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07:3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0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2日在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谷春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战胜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一年。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总体要求,只争朝夕,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5亿元,增长17.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38亿美元,增长27%;引进内资53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亿元,增长24.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30元,分别增长10%和17%。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全力以赴扩内需保增长

面对金融危机给钢铁和矿产品市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积极采取措施保增长。

争取资金保增长。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争取国债资金,291个项目到位资金6.2亿元。利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推进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协调银行贷款300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967亿元,增长35.5%。利用国家鼓励发展民间金融政策,大力发展县域金融业,发展村镇银行6家、小额贷款公司35家。

抓住机遇保增长。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设施、改善民生的投入和鼓励房地产发展的机遇,大力支持企业发展铁路用轨、建筑钢材、工程机械等产品,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和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大力建设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设施。

政策扶持保增长。为支持企业发展,及时果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安排2亿元,给予鞍钢等钢铁企业及镁制品企业贷款贴息和资金支持;安排3000万元,鼓励企业扩大外贸出口;发挥担保公司作用,为全市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资金18亿元;安排1亿元,支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安排3亿元,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安排1000万元,支持服务业发展。

加大投资保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50亿元,增长35.5%。完成服务业投资257亿元,增长2.1倍,其中房地产投资181亿元,增长1.7倍。完成农业投资51亿元,增长3.4倍。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6亿元,增长2倍。完成社会设施投资76亿元,增长9.8倍。

招商引资保增长。全面吸引央企、境外、南方民营和本地资本投资鞍山。全市开工建设项目1251个,总投资1511亿元。在全面引进产业资本的同时,大力引进金融资本,浦发、广发、民生、华夏、招商、光大6家股份制银行,中意、阳光人寿2家保险公司及大通证券先后进驻。现在的鞍山已经成为产业资本高速增长、金融资本快速集聚的城市。

过去一年,是鞍山战胜金融危机逆势而上、脱颖而出的一年。全市上下充分展示了在困难重重中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表现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工作锐气。实践证明,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振兴鞍山的前进步伐!

(二)以大开放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全面构建鞍山发展新格局

“两个融入”格局已经形成。以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互动发展区为目标,以鞍海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两个融入。公路全面融入,腾达通海产业大道和沈西工业走廊通海产业大道鞍山段加快建设,海岫高速公路全线开工,鞍山至台安高速公路完成规划设计。铁路全面融入,哈大快客、沈阳经鞍山至北京快客、岫庄铁路全面建设,沈辽鞍营城际轨道交通鞍海段完成预可研论证和设计。航运全面融入,完成鞍山机场改造,力争春节前开通直飞北京航线。

城市和县域空间格局已经形成。以规划为先导,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乡布局。城市空间格局全面拉开。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行,积极扩大城市空间,城市开发面积由154平方公里向624平方公里全面拓展。形成了以东部东环路、南部鞍南大道、西部腾达大道、北部灵山路为环线,以盛达大道、四达大道、建国路、汇园路等为南北干线,以鞍南大道、南环路、千山路、万水河北路等为东西干线,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合理布局的城市骨架。工业空间全面拓展,沿腾达大道,全面建设了达道湾、灵山、高新区(西区)、宁远、汤岗子农高区等五大工业园区。服务业空间全面拓展,打造了四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等五大服务业集中区和千山路、建国路等精品商业带。县域空间格局全面形成。海城以海西新区建设为重点,沿海城河把老城区和西柳镇连为一体,形成大海城空间格局;台安、岫岩加速县城改造,形成了行政区、生活区和产业区。海城开发区、腾鳌开发区、台安九股河工业区、岫岩雅河工业区等县域工业园区不断发展。鞍羊线、鞍营线、张庄线、腾南线设施农业示范带加速发展,海城耿庄、台安新开、岫岩前营农高区全面建设。

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全市重点发展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及工业自动化、镁制品等矿产品深加工、化工新材料、光电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海城工业重点发展以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镁铸造为代表的镁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化工塑料产业集群,农业重点发展大蒜、生姜、辣根、圆葱等“四辣”农产品种植及深加工;台安工业重点发展木业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农药产业集群,农业重点发展鸭鹅等家禽养殖及深加工;岫岩工业重点发展特石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以中草药深加工为代表的保健品产业集群,农业重点发展食用菌及深加工。

鞍山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全市经济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服务业向集中区和城区集中,设施农业向示范带集中,正在实现集中式布局、集群化发展和集约化生产。

(三)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大力转变发展方式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面发展五大支柱产业。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重点发展了鞍钢30万吨取向硅钢、东北特钢5万吨不锈钢极薄带和2万吨不锈钢焊管、鞍钢重机45万吨精品铸钢、辽宁新富与北京太行矿业合资80万吨不锈钢和永安10万吨马口铁等精特钢项目,推进了峰驰公司50万吨冷轧超薄板等板材深加工、鞍钢60万吨精品线材和后英80万吨高档线材等线材深加工、香港恒江50万吨无缝钢管等管材深加工、宝得150万吨H型钢等钢结构项目,钢材深加工率由35%提高到42%。装备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重点推进了鞍钢重机大型铸锻基地、中铁物资与紫竹集团合资生产铁路组件等装备制造项目,荣信股份自动化成套系统、宏源公司与西门子合作5000套智能网络中低压控制柜等工业自动化项目,装备制造占全市工业比重由12%提高到17%。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异军突起,重点发展了鞍钢60万吨煤焦油、中橡化工16万吨碳黑、中钢集团16万吨针状焦和核石墨、中化国际4000吨有机颜料等煤焦油精深加工项目,鞍钢15万吨苯加氢等苯系深加工项目,国锐化工尼龙66盐、广东雅佳5万吨树脂涂料等石化深加工项目,正在形成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迅猛发展,重点发展了晋德矿业1万吨金属镁板材等镁合金、海城精华矿业2万吨氢氧化镁无机阻燃剂等镁化工、后英集团100万立方米玻镁板等镁建材、中国镁业30万套汽车配件等镁铸造项目,矿产品深加工率由47%提高到55%。光电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重点招商推进了兵装天威集团100兆瓦多晶硅和150兆瓦双节薄膜电池等新能源、九夷三普镍氢电池等新动力、香港伟志LED等新光源、鞍山双桥公司地源热泵等新热源项目。全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000多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32家,总数达到2400家。鞍山工业正在由钢铁一柱擎天向五大支柱产业并举发展转变。

现代农业实现快速发展。大力发展设施种植业、设施养殖业、设施渔业和设施林业,新发展设施农业20万亩,新增标准化温室大棚4.9万栋、标准化养殖小区440个,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93万亩,占农业比重达到25%。全面推行农业保险,增强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一县一品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加速发展,海城“四辣”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台安鸭鹅等家禽养殖规模达到6000万只,岫岩食用菌培植规模达到8000万盘。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迅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新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26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00家。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86亿元,增长11%。鞍山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服务业实现大发展。服务业集中区全面建设,四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已有东北MALL、红星美凯龙、凯兴物流、鞍山图书城等一批大市场开工建设;中国鞍山钢铁大市场已有中船重工200万吨船用板和鞍钢300万吨板材深加工配送中心、北方钢铁交易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鞍辽路五金机电大市场的工程机械配件城基本建成,机电五金交易大厦开工建设;解放北路汽车贸易产业带汽车4S店发展到40家,瑞盛国际汽配城即将竣工;海城西柳中国商贸城建成并即将开业,商贸物流园投入使用。精品商业带加速发展,重点打造千山路、建国路、胜利路等精品商业带,家乐福、大商新玛特、华润万家、凯兴冷鲜品市场等已经建成,乐都汇广场、兴隆大家庭、新兴商贸城、大润发铁东店、新百盛广场等一大批精品商业项目开工建设。服务业态全面提升,全市有236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法人单位,大力推进法人进商场,实现由档口式经营向统一经营转变。全年新上服务业项目227个,新增规模以上商业企业180家,总数达到980家;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00亿元,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增长25%。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34个;依法关停“五小”企业150家;通过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取缔城区20吨以下燃煤锅炉;对全市电厂、锅炉和烧结机实施脱硫改造工程;判甲炉等7个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万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成功收购10家国外科技型企业,引进14个海外研发团队;发展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7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3家。鞍山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鞍钢围绕“全面腾飞”目标,积极开展与国外大企业合资合作,加速推进跨区域重组,大力发展精特钢和非钢产业,国际化经营、多角化发展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全力以赴保生产、保出口、保城市供气,为全市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重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结构调整,地方经济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2%,税收比重提高到47.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5%。

(四)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2009年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年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6.2亿元,增长29.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亿元,增长48.9%,在全省名列前茅。继续加大了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全年投入县域发展资金13.5亿元,连续四年增长50%。其中,支持三县(市)各2亿元,用于县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三县(市)各1亿元,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县域工业实现大发展,围绕园区、集群、企业和项目,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改造和招商引资上项目。投资工业项目477个,总投资24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0家,总数达到1650家。县域服务业实现大发展,新建西柳中国商贸城、南台世界皮革皮具城、台安东北木材物流中心、岫岩万客来物流配送中心等服务业项目52个,总投资28.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7.5亿元,增长24.4%。县域房地产业实现大发展,引进了四川希望集团、广州碧桂园、北京望城集团、浙江祥生集团、山东红领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新上项目64个,总投资146.3亿元,开发面积达到448.2万平方米,增长2.2倍。房地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城乡建设

