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2011.9)

时间:2019-05-14 06:0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2011.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2011.9)》。

第一篇:关于我县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2011.9)

关于我县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委政研室 县水利局

今年中央1号文件锁定“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泗水是山区农业大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与泗水实际相结合的文章,争取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和省市的“大盘子”,最大限度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项目,全面改善和提升我县水利基础设施的水平,成为各级水利部门和政策研究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2011年4月-5月,县委政策研究室抽调部分人员组成调研组,集中时间对全县水利设施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摸排,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为下一步做好水利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全县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水利工作紧紧围绕上级水利工作思路,立足于防汛抗旱、安全饮水、节能减排,认真做好用水、节水、保水工作调度,千方百计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工贸重县、果牧大县、生态名县”建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县水利系统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水利工程投资的难得历史机遇,以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传统水利向

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转变,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截止目前,泗水县共建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17座,塘坝308座,拦河闸5座,截潜2000余处,机电井1600余眼,工程总蓄水量2.6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5万亩。

(一)加快推进各类水利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在财政收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县累计投向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达4.3亿元,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各类水利设施整体水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投入资金2.6亿元,先后完成了贺庄、华村、龙湾套等66座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提高了水库的防洪标准、蓄水能力和灌溉能力,有效保障了泗河、济河两岸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河道治理方面,先后治理了泗河城区段、济河红旗坝上游段、高峪河、星村河、中册河、芦城河、琴柏河等大小河流6条17.4千米,建成了泗张拦河闸和高峪贺庄拦蓄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500余万元。灌渠清淤改造方面,投资327万元,完成了全长20公里的贺华干渠维修配套加固工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投资152万元,完成了杨柳灌渠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维修灌渠18.04公里;投资1505万元,完成了龙湾套水库西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大大增强了灌溉面积和抗旱能力。

(二)大力发展各类民生水利。积极争取上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资金,2005以来累计投入7300余万元,先后分三批完成了441个村、40.76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

来水普及率达到90%;妥善做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2010)在全县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实施基础设施工程13处,完成国家扶持496.7万元。核定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共计20689人,每人每年扶持资金600元,累计发放补贴5586万元,保证了库区移民的正常生活;加快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先后投资526.6万元,完成了老寨山、青龙山、红山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7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全面提升水利管理装备水平。积极发布实时水雨情信息、大型水库蓄水情况、地下水动态信息等,全方位提高水利服务水平。2008年又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全县水雨情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对水雨情信息的实时监控,满足了经济社会对水文资料的需求。加强对河流湖泊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的监测和预报,使水文服务更多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2007年又投资50万元建立了企业取水自动监测系统,提高了水资源费征管工作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特别是在今年年初的抗旱过程中,水利系统各站所把保障群众生活用水放在抗旱工作首位,加强地下水监测,及时建立了新的应急抗旱水源地,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有效发挥了现有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努力把旱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及症结原因

近年来,我县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随着全县经济持续加快发展,工业快

速膨胀隆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日渐凸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程不配套问题突出。我县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受当时资金、技术等的制约, 标准低,质量差,加上老化失修,致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配套不全问题严重。在今年春季持续旱灾过程,大部分水库的灌溉渠系不配套、不完善、“有水无渠”的问题就非常突出。像贺庄、华村、龙湾套、泉林引泉等四处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4.09万亩,而实际灌溉面积仅9万亩。华村干渠虽然于2006年进行了简单维修,但是由于田间工程配套没有跟上,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贺庄水库灌区由于水库病险严重,自80年代初限制蓄水,目前干渠虽然进行了干渠清淤,党部分干渠建筑物损坏,支渠损毁严重,灌溉面积仅有2600亩,为设计灌溉面积的5.1%;泉林引泉干渠更是基本废弃。

二是河道险工险段亟需治理。泗河是泗水唯一的排洪河道,由于两岸无堤防,防汛防灾压力非常大。虽然从1998至2006年,我县自筹资金1400万元断断续续对2.6公里的险工险段进行了治理,但是目前仍有中册镇故县河段、高峪乡崔家庄河段、星村镇岳陵河段、黄沟乡南崇义河段、泉林镇韩家村等七处河段病险突出,直接危及附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泗河一级支流济河、黄沟河承接着上游两座中型水库的泄水,由于水库下游河道无堤防,水库安全泄量仅能控制在300m/s以下,给水库防洪安全造成很大压力。

