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区(佳美社区汇报材料)
开展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区
———佳美社区汇报材料 佳美社区党总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突破点,带动社区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加强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自身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工作建设,积极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为构建和谐平安社区努力工作。佳美社区设党总支1个,支部3个,共有直管党员49名,创先争优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总支2010年的承 诺,我们社区建成一楼集信访、家政、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监察、党员服务、残疾人服务、红十字会、民政、工会、老龄服务、廉租房、最低社会保障、大病医疗保险、爱心超市、劝募、残疾人康复室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厅;二楼设置温馨调解室、大讲堂、综合活动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家庭健康咨询室、警务室、社会科普室的608平米综合服务楼,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方便了居民群众。
佳美8号楼出租车司机张美福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主动承诺:夜间11:00到次日凌晨5:00期间,小区内居民有急病等其它紧急情况需要用车时,他免费为他们提供服务,并将承诺事项及电话号码公布在小区的宣传栏上,此举受到了佳美花园小区居民的一致
2感到了党的关怀、组织的温暖。酒厂后近千户居民出行的主要路段。在小街巷治理工作中,社区总支将其列为重点,先后多次组织居民对该街巷平整、修理,为日后硬化做好充分准备。在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先后得到纳尔松酒业、佳美花园开发商各3万元的资助,最终将这条土路硬化为水泥路面,从此居民们告别了“睛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行路状况,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五、为了更好的化解矛盾,维护辖区稳定,我们成立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隶属街道综治维稳中心,站长由社区书记担任,副站长由辖区管片民警、司法所所长担任,7名居民小组长任调解员,每个调解员下设5名义务矛盾排查信息员,使社区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截止目前,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起,为创建平安社区、安全社区、无刑事案件社区夯实基础。
六、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与居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提高文明新风、文明行为,我们利用社区大讲堂,分别举办了:“创先争优活动”、“做时代的新女性”、“心肺复苏急救”等三期讲座,还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走进长征小学、走进九中等活动,从而提高了参加培训居民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社区开通“佳美吧”,QQ号为2581848804,并在上面公布与居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同时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这一利用现代网络服务群众的举措,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七、我们以创建“特色社区”为契机,利用社区多功能活动室,积极引导居民走出家门,加入到社区建设的行列中来,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辖区的老年人们自发组织起健身队、霞满天文艺队、秧歌队、编演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开展了“关注老年人、关心夕阳红”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社区文体活动,活跃了社区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为他们安度晚年,提供了平台。
社区总支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组织的要求还差很远,今后我们社区以“爱心帮扶型社区”为创建目标,以“走进居民、走进矛盾、走进困难”为措施,把“爱心超市”作为救助桥梁,强化社区扶贫救助工作和社会保障建设。凝聚人心,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中共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常青街道
佳美社区总支委员会
2011年12月
第二篇:深化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区
深化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区
沙头镇党委、政府(2011年7月 日)
近年来,我镇按照创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的工作要求,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温馨家园”为目标,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为创成国家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落实“三个到位”,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保障 一是班子组建到位。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我镇成立了“和谐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党委书记任主任,镇长、党务书记、分管镇长任副主任,组织、宣传、民政、财政、村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并由社区支部书记任组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工作。二是组织实施到位。我镇在区动员大会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沙头镇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部署了创建的相关工作,明确了任务要求,落实了工作责任,强化了工作职责。三是宣传发动到位。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我镇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和谐社区创建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具体要求,形成了创建工作合力,促进了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三个保障”,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支撑 一是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我镇共有两个社区。目前,霍桥、沙头两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分别为220平方米、180平方米,按要求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办事,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确保为民服务有固定的阵地,我镇按照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对两个社区服务中心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霍桥社区与邱卜村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约450平方米),沙头社区服务中心与集镇管理办公室资源整合,选址重建,年底即可搬迁办公。二是保障工作经费落实。社区工作的直接经费投入全部来自镇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30万元。同时,我镇加强对社区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与监督,确保服务经费专款专用、惠及居民。为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镇稳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稳定了军心,激发了干劲。三是保障工作队伍建设。我们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考聘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每年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社区内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健全,志愿者服务队伍逐年壮大,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法律工作志愿者等1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经常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月均达到2次以上。
