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交通之演变(一)

时间:2019-05-14 08:0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百年交通之演变(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百年交通之演变(一)》。

第一篇:上海百年交通之演变(一)

上海百年交通之演变

(一)上海百年交通之演变。

1901年中国第一辆汽车登陆老上海。

清末老上海驴车和汽车一起行驶在马路上的情景。

清末时期老上海救护车。

1912年登陆上海的别克轿车。

1925年登陆上海的别克轿车。

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公交车。

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双层公交车。

老上海贴有“上海啤酒”广告的双层公共汽车。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公交车。

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公交车。

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纺织女工上下班乘坐的人力独轮车。

走在乡间农村的独轮车。

上世纪20年代上海行驶中的有轨电车。

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铜仁路上的黄包车。

上世纪20年代初行驶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的双层公交车、有轨电车和小轿车。

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大马路上指挥交通的印度警察(当时上海人称其为红头阿三)。

老上海繁华的街道。

民初上海四马路(现福州路)街景。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百老汇和行驶在外白渡桥外滩(现中山东一路)的双层公交车。

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公交车。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公交车。

上世纪30年代行驶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有轨电车。

上世纪30年代上海黄浦江轮渡。

老上海黄浦江上游艇。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指挥交通的警察。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公安局警车。

上世纪30年代上海行驶在霞飞路(现淮海中路)上的有轨电车。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宣传车。上世纪30年代上海银行运钞车。

上世纪30年代上海邮政车。

老上海祥生出租车公司的出租汽车。

老上海三轮车。

老上海环卫车(正在清理下水道)。

老上海人力清粪车。

1932年行驶在上海的别克轿车。

1938年行驶在上海的别克轿车。

1941年行驶在上海的别克轿车。

1941年上海南京路发大水,双层公交车在水中行驶。上世纪40年代行驶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有轨电车。

上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兵在上海马路上骑三轮车。

老上海公交车。

老上海公交车。

老上海公交车。

老上海公交车,乘客在依次上车。

老上海公交车和人力三轮车。

老上海公交车,乘客在依次上车。

老上海公交车。

老上海公交车。

登陆老上海的美国顺风轿车。

1947年行驶在上海的别克轿车。

登陆老上海的奔驶轿车。

登陆老上海的220S奔驶轿车。

第二篇:结婚礼服的百年演变

婚礼不只是男女确立婚姻关系所举行的一定的仪式,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婚姻形态的嬗替,不断演变,改变内涵。婚礼的产生和演变,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深圳婚纱摄影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

20年代新娘大红绣袄新郎长袍马褂

20世纪初的结婚庆典仍保持着典型的传统风格,传统的中国礼服中,新娘要头戴凤冠或者丝绸红盖头,新郎则头戴璎珞之冠,两人均身着描绘有龙凤的服饰,这象征着在婚礼上,新人们被视若皇帝和皇后般尊荣。青年女子从小就会缝制结婚的嫁妆,尤其是婚礼服饰和鞋袜,都是以旧时中国的传统手工缝制、刺绣,以便在结婚那天穿上。

20年代,女性争取独立自主,在化妆上也反映了这种转变。眼睛及唇涂深色,头发剪短。当时刚发明了卷睫毛器,故化妆特别强调眼睛。卷睫、娇艳、樱桃唇是20年代的时尚。但是这个时期女子婚礼服装还是以中式风格的大红绣袄、绣裙为主;也有西方引进的白色灯笼袖拖地连衣裙。男子穿的则是长礼服,长袍马褂。

30年代新娘大红对襟绸衣裤新郎十二排扣唐装

黄阿婆听记者问及她当年的婚礼时,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现出了淡淡的光辉,在她爽朗的笑声中,时光好似又回到了当年那场西式的隆重婚礼。

那天她头上戴着白色的纱花,身着洁白的长纱,新郎穿着西式礼服,在家人的陪同下,在牧师的证词中,他们交换了订婚戒指。新郎下的600块大洋聘礼后来就用来置房。当时开了几十台酒席,街坊邻居都来了,那个晚上杯盘交错,灯火通明。

