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屏中学关爱困境儿童工作实施方案(精选)
合川区南屏中学关爱困境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结合我校困境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困境儿童健康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困境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困境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困境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困境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组长:何小勤
副组长:李学福 刘建伟 组员:陈华(具体负责管理)
成立关爱困境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困境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困境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困境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困境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困境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困境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党员及教职工结对帮扶困境儿童制度。
在困境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党员和帮扶教师。配对帮扶党员和教师要经常与困境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困境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困境儿童,教师要不时与困境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困境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困境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帮扶党员及教师对经济困难的困境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帮助,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学校爱的温暖。
4、建立健全教师与困境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困境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困境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纪的“困境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困境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困境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建立贫困寄宿生资助管理制度和贫困走读生营养午餐补助制度。
学校要规范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根据区教委有关要求,以及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政策,结合我校实际,对贫困寄宿生和贫困走读生实行生活补助。由班主任在班组织学生审核提交的学生申请报告、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逐一审核,认真评议,拟定享受贫困寄宿生补助对象。学校组织班主任评审小组成员进行终审,由校长签字盖章。将贫困生补助名额、补助标准、补助条件和申请补助程序在校内进行公示。学校将拟定补助学生名单在校内公示栏进行不少于1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补助学生总数及名单、家庭困难原因、举报投诉电话等。公示内容要书面存档资助款由家长、学生共同进班履行签字领款手续。
6、注重对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困境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辅导、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困境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困境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困境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困境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困境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困境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困境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困境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建立留守学生亲情聊天室。
做好困境学生家长QQ登记表,每天定时开放学校亲情聊天室,并做好记录。让困境学生能随时和家长通过学校网络视频与父母面对面交流,消除困境学生孤独心理。也便于家长通过校园网络协助学校对困境学生的管理。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抓好生的辅导、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困境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困境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困境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困境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合川区南屏中学 2016年3月5日
第二篇: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分班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使留守学生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和班主任组成的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学生”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学生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学生”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让
留守学生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
我校将不断地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关爱”工作。
第三篇:永兴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永兴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通过对全校少年儿童摸底,我校因父母双亲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少年儿童约570人。为切实改善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我校教育教学和谐发展步伐,特制订永兴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1、学校分、分类别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2、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
3、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
5、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并完善其档案。
6、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三、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马国(校长
副组长:徐北平齐明飞徐子卿李永卿 成员:全体班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日常事务。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统一档案和联系卡。有专人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的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的亲情电话。
3、多渠道沟通,真情关爱
(1开展谈心和家访工作。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建立班主任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制度,任课教师也要结合学习情况经常开展谈心活动,用心呵护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感到老师胜似父母,学校胜似家庭。各校还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行有针对性的家访。
(2增进学校和家庭的沟通联系,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及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节假日期间,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视频,使孩子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4、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配合公安、工商、文化部门关闭中小学校园200米以内的网吧及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
(2加强“五老”队伍建设。聘请离退休干部和教师为校外辅导员,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5、建立留守儿童爱心驿站
(1思想道德正面引导教育活动。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班级组织为骨干,紧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主旋律,围绕
“关爱、责任、诚实、诚信”等基础道德规范,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学生乐于参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心理健康诊断疏导活动。在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必要的专门设施,并选配好懂得心理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诊断,及时排解学生心理障碍,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疑难问题和各种困惑。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做到精心观察,随时掌握学生细微心理变化,及时疏导校正学生异常心理行为。
(3、学习方法特殊指导活动。确定固定教师指导、督促留守学生的学习、温情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各科学习作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遇到的难题,指导他们
校正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生活上的加倍关照活动。配备专职生活指导教师,专门负责管理住宿生生活,确保他们的住宿安全管理,合理安排他们晚上的学习和娱乐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师生间、学生间的人文关怀、集体温暖。要加强对非寄宿留守学生的管理,及时向监护人通报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督促监护人充分履行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安全、生活监护职责,使留守学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尽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通过开展校内校外“献爱心”行动,为生活特困留守学生提供生活扶持。
