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

时间:2019-05-14 08:4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

第一篇: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

绍兴周恩来纪念馆

导游内容:周恩来祖居→周恩来故居→“周恩来与故乡”陈列室→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 →周恩来纪念广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要前往周恩来祖居和纪念馆参观。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周恩来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生前曾多次说过:我是绍兴人。对于故乡绍兴,周恩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市区保祐桥河沿(即今劳动路369号),是周恩来先辈们的世居之地,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地方志及周恩来家世等资料记载,周恩来系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代。周氏先辈们随宋室南迁,辗转迁至杭州、诸暨、绍兴等地。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周敦颐第十六世孙周庆开始定居于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居原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周恩来十一世祖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以示祝贺,因而民间又俗称“百岁堂”。百岁堂是一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平面呈中、东、西三条轴线布局。黑色竹丝台门上方悬挂着陈云同志为周恩来祖居题写的匾额,黑底金字,庄严古朴。

现在就请各位团友跟随我进入周恩来祖居参观。祖居的中轴线是整组建筑的主体,共分三进,依次为门斗、大厅、座楼。门斗的仪门上原悬挂着“百岁寿母之门”匾,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这块匾额是1992年由著名学者顾延龙先生补书。门斗后的隐门上挂着“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楹联。“莲溪”指周恩来的始祖即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他的代表作《爱莲说》令许多人喜爱不已,甚至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沂国”即周茂,字元泊,官至左丞相封沂国公。因他始迁绍兴,所以百岁堂周氏尊周茂为一世祖。此联表明了周氏家世的悠远与显赫。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往大厅参观。大厅是周氏族人逢年过节举行婚丧喜庆和祭祀祖先的场所,现辟为瞻仰厅。大厅中这尊周恩来戎装汉白玉雕像,是依照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在其姑父王子余家的槐荫堂门前所拍摄的照片,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像高3米,重3吨。雕像风格简洁,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当时的风采。前面这副楹联是张爱萍将军所撰:“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与之对应的是壁间的两张灯箱照片。一张是1958年,周恩来率领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夜间在十三陵水库劳动的情景。另一张是1975年1月13日,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场景,客观、概括地展现了周恩来伟大的一生。雕像后面这副楹联是1964年冬由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书赠给周恩来总理:“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现由赵朴初先生补书。整个大厅体现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参观完大厅,请大家随我往故居参观。祖居的西侧房屋是周恩来嫡系世居故宅,一般我们称之为周恩来故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周恩来的高祖周笑岩就居住在此。西首大厅名叫“诵芬堂”,是周笑岩取晋〃陆机《文赋》中:“承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诗句 而命名。厅中的摆设再现了当年大厅的原貌,是周家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会客之所。两旁楹联则取自周笑岩《海巢书屋诗稿》中的诗句:“莫把年华常孤负,敢对湖山寄兴赊”,表现了周笑岩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仍奋发图强的抱负。大厅正中摆有条桌,条桌两端各有一个帽筒,条桌前的八仙桌和椅子是上座。下面两排椅子和茶几则是接待比自己地位低或一般客人之用。厅两侧边间,是给僮仆等人休息的地方。

厅后的东西厢房现在我们把它辟作周恩来家世展。家世展围绕“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主题,展示出周氏家族的荣光和绵远。我们先来看周氏世系表,此表从周敦颐至周恩来共三十三世,展示了周敦颐到周恩来的世系渊源。这些家世资料,都具有代表性并且跟周恩来关系密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氏家族世代儒业、诗礼传家。

周恩来原住绍兴,由于祖父周起魁要去江苏当师爷,才随祖父搬去淮安。后由于祖父政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县令,由此走上仕途之路。在周恩来出生不久,其祖父便因病去世,周家也家道中落。

周恩来父亲周贻能弟兄四人,但长兄周贻赓无子,周恩来为他们这一房的长子长孙。在周恩来出生不久,其小叔父周贻淦患了肺痨病。为给他继承香火,还存在着冲喜的想法,所以周贻能将恩来过继给自己的弟弟。但不久,年仅二十岁的周贻淦还是去世了。小时候的周恩来便在嗣母和生母的共同教育下逐渐长大。到了十岁左右,两位母亲也由于身体原因不幸去世,而自己的父亲又去了外地,所以小恩来被送回绍兴。之后一直由其大伯父周贻赓在照顾。

周恩来弟兄三人,大弟周博宇于1944年在山东去世,有一子,1992年于河南去世。二弟周同宇1985年去世,生前在北京工作,其夫人王士琴于2002年去世。由于总理没有后裔,现在所说总理之后裔皆为周同宇夫妇的孩子。他们共有三子三女,五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

第二进的楼房为周恩来祖父的家产,我们根据一些文史资料,复原了清末民初周氏族人居住环境陈列,由客厅、书房、家塾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绍兴的社会历史和风土人情。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回到故乡,就住在这栋房子里。

第二进的小堂前,是周家用来会见内眷的地方。“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厅中的这幅对联原挂在周恩来四伯父周贻赓家,这是他教育侄儿等晚辈的治家格言,要求晚辈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优良的家教和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给少年恩来以极深刻的影响。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幅对联是请绍兴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补书的。

东边为周恩来少年时读书、学习的书房。此书房取名“海巢书屋”,为周恩来高祖周笑岩所题。周笑岩才高八斗却与仕途无缘,所以取了这个自嘲性书名。周恩来赴东北前,在这里阅读了陆游、徐渭等大量乡贤的著作,目睹了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迹,他们的爱国情怀给少年恩来极大的影响。