2009年是鞍山城乡建设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道路桥涵建设,完成投资31.5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56条。其中,新建了万水河南路、万水河北路、南环路、灵山路、园林路南延、中华路南延、盛达大道等23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了千山中路、胜利路、中华路、人民路等22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街巷路111条;莘英路东线隧道建成通车,站前广场、虹桥、陈家台桥等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公用设施建设,投资14亿元,新建扩建了6个220千伏变电所、9个66千伏变电所;投资7.8亿元,新建了解放路、二台子等8座大型集中供热设施,铺设和改造供暖管网237公里;投资12亿元,续建了引汤入鞍二期供水工程和大伙房水源供水工程,铺设和改造自来水管线48.3公里、排水管线113.2公里;投资1.3亿元,铺设和改造燃气管线41.8公里。城乡环境建设,实施了万水河、杨柳河、运粮河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了胜利湖、杨柳湖、东山湖、运粮湖;新建了劳动公园、解放公园等,新增城市绿地200万平方米;

对站前地区及胜利路、千山中路等全面实施亮化工程,新设和改造节能路灯3791基;大力实施了城乡绿化工程,全年植树2150万株,造林14.4万亩;继续实施了千村绿化工程。小区建设,改造居民小区136个,安装小区围栏3.23万米,新建街心公园30个,新增社区广场130个。

(六)加速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幸福全市人民

全年为城乡群众办的八个方面43件实事全部完成,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06%。建立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退役士兵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和军嫂培训基地,重点解决了大学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就业问题。全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8%。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均实现100%,受到中央军委充分肯定。鞍山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推进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全年新增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13.4万人,征缴社会保险基金43.7亿元。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9.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7万人;10万名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部转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严格规范低保管理,城市低保人口由上年10.5万人下降到8.1万人。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市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每人每年由50元提高到100元;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提高20%,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提高35%;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标准提高15%,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提高30%。

群众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坚持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同步发展。全年建成保障性住房230万平方米,3.4万户动迁居民喜迁新居。建设了军人之家和劳模大厦。解决了1698户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全年新开工商品房面积966万平方米,增长63.2%;竣工面积766万平方米,增长2.2倍。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22.4平方米提高到24.2平方米。

教育事业加速发展。新建了2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在全省率先完成每个乡镇拥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标。改造65所农村中小学校危房和20所城区薄弱中小学校。新建海城高中,7所免费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占地120万平方米的鞍山职教城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入校学生1.35万人。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办学不断取得新成果。开工建设14所公立幼儿园。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新建鞍山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及13个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47所乡镇卫生院,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鞍山博物馆、鞍山文化艺术大厦投入使用,科技图书馆、国际会展中心、电影大厦等文化设施加速建设;新建了12个高标准社区图书阅览室和15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全国率先做到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新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速滑馆、乒羽馆、全民健身馆等“一场五馆”开工建设,新建了140个农村精品示范健身广场。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鞍山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获得7.5枚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

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切实加强了信访工作。努力解决弃管房问题,400万平方米弃管房由政府全面接管,采取推进房改、交纳住房维修金等办法,有效解决了产权证无法办理、房屋无人管理等诸多问题。努力解决供暖问题,历年发现的供暖问题得到解决,困扰多年的铁西八家子等地区1.9万户供暖分户改造全面完成,全年新发展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努力解决小区亮化问题,由政府出资,为每个社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既解决了小区亮化,也减轻了居民物业费负担。努力解决群众出行问题,新增100辆城市公交车,在上年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基础上,实行了60岁以上老人半价乘车。开工建设了鞍山客运北站和2个乡镇客运站,全市村通油路率100%。努力解决交通秩序问题,在主干道安装隔离护栏2.1万米,人行道安装护栏4.6万米;实施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交通秩序有所改善。努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加大政府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农民人均增收800元。努力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问题,继续资助困难家庭高中生和大学生,为职教城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人口与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残联、接待、史志、档案、气象、地震、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有新成绩。

(七)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工作。认真落实人大议案,全面加强了对西鞍山的保护,全部关闭采矿选矿企业,全面治理周边环境,加强了植被恢复。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研究,认真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工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加强。在加强城市建设中强化社会管理,通过新建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功能设施,解决马路市场和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在加强制度建设中强化社会管理,制定和完善了《城市供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府规章,解决社会管理规范、公平、有序问题;在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中强化社会管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全年排查消除各类隐患1.6万个,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零;在平安钢都建设中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了各类犯罪活动,圆满完成国庆安保任务,社会保持基本稳定。

政府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完善政府决策制度,在重大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工作安排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对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实行了风险预测评估和听证制度。全面规范政府经济活动,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部公开招标,土地出让、房产交易和产权交易全部公开挂牌,并接受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全面推行政府采购项目代购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较好解决了采购超标准、建设超规模、投资超预算问题。全年政府采购项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节约率分别为18%和11%,鞍山做法在全省介绍经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政府勤政廉政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勤奋敬业,扎实有效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机关干部廉洁自律相关规定,严厉查处了干部队伍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全面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收费定值管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和“文明执法年”活动,鞍山成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鞍山经受住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这是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结果,是坚定不移落实国家和省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结果,是鞍钢等所有企业积极拼搏、战胜困难的结果,是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心系鞍山发展的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为鞍山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鞍钢等中省直单位和各企业,向关心和支持鞍山发展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鞍部队、武警官兵和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参与鞍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亟待发展与钢铁相媲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鞍山仍然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一些民生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政府自身建设亟待加强,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以更科学的办法、更有效的工作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鞍山”的关键之年。新一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提出的“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总体要求,继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实现鞍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一年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引进内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继续推进鞍山大发展快发展。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把握世界产业转移和南资北上时机,用好用足中央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打造鞍山发展新高地,承担起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沈大之间实现经济隆起的重大责任。

全面推进“两带一区”建设。加快建设鞍海经济带,按照“两个融入”要求,加速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互动发展区。建设腾达通海产业大道,并以腾达大道为主线,全面发展达道湾、灵山、高新区(西区)、宁远、汤岗子农高区、海城开发区、腾鳌开发区等十大工业园区;建设沈西工业走廊通海产业大道鞍山段,推进海岫和鞍台高速公路建设;建设岫岩至丹东海洋红港口一级公路,打通通海口;加快建设哈大快客、沈阳经鞍山至北京快客、岫庄铁路,努力开工建设鞍海城际轨道交通,争取规划建设凤城至岫岩、鞍山至台安铁路;力争开通鞍山至上海、广州等更多空中航线。加快建设千山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千山东路改造和万水河、东山湖、莲花湖等“一河八湖”建设为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开发城市南部地区,以鞍南大道和新建国南路为中轴,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老城区全面贯通;按照国家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推进起步区建设。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集群、企业、项目、空间“四位一体”抓招商,积极吸引央企、境外、南方民营和本地企业投资鞍山。围绕集群抓招商,工业突出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招商,农业突出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集群招商,服务业突出物流大市场和精品商业招商,房地产业突出“万水千山百湖城”招商,文化旅游产业突出千山文化旅游产业带和岫岩玉皇山观光旅游产业带招商。围绕企业抓招商,按照产业集群,确定招商对象,全面引进国内外企业投资鞍山。尤其要依托鞍钢等钢铁和煤焦油资源,大力引进深加工企业。围绕项目抓招商,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发展,争取全年开工建设项目2000个。围绕空间抓招商,按照产业空间布局特点,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服务业项目向服务业集中区和精品商业带集中,房地产业项目向小区集中,设施农业项目向示范带集中,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向旅游产业带集中。

加速推进要素扩张。扩张空间要素,破解发展的空间瓶颈,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推进城区危旧房改造,为改善民生和服务业发展创造空间;加速农村征地,拓展工业园区,为工业发展和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创造空间;加速企业搬迁,推进向园区集中,促进企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扩张资本要素,破解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本投资鞍山。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大力推进银政合作和银企对接,引导企业上市融资,让更多的金融资本进入鞍山。扩张人才要素,破解发展的人才短缺瓶颈,加强蓝领人才和具有技能的白领人才培养,满足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扩张环境要素,牢固树立“政府竞争环境、企业竞争市场”理念,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继续大力支持鞍钢等所有企业发展。

