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24工程维稳报告
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黄河在1194-1855 年间夺泗、夺淮行水661 年,1855 年改道北徒,留下的废弃河道即今天的黄河故道。黄河故道自丰县二坝进入江苏境内,在滨海废黄河口入海,沿线经过徐州、宿迁、淮阴和盐城四市,全长496.8 公里。黄河故道 在徐州境内全长173 公里,长度和滩地面积居全省第一位,从苏皖交界处的丰县二坝起,流经丰县、铜山区、主城区和睢宁县。蜿蜒的黄河故道为徐州地区留下了极为独特的生态和地貌,相间分布着林地、湿地、河道、水库、青山以及种类丰富的生物群落,加上两岸连绵的绿色屏障、林果桑地和农田林网,是‚蓝天、碧水、绿滩、景美‛的生态福地。
长期以来,黄河故道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与周边其它地区相比,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以睢宁段为例,黄河故道流域总人口约36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经济以农业为主,201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6600 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约400 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2400 元。纵观黄河故道流域的发展历程,造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历史的,也有自身的,既有经济结构单一,也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
‚十二五‛以来,为加快改变全省黄河故道流域的落后面貌,省委、省政府已将全省黄河故道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上
和经济腾飞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为此,提出新建沿黄河故道公路以弥补该区域横向贯穿性通道的缺失,解决区域交 通问题,同时更是为黄河故道流域综合开发提供先导型公路基础设施,带动和促进沿线土地的高效、集约开发,是徐州市 ‚十二五‛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考虑到沿黄河故道公路的重要性,新一轮省道公路网规划将其纳入到省道网中,编号S324,作为宿迁段现324 省道的西延段。
二、项目概况
省道324睢宁段全长53.4公里,路经睢宁县北部双沟、王集、姚集、古邳、魏集五个镇。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15m,路面宽12m,全线共设4座大桥,3座中桥,新增永久占地2804亩(设两处服务区60亩,水利用地630亩),主要拆迁面积11万平方米。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造‘千里黄河古道现代农业特色走廊’‛的调研报告。2013 年5 月省政府批复《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目标打造‚千里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特色走廊‛。7 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苏北地区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六大关键工程,重点解决苏北发展的薄弱环节,确保苏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位列其中。而徐州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辖区范围内黄河故道的综合开发,2012 年就提出了要举全市之力开展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要在江苏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中打造示范带,将黄河故道建设成为横亘徐州大地上的绿色玉 带,推动徐州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作为黄河故道流域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完善可以为该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腾飞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为此,提出了新建项目路作为故道综合开发的先导型公路,以弥补该区域横向贯穿性通 道的缺失,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从而快速形成黄河故道流域新经济带,带动徐州黄河故道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黄河故道流域地区发展滞后的状况。
二是加快黄河故道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地方旅游业升值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种时尚朝阳产业已经悄然兴起,全国各地涌现的黄金周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实验区‛。
便利快捷的道路运输条件是打造农业示范区的必然选择,公路运输的灵活性、机动性的特点与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灵活多样化的交通需求是相匹配的,为此需要通过项目路的建设,在黄河故道沿线打造一条农业开发大道,带动黄河故道流域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四是完善区域干线路网体系,提高路网整体运行效益的需要。
从区域现有的干线公路网体系来看,徐宿(淮)高速以北至S344近30 公里范围是横向干线公路服务的空白区域,缺少一条东西向的徐宿(淮)高速的集散通道,在该区域却分布有魏集、古邳、姚集、王集、双沟、伊庄、房村、张集等众多乡镇,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快速便捷的横向交通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地区内部的沟通联系。此外S251、S252、S271 和S505 等干线公路在该区域也缺乏相互转换的快速通道,路网的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为解决该问题,需要在徐宿(淮)高速以北、S344 以南区域打造横向贯穿性通道,完善徐宿通道,将项目路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三)总结备案
通过以上工作步骤,对项目稳定风险作出评测,确定该项目是否可以实施,并由睢宁县交通运输局归纳建档,上报县维稳办。
三、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工作组成员要结合工作实际,抓好相关评测工作。
认真细致,按时完成。本次测评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各相关单位一定要精心组织,确保稳评工作顺利完成。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0不稳定因素化解工作措施
1.关于征地拆迁,由政府出面向百姓做出解释、宣传,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要认真落实征地拆迁补偿资金,耐心做通被征地拆迁单位和人员的思想工作,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得到妥善安臵,让各方满意,消除因征地拆迁而引起的矛盾。
