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厅关于村卫生室输液的规定文件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农卫发〔2012〕16号
关于规范村卫生室静脉输液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
近年来,村卫生室静脉输液业务开展十分广泛,且呈大幅上升势头。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小病大治”、大病久治”,既增加了农民的负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危害。部分村卫生室为了增加收入过度输液,滥用激素、抗生素,成为基层医疗机构过度用药、过度医疗的推手。大部分村卫生室硬件条件薄弱,没有独立、清洁的治疗室和输液观察室,缺少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一旦出现输液反应,难以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置。村医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对输液知识、输液技术掌握不够,难以保证输液治疗的安全,由此引发的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静脉输液管理,降低输液安全隐患,保证患者就医安全、有效,治理过度医疗,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依据《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1
经省卫生厅研究决定,对村卫生室静脉输液管理作出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村卫生室未经审批不得输液
自本文发布之日起,全省范围内政府举办的村卫生室未经审批不得开展静脉输液业务。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村卫生室确需开展静脉输液的,应向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展静脉输液服务申请,由县、市两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审批、备案后方可取得静脉输液资格。患者在村卫生室就诊过程中因病情需要必须输液的,未取得输液资格的村卫生室应及时将其转往乡镇卫生院诊治;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当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村卫生室静脉输液要纳入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和考核。乡镇卫生院每月需对辖区范围内的村卫生室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为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服务的村卫生室应及时汇总,并将情况报送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确认违规的,应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村卫生室应取消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由原发证部门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二、加强村卫生室用药管理
乡镇卫生院要对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尤其是输液药
品进行监督管理。组织村卫生室接受以县为单位统一招标的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服务,严禁其擅自从其他渠道购进药品。村卫生室应建立规范科学的药品台账,实行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切实加强药品购销、储存、销售、使用管理。按照各级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在相关补偿政策保障下,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对参合病人的临床用药应当全部在新农合药品目录范围内选择,不得超范围用药。
三、完善村医补偿机制,落实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政策 各级卫生行政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确保村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定额补助资金及一般诊疗费的收入政策有效落实,保障村医合理收入不降低。各地要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资源丰富的优势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鼓励村卫生室利用地产中药材、院内制剂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并落实相关报销优惠政策,提高中医药使用率,减轻农民负担。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主题词: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 抄送:
第二篇:村卫生室静脉输液操作规范
村卫生室静脉输液操作规范
1.操作前对病人的评估:
护士在输液前应评估患者的全身及血管情况:至病室评估患者应包括医疗诊断、护理问题、内/外科病史、药敏史、血管穿刺史、病人对血管穿刺工具的类型及穿刺部位选择的喜好和必要时长期静脉输液的计划。2.治疗室配药:
1).洗手,戴口罩:检查药液名称、浓度、剂量、使用方法、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瓶身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软包装应挤压,查有无渗漏);查输液器有效期、有无漏气;查棉签有效期、有无漏气或开封日期
2).铝盖中心部分打开,(瓶装输液套上网套),常规消毒瓶口,(软包装可省略消毒瓶口)
3).按医嘱再次查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患者姓名、床号;抽吸药液加入所需药物.加药后再查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患者姓名、床号,保留加药安瓿于固定盒内 4).标签空白处或治疗单上填写病人的姓名、年龄,所加药物的名称、剂量、加药时间,配药者
5).消毒瓶口(软包装应消毒塑料管)。取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将针头插于输液瓶口内。
6).将输液用物及用药放于治疗车上,整理用物,摘口罩。
3.为病人输液:
1).携所需物品推车至病床旁,核对床头卡,到病人身边,解释并帮病人取合适体位。2).持输液架至床旁(轨道式应调好输液架位置),调整好适当高度,将治疗车放于妥当位置(便于操作取物)3).洗手,戴口罩
4).在次核对(无误后),关调节夹,挂瓶,第一次排气(头皮针不拿出输液袋)一次排气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滴管的l/3一l/2,自液面下管内无气体。接头处无液体溢出)5).铺治疗巾,选静脉(扎止血带,选择穿刺点,松止血带),备胶布,放置于治疗车上 6).消毒皮肤,直径>5cm,待干
7).系止血带(距穿刺处>6cm),取下输液管,再次检查管道内有无气泡,排尽针头内气体(需将护针帽取下)8)核对,持针柄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 9).松止血带、松调节器,胶布固定 10).调节滴速,告知注意事项
11).再次查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为病人整理衣被,向病人及家属交待输液的注意事项。12).收回治疗巾、止血带、整理用物归位。洗手,摘口罩。4.停止输液
1).核对并解释,关调节器,启开固定的胶布。快速拔针用棉
球压迫针眼止血(拔针前轻按进针处,头皮针拔出后用力按压穿刺点1-2分钟,至无出血即可,2).整理衣被,终末处理,洗手,摘口罩,登记。5.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所输药物。
(2)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6.注意事项
(1).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2).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
(3).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4).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停止输液,报告医生,协助及时处理。7.需注意的环节 :
(1)评估应在配药物品准备前进行(2)查对药品、物品可在备品时一并查对(3)查对时应与视线平行
(4)如为玻璃安瓿应在掰安瓿前、后消毒(砂轮可放在瓶皿内)
第三篇:海南省厅文件(范文模版)
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文号:琼建管[2010]208号)颁布时间:2010 颁布机关: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印发《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琼建管[2010]208号)
各市、县、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对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我省从事建筑活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研究制定了《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11年1月1日起,省外建筑业企业未按《办法》取得《省外建筑业企业进琼分支机构备案手册》的,不得在我省参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签订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委托合同。
二、我厅行政审批办公室自2010年11月1日起开始受理省外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备案申请。各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书面通知现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的省外建筑业企业按《办法》规定办理有关备案手续;各工程交易中心要在本中心网站、交易场所醒目位置公布《办法》和其它相关的提示信息。
