头,年产仔猪1000头,今年出栏商品猪1000头,产值达200万元;科技特派员刘洪高在旺草镇小河口村,带领13户农户建立了生猪养殖小区,今年每户养殖户出栏商品猪200头,小区今年产值达390万元。
(二)引导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利益共同体。注意引导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会等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建成利益共同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以农民自身的参与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渗透力及影响力,使农民得到了确切的实惠。湄潭县选派了杨飞武、传之伦、周世道等16名科技特派员在湄江镇、西河乡、抄乐乡等乡镇建设有机茶叶基地2000亩以上,有机茶叶育苗基地10亩以上,改造有机茶园1000亩以上,以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组建合作经济组织10个,会员人数达580人以上。
科技特派员杨飞武,建良种茶园100多亩,组织茶叶专业合作社,会员30余人,联户茶园1000余亩。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科技特派员传之伦,在西河乡发展茶园150余亩,组织茶叶专业合作社,会员30余人,新发展茶园面积1200多亩,预计三年后全部达到丰产期。由仁怀市学孔乡惠农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带承担,科技特派员张忠琥实施的贵州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学孔黄花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已建成1000亩的黄花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带动农户1800户,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共建成5000亩优质黄花种植基地。培训基地骨干人员100人次,开展大规模农民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黄花种植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目前,学孔乡已与湖南映武黄花集团签订合同,按“订单种植,合同收购”。基地农户在第一年购买黄花苗每亩250元,第三年进入盛产期,十五年后换苗。第一年可产干黄花15公斤;第二年可产干黄花80公斤;第三年可产干黄花200公斤,每公斤按20元计算,每亩收入在4000元以上,是传统农业收入的2倍多。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该乡可新增产值1000万元,户均增收2100元。同时,新增就业人数30余人。
(三)以项目为载体,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顺利实施
在党委、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中,要求各相关单位在安排项目时,要尽可能优先安排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单位,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实施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派科技特派员,同时有针对性在科技项目上有所偏重支持,加强了科技特派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项目培养人才并带动效益得以体现,推进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深入顺利实施。今年我市获得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8项,经费68万元。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将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到乡镇,实施茶、果蔬、中药材等科技项目,帮助当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发展特色产业。
仁怀市国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科技特派员王仁强实施的仁怀市科技计划项目《年产1000吨植物埋藏法高档白酒技术改造》主要研究刚蒸出的新酒中的醇加氧,在通过醇加氧醛在酒体的变化反应,缩短酒的贮存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酒质。该项目技术改造完成后,可增加植物埋藏法酱香型白酒1000吨,营业收入可达8547万元,可交税金3818万元,利润达1913万元,可新增就业165人。
桐梓县科技特派员王启文的《糯玉米提温增茬高效栽培试验研究》和《折耳根杂草覆盖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较为突出,《糯玉米提温增茬高效栽培试验研究》根据中海拔的光、热条件,试验研究对其充分利用,必同季常规一茬为两茬,降低土地空闲时间,充分发挥城郊土地生产能力,采用室内温汤浸种催芽,大田增施磷钾肥及地面覆膜搭棚提高中高海拔地区耕层有交温度,满足早春糯玉米健壮生长,同时选准茬口适时套入二茬,确保同季两茬糯玉米适时上市增产增效。《折耳根杂草覆盖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在折耳根常规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折耳根采用杂草覆盖进行种植,同时还可以培肥地力,减少人工除草,增产增收,力足工作轻便快捷,效果明显,为广大农民探索一套折耳根种植新技术,从而实现增收。
(四)积极开展各类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创办科技示范基地推广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拓宽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的渠道,农业产业发展的后续力量,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鼓励并支持科技特派员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大胆创新,发掘项目,结合各方条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在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业等方面建成了科技示范基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农业产业格局鲜活,农业经济运行形势良好。今年全市共引进493个新品种,推广了91项新技术,涉及畜牧养殖、蔬菜、林果、水产、食用菌、农产品加工等诸多产业。
(五)强化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管理
督促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县健全机构、完善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并保证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保障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今年全市共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24项,涉及领导小组成员调整、方案推进、科特派工作管理办法、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以及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政策、编制政策、经济政策等,进一步完善了工作管理机制,使得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序可循。
余庆县召开了全县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专题会议,对2011年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县财政划拨财政资金10万元用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余庆县科技特派员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对15名科技特派员进行了60余人次培训,镇级科技特派员、白泥镇上里社区蔬菜种植大户梅开贵是依靠学技术、测市场、搞试验,种植蔬菜奔小康的典型,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种植蔬菜突破亩均收入一万元。今年余庆县科技特派员创各类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建优质稻基地3000亩,带动全县水稻种植12万亩;建吴茱萸基地300亩,带动全县茱萸基种植0.8万亩;建蔬菜基地3000亩,带动全县蔬菜种植1万亩;建柑桔基地50亩,带动全县种植柑桔9000亩;建地瓜1号育种基地100亩,带动全县地瓜育种1000亩;建太子参基地100亩,带动全县种植1500亩;建白术基地200亩带动全县种植2500亩科技特派员通过创办基地;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有力地带动了我县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绥阳县建立了科技特派员档案,建立了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奖惩措施,提高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效率。他们聘请专家利用现场授课、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对科技特派员、各级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多种形式培训,增强科技特派员业务能力。