(二)加速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方针,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继续调整工业结构。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精特钢,促进鞍山由生产普碳钢为主向精特钢与普碳钢共同发展转变,重点发展取向硅钢、特种钢、高合金钢、不锈钢等精特钢产品,支持创新应用熔融还原法生产生铁,推进电炉炼钢,努力扩大精特钢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板材、线材、管材、钢结构等深加工,促进鞍山由钢铁原材料大市向钢铁精深加工大市转变,努力形成300万吨板材、200万吨线材、200万吨管材、200万吨钢结构等深加工能力,钢材深加工率达到45%以上。大力发展钢铁物流产业,促进鞍山由钢铁直销大市向钢铁物流大市转变,努力办好中国鞍山钢铁大市场,形成东北钢铁、有色等金属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及工业自动化产业,促进鞍山由钢铁生产大市向钢铁装备大市转变,重点发展矿山、焦化冶炼、轧钢以及炉外精炼和电炉等设备,装备制造占工业比重提高到20%。大力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产业,促进鞍山由矿产品原材料大市向矿产品深加工大市转变,重点发展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镁铸造等镁制品深加工和方解石造纸及包装印刷,矿产品深加工率提高到60%。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煤焦油深加工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120万吨煤焦油资源,横向到边生产蒽油、酰油等26种深加工产品,并围绕26种产品纵向到底进行系列化精深加工。利用酚油发展酚系助剂,利用萘油发展染料中间体,利用酰油发展高档有机颜料,利用蒽油发展炭黑和轮胎,利用沥青发展煤系针状焦、核石墨和炭纤维系列产品。依托中石油等石化资源和我市方解石、滑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油漆涂料产品。利用鞍钢、中石油苯资源发展苯系深加工产品。利用5万吨尼龙66盐资源发展工程塑料制品。把化工新材料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光电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装备,电池等新动力,LED、液晶显示器等新光源,光热、地源热泵等新热源装备,促进鞍山由过去的能源消耗大市转变为新能源应用示范市和产业化基地。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坚决关闭小炼钢、小水泥、小选矿、小造纸、小化工等“五小”企业。创建化工、造纸工业园区,新上化工、造纸项目全部向园区集中,区外化工、造纸企业逐步向园区搬迁。

继续调整农业结构。推进鞍山由天然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继续建设鞍羊线、鞍营线、张庄线、腾南线设施农业示范带,全年新发展设施农业20万亩。推进鞍山农业由生产普通农产品向主要生产特色农产品转变,海城大蒜、生姜、辣根、圆葱等“四辣”农产品种植发展到6万亩,打造“四辣”基地;台安鸭鹅等家禽养殖发展到8000万只,打造鸭鹅基地;岫岩食用菌培植发展到1.5亿盘,打造蘑菇生产基地。推进鞍山农业由原材料生产向产业化方向转变,以农产品深加工园区为重点,全年新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0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推进鞍山农业由农产品找市场向市场带动农产品生产转变,建设海城耿庄农产品批发中心、台安家禽和岫岩食用菌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推进鞍山由传统农业向创新农业转变,加强与农业院校及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蘑菇、大蒜等研发中心,引进和开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继续调整服务业结构。以城区为主体,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流通服务业发展,推进五大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建设,四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打造国内外品牌店汇聚区,中国鞍山钢铁大市场打造东北钢铁物流中心,鞍辽路五金机电大市场打造东北五金机电物流基地,解放北路汽车贸易产业带打造汽车贸易集散地,海城西柳中国商贸城打造东北小商品批发市场集中区。加快建设千山路、建国路等精品商业带,打造新华美食、韩国风情、山南中华老字号等特色商业街;规划建设一批集宾馆、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加快旅游服务业发展,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千山旅游品牌;加快开发汤岗子温泉资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以建设中国玉博物馆为重点,打造岫岩玉皇山观光旅游产业带;加速推进牛庄老街改造;恢复和开发鞍山城、析木城,以及灵山寺、翰林院等三寺一院。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推进鞍山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区域性银行;继续引进外埠商业银行,促进浦发、民生、华夏、招商和光大等商业银行建成营业;继续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加快建设金融大厦、证券大厦,发展各类银行、基金公司和投资公司,壮大五环期货等期货证券市场。加快新型服务业发展,建设创意大厦,发展传媒、软件和服务外包、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等创意产业;建设中介服务大厦,发展会计、审计、律师、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商会协会大厦,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建设会展中心,发展会展经济;建设鞍山研发分中心大厦,全面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企业;建设总部大厦,引进各类公司总部进驻。

继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创建全国新能源应用示范市,深入开展辽河流域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完成全市电厂、锅炉和烧结机脱硫项目,争取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鼓励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洗技术、修复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发展工业再制造;利用矿渣、粉煤灰等生产新型建材,实现工业废料再生产;推进中水回用、垃圾焚烧发电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全年投入县域发展资金13.5亿元。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

按照设施农业、加工园区、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四位一体”,加快农业产业化。继续以四条设施农业示范带为重点,按照“一县一品”方向,大力发展设施种植业、设施养殖业、设施渔业、设施林业,新发展标准化温室大棚5万栋、标准化养殖小区240个。继续完善县域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基础设施,海城围绕“四辣”深加工,重点推进山东一品集团有机大蒜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台安围绕鸭鹅深加工,重点推进韩国工业园肉类提取物等项目建设;岫岩围绕食用菌深加工,重点推进鞍山东达公司食用菌罐头等项目建设。

按照园区、基础设施、主导产业集群、项目“四位一体”,加快农村工业化。继续拓展县域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海城加快发展以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镁铸造为代表的镁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化工塑料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中国镁业金属镁等项目建设;台安加快发展木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农药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法国ACE公司建材及家具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岫岩加快发展特石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培育以中草药深加工为代表的保健品产业集群。全年县域工业新上项目50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

按照县城、城乡结合部、中心镇和村屯整合“四位一体”,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城镇化。推进县城改造,海城加快建设海西新区,以海城河为内河把老城区和西柳镇连为一体,建设大海城,加速打造60万人口城市;台安加速高速公路口与老县城全面连接,建设新台安,岫岩加速大洋河两岸开发,建设新岫岩,加速把台安和岫岩打造成30万人口中小型城市。推进近郊城市化,加快千山区达道湾、宁远、东鞍山、大孤山镇等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城镇化,重点改造腾鳌、牛庄、黄沙、偏岭、汤岗子等城镇。

(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继续加强城乡建设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道路桥涵建设,建设和改造鞍南大道、建国南路、建国东路、万水河南路、万水河北路等城市道路;新建自由东街隧道、曙光路沙河桥、万水河北路跨线桥、烟草岗跨线桥,改造民生路地道桥、千山东路七号桥、杨柳河大桥等,开工建设一批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按照沈阳铁路客运调线的要求,加快建设快客铁路鞍山西站、海城西站;建设鞍山长客北站和西站,新建牛庄、腾鳌、高力房客运站。加强电力设施建设,新建3个220千伏变电所和8个66千伏变电所,力争新建1个550千伏变电所,规划建设岫岩石湖水库和水电站。建成引汤入鞍二期供水工程,用汤河水源置换首山水源,全面改善城市用水质量。争取完成大伙房水源供水工程。加速推进地方与鞍钢合作煤制气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国电鞍山热电联产项目。以玻璃钢沼气池为重点,发展农村新能源。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继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建设营城子公园、万水河带状公园、杨柳河环状公园,对117条城市主次干道绿化美化亮化,继续改造社区环境,新增城市绿地200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强玉佛山等风景区管理,继续实施城市周边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全面实施辽河流域、浑河流域、太子河流域生态恢复和绿化工程;继续实施千村绿化工程,推进“绿色村庄”建设。继续加强水系建设,加快推进万水河、杨柳河、运粮河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丁香湖,争取建成胜利湖、杨柳湖、运粮湖、东山湖等城市景观湖。全年城区空气环境质量85%天数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五)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全面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加关心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继续为城乡群众办实事,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继续做好就业工作。制定和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建设青年创业孵化园、青年创业基地和大学生、退役士兵实训基地,调动全民创业积极性,创建创业型城市。大力推进就业培训,继续办好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退役士兵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普惠制就业培训,让有劳动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求职者实现就业。按照“发展、就业、改革、保障”八字方针,继续推进鞍钢附企改革发展。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全覆盖的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拓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不断改善全市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福利保障,分期建设总床位5000张、设施完善的养老家园,让“三无”老人免费入住公立养老院;新建市老年人活动中心,争取每个社区都有老年人活动站,继续改造农村敬老院,让全市老年人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福利;新建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建设无障碍设施,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

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继续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开发商品房。推进城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进一步加快回迁房建设。提供一批廉租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开工建设一大批动迁周转房,解决动迁群众租房难、租房贵问题。大力推进城乡结合部及大孤山等矿山周边居民区改造。继续搞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好农村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改造一批薄弱中小学和高中。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高中办学经费,定向免费为农村中小学培训教师,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建设鞍山新八中。进一步提高免费高中办学水平。以职教城建设和管理为重点,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打造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基地、专业化实训基地和社会化培训基地。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积极为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和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全面加强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公立幼儿园,降低幼儿园收费,推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加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设鞍山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精神病医院、职业病医院、中医院、烧伤整形医院、骨科医院、糖尿病医院、口腔医院,全面规划改造市中心医院。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行县级医院与中国医科大学、乡镇公立医院与市中心医院远程网上诊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招聘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充实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满足农村群众就医需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由政府出资对市属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专项补贴,对药品和医疗设备实行统一采购,药品实行零加价销售,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全面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设鞍山图书馆、冶铁博物馆、电影大厦、鞍山大剧院、妇女儿童会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档案方志大厦等文化设施。继续开展文化进社区、进乡镇、进工地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新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速滑馆、乒羽馆、全民健身馆等“一场五馆”,在每个城区各建一个体育公园,高标准建设玉佛山健身长廊,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运动健身场所。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在第十一届省运会上争取优异成绩。

进一步做好双拥共建工作,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目标奠定基础。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残联、接待、史志、档案、气象、地震、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廉洁政府。

继续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与政协民主协商。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继续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低保和残疾人保障数据库,逐步实现并网管理。加强公共管理,建设覆盖全城区的公共管理监控体系,实现多网合一和资源共享,促进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等全面改善。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扩大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建设一批高标准社区。完善诚信体系,打造诚信鞍山。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强化防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平安钢都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继续加强政府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用权,深度推进代购代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经济活动。坚持以制度规范行政收费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罚款行为和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推行重大事项决策、外派监事会和总法律顾问等三项制度。坚持政府重大决策依法审查、听证咨询、社会公示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继续加强政府勤政廉政建设。始终牢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全面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为己任,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推进工作,以积极进取的开拓意识加速发展,以廉洁高效的务实作风造福人民,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建设大有作为、勤廉为民的政府。

新的一年,政府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编制《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们将按照科学性、战略性和操作性原则,深入研究,集思广益,规划好鞍山未来发展的蓝图。

各位代表,鞍山老工业基地正在全面发展、全面振兴,美好的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满发展激情,抢抓振兴机遇,全面开拓创新,更加扎实工作,为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跨越而奋勇前进!

