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成人大专教育有关情况的公告

时间:2019-05-14 08:2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成人大专教育有关情况的公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成人大专教育有关情况的公告》。

第一篇: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成人大专教育有关情况的公告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成人大专教育有关情况的公告

开展“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已列入市政府2014年重点工作,由龙岗区先行试点推进,根据《深圳市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工作方案》,2014年在龙岗区招收部分在职劳动者接受成人大专学历教育。经审核和批准,深圳市龙岗区德林培训中心是该提升计划专科学历教育承办单位之一,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成人大专情况简介

报读院校:深圳信息学院,学制:2.5年。

报读专业: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商务英语。

二、学费补贴条件、办法及补贴标准

1、学费补贴条件:

(1)18-40周岁在龙岗区就业的在职劳动者;(2)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3)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半年以上;(4)按规定缴交深圳市社会保险。

2、学费补贴办法:

(1)学员报名时须填写报名登记表(单位盖章)、提供身份证与社保卡复印件(复在同一张A4纸)。交就读学校或报名点统一上报龙岗区职训中心备案;

(2)学员毕业后须填写“学费补贴申请表”,并提供毕业证与身份证复印件(复在同一张A4纸)。交毕业学校或报名点统一上报龙岗区职训中心审核。

3、学费补贴标准:

(1)获得深圳市内高校非全日制专科学历的,每人补贴1500元;(2)获得深圳市外高校非全日制专科学历的,每人补贴1200元。

4、学费补贴时间规定:

学员取得毕业证后必须在三个月内到毕业学校或报名点申请,三、报名地点及咨询电话

报名时间:自2014年7月8日开始至额满为止。报名地点:平湖晶都城大厦二楼德林教育

咨询电话:28450788、28456369何老师、陈老师。

第二篇: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硚口区环保局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环保局高度重视,形成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按职责落实的工作班子,并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以环境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较好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环保宣传教育等目标任务,在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绿色生活理念等方面不断推进工作,提高了辖区公众环保意识,并加大执法力度,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动我局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一、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科学素质建设

为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环保局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宣传活动。以环境保护、绿色生活、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宣传环境保护工作,扩大新闻报道的覆盖率和影响面。近两年我局积极向《中国环境报》、《武汉环境》等报刊投稿,累积发表环保类文章60余篇,在硚口区政府、武汉市环保局等网站发表信息200余篇。多角度多方位让广大群众逐渐加深对环保工作的认识,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二是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点节日为契机,在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有效提高群众的环保科学素质。我局每年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平时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场合普及环保小知识。根据每年环境日不同的宣传主题和新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内容,在机关、学校、企事业、社区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与区党校商定计划,联合为区管干部、科级干部上环保主题课程。今年6月份开展的“建设生态硚口,推动绿色发展”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在机关和社区取得了较好的环保宣传效果。我局组织不同专题的知识讲座活动,由局里高级工程师主讲,通过新颖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技巧,逐渐在社区和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即使在雨雪天也有大批群众冒雨听取讲座。另外,我局还利用“3.15”、“地球日”、“科普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设立环境保护宣传咨询点,广泛开展环保进基层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环保问题。

三是进一步拓宽绿色创建活动领域,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使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局和区教育局坚持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为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从环保小事做起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和过程,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们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和习惯。在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中,我局除了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和环保知识竞赛以外,还通过在社区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发放环保购物袋、展板宣传等方式向广大居民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让居民更好的了解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和环保知识,倡议居民以实际行动自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

四是积极开展新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为切实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素质、倡导法治、促进和谐,我局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在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同时深入社区和学校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对贴近居民生活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倡导全民知法守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民环保科学素质的提高,呼吁全民行动起来共建美好绿色家园。近年来我局累计在学校和社区发放环保法律法规资料及宣传手册1000余份,设置展版10块,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并利用企事业单位电子屏滚动播出环保宣传内容。这些方法有力宣传了环保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环保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了辖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二、在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中促进科学素质建设

一是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监管。为了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我局每年开展多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维护群众身心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我局不定期对全区污染源进行监督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排、漏排、闲置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环保大检查行动,采取明察与暗查相结合,两年来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执法车300余台次,发出50余份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文件。在每年中、高考期间,环境监察人员加强环境噪声监管,确保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考试环境。通过对违法企业查处和整顿,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在执法过程中也使企事业和群众对环保法律法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企事业单位对社会和公众环境负责的意识。

二是在行政审批中严把环境准入关。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文明,“预防为主”是我局长期坚持贯彻的指导方针。如何做到提前预防,我局在环保行政审批中,一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坚持“五不批”,即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具备治污能力,无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二是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不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三是实行重点项目、敏感项目集体审批,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或项目所处位置敏感的,召开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策。同时,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企业,坚决依法停建、停产,促使辖区企事业单位环保守法意识进一步提高。

三是在不断强化环保学习培训中提高素质。坚持业务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一是坚持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核心,中层干部为重点,局机关和二级单位抓落实,形成全员参加的学习格局,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学习效果。二是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机关干部参与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定期组织环境监察和监测人员在局内和局外上台讲课,在辖区开展知识讲座、进企业进行实地指导,积极参加业务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通过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和能力水平。

三、不断完善工作举措提升科学素质建设水平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目标,研究部署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严格按照“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科学教育,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的长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局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切实推进提高科学素质的各项工作。

二是统筹谋划、制定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谋划“十三五”期间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行动的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工作措施和目标制定分时间段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安排,使培训和教育更加及时和有针对性,也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

三是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提升环境执法水平。严格执法标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环境检查专项行动,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大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四是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使环保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更多的新形式、新办法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微信平台等多种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知识的知晓率,营造浓厚的环保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科学素质。

2016年是“十三五”启动年,我局将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环境安全,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商贸强区、美丽生态硚口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中专-大专”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提升教育奖励方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中专-大专”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提升教育奖励方案

“中专-大专”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提升教育是2010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为了鼓励员工认真学习、积极工作,为员工、学校公司创造三赢,校企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奖学金制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参评对象

参加2010校企合作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学习的专业包括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二.参评条件

1.学习勤奋,成绩突出,本所有课程成绩总分排名位于前40%,无不及格课程;

2.在本公司绩效考核中为A及以上。

3.上课缺勤率不得高于20%。

三.评定比例

1.甲等奖学金总体比例根据三个专业总人数的10%设定,每人每3000元。

2.乙等奖学金总体比例根据三个专业总人数的20%设定,每人每1500元。

3.总人数按照150人算起,奖学金总额度为9万元。

四.奖学金出资比例

根据校企双方平等公平的原则,出资比例如下: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4万元,占6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出资3.6万元,占40%。

五.组织评定机构

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各出一定数量的人员组成评定委员会。

公司主要负责员工业绩的考核和认定。

学校负责考试成绩和考勤的认定和记载。

六.评定程序

1.每年3月初,启动奖学金评定程序,并发布具体细则。

2.学生在对本人一年来的表现情况进行认真自评的基础上,向评定委员会提出奖学金申请;

3.委员会确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名单及获奖等级,报所在学校和公司审核;

4.学校与公司对拟获得奖学金的名单及获奖等级进行审核。

5.在公司与学校双方相关人员的鉴定下召开奖学金颁发仪式,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体系 日期:2010年3月日期:2010年3月

第四篇: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

为巩固20xx年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成效,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按照《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年提升工程20xx年实施方案》要求,结合20xx年街道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情况,特制定《街道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20xx年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以选树典型、正面引导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活动为重点,力争在交通不文明行为治理、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治理、网上不文明行为治理、食品行业诚信经营、窗口行业服务质量提升五个方面取得新成效,巩固街道“自治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确保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二、主要项目

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治理

项目内容:

对公共场所随意丢弃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进行治理,增强市民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项目措施:

对社区居民房前屋后随意丢弃垃圾问题,发挥小区物业、环卫、居委会、楼栋长、单元长作用,形成物业环卫劝导与监管,居委会总体协调,楼栋长、单元长逐户宣传,遏制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组织志愿者对随意丢弃垃圾行为进行巡查、监督、劝导。

责任部门:城管办、社区建设办、各社区

三、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责任部门和社区要将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结合五个项目20xx年工程进展情况,制定20xx年工作方案、运行大表及长效管理办法。每月25日前向街道党群办报送月度工作总结及图片。

2.建立机制,定期考核。党群办要对每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每季度向区委宣传部汇报。

3.重在基层,全民参与。广泛开展主题突出、参与面广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市民、外来务工人员争做文明市民、争当道德模范。

4.强化宣传,全面报道。启动“做文明有礼的人”主题教育宣讲活动,力求覆盖到街道市民及外来务工、经商人员。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我区“十四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和保障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的通知》(国发〔20xx〕9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政发〔20xx〕26号),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地(州、市)始终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突出抓好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积极实施“十项工程”,持续推动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建设模式基本形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20xx年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52%,超过了“十三五”6.08%-6.97%的发展目标预测区间,比20xx年的3.97%提高了3.55个百分点,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具体来看,乌鲁木齐(10.9%)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超过全国(10.56%)总体水平,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克拉玛依市(9.8%)、昌吉州(9.3%)、吐鲁番市(8.2%)、哈密市(8.1%)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新疆总体水平;博州(7.4%)、巴州(7.0%)、阿克苏地区(6.9%)、伊犁州(6.8%)、塔城地区(6.7%)、阿勒泰地区(6.5%)、克州(5.4%)、和田地区(5.1%)、喀什地区(5.1%)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5%。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开放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南北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特别是南疆各地州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高质量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科普有效供给显著增强,科普“去极端化”成效明显,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三、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实施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坚持立德树人,把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全过程,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各地科技部门、科协和教育部门每年联合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不少于2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

2.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技教育活动。开发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所属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展青少年前沿科技夏(冬)令营、一日营、周末营、科学调查体验、高校科学营等科技教育活动。中小学校每学期联合各类场馆、高校等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1次,举办科普讲座不少于1次,有条件的学校每年举办校园科学节,参与科普活动的在校学生达到90%以上。每两年命名不少于20所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每五年在全区科技馆挂牌成立一批“新疆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

3.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每年从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选拔10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学科领域专家、教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开展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自治区建成1个高标准青少年科学俱乐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学校等建立一批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加快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打造更多学科高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职业教育、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

牵头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自治区科协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团委、妇联,中科院新疆分院,自治区气象局、地震局,新疆消防救援总队

(二)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5.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计划。面向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需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把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课程纳入自治区现代农牧民培训计划,每年培训不少于2万人次。开发适用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培训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教学课件,在每期集中学习中安排不少于1课时课程,每年覆盖100万人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创建一批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农技协组织和“科技小院”作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每年组织培训不少于500场次,培训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不少于500人次。开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农村电商普及培训,“十四五”期间培训5000人以上。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发挥手机“新农具”科普效用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探索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建立符合高素质农民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和评定办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为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结合实际开展农牧民高级技师认定工作,“十四五”期间认定农牧民高级技师100名以上。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提高农村妇女职业技能,普及身心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提高农村妇女素质。

6.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激励机制,每年选派不少于1000名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人才下乡服务,投入乡村文明建设。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十四五”末全区科技特派员培训达5000人次。组建100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持续推动“科创中国@新疆”建设,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找准技术难点,开展“揭榜挂帅”、重点攻关。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2.5万人次。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每年重点培训各类农业科技人员400人。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选派具有相应素质、专业要求的文化工作者和专家组下乡服务指导。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南疆四地州和脱贫县倾斜,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科普边疆行活动,推动科技援疆。

7.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快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平台,评选推出一批农村“双创”带头人。加强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组织农业领域科技型企业参加新疆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行动,提高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孵化带动作用,面向返乡农民工等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孵化,营造社会化、专业化、便捷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依托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十四五”期间选拔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50名左右,培育创新团队20个。

8.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农村科普,进一步发挥农村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中学科技馆、科学工作室等科普阵地科普功能和作用。开展农村优秀科普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征集活动,开发创作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科普动漫、挂图、“口袋书”,丰富农村科普内容供给。在《科学与生活》《知识-力量》中增加“五大人群”精准科普内容。开展“1+1”科教帮扶活动,组织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每年结对子青少年不少于1万人次。每年组织100名农村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委(宗教事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广电局、体育局、林草局、乡村振兴局,新疆农科院、社科院,自治区妇联、社科联,自治区气象局、地震局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9.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文化润疆·进千企到万家”主题活动,组织“永远跟党走”“展技能、亮初心”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夯实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基础。

10.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xx-2025年)》,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充分发挥职工首创精神,提升职工创新能力,深入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发挥“科创中国”新疆平台服务作用,探索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双促进路径。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注重培养创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加大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力度,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达到800家。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示范引领作用,对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自主创新意愿人员特别是企业拔尖技能人才,开展岗位创新创效培训,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方法大赛、企业“创新达人”评选,积极参与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等创新活动,以赛代训提升技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

11.推动进城务工人员素质提升。持续实施农民工“春潮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十四五”期间每年帮助3000名左右农民工和一线职工提升学历水平。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家政、养老服务、托幼、安保、电商、汽修、电工、妇女手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宣教活动,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爱岗敬业,追求精益求精。加大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力度。

牵头单位: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团委、妇联、科协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2.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需求和困难开发科普音视频资源。依托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聚焦出行、就医、消费、办事、文娱等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开展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培训,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把“科普中国”嵌入街道、社区各类综合服务平台,联接到自治区主流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宣传阵地开辟老年人健康科普专栏,丰富老年人健康科普传播渠道和内容。在农村幸福大院院长、养老院院长培训中增加卫生、保健相关科普知识。

1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扶持发展好老年大学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等组织,建立完善老年人科普专家库,动员组织退休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活动,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健身运动、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红色文化、科学家精神、口述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十四五”末基本实现老年科技大学、老年志愿者队伍、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地(州、市)一级全覆盖,每年举办“科学大讲堂”活动200场次以上。

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政厅、应急管理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广电局、体育局,自治区科协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4.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前沿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趋势等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

15.强化科学教育培训。把科学素质课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体系,加强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养培训。把“科普中国”优质资源纳入新疆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公务员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将全民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列入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测查内容。在干部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牵头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党委党校(自治区行政学院),自治区科协,中科院新疆分院

四、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6.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逐步推动科普工作实绩列入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创新基地考核。鼓励、支持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开展科普工作。加快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开发转化,建立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结合机制,推动学术资源科普化。用好援疆机制对接优质科普资源。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

17.发挥科技资源科普功能。支持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学会(协会、研究会)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聚焦自治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开发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高地植入科普元素。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实地参观学习。推动成立新疆科普共享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每年组织50名科学爱好者、拔尖青少年走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推动“科创中国@新疆”创新成果科普化。

18.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新疆科学家精神馆,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鼓励、支持各地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广泛宣传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新疆科普奖、新疆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号召和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十四五”期间评选表彰新疆科普奖60个、新疆青年科技奖40个、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100名。通过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提升科技人员科普能力。探索创办“天山科技论坛”,打造领导干部与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疆社科院,自治区妇联、科协、社科联,中科院新疆分院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9.大力支持科普创作。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重点工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题材,大力支持开展科普创作,大力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加大对数字图书、动漫、短视频、游戏类优秀原创科普作品扶持和奖励力度。支持单位、社会机构、个人汲取中华文化积淀,开发贴近新疆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网络科普资源。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科技领域开展科学解读,诠释科技问题和科技现象,挖掘背后的科学人文价值,融入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支持科幻产业发展,整合力量探索打造新疆首个科幻主题公园。

20.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动自治区主流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相关单位官方网站以开辟专栏、链接网址等方式传播“科普中国”资源。增加主流媒体公益性科普宣传内容,增加科普公益广告。促进媒体与科技界沟通合作,开展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增强科学传播专业性和权威性。开通“新疆科协学习强国号”,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拓展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普功能。加大融媒体中心、远程教育网、校园班班通等渠道科普传播力度。借鉴先进省市经验,适时开发融合“科普新疆”“科创新疆”“智汇新疆”“科协融媒体”“科技工作者之家”五大功能的“新疆科普云”平台。用足用好科普电子大屏、科普e站传播科普资源。持续发展壮大“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

21.推进智慧科普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科普资源创造和传播渠道,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使公众在智慧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推动建设新疆科技馆数字馆,在科技馆展教中采用更多数字技术。整合各层级科技馆信息资源,探索各层级科技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应用,构建数字化网络科普格局。推动科普元素作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内容和构成部分。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协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网信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委(宗教事务局)、民政厅、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科协、社科联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2.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发展规划,保障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和运行经费相关支出。继续推行科技馆登记注册制度和年报制度。继续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地方财政部门对科技馆免费开放提供经费配套保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建设科普馆,在新建及现有基础服务中心拓展科普功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科普设施。

23.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促进全区实体科技馆合理均衡分布,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科技馆覆盖率和利用率。“十四五”期间推动全区地(州、市)级科技馆覆盖率达到50%以上。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县域科技馆。“十四五”期间全区实体科技馆接待观众500万人次以上。推动新疆科技馆、乌鲁木齐市科技馆一体多元合作发展。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县域巡展全覆盖,南疆四地州乡村振兴26个巩固提升县至少各有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推动把实体科技馆建设成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打造数字科技馆。支持基层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

24.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十四五”期间培育200个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有条件的以院士、知名科学家命名扩大影响力。命名20个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开发科普研学课程,打造特色科普研学线路。开展应急消防科普基地命名评选工作。成立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公共设施开展联合科普行动。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服务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拓展科普服务功能。鼓励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技厅

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体育局、统计局、林草局,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气象局、地震局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25.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以自治区统筹政策和机制、地(州、市)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市、区)组织落实的长效机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推动有条件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开展全域科普行动。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不断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力争“十四五”末全疆注册科技志愿者突破5万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超过2500个。推动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科技志愿服务模式。加强科普智库建设,加大科普理论、政策、创作和效果评估研究。

26.建立应急科普协同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协同机制,纳入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组建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储备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实现突发事件状态下统筹力量直达群众开展应急科普。完善应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科普馆、气象科普馆等应急科普宣教场馆,在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开辟应急科普宣教专区。常态化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开展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媒体人员应急科普能力培训。利用防灾减灾日、气象日、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节点开展技能培训、案例解读、应急演练等应急科普活动。

27.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普人才培养,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把科普人才发展纳入各类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科普研究等领域科普人才培训。加大科学教师、科技志愿者等培训和研修力度。支持和鼓励高校、行业组织等举办科普人才论坛、研讨会、交流会。建立自治区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编制科学教育培训大纲和教材,每年培训1000名科技辅导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28.加强科普“去极端化”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讲好科学故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提高公众科学认知能力,提升抵制和反对极端化的自觉。编制科普“去极端化”工作大纲,开展科普“去极端化”工作试点,加强科普“去极端化”工作顶层设计。“十四五”期间开展科普“去极端化”专题培训1000人次。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双创活动周、爱国卫生运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科学的认知,培育理性思维,抵御伪科学、极端思想等不良文化侵蚀,营造科普“去极端化”浓厚氛围。每年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500场次以上,“科技活动周”活动100场次以上,“科技之冬”活动1万场次以上。

29.推进南疆基层科普行动。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组织科技工作者下沉南疆四地州开展科技服务、技能培训、科普活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向南疆四地州倾斜力度。继续加大科协系统结对帮扶南疆四地州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稳固合力。加大南疆农村“科技小院”建设力度,推动实现零距离科技对接、零时差指导解决、零门槛普惠服务、零费用培训推广。在南疆四地州建成100所“乡村青少年科学工作站”。组织新疆老科协“科学大讲堂”讲师团开展百场科普宣讲活动。继续开展“我和妈妈学科学”等系列科普活动。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协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广电局、林草局,自治区社科联,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消防救援总队

(五)科学素质开放交流与合作工程

30.加大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力度。利用区位优势,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架起交融互鉴的民心之桥。鼓励和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广泛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沿线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团队。用好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平台,鼓励新疆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国际交流平台,探索建立与中亚国家民间科技交流合作渠道,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等领域交流合作。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协

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广电局,新疆社科院,自治区团委、妇联、科协、社科联,中科院新疆分院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完善落实科学素质建设协调机制。把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纳入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实施的督促检查(自治区科协牵头)。各级政府负责领导本地实施工作,推动将有关任务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牵头)。各地科协统筹协调实施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会同各相关部门全面推进本地区科学素质建设(各地(州、市)科协牵头)。

(二)机制保障

完善表彰奖励机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对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自治区科协牵头)。健全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配合国家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自治区科协牵头)。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国家科普相关法律体系建设,适时推动修订科普条例(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完善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条件,开展职称评审工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自治区科协牵头)。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十四五”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培育、使用、激励等制度机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

(三)条件保障

强化标准建设,分级分类落实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治区科协牵头)。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自治区科协牵头,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社科联配合)。各级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各级人民政府牵头)。争取中国科协和援疆省市支持和帮助(自治区科协牵头)。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自治区科协牵头)。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3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7号)和关于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xx〕33号)精神,努力提高我县公民的科学素质,实现建设创新型郫县的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xx年,全县党政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组织网络、阵地设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增强;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公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和途径明显增多,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有所提高。到20xx年,全县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

二、工作内容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的四大主要行动、四大基础工程和保障条件与监测评估等工作要求,主要开展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团县委。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妇联、县科技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文广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加强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中小学图书室。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里生理健康、安全防范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农发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教育局、县水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工作内容:以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支持农技协等专合组织及科普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教育;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广科普站、栏、员建设;开展富有特色的重点科普宣传活动;在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图书室、中小学校、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信息和传播功能;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重视农民群体中女性劳动者科学素养的提高,开展适合女性农业劳动者特点的科普活动。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总工会、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事局、县文广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组织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加强对城镇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工作内容:以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公务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题库中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适时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会等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积极组织公务员参加各种社会科普活动。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工作内容: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力量,促进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合作,动员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科学教育的“志愿者”积极参加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中去,积极发展专业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加强科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牵头部门:县科协、县科技局。

责任部门:县文广局、县教育局、县农发局。

工作内容:有效整合现有科普资源,充分发挥县内科技类展馆、图书馆等的科技教育功能,探索各类科普资源有效服务公众的模式,拓宽公共科普资源的传播渠道,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发挥互联网科普传播优势作用,发挥广播、电视等媒体受众面广的优势,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文广局、县科技局、新《郫县》内刊社、县电视台、县信息化办。

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增加电视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新郫县内刊科技专栏的数量和版面、各类科技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建设好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电视、广播和报刊科技专栏,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牵头单位:县科协、县发改局。

责任部门:县总工会、县财政局、县规划局、县城管局、县国土局、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农发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公众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专题科技场馆,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城乡社区建设和完善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远程科普教育终端等基层科普设施。

(九)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

牵头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农发局、县水务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研究制定我县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科普工作队伍和科普产品创作队伍。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大学生、传媒工作者及离退休科技人员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特长优势。?