黄阿婆说,那时只有有钱又有点思想的女子才能穿婚纱。穷人家的子女是不讲究什么婚礼仪式的。有些请不起媒人代为说媒的,两家同意了,女方拿了包袱就直接过门。要是有点钱的,新娘还能扯上块绸缎做一件大红对襟开的绸衣绸裤,新郎则是十二排扣的唐装。

40年代新娘白色婚纱新郎长衫

白色婚纱礼服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设计不很复杂,垂直线条的高腰长裙,有褶的袖子和开得较低的领口,仿佛就是当时流行服装款式的翻版。丝和缎是婚纱的主要面料。婚纱款式是长及足踝的,前幅裙用直线剪裁,后幅则缀上另一幅拖地的裙摆,当新娘走在教堂的红地毯上时,拖地的裙摆也在地毯上徐徐而过,令新娘有天仙般的风姿。新郎则西装革履或长衫。农村新郎穿短袄长裤,新娘以带红的色布制成短衫长裤,粉红袜子和红鞋。婚纱照程序上也由举行婚礼后拍照改为婚礼胶拍照,人数由集体合影演变为二大二小的四人合影,进而发展到只有新郎、新娘二人合影,从此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婚纱照。

60、70年代新娘小翻领衬衫新郎绿军装或中山装

新娘穿碎花小翻领上衣,发型是:齐耳短发、额头留些许流海、头顶头发用头绳绑起或用黑色小发夹向后别。新郎是部队或知识分子喜欢穿军装或中山装,不属部队的就借,但没有领章。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80年代新娘自制连衣裙新郎西装革履

当时市面上没有专门的新娘新服,新娘一般都是到服装店选购时尚的衣裙,男的青一色的西装革履。

90年代新娘单一婚纱新郎单一西装

那时,港台婚纱摄影风行到内陆,也波及到邕城,邕城婚纱影楼一夜之间相继开了七八家,但是,没过多久,又相继关门,仅剩的两三家慢慢做大直至今日。新人选择拍婚纱照成了一种流行。据喜洋洋婚纱影楼的徐总经理介绍,当时婚纱摄影的风格基本上是临摩港台风格。化妆,厚厚的粉底遮去原本的肤质,像刮了一层厚厚的泥子,再涂胭脂、口红;摄像时,过度爆光,造型是新郎穿燕尾服、新娘穿婚纱,一个站或一个坐,造型单一,追求惟美,但当时拍结婚照的新人,几乎都是一个版本。

21世纪E时代新娘国际潮流婚纱新郎上档次的西装

数码摄像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是邕城影楼的一次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影楼的运作方式,拍出的照片惟美的同时又体现个性。据永恒婚纱影楼专业部雷秉宁总监介绍:现在的婚纱摄影无论是化妆还是画面到制作,开始追求自然、追求个性,化妆:保持原有的肤质,透明、亮丽具有时尚感,新娘的婚纱质地、款式多样化了,高领、低领、欧款,各种颜色适合各种脸型肤色气质的新娘,丝绸仍为首选面料,但在整个婚纱设计的胸、背、袖子、裙摆、拖尾、花边等处加入了一些新兴的面料:玻璃纤维、纸、马海毛等。蕾丝、纱网、薄纱也是选用最多的婚纱面料,再缀以丰富的水晶、珍珠、亮片等装饰,并更注重耳环、项链与婚纱的整体搭配;新郎仍保持西装革履,但西装款式、质地、颜色紧跟现在流行的款式,场景由静景向户外花红柳绿的大自然、海边融入,通过系列剧情式的婚纱照片,或古典怀旧、或浪漫、或现代时尚、或动或静,述说和纪录着新人的爱情故事。500元/套—10000元/套左右不等的消费价。近万元的婚纱照对普通人来说有些奢华,但可享受婚纱照刻成光盘及拍婚纱照时全程花絮VCD光盘或海之旅拍婚纱照。可以说,现在在深圳龙岗米兰婚纱摄影与在南宁、上海等地拍没什么两样了。

第三篇:经济危机之演变

世界经济之演变

人类社会,从诞生到现在。经济社会领域,始终围绕着四大环节运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运行合理,良性社会便能往前发展!否则便会产生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动荡乃至改朝换代!

