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江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8: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镇江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镇江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镇江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镇江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镇江地处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沿江自西向东蜿蜒伸展的宁镇山脉与贯穿南北的茅山山脉形成“丁”字型分水岭,将全市分为沿江、秦淮河、太湖湖西三大水系,在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中,山丘区占57.4%,平原区占17.3%,圩区占25.3%。平原地区河道易淤,圩区常受洪水威胁,低山丘陵和岗地则频繁遭遇山洪和干旱的袭击,特定的地形和地理位臵使镇江素有“小辖区,大水利”之称。

近年来,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市“双百”工程、“百企百村百亿”行动、农村新五件实事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市创建等活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切实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市农村水利建设每年完成总投资在1.8亿元左右,完成各类建设土方1600万立方米以上,建设小沟以上配套建筑物1700座左右。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4.50万亩,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178.56万亩,全市修建在册中小水库101座,塘坝10万余面,库塘蓄水能力达到5.8亿立方米。全市河港沟渠经过长期不懈的整治,现已构成网络,各类建筑物基本配套,初步形成了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水利发展服务四大体系。

一、近年来全市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编制建设规划。近年来,我市在认真组织编制并实施好《镇江市“十一五”水利发展综合规划》基础上,先后完成了《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规划》、《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增效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规划》、《县乡河道疏浚规划》、《村庄河塘疏浚整治规划》以及《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以更好地指导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科学合理有序开展。

2、切实加大建设力度。一是着力抓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近两年来,全市每年疏浚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土方合计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规划内县乡河道、村庄河塘已分别完成土方3430万立方米和2446万立方米,分别占到规划任务的93%和98%。为进一步促进各地河塘疏浚工作顺利推进,确保2012年前将全市所有河塘全部疏浚一遍的目标如期实现,今年2月份我市又制定了《镇江市2009—2012年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对全市下一阶段农村河塘疏浚整治工作的目标要求、补助政策以及保障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要求;二是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调查摸底、规划编制、方案制定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积极会同市有关部门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立项审批、监督检查等建设管理工作,重点实施了丹阳市2007年度饮水安全项目及句容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2010年前解决全市48.55万人口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着力抓好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作。从2008年开始正式启动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作,组织辖市(区)以县为单位编制《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规划》,两年来完成小型泵站更新改造196座;四是着力抓好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和节水灌溉工作。全市每年完成塘坝改造都在500座以上,新增蓄水能力600万立方米。同时,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继续开展以防渗渠道建设、骨干渠道整治达标等为主要内容的节水灌溉工作,全市每年完成防渗渠道建设90公里左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逐步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此外,各地2

还因地制宜地将圩区治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3、注重工程质量管理。我市各级通过规范操作程序、明确工作要求、开展评比检查、严格竣工验收等措施,切实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强化对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一是规范操作程序。对一些骨干河道疏浚整治、重点建筑物配套建设等项目依照基建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公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施工合同管理制;二是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如在河塘疏浚整治方面,扬中市制定了“千河疏浚”八条验收标准,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丹阳市、句容市也结合省“两清一建”标准制定了当地河道疏浚整治验收考核标准;三是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市水利局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面上农水工程进行督查指导,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标准质量、困难问题等,严格验收制度,并对检查验收情况全市通报;四是严格竣工验收制度。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疏浚整治等专项工程以及其他重点农水项目要求在县级自验的基础上,市组织验收,省再组织复验,确保工程质量标准。

4、制定落实管护制度。各地努力克服建后管护工作中经费、人员短缺等困难,因地制宜制定落实长效管理工作制度。一是明确责任,落实专人。如在小型泵站管护方面,在工程初验合格后即办理工程交接手续,明确一般泵站由村指定专人管理,重点泵站由镇水利站派专人入驻管理。为防偷盗,一些地区还对一些较偏远的泵站设备在闲时撤回镇政府大院或镇防汛仓库集中管理,有的还安装了监控设备;二是积极推行小型农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针对丘陵山区塘坝工程小、散、偏,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如句容市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将有一定规模的当家塘坝在满足基本农灌要求的前提下,对外出租和承包,将承包金和受益金用于小型农水工程的养护和长效管理;三是筹措资金,建立队伍。如丹阳市制定了河道管理实施细则,逐步推广河道的专业化管理,明确县级河道每5公里定1名管理员,每年给予1万元的管护经费。扬中市专门出台了《扬中市骨干河港管理实施细则》,细化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资金,明确管理组织和队伍。丹阳市司徒镇坚持“建管并重”原则,每年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30万元左右专门用于疏浚后河道的长效管理工作,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四是义务认岗,党员定责。我市一些地区将党员设岗定责和落实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有机结合,发动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河道疏浚和管护工作。此外,各地还积极组织引导村民通过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制订管护标准,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管护经费,实现对村内小型农水设施的长效管理。