三是水利设施管理简单粗放。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效益低,资金回收时间长,缺乏吸收社会资金的能力,农田水利工程维护费用缺乏,加上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水费征收、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重建轻管,只用不管,只用不修”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水利工程损毁严重。

四是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县水利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素质上,都与水利工作不相适应。从文化程度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7人,中专以下213人;从专业结构来看,水利专业204人,占85%;经济管理、法律专业等36人,占15%,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73人,占30%;从人才层次来看,一般人才居多,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偏少,人才缺乏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整体水利工作的一大薄弱环节。

究其原因,首先是基础脆弱。泗水是山区农业县,境内7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而且泗河及其33条支流均为季节性山洪河道,一方面是70%的水白白流走,另一方面是山区群众缺水盼水。山区、留不住水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存在。同时,山区丘陵地区实施水利项目建设的施工难度和成本相比平原地区要多的多、大的多。其次是欠账太大。长期以来,我县水利建设投入主要依靠向上级争取各类水利项目,但是由于我县地方财力吃紧,政府配套

3资金基本难以到位,导致水利有效投入历史欠账较大。加上连续8年都是丰水年,在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上思想有所放松,导致春季持续旱灾特别明显。第三是体制不顺。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多数为公益性工程,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产权不明、管理不善的现实。1998年,泗水开始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缺乏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加之管理难度大、效益低等原因,群众认知程度较低,缺乏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来源,现有水利工程失修严重。

三、对策建议

(一)学深吃透上级政策导向及投资重点。今年中央1号文件共分为三十条,抛开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加强领导等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具体的、基层可以深入研究的共计3大类11条,这三大类归纳起来就是治水、用水、管水。其中治水主要包括大兴农田水利,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库出险加固,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等四条,工作重心是解决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用水主要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加快水资源配臵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等三条,重点是加强民生水利;管水主要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水利融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四条,重点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水利投入。下一步建议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组织相关人员,研究上级政策,包装策划项目,积极向上级申报。目前,泗河和济河治理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切实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作为公益性极强的水利工程,除主要争取国家补助投入外,地方公共财政也要加大统筹投入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落实上级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的政策规定;二是试点建立县级小型水利建设基金,主要从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市维护税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小型水利建设发展基金;三是探索市场化融资的路子。建议采取“水带地升值,地生金养水”的路子,市场化、商业化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实现“政府不投钱、百姓不掏钱、企业不亏钱”,而且“环境改善,市民受益,企业获利”的目标。

(三)积极拓展水利工作新领域。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抓好民生水利建设。当前,水利工作要按照中央一号文“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要求,把事关民生的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解决水库病险、发展节水灌溉等水利项目放在突出位臵,努力突破水利瓶颈制约,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旱涝期间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另一方面,水利工作要顺应城市化加速发展大势,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地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和县城“北跨”的发展目标,超前规划好水利工程建设,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的关系,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既围绕城乡建设大局,又服务于城乡建设大局,争取达到实施的每一项水利工程,都能做到集防洪抗灾、改善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

乐于一体,既增强水利服务能力,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四)探索水利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在水利设施管护上,建议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护措施及办法,进一步明晰水利设施产权,制定和完善管护措施及年度考核办法,落实管护责任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水利工程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在水利工程施工运作上,建议学习借鉴外地工作模式,强化泗水县水利实业公司的施工资质和设备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积极对内对外开展水利施工,不是单纯靠政府财政供养支持,而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五)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面对水利发展的大好形势,当前,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水利技术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水利工作中去研究水利、发展水利。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从水利事业长远发展和近期工作需要两个方面统筹考虑,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锻炼,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给任务、压担子等多种形式,在工作实践中加快成长。二是抓好各类培训工作。以全面提高水利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核心,强化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建设,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定期轮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增知识、拓视野,在实践中增阅历、长才干。三是加强乡镇基层水利队伍建设,重点是保障乡镇水利站所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使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稳得住、能扎根。

第二篇: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汇报提纲

一、中央、省一号文件对促进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并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加快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明确了国家水利建设的基本思路,即“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即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三)明确了发展方向,即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是今后水利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主线;

