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8: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概 述

一、项目名称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二、建设地点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路58号

三、建设单位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四、建设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甘肃省林业学校。

2002年学院林业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高职类精品专业;2004年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地方示范性高职院校;

2004年学院园林技术专业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与办学模式研究”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园艺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分别于2005年、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

-家级实训基地;

2004年,学院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2005年获得“甘肃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称号;

2006年获得“甘肃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5月底,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学院现占地面积4150亩,其中校区面积450亩,实习林场3700亩,校舍建筑面积16.8万m。办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820万元,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62个,校外实训基地78个,图书馆藏书36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901名。

现有教职工428人,专任教师30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8人,具有博士学位1名,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教师60人,外籍教师1人。有专业带头人28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60人。在省内外有关院校、工程技术单位、研究部门聘请客座教授16人、兼职教师70人。

学院现有森林资源管理、园林、资源环境、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经济管理等六个教学系和基础部、成人教育部,开设26个专业。其中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建立了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专业开发、-

2-专业设臵、专业改革、专业管理、专业评估等一整套专业建设制度。

学院坚持多层次办学,积极推行“三证+文凭”制度。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开办了园林、工程测量、林学等五个专业本、专科层次的函授、自考辅导,设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点(A、B级)。建有甘肃省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天水市第九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OSTA)站、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站、甘肃省林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甘肃省林业行业培训基地及甘肃省再就业定点培训基地,成立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陇东南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等研究机构。有省乙级资质的园林规划设计室和工程勘测设计室等社会服务机构。

2001年至2006年,学院先后主持或协作完成了国家林业局下达的“西部林业人力资源整体开发研究”、“甘肃省天然林区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及繁育技术试验研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下达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与公共教育政策调整”等项目的研究,甘肃省科技厅下达的 “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区网络化资源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核桃、柿树良种引种及繁育技术研究”等-

6项科研课题,其中23项获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结合教学科研,教师编写教材、专著82部,在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00余篇。承担完成了甘肃省义务植树示范园及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石羊河流域荒漠化治理、天水市花石山一带金矿勘查工程测量、天水市甘谷县城区地籍测量、学院综合楼装饰设计等生产任务。学院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成效显著,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为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

4.《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

5.《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7]6号);

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8.《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06‟19号);

9.《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省委发„2006‟19号)

10.《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11.《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 “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12.《甘肃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甘林计字„2006‟164号);

13.《甘肃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1065号);

14.《关于甘肃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15.《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甘林院发„2005‟62号)

六、总投资及构成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规划,项目投资总额为116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共4058万元,全部用于5个国家重点专业建设。-

-甘肃省财政配套投入资金4042万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499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63万元,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800万元,专业群建设28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3528万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79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35万元,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557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550万元,国际合作与交流196万元,专业群建设200万元。

七、项目法人组织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法人由院长芦维忠担任。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我省申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需要;是面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 “三农”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完善学院办学条件,发挥林业院校优势,全面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全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项目的实施,必将对促进全省高职教育发展,发挥职教优势,服务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甘肃总土地面积45.4万Km,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居全国第七位。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海拔在1000m~3000m之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Km,南北最宽处503Km,最窄处仅有25Km。自然环境极其脆弱,植被稀少,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日益扩展,植被草场退化严重,特别是人口不断增长,使人水、人地矛盾日益加剧,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臵和严酷的-

2-自然条件,决定了其生态建设在全国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植被退化严重。甘肃植被稀少,解放初全省森林覆盖率仅3.9%。经过50多年的造林和保护,森林覆被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9.9%。至目前为止,全省有林业用地面积802.72万hm,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7.85%,活立木总蓄积1.993亿m,但仍难以扼制生态环境退化的势头。全省草场退化面积71300 km,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2%。

水资源匮乏。甘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9.44亿m,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2.14亿m,平均年径流深62.0mm,只有全国的22.8%,居全国30个省(区、市)的第27位。按2000年指标计算,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52 m,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多年平均降水量301.8mm,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且有70%以上的面积处于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水资源相当贫乏。

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356万hm,占国土总面积的37%。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平均每年毁掉耕地1000万亩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甘肃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38.9万km,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7%。每年随江河流失的泥沙达到6.44亿吨。水土流失不仅对当地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下游人民的生产-

232

-和生活安全带来威胁。

荒漠化加剧。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已达到262.2万km,相当于国土总面积的27.3%,且每年以2460 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甘肃省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发展最活跃且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荒漠化面积24.8万km,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4.7%,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以石羊河流域最为突出。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像一把楔子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近20年间,两大沙漠从西、北、东三面逐年对民勤绿洲不断侵蚀,已形成沙漠对绿洲的四面包围之势,仅有一条1000多米宽,不足1万米长的绿色通道和武威相连,几乎成为沙漠孤岛。

温家宝总理一直十分关注和关心甘肃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就抢救民勤、搞好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问题,总理先后14次作出批示。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关心并希望甘肃做好四件事:一是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二是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是保护好祁连山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区耕地盐碱化。在近期召开的全国防沙治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又3次提到民勤、敦煌和黑-

2-河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总理牵挂的“四件事”,说到底就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与防沙治沙工作密切相关。

“十五”期间,以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为标志,全省林业建设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在甘肃“十一五”规划中,将全省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南部四大片进行区域突破,形成西部以治理风沙危害,加快生态修复为主;中部以增加林草覆被,实行综合治理为主;东部以遏制水土流失,发展林果产业为主 ;南部以强化森林保育,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林业发展基本格局。

生态工程建设需要一大批能够在艰苦地区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高素质技术人员。而目前我省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林业是艰苦行业,待遇低,福利差,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到林业部门就业,出于同样的原因,人才流失也比较多。根据2004年统计资料,全省林业机构已达1470个(其中国有林场293个,乡镇林业工作站819个),在册职工414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62人,有62%的人集中在省直科研、所、局、场、站,每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平均不足1名专业技术人员),与1998年相比,机构减少了12个,从业人数减少2609人。这说明林业职工队伍在基本稳定中有所减少,这种趋势如维-

-持下去,将很难适应完成历史性任务对机构队伍的需求,尤其是发展林业产业必须的农业、畜牧业、林业经济、加工业、运销业、项目经理等人才将出现断档或空缺;另外,林业是个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一线林工逐步退休,劳力也会出现紧张局面;在林业机构稳定的背后,只是给原有机构,如林场加挂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牌子,并没有实质性的健全,基本不具备完成机构任务的能力;林业系统的监测机构,大多在原有机构上加挂了监测组织的牌子,专职人员少;不少区乡林业站由于多种原因,有的合并,有的名存实亡,急需稳定。因此,在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加快林业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壮大技术及管理队伍,才能保障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顺利的实施。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三农”问题,全面构建甘肃和谐社会的需要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总人口2603.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2.62%。土地面积辽阔,但可利用的面积较少,全省耕地面积5229.25万亩,仅占总面积的7.68%,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足1/3,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0亩,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由于受严酷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基础脆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事业进步及市场化程度都相对较低,主要经济-

-指标仍然排在全国后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突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化尚处于向中期过度阶段,城镇化率比全国低13 个百分点。社会各项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特别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人口综合素质低。全省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五大宗教俱全,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任务艰巨。

目前,全省仍有41 个国扶县和12个省扶县,占全国贫困县的8.95%,现仍有157万人没有脱贫,占全国贫困人口的5.25%,还有471万低收入人口。至2004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52元,远远低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全省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从这一省情出发,在农业发展方面: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劳务输转,已越来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成为提高农民素质、减少农民数量的必然选择。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要始终把发-

-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因此,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新时期历史赋予高职院校的责任,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对处在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地位的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肃的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化解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7]6号)中提出要进一步明确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为-

-“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密切与农林行业发展和区域农村建设的联系,坚持走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办学道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村文化发展和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三农”问题,要解决好人才培养的问题。立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科研推广、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结合我省以粮食、经济林果、花卉种苗、森林生态旅游、林木林副产品加工、综合养殖、中药材、畜牧业、木质装饰材料加工、城镇规划、公路建设、基础测绘等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的实际,着眼于应对“三农”问题。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数骨干专业为涉农林专业,在甘肃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弱省,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发挥林业院校优势,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坚持办有特色的学校,建有特色的专业,育有特色的学生,依托林业,立足甘肃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内涵发展道路,强化教学管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使学院的整体-

-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具有较大影响的高职院校,多年来,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作用,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社会培训的同时,还通过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为促进其他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不断延伸社会服务功能,主动承担带动周边和全国林业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任,为促进地方经济及林业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着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从质和量上都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对这一新的转变,学院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通过贷款、争取上级投资、自筹资金等办法,加快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践条件不断完善。但是,学院的基础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教学资源有限,学院的发展与甘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建设我国西部一流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在目前全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必要通过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增强学院的基础能力,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发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功-

-能,使学校尽快跻身我国一流职业技术院校行列。

(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全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是国家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轨。2000年至2005年,我省普通高校由18所发展到33所(其中高专7所、高职13所),在校生总数由8.17万人增加到22.95万人,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甘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够,办学机制比较单一,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创建实力强、质量高、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面提高我省高职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切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主导产业结合紧密,在全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走在前列,成绩突出。承担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对于发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国民经济民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学院在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有能力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要求开展本项目的建设,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现有的综合办学实力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领导能力领先

1.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年富力强

学院领导班子由8人组成,班子成员中,硕士2名,教授3名,副教授3名,副研究员1名。班子群体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平均年龄46岁,主要领导均具有高级职称,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

2.领导成员业务素质高、凝聚力强

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勤政廉洁。始终能坚持集体议事制度,在事关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决策上,民主决策,推行校务公开,保证重大问题决策无失误,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党政一把手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思想活跃,办学理念先进,既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表率作用好、威信高。

班子成员专业素质高,积极参与教研和教学工作,近几年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2项、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专著)21部,有6人长期在教学一线授课。几年来,在年度述职测评中,学院领导班子的称职和优秀率平均在97%以上,其中党政一把手称职和优秀率平均在99%以上。

3.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富于创新

领导班子是一个开拓创业、敢为人先的集体。在办学初-

-期,就提出“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特色强校”的工作思路,带领全院师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提前完成了学院一期规划建设,实现了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变,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充分显示了领导班子思想意识超前,目光远大,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具有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