2.关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劳资纠纷等不稳定因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⑴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各项安全预案组织经常性的演练,提高应急能力,一旦发生事故即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就能迅速采取防范措施进行控制,把事故所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⑵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危险作业岗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⑶遵循《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工人正当权益,化解劳资矛盾。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21、接有关上级机关通知及时向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根据上级的要求和维稳领导小组的指示,办公室10分钟内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参与处臵工作准备。(二)快速处臵解决
1、相关科室接到通知后,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行接待处理。
2、积极做好群众的劝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通知园区、村将群众接回当地研究处理。
3、将群众接回当地2个工作日内,分管负责人召集相关科室研究,提出处理意见,限期答复群众,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息诉罢访。
(三)快速信息反馈
参与接待处理的科室将其处理结果于1个工作日内向维稳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办公室及时将信访处理结果上报上级部门。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4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也随着提高,农民对项目的环保性要求强烈。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对周围地表水水质、声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文物保护、水土流失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影响;工程竣工后,将极大的缓解群正的出行压力,对社会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改善都极为有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但是,或会出现因施工期间的噪声等污染从而导致信访事项发生。
此外本项目新增永久占地2804亩(设两处服务区60亩,水利用地630亩),主要拆迁面积11万平方米。在移民安臵,资金补偿上,容易引发上访。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一经占用,不易恢复性,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当地农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容易出现信访行为。
根据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结果综合研判分析,我们认为324省道徐州东段项目建设不会引发大规模群众集访事件,但不排除因涉及劳资纠纷等问题处臵不当引发个别群众上访事件的可能。
三、不稳定因素的化解
1.针对当地老百姓对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交通不便等现象,有可观的猜测这种不稳定因素,主要采取措施如下:睢宁县交通运输局将联合施工当地政府部门对当地群众进行正面宣传,召开座谈会,宣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
6交通运输局将遵循《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施工人员正当权益,化解劳资矛盾。
四、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一般社会稳定风险,可以实施。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8要有:一是方便了人民群正的出行,二是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村民王刚:请问仝书记,我们的地给征用后,补偿标准是多少?有什么依据? 仝策:土地征用后,每亩地的补偿是是根据县政府相关文件给出的补偿价格,符合补偿标准,这点请大家放心。仝策:大家还有没有疑问?如果没有了,请大家将手里的问卷调查认真填写下。收问卷调查表,闭会。
0-
第二篇:维稳情况报告
聂呷乡开展重大矛盾纠纷和维稳重点人员
排查工作情况报告
县维稳指挥部:
为认真做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期间以及三月敏感期的全乡的社会稳定工作,按照县维稳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专项排查化解活动。现将此次排查化解专项活动的相关事项报告如下:
一、全力抓好排查工作。
即将开展的此次专项排查化解活动,对保证全国两会的正常进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乡充分认识做好维护全国两会期间全镇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认真排查乡镇范围内的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采取有力措施,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将各种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二、排查的五种范围:
1、因土地征用、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2、因讨要工资工程款、土地承包经营、医患之间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3、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有可能违法或重新犯罪发生的社会隐患。
4、有可能激化的多发性和突发性个体事件和群体性案件。
5、有可能进京或进省市县上访的矛盾。
三、排查的措施:
1、组织各村(居)各类调解组织,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排查不留死角。
2、对重点地区、重点人、重点问题要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制定处置预案和处理方案,坚决防止因来访处置不当或不及时而引发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3、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4、强化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矫正对象的管控措施和教育帮教措施。
四、排查出主要矛盾
我乡目前维稳状态一切正常,主要矛盾集中于邻里矛盾、家庭矛盾(离婚较多)。无到中央、省、州、县上访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动态基本正常。寺庙僧人按照县上政策,一律在寺庙就驻,无特殊情况一律在县不准外出,门票站对外来僧侣进行监控。
第三篇:维稳调研报告范文
创新维稳工作思路健全应急处置预案机制
街地处城郊结合部,辖区内共有人口 户,人,并有东于庄、白庙两个“城中村”,虽然经过历年拆迁建设,仍有大片平房、老旧楼房、废旧厂房和大片集贸市场,目前在建的京沪铁路也途径我街管片内,维稳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健全十分必要。
一、街维护稳定工作的现状特点:
我街党工委领导高度重视维稳工作,按照“配强配齐人员,强化基础工作”的要求,调整办公用房建立了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并配齐专职干部,并在13个居委会设立综治信访服务站,并成立了相应的巡逻队,加强了义务联防队建设,群防群治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同时明确了综治主任的工作职责,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和纪律,使综治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轨道。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多个规范性工作台帐和档案。确保着维稳工作的有序进行。
