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德市澧县盐井镇农村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常德市澧县盐井镇农村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走访了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盐井镇乡村农户,以面对面调查为基础,收集相关数据,调查该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个性和共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
关键词:饮水安全 农村水利发展 水质
一、前言
2012年1月18日星期四,历时一个星期的的社会调查活动落下帷幕。我此次调研以“关注农村饮水安全”为主要研究课题,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农村水利方面“一号文件”的号召,来到常德市澧县盐井镇进行调查。先后走访了盐井镇的张家场村、某中型水库、某盐矿及一些其他水利机构,针对这些地方的水质进行了调查。
二、澧县与该镇自然情况简介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经111°12′30″ ̄112°0′5″、北纬29°16′ ̄29°57′之间,东出洞庭,南控潇湘,西控九澧,北连长江,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渝的交通重地,素有“九澧门户”之称。境内澧、涔、澹、道东西横灌、松滋水北沿环绕,河网密布;境内焦柳铁路东西走向,207国道、正在建设的二广高速南北贯通。全县共有32个乡镇,总人口92万,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万亩;受堤垸保护的乡镇17个,人口60.74万、耕地60.72万亩。澧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0.9mm,雨量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时间分配不均。据统计澧县地表水资源总量14.95万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2618万立方米,50%年份水资源量59147万平方米,75%份水资源量51442万平方米,95%年份水资源量46447万平方米。全县河流众多,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47条。澧县虽然水资源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该镇位于县境北部,界溪河东南岸,距县城23公里。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2.1万。乡镇企业以采盐卤和制陶、建材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籽,兼产豆类、花生、芝麻、鱼类。矿藏有岩盐、石膏、白垩土、黏土、膨润土。建有湘澧盐矿卤水工区,年采原卤150万立方米,由地下输卤管道直输湘澧盐矿制盐厂。
三、该镇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农村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在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农民在诉说饮用水水质的时候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对待当前的水质有比较明显的意见。很多农户家的水得不到基本的净化甚至简单的过滤。饮用水颜色甚至算不上澄清,明显可见各种漂浮物和悬浮物。
2、农户取水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年龄较大的独居农民家中,取水困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农户家庭贫困,无法安装方便的取水管道,只能依靠双肩从相对干净但遥远的水源地取水。
3、镇政府水利工程建设浮于表面,民众难以享受财政拨款的好处。在调查中可以发现,群众对于盐井水库的建设非常不满。加上分水岭村居民距离湖北较近,松滋某村比较顺利且符合民心的解决了农民饮水问题,该村居民表示出对政绩工程的十分不满。
4、盐矿对于水质影响很大,尽管湘澧盐矿做了一些措施,对于农民生活改善也是杯水车薪。湘澧盐矿建于1969年,规模比较大,设施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企业效率下降,而且盐制改革的不顺利,湘澧盐矿对当地盐矿资源采用破坏性开采。盐井管道破裂,使水质含盐量极大的增加,据部分农户反映,在干旱时期,从水管里流出的水有明显的盐晶体,水用味觉即能感觉到咸苦涩味。
5、由于全球环境的改变,以及水利工程的破败、新的工程建设不到位等原因,盐井的旱涝灾难面临比较严峻的局面。农田不能涵养水源,水土流失严重,新的坡改梯项目,人浮于事,不考虑具体地形具体情况,盲目改造,极大的破坏了植被,导致土地储水能力下降,收成减少在所难免,为了保证耕地用水,生活用水和饮用水更加难以保证。
四、建议
通过近一周的调查,我认为可以从以为几个方面解决盐井乡镇农民饮用水困难的问题。
1、各村建立由下至上的由村民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专项负责的村民委员会管理国家拨款,并在一定时间段内公开收支细则。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可以发现,农民对国家财政拨款用于农民安全饮水方面的资金存在被各级行政机关挪用的担忧。所以需要将资金监管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个农民,让每一分钱都照在阳光下,让每一分钱都能用到实处。
2、加大禁止水库养殖的力度,鼓励农民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高效低毒残留农药和绿色肥料。
3、建立较为完善的饮用水取水和净化系统。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另外筹措农民资金,利用国家专项拨款,鼓励民营企业加入,分计划,时段和重点在一两个村子建立合格的供水水厂,改变分散供水为集中供水,直接提高农民的饮用水质量。
4、对下水道进行改道,使其远离灌溉渠道和饮用水渠道。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垃圾污染水体。
5、县疾病监控和预防部门定期对重点堰塘,湖泊,水库进行水质检查。发现不适合继续饮水的水体,定期发布质检报告,提醒农民饮水安全。
6、国家加大对湘澧盐矿的体制改革,科学管理盐矿的生产。调查中发现湘澧盐矿存在着破坏性开采的现象。对周边水质和地质造成较大的环境破坏。通过加强企业自身的主导能力,引进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生产制度,和谐开采盐矿,杜绝盐矿管道爆裂等现象的发生。
五、实践成果
1、大学生在调查中得到了思想的提升;大学生生活在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的象牙塔中,在繁杂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社会,接触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在走访农户后,都深深的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
2、大学生在社会
实践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大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流过程中,个人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交流的能力得到加强,社会实践能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很多大学生破除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敢于和陌生人面对面交流。在社会实践当中,大学生能够从另一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一份不可言表但切实可见的进步。
3、大学生群体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当下社会对于大学生有很多误解,特别是90后大学生被误解为垮掉的一代;但是通过社会调查,让社会接触到了一个朝气蓬勃而且能够有所担当的大学生群体。社会对大学生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认识。
4、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调查报告,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本次调研从科学制定调查问卷出发,走访农村,面对面与农民交流,收集了大批基础数据,并最终写出了较为科学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馈给了澧县人民政府、水利局、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盐井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以次为调研为依据查漏补缺,制定科学的决策,更好的服务于老百姓。