封建社会:主要矛盾还是生产力不足,再加上分配,交换环节(以权力作分配不利商品向底层流通,交换环节因交通工具,交通道路限制以及国家没能大一统)使得原本十分稀少物资集中于权力阶层,最终造成穷人吃饭成问题,这样必然导致社会动荡乃至改朝换代。

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再加上资本主义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得人的创造性得以空前释放,人类社会进入相对生产过剩年代,但是因分配环节出现重大问题,大量的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大部分人还是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物资。进而出现了资本主义世界规模最大经济危机:1929-1930经济危机,进而引发社会大萧条,并引起贸易保护等等破坏四个环节良性循环的机制,最终发生世界大战!

经过时间以及血与泪的洗礼,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改良,消费环节:

1.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使得工人敢于消费。

2.信贷消费:使得暂时消费不起阶层,先行消费。这样能消费过剩产能,进一步促进

生产(当然前提是债务应是合理范围之内,否则发生债务危机)即过度消费,生产不能跟上,靠信贷出来的钱会造成货币贬值,货币贬值会造成原材料上涨,下期生产成本变高,高到一定程度,即CPI到一定程度,又会抑制消费。并且钱不愿进入生产)导致 生产——消费 恶性循环,此时便以危机方式颠倒重来,促使原材料下跌,以回到合理的生产成本,此时若未出现新的经济增产点,经济将会停滞(因危机的另一方面表现便是原有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了)这便是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力促太阳能,等新经济原因。也即日本危机后一直经济停滞原因(因日本社会改良,技术进步所造成社会发展模式因技术未能进步等原因停滞了)日本靠信贷刺激能力很弱了(债务是GDP两倍了)

3.输出本国过剩产能:目前中国,通过出口方式消化过剩产能。前提是他国的经济产

业结构,技术水平要能形成互补。否则要是产业结构相当,那么便会以贸易保护,汇率战(货币相互贬值等方式预以排斥,如85-90年代之日本,当今中日之贸易(美国要人民币升值

第四篇:地理课程(教材)百年演变历史 讲稿

地理课程(教材)百年演变历史

百年变革历史的回顾

我国地理作为中学必修课始于清朝末期,1903年清政府才停科举、废八股、兴学校,正式的把地理列为中学必修课程之一,至今已整整一百个年头了。百年来,中学地理课程教材一变再变,较大变动竟达12次之多,从而使中学地理教育时兴时衰高潮低潮迭起,是在大动荡中前进的,真乃一部可歌可泣的百年史。我们要以史为鉴,改革创新,迎接地理教育的新高潮。

一、地理课程名称的演变

百年来,我国中学各个历史阶段所设地理课程名称多种多样,有中闰地理(或本国地理)、世界地理(或外国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外国经济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及其综合形式—地理等课程名称呈现的次数最多从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演变史中不难看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阶段所采用的地理课程设置方式不同,有时采用“一科一课式”,统称地理;有时采用“一科多课式”,在地理一科之下,开设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多门课程(前者显得过于笼统;后者又嫌课程门类繁多,各有利弊。一般而论,中学地理教育处干高潮阶段,多采用“一科多课式”;而处于低潮阶段,则多采用“一科一课式”。目前,初中地理课程名称已成定论,而高中尚待研究,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课程目标的演进