5、强化考核激励机制。我市各地按照“鼓励先干,支持改革”的原则,积极制定实施激励政策和奖惩办法,采取行政领导推动、财政资金撬动、督查考核促动等措施,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如在河塘疏浚整治方面,为进一步调动各地积极性,从2009年开始,市级财政专门设立一定的奖励激励基金,对2009年通过省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整体验收的辖市(区)将予以20-50万元的奖励,对 2010年通过省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整体验收的辖市(区)予以15-30万元的奖励,奖励经费主要用于疏浚后河道长效管理投入;2011—2012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专项奖励通过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建设和已疏浚河塘长效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的辖市(区)。句容市专门制定《农村水利建设项目验收评比办法》,每年对该市11个镇(区)的农村水利建设量化评分并排定名次,财政拿出专门资金,设立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对组织得力,任务完成好的镇给予奖励,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全市农村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效果很4

好。

二、当前我市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统一,组织发动难度大。基层不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仍停留于口号水利、口头水利,讲起来重要,真正需要组织发动和投入时又将水利搁臵到边上,并呈现三种不良思想倾向。一是应付思想。由于农田水利是打基础、具有长远效益的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分期实施、坚持不懈,但少数基层干部认为农田水利不做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只要在任期内能应付得过去就行,一些地区多年来对农村水利工作基本没有多少投入;二是等靠要态度。一方面一些地方眼睛向上,单纯依靠上级支持,上面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不给钱就不做事。另一方面,国家“两工”政策取消后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征收并实施粮食直补等政策以后,很多农民认为水利建设就应该是政府的事情,资金投入应由政府全部负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低;三是畏难情绪。一些地方虽然也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并计划实施一些水利项目,但由于劳力难组织、资金难筹集,矛盾难协调,一碰到具体困难,就畏缩不前。因此,总体上看,对农村水利建设不少地方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都亟待增强。

2、工程标准不适应,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差距大。当前我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较薄弱,防洪、灌溉、排涝标准偏低,各类建筑物老化、失修、盗窃现象较为普遍,效益日益衰减,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差距较大。一是农村河道淤积现象较为普遍,农村水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近几年,虽经过各方努力,全市规划内县乡河道以及村庄河塘的疏浚土方量总体上已基本完成,但部分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效管理措施,很多已疏浚过的河道工程效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巩固。此外,据初步统计,全市规划外河县乡河道以及村庄河塘累计淤积仍有1660万立方米,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任务仍很艰巨。二是农村小型泵站存在不同程度破旧、损坏现象,变压器、机械设备老化、被盗现象较为严重。泵站设计标准普遍不高,再加上年久失修,各类泵站排灌能力逐年降低,很多泵站已不能满足当前防洪保安和农业灌溉的需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市2289座农村小型泵站中,运行情况完好的有568座(占总数的24.8%),带病运行的有1490座(占总数的65.1%),完全报废的有231座(占总数的10.1%)。三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十分突出。根据2005年市水利、卫生部门组织的联合调查,全市农村有48.55万人饮水不安全,不安全人口占本次调查农村总人口的26.9%。四是丘陵山区水源短缺矛盾仍较为突出。丘陵地区各类库、塘、河、渠淤积仍较为严重,配套建筑物老化、失修、盗窃现象较为普遍,致使翻水调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效益日益衰减。五是节水灌溉发展较为缓慢,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目前全市工程节水灌溉面积为53.48万亩,只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4%。

3、投入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压力大。一方面,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普遍工程标准偏低、欠账较多,且到现在大部分水利设施已到了集中维修、改造或翻建年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正越来越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农村水利工作的内涵正不断拓展,农村水利工程已不仅仅局限于保障农业灌溉排涝、防灾减灾等服务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已拓展到农村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农民饮水安全等更广泛方面,须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生产生活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工作任务,从而加大了建设资金压力。