六、笔者心得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看到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了解到了农村水利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增进了对“三农”的了解,加深了和农民朋友之间的感情,也激发了自身投身基层、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相信在更多青年大学生的努力与帮助下,中国的农村建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水工三班杨钟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和谐文明,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水量的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已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在99年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我市农村水利设施已暴露出相当严重的问题,急需全面更新改造。而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再次加深我们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现就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一些调研和初步思考。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较长。由于位于太湖东侧的湖荡地区,地势低平,湖荡众多,水网交织,具有一定的水资源调蓄能力。但由于地势低平,河道坡降较小,水位、流速、流向等受局部暴雨、沿江引排水等因素影响而多变。
2011年,全区农水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594.48万元,主要工程有新建5座排涝站、12.25个流量,改造5座排涝站17.25个流量,新建19座防洪闸,挡墙20.34公里等。另外,总投资额为1114.73万元的涉及10个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随着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水利发展已不能满
1足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需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一)部分水利工程改造缓慢。我区原农村水利设施均以五四年最高型洪水位为防洪设计标准,在遭遇99年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时,实践证明这个防洪标准偏低,已不能适应水利发展的需要。经过十年的更新改造,新建水利工程均按新标准设计建造,部分老工程按新标准加高加固,但农村仍有部分地段未进行改造或新建。
(二)部分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由于建造年代早,存在设施陈旧老化,设备工况差,动力配备不足,引排河道不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农村小型泵站机排动力配套不足,尚有4110、4120等老机型的柴油机,甚至还有4146、东方红75等早已淘汰的机器,这些机排动力维修困难,缺少配件,效率低下,影响了灌排的正常进行。
(三)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国家近年来主要关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大江大河的治理,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镇区、开发区的日益扩大,以农田排涝模数的标准为依据配备的排涝流量已明显不足,急需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在响应今年国家1号文件关于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的号召,我区需进一步加强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
(四)部分水利设施管护不善。由于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管护资金短缺、管护意识差等因素,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问题比较普遍,农村很多小型水利设施运行效率下降,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机器运行时,由于无人看管造成的损坏和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水利设施无法安全、稳定地运行。
(五)农村水利人才匮乏。农村水利建设队伍建设滞后,不适应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技术性人才缺乏,现有人员老龄化严重,职工队伍知识老化,不适现代水利建设管理的需要。目前,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人员一般为村民小队长,规划人员一般为村委副书记,都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根据今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谋划,加大投入,切实做好新形势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按区域、按水系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对区域内的重点水系,实施综合治理,加快配套建设,增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其次重视涉及农村水利建设的项目。例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认真规划农田沟渠网系和泵房泵站,增强农田水利的灌排能力;结合堤岸护坡工程和河道疏浚工程,更好地提高农村水系的防洪防汛效能等。
(三)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水利管理范围、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加大管理与执法力度,解决水利工程养护问题,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并且针对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和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农村水利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调研,深刻认识到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老化、资金投入缺乏、设施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着重分析我区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重要地位、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进程、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严格管理体制等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篇:盐井镇农村党建交流材料
夯实党建基础 建设盐井和谐新农村
盐津县盐井镇党委
盐井镇位于盐津县境中部,处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国土面积230.1平方公里,辖10村4社区,354个村民小组和3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7830人。镇党委辖11个总支,72个支部,有党员1346名,其中女党员296名。近年来,镇党委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三级联创”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和云南基层党建工作十八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了和谐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把抓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
