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奕敏得月花园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温州得月花园案例分析
姓名:陈奕敏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11土木本一 学号:11115103108
时间:2014年11月
居民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调研报告
——温州得月花园
得月花园地处温州市鹿城中心地面积: 29,367㎡[约44亩],建筑面积: 147,000㎡,由AB、C-F、G-K等10幢13层---32层高层组成,因其三面环水,圆形平面和螺线形曲线示“得月”之意,故称“得月花园”。花园整体设计简约、大气,楼体呈酒红色,凸显时尚、典雅的气质。小区户型极佳,有2室1厅1卫、3室1厅1卫、3室2厅2卫、4室2厅2卫,面积有100平方米、140平方米、150平方米、180平方米不等,多种套型供您选择,满足您的各种需求。小区整体南北走向,每户都拥有极好的采光、通风效果。小区采用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系统,设有大面积的地下车库,全面保证您的居住安全。花园四周小河围绕有,超大型喷泉花园,凉亭、慢跑小径、游泳池、网球场、愈加培训班,为您打造舒适、便捷、健康的生活空间。周边均为沿街商铺,餐馆、各类商店、美发店、医院、休闲会所、公交站点一应俱全,让您体验真正的便利生活。
一、项目规划
1、指导原则
“以人为本、绿色生态、邻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并必须具有前瞻性来进行规划设计。
2、建筑总体规划
小区采用多层、小高层、高层结合的布局,高低错落有秩,所有栋号楼房均为南北朝向,楼间距适度,通风采光良好,为景观、绿化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小区南面、西面、北面的沿街面一、二层进行商业开发,方便了小区业主的生活。小区内的公共设施位置设置在对业主影响最小处,使小区内居民有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公司争取规划部门的同意,在不影响容积率的情况下,多数建筑物做架空层,使一楼业主避免了本地6月份梅雨季节的困扰。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小区内另规划了三个地下车库,使平均每户的停车位超过了其他楼盘和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为今后小区管理、建立和谐社区留下了空间。所有建筑物采用坡屋面,上盖青灰色机瓦,减少了屋面漏水的可能,延长了屋面维修的时间,外立面采用面砖和优质石材饰面,辅以外墙涂料喷涂线条,几项材料、颜色地合理搭配,彰显了小区高贵的品质,凸显了小区与众不同的风格,保证了建筑物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破败,而更能显现出其优雅的风韵。
3、市政道路规划
市政道路结合城市主干道及景观、水景一并规划。小区分南、西、北三个出入口,三个大门的设计根据其主要功能不同,风格亦不尽相同,均能单独成趣。其中西大门主要为人行出入口,商业街、商业广场、内部广场和宏大的欧式风格大门相呼应,形成标志性建筑,为众多楼盘所模仿。南、北大门距地下停车场较近,主要为车行道。小区内车行道以6米宽的外环线和岛上5米宽的内环线为骨架,采用环形、尽端式、互通式道路相互结合形成系统,实现院院通车。汽车的停放采用地面、地下与架空层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做到分区停车。由于步行系统具有相对自由的特性,社区将步行系统规划为独立的交通体系,从小区入口至社区中心,沿环形水景至各文化广场、景观亭,从院落至各组团绿地,形成独立的步行体系。小区内为建立和谐社区,还考虑了无障碍设计,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这种步行系统的规划有效地帮助小区业主克服现代社会画地为牢的通病,为促进居民交往,增强社区意识,共享社区公建服务设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管网规划
小区内所有的管网均采用地埋方式敷设,还天空予居民。给水管由红门路、江津路引入,在小区内沿主要道路布成环状,供小区消防及生活用水。当市政水压满足多层供水水压,则由城市自来水管网直接供给;高层六层及以上由变频调速恒压泵供水,当市政水压不能满足多层供水水压,则六层以下由城市自来水管网直接供给;六层及以上由变频调速恒压泵供水。室外消防系统水源取自城市给水管网。小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废分流制排放。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废水合流,排入市政污水管,小区雨水经有组织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就小区排水而言,公司对此非常重视,如小区内存在渍水,除人、车通行极不方便外,还会造成植被烂根死亡、硬质景观变色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小区品质和公司形象。故小区内提高了排水标准,增加了雨水口的密度,在景观、绿化区域内汀步、园路的两边设置无砂砼排水系统,凡楼栋四周因绿化景观堆坡成反坡处,均设置暗沟。这些措施非常得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7月8日温州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城区多处被淹,而小区内的水在暴雨间歇期即排尽。小区10KV环网线路全部选用YJV22-10KV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因小区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故采用双回路10KV电源引入小区,避免了因采用柴油发电机提供消防电源而提高运行成本和噪音扰民。另外,小区内还高标准地建立了信息通讯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防电子监控系统等,使小区居民能充分分享、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增强安全感。
5、绿化景观规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的整体形象和景观对小区至关重要,做得好则可极大提升小区的品味,提高公司品牌和效益。上田小区从规划开始就力争通过建筑、绿化、道路和标志性小品的综合处理来构筑一个独特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将小区中心区的地面高层适当提高,沿中心区外围做人工水景,使小区中心形成岛状,岛内外采用多座景观桥相连,各种文化广场、景观亭、景墙、花架、雕塑与园路、汀步、绿化等有机连接,对小区品质的提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绿化系统推行分绿到户的原则,强调环境的均好性与可识别性,环形绿岛作为整个环境系统的中心,衔接各个环境组团,形成收放有致、和谐有序的社区绿化系统,并与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平台垂直绿化相连,形成点、线、面、体交织的网络状绿化体系。