三、工作要求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务求实效。各牵头部门要会同责任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协调、指导和组织工作实施;探索实施工作的模式、机制,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各责任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制定工作方案,并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实施工作;及时沟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创新方式方法。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关注公众科学需求,按照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召开会议、专家讲课、办班辅导、舆论宣传等多种渠道和形式,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组织和引导公众迅速投入到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来,全面营造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突出工作重点。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工作,做到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立足校内外、社区、企业、乡村以及机关等科普宣传教育这个重点,搞好科普资源整合,推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科技传播主渠道的作用,为贯彻实施《纲要》提供良好舆论导向。

(三)强化队伍建设。注重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各类学校科学课教师、科技传播媒介采编人员等科普设施辅导员等专职队伍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离退休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四)落实经费保障。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从省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承担的实施任务,按照国家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要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五)健全完善机制。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全县的实施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协)承担日常工作,负责协调和落实县领导小组作出的工作部署。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分工,发挥优势,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加大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的考核力度,并逐步建立起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监测评估体系和督促检查、奖惩考核制度,确保取得实效。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4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市学校实际,特制定x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艺术课程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使我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根本任务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我市区域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艺术课程教学

1、学校要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规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2、学校开设的艺术课程,要按照艺术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3、艺术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4、艺术科教师要加强学习,开展协作式备课,要有大艺术的综合视野,认真教学,潜心研究,使艺术课程教学的内涵更为丰富。

5、学校要针对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探索,推动艺术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6、学校的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

四、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学校每年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举办经常性、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学生参加街道、社区等单位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升艺术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校园的整体设计应当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学生艺术活动。

五、几点要求

1、提高对艺术教育的功能、目标以及重要性的认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把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美育工作作为培养合格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艺术教师,为艺术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活动推普及,推动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3、学校艺术教育要有保障。学校要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明确校内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做到艺术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在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经费,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5

一、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体育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

各班级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课任老师为副组长,学生干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

二、活动时间

大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三、活动场地

学校根据本校条件,按年级、班级、学生人数多少,安排活动时间,划分活动地点(或区域)。

四、每日必练项目

①小学组:跳绳

初中组:跳绳、立定跳远。

②运动量:

一、二年级每天跳绳300次以上。

三、四年级每天跳绳400次以上。

五、六年级每天跳绳500次以上。

初一年级每天跳绳600次以上或立定跳远6次以上。

初二年级每天跳绳700次以上或立定跳远9次以上。

初三年级每天跳绳800次以上或立定跳远12次以上。

五、自选练习项目

必练项目练完以后,各校根据训练情况,可自选下列项目练习。

小学组:踢毽子、25米×4折返跑、投沙包等

初中组:25米×4折返跑、1000米(男)或800米(女)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六、活动要求(办法)

1、班主任具体组织班级活动,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小组长具体负责落实。

2、每个班级根据学生数多少,分成若干组(每组不超过10人),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具体负责,落实登记(详见附表)。

3、全市每一位中小学生必备一根跳绳,初级中学务必画出若干立定跳远场地。

4、每个小组负责落实登记任务的学生,可以轮换进行(一人登记一天)。

5、如果学校场地不足,先安排当天没有上体育课班级进行活动,再安排其它班级进行活动。

6、要保障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按要求完成训练任务,对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训练的学生要登记造册(如事假、病假、女生例假、天气情况等原因)。

7、初级中学学生可以周一、周三、周五练习立定跳远;周二、周四练习跳绳。

七、安全措施

1、有先天性心脏疾病或残疾的学生,不要求参加活动,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活动或休息。

2、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从小到大,合理按排。

3、学校必须配有一名能处理突发事件的校医人员,没有校医的学校,可由本辖区(村)卫生所人员兼职。

4、每次活动结束后,一定要求学生进行放松练习,以便能更好地恢复体能。

5、各校在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管理,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八、考核评比

1、为了能使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落实下去,市局将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期进行检查或抽查各校活动开展的情况。

2、对活动思想认识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学校和校长,市局将视情况对学校进行全市通报、对校长进行批评、约谈直至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3、每学期各学校必须分年级组织一次跳绳和立定跳远(初中组)比赛,并将比赛结果上报教育股。

4、市局每年组织一次全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活动,以检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效果,对成绩比较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xx年的目标,进一步安排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自20xx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合协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目标,为开局和实现20xx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比20xx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的稳步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联合协作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社区居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仍然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科学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面向基层、关注民生,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目标: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促进基本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措施: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施科学等课程标准,提高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加强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 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参加科学调查体验。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面向乡村学生、农民工子女组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

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鼓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引导其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分工: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成人的文化教育机构、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普通高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双学双比、技能竞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百万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和创造能力。

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鼓励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等宣传,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农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队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

健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乡镇科协、村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

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探索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行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科学素质。落实国家民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宣传品的翻译出版,加强双语科普工作。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开展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支持其发挥作用。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分工:由农业部、中国科协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工程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及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促进用人单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健全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制度。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需求,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推进进城务工青年订单式技能培训,组织青年技能训练营,鼓励青年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实施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激励妇女在工作岗位建功成才。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建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和同业技术交流,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力加强对务工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分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安全监管总局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广电总局、中科院、工程院、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执政的能力,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措施:

加强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按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落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规划,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重点培训市县党政领导、地方和部门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科技管理人员。

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学习。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在组织培训、自主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西部行等活动,开展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内容的宣传教育。

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研究制订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

依托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中。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加强科普内容的编写和使用。

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继续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和专题科普讲座等各类科技知识讲座和报告。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编辑出版科普读物。

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宣传其好做法、好经验。落实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大力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分工: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开展科学、安全、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获得有益知识,拒绝不良信息。面向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发挥其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分工:由中国科协、全国妇联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参加。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

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根据需要建设新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和有关高校增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职教师培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

建立健全科技与教育结合、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有效模式。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继续实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

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将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科学仪器、教具、图书等基本达标,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馆、职业学校、成人的文化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分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创作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

集成国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基本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和服务的社会化,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积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措施: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挂图、图书、展览、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等科普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度。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制作的优秀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产品,带动我国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激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的科普创作热情,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各类科研项目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产生的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

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活动,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类科普场馆、设施、服务机构之间交流。推动科普资源包开发,集成各种科普展览、教育和活动资源,供广大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科普活动站等场所和学校、农村、城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共享使用,为其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公共指导和服务。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展教资源的支援力度。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制定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指导和规划,不断优化科普资源的内容和结构。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

建立全国科普资源及信息的共享交流平台。以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优秀科普网站为平台,建立动员激励机制,通过分散存储、集中服务等形式,推动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共享。

—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推动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集散和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科普产品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等,促进科普产业的良性发展。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及时发布科普场馆建设和科普活动信息,为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搭建交流和服务平台。推动科普出版、科普旅游馆(园)、科普展览展品开发制作、科普玩具、科普教育与科普游戏软件、营利性科普网络等科普产业发展,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

分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参加。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措施:

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并增加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建设科技专栏。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确定专人负责科技宣传工作,设立科技宣传专门机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宣传联席制度的作用,统筹协调科技宣传工 —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各媒体配备一定数量的科技记者,专门负责科技宣传报道。吸收自然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加强科技宣传报道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集中学习培训。组建科技宣传专家库。推动科技社团与媒体交流互动,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活动,提高媒体从业者客观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科技背景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推动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开辟科技宣传专栏或专题节目,定期进行科技宣传报道。各地各类新闻媒体参照中央媒体做法,开设专题、专栏或专版,加大科技宣传报道力度。

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科技宣传专栏。培育、扶持若干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

分工:由中央宣传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国整体布局。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落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xx—20xx—20xx年)》。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认定办法、管理条例及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发布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地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积极发展科技馆。按照《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不具备展教功能或不能充分发挥科普作用的科技馆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积极推动科技馆在全国的合理布局,重点在市(地)和有条件的县(市)发展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创新理念,加强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增强科技馆的教育功能,提高各级各类科技馆的重复参观率。加强对科技馆运行的规范管理,开展科技馆评级和绩效评价。

建设各类专业科技博物馆。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和具有重要资源的城市,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或产业科技博物馆。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或企业闲置淘汰的生产设施,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技博物馆。积极推动科技博物馆合理布局。

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到20xx年底,使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00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3000个左右。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纳入国家整体布局。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基地、文化宫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引导海洋馆、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依托现有社会设施,推动在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到20xx年底,在全国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60%的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宣传内容每年更新10次以上。加大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力度,扩大服务范围,更新展品展项,增强为基层群众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分工:由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牵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林业局、中科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科普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普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科普人才特别是双语科普人才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大学、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快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培养。办好科技传播和相关专业,建设一批科普专门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培养大批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专门人才。

分工:由科技部、中国科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任务:建立健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措施:

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好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国外进修、国际交流、实践锻炼等,培养适应我国科技馆、科普传媒等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政策,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

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机制。研究制定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相应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推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在立项时增加相应科普任务,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推动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广大科技专家在科研与科普工作的结合上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出表率。

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各类科普平台的整合共享,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益。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建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全国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探索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分工:由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国务院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国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施方案。要继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根据财政状况,逐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xx年,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组织制定本实施方案中11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xx—20xx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xx年,组织开展督查,对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继续推进组织实施工作。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7

为服务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总目标为统领,加强宣传,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保障,着力推进实施五大主题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促进度假区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的加快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文明、道德先行”,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1、开展“道德讲堂”示范单位争创活动。

上半年完成标准制定和各社区达标,下半年开展争创示范单位活动,四季度评选示范单位和争创先进单位。由文明委牵头组织实施。

2、开展“文明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服务窗口”、“文明示范岗”、“文明单位”争创活动。

一季度明确争创标准,二季度全面启动,三季度进行考评,四季度进行总结。文明委牵头“文明单位”创评;社会事业局牵头“文明社区”创评;招商旅游局牵头“文明服务窗口”创评;工会负责“文明示范岗”创评;妇联负责“五好文明家庭”创评。

3、开展“最美人”征文活动。

上半年完成征文和评选,下半年对先进典型进行挖掘和宣传报道。由文明委牵头组织实施。

4、开展志愿服务和爱心慈善捐助活动。

文明委牵头负责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社会事业局牵头负责爱心慈善捐助活动。

(二)围绕“智慧、文化引领”,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1、开展“国际半岛、书香”活动。

由社会事业局牵头,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扩建提升图书馆为文化阅览中心,并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图书阅览中心,年内完成。

2、弘扬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

上半年出版《志》,筹建文化研究会,创作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开展一批文艺演出、广场文化和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文明委牵头,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3、注重利用新媒体提升文化素养。

完善提升现有站,加强宣传报道,弘扬先进典型;开办微博、微信网上文化活动。由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招商旅游局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4、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养成教育。

组织开展“三下乡”、“科普宣传日”等活动,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等,大力拓展成人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推进终身教育和全民读书活动。由经济发展局、社会事业局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三)围绕“效率、精神凝聚”,提升市民服务大局素质。

1、加强学习提升。

结合实际制订干部分层次学习计划方案并抓好实施,发挥党员干部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由纪工委、党群工作部、“双十”督查办负责,年内完成。

2、深化“双十”工作。

进一步创新推动全员“双十工作法”,对工作进行细节量化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由党政办公室、纪工委、党群工作部负责。

3、提高作风效能。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开展“三解三促”、党政机关“三走进三服务”等活动,督促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由党政办公室、纪工委、党群工作部共同负责。

4、加强素质培训。

开展后备干部、宣传通讯队伍培训,开展选书荐书、手机短信、微博微信、举办讲座等活动,提高党政干部工作能力;加强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建立健全职工在岗培训。由人保局、经济发展局、党群工作部、外包区管理处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四)围绕“和谐、民主法治”,提升市民法律法规素质。

1、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加强普法教育,推进“三务”公开,由政法委牵头,年内完成。

2、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加强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深化法治、平安创建活动。由政法委、安监局负责。

3、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争取每位居民喜爱、学会、参与一项运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六院建设,提供“六位一体”医疗服务。由招商旅游局、社会事业局共同负责,年内达标。

(五)围绕“生态,美丽家园”,提升市民环保生态素质。

1、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

开展“两整两创”与“文明单位”、“洁美家庭”相结合的创示范单位(家庭)活动。由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共同组织实施,上半年达标,下半年争创。

开展“四清”环境整治行动,由党政办公室负责。

开展“三护”行动,由规划建设局负责。

实施环境卫生“三包”责任制,由规划建设局负责。

2、加强生态环保知识宣传。

开展节能减排、源头治污、蓝藻打捞、沿湖生态管护等科普知识宣传,开展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宣传,开展 “生态文明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绿色出行”等活动宣传。由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3、提升度假旅游休闲功能。

实施三大节点改造,三大干道景观提升,三大系统升级,提升度假旅游休闲功能。由招商旅游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负责,年内完成。

三、激励保障

1、度假区党工委将加大资金投入。

重点打造硬件建设与环境美化相结合的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工程,设立100万专项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创建活动的开展、推进、考评等,经费年初列入财政预算,明确用途并严格规范报支程序,年终根据考评结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工作经费支持。

2、度假区各相关牵头部门(单位)负责考评。

由文明委汇总考评结果,制定表彰方案,上报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后进行表彰。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度假区文明委在党工委领导下,具体负责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工程的推进实施考评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行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切实将提升市民素质工程落到实处。

2、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度假区文明委把开展提升市民素质工程的内容分解到各牵头部门(单位),由各单位再进行分解,责任到人,遇有交叉性的工作,或需相关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由分管领导负责协调,明确责任。各单位要根据文明委下达的工作目标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度假区文明委注重内容创新,突出科学理论武装、正确舆论引导、高尚精神塑造、先进文化熏陶、文明环境影响和实践活动推动等重点;在实施工作中,突出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头做好,带动并影响普通群体;在工作方法上,针对创建基础比较好的社区、企事业单位,试点先行,做出成效,再全面铺开,注重培养树立机关、社区、企业、家庭等各层面先进典型。

4、强化引导,奖惩结合。

度假区文明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主动掌握牵头部门(单位)工作动态,通报有关情况、总结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公开通报,每季度小结明查暗访结果,年底将各单位开展工作的成效,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作为加扣分的重要因素,并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依据。

5、加强宣传,弘扬典型。

制订新闻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明确专人负责稿件编写上报工作,重奖刊录文稿,加大宣传力度。选树开展主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示先进事迹,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扩大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居民的社会公德行为,强化百姓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为市民素质提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8

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此,我们幼儿园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一、重视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掌握方法、增强本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着眼于“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加强目的性,重视发展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为让幼儿得到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必须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去学习和活动。

二、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探索教师的教育素质。

1、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要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园孩子中外地孩子较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关注较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在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做到:大目标装在心中,小目标经常调整,以保证幼儿的学习。如大班语言活动:阅读“我的小手真能干”,教师借助幼儿自己的演示,引导幼儿说出一系列关于“手”的汉字,并组词,使幼儿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愿望,从而培养幼儿认识汉字的兴趣,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

素质教育讲究效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至今仍重上课,忽视将教育渗透与幼儿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园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倡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如户外活动“爬坡”,不仅要让幼儿掌握爬的技能,还要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意志,培养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品质。

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素质教育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提出的,而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教育,促使幼儿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特别是对待那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并患有某种特殊缺陷的幼儿,教师能注意做到接纳,善于对待。如去年大班有个孩子,先天发育不良,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同年龄的孩子慢,针对这种情形,我们的教师先从该幼儿的兴趣入手,观察了解该幼儿的活动情况,对该幼儿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为他建立个案,在活动中,注意考虑到该幼儿的特殊性,适当的降低难度,发现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获得成功。该幼儿升入小学后,已能基本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能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幼儿广泛浓厚的兴趣爱好,重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1、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与兴趣。”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得到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体验。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样样都想试一试。但他们的兴趣又都是随意的,脆弱的,短暂的。在教育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幼儿兴趣的引导、保护、培养和强化,努力使幼儿从小就培养对事物的浓厚兴趣。

如:在幼儿兴趣的培养方面,由于新大班幼儿的绘画基础较低,我们进行了培养三步曲,涂色-模仿-创意,逐步培养幼儿兴趣,现在,孩子们一听说美术活动个个兴奋地手舞足蹈。

2、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学前期是个性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累。”幼儿知识经验有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他们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入园就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为道德的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做好新生入园工作,进行常规训练;通过节日活动,培养礼仪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大胆交往的能力。

3、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期,幼儿更喜欢的是动手操作、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所以幼儿的游戏要充分体现动作性。为了激发智缓幼儿学习“倒数”的兴趣,教师让这些幼儿合作组建“楼梯”,以积木为原料,“楼梯”搭好后,每人选一个小动物,让他们带小动物上楼、下楼,练习顺着数、倒着数。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玩具,让他们反复进行从具体到抽象的“倒数”练习,让智力缓发幼儿在这些活动性较强的游戏中做做、玩玩、想想、说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各类教育活动之中,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9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模范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杭篇章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通过实施“五项提升行动”和“六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县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6%,全县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协同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开展五项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进校园等活动,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科学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强化中小学启发式、探究性教学,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开发优秀科学教育校本教材,加强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普及。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项目,选树大学生创业典型。有序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2.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广泛开展科学调查体验、科技节、科学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趣味科普比赛等活动。实施“馆校合作”计划,鼓励中小学利用科技(普)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开展各类科技学习研学实践活动。组织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面向青少年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科学调查体验等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基础教育有机结合。继续组织开展上杭县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活动,推动“院士专家报告进乡村”“科教资源进乡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科学工作室等,促进全县青少年科学素质均衡发展。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

3.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热爱科学、有科学潜质的中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跨学科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开展福建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总结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科技知识和技能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课程,加大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建立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专家巡讲、“送教下乡”“送培到基层”等活动。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科协牵头,县委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上杭生态环境局,团县委等参加。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5.开展农村科普服务。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提供科普服务,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科普行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边远山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及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科普教育水平。

6.培育高素质农民。实施农民培育行动,到2025年,培训高素质农民人次以上,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期,全面完成省、市下达农民大专学历教育生源组织任务。加大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家庭农场主、高素质女农民等培育力度。开展农民职称评定,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竞赛、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7.强化科技兴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科普,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科企合作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推动实现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发挥优秀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县妇联等参加。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8.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引导产业工人争当“时代楷模”“八闽楷模”“最美人物”。

9.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围绕技术创新、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主题,深入开展职工科技周、“安全生产月”、创新方法培训等活动。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加强企业科协等组织建设,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0.促进职业素质提升。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增材制造技术综合应用等职业技能竞赛。在产业工人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引导支持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评价,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11.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企业家培训体系,打造企业家新风正气上杭“名片”。引导企业家做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支持企业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结合行业特点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

责任单位:县总工会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人社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应急局,县科协、工商联等参加。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2.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学校、教学点)、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科普场所等,加强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开展智能技术运用互助互学活动,激发老年人自主学习意愿和活力。

13.加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普及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康复护理、应急救助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覆盖率。开展“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活动,推进体卫融合发展。到2025年,参加科学体育健身老年人占全县老年人总数比例达60%以上。

14.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培育发展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加强银龄科普志愿服务,发挥老专家科普报告团、金融知识老年宣讲队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的积极作用。鼓励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牵头,县委宣传部、网信办、老干部局,县教育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文体旅游局,县科协等参加。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5.强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基础支撑。将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了解科学知识、前沿科技和全球科技发展态势,以适应上杭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领域发展需求。

16.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工作,把数字上杭、生态上杭、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思维与决策等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和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引进开发一批科学素质新课件、现场教学基地。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科普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单位和科学教育场所参观学习。

17.推动科学素质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考核、选拔任用中,强化落实科学素质有关要求。树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讲究科学方法的典型。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县工信科技局、人社局,县科协等参加。

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科技计划(工程、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在科技人员职称评聘、科技创新基地考核中纳入科普工作指标。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平台作用,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制定实施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推动学会依法设立科普奖项。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鼓励学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3.强化科技工作者科普责任感。开展我县知名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利用全县科普场馆建设龙岩籍院士、科学家博物馆及科学家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重大成就,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科学精神进校园、院士专家集中宣讲、“最美科技工作者”集中学习宣传等活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科学传播者。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工信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教育局、人社局、上杭生态环境局等参加。

(二)科普数字化赋能工程

4.搭建数字科普平台。推进科普工作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依托科普中国、数字福建、e龙岩和杭好办建设,推动实施“互联网+科普”,打造优质科普资源汇聚。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未来社区等深度融合,发挥科普中国e站阵地作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边远乡村倾斜。

5.繁荣科普创作。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利用数字化手段,发挥好科普创作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促进科学家与科普、教育、出版等工作者合作,创作一批原创科普图书、短视频、微电影、动漫等科普精品,遴选一批优秀科普作品。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幻创作交流活动和科学启蒙活动。

6.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技术,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制作科普类公益广告,实现多渠道全媒体科学传播。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围绕重大科学事件、突发事件等及时发声和辟谣。促进科学与文化艺术、媒体融合,创新科普表达和传播方式,增强科普传播力和实效性。推动媒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牵头,县委文明办、网信办,县工信科技局、文体旅游局、数字办、团县委、融媒体中心等参加。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7.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引导和扶持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兴办、建设、资助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上杭县科技馆装修布展,推动县科普馆设备更新升级,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加强数字科技馆建设,推动优质展览展品的数字化转化和配套网络资源建设,实现科普资源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多渠道传播。对接流动科技馆“区域换展”,建设完善各类专题科普馆、科普大篷车、科普展览资源等全县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全县科普大联盟。

8.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将科普设施与未来社区建设同规划同部署。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长廊等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

9.发挥各类科普基地作用。开展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到2025年,累计建设10家以上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探索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化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车站、电影院、公共交通等设施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打造科普基地。精选科普资源,打造科普旅游线路。鼓励科普基地利用多媒体、互动设施、文创产品等将科学知识可视化、趣味化。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发改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数字办等参加。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0.协同推进应急科普。建立应急科普响应机制,坚持平急结合、协同联动,组建专家委员会,搭建公众和科学家沟通的桥梁,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资源,推进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11.加强基层科普服务。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图书馆、老年大学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到2025年,注册科技志愿者达到1500名。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合力推进科学素质建设。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基层科普组织。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科普活动。

12.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岗位,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普。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以专家信息和科普行为为基础,推动科普专家库建设。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人社局、上杭生态环境局、应急局等参加。

(五)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13.拓展科技人文交流。围绕提升我县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各类科普主体现有交流机制的作用,聚焦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灾害风险、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同挑战,加强科技人文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14.搭建合作平台。设置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的双边、多边合作项目,促进科普产品交流交易,推动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开展青少年、妇女和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科普项目合作。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教育局、文体旅游局,团县委、县妇联等参加。

(六)心理健康促进工程

15.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在线心理问题解答及远程视频会诊等,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互联网+”模式。推广心理帮助计划,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心理服务。有针对性地面向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针对中老年人、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体检、心理保健和上门心理辅导等服务。

16.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和危机干预。发展壮大心理健康科普人才队伍,开发心理健康科普课程,大力宣传普及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科学知识。针对台风、泥石流、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及重大交通事故、火灾、疫情等突发危机事件,及时组织专家参与心理危机干预,降低受灾群体心理影响。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党校,县教育局、人社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参加。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县科协负责日常协调联络,会同有关单位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乡镇要全面推进本乡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把《科学素质纲要》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制定本乡镇“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强乡镇科协能力建设,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二)健全长效机制

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科研与科普相结合机制,将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宣传普及,鼓励支持广大科技专家和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督促检查,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社会动员和激励机制,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示范县、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三)加强条件保障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保障,在政策文件中充分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县、乡(镇)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普财政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到2025年,财政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2.5元。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

(四)强化落实评估

2022年,推动和指导各乡镇完成本地“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做好“十四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2022—2025年,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重点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25年,对“十四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

责任单位: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0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35年)》(国发〔2021〕9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皖政办秘〔2021〕121号)《宣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宣政办秘〔2022〕30号)《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全市科技教育与普及全面发展,社会科普工作进一步贴近大众。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更加多样化,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创新型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二、重点任务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鼓励科普、文化、卫生等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学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加强职业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团市委、市妇联)

2. 开展科普品牌创新活动。承接省、宣城市科技(科普)志愿服务专家团进校园巡讲活动,组织本地科技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幼儿食育科普教育、生态环保、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健康教育等活动。开展“童心科技·放飞梦想”、青少年科技体育比赛、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团市委、市妇联)

3. 推进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以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科协、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4. 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等平台的作用,培训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创业人才。开展农民工技能水平评价。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深入开展“山核桃种植者公益大讲堂”“畜牧科技进万家”“三下乡”“科普惠民乡村行”“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技能培训活动,传播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迷信等科普知识。(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5.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建立科技小院,搭建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一线科技服务平台,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到2025年实现全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科技示范,积极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市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6.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教。积极参加“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安徽省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劳模工匠“五进”(进企业、进社区、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活动等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牵头单位:市总工会、市妇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经开区管委会)

7. 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大赛,建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精心培育高技能人才,推优参加安徽工匠、安徽金牌职工评选。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每年举办好“企业家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家科学素质提升。利用“科创中国”“科创安徽”平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双提升。(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经开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科协)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8.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深入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普及合理膳食、食药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委老干局、市民政局、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