第二篇:2013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7日在鞍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王世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主要成就及2012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实现了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6%。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结构加速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占全市经济比重由40.4%提升到42.4%;设施农业面积由16.9%提升到41.6%。民营经济比重达到68%。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到61%。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域外资金分别年均增长34%。被评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拓展。新增城市主次干道328条,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12公里,新铺设燃气管网165公里,新增城区供暖面积1900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部行政村通柏油路、通客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5%。森林覆盖率由46.4%提高到48.1%。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乡镇都有高标准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每个社区(村)都有健身场所。职教城被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建成市博物馆和文化艺术大厦。鞍山籍体育健儿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奖牌总数双列全省第一名。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市、全国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和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五连冠。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1%。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44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棚户区加快改造,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22.4平方米增加到27.9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群众合理诉求妥善解决,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2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总基调,全力稳增长,加速调结构,实现惠民生,经济呈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7亿元,同比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0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亿元,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9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2818元,增长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8%。

(一)全力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抓项目建设稳增长。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滚动实施出让土地、招商引资、整治违章、加速审批、项目建设“五个百日行动”。全市在建项目2600项,总投资4663亿元。新开工项目1760项,总投资1380亿元。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8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13%。

抓招商引资稳增长。先后赴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开展主题招商。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增长15%;引进域外资金1040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23亿美元,增长15%。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50亿元,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175亿元。

抓扶持企业稳增长。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融资等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扩大生产、稳定经营。帮助海城、岫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

抓地企合作稳增长。支持鞍钢不锈钢复合板、特钢板和煤化工产业项目。积极为中冶集团、中钢集团、中船重工等央企上项目提供服务。鞍钢等中省直企业为鞍山稳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加速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进展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钢铁深加工、菱镁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高端阀门、激光、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总数达到1167家。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充分发挥城区经济的支撑作用,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意见》。主城区商业综合体、品牌连锁经营、楼宇总部、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项目加速建设。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45家,总数达到2827家。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开发企业来鞍投资。通过举办房交会,出台惠民政策,刚需购买力得到较好释放。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386.6亿元;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08亿元,增长22%。

(三)立足统城乡,县域经济较快发展

预计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海城优质大蒜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南果梨栽植面积发展到33万亩;台安鸭鹅饲养量和年加工能力达到1.5亿只,成为东北鸭鹅第一县;岫岩克服洪灾影响,食用菌产量恢复到40万吨。全市设施农业拉动农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海台岫三个农高区总面积217平方公里,引进十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总投资161亿元。

县域工业不断壮大。海城打造千亿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62个入园项目加速建设。台安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彩涂板深加工产业基地,8个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岫岩规划建设大洋河临港产业区和雅河工业园,36个项目逐步落地。全市县域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亿元以上项目397个。

县域服务业加速集聚。海城西柳中国商贸城投入运营,南台箱包城配套加工园入驻企业26家。台安八角台新城入驻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05家。岫岩玉皇山文化旅游区已有中国玉文化艺术园等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四)注重增活力,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果

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利用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全力推进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城市矿产资源利用、职业教育、社会管理创新等综合配套改革。鞍山高新区被确定为省级新兴产业示范区,汤岗子新城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试验区。鞍山经济开发区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级钢铁物流出口基地。

产业园区活力不断增强。完成激光产业园等5个新兴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出台了《汤岗子新城享受市级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意见》。按照明确区划、制定规划、产业定位、政策扶持、优化机构、健全机制、完善设施、引进项目的发展思路,创新产业园区和新城新市镇体制机制。全年各园区新引进项目1500个,总投资1100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出台了《鞍山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搭建了激光技术测试中心等7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7个。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预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34亿元,增长30%。

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出台了《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鞍山重矿股份成功上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速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40亿元,增长20.3%。

(五)着力优环境,城乡面貌得到改善

新城建设加速推进。启动汤岗子新城主干路网、中央活力区、凤凰湖中央公园等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达道湾新城一批品牌连锁商场、商务楼宇、体育场馆、职教设施和交通道路加速建设。海西新城主干路网和城市环路基本建成。

腾鳌新城路网及设施配套工程加速推进。析木新城纳入沈阳经济区新城建设规划。批准建设台安八角台新城和岫岩玉都新城。

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建国南路和杨柳河桥拓宽改造主体工程竣工通车;建国东路、千山东路、机场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沈西工业走廊出海通道、哈大高铁鞍山西客站竣工通车。腾鳌机场列入国家民航规划序列。建筑围挡、广告牌匾等城市设施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推动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完成矿山环境治理1.4万亩,造林绿化4.4万亩,封育围栏150公里。辽河生态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大孤山等8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国控断面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羊耳峪垃圾处理场环境初步改善。6项空气污染减排项目较好完成,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提高到350天。

(六)实现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为城乡群众办的20件实事较好完成。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1.97%。城市居民医保最高报销限额由6万元提高到2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高报销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12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5%和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回迁住房281.5万平方米,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509套。3.1万户居民陆续回迁。改造36所农村敬老院。帮助256户农村困难家庭解决住房。资助1046名困难家庭大学生。新增100辆城市公交车。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50%。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新建改造25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10所中小学校和5所高中。县区普九全部达到“双高”水平。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为全市43万名老年人免费体检。奥体中心和市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十二届全运会我市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建成鞍山文化大市场。完成图书馆“一卡通”工程。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民族宗教政策很好落实。气象灾害和地震监测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档案、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灾后重建有序进行。“8.4”洪灾造成我市15万亩农作物绝产,7.2万栋大棚不同程度受灾。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抗洪救灾,较快完成交通、电力、通讯和饮水设施抢通工程,及时为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入冬前1832户水毁房屋的受灾群众搬进新居。实施灾后恢复生产扶持政策,受灾企业基本恢复生产,受损大棚大部分已恢复。

(七)加快转职能,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议案。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27件,办理政协提案294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件,制定和修正政府规章8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5件。支持检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建立健全了鼓励先进、奖优罚劣的责任目标体系。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战胜了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自然灾害的挑战,而且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各县(市)区、开发区、各部门的辛勤工作,得益于以鞍钢为代表的各类企业的巨大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为鞍山发展付出辛劳的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中省直单位、驻鞍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鞍山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鞍山发展做出贡献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鞍山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下行趋势明显,运行中的困难依然很多;战略性牵动性重大项目较少,优势新兴产业比重较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压力巨大;新城新市镇建设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任务繁重;软环境还需不断改善,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及2013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胜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将紧紧抓住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双重叠加优势,推进鞍山发展取得新进步。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三转型一创新”和三个“两手抓”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稳增长中提升质量效益,在调结构中推动转型升级,在惠民生中实现生活富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打造世界级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世界级健康养生产业基地。加速提升辽宁中南部中心城市竞争力,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是实施“十二五”规划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世界经济总体需求不足,改革开放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更应看到,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和资源市场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举措,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还应看到,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城乡建设和改革开放,为我市持续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上,一定要理性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准确把握机遇,努力拼搏实干,全力推动鞍山老工业基地新的崛起!