三、突出“三个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着力打造社区环境。今年是我镇创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之年,两镇同创,重点在集镇、难点在社区。一方面,加快改善硬环境。投入1000多万元,对集镇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配套,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对河道水系进行全面整治,对道路绿化进行提升改造,使社区硬件达到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标准。同时,对社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落实长效管护,确保了社区内无卫生死角、无暴露性垃圾、无违章搭建、无乱设摊点、无乱停放车辆、无噪音扰民、无牛皮癣小广告,有效提升了社区形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今年内,我镇还将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集镇污水管网,把污水送出沙头,进行有效处理。另一方面,注重提升软环境。为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镇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积极创新载体,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多方筹集资金,建成了功能齐全的镇级文体活动中心1座、健身广场4处,配备各种文化体育设施80余件,馆藏图书1万余册。下半年,我镇还将新扩市民广场、新建文体中心,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同时,社区还成立了锣鼓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女子健身舞队等10余支文体队伍,成员达300余人。我们还鼓励社区在重大节庆日开展体育竞技、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今年已开展活5次,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形成了以社区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和谐社区的浓厚氛围。二是着力维护社区稳定。我镇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治安共建单位为支持,以社区治安联防队为基础,全面构建治安管理防范体系,社区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几年来,社区内无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社区协同治安警务室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进行核实登记、建立台帐、掌握情况,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守法维权意识,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狠抓社区就业工作。镇劳动保障所在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多途径组织他们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他们提供再就业机会。同时,对居住在社区内的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狠抓社区卫生管理。规范建设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设置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基本实现了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合理转诊。与此同时,积极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咨询,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狠抓社会救助工作。认真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掌握社区内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建立起社区失业人员救助组织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服务网络,切实做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今年,我镇发放给低保、残疾、贫困等各种弱势群体的救助资金达13.6万元。
第三篇:社区创先争优典型)强化服务意识 构建和谐社区
榕山社区:“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
榕山社区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主题,通过开展“服务群众、奉献爱心”、“创建文明社区”等活动,有效激发党员争当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先锋,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一、抓班子,强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榕山社区成立于2006年10月,全社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5100户,总人口16400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社区党支部以“五个好”创建标准,创新工作理念,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形成了“班子过硬,队伍得力,载体丰富,服务到位”的党建新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其它主要成员为副组长的党建领导小组,对创建“五个好”党建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构筑党建工作责任网络;二是健全工作制度,提升决策水平,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党员素质。充分利用社区普法学校对党员进行分批主次党建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然后由在党员所在小区,对楼栋居民进行施教宣传来带动社区兴建,通过互学互教,提高了居民和党员的法律意识,有效拓展了社区党建活动空间。
二、建平台,抓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支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构建活动平台,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在辖区人员复杂、辖区范围扩大的情况下,社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走街入户了解居民状况,以居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进行大走访、大排查,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住房、养老、再就业、医疗、生活保障等数据材料。二是组织开展“五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先后配合全县开展“创平安”、“拒绝毒品”、“打击传销”等一系列中心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服务于新区建设大局。
三、强服务,解难题,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
社区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新工作思路,把服务居民作为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以开展“进一家门,暖一片心,活一条街,乐一个区”活动为载体,精心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
“进一家门”是指深入到社区群众家中访民情,听民计,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建立专门档案,以方便从党员志愿服务的特点出发,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确保社区有困难的居民都纳入“关爱行动”范畴;“暖一片心”是着力帮助社区低保户、留守老人儿童解决一到二件实事;“活一片街”是联合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合打造“治安防范一条街”,“文化生活一条街”等特色街区;“乐一个区”是建设有凝聚力和活力的社区党组织,组建以退休党员干部、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把榕山社区建成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支部党员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由以往的问题找上门转变成了出门找问题,一改过去居民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格局。针对下岗工人再就业、贫困户的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廉租房配置、留守老人、儿童等重点问题。社区干部实行教育、管理、服务全面覆盖,通过开展“服务群众、奉献爱心”活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结对帮扶形式,主动上门帮扶。社区居民张宗香9年前因一场车祸造成下肢瘫痪卧床在家,5年前丈夫离她而去,现在全靠儿子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今年她又得了骨髓炎,一万多元的治疗费更让生活雪上加霜。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她申请办理了一级低保的各项手续,让其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并为她争取到了2100元的医疗救助款。据统计,榕山社区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已 共走访困难家庭136户,该社区为28户困难户提供了帮扶。该社区先后荣获镇级先进居委、市级文明社区、区级文明卫生社区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夯实社区党建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党建