当前我市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6

一是县以上政府财政直接投资。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县以上财政投资均有不同比例增加,如近两年省以上每年投入为1000万元左右,市级投入为300万元,县级投入在4000万元左右,但总体财政投入比重仍不大(不到总投资的1/3);二是乡镇及村集体组织投入(包括投资和投劳)。目前,该部分投入仍是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主要部分,但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镇村领导重视程度影响很大,镇村之间很不平衡,投入多的乡镇每年有几百万元,少的只有十几万元。目前很多工程如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建设、县乡河道疏浚等,上级部门对地方资金配套的要求很高,往往造成很多经济发展落后镇村不予或暂缓安排该类工程,这就造成越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越是投入少的现象。三是社会投资和其他投入。该部分投资有的是通过挂钩部门、企业赞助以及上级部门扶持的办法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如我市丹阳杏虎村、句容戴庄村、扬中中林村等行政村结合我市“百村示范、百村帮扶”活动,通过联系点的市领导协调、挂钩部门企业帮扶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有的是发动受益单位和个人赞助等办法筹集建设资金;有的是通过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筹资资金,主要是开展河塘疏浚工作;还有的是捆绑使用支农涉水资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如句容市后白镇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开展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作。但以上几种社会和其他投入方式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缺乏稳定性,并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扶持农村水利的政策落实难,部分政策操作难。如各级可用财力的2%—4%资金用于水利、土地出让金一定比例投入农村水利建设等政策执行困难或执行不到位,农村水利建设中的电价、税收等优惠政策不明确,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开发补偿费等规费征收困难。此外,虽然近年来,国家、省先后下发多个农村水利投入机制、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文件,明确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如“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等在现有的条件下真正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4、管理工作不到位,具体实施矛盾大。

一是缺乏统一规划,部分规划强制约束性不强。当前,除水利部门外,还有发展改革、农林、国土、农业综合开发、财政等多个条口部门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的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指导和控制,再加上统一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一些地区同一项目多头投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农村水利规划编制方面,由于受时间紧、编制人员技术水平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编制不规范、质量粗糙、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再则,由于多方面原因,农田水利规划大部分未经政府审批,仅是部门规划,对地方行政约束力几乎没有,再加上近年来我市一些镇村区划调整、镇村领导调换频繁,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农田水利规划的正常实施。

二是长效管理制度难以落实。长期以来,农村水利管理工作与建设工作一样,主要通过政府号召、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的组织方式开展,缺乏约束性和规范性,许多重大问题和矛盾,如政府、农民之间责、权、利关系,工程产权归属,公益性设施运行损耗和政策性经营亏损等问题,缺乏清晰的政策法规界线。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国家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理念、投入、产权以及管理多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暴露,农村公益性资产责、权、利界定更加模糊,从而造成一些地区面广量大的农村河网水系和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处于只建设不管理,只使用不维护的状况,工程效益得不到应有的巩固。

三是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较为薄弱。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不顺,责、权、利失衡,负担重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京口区8

甚至已无乡镇水利站;基层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年龄结构老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与水利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三、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明确各级对农村水利的责任。农村水利直接为“三农”服务,事关农民饮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生态安全,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应在县(区)、乡镇两级政府。建议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把完善农村水利建设和农田管理体制有机结合,明晰农村水利建设的责、权、利,健全完善农村水利发展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各级政府应围绕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中最紧迫、群众最关注的问题,集中精力抓好组织发动、现场促进、典型引路和督促检查工作,切实加大领导组织力度。