201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壮大县域经济

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加速县域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带动县域经济继续在全市率先发展,成为鞍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海台岫三个农高区建设,重点推进江苏润恒农产品物流园、海城三星无公害设施农业等十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全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0家。加速岫岩国家级食用菌出口示范区建设。组建综合性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土地股份制经营。推进抵押性融资方式,扩大农业保险规模和品种,构建以企业投入为重点、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

积极推进农业设施化。大力发展设施种植业、设施养殖业、设施林业和设施渔业。按照“一县一业”的总体要求,海城继续扩大优质大蒜和南果梨种植规模;台安鸭鹅养殖发展到2亿只;岫岩食用菌培植恢复到60万吨。加快实施大型泵站改造、节水滴灌、果树引水上山等水利化项目。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保护地农业、工厂化农业。

有效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年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100项、新技术50项、新装备20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职业农民。

(二)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强市

以工业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集群、企业升级、项目建设、企业并购、淘汰落后“五项工程”,让各类高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业、菱镁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阀门、激光科技、能源电池、健康制造、彩涂板、临港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各类产业集群全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38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

加速工业园区建设。明确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突出专业性、集群化。完善工业园区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快研发、检测、人力、金融、总部、展销等公共平台建设。

支持鞍钢等骨干企业发展。促进鞍钢加速结构调整,发展非钢产业,建设钢铁物流平台,打赢扭亏增效攻坚战。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项目融资、品牌建设、并购重组,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中冶集团、中钢集团、中船重工等驻鞍企业做强做大。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搬迁升级、专利申请、引进人才和海外研发团队。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新建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中心各10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30%。

(三)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集聚化,提升城区发展水平

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让城区加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全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20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达道湾钢铁物流交易中心、汤岗子健康产业基地、高新区激光科技城、立山商贸城、西柳服装城和南台箱包城。发展钢铁物流、健康服务、激光研发、服装销售等服务于优势工业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

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态。中心城区要在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加速发展以城市综合体、品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为主的楼宇经济,增强中心城区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建设千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开发区、玉佛苑文化旅游区、汤岗子温泉养生度假区、腾鳌温泉休闲度假区、白云山风景旅游区、辽河生态旅游区、玉皇山文化旅游区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健康运动、乡村旅游等旅游度假产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区发展建设中,要特别突出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建立健全创城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创城带动城市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把鞍山建设成为活力旺盛、生态宜居的现代中心城市。

(四)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鞍山

按照产城融合、区域一体、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新一轮鞍山城市总体规划,注重规划的程序化、法制化管理。以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市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快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重点建设铁东中央商务区、铁西高铁新区和东部万水河新区。以承办全运会项目为契机,全面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优化提升。加速推进汤岗子新城、达道湾新城、海西新城、八角台新城、玉都新城、腾鳌新城、析木新城和牛庄新市镇建设,加快推动鞍海一体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区域特色中心镇建设,充分发挥统筹城乡关键节点的作用。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商品房开发和销售水平。强化小区配套、环境改造和物业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全年实现房地产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额均增长15%以上。在稳步发展住宅地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楼宇地产、旅游地产和文化地产等各类地产。

大力发展建筑产业。积极培育资质优、专业精的建筑企业,重点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的建筑企业做强做大,推进建筑企业向大型化、高端化和外向化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环城兴业大道建设,实现城区与园区、城市与周边的有效衔接。加快汤岗子新城主干路网、中央活力区路网、凤凰湖中央公园、康复养生基地和中国国际商会健康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腾鳌机场民用化改造,建设机场盲降系统,开通鞍山至上海、广州等新航线。推进鞍海城际铁路和城市地铁、海岫铁路提级改造、沈盘货运铁路台安段、鞍台高速公路、高铁大街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鞍山城乡交通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实施青山工程,完成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实施造林绿化、矿山绿化、墓园绿化和路网绿化,全年完成小开荒还林2万亩,超坡地造林2.2万亩,封育围栏1100公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1.1万亩,墓园绿化12.6万株。继续实施碧水工程,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新建汤岗子新城污水处理厂,推进辽河生态恢复工程,继续推动万水河、运粮河、杨柳河、海城河、小柳河、大洋河等城镇水系景观建设工程,加快推动万水河公园、莲花湖公园、文化岛公园、激光主题公园、凤凰湖公园、高铁广场公园、奥体广场公园、营城子公园等水系公园建设。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城市热电联产项目、气化鞍山项目、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及提标改造项目。推动实施净土工程,规划建设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做好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市政污泥、工业危废等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五)进一步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化,加速改革开放

以项目建设年为重点,全面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在抓项目中深化改革,在上项目中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继续滚动实施“五个百日行动”,破除一切影响项目建设的障碍,做大做强一批已投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已签约项目,积极推进一批已在谈项目,认真谋划一批牵动性项目。确保全年开工建设项目2700个,当年完成投资2100亿元。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握国内外产业结构大调整大转移的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重点引进一批优势工业集群项目、新兴服务业项目和牵动性强的大项目,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引进域外资金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2%。

加速综合配套改革。按照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切实抓好土地供给,依法科学管理征而未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做好棚户区和城中村土地征收征用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切实抓好融资服务,推动土地、房产等国有资产资本化,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全年各类融资总量增长30%以上;继续抓好扩权强县区工作,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县(市)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各级各类园区和新城新市镇在机构设置、绩效考评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作为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创新驱动的关键要素。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事业发展等方面创造优惠政策,努力培养和吸引一批德才兼备、勇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各类人才队伍。

加强软环境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解决项目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严格监督和严肃查处项目审批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效率高、服务好、讲诚信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从资金扶持、企业减负、市场拓展、要素供给和高效服务等方面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加快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启动实施市长质量奖,加速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六)进一步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幸福鞍山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各类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取得新进展,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全民创业,做好大学毕业生、新生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全年实名制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工作力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和城乡低保标准。加快养老家园建设,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

加快回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续建回迁住房项目26项。新建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8000套。推进城中村改造,解决城乡群众住房难题。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扩建20所农村幼儿园,组建优质幼教集团。推进基础教育强县区工程。扩大优质高中覆盖面。建设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园区。为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发展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新建7个县级和20个乡镇级电子阅览室,在每个社区和行政村规划建设文化广场。加快文艺院团改革与建设。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建成2个国家级文化专业市场。

加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基本保险、商业保险和政府救助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试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肾病透析患者免费治疗。打造城区3—5公里急救半径绿色生命圈。实施市级公立医院药物统一采购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海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努力发展体育事业。高标准建成奥体中心,做好十二届全运会鞍山赛区工作,办精彩全运,展鞍山风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更新和新建100个城乡健身广场。

不断强化社会管理。继续做好受灾乡镇灾后重建工作,保证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强化价格调控监管,增加困难群体生活补贴。推进“六五”普法,建设法治城市。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信访问题化解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化安全生产和交通、消防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七)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各级政府矢志不渝的工作目标,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服务型、实干型、创新型政府。

建设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检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作为行政决策的必要程序,不断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亲民为民理念,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解决好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牢固树立亲商爱商理念,察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发挥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门户网站等服务平台作用,自觉接受人民和社会监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建设实干型政府。以重点工作项目化为核心,深入实施项目法人制、协调推进制和决策执行制。完善责任体系,强化绩效考评,实行问责追究,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开短会、讲短话、干实事,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建设创新型政府。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率先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1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1日在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及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奋勇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8%,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

城市空间骨架全面拉开。完成新一轮区划调整,打破城市环状封闭结构;建成腾达通海产业大道,构建“一带十区”产业布局;打造“十横八纵五环十射”交通网络,构建区域交通大格局;全面改造“三供”管网,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鞍钢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兼并重组,成功进入世界500强,正在向精品钢基地迈进;地方工业以增量调结构,全面打造钢铁深加工、菱镁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光电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商业企业进驻鞍山;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5.5:55:39.5调整到4.3:53.7:42,全市经济由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向二、三产业共同拉动转变。

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突破。不断深化改革,有效解决国有和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10.7万名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16.6万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9.6倍,引进内资增长6.5倍,外贸出口增长2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设7所免费高中,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在全省率先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基本药物销售零加价;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社区和行政村都有1处健身场所,鞍山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加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投入,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职教中心、卫生中心、养老中心。

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累计投入100多亿元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全面改造棚户区和危房区,累计建成回迁房685万平方米,回迁居民7.5万户;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城乡特困群众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城市低保人口由22.1万人下降到6.2万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8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均达到14.4%。

“十一五”期间,鞍山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市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鞍山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发展实践,激发了全市人民加速发展的昂扬斗志,坚定了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必胜信心,为鞍山“十二五”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同比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增长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4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310元,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

工业快速发展。以重点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形成五大产业集群;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鞍钢30万吨取向硅钢、鞍钢60万吨精品线材、鞍钢60万吨煤焦油、中船重工100万吨船用钢加工、宝得150万吨热轧H型钢、紫竹80万吨船用钢构、中国软包装集团25万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90亿元,增长21.6%。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站前中央商务区、达道湾现代服务区、达道湾钢材大市场、达道湾汽车贸易产业带、海城西柳商贸城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红星美凯龙、大商新玛特等85个项目竣工营业。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800家,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亿元,增长18.9%。招商、浦发、广发、华夏等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鞍山,预计全年贷款余额1100亿元,增长16.2%。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发展设施农业30万亩,总面积达到130万亩。大力发展县域主导产业,海城菱镁深加工、台安化工新材料、岫岩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推进。加快县城建设,县域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106.4万平方米,增长1.92倍。积极应对严重汛情灾害,取得抗洪抢险全面胜利。预计三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全年11次赴日、韩和香港、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成功举办5次大型招商推介会。预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亿美元,增长22%;引进内资700亿元,增长32.1%;外贸出口17亿美元,增长63.6%。