(二)综合水平领先

1.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坚持从自身客观实际出发,对办学进行科学定位,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重点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规格、社会服务、办学规模等方面均赋予了新的内涵。

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坚持以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努力为生态环境建设、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办学定位方面,学院坚持以林为主,兼顾环境、工程、管理等学科门类,依托林业,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办学形式上,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成人教育为补充,稳步推进职业技能短期培训。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正确把握和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十五”期间各项指标均已完成。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机构设臵上,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政策措施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经费投入上,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工作安排中,凸现教学中心地位;服务工作上,保障教学中心地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教学设施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制订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和措-

-施。近几年,学院按计划、有步骤安排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学历进修、业务进修、实践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双师素质和工作能力。现有60名教师取得了硕士以上学位。近五年来,教师主持或参加教研、科研课题96项,其中23项获得省、市(厅)级科技成果奖;教师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有2篇被EI全文收录;出版主(参)编教材、专著共82部。先后有15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80多名教师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

学院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注重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深化内部改革,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实行全员岗位聘用,新教师岗位培训,举办全院性教学观摩活动和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积极有效的办法,建立了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基层一线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专业建设及发展规划的制定出谋献策,培养带领中青年教师,传授专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目前,以中、青年教师队伍为主,有180名教师取得了“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政治业务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相对稳定。

学院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形成了爱岗敬业即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追-

-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要求教师刻苦钻研业务,系统学习有关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改革创新。

3.实践教学条件优良

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基地78个,校内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基地)62个,现有3700亩的实验林场,校区有55亩的教科研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化温室4座。其中树木标本室于2000年加入英国皇家邱园植物园网络系统,并被编入《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4820万元,馆藏图书36万册。

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在广东、海南、陕西、北京、山东、新疆、青海等省(区)的50多家单位和省内多个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涉及林业、水保、园林、环境监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等行业。近几年接受实习学生最多的实习基地,省内有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治沙所、各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测绘资质单位;省外有北林科技公司、天津大顺园林公司、西安东方园林公司、中国水电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西安煤炭航测局、广州测绘仪器公司、昆山校企工学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

学院有满足各种类型教学需求的计算机中心和电教中心,校园网与因特网连接,在教学、管理、服务方面初步实-

-现网络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

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充分保证了学院各个专业各类实践教学的需要。

4.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①规范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系统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素质高。学院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依照管理育人的要求,一批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进入教学管理岗位,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趋于合理、管理水平较高、业务熟练、工作效率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学院坚持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完善和加强教学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标准、学期工作进程计划、教师授课计划、实验实习计划、作业计划、电教计划、教学日志、课程表和学期教学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完整规范,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毕业实习和考核管理、排课与调课,以及教学档案保管等教学工作制度规范,学校还建立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生守则、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党务工作管理制度等系列管理文件。在此基础上,各系部也制订了相应教学管理制度。

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学院开发公共数据库平台,充分-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进行行政、教学管理。结合校园网的建设,研制开发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的全面运行,将统一教学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②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实行院、系(处)两级管理体制,一贯重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建立了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构成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体系由三个层次(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和教育研究室)和四大系统(信息、监督、评价和反馈)构成。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制度,确保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事故、差错认定与处臵暂行规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要求》、《关于考试管理有关规定》、《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等,对教、学、管理等主要环节明确了要求和标准。各系、部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规章制度,如教研室负责人和组内教师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预实验制度、教案书写制度等。各系、部根据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措施,并接受学校的直接领导和监管。学校教务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全面负责教学管理、监督和考核的全过程。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建立-

-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制度、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制度,多方面收集教学运行信息,及时反馈,将质量监控落到实处

学院建立了教学督导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教学研究和质量监控机构,完善了听课、评教、评学、检查、考核、意见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质量评估标准。形成了专家治教队伍,较好地发挥了专家的参谋、咨询、规划、监督作用。教学质量监控深入课堂、考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现场等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制定了完善的考试、考核管理制度。如《试题命题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关于考试管理有关规定》等,对考试、考核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严格规定,采取课程考试统一命题,考试试卷和成绩进行分析,实行教考分离等一系列措施,严把教学质量检查关。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考核标准,操作技能考试的评分标准,提高综合测评中的科学性,强化了职业技能教学各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

5.优秀的毕业生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①就业状况和社会声誉良好

学院毕业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职业技能较强,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在大学生就业形势-

-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学院近三年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甚至达到96%以上;良好的就业现状和社会声誉带来了较好的招生形势,形成了就业与招生的良性循环。学院连续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达90%以上,录取报到率达91%。

学院具有较为完善的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学校每年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了解毕业生社会反馈和社会需求趋向。从调查反映的满意率来看,学校近年的毕业生满意率超过91.7%,毕业生社会声誉良好。

②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学院的学风是“勤学苦练、善问多思”,勤学苦练意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能,同时磨炼自己的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善问多思意在要求学生不耻下问,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学会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建立了网络化学生管理体系,配备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近四年来,学校着力打造高学历、年轻化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专职辅导员占辅导员总数的50%。通过学习培训、工作研讨,明确职责,辅导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辅导员全面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身心健康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学生工作成-

-为青年教师成长的舞台,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成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的蓄水池。

学院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激励机制。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评优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上进。学院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勤工助学、大学生课题型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成才发展基金等各类项目,为学生搭建锻炼和成长的舞台。学院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完善自己。

学院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门成立了 “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广泛深入地开展与时俱进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小组,组织学生积极分子参加学习。2004年以来递交入党申请报告人数逐年递增,参加院业余党校培训学习的学生已达1200余人。学院每年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课题组的开题、调研和结题报告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的爱心、责任性和互助精神得到了弘扬。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奉献爱心,仅2006年10月的校园大学生志愿献血,就有643名同学自愿报名。学院每年都选送优秀大学生支援贫困县(区)建设或参军到-

-部队锻炼,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学院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为营造健康校园文化氛围,学院以校训、校歌、校标、校园景观等组成校园文化标识,以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体现校园的精神文明面貌。学院定期组织法制宣传、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讲座。学校建立学生活动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面向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现有爱心行动社、校园说法、环保协会等学生社团21个,参加社团的学生数达到2570人次,覆盖率达70.8%以上。由于学院在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的有力保障,使得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学院坚持培养心理、身体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观念,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与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体育部的作用,逐步建立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开展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近三年体质健康标准平均合格率达98.8%。

(三)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富有特色

学院首届高职毕业生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后,针对评估专-

-家组对学院工作的建议和发展需要,再次进行了办学思想大讨论。学院按照“专业设臵科学化、教学设施完善化、教学组织周密化、教学过程目标化、教学对象能力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了“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设臵与分析阶段、教学环境开发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以理论创新为突破,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办学质量。

学院以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优化专业结构,扶持新型专业。自2003年林业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精品专业以后,学院以“立足市场需求,培养和服务林业生产一线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宗旨,调整专业方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适应现代林业科技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使林业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起到了一个示范专业带动全院各专业改革的良性效应。

学院坚持产学研密切结合。学院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林业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行业专家、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逐步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内涵;通过加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发挥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优势,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学院设立科研、教研基金,规范管理,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带动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六年来,-

-依托学院的师资优势,教师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96项,学院教师获得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甘肃省天然林林区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及繁育技术试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依托一批既能承担教学任务,又能进行规划设计和承担工程建设项目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积极承揽参与各类工程项目,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工学结合搭建了平台。仅园林设计室近五年承担完成了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环境工程设计及施工项目等工程项目17项。工程项目使学生学到了新技术,学会了使用新设备,更新了新知识,了解了本学科的发展前景,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了整体育人水平。锻炼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院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主动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需求,积极推行开放式办学。将学生在校教育和企业的生产紧密衔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明显增强,企业也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就业工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另一方面,学院十分重视校企共建活动,企业先进的文化、管理观念和先进技术,不但对毕业生实习实-

-训、成长成材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同时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教研工作搭建了平台。2005年,学院与水利水电第三、四工程局、江苏昆山正威集团等四家企业签订了工程测量技术、园林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等四个专业100名学生的人才培养合同。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积极有效

学院重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近五年来,先后建成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专业机房及英语无线电台和校园网。选派教师出国学习进修,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在教师中倡导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近年,学院投资引进、开发了多种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年投资新装备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室8个,座位数994个。广大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学院在大力引进优秀课件的同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使用。组织全院电子课件教学竞赛,提高了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学院还积极改革外语教学工作,聘请外籍教师在商务英语专业开始试点教学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训。重视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证。一是实施实验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工程。为了提高效率、规划运作,实现全院共享,把全院实验实训室整合为62个,并按照统一规格和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学院一方面启动“林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模式研究”等项目;另一方面细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更加明确,操作更加具体,管理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学院也强化了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对毕业论文(设计)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质量良好。

学院自2001年改制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就设立了专门的教育研究室,开展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学院通过每年的教学工作会议、教育教学研讨会、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巩固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效益观。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专业建设特色鲜明

1.适应市场需要,校企共建专业

为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为依托,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突出内涵建设、质量建设和特色建设,形成了以林业技术、水土保持、园林、工程测量、城镇规划等重点专业为核心带动专业群发展和专业水平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并建立了以强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特色的专业开发与建设模式,更好地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服务。

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专业优势,以实践为依托来发展专业,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造老专业,开办新专业,停办就业困难的专业。近三年新开办了给排水工程、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新专业,停办了治安管理等专业。专业新增加到现在的26个,专业总体结构趋于合理,得到社会的认可。

学院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专业与市场的要求,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人才规格明确具体,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了既相对独立又结合紧密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比重较-

-大,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都在50%左右,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全校26个专业都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了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专业建设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计)划科学,措施落实,效果明显。林业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类精品专业,建筑装饰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学院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4个试点专业按照省级试点专业水平进行建设,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制改革、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加大整合力度,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学院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核心课程及基础课程建设思路明确。

学院各专业积极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聘请企业工程人员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打破课程之间的科学界限,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重点课程建设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和-