西首一间为家塾,是给家族中小孩启蒙教育的地方。私塾先生一般由家中落第书生执教。他们一般是一边教书一边准备应试。

楼上为周恩来住过的卧室及其二妈、三妈的卧室。

第三进是厨房,在这里我们复原了当年生活原貌,着重体现绍兴当时的风俗习惯。现在,我们去中轴线的第三进百岁堂的座楼参观。座楼是周家长辈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后,由于年久失修,百岁堂的多处建筑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地方政府和人民出于对总 理的敬爱,曾多次计划修缮,但均被总理所劝止。1956年的一次强台风把百岁堂的座楼刮倒,后改建成平房。在总理百年诞辰之前,我们又把座楼按原貌进行修复以示怀念。1939年周恩来回到故乡时,就在座楼和周氏族人们团聚并为大家题词。这里陈列的八仙桌、皮凳等都为当年原物,非常珍贵。座楼前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小屋,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曾在此小憩。

现在,请大家随我往东轴线继续参观《周恩来与故乡》陈列。东轴建筑原是周氏族人的房产,经整修后布臵为《周恩来与故乡》陈列,通过大量的照片、实物、手稿、书信、图片和模型等展品,以周恩来与故乡绍兴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周恩来与绍兴的血脉联系,周恩来关心故乡的革命建设事业以及和故乡各界人士结下的深厚情谊,抒发了故乡人民对周恩来至崇至敬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陈列共分三大部分,请大家随我逐一进行参观。第一部分:根脉系绍兴。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名人,文化对周恩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家都知道,我们绍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名士之乡,毛泽东主席也曾写诗赞美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非常熟悉故乡先贤的爱国为民的事迹: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从陆游的爱国诗篇到秋瑾的大义凛然,这种爱国情操和远大抱负,深深影响着周恩来。

第二部分:悠悠故乡情。介绍了周恩来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几位绍兴籍的名人所结下的深厚情意及他对故乡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

第三部分:烽火千里行。这是陈列的主要部分,全面介绍了1939年3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由重庆辗转回到故乡绍兴,宣传抗日持久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看望家乡父老,动员人民积极抗战的情况。在绍期间,周恩来渡过了极不平凡的三天三夜,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到绍兴的当天晚上,周恩来在卧龙山越王台发表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抗日演说,以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阐述了毛泽东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指出了中国抗战的光明前途。在姑父王子余家,周恩来还召开青年工人座谈会,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同时还鼓励青年工人团结一致,努力生产,支援抗战。他还走入军营、深入农村,瞻仰古迹、续填家谱,为亲友们题词,这些无不体现了他的桑梓情怀。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前往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参观!

为创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更好地展现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和光辉的一生,发挥周恩来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于2006年7月至2006年10月历时三个月,对旧馆进行了陈列改版。新的陈列内容总的主题是:风范垂青史,清风满人间,旨在突出总理爱国﹑爱民﹑勤政﹑廉政的一生。同时陈列方式也有所创新,在原有静态陈列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演示技术,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也明显提高了文物陈列﹑史料展示和解说的感染力和教育功能。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序厅部分。进入序厅,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由人造大理石砌成的“丰碑”:为人民服务高度概概括了总理勤政为民的一生。丰碑周围是江泽民同志在总理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对其精神作的概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

序厅的周围,是周恩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深重的历史,曲折的道路,体现了一个 共产党人的风范,和他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说过的一些朴实的话语,这些话透露了总理的心声,也是他为之奋斗终身的誓言。

陈列共分三大部分,请大家随我逐一进行参观。第一部分:文韬武略,功勋卓著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周恩来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投身革命后,他始终站在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线,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建国后,周恩来更是为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把中华民族引上富强之路而呕心沥血。周恩来的一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统一、富强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民族之魂。

第二部分:体恤百姓,勤政为民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周恩来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周恩来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曾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即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把对人民的奉献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第三部分:清正廉洁,党风楷模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到周恩来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俭朴苦素的优良作风。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廉洁奉公,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两袖清风,一生正气。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存。周恩来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他把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看作是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

最后,请大家随我参观周恩来纪念广场。广场面积为1500平方米,在1998年周恩来百年诞辰时所建造。广场正中肃立着周恩来铜像,是由上海油画雕塑院王大进教授设计,高4米,重2.1 吨。背面为大型汉白玉照壁,上刻“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八个周总理手迹鎏金大字。广场东西侧回廊,陈列周恩来在1939年回故乡时给亲友的部分题词而镌刻的石碑,如“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儿女争光”就是周恩来送给表妹王去病的。号召广大妇女继承和发扬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夺取抗战的胜利,从民族解放中,求得妇女解放。他还给青年题写“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号召青年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大熔炉中去,在炮火中学习,在炮火中锻炼,为抗战的胜利和祖国、民族的前途作出应有的贡献。周恩来的书法庄重严谨、俊秀雄伟、储蓄有力,颇有魏碑之风,请各位细细品味。

周恩来祖居自1984年开放以来,以其特有的地位和声望,吸引着众多参观者,成为一个缅怀先辈、鼓舞革命斗志的重要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都曾亲临瞻谒并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周恩来”等题词。社会各界对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是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各位团友,周恩来纪念馆和祖居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

第二篇:绍兴周恩来纪念馆

绍兴周恩来纪念馆

大家好!欢迎来周恩来纪念馆参观指导。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周恩来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生前曾多次说过:我是绍兴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接近、认识和了解伟人的光辉的一生。2001年建成了纪念馆并布置陈列对外开放。周恩来纪念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集祖居、故居、纪念馆和纪念广场于一体,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陈列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周恩来光辉一生》图片展。展览由:

(一)为中华之崛起寻救国之至道;

(二)创建人民军队开拓革命道路;

(三)筑民族统一之长城,挽中华危亡于既倒;