(四)明确了水利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贯穿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我镇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多方筹资5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建成标准良田2.1万亩,开挖疏浚沟渠40余千米,修建桥涵60多座,新打机井70眼,农村水利条件大为改善。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当前我镇农村水利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及施工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较低,建筑材料落后,加之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管理和维护难以到位,大部分工程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2010年夏季,我镇降水过于集中,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毁坏更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目前,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用“一少,三难”来概括。

“一少”即:少资金。近年来,虽然我镇经济发展较快,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但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小城镇建设等各方面都需要资金,而农田水利建设点多面广,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镇政府有限的财力只能用于应急性、临时的水利工程,全局性、根本性的水利工程耗资大,依靠镇财政难以解决。

“三难”即:有水难引、有涝难排、有桥难行

有水难引:我镇的水利工程多数已经运行了二三十年,多处工程老化失修,河道淤积达1.5米到2米左右,致使引水能力大大下降,有些涵洞坍塌,阻塞河道,虽然有时水大能引到地头上来,但地上灌渠大部分损坏,群众灌溉农田只能用小白龙,成本高、费时、费力。为此,农民群众畏难发愁,个别群众甚至靠天吃饭,有水不浇。我镇陈韩干沟因淤积严重,引水不畅,造成附近16个村庄2000余亩耕地灌溉困难,个别地块需铺设七八百米的小白龙,大大增加了灌溉成本。

我镇现有干沟6条,支沟18条,需要疏浚打通的达十万余米;另外现有机井424眼,300余眼没有井房和机电配套设施。

有涝难排:自1995年以来,我镇几乎每年面临干旱,很多田间排涝沟渠淤积严重,涵管坍塌淤塞,个别沟渠甚至被群众平整为耕地种上了庄稼,竹节沟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地不通沟、沟不通河。目前全镇排水沟淤塞十三万米,有竹节沟两千余条,当遇到集中降雨或洪涝灾害时,出现“大河水少小河满、河里水少地里淹”的现象,造成某些地块减产甚至绝收。前赵村南200余亩地靠近大宗旱河,去年夏季降水集中,致使无法排涝,造成玉米被淹两天。镇政府及时组织人员、机械挖通排水沟后,才顺利排涝,但仍然造成了减产20%。

有桥难行:我镇桥梁除省道上的属国家工程建设外,其它生产生活用桥多为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材料差、配套不全、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在大部分桥梁都到了设计年限,老化失修,带病运行,难以维计。目前,全镇危桥有180余座,严重的占三分之一,不能通行的有10余座。例如:位于马颊河上的孟家大桥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桥墩表层水泥脱落,钢筋外露,锈蚀严重,桥面中间裂开30余厘米的缝隙,6米多长,护栏全部损坏,河道较宽,桥太危险,已不能通行。村里群众河道两边都有耕地,只能绕行张习桥大桥过河,要多走10余里地,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第三篇:关于加强榆林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榆林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2-2-1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突出,只讲加强水利建设的问题。中省市各级分别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就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因此,我们围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就榆林水利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思路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全市水利建设现状与问题

“十一五” 期间,全市继续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全市齐治水”战略,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32.69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16.01亿元,市县投资16.13亿元,群众筹集0.55亿元)。重点水源工程李家梁、瑶镇、采兔沟水库建成投运,神木县城供水工程、榆阳香水供水工程全面完成,王圪堵水库、定边引黄续建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黄河东线大泉引水工程前期有序推进,水利设施供水能力由6.33亿立方米提高到9亿立方米,总供水量达到6.9亿立方米。农村饮水安全和城市供水条件改善,从2007年开始,举全市之力,采取板块推进,集中解决了以白于山区为重点的166.39万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子洲、清涧、米脂等县城供水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对11座县城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基本农田49.52万亩,到2010年全市基本农田达651.37万亩,农业人均2.2亩;新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658处,定惠渠、织女渠、雷惠渠和三岔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相继立项实施;榆阳区、子洲县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水保生态防护体系逐步完善,坚持抓黄河水保生态工程、国家水保重点工程、小流域坝系工程等水保重点工程,到2010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17万km2,治理度达到58.8%,水保治理区域林草覆盖率达到38.1%,陕北黄土高原正在由“黄”变“绿”。抗旱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城区段堤防工程投资4.2亿元,建设堤防工程80km,防洪标准提升到30至50年一遇。但水利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水源工程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榆林原本就是一个水资源匮乏地区,加之水源工程建设滞后,能化基地建设跨越推进对水的需求快速增长,造成工程性缺水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现仅有水库87座,可向工农业、城镇进行调蓄供水的中小型水库仅8座,能对河流来水进行丰枯调节、解决大旱之年缺水的水库仅4座。预测今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水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因素。调查中靖边县一工程项目负责人形象地讲:你靖边有多少水,我就落地多少项目,水流的有多快,我的项目资金就到位的有多快。目前虽然建成了李家梁、瑶镇、采免沟水库,但水的调蓄能力和统配水平仍然很低,“有水时留不住,用水时引不来”。黄河在我市涉境近300公里,至今未建黄河干线引水工程,黄河取水指标尚未充分使用。长期以来,我市用水方式粗放,工业用水成本较低、农业用水大水漫灌、生活用水不加珍惜,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