三、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我省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并取得我厅或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资质(资格)证书的,以在我省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名义在资质(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接业务、订立合同和出具成果文件;省外建筑业企业已在我省设立独立法人企业但未取得我厅或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资质(资格)证书的,执行《办法》有关规定,由本企业负责承接业务、订立合同和出具成果文件,禁止以在我省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承接业务、订立合同和出具成果文件。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厅建筑市场监管处。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备案管理办
法(试 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海南省开展业务的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海南省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装饰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等业务活动的省外建筑业企业以及对其实施的监督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外建筑业企业是指取得省级及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企业法人注册地不在海南省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勘察、设计、造价咨询、监理和施工企业。
第四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实行备案制度。备案包括在海南省设立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分支机构)备案和项目备案。
本办法所称分支机构备案是指: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必须按本办法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分支机构备案。
本办法所称项目备案是指:省外建筑业企业按本办法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分支机构备案,并通过招标或直接发包方式签订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委托合同后,必须按本办法到工程所在地的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备案。
第五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可选择在海南省任何市县设立分支机构,经备案后可在海南全省范围开展业务,但备案的分支机构只能设立唯一一家。
第六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备案,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分支机构负责人到场办理。
第七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的备案管理和监督管理,办理分支机构备案和指导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备案。
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办理项目备案。
第八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资质(资格)条件和市场诚信条件,方可申请分支机构备案:
(一)资质(资格)条件:
1、工程招标代理企业具有甲级资格;
2、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具有甲级资质;
3、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具有甲级资质;
4、监理企业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或者市政公用工程甲级资质,或者其他专业乙级及以上资质。
5、施工企业持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具有:
(1)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
(2)地基与基础工程、土石方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3)除上述(1)和(2)所列专业以外的其他施工企业具有二级及以上资质;
(二)市场诚信条件:
1、工程代理机构近2年未因发生《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建设部令第154号)第二十五条所列12种行为而受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2、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近2年未因发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第十九条所列11种行为而受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3、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近2年未因发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9号)第二
十七条所列6种行为而受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4、工程监理企业近2年未因发生《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8号)第十六条所列9种行为而受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5、施工企业近2年未因发生《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第二十一条所列12种行为而受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第九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和要求:
(一)在分支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并办理了税务登记。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施工总承包企业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其它企业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150㎡。办公场所为租赁的,租赁期限应不少于2年。
(三)分支机构负责人为本企业在职人员。
(四)省外建筑业企业在分支机构登记的本企业注册执业人员数量应能基本满足在海南省开展业务的需要(具体要求详见附件)。其中,监理、施工企业在分支机构登记的本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在海南省内在建工程担任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时,不得同时在省外在建工程担任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
(五)在分支机构登记的本企业非注册类主要经济技术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岗位证书。施工企业分支机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还应持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
第十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办理分支机构备案,应提交企业信用档案信息、企业相关证书、以及分支机构相关证书、场地证明、管理制度、分支机构登记人员证件等材料。申请分支机构备案应提交的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
第十一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自受理分支机构备案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审核工作。经审核同意分支机构备案的,颁发《省外建筑业企业进琼分支机构备案手册》;不同意分支机构备案的,书面告知原因。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在“海南建设信息网”上公布省外建筑业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和分支机构备案情况。
第十二条 分支机构备案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届满,省外建筑业企业需要继续在海南省开展业务的,应在有效期届满45天前申请办理分支机构延续备案手续。
省外建筑业企业在分支机构备案有效期内,按规定配备分支机构相关人员,在海南省无违法违纪及不良行为记录并有5次及以上招投标记录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核其延续备案申请时,可将其分支机构备案有效期延续2年。
第十三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备案有效期内,企业名称、地址、资质(资格)等级、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或者分支机构名称、地址、负责人以及登记的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主要经济技术人员发生变更的,应在发生变更后30日内到原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应的分支机构备案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在签订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委托合同后30日内,应由分支机构负责人以本企业法人名义到工程所在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备案。
第十五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申请项目备案,应填写《省外建筑业企业进琼项目备案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省外建筑业企业进琼分支机构备案手册》;
(二)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委托合同;
(三)中标通知书(仅限招标工程);
(四)工程项目部组成人员任职文件,项目负责人、主要经济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清单及有关的注册执业证书、职称证书、岗位证书及身份证明;
(五)按计划应配备的相关机械设备清单(仅限监理、施工企业)。
上述材料除第(一)为原件外,其它材料原件经核对后退回留复印件。