二、建筑物的单体设计
为了使住宅的使用功能不仅能够迎合现在人们的需求,还要满足今后若干年内发展的要求,公司聘请发达地区的设计事务所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同时,在不违背国家现行规范的情况下,公司借鉴国外的成功范例,结合本地的生活习惯,向设计师提出建议。所有户型都经过反复推敲,以期达到完美。户型空间分布合理,为住户使用的舒适性打下良好的基础,每户均保证明厨、明卫、明厅、明卧,且保证两居住空间朝向主要景观,所有房间保证足够的窗地比,使室内具有良好的采光及景观视野,部分户型入户处设置入户花园,营造绿色家园的氛围。立面丰富而不凌乱,屋面采用坡屋顶、弧型屋顶力求美观大方,局部采用飘窗、花池,既有遮阳作用又可放置空调室外机及布置立体绿化,同时也丰富了立面效果。饰面材料质地优良,颜色搭配合理,彰显现代美感,充满现代气息。在进行建筑单体设计时,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形成了清新而鲜明的个性,其朝气蓬勃、别具一格的整体形象,给居民以强烈的感染,使人们真正感受到“安宁祥和”的社区氛围。考虑到施工配合,方便现场服务,在本地优选各方面均为优秀的甲级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在满足建筑功能,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结构方案。小区内的多层建筑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高层则采用框-剪结构。楼栋内的水、电、气、消防、信息通讯、防雷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进行设计。小区于住宅底层设置电子对讲系统,为居民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绿化景观设计
公司的指导思想和小区的建筑风格决定了,建筑和园林的设计互相变化又彼此联系,只有独特的园林理念和特点才能将之有机结合,使其二者相得益彰。上田小区的绿化景观分为:主要景观区、次要景观区、辅助景观区。从各入口开始引导延伸,使人们沿途欣赏不同的园林元素,如:雕塑、景观亭、花架、装饰钵、观景平台、景墙等,园路、廊道、汀步隐映在花红翠绿中别有韵味。各种文化广场、娱乐设施、儿童游乐场自然穿插其间,更让小区充满生机勃勃的气息。人工水系将绿地的自然效果和小山丘完美的结合一起,创造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会所后景观区以水景为主组织空间,布置涌泉、喷水、瀑布跌水、溪流等系列水景,使人顿觉清新宁静。人工水景创造多种亲水空间,营造和谐的小区滨水人居环境,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有水可赏,有水可亲。精心处理小区绿地,使之园林化、艺术化,增强环境的可参与性,丰富了社区园林文化氛围。小区绿化景观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步一景,人在景中,步移景异,奥妙其中的写意景色。
小区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思路,着重全程策划,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发挥固有的实力和石门小区成功后的品牌效应,力求给住户最满意的体验。小区以“时代特色和地方性居住环境”为主题,以21世纪初叶的居住水平为目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和建设部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积极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在兼顾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缔造一种健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具体规划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优化小区结构体系,弱化组团,强化小区—院落二级空间关系,建立相应的外松内紧封闭式管理体系。
二、强化园林的自然休闲特色和环境景观品质设计,将三条城市绿化带和小区中心绿轴有机地融合一条绿色走廊。强调绿化均好性,强调绿荫化,绿化率达36%。
入口分别在仓盛路和规划路上,在入口处围合成半圆形广场,或配以喷泉雕塑,或配以花坛叠水,以形成宜人气派的入口景观。规划路 上的主入口则结合小区配套商业,按步行街进行设计,街道两侧结合花坛绿化布置休息座椅,餐饮小吃,形成以人与自然结合的动态生活景
观,各入口均在中心绿地处以造型优美别致,尺度小巧宜人的幼儿园或会所形成底景。中心绿地张弛有序,位于南北院落之间,使各院落均
易于到达。中心绿地东西贯通布局,将城市绿化带与小区中心绿化渗透结合,达到景观绿化的均好性,并形成整个小区的生态走廊。在东西
入口处设绿化广场,形成小的景观节点;在南北入口对应处结合小型公建形成小区核心的景观节点;各节点均精心设计,创造人与自然结合
以人为主的动态景观,各节点之间则以主题花园绿化为主,其间辅以小路,浅溪,创造以生态为主的静态自然景观。从而,在景观规划上实
现张弛有序,动静结合,“天地、人和,物我相应、谐和共生”的设计理念。
三、小区内部交通形式采用人车分流,日常车辆不进入小区内部,相应停靠在各地周边车行环道和地上(地下)停车场(停车率为50%司 乘人员可以沿绿荫通道步行,到达各住宅楼梯口。既能放松一下紧张的肌体和心情,又能感觉到小区给您带来的温馨和家的气息。生)。活
在小区的老人、儿童、青年男女们,不再用担心机动车对身体的伤害、不再受车辆鸣笛、刺鼻气味的干扰,可以全身心地去活动、休闲、娱 乐,去感受小区带给您的情趣。
车行环路两侧种植高大乔本和灌木植物,改善小气候环境,降低了车流对住户的噪音、尾气、视觉等污染,同时也起到围栏作用,也使整
个小区处在郁郁葱葱的植物簇中。这样既便于小区管理,又提升了小区品位,给住户一个安全、健康、安静的居住休闲环境。
四、住宅设计,合理分配户内各功能空间面积,提倡人性化,追求舒适度,向精细化发展。
1、住宅楼南北朝向放置,小区户型灵活多样,按不同方位安排各有特色的户型,户型面积多数在80--110平方米左右。少量跃层面积为
140m2-180m2,户型有60余种,适用不同生活习惯和需求的人群选用。
2、突出以起居厅为主的设计,厅与开敞式厨房,卧室与卧室相对,卧室采用飘窗,增强通透性和更好的自然采光,使自然新风能吹到住宅 的每一角落。做到动静分区,使卧室有较强的私密性。
3、大多数户型做到双卫,保证一个明卫,主卧室内设一宽敞的卫生间,增加储藏室和步入式更衣间设计。
4、两端户型设计八角阳光室,270度广角范围内的景观尽入眼帘。
5、首层户型设计楼前花园,顶层设计上跃和休闲平台。
6、每户设有两个阳台,朝南设计景观阳台,可放置洗衣机;北侧阳台给每户一个“冷地方”、“冬季冰箱”,便于储藏,迎合北方人生活习惯。这样设计手法更有利于把外部景观条件引入住宅内部;使住宅除居住、生活功能外,更具有休闲、放松肌体、愉悦身心的效果
五、再现地方风貌,力求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1、建筑形式:住宅采用平坡结合的形式,结合石家庄市的民居特色,吸收现代处理手法,利用坡顶的大小不同,长短变化或互相穿插的组