(5、“帮扶结对”真情互动活动。采取“帮扶结对”(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对重点留守学生进行真情互动活动。一是要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动员社会具有爱心及责任能力的人士参与“爱心妈妈”“帮扶结对”活动。联络“爱心妈妈”与学生互知互认,指导“爱心妈妈”开展与学生间的真情互动,让“爱心妈妈”对留守学生进行对症下药的辅助思想学习教育管理和生活扶持,使留守学生产生真心感动的情感共鸣和向上动力;二是开展“师生帮扶结对”。要发动教师与重点留守学生进行“帮扶结对”,以正面引导和真情感化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帮扶;三是开展“生生帮扶结对”。要动
员、组织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与重点留守学生开展“姐妹结对”或“兄弟结对”,促进学生之间的心灵相互沟通、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生活上的相互关照、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共勉。通过品学兼优学生的真情实意带动,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友谊,激发留守学生生活学习和进取信心。
6、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邀请“五老”当好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关爱和服务工作,使每一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享有“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2团委及学生会针对青春期女生的生理特征,注意对留守儿童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的健康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中的设施,体育场、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场所,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全镇每年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讨新路,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儿童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发挥留守儿童在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篇:顺德区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顺德区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我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加强困境儿童关爱和帮扶力度,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佛山市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等精神,结合《顺德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及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广东省以及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难儿童保障工作意见的要求,切实维护我区困境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深化完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加强困境儿童关爱和帮扶力度,确保我区困境儿童得到有效保障。
二、目标任务
政府、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建立完善的保障工作机制,以促进困境儿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制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儿童保护等政策措施,推进我区困境儿童得到切实合法权益。到2020年,我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医疗、教育
2等困难的儿童,以及父母双方不能履行抚养义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包括父母双方弃养、重病或重残、在押服刑(含强制隔离戒毒,下同);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弃养、重病、重残或在押服刑;父母一方弃养,另一方重病、重残或在押服刑;父母一方在押服刑,另一方重病或重残等。
(四)安全困境儿童。是指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五)临时困境儿童。是指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陷入困境的儿童。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由区儿童福利院集中供养为主,家庭寄养、收养、亲属抚养等分散养育方式共同发展的孤儿保障制度。集中供养孤儿的生活费、医疗费、工作人员经费等支出由区财政进行专项补助,列入区儿童福利院的预算安排,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参照集中供养孤儿标准。对于无法认定抚养人的儿童,纳入事实孤儿保障范围,享受我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相关政策。患重病的儿童参照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享有基本生活费。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按政策分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范围。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和孤儿认定条件的,应当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内,不再认定为特困人员。困境儿童已按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享有基本生活费的,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以上制度实施按照不叠加、就高不就低原则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非生活类补贴如护理补贴不受此原则限制。
(二)健全医疗康复保障制度。孤儿的医疗救助按照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政策执行,其他困境儿童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待遇。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儿童、低保家庭和临界低保家庭儿童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由镇(街道)政府全额资助其参加基本医保。落实顺德区残障儿童康复补助政策。将福利机构儿童的非手术类救治和体检、康复治疗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资助范围;将社会散居残疾孤儿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对象范围,参照福利机构内儿童的救治政策和做法,实施医疗康复。
(三)完善教育保障制度。全面加强困境儿童助学工作,确保困境儿童接受普通教育,轻度残疾适龄困境儿童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适龄困境儿童集中接受特殊教育。对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孤儿及低保家庭学生实行补助生活费,确保孤儿和低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等原因而失学。把慈善助学工作作为扶贫助学的有力补充,将教育救助的受惠面扩大到临界低保家庭学生。为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积极探索建立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制度,为确实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等教育训练课程。同时,在确保适龄残疾儿童
6区司法局:深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未成年人父母自觉履行监护责任,强化强制报告主体的法律意识,积极为维护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区财税局:负责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协助制定有关优惠扶持政策,为做好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区卫计局:负责指导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树立强制告意识,积极为遭受侵害或意外伤害的困境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协助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掌握急救等基本卫生常识。
区国土和城建水利局: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困境儿童家庭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补贴等方式满足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
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城管部门发现流浪儿童,应当及时告知并协助公安或民政部门将其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
区残联:大力推进残疾困境儿童康复服务,提高康复保障水平,为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康复制定相应救助制度并发放补贴,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要优先保障残疾儿童需求。
区总工会:负责开展送温暖、亲情关爱,定期对困难职工的儿童子女及其家庭开展困难帮扶和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爱。
区团委:负责动员志愿者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关爱、维权等帮扶活动,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好照料、辅导关爱工作。
区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城乡“五老”优势,组织“五老”义工队伍开展关爱困境儿童服务活动。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负责根据区政府及区各有关单位制定的政策,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进行落实,指导村(居)委会做好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开展摸底排查汇总工作,及时将数据信息录入系统,建立翔实完备的困境儿童信息台账,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审批,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以确保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社会救助、福利、安全保护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各村(居):积极协助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开展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困境儿童信息台账。对于发现的困境儿童及家庭,属于家庭经济贫困、儿童自身残疾或重病等困难情形的,要告知或协助其申请相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申请;属于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导致儿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要落实强制报告责任。通过聘请专业社工人员、志愿者等充实困境儿童保障队伍,协助开展保障关爱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部门协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履