2、加大财政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一直以来,农村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要靠农民,走的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的路子,应该说这种投入机制在一定历史时期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关系是适应的,当时对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但在税费改革“两工”取消、社会对农村水利工作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这种投入机制的弊端就十分显现了。根据当前中央、省的投入政策,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实行分级负责体制,村内工程建设原则上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乡镇范围内跨村工程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县(市)域范围内的跨乡工程由县(市)政府负责实施。因此建议各级财政应根据农村水利的性质和政府的责任,对解决农村水利投入的思路进行调整,在保证流域性、区域性重点水利工程以及城市水利工程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突出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重点。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坚持不懈,当前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一是以圩区治理为重点,加强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在现有圩区水利工程基础上,加快以圩堤加固、排涝站建设以及进行科学合理的水系调整为重点的防洪除涝建设,进一步提高圩区防洪、除涝标准。二是以塘坝改造、抗旱电站建设等为重点,加强水源工程建设。继续认真抓好以小水库除险加固、塘坝新建改造及灌溉泵站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提高蓄引提调能力。同时,深入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开发建设、人为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等行为的监督执法力度。三是以县乡河道、村庄河塘疏浚为重点,加强水环境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使县乡河道、村庄河塘尽快恢复效益、恢复生机,另一方面要做到建管并重,高度重视河、塘的长效管理,坚决杜绝边疏浚、边破坏现象的发生。四是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开展以防渗渠道建设、骨干渠道整治达标为主要内容的节水灌溉工作,并因地制宜地实施喷微灌、滴灌项目,以节水灌溉为切入点,围绕创建“生态市”、建立“节水型社会”以及“高效农业规模化”等目标,积极推进我市农村节水型社会建设;五是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建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协调,市发展改革、水利、卫生、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全市48.5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4、切实加强农村水利管理工作力度。一是要加快基层水利10

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乡镇水利站作为最基层的水利管理单位,目前我市一些地区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责、权、利失衡,特别是负担重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难以适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督促辖市(区)按照省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水利站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水利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定编定岗,经费列入县市财政预算,实行财政支付,以保证其公益性服务职能的正常履行,顺利完成本轮乡镇水利站改革。二是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县乡河道疏浚后的长效管理等工作,研究分片区成立农村河道管理所等新机构的可行性;以构建和谐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按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建议通过加大政府投入、鼓励水土资源承包和制定乡规民约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维护管理。积极以政府名义制定农村河道、水源工程、小型泵站等工程的管护指导意见,以以奖代补形式对各类农村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给予适当的补助,切实做到 “建管并重”。四是尽快完成农田水利立法工作,调整和规范相关关系,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方面问题,明晰所有权,创新建设机制。此外,建议要进一步确定农业灌溉水价和经营性水价的核算原则,明确水费的计收方式和征收单位与征收职责,规范水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和谐文明,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水量的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已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在99年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我市农村水利设施已暴露出相当严重的问题,急需全面更新改造。而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再次加深我们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现就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一些调研和初步思考。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较长。由于位于太湖东侧的湖荡地区,地势低平,湖荡众多,水网交织,具有一定的水资源调蓄能力。但由于地势低平,河道坡降较小,水位、流速、流向等受局部暴雨、沿江引排水等因素影响而多变。

2011年,全区农水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594.48万元,主要工程有新建5座排涝站、12.25个流量,改造5座排涝站17.25个流量,新建19座防洪闸,挡墙20.34公里等。另外,总投资额为1114.73万元的涉及10个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随着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水利发展已不能满

1足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需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一)部分水利工程改造缓慢。我区原农村水利设施均以五四年最高型洪水位为防洪设计标准,在遭遇99年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时,实践证明这个防洪标准偏低,已不能适应水利发展的需要。经过十年的更新改造,新建水利工程均按新标准设计建造,部分老工程按新标准加高加固,但农村仍有部分地段未进行改造或新建。

(二)部分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由于建造年代早,存在设施陈旧老化,设备工况差,动力配备不足,引排河道不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农村小型泵站机排动力配套不足,尚有4110、4120等老机型的柴油机,甚至还有4146、东方红75等早已淘汰的机器,这些机排动力维修困难,缺少配件,效率低下,影响了灌排的正常进行。

(三)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国家近年来主要关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大江大河的治理,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镇区、开发区的日益扩大,以农田排涝模数的标准为依据配备的排涝流量已明显不足,急需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在响应今年国家1号文件关于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的号召,我区需进一步加强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

(四)部分水利设施管护不善。由于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管护资金短缺、管护意识差等因素,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问题比较普遍,农村很多小型水利设施运行效率下降,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机器运行时,由于无人看管造成的损坏和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水利设施无法安全、稳定地运行。

(五)农村水利人才匮乏。农村水利建设队伍建设滞后,不适应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技术性人才缺乏,现有人员老龄化严重,职工队伍知识老化,不适现代水利建设管理的需要。目前,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人员一般为村民小队长,规划人员一般为村委副书记,都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根据今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谋划,加大投入,切实做好新形势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按区域、按水系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对区域内的重点水系,实施综合治理,加快配套建设,增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其次重视涉及农村水利建设的项目。例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认真规划农田沟渠网系和泵房泵站,增强农田水利的灌排能力;结合堤岸护坡工程和河道疏浚工程,更好地提高农村水系的防洪防汛效能等。