新中国成立后,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大体呈现了三种观念、四个时期。地理课程目标的“二元观”,大体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以及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中间有中断,前后有两个时期;地理课程目标的“一元观”,是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文革”;地理课程目标的“三维观”,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确立起来的新目标观。所谓“二元观”,就是主张地理课程的目标,一是接受地理知识和技能,二是提高思想觉悟。所谓“一元观”,就是主张地理课程目标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要突出政治态度培养和思想觉悟提高,这是在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年代中产生的。这段时期,基本没有教学大纲可言,但各地都有地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从教材的选材与表述方面,我们可以知道或判断,当时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都是为无产阶级政治和国际斗争服务的。所谓“三维观”,就是主张地理课程的目标应该培养学生的“学力”,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全球化时代和终身学习时代后,教育教学的“结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实际,学生对这些结论的获得不一定需要通过教育教学的渠道,只要在网络平台上搜索,顷刻之间就能获得。作为素质或学力的根本,是获得这些结论的过程,以及这些结论的应用意义,这是需求通过学习经历才能获得的。当然,对后一种“获得”需求有相应的欲望或动力,而“获得”又必须借助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所以,课程目标乃至教学目标的“三维观”就成为当前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基础理念。

三、教学时数的演化 教学时数的演化从1922一1927年与1958一1981年间,地理教学时数锐减导致地理教育两次大低谷(如图l)的形成来看,人为因素是主要的。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周总学时为5一12学时,平均为8学时左右,在中学被视为副科日前中学地理教学的周总时数也是8学时,与平均值相等,如加卜文科选修课3学时,共计已达11学时,与历史上最高周总学时几乎持平。今天的地理学科己从低谷中走出,处于复兴在望阶段,中学地理教育新高潮(建国后第二次高潮)即将到来。从1922一1927年与1958一1981年间,地理教学时数锐减导致地理教育两次大低谷(如图l)的形成来看,人为因素是主要的。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周总学时为5一12学时,平均为8学时左右,在中学被视为副科日前中学地理教学的周总时数也是8学时,与平均值相等,如加卜文科选修课3学时,共计已达11学时,与历史上最高周总学时几乎持平。今天的地理学科己从低谷中走出,处于复兴在望阶段,中学地理教育新高潮(建国后第二次高潮)即将到来。

四、课程内容的流变

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是直接相关的。由于地理课程的设置,无论小学、初中、高中,基本均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区域地理为重点来设计的。

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中小学地理课程在原来的内容体系基础上,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我国地理方面的基本国情”、“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等内容。其中高中地理由于内容体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关于这个方面的要求更为强调。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地理课程,无论分科地理还是综合课程中的地理内容,都突出了“人地关系”的主线,并十分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理念来统领。主要是注重课程内容中的“人地协调”、“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新思想。

所以,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内容,在主线设计方面,大体从认识自然与人文的地理,到开发利用资源的地理、保护环境和人地协调的地理,再到“可持续”与“科学发展”的地理,基本与地理科学思想的流变一致,正在走向新的成熟。与其同时,曾经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的“过程与方法”内容,也在重新得到重视,成为新的地理内容标准要求。

1.地理教材发展研究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地理课程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我国的第一套地理教材也在1904年出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地理教材的发展总 体来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

我国地理教材的演变大致分为清末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民国时期三个阶段。王民、何亚琼分别对这三个时期我国地理教科书的特点作了研究,并归纳了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演变特点。李文田也对解放前我国地理教科书的肇变作了总结。清末时期我国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主要参考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教材,这是西学东渐的体现。这一时期地理教材的编写者多为知名的地理学者或教育家。北洋政府时期,我国仿照美国实行新学制,并且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刚要》,据此来编制教材,使得地理教材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并对地理教材的混合编写和分科编写进行了尝试。民国时期又对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出现了许多种版本的地理教材,这一时期成为解放前地理教材种类最繁盛的时期。(2)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

建国初期,地理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李家清等对1949年《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进行了评鉴,从其编写的背景、编写依据、体系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了评价 与思考。

(3)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前

这是我国地理教育发展停滞的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中学的地理课程大大压缩,重视程度降到历史最低,并且这一时期的地理教材也缺乏统一。就全国整体而言,教科书编写工作处于停滞状态。(4)改革开放以来

地理教育在我国的地位逐渐恢复,地理教材也随着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发展。教材编写体制、结构、逻辑内容以及表达方式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始自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这套教材从1987年开始编写,1990年秋在全国部分地区实验,1993年秋在全国正式使用。之后,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于1996年开始编写,1997年秋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开始试验,至2002年秋在全国使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配合的实验教材于同年9月在一些实验区开始实验,之后实验范围逐年扩大。从这三套教材可以看出,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逐步深人的过程。