(四)殚精竭虑,努力实现和平建国;运筹帷幄,指挥人民解放战争;

(五)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五个部分组成。

第二部分是《周恩来遗物》陈列室。这些周总理生前用过的物品及往来信函手稿,是总理诞辰100周年时总理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及亲属们捐赠给绍兴周恩来祖居的。这里的一件件遗物都凝聚着周总理艰苦朴素生活本色和革命精神,陈述着总理生前爱护人民和操劳国事的感人事迹,同时也包含了后人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周恩来祖居

接下来,请大家参观周恩来祖居。

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市区劳动路369号,是周恩来先辈们的世居之地。据地方志及周恩来家世等资料记载,周恩来系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代。周氏先辈们随宋室南迁,辗转迁至杭州、诸暨、绍兴等地。明·洪武十三年(1381),周敦颐第十六世孙周庆开始定居于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居原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周恩来十一世祖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以示祝贺,因此祖居又称“百岁堂”。百岁堂是一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中、东、西三条轴线布局。黑色竹丝台门上方悬挂着陈云同志为周恩来祖居题写的匾额,黑底金字,庄严古朴。

请大家进祖居内参观。

祖居的中轴线是整组建筑的主体。中轴线依次为门斗、大厅、座楼。门斗的仪门上原悬挂着“百岁寿母之门”匾,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这块匾额是1992年由著名学者顾延龙先生补书;门斗后的隐门上挂着“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楹联。“莲溪”指周恩来的始祖即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他的代表作《爱莲说》令许多人喜爱不已,甚至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沂国”即周茂,字元泊,官至左丞相封沂国公,百岁堂周氏尊周茂为一世祖。此联表明家世的悠远与显赫。

现在,我们参观大厅。大厅是周氏族人举行婚丧喜庆和祭祀祖先的场所,现辟为瞻仰厅。大厅中这尊周恩来戎装汉白玉雕像,是依照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在其姑父王子余家的槐荫堂前所拍摄的照片,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像高3米,重3吨。雕像风格简洁,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当时的风采。前面这副楹联是张爱萍将军所撰:“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与之对应的是壁间的两张灯箱照片。一张是1958年,周恩来率领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夜间在十三陵水库劳动的情景。另一张是1975年1月13日,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场景,客观、概括地展现了周恩来伟大的一生。雕像后面这副楹联是1964年冬由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北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书赠给周恩来总理:“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现由赵朴初先生补书。整个大厅体现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现在,我们往东轴建筑继续参观《周恩来与故乡》陈列。东轴建筑原是周氏族人的房产,经整修后布置《周恩来与故乡》陈列,通过大量的照片、实物、手稿、书信、图片和模型等展品,以周恩来与故乡绍兴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周恩来与绍兴的血脉联系,周恩来关心故乡的革命建设事业以及和故乡各界人士结下的深厚情谊,抒发了故乡人民对周恩来至崇至敬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陈列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根脉系绍兴。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名人,文化对周恩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家都知道,我们绍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名士之乡,毛泽东主席也曾写诗赞美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非常熟悉故乡先贤的爱国为民的事迹: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从陆游的爱国诗篇到秋瑾的大义凛然,这种爱国情操和远大抱负,深深影响着周恩来。

第二部分:悠悠故乡情。介绍了周恩来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几位绍兴籍的名人所结下的深厚情意及他对故乡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

第三部分:烽火千里行。这是陈列的主要部分,全面介绍了1939年3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由重庆辗转回到故乡绍兴,宣传抗日持久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看望家乡父老,动员人民积极抗战的情况。在绍期间,周恩来渡过了极不平凡的三天三夜,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到绍兴的当天晚上,周恩来在卧龙山越王台发表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抗日演说,以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阐述了毛泽东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指出了中国抗战的光明前途。在姑父王子余家,周恩来还召开青年工人座谈会,询问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看法,鼓励青年工人努力生产、支援抗战。他还走入军营、深入农村,瞻仰古迹、续填家谱,为亲友们题词,这些无不体现了他的桑榇情怀。

第四部分:风范垂万世。介绍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亲属们瞻仰周恩来祖居后题词、留言和一些珍贵的照片。

《周恩来与故乡》陈列介绍到这里。现在,我们去中轴线的第三进百岁堂的座楼参观。

座楼是周家长辈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后,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百岁堂的建筑已有损毁。地方政府和人民出于对总理的敬爱,曾多次计划修缮,都均被总理劝止。1956年的一次强台风把百岁堂的座楼刮倒,后改建成平房,在总理百年诞辰之前,我们又把座楼按原貌进行修复以示怀念。1939年,周恩来回到故乡时,就在座楼和周氏族人们团聚并为大家题词。这里陈列的八仙桌、百寿图、皮凳等都为当年原物,非常珍贵。座楼前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小屋,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曾在此小憩。

周恩来故居

祖居的西侧房屋是周恩来支系世居之处,一般我们称之为周恩来故居。大厅叫“诵芬堂”,是周恩来高祖周笑岩,取晋·陆机《文赋》:“承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而命名。

厅中的摆设再现了当年大厅的原貌,是周家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会客之所。

两旁楹联取自周笑岩《海巢书屋诗稿》中:“莫把年华常孤负,敢对湖山寄兴赊”句子,表现了周笑岩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仍奋发图强的抱负。

正中摆有条桌,条桌两端各有一个帽筒,条桌前的八仙桌和椅子是上座。下面两排椅子和茶几则是接待比自己地位低或一般客人用。厅两侧边间,是给僮仆等人休息之处。

厅后的东西厢房现在我们把它辟作周恩来家世展。家世展围绕“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主题,展示出周氏家庭的荣光和绵远。我们先来看周氏世系表,此表自周敦颐至周恩来共三十三世,展示了周敦颐到周恩来的世系渊源。这些家