城乡建设全面加强。规划建设达道湾新城、汤岗子新城、海西新城、腾鳌新城和牛庄新市镇、黄沙新市镇、雅河新市镇“四城三镇”。全面建设丹海高速公路,新建和改造腾达通海大道等道路总长166公里,改造虹桥、陈家台桥,开工建设曙光路沙河桥、劳动路地道桥,开通北京航线,开工建设快客铁路鞍山西站、海城西站和牛庄客运站,基本建成鞍山长客北站,建成30个村镇候车站亭。开工建设大伙房水源供水工程,完成引汤入鞍二期供水工程,建成判甲炉污水处理厂。全年植树造林28万亩,新建城市绿地50万平方米,完成矿山植被恢复31.1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6%。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鞍山职教城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和改造69所中小学校。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整合职业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和精神康复中心,新建骨科医院和肿瘤医院,新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电影大厦,新建科技图书馆和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市博物馆和文化艺术大厦投入使用。鞍山籍运动员获得广州亚运会7金5银2铜的好成绩。市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速滑馆全面建设,乒羽馆投入使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人防和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龄、残联、妇女、儿童、统计、气象、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13.7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2%,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率均实现100%。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及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开工建设动迁周转房50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201万平方米,732户农村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解决。新建养老家园,建成儿童福利院。新增100辆城市公交车,实施铁西部分地区燃气置换工程,免除高中学生扫雪任务,资助6021名困难家庭高中生和大学生,为1.3万名职教城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全市重特大安全事故为零,生产安全事故下降25.8%。严厉打击各种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政府行政能力明显提升。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议案,全面启动城市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工程,城区环境不断改善。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实行机关事业单位错时上下班制度,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例会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强化政府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政府争分夺秒,夙兴夜寐,求发展、谋振兴的氛围已经形成。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鞍山已经进入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鞍钢等中省直单位的巨大贡献,得益于各县区、各部门的辛勤工作,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的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得益于全市各族人民的努力拼搏、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为鞍山发展付出艰辛的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中省直单位、驻鞍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鞍山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鞍山发展作出贡献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战略性和牵动性的重大项目少,新兴产业项目不多,特别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二是新城规划滞后于新城建设。新城控详规划、分区规划亟待完善。三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冬季供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和机关干部思想不解放,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现象仍然存在。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以对鞍山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和2011年政府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回首刚刚过去的五年,鞍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展望“十二五”新的征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组织编制了《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双重机遇,按照“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推进鞍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过五年努力,把鞍山打造成为世界级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基地、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亚洲温泉旅游城、东北钢铁物流中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三个翻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实现翻番。

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到2015年末,形成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菱镁新材料、装备制造3个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形成化工新材料、光电2个3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社会性服务业。到2015年末,形成8个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中心商务集聚区、4个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物流集聚区、2个旅游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文化旅游集聚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支持民营资本拓宽投资领域,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到2015年末,形成10户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100户10亿元以上企业,1000户亿元以上企业和1万户千万元以上企业。

全面构建县域发展格局。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培育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到2015年末,将海城打造成为“四辣”产业基地,将台安打造成为鸭鹅产业基地,将岫岩打造成为蘑菇产业基地。以县域工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县域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到2015年末,海城形成超千亿元的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台安形成超百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岫岩形成超百亿元的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县城改造和新城新市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到2015年末,海城市建成70万城市人口的中等城市,力争步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名;台安县建成15万城市人口的中小城市;岫岩县建成20万城市人口的生态宜居城市;达道湾、汤岗子、腾鳌、海西新城和牛庄、黄沙、雅河新市镇基本建成。

全面构筑城市发展格局。把“提升主城,建设新城,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作为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战略,加快形成西部工业产业带、中部都市生活带、东部生态旅游带的发展格局。铁东区、铁西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立山区、达道湾新城重点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千山区重点发展温泉休闲康复旅游业,高新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千山风景区、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和玉佛山风景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力。全面完善公路、铁路、城际轨道、航空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推动热电、水利、供电、供水、燃气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全面改善城乡环境。把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不欠新账、多还旧账,造福社会、惠及子孙。到2015年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水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指标达到国家及省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让鞍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

全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为鞍山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到2015年末,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体系,让发展振兴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让鞍山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为“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按照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增量调结构,牢固树立工业大市形象

全面实施“工业五项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力推进企业升级、项目建设、产业集群、企业并购、淘汰落后“工业五项工程”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发展,重点扶持超10亿元企业做大做强。每个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都要引进一批投资超10亿元、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为鞍山未来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全年并购海内外企业6户。全力跟踪重点项目,推进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年内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00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全力支持鞍钢等中省直企业发展。鞍山因钢而立,因钢而兴。要叫响“钢都”品牌,依托鞍钢打造世界级钢铁深加工基地,支持鞍钢打造世界级精品钢基地,帮助鞍钢早日建成特大型跨国集团。支持中国三冶、中冶焦耐、中冶北方、中钢热能等中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上船重组、上市融资、上档改造”,提升企业,壮大企业。强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技术创新,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优化商贸布局,打造商务集聚区和物流集聚区。重点推进铁东站前中央商务区、铁西人民路商务区、立山曙光路商务区、汤岗子温泉城商务区、高铁客运站商务区、海西新城商务区等中心商务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达道湾批发大市场、达道湾钢材大市场、立山五金机电大市场、达道湾汽车贸易产业带、海城西柳商贸城、南台皮革皮具城、海城水暖城等大市场建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千山、温泉、岫玉、钢都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千山、汤岗子两大旅游集聚区,重点推进单体投资百亿元以上的港中旅温泉旅游城、奥特莱斯商城、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千山影视基地、东四方台温泉世界等一大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将鞍山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强市。

大力发展金融业。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力争新增贷款增幅处于全省前列。鼓励金融企业在鞍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年内实现2户企业上市,做好10户企业上市准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力争年内在全省率先设立投资基金公司。做大做强市商业银行,力争年内成为区域性银行。

(三)围绕三年翻番目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一县一业”、“一县一品”的要求,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大力推进海城“四辣”、台安鸭鹅、岫岩食用菌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切实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高地方蔬菜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和扩大设施农业比重,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万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小河道和水毁工程治理。

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大县域工业园区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扶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城菱镁新材料、台安化工新材料、岫岩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全年县域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00个。

推进农村城镇化。科学规划县城,高标准建设县城。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新城新市镇建设。坚持统筹规划,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四)扩大改革开放,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以存量吸引增量。下放管理权限,赋予高新区、达道湾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赋予城区县级管理权限,赋予中心镇县级管理权限,力争达道湾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台安九股河开发区、岫岩雅河开发区进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走出一条可持续、可借鉴、有示范作用的新路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与选商相结合,重点推进具有牵动作用,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工业大项目、商业大项目、旅游业大项目,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突出主题概念、产业集群招商,依托鞍钢资源对外招商,鼓励地方企业重组招商。重点面向香港、长三角、珠三角等资本密集区和行业龙头企业、中央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招商。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以上,引进内资增长30%以上。

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工作力度。及时把握国家政策,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研究申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目录和资金投向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政策支持,确保争取国家和省资金额度在全省各市平均水平以上。今后政府新建项目所需资金,原则上以向上争取资金和市场化运作为主,以财政资金或贷款配套为辅,实现负债额度与偿债能力的总体平衡。

(五)科学规划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新城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提高控详规划覆盖率,使城市每个地块都列入规划,每个项目都按照规划实施。搞好城市空间形态、建筑风格与色彩设计,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严格规划审批和监管,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持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汤岗子新城、达道湾新城,千山文化旅游带、万水河景观带“两城两带”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沟寺和高铁站前周边地区。加快推进千山东路等17条市区道路建设,建设鞍台高速公路,续建丹海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沈西工业走廊通海产业大道鞍山段,完成曙光路沙河桥等62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启动市动物园改造工程。

坚持高水平管理。按照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原则,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充分发挥城区政府职能作用,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综合整治市容市貌,重点对马路市场、站前广场、社区巷道、人行步道、广告牌匾、环境卫生、工地扬尘、违章建筑、非法营运、道路交通等10个方面进行专项整治,让鞍山市民生活在舒适的城市环境中。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全力支持鞍钢实施5台烧结机脱硫设施项目建设,新建2座35万千瓦和2座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新建1座垃圾处理厂,规划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和污泥处理中心。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城市周边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强化台安西北部沙化治理,对100个村庄实施连片综合整治,全年植树7000万株,造林36万亩,新增城市景观绿化90万平方米。按照国家、省标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力争城区85%以上天数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筹建公立幼儿教育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幼儿教育,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改善办学环境,新建10所中小学校,新建和改造4所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将职教城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基地。积极为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机构集团化、网络化,年内将铁西医院、鞍山二院整合为中国医大第一医院集团附属医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吸引民营和境外资本发展专科医院。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推进胜利会堂改造和社区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支柱性产业。开工建设市民健身服务中心,建成市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速滑馆。

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残联、妇女儿童、优抚安置、防灾减灾、国家安全和双拥共建等各项工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大学生、退役士兵、新生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强化普惠制培训,培养更多适用型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全年实名制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调增和足额发放。积极推进岫岩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强化低保动态管理,提高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保障标准。加快养老家园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

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继续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决不让困难家庭因贫而无房居住。建立和完善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助学体系,决不让困难家庭子女因贫而失学。实施“蓓蕾慈善救助工程”,决不让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儿童因贫而终身残疾。实施“夕阳慈善救助工程”,决不让困难家庭白内障老人因贫而失去光明。强化价格调控监管,适时增加困难群体生活补贴,决不让困难家庭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药品等违法行为,决不让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大力推进和谐鞍山建设。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信用鞍山”建设,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风尚。加强社区管理,创建和谐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

政府要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振兴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随时受理代表和委员的建议和意见,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

政府要务实。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促进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提倡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认真负责,敢于碰硬,遇到困难不退缩,碰到矛盾不回避。切实把心思放在发展上,把气力用在落实上,把项目一个一个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政府要高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坚决杜绝一件事情让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的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做到决不让工作在我这里被延误,决不让客商在我这里遭冷落,决不让政府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完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业绩。