为了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适应时代发展的党员队伍,镇党委针对全镇党员思想实际,在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大局意识。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坚持镇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制度,做到了学习有笔记、有体会、有交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二是严格制度经常学。坚持《党建活动日》、《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制度,以现场会、座谈会、部门业务会、站所负 责人会为阵地,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三是思想政治、业务知识双重学。在强化党性教育的同时,注重农村党员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用电视、影碟等媒体进行教育,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种植行家进行专项培训,增强了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四是适应形势灵活学。大胆地请进来、走出去,由镇党委牵头,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部分站所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先后到元谋、宣威等地考察学习蔬菜、花菇等种植技术,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激发了党员干部的拼搏意识,盘活了党员干部在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点子意识。通过加强学习教育,使全镇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二)把抓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1、着力加强镇党委班子建设。一是抓核心、增合力。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不断完善镇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大事会上集体议,小事分管领导放手抓。书记为“班长”,抓好宏观调控、调查监督,这样既避免了“上推下诿,无所作为”的粗放工作局面,又避免了“群雄林立,各自为政”的危险工作局面。同时,加强镇领导班子的团结建设,坚持开展谈心活动,党政领导之间、镇村两级干部之间坚持谈心交心进行沟通,统一 2 认识,消除顾虑,协调工作,增进了镇领导班子之间、镇村两极班子之间的团结,使党委“一班人”在思想上合心,步调上合拍,工作上合力。二是抓中心、促发展。在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过程中,镇党委积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多数领导已能静下心思谋大事,扎下根子办好事,扑下身子干实事。三是抓作风、树形象。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切实做到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整体印象与平时量化考核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使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2、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一是树“旗子”,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选拔素质高、党性强、观念新、开拓意识浓、发展思路好、群众威性高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今年利用换届的机会,在70%的村成功实现了“支书主任一肩挑”,有力提高了村党支部团结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村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员带领群众谋富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二是淘“金子”,积极发展新党员。把年纪轻、觉悟高、能力强、作风好、求进步的农村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各类人才进入村级班子。着重从回镇的退转役军人中挑、从致富能人和回镇大中专毕业生中选等多种 途径配强村干部队伍。三是除“渣子”,畅开“出口”。通过对党员的民主评议,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四是定“杠子”,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党员活室,完善各种制度,推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运行机制。五是选路子,帮助群众致富。即确定经济门路,由村支部牵头,帮助群众定盘子、出点子、挣票子。
3、着力加强党员队伍素质建设。一是强化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真正让全体党员干部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用科技带动致富,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候站出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树立在思想上带头进取,工作上带头苦干,作风上带头深入,纪律上带头遵守的良好形象。
(三)把抓廉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针对少数干部“奢、浮、懒、假”的不良行为,镇党委高度警惕,并积极采取“领导带头、行为规范、及时整治、源头治理、制度约束”五项措施,把廉政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是强化领导,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量化细化,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和承办部门,定期检查考评,强化责任追究。二是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在公务和社交活动中都要严格遵守 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三是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腐败分子,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四是狠抓源头治理工作,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源头治理工作重点做到四个管好,即:管好“钱、权、人、事”,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立足教育防范,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五是加强干部管理,严明纪律,提高工作效益。镇党委制定了《关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管理的规定》,制定了机关学习制度、干部值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廉政制度等,有力加强了干部职工的管理。全镇干部激情高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完成了“普九”、“抗震救灾和民房恢复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等一系列攻坚工作。
(四)把发展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谋求经济的发展,让党建与经济在发展中“互动”,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末,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32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业农村经济收入达到6020万元,比上年增长6.6%;人均纯收入1196元,比上年增收156元。今年,目前已实现国家税收110万元,占全年目标的8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占全年目标的78%;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增加160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思路,因地制宜,在全镇启动了4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其中把水田村陈家坪小组确定 为小康型新农村示范点,高桥村郑家坝小组确定为富裕型新农村示范点,桃子村湾子小组确定为温饱型新农村示范点,水田村孙家坪小组确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新农村示范点。各示范点建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稳步推进。