世资料,都具有代表性并且跟周恩来关系密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氏家族世代儒业、诗礼传家。

第二进小堂前,是接待亲朋好友的小客厅。厅中这幅对联取自周恩来伯父周贻赓家训句子,因为周恩来从小受到四伯父的培养与接济,家训对他影响很大,由绍兴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书写。

左边是书屋。取名“海巢书屋”,周笑岩所题。周笑岩才高八斗却与仕途无缘,所以取了这个自嘲性书名。周恩来在赴东北前,在这里阅读了陆游、徐渭等乡贤的著作,目睹了秋瑾等革命志士的事迹,他们的爱国情怀给少年恩来极大的影响。

左边为家塾,家塾是给家族中小孩启蒙教育的地方。私塾先生一般由家中落第书生执教。他们一般是一边教书一边准备应试。

第三进是厨房兼餐厅,在这里我们复原了当年生活原貌,着重体现绍兴当时的风俗习惯。

最后,请大家随我参观周恩来广场。

广场面积为1500平方米,广场中肃立着周恩来铜像,是由上海油画雕塑院王大进教授设计,高4米,重2.1 吨,背面为大型汉白玉照壁,上刻“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八个周总理手迹鎏金大字。广场东西侧回廊,陈列周恩来在1939年回故乡时给亲友的部分题词而镌刻的石碑,如“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儿女争光”就是周恩来送给表妹王去病的。号召广大妇女继承和发扬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夺取抗战的胜利,从民族解放中,求得妇女解放。他还给青年题写“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号召青年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大熔炉中去,在炮火中学习,在炮火中锻炼,为抗战的胜利和祖国、民族的前途作出应有的贡献。周恩来的书法庄重严谨、俊秀雄伟、储蓄有力,颇有魏碑之风,请各位细细品味。

周恩来祖居自1984年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都曾亲临瞻谒并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周恩来”等题词。

各位,周恩来纪念馆和祖居的全程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名人故居)

第三篇:杨虎城纪念馆讲解稿

杨虎城纪念馆导游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观杨虎城将军陵园。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本次为大家负责全程讲解的讲解员小X。在我为大家做讲解的过程中,如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大家多多谅解!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展厅参观瞻仰烈士生平事迹。本展馆分为东西两个展厅,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东展厅,它分为四个部分。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中国正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整个国家千疮百孔;身处灾难的陕西人民也遭受着同样的苦难,反抗十分激烈。杨虎城就生长在这个充满矛盾,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一部分:投身革命

初建功勋。

杨虎城将军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甘北村,1907年其父杨怀福因从事反清活动被清政府于1908年以绞刑处死于西安。父亲的惨死以及蒲案的爆发,致使杨虎城从此走上了反清抗暴,投身革命的武装道路并组建了中秋会。1911年四川揭起了保 1

路运动,同年辛亥革命也相继爆发,杨虎城将军认为革命时机已经成熟便带着“中秋会”入向字营西征御敌。在1914年夏收后的一天,杨虎城只身一人在孙镇粮店为民除害杀死恶霸李桢,从此亡命为刀客。直到1918年参加靖国军被整编为第三路第一支队,任司令。

第二部分:北伐和二虎守长安

1926年春,北洋军阀刘振华纠集十万精兵将西安城团团围困,杨虎城率兵入城与李虎臣,卫定一等陕军在敌众我寡、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坚守西安8个月,挫败了吴佩孚、刘振华夺取关中,席卷甘陕的图谋。有力的策应了北伐,促成了1927年陕西国民革命大高潮的到来。守城的战争进行了6个月时,城内弹尽粮绝,杨虎城毅然将战马杀死为战士充饥。他站在钟楼上,拔出腰间佩刀高呼:城破之日,我将自刎于钟楼之下。此举大大鼓舞了士气。到了11月他们终于迎来了冯玉祥的援陕之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冯玉祥,就把这里命名为玉祥门。

第三部分:主政陕西

造福三秦

1927年5月,杨率部出潼关参加北伐。1928年四月赴日疗养,在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了深入的了解,回国后于1930年率十七

路军打回陕西,就任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西安事变爆发前,杨虎城直接间接主持陕政6年。在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先后兴建泾渭洛梅四渠,可灌溉农田120万余亩;压缩军费出自创办尧山附小、尧山中学、西北农学院、甘北村私立培民学校等,培养进步青年资送大批留学生。其多数系中共党员。

第四部分:西安事变

千古功臣

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及南京军政要员,提出了八大救国主张。蒋介石做出了六项承诺。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1928年6 月28日,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顺中央政府。1933年,红军长征结束,到达川北,迫近杨虎城的防区。蒋介石为了缩小杨虎城的职权范围,派他与红军作战,但杨虎城和赵寿山、孙蔚如商定,和红四方面军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迅速占领了东三省,35年秋天,张学良来陕和杨虎城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亲自来陕部署剿共计划,这张是张、杨陪他游茂陵,这是张、杨陪他视察部队。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张杨以各种方式请求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要求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遭怒骂。12月12日,张、杨发动兵谏,东北军去华清池捉蒋,蒋介石在熟睡中听到枪响以为是红军打来了,只穿了睡衣,忘记戴假牙从后窗仓皇逃跑时摔伤了后背,逃往骊山上,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东北军发现活捉,后送往新城大楼杨虎城的办公室。又被转押至高公馆。在捉蒋后,张、杨立即致电给中共,请派代表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中共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组成代表团与1936年12月17日到达西安。他们的驻地在张学良公馆东楼。在中共和张、杨的共同努力下,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战抗日的条件。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宣告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国的一致抗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蒋介石却背信弃义,从此张学良被幽禁长达50余年。直至2001年10月15日病逝于夏威夷。1937年,杨虎城被迫辞职出国考察军事。这里有一段杨虎城在西班牙考察时的讲话,大家可以听听。