街处于北辰、红桥、河北三区交界,外来人口较多,下岗失业人员较多,成员结构相对复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旧房改造拆迁也成为我街一项重点,目前就有东于庄拆迁片,白庙拆迁片、小王庄拆迁片,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铁路沿线的整治同时也是我 1
街维稳工作的一项重点,尤其今年津浦铁路修建的民安街问题,引起街领导高度关注。
二、针对我街以上特点及现象,现提出对于“四个机制”的创新,在丰富应急预案处置机制的同时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推动
1、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强化基层职能作用
(1)在街道层面,整合原有综治、司法、信访、安监的维稳构和人力资源,并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发挥“一个平台、三种调解、六位一体”作用,要求调处或其他部门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最大限度的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2)在职能部门层面,进一步整合各科室的职能作用,明确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及包案等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到工作措施、排查重点和各项保障“三个到位”。
(3)在社区方面,要充分发挥13个综治信访服务站的作用,依靠服务站的综治主任通过定期的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处理辖区内的问题,并开展思想疏导、生活帮困、法制宣传、节点稳控等方式,协助对象解决利益诉求,促进矛盾化解、信访问题解决。
(4)在社会层面,积极引入社会团体、派出所、法院、法律服务所等社会力量,参与疑难复杂案件的化解工作,逐步构建起主导推动、社会多方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效能。
2、创新各类人员管理机制,杜绝管理漏洞
(1)加强对刑释解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自去年起,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网络实现了管理的衔接,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用将在监所、市、区司法局和司法所之间建立起直接沟通和反馈的通道,通过逐人核实反馈的方式,保证了服刑在教人员提供信息的真实有效,并对核实成功的人员建档造册实现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的实时传递、无缝流转,强化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促进安置帮教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定期的进行逐人谈话帮教,并督促按时上交思想汇报,建立个人档案,加大协管力度,并依靠服务站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有效避免了重新犯罪的发生,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2)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利用防范办配备的电脑设备,实行流动人口的微机管理。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服务与管理并重,规范与防范并举,积极推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各项措施和落实。通过慎密分析、科学把握流动人口的流向,流量等规律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
(3)加强对“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管理。全力突破未转化人员。对涉案人员及时攻坚帮教,逐人制定帮教方案,责任到人,持续攻坚,使在班攻坚人员全部实现转化。加强巩固帮教,积极稳控重点人员。坚持常年与法轮功重点人员逐人进行深入交流,对思想下滑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区、街、社区三级联手
开放式帮教;对家庭确有困难的法轮功人员,积极协调区、街民政等部门,主动开展帮扶,切实解决法轮功人员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真诚关怀,有效稳控同时,对其它有可能发展为邪教的组织进行监控,促进无邪教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3、创新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把问题化解在源头
完善每月的例会制度,定期上报排查的矛盾纠纷问题,在例会中提出、分析并商讨解决措施,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决不能单纯的进行搁浅,要及时解决。一是进行科学分类:对于排查出的问题要根据问题针对的部门性质,或者纠纷类型进行对号入座,归类排队,以便于日后解决。二是定期组织调研。对于在对排查结果梳理归类后,对于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小组,进行调研,并协调相关单位,提出政策性化解建议,协调解决。三是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思路。对于各个社区的突出性问题及时开会进行集中研究,逐一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落实责任部门,并限期完成政策研究和意见的出拟,以保障下一步工作的落实。
我街华泰园小区被列为了今年区级重点整治对象,由于4个楼566户居民自入住以来未能通煤气,3号楼250户居民无法办理产权证,居民代表的多次上访。此问题一经反应,引起了我街领导的高度重视,本着早发现、早处理的矛盾处理原则,街领导立即召开协调会,并成立华泰园稳控小组班子,组织成员科室、单位,及社区主任,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使责任落实到人。并定期开
展协调会,排查矛盾的解决进程,明确责任单位,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街领导与上级部门的不断协调,以及对违章居民的不断劝导,拆除了影响燃气外管网的违章房屋,同时协调燃气部门进行管道施工,使居民的通气问题进一步得到了解决。
4、创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机制,确保维稳工作顺利开展 组织平安志愿者定期开展专项行动。通过专人定点的巡控,完善街面治安防控体系,逐步构建起以“网格化”街面巡逻、道路交通执法执勤、以政府其他社会管理力量为辅助,以街面实时图像监控系统等科技设备为补充的街面治安防控体系。在强化分析研判上,注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处理举报信息和定期巡访巡查,及时发现、反馈和处理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在平安建设中,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交流、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强化检查考评督促等举措,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格局,确保了各项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并按期实现预期目标。