-最新岗位职能能力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学院重视自身教材建设,近年来,根据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开发有特色的高职教材。各专业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能反映科学技术最新发展成果、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其中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到达60%以上。此外,“十五”期间,教师先后主、参编国家和省部级(规划)正式出版教材71部。学院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要求,开发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训练课程,组织教师自编实验实习指导书56套。弥补了高职教材的不足,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3.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力推行“三证+文凭”制度。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经过积极努力,学院建有“国家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全国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远程培训基地”等技能鉴定机构,为学生取得相应的技能证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全部参加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98%以上的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与专业相适应的各类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技能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以较-

-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学院还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获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2007年在全省高职高专测绘技能大比武中学院测绘工程系学生获得团体二等奖,单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的好成绩。

多一个证书,多一次机遇,“三证+文凭”制度促进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五)社会服务辐射面广

1.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

自2002年以来,学院依托全省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优势,开展了以全省林业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林场场长(林业站站长)培训、乡镇长培训、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相关单位技术人员短期培训等,培训累计达13000人次。

学院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相关企业联合,对在校学生、社会人员进行职业工种、劳动技能培训,开展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和非学历教育为内容的各类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近五年,有5000余名学生考取了职业工种等级资格证书。甘肃省劳动厅于2001年在该校设立了天水市第九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除保证本校学生取证外,-

-为社会培训鉴定近3000名各级各类人员。

根据专业和行业特点,加强与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耦合。积极承办学会,成立或参与行业组织协调,发挥学院在行业中的协调联络作用。

2.注重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院坚持面向“三农”,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较好地服务于全省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探索建立了农林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依托科研优势,在天水高新技术示范园、民勤治沙站、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等地建立了11个教学、科研推广、生产示范三结合基地。在基地开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成绩突出。学院在天水高新技术示范园产学研基地,紧密结合天水区域经济的特点,抓点带面,辐射全市,服务陇东南,实行农、科、教结合,实验、示范、推广结合,林业开发、科技开发、智力开发结合。先后承担科研推广课题20余项,经济效益显著。

3.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

学院曾先后邀请德国联邦农业研究中心(FAL)、加拿大UNB大学等国外专家来院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专业讲座,先后有10名教师赴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芬兰、挪威等国参加学术交流和考察学习。选派了3名教师到加拿大UNB大学深造学习、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项目合作。-

005年4月学院与加拿大UNB大学林业与环境管理学院签署了为期3年的关于共同培养林业资源专业学生的合作协议,并同意在两所院校之间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2005年9月学院通过美中友好志愿者组织引进外籍教师1名,担负英语教学任务,对提高学院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2006届2名毕业生与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局签订就业协议后,随国外项目部到南非进行实习,因其表现突出,留任工作。2007年,又有4名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分别到阿尔及利亚和苏丹两国进行工程项目建设。

2004—2005年学院与WWF、CEPF、GEF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项目合作,先后承担完成了“迭部大熊猫栖息地研究”等3项国际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联合举办每年一次的非洲国家沙漠治理技术推广培训班。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创刊,被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索引,开展了与国内300余所高校和研究院学报交流工作。

4.辐射带动作用效果显著

学院关注边、贫、少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农村进行义务支教和职业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增加社会人员就业机会。并组织广大师生捐献图书和技术资料。学院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为带动甘肃职业院校的发展,学院主动承担带动责任,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增强适应力、扩大受益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与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庆阳林业学校、甘肃省农业学校、陇南农业学校、临洮农业学校等中专学校及一些县区职教中心建立帮扶关系,选派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和讲学、培训。

二、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优势明显

(一)政策优势

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能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学院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优势明显。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6号)指出:加大对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为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发展,教育部将加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以支持高等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

《甘肃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政策与资金保障作了全面的规划,在规划中已将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列为重点建设院校。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教育厅、省林业厅、天水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省委书记陆浩同志在视察中指出:“学院为全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希望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为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提供应有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省教育厅、省林业厅、天水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学院的发展和规划,在关系到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时,及时给予大力支持。从2001年到2006年,省林业厅给学院拨付预算内资金共计5000万元,并为学院争取到200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提供财政担保和贴息。2006年在天水市高校园区(校区东侧)规划215亩土地,用于学院扩建,并在划拨土地和使用价格上给予优惠,现已报省有关部门批准。

(二)区位优势

甘肃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差。尤其是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影响着我国内陆的生态安全。甘肃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省份,享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省内有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有兰州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有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室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科研重任。

-在生态建设的重点区,有强大的科研力量支撑,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省唯一的一所林业类高等职业学院,承担着为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的重任。承担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区位优势明显。

(三)共建优势

学院成立之初,省政府明确学院由省教育厅、省林业厅、天水市政府三家联合共建的体制。学院成立后,省教育厅、省林业厅、天水市政府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专业建设、科研项目、实训基地建设、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了学院大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快速健康发展。省政府在学院成立后曾先后给予2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中央财政为示范性院校建设拨专项资金465万元,建成了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更新、购臵了部分教学仪器设备,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学院2007年参加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试点评估,取得了优秀成绩,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大大提升,为更好地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的建设方案,为该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可行的实施基础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中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9个具体建设目标、5个重-

-点建设项目、5条保障措施”,预计建设经费11628万元,分两个阶段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于2009年底完成整体项目的验收工作。专家组经过认真研究、论证,一致认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建设目标是科学可行的、建设思路是清晰的、选择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是恰当的、经费预算和建设进度安排是合理的、保障措施是坚实有力的。

1个总体建设目标:重点加强林业类、环境类专业建设,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力争把学院建成一所规模适度,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管理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水平高,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引领和带动甘肃乃至西部地区高等农林类职业技术院校全面发展,为西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下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9个具体建设目标:一是打造品牌专业,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与之相关的专业群建设;二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35个共享性强、贴近生产、贴近实际工作流程、贴近工作场景的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三是培养、引进相结合,提高教师从教能力和从师能力,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团队。使“双师”素质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业教师总人数的80%-

-以上,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1名、“双师型”骨干教师47名,聘请40名企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专业兼职教师;四是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一三三”、“项目代训式”、“三二一岗前分流”、“双主线—进阶式”、“3.5+1.5+1”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五是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建成省级以上精品课程8门、院级精品课程17门,重点建设45门核心课程,28种特色教材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课件;六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建设1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七是建设由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中心、文献信息中心构成的专业共享平台;八是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把学院建成生态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周边企业的培训中心、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定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机构,三年内累计完成各种培训2万人次;九是引进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等方面科技合作项目2-3个,启动并实施1个国际联合办学项目,拓展新的合作院校与合作方式,建成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实施技术、项目与智力引进工程,开展国际项目合作与交流,扩大学院在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的影响力。

5个重点建设项目:林业技术、水土保持、园林技术、城镇规划、工程测量等5个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

5条保障措施:理论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

-保障和条件保障。

第四部分-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要求和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林业,面向市场,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坚持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建设。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努力为生态建设、地方经济建设及西部大开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总体建设目标

以林业类、环境类专业建设为重点,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加强内涵建设,力争把学院建成规模适度,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管理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水平高,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会服务“三位-

-一体”,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引领和带动甘肃乃至全国林业类职业技术院校全面发展,为西部地区的生态恢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部分 建设项目与建设内容

一、专业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建设内容概述

根据学院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学院在信息化建设中提出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计划在2007~2009年实现数字化校园扩建工程,工程建设包括以下10个子项目。

校园网升级改造。①完成学院新建楼宇尚未完成网络布线的7号、8号学生公寓楼节点的布线工程,新增信息点约2000个;完成有关楼宇间光缆连接工程,预计光缆长度2000米,完成与上述信息点配套的网络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

②校园网主干万兆升级。对校园网核心交换机分别增加配臵10Gb/s模块,并升级硬件防火墙、认证计费等相关联的设备,全面提升校园网主干带宽,同时为部署IPV6打下基础。

③提升校园网出口带宽。在现有带宽的基础上增加200Mbps,以提高校园网与外界的数据通信能力。

④学院原有部分应用管理系统的升级完善。学院原有的邮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进一步升级完善。

校园网安全保护、运行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结合学院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加IPS千兆入侵防御系统、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网络版防病毒和防垃圾邮件系统以及数据备份系统,全方位保障校园网运行的安全运行。

接入中国教育网(CERTNET)建设。我院地理位臵偏僻,受接入条件和费用的限制,一直没有接入中国教育网,随着接入条件的改善和建设资金的落实,完成接入中国教育网建设项目,将增加校园网出口,方便广大师生获取教育、科研信息,有利于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

校园“一卡通”建设。校园“一卡通”是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高校现代化管理和校园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为全面推进学院的信息化管理,方便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完成我院校园“一卡通”建设。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建设校园无线网络也成为数字化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园内会议大厅、阶梯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广场、休闲区等不易安装有线网络的场所,提供无线-

-上网服务,方便广大师生使用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上网,从而实现校园内任何地方都可访问网络的目标。

学生宿舍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宿舍已经变成课堂之外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中心。为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文化生活条件,应进行学生宿舍网建设工程。目前,我院2#、3#、4#、5#、6#学生宿舍楼已完成了综合布线,只需安装接入交换机和楼层交换机即可实现宿舍上网,新建的7#、8#学生宿舍楼还未进行综合布线。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系统建设。实现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课件和影视点播、视频会议和讲座、特色专业课程的实时转播、电视节目转播等服务功能,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娱乐信息资源。

教学、科研管理平台及资源库建设。引进教学、科研管理平台软件系统,从甘肃省科技情报所接入科技文献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相应的数字化教学、科研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共享型网络教学与科研资源,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全省林业行业,乃至西北林业建设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办公网络化与自动化建设。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引进适合学院实际的办公网络化与自动化平台软件系统,实现办公的网络化与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提高管理和决策-

-的水平。

校园数字安防网络系统建设。针对我院地处城郊结合部,周边治安状况复杂的具体情况,在校区构建一套数字监控及联网报警系统与电子巡更系统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

2.必要性分析

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图书资料检索、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学及辅助教学等都离不开校园网。网络平台性能的好坏、网络传输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这些应用的质量。本项目的重点在于加强校园网安全防范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改造不适应网络发展和应用的薄弱环节、更新陈旧设备,保证新建楼宇的网络接入。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种类不断增长,应用的数据也在不断增长,如何有效地存储、备份和管理这些业务系统的海量数据,并使管理达到功能完备和手段的自动化,减少人为的错误因素和设备故障所造成的业务损失,对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学院规模的逐渐扩大,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短缺使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远程教学可以极大地突破地域限制,使学院的教育手段更加高效和现代化,同时又能共享教学资源,扩大教学的规模,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还可以随时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学习交流,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延伸和扩展,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