一、探索符合教育特点的框架结构体系

二、突出人地关系,精简内容,降低难度

三、注重基本原理,密切联系实际

四、体现教学性,以促使教法、学法及评价方式的改变

五、呈现形式活泼多样

2.地理教材内容的演变

(l)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所占比重的演变 地理基础知识是由地理事实材料(地名、地理分布、地理景观知识等)和地理基本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组成的,在教材中两者所占比重应该大致相等,以使地理教学“有地有理”。但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地无理”和“地多少理”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因而导致地理教学的理性不强和学生死记硬背等弊端这种现象自从1981年高中恢复地理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之后,得到了基本解决,这是近20年来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地理基本原理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这是百年来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演变的总趋势。

(2)自然、人文、区域所占比重的演变 中学地理教材是由自然、人文和区域三大部分组成的。从中学地理百年史的演变中可以明显着出,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三部分教材所占比重是大不相同的,长期以来自然、人文基本原理知识偏少,而区域知识偏多。、与前,世界各国中学地理教育,大多仍以区域地理为重点,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有所增强。一般而论,区域地理约占50%,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占25%左右。此乃世界各囚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组成的总趋势。目前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经过多年的不断变革,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组成地理学科的四大板块所占比重大致相等,大约各占2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这也是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所取得的又一成就。

(3)地理知能教育的演变

地理知能教育即地理基础知识教育与地理能力教育的简称。在百年中学地理教育演变史中,地理知能教育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①传授地理知识为主阶段(l903一1949年)。这个阶段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漫长时期,约占百年史的一半。它的前期(1903一1927年)主要是以地方志式地理内容,向学生传授一些本国和外国的位置疆域、山川、城市、道路、名胜古迹以及特产等记述性地理知识;后期(1928一1949年)教材内容突破了地方志框框,增强了理性。特别是在自然地理方面向学生传授了天界、陆界、海界、气界、生物界等基础理论知识;在区域地理方面比较系统地传授了中外地理基础知识,把地理知识传授提高了一大步,出现了建国前中学地理教育的高潮。

②知能并授阶段(1950一1980年)。这个阶段可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文化大革命之前)在地理教学中提出加强“双基教学”,要求地理教学既要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又要加强地理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自然地理、中外自然地理和中外经济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出现了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第一个高潮。中期(文化大革之后到初中恢复地理课之前),中学地理教育出现了大滑坡乃至消亡,形成中学地理教育百年史中的最大低谷。后期(初中恢复地理课之后到高中恢复地理课之前),是中学地理教育从大低谷中向上爬坡阶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出继续加强“双基教学”,也属于知能并授阶段。③培养能力为主阶段。1981年高中恢复了地理课,教材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使中学地理教材进一步提高了理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强调能力培养和知能转化,中学地理教学开始步人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新阶段。地理教学由传统的掌握系统的地理科学知识向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和地理技能转化,开始露出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第二个高潮的曙光。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变革,而是地理教育全方位的大变革,正在日益深化中。

五、迎接地理教育新高潮 1.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特点、重点和历史使命

从中学地理课程教材百年演变史中即可以明显看出,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与往常大不一样。此次改革乃是在中学地理教育从低谷中走出后进行的,是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改革,是地理教育新高潮即将到来的改革,是前进过程中的改革,是对改革成果的再改革。我想这些就是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突出特点。

中学地理课程教材经过长达百年的变革之后(尤其近20多年的巨变之后),中学地理课程教材中的诸多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特别是初中地理课程教材已初具规模,基本成型。所以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重点在高中,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高中课程的设计及其实施载体的质量。

根据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特点和重点,此次改革应该是针对原高中地理课程教材的弊端,解决其“功亏一赘”问题,而不是“推倒重来”。我们知道,原高中地理教材是1981年在中学地理教育从低谷走出后产生的,这部教材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提出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出新的地球观,体现了地理科学的新进展,是有史以来中学地理教材唯一获奖的优秀教材,为高中地理教育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以陈尔寿教授为首的人教社地理编辑室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对这样属于改革成果性质的教材,应该是继承其优点,克服其不足,使之更加完善。我想,解决原高中地理教材“功亏一赞”问题,促成高中地理学的开设,实现地理教育新高潮的早日到来,促进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复兴,乃是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