政府要廉洁。坚持从严治政,强化权力监管,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国有资产处置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决不让腐败问题损害鞍山的整体形象,决不让腐败问题影响鞍山的振兴大业。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更顽强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为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2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6日在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王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市十 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4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8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增长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3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7元,增长 19%。在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82个地级市综合实力评比中,我市排名第24位。

(一)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坚持工业立市,以重点发展主导产业集群推进工业优化升级,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户。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0亿元,增长15%。鞍山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实施产业集群工程,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460亿元,增长16.3%;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 645亿元,增长35%;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494亿元,增长40%;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增长47.5%;光伏光电产 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3.5亿元,增长71.9%,五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85%。

实施企业提升工程,骨干企业不断 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上船重组、上市融资、上档改造”做大做强。华冶与兵装天威集团、紫竹与中冶京诚公司、发蓝钢带与鞍钢实现重组。聚龙股份、森远股份和鞍重股份3家企业成功上市。鞍钢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新增5户,达到22户。

实施项目工程,重 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50个,总投资1054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25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鞍钢投资57亿元的30万吨取向硅钢和投资10亿元的60万吨高档线材改造、宝得公司投资12亿元的150万吨H型钢、紫竹集团投资10亿元的80万吨船 用钢构、后英集团投资10亿元的160万吨棒线材和投资10亿元的玻镁板、中钢集团投资10亿元的12万吨煤系针状焦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实施企业并购工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并购国内外科技型企业12户,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30%,我市被国家授予科技进步先进市。

实施淘汰落后工程,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企业9户,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9%,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6.5%,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调整行政区划,下放管理权限。超额完成第一轮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预计城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6亿元,增长27.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

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重点推进11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汤岗子新城完成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鞍南大道、建国大道、凤凰湖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总投资1600多亿元的12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港中旅温泉城等标志性龙头项目完成注资和土地摘牌。达道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铁东中央商务集聚区、汤岗子 温泉旅游休闲集聚区和海城西柳商贸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汤岗子温泉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辽宁省温泉旅游核心区,千山风景区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示 范基地,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试点市。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上涨 4.5%,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金融业快速发展。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00亿元,增长16.3%;新增贷款180 亿元,增长15.8%。鞍山银行跻身全国银行50强,兴业、光大等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开业。新增小额贷款公司46家、村镇银行3家,引进基金公司4 家。海城成功发行地方债券8亿元。

(三)全面推进“三化”,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县域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5亿元,增长2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7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3亿元,增长2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一县一业”取得新突破,海城大蒜种植发展到5万亩,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台安鸭鹅饲养量达到1亿只,成为东北鸭鹅第一 县;岫岩蘑菇产量达到60万吨,成为全国蘑菇第一县。全年新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总面积达到145万亩。实施亿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37个,其中6个 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粮食总产量突破1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农村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县域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03个。海城菱镁新材料、台安石油化工、岫岩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18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

农村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建设和改造县城,全年县域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930万平方米,增长38.9%,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完成“四城一镇”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新城新市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四)全力推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对外招商成果丰硕。全年开展大型招商活动26次,引进了一批投资超亿元、10亿元乃至百亿元的大项目。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9个,总投资3919亿 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3个,50亿元以上项目36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1个。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亿美元,增长21.8%;引进域 外资金820亿元,增长25%;出口创汇21亿美元,增长20%。

对上争取资金效果显著。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政策支持,全年对上争取资金100亿元,比上年增长86%。

(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整治,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完成千山东路改扩建主体工程、南三环和旧腾路续建工程,丹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万水河南路、北路和鞍千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新建 农村公路100公里。陈家台桥、曙光路桥竣工通车。高铁鞍山西站和海城西站、鞍山客运北站和海城牛庄客运站竣工。新购置城市公交车100台。首山水源置换 工程加速推进。新建、扩建6座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更新改造管网33.5公里,新增供暖能力1千万平方米。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开展市 容市貌“十项综合整治”,取缔占道市场40处,拆除违章建筑594处,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面落实人大议案,建成11座垃圾中转站和 2479个地埋式垃圾箱,城市垃圾实现定点定时清运。实施101个村庄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建成1万个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整治万水河河道6公里,胜利 湖、东山湖、杨柳湖形成水面景观。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启动青山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恢复矿山植被630亩,建设封山禁牧围栏 49公里,清理小开荒1.5万亩,植树造林36万亩,新增城市绿地50万平方米,完成玉佛山森林公园勘界。鞍钢炼铁总厂和齐大山铁矿脱硫工程竣工,二烧车 间脱硫项目开工建设,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城区89%以上天数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积极推进判甲炉、大孤山、宁远等1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和 运行,实施辽河污染防治、河道整治和生态建设工程,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六)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为城乡群众办的20件实事全部落实。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5.4万个,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 业率1.97%。在全省率先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2万名“老工伤”人员纳入市级统筹管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人均提高 14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府补助均提高1倍以上,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综合比例提高22.5%,城乡低保和失业金发放标准均提高10%以上。完成1.5万套保障性住房任务,192户城市单亲贫困母亲入住廉租房。建设回迁房项目22个,安置居民1万多户、3万余人。救助城乡贫困居民1.8万余人 次,资助5万名困难家庭学生就学,对全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儿童和白内障老人免费实施手术500例。在全省率先成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和大队,破获制 假售假案件70起,打掉非法生产经营窝点30个。成功处置海城牛庄镇炭疽病疫情,实现疫情不扩散、患者无死亡。全市重特大安全事故为零,生产安全事故下降 14.3%。严厉打击各种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34所公立幼儿园和14所中小学校,9000余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市职教城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完成医改三年试点任务,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组建中国医大鞍山 医院等三大医疗集团,建设10余家各具特色的专科医院,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中心、肿瘤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科技图书馆主体竣工,新建 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全省率先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市奥体中心场馆主体竣工,新建100个健身广场,建 成玉佛山健身长廊,鞍山籍运动员荣获7个世界冠军,为鞍山赢得了荣誉。人口和计划生育、人防和民兵预备役、法制、监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 龄、残联、妇女、儿童、统计、气象、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年,是招 商引资上项目取得重大成果的一年,是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一年。这些成绩,是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施最严格土地管理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在钢铁行业不景 气和房地产业下滑的不利形势下取得的,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鞍钢等中省直单位的重大贡献,得益于各县(市)区、各部门的辛勤工作,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的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为鞍山发 展付出艰辛的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中省直单位、驻鞍部队、武警官兵,向 关心支持鞍山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鞍山发展作出贡献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 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战略性和牵动性的重大工业项目少,新兴产业项目不多,经济发展后劲 不足;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制约较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房屋征收、土地征用、回迁安置、就医就学、道路交 通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和机关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主动性、创造性工作不够,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 等现象仍然存在。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以对鞍山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12年政府工作任务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特别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钢铁和房地产 两大主导产业下滑趋势凸显,保增长的压力加大、难度加大。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积极应 对,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刻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总基调,以科学发 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体制转型为主线,以促发展、保民生、优环境为主要任务,着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着力打造优良的投资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 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一)加快发展,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存量吸增量,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以开放促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优化产业结构。

1.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理念。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实现鞍山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大力发展五大工业主导产业,举全市 之力建设激光产业基地。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发展,扶持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销售收入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力 跟踪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五矿投资300亿元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全力支持鞍钢等中省直企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支持鞍钢发展,与鞍钢同呼吸共患难,共渡难关,为鞍钢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跨国集团创造条件。深化地企 融合,支持鞍钢并购地方企业,拉动地方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支持中国三冶、中冶焦耐、中冶北方、中钢热能等中省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总部经济。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上船重组、上市融资、上档改造”发展壮大。全年并购国内外科技型企业10户,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0个。强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技术创新,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8%。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围绕打造商务集聚区、旅游集聚区和物流集聚区,重点推进汤岗子新城、达道湾新城、铁东南部新区、铁西高铁新区、千山文化旅游产业 带、万水河景观带、建国大道服务业集聚带建设,形成“两城”、“两区”、“三带”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年内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15个,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增长16%。

大力发展金融业。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国开行和农发行的信贷支持,力争新增贷款230亿 元。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年内实现2户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金融租赁融资业务,直接融资比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中央调控措施,全面发展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和住宅地产,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额增长15%以上。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大力推进海城大蒜、台安鸭鹅、岫岩蘑菇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壮大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实施农超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加速打造超千亿元的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超百亿元的台安石油化工、岫岩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年县域工业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00个。

推进县域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和旅游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西柳商贸城、南台皮革城、玉皇山观光带、辽河生态旅游观光带、孤山仙人洞遗址等项目建设。

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科学规划县城,高标准建设县城。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海西、腾鳌新城和牛庄、黄沙、雅河新市镇建设。坚持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4.全面扩大改革开放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赋予高新区、鞍山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赋予城区县级管理权限,力争鞍山经济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面向欧美和香港、长三角、珠三角等资本密集区及行业龙头企业、中央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招 商。突出主题概念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依托鞍钢资源对外招商,鼓励地方企业重组招商,重点引进具有牵动作用、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商 直接投资增长15%以上,引进域外资金增长25%以上。

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方向,重点围绕保障性住房、农田水利、扶贫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等国家支持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政策支持,全年对上争取资金力争150亿元,比上年增长50%。