-缓解教学资源的紧缺非常有效而且十分必要。

3.可行性分析

学院现有校园网采用1000M以太网作为校园网主干,100M到桌面。校园网出口为中国电信提供的100M专线光纤,校内楼宇之间全部用光纤连接,共有信息点数2400个,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台数近1000台,覆盖了校内全部教学场所、管理处室、职工办公室和部分学生宿舍。校园网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WWW服务、Email服务、DNS服务、FTP服务、DHCP服务等。

目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上正在运行的有: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和网络教学服务。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服务和社会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该院已经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网络技术、奉献精神和较强政治责任感的管理队伍。通过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完成校园网络改造扩建工程、公共数据中心、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项目的建设。建设强健、优质的网络平台,为电子政务、教学科研、信息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应用提供基本保证。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完善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升级校园网交换机,确保校园网中的所有交换机均能支持网络管理。

数据管理中心目标是建设一个以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和信息共享服务系统,最终达到党-

第二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6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依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2、《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

3、《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送审稿)》

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暨2015年远景发展目标(送审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93年,为深圳市属公办全日制高校。学院有东、西、华侨城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8万㎡,校舍建筑面积49.3万㎡,其中教室8.97万㎡,实训室及实习场所9.68万㎡。

学院现设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护理与医学技术学院等11个学院。2006年,全日制在校生20113人(折算规模)。教职工1720人,其中专任教师97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4人)。共开设89个专业、150个专业方向,涉及电子信息等16个大类,基本覆盖深圳主要产业和行业,其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高职高专‚精品专业‛1个,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4个。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较高,有国家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教材建设成绩显著,主编或参编出版的各类高职教材已411部,其中主编教材301部(含规划教材83部),初步形成了类别比较齐全、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系列教材。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83万台套,总值2.645亿元,大部分集中在工业中心。该中心下设26个实训室(108个实训分室),其中有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2个(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和发酵精制检测实验室)。其中既有三坐标测量仪、Festo液压、气动设备、‚海德堡‛四色全自动胶印机等高端贵重设备,也有大批能够反映当前高新技术,在实际生产第一线应用广泛的各种设计与技术应用软件。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所有专任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建有教师网站360个,建成主干带宽4000兆,拥有2.8万个信息点的校园网和总容量达7TB的高职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尤其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15511工程,现已开发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52门,讲授型网络课程14门,实训教学录像片25部。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180余万册(其中纸质藏书突破120万册,中外报刊2300余种,电子图书61万种)。

一、必要性分析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既是为了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是为了转移农村劳动力和扩大社会就业。实践证明,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就不可能把我国真正建成世界上一流的国家。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的重大举措,而且对支持高职教育步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的新阶段,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 院校建设项目,是迫切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需要,是完善和创新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深圳率先打造中国特色、中国品牌高职教育名校,让其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宽广的视野,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需要。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正处于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急需国家集中财力和优势资源,扶持一批办学成效突出、社会美誉度高的高职院校,将其建设成为高水平示范性院校,引领和带动我国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和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多次获得中央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肯定。2005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称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典型‛。200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视察,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产学结合、教学方法等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为进一步增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优势,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迫切需要抓住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良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站在为国家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作更多贡献的高度,率先争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职教育名校,促进中国高职教育实现新的突破和更快发展。

2、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提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完善学院办学条件,全面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 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立足深圳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办学的原则,迄今为止已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近2万名合格毕业生。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校的发展与深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职业技术院校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校硬件建设整体实力较强,但在国内同类院校具有绝对优势的亮点项目不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缺乏在国内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大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成绩比较突出,但是各院系、专业发展还很不平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较高,但是还不能全面参照国际标准来培养高技能人才;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形式单一,紧密型合作的典型还比较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受到社会的好评,但是在重要的技术岗位或关键岗位就业的人数还不多;相当一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已经取得了高级技术等级证书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但还有为数较多的专业的学生只能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职教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总结学院及全国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职教育出思想、出理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走向世界等方面还没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此外,在国际化、精细化管理、办学效益以及幅射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等等。

为此,在目前全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圳亟需通过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勇于否定自己,并在否定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全面提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使学校尽快跻身世界一流职业技术院校行列,率先成为中国品牌的高职院校。

3、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增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带动深圳及周边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高职院校,身处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不仅要立足深圳办学,还应面向社会,辐射全国,承担起带动周边和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多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优势教学资源的作用,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社会培训的同时,还通过教师培训、人员交流、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了对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贵州、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工作,为促进这些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教学资源有限,这项工作的持续和深入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扩大社会培训规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带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整体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必要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增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能力,更好地发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可行性分析

建校10多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实力、专业和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有能力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要求开展本项目的建设,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

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和评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成果。2003年9月、200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两次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题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经验很好,值得总结宣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方向正确,办出了特 色,办出了名气。希望再接再厉,为广东以及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成为全国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经过26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目前已经确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等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并且确立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发展循环经济等重要发展战略。而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对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十一五‛期间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来抓。2000年再划地1980亩兴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在《深圳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特别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做大做强,努力跻身世界一流职业技术院校行列;今年又将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写进《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 ;2006年7月,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更强调,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要什么给什么‛。截止到2006年8月,深圳市政府累计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投入237602万元;近3年政府每年给予相当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约2.2万元/人.年。

(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形成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十多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初露端倪。

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提出了‚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的办学思路,紧扣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定位,着力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① 生 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② 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考核基地及在职职工职后提升和转岗培训的现代改行职业技术学院;③ 广东省及周边地区中职师资培训基地;④ 地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和普及的生产力促进中心;⑤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转移和创新基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比较清晰明确的路径。

其次,根据行业、专业特点,不断完善以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形成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模块式、组合型、进阶式、项目引导式、任务驱动式、‚培训包‛等课程形式开发课程,形成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系列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成果,在国内外高职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荣获第四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成果再次荣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成果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近5年来,国内外兄弟院校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考察的人数超过2万人次。

(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办学体制、实施品牌扩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校以来,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探索‚双主体‛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瞄准国内外有意向合作的知名企业,吸纳其高端人员加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董事会等方式,使校企合作全方位展开,使企业在分享学院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丰富了学院的教育资源。目前学院还与深圳各区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工作,并准备在 各区陆续建立以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机构,力争2年内先在龙岗、宝安两区付诸实施,5年内在珠三角建立3-5所类似的培训机构。

(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力较强,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院创立以来,在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办学道路。200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了教育部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评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同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中心通过教育部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评估,达到优秀标准;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9月,在国家教育部首次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以15项指标全优的成绩获得优秀,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被公认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05年6月,以优异成绩首家通过教育部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试评遴选的专家评审。

建校以来,学院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9630余人,‚十五‛期间,平均就业率达到98%,其中2001年为98.2%,2002年98.4%,2003年95.7%,2004年99.11%,2005年98.6%,2006年97.43%,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5年12月,参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评议咨询会的12名专家,一致认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力已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办学水平被公认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臶。‛

(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发展模式特色鲜明,建设和开发了较完备的高职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遵循‚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我们就把专业办到哪里‛、‚专业建设不仅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主动引导和创造这种需求‛的专业建设思路,根据深圳市战略目标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门类多样、学科交叉、布局合理、多种学制并存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专业布局辐射深圳及珠三角主要产业和行业。近年来,学院根据深圳市确定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并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的要求,在已有专业布局综合化、多品种、以工为主、文理经管结合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与深圳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装备业、商贸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设计、影视、印刷传媒)、现代生化产业和医护相关的专业群(类)。

为了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为依托,形成了以重点专业为核心带动专业群发展和专业水平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并建立了以强化专业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为特色的专业开发与建设模式。在试点专业和精品建设专业的基础上,由学院统一规划、院系具体负责,整合优势专业和产业背景好的专业,形成若干个重点发展的专业群,通过加强专业群的建设,从而带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不断探寻和完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依托行业、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反向设计教学环节,开发模块式的专业教学计划;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为据点,探索形成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理论,学生)—工厂(实践,学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理论,学生)—工厂(实践,学徒)相结合的‚双循环‛工学交替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的方式,形成了将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内容有机地融于一体的、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校企 全程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等等。

课程建设方面,学院依据依托市场、瞄准产业、锁定职业、校企共建的原则,围绕职业活动设计课程方案,围绕职业生涯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过程组织课程教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行为依据构建专业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要求,开发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训练课程;以主题、案例、项目、情景、实务、仿真为主要形式确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校园文化和人本理念为主线建设人文素质课程;以模块式、组合型、进阶式、任务驱动式、‚培训包‛等手段确定课程结构,并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按照‚稳定一批、优化一批、探索一批‛的思路,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为了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校级及以上重点课程、精品课程都开发了讲授型或自主学习型教学网站,院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及主干课程等也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网络课件,学院依托校园网还建立了海量的教学资源库,既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利于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迄今为止,学院已有1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40余门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在建设和不断完善之中。教材建设方面,学院教师主编出版教材411部,其中实践教学教材71部,在全国率先形成了类别较为齐全、高职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

(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实力,产学合作成效明显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注重办学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支持技术研发。仅近3年,学院就承担省以上科技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先后有5项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深圳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8项研究成果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 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授权专利数连续两年进入全省高校前8名;42项成果参加了第五、六、七届高交会展示交易或网上交易;发表科技类学术论文900余篇,据广东省教育厅统计排序,在全省百余所高校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研发实力位居第14位。