(二)主要灌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支撑粮食生产的农业灌溉设施薄弱问题突出。全市主要灌区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期以来,只用不修,任其老化,功能衰减,保灌能力下降。水利统计口径反映,全市有水利设施灌溉面积170万亩,2010年实际灌溉面积仅130万亩,占应灌溉面积的76.5%,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8条国有灌区设施灌溉面积为35.99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2.1万亩,占37.7%,渠系完好率大都在30%-50%,干渠、支渠、斗渠长度分别为762km、229.89km、985.1km,砌护率分别仅为38.1%、30.4%、7.7%。榆阳区尤家峁、红石峡、石峁、中营盘4个水库灌区,三岔湾、榆高渠2个自流灌区和南郊抽水站灌区,设施灌溉面积为11.3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仅5.36万亩,占应灌溉面积的47.2%,灌溉水利用系数0.3-0.48。绥德县二定渠、跃进渠、织女渠和绥惠渠4个自流引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3.69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1.95万亩,占应灌溉面积的52.8%,所有渠道以土渠为主,衬砌率不到15%,灌溉用水系数不到0.3。子洲县有自流灌区4条,全长107km,衬砌完好率仅18%,渠系建筑完好率仅20%,设计灌溉面积3.2万亩,实际仅灌溉0.5万亩,占应灌溉面积的15.6%。

(三)大规模的矿区开发、无秩序的地下水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突出。调查中群众反映,长城沿线风沙滩区,过去下挖2-3m就可取到地下水,现在怎么也在20-30m以下,有的地区要在百米以下,并且传统的海子、湖泊大都干枯,在一些矿区、塌陷区地下水渗漏问题更突出。据市地下水监测总站1992年—2010年监测数据表明,北六县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年均下降0.043米——0.39米,其中榆阳区风沙滩区下降速率为0.06米/年,最大下降区主要集中在榆阳区沙河一带,下降速率为0.61米/年;神木县风沙滩区下降速率为0.043米/年,红碱淖区域下降最快,平均下降速率为1.07米/年;横山县风沙滩区下降速率为0.39米/年,最大下降区主要集中在白界乡苏庄则与羊圈梁村,下降速率分别为0.48米/年和0.6米/年;靖边县风沙滩区下降速率为0.27米/年,最大下降区主要集中在梁镇庙畔、东坑村及硬地梁村,下降速率为0.46米/年—0.63米/年;定边县风沙滩区下降速率为0.08米/年,最大下降区主要集中在白泥井镇一带,下降速率为0.35米/年。目前,全市有大小河流583条,其中3/5断流。

(四)病险库坝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全市有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淤地坝2.1万多座,由于原建筑标准低,多年来缺少维护加固,并且管理责任又没有落实到位,现在80%以上都是病险库坝,长期带病运行,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横山县有淤地坝2350座,其中1800余座处于病险状态,占76.6%,并大量出现跨塌、决口、毁坏。子洲县有淤地坝1107座,其中病险坝有678座,占61.2%,水毁问题呈逐年加剧的趋势。米脂县有淤地坝1647座,其中70%存在安全隐患。