5.全力抓好项目建设

实施项目牵动战略。项目建设既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需要,也是保增长的现实支撑,也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项目建设年,要举全市 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中,要坚持工业、农业、商业、旅游、地产项目一起上,大项目、小项目一起上,形成项目建设“铺天盖地”的局面。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80个,总投资5926亿元。重点推进港中旅温泉城等16个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辽 宁缘泰20万吨丁辛醇等35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中南世贸中心等125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要着力解决项目落地和建设中的土地、资金、环评、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千方百计变“纸上项目”为“落地项目”、“围墙项目”为“建设项目”、“空巢项目”为“达产项目”,以大项目建设推动经 济大发展。

(二)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执政为民,把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大学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民工、新生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保扩面和征缴力度,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调增和足额 发放。全面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促进城乡医疗保障均等化。将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强化低保动态管理,提高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保障标 准。加快养老家园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

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继续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和农村危房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回迁房建设力度,让动迁居民尽早回迁。强化价格监控,适时增加困难群体生活补贴。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对城乡困难家庭 子女全部资助就学,对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全部实施托管,对城乡孤残儿童全部实施免费托管和康复治疗,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切实改 善交通环境。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优先发 展教育事业。建立公立幼儿教育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幼儿教育,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改善办学环境,新建10所中小学校,新建和改造5所高 中。积极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把市职教城打造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积极为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发展及重点学科建设创造良好条 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公立医院体制机制,鼓励和引进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可 借鉴、有示范作用的新路子。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建成公共卫生中心,开工建设中国医大 鞍山医院、医药大市场等重点项目。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加快推进胜利会堂改造和社区文化中心等文 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文化产业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支柱性产业。完成市奥体中心一场三馆和市民健身中心工程建设,做好第 十二届全运会我市承办项目筹备工作。

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残联、妇女儿童、优抚安置、防灾减灾、国家安全和双拥共建等各项工作。

(三)优化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1.优化城市环境

加强城市规划。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新城规划、新区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严格规划审批和监管,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城市。

加强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汤岗子新城、达道湾新城、铁东南部新区、铁西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凤凰湖、杨柳湖、运粮湖、静湖等滨水公园建设,开工建设 营城子公园和市动物园改造工程。提升改造羊耳峪垃圾处理厂,启动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加快推进御泉路、解放大道、建设大道以及沈西工业走廊出海通道鞍山 段、鞍台高速公路、盘(海)营客运专线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按照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原则,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充分发挥城区政府职能作用,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继续开展市容市貌“十项综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盗窃和占用市政基础设施行为,让鞍山市民生活在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中。

2.优化生态环境

实施青山工程。以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青山工程示范市为契机,强化“还绿”、“造绿”、“护绿”、“管绿”,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综合整治矿山1万 亩,力争3年全部恢复山体生态;植树造林29万亩,完成小开荒还林2万亩、坡耕地和沙化地还林4万亩;严格保护城市山体环境和山林资源,建设封山禁牧围栏 145公里;强化青山保护和管理,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

实施碧水工程。推进大孤山、宁远、达道湾等7座污水处理厂建设 和提标改造,推进污泥处理厂建设,全市形成63.5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推进南沙河、杨柳河、海城河、五道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推进大麦科人工湿地建 设和大张、红庙子、京沈桥湿地综合整治,切实保护三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完成辽浑太三大河鞍山段水污染治理任务,逐步恢复河水自净能力。

实施蓝天工程。重点推进鞍钢东烧、后英钢铁和恒盛铸业等7台烧结机脱硫设施建设,推进燃煤锅炉脱硝和低氮燃烧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积极推进大唐 2台35万千瓦和国电鞍山2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引进“西气东输”天然气和大连液化天然气。综合整治建筑施工、矿山排岩等扬尘污 染,全面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全面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力争城区85%以上天数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三大工程”既是生态环境工程,也是重点民生工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让鞍山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

3.优化服务环境

认真为民做事。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心一意想着群众、一心一意为了群众,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严格依法办事。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 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和公开听证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 和公共参与度。推进政务公开,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务实创新成事。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强化目标责任,强化督查督办,强化绩效考评,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用创新思维增强破解难题能力,着力解决制约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

清正廉洁干事。坚持从严治政,强化权力监管,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加大重点领域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 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开源节流,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促进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 纪案件,决不让腐败问题影响鞍山的整体形象,决不让腐败问题影响鞍山的振兴大业。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 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更顽强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 措施,全力推进鞍山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鞍山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鞍山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鞍山市人民政府(颁布单位)20010215(颁布时间)20010215(实施时间)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123号(文号)鞍山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经2001年2月5日鞍山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施行。

二00一年二月十五日

第一条 为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增强全民卫生意识,提高城乡整体卫生水平,保障公民健康,根据《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爱国卫生工作是指政府组织领导,全民参与,旨在强化公共卫生意识,提高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公民健康水平,除害防病的群众性社会活动。

第三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全民动手、科学管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方针。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并将城乡除害防病、健康教育等爱国卫生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第六条 市、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管理、综合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

爱卫会的日常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爱卫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负责具体工作。

第七条 爱卫会的职责是:

(一)组织宣传、贯彻落实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统一规划、协调指导、监督检查爱国卫生工作;

(三)组织动员全社会参加除害防病和全民健康教育活动;

(四)组织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卫生乡(镇)、村活动,推动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强化城乡环境卫生管理;

(五)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交流合作和科研活动。第八条 爱国卫生工作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爱卫会各成员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组织机构负责本系统的爱国卫生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指定机构、人员负责本地区、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九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制度。爱卫会可在成员单位中聘任爱国卫生监督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聘任爱国卫生检查员,协助做好爱国卫生工作。第十条 每年四月份为爱国卫生活动月。城市各单位实行门前绿化、卫生、设施、秩序责任制和周末卫生日制度。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在爱卫会的统一指导下参加爱国卫生活动,按照国家、省、市爱卫会规定的卫生标准,搞好室内外卫生、专业卫生和规定范围内的环境

卫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公民应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禁止随地便溺、吐痰,禁止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禁止乱倒垃圾、粪便和污水,禁止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禁止在街道、广场和其它公共场所焚烧树叶及其他杂物。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参加杀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以下简称四害)等病媒生物活动,使病媒生物的密度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第十四条 爱卫办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除四害工作,定期组织消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监测和技术指导。从事卫生杀虫与灭鼠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爱卫办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任何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专业知识培训合格的人员从事卫生杀虫与灭鼠工作。

杀灭病媒生物所需药品、工具的成本费由受益者负担。第十五条 医院、疗养院、屠宰场、生物制品厂等单位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由本单位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混入居民生活垃圾中。本单位不具备无害化处理条件的,交由环境保护专业单位采取有偿服务的办法,统一密闭运出,集中处理。

第十六条 市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饲养鸡、鸭、鹅、兔、牛、羊、猪等家畜家禽,禁止当街屠宰家畜家禽。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经批准饲养家畜家禽的,应当实行圈养,并定期进行检测和预防接种。饲养宠物应当符合有关规定,不得扰民和影响环境卫生。

第十七条 市区内禁止从事露天烧烤、大排档经营活动,禁止露天加工制作直接入口食品。

第十八条 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爱卫会给予表彰、奖励。对已经取得爱国卫生荣誉称号,但卫生质量下降、达不到爱国卫生标准的单位,授予机关应取消其荣誉称号。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爱卫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举报应及时受理或者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不接受指导,拒不参加爱国卫生活动的,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单位室内外卫生、专业卫生和规定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达不到标准的,予以警告,并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除四害工作达不到国家和省规定标

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个人处以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安排未经专业知识培训合格人员从事卫生杀虫与灭鼠工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清理现场,消除危害,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擅自饲养家畜家禽,对环境造成影响和危害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处理或者没收擅自饲养的家畜家禽,并对个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对单位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对擅自饲养宠物以及因饲养宠物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和危害的,由公安部门及市容环境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分别予以处罚。当街屠宰家畜家禽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业,并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有关部门未予处理的,爱卫会有权督促其依法处理。对拒不依法处理的,爱卫会可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上级行政机关对部门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爱国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秉公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污辱、威胁、殴打爱国卫生监督检查人员或举报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2010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

    鞍山市所有设计院(范文)

    鞍山市所有设计院 鞍山中冶焦耐设计院鞍山中冶北方设计院鞍山静电研究设计所鞍山热能研究所鞍山供电设计院 鞍山城市规划设计院鞍钢设计院鞍钢机总设计院 鞍钢附企设计院 鞍......

    鞍山市信访若干规定

    【发布单位】80616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01-23 【生效日期】1997-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鞍山市信访若干规定 (1996年......

    2014鞍山市中考新变化

    昨日,《鞍山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出炉,今年中考[微博]政策有八大变化,市教育局相关人士第一时间进行了详细解读。 八大“变化”看好啦 变化1:英......

    2011鞍山市导游年审

    2011年导游员年审培训试题 导游员姓名:导游证(IC卡)号: 一、填空(每空1分,共46分): 1、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鞍山市地热水资源管理条例

    鞍山市地热水资源管理条例 (1998年8月28日鞍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25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批准;根据2010年4月......

    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

    鞍山市2015年度继续教育考试1

    一、判断题(每小题4分,10小题,共40分) 1. 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限额(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