仁怀市科特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的通知》的规定,对科技特派员实行严格的定期汇报管理制度,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要求每名科技特派员季度一汇报,半年一小结,年终全面总结工作情况。对工作积极、完成任务较好的优秀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奖励,对敷衍塞责、完成任务较差的的科技特派员,停发补助费、停发项目启动经费,甚至取消科技特派员资格。通过严格透明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使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有序开展。
(六)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全年全市共开展了300余期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训农民近20万人次,或集中进行授课、或于基地讲解示范,普及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同时,加大了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力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管理”的原则,针对近几年选派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文化层次,分门别类进行文化知识及技能培训。余庆县组织杨再学、文云书、陈忠文、蒋华等一批果蔬、水稻等传统产业方面的科技特派员以科技项目和示范基地为载体开展技术服务,通过“科技入户”、“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等形式,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共举办培训班30余期,6000余人次,发放资料6000余份,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大户和农民科技带头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绥阳县科技特派员吴朝灿、张明刚在风华镇银堡村优质稻生产基础2000亩,涉及农户1000余户,在优质稻生产过程中,他们从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由于技术到位、措施得力,生产基地种植优质水稻亩产值达2000元。科技特派员曾义明、李世江引进辣椒新品种在蒲场镇蒲场村进行种植,使椒农亩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三、存在问题
1、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认识参差不齐,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及支持。
2、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科技特派员管理机构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对科技特派员领办的项目扶持资金不够。
3、科技特派员目前开展工作基本是以自身的能力领办或创办公司、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与困难,风险承担机制不健全,金融对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支持力度偏弱。
4、科技特派员知识结构老化比较严重。科技特派员忙于自身创业或工作或奔波于田间地头,忽略了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汲取,随着科技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知识老化,信息不灵,获得新技术渠道匮乏等问题日渐突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并总结我市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县的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其他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先进县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市全面推选科技特派员制度,争取思路上有所创新,工作力度上有所加大,推进科特派试点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开展。
2、建议继续加大对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和服务农村科技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强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
3、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创业的支持与帮扶,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尝试建立风险基金或通过多种模式的服务帮扶,帮助科技特派员创业抵御风险,夯实创业基础。
第三篇:科技工作汇报材料
科技工作汇报材料
一、国家、省、市科技大会主要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是进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向全国发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动员令,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对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创新型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十一月下旬,全市科技大会召开,各县市区长、科技局长、财政局长、计划局长及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下发了《**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自主创新 加快建设创新型**的决定〉》,表彰了一批先进,李佑才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市科技大会精神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认请形势,统一认识,切实增强建设创新型宜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我们正处在转轨转型的重要阶段,已经进入一个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逐步递减的发展时期,进入了一个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大的发展时期,进入了一个面临更大国际竞争压力和更多贸易壁垒、技术垄断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创新型发展道路,依靠科技的支撑和带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发展-1-
由资源依赖型、投入支撑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创新型宜昌建设。一是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明确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和品牌产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二是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集中力量推进重点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积极引进、选育、推广一批新品种,加快农业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应用;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应用创新成果,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要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五是改革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十一五”期间,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力争到2010年市级科技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率达到2%以上。要明确谁进行科技创新就支持谁的资金投入原则,把财政科技经费用在支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上。要充分整合各
