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军转时政——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2015年军转时政——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关键词:军转公选 张为臻 军转考试 考试知识 全民素质 2015年北京军转
在“十一五”开局之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这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让科技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定意志,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强烈愿望。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依赖于全体劳动者和管理者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要建设创新型社会,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以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性的革新发明活动和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取得了许多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人民团体实施了许多旨在提高青少年和劳动者素质的工程和计划,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次发布的《纲要》,总结和集成了不同部门、不同界别、不同战线的相关经验和智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实施,对于发展创新文化,提高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就是要使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并且具备一定的利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全体公民以及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未来的公民都是这个行动计划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
有关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纳入党政部门的业绩考核。实现人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半个世纪的努力。《纲要》为我们展示的到2020年的目标,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到2010年的近期目标,是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十一五”期间,是我们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开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在未来五年内,我们要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基础工程的建设,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并为下一阶段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越是任重道远,越要加倍努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扎实推进《纲要》的实施,奋力把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来自网络)
第二篇: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硚口区环保局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环保局高度重视,形成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按职责落实的工作班子,并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以环境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较好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环保宣传教育等目标任务,在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绿色生活理念等方面不断推进工作,提高了辖区公众环保意识,并加大执法力度,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动我局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一、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科学素质建设
为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环保局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宣传活动。以环境保护、绿色生活、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宣传环境保护工作,扩大新闻报道的覆盖率和影响面。近两年我局积极向《中国环境报》、《武汉环境》等报刊投稿,累积发表环保类文章60余篇,在硚口区政府、武汉市环保局等网站发表信息200余篇。多角度多方位让广大群众逐渐加深对环保工作的认识,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二是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点节日为契机,在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有效提高群众的环保科学素质。我局每年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平时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场合普及环保小知识。根据每年环境日不同的宣传主题和新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内容,在机关、学校、企事业、社区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与区党校商定计划,联合为区管干部、科级干部上环保主题课程。今年6月份开展的“建设生态硚口,推动绿色发展”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在机关和社区取得了较好的环保宣传效果。我局组织不同专题的知识讲座活动,由局里高级工程师主讲,通过新颖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技巧,逐渐在社区和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即使在雨雪天也有大批群众冒雨听取讲座。另外,我局还利用“3.15”、“地球日”、“科普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设立环境保护宣传咨询点,广泛开展环保进基层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环保问题。
三是进一步拓宽绿色创建活动领域,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使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局和区教育局坚持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为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从环保小事做起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和过程,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们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和习惯。在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中,我局除了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和环保知识竞赛以外,还通过在社区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发放环保购物袋、展板宣传等方式向广大居民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让居民更好的了解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和环保知识,倡议居民以实际行动自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
四是积极开展新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为切实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素质、倡导法治、促进和谐,我局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在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同时深入社区和学校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对贴近居民生活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倡导全民知法守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民环保科学素质的提高,呼吁全民行动起来共建美好绿色家园。近年来我局累计在学校和社区发放环保法律法规资料及宣传手册1000余份,设置展版10块,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并利用企事业单位电子屏滚动播出环保宣传内容。这些方法有力宣传了环保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环保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了辖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二、在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中促进科学素质建设
一是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监管。为了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我局每年开展多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维护群众身心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我局不定期对全区污染源进行监督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排、漏排、闲置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环保大检查行动,采取明察与暗查相结合,两年来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执法车300余台次,发出50余份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文件。在每年中、高考期间,环境监察人员加强环境噪声监管,确保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考试环境。通过对违法企业查处和整顿,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在执法过程中也使企事业和群众对环保法律法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企事业单位对社会和公众环境负责的意识。
二是在行政审批中严把环境准入关。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文明,“预防为主”是我局长期坚持贯彻的指导方针。如何做到提前预防,我局在环保行政审批中,一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坚持“五不批”,即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具备治污能力,无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二是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不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三是实行重点项目、敏感项目集体审批,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或项目所处位置敏感的,召开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策。同时,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企业,坚决依法停建、停产,促使辖区企事业单位环保守法意识进一步提高。
三是在不断强化环保学习培训中提高素质。坚持业务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一是坚持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核心,中层干部为重点,局机关和二级单位抓落实,形成全员参加的学习格局,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学习效果。二是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机关干部参与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定期组织环境监察和监测人员在局内和局外上台讲课,在辖区开展知识讲座、进企业进行实地指导,积极参加业务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通过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和能力水平。
三、不断完善工作举措提升科学素质建设水平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目标,研究部署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严格按照“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科学教育,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的长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局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切实推进提高科学素质的各项工作。
二是统筹谋划、制定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谋划“十三五”期间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行动的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工作措施和目标制定分时间段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安排,使培训和教育更加及时和有针对性,也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
三是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提升环境执法水平。严格执法标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环境检查专项行动,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大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四是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使环保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更多的新形式、新办法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微信平台等多种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知识的知晓率,营造浓厚的环保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科学素质。
2016年是“十三五”启动年,我局将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环境安全,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商贸强区、美丽生态硚口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乡镇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科协指导下,我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全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实施创建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为基础,确保《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扎实推进
为切实贯彻“科学是第一
生产力”的方针,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和示范,促进城乡文明发展,为社会事业,科技做贡献。我乡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组织宣传、党政办负责人、团委及妇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15个村调整了科普小组名单,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乡领导小组把推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二、以建立特色科普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今年我乡结合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乡以协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组织带动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降低了群众生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乡村”活动为重点,全面提升群众科学素质