合和退台等形式以及平台上设计黑色防护栏杆,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对山墙的山尖部分进行艺术处理,使它形成具有地方风貌特色的建筑符号,反复使用,强调住宅群体的整体性,并赋予其韵律感,同时重 点处理檐口,腰线等细部和隐藏空调位置,丰富整体,使人倍感亲切。坡屋顶上缀以老虎窗和威鲁克司窗,使造型更显淳朴、自然、生动,利
用老虎窗采光的特殊空间,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实用、美观以及更丰富的生活情趣和感受。
采用小坡顶与柱子构成单元的入口,使整个建筑上下呼应,更为协调、平衡,同时,利用入口处坡顶形式和柱础有序变化,加强单体的个 性和可识别性。
2、色彩:
外墙面饰以浅淡的涂料,保持地方民居的特色,屋面为红瓦(与公建同),首层及局部外墙面贴灰色仿石面砖,既使建筑物挺拔、高雅,又 使居住区幽静宜人。
五、小区建有地下人防设施,平战结合,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分布在公建和绿地下面,平时作为车库功能。
六、小区公建配套设施齐全,设有30班小学一所,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幼儿园A、B区各设一所,总面积2400平方米;农贸市场一所,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活动中心A、B、C区各设一所,总面积3800平方米;其他设施面积计12000平方米(居委会、门卫、垃圾站、超市、物业管理、公厕、卫生站、储蓄所等),位置结合总体设置,便于居民使用和管理。
小区建设以“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原则,大量采用新型的科技建筑材料和技术,努力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住户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第二篇:陈奕扬读后感
《雷锋日记》读后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些来自雷锋日记的句子,让我感到雷锋叔叔爱党、爱人民,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奉献别人。
我觉得这段写的格外的好!主要体现了他爱护国家财产。深夜,雷锋叔叔刚走出门外,天空就下起了雨,这时,陈调度员说,工地上还放着7200袋水泥,一时又不知道该咋办。雨越下越大,这时雷锋叔叔想到了党,于是他把自己的被子、衣服都铺在水泥上,又跑去宿舍发动了20多个小伙子,后来终于把水泥搬到了安全的地方。这才避免了国家财产受到重大的损失。雷锋叔叔这时回忆自己为国家、为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是办不了大事的,群众的事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己来办。”这是雷锋叔叔自己的句子,这句话我一定要铭记在心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
文:陈奕扬
指导老师:王文娟
第三篇:陈敏讲话
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提纲
8月7日上午,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全省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现场会精神。总结前段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会议由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主持。会上,州委书记陈敏对全州石漠化治理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付贵林,州委常委、副州长刘建明,州政府副州长陈文发出席了会议,州委办、州政府办、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州财政局、州监察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州农业和扶贫开发委员会、州水利局、州林业局、州畜牧水产局、州国土资源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审计局、州环境保护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州科学技术局、州旅游局等主要负责人参会。各县市、顶效开发区设分会场,各县市人民政府、顶效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其中:晴隆县、兴仁县、望谟县、安龙县、兴义市则戎乡人民政府在分会场分别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情况作了交流发言。
(一)陈敏书记的讲话精神。陈敏强调我州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而道远,我们必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省 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现场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我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同时讲了三点意见:
一是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石漠化综合防治的信心和决心。我州是全省石漠化等级程度最为严重、代表性最强、综合治理任务最为艰巨复杂的地区。全州1680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喀斯特出露面积达1012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0.3%,其中,石漠化总面积5029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面积2114平方公里,分别占喀斯特面积的49.7%和20.9%,占国土面积的29.9%和12.6%。截止今年7月底,全州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19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53.4%。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全州石漠化治理工作框架基本形成,领导机构初步建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考核体系逐步形成,监理、监测工作扎实开展,推进工程建设的途径基本理清。