(三)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水利管理范围、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加大管理与执法力度,解决水利工程养护问题,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并且针对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和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农村水利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调研,深刻认识到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老化、资金投入缺乏、设施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着重分析我区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重要地位、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进程、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严格管理体制等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篇: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系(院)名称:

文法学院

专 业 班 级 :

09广编一班

学 生 姓 名 :

孙 锦 华

号 :

2011年5月

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主要以安阳市周边乡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

调研

建议

引 言

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旱到2009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2010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其频率似乎越来越快。频繁大范围干旱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大问题。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2010年12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文件”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水资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的加固、除险等”主题,规定土地出让金的10%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截至2011年5月10日,全国有17个省市遭受严重旱情,作物受旱面积达1.55亿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过上了幸福、富裕、和谐的生活。近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土地深化改革和“三农”政策推行,积极的利民、保民、惠农政策走进农村,农村发展展现良好势头,农村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健康指数稳步上升。

但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将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选取安阳市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2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1.3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第二章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2.1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不够。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而地方政府同样因为农田水利投资创造的GDP太低而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

2.2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2.3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的发挥了积

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持续下降。

2.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时限长,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

2.5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多地河湖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且治理不易,目前我国农村有近3亿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2.6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失

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的农田水利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导致水利设施遭破坏和偷盗情况严重,而人民群众对于水利设施保护的意识淡薄,水利设施管理资金的缺乏,更是大大减少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第三章 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着力提高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由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性政府转变,由关心地方GDP总量向关心地方民生转变,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服务均等化,要着重解决当前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民生问题。

一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应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二要抓好水利建设,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三要严格水利管理,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合法权益防灾突出位置。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地方乡镇政府应提高对水利建设的认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把着力做好民生工作,多做造福于民的好事。

3.2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应在金融支持的基础上,购买水利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水利建设所需,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要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政府应认识好自己主导地位,抓紧制定工程性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

三是要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政府应加强水利资金和水利物质筹备,制定防汛抗旱应急方案。同时,农民也应做好水利物质和设备准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四是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应加大对饮水安全设施的资金和劳务投入,扩大饮水安全流动范围,促进更多农民饮水安全和受益。

3.3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注入水利投资资金,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根据地下水资源情况,拟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幅度,限制大量开发和浪费水资源项目的投资,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四是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政府应做好水文气象预报,加强水文气象监测,加大水利科技支撑和水利知识宣传。

3.4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

二是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三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政府应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3.5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探测水资源储量,对于一些用水量大,浪费严重的工厂,应控制其用水总量,发展水循环经济,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资源易污染,往往造成资源短缺,因此应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督促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工厂限期整改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应根据当地沟、塘、河、湖的纳污、净污能力,制定排污限制制度,确定净化排污指标,确保水功能区水源的循环更新能力,稳定水资源环境。

四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政府应完善相关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人或单位,制定考核制度,对管理责任人或单位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设立相关惩处机制,严抓水资源管理。

3.6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立足实际,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抓紧落实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水利工程服务于民。

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水利管理一体化。

四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合理调整水资源配置,持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7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一是落实各级党委和政策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推行依法治水。实施治水依靠法律,法律推进治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水利队伍建设。落实资金保障,壮大水利队伍建设,培养水利建设人才。四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宣传国情水情,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结 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政府和农民对农村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基础水利设施薄弱、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饮水安全形势严峻、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等问题,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根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毛泽东同志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致 谢

本调研报告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在做社会调研期间始终得到老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在报告完成之际谨向指导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指导老师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感谢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思想、学习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要感谢在此次社会调研活动中积极配合我的乡镇干部、人民群众,感谢你们给了我走进基层,了解村民村意的机会,并让我在这次调研中加强了对农村发展现状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辜负社会对我的教育和期望,努力工作、学习并争取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四篇:农村水利建设的报告

农村水利建设的报告

2008117125 王磊

按照老师的要求与安排,我利用寒假的时间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了解的调研方式,重点围绕我镇近年来农村人口的生活的基本状况、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的变化、人畜饮水、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洪涝灾害等对农业的影响,农村人民建议如何加强对农村的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分两步进行,一是当地了解情况,二是座谈并填写问卷。