第四篇:维稳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做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全乡的治安状况,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全乡的平安促全区的平安,乡政法委对综治维稳工作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全乡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XXX乡综治维稳工作现状
(一)基层基础建设情况。全乡共14个村(居)委会,建立驻村警务室3个,建有专职巡防队1支10人,村义务巡防队14支70人,调解委员会14个,治安信息员14人。做到了“八有”:工作有场所、办事有经费、办公有电脑、通讯有电话、交通有车辆、日常有台账、宣传有专栏、报警有人员。
(二)社会治安状况。1至10月,全乡共立刑事案件19起,破4起,破案率为21%。其中:盗窃案16起,强奸案1起,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1起,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案1起。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数相比有所下降。共受理治安案件14件,查处14件,查处率为100%。其中:殴打7件,故意伤害2件,盗窃2件,其他3件,处理违法人员10人(其中:拘留9人,其他处理1人)。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2件,调处32件,成功29件,成功率为91%。其中:山林纠纷2件,土地纠纷16件,水资源纠纷3件,邻里纠纷2件,其它9件。总体上看,全乡社会大局较为稳定。
二、综治维稳工作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提供政治保障。乡党政主要领导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对平安
1建设工作亲力亲为,亲自抓动员部署,抓组织落实,有效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综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基本形成了指挥顺畅、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了平安建设的顺利开展。各村(居)、各站所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把开展平安建设作为维护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摆上工作的重要位臵,纳入各村各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
(二)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提供合力保障。工作中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平安建设的任务措施细化分解到各个村(居)、单位,着力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牵头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村(居)、各单位对照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职责分工,精心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宣传发动机制,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提供物质保障。为使工作顺利开展,我乡将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按辖区总人口年人均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平安建设经费保障问题,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得以深入落实。
三、当前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影响当前社会治安的因素
一是偷盗案件时有发生。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流动人员逐渐增多,交通日益发达,农村人、财、物流动逐步加大,流
窜作案现象,侵财型案件时有发生。二是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当前我乡因工业园区建设所涉及的征地、拆迁和补偿标准以及征地后生活安臵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如:工业园区征地、坟墓搬迁、损坏农业生产设施等问题);在落实当前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特别是农村低保问题)方面因透明度不高引发的矛盾,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农村山林、土地、水资源纠纷频繁发生。三是治安防控薄弱。近年来,我乡的治安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如“三防”治安模式,但治安防控工作依然滞后,个别单位内保工作不落实,入室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四是留守问题困扰农村稳定工作。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义务巡防队伍力量削弱,农村治安防范存在盲区,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照管,留守老人无人赡养。五是信访问题较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难以解决,难免会产生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如:部分参战退伍军人要求解决待遇问题。
(二)当前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履行政法委、综治委职能不到位。同时,还有的涉农等相关单位和乡综治委的对接协调工作不够,致使一些问题久拖得不到解决。
2、经费保障困难。虽然我乡加大了对政法维稳经费的投入,但列入财政人均1元的保障经费对全乡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村级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名存实亡,巡逻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3、乡综治办工作难以开展。一是乡抓综治维稳工作的人员紧缺,司法所1人,综治办1人(兼职),村委会综治专干一兼多职,且人员变动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已成为普遍现象。许多村民对村干部不放心,意见大,反映村干部管理混乱,导致村民有事不愿参与、有问题不愿反映、有线索不愿提供,农村综治维稳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得不到正常开展。
4、民主监督不到位。部分村组集体财产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规范,加之,少数单位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工作作风不扎实,对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不认真落实,处理问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四、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一)深化认识,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要切实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稳定”的错误思想,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社会稳定工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才会取得新的成效,从而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群众参与治安的社会风气。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群众中形成大气候、大氛围,把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树立“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风气,遇到违法犯罪,人人挺身而出,以庞大的力量推波助澜,共同参与和维护社会治安。