试点工程的建设应该说是取得了初步成效,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上升,治理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我州成功探索形成了高海拔喀斯特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中海拔喀斯特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低海拔喀斯特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对综合治理石漠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我州 2 视察指导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的高度,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以编制实施我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为契机,着力抓好增加植被、建设基本口粮田、发展草地畜牧业、农村能源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发展后续产业等重大任务,确保2015年治理石漠化面积占全州石漠化总面积达到54%,2020年以前基本完成我州石漠化综合治理任务。
(一)加快进度,确保试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年试点的最后一年。各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今年10月底以前完成2009年的建设任务,明年上半年完成2010建设任务。
(二)积极探索,不断创造石漠化治理工作新经验。各县(市)要按照“三位一体”的要求,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的新模式、新做法、新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优化,抓紧打造一条精品小流域,至少总结出一个切合本县(市)实际的治理模式。对做得好的县(市),州委、政州府将以召开现场会的方式予以推广。
(三)整合各类重大生态工程,协同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我州水热条件好、雨热同季、气候温暖湿润、林草种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貌、土壤、气候和技术条件,切实加强植被建设。
(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工程区群众的吃水和吃饭问题。要加强以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小流 3 域综合治理,加大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配套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工程区耕地质量。加大坡地治理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全州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的目标。
(五)继续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要继续扎实有效抓好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县和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工作,大力推进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有计划地退耕种草,提升原有草地质量。
(六)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当前,我州农村能源结构中,烧柴仍然占有一定比重。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有效增加农村能源供应,促进农村生态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减少工程区的人口压力。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施转移就业。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让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更多的农民转移为城镇居民,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异地致富。
(八)发展特色生态经济,优化工程区产业结构。要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注重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三是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新局面。石漠化综合防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加强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工作长效机制,集中精力抓紧抓实抓好,不断开创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新局面。全州各县市必须落实好“县(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 抓、各相关部门和实施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点上抓”的工作机制,对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在资金、项目安排上要给予倾斜;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进度缓慢、给全州整体工作“拖后腿”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负责制。必须落实好“县(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和实施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点上抓”的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县(市)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中央和省更多的资金支持。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石漠化综合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三)进一步完善宣传和组织推动机制。各县(市)党委组织、宣传部门要参与到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来,组织部门强化干部配备和工作考核,宣传部门加强宣传。