(五)投入不足,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问题突出。横山、米脂、子洲等县由于地方配套资金跟不上,直接影响到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实施,争取到的项目也不能按设计批复完成建设任务,加之没有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无法开展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储备。绥德县为解决灌区问题,通过调研,由市水利勘察设计院制定的灌区改造方案,概算投资1.93亿元,由于资金没办法筹措,项目难以启动;正在实施的县城供水补充水源工程韭园供水工程,概算投资2300万元,目前拖欠已完工程款560万元,尾留防渗墙工程和设备采购安装工程需投资315万元,没有办法筹措解决,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县城供需水矛盾无法化解。清涧县争取到中央黄河粗沙区建设项目,设计投资2亿元,要求按3%筹措前期设计等费用,争取到的延安引黄供水清涧县城供水项目,需前期设计等费用300余万元,现在无法筹措,项目难以启动。

(六)基层水利队伍建设薄弱,人才短缺和管理问题突出。由于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财政只承担70%,30%由所收取的水费解决,但收取的水费低,只能勉强保障日常维护费用,根本不能解决职工的工资补贴,基层人才非常难留,也招聘不来可用人才,基层水利服务队伍力量非常薄弱。子洲县能够承担完成业务任务的工作员,只有几名老同志,多年来再没有新招进专门技术人才。横山县水务系统基层有职工251人,按现行工资制度,与同类人员相比较,人均年工资低1万多元,专业技术人员断层严重,特别乡镇一级既缺编制又缺人员,技术和管理岗空缺严重。榆阳区非国有灌区由于管理不规范,加之管理人员不固定,不懂专业,造成灌区设施损毁严重,水利用率低。

二、全市水情特征与水利改革发展思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解决好水的问题是榆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是榆林持续跨越发展的命脉。要从榆林百年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化对加强水利建设战略重要性的认识,要围绕全市经济社发展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对榆林水情认识,要理清加快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思路。

一)全市水情基本特征。总的看,全市水资源将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时空分布不均将长期存在,用水量将呈刚性增长态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受水旱灾害、水体污染、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等影响,水生态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全市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管理性缺水同时并存。

全市水资源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地上水包括外流水系和内陆水系两部分。外流水系主要有“四河四川”,即: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皇甫川、孤山川、石马川、清水川,属黄河中游水系,由西北流向东南在市境内汇入黄河;清涧河以及延河、洛河、泾河上游支流流出境外,进入延安市。黄河从河曲到无定河口,流经本市东界270km。全市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河道共有109条。内陆水系分布在定边、靖边、横山、榆阳和神木5个县区北部的沙漠闭流区,主要有定边八里河和神木县的红碱淖海子,在沙漠区内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海子200多个,其中红碱淖海子水面面积47km2,总蓄水量3亿立方米。地下水包括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潜水,第四纪黄土裂隙潜水,中生界基岩裂隙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其中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潜水,贮量较多,开发利用价值较好。并根据分布和水的地质条件又分为:河谷区潜水,主要赋存于无定河等河川的一级阶地和高漫滩中;平原区潜水,主要分布于定边、靖边平原区;沙漠滩地区潜水,主要分布于榆阳、定边、靖边三县区北部地区;黄土斜坡区潜水,主要分布于定靖平原南部及横山、榆阳、神木、府谷等县区部分地段。单井涌水量,因富水性相差悬殊,小者每日不足1吨,大者达1000吨以上。天上来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且地理、时间分布很不均匀,雨季多集中在7.8.9三月,多为雷阵雨或局部暴雨。地理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变化趋势是东南部较多,西北部偏少。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76.3毫米,其中西北部为339.8—418.7毫米,东南部为523—654毫米。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2.01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地表径流22.9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4.78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15.67亿。另有入境客水9.45亿立方米,黄河过境水量29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980立方米,亩均占有381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1300立方米、亩均799立方米的平均水平。较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亩均1750立方米的水平差之较远。并且时空分布不均,北部风沙滩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地下水易开采;南部丘陵区,水资源较贫乏,地下水埋藏深,开采量小,开发利用难度大。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六县区,水资源总量为26亿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500立方米(其中榆阳区人均占有1596立方米,神木县人均占有3393立方米,府谷县人均占有2769立方米),是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总体分析,全市水资源较为贫乏,水资源量占全省、全国的比重与煤炭、天然气、石油占全省、全国的比重及不相匹配,水不能满足榆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7.2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52亿立方米,重复量为2.05亿立方米。2010年,全市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量为6.92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量的54%。其中地表水4.11亿立方米,地下水2.81 立方米。按用水行业分:农业用水4.9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4.48亿立方米),占71.0%;工业用水1.3亿立方米,占18.6%;生活用水0.7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0.59亿立方米),占10.0%;生态环境用水0.03亿立方米,占0.4%。于2000年比较,总用水量增长53.3%,其中农业用水增长4.25%,工业用水增长160%,生活用水增长35%;于1990年比较,总用水量增长81.57 %,其中农业用水增长 15.1%,工业用水增长190%,生活用水增长65%。用水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呈持续增长的趋势,预测到2015年、2020年、2030年总需水量将分别达到15亿立方米、20亿立方米和3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将大幅增长,用水将由农业向工业和生活用水转变。