9. 发挥银龄作用助力科普。大力发展各级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优势,打造“科技点亮未来”科普活动品牌。(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老干局、市卫健委、市教体局、市总工会)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0.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通过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网络平台,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落实。推动市委党校在各类主体培训班次中设立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委党校)

三、重点工程

(六)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1. 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鼓励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将科普作品申报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深入开展全市科普资源调查活动,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创新、科普、研学等基地,进一步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各类科普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七)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2. 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办好科普专栏,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加公益类科普节目的策划和宣传。(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融媒体中心、市科协)

13. 加强智慧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皖事通办”作用,宣传推广数字赋能科普。强化“科普中国”“科普安徽”落地应用,促进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偏远山区倾斜。(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科协、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4.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科普活动场所。完善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5. 促进科普基地发展。鼓励和支持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等基地建设,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红色基因基地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九)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6. 提升应急科普宣教协同能力。将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局,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7. 筑牢基层科普服务平台。动员学校、医院、企业和各级学会(协会)等单位组建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品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8. 强化科普队伍建设。注重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推进各级学会(协会)党组织建设。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科普社会责任。积极推优参加省级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十)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要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计划。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本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将重点任务列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计划。市科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及本实施方案。

(十一)经费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要积极拓展科普资金多元化来源渠道,鼓励引导社会机构、企业、个人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

(十二)宣传引导

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大力宣传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更加浓厚的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1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会关于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广泛开展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和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以职工素质培训为抓手,普遍提高职工基础技能水平;以技术创新活动为主线,切实提高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技能比赛为重点,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贡献力量。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深入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培训活动

1.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培训、讲座活动。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提高职工职业道德素质,强化职工责任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提升职工工作执行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提升职工服务意识与技巧,广泛组织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培训活动,要面向全体职工,因地制宜,通过组织培训班、聘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展开多层次立体培训,力求每名职工接受1—2次职业培训。市总工会将组织开展“职工素质提升讲座”系列活动,聘请资深讲师进企业开展专题培训。各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拟培训内容,报市总工会安排职业讲师到企业中面向职工现场授课(培训时间可根据职工实际情况由企业确定)。

2.开展职工“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市总工会将联系相关部门在全市开展以“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为主题的“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各级工会要按照“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安全卫生健康知识,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印发“安康杯”知识竞赛试题,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使职工养成懂安全、管安全、保安全的自我防护意识,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理念,切实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权益。

3.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活动。要充挥发挥各乡镇农民工技能培训站、社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总工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大对农民工、下岗职工、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在努力提高一线职工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下大力气着力提升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条件,年内各培训站(中心)培训下岗职工、农民工不少于300人。全市培训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万名以上。

(二)广泛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及优秀技术成果征集活动

1.广泛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各级工会组织要动员广大职工围绕转型升级、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这一目标,深入开展提一项节能减排措施、献一条持续发展妙计等活动,发动职工群众献计献策,通过各种形式汇集职工的聪明才智,并认真分析,筛选分类,及时向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力促职工心智转化为劳动成果,转化为先进技术,为企业发展增加动力。

2.积极征集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各级工会在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活动、和“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的同时,对一些在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改进工艺和设备改造上取得显著成效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在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技术操作法要及时归纳总结,形成技术成果、经验,并按程序及时推荐上报市总工会。

3.大力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各级工会要广泛组织职工开展以争当“优秀工会干部”、“优秀职工”,争创“工人先锋号”、“工人先锋岗”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双争”活动。通过“双创双争”活动,不断发现和培养新的先进典型,充分运用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先进经验与先进典型,把学习典型经验与学习身边的先进结合起来,推动“创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三)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比赛活动

1.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结合“工人先锋号”、“工人先锋岗”评选活动的开展,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技能比赛,精心组织开展职工岗位技术比武,展现职工的“绝活”、“绝技”,发现职工中的强人、能人,通过技术比武,形成学技能、比技术,争当技术尖子、技术骨干的良好氛围。

2.各各乡镇工会联合会、系统工会、市直工会要结合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建设要求,组织辖区内的各企事业单位开展技能比赛,通过开展技能比赛,开拓职工视野,加强职工技能交流,促进企业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3.市总工会组织开展全市计算机操作、汽车驾驶等项目的职工技能大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同时,将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酒泉市工会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

三、奖励办法

(一)参加全市职工技能大赛,并获比赛前10名的选手,将授予“敦煌市技术标兵”或“敦煌市服务明星”称号。

(二)获酒泉市比赛各工种前3名的选手,将推荐酒泉市授予“酒泉市技术标兵”、“酒泉市服务明星”称号。

(三)对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中发动面广、组织有力,出色完成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术创新任务的单位,将给予表彰奖励。

四、时间安排

(一)4月10日至20日,各企事业单位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向主管工会组织推荐上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技能比赛、职工素质培训等活动全面展开。

(二)4月20日至5月31日,各各乡镇工会联合会、系统工会、市直工会组织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开展技能比赛和职工素质培训活动。对征集到的职工合理化建议、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选,并将开展活动情况、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报市总工会。

(三)6月1日至6月30日组织开展全市职工技能大赛决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酒泉市总工会举办的市级职工技能大赛。

(四)7月份,根据省、市的统一安排,选拔组队参加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并做好各工种代表队的赛前准备工作,进行强化培训。

五、工作要求

全市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由敦煌市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组委会组织实施(组委会由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各各乡镇工会联合会、系统工会、市直工会也要成立工作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指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大力宣传开展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成效,宣传报道通过职工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优秀合理化建议和先进技术操作法产生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唱响“技术增添力量,劳动创造未来”的主题歌,推动我市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向更广泛领域发展。同时,要及时向市总工会上报活动的内容及进展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工作中遇有不明事项,请及时与市总工会联系。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2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居全国城市前列,初步建成氛围浓厚、设施全覆盖、创新体系完善的科技文化强市。

公民科学素质平衡发展。全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22%,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其中,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达到25%以上,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力争达到18%,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青少年“好奇心”持续培育,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工人“智惠”杭州“智造”能力集聚释放,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科学执政理念不断强化。

科学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文化引领力不断提升,“四有”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具有杭州特色元素的科学文化产业更快发展。科普经费逐年增加,科技科普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科学文化设施布局合理。建设布局合理的杭州特色现代科技科普场馆体系,原则上常住人口超100万的区、县(市)应当拥有1座达标科技场馆。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创办特色科技馆(文化馆、展示厅、科普画廊等)。“互联网+科学文化”得到广泛应用。科学文化元素成为“一堂两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重点,全力增强创新策源力、技术供给力、成果转化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域创新创业体系。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城市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二、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实施五项提升行动。

(一)着力培育青少年“好奇心”和创新意识。举办科学家进校园、中小学生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年科技成果展等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加强各类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第二课堂场馆等建设,提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向青少年开放。依托杭州图书馆、杭州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资源,开展科技类亲子体验等活动。深入实施“青春悦读·满城书香”行动计划,办好青年科技大讲堂。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加强新科技和技能培训。

(二)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依托社区学院、老年大学、老年食堂等,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培训活动,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广泛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活动,着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积极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不断发展老年志愿者队伍。

(三)开展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进“智慧蓝领”科技科普教育与培训、优质科普资源开发等工作。办好杭州大众创新讲堂等,着力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技能提升培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举办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科技周活动,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预防危害和安全避险能力。

(四)强力补齐农民科学素质短板。推进农村科普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小院等建设,提升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农村倾斜。组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和科普工作进“一堂两中心”活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1256”行动,积极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农村科普典型培育和推荐工作。

(五)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突出数字化改革暨“数智杭州”建设重点,邀请院士和专家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举办科技发展前沿讲座、作高端科普报告。加强移动学习端资源共享融合,进一步加大“学习强国”杭州学习的平台、“西湖先锋”APP成长赋能和干部学习新干线栏目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比重。优化设置领导干部培训教育内容,继续举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质提升网络知识竞赛。

三、重点任务与主要举措

(一)浓厚科学文化氛围。

做优做强科普工作品牌。持续做优做强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科普宣传周、杭州市科技活动周、杭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周等科技科普工作“三个周”品牌。开展“菜单式、点单式”经常性科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5G技术、疫情防控等所涉及的科学议题,开展热点事件科普。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时机,开展主题科普。

推动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深入实施“全球英才杭聚工程”、“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杭商名家”计划等,建设最优人才生态城市。持续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普责任意识,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促进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紧密融合,发挥大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强化数字赋能,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科学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不竭源泉。

发展杭州特色科学文化。充分挖掘杭州地域文化中的科学元素,总结新时代杭州发展实践中的科技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杭州科学文化。发挥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小营巷“钱学森故居”的作用,提升杭州植物园“院士路”、湘湖“院士岛”、富春“院士村”的科学文化引领力。增强科技社团的科学文化创造能力,拓展科学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二)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创新社会化工作格局。健全新时代科学文化传播机制,加强科学文化阵地、队伍等建设。鼓励基层网格员、大学生村官、驻村指导员、基层“三长”兼任村(社区)科学文化员。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区、县(市)创建活动,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区、县(市)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特色小镇)、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高质量开展。采取职能转移、项目委托等形式,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工作,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

建设体系化基础设施。加强科学文化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坚持距离适中、交通便利、有效辐射原则,建设布局合理的综合型科技场馆体系。突出“碳达峰碳中和”科普要素,丰富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展品展项;探索建立场馆资源共享机制,提升临平科技馆、桐庐科技馆等展教宣传功能;推动富阳科技馆加快建成开放。加强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画廊等的管理。探索科学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网上特色科技馆建设。

提升信息化传播能力。发挥“杭州发布”等主流官方媒体辨识度高、受众广泛等优势,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及时发布社会重大事件和公众关注热点专题科普知识。实施“互联网+科学文化”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传播平台建设。加强科学领域与新闻媒体互动,推动实现优质科学文化资源的跨平台、多渠道良性互动与循环流动。推动“科普中国”全市域落地,全领域应用。支持杭州市科普全媒体联盟建设,推动市本级和区、县(市)各级融媒体中心履行社会责任。

(三)加强科学文化引领。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探索在各类科技馆、科普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增加体现科技进步和科学家精神的相关展项,依托科技馆、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工程等场所,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创新举办“院士进校园”、“科学家巡讲”、优秀科技专家宣传等活动,推动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

推动“名城工匠”培养生态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最美精神”,做好“杭州工匠”和“杭州市首席技师”遴选培育工作,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实施职工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引领更多职工立足岗位、建功成才。开展“青年科技创新能手”评选、青工“五小”创新创效活动,做实做优杭州市职工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工人先锋号的选树工作。

深化创新创业活动。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民生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持和引导创客空间、孵化园、科技园、“海智”基地等有序发展。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实践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团队和个人来杭创业发展,展示最新创新创业成果,推介优秀创业团队,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激发工程专业技能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与区域创新发展。

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建立完善杭州科技志愿服务机制,推动新时代科技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发挥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爱好者和热心科技文化传播的人,成立科技志愿者队伍、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志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公益性科技类服务。开展优秀科技志愿者队伍、服务团(队)创建活动,积极宣传举荐优秀科技志愿者、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打造杭州特色科技志愿服务品牌。

(四)推进科学文化融合。

突出杭州元素,促进科学与文化创新表达。抢抓“数智杭州”发展机遇,打通科学和文化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大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推动杭州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生态文明建设和“数智杭州”建设,让杭州文化资源获得创新表达。加强科学文化产业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努力提升传统文化的新魅力和现代科学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

着眼群众所需,推动科学与社会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和未来社区建设,将科学融入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领域。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科普文艺汇演、科普影视展映、数字生活体验等兼具科学和文化特色的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推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变革。开发新型科普旅游服务,推出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特色研学旅游线路,推进科学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

坚持协同发展,加强科学与人文交流相融。促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推动交叉学科发展,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领域,发展新型工科、医科、农科、文科。支持企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科学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跨学科协作的新型人才。发挥科普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深挖活用本土文化资源,重塑新时代乡贤文化。

四、组织实施与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市科协要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牵头做好完善工作机制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抓好工作落实。各区、县(市)政府要把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纳入本地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计划。

(二)加大人才培育。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与高校和专门机构合作,开展科技科普人才的继续教育。加大科学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在待遇、培训和职称评审方面向基层科学文化工作者倾斜。丰富国际合作内容,拓展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交流渠道。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支持科学文化素质建设。

(四)开展评估监测。探索开展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测评实践,依法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社会科普责任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研究制定改进举措。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3

一、指导思想

遵循“全员提升、分级达标”的原则,坚持“用人文凝聚力量,用诚信赢得信赖,用原则规范管理,用改革提升效益,用评价激发动力,用责任担保质量”的治校理念,奉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服务于学生”教学思想,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让学校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主阵地,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使教师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确立终身教育观念和全员培训工作目标,创建学习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激励、帮助教师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在职业道德水准、教育新理论、教育新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实质性的提高,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接受型”教师转变为“开拓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由“平淡型”教师转变为“特色型”教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三、实施计划

(一)强力提升师德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①要加强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敬业爱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②要加强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使教师言语与行动堪称学生的表率。

③要加强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都得到健康地发展。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大力倡导六种意识:育人为本意识、教学服务意识、情感激励意识、过程展现意识、自我调控意识、不断学习意识,努力优化集体舆论,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树立良好的风气,凝聚浩然正气,鼓足高昂士气,焕发蓬勃朝气,塑造师德标兵,培养良好的教风。实行月主题教育制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律能力。本学期五个专题教育分别是:“校规校纪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做智慧型教师”、“新师德教育”、“师德与教育艺术”,组织教师进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测试工作。

3、实行月主题教育制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律能力。本学期五个专题教育分别是:“校规校纪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做智慧型教师”、“新师德教育”、“师德与教育艺术”,组织教师进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测试工作。

4、对照规范自查自纠,组织教师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对照新规范的条款内容,进行自查自纠,写出自查报告。一查自己是否做到自学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促进自己更好的爱国守法;二查自己是否做到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促进自己更好的爱岗敬业;三查自己是否做到爱护尊重学生,促进自己更好的关爱学生;四查自己是否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自己更好的教书育人;五查自己是否做到以以身作则,情操高尚,促进自己更好的为人师表;六查自己是否做到崇尚科学,促进自己更好的树立终身学习目标。

(二)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按照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根据教师情况和发展需要,开展以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核心的&qut;读经典著作,做学者型教师&qut;读书系列活动,要求广大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新课标、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加深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劲头。根据实际需要每学期学校向教师推荐精读一本以上的经典教育著作。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反思,并提交一篇学习心的体会,从而形成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读书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会,引导教师交流读书经验和体会,以促进读书学习活动扎实、持续和深入地开展。

(三)全面推进校本研训活动。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的整合,是教师在自身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构建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务处、教研组应加强对校本研训的研究,理解校本研训的内涵,并结合各自具体情况,修订校本研训计划。通过案例研讨、课题研究、教育叙事、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对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围绕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课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形成本校特色和本校研训制度。在活动组织上,每学期应开展一次“走出去、引进来”的校际间活动,也可以聘请专家来校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同时积极配合县教育局校本研修工作指导小组定期到学校的指导和参与工作。

(四)做好教师交流工作。我校将继续开展“师徒结队”活动,鼓励教师间师徒结队,青年教师拜师学艺,中老年教师着重传、帮、带,切实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

(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实行名师强校计划。制定《学科带头人评价标准》,把培训当作最大的福利,在全员提高的同时,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委重任,压担子,搭平台,评新秀等办法,激励青年教师主动学习,扎实工作,在改革与创新中发展自己。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校十分重视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各种学习活动开展,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 ,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能力,提升水平。

业务水平是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素质,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最高,教不会学生,照常是不行的,业务水平就是教育和教学的能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绝不会有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至关重要。

1、提高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全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讲训练的教学活动上,使之能紧密配合老师的启发诱导,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确保听课率达100%,杜绝热热闹闹的花架子课。

x、提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的能力。善于启发诱导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业务能力。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联系点、综合点、创新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使解题思路和方法不是由教师讲出来,而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出来、感悟出来、总结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

3、提高驾驭教材,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的能力。要在备课中训练,在教案设计中训练,提高研究、处理、利用教材的能力;要在上课中训练,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学会从学科思想、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空间上去定位、去着眼,突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认知结构上的同化。

4、提高教师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有效地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在临场时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在现场表露出来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和激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为炽烈热情,化为积极行动。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心态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推进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1、三—六年级实行竖排对坐,推行学案(教学案)导学,各教师要将新模式运用经常化,语文课要坚持用教学案备课,数学每学期学案使用不低于60次。

x、重视小组成长共同体的打造。将小组学习与日常管理融为一体,建设积极的小组文化,建立合作小组评价办法,就学习及日常行为实行捆绑式评价,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3、加强学案(教学案)的管理,实行合作备课和超前备课制度制度,教导处进行随机抽查教师备课情况,组织最佳学案(教学案)评选活动。

4、实施优质课评选。三至五年级全体实验教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新模式课堂汇报展示,全员参与课堂展示大练兵活动,学校将认定一定数量的“课改标兵”。

5、邀请教研机构专家进行引领指导,通过课堂调研、年级教学视导、专题研讨等形式,解决教学改革中的焦点、难点问题,打造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6、邀请教研员参与,进行英语学科研讨会,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使英语教学成为我校的优势项目。

7、加强校本研修管理,制定《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继续实行教研组不低于8次教研活动制度、首席评课制度、教研考勤制度、教学研讨专题发言人制度,提高研修实效。

8、坚持自主研修。每一教师每学期至少听x0节课,整理5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撰写不低于10篇主题性反思、一篇教学论文。期末教导处进行优秀学案(教学案)、专题论文、主体性反思征集活动。

10、组织安排所有实验教师进行“少教多学”调查问卷,整理实验过程的有益做法,发现教师的困惑,探索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研讨选题目录:

1、如何进行有效预习。

2、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3、有效学习提纲的设计。

4、学案及教学案的设计原则。

5、课堂展示形式的研究。

6、如何建设高效的合作小组。

7、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评价。

8、如何提高课堂检测有效性。

9,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10、少教多学的课堂如何关注学困生。

11、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其他学科中的运用。

12、尝试教学中各类习题的特点。

(四)、教师的教学研究、科研能力的培训。

(1)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持人、有中心发言人、有研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我校还进行了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活动,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

(x)课题带动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

五、成立工作组

成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及督促评估工作。

组 长:延永胜(学校校长)

副组长:何守卫 杜芳霞 刘颖卉 刘旭红

成 员:全校在岗教师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管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把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要把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面临的突出问。从实际出发,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师培训及校本研修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顺利开展。

六、实施步骤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分启动、全面推广、评估验收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xx年x月-20xx年3月。

此阶段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本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等。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全面推广阶段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逐步展开,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在培训项目上可交错进行,培训进度允许有先有后,但应确保总体上在20xx年11月前完成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规定的培训及研修任务。全面推广阶段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三)总结评估:20xx年1x月

20xx年1x月底前,学校完成对本校教师的综合考核评估和学校自评;写出总结报告。

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是在全市争地位,在全镇作示范有必要条件,在工作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让全校教师与我们的学校共同成长。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4

全面建立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教师和广大家长全面了解和掌握《郎溪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基本要点,明确下一步学校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确保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一、成立组织、明确分工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组(下设评价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

组长:蔡刚

成员:钱军、李伟及13位现任班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

3、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监察小组

组长:邹天云

成员:张正平、周有智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4、工作职责: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评价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组织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对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对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认定、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

(3)监察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监控本校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情况,接受各界人士的质询与质疑、监督与投诉,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二、强化宣传、操作细则

1、利用学校网站和宣传栏向全校及社会公示《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说明》《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由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上述文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上述文件,让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都关心关注此项工作,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

2、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和班级评价小组利用系统软件上机完成自评、互评和师评活动。由学生依据《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评定内容和参考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全面地总结、分析和评定,并认真填写《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由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按照《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由教导处汇总分析数据,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各项分数,下发给各班级,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班主任组织认真填写《20xx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中的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等级、值得记载的情况(须附原始实证材料)、学业考试成绩、教师综合性评语。完成家长、学生、班主任签名,确认无误后交教导处形成学生成长记录袋。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5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着眼优化管理,着力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为我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主要目标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实施立师德、强师能、培名师、增活力等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和新发展,促进我校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活动安排

1.组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标考核。

考核对象为本校20xx年7月1日以后工作的在职教师。此项工作是一次集教研、科研、师训、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步骤:考核活动为期三年,整个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学标自达、考核验收三个阶段。

(1)利用开学工作检查的时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综合考核工作进行发动和部署。制定学校三年工作的实施方案。

(2)利用“每周一校”、视导等活动,推进实施方案的执行,了解青年教师对照《江都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标考核活动实施方案》各项考核内容的完成情况。

(3)利用综合督导过程性评估的机会,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各项能力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根据督导情况对全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达标考核工作加以整改。

2. 组织参加第三届“育花奖”竞赛活动。

第三届 “育花奖”在所有学科中开设。参赛对象为35周岁以下具备教师资格的在职青年教师。

(1)20xx年春学期,教育局将对上所进行的初中语文、英语、历史、音乐进行跟踪回访,对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七认真情况、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情况进行认真督查。将回访情况形成的分值和上课分值进行累加,并且及时公布20xx-20xx学比赛结果。

(2)20xx年秋学期,教育局将组织初中数学、物理、政治、生物、体育等学段学科比赛。9月份由各学校组织初赛,10月份由各片组织复赛,11-12月组织区级决赛。

3.积极参加第十四届“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

“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推进了课程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学科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20xx年,区教育局将继续 “新秀上场、名师执教、专家点评”的工作模式。通过邀请省内外名师、专家作讲座,与骨干教师同台竞技、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激发青年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让身边的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成熟后再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改革后继有人,教学质量保持可持续提升。

4. 推进校本教研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以扬州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星级学校创建和评定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分层研修、分层教研的教研体系,着力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备课组有序开展集体研课活动,通过课题、微型课题研究,团结青年教师集体攻关、共同提高。

5.做好青年班主任的选拔与培养。

立足校本,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对青年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各类活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家校联系等工作的指导;按照“分层培养,逐步提升”的原则,通过实践指导、拜师结对、跟踪培养、科研引领等多种有效途径,重点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学生德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业务培训,积极助推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科研等途径,不断提升青年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

6.树立青年教师标兵。

通过岗位练兵,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团队干部、优秀团员评选,促进青年教师素质提升,提升团队干部专业水平。

7.加强青年教师培训。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办法》,采取在岗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落实教师培训:

(1)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和部署,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新课程和骨干教师培训。

(2)依托教师进修学校,认真组织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工会主席培训、团队干部培训等各类人员培训,强化专业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

(3)组织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参加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

8.鼓励青年教师学历提升。

根据《扬州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我校将加大教育硕士学位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函授班和远程学历教育,按专任教师初中8%(含在读)的比例,确定在职报考教育硕士人数,鼓励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实施高学历达标奖励工作,激发专任教师学历进修的积极性。

9.继续组织参加“师生同考”。

为促进青年教师深入研究教路考路,更好地探讨教学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方向,今年继续组织参加师生同考工作。组织部分初三年级45岁以下的中考科目教师参加中考。

10.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

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通过结对帮扶、课题研究、专业引领、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增强他们在各类高层次人才评比中的竞争力,培养学科领军人才。

11.“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

继续围绕青年骨干教师开课赛课、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推进我校师能建设活动,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聚焦课堂,关注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示范和反思的能力。

12.加快新教师的业务提升。

继续实施新教师转正定级考核,在新教师与城区名教师之间开展结对培养活动,按照“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骨干”的要求,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目标,积极提升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3.以教育科研提升青年教师理论素养。

20xx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学校将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系列活动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组织青年科研骨干积极谋划,讨论研究方案,力争成功申报一批“十二五”第三批省市规划课题。同时,对已经立项的课题进行中期研讨,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今年,“师陶杯”、“黄浦杯”等较高规格的论文大赛将如期举行,拟组织青年教师选择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并撰写论文,结合教科研成果奖的评比促进青年教师教科研向更高层次迈进。