(四)进一步加大石漠化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力度。要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急需的关键技术集中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
(五)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要高度重视、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前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集中体现在规划和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上。
(六)进一步加强建后管理工作。加强建后管理,是确保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重要措施。工程建成后,要落实好产权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制度、责任方式和责任人。
(二)陈鸣明州长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要求:全州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扬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要把石漠化防治工作作为重点,全面 推进,保质保量,完成石漠化防治工程任务。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扎实推进我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三)州发改委主任李杰代表州石漠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言,对全州石漠化总体建设情况和进一步推进全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布臵。
第四篇:陈敏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
培训心得体会
郎岱一小 陈敏
我于2014年10月25、26日参加了贵州省教育科学院主办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培训。本次活动由专家和地方名师共授同一类型的课,培训期间这几堂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首先是遵义市吕立老师古诗教学--《宿新市徐公店》,吕老师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诗与画互化的教学方法,把抽象化为具体,让人眼前一亮。其次是戴建荣老师上的《击壤歌》和《诗经.丰年》,别开生面,让我顿时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他采用了吟唱的方式,把学生及现场听课的老师完全的带入古诗情境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诗还可以用唱的形式来教。最后是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他这节课在我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他以一段叙事的古文为载体,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口头作文,再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写作,一组写起因,二组写经过,三组写结果。师生共改,再让学生给自己习作取题目,就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把事情写具体,还懂得了怎样写好记叙文,怎样给自己的文章取个好题目。我反复的回忆自己的习作课堂,深知自己过于呆板,过于传统,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看着眼前这位76岁老师,不禁让人叹道:“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假设我们都能像他一样把教书当着一生的事业,那还会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以上就是我本次培训的感受。
2014年10月28日
第五篇:《小数乘小数》陈敏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计算教学研究课例)
陈 敏
这学期执教五年级,学校安排教研课,我选择执教“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细想起来曾经执教过两次,第一次是初登讲台时,第二次是工作不久。回想当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会算,且计算正确,考试不出错,因此停留在以算法为主,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方面。如今,十多年的变化,其教学理念、教材体系,学生思维都有了跨越式的变化。“老调重弹”,“穿旧鞋走新路”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因此不得不重新审视“小数乘小数”。
思 考
思考一:如何认识“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小数”是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整数四则运算,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教学中只需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化的迁移。其次,“小数乘小数”相对于小数乘整数而言,在计算方法上更为抽象,学习难度上有所提升,像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不对齐,积的结果可能比因数小,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可能出现不同……这些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学生对四则运算理解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学生而言,需要打破学生整数四则运算、小数乘整数的固有思维模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思考二:“小数乘小数”教什么?