促进社会和谐
——关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笔者有幸参加了社区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对社区党建整体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对策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社区党建基本状况
街道下辖11个社区,所属3个社区党委、8个社区党总支、9个直属党支部,共2903名党员。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组织部门的有力指导下,街道以搞好城市管理、服务社区居民、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街道经济为目标,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狠抓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有力地推进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街道先后荣获省第六、七届文明单位、省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党组织、“五个好”街道党工委等多项殊荣,社区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世界花园社区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1、组织健全,社区党建基础扎实 一是班子建设好。建立由街道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各社区党委(总支)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例会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社区班子的团结,确保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党工委委员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形成党工委书记牵头抓总、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是组织结构优化。通过社区调整,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党支部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此外,积极探索社区党支部设置形式。根据社区党员不同年龄、业余爱好、地域界限合理调整社区党支部,便于党员之间集中交流,开展活动。
三是宣传氛围浓。高度重视社区宣传阵地建设,投入近万元建立党风廉政文化长廊,起到了警示作用,营造了廉政氛围。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社区都建立起了党建工作宣传栏和党务公开栏,部分社区还设立了党员论坛和仪事园地,着力改善了社区党建宣传阵地建设滞后的面貌。
四是基础设施健全。近年来,街道以实施“星光计划”为契机,采取以区街投入为主、国家专项资金资助、驻街单位支持的多种投资方式,大力推进社区基础建设。大部分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50平方米,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党员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水平,社区“四有”问题基本解决,为推进社区党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创新载体,社区党建内容丰富
一是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全面推行了党员“三会一课”、政治学习日制度,解决社区党员学习难集中的问题。实行社区党支部任期目标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考核结果与社区党务干部的任用、奖惩挂钩。坚持灵活多样、小型分散的原则,利用电化教育的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区。坚持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党员,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开展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工作,促进他们立足自身实际为社区建设多作贡献。积极同非公企业联系沟通,先后成立了8家非公企业党支部,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影响。深入开展党员“一人一岗”活动,街道已有近2000名党员认领了治安巡逻、文明创建、政策宣传、便民利民服务、党情民意调查等15种类型的岗位,通过服务居民群众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同时,社区党员通过佩戴党徽,在服务岗位、居住处所设立标识牌,公开姓名、职责、联系电话等形式,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树立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
二是社区党建活动内容丰富。各社区党组织突出围绕服务、文明、安居、文体、民心“五大工程”,结合党建工作“一区一品”、“一人一岗”、“七个一”、“七联手”等活动的开展,动员和组织广大社区党员积极参加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帮扶困难群众、关心青少年成长等各类为民、便民、利民 活动,产生了社区的“党员爱心互助”、社区的“爱心帮扶指导站”、世界花园社区的“团结军鼓队”等一批深受居民群众欢迎、颇具社会影响的党建活动品牌。
三是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各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依托街道文化工作站,组织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寓教于乐。例如,将辖区内热爱文艺的群众组织起来,举办了首届秧歌大赛;各社区相继开展社区节、邻居节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深受居民喜爱。
3、拓展内容,社区党建范围广泛
一是党建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通过慈善超市、就业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信息战等平台,大力开展面向社区党员的党内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二是共驻共建活动不断深化。从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建联席会(分会)”和“社区党建资源共享协作会”的职能。积极开展市直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探索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的共同利益所在,构筑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扎实开展流动党员摸底工作,完成《流动党员证》发放工作。从源头抓起,健全接收程序,杜绝下落不明流动党员的产生。春节期间,各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真情关怀”主题系列活动,通过 各种形式的关爱、慰问和教育活动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自2002年11月,街道社区成立全省第一个党委以来,党建工作一直处在铜官山区的先进位次,在全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折射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1、党建思想认识滞后,社区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普遍的认同和重视
一是部分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不同层面上对社区党建的一些滞后思想认识还大量存在,并与不断推进的社区党建工作发生着冲突和碰撞。二是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有些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且本单位党建任务已经不少,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没有真正形成共建合力。三是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四是部分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整天忙于生计,对社区党建工作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再多花时间支持 社区党建。