14.开展青年教师“三字一话”比赛及“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针对青年教师“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普遍较弱的`现状,学校将继续开展青年教师“三字一话”竞赛活动,以促进青年教师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服务于教学。此外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按照“一年入门、三年胜任、五年骨干”的要求,学校将组织他们与本校优秀教师组建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协议,从听课、备课、述课入手,帮助青年教师全面提升。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6

为了全面提升女职工素质,充分发挥女职工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半边天作用,按照《温州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关于开展女职工读书俱乐部活动和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乐清市工会工作实际,特制定女职工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xx—20xx年,全市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组织女职工参加建功立业实践活动达到65%以上,组织动员女职工接受各类教育培训达到65%以上,逐步提升女职工技术等级和学历层次;成立市本级女职工魅力学堂,选树3—5个镇(街道)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点、20个基层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开放式提升女职工素质的新格局。

二、工作项目

1、举办女职工魅力大讲堂活动。

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要举办不同层次的女职工魅力大讲堂活动,向女职工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引导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培养女职工良好的公共道德,以公民道德基本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弘扬“四自”、“四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宣讲法律法规,增强女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宣讲文明礼仪知识,提升女职工的文明修养;开展各种心理抚慰讲座,提高女职工的心理素质,让女职工健康愉快地工作生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生活,陶冶女职工情操,增强女职工身体素质。

2、开展“她爱读书”活动。

在女职工中广泛开展“她爱读书”活动,以推荐书目,定期举办各类读书会、培训班、交流会、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等形式,引导女职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帮助女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女职工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开展女职工风采建功立业示范岗活动。

各级工会要结合行业和女职工的特点,在女职工相对集中的行业、工种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女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各项劳动竞赛。要积极推广和应用女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引领女职工及班组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岗位创新能手”、争创示范“五型班组”。选树女职工风采建功立业示范岗,引领广大女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产业工会、系统工会工作委要把“女职工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作为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和“创争”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要承担起指导和协调“女职工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的实施,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2、制定实施方案。

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产业工会、系统工会工作委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特点和女职工的实际,制定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的实施方案,活动内容、目标、要求、步骤等要切实可行。

3、选树培育典型。

各级工会组织要重视先进典型的培育和选树、宣传工作,要用榜样的力量凝聚人心,用典型的辐射作用推动工作。要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定期总结交流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女职工群体积极参与建功立业活动的典型经验,推进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的不断深化。

4、健全工作机制。

市总工会将定期对“女职工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表彰一批在建功立业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各级工会要因地制宜,把“女职工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与基层单位的工作、生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和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以及表彰、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社会影响,推动“女职工提升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7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力争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持平。科普有效供给显著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科普资金投入逐步增加。“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到203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持平。城乡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为我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主要目标人群,在“十四五”时期开展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培育一大批崇尚科学的青少年群体,夯实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基础。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学校为主战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充实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将科学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成为滋养科学精神的沃土。到2025年,建设10个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2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个中小学家校共育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通过宣讲、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照金精神”等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激励青少年树立科学思维和创新志向。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每年开展“科学实验秀”10场次,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科学基础课程建设。深化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在校大学生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和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每年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大赛等不少于5场次。每年组织我市中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加强青少年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引导中小学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科普场馆和科普设施利用率。组织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单位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学教育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在“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中融入家庭科学教育内容,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广大教师的科学精神。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到2025年,重点培养2800名骨干教师、建设1个市级教师示范性培训基地和10个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乡村教师全员科学素养提升培训。实施城乡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十四五”期间,培训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200名以上,打造10个“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示范案例。

2.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的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推进农村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传播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乡村秀美”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广泛利用新媒体、融媒体宣传节约资源、绿色生产等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组建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智库,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农村实用技术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手机学校”“指尖微课堂”等先进适用的精品教材,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讲师。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融合服务“三农”。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星创天地,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和组织创新推广方式,探索开展市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聚焦“3+X”现代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和创业技能,提高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乡村劳动力培训品牌,以农广校、农学会、职业农民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为依托,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十四五”期间,培育高素质农民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建设实训基地5个。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农民科学素质竞赛等活动,传播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农村服务信息。

加强农村科普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农村科普,“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展乡村公益科普活动20场次以上,受益群众逐年增加。不断提升革命老区农民科学素质,放大“红色照金”文化品牌价值,吸引组织科技专家深入革命老区农村、企业、学校及幼儿园开展科学普及、技术指导、示范推广等志愿帮促活动,让老区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巩固科协组织“三长制”建设成果,提升农村科普供给能力。支持区(县)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区(县),鼓励有条件、基础好的区(县)争创国家科普示范区(县)。加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科普能力整体提升。

持续做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发展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巾帼宣讲团”作用,深入农村面向妇女群众开展集中宣讲,提升农村妇女科学素养。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深化各级工会、妇联的专项帮扶行动。开展“三秦母亲健康行动”等活动,加强健康保健、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鼓励发挥个人才能,开展技能培训,到2025年,建成10个 “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村,帮助农村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感受创造美、享受美的生活乐趣。

3.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铜川工匠”等主题宣传活动,树立新时代劳动者的标杆旗帜,“十四五”期间重点宣传100名左右的劳模工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拍摄专题片、举办报告会等形式,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传承工匠精神。开展全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评选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产业工人展示创新成果。

实施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围绕着力打造科创转化高地,聚焦创建国家高新区和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设,强化对科研生产一线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科技创新创业能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在铜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服务站等创新赋能组织,培养造就一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批进入全省乃至国家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对接省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柔性引进汽车装备、光电信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团队,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市每年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不少于5家。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新星兴铜行动以及“铜川工匠”特色化培养人才计划 、“传帮带”人才薪火计划及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和支持。

实施技能创新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以创新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依托铜川创业大街、大学生孵化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创新服务模式,致力为创业者打造优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到2025年,建成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实训基地1个,建设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实训基地10个。统筹用好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力争2025年底建设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市级劳模、工匠人才等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50家。组织企事业单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方法大赛、“五小”竞赛、“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线工程师创新方法培训、先进操作(工作)法总结命名推广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展示和交流企事业单位创新实践成果,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创新创业。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制造实操培训,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组织职工开展节能减排竞赛。实施铜川全面转型科学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生产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提升铜川技能人才水平。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建立园区(企业)、产业链、职工培训中心,在全市形成互相交织、互为依托、相互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十四五”期间,培训高技能人才8000名,产业工人20000名。推动建立小工种、特殊工种、服务行业技能人才评定制度,为特殊工种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求学圆梦行动,实施职工书屋“百千万”提质工程,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十四五”期间,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深化“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大力普及职业病、传染病防护知识。

发挥企业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加强铜川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家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生态意识、国际视野,努力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4.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围绕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倡导积极老龄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介,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有能力、有意愿发挥余热的老年人提供平台,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条件与环境。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加油助力。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家庭和社会协同,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提升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日常就医的困难,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依托老年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健全科普活动阵地建设,面向老年人开展宣传,普及智能技术知识,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通过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各类媒体普及膳食营养、健身活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推进老年健康宣传周暨老年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养老服务人才科普培训行动,在养老院院长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中增加卫生、保健相关的科普知识,“十四五”期间,培训10名养老院院长,养老护理员200人次。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银发人才”专家信息库,充分发挥老专家、离退休干部在咨询、智库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老年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普及等志愿工作。发挥老专家科普团体的作用,组织老专家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开展科普宣讲工作。发挥农村老年人“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5.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要求,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信息化发展要求,开展数字铜川战略相关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服务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发挥“铜川讲坛”作用,加强对科学方法、前沿科技知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以及铜川国家高新区创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辅导学习,增强领导干部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意识,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二)实施科普服务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产品供给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培养科普理论研究和科普传播人才队伍,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着力提升应急科普能力,构建完善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十四五”期间,实施4项重点工程。

1. 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国家、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将科普指标列入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内容。推动将科普工作纳入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打造体现铜川地域特色的“航天科普”“新材料科普”“中医药科普”“能源科普”和“生态科普”。

促进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围绕铜川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着力打造先进制造高地、科创转化高地、红色教育高地、生态康养文旅高地等开展科普工作。在高新技术应用产业平台建设中提升科普资源利用水平,带动我市科普水平提升。鼓励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具备条件的实验室面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加快健康铜川建设,实施健康铜川17项行动,推进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强化卫生健康、疫情防控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讲好科学故事、科普故事、科技工作者故事,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专题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科普能力和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科普推广能力建设。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中心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各类主流媒体作用,广泛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强化“科普e站”等阵地建设,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创作更多、更好的科普产品。推动建立扶持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

2. 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社会建设。

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加大对优秀科普原创作品的扶持和奖励力度。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大力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提升科普作品价值。

实施科普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扶持计划。发挥市属有关文化企业和市级媒体平台作用,针对疫情防控等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科学现象,鼓励更多的科普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加强科普作品在社会公众间的传播。鼓励科技工作者将科学的专业性、严谨性和艺术传播的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开展科学解读,诠释科技问题和科技现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创新科普方式方法,推动科普多元合作,推进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各类媒体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加强科普宣传报道。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提高科普内容的接受度。促进媒体与科学共同体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扩大科普传播速度与范围。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的创新升级,推进科普服务的精准化实施。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信息落地应用。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的传播和普及,构建省、市、区(县)联动的科学传播和科学辟谣网络平台。依托科技馆、“科普e站”等,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

3. 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和完善现有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普服务的广覆盖和均衡化,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积极推进科普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传统科普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加强公益性引导,支持园区、企业、高等职业院校、科技社团的科普场馆、展览馆、实验室、标本室、陈列室等科普基础设施面向公众常态、定期、优惠开放。实施学校教育装备提升计划,推动中小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

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按照“实现设区市级科技馆全覆盖”要求,2022年,启动铜川市科技馆建设项目,“十四五”时期,建成市科技馆并实现对外开放。支持王益区、宜君县科技馆不断更新完善,提高服务功能。加强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航空航天、生态环境等科普展馆融合共享,服务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车站、服务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鼓励依托现有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

4. 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创新应急科普方式,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形成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传播和服务体系。

提升应急科普协同能力。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应急宣传相统一,将各类应急科普宣教平台纳入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建立应急科普的部门协同机制。构建市域统筹协调、区(县)资源集散、镇(街办)组织落实的多级联动协作机制。突发事件状态下,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建立应急知识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储备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推动实施科普服务全领域、全地域、全媒体、全人群覆盖的全域科普行动,深化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基层科普水平,增强科普信息传播能力,扩大科普公共服务受益面,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形成1000人左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50(场)次以上。

加强日常科普宣传教育。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低碳日等时间节点,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食品安全、生态保护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组织开展系列专题科普活动。围绕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森林日等,开展生态公益科普活动,加强环保知识科普工作。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为契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加强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职业院校、企业等设立科普专岗。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方案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召集人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办公室主任由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研究促进方案实施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共同推进方案的实施。

加强考核督促。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相应协调机制,负责制定本级《实施方案》,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区县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市科协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各区(县)科学素质发展目标成效,加强对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机制保障。

加强与其他相关工作的有效衔接。将全民科学素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中,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等有效衔接,形成共建共享机制。

完善表彰奖励体系。按照国家和省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有关规定,对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加强对科普类成果的奖励,发挥获奖优秀成果的带动作用。

(三)条件保障。

完善法规政策。完善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加强科普法治建设。根据相关规定,积极探索科普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人才发展工作中,健全培育、使用、激励机制。

加强研究交流。完善市、区(县)两级公众科学素质研究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市、区(县)科学素质平台开展科学普及和研究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交流;深入开展科普手段和方法研究,围绕新科技、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科学谣言等风险防范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加大经费投入。市级财政要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保障科普经费投入,并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逐年增加。各区县政府要依法加强科普工作,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8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国发〔20xx〕9号)《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xx-2035年)》(苏政发〔20xx〕75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泰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年)》(泰政发〔20xx〕124号),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积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推进工作。加强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20xx年全市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达12.6%,较提高4.6个百分点。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稳定增长,20xx年全市人均科普经费达3.8元,较20提高59%,有力保障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深入实施。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有力推进。举办机关干部高端科普报告会10余场次,对近2万名公务员进行在职培训,公务员网络培训覆盖率达100%。开展“科普惠农”“送科技下乡”等科技服务活动,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和职业农民6万多人;组织600多名农技专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累计惠及农民20余万人。开展城镇职工帮扶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5万多人;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5万人取得资格证书或晋升高级职称。组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20余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高校科学营等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活动,将科创类特长生纳入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范围。

科普示范体系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级37个、市级88个,市级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46所,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56家。泰州市科技馆建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全市开展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主阵地,累计接待群众超90万人次。

科普供给能力明显提升。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推进“科普中国”APP应用,开办《科普新说》科普栏目,依托“微泰州”“我的泰州”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科普知识,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科普需求。丰富科普活动载体,以科普宣传周、科普日、全民阅读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活动进学校、进社区(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提升应急科普能力,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形势,开展“防控疫情、科普先行”系列活动,科学宣传防护知识。壮大科普服务队伍,成立了“市—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科普志愿者服务组织,全市科普志愿者达1.8万人。

当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省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二是推进重点人群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三是科学素质工作投入和保障力度不足,各类人才从事科普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普活动品牌影响力和创新性有待提高,科普专项经费保障仍待加强;四是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优质科普资源有效供给不充分,科技资源科普化方式有待拓展,存量优质科普资源社会化服务动力不足,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公民素质建设新生态,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2025年目标: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做实“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民生文章,全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提级”两大行动,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力争到2025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体制机制、条件保障等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公平普惠,科学家精神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发展更加协同,公民科学文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9%,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2035年远景目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普公共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创新生态建设实现新发展,全面构建起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格局,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三、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为重点,着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进五项工程建设,推动科普理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全面创新,构建完善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系。

(一)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1.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坚持立德树人,将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素质培养贯穿中小学校育人全链条。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夯实人才基础。

(1)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和生活技能教育内容。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持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综合实践能力纳入学生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考核。在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中明确学科和学业质量要求,普通高中要开齐通用技术课,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广泛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跨学科探究活动。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将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和配备。到2025年底,扶持建立10个引领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名师工作室”、命名60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培育100个中小学“优秀科技社团”。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中高等职业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科协等;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以下均含、不再重复列出)

(2)推进校内外科学教育合作。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科普阵地,广泛开展各类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中小学课后服务,广泛开展科技类实践活动,鼓励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协同育人,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探索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实践研学活动的新模式;培育一批“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促进校内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广泛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技馆资源进校园、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少年科学院等活动,普及科技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地质矿产、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3)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方式。构建完善新时代科学教育培养机制,持续开展“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积极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和“领航杯”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实践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引导全市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办好“名师空中课堂”“云上科学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面向农村特别是农村青少年儿童开展科普教育、科技创新指导、心理疏导、应急避险技能培训等科普志愿服务。加强家庭科学教育传播渠道及方法创新,把科学家教纳入“五好家庭”等评比标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应急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4)提高教师科技创新教育能力。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师培养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中小学校教师培训中融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举办高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助力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规范科技教育辅导员培训、管理,每年培训科技辅导员200人,每年评选表彰“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20人。加大对学校专兼职科技辅导员的支持力度,在职称评定、待遇享受、评价考核、激励奖励、外出培训、继续教育、带队参加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2.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技能水平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完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以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为主体,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技协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发展一批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科技服务超市等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载体平台,整合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优势资源,组织动员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有效打通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支持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组织融合发展,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作用,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技协等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

(2)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面向服务农业农村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农技推广人员、农技协领办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等群体,分类分层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和小农户科学素质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生产经营能力,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2万名,其中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800名。实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开展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科协等)

(3)加强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在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院士专家科普行”等科普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普及绿色环保、卫生健康、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移风易俗等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包村联户,每年组织400名农技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移动端传播体系,开发创作一批通俗易懂、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科普作品,加强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3.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1)构建科学教育培训体系。按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建设要求,加快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相关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形成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企业、院校、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职前教育、职业培训、考核鉴定中融入绿色发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心理健康等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发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泰州技师学院、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渠道作用,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技师学院教学质量和水平,打造校企发展共同体。(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2)实施产业工人科技教育培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免费为产业工人中低收入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脱贫服务,每年培训新生代农民工1000人。加大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力度,深入推进“求学圆梦”行动,每年帮助1500名农民工和一线产业工人提升学历等级,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提高科学素质、增强就业本领、提升生活品质。深入推进“公益培训企业行”活动,支持技工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高质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应急局、市总工会等)

(3)提升产业工人科学操作技能。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促进职工赋能成长,广泛开展群众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打造“技能泰州”竞赛品牌,组织开展“百行千企”职工岗位练兵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巾帼建功、创新方法大赛等技能竞赛,组织开展泰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首席技师评选活动。每年培养培训6万名技能劳动者、6000名高技能人才,评选20名企业首席技师,建设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4)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教育,在产业工人中大力宣传新发展理念,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踊跃探索引领创新发展、推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共赢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4.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提高老年人科技素养。按照个体互助与组织推进相结合、自发分散与统一集中相结合、基本保障与按需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知识与技能,让广大老年人更好更快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推动“百姓社区科普大学”品牌建设,依托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壮大“科普讲师团”“科普艺术团”队伍,按需设课、互动教学,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到2025年各地实现“百姓社区科普大学(老年科技大学)”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协等)

(2)加强健康生活科普服务。加大对老年人科普宣传力度,针对医疗健康、心理辅导、智能信息、应急处置、反网络谣言、反诈骗等专题开展科普活动,各级各类媒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老年人科学健康生活。组织各类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村),加强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健康防治、反诈骗等科普知识宣传,常态化开展助老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妇联、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基层“五老”的智力优势,坚持自愿参加、就地就近、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的原则,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队,以讲座报告、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健康咨询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持续放大“名老专家科普讲坛”品牌效应,打造富有特色、喜闻乐见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建设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1)拓展教育培训内容。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市、市(区)两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将科学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班次和课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培养。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等内容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科协等)

(2)创新学习的平台载体。用好“学习强国”“科普中国”“泰州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等平台,创新开展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教育培训,扩大优质科普资源覆盖面,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深入开展科技科普教育,通过科学家精神宣讲、院士专家科普报告以及实地考察科技场馆、科研场所、企业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参加科技志愿服务,带头讲科学、学科学,弘扬科学精神。(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

(3)强化考核激励措施。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选拔任用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加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对有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予以适当奖励激励。(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

(二)推进五项工程建设

1.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健全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加大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推进力度,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之间联络协作,促进科技资源更好转换为科普产品资源进行推广和使用。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协调机制,支持科技人才参与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引导各行业科技人才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公共科技资源、开发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2)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建设。遵循应享尽享、优质高效、安全有序的原则,拓展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条件资源和科技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载体资源的科研科普功能,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研发组织将大型实验室、科研设施设备转化为科普设备和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实施学术资源科普化工程,提高非涉密科技成果、学术交流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的效率。鼓励相关单位设立科普工作岗位,增强科研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开展“产业+科普”行动,注重培育和壮大本土科普产品研发生产企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3)增强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引导各行业科技工作者开放公共科技资源、开发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等主题宣传教育、榜样示范活动,打造一批科学家精神家园培育基地,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坚守社会责任。加强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培育高层次科技志愿服务者和组织。鼓励支持高端科技人才开展高新技术科普报告,加强科普方法和科学传播能力等培训,培育更多优秀科普创作者和科普传播者。(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2.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广泛、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化社会建设。

(1)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加大科普创作人才培养,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跨界从事科普创作,围绕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和重大科技成果,以科幻、动漫等形式开展科普作品创作。组织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公益作品创作大赛等活动,到2025年,评选20部优秀科普公益作品。繁荣科幻创作,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校成立科幻创作社团组织。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全民阅读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市委、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进一步推动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大科普资源集成、开发和配送力度,推动“科普中国”等优质资源的落地运用,切实提升科普资源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加强科学传播载体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跨媒体、跨终端科学传播。组织开展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传播能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科协、泰州日报社、市广电台等)

(3)推进科普数字化发展。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深度融合,鼓励扶持新建科普基础设施搭建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平台,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场景应用;鼓励支持已有科普基础设施积极融合应用新技术手段,开展科普需求感知分析、用户分层、情景应用,针对不同区域、行业、年龄人群开展科普资源内容精准推送、智慧服务,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协等)

3.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

(1)统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普惠共享、分类施策、精准泛在、协同增效的要求,构建以综合性科技场馆为龙头,专业科普场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为骨干,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为支撑,基层科普设施为补充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政府在切实履行科普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兜底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的多方参与、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2)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升泰州市科技馆运行质态和社会效益,推动有条件的市(区)建设综合性科技馆。支持实体科技馆提升服务水平,汇聚科学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前沿科技体验、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功能。常态化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内的展品更新、巡展换展,持续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迭代升级,突出服务便捷可及、优质普惠,与实体科技馆差异互补、协同增效,提升“全天候”科普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兴建各类专业科普场馆,完善科普服务功能,提供分众化、特色化科普展教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制定《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鼓励支持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水利、卫生健康、应急、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气象等部门(单位)建立专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情教育、人类社科等各类科普基地间交流协作。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规划馆等公共科学文化设施拓展科普服务功能、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引导促进公园、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既有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开发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到2025年,新认定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0家以上,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市科协、市社科联等)

(4)推进科普基础设施普惠开放。构建“馆校结合”长效机制,推动科技馆和科普基地的优质科普资源、活动、项目与学校科学教育双向互通。加强公益性引导,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的科普场馆面向公众有序开放,鼓励经营性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公众优惠开放,节假日期间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支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展陈资源、科教活动、数字科普资源入驻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

4.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1)建立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将应急科普宣教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构建应急科普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应急科普宣教资源数据库。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对突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等重大事件社会舆情进行智慧化、网络化监督引导,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和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直达基层。(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

(2)健全基层科普服务网络。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科普组织,切实发挥各级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机构负责人和企业家在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中的引领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场所建设科普阵地,推广科技志愿服务、主题科普活动等科普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媒体、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大力发展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队伍,加强基层专兼职科普人员能力培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和精准化对接,完善科技志愿服务表彰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

(3)提升基层科普供给能力。积极推进国家、省级科普示范市、区创建,扎实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创新基层科普支持方式,加大资金统筹,合理保障基层科普公共服务有效投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生活生产技能,持续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各级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大力培育各领域特色科普品牌活动,年科普活动覆盖面达到常住人口的85%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5.科学素质开放合作工程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进科技科普交流合作。

(1)拓展合作空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聚焦科技赋能产业、科普惠及民生等重大议题,促进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推动科技场馆、科技志愿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范围科普合作模式。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积极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等重大科技交流合作活动,以科技创新合作的高水平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迈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科协等)

(2)实现共建共享。加强区域科普资源协同发展,在创新方法、科普资源共享、科普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的区域科普合作交流机制。深化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依托省内场馆体系资源,在共建共享中提升科普资源供给能力。聚焦国内其他地区的优秀科普项目、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做大做强“院士专家泰州行”“凤城科技大讲堂”等高端科技交流与学习活动品牌,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有效提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将本方案有关任务纳入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职、协同配合。各地负责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定期研究部署,提供支持保障,强化监督检查。

(二)注重监测评估。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评估机制,落实国家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把监测和评估结果作为提升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强化督促检查与工作交流,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健全分类指导机制,指导各地强化组织、机制和条件保障,立足实际开展社会化、信息化、规范化、特色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保障经费投入。各级财政按照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经费保障机制。市各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资金来源多元化。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9

根据《遵义县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遵县教人〔20xx〕18号)精神,“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中小学教师绝大部分在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为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今后三年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照这一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拟定山盆镇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xx——20xx年)。

一、工程目标

“贵州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贵州省‘十一五’(20xx—20xx)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子工程。根据《贵州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中“倾斜农村”的原则,此工程以农村骨干教师、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为培训重点,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二、实施原则

1、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一方面要突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本片区、本校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村小、教学点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更多地享有省、地、县优质的培训资源。

2、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培训要针对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增强培训效果。

3、模式创新,远程辅助。各校充分利用远程设备,开展远程培训;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把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有效的方式来加强教师培训。