类科技资源,加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要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机制,科技立项、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要更多地突出自主创新。
六是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重点围绕使用好人才、留得住人才,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给予重奖。
(三)加强领导,营造环境,确保建设创新型**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科技、抓发展必须抓创新的观念,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按照科技发展观的要求,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投入、创新人才培育引进等自主创新指标,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我县科技工作特点
(一)领导重视。****年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富民计划,把科技工作使命提到了一个更高层次,把科技工作的任务与小康建设紧密相联,充分体现了科教兴县战略。今年政府常委会两次听取科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和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真抓实干的作风。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科技工作,督办项目进程;访谈县院合作单位专家,了解前沿科技动态;参加产品推介、专家评审、科技下乡等活动;关注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定出台激励政策措施等,使我县科技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科技界的同志更加有信心。
(二)初见成效。多年来,我县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
5个;取得科研成果34项,获市以上奖励26项;自主选育新品种3个,其中国审品种1个;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成果75个;开发新产品12个,并成功转化运用;全县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50场次,培训农民15万人次;组建专业技术协会11个,其中省以上示范协会2个;申请国家专利50项,专利授权4项。
(三)潜力巨大。近几年我县科技工作由引进推广向自主创新、县院合作转变,由农业技术推广向产品开发、品牌打造转变,尤其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栀子蓝色素、木瓜中间物提取及产品开发、清江鱼高效环保专用饲料及产品加工、清江早茶品种选育和精制绿茶开发等,都将填补国内空白,起到产业关键带动作用。铁锰冶金材料工业为深度开发产品奠定了基础,后续产品加工必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型企业、示范基地、科技文化示范户、信息服务网站等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应运而生,正以强大的生命力构建新的科技服务体系。
三、需要提请会议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
1、创新能力建设。增强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供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未来五年要完善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产业化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使**达到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的标准。具体地讲,就是构建以县院科技合作为平台的产品研发中心,以特色农业品种选育、引进、繁育为主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预计未来五年需求3亿元)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信息服务,专家在线服务、现场培训服务”的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
2、增加科技投入。按照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和党政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标准,县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要达到本级预算支出1%以上。省市委要求在确保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专项投入。从****年起,省财政每年新增1个亿的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建议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其中4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本着“成熟一个扶持一个”的原则,按照专家论证,部门评审,政府审核的程序,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进行关键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及招商引资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中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支持县院科技合作中前沿科技的研发,对被列入国家、省、市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配套扶持。
(二)召开全县科技大会。为了传达贯彻上级科技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科技工作。建议在元月份召开全县科技大会。参会人员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经济发展办主任、县直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和部分中心户代表。会议拟命名表彰5个科技型企业,8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其中奖励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2名,奖金各10000元、1000元。
第四篇:科技工作汇报材料
科技工作汇报材料
一、**年科技工作回顾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实施“科技富民计划”,围绕县域经济抓科技创新,围绕支柱产业抓科技项目,围绕群众需求抓科技服务,围绕文明创建抓机关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政策环境明显优化。一是科技富民计划深入实施,影响力日益显现。初步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科普宣传服务体系,将科技工作提升到了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战略地位。二是隆重召开了全县科技大会暨人才工作会。三是将科技三项经费按当年预算支出1%列入财政预算,共安排县级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3项。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五是我县连续四年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2、项目建设富有成效。组织申报省市攻关、民族专项、科技成果推广、科技扶贫、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7项。审核确定2008年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品种后补助等县级项目16项;先后与7所高校签订了县院合作协议,引进各类科研成果31项,共同申报完成科研课题12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8个,引进武汉工学院科研成果。重点支持的维特魔芋公司高纯度葡苷聚糖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年产量300吨,年产值可达5000-1-