2、党建活动经费不足,党建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社区党组织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然而,由于机制问题,投入到社区的财力、物力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显得明显不足。一是责权利不统一,工作难度大。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街道社区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功能得到强化,对应的上级部门不断增多,涉及社保、治安、计生、绿化、城建、卫生等各个领域,但相关职能部门都没有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相应的职能、权利下放,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畅,失去了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可。二是社区活动场地少。随着“党员社会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社会人”,社区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社区可开展活动的场地却较少,难以满足群众的日常要求。三是随着社会各项体制的不断变化,新情况、新任务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社区组织人员少,待遇低。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铜官山区规模较大的社区居民人数已达到10000多人,党员人数也已超过500人,社区工作者数量较少,难以支撑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普遍较低,平均在500多元左右,与其承担的任务极不相适应,而且社区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专职的,还有一部分是考录的从大中专毕业生,都需要用这些工资 养家糊口,这样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辖区单位党建意识淡薄,共驻共建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这主要是由于辖区单位的社区意识还不够强,主动联系社区的主动性不够高。少数单位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不高,总认为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党组织的事情,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无关,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参与。有关部门在一些区域性工作中对辖区单位的工作考核力度不够。社区党组织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导致对辖区单位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4、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存在一定困难,党员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社区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党员类型不尽相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社区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工作是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广泛推广的一个经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各社区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部分离退休党员对此项考核不接受、不配合,普遍认为作为离退休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适时参加一些组织活动,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就可以了,在社区党员中考核无任何意义。同时,一些社区党总支普遍认为在考核中,许多标准不是太合理,有些分值偏高,特别是按时足额缴纳党费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对这项考核,无论是社区工作者党 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再就业党员、流动党员、行为不便党员,在考核加分时标准都应是一样的。
三、建议
以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结合街道的社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由小见大,对今后铜官山区的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街道社区是人口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人口密集度远远高于农村,具有大学以上文化和技术专长的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社区。人口和人才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次,街道社区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求知、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且这种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街道社区党建必须尽快研究的一个课题。再次,街道社区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大量“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给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把握好基本方向和着力点。要以“五个好”目标为总抓手,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构建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要健全社区组织网络。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把党组织向小区、楼栋、“两新”组织延伸,努力构建横向纵向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组织体系。二是切实担负起对“两新”组织的政治领导。按照“同步筹建、属地为主”的原则,做好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按照“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社区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全部调整组建为社区党委。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建议成立独立的党支部;对没有党员或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按照地域或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明确有关党组织负责联络,成立联合支部或行业支部,同时注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树立社区“大党建”思想,在继续抓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向社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拓展。要加强与辖区内党组织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内外并举合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局面。四是加强各类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街道社区所属党员要坚持实行“直接管理”,教育引导街道社区所属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驻社区党员要实行“双重管理”,要采取党员联系卡等形式,定期 将他们在社区的表现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辖区单位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并在评先选优时,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或建议。对于流动党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党员要实行“协助管理”,要结合实际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为流动党员安好家。对下岗职工党员要实行“委托管理”,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培训和支持他们带头再就业。对离退休党员要实行“共同管理”,离退休党员的行政管理可保留原单位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在社区,由社区党支部担负起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
3、改善社区基础建设,夯实社区党建平台