三、培训内容及任务

培训分为省、地、县和校本培训,我镇狠抓校本全员培训,全员培训方式主要由学校具体组织,培训时间由学校自行安排,培训内容以所发教材为主,结合校本教材开展。

1、师德师风培训。以“增强教师魅力,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来开展,以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青年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打造师德建设示范学校、完善教师师德评价体系、师德考核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为具体目标,培养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建立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学校整体品味。

2、新理念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发展为主题,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为载体。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即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环境。“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提炼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富有个性的教育方法。使教育理念与教学过程逐步融合,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3、新课程培训。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 ”为抓手,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研修,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充分利用镇级、片区、县级的教研网络,高效开展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新技术培训。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平台,按照普及、巩固、提高的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为目的。各校要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培训工作,转变观念,狠抓实干,通过培训以提高每位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5、加强教师“两字一话”的培训。把粉笔字和钢笔字的规范书写作为全镇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基础内容进行常规培训。加强普通话训练,校园内一律使用普通话,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并对获得二级甲等以上普通话水平的教师给予奖励并在晋级晋职上优先考虑。

6、强化教师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各学校必须组织教师认真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把握课标纵横尺度,使学生全面接受教育。

7、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有效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快乐接受知识的同时并培养其技能,杜绝课堂教学常规化填鸭式教学、平板式教学,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山盆镇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山盆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镇中心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安排和组织实施。各学校在认真完成中心学校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安排的继续教育相关培训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和实施校本培训。

(二)筹措经费、保证投入为确保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顺利实施,除县教育局安排的培训经费外,中心学校积极筹措经费,安排专 项资金,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

(三)考核要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有关培训学时记入“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总学时,培训成绩载入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档案。“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总体验收。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的通知》(国发〔20xx〕9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云政发〔20xx〕29号)和《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文政发〔2022〕31号)精神,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砚山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和全省、全州发展战略,紧扣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为砚山县建成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我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全县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状态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普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普组织与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科普示范县、乡(镇)、村、学校创建取得新成效,科普研学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科普活动质量明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二、提升行动

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公民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技能,重点开展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深入开展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工作,打造砚山县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点,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交流渠道,大力开展中小学“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表演大赛、机器人竞赛和校园科技节等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全省科技竞赛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工信商务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实施提升教师科学素质行动。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10名,培训科技辅导员50名以上。(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党校、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小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等活动,提升学生创作科技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组织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积极鼓励基层组织、民间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局、县财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推动农村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以实施“一二三”行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六个百万”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面向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需求。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涉农科研院所、农函大、农技协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农广校等平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引导农民参加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5000人次以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200人以上。(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行动”“科技专家下乡助推产业提升行动”,推广科技小院、村会合作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50人以上、科技特派团1个以上。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协会、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导专业技术协会等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引入农户,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科协、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提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普示范创建等科普活动,提高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积极推广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农民发展能力,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收入增加。开展“乡贤智力服务文山”活动。继续推进民族科普工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村、较大的自然村,以开展民族科普为抓手,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双语”科普人才,以点带面开展精准科普培训。(县科协牵头,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族宗教局、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砚山县“三个定位”发展要求和目标,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地服务产业强县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向新时代产业工人典型代表学习活动,持续开展“劳动者风采”宣传、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县总工会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工信商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团县委、县妇联、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配合)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全县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卫生健康等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支持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技工学校提升实训能力。通过开展基本权益保护、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常识、劳动技能等知识培训和科普活动,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深入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完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做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学习强国—国家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平台”“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的平台”等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加强产业工人队伍网络平台建设,推动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工信商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林草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深入推进“智慧助老”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方便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养老机构、进家庭,每年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健康讲座等活动,利用传统和新型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疾病防控、应急处置等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委老干部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协、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组建“七乡银发”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银龄科普”行动,引导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科技工作者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三个定位”发展目标献智出力,贡献“银发力量”。(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宣讲制度,强化学习教育培训,推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一步增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围绕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在学习强国云南学习的平台、云岭先锋、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等平台学习科学素质课程,在党校培训课程设计中,常态化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开展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宣传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在公务员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将科学信息、重大科技新成果等内容纳入考核录取体系”的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培养锻炼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科学思维等要求并有效落实。(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三、重点工程

围绕砚山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实施四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鼓励职业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发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鼓励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企业等开发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科普功能,鼓励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鼓励企业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或设施。(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砚山县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表扬办法。支持有条件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专家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等机构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激发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组建科普专家库,引导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创作和科技传播。支持科研工作者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普产品。(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配合)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与推动全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同频共振,在加大主流媒体宣传的同时,全力探索“融媒体+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宣传工作模式,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设科普专栏,拓宽科普内容,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方式向社会、向群众进行推送。有效整合传统宣传媒介,鼓励在户外广告、公共交通、景区景点、单位部门等宣传栏、电子屏等各类宣传媒介上增设增加科学传播公益广告,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覆盖传播。(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协、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加强“科普砚山”建设,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强化需求感知、用户分层、情景应用理念,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利用现有资源构建科学传播网络平台。推动“科普中国”优质资源落地应用,完善电子科普橱窗、科普e站等科普信息化载体建设,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需求数据,强化科普需求跟踪分析,做好科普知识定向传播。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边远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地区倾斜。(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民族宗教局、县财政局、县林草局、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三)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机制,实现科普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力度,不断改善科普设施供给水平。建立完善科技馆、科普基地、科普示范学校、科普e站等管理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构建科普基地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提高科普服务质量和能力。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场馆免费开放。(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科协、各乡(镇)配合)

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优化县科技馆展教设备规划布局,逐步提升县科技馆展教功能,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整合各级各类科普场馆资源,支持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展教品创新研发,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的数字化科普平台。(县科协牵头,县财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社科联配合)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深化全国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对已有的省级科普基地进行分类提升或淘汰,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或学科特色的专题科普基地,鼓励和支持各有关行业和部门建立科普研学实践基地。开发和充实图书馆、文化馆、地质公园、主题公园等场所的科普内容。(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应急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建立横纵全覆盖的应急科普宣教体系。完善砚山县应急科普宣传体系,组建专家委员会。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有效整合各级宣传资源融入,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提升媒体和媒介宣教能力,强化与相关部门合作,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常态化开展传染病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避险、自采误食有毒野生菌、食用毒性中药材的科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突发事件状态下,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将科普与舆论引导、政策措施宣传结合,规范发声渠道,辟除虚假信息,减少信息过载。及时跟进媒体舆论,围绕公众关切和突发事件,针对谣言快速发声、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县应急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林草局、县气象局、县科协、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站)、农村科技活动室、中小学科技活动室等为阵地,以基层科协“三长”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组建县级组织落实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力提升改革,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分类推进企业、园区、社区等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扩大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动学校、医院、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组织符合条件的乡(镇)积极申报实施科普示范社区、社区科普学校等建设,探索建立基层科普展览展示资源共享机制。(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局、县林草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深入开展重点科普活动。围绕“三个定位”、“六大战役”、生物多样性、碳达峰碳中和等知识宣传普及,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公众科学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艺小分队、科普工作队、志愿服务队、宣传媒体等资源力量,融入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注入现代气息和时代元素,努力创新科普活动形式,注重活动互动性与实效性,推出更多接地气有人气受欢迎的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族宗教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局、县林草局、县气象局、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建立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科普人才队伍。支持年富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从事科普工作,打造一支科普兼职队伍。面向城镇、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领域,广泛吸纳科技工作者加入县科普志愿服务队。不断巩固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成果,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学校校长、医院院长、企业负责人等吸纳进基层科协组织兼职、挂职。(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县人民政府领导《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5年)》(以下简称《科素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科素实施方案》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规划和计划,结合工作职能职责,明确一位领导主抓,一名相关业务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确保涉及本领域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县科协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沟通联络,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全县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当地全民科学素质落实工作,要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乡(镇)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各乡(镇)科协牵头推进《科素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完善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推进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机制保障

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县考核办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形成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协调推进工作落地见效。

完善表扬激励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州有关规定,对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积极举荐优秀科普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和省、州科技、科普奖项评选。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健全完善我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考评制度和考核细则,确保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

(三)条件保障

加强政策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有关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政策要求,探索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

加强经费保障。将科普经费按照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开展科普服务。

五、工作进度

启动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科素实施方案》的宣传、落实工作。

全面实施。2022—2024年,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抓好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总结评估。2025年,组织开展终期检查,对“十四五”期间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第五篇: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xx年的目标,进一步安排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自20xx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合协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目标,为开局和实现20xx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比20xx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的稳步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联合协作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社区居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仍然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科学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面向基层、关注民生,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目标: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促进基本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措施: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施科学等课程标准,提高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加强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 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参加科学调查体验。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面向乡村学生、农民工子女组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

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鼓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引导其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分工: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成人的文化教育机构、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普通高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双学双比、技能竞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百万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和创造能力。

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鼓励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等宣传,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农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队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

健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乡镇科协、村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

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探索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行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科学素质。落实国家民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宣传品的翻译出版,加强双语科普工作。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开展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支持其发挥作用。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分工:由农业部、中国科协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工程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及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促进用人单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健全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制度。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需求,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推进进城务工青年订单式技能培训,组织青年技能训练营,鼓励青年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实施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激励妇女在工作岗位建功成才。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建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和同业技术交流,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力加强对务工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分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安全监管总局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广电总局、中科院、工程院、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执政的能力,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措施:

加强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按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落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规划,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重点培训市县党政领导、地方和部门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科技管理人员。

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学习。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在组织培训、自主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西部行等活动,开展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内容的宣传教育。

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研究制订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

依托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中。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加强科普内容的编写和使用。

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继续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和专题科普讲座等各类科技知识讲座和报告。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编辑出版科普读物。

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宣传其好做法、好经验。落实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大力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分工: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开展科学、安全、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获得有益知识,拒绝不良信息。面向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发挥其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分工:由中国科协、全国妇联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参加。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

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根据需要建设新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和有关高校增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职教师培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

建立健全科技与教育结合、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有效模式。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继续实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

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将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科学仪器、教具、图书等基本达标,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馆、职业学校、成人的文化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分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创作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

集成国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基本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和服务的社会化,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积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措施: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挂图、图书、展览、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等科普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度。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制作的优秀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产品,带动我国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激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的科普创作热情,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各类科研项目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产生的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

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活动,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类科普场馆、设施、服务机构之间交流。推动科普资源包开发,集成各种科普展览、教育和活动资源,供广大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科普活动站等场所和学校、农村、城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共享使用,为其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公共指导和服务。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展教资源的支援力度。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制定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指导和规划,不断优化科普资源的内容和结构。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

建立全国科普资源及信息的共享交流平台。以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优秀科普网站为平台,建立动员激励机制,通过分散存储、集中服务等形式,推动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共享。

—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推动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集散和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科普产品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等,促进科普产业的良性发展。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及时发布科普场馆建设和科普活动信息,为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搭建交流和服务平台。推动科普出版、科普旅游馆(园)、科普展览展品开发制作、科普玩具、科普教育与科普游戏软件、营利性科普网络等科普产业发展,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

分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参加。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措施:

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并增加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建设科技专栏。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确定专人负责科技宣传工作,设立科技宣传专门机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宣传联席制度的作用,统筹协调科技宣传工 —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各媒体配备一定数量的科技记者,专门负责科技宣传报道。吸收自然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加强科技宣传报道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集中学习培训。组建科技宣传专家库。推动科技社团与媒体交流互动,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活动,提高媒体从业者客观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科技背景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推动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开辟科技宣传专栏或专题节目,定期进行科技宣传报道。各地各类新闻媒体参照中央媒体做法,开设专题、专栏或专版,加大科技宣传报道力度。

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科技宣传专栏。培育、扶持若干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

分工:由中央宣传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国整体布局。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落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xx—20xx—20xx年)》。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认定办法、管理条例及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发布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地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积极发展科技馆。按照《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不具备展教功能或不能充分发挥科普作用的科技馆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积极推动科技馆在全国的合理布局,重点在市(地)和有条件的县(市)发展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创新理念,加强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增强科技馆的教育功能,提高各级各类科技馆的重复参观率。加强对科技馆运行的规范管理,开展科技馆评级和绩效评价。

建设各类专业科技博物馆。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和具有重要资源的城市,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或产业科技博物馆。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或企业闲置淘汰的生产设施,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技博物馆。积极推动科技博物馆合理布局。

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到20xx年底,使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00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3000个左右。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纳入国家整体布局。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基地、文化宫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引导海洋馆、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依托现有社会设施,推动在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到20xx年底,在全国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60%的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宣传内容每年更新10次以上。加大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力度,扩大服务范围,更新展品展项,增强为基层群众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分工:由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牵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林业局、中科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科普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普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科普人才特别是双语科普人才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大学、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快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培养。办好科技传播和相关专业,建设一批科普专门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培养大批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专门人才。

分工:由科技部、中国科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任务:建立健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措施:

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好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国外进修、国际交流、实践锻炼等,培养适应我国科技馆、科普传媒等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政策,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

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机制。研究制定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相应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推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在立项时增加相应科普任务,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推动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广大科技专家在科研与科普工作的结合上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出表率。

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各类科普平台的整合共享,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益。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建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全国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探索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分工:由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国务院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国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施方案。要继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根据财政状况,逐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xx年,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组织制定本实施方案中11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xx—20xx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xx年,组织开展督查,对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继续推进组织实施工作。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的通知》(国发〔20xx〕9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云政发〔20xx〕29号)和《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文政发〔2022〕31号)精神,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砚山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和全省、全州发展战略,紧扣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为砚山县建成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我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全县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状态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普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普组织与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科普示范县、乡(镇)、村、学校创建取得新成效,科普研学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科普活动质量明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二、提升行动

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公民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技能,重点开展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深入开展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工作,打造砚山县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点,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交流渠道,大力开展中小学“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表演大赛、机器人竞赛和校园科技节等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全省科技竞赛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工信商务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实施提升教师科学素质行动。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10名,培训科技辅导员50名以上。(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党校、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小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等活动,提升学生创作科技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组织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积极鼓励基层组织、民间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县教育体育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局、县财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推动农村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以实施“一二三”行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六个百万”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面向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需求。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涉农科研院所、农函大、农技协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农广校等平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引导农民参加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5000人次以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200人以上。(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行动”“科技专家下乡助推产业提升行动”,推广科技小院、村会合作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50人以上、科技特派团1个以上。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协会、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导专业技术协会等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引入农户,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科协、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提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普示范创建等科普活动,提高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积极推广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农民发展能力,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收入增加。开展“乡贤智力服务文山”活动。继续推进民族科普工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村、较大的自然村,以开展民族科普为抓手,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双语”科普人才,以点带面开展精准科普培训。(县科协牵头,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族宗教局、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砚山县“三个定位”发展要求和目标,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地服务产业强县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向新时代产业工人典型代表学习活动,持续开展“劳动者风采”宣传、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县总工会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工信商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团县委、县妇联、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配合)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全县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卫生健康等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支持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技工学校提升实训能力。通过开展基本权益保护、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常识、劳动技能等知识培训和科普活动,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深入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完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做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学习强国—国家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平台”“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的平台”等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加强产业工人队伍网络平台建设,推动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工信商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林草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深入推进“智慧助老”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方便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养老机构、进家庭,每年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健康讲座等活动,利用传统和新型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疾病防控、应急处置等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委老干部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协、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组建“七乡银发”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银龄科普”行动,引导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科技工作者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三个定位”发展目标献智出力,贡献“银发力量”。(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宣讲制度,强化学习教育培训,推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一步增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围绕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在学习强国云南学习的平台、云岭先锋、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等平台学习科学素质课程,在党校培训课程设计中,常态化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开展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宣传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在公务员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将科学信息、重大科技新成果等内容纳入考核录取体系”的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培养锻炼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科学思维等要求并有效落实。(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三、重点工程

围绕砚山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实施四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鼓励职业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发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鼓励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企业等开发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科普功能,鼓励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鼓励企业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或设施。(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砚山县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表扬办法。支持有条件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专家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等机构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激发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组建科普专家库,引导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创作和科技传播。支持科研工作者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普产品。(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配合)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与推动全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同频共振,在加大主流媒体宣传的同时,全力探索“融媒体+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宣传工作模式,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设科普专栏,拓宽科普内容,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方式向社会、向群众进行推送。有效整合传统宣传媒介,鼓励在户外广告、公共交通、景区景点、单位部门等宣传栏、电子屏等各类宣传媒介上增设增加科学传播公益广告,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覆盖传播。(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协、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加强“科普砚山”建设,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强化需求感知、用户分层、情景应用理念,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利用现有资源构建科学传播网络平台。推动“科普中国”优质资源落地应用,完善电子科普橱窗、科普e站等科普信息化载体建设,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需求数据,强化科普需求跟踪分析,做好科普知识定向传播。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边远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地区倾斜。(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民族宗教局、县财政局、县林草局、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三)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机制,实现科普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力度,不断改善科普设施供给水平。建立完善科技馆、科普基地、科普示范学校、科普e站等管理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构建科普基地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提高科普服务质量和能力。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场馆免费开放。(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科协、各乡(镇)配合)

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优化县科技馆展教设备规划布局,逐步提升县科技馆展教功能,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整合各级各类科普场馆资源,支持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展教品创新研发,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的数字化科普平台。(县科协牵头,县财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社科联配合)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深化全国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对已有的省级科普基地进行分类提升或淘汰,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或学科特色的专题科普基地,鼓励和支持各有关行业和部门建立科普研学实践基地。开发和充实图书馆、文化馆、地质公园、主题公园等场所的科普内容。(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应急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科协、县社科联配合)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建立横纵全覆盖的应急科普宣教体系。完善砚山县应急科普宣传体系,组建专家委员会。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有效整合各级宣传资源融入,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提升媒体和媒介宣教能力,强化与相关部门合作,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常态化开展传染病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避险、自采误食有毒野生菌、食用毒性中药材的科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突发事件状态下,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将科普与舆论引导、政策措施宣传结合,规范发声渠道,辟除虚假信息,减少信息过载。及时跟进媒体舆论,围绕公众关切和突发事件,针对谣言快速发声、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县应急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林草局、县气象局、县科协、县融媒体中心、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站)、农村科技活动室、中小学科技活动室等为阵地,以基层科协“三长”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组建县级组织落实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力提升改革,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分类推进企业、园区、社区等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扩大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动学校、医院、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组织符合条件的乡(镇)积极申报实施科普示范社区、社区科普学校等建设,探索建立基层科普展览展示资源共享机制。(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局、县林草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深入开展重点科普活动。围绕“三个定位”、“六大战役”、生物多样性、碳达峰碳中和等知识宣传普及,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公众科学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艺小分队、科普工作队、志愿服务队、宣传媒体等资源力量,融入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注入现代气息和时代元素,努力创新科普活动形式,注重活动互动性与实效性,推出更多接地气有人气受欢迎的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族宗教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局、县林草局、县气象局、县妇联、县科协、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建立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科普人才队伍。支持年富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从事科普工作,打造一支科普兼职队伍。面向城镇、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领域,广泛吸纳科技工作者加入县科普志愿服务队。不断巩固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成果,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学校校长、医院院长、企业负责人等吸纳进基层科协组织兼职、挂职。(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社科联,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县人民政府领导《砚山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5年)》(以下简称《科素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科素实施方案》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规划和计划,结合工作职能职责,明确一位领导主抓,一名相关业务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确保涉及本领域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县科协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沟通联络,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全县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当地全民科学素质落实工作,要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乡(镇)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各乡(镇)科协牵头推进《科素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完善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推进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机制保障

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县考核办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形成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协调推进工作落地见效。

完善表扬激励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州有关规定,对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积极举荐优秀科普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和省、州科技、科普奖项评选。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健全完善我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考评制度和考核细则,确保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

(三)条件保障

加强政策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有关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政策要求,探索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

加强经费保障。将科普经费按照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开展科普服务。

五、工作进度

启动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科素实施方案》的宣传、落实工作。

全面实施。2022—2024年,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抓好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总结评估。2025年,组织开展终期检查,对“十四五”期间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模范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杭篇章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通过实施“五项提升行动”和“六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县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6%,全县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协同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开展五项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进校园等活动,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科学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强化中小学启发式、探究性教学,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开发优秀科学教育校本教材,加强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普及。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项目,选树大学生创业典型。有序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2.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广泛开展科学调查体验、科技节、科学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趣味科普比赛等活动。实施“馆校合作”计划,鼓励中小学利用科技(普)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开展各类科技学习研学实践活动。组织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面向青少年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科学调查体验等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基础教育有机结合。继续组织开展上杭县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活动,推动“院士专家报告进乡村”“科教资源进乡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科学工作室等,促进全县青少年科学素质均衡发展。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

3.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热爱科学、有科学潜质的中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跨学科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开展福建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总结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科技知识和技能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课程,加大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建立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专家巡讲、“送教下乡”“送培到基层”等活动。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科协牵头,县委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上杭生态环境局,团县委等参加。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5.开展农村科普服务。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提供科普服务,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科普行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边远山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及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科普教育水平。

6.培育高素质农民。实施农民培育行动,到2025年,培训高素质农民人次以上,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期,全面完成省、市下达农民大专学历教育生源组织任务。加大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家庭农场主、高素质女农民等培育力度。开展农民职称评定,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竞赛、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7.强化科技兴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科普,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科企合作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推动实现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发挥优秀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县妇联等参加。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8.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引导产业工人争当“时代楷模”“八闽楷模”“最美人物”。

9.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围绕技术创新、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主题,深入开展职工科技周、“安全生产月”、创新方法培训等活动。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加强企业科协等组织建设,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0.促进职业素质提升。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增材制造技术综合应用等职业技能竞赛。在产业工人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引导支持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评价,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11.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企业家培训体系,打造企业家新风正气上杭“名片”。引导企业家做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支持企业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结合行业特点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

责任单位:县总工会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人社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应急局,县科协、工商联等参加。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2.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学校、教学点)、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科普场所等,加强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开展智能技术运用互助互学活动,激发老年人自主学习意愿和活力。

13.加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普及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康复护理、应急救助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覆盖率。开展“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活动,推进体卫融合发展。到2025年,参加科学体育健身老年人占全县老年人总数比例达60%以上。

14.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培育发展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加强银龄科普志愿服务,发挥老专家科普报告团、金融知识老年宣讲队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的积极作用。鼓励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牵头,县委宣传部、网信办、老干部局,县教育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文体旅游局,县科协等参加。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5.强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基础支撑。将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了解科学知识、前沿科技和全球科技发展态势,以适应上杭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领域发展需求。

16.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工作,把数字上杭、生态上杭、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思维与决策等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和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引进开发一批科学素质新课件、现场教学基地。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科普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单位和科学教育场所参观学习。

17.推动科学素质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考核、选拔任用中,强化落实科学素质有关要求。树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讲究科学方法的典型。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县工信科技局、人社局,县科协等参加。

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科技计划(工程、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在科技人员职称评聘、科技创新基地考核中纳入科普工作指标。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平台作用,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制定实施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推动学会依法设立科普奖项。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鼓励学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3.强化科技工作者科普责任感。开展我县知名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利用全县科普场馆建设龙岩籍院士、科学家博物馆及科学家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重大成就,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科学精神进校园、院士专家集中宣讲、“最美科技工作者”集中学习宣传等活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科学传播者。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工信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教育局、人社局、上杭生态环境局等参加。

(二)科普数字化赋能工程

4.搭建数字科普平台。推进科普工作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依托科普中国、数字福建、e龙岩和杭好办建设,推动实施“互联网+科普”,打造优质科普资源汇聚。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未来社区等深度融合,发挥科普中国e站阵地作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边远乡村倾斜。

5.繁荣科普创作。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利用数字化手段,发挥好科普创作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促进科学家与科普、教育、出版等工作者合作,创作一批原创科普图书、短视频、微电影、动漫等科普精品,遴选一批优秀科普作品。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幻创作交流活动和科学启蒙活动。