第十六条 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自受理项目备案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备案工作,并在《省外建筑业企业进琼分支机构备案手册》上登记项目备案情况。项目备案是分支机构延续备案的主要依据之一。
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办理工程招标投标备案、施工许可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从简、从快办理项目备案。
第十七条 省外建筑企业取得《省外建筑业企业进琼分支机构备案手册》,方可在海南省开展业务。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外,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或者组织均不得设置省外建筑业企业进入本地区、本行业的备案管理制度。
发包人在签订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委托合同时,招标人及有关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构审查投标人资格时,应核查省外建筑业企业是否持有有效的《省外建筑业企业进琼分支机构备案手册》。
第十八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海南省开展业务,由本企业负责承接业务、订立合同和出具成果文件,禁止以分支机构名义承接业务、订立合同和出具成果文件。
第十九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海南省开展业务,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海南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和海南省技术标准和规范,并接受工商、税务、公安、卫生、人事劳动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部配备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经济技术人员应为分支机构登记备案人员,并应与投标文件所列人员基本保持一致。工程项目部项目负责人一般不予变更。
第二十一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部配备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经济技术人员、特殊工种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执行国家、企业法人注册地和海南省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应加强对分支机构和工程项目部的管理,按海南省有关规定及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委托合同要求配备工程项目部人员并确保到位。省外施工、监理企业对工程项目部应建立定期巡查制度。
第二十三条 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省外监理、施工企业建筑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违规更换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经济技术人员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可根据本地的实际,采用定期进行指模电脑确认等有效方式,对省外监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项目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经济技术人员的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不定期对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海南省开展业务情况进行抽查。
第二十五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遵纪守法并对海南省建筑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省、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表彰。
第二十六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进海南省开展业务实行报告制度。省外建筑业企业应在每年1月份将上本企业在海南省开展业务情况书面报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每季度对本辖区内省外建筑业企业项目备案情况进行汇总并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两年内不受理该企业分支机构备案申请或者延续备案申请。已办理相关手续的,予以撤销。
(一)企业不再具备本办法第八条所列的资质条件或市场信用条件的;
(二)受到有关部门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的;
(三)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备案的;
(四)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备案的;
(五)伪造分支机构备案手册的;
(六)签订建设工程项目承包或者委托合同30日,不到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备案的;
(七)勘察设计企业因出具成果文件存在严重缺陷,监理企业因监理责任,施工企业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不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标准、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1起较大质量、安全事故或者2起一般质量、安全事故的;
(八)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质量、安全、节能检查中连续两年累计2次及以上被通报批评或被下达执法建议书的;
(九)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安全、节能检查中,连续两年累计3次及以上被评为不合格的;
(十)监理、施工企业不按规定配备工程项目部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不到位,不履行职责,1年内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记入不良行为记录5次及以上的;
(十一)因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被记录公告的;
(十二)出具虚假成果文件的;
(十三)存在其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海南省相关规定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 省外建筑业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受理该企业项目备案申请。已办理相关手续的,予以撤销。
(一)不按本办法取得《省外建筑业企业进琼分支机构备案手册》的;
(二)签订的建设工程承包或者委托合同不符合国家和海南省的有关规定;
(三)不按规定配备工程项目部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经济技术人员的。
第三十条 鼓励省外建筑业企业参加海南省相关的行业协会或者组织并自觉遵守行业自律公约。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省外建筑业企业在海南省开展业务活动中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向省、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其他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解释权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附件:
省外建筑业企业分支机构备案申请材料清单
一、工程招标代理企业
(一)《省外建筑业企业驻琼分支机构备案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格证书副本;(三)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等(申请延续备案应提供近2年招投标记录);
(四)企业针对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相关内容出具的诚信承诺书;(五)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分支机构负责人授权委托书(明确被委托人、委托范围、责任),企业关于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招标代理专职人员任职文件;(六)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副本,办公场地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七)分支机构负责人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在分支机构登记的本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及其他主要招标代理专职人员的身份证、职称证、岗位证、执业资格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其中,注册执业人员不少于2人(注册造价师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招标代理人员不少于4人;
(八)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九)按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勘察设计企业
(一)《省外建筑业企业驻琼分支机构备案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副本;(三)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等(申请延续备案应提供近2年招投标记录);
(四)企业针对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相关内容出具的诚信承诺书;(五)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分支机构负责人授权委托书(明确被委托人、委托范围、责任),企业关于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文件;(六)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副本,办公场地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七)分支机构负责人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在分支机构登记的本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及其他主要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职称证、岗位证、执业资格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其中,勘察企业注册岩土工程师不少于2人,设计企业注册结构师及注册建筑师不少于4人(一级注册结构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各不少于1人);(八)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九)按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一)《省外建筑业企业驻琼分支机构备案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副本;(三)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等(申请延续备案应提供近2年招投标记录);