第五篇: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6〕73号)精神,根据《柳州市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柳政办〔2017〕141号),为切实维护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格局,建立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二、时间要求
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未成年人(困境儿童)保护机构建设,县本级挂牌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挂牌成立未成年人保护站,村(居)委员会挂牌成立“儿童家园(之家)”,没有创建“儿童家园(之家)”的,要利用其他符合条件的工作场所挂牌成立;县、乡镇(街道)、村(居)委未成年人(困境儿童)服务队伍基本建成。到2018年底,基层困境儿童服务工作网络覆盖所有贫困村。到2020年底,全县建立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明显增强,困境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
三、组织机构
县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俞凯彬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侯 松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政务服务管理成 员:张秋芬 杨晓东石仁肖梁贻刚马孝文覃立忠朱园园龙晓琴莫若义吴光明韦海鲜石社平马安秀杨开升李立章杨永德李品安王圣钦杨 草杨振兴办公室主任
县民政局局长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 县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县总工会副主席
共青团三江县委员会副书记 县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县公安局副政委 县教育局副局长
县民政局副局长
县司法局副局长 县财政局副局长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
莫芹金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张若剑 县法制办主任 吴美莲 县文体新广局副局长 梁 冰 县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梁志美 县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吴爱松 县综治办副主任
胡献伦 古宜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谢 瑶 丹洲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蓝应德 斗江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欧 智 林溪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莫瑞寒 八江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阳春生 独峒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王愿通 程村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梁翠玉 和平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吴茂玲 老堡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覃华明 高基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廖继业 良口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廖伟希 洋溪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石荣娇 富禄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石明俊 梅林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杨春芝 同乐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杨晓东(兼),副主任:马安秀(兼)。办公室电话:8612510,成员单位各派1位业务股长(主任)为联络员。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分类保障。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针对困境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监护、生活、医疗、教育、康复、服务和安全保护等方面保障制度。
1.加强基本生活保障。把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和孤儿认定条件的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对于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儿童家庭,符合条件的给予临时救助。(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2.加强医疗康复保障。整合保险、应急救助及慈善援助等资源,形成困境儿童医疗保障合力。对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给予适当倾斜。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境儿童家庭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按规定将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对于低保家庭儿童、重残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于纳入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为孤儿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对于0—6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加快建立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免费得到手术、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残疾人康复等服务要优先保障残疾儿童需求。对于社会散居残疾孤儿,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对象范围。鼓励引导慈善力量开展针对困境儿童的慈善医疗救助项目,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卫计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财政局、残联)
3.加强教育保障。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举办附设幼儿园,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问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在普惠性幼儿园接受教育。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对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中重度、生活可以自理的残疾儿童,帮助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支持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在做好机构内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同时,为社会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积极落实孤儿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教育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对于孤儿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全面落实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协调机制,依法保障困境儿童入学和不失学。将困境儿童教育保障工作列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牵头单位:县教育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综治办、民政局、财政局、残联)
4.强化监护责任。对纳入孤儿安置渠道的困境儿童,按照有利于孤儿健康成长的原则,采取亲属抚养、机构养育、家庭寄养和依法收养方式妥善安置。对于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儿童,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儿童,以及查找不到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打拐解救儿童,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养育费由该儿童的户籍所在地(打拐解救所在地)人民政府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予以解决。公安机关在出警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严重人身安全威胁或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应当将其带离实施监护侵害行为的监护人,就近护送至其他监护人、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未成年人有表达能力的,应当就护送地点征求未成年人意见,并追究生父母、养父母的法律责任。对于被执行行政拘留的被处罚人或采取刑事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询问其是否有未成年子女需要委托亲属、其他成年人或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监护,并协助其联系有关人员或民政部门予以安排。对于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缺少监护人的未成年子女,执行机关应当为其委托亲属、其他成年人或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监护提供帮助。对于依法收养儿童,民政部门要完善和强化监护人抚养监护能力评估制度,落实抚养监护要求。(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财政局)
5.完善未成年人关爱机制。完善困境儿童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积极为困境儿童提供法律援助,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困境儿童法律援助活动。加强失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有效衔接,根据失足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需要,完善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制度,提高社区矫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失足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加大对困境儿童的精神关爱,提供专业社工心理咨询服务,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牵头单位:县司法局)
(二)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强化和落实基层政府、部门职责,充实和提升基层工作能力,建立县、乡镇、村(居)三级工作网络。
要依托本级儿童福利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设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明确中心职责和功能,细化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中心在组织管理、专业指导、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单独设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