“小数乘小数”就知识点而言,只需要将学生已经掌握的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进行迁移即可,只需要告知学生,“计算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因此,其计算方法可谓简单,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化,且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对其算法掌握,也能做到“熟能生巧”。如此一来,学生就成为计算的工具,机械地进行计算,对算理的理解知之甚少,对学生的发展毫无价值可言。因此,“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应该定位在算理上。在帮助学生掌握算法,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理解算理,从计算中获得体验,促进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让学生的知识建构变得“丰满”。
其次,教材中是借助于学生常见的宣传栏刷油漆来引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这种情境只是起到“引”的作用,对学生理解算理作用不大。“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更多地是借助于“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此情境的可有可无也就不再那么重要。
正是基于上面的思考,我把“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定位于激活学生经验,在探索活动中引领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获得体验、感悟,促进学生经验的提升,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经验的建构。
实 录
【片段一】“小数乘小数”的新课导入 师:小明最近搬了新家,这是他家的部分平面图。(多媒体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小明家房间的长是3.6米,宽是2米。
生2:小明家阳台长2米,宽1.15米。
生3:小明家的房门在东南角。
生4:小明家的房间比阳台要大许多。
……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5: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生6:阳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房间的面积 3.6×2 阳台的面积 2×1.15
师:先看2.6×2,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你会计算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列出竖式进行计算,并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拉长为2.8米(课件在平面图上修改),你还能求出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吗?算式怎样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6×2.8 1.15×2.8。此时学生苦于无法计算,面露难色,教师指导观察。)
师:比较一下:3.6×2.8、2.8×1.15这两道算式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小数乘小数”。(板书:小数乘小数)
【思考】学生是带着“经验”走进课堂的,此时此刻,在学生的知识经验中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四则运算。这些已有经验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基础。为了沟通学生已有经验和新知的联系,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创设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整合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以及两种小数乘法的比较,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获得数学信息后其数学问题的呈现均来自于学生,虽然有些数学问题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但是是学生自己的思考,在学生的辨别分析后其数学问题的价值也更能突显,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打破了学生的“经验”体系,使得学生认识到自身“经验”的不足,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片段二】(在估算中确定积的范围)
师:这两题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不妨先来估一估。
师:根据算式3.6×2.8,你能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大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1:4×3=12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
生2:3×2=6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整数,用整数相乘,把两个数都看小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要大,所以积大于6平方米。
生3:3×3=9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积在9平方米左右。
师: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在6平方米到12平方米之间,或者说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思考】在竖式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感受其策略的灵活性,使得学生的“经验”显现化,更是为学生接下来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估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其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促进学生的“经验”向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
【片段三】(点拨转化,尝试算法)
师:根据我们以往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猜测一下: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算?