2.高中开设“地理学”是历史的必然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此,原高中地理教材在其“说明”和所设计的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图中,就已比较具体地体现出来,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吻合。可见,原高中地理就已具有“地理学”的隐涵,具备地理学的雏型。近年来,新编高中地理实验教材,又根据社会需求和原高中地理教材的不足,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强化了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和环境教育等内容,对原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又有发展,而使地理学的学科内容和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在高中开设地理学的契机更加成熟。十分明显,当前在高中开设地理学课程与构建其知识载体的条件已经成熟。高中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如何迈出卜一步,可以设计出多个方案,但比较起来,最佳可行方案是在高中开设“地理学”课程。这是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完全可行和十分必要的。

3.高中地理学知识结构的设想

高中地理学应由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三个组成部分—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组成,设三篇十五章、以地理性、基础性和实用性为取材原则,对原高中地理教材和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经过知识归类、补充、精减和结构加口可成。

绪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基本任务.地理学的主要分科。第一篇地理环境

第一章宇宙环境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和太阳系地

球的生命条件.地球的运动和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

第二章大气环境大气的物质组成和分层.大气的热力.大气的运动.大气的降水.天气和气候。

第三章水环境.海洋水.陆地水.水循环.水资源。

第四章地形环境地形的物质基础—岩石.地形变化的基本因素.内力作用与地形.外力作用与地形.地形基本类型` 第五章土壤与生物环境.土壤的物质组成和肥力.土壤的形成.生物与环境.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第六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第二篇人类活动

第七章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及其特征.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矿产资源及其利用.能源及其利用。

第八章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及其特点.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和分布.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我国农业产业带

第九章工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及其特点.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世界工业布局及其变化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带.中国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带.工业布局。

第十章交通运输活动.交通运输的类型和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铁路运输网.世界海洋运输.中国铁路运输网的组成和特点

第十一章旅游活动.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地的主要类型.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的选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十二章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人口的迁移.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化及其带来的问题.城市类型极其功能.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城市带.城市规划.第三篇人地关系

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过程.地理环境叶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十四章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生物与化学灾害及其防御 第十五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环境问题及其产生

.环境问题的调查方法.环境保护和整治.可持续发展道路 4.高中开设地理学之后

高中开设地理学之后,加上选修课相配合,会改变中学地理教育面貌,可产生如下的积极效应。

高中开设地理学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一了解人类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科学举措,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且还能掌握一些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基本技能,这些都是本世纪公民素质所必需,对本世纪高素质的人材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开设地理学不仅可以提高中学地理教育的品位,对上还能推动高校、对下又能拉动小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能使学校地理教育得到全面振兴。.学校地理教育与地理科学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

高中开设地理学之后,学校地理教育得到了发展,必然导致地理科学的复兴,有望再现“洪堡”时代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盛世。

高中开设地理学可让世人进一步了解地理,正确对待地理;特别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地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大有裨益,对形成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开设中外区域地理,高中开设地理学,可使中学地理学科的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以及自然、人文和区域的所占比重更趋合理,能够增强中学地理教育的稳定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总之,高中开设地理学之后,可使中学地理教育新高潮早日到来,有利于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复兴。

第五篇:百年相对论-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

2015年“百年相对论”首场暨海韵讲座:“深空与深渊”专场开讲

为向科学致敬,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我校联合赛先生、第一财经研究院,在中国的六个城市,邀请一流的相对论专家开展科普公益活动。11月1日下午2点30分,“百年相对论”上海首场活动暨海韵讲座专场在我校图文信息中心104展开。本场讲座特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组首席科学家陈学雷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海试现场海试副总指挥、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作为对话嘉宾,讲述从黑暗时期到今日宇宙的21cm探针,跨界探讨科学探索的极限运动——深空与深渊。