周恩来称杨虎城为“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毛泽东曾赞誉张、杨二位将军 “以身殉志、不亦伟乎”!2005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

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下一个展厅参观。大家现在经过的长廊所展出的是一些和西安事变有关的图片资料。本展厅也分为四部分。

第五部分:铁汉柔情

家庭和美

杨虎城一生有过三次婚姻:三位夫人的个性才能各有不同:罗佩兰聪慧贤达,机警干练;张蕙兰深情专注,默默奉献;谢葆贞活波伶俐,端庄大方;然而杨虎城与三位夫人的夫妻眷爱婚后和谐、美满的生活却如出一辙,也构成了杨虎城多彩人生的一个侧面。与大夫人罗佩兰于1916年结婚,本质上是两情相悦,形式上遵循媒妁之言的半新半旧式婚姻。婚后生有一子一女,即长子杨拯民。长女杨拯坤。1924年患肺结核病,1926年西安围城时病逝、后葬于三原。西安解围之后,杨虎城亲自披麻戴孝,执孝子之礼,可见夫妻感情之深;1919年,杨虎城奉母命与张蕙兰成亲,系遵从母命的旧式封建包办婚姻,婚后聚少离多,张蕙兰在家侍奉杨母,操持家务,1931年时生下一子拯人,不幸于1937年病夭。于1993年病故于西安,安葬于杨虎城烈士陵园。与三夫人谢葆贞于1928年结婚,属自由恋爱的新型自主婚姻,婚后生有2子5女,西安事变后陪杨虎城出洋考察,杨囚禁后又赴狱中探

望,1947年被特务毒死狱中。

第七部分:惨遭迫害

至死不渝

抗战全面爆发后,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11月26日毅然回国,1937年12月2日赴南昌謁见蒋介石请求抗战,却遭囚禁而身陷囹圄长达12年之久,辗转囚禁于江西南昌、湖南益阳、贵州息烽、四川重庆等地。直到1949年 9月6日午夜12点半遇害。

在漫长的狱中岁月里,杨虎城虽受尽屈辱、折磨,却一本初衷,丝毫不坠抗日救国之志。大家请看这里是杨将军当时被囚禁的麒麟洞。长期被关押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使杨将军患上了严重的胆结石。

1949年8月24日,蒋介石飞抵重庆,制定了杀害杨虎城等人的详细计划。1949年9月6日午夜,杨虎城被特务用匕首惨杀与正房,并用镪水将其面部淋花,埋于后花园内。

第八部分: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

谢葆贞在1947年2月8日被特务毒死狱中,年仅34岁;杨拯中和父亲一同遇害,年仅19岁;宋绮云夫妇被特务刺死在警卫室,45岁;杨拯国被活活掐死,宋振中,也就是“小萝卜头”被卡住脖子后又遭刀刺而死,年仅9岁。特务将他们和两个小孩的遗体挖坑掩埋在警卫室旁的一间小房子里。11月24日

两位副官严继明45岁、张醒民34岁,惨遭杀害。

第九部分:隆重祭奠

后人敬仰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杨虎城的遗体很快被发掘入殓。1950年2月7日,杨虎城将军等人被安葬在西安市长安区南郊的少陵塬畔。1981年,省委和省政府重新修缮了“杨虎城烈士陵园”。1950年元月15日在重庆市为八位烈士开追悼会,元月16日,杨虎城等八位烈士的灵柩由重庆启运往西安,元月30日抵达西安,彭德怀、习仲勋等亲自迎灵,在新城广场停灵7日,举行公祭大会。根据长子杨拯民的意见,将杨虎城安葬在西安南郊韦曲杜甫祠西侧的茔地。也就是现在的杨虎城将军陵园。

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就要结束了,在此若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以后有机会再来陵园参观,谢谢大家。

第四篇:周恩来纪念馆

观周恩来故居后感

每当提起周恩来总理的时候,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与敬意。他亲民爱民,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才华,豁达的外交风度,高超的外交艺术,为我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他位居国家总理,却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是多少党员干部的楷模。他日理万机,抱病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真正书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箴言。

那天,我们班级组织参观了总理的故乡——淮安。淮安古称淮阴,唐诗有云: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十年流水间。欢笑情如旧,箫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此处的淮上即是今天的淮安一带,看来古人对淮安也总是情有独钟。身在淮安,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

来到纪念馆门前广场,入眼就是邓小平为周恩来纪念馆所提的一行镏金大字,大门简约而庄重,将总理简朴厚重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沿一条笔直的白色甬道进入馆内,一汪湖水呈半环围绕纪念馆,随行的第一座纪念馆为主馆,沿主馆一线排开还有几个辅馆。

拾阶而上,进入主馆,大厅是一尊总理雕像,站在总理雕像下目光穿过大门,蓝天碧湖与整个纪念馆融为一体,这一切显得恬静、肃穆而又庄严。第二座纪念馆内是按照总理一生经历,设置的不同时期的照片、画像以及视频。这些黑白照片很让人怀旧,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照片与影像静静的追思起总理的戎马一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即便是在当时那样内困外绝的艰难岁月,总理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入条入理。在这里,从总理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总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总理少年即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只知道周总理年少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诺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实现这句诺言的。今天看到了周总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明白了,周总理这句话并不是空头支票,他是在认真的履行他的诺言,或者说,他是超额完