产学合作成效明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相互参与机制、校企共建机制、利益分灶机制、企业援建机制和自我造血机制,既使人才培养得到了企业、行业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和在资金、设备、场地及技术方面有力的支持,又使教师始终站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沿,增强了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加深了企业和学院之间的紧密联系。仅在‚十五‛期间,学院就调整、增设专业管理委员会40余个,增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0多个。目前,学院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31个,专业管理委员会联系专家1106人,其中校外专家867人,来自805个单位。近三年开展科技服务375项,到款额2281.86万元;与行业共建了家具研究开发院等公共技术平台,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应用与推广等途径,为促进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领导能力、师资队伍、体制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良好基础,为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1、有一个勇于创新、团结务实、勤政廉洁、深受全校师生拥护的领导班子。现校领导班子6人,20世纪40年代出生2人,50年代出生3人,60年代1人,正高职称3人,女性1人,都具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领导班子在事关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决策上,始终能坚持集体议事制度,推行校务公开,保证重大问题决策无失误,有力地促进了该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对高职教育高度认同的师资队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75人,专业教师686人,其中高级职称394人,双师型教师494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在 全国同类院校处于先进水平,并有一批在行业及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同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套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的师资管理制度,以在职提高为主的师资培养制度,以学成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在职务职称聘任、晋升、奖惩以及部门和个人评优方面,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除注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带头人以及来自企业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之外,特别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尤其是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注重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从2001年起,规定专任教师‚每学期累计不少于10天的下企业或社会实践(不含带学生实习)或实训室工作半年‛,学院每年拿出100万元,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学习1年,从2002年起,每年另拨100万元,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

3、有一套能促进全体师生积极性充分激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机制。①实行重大问题集体议事机制,推行校务公开和民主治校。②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推行的以‚全员聘任制‛为核心的第一轮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铁饭碗‛,解决了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2001年推行的以‚岗位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人事制度改革,将薪酬与绩效挂钩,解决了分配上的‚能高能低‛问题。同时,实施了‚岗位聘任、期满辞职‛的干部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2006年6月,为适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扩大,管理扁平化的需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又启动了第三次人事制度改革,旨在通过人员经费部分动态包干,核定职位设臵、人员编制,优化职位结构比例,将教职工绩效考核权力下放院系等举措,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首先,该校《教学工作规范》对教学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如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毕业生质量标准等;第二,建立教学质量保证 体系,实行学校、院(系)二级管理;第三,构建了校长--教务处、督导室--系部--学生四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系统。

4、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投入机制。这些年来,企业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捐赠设备5978台套,价值6350万元。近3年来,学院教师自制设备100余台(套),价值100余万元,开展科技服务375项,到款额2281.86万元。除深圳市政府投资外,近3年来还争取教育部资助经费626万元,包括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经费250万元、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经费350万元、国家精品专业专款10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专款16万元;争取企业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奖教、奖学金等社会捐赠175.75万元;其它经费266.3万元。学院还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自筹资金建设学生宿舍,目前已建成有86724㎡,建设资金1.4亿元。

(八)对外合作交流活跃,办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内外同类高校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目前,学院除与广东省内及其他省市、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办学、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有经常性的交流外,还与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俄罗斯、美国等8个国家及港台地区的4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台湾12所技职类大学结成姊妹关系;开设了英、德、法、俄、西班牙、韩、日语等7个语种的专业教学,有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77人,外籍教师26人;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单独考试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职院校,现有港澳台籍学生48人; 2004至2006年,学院还接受了数百名来自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日本、西班牙、菲律宾、马来亚等国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派出共160多人次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赴英、美、澳、法、德、加、日、韩等约20个国家的相关院校进修学习。

三、资金筹措及保障措施

(一)资金安排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预算总经费为2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5000万元,其余部分在学院‚十一五‛规划总经费中统筹安排。具体如下:

1、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共5000万元,主要用于12个重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开展‚工学结合‛与教师下企业等项目。资金安排如下:

——2006年、2007年:

共计投入3500万元。其中55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项目;550万元用于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140万元用于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260万元用于开展‚工学结合‛与教师下企业。

——2008年:

共投入1500万元。其中25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项目;250万元用于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860万元用于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140万元用于开展‚工学结合‛与教师下企业。

2、市财政支持经费使用安排

市财政支持经费主要用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资金安排如下:

——2006年、2007年:

共计投入10000万元。其中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经费800万元;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经费6970万元;共享型教学 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800万元;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1060万元;教师出国进修与国际化建设240万元;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130万元。

——2008年:

共计投入5000万元。其中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经费400万元;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经费3430万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400万元;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570万元;教师出国进修与国际化建设130万元;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70万元。

上述经费需求在‚深圳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规划‛经费投入中统筹考虑,项目将具体分类、分纳入市政府投资计划立项、地方财政预算、学院部门预算中安排实施。

(二)保障措施

为顺利完成建设项目,达到预期目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制定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保障措施。

1、组织与管理机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科研、财务、人事、设备、工业训练中心、相关院系领导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办公室‛,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协调与执行工作。

同时,根据建设内容的需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领导小组下分设专业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及对口支援项目建设等5个二级工作小组,详细制定各分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负责按时、保质完成各个项目 的建设计划。

2、运行与监管机制

在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研究和制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明确负责人的权责,并严格遵照施行。

学院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依据相关制度,定期对各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各分项目工作小组要严格监督分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检查各子项目的建设情况,并如实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小组进行汇报。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运行和监管机制,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有关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报告市教育、财政部门。

3、体制与模式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推动力,建立适应国家示范性院校发展需要的新的体制与模式。一是以创新观念为先导,形成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走内涵拓展型发展道路;二是创新办学体制,树立‚经营大学‛理念,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品牌扩张,放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优质办学资源的外部效应,带动区域内和中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原则,深入研究和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4、经费筹措与管理

项目建设除中央和地方经费支持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利用产学合作、社会募集等多种方式从企业和社会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建设所需经费。学院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和深圳职业 技术学院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制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设立专门的账户,科学预算,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5、设备采购办法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内部管理制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均通过招标形式采购。

四、建设进度安排

2006年:启动项目申报与建设工作

——组织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项目申报,开展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并初步启动12个专业的建设工作;

——完成技术中心及相关重点实训(实验)室硬件建设的论证和招投标前期工作;

——完成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全国高职教育师资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在寒假期间开始培训;

2007年:初步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水平示范校 ——6个专业建成国家精品专业,达到示范性专业水平; ——完成全部技术中心、重点实训(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主要技术设备的采购及部分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

——初步完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

——启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完成6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子库的建设;

——全面启动校内师资培养工作,引进专业技术带头人5名,培养14人:引进专业骨干教师6人,培养52人:选送39名教师到国外一流技术大学进修学习,125名教师下企业锻炼;

——承担1000名全国各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

——对口支援、职业培训与农村‚一村一户‛培训计划等社会服 务全面展开。

2008年: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职教育名校

——建成2—3个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国家精品专业,6个国家精品专业,形成12个特色专业群;

——完成全部技术中心、重点实训(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的安装、调试并全部投入使用;

——完成6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子库的建设;

——引进4名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权威和影响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继续培养14人:引进骨干教师3人,继续培养52人选派25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一流技术大学学习,67名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

——承担1200名全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各项社会服务全面展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2009年:继续做好各项示范、支持和社会服务工作,完善相关建设项目的建设,对建设各项目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全面总结,并在教育部财政部的领导和组织下,完成国家示范性院校的验收工作。

附件:《关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预审意见》

第三篇: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 工作简讯

总16期(2009)第5期 国家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主办 项目建设办公室 承办 2009年10月15日

学习交流】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商学博士毛拉举行创业讲座„„„„„„„„„„„„1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何祖伟书记一行来学院指导工作„„„„„„„„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来校交流指导„„„„1 【示范引领】

学院承办的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2 学院成功举办 “牛羊胚胎移植技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2 【表彰奖励】

机电工程系荣获2009年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3 经济管理系喜获2009年“自治区9•10教育奖状”„„„„„„„„„„3 学院选手在全区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3 【校企合作】

调查了解企业需求 发展长期合作伙伴 „„„„„„„„„„„„„„„4 机电工程系学生前往共享集团顶岗实习„„„„„„„„„„„„„„„5 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电建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5 机电工程系与瀛海建材集团合作签约仪式„„„„„„„„„„„„„„6 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6 【建设动态】

学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 实施全面教学改革 „„„„„„„„„„„„„7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进行实战演练„„„„„„„„„„„„„„„8 能源化工系专业教师到灵武电厂实习„„„„„„„„„„„„„„„„8 学院召开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8 学院召开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阶段汇报会议„„„„„„„„„„„„„„9 学院对 “示范建设三周年成果案例征集和公共课课改”工作进行安排„10 新学期学院实验实训设备招标采购顺利进行 „„„„„„„„„„„„10 生物工程系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1 【学习交流】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商学博士毛拉举行

创业讲座

8月7日上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商学博士毛拉在银川市行政中心礼堂进行了创业讲座,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带领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动物科学系近400名学生及部分辅导员参加了讲座。

此次讲座围绕企业管理、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产业集群、商业计划等课题作了详细介绍,进一步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更深入的让学生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掌握了很多创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何祖伟书记一行

来学院指导工作

8月19日下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祖伟,院长刘宣飞一行来学院指导工作。来访人员与学院领导及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教务处等处室及各系部负责人负责人座谈,座谈会围绕新校区建设、示范院校的课程改革、人才引进、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现场讨论热烈。会后,何祖伟书记一行前往新校区进行了参观。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来校

交流指导

暑假期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院校的财务处领导到学院就财务管理及资金利用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学院领导、财务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就各院校的资金运行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各校的做法,深入交换了意见。此次四所院校来学院考察,也为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学院示范院校建设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示范引领】

学院承办的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为发挥学院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师资,从2009年8月19日至8月23日,承办了“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高级研修班。

研修班分别邀请了教育部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王衍安副主任讲授《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宁夏农林行业的知名专家李健为大家介绍《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效东讲授《耐干旱园林观赏植物引种驯化及其在三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沈瑞清讲授《马铃薯脱毒种属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快繁车间主任吴建华讲授《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任杰讲授《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参加培训的学员认为,6场讲座不仅代表了宁夏在植物快繁领域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能体现出植物快繁技术服务地方经济所取得的成果,宁夏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学院成功举办 “牛羊胚胎移植技术”骨干教师

高级研修班

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指委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院校2009师资培训计划》(教高司函[2009]76号)要求,学院“牛羊胚胎移植技术”高级研修班项目列入2009教育部高教司师资培训计划。