各乡(镇)要建立政府领导,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教育、公安、司法、财政、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和残联、妇联、共青团、工会组织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做好困境儿童保障政策落实和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要参照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建立面向城乡困境儿童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在内的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机制。要与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做好相关工作衔接,及时监测、发现、处理、解决困境儿童权益受侵害事件,按照分类保障措施,保障困境儿童权益。要依托县级社会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健全困境儿童服务网络,辐射城乡社区,发挥临时庇护、收留抚养、福利服务等功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承担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职责,设立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做好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困境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信息支持。要畅通与县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并依托各部门(组织)在乡镇的办事(派出)机构,及时办理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安全保护等事务,确保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及时得到有效帮扶。要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和服务窗口,及时受理、初审困境儿童有关保障政策的申请,协助做好申请批准和资金发放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要设立专(兼)职儿童福利督导员,配备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并落实相关待遇。儿童福利督导员负责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宣传和日常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定期走访及时掌握困境儿童家庭、监护、就学等基本情况,指导监督家庭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并通过村(居)民委员会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情况。村(居)民委员会对于发现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属于家庭经济贫困、儿童自身残疾等困难情形的,要告知或协助其申请相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属于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导致儿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要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并积极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和教育、卫计、人社等部门及公安机关、残联组织开展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县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卫计局、人社局、残联、妇联、团县委、总工会)
(三)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全县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关爱、帮扶、维权等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妇女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依托职工之家、妇女之家、儿童家园(之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等,加强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帮扶。残联组织要依托残疾人服务设施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工作,加快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组织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提高康复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关工委要组织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团县委、县妇联;责任单位:县民政局、财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县关工委、卫计局、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孵化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其围绕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照料、康复等需求,捐赠资金物资、实施慈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落实国家有关税费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困境儿童托养照料、康复训练等服务机构,并鼓励其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针对困境儿童不同特点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家庭教育指导、权益维护等服务。鼓励爱心家庭依据相关规定,为有需要的困境儿童提供家庭寄养、委托代养、爱心助养等服务,帮助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和家庭亲情。积极倡导爱心企业通过一对一帮扶、慈善捐赠、实施公益项目等多种方式,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帮助。(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财政局、教育局、国税局、地税局、团县委、妇联、总工会、县关工委)
(五)强化服务机构建设。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儿童福利工作站、儿童家园等,是开展困境儿童保障的主要场所。要将儿童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儿童部、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儿童福利工作站、儿童家园(之家)场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满足监护照料困境儿童需要。大力支持县级儿童福利机构拓展服务功能,增设残障儿童康复训练基地,在做好机构内孤残儿童康复训练的同时,为困境儿童提供替代照料、养育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儿童康复特教服务机构。利用现有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农村幸福院等设施开辟儿童家园(之家)等儿童活动和服务场所,将儿童服务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大力培养困境儿童保障服务专业人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专职社会工作者1-2人。探索建立困境儿童保障机构内的从业医护人员、特教教师、社会工作者、康复师、护理员等人员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他们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残联、县妇联)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领导,要按照儿童福利事业优先发展的要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健全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把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制定督查考核办法,明确督查指标,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牵头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县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发挥牵头作用,做好综合协调、指导督促等工作,会同教育、公安、司法、财政、卫生计生、人社、住建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推动各有关方面共同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加强困境儿童工作信息共享和动态监测。民政、教育、卫生计生部门和公安机关要督促指导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履行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机制赋予的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职责,保障困境儿童人身安全。(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妇儿工委办;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卫计局、人社局、住建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残联)
(三)落实资金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慈善资源积极参与,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更加有力支撑。(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落实人员保障。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通过采取增加编制人员、公益岗位以及编外聘用人员等措施,为当地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提供人员保障,满足监护照料困境儿童需要。要通过政府购买专职服务机构开展基层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确保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儿童福利工作站、儿童家园(之家)等基层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落实专职人员、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解决困境儿童保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牵头单位:县编办、人社局、妇联)
(五)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儿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和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政策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强化全社会保护儿童权利意识,强化家庭履责的法律意识和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鼓励、倡导、表彰邻里守望和社区互助行为,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体新广局、教育局、司法局、民政局、公安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残联)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强化领导,明确职能分工,确保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县人民政府将组织督查组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附件:《三江侗族自治县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
方案》任务分解表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