成了他的诺言。因为,他不但让中华崛起了,更是从他开始,中华开始腾飞了。这些图片中,有一句毛主席说的话,我觉得它就可以概括出周总理在中华崛起和腾飞中所起到的作用。毛主席说:“至于新中国政府的组成人员,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周恩来同志肯定是要有的,职务是政府总理。”难怪乎,在周总理去世时,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

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任何坟墓无法埋葬也无法割断的--这也正是人民永远怀念并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原因。我不想碌碌无为,我也想为人民作贡献,辐射世世代代,左右和影响着芸芸众生辐射以海的博大面对人生面对无尽的时季,必然能获得海的壮阔、海的磅礴、海的瑰丽、海的永恒。当来到周恩来肖像前,我久久伫立在那里,眼前浮现出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穿过第二座纪念馆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也是一座总理全身雕像,汉白玉雕像高耸在晴空之下,路旁的碧松绿树将雕像衬托的更加伟岸静穆。抬头端详雕像,剑眉之下是总理那双饱含忧国忧民情愫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洞察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国风民情,也正是这双眼睛一直逼视着反动国民政府,逼视着蠢蠢欲动、胡作非为的异族侵略者。很多大政方略、外交政策和军事构想都由这双眼睛输变成每位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念。还有那身中山装,在我的印象中,总理一直就是这样一身极具中国特色的装饰。转过雕像登上总理办公之处西华庭,虽是仿建,但是一切摆设和环境都很逼真。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缅怀他的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的艰难处境,令人感动。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及人民的安危放在一起时,注定要有不平凡的一生。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

看着一件件文物、文献、照片珍品,了解了周恩来当年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回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等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及周恩来家规、周恩来照相的风格、周恩来用餐的规定、周恩来的工资、周恩来最后的日子、一件珍贵的丝棉袄等小故事,领略到周恩来、邓颖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尤其对他们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作风感到由衷敬佩。突然觉得以前对总理的认识其实很肤浅,总以为其原因在于,我与总理身处异地,生于异世。可是,此行的所闻所见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认识。我更加想念总理,更加努力地去对总理进行新的内心确信。

翻开历史,翻开往昔,“大无大有”这样一个词语悠然入心。总理的大德,再造了党,再党了共和国,他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勇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民恒爱之。三十二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所以总理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这些一直在他的护佑之下的子民应该做的只有切切地纪念和默默地努力。

缅怀他的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的艰难处境,令人感动。尤其是最后观看了新闻记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既便是我这样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在观看了生平事迹展后,也和屏幕里的人一起流泪。这泪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表达了人民是多么不希望周总理离开,不然怎会有当年的天安门悼念和四五诗抄。周恩来和邓颖超这对亲蜜无间的革命伴侣,以海的博大面对人生面对无尽的时季,必然能获得海的壮阔、海的磅礴、海的瑰丽、海的永恒。

周恩来的行动和精神形成一种能量,辐射世世代代,左右和影响着芸芸众生。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任何坟墓无法埋葬也无法割断的--这也正是人民永远怀念并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原因。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感慨万分,很多人都进去参观了第二遍,可我觉得我的感受已经很深的扎进我心中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深知自己的历史使命,担任起社会责任感,虽然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也依旧是为中华之

富强而读书。在接受新的社会的同时,依旧要保持本我,记住这些老的革命传统,是对终身受益的。所以从现在开始,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做学问之前先学会做人。

虽然这次的参观学习时间很短,但是他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以周总理和邓奶奶为榜样,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做一个对人民有用,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会肩负起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让中华崛起腾飞之日早日到来。

第五篇:鲁迅纪念馆讲解稿

上海鲁迅纪念馆陈列展厅讲稿(志愿者)

各位观众,欢迎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我们所纪念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馆名由周恩来总理题写。大家现在见到的庭院楼房,白墙,黑瓦,绿树,就是依照江浙一带的居民所建的。这里还有一条“人”字形小道,它带我们走进鲁迅童年时代活动的乐园——百草园。

这里是中庭,让我们来瞻仰这座铜像:先生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面带微笑,手中拿着香烟,眼望着前方,好像在思索着生命,又像在憧憬光明,美好的未来。他身后的木格框像是写文章的文稿纸,告诉我们,他用纸盒笔为武器,唤醒民众,反抗黑暗的旧社会。这块石头上还有一句话: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古人有击石取火,意味着革命的烈火是永远不会熄灭的。接下来,请跟随我走近鲁迅的世界。

序厅

展现在您眼前的是序厅的浮雕《呐喊》和《彷徨》。浮雕《呐喊》是以木刻家李桦“怒吼吧!中国”为基本原素创作的,既反映出鲁迅小说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鲁迅一生的思想追求,鲁迅为中国的文化,人民的觉醒,名族的解放和振兴而呼号呐喊,他用自己手中的笔疗救这社会。浮雕《彷徨》以陶元庆设计的作品《彷徨》封面画为基本原素,反映出鲁迅在思索着,又在寻求着社会解放,寻求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右面展墙上有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全篇诗文,彻底地反映出鲁迅与民众间的关系。或者为多数人,俯下身来为人民做牛马,死后却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把他看得很高很高反映出人们对鲁迅的敬仰。

左面展墙上是鲁迅的二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不仅是鲁迅一生的精神体现,也是他正直的名族脊梁的真实写照,他用一生写就出中国人民之子的光荣形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民族之子——鲁迅一生所走过的路吧!