(四)企业针对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相关内容出具的诚信承诺书;(五)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分支机构负责人授权委托书(明确被委托人、委托范围、责任),企业关于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主要专职专业人员任职文件;(六)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副本,办公场地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七)分支机构负责人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在分支机构登记的本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及其他主要专职专业人员的身份证、职称证、岗位证、执业资格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其中注册造价师不少于3人,造价员不少于4人;(八)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九)按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四、监理企业
(一)《省外建筑业企业驻琼分支机构备案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副本;(三)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等(申请延续备案应提供近2年招投标记录);
(四)企业针对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相关内容出具的诚信承诺书;(五)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分支机构负责人授权委托书(明确被委托人、委托范围、责任),企业关于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主要监理人员任职文件;(六)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副本,办公场地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七)分支机构负责人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在分支机构登记的本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及其他非注册类监理人员的身份证、职称证、岗位证、执业资格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其中,具有甲级资质企业注册监理工程师不少于4人,注册造价师不少于1人,监理员不少于10人;其它企业注册监理工程师不少于2人,注册造价师不少于1人,监理员不少于7人;
(八)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九)按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五、施工企业
(一)《省外建筑业企业驻琼分支机构备案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三)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等(申请延续备案应提供近2年招投标记录);
(四)企业针对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内容出具的诚信承诺书;(五)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分支机构负责人授权委托书(明确被委托人、委托范围、责任),企业关于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主要经济技术人员任职文件;(六)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副本,办公场地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七)分支机构负责人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在分支机构登记的本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及其他主要经济技术人员的身份证、职称证、岗位证、执业资格证、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等。其中,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注册建造师不少于5人(一级建造师不少于3人),专职安全员、质检员各不少于5人;其它企业二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3人,专职安全员、质检员各不少于3人;(八)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九)按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四篇:省厅本次活动文件
附件
四川省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
活动方案
(二0一0年七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44号)要求,进一步提高全省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的工作方案,在总结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四川省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以下简称“万里行”活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重点是公立医院。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原则
(一)内涵建设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活动方案有关要求,在去年“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职责,充分动员媒体力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防病治病和正确择医、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二)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
(三)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对本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省卫生厅适时对各市、州“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四)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在2009年“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完善适合我省省情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管理 省卫生厅成立“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全省“万里行”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医政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本辖区“万里行”活动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本辖区“万里行”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医疗机构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五、活动内容
“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以查促建、纠建并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医疗安全教育、医疗安全检查和舆论宣传引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组织编写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以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见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第三类和部分第二类医疗技术为重点,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充分利用领导小组组织编写的相关材料,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1)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积极作用。各地要宣传本地区“万里行”活动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组织、协调地方媒体,做好本辖区“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舆论引导,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3)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15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141号),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等。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志愿者服务模式,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特别是“志愿护理服务”,认真组织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和医务人员志愿服务相关工作,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2号)和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服务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52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贯彻落实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51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省卫生厅•关于构建全省医疗质量控制网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236号),制 定本行政区域质控中心设置规划,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积极促进质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建立质控网络,开展各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2.医疗机构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报送质控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组织整改,改进医疗质量。