6.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技术,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制作科普类公益广告,实现多渠道全媒体科学传播。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围绕重大科学事件、突发事件等及时发声和辟谣。促进科学与文化艺术、媒体融合,创新科普表达和传播方式,增强科普传播力和实效性。推动媒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牵头,县委文明办、网信办,县工信科技局、文体旅游局、数字办、团县委、融媒体中心等参加。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7.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引导和扶持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兴办、建设、资助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上杭县科技馆装修布展,推动县科普馆设备更新升级,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加强数字科技馆建设,推动优质展览展品的数字化转化和配套网络资源建设,实现科普资源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多渠道传播。对接流动科技馆“区域换展”,建设完善各类专题科普馆、科普大篷车、科普展览资源等全县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全县科普大联盟。

8.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将科普设施与未来社区建设同规划同部署。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长廊等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

9.发挥各类科普基地作用。开展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到2025年,累计建设10家以上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探索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化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车站、电影院、公共交通等设施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打造科普基地。精选科普资源,打造科普旅游线路。鼓励科普基地利用多媒体、互动设施、文创产品等将科学知识可视化、趣味化。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发改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数字办等参加。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0.协同推进应急科普。建立应急科普响应机制,坚持平急结合、协同联动,组建专家委员会,搭建公众和科学家沟通的桥梁,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资源,推进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11.加强基层科普服务。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图书馆、老年大学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到2025年,注册科技志愿者达到1500名。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合力推进科学素质建设。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基层科普组织。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科普活动。

12.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岗位,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普。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以专家信息和科普行为为基础,推动科普专家库建设。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人社局、上杭生态环境局、应急局等参加。

(五)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13.拓展科技人文交流。围绕提升我县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各类科普主体现有交流机制的作用,聚焦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灾害风险、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同挑战,加强科技人文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14.搭建合作平台。设置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的双边、多边合作项目,促进科普产品交流交易,推动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开展青少年、妇女和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科普项目合作。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教育局、文体旅游局,团县委、县妇联等参加。

(六)心理健康促进工程

15.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在线心理问题解答及远程视频会诊等,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互联网+”模式。推广心理帮助计划,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心理服务。有针对性地面向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针对中老年人、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体检、心理保健和上门心理辅导等服务。

16.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和危机干预。发展壮大心理健康科普人才队伍,开发心理健康科普课程,大力宣传普及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科学知识。针对台风、泥石流、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及重大交通事故、火灾、疫情等突发危机事件,及时组织专家参与心理危机干预,降低受灾群体心理影响。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党校,县教育局、人社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参加。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县科协负责日常协调联络,会同有关单位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乡镇要全面推进本乡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把《科学素质纲要》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制定本乡镇“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强乡镇科协能力建设,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二)健全长效机制

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科研与科普相结合机制,将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宣传普及,鼓励支持广大科技专家和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督促检查,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社会动员和激励机制,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示范县、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三)加强条件保障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保障,在政策文件中充分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县、乡(镇)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普财政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到2025年,财政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2.5元。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

(四)强化落实评估

2022年,推动和指导各乡镇完成本地“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做好“十四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2022—2025年,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重点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25年,对“十四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

责任单位: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4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力争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持平。科普有效供给显著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科普资金投入逐步增加。“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到203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持平。城乡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为我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主要目标人群,在“十四五”时期开展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培育一大批崇尚科学的青少年群体,夯实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基础。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学校为主战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充实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将科学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成为滋养科学精神的沃土。到2025年,建设10个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2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个中小学家校共育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通过宣讲、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照金精神”等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激励青少年树立科学思维和创新志向。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每年开展“科学实验秀”10场次,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科学基础课程建设。深化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在校大学生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和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每年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大赛等不少于5场次。每年组织我市中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加强青少年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引导中小学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科普场馆和科普设施利用率。组织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单位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学教育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在“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中融入家庭科学教育内容,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广大教师的科学精神。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到2025年,重点培养2800名骨干教师、建设1个市级教师示范性培训基地和10个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乡村教师全员科学素养提升培训。实施城乡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十四五”期间,培训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200名以上,打造10个“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示范案例。

2.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的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推进农村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传播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乡村秀美”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广泛利用新媒体、融媒体宣传节约资源、绿色生产等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组建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智库,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农村实用技术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手机学校”“指尖微课堂”等先进适用的精品教材,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讲师。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融合服务“三农”。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星创天地,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和组织创新推广方式,探索开展市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聚焦“3+X”现代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和创业技能,提高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乡村劳动力培训品牌,以农广校、农学会、职业农民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为依托,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十四五”期间,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建设实训基地5个。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农民科学素质竞赛等活动,传播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农村服务信息。

加强农村科普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农村科普,“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展乡村公益科普活动20场次以上,受益群众逐年增加。不断提升革命老区农民科学素质,放大“红色照金”文化品牌价值,吸引组织科技专家深入革命老区农村、企业、学校及幼儿园开展科学普及、技术指导、示范推广等志愿帮促活动,让老区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巩固科协组织“三长制”建设成果,提升农村科普供给能力。支持区(县)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区(县),鼓励有条件、基础好的区(县)争创国家科普示范区(县)。加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科普能力整体提升。

持续做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发展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巾帼宣讲团”作用,深入农村面向妇女群众开展集中宣讲,提升农村妇女科学素养。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深化各级工会、妇联的专项帮扶行动。开展“三秦母亲健康行动”等活动,加强健康保健、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鼓励发挥个人才能,开展技能培训,到2025年,建成10个 “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村,帮助农村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感受创造美、享受美的生活乐趣。

3.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铜川工匠”等主题宣传活动,树立新时代劳动者的标杆旗帜,“十四五”期间重点宣传100名左右的劳模工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拍摄专题片、举办报告会等形式,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传承工匠精神。开展全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评选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产业工人展示创新成果。

实施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围绕着力打造科创转化高地,聚焦创建国家高新区和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设,强化对科研生产一线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科技创新创业能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在铜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服务站等创新赋能组织,培养造就一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批进入全省乃至国家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对接省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柔性引进汽车装备、光电信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团队,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市每年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不少于5家。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新星兴铜行动以及“铜川工匠”特色化培养人才计划 、“传帮带”人才薪火计划及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和支持。

实施技能创新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以创新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依托铜川创业大街、大学生孵化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创新服务模式,致力为创业者打造优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到2025年,建成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实训基地1个,建设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实训基地10个。统筹用好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力争2025年底建设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市级劳模、工匠人才等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50家。组织企事业单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方法大赛、“五小”竞赛、“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线工程师创新方法培训、先进操作(工作)法总结命名推广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展示和交流企事业单位创新实践成果,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创新创业。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制造实操培训,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组织职工开展节能减排竞赛。实施铜川全面转型科学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生产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提升铜川技能人才水平。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建立园区(企业)、产业链、职工培训中心,在全市形成互相交织、互为依托、相互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十四五”期间,培训高技能人才8000名,产业工人20000名。推动建立小工种、特殊工种、服务行业技能人才评定制度,为特殊工种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求学圆梦行动,实施职工书屋“百千万”提质工程,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十四五”期间,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深化“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大力普及职业病、传染病防护知识。

发挥企业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加强铜川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家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生态意识、国际视野,努力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4.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围绕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倡导积极老龄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介,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有能力、有意愿发挥余热的老年人提供平台,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条件与环境。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加油助力。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家庭和社会协同,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提升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日常就医的困难,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依托老年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健全科普活动阵地建设,面向老年人开展宣传,普及智能技术知识,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通过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各类媒体普及膳食营养、健身活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推进老年健康宣传周暨老年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养老服务人才科普培训行动,在养老院院长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中增加卫生、保健相关的科普知识,“十四五”期间,培训10名养老院院长,养老护理员200人次。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银发人才”专家信息库,充分发挥老专家、离退休干部在咨询、智库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老年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普及等志愿工作。发挥老专家科普团体的作用,组织老专家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开展科普宣讲工作。发挥农村老年人“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5.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要求,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信息化发展要求,开展数字铜川战略相关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服务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发挥“铜川讲坛”作用,加强对科学方法、前沿科技知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以及铜川国家高新区创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辅导学习,增强领导干部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意识,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二)实施科普服务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产品供给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培养科普理论研究和科普传播人才队伍,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着力提升应急科普能力,构建完善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十四五”期间,实施4项重点工程。

1. 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国家、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将科普指标列入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内容。推动将科普工作纳入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打造体现铜川地域特色的“航天科普”“新材料科普”“中医药科普”“能源科普”和“生态科普”。

促进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围绕铜川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着力打造先进制造高地、科创转化高地、红色教育高地、生态康养文旅高地等开展科普工作。在高新技术应用产业平台建设中提升科普资源利用水平,带动我市科普水平提升。鼓励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具备条件的实验室面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加快健康铜川建设,实施健康铜川17项行动,推进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强化卫生健康、疫情防控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讲好科学故事、科普故事、科技工作者故事,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专题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科普能力和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科普推广能力建设。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中心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各类主流媒体作用,广泛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强化“科普e站”等阵地建设,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创作更多、更好的科普产品。推动建立扶持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

2. 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社会建设。

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加大对优秀科普原创作品的扶持和奖励力度。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大力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提升科普作品价值。

实施科普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扶持计划。发挥市属有关文化企业和市级媒体平台作用,针对疫情防控等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科学现象,鼓励更多的科普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加强科普作品在社会公众间的传播。鼓励科技工作者将科学的专业性、严谨性和艺术传播的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开展科学解读,诠释科技问题和科技现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创新科普方式方法,推动科普多元合作,推进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各类媒体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加强科普宣传报道。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提高科普内容的接受度。促进媒体与科学共同体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扩大科普传播速度与范围。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的创新升级,推进科普服务的精准化实施。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信息落地应用。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的传播和普及,构建省、市、区(县)联动的科学传播和科学辟谣网络平台。依托科技馆、“科普e站”等,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

3. 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和完善现有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普服务的广覆盖和均衡化,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积极推进科普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传统科普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加强公益性引导,支持园区、企业、高等职业院校、科技社团的科普场馆、展览馆、实验室、标本室、陈列室等科普基础设施面向公众常态、定期、优惠开放。实施学校教育装备提升计划,推动中小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

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按照“实现设区市级科技馆全覆盖”要求,2022年,启动铜川市科技馆建设项目,“十四五”时期,建成市科技馆并实现对外开放。支持王益区、宜君县科技馆不断更新完善,提高服务功能。加强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航空航天、生态环境等科普展馆融合共享,服务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车站、服务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鼓励依托现有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

4. 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创新应急科普方式,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形成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传播和服务体系。

提升应急科普协同能力。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应急宣传相统一,将各类应急科普宣教平台纳入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建立应急科普的部门协同机制。构建市域统筹协调、区(县)资源集散、镇(街办)组织落实的多级联动协作机制。突发事件状态下,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建立应急知识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储备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推动实施科普服务全领域、全地域、全媒体、全人群覆盖的全域科普行动,深化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基层科普水平,增强科普信息传播能力,扩大科普公共服务受益面,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形成1000人左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50(场)次以上。

加强日常科普宣传教育。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低碳日等时间节点,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食品安全、生态保护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组织开展系列专题科普活动。围绕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森林日等,开展生态公益科普活动,加强环保知识科普工作。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为契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加强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职业院校、企业等设立科普专岗。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方案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召集人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办公室主任由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研究促进方案实施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共同推进方案的实施。

加强考核督促。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相应协调机制,负责制定本级《实施方案》,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区县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市科协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各区(县)科学素质发展目标成效,加强对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机制保障。

加强与其他相关工作的有效衔接。将全民科学素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中,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等有效衔接,形成共建共享机制。

完善表彰奖励体系。按照国家和省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有关规定,对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加强对科普类成果的奖励,发挥获奖优秀成果的带动作用。

(三)条件保障。

完善法规政策。完善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加强科普法治建设。根据相关规定,积极探索科普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人才发展工作中,健全培育、使用、激励机制。

加强研究交流。完善市、区(县)两级公众科学素质研究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市、区(县)科学素质平台开展科学普及和研究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交流;深入开展科普手段和方法研究,围绕新科技、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科学谣言等风险防范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加大经费投入。市级财政要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保障科普经费投入,并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逐年增加。各区县政府要依法加强科普工作,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5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和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检测评估实施方案》,按照《武义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意见》的要求,“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检测评估”工作由县科技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劳社保局、县农业局、县文广新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单位共同推进。为了做好该项工作的实施,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检测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武义实际情况,期间主要推动的工作包括:

1、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县的树立和落实。结合武义实际,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建设中的职责定位。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营造有利于科学素质行动建设专、兼职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发展的良好环境。

3、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建设监测指标建立工作,并按此指标对有关工作开展评估。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研究提出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

1、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贯彻落实《科普法》,稳定和加强专业科普队伍建设;繁荣科普创作和加强科普读物的出版发行;鼓励和扶持公益性科技服务事业发展;打击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犯罪活动。做好科普政策研究。(县科技局、科协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2、制定科普工作表彰奖励制度。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可与晋升工资、评定职称、授予荣誉称号等挂钩。(县委组织部、县人劳社保局、县科协、县财政局)

3、加强新时期的科普理论研究,建立调查研究制度,提高科普水平,对科普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进行认真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县委宣传部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4、提出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强化科技工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科普宣传、建设科普人才队伍等,全面提高我县的科普能力。(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二)推动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1、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加强科普相关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专业知识及理论支撑。(县人劳社保局、县科技局牵头,有关成员单位参加)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县科协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相应措施,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县科协、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

4、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劳社保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教育局、县财政局)

5、建设一支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在内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和科普工作能力的“三下乡”科普人才队伍,以适应新时期农村对于科普知识的新需求。(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有关成员单位参加)

6、各专业学会建立加强各自科普队伍建设,落实任务,积极开展以本学科专业的科普活动。(县科协)

7、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挥其在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科普功能。积极发展农函大和成人的文化技术学校教育,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县农业局、县科协)

8、繁荣科普创作。广泛组织科普创作队伍,着力撰写、编辑、制作一批高品位的科普作品。(县文广新局、县教育局)

(三)建立和完善科普监测评估体系。

1、根据国家《公民科学素质基本标准》,结合我县县情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借鉴周边县(市)的相关经验和成果,围绕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有关成员单位参加)

2、推动我县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委托有关监测评估机构对我县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试评估。(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3、认真开展我县的科普统计工作。准确地掌握我县科普资源概况和配置状况,为政府科普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6

全面建立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教师和广大家长全面了解和掌握《郎溪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基本要点,明确下一步学校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确保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一、成立组织、明确分工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组(下设评价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

组长:蔡刚

成员:钱军、李伟及13位现任班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

3、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监察小组

组长:邹天云

成员:张正平、周有智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4、工作职责: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评价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组织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对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对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认定、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

(3)监察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监控本校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情况,接受各界人士的质询与质疑、监督与投诉,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二、强化宣传、操作细则

1、利用学校网站和宣传栏向全校及社会公示《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说明》《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由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上述文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上述文件,让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都关心关注此项工作,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

2、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和班级评价小组利用系统软件上机完成自评、互评和师评活动。由学生依据《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评定内容和参考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全面地总结、分析和评定,并认真填写《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由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按照《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由教导处汇总分析数据,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各项分数,下发给各班级,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班主任组织认真填写《20xx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中的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等级、值得记载的情况(须附原始实证材料)、学业考试成绩、教师综合性评语。完成家长、学生、班主任签名,确认无误后交教导处形成学生成长记录袋。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7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国发〔20xx〕9号)《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xx-2035年)》(苏政发〔20xx〕75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泰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年)》(泰政发〔20xx〕124号),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积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推进工作。加强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20xx年全市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达12.6%,较提高4.6个百分点。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稳定增长,20xx年全市人均科普经费达3.8元,较20提高59%,有力保障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深入实施。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有力推进。举办机关干部高端科普报告会10余场次,对近2万名公务员进行在职培训,公务员网络培训覆盖率达100%。开展“科普惠农”“送科技下乡”等科技服务活动,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和职业农民6万多人;组织600多名农技专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累计惠及农民20余万人。开展城镇职工帮扶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5万多人;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5万人取得资格证书或晋升高级职称。组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20余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高校科学营等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活动,将科创类特长生纳入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范围。

科普示范体系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级37个、市级88个,市级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46所,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56家。泰州市科技馆建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全市开展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主阵地,累计接待群众超90万人次。

科普供给能力明显提升。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推进“科普中国”APP应用,开办《科普新说》科普栏目,依托“微泰州”“我的泰州”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科普知识,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科普需求。丰富科普活动载体,以科普宣传周、科普日、全民阅读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活动进学校、进社区(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提升应急科普能力,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形势,开展“防控疫情、科普先行”系列活动,科学宣传防护知识。壮大科普服务队伍,成立了“市—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科普志愿者服务组织,全市科普志愿者达1.8万人。

当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省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二是推进重点人群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三是科学素质工作投入和保障力度不足,各类人才从事科普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普活动品牌影响力和创新性有待提高,科普专项经费保障仍待加强;四是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优质科普资源有效供给不充分,科技资源科普化方式有待拓展,存量优质科普资源社会化服务动力不足,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等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公民素质建设新生态,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2025年目标: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做实“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民生文章,全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提级”两大行动,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力争到2025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体制机制、条件保障等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公平普惠,科学家精神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发展更加协同,公民科学文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9%,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2035年远景目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普公共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创新生态建设实现新发展,全面构建起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格局,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三、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为重点,着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进五项工程建设,推动科普理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全面创新,构建完善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系。

(一)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1.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坚持立德树人,将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素质培养贯穿中小学校育人全链条。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夯实人才基础。

(1)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和生活技能教育内容。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持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综合实践能力纳入学生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考核。在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中明确学科和学业质量要求,普通高中要开齐通用技术课,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广泛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跨学科探究活动。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将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和配备。到2025年底,扶持建立10个引领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名师工作室”、命名60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培育100个中小学“优秀科技社团”。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中高等职业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科协等;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以下均含、不再重复列出)

(2)推进校内外科学教育合作。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科普阵地,广泛开展各类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中小学课后服务,广泛开展科技类实践活动,鼓励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协同育人,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探索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实践研学活动的新模式;培育一批“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促进校内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广泛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技馆资源进校园、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少年科学院等活动,普及科技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地质矿产、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3)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方式。构建完善新时代科学教育培养机制,持续开展“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积极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和“领航杯”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实践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引导全市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办好“名师空中课堂”“云上科学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面向农村特别是农村青少年儿童开展科普教育、科技创新指导、心理疏导、应急避险技能培训等科普志愿服务。加强家庭科学教育传播渠道及方法创新,把科学家教纳入“五好家庭”等评比标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应急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4)提高教师科技创新教育能力。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师培养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中小学校教师培训中融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举办高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助力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规范科技教育辅导员培训、管理,每年培训科技辅导员200人,每年评选表彰“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20人。加大对学校专兼职科技辅导员的支持力度,在职称评定、待遇享受、评价考核、激励奖励、外出培训、继续教育、带队参加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2.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技能水平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完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以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为主体,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技协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发展一批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科技服务超市等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载体平台,整合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优势资源,组织动员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有效打通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支持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组织融合发展,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作用,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技协等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

(2)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面向服务农业农村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农技推广人员、农技协领办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等群体,分类分层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和小农户科学素质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生产经营能力,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2万名,其中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800名。实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开展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科协等)

(3)加强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在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院士专家科普行”等科普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普及绿色环保、卫生健康、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移风易俗等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包村联户,每年组织400名农技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移动端传播体系,开发创作一批通俗易懂、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科普作品,加强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3.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1)构建科学教育培训体系。按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建设要求,加快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相关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形成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企业、院校、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职前教育、职业培训、考核鉴定中融入绿色发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心理健康等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发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泰州技师学院、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渠道作用,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技师学院教学质量和水平,打造校企发展共同体。(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2)实施产业工人科技教育培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免费为产业工人中低收入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脱贫服务,每年培训新生代农民工1000人。加大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力度,深入推进“求学圆梦”行动,每年帮助1500名农民工和一线产业工人提升学历等级,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提高科学素质、增强就业本领、提升生活品质。深入推进“公益培训企业行”活动,支持技工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高质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应急局、市总工会等)

(3)提升产业工人科学操作技能。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促进职工赋能成长,广泛开展群众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打造“技能泰州”竞赛品牌,组织开展“百行千企”职工岗位练兵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巾帼建功、创新方法大赛等技能竞赛,组织开展泰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首席技师评选活动。每年培养培训6万名技能劳动者、6000名高技能人才,评选20名企业首席技师,建设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4)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教育,在产业工人中大力宣传新发展理念,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踊跃探索引领创新发展、推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共赢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4.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提高老年人科技素养。按照个体互助与组织推进相结合、自发分散与统一集中相结合、基本保障与按需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知识与技能,让广大老年人更好更快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推动“百姓社区科普大学”品牌建设,依托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壮大“科普讲师团”“科普艺术团”队伍,按需设课、互动教学,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到2025年各地实现“百姓社区科普大学(老年科技大学)”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协等)

(2)加强健康生活科普服务。加大对老年人科普宣传力度,针对医疗健康、心理辅导、智能信息、应急处置、反网络谣言、反诈骗等专题开展科普活动,各级各类媒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老年人科学健康生活。组织各类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村),加强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健康防治、反诈骗等科普知识宣传,常态化开展助老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妇联、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基层“五老”的智力优势,坚持自愿参加、就地就近、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的原则,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队,以讲座报告、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健康咨询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持续放大“名老专家科普讲坛”品牌效应,打造富有特色、喜闻乐见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建设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1)拓展教育培训内容。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市、市(区)两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将科学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班次和课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培养。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等内容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科协等)

(2)创新学习的平台载体。用好“学习强国”“科普中国”“泰州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等平台,创新开展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教育培训,扩大优质科普资源覆盖面,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深入开展科技科普教育,通过科学家精神宣讲、院士专家科普报告以及实地考察科技场馆、科研场所、企业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参加科技志愿服务,带头讲科学、学科学,弘扬科学精神。(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

(3)强化考核激励措施。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选拔任用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加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对有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予以适当奖励激励。(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

(二)推进五项工程建设

1.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健全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加大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推进力度,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之间联络协作,促进科技资源更好转换为科普产品资源进行推广和使用。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协调机制,支持科技人才参与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引导各行业科技人才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公共科技资源、开发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2)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建设。遵循应享尽享、优质高效、安全有序的原则,拓展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条件资源和科技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载体资源的科研科普功能,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研发组织将大型实验室、科研设施设备转化为科普设备和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实施学术资源科普化工程,提高非涉密科技成果、学术交流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的效率。鼓励相关单位设立科普工作岗位,增强科研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开展“产业+科普”行动,注重培育和壮大本土科普产品研发生产企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3)增强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引导各行业科技工作者开放公共科技资源、开发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等主题宣传教育、榜样示范活动,打造一批科学家精神家园培育基地,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坚守社会责任。加强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培育高层次科技志愿服务者和组织。鼓励支持高端科技人才开展高新技术科普报告,加强科普方法和科学传播能力等培训,培育更多优秀科普创作者和科普传播者。(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2.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广泛、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化社会建设。

(1)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加大科普创作人才培养,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跨界从事科普创作,围绕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和重大科技成果,以科幻、动漫等形式开展科普作品创作。组织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公益作品创作大赛等活动,到2025年,评选20部优秀科普公益作品。繁荣科幻创作,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校成立科幻创作社团组织。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全民阅读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市委、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进一步推动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大科普资源集成、开发和配送力度,推动“科普中国”等优质资源的落地运用,切实提升科普资源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加强科学传播载体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跨媒体、跨终端科学传播。组织开展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传播能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科协、泰州日报社、市广电台等)

(3)推进科普数字化发展。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深度融合,鼓励扶持新建科普基础设施搭建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平台,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场景应用;鼓励支持已有科普基础设施积极融合应用新技术手段,开展科普需求感知分析、用户分层、情景应用,针对不同区域、行业、年龄人群开展科普资源内容精准推送、智慧服务,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协等)