万元。引进华农大研究成果,由山野公司在磨市投资500万元,新建的清江风味鱼生产线已投产,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年加工量2000吨,产值可达2000万元。组织实施了朱津滩、芦溪、八角庙村3个精品园建设,启动了国家支撑计划、省富民强县专项,完成了“生态型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清江鲢鱼类品种繁育及生态养殖技术”课题研究建设任务。加强科技项目管理。联合县财政局对县级33个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对5个项目进行了鉴定、登记;企业高新技术产值为808.2万元,企业高新技术增加值为383万元,申请国家专利35项,专利授权1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3、产品研发亮点纷呈。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挖潜改造的同时,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组织实施了31项技术,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发,如清江电器公司的“智能机电保护器”,泰榕药业的“致康片”,沃野生物公司的“生物有机全营养肥”,红业五龙公司“ F900级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亚太气体公司的“小水电制氢”,山野食品公司的“低盐风干鱼、香酥鱼”,一致魔芋公司的“魔芋缮食纤维”等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为我县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强有力的后发优势。同时,继续实施了清江早茶品种选育、乐园紫皮大蒜种子脱毒复壮、杂交早实核桃品种引进、脱毒马铃薯费乌5号、中薯5号,珠芽魔芋等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为我县半高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科技活动扎实开展。我县科技信息服务站已建“三站”12个,5月16日,在磨市镇芦溪村隆重举行《农民宝典》首发
式暨2008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发放科技书籍和资料6000份,提供科技咨询近万人次;全年共举办各类“订单”培训245场,受训29130人次;为科技文化示范户免费赠送《农村新报》400份;组织召开项目评审、产业发展论证、科研成果发布、博士团下乡等活动20多场次;加强了地震测报、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
5、科技宣传力度加大。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渠道,全方位宣传推荐科技工作和科技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年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网站上登载科技调研文章及宣传稿件164篇,提高了社会对科技工作的知晓度,科技信息在线专家的优质服务在省电视台播放,引起了很好反响。在县电视台开设《科技富民宝典》电视专栏,根据农时、农季、农民的需要,请农业科技专家讲授相关技术专题,全年播放36期,将《清江水产养殖技术》和《柑桔防冻抗灾技术要点》、《魔芋栽培管理技术》等专题通过电视送到千家万户。不定期编印《科技经济信息》专刊,免费发至各乡镇、村及专业大户。
二、**年科技工作思路与重点工作
(一)工作思路
**年全县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深入实施“科技富民计划”,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为己任,以高效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以科普活动服务群众需求为载体。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长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重点
1、丰富科技富民计划内涵,拓展科技服务功能。要遵循科技工作“十六字”方针,着力改善政策环境,整合科技资源,狠抓“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两大主题,全力做好2009年科技工作。一是进一步拓展县院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方式。要与10所高校、科研单位签订长期县院合作协议,与100名教授专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项目申报、新产品研发、技术咨询、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进展。组织华科大“百名博士助力清江行”活动,实施博士后科研合作项目5个。编制科技成果目录,召开高校科研成果对接洽谈会,建设专家咨询系统。二是建立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筛选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帮助编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在产品创意、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艺改造、营销管理等方面设计模块和框架,为企业成长指明方向。重点支持10家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技术引进和革新改造。建设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一致魔芋、泰榕药业),开发新产品10个以上,主要是智能机电保护器、有机肥料、健身浴药等。力争完成金梅生物科技公司“北虫草工厂化生产”、沃野生物科技公司“5万吨有机全营养肥生产线”、清江电器公司改扩建和年产1万个智能机电保护器生产线建设等。申请国家专利38项,专利授权15项。三是搭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议召开全县科技大会和人才工作会,继续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成果予以奖励,调动全县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选聘20名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到项目基地去服务创业。开展一次科技人
员交流联谊活动,邀请专家来讲座,鼓励技术人才学习深造。四是健全科普宣传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四个一”:即开展100场农村实用技术“订单培训”,举办一届青少年科技节,建设一个百米科普长廊,编制一套《新技术简本目录》。
2、高效实施科技项目,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按照用项目理念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强化科技项目的超前性、实用性、效益性。认真分析我县资源优势和工业现状,找准企业发展壮大、产品升级的突破口,重点研究生物资源,发展生物医药工业。开发“致康片”、“玄四清音丸”和土家健身浴药产品。围绕魔芋、木瓜、北虫草等优势资源,开发健康功能食品;利用生物菌开发蛋白饲料、有机肥料;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复合装潢材料和金属合金材料工业项目引进。重点引进利用锰渣生产墙体砌块、锰合金等。全力支持三源公司信息化工程。发展机械电子工业,重点支持智能型、节能型、安全型产品开发。重点开发电力工业配套产品和节能产品。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和半高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板桥铺柑桔、八角庙木瓜基地、贺家坪魔芋基地。继续引进试验脱毒马铃薯、魔芋、日本紫番薯、水果红薯、甜玉米、薄壳核桃、乐园紫皮大蒜和清江特早茶等新品种,推广应用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柑桔控水覆膜增糖、清江鱼健康立体养殖等新技术,支持农业部门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和高山蔬菜生态栽培示范区。着手研究“主题招商、产业集聚”课题,如魔芋产业园。全年引进新品种20个,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0个,推广应用新技术40项。
(三)主要措施
1、做好科技宏观管理,加大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的力度。一是认真落实 [鄂发(2006)3号]文件精神,选准我县具有基础性、牵动性和长效性的科技项目,加大民族政策争取工作力度,并适时加强项目跟踪督察;二是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认真抓好项目布局,集中人力、财力,确保科技项目落到实处。