(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首先,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提出10年投资4万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并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水利基金、吸引社会投入、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特别是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将给予倾斜。省上提出要建立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省级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部分,在现有1亿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要求市县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用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煤油气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收费权为质押,贷款50亿元用于农业灌溉设施建设,这为我们集中力量建设大项目,改变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第二,国家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在实施南水北调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同时,支持缺水地区跨流域调水。省上提出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引汉济渭和陕北黄河引水等10项水源工程和10项中小水源工程,突出解决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问题。并通过引汉济渭增加渭河水量,由渭河在黄河陕西段的下游补水黄河,通过水量置换,为陕北从黄河陕西段的上游取水提供用水指标,支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同时把定边引黄河二期、王圪堵水库、大泉引黄工程列入规划,这对我市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有助于我市推动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市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能力。

第三,国家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这些都与我们多年来想解决我市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愿望是一致的,给我们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如若争取得好,将得到国家和省上更多支持。同时国家加大水利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力度,有利于我市健全水利发展的保障机制;国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之,未来一个时期是加快我市水利建设的最好黄金时期,是破解水瓶颈的最有利时机。

(三)加快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中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全市齐治水”长期不动摇。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的基本治水原则。以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为突破口,破除体制性障碍,破解深层次矛盾。以水策划项目发展,以水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水利投入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供水保障体系,防洪减灾保障体系,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保障体系,水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推进黄河大泉引水项目,着力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议在全面完成王圪堵水库,朱盖沟水库,榆神工业园区供水等在建重点水源工程项目的同时,突出抓黄河大泉引水项目实施。这一项目已列入省规划重点项目,将得到省上重点支持,项目建成后,可为榆林新增供水5.87亿立方米.将满足府谷煤电载能工业区、窟野河河谷区、榆神工业区三大工业园区的用水需求,从根本上扭转我市大园区建设、大项目落地缺水的困局。一定要采用非常规手段,加快前期工作进程,要成立专门班子,落实人员和投资,争取在2015年前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近早发挥效益。并且积极推进黄河大柳树引水,黄河碛口引水项目的争取,这两个项目可为榆林新增供水7.9亿立方米,力争成为我市黄河干线引水新的骨干水源工程。若这些重大项目能够变为现实,全市工程性缺水将得到缓减。

二)积极实施病险库坝除险加固项目,着力破解水安全隐患问题。建议结合水利普查,开展病险库坝调查和风险评价,建立病险库坝管理系统,制定病险库坝实施方案,一坝一策,全面完成列入“十二五”规划的1100座淤地坝,2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同时认真落实已除险加固中小型病险水库的管护责任,充分发挥水库效益。加强防洪能力建设,建立12县区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推进榆阳区南沟、府谷木瓜川等14条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基本消除山洪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加强重点河流治理,2012年前全面完成孤山川、黑木头川和驼耳巷、淮宁河、芦河、马湖峪沟建设任务;2015年前全面完成佳芦河、小理河等18条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力争开展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榆溪河、大理河的综合治理工作,基本消除重点区段防洪隐患,筑牢安澜屏障。

(三)突出建设重点灌区灌溉设施修复改造项目,着力破解农业灌溉设施薄弱问题。建议大力实施对现有灌区水利设施的修复配套,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使渠道衬砌完好率达到90%以上,渠系建筑物完好率达到9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大力加强小型水利建设,坚持“三水”(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齐抓,“蓄、引、提”并举,恢复一批,改造一批,建设一批。因地制宜地发展机井、塘库、水窖、抽水站,推行高效节水。