在水田村陈家坪小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中,镇党委着重加强党支部建设,通过开展“发展经济走在前面,学用科技走在前面,树立新风走在前面”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多发展一片葡萄园、多出栏一头商品猪、多增加100元现金收入”的要求,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带头致富的支部书记张光泉,通过发展养殖和第三产业,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修建了住房720个平方,并拿出186个平方为全组建设了文化娱乐室和科技培训室;村民骆永权在支部的帮助下发展养殖业,今年养猪36头,上半年出栏23头,收入2.36万元。根据陈家坪距县城较近的实际,支部着重加强对群众进行适用技术的培训,组织群众进城务工,全组有劳动力128人,外出务工76人,其中技工56人,小工头12人,主要从事建筑和装修工作,年平均收入10000元以上。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支部还带领群众栽种了连片葡萄60亩,为示范点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同时,通过村民推选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建立规章制度,组织群众整治村容村貌。通过理事会,把支部的要求变成群众的意愿,完善民主管理,让村民的事村民议,村民的事村民办,村民的家园村民建,充分发挥 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各级补助资金36万元,组织群众投劳投资78万元,实施了“五通十建三清理”工程,绿化、硬化村组公路干道1500米,院坝2000平方米,房屋亮化42户,建沼气池57口,改厕、改橱36户,改厩25户,使水利路打到了家门口,自来水流进了厨房,卫生间成了水冲式,村民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清洁灶、卫生厕,住上了整洁房,呈现出了“道路宽畅明亮、庭院干净整洁、路边绿树成荫、地里瓜果飘香”的新景象。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全镇形成了“支部号召、党员带头、群众唱主角”的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四篇: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系(院)名称:
文法学院
专 业 班 级 :
09广编一班
学 生 姓 名 :
孙 锦 华
学
号 :
2011年5月
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主要以安阳市周边乡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
调研
建议
引 言
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旱到2009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2010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其频率似乎越来越快。频繁大范围干旱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大问题。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2010年12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文件”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水资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的加固、除险等”主题,规定土地出让金的10%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截至2011年5月10日,全国有17个省市遭受严重旱情,作物受旱面积达1.55亿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过上了幸福、富裕、和谐的生活。近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土地深化改革和“三农”政策推行,积极的利民、保民、惠农政策走进农村,农村发展展现良好势头,农村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健康指数稳步上升。
但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将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选取安阳市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2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1.3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第二章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2.1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不够。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而地方政府同样因为农田水利投资创造的GDP太低而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
2.2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2.3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的发挥了积
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持续下降。
2.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时限长,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
2.5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多地河湖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且治理不易,目前我国农村有近3亿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2.6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失
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的农田水利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导致水利设施遭破坏和偷盗情况严重,而人民群众对于水利设施保护的意识淡薄,水利设施管理资金的缺乏,更是大大减少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第三章 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着力提高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由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性政府转变,由关心地方GDP总量向关心地方民生转变,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服务均等化,要着重解决当前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民生问题。
一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应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二要抓好水利建设,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三要严格水利管理,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合法权益防灾突出位置。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地方乡镇政府应提高对水利建设的认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把着力做好民生工作,多做造福于民的好事。
3.2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应在金融支持的基础上,购买水利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水利建设所需,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要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政府应认识好自己主导地位,抓紧制定工程性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
三是要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政府应加强水利资金和水利物质筹备,制定防汛抗旱应急方案。同时,农民也应做好水利物质和设备准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四是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应加大对饮水安全设施的资金和劳务投入,扩大饮水安全流动范围,促进更多农民饮水安全和受益。
3.3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注入水利投资资金,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根据地下水资源情况,拟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幅度,限制大量开发和浪费水资源项目的投资,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四是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政府应做好水文气象预报,加强水文气象监测,加大水利科技支撑和水利知识宣传。