8月19日,由学院和动物生产类教职委联合举办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牛羊胚胎移植技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如期开班。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孔斌副院长、动物生产类教指委曹天杰副主任、动物生产类教职委秘书长杨宝进等和来自全国畜牧类职业院校的教师近三十人参加了会议。培训会议历时六天,围绕牛羊胚胎移植的基本理论、实验操作技术和牛羊胚胎移植的新技术、新进展进行培训,重在使参加培训的老师掌握此项技术的基本的实验室操作能力,提高其教学水平。

【表彰奖励】

机电工程系荣获2009年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9月8日下午,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全国政协慰问团慰问宁夏教师暨自治区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区的教师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

会议表彰了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学院机电工程系荣获2009年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全区高职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经济管理系喜获2009年“自治区9•10教育奖状”

为表彰2007年以来,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力弘扬人民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9月9日上午,自治区总工会、教育厅在工会大厦隆重举行“9〃10”教育奖状、奖章颁奖大会。

学院经济管理系喜获2009年自治区“9〃10”教育奖状先进集体称号。经济管理系副书记杜锐代表获奖的先进集体在大会上发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9〃10”教育奖状、奖章设立于2000年,由自治区总工会和教育厅联合发起,用以表彰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此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今年是第5次。

学院选手在全区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大赛

取得优异成绩

9月21日至22日,由自治区创双优组织委员会主办、自治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承办、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全区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大赛在学院隆重举行。本次大赛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大,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委书记张怀斌、院长撒承贤参加了开幕式、闭幕式并致辞。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田淑卿亲自安排部署,由学院工会和信息系负责具体工作。大赛前夕,工会和信息系联合组织了学院女职工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及选拔赛。学院女教职工员踊跃报名参加,从24名选手中选出7人参加了全区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大赛。此次大赛共有全区110名选手参加,学院选手刘艳、王涛、陈芳、闫坤豪、杨志霞、李惠琴、王婷7名同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取得团体二等奖;刘艳、王涛分别荣获个人三等奖;陈芳、闫坤豪分别荣获优秀奖;学院工会荣获优秀组织奖。

【校企合作】

调查了解企业需求 发展长期合作伙伴

撒承贤校长到任伊始,将企业调研作为了解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的突破口。8月中下旬,撒校长带领校办、教务处、实训中心及能源化工系、机电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系、信息工程系以及农校负责人先后到宁夏电建集团、共享集团、大北农公司、大地丰之源生物制药公司、迅雷公司、宁夏九三零种禽场、宁夏乐义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广夏(银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希望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听取学生对学校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与企业 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高层互访机制。

调研中,撒校长一行分别与企业高层、人力资源部门、部分技术人员以及顶岗实习就业的学生座谈,还深入生产现场、学生宿舍、职工餐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与企业人员座谈中,撒承贤校长指出,企业是学校需要建设的课堂,学校的重要教学活动在企业,企业员工是学校“不在编”但是重要的师资队伍,企业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鉴定所”,企业家、企业员工是最有资格评价学校教学管理的专家,学校应创造条件让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他表示学校将就校企合作制度、环境建设等问题积极向政府献言献策,为加快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有所作为。在了解了学生住宿和就餐情况后,撒校长感谢企业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住宿环境和廉价可口的饭菜。

调研结束后,撒校长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一定要树立合作办学的思想,从专业设臵到过程管理,从实习实训到企业文化,不断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开创高职教育新鲜、生动、充满活力的崭新局面。他要求大家积极改革,大胆实践,凝练出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为宁夏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这次调研活动对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将起到重要作用。

机电工程系学生前往共享集团顶岗实习

9月8日,机电系五年制机电1、2班的28名学生前去共享集团铸钢有限公司顶岗实习。

这批实习生到公司后,将被分配到铸钢和模具两个部门接受岗前培训,之后将安排工作岗位实习就业。

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电建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9月12日,学院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电建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党委书记张怀斌,副院长孔斌,党委委员、组宣部部长温泽,电 建集团总经理陈学福出席签字仪式,院内相关部门负责人、能源化工 系领导和部分教师及电建集团相关人员参加了签字仪式。

孔斌副院长向企业介绍了示范院校建设及热动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对宁夏电建集团多年来对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代表学院和宁夏电建集团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宁夏电建集团陈学福总经理表示,企业今后将在就业、实习、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多方面与学院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学生就业和实习岗位,搭建学生就业、成长平台,企业选派优秀生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服务于学院教学和专业建设,双方合作研究、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企业优秀员工定期到学院交流。张怀斌书记指出,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

机电工程系与瀛海建材集团合作签约仪式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生产实际方面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惠互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原则,9月9日下午,学院机电工程系与宁夏瀛海建材集团校企合作委托培养高技能人才签约仪式在学院隆重举行。根据协议,机电工程系受宁夏瀛海 建材集团委托为其定向于2010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00人。

马少先副院长主持了签约仪式,并介绍来宾和会议主题。孔斌副院长代表学院与杨正有总经理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瀛海集团杨正有总经理对学院主动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服务表示感谢,并表示企业今后将在学生的就业、实习、合作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多方面与学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撒成贤院长指出,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今后学校将进一步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机电工程系主任马锦才代表系部对瀛海集团公司对学院和系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双方将在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实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长久、深入的合作,为学院和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能源化工系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生产实际方面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惠互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原则,10月15日,能源化工系隆重举行了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仪式。学院院长撒承贤、副院长孔斌、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王琪琳及教务处、学生处、实训中心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孔斌副院长介绍了示范院校建设及热动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并代表学院和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琪琳感谢学院为双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此次“校企合作”计划的启动,为企业搭建了人才培养“直通车”,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会把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输送的人才,作为公司招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共同把这次合作做实、做强、做大,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振兴宁夏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撒承贤院长表示,今天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是学校的一件喜事,下一步双方要用实际行动一步步去落实教学、实习、就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多方面的校企合作事项,并祝愿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就像紫荆花一样越开越美丽。

【建设动态】

学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 实施全面教学改革

为推进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进程,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有利于加强专业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奖励在教学、课程建设、技能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团队)及其优秀成果,展示学院在示范院校教学质量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鼓励广大教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结合学院实际情况,7月下旬,学院通过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工程暂行办法》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暂行办法》。

根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暂行办法》,学院决定拨付专项经费,集中建设一批优质课程,通过一定周期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务处负责具体组织安排下,各系部积极配合申报,申报课程总数逾50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学院人文艺术系广告专业本着项目化实训教学的旨意,组织、承接了多项校内外各种题材的拍摄任务,以让学生参与项目来完成实践教学,在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学院的对外影响力。

8月6日下午,人文艺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08级学生参与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合技能大赛—2009年插花花艺大赛”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项目化的教学。目前,广告08级学生正在学习电视摄像课程。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指导教师以此次插花大赛为实践内容,组织学生拍摄了数码照片和活动录像。项目化实训教学是一种边教学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学院的各项活动拍摄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能源化工系专业教师到灵武电厂实习

8月17日,能源化工系热能动力专业青年教师到华电灵武电厂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青年教师对真实生产环境的认识,增强经验,同时为热动专业课程建设收集相关资料。

华电灵武电厂是世界首台亚临界空冷电厂,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主要是跟随企业人员进现场,看设备运作,由企业人员进行介绍讲解,了解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结合热动专业《锅炉运行》、《锅炉检修》、《锅炉结构》等课程正在建设之中,需要大量工作场景素材,所以在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同时也积累了生产一线的教学资料。本次我系青年教师下厂实习还积极参与顶岗实习学生交流,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多方位了解工作情况,为课程建设积累素材。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校长、教务处领导及能源化工系领导都来到了灵武电厂,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高层互访机制。

学院召开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按照教务处关于修订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学院各系部分别以专业为单位,通过走访企业、电话约谈、邀请学院领导及相关专业的校外专家出席论证会,完成了各专业的调研报告,形成了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并根据院领导的指示和专家的意见,各系分别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

各参会专家在听完汇报、阅读资料之后,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对各专业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岗位和职业能力描述欠妥的地方进行了指导,然后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设臵的必要性、开课的先后顺序、学时的多少与教师进行了研讨,使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各与会领导感谢参会专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对各专业的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本轮论证会指明了各系未来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方向,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内容,深化了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做好了准备工作。

学院召开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阶段汇报会议

8月27日,项目办组织召开20091—8月份示范项目建设汇报会议,撒承贤校长出席会议,人事处、财务处、实训中心、学生处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带头人参加会议。

5个重点专业的负责人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汇报了项目完成情况、取得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听取了示范项目建设汇报后,撒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示范院校项目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项目”,关系到学院今后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学院涌现出一支非常好的建设队伍,对工作忠诚、富有激情,应该予以肯定。对于示范院校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示范建设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督促各职能部门参与示范建设。我们对项目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认识,要迎难而上。最后,撒校长对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学院对 “示范建设三周年成果案例征集和公共课课改”

工作进行安排

根据教育部通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将于11月底在京召开。为了更好的总结、展示、交流专业建设成果,9月18日,学院召开“示范建设三周年成果案例征集和公共课课改”工作会议,孔斌副校长、项目办、教务处相关人员以及重点专业负责人、公共课教研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项目办对各重点专业案例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并对各专业的优势特色进行了分析,要求各专业根据教育部要求,认真准备材料,凝练教改特色,积极宣传学院建设成果。会议还就公共课课改工作进行了安排布臵,强调公共课的系统化设计,以利于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新学期学院实验实训设备招标采购顺利进行

9月18日上午,学院在自治区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对机电工程系、动物科学系、能源化工系、人文艺术系等部门实验实训设备进行公开招标。

经招标办专家严格评审,机电工程系实训设备有3个标段中标,包括仿真实训室计算机周边设备;机加工实训车间、机械测绘及机床设备拆装实训室普通机床等设备;机加实训车间数控机床等设备。动物科学系实训设备有5个标段中标,其中有胚胎移植设备;动物医院A、B设备;微生物实训室、动物病理、兽医临床诊断室、饲料分析实训室设备;养殖场实训基地B包设备。能源化工系实训设备有2个标段中标,包括金属材料实训室检测设备;焊接设备。人文艺术系实训设备有计算机及周边设备1个标段中标。参与此次投标并中标的公司有:银川嘉华电教设备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银川旭智通工贸有限公司、宁夏纽泰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泷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兰州仪华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燕北华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银川天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夏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宁夏西科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等。