第一部分生命之路

电视艺术片《生命之路》,展现了鲁迅励志学医、远赴重洋又弃医从文,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到他提出立人兴国,呼唤新的民族性格,呼唤新的社会的到来,直至他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让我们寻着鲁迅的生命之路去感受和体会这位思想家博大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歌者:孟波——鲁迅挽联的作曲者。歌词中有“唤醒大众来争生存”,片长约6分钟。配音:陆醇)

第二部分首在立人

“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理念。鲁迅认为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名族之林,必须要培养无数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的新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就是培养。也就是说,只有把人培养起来了,做任何事才可以成功。

1921年鲁迅写下了不朽之作《阿Q正传》,请看这组模型。阿Q是一个典型的落后保守、妄自尊大、欺软怕硬、善于自轻自贱和自我安慰的人。鲁迅对阿Q的描写和刻画,批判了精神胜利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概括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揭露了国人的灵魂。先生刻画的阿Q简直就是显示生活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直到至今,我们似乎还可以感受到他的气息。屏幕上展示的是画家丰子恺根据先生的《阿Q正传》小说创作的漫画,《阿Q正传》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流传到5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鲁迅阐扬科学精神,主张精神独立和个性解放,系统地提出了“首在立人”、“精神界战士”等影响深远的理念。留学东京之后,鲁迅又转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1906年3月,鲁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仙台医专部分同学为鲁迅(左一)举行话别会并留影)

通过动画制作的方式,了解更形象的鲁迅(动画片)

互动区域:展示的多是鲁迅的文摘。(可转动,每一面皆为鲁迅语录)

鲁迅为青年作家作品撰写的部分序文。对于青年的作品,鲁迅总是满腔热情地肯定、鼓励和扶持。

在创作、出版过程中得到鲁迅指导、帮助的部分青年作家的著译。在鲁迅的指导、支持下创办的部分左联刊物或文学青年主办的刊物。

第三部分画出国人的魂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怀着“立人”理想、建立“人国”的强烈愿望,以竭力画出“国人的魂灵”为宗旨,率先用白话文创作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小说,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后集结为《呐喊》、《彷徨》,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沙画:生动地表现出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共有9幅作品。每幅约1—1.5分钟。

弧形墙面:鲁迅笔下不同时期的人物形象共1500幅。这些人物图画组成后远远看去有一个醒目的鲁迅的头像影。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鲁迅原名周树人,《狂人日记》是他首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它首发于《新青年》1918年5月的四卷五号杂志上,使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白话文小说。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测,发出了正耳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后收入《呐喊》集。鲁迅在该刊上发表作品50多篇。

《呐喊》、《彷徨》是鲁迅两本著名的小说集。不仅显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也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与经典之作。《呐喊》是鲁迅的第一篇小说集,收入了他1918年至1922年间所写《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14篇小说。小说集名为《呐喊》,用意在于为革命者作战助阵,使他们不惮与前驱。《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入有《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孤独者》、《离婚》、《伤逝》等小说11篇。《彷徨》反映了鲁迅思想的苦闷和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表现了鲁迅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与观众的互动区:散文集《朝花夕拾》(电脑出题答题)影视放映厅:《野草》

第四部分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

鲁迅主张实行“拿来主义”,他对中国的文化既努力保存优秀文化,又不断开拓引进西方先进文艺,他积极建设,倡导新兴版画,为中国新文化竭尽全力。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保存者,又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鲁迅十分注重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吸收,用以滋养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国的文化。为此他不仅进行理论建设,对文艺理论做大量的探讨、翻译、出版工作;还开拓了中国新艺术的领域,倡导了新兴版画艺术。

为保存中国传统木刻艺术,1933年鲁迅与郑振铎合编《北平笺谱》,共收山水、人物、花鸟蔬果等格式笺纸300余幅。鲁迅说此书“实为极可宝贵之文籍”。

鲁迅与欧美文化人物之间的交往:在上海,鲁迅始终以巨大的热情翻译介绍外国文学艺术,借别国的火来照亮中国黑暗的夜。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社会的现状,将中国优秀文化“送”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他与许多外国友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鲁迅与木刻青年(蜡像):作品是根据鲁迅在病逝前11天应邀参加全国木刻展览为素材。选取了他和青年文艺家谈话的场景,通过一个瞬间来捕捉鲁迅与青年人的关系。蜡像的头发都是一根根植上去的,手上的经脉似有血液在流动。鲁迅的轻松、淡定和听者的认真、专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鲁迅正活生生地在和我们对这话

为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所耗费的精力、财力是难以估量的。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仅给青年的回信就达5000余封。他曾谦虚地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木一石”。他说:“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另琐事,就是为此。”

第五部分精神界战士

这里大家看到的是鲁迅一生各个阶段的照片。断发照、《自题小像》诗、幻灯片;为什么鲁迅后来弃医从文了呢?1905年,鲁迅在课间放映的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据说”是替俄国人作了侦探被日军斩首,而他的同胞却在后面麻木地围观。这使鲁迅痛切地搞到,医治国人的精神比一直身体更为重要。学医期间,鲁迅逐渐认识到,变革社会的“第一要著”是改变国民的精神。

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革命文化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成立。鲁迅是左联的主要发起人之一。1931年1月17日,柔石在租界内东方饭店参加党内会议时与李伟森、胡也频、殷夫、冯铿“左联”五位青年作家和十余位革命者一起被捕,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后,国民党当局追查鲁迅的住址,鲁迅再一次面临当局搜捕的威胁,1月20日,全家备播岛花园庄旅馆避难,历时39天。

鲁迅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中)、北平分会副主席李济之合影。这张照片摄于1933年4月24日。而就在不到二个月后的6月18日,总干事杨铨即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是当时杨铨被害的报道。万国殡仪馆内杨铨祭堂。送殓归来,鲁迅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悼念战友的名篇《悼杨铨》。鲁迅漫与赴万国殡仪馆参加杨铨追悼会用的雨伞。