3.4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
二是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三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政府应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3.5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探测水资源储量,对于一些用水量大,浪费严重的工厂,应控制其用水总量,发展水循环经济,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资源易污染,往往造成资源短缺,因此应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督促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工厂限期整改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应根据当地沟、塘、河、湖的纳污、净污能力,制定排污限制制度,确定净化排污指标,确保水功能区水源的循环更新能力,稳定水资源环境。
四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政府应完善相关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人或单位,制定考核制度,对管理责任人或单位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设立相关惩处机制,严抓水资源管理。
3.6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立足实际,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抓紧落实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水利工程服务于民。
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水利管理一体化。
四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合理调整水资源配置,持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7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一是落实各级党委和政策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推行依法治水。实施治水依靠法律,法律推进治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水利队伍建设。落实资金保障,壮大水利队伍建设,培养水利建设人才。四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宣传国情水情,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结 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政府和农民对农村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基础水利设施薄弱、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饮水安全形势严峻、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等问题,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根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毛泽东同志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致 谢
本调研报告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在做社会调研期间始终得到老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在报告完成之际谨向指导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指导老师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感谢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思想、学习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要感谢在此次社会调研活动中积极配合我的乡镇干部、人民群众,感谢你们给了我走进基层,了解村民村意的机会,并让我在这次调研中加强了对农村发展现状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辜负社会对我的教育和期望,努力工作、学习并争取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五篇:盐井河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我到盐井河村开展了“三进三同”活动。驻村期间,我对该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盐井河村基本情况
盐井河村是我镇民风淳朴、和谐稳定之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热情好客。村两委会班子战斗力较强,在村民中有威望较高,村办公室也完善了办公设备,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系统。
二、近年来发展的情况
(一)农民贫困状况改善。全村现已全部通公路,户户通电,紧邻河边场镇附近及公路沿线部分村民正在稳步跨入小康生活。
(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近年,该村以上级政府拨款、自筹等方式对全村的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和整治。
(三)居住条件有所改观。该村群众在住房方面60%以上的群众是砖混结构,个别先富起来的村民在河边镇场镇或璧山县城购买了住房。
从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来看,比较切合盐井河村的实际情况。盐井河村的现状其实也是重庆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一个缩影。目前正在大力促进统筹城乡事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需要着力推动做好以下工作:
1、因地制宜,搞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深入推动小城镇建设,增强地方特色,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互补,良性发展。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满足农村居民便利出行的需要。
3、保护耕地,开展土地整治,发展生态农业。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4、积极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继续大力实施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5、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完善农村旅游设施。
6、加强对农村房舍建筑的规划指导,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解决农村住房散、乱、差的问题。
7、深化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充实农村街道、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力量,加强对医生队伍的技能培训,提高医疗水平。开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对口支援活动,鼓励主城区医生到乡镇医院挂职锻炼,增强实践能力。
8、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实现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电话通信全覆盖。继续实施好文化下乡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综合素质。
9、加强农村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生存本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10、加强农村地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依法行政与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11、深入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市和农村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