(四)推进水务一体化,着力破解人才短缺和管理问题。水务一体是为适应城市化日益加快进程,与国内外先进水资源管理方式相衔接的一种管理制度,是水利部近年来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榆林城区供水仍然实行分部门管理,即水源工程由水利部门管理,供水与排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环保部门管理。为了切实解决榆林城区供水、排水、治污分散管理和投入不足问题,建议按照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将涉水事务统一划归市水务局管理,逐步理顺能源化工基地、城市(城镇)及城区周边乡村供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关系,整合市县区水务经营机构,构筑协调有序、高效运营的水经营体系。同时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镇水利公益性服务,把国有灌溉管理单位纳入财政全额供养,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承担现场报汛、水情观测、供水服务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

(五)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破解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建立主要河流和县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取水总量控制,加快制定重要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逐步建立市、县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指标体系。健全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布局。大力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探索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探索实行农民定额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建立并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的监督,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实现水功能区达标管理。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核定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探索建立地下水应急战略储备制度。

(六)坚持抓好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水保生态环境。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市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县被列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要控制开发强度,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淤地坝。要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和雨水集蓄利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要限制陡坡垦殖和超载过牧,实行封山禁牧,恢复退化植被。要巩固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对能源和矿产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此南六县要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有序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沟道坝系工程建设,大力推广高西沟模式,打淤地坝,建小水库,修宽幅梯田,广种林草,发展旱作农业,实行舍饲养殖。留住天上水,蓄住地表水。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林草遍野,群羊满院,生活富裕。

(七)大幅度提高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按照全市“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完成今后十年全市水利建设规划任务,需要总投资300亿元,其中“十二五”重点项目总投资150.3亿元。因此,必须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拓宽社会资金渠道,形成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要大幅度提高财政对水利建设投资的比重,对骨干水源工程、大中型灌区改造及新建工程、水资源保护等公益性水利工程,必须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要拓展财政性水利建设投资的来源,加大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和新的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并足额征收到位,集中用于水利建设。要以县为单位统筹整合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集中安排各类水利项目。要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积极性。加大依靠市场机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力度,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战略合作,推动供水走向市场。支持水务企业以BOT、TOT等方式,解决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融资问题。

第四篇: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绵阳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本次调查主要以绵阳市周边乡镇为研究对象,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农田水利 调研 建议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严重的水旱灾害,特别是2010年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暴露出广大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十分薄弱的问题。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文件”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水资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的加固、除险等”主题,规定土地出让金的10%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绵阳市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采用“以用水户协会为载体,一事一议”的模式,是探索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方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比较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用水户协会890个,由协会管理的灌区面积达65万亩,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0%。绵阳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为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的载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劳,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但同时,在不断地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此次调查研究选取绵阳市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及意义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

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二、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1、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特别是绵阳涪江以东地区,十年九旱,水资源控制性工程缺乏,已成水利工程运行多年、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库、塘堰淤积量已达库容的30%左右,干支渠、斗渠、农毛渠分别有40%、70%、90%未衬砌防渗,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全市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2、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的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持续下降。

3、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时限长,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

4、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9—2010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对绵阳市9个县市区136个已建成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卫生质量进行监测检验分析。结果两年监测检验水样1088件,总合格率40.81%。2009年为38.78%;2010年为42.83%。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48.71%和32.90%;调查的136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饮用水完全处理的占总数的29.41%,合格率49.06%;仅消毒处理的占50%,合格率41.54%;仅沉淀过滤处理的占13.97%,合格率32.24%;未经任何处理直接供水的占6.62%,合格率16.67%。在不合格项目中,以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标为主。数据显示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主要原因。工程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消毒处理不到位现象普遍,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和定期水质消毒工作不够到位。

5、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失

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的农田水利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导致水利设施遭破坏和偷盗情况严重,而人民群众对于水利设施保护的意识淡薄,水利设施管理资金的缺乏,更是大大减少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三、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1、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应在金融支持的基础上,购买水利设备以及 3

钢材、水泥等水利建设所需,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要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政府应认识好自己主导地位,抓紧制定工程性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

三是要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政府应加强水利资金和水利物质筹备,制定防汛抗旱应急方案。同时,农民也应做好水利物质和设备准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四是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应加大对饮水安全设施的资金和劳务投入,扩大饮水安全流动范围,促进更多农民饮水安全和受益。