采取区政府投一点、街道自筹一点、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区直部门帮一点、社区单位助一点的“五点”投入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和服务环境,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落实三项措施:即随着部分政府部门职能职责向街道社区的转移,把部分收费权利向街道社区移交,用于社区党建管理;将区政府用于绿化、环保、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经费逐步向社区党建上投入,实行“条费块转”、定向支出;积极探索在街道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发展基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每年按比例)、社会募集、个人捐资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社区党建活动经费通畅不竭。研究制定有关建立社区多元化投入创新机制的措施和办法,实行优惠政策,让利于民,鼓励市内 外区内外、各所有制领域、各行业的各类主体和参与者敢于积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努力构建内外并举全力推进社区党建的工作局面。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社区党建的意义,报导各种典型,介绍社区党建的新思路、新经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广泛地、经常地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营造人人了解社区党建,人人支持社区党建的社会氛围,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党建,为社区发展添砖加瓦。要将宣传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要讲究宣传的方式方法,力争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调动各方力量,使宣传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5、强化组织领导,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要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要及时研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采取区级领导包、责任单位和部门包、辖区单位包的形式,建立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联系社区制定,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社区党建工作领 导责任体系。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领导小组,加大督办、检查和验收的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考核考评机制。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篇: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和创新社区和社会管理服务,是为了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市社区网络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积极搭建适应社区工作的组织载体和网络,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和“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全社区的工作组织网络,努力探寻适应社区工作特点的活动方式;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让社区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
径、新方法。社区要通过召开社区各界人士工作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听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从而使城市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和谐社会是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作为社会组成基本细胞的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因此,只有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平安社区”、“友爱邻里”要从社区抓起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保持社区和谐是实现“平安社区”和“友爱邻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怎样实现社区的和谐呢?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建设好社区志愿服务协会、社区公益服务站及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面广和凝聚力强的社区志愿组织网络。二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五老”、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和作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克服以前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长期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要加强慈善组织建设。目前,社区服务项目主要是面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邻里关系,所以要不拘形式,采用多样性的方式来组织慈善活动,必要时可以和有关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四要加强机制建设。通过社区评奖及开展
活动等方式,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加以整合,提高社区服务和指导能力。只有社区多提供平台,为社区群众、邻里之间沟通联系提供媒介,才能使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社区和谐。
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邻里关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国人以亲密的邻里关系、互帮互助的和睦社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甚至对有些国家冷漠的社区人际关系总有一些优越感。但是,近十几年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自私、自我意识的膨胀以及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降低。因此,现代都市的邻里之间普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距离和警惕,“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心理普遍存在,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邻里关系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邻里之间一些小矛盾的升级,导致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友爱精神的逐步淡化,影响了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生活满足感、幸福感。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倡的新型现代文明人际关系极不协调。
冷漠的邻里关系使得老人和独生子女的精神生活更为缺失,他们很需要丰富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可是,现代都市里冷漠的邻里关系导致最为便捷的一种交往形式丢失了。
在以独生子女为社会关系中心链的社会关系下,冷漠的邻里关系对孩子们在公共利益观、社会和谐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和程度。所以,发扬社会新风,建设和谐邻里关系十分必要,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人文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呢?
“邻居节”使邻里关系走向和谐
举办“邻居节”,让邻里走到一起来。我们山城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居节”活动中,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通过开展“邻居节亲情茶话会”、发放“邻里亲情联系卡”、“空巢老人关爱活动”、“传讲社区动人故事”、“多助一”及“党群结对”扶贫助困活动,切实促进了邻里相识、相认、相知、相助,形成了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邻里走出小家庭,融入社会的大家庭。我们山城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省级文明社区标兵为目标,加强荣辱观教育,深化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强社区百姓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为打造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的邻里之间
重新建立诚信友爱的关系找到了具体有效的载体。
通过“邻居节”这一载体,提倡乐于助人——当邻居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提倡文明礼貌——邻居见面使用文明用语,热情寒暄,减少隔阂;提倡主动谦让——发生邻里矛盾时敢于反省,将心比心,化解矛盾;倡导提高防范意识——发现邻居家门口有异响或陌生人在门外徘徊时,主动询问,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倡主动当“二传手”——邻居不在家时,代为传言或保管物品;提倡保持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在公共走廊乱堆杂物妨碍交通等等。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定要倍加重视社会的基本细胞——邻里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要以社区为阵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脉搏,引领广大社区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宣传关于社区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和社区管理服务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