本次招标由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主持,银川国立公证处公证,宁夏招投标管理中心和学院纪检委全程监督。

为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生物工程系根据葡萄酒产业的季节性、行业的需求来安排课程教学工作,于8月底将08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两个班共100名学生分别安排到广夏(银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和玉泉营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开展《葡萄酒生产技术与工艺》课程教学。学生分配在企业葡萄酒酿造生产流水线的各个岗位进行顶岗生产,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完成实际的生产任务,掌握葡萄酒酿造技术。10月13日,一个多月的课程教学任务圆满结束,广夏(银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和玉泉营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对学生一个多月来的学习和实训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优秀实习学生进行了表彰,广夏(银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还为学院赠送了锦旗。

第四篇: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工作简报

(第21期)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领导小组主管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承办

2009年2月16日

建设动态

★ 我院成功采购一架大型飞机

1月21日,我院吴万敏院长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苏亮总经济师签定飞机买卖合同。根据合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向学院出售一架MD-82型飞机。2月4日我院专家组到达三亚机场,对飞机进行了现场技术验收。2月6日飞机顺利从三亚飞达白云国际机场,专家组成员随机返回。同时南方航空支持的实训航材也随机运回。

2月6日上午,我院黄永宁副院长、吴卫锋副院长和各相关处室的领导前往白云机场迎接飞机并参加了隆重的交接仪式。交 接仪式上,黄永宁副院长代表我院对南航和广州飞机维修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表示诚挚谢意,并希望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南航代表也表示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学院建设。

此次购买飞机是学院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加快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一部分,条件成熟时学院在2009年还将购买1-2架大型飞机,这是基于下列理由:

1、根据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的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我院要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吸引更多的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建设一个体现飞机维修真实工作环境、行业共享、服务其他院校同类专业,集教学、生产性实训、企业实作培训、飞机维修执照培训考证“四位一体”的民航飞机维修工程“公共实训平台”。新飞机的采购,可填补我院在实训用机型上的一个空白。

2、学院正努力申请成为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其中包括机型培训。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培训设施设备要求(AC-147-07)”中要求,进行机型实习培训的培训机构应当具备其所培训的相应型号的航空器,并应当保证可以满足实习培训的要求。因而需要具有现在民航通用机型的飞机。

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有新型号的飞机,配套相应的维修和教学设施,开发基于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及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飞机上进行真实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 2 综合职业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更能体现民航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按照计划,飞机到达实训基地后,学院还将建设教学专用机库,并配套少量工具间、维修间、实训准备区、资料室等,开发基于行业标准、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和与机型执照培训配套的设施。学生在专用机库中可以亲身感受工作环境,教师可以开展体现真实工作任务流程的实训教学,企业也可以在此合作开展机型培训。

MD-82飞机的引进是我院实行产学合作,推动实训基地示范性建设的成果,必将促进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至今我院实训基地飞机数已达26架。(院办)

★ 总结工作,创新实践,提升理论,学习借鉴

----学院举办2008年寒假干部培训研讨会

2009年1月8日—9日,学院举办了2008年末干部培训研讨会,学院领导、副科以上干部、相关教研室主任、示范办成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要求,总结工作,创新实践,提升理论,学习借鉴。此次研讨会采取分线分组研讨和专题报告会两种形式。

8日下午,参会人员分别按学生线和后勤线、教学线、科研人事线、行政线共四组进行研讨。研讨期间,各组围绕主题,联系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达到了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

9日上午,专题报告会如期举行。报告会由黄永宁副院长主持,共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由相关人员围绕一个主题作汇报,汇报结束后由院领导点评。

报告会第一阶段由学生工作处陈曦书记和通讯工程系李斯伟老师进行主题发言。陈曦书记围绕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这一主题对“2008年民航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李斯伟老师以电子专业就业为出发点,作了题为“通讯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从服务民航通信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转型”的汇报。吴卫锋副院长进行了点评。

报告会第二阶段主要由机务工程系张建荣主任、通讯工程系张建超主任、经营管理系肖旭主任对各系2009年重点工作和示范创新点进行了汇报,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建设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就业工作以及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等。教务处黄宝珍处长就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和提高办学效益、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开拓性培训工作,作了关于2009年学院培训工作扩展与创新的汇报。吴万敏院长对该阶段的发言逐一进行了点评。报告会第三阶段由相关教研室主任解读了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综述,并介绍了课程开发典型案例。通讯工程系李斯伟老师介绍了高职课程开发模式,即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解读。经营管理系郑玲老师作了题为“配送中心管理课程——基于行业标准的建设方案与实施”的汇报,用案例演示了高职课程开发。机务工程系虞浩清老师解读了《行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综述》。吴万敏院长从课题组的角度对该阶段汇报进行了点评。

报告会第四阶段分别由经营管理系万青老师和吴卫锋副院长介绍了赴香港国泰航空学习情况和教育部“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相关情况。蔡昌荣副院长在点评中指出,学院干部、教师的进修学习应不拘形式,出国出境培训是一种学习,参加会议也是一种学习;应扩展培训效果,干部、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应学习借鉴别人的培训方式、方法、手段等,不断提高学院自身的培训工作水平。

吴万敏院长对此次干部培训研讨会进行了总体点评,吴院长对研讨会上发言的干部、老师的水平予以了肯定,并勉励大家早日磨练成国家级专家,希望学院能继续不断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作用,吴院长还同时布置了学院假期工作。

最后,黄永宁副院长用“信息、沟通、学习”六字评价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时间短、发言人多、信息量大,不同部门之间增进了沟通,促进了交流,为干部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良机。

(学院建设办)★ “互补、互惠”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记我院与广州市鑫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

签字暨揭牌仪式

2009年1月6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市鑫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字暨揭牌仪式” 在综合楼101室举行。我院吴万敏院长与金税控股集团董事长秦湘军代表合作双方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举行了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IT运维工程师和IT实施服务工程师培养基地、职业素质培训基地、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实践基地揭牌仪式。通讯工程系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揭牌仪式由黄永宁副院长主持。吴万敏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向合作方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我院情况,希望双方本着“互补、互惠”、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合作,扎扎实实推进示范性专业建设。随后,金税控股集团秦湘军董事长致词,他说此次校企合作意义重大。广州市鑫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金税控股的成员企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广州市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区政府重点扶持的 高科技企业。他表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有着良好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能与学院合作,必将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造就大量的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承诺将会尽最大努力开展深度合作。

通讯工程系把握住发展契机,此次合作既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中迈出了一大步,极大的推进了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学院通讯系)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向全院师生开通使用

经学院领导的审核批准,图书馆购买了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并且与2009年1月5日正式向全院师生开通使用。欢迎广大师生使用!

重庆维普咨讯有限公司是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图书情报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源于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1989年创建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其全文和题录文摘版一一对应,经过15年的推广使用和完善,全面解决了文摘版收录量巨大但索取原文繁琐的问题。全文版的推出受到国内广泛赞誉,同时成为国内各省市高校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资源特点如下:

海量数据:包含了1989年至今的12000余种期刊刊载的2300余万篇文献,引文总量达到3000余万篇,年更新数据达到300 余万条。

覆盖范围广: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12000余种中文期刊数据资源。

分类体系完善: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所有文献被分为8个专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学院图书馆)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召开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

2008年12月30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民航局李家祥局长、理事会全体理事、各会员单位行政正职或授权代表、各地区代理人协会会长共50多人。我院做为会员单位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魏振中秘书长“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航协发展”的工作报告和秘书处“第一届理事会财务收支情况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刘绍勇总经理当选为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家祥局长也在本次会议上对中国民航现状和未来工作重点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在凯迪克格兰云天大酒店召开了新年团拜会。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成立于2005年9月,由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牵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海南 航空股份公司、上海航空股份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学院九家单位发起创立的全国性行业社团法人。目前有以航空公司为主体的正式会员单位49个。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成立3年来,紧紧围绕“诚信服务、严格自律、主动协调、积极维权”的方针和为航空运输企业服务为主线开展各项工作,较好的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我院于2006年加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成为其会员单位,目前是该协会“民航运输销售代理岗位资格证高级授权培训机构”。(学院培训科)

★ 我院被评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满意单位

2008年12月29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了2008年广东省高校及省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总结暨通报大会。会上,省直行评团通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满意单位。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按照省直行评办的部署和要求,我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于今年3月筹备,4月24日召开了全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铺开,扎实推进。成立了学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并实施了《2008年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机构健全,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我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紧紧围绕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按照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突出重点,认真抓好民主评议各项工作,完成了宣传发动、自查自评、落实整改、接受评议四个阶段的任务。行评工作中,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举措都做到有请示(请示学院党委、请示省直行评办)、有汇报、有总结、有动员,工作程序严格按照省直行评办的要求规范进行。为达到全面宣传的效果,充分利用校园网、院报、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宣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意义和进展、教育系统的职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及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民主评议期间,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职工座谈会,围绕着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落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等目标,征集到原汁原味的意见和建议共100多条,这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涉及到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生活待遇、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共向师生员工发放了问卷调查表1450份,收回1404份,回收率96.83%;向家长及社会发放问卷调查表1200份,收回1108份,回收率92.33%。我院已于2008年11月14日召开评议大会,接受广东省直行评团、行评办的评议,并取得了优秀的评议成绩,被评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满意单位。评议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工作扎实,成效明显”,有效地促进了我院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学院行评办)★我院“骏驰”小组在全国大学生物流岗位就业能力大赛中

获优异成绩

2008年12月20日,为期3个月的“互联2008.领跑职场”系列活动之全国大学生物流岗位就业能力测评活动在天津落下帷幕,我院选手通过刻苦训练在最终比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七名的优异成绩,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郑玲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我院物流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和参赛成绩的基础上,由本次大赛专家团及组委会评估,我院等十所院校最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物流实践教学基地”。

本次竞赛由中国就业促进会、中国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服务工程办公室主办;北京中鸿网略教育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协办;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活动得到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物流专家委员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电子商务与物流协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活动共分三轮,历时三个月,全国110多所院校参加了比赛。本次测评活动从形式、内容、技术和专业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所有比赛内容均围绕“物流技能”设定,着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我院领导、教务处、学生处、经营管理系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为参赛学生配备了理论与操作技能指导教师,聘请了日正等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实际操作。在师生共同努力 下,经过激烈角逐,作为全部参赛队伍中唯一一组由女生组成的“骏驰”组,在众多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在全国的同行面前展示了我院物流专业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学院经管系)