2、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注入水利投资资金,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根据地下水资源情况,拟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幅度,限制大量开发和浪费水资源项目的投资,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四是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政府应做好水文气象预报,加强水文气象监测,加大水利科技支撑和水利知识宣传。

3、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

二是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三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政府应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4、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探测水资源储量,对于一些用水量大,浪费严重的工厂,应控制其用水总量,发展水循环经济,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资源易污染,往往造成资源短缺,因此应提 4

高居民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督促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工厂限期整改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应根据当地沟、塘、河、湖的纳污、净污能力,制定排污限制制度,确定净化排污指标,确保水功能区水源的循环更新能力,稳定水资源环境。

四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政府应完善相关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人或单位,制定考核制度,对管理责任人或单位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设立相关惩处机制,严抓水资源管理。

5、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立足实际,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抓紧落实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水利工程服务于民。

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水利管理一体化。

四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合理调整水资源配置,持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毛泽东同志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和谐文明,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水量的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已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在99年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我市农村水利设施已暴露出相当严重的问题,急需全面更新改造。而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再次加深我们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现就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一些调研和初步思考。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较长。由于位于太湖东侧的湖荡地区,地势低平,湖荡众多,水网交织,具有一定的水资源调蓄能力。但由于地势低平,河道坡降较小,水位、流速、流向等受局部暴雨、沿江引排水等因素影响而多变。

2011年,全区农水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594.48万元,主要工程有新建5座排涝站、12.25个流量,改造5座排涝站17.25个流量,新建19座防洪闸,挡墙20.34公里等。另外,总投资额为1114.73万元的涉及10个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随着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水利发展已不能满

1足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需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一)部分水利工程改造缓慢。我区原农村水利设施均以五四年最高型洪水位为防洪设计标准,在遭遇99年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时,实践证明这个防洪标准偏低,已不能适应水利发展的需要。经过十年的更新改造,新建水利工程均按新标准设计建造,部分老工程按新标准加高加固,但农村仍有部分地段未进行改造或新建。

(二)部分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由于建造年代早,存在设施陈旧老化,设备工况差,动力配备不足,引排河道不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农村小型泵站机排动力配套不足,尚有4110、4120等老机型的柴油机,甚至还有4146、东方红75等早已淘汰的机器,这些机排动力维修困难,缺少配件,效率低下,影响了灌排的正常进行。

(三)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国家近年来主要关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大江大河的治理,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镇区、开发区的日益扩大,以农田排涝模数的标准为依据配备的排涝流量已明显不足,急需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在响应今年国家1号文件关于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的号召,我区需进一步加强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

(四)部分水利设施管护不善。由于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管护资金短缺、管护意识差等因素,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问题比较普遍,农村很多小型水利设施运行效率下降,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机器运行时,由于无人看管造成的损坏和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水利设施无法安全、稳定地运行。

(五)农村水利人才匮乏。农村水利建设队伍建设滞后,不适应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技术性人才缺乏,现有人员老龄化严重,职工队伍知识老化,不适现代水利建设管理的需要。目前,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人员一般为村民小队长,规划人员一般为村委副书记,都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根据今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谋划,加大投入,切实做好新形势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按区域、按水系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对区域内的重点水系,实施综合治理,加快配套建设,增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其次重视涉及农村水利建设的项目。例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认真规划农田沟渠网系和泵房泵站,增强农田水利的灌排能力;结合堤岸护坡工程和河道疏浚工程,更好地提高农村水系的防洪防汛效能等。

(三)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水利管理范围、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加大管理与执法力度,解决水利工程养护问题,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并且针对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和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农村水利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调研,深刻认识到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老化、资金投入缺乏、设施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着重分析我区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重要地位、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进程、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严格管理体制等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下载关于我县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2011.9)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2011.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8:16:5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农田水利建......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5篇

    新邵县农田水利建设 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是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它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关于大通湖区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通湖区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政协联工委综合办 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通知精神,区人大联工委就全区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系(院)名称: 文法学院专 业 班 级 :09广编一班学 生 姓 名 : 孙 锦 华学 号 :2011年5月 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主要以安阳......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关于对水资源和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区水资源和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4月25日,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哲慧带领区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市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