3.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心血管介入诊疗和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
(四)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建设,实施院务公开。重点要求: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的落实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贯彻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加强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
3.贯彻落实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和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
4.按照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和重 点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做到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服务。
5.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做到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设备、人员等符合基本标准。
6.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国家•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护士条例‣。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合同制护士与编制护士同工同酬。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改进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
医院要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细化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并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和社会公布。医院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并落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调动各方面力量,为该项 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逐步扭转由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
3.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认真落实•2010年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川卫办发„2010‟125号),做好16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量合理调配护士人力,鼓励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医院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护士待遇,向临床一线倾斜,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执业氛围。
(六)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四川省首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重点要求: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本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准入和审核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四川省首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重点加强细胞治疗技术管理。2.医疗机构开展器官移植工作要按照•器官移植条例‣和•关于印发规范活体器官移植若干规定的通知‣规定,严格实施准入管理;对于活体器官移植,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逐例审批。
3.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和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坚持实施准入管理,由省卫生厅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
4.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5.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七)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 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成立本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2.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机构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和评估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5.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6.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8.建立临床药师制,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
(八)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2.贯彻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
3.贯彻落实•医院工作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落实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输血、用药、检验等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核查工作。
(九)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定并落实符合本院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3.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
4.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和•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医疗机构血液净化(透析)有关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190号),加强血液透析室管理。血液透析室的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5.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十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为重点,12 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相关规定,严禁非法采集血液。
2.二级以上医院应建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和检查工作。
3.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指南,科学合理使用血液。
4.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周、月临床用血计划,并对医务人员用血情况开展评估。
5.医疗机构应为输血科(血库)配备合理的技术人员、设备设施,输血科(血库)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血液储备计划,做好临床用血的储存、检测和发放。
6.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输血不良反应及紧急用血应对预案,并认真落实。
(十二)建立定期排查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工作机制,重点加强针对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 13 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薄弱环节的整改工作。重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等,明确人员配置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2.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并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