2、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策略,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与各部门的配合和联系,建立完善县—镇—村—企业—农户上下相通、相关部门左右相连、集“网络信息服务、专家在线服务、现场培训服务”一体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不断强化科技服务水平,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3、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科技队伍和文明机关。一是加强班子建设。使之成为政治坚定、作风扎实、敢于创新、廉政过硬、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二是加强机关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法制型、创新型”机关活动,不断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活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科技管理体系。四是加强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责任制考核办法,做到奖罚分明。
第五篇:科技工作汇报材料(教育局)
深入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迎检汇报会上的发言
广安市广安区教育局
(2011年3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市区科协的指导帮助下,我区科技教育工作以“发展科技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区科技教育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领导机构,完善各项制度,把科技工作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
为深入开展中小学校科技教育,不断提高全区青少年科学素质,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同时与区科协一道,成立了科技辅导员协会,负责管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的科普工作制度,有力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
把中小学教师进修科技类专业课程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列入继续教育内容。采取校内培训、集中培训、外出观摩考查、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科技辅导教师的科学素质和科技辅导
能力。对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进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对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以稳定科技教师队伍,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科技专家学者积极性,健全兼职科技指导教师队伍,努力建立一支由在职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专兼职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确保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和建立校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体系
围绕素质教育目标任务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体系。一是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建立科技教育领导机构,配备专兼职科技辅导员,编制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完善相关教学实验设施,在完成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加入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二是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在政策上、投入上给予引导和资助。三是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校外科技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鼓励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为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提供支撑,全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达92%。五是建立宣传表彰工作机制,对在开展科技
教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教师、学生给予奖励。2009年以来,全区共有18所学校、32名教师和325名学生在科技教育方面受到表彰奖励。
(四)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学生科技素养全面提升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团市、区委和市区科协组织的“科技绘画比赛”、“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科技活动,经常聘请科技教育方面的专家为我区各校做科普报告,组织辅导员老师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交流,外出观摩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全区各校每年都要举办一至两次全校性科技辅导讲座,由经验丰富的科技辅导员,对如何搞小发明(制作)、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如何绘制科幻画等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考察、参观或参加科技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举行全校性的科普知识竞赛和校园科技节,学生科普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科技知识普及面大幅提升。
(五)科技教育成果显著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安排,开设了科学课,并在相关学科中加强了对学生科技知识的教育,科学精神的培育。全体师生的科学意识明显增强,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源于师生的发明创造、科技创新明显增多。二是各地各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及科技创新活动。全区已建成省级科普示范学校1所,市级科普示范学校4所,有5所小学正在创建市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三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科技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北仓路小学在四川省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组织奖;广安中学的科技小发明《空调节能喷水装置》获省三等奖,《节能减排,从我做起》获市一等奖,教师科技活动方案《华蓥山古生物化石调查》被评为市级二等奖;桂兴小学的科技创新大赛作品《计量取盐瓶》评被为市级二等奖。2008年以来,共有200余件作品获省、市、区表彰奖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课开设不足,专业教师匮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科技活动开展偏少,缺乏制度保证,更缺乏经费投入和人力保障。科技教育的氛围和条件都还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学校和社会,对科技教育都有忽视或重视不够之处,而基于投入、资源、条件等因素,也大大制约了科技宣传、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和做法,也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全面展开,影响了科技活动的拓展和深化。
三、今后工作打算
开展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是要加强对科技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科技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技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共识,进而形成科技教育的强劲
合力,推进科技工作;二是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普遍提高教师从事科技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加强科技教育的常规管理,加强科技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我区特色的科技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