3.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

(1)统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普惠共享、分类施策、精准泛在、协同增效的要求,构建以综合性科技场馆为龙头,专业科普场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为骨干,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为支撑,基层科普设施为补充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政府在切实履行科普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兜底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的多方参与、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2)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升泰州市科技馆运行质态和社会效益,推动有条件的市(区)建设综合性科技馆。支持实体科技馆提升服务水平,汇聚科学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前沿科技体验、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功能。常态化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内的展品更新、巡展换展,持续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迭代升级,突出服务便捷可及、优质普惠,与实体科技馆差异互补、协同增效,提升“全天候”科普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兴建各类专业科普场馆,完善科普服务功能,提供分众化、特色化科普展教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制定《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鼓励支持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水利、卫生健康、应急、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气象等部门(单位)建立专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情教育、人类社科等各类科普基地间交流协作。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规划馆等公共科学文化设施拓展科普服务功能、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引导促进公园、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既有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开发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到2025年,新认定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0家以上,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市科协、市社科联等)

(4)推进科普基础设施普惠开放。构建“馆校结合”长效机制,推动科技馆和科普基地的优质科普资源、活动、项目与学校科学教育双向互通。加强公益性引导,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的科普场馆面向公众有序开放,鼓励经营性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公众优惠开放,节假日期间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支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展陈资源、科教活动、数字科普资源入驻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

4.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1)建立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将应急科普宣教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构建应急科普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应急科普宣教资源数据库。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对突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等重大事件社会舆情进行智慧化、网络化监督引导,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和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直达基层。(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

(2)健全基层科普服务网络。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科普组织,切实发挥各级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机构负责人和企业家在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中的引领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场所建设科普阵地,推广科技志愿服务、主题科普活动等科普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媒体、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大力发展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队伍,加强基层专兼职科普人员能力培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和精准化对接,完善科技志愿服务表彰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

(3)提升基层科普供给能力。积极推进国家、省级科普示范市、区创建,扎实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创新基层科普支持方式,加大资金统筹,合理保障基层科普公共服务有效投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生活生产技能,持续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各级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大力培育各领域特色科普品牌活动,年科普活动覆盖面达到常住人口的85%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5.科学素质开放合作工程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进科技科普交流合作。

(1)拓展合作空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聚焦科技赋能产业、科普惠及民生等重大议题,促进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推动科技场馆、科技志愿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范围科普合作模式。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积极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等重大科技交流合作活动,以科技创新合作的高水平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迈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科协等)

(2)实现共建共享。加强区域科普资源协同发展,在创新方法、科普资源共享、科普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的区域科普合作交流机制。深化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依托省内场馆体系资源,在共建共享中提升科普资源供给能力。聚焦国内其他地区的优秀科普项目、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做大做强“院士专家泰州行”“凤城科技大讲堂”等高端科技交流与学习活动品牌,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有效提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将本方案有关任务纳入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职、协同配合。各地负责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定期研究部署,提供支持保障,强化监督检查。

(二)注重监测评估。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评估机制,落实国家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把监测和评估结果作为提升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强化督促检查与工作交流,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健全分类指导机制,指导各地强化组织、机制和条件保障,立足实际开展社会化、信息化、规范化、特色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保障经费投入。各级财政按照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经费保障机制。市各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资金来源多元化。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8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我区“十四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和保障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的通知》(国发〔20xx〕9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政发〔20xx〕26号),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地(州、市)始终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突出抓好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积极实施“十项工程”,持续推动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建设模式基本形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20xx年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52%,超过了“十三五”6.08%-6.97%的发展目标预测区间,比20xx年的3.97%提高了3.55个百分点,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具体来看,乌鲁木齐(10.9%)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超过全国(10.56%)总体水平,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克拉玛依市(9.8%)、昌吉州(9.3%)、吐鲁番市(8.2%)、哈密市(8.1%)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新疆总体水平;博州(7.4%)、巴州(7.0%)、阿克苏地区(6.9%)、伊犁州(6.8%)、塔城地区(6.7%)、阿勒泰地区(6.5%)、克州(5.4%)、和田地区(5.1%)、喀什地区(5.1%)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5%。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开放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南北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特别是南疆各地州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高质量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科普有效供给显著增强,科普“去极端化”成效明显,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三、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实施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坚持立德树人,把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全过程,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各地科技部门、科协和教育部门每年联合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不少于2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

2.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技教育活动。开发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所属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展青少年前沿科技夏(冬)令营、一日营、周末营、科学调查体验、高校科学营等科技教育活动。中小学校每学期联合各类场馆、高校等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1次,举办科普讲座不少于1次,有条件的学校每年举办校园科学节,参与科普活动的在校学生达到90%以上。每两年命名不少于20所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每五年在全区科技馆挂牌成立一批“新疆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

3.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每年从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选拔10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学科领域专家、教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开展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自治区建成1个高标准青少年科学俱乐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学校等建立一批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加快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打造更多学科高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职业教育、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

牵头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自治区科协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团委、妇联,中科院新疆分院,自治区气象局、地震局,新疆消防救援总队

(二)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5.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计划。面向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需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把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课程纳入自治区现代农牧民培训计划,每年培训不少于2万人次。开发适用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培训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教学课件,在每期集中学习中安排不少于1课时课程,每年覆盖100万人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创建一批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农技协组织和“科技小院”作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每年组织培训不少于500场次,培训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不少于500人次。开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农村电商普及培训,“十四五”期间培训5000人以上。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发挥手机“新农具”科普效用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探索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建立符合高素质农民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和评定办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为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结合实际开展农牧民高级技师认定工作,“十四五”期间认定农牧民高级技师100名以上。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提高农村妇女职业技能,普及身心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提高农村妇女素质。

6.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激励机制,每年选派不少于1000名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人才下乡服务,投入乡村文明建设。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十四五”末全区科技特派员培训达5000人次。组建100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持续推动“科创中国@新疆”建设,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找准技术难点,开展“揭榜挂帅”、重点攻关。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2.5万人次。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每年重点培训各类农业科技人员400人。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选派具有相应素质、专业要求的文化工作者和专家组下乡服务指导。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南疆四地州和脱贫县倾斜,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科普边疆行活动,推动科技援疆。

7.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快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平台,评选推出一批农村“双创”带头人。加强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组织农业领域科技型企业参加新疆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行动,提高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孵化带动作用,面向返乡农民工等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孵化,营造社会化、专业化、便捷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依托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十四五”期间选拔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50名左右,培育创新团队20个。

8.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农村科普,进一步发挥农村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中学科技馆、科学工作室等科普阵地科普功能和作用。开展农村优秀科普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征集活动,开发创作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科普动漫、挂图、“口袋书”,丰富农村科普内容供给。在《科学与生活》《知识-力量》中增加“五大人群”精准科普内容。开展“1+1”科教帮扶活动,组织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每年结对子青少年不少于1万人次。每年组织100名农村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委(宗教事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广电局、体育局、林草局、乡村振兴局,新疆农科院、社科院,自治区妇联、社科联,自治区气象局、地震局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9.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文化润疆·进千企到万家”主题活动,组织“永远跟党走”“展技能、亮初心”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夯实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基础。

10.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xx-2025年)》,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充分发挥职工首创精神,提升职工创新能力,深入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发挥“科创中国”新疆平台服务作用,探索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双促进路径。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注重培养创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加大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力度,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达到800家。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示范引领作用,对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自主创新意愿人员特别是企业拔尖技能人才,开展岗位创新创效培训,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方法大赛、企业“创新达人”评选,积极参与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等创新活动,以赛代训提升技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

11.推动进城务工人员素质提升。持续实施农民工“春潮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十四五”期间每年帮助3000名左右农民工和一线职工提升学历水平。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家政、养老服务、托幼、安保、电商、汽修、电工、妇女手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宣教活动,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爱岗敬业,追求精益求精。加大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力度。

牵头单位: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团委、妇联、科协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2.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需求和困难开发科普音视频资源。依托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聚焦出行、就医、消费、办事、文娱等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开展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培训,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把“科普中国”嵌入街道、社区各类综合服务平台,联接到自治区主流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宣传阵地开辟老年人健康科普专栏,丰富老年人健康科普传播渠道和内容。在农村幸福大院院长、养老院院长培训中增加卫生、保健相关科普知识。

1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扶持发展好老年大学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等组织,建立完善老年人科普专家库,动员组织退休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活动,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健身运动、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红色文化、科学家精神、口述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十四五”末基本实现老年科技大学、老年志愿者队伍、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地(州、市)一级全覆盖,每年举办“科学大讲堂”活动200场次以上。

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政厅、应急管理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广电局、体育局,自治区科协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4.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前沿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趋势等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

15.强化科学教育培训。把科学素质课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体系,加强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养培训。把“科普中国”优质资源纳入新疆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公务员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将全民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列入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测查内容。在干部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牵头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党委党校(自治区行政学院),自治区科协,中科院新疆分院

四、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6.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逐步推动科普工作实绩列入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创新基地考核。鼓励、支持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开展科普工作。加快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开发转化,建立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结合机制,推动学术资源科普化。用好援疆机制对接优质科普资源。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

17.发挥科技资源科普功能。支持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学会(协会、研究会)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聚焦自治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开发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高地植入科普元素。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实地参观学习。推动成立新疆科普共享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每年组织50名科学爱好者、拔尖青少年走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推动“科创中国@新疆”创新成果科普化。

18.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新疆科学家精神馆,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鼓励、支持各地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广泛宣传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新疆科普奖、新疆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号召和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十四五”期间评选表彰新疆科普奖60个、新疆青年科技奖40个、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100名。通过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提升科技人员科普能力。探索创办“天山科技论坛”,打造领导干部与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疆社科院,自治区妇联、科协、社科联,中科院新疆分院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9.大力支持科普创作。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重点工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题材,大力支持开展科普创作,大力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加大对数字图书、动漫、短视频、游戏类优秀原创科普作品扶持和奖励力度。支持单位、社会机构、个人汲取中华文化积淀,开发贴近新疆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网络科普资源。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科技领域开展科学解读,诠释科技问题和科技现象,挖掘背后的科学人文价值,融入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支持科幻产业发展,整合力量探索打造新疆首个科幻主题公园。

20.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动自治区主流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相关单位官方网站以开辟专栏、链接网址等方式传播“科普中国”资源。增加主流媒体公益性科普宣传内容,增加科普公益广告。促进媒体与科技界沟通合作,开展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增强科学传播专业性和权威性。开通“新疆科协学习强国号”,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拓展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普功能。加大融媒体中心、远程教育网、校园班班通等渠道科普传播力度。借鉴先进省市经验,适时开发融合“科普新疆”“科创新疆”“智汇新疆”“科协融媒体”“科技工作者之家”五大功能的“新疆科普云”平台。用足用好科普电子大屏、科普e站传播科普资源。持续发展壮大“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

21.推进智慧科普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科普资源创造和传播渠道,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使公众在智慧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推动建设新疆科技馆数字馆,在科技馆展教中采用更多数字技术。整合各层级科技馆信息资源,探索各层级科技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应用,构建数字化网络科普格局。推动科普元素作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内容和构成部分。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协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网信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委(宗教事务局)、民政厅、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科协、社科联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2.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发展规划,保障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和运行经费相关支出。继续推行科技馆登记注册制度和年报制度。继续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地方财政部门对科技馆免费开放提供经费配套保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建设科普馆,在新建及现有基础服务中心拓展科普功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科普设施。

23.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促进全区实体科技馆合理均衡分布,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科技馆覆盖率和利用率。“十四五”期间推动全区地(州、市)级科技馆覆盖率达到50%以上。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县域科技馆。“十四五”期间全区实体科技馆接待观众500万人次以上。推动新疆科技馆、乌鲁木齐市科技馆一体多元合作发展。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县域巡展全覆盖,南疆四地州乡村振兴26个巩固提升县至少各有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推动把实体科技馆建设成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打造数字科技馆。支持基层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

24.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十四五”期间培育200个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有条件的以院士、知名科学家命名扩大影响力。命名20个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开发科普研学课程,打造特色科普研学线路。开展应急消防科普基地命名评选工作。成立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公共设施开展联合科普行动。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服务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拓展科普服务功能。鼓励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技厅

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体育局、统计局、林草局,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气象局、地震局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25.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以自治区统筹政策和机制、地(州、市)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市、区)组织落实的长效机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推动有条件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开展全域科普行动。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不断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力争“十四五”末全疆注册科技志愿者突破5万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超过2500个。推动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科技志愿服务模式。加强科普智库建设,加大科普理论、政策、创作和效果评估研究。

26.建立应急科普协同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协同机制,纳入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组建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储备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实现突发事件状态下统筹力量直达群众开展应急科普。完善应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科普馆、气象科普馆等应急科普宣教场馆,在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开辟应急科普宣教专区。常态化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开展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媒体人员应急科普能力培训。利用防灾减灾日、气象日、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节点开展技能培训、案例解读、应急演练等应急科普活动。

27.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普人才培养,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把科普人才发展纳入各类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科普研究等领域科普人才培训。加大科学教师、科技志愿者等培训和研修力度。支持和鼓励高校、行业组织等举办科普人才论坛、研讨会、交流会。建立自治区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编制科学教育培训大纲和教材,每年培训1000名科技辅导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28.加强科普“去极端化”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讲好科学故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提高公众科学认知能力,提升抵制和反对极端化的自觉。编制科普“去极端化”工作大纲,开展科普“去极端化”工作试点,加强科普“去极端化”工作顶层设计。“十四五”期间开展科普“去极端化”专题培训1000人次。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双创活动周、爱国卫生运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科学的认知,培育理性思维,抵御伪科学、极端思想等不良文化侵蚀,营造科普“去极端化”浓厚氛围。每年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500场次以上,“科技活动周”活动100场次以上,“科技之冬”活动1万场次以上。

29.推进南疆基层科普行动。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组织科技工作者下沉南疆四地州开展科技服务、技能培训、科普活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向南疆四地州倾斜力度。继续加大科协系统结对帮扶南疆四地州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稳固合力。加大南疆农村“科技小院”建设力度,推动实现零距离科技对接、零时差指导解决、零门槛普惠服务、零费用培训推广。在南疆四地州建成100所“乡村青少年科学工作站”。组织新疆老科协“科学大讲堂”讲师团开展百场科普宣讲活动。继续开展“我和妈妈学科学”等系列科普活动。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协

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广电局、林草局,自治区社科联,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消防救援总队

(五)科学素质开放交流与合作工程

30.加大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力度。利用区位优势,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架起交融互鉴的民心之桥。鼓励和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广泛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沿线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团队。用好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平台,鼓励新疆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国际交流平台,探索建立与中亚国家民间科技交流合作渠道,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等领域交流合作。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协

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广电局,新疆社科院,自治区团委、妇联、科协、社科联,中科院新疆分院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完善落实科学素质建设协调机制。把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纳入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实施的督促检查(自治区科协牵头)。各级政府负责领导本地实施工作,推动将有关任务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牵头)。各地科协统筹协调实施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会同各相关部门全面推进本地区科学素质建设(各地(州、市)科协牵头)。

(二)机制保障

完善表彰奖励机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对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自治区科协牵头)。健全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配合国家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自治区科协牵头)。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国家科普相关法律体系建设,适时推动修订科普条例(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完善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条件,开展职称评审工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自治区科协牵头)。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十四五”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培育、使用、激励等制度机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

(三)条件保障

强化标准建设,分级分类落实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治区科协牵头)。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自治区科协牵头,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社科联配合)。各级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各级人民政府牵头)。争取中国科协和援疆省市支持和帮助(自治区科协牵头)。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自治区科协牵头)。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9

为全面提升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公德意识和综合文明素质,发动和引导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全民创建、利民惠民”理念,突出文明行为养成和弘扬良好道德风尚两个重点,切实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青藏高原旅游名县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环境。

二、活动主题

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全民素质

三、目标任务

以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双提升”为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规范公民个人言行,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争做文明行为引领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共建美好家园。

四、活动时间

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

五、工作步骤

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全民素质提升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各新闻媒体和网站开辟专栏专题,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公约、文明守则,为全民素质提升活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9月-12月)。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组织精干力量,细化任务,明确责任,集中时间、人力、财力逐项实施,确保活动全面开展。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层层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全民素质提升活动工作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践行、遵守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8月)。在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各责任单位严格对照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查漏补缺、集中攻坚、重点突破,为在20xx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六、活动内容

根据《贵德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抓好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好《贵德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在融入贯穿结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实上见成效,确保贯彻活动取得成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定期开展督查指导,推动贯彻活动深入开展取得成效。

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2.开展系列宣教活动。各新闻媒体要开设宣传专栏,利用更多时间和版面,用新颖灵活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深入阐释核心价值观,普及12个主题词;推出更多适应短信、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的作品,让公益广告“动起来”“活起来”;以“出口、路口、窗口、村口”为重点,继续在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刊登刊播“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积极运用花儿、道情、青海平弦、舞蹈等文艺形式传播核心价值观;充分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县广泛开展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寺规僧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规范守则宣传教育活动,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校训和乡贤文化中;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二)开展文明行为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全县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持续刊播公益广告,县电视台要制作公益广告视频,在重要时段播放;加大户外宣传力度,在建筑围挡、交通要道、出租车顶灯、LED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牌、社区等各类公共场所广泛设置公益广告,公共场所公益广告数量要达到广告总数的30%;在全县宾馆、酒店、餐馆、沿街商铺门店LED显示屏播放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每屏每日刊载量要达到广告总量的30%;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单位通过短信、微信传播公益广告;各级文明单位要在办公楼等公共区域张贴公益广告;窗口服务单位利用服务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文明礼仪提示语。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各乡镇、县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直其他相关单位,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日常生活礼仪为重点内容,在机关、学校、社区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培训、讲座等活动,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文明礼仪标识;以宾馆、酒店、农家院、餐馆以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等为主阵地开展好文明餐桌活动,宣传科学文明的就餐方式,设置文明用餐提示;深化文明交通行动,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做文明交通的参与者,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出行良好风尚;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通过开展民俗展示、文艺活动、体育健身、书法棋艺、美术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

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明办、县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县教育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直其他相关单位

(三)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

1.开展“贵德好人”“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在全县范围内评选社会公认、群众信服、学为榜样、做为标杆的道德模范,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基层推荐、社会投票、组委会评审等形式,每两年开展1次“贵德好人”评选,每年开展1次“五星级文明户”评选,并给予表彰奖励。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2.开展“最美公务员”“窗口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政风行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窗口形象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文明服务水平。采取分类评议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办法,每两年在全县窗口单位中评选“最美公务员”“窗口服务明星”若干名,并给予表彰奖励。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开展“最美劳动者”“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及时发现立足岗位、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普通劳动者和志愿者先进典型,按照民主推荐、事迹评定、投票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每两年在全县范围内评选“最美劳动者”“最美志愿者”若干名,并给予表彰奖励。

责任单位:县总工会、团县委

4.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用身边的典型感召人,每两年在全县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评选尊老爱幼、脱贫致富、促进邻里和睦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妇女若干名,并给予表彰奖励。

责任单位:县妇联

5.开展“最美警察(交警)”评选活动。挖掘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具有强烈感召力的人民警察先进典型,每两年在全县评选忠于职守、亲民爱民、规范执法的基层一线民警若干名,并给予表彰奖励。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

6.开展“最美的哥的姐”评选活动。出租车是城市的流动窗口,驾驶员的一言一行都展示着贵德的精神风貌。每两年评选文明行车、礼貌待客、微笑服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品德高尚的出租车司机若干名,并给予表彰奖励。

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7.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活动。每年组织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进社区、机关、学校、村镇开展宣讲活动,让道德模范与广大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使干部群众在与道德模范的交流中受到教育,增强道德自律意识,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8.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将“道德讲堂”作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在文明单位中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积极邀请县内涌现出的“最美海南人”“贵德好人”等道德模范现身说法,深入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华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见贤思齐,争做公民道德建设的表率,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尚善”的良好氛围。省级文明单位每年至少开展4次道德讲堂”活动,州级文明单位每年至少开展2次“道德讲堂”活动,县级文明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道德讲堂”活动,人员较少的文明单位可以联合开展活动。

责任单位:全县各级文明单位

9.开展寻找“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深入开展寻找“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积极宣传长幼有序、上慈下孝的优良家风,推动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社会共识。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电视台、县文联、各乡镇

10.开展“书香伴我行”活动。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阅读热情,满足干部群众和青少年阅读需求,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责任单位: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四)开展“我与诚信同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倡导诚实守信价值准则,大力弘扬重信践诺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各类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做事、本分做人,夯实社会道德根基。

1.开展诚信主题讨论。以“学道德模范,作诚信公民”为主题,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并围绕践行诚信、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推动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共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2.开展系列诚信主题创建活动。在窗口行业开展“人民满意”主题创建活动,在商务领域深入开展“餐饮服务诚信示范店”“无假货示范街(店)”“诚信生产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店”“诚信市场”“诚信商会组织”“诚信之星”等系列创建评比活动,推动创建活动覆盖各个层面,诚实守信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经济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县旅游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3.开展诚信“红黑榜”发布活动。按照“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要求,制定全县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红黑榜”信息发布形式,在全县主要媒体、网站和户外LED电子屏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对各类失信主体进行公开曝光,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人民法院、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经济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金融单位

(五)开展陋习整治系列活动。

1.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鼓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对乱穿马路、乱闯红灯、乱倒污水、公共场所吸烟、损坏花草树木、乱停乱放车辆、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拍摄,并将视频资料发送到县文明办,由县文明办审核把关后进行曝光。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电视台

2.设置曝光台接受群众监督。加大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设立不文明行为监督举报电话和曝光台,多渠道征集不文明行为图片,通过县电视台、阳光政务微短信平台、今日贵德网站等媒体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形成人人监督不文明行为、人人抵制不文明行为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电视台

3.开展文明巡查活动。加强道路及公共场所巡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不文明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升广大群众文明自律意识。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4、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组建“文明劝导员”队伍,对占道经营、乱摆乱设摊点、随意穿行马路、乱停乱靠车辆、乱扔乱丢垃圾等陋习及时进行劝导纠正。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各乡镇、团县委

(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1、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发动广大师生,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吟诵、班班读经典、校校有比赛的良好诵读氛围。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2.开展“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主题教育。利用班会、团日、少先队主题队日、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讲故事、演讲、歌咏、文艺表演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少年儿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认知水平。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开展“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爱国、诚信、勤俭、孝敬的道德观念。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团县委

3、开展一系列文化市场净化活动。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创建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组织文化、公安等相关部门力量,集中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网吧、影像出版物经营门店进行严格监管,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确保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无网吧、游戏厅、彩票投注点等场所;及时查处在校园周边销售“三无”食品、劣质玩具、非法出版物等违法行为,为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责任单位: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教育局、各乡镇

(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开展志愿服务进基层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敬老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爱心助学、法律援助、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到服务窗口、做进社区、做进家庭。

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2.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志愿者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团县委、县妇联、县工会、各乡镇、县直其他相关单位

(八)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

结合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坚持集中整治与经常性执法管理相结合,以清理卫生死角、整治卫生“脏乱差”现象为重点,突出抓好农贸市场、公共场所、广场绿地、旅游景点、建设工地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的保洁工作;严格落实沿街商铺门店门前“三包”责任制,完善日常保洁制度,加大力量投入,提升县城卫生水平;加大执法管理力度,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彻底杜绝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严格落实机关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活动,消除环境卫生死角;组建环境卫生监督队伍,对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创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市容市貌整洁美观的人居环境。

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把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和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于8月底报县文明办。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工作分工要求,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全民素质提升各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工作台帐,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目标和完成时限,有序推进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全民素质提升工作。

(三)强化宣传引导。县委宣传部要大力宣传报道全民素质提升活动取得的成效,以及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例,推广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活动,进一步增强活动成效。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要及时以简报形式报送县文明办。

(四)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由县文明办负责定期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全民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将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及文明单位申报的重要依据,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全民素质提升工作、共建文明城市的良好工作格局。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着眼优化管理,着力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为我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主要目标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实施立师德、强师能、培名师、增活力等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和新发展,促进我校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活动安排