4.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维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对放射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7月)。
完成“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省卫生厅下发活动方案,对2010年“万里行”活动进行部署。
2.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辖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1年2月)。1.贯彻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万里行”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指导。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万里行”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万里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及时将本辖区内开展“万里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活动总结上报省卫生厅。
3.督导抽查。按照卫生部的统一要求和统一检查标准,省卫生厅组织对本辖区30家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或抽查结果。其中包括三级综合医院5家,三级专科医院5家,二级医院15家,民营医院5家。卫生部派出督导员对部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检查工作进行督导。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1年3月)。
2011年3月底前,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将本辖区内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总结上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对各地“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2010活动总结报告上报卫生部。我厅将适时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根据卫生部统一部署,研究部署我省2011“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杜绝松懈情绪。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手段,应常抓不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继续加大宣传、指导、培训和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质量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活动部署,既要加大检查、指导和培训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又要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和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医疗机构要重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检查力度,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杜绝医疗差错。
(三)明确活动目标,发动社会参与。
“万里行”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入点是“万里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围绕活动核心,积极行动,主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地推动活动开展。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动员新闻媒体支持和积极参与,宣传推广一批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为医疗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四川省卫生厅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
四川省卫生厅2010年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省卫生厅副厅长 赵万华 成员: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梁 志
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 刘 捷
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 陈 运
省卫生厅妇幼处处长 李玉强
省卫生厅农卫处副处长 娄晓颖
第五篇:村卫生室禁止输液及基本药物加价个人承诺书
村卫生室禁止输液及基本药物加价个人承诺书
据《红网时刻》12月12日消息:12月10日上午,时年71岁,住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花利冲组的柳明刚大爷,骑摩托车去相邻的浏阳永安镇西湖潭村一私人诊所看病。诊所老板柳志强简单询问了病情,开了一些处方药,之后便给柳明刚输液。
大约十分钟后,柳明刚身体出现不适。柳自强停止了输液,然后用温水给患者口服药物,患者随后出现了口吐白沫的现象。诊所老板拨打120,附近北盛镇医院的急救车到了现场,抢救后发现,已无生命体征。
事发后,诊所老板被永安派出所民警带走调查。对于家属质疑无证行医的说法,永安镇政府党政办主任凌向荣说,柳自强有浏阳卫计局颁发的行医资格证书。“建议家属与诊所老板协商善后,协商不成,可以走司法鉴定或法医鉴定途径。”凌主任说。事发后,镇政府、派出所组织了协调会,协调会一直开到了11日凌晨1时30分,最终因双方要求差距太大,没能达成协议。
目前,柳大爷的死因有待尸检。“建议对方做尸检,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承担。”柳自强大儿子对记者说。
在这起事件中,无论柳大爷的死亡,是自身疾病引起,还是发生了输液反应,作为当事诊所,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可以肯定地说,无论将来的鉴定结果如何,赔钱都是少不了的事情。
但是,这起事故也折射出,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基层医疗,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禁止基层医疗机构输液,诊所趁机牟利
目前,我国新医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此期间,一系列政策应声落地,包括限制和取消大医院门诊输液,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统一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
这些公卫工作的开展,占用了基层医生的大量时间,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相对弱化。这种两面夹击的特殊情况,让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私人诊所,成了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理想选择。
如果私人诊所资质合法,条件优越,能够为周围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倒也无可厚非。
但是,令人堪忧的是,一些诊所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严重违背治疗原则,违规输液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不仅有悖新医改的初衷,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就像上述诊所的柳志强医生,如果他能够综合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定处理,也许,今天会是另一种情况。诊所应该同样加强管制
为了迎合新医改的政策,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意外伤害的发生,让我国输液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有关部门提出了限制和禁止门诊输液的号令。
但是,由于这个号令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医疗机构只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陆续进行,导致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推行,而一些私人医院、诊所,并没有被完全限制。这些医疗机构,尤其是私人诊所,借助自身的优势,输液不但没有被禁止,反而更加猖獗,因此用药安全隐患更加严重。
因此,笔者认为,禁止门诊输液的政策应当全面推开,上至大医院,下至小诊所、小门诊,必要时严格执行。对于不符合输液条件,违规输液的医疗机构要坚决打击和严令制止。
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新医改的初衷。否则,同样达不到完全限制门诊输液的目的,也不能完全避免由输液带来的各种危害。医疗事故赔偿没有原则,缺乏依据
众所周知,医生职业是高危职业,纵有全面禁止输液,也不能够完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医疗事故赔偿方面的相关法律和依据,导致医疗机构一旦发生事故,家属漫天要价的情况时常发生,这也是我国“医闹”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起医疗事故发生后,永安镇政府和派出所组织协调,不成功。永安镇政府党政办主任凌向荣建议家属与诊所老板协走司法鉴定或法医鉴定途径,但是至今未果。
笔者认为,柳大爷一家人的遭遇确实值得同情,但是,同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规定医疗赔偿的各种类型与赔偿标准,让医疗赔偿有法可依,从而避免因医疗事故无法界定,赔偿没有标准,家属漫天要价,导致医患矛盾攀升和加剧,甚至发生“医闹” 的问题。对于赔偿存在异议的事故双方,有关部门当以司法鉴定做依据,做到让各自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总之,作为医生,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既然国家已经开始限制门诊输液,我们就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尽量遵循能吃药不注射,能注射不输液的用药原则,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患者更要千万小心,必要时及时上转,切莫因一时疏忽而害人害己。
2017年已接近尾声,年末患者增多,笔者在此提醒大家要时刻坚守原则,更不能忙中出错。否则,下一个“柳医生”可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