今年以来,全乡利用各种会议、科普画廊、悬挂标语、下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乡村”为主题由各村居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社区宣传,进行广泛宣传。广泛组织村民开展了读书、学习活动,提高了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文明,促进了文明新村建设。
四、以强化农村专合组织为依托,积极发挥其在带动群众增收上的作用
目前,全乡已建立专合组织或协会共16个。新建标准化规模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多方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生猪、果树技改、小家禽养殖等各类培训30余期,邀请协会技术顾问,专家,讲解生猪饲养新技术、生猪疾病的防治,果树栽培技术,各类病虫害的防治,为种、养殖户提供了最新的市场信息,培训达人次以上,印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建立科技宣传栏8个。
明年的工作中我乡将立足自身的优势,明确责任,着力提升科技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第四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定稿)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行动计划)简介
[2005-01-07 ]
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指公民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具备基本的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个人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 2049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
1999年,一批科技专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提出,为了顺利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应制订一个超长期的国家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同年,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国科协 向中国政府提出制订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下简称2049行动计划)的建议。
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对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科技素质标准以及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2003年,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科学院、社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 和 全国妇联 等正式启动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
>“ 2049行动计划”的含义 “ 2049行动计划”是根据中国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对国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着眼于未来40?50年,立足中国国情,发挥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的全社会作用,具有明确的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到2049年 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00周年时实现中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目标的国家长远计划
>对“ 2049行动计划”的基本认识
☆ 制定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方面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49行动计划”正是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规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将会成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公民全面发展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049行动计划”是一个目标长远,分阶段、滚动式推进的国家计划。
公民科学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周期很长的工作。“ 2049行动计划”着眼于在未来40?50年持续实施,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这种时间跨度的行动计划在我国尚无先例,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明确方向和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2049行动计划”面向全体公民,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其实施不是一个或几个系统、部门所能主导,需要上升到国家行为。
☆“ 2049行动计划”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并且需要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
“ 2049行动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到2049年使我国国民人人具备科学素质。因此,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必须着眼于全体公民,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年龄段和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公民。行动计划的内容和实施的方式必须适用于所有公民,要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 接受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渠道。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通过公民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来实现。公民不仅仅是行动计划的受益者,更应当是参与者。因此,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一方面要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环境和足够资源;另一方面要 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公民自主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 实施“ 2049行动计划”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2049行动计划”关键在于“实施”。实施需要正规的学校教育、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社会化的科技普及与传播和鼓励公民自我学习同步并举,因此,实施的主体绝不仅仅是一两个相关的部门,而是全社会。党政机关、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责任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这一内容渗透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以推进。☆ 公民的科学素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衡量。
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科学的量化和衡量。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制订标准既可以衡量人的科学素质高低,也是对计划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依据。
☆ “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需要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目前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关注的问题,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和一些国家分别制订了相应的计划,有的已经付诸实践。与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相比,国际社会在对科学素质的认识方面共性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也较多,如科学素质标准、推动措施等。因此,在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取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邀请国外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参与,使“2049行动计划”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
☆ 实施“ 2049行动计划”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 2049行动计划”从制订、实施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状况、公众对科学素质的需求等外在因素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计划的实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于准确掌握情况,及时修正,保证“2049行动计划”顺利和可持续地实施,不断向最终目标迈进。
>“ 2049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 行动计划的总纲,是整个行动计划的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主要提出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目标和任务、工作重点、总体进程和方法、主要保障条件等
☆ 《公民科学素质标准》 :中国成年公民应达到的科学素质标准,是行动计划的基础性文件。主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
☆ 具体实施计划 : 在《纲要》的指导下,依据《标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拟根据国家到 2010年完成“十一五”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 监测与促进体系 : 在计划实施的同时,建立监测 与促进 体系,对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期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对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以促进和保证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工作
工作任务
☆ 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拟报请中央审定和发布实施。
☆ 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标准》。《标准》的制订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标准》拟由“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颁布。
☆ 研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在《纲要》和《标准》确定并发布实施后,由各有关方面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在《纲要》和《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包括实施的目标、阶段、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等,以实现《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同时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以对行动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时的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对行动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多面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在实行课改进程中,要逐步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摩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二、三维目标的联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养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方面能力,领悟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它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可以着眼于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又可以学会掌握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死知识,学生就变成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当然也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即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又为他们提供支持。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恩施市文化体育局
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恩施市政发〔2007〕10号)的要求,结合文体工作实际,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科学素质,在全局营造了知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现将我局今年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工作要点确定科普主题
为了使《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工作落到实处,我局相应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李华武同志任组长,局属各二级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针对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科学素质,确定今年科普活动主题,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播文体知识”为主题开展各项科普宣教工作,多种方式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参与,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局干部职工科学素质的提升。
二、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
利用文化体育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在文体活动开展、文物景点、文化体育信息、编排文艺节目开设宣传专栏,广泛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引导全市未成年人从小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提高了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防止和杜绝吸毒人员的滋生,抵御毒品的侵害。同时也使广大社区群众和青少年认识到全民禁毒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广泛参与禁毒斗争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积极整合科学教育资源,联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文体活动的开展,掀起科普宣传高潮,强化未成年人的科技、法律、禁毒防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三、加强干部职工科学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组织优势,通过讲座、参观、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在文体系统干部职工中普及科学知识。继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挖掘、树立、推广好的工作项目,营造全局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全局职工学习之风,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知
识的学习,提高其与科技发展同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能的能力。
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全市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二要继续在全局干部党员职工中大力宣教科普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使广大职工参与其中,做活动的实践者;三要继续推动科普宣传热潮,强化全市未成年人的科普意识;四是创编科普文艺节目,使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五是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健身。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