(三)落实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制度,切实把排查化解的责任落实到人,并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奖惩等有效挂钩,实行“每月一小查、每季度一大查”,将一般性、偶发性矛盾纠纷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发挥综治工作中心、人民调解组织的积极作用,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等,要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联席会议、交办、督办等办法,上下之间、单位之间整体联动,依法调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筑牢基础,深入持久地抓好治安防控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以及治安防范网络,充分发挥治安巡逻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治安联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措施的落实。要把推进电子视频监控网络建设作为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提升对社会治安管控的能力。三是切实做好社会稳定预警工作。要高度关注当前的征地、拆迁以及山林、土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积极预防、有效化解。四是增加投入,切实解决群防群治队伍费用难的问题。
XXX乡政法委
2011年11月3日
第五篇:维稳调研报告
(一)领导重视,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摆上重要位置
为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从2002年起,满族屯乡在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为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以政法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综治办开展日常工作,各村也都相应成立了以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小组,并要求各村根据当地的实际,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参加例会人员为各村调委会、治保会主任及例会协调小组成员,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各嘎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布置下个月的有关工作。这项工作制度自建立以来,不论是乡领导更换,还是部门人员变动,均未停止过,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满族屯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研究、部署,使得这一工作得以落到实处。
昆仑桥办事处综治维稳工作调研报告
进一步掌握全办的综治维稳工作状况,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靶心”,以全办的平安促全市的平安。昆办综治委于2012年4月下旬,由书记、主任、专职副书记分别带领办公室、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安监站、工农办、妇联和团委等单位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村组、厂矿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全办的综治
维稳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办综治维稳工作现状
(一)基层基础建设情况。全办共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1个,综治维稳维稳中心1个,综治维稳办公室1个,派出所1个,司法所1个,办事处调解委员会1个22人,村社区调解室12个120人,治保委员会12个72人,安置帮教小组12个59人,法制宣传员217人,维稳信息员216人,义务调解员243人,信访信息员125人,警务室12个,建有专职巡防队1支30人,义务巡防队12支60人。义务消防队12支144人,商业店铺联防小组24个428人;配备综治专(兼)职干部4人,配备警务室民警12名,办公桌椅49套、档案柜16个、电脑16台。做到了“七有”:工作有场所、办事有经费、办公有电脑、通讯有电话、日常有台账、宣传有专栏、报警有人员。
(二)社会治安状况。2011年10月20日至2012年5月,全办共立刑事案件368起,破41起,破案率为11.14%。行政案件95起,结案39起,行政拘留37人,罚款4人,责令戒毒4人,强制隔离戒毒1人,刑事拘留17人,逮捕12人,起诉12人,取保候审6人,行政拘留1人。监视拘留1人,劳动教养1人。总体上看,全办社会大局较为稳定。
(三)纠纷调解情况。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全办共调解纠纷案件94起,涉及当事人218人,调解成功93起,协议涉及金额达175万元。其中疑难复杂案件17起。
(四)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工作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重点排查。
(五)四大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对辖区内的重点地区进行了整治。一是烟花鞭炮的整治;二是南津路沿线的整治;三是湘中废旧钢材市场的整治;四是湘碱公司周边环境的整治。
(六)信访工作。一是2011年11月份以来,我办共计接待各类来信来访40余起,接待来访群众150人次,接待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5起(三公司、都市花园、废旧钢材市场、红星五里自来水安装工程、南津路改造),成功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1起(三公司),稳住缓解群体事件4起。二是维护好全国、省、、市“两会”期间信访秩序。没有出现一例在“两会”期间上访事件发生。
二、我办综治维稳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提供政治保障。办事处党工委行政不断强化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平安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西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各级各部门按照办事处的要求,把开展平安建设作为维护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党政领导的任期目标,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对平安建设工作亲力亲为,亲自抓动员部署,抓组织落实,有效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综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基本形成了指挥顺畅、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了平安