本次调查全班总共收回有效问卷195份,收到了指出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81.6%的人都认为对本村的水利建设比较了解(包括很了解的和知道一般情况的)的基础上,85.2%的人数认为农村的水利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并且;50%的人数认为近五年的时间以来,本地的农村水利建设的成绩没有获得大的突破,几乎停留在一个没有发展的水平,只有20%的地区的人数认为有一定的发展;17.9%的人数认为本地的防洪防堤建设很差,22.1%的人认为有点差,42.1%的人认为一般,而只有18%的人认为当地区的防洪防堤的建设很好;53.8%的人数说从来没有接受过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知识的培训,结果表明了某些地区的当地政府没有做出相应的努力来带动当地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执行力还不够;13.3%的人认为每年都会发生洪涝灾害,其余的认为洪涝灾害发生较少或者不是很严重,但是54.9%的人认为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17.4的人(基本上是当地没有发生多少洪涝灾害的地区的人)认为没有大碍,其余的人则认为没有什么影响;有85.6%地区的农村人民比较注重对灌溉设施的维护,只有14.4的农民不是很注重对灌溉设施的维护。

还根据对本地经常有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本地的内湖调蓄作用在蓄洪,抗旱,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外河水位抬高经常给本地造成渍灾、本地的农忙时期,灌溉经常不及时、主灌溉的管理者工作非常不负责任、灌溉工程老化严重、灌溉工程经常得到维护、灌区渠道继续维护等问题的相关调查得知一些地区对于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很重视,主灌溉的工作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对设备及时的维护等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

对于我加的生活用水主要靠井水、我家饮用的水是自来水、饮用自来水对健康非常有利、我家安装了空调、本地饮用水保护措施良好的现象的了解表明一些地区的农民对健康的生活的认识还不够,生活的条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小康的标准;对于本地沟渠的水污染情况严重、本地内的水流动性很差,完全靠雨水、本地沟渠换水频率不高,基本上是每月一次、本地沟渠河床淤泥不多、本地沟渠一年进行一次河床清洗、本地沟渠中杂草丛生等的了解表明能够做好的地区不是很多,大多数的地区都没有充分的重视。

对于我认为目前的全球环境问题非常严重、本地区对饮用水资源保护有很好的措施和监管机制、我家里种植的农产品经常打农药、家里的生活垃圾一般就是随手处理、我想和城里人一样生活、我认为种植造林时非常有必要的、本地的灰尘很大、本地绿化面积很大、本地区发生水土流失的概率很小、本地发生滑坡泥石流的概率很小的进行了询问和调查,从这些具体的数据(见附表)可以显示出现在的农村人口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还是希望要有一个好的环境。

根据调查的数据还显示出,收入的高低与文化的高低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是很大,说明了高学历的文化对农村这样的相对简单的种植性工作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收入的高低与农民自身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等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住址对收入的影响却不可忽视,位于地理优势的地区或者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当地的农民的收入大多数要比交通不便或者经济较差的地区的人民的收入要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村事业重视不够。对水利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2)舆论宣传氛围不强,水法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在全社会没有形成群众依法保护水利基础设施,依法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节约用水的良好环境。

(3)水利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大部分水利设备长期带病运行,对农业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和地区容易干旱的地区来说,没有及时的供水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

(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滞后,重建轻管现象比较突出。乡村公路的建设投入的力度和执行的力度不够,出现了半途而废的现象。

(5)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对于生活用水的排放没有按照国家的标准来执行,生活垃圾没有及时的处理。影响了土质和水的洁净。

(6)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加有效的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实施灌溉渠系防渗化、机井输水暗道化,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依法保护水利基础设施,依法查处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严厉打击盗窃、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犯罪案件,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创造安全环境。

(3)加强水利技术队伍建设要业技术干部,拓宽用人渠道,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4)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有能力的农村乡镇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提高农民对农业的认识,更加科学的种植。

(5)各级市和乡镇府加强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6)对于农村卫生的工作,要加大力度治理,向农民宣传环保知识和新农村建设的知识,逐渐地把建设一个绿色的新农村灌输到农民的心中。

(7)对于农村现有的农业设施,要经常的进行维护,对于沟渠等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彻底的修理,解决沟渠内的杂草等。