★ 我院与广州艺博院人文素质教育共建基地挂牌成立

2008年12月 24日(星期三)下午,我院与广州艺博院人文素质教育共建基地签约暨授牌仪式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我院吴卫锋副院长与广州艺术博物院肖海明副院长代表共建单位签署协议并进行了授牌仪式。

广州艺术博物院作为全国独有的集多位艺术家名人馆、专题展览馆、交流展览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艺术类博物院馆,在行业内及社会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无论其建筑艺术还是馆藏艺术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独具特色,成为广东高等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本次协议的签署,是我院与广州艺博院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为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州艺博院第一次与广州地区高校正式签署共建协议。共建基地的成立,将对我院充分利用艺博院优厚的人文艺术资源开展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艺博院也将 通过我院学生提供的讲解、引导等辅助性服务,更好地向社会开展文化推广活动,共同推进广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仪式结束后,吴卫锋副院长与艺博院教育推广部项翊副主任进行了短时座谈,双方对今后合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又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对共建基地的未来发展给予了良好的祝愿。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政策指导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相关具体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享受四大优惠

到城乡基层一线工作,既能实现就业,又能得到锻炼,是大学生就业的大方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通知》提出实行四项具体鼓励政策:

第一,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其中涉及两项补贴政策:一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二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其中,公益性岗位,是指全部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重要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岗位,是指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开发或设立的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部分由政府出资,或由相关组织和单位出资。所安排使用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第二,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第三,选聘招录优惠政策。对有基层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进一步扩大对其招考录用的比例。

第四,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2009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基层就业专门项目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二是要制定各项目待遇政策衔接的办法。三是对参加项目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四是与项目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要全部聘用那些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取消落户限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70%以上的大学生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这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这一渠道还不够通畅,相关制度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通知》提出了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工作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清理影响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主要是在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要认真清理现行制度,简化手续,做好服务工作,形成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有利环境。

第二,取消落户限制。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所谓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指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包括对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定额税收减免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可享受高至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重大科研项目单位聘用优秀毕业生享受补助

为提高骨干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和科研项目质量,对于有技术专长、优秀高校毕业生等,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通知》提出三项措施:

第一,鼓励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要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毕业生。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要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符合这类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通知》提出要鼓励吸纳以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

第二,鼓励困难企业更多保留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企业减负稳岗措施中,支持困难企业更多地保留大 学生技术骨干,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或职业培训补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此项政策有具体规定。

第三,鼓励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毕业生参与研究。一是给予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由项目经费列支。二是参与项目期间,毕业生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人才交流机构。三是聘用期满,可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聘用期间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这条是新政策。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既可以促进科研的发展,又可以延长毕业生学习和研究时间,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有积极作用。

毕业生自主创业享受“一条龙”服务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今后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知》对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一,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第二,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对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三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落实残疾人就业、下岗 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微利项目的享受贴息扶持。

第三,创业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指导服务,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第四,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可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四类困难毕业生享受多项就业援助

《通知》要求强化对四类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一是对困难家庭毕业生,高校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时免收报名费和体检费。

二是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毕业生,各地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活动。

三是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抓好政策落实。

四是对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要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就业困难人员的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2月16日第2版)

他山之石

1+2+5=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马上就要毕业了,我将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如今的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只看重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了,创新实践能力更为重要,而这恰恰是我们无法从大学课本里学到的。我们特别渴望通过实习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不少用人单位也希望我们有实习的经历,可是以往我们太缺少实习的机会了。”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启动暨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王博说。

让王博高兴的是,这一天,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的他,从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试点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实习单位。

1+2+5的化学效应

和王博一样,来自5所高校的60多名学生通过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找到了实习单位。据团海淀区委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试点活动采取订单的方式,即企业先提要求、列出所需学校的名单,由团海淀区委相关人员负责联系各校团委书记,从而找到企业需要的学生。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这一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因信息的不对称性而产生的用人误差。

据了解,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得益于团海淀区委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思路,即:“一项工程”+“两个平台”+“五种模式”。通过团区委的创新实践,这一做法受到在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被大学生们风趣地称为“简单加法的化学效应”。

2008年6月,团区委开始规划推出“海淀区青年人才就业直通车工程”,即“一个工程”。通过“直通车工程”,团区委每年申报人才培养项目列入区人才折子工程,为高校学生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发挥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服务全区青年。

“两个平台”分别是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平台和海淀区青年联合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对接,海淀区青年联合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等组织和部门联系企业,了解企业需求,进行人才类型需求调查,选择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的企业筹备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五种模式”即“定向帮扶、校企合作、专业运作、实时对接、创业带动”。团区委还将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善这“五种模式”。

北京市海淀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这里高校云集,教育发达,高新技术人才汇聚。据统计,在常住人口中,每4个人里就有1个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地缘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团海淀区委一直在努力探索。

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解了燃眉之急,也为渴求人才的用人单位提供了实现设想的平台。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姜晓丹说:“作为一个驻区的高科技企业,我们特别需要高素质的软件人才。软件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应届毕业生,需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工作和培训,他的所学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这样一个长的转化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用人风险,成本太高。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半年前,我们认为他不行,半年后,他反倒觉得我们不行了。通过加入实习基地,我们把培训工作前移,让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完成培训任务,这样就能够真正实现‘就业即上岗’的设想。”

团区委当“红娘”打信誉牌

“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我们不仅是牵线搭桥的红娘,而且是信誉好的红娘,牵线搭桥的成功率比较高。”团海淀区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本次试点活动中,团区委负责将企业的需求反馈至各有关高校,高校根据企业需求选择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到就业实习基地参加实习,实习期限为3个月或者半年。实习结束后企业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双向选择、优先录用优秀的实习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就业好比婚姻。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实行的是包办婚姻,和谁过就是一辈子,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找工作也靠分配,分到哪儿就在哪儿干一辈子,不存在喜欢不喜欢、愿不愿意的说法。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讲的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找工作也变成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形式。所以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先恋爱,再结婚;先实习,再就业。”说到当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张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北京邮电大学研二学生张润泽,参加了这次实习基地活动。她说:“通过实习,我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有专业优势。本科阶段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了,所以就想着在读研究生时多一些实习的经历,真正学点实用的东西。只学课本是单调过时的,工作上不了手是不行的,多一些实习经验就会多一些机会和选择吧!”

“以前招人,是我们自发地直接和高校相关人员联系,这样的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仅仅因为某个人的工作变动,我们的联系就可能终止,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和平台,我们缺乏安全感。现在团区委让我们找到了与学校的接洽人,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用人渠道,而且通过团区委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可以与自己联系不上的学生很快联系上。之前的工作是一对一的,可是现在可以一对多或多对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李璇说。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深化高校、企业和共青团三方的合作,拓展高校学生就业渠道,实现企业人力成本优化,为校企双方建立合作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团海淀区委副书记张鑫说,“这次基地选的都是理科类院校,没有文科类院校,明年我们会加进一些文科类院校,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今后,我们还将把现有的企业对学生个人即集体对个体的选择,扩展到企业对高校即集体对集体的选择,实现校企双方对选。”

团海淀区委书记曹宇明介绍说,下一阶段,团海淀区委还将以试点为依托,评估工作情况,扎实有效推进全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要夯实试点工作,完善多方合作运行体制。同时,建立联络平台,定期听取校企合作情况,建立校企双向直接沟通渠道,在了解和改进有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反馈意 见,便利高校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就业实习。进一步丰富合作模式,开展企业进校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活动,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强化,有效提升区域合作水平。(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09年2月16日)

第五篇: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 工作简讯

总15期(2009)第4期 国家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主办 项目建设办公室 承办 2009年08月10日

【学习交流】

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来学院调研 „„„„ 1 张怀斌书记赴美国参加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 „„„„„„„„„ 1 美国康州州立中央大学师生莅临学院交流访问 „„„„„„„„„„„ 2 新疆职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考察团莅临学院考察访问 „„„„„„„„ 2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旭善书记一行来学院指导工作 „„„„„„„ 3 【示范引领】

世界银行贷款“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在学院正式启动 „„„„„„ 3 学院两名教师被聘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 „„„„„„„„„„„„„„ 4 动物科学系积极开展退伍士兵职业技能培训 „„„„„„„„„„„„ 5 【校企合作】

生物工程系与宁夏圣花米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实训协议 „„„„„ 5 机电工程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 „„„„„„„„„„„„„„„ 6 人文艺术系对学生社会实践单位开展回访 „„„„„„„„„„„„„ 6 【技能竞赛】

学院首次参加青年创业大赛成绩居全区职业院校之首 „„„„„„„„ 7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取得优异成绩 „„„„„„„„„„„„ 7 学院在“用友杯”ERP沙盘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8 校企联合职业技能大赛在学院启动 „„„„„„„„„„„„„„„„ 8 【建设动态】

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考试 ”„„ 9 动物科学系举行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专家研讨会„„„„„„„„„„ 9 学院召开2009届毕业生典礼暨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表彰大会„„„„„„10 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召开2010年新专业申报评审会„„„„„„„„10 能源化工系组织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 „„„„„„„„„„„„„„11

-***-

下载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申建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工作简报 (第6期 )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主管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申报办公室承办 2007年10月18日我院入......

    2-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工作简报 (第21期)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领导小组主管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承办2009年3月16日建设动态 我院成功采购一架大型......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工作简报 2009年第25期(总第58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编印 2009年12月15日 目录 学院第二次党代会 ◎柳职院党委召开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共5则范文)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 工作简讯 总17期 (2009)第6期 国家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主办 项目建设办公室 承办 2009年11月26日 【校庆专题......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爱心行动社“青春九十年,下乡永争先”志愿服务活动 活 动 总 结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贵彪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爱心行动社“青春九十年,下乡永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申建(最终定稿)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工作简报 (第14期 )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领导小组主管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承办2008年5月14日热烈祝贺我院国家示范学院建设......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2.www.xiexiebang.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3.“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使用程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