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吴建农教授首先致辞。他表示,在科普的道路上,海大愿意与各位研究海洋科学的研究者们同行,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民众的科学素养而不懈努力。第一财经副总经理姚学润先生随后也发表讲话。姚先生指出第一财经研究院与赛先生共同合作开展一系列诸如一路一带、人民币国际化等立足于国家政策方面的学术专题和面向普通大众的公共研究拥有不谋而合的目标和宗旨,即针对目前科学热情在降温的现状,希望通过举办这类讲座让更多的人受益。

演讲中,陈学雷教授首先带我们回顾了相对论的发展历史。从相对性原理到狭义相对论再到广义相对论,以及在它们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诸如黎曼流形、黑洞研究、水星的径动之解谜以及类星体的探索,向我们生动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是如何实现千年飞跃的,也对为其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表达了崇高敬意。其实,除了相对论之外爱因斯坦还提出了膨胀宇宙理论、星系红移和哈勃定律等诸多理论,建立了有限静止宇宙模型。陈教授借此也向我们讲述了宇宙大爆炸的历史,并指出宇宙大爆炸的两个特点:形成大量的氦核并得到了证实,产生了许多光子。浩瀚宇宙,谜团无数,等待着更多的研究者去发掘,陈教授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暗物质、暗能量和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引人思考,回味无穷。

陈教授目前的研究课题是中性氢和21厘米辐射。21厘米辐射是通过光学观测与中性氢观测的对比,利用声波振荡探测暗能量。陈教授通过展示绕月卫星阵和月球背月阵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在探索黑暗时期的成果。同时他正主持“天籁计划”,研制用于观测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探测暗能量的射电望远镜阵列。陈教授说,我国探测宇宙大尺度结构——fast将在明年九月建成,世界上仅有的平方千米方阵建在南非与澳大利亚。

在随后陈学雷教授与崔维成教授的对话环节中,双方就对科研的看法、科学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陈教授认为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勇于突破别人没做到的东西,不论最后结果如何,享受追求未知的过程。崔教授则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我国深渊探索活动表达了自己观点,“我们要建立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不能像山西人挖煤那样只索取不保护,要懂得敬畏,这就要求海洋科学家们有一种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命的情怀。”最后,陈教授与崔教授为海大学子寄语,希望海大学子能够积极探寻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与研究方法,追求精神生命,从而发现自己的美丽人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精彩纷呈的对话碰撞出了的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赢得了在场师生雷鸣般的掌声。相对论的诞生乃人类思想的千年大事,百年来已对科学和人类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短短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仿佛一场漫长而又有意义的精神旅行。希望海大学子能以此为起点,秉持科学精神,向着真理的道路,不懈前行。

撰稿:校记者团 刘晓雪 闵思聪

2015.11.2

下载上海百年交通之演变(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百年交通之演变(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年票号之殇

    百年票号之殇 张宏彦 《生活晨报》 2010年7月20日 你可知道?百年前山西曾经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为什么山西失去了曾经的金融核心地位?为什么票号被西方金融资本击溃?这些问题值......

    思想汇报之百年辛亥

    思想汇报之百年辛亥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1911年的10月10......

    百家讲坛之中国电影百年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中国电影百年 班级:艺设121班 学号:201209040121 姓名:赵洋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中国电影百年之从《中国式离婚》看家......

    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一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一)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 我国......

    上海提篮桥监狱历经百年沧桑

    一则即将被关闭的消息,令“远东第一监狱”――上海提篮桥监狱受到空前关注。这座有着百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监狱,曾关押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囚犯。百年历史,百年沧桑,当初地处边......

    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判断题

    一、判断题 1. 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体现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 2. 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看完《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视频中的某些镜头不禁使我震撼。日本为何崛起速度如此之快? 和中国同样,日本在中国被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于1853年,也......

    上海职工交通补贴申请表

    “月工资收入”证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为本公司正式员工,其扣除四金后实际月平均工资为(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以及按月发放的奖金)。 单位地址: 乘坐公交车及乘坐站数:特此证明,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