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提供合力保障。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平安建设的任务措施细化分解到每个村、每个社区、每个单位,着力健全党工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牵头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村社区、各单位对照本地区、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职责分工,精心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各具特色的行业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宣传发动机制,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建立责任落实和督查督办机制,提供奖惩激励保障。根据市政法综治工作的要求,我办结合实际,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抓综治、保平安的责任进行分解,明确了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建立了各地各部门平安建设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其目标责任挂钩、干部考核挂钩、评先评优挂钩,并完善了落后警示、督查督办、责任查究等责任落实制度体系,切实将平安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肩上,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提供物质保障。为解决经费困难的实际,我办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奖代补、社会参与、形式多样“拼盘式”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保障。首先是将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按辖区总人口年人均1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全办30名专职巡防队员、村委会(社区)综治专干、人民调解员均纳入财政预算,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比2005年增长300%;其次是积极探索社会参与的投入模式,采取办事处投入和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等方式筹集创建经费;再次是在全办率先探索“以奖代补”的经费保障机制,分别按辖区总人口年人均2元、5元的标准将100%的经费全部落实到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两级使用;办事处分一、二、三类地区,每年补助综治维稳工作经费3000、5000、8000元,解决了基层平安建设经费保障问题,促进了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深入落实,促进了平安建设的长远发展。
三、当前我办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影响当前社会治安的因素
一是偷盗案件时有发生。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流动人员逐渐增多,交通日益发达,农村人、财、物流动逐步加大,流窜作案现象,侵财型可防性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城区摩托车偷盗案件、入室盗窃案件有所抬头。二是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当前因建设征地、拆迁和补偿标准以及征地后生活安置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在新农村建设中,因政务和村务公开不透明,劳动力和物资等分配问题引发的矛盾仍然存在;在落实当前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特别是农村低保问题)方面因透明度不高引发的矛盾,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农村山林、土地、水资源纠纷频繁发生。三是项目推进引发涉及的矛盾增多。四是赌博活动依然存在。由于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发展蔓延,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五是治安防控薄弱。近年来,我办的治安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如“四个一”(一条示范街、一个示范社区、一个示范小区、一个示范村)等治安巡防模式,可是调研中发现农村治安联防工作很大部分未能坚持下去,活动正常的只占30%;城区治安防控工作滞后,部分单位内保工作不落实,入室盗窃案件时有发生。据群众所言:“巡
逻车队排成队、只巡大街不走巷”,“重视前段巡逻多,忽视后段保平安”,要求改变巡逻方式,不留盲点和死角。目前,城区盗窃案件已成为居民对社会治安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六是留守问题困扰社会稳定工作。当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村社区义务巡防队伍力量削弱,治安防范存在盲区,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照管,留守老人无人赡养。七是信访问题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难以解决,难免会产生集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二)当前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全办综治维稳工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村社区及单位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真正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工作中对本辖区稳定使命认识不清,党管政法责任意识不强,履行职能不到位,不敢管、不愿管、嫌麻烦,怕承担责任。同时,部分辖区法人综治维稳委成员单位对办事处党工委政府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配合不够,认为是平级单位,布置的工作可做可不做,签订的责任书不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职责难以履行。
2、经费保障困难。虽然我办积极探索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群防群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但列入财政人均10元的保障经费对全办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门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名存实亡,巡逻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就目前聘用的综治专干和专职巡防队员而言,月报酬为600元,没有享受村委会副主任待遇,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工作的正常开展。
3、法制宣传滞后。当前普法宣传仅仅限于在城区,深入治安重点地区宣传较少,群众长期缺乏法律教育和法律知识。与法制建设、新型农民的培养,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些地方刑事治安案件多发,民转刑案件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信访仍然存在。