当时国民党特务以戴笠为首的蓝衣社早已拟定好一份暗杀民主人士的名单,即这份“勾名单”。鲁迅也被列入其中,就在杨铨的后面。鲁迅明知自己也处在危险中,仍义无反顾地到万国殡仪馆参加杨铨的葬礼。并将随身带的家中钥匙交给许广平,因为他知道这次外出很有可能会被特务暗杀。请看鲁迅为纪念杨铨所做的“悼杨铨”诗。您可以看到泪如雨下的模拟场景。这是徐悲鸿作《鲁迅与翟秋白》素描,翟秋白(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三十年代,他与鲁迅在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的共同争斗中,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1935年6月18日,翟秋白英勇就义前,在福建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的留影,翟秋白就义后。鲁迅闻讯,悲痛不已,即抱病以诸夏怀霜社的名义,将翟秋白的译文编成《海上述林》上下两卷出版。鲁迅亲拟的《海上述林》校样。1936年夏,仍坚持校阅《海上述林》下卷的校样。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里所展示的是鲁迅的家人与原配妻子朱安。

鲁迅与许广平在北京、广州、上海等时期的通信集。1933年4月,北新书局以“青年书局”名义出版。关于此书,许广平写道:“一切的经过,看《两地书》就成,那里没有灿烂的花,没有热恋的情。我们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

《两地书》手迹,为鲁迅、许广平之间的通信原件,与已出版的《两地书》相比,出版此书时,鲁迅出于各种考虑,对原信作了一些删改。《两地书》原信手稿已出版。

鲁迅遗物银元宝,鲁迅家中祖传。是鲁迅与许广平的定情信物。这本“家用收支帐”,体现了许广平为照料鲁迅的生活,合理安排家庭的日常用度所谓的努力。

鲁迅冬天用来取暖的怀炉。许广平相赠。《答客诮》,鲁迅作于1932年。针对有人说鲁迅溺爱儿子的议论,鲁迅写作了此诗,并多次书赠友人。这一幅是鲁迅写给曾经给海婴看病的日本医生坪井芳治的。

第六部分人之子

现在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展厅:人之子。鲁迅一生的追求和时间足以证明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忠实的儿子。

1936年2月,鲁迅先生的健康严重恶化。5月末,鲁迅病逝再次加重。(X光片)宋庆龄获悉鲁迅的病情,十分焦急。6月5日即给鲁迅写来了一封信言辞恳切的信,信中她真切地写道:“我恳求你立刻入院治疗!因为你延迟一天,便是说你的生命增加了一天的危险!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着中国和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阵中你这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这是鲁迅先生晚年病重期间使用的医疗器具:“呼吸吸入器”。鲁迅逝世前几天的体温记录表。从1912年起,鲁迅就坚持写日记。1936年10月17日(鲁迅逝世前两天),鲁迅写完当日的日记后,随手写下了18日的日期,他一生记了二十多年的日记就此终结。

1936年10月19日晨5时25分,一代文化伟人、文学巨将鲁迅先生与世长辞,终年56岁。上海人民为鲁迅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鲁迅逝世当日的下午,就移灵万国殡仪馆。

鲁迅逝世当日,许广平强忍悲痛,写下了哀婉痛切的挽辞《鲁迅夫子》。这段挽辞,则代表所有亲近鲁迅先生的人们对他深深的崇敬和哀思之情。挽词中提到:鲁迅就好比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挽词下是我馆收藏的当时很小一部分的对于回忆纪念鲁迅的文章报导。当时报导数量超过300多封,之前很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从未有过这样多的回忆报道,再后来有这样一次规模是直到周总理去世那一次。

这是当时覆盖在鲁迅灵柩上的“民族魂”挽幛,由上海民众代表敬献,是中国人民对他的最中肯、贴切的评价。“民族魂”三字系沈钧儒手写。只是现在陈列的挽幛,已非当时的旧物了。1956年。鲁迅墓在西郊万国公墓迁至虹口公园(即现在的鲁迅公园)。灵柩起出时,同志,趴在灵柩上,描下了这三个字,从而得以复制了这个挽幛。各个时期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您现在看到展墙上所有的作品都是纪念和研究鲁迅的著作,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鲁迅却依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坚持创作,留给我们1前多万字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字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各位观众,今天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希望今天的鲁迅生命之旅能在您的心中生根发芽。感谢您的参观,谢谢!

下载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感悟恩来精神 淮安,一座古朴的小镇,正是这个古老的地方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伟人,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然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自然,总理更是每个淮安人的骄傲......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2008年秋,我象秋天里一片泛黄的树叶飘落到了总理的故......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班级活动策划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活力,激情,创新的演绎者。为引导本班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先贤的崇高爱国情操,促......

    游周恩来纪念馆

    游周恩来纪念馆 班级 七(13)姓名 陈研日期得分 “把所有的生命献给世界,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熟悉的旋律。您的辉辉普照四面八方,您的事迹世代......

    周恩来纪念馆简介

    周恩来纪念馆 坐落在古城淮安楚州的桃花垠,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风景怡人的好地方。纪念馆于1986年由中宣部批准兴建,1990年3月正式动工,1992年元月落成对外开放,成为世人敬仰之地。......

    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车泊和帕坦汀产品说明 车泊、帕坦汀是目前市面上最新颖的汽车养护精品,是由德国PIT精密化学工业公司为突破传统汽车美容概念精心研制而成。它们均属于环保产品,符合德国及欧盟......

    绍兴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绍兴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绍兴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

    绍兴之行——周恩来祖居

    绍兴之行——周恩来祖居 3月24日的那天,天气晴朗,我们寝室一行人踏上去绍兴的旅程。此次,我们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是绍兴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祖居。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