(8)各级乡镇府要切实的关注乡村公路的建设,派遣监督小组对各个实施路段进行检查、监督,保证顺利完成公路的建设。

总结:在此次的调研中我们看到农业化的发展正在不断的进步,农村的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组织协调的作用,水利作为基础产业,公益性很强,农田水利涉及到千家万户,必须靠政府加强统一组织。各级政府要围绕群众生活最突出的困难、制约农业生产最突出的因素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积极的组织引导广大的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必须组织和带领农民坚持不懈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断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否则农村没有出路,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农村的水利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不懈的搞下去,不管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第五篇: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汇报提纲

一、中央、省一号文件对促进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并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加快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明确了国家水利建设的基本思路,即“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即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三)明确了发展方向,即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是今后水利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主线;

(四)明确了水利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贯穿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我镇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多方筹资5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建成标准良田2.1万亩,开挖疏浚沟渠40余千米,修建桥涵60多座,新打机井70眼,农村水利条件大为改善。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当前我镇农村水利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及施工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较低,建筑材料落后,加之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管理和维护难以到位,大部分工程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2010年夏季,我镇降水过于集中,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毁坏更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目前,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用“一少,三难”来概括。

“一少”即:少资金。近年来,虽然我镇经济发展较快,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但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小城镇建设等各方面都需要资金,而农田水利建设点多面广,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镇政府有限的财力只能用于应急性、临时的水利工程,全局性、根本性的水利工程耗资大,依靠镇财政难以解决。

“三难”即:有水难引、有涝难排、有桥难行

有水难引:我镇的水利工程多数已经运行了二三十年,多处工程老化失修,河道淤积达1.5米到2米左右,致使引水能力大大下降,有些涵洞坍塌,阻塞河道,虽然有时水大能引到地头上来,但地上灌渠大部分损坏,群众灌溉农田只能用小白龙,成本高、费时、费力。为此,农民群众畏难发愁,个别群众甚至靠天吃饭,有水不浇。我镇陈韩干沟因淤积严重,引水不畅,造成附近16个村庄2000余亩耕地灌溉困难,个别地块需铺设七八百米的小白龙,大大增加了灌溉成本。

我镇现有干沟6条,支沟18条,需要疏浚打通的达十万余米;另外现有机井424眼,300余眼没有井房和机电配套设施。

有涝难排:自1995年以来,我镇几乎每年面临干旱,很多田间排涝沟渠淤积严重,涵管坍塌淤塞,个别沟渠甚至被群众平整为耕地种上了庄稼,竹节沟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地不通沟、沟不通河。目前全镇排水沟淤塞十三万米,有竹节沟两千余条,当遇到集中降雨或洪涝灾害时,出现“大河水少小河满、河里水少地里淹”的现象,造成某些地块减产甚至绝收。前赵村南200余亩地靠近大宗旱河,去年夏季降水集中,致使无法排涝,造成玉米被淹两天。镇政府及时组织人员、机械挖通排水沟后,才顺利排涝,但仍然造成了减产20%。

有桥难行:我镇桥梁除省道上的属国家工程建设外,其它生产生活用桥多为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材料差、配套不全、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在大部分桥梁都到了设计年限,老化失修,带病运行,难以维计。目前,全镇危桥有180余座,严重的占三分之一,不能通行的有10余座。例如:位于马颊河上的孟家大桥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桥墩表层水泥脱落,钢筋外露,锈蚀严重,桥面中间裂开30余厘米的缝隙,6米多长,护栏全部损坏,河道较宽,桥太危险,已不能通行。村里群众河道两边都有耕地,只能绕行张习桥大桥过河,要多走10余里地,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下载关于镇江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镇江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德市澧县盐井镇农村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常德市澧县盐井镇农村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

    张小马: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2008-7-9

    张小马: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2008-7-9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最近一段时间,我和农水处同志一起,就如何加快农村水利建设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近......

    镇江市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江市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迫切要求。镇江市委六届......

    关于加强榆林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榆林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2-2-1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突出,只讲加强水利建设的问题。中省市各级分别召开......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绵阳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本次调查主要以绵阳市周边乡镇为研究......

    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

    农村水利建设经验材料

    农村水利建设经验材料活化机制天地宽兴办水利成效佳毛嘴镇人民政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事关生产发展与农民增收,我镇每年都将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篇章进行谋划。......

    农村水利建设调查

    农村水利建设调查 引言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