生1:把一个小数看成整数,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生2: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进行计算,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师:都是这样想的吗?请大家选择第一小题独立做一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独立计算或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巡视,让不同的算法展示。)
板书:
师:请这些同学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3: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结果是100.8。
生4:我也是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中肯定也有两位小数,积是10.08。
师:所得的积到底是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
生5:我觉得是两位小数。因为3.6到36扩大到它的10倍,2.8到28也扩大到它的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乘积不变,就应该把1008也缩小100倍,所以结果是10.08。
师:按照你的说法,第一位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其他同学,你们怎么想的?
生6:因为3.6约是4,而4×2.8=11.2,现在是100.08,结果肯定不对。
生7:我们学过3.6×28=100.08,而现在的因数是2.8,不是28,所以2.6×2.8=100.08是不对的。
师:同意吗?那么第三种做法你们怎么看? 生8:竖式写错了,数字写错位,下面的2应该写在十位上,7写在百位上。
生9:同样的道理。因为3.6约是4,而4×2.8=11.2,所以3.6×2.8不会等于3.6。
生10:很明显不对。3.6×1=3.6,而这里是3.6×2.8,因此,肯定不对。
师:几位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是几位小数。
【思考】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中出现多种算法,进行了个体“创造”,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同时,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也让学生暴露了其认知经验的困惑,体现了学生内在经验的不同。教师则根据学生困惑,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进一步推进教学的前行——教师让学生面对多种算法,在“经验”面前相互辩驳,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经历着质疑、解释、否定等思维过程,将内在的“经验”矛盾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学生的交流和倾听中,学生通过直觉判断出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潜移默化中发现确定小数部分的位数是计算小数乘小数的关键所在,从而逐步完善学生的“经验”体系。
【片段四】(激活经验,明理深化)
师: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生1:把3.6米和2.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生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3.6和2.8分别看作36和28,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08除以100。
师: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两位同学的观点,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这样一幅推理图。
出示:
师: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谁愿意说一说。
生3:第一个箭头“×10”是把3.6看成36,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2.8看成28,是乘10;把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顾前面第(1)种算法错在哪里?
生4:两个因数都乘10,积也就乘100,算法(1)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师: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3.6×2.8=10.08,和先前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大于6平方米小于12平方米,接近9平方米。现在你能求出阳台的面积吗?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完成分析图,并交流)
师:你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
生5: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师:3.220可以化简吗?依据是什么? 生6:3.220可以化简,化简以后的结果是3.22。
生7:小数化简的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师:我们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先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还是先化简?
生8:我觉得是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因为我们是把每一个因数都看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此时的积是整数的积,不能先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生9:我认为是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如果先化简实际上把乘得的积变小了,然后再点小数点,这样结果会更小,与我们的估计结果不同。
师:不错。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还是先化简,需要联系我们的计算过程来思考,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
【思考】教师在让学生尝试计算后,设计寻找依据环节,让学生经历推理的过程,帮助学生梳理方法,使得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同时也让学生经历归纳算法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归纳和抽象的思维能力;第三,学生经历算法推理,也验证了前期的猜测,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其算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明晰;第四,在“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还是先化简”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且运用已有经验来迁移自己的思考,对猜测和探索作出合理的解释,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和提升。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层层深入的引领,逐步打破学生原有“经验”,形成新的“经验”,“破”中立“新”,使学生经验走向丰富。
【片段五】(抽象概括,领悟深化)
师: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1:我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那么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生2:积的小数位数,正好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相等。
师: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同意)你能根据刚才的发现,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出示)
师: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思考】学生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其获得的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形成体系。教师通过引导,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交流,将形象化的探索进行抽象化得概括,促进学生“经验”的提升,将“经验”内化,实现了知识的建构。
【片段六】(应用提升,发展思维)
1、专项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
(2)
师: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怎样才能做得快?你有小窍门吗?