1.组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标考核。

考核对象为本校20xx年7月1日以后工作的在职教师。此项工作是一次集教研、科研、师训、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步骤:考核活动为期三年,整个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学标自达、考核验收三个阶段。

(1)利用开学工作检查的时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综合考核工作进行发动和部署。制定学校三年工作的实施方案。

(2)利用“每周一校”、视导等活动,推进实施方案的执行,了解青年教师对照《江都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标考核活动实施方案》各项考核内容的完成情况。

(3)利用综合督导过程性评估的机会,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各项能力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根据督导情况对全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达标考核工作加以整改。

2. 组织参加第三届“育花奖”竞赛活动。

第三届 “育花奖”在所有学科中开设。参赛对象为35周岁以下具备教师资格的在职青年教师。

(1)20xx年春学期,教育局将对上所进行的初中语文、英语、历史、音乐进行跟踪回访,对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七认真情况、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情况进行认真督查。将回访情况形成的分值和上课分值进行累加,并且及时公布20xx-20xx学比赛结果。

(2)20xx年秋学期,教育局将组织初中数学、物理、政治、生物、体育等学段学科比赛。9月份由各学校组织初赛,10月份由各片组织复赛,11-12月组织区级决赛。

3.积极参加第十四届“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

“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推进了课程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学科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20xx年,区教育局将继续 “新秀上场、名师执教、专家点评”的工作模式。通过邀请省内外名师、专家作讲座,与骨干教师同台竞技、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激发青年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让身边的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成熟后再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改革后继有人,教学质量保持可持续提升。

4. 推进校本教研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以扬州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星级学校创建和评定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分层研修、分层教研的教研体系,着力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备课组有序开展集体研课活动,通过课题、微型课题研究,团结青年教师集体攻关、共同提高。

5.做好青年班主任的选拔与培养。

立足校本,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对青年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各类活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家校联系等工作的指导;按照“分层培养,逐步提升”的原则,通过实践指导、拜师结对、跟踪培养、科研引领等多种有效途径,重点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学生德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业务培训,积极助推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科研等途径,不断提升青年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

6.树立青年教师标兵。

通过岗位练兵,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团队干部、优秀团员评选,促进青年教师素质提升,提升团队干部专业水平。

7.加强青年教师培训。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办法》,采取在岗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落实教师培训:

(1)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和部署,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新课程和骨干教师培训。

(2)依托教师进修学校,认真组织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工会主席培训、团队干部培训等各类人员培训,强化专业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

(3)组织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参加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

8.鼓励青年教师学历提升。

根据《扬州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我校将加大教育硕士学位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函授班和远程学历教育,按专任教师初中8%(含在读)的比例,确定在职报考教育硕士人数,鼓励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实施高学历达标奖励工作,激发专任教师学历进修的积极性。

9.继续组织参加“师生同考”。

为促进青年教师深入研究教路考路,更好地探讨教学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方向,今年继续组织参加师生同考工作。组织部分初三年级45岁以下的中考科目教师参加中考。

10.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

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通过结对帮扶、课题研究、专业引领、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增强他们在各类高层次人才评比中的竞争力,培养学科领军人才。

11.“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

继续围绕青年骨干教师开课赛课、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推进我校师能建设活动,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聚焦课堂,关注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示范和反思的能力。

12.加快新教师的业务提升。

继续实施新教师转正定级考核,在新教师与城区名教师之间开展结对培养活动,按照“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骨干”的要求,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目标,积极提升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3.以教育科研提升青年教师理论素养。

20xx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学校将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系列活动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组织青年科研骨干积极谋划,讨论研究方案,力争成功申报一批“十二五”第三批省市规划课题。同时,对已经立项的课题进行中期研讨,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今年,“师陶杯”、“黄浦杯”等较高规格的论文大赛将如期举行,拟组织青年教师选择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并撰写论文,结合教科研成果奖的评比促进青年教师教科研向更高层次迈进。

14.开展青年教师“三字一话”比赛及“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针对青年教师“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普遍较弱的`现状,学校将继续开展青年教师“三字一话”竞赛活动,以促进青年教师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服务于教学。此外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按照“一年入门、三年胜任、五年骨干”的要求,学校将组织他们与本校优秀教师组建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协议,从听课、备课、述课入手,帮助青年教师全面提升。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1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35年)》(国发〔2021〕9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皖政办秘〔2021〕121号)《宣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宣政办秘〔2022〕30号)《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全市科技教育与普及全面发展,社会科普工作进一步贴近大众。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更加多样化,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创新型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二、重点任务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鼓励科普、文化、卫生等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学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加强职业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团市委、市妇联)

2. 开展科普品牌创新活动。承接省、宣城市科技(科普)志愿服务专家团进校园巡讲活动,组织本地科技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幼儿食育科普教育、生态环保、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健康教育等活动。开展“童心科技·放飞梦想”、青少年科技体育比赛、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团市委、市妇联)

3. 推进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以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科协、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4. 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等平台的作用,培训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创业人才。开展农民工技能水平评价。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深入开展“山核桃种植者公益大讲堂”“畜牧科技进万家”“三下乡”“科普惠民乡村行”“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技能培训活动,传播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迷信等科普知识。(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5.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建立科技小院,搭建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一线科技服务平台,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到2025年实现全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科技示范,积极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市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6.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教。积极参加“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安徽省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劳模工匠“五进”(进企业、进社区、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活动等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牵头单位:市总工会、市妇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经开区管委会)

7. 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大赛,建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精心培育高技能人才,推优参加安徽工匠、安徽金牌职工评选。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每年举办好“企业家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家科学素质提升。利用“科创中国”“科创安徽”平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双提升。(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经开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科协)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8.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深入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普及合理膳食、食药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委老干局、市民政局、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

9. 发挥银龄作用助力科普。大力发展各级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优势,打造“科技点亮未来”科普活动品牌。(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老干局、市卫健委、市教体局、市总工会)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0.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通过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网络平台,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落实。推动市委党校在各类主体培训班次中设立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委党校)

三、重点工程

(六)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1. 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鼓励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将科普作品申报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深入开展全市科普资源调查活动,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创新、科普、研学等基地,进一步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各类科普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七)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2. 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办好科普专栏,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加公益类科普节目的策划和宣传。(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融媒体中心、市科协)

13. 加强智慧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皖事通办”作用,宣传推广数字赋能科普。强化“科普中国”“科普安徽”落地应用,促进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偏远山区倾斜。(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科协、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4.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科普活动场所。完善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5. 促进科普基地发展。鼓励和支持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等基地建设,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红色基因基地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九)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6. 提升应急科普宣教协同能力。将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局,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7. 筑牢基层科普服务平台。动员学校、医院、企业和各级学会(协会)等单位组建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品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8. 强化科普队伍建设。注重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推进各级学会(协会)党组织建设。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科普社会责任。积极推优参加省级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十)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要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计划。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本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将重点任务列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计划。市科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及本实施方案。

(十一)经费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要积极拓展科普资金多元化来源渠道,鼓励引导社会机构、企业、个人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

(十二)宣传引导

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大力宣传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更加浓厚的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2

一、指导思想

遵循“全员提升、分级达标”的原则,坚持“用人文凝聚力量,用诚信赢得信赖,用原则规范管理,用改革提升效益,用评价激发动力,用责任担保质量”的治校理念,奉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服务于学生”教学思想,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让学校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主阵地,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使教师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确立终身教育观念和全员培训工作目标,创建学习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激励、帮助教师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在职业道德水准、教育新理论、教育新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实质性的提高,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接受型”教师转变为“开拓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由“平淡型”教师转变为“特色型”教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三、实施计划

(一)强力提升师德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①要加强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敬业爱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②要加强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使教师言语与行动堪称学生的表率。

③要加强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都得到健康地发展。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大力倡导六种意识:育人为本意识、教学服务意识、情感激励意识、过程展现意识、自我调控意识、不断学习意识,努力优化集体舆论,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树立良好的风气,凝聚浩然正气,鼓足高昂士气,焕发蓬勃朝气,塑造师德标兵,培养良好的教风。实行月主题教育制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律能力。本学期五个专题教育分别是:“校规校纪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做智慧型教师”、“新师德教育”、“师德与教育艺术”,组织教师进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测试工作。

3、实行月主题教育制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律能力。本学期五个专题教育分别是:“校规校纪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做智慧型教师”、“新师德教育”、“师德与教育艺术”,组织教师进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测试工作。

4、对照规范自查自纠,组织教师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对照新规范的条款内容,进行自查自纠,写出自查报告。一查自己是否做到自学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促进自己更好的爱国守法;二查自己是否做到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促进自己更好的爱岗敬业;三查自己是否做到爱护尊重学生,促进自己更好的关爱学生;四查自己是否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自己更好的教书育人;五查自己是否做到以以身作则,情操高尚,促进自己更好的为人师表;六查自己是否做到崇尚科学,促进自己更好的树立终身学习目标。

(二)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按照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根据教师情况和发展需要,开展以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核心的&qut;读经典著作,做学者型教师&qut;读书系列活动,要求广大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新课标、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加深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劲头。根据实际需要每学期学校向教师推荐精读一本以上的经典教育著作。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反思,并提交一篇学习心的体会,从而形成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读书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会,引导教师交流读书经验和体会,以促进读书学习活动扎实、持续和深入地开展。

(三)全面推进校本研训活动。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的整合,是教师在自身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构建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务处、教研组应加强对校本研训的研究,理解校本研训的内涵,并结合各自具体情况,修订校本研训计划。通过案例研讨、课题研究、教育叙事、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对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围绕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课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形成本校特色和本校研训制度。在活动组织上,每学期应开展一次“走出去、引进来”的校际间活动,也可以聘请专家来校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同时积极配合县教育局校本研修工作指导小组定期到学校的指导和参与工作。

(四)做好教师交流工作。我校将继续开展“师徒结队”活动,鼓励教师间师徒结队,青年教师拜师学艺,中老年教师着重传、帮、带,切实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

(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实行名师强校计划。制定《学科带头人评价标准》,把培训当作最大的福利,在全员提高的同时,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委重任,压担子,搭平台,评新秀等办法,激励青年教师主动学习,扎实工作,在改革与创新中发展自己。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校十分重视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各种学习活动开展,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 ,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能力,提升水平。

业务水平是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素质,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最高,教不会学生,照常是不行的,业务水平就是教育和教学的能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绝不会有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至关重要。

1、提高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全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讲训练的教学活动上,使之能紧密配合老师的启发诱导,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确保听课率达100%,杜绝热热闹闹的花架子课。

x、提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的能力。善于启发诱导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业务能力。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联系点、综合点、创新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使解题思路和方法不是由教师讲出来,而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出来、感悟出来、总结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

3、提高驾驭教材,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的能力。要在备课中训练,在教案设计中训练,提高研究、处理、利用教材的能力;要在上课中训练,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学会从学科思想、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空间上去定位、去着眼,突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认知结构上的同化。

4、提高教师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有效地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在临场时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在现场表露出来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和激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为炽烈热情,化为积极行动。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心态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推进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1、三—六年级实行竖排对坐,推行学案(教学案)导学,各教师要将新模式运用经常化,语文课要坚持用教学案备课,数学每学期学案使用不低于60次。

x、重视小组成长共同体的打造。将小组学习与日常管理融为一体,建设积极的小组文化,建立合作小组评价办法,就学习及日常行为实行捆绑式评价,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3、加强学案(教学案)的管理,实行合作备课和超前备课制度制度,教导处进行随机抽查教师备课情况,组织最佳学案(教学案)评选活动。

4、实施优质课评选。三至五年级全体实验教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新模式课堂汇报展示,全员参与课堂展示大练兵活动,学校将认定一定数量的“课改标兵”。

5、邀请教研机构专家进行引领指导,通过课堂调研、年级教学视导、专题研讨等形式,解决教学改革中的焦点、难点问题,打造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6、邀请教研员参与,进行英语学科研讨会,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使英语教学成为我校的优势项目。

7、加强校本研修管理,制定《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继续实行教研组不低于8次教研活动制度、首席评课制度、教研考勤制度、教学研讨专题发言人制度,提高研修实效。

8、坚持自主研修。每一教师每学期至少听x0节课,整理5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撰写不低于10篇主题性反思、一篇教学论文。期末教导处进行优秀学案(教学案)、专题论文、主体性反思征集活动。

10、组织安排所有实验教师进行“少教多学”调查问卷,整理实验过程的有益做法,发现教师的困惑,探索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研讨选题目录:

1、如何进行有效预习。

2、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3、有效学习提纲的设计。

4、学案及教学案的设计原则。

5、课堂展示形式的研究。

6、如何建设高效的合作小组。

7、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评价。

8、如何提高课堂检测有效性。

9,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10、少教多学的课堂如何关注学困生。

11、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其他学科中的运用。

12、尝试教学中各类习题的特点。

(四)、教师的教学研究、科研能力的培训。

(1)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持人、有中心发言人、有研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我校还进行了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活动,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

(x)课题带动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

五、成立工作组

成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及督促评估工作。

组 长:延永胜(学校校长)

副组长:何守卫 杜芳霞 刘颖卉 刘旭红

成 员:全校在岗教师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管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把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要把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面临的突出问。从实际出发,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师培训及校本研修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顺利开展。

六、实施步骤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分启动、全面推广、评估验收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xx年x月-20xx年3月。

此阶段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本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等。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全面推广阶段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逐步展开,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在培训项目上可交错进行,培训进度允许有先有后,但应确保总体上在20xx年11月前完成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规定的培训及研修任务。全面推广阶段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三)总结评估:20xx年1x月

20xx年1x月底前,学校完成对本校教师的综合考核评估和学校自评;写出总结报告。

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是在全市争地位,在全镇作示范有必要条件,在工作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让全校教师与我们的学校共同成长。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3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7号)和关于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xx〕33号)精神,努力提高我县公民的科学素质,实现建设创新型郫县的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xx年,全县党政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组织网络、阵地设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增强;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公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和途径明显增多,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有所提高。到20xx年,全县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

二、工作内容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的四大主要行动、四大基础工程和保障条件与监测评估等工作要求,主要开展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团县委。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妇联、县科技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文广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加强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中小学图书室。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里生理健康、安全防范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农发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教育局、县水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工作内容:以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支持农技协等专合组织及科普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教育;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广科普站、栏、员建设;开展富有特色的重点科普宣传活动;在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图书室、中小学校、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信息和传播功能;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重视农民群体中女性劳动者科学素养的提高,开展适合女性农业劳动者特点的科普活动。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总工会、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事局、县文广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组织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加强对城镇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工作内容:以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公务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题库中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适时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会等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积极组织公务员参加各种社会科普活动。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工作内容: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力量,促进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合作,动员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科学教育的“志愿者”积极参加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中去,积极发展专业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加强科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牵头部门:县科协、县科技局。

责任部门:县文广局、县教育局、县农发局。

工作内容:有效整合现有科普资源,充分发挥县内科技类展馆、图书馆等的科技教育功能,探索各类科普资源有效服务公众的模式,拓宽公共科普资源的传播渠道,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发挥互联网科普传播优势作用,发挥广播、电视等媒体受众面广的优势,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文广局、县科技局、新《郫县》内刊社、县电视台、县信息化办。

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增加电视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新郫县内刊科技专栏的数量和版面、各类科技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建设好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电视、广播和报刊科技专栏,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牵头单位:县科协、县发改局。

责任部门:县总工会、县财政局、县规划局、县城管局、县国土局、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农发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公众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专题科技场馆,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城乡社区建设和完善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远程科普教育终端等基层科普设施。

(九)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

牵头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农发局、县水务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研究制定我县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科普工作队伍和科普产品创作队伍。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大学生、传媒工作者及离退休科技人员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特长优势。?

三、工作要求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务求实效。各牵头部门要会同责任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协调、指导和组织工作实施;探索实施工作的模式、机制,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各责任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制定工作方案,并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实施工作;及时沟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创新方式方法。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关注公众科学需求,按照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召开会议、专家讲课、办班辅导、舆论宣传等多种渠道和形式,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组织和引导公众迅速投入到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来,全面营造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突出工作重点。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工作,做到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立足校内外、社区、企业、乡村以及机关等科普宣传教育这个重点,搞好科普资源整合,推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科技传播主渠道的作用,为贯彻实施《纲要》提供良好舆论导向。

(三)强化队伍建设。注重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各类学校科学课教师、科技传播媒介采编人员等科普设施辅导员等专职队伍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离退休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四)落实经费保障。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从省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承担的实施任务,按照国家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要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五)健全完善机制。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全县的实施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协)承担日常工作,负责协调和落实县领导小组作出的工作部署。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分工,发挥优势,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加大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的考核力度,并逐步建立起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监测评估体系和督促检查、奖惩考核制度,确保取得实效。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4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市学校实际,特制定x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艺术课程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使我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根本任务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我市区域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艺术课程教学

1、学校要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规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2、学校开设的艺术课程,要按照艺术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3、艺术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4、艺术科教师要加强学习,开展协作式备课,要有大艺术的综合视野,认真教学,潜心研究,使艺术课程教学的内涵更为丰富。

5、学校要针对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探索,推动艺术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6、学校的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

四、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学校每年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举办经常性、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学生参加街道、社区等单位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升艺术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校园的整体设计应当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学生艺术活动。

五、几点要求

1、提高对艺术教育的功能、目标以及重要性的认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把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美育工作作为培养合格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艺术教师,为艺术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活动推普及,推动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3、学校艺术教育要有保障。学校要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明确校内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做到艺术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在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经费,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

乡镇全民素质提升工作方案15

为服务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总目标为统领,加强宣传,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保障,着力推进实施五大主题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促进度假区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的加快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文明、道德先行”,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1、开展“道德讲堂”示范单位争创活动。

上半年完成标准制定和各社区达标,下半年开展争创示范单位活动,四季度评选示范单位和争创先进单位。由文明委牵头组织实施。

2、开展“文明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服务窗口”、“文明示范岗”、“文明单位”争创活动。

一季度明确争创标准,二季度全面启动,三季度进行考评,四季度进行总结。文明委牵头“文明单位”创评;社会事业局牵头“文明社区”创评;招商旅游局牵头“文明服务窗口”创评;工会负责“文明示范岗”创评;妇联负责“五好文明家庭”创评。

3、开展“最美人”征文活动。

上半年完成征文和评选,下半年对先进典型进行挖掘和宣传报道。由文明委牵头组织实施。

4、开展志愿服务和爱心慈善捐助活动。

文明委牵头负责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社会事业局牵头负责爱心慈善捐助活动。

(二)围绕“智慧、文化引领”,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1、开展“国际半岛、书香”活动。

由社会事业局牵头,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扩建提升图书馆为文化阅览中心,并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图书阅览中心,年内完成。

2、弘扬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

上半年出版《志》,筹建文化研究会,创作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开展一批文艺演出、广场文化和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文明委牵头,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3、注重利用新媒体提升文化素养。

完善提升现有站,加强宣传报道,弘扬先进典型;开办微博、微信网上文化活动。由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招商旅游局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4、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养成教育。

组织开展“三下乡”、“科普宣传日”等活动,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等,大力拓展成人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推进终身教育和全民读书活动。由经济发展局、社会事业局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三)围绕“效率、精神凝聚”,提升市民服务大局素质。

1、加强学习提升。

结合实际制订干部分层次学习计划方案并抓好实施,发挥党员干部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由纪工委、党群工作部、“双十”督查办负责,年内完成。

2、深化“双十”工作。

进一步创新推动全员“双十工作法”,对工作进行细节量化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由党政办公室、纪工委、党群工作部负责。

3、提高作风效能。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开展“三解三促”、党政机关“三走进三服务”等活动,督促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由党政办公室、纪工委、党群工作部共同负责。

4、加强素质培训。

开展后备干部、宣传通讯队伍培训,开展选书荐书、手机短信、微博微信、举办讲座等活动,提高党政干部工作能力;加强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建立健全职工在岗培训。由人保局、经济发展局、党群工作部、外包区管理处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四)围绕“和谐、民主法治”,提升市民法律法规素质。

1、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加强普法教育,推进“三务”公开,由政法委牵头,年内完成。

2、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加强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深化法治、平安创建活动。由政法委、安监局负责。

3、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争取每位居民喜爱、学会、参与一项运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六院建设,提供“六位一体”医疗服务。由招商旅游局、社会事业局共同负责,年内达标。

(五)围绕“生态,美丽家园”,提升市民环保生态素质。

1、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

开展“两整两创”与“文明单位”、“洁美家庭”相结合的创示范单位(家庭)活动。由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共同组织实施,上半年达标,下半年争创。

开展“四清”环境整治行动,由党政办公室负责。

开展“三护”行动,由规划建设局负责。

实施环境卫生“三包”责任制,由规划建设局负责。

2、加强生态环保知识宣传。

开展节能减排、源头治污、蓝藻打捞、沿湖生态管护等科普知识宣传,开展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宣传,开展 “生态文明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绿色出行”等活动宣传。由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共同负责,年内完成。

3、提升度假旅游休闲功能。

实施三大节点改造,三大干道景观提升,三大系统升级,提升度假旅游休闲功能。由招商旅游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负责,年内完成。

三、激励保障

1、度假区党工委将加大资金投入。

重点打造硬件建设与环境美化相结合的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工程,设立100万专项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创建活动的开展、推进、考评等,经费年初列入财政预算,明确用途并严格规范报支程序,年终根据考评结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工作经费支持。

2、度假区各相关牵头部门(单位)负责考评。

由文明委汇总考评结果,制定表彰方案,上报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后进行表彰。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度假区文明委在党工委领导下,具体负责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工程的推进实施考评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行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切实将提升市民素质工程落到实处。

2、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度假区文明委把开展提升市民素质工程的内容分解到各牵头部门(单位),由各单位再进行分解,责任到人,遇有交叉性的工作,或需相关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由分管领导负责协调,明确责任。各单位要根据文明委下达的工作目标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度假区文明委注重内容创新,突出科学理论武装、正确舆论引导、高尚精神塑造、先进文化熏陶、文明环境影响和实践活动推动等重点;在实施工作中,突出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头做好,带动并影响普通群体;在工作方法上,针对创建基础比较好的社区、企事业单位,试点先行,做出成效,再全面铺开,注重培养树立机关、社区、企业、家庭等各层面先进典型。

4、强化引导,奖惩结合。

度假区文明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主动掌握牵头部门(单位)工作动态,通报有关情况、总结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公开通报,每季度小结明查暗访结果,年底将各单位开展工作的成效,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作为加扣分的重要因素,并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依据。

5、加强宣传,弘扬典型。

制订新闻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明确专人负责稿件编写上报工作,重奖刊录文稿,加大宣传力度。选树开展主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示先进事迹,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扩大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居民的社会公德行为,强化百姓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为市民素质提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下载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成人大专教育有关情况的公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成人大专教育有关情况的公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学历趁现在2018年成人本科大专学历提升

    提升学历趁现在2018年成人本科大专学历提升 2018年成人高考专科、本科学历报名进行中,院校多、专业全、学制短、费用低 2018年远程教育专科、本科学历报名进行中,重点高校、认......

    乡镇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科协指导下,我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全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实施创建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教师教学素养个人提升计划 忙碌而充实、疲惫却喜悦,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这忙碌、疲惫中充实、喜悦、收获着。我将吸取遗憾的教训、收获的经验,脚踏实地,不断学习。现根据学校......

    个人素质提升计划最新集锦[本站推荐]

    为提升个人素质,不少人为自己制定了个人素质提升计划。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个人素质提升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个人素质提升计划1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教师,目前,我校教师......

    职业素质提升计划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 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 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 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趋向于实用主义, 重功利讲实......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面对的新理念、新事物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已感受到有些力不从心,再不提升自己,将无法胜任今后的工作。所以我认为中心小学开展的“教......

    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篇一:自我素养提升计划自 我 职 业 素 养 提 升 计 划 院系:资源环境系 班级:环境科学01班 姓名:郑泓 学号:201030260129 自我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一、前言 所谓的职业素养从字面......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 艺术(体育)教师素质提升方案 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教师,目前,我校艺术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还存在对教育思想内化不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欠缺,人文素养薄弱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