【思考】“给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此题的设计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基本的练习内化算理,借助于学生的眼、口、脑来实现多种感官的参与、感悟。同时在追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引导学生将获得的规律进行成功体验,同时做到深入、感悟。
2、基础练习
(1)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你觉得以后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
(2)计算下面各题
(3)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练习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算法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正视学生的错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寻找成因,形成矫正策略,使计算教学走向实效。
3、拓展练习
根据42×38=159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15.96(1)师:可以怎么填?
(2)观察、比较所填的数,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拓展思维练习重在让学生体会自我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将所获得的“经验”真正地运用,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得到提升。
【片段七】(总结梳理,形成体系)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愿意将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思考】总结反思是对学习经历的回顾与整理,是对学生完善经验体系的再认识,引领着学生的经验走向深远。
反 馈
40分钟的一节课,最终没有能及时的停止课堂教学,大概拖堂了2分钟左右,其原因在学生练习时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说,在时间调控上有所失误。回顾学生说思维的过程,试想如果能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集体交流,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拖堂的现象也能够避免。其次,学生在总结梳理中,更多的是将算法、算理进行了重复性的转述,而在数学思考和情感上感悟不深,这与学生内在的思维品质有极大的关系。课后,请同班老师对班上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认为这节课很有趣的占87.2%,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活动上,有3.2%的学生认为没有兴趣,他们主要集中在思维缓慢的学生身上,对于探索活动,往往不能主动参与,思维的敏捷程度不及其他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主动、对自己课堂行为满意的占91,3%,有2.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得比较被动。最值得苦恼的是,在探究活动中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的权力被无形中剥夺,同时对自己的思考不能相信,害怕出现错误。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这节课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如何计算,不需要探索等。
调查的结果从整体上看,学生的满意度较高,这得益于教师在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将教师讲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对算法的掌握可谓“水到渠成”,这从学生课后作业的正确率上也能得到佐证。
在课后教师研讨中,也有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发现算法,用算理解释算法,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反思持相左的意见:认为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全面提升学生计算式题的正确率,特别是对于中下等生,对于算理的理解作用不大。
反 思
反思一:怎样看待学生“经验”?
“经验”可以解释为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或者是经历。学生走进课堂时,并非无任何经验,其经验隐性于学习者个体中,往往带有非严格理性色彩,同时每一个个体经验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就数学教学而言,学生所持有的“经验”往往是经历各种数学活动获得的经验,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学生,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现有的经验体系,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借助于已有“经验”对未知领域作出猜测、探索、解释,从而完善经验、提升经验,让“经验”在引领中螺旋上升。
反思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教学?
现实教学中的计算往往定位在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上。这无可厚非,然而这种计算教学目标的单一化,使得计算教学越来越走向单纯的“计算”,学生望“算”而生“畏”。这是现实教学中,计算教学功利化的表现,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摧残。
2011年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将计算定位于“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因此,在我看来,计算教学不仅仅在于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思维、心理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建构计算。因此,我们的计算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需要出发,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过程,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实现计算的再创造,实现生命个体的智慧灵动。
反思三:学生的感悟、情感从何而来?
学生的感悟、情感是学生内在的思想,它不同于实实在在的数学事实,数学知识,可圈可点。因此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感悟、情感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停留在文字上。如何引领学生在数学教学感悟,发展情感体验?我以为应该讲具体的情感目标有机融入到生动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多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感受,多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能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感悟,将隐性情感显性化。在学生经验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情感,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感悟的提升。
推荐理由:
本教学设计是老师基于自己对于计算教学的探究和反思而进行的教学实践及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把握准确,由概念和抽象造成的难,做了大量的具体化或形象化;教案设计有创新,兼顾了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习题设计对后续教学有巩固知识点和启发后续学习的作用;板书设计有新意,能突出重点;本教学设计既是教师个人教学智慧、教学水平的体现,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所以推荐为本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