4、基层工作难以开展。一是办事处抓综治维稳工作的人员紧缺,社区、村委会综治专干一兼多职,且人员变动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村社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已成为普遍现象。党员教育活动较少,许多群众对村社区干部不放心,意见大,反映村社区干部管理混乱,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办法不多,导致一些村民小组群众会议难以召开。一些村民反映:“过去维护社会稳定,缉拿违法犯罪嫌疑人,踊跃参加,觉得是一种荣耀,现在千方百计搞发动,又是标语口号,又是大小会议布置,又是专栏报道,有些人还是发而不动,价值取向偏差,视赚钱越多越荣耀,视社会治安工作为负担、麻烦,视见义勇为为管闲事和傻瓜等”,有事不愿参与、有问题不愿反映、有线索不愿提供,农村综治维稳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得不到正常开展。
5、民主监督不到位。部分社区村组集体财产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规范,加之,少数部门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工作作风不扎实,对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不认真落实,处理问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6、警力严重不足。社会治安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而警务工作任务繁重。我办在村委会、社区建立了警务室,实行警力前移,但由于警力不足,只能达到一区一警;加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潜在深层次、多层面的矛盾不断出现,多种不稳定因素的交织和叠加,待处理的矛盾纠纷多,临时应急的任务多,致使基层干警无时间沉下去做群众思想工作和处
理突发性矛盾纠纷或治安问题,导致“打、防、管、控”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7、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当前,部分执法工作还存在与新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和执法人员一定程度存在着执法不规范、服务群众理念不强、特权思想、部门利益思想等问题,影响了执法公平正义,侵犯了群合法权益,甚至引发人民内部矛盾。
四、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一)深化认识,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建设“平安和谐”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切实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稳定”的错误思想,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社会稳定工作,把综治维稳工作列入重中之中的工作任务来抓,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天职”,即守一方土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才会取得新的成效,从而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群众参与治安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作为基石,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而发动和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群众中形成大气候、大氛围,把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树立“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人肩上有指标,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风气,把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当作自己的切身利益来看待,把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作自己的事来维护,把发现犯罪或破坏社会风气当作是对自己的侮辱,即遇违法犯罪,人人挺身而出,以庞大的力量推波助澜,共同参与和维护社会治安。
(三)落实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制度,切实把排查化解的责任落实到人,并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奖惩等有效挂钧,实行“每月一小查、每季度一大查”,将一般性、偶发性矛盾纠纷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避免因矛盾纠纷激化演变为“民转刑”案件、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进一步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人民调解组织及司法行政部门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分清主次,明确矛盾纠纷的内在关系,巧施良策,实行对症施治,各个击破;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等,要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联席会议会办、交办、督办等办法,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整体联动,依法调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严密防范,有效遏制邪教活动上升势头。一是建立包保防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包保防控责任书,并签订到各责任单位,落实到每一位领导和每一名干部职工,逐一抓好落实。二是齐抓共管,加强警示教育。各有关部门要联合深入邪教重点人员家庭走访调查,做好回访帮教工作,并敦促其家属子女做好管控工作。在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学校师生的反邪教意识;要在邪教活动突出的村寨、公共场所、公路醒目地段制作警示宣传牌、宣传标语加强宣传,使反邪教意识深入人心。
(五)筑牢基础,深入持久地抓好治安防控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城区的基础设施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以及治安防范网络,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检查和治安巡逻。充分发挥各级治安巡逻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村与村、社区与社区、村与社区之间的治安联防工作;特别是城区治安联防队,要切实改变排队驾车巡逻的方式,采取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蹲点守候的办法开展巡逻。二是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措施的落实。要把推进电子视频监控网络建设作为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多方整合资金,建设覆盖城区、辐射村社区的电子视频监控网络体系,提升对社会治安管控的能力。要针对“偷盗”犯罪突出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方法,提高科技防范能力。三是切实做好社会稳定预警工作。要高度关注当前的征地、拆迁、搬迁以及土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进行定期分析研判,及时发出预警通报,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积极预防、有效化解。四是加强基层情报信息网络建设。要把情报信息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突出情报信息网络在基层的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行动性、内幕性、预警性情报信息的收集和研判上,特别是要在重点问题、重点群体、重点部位等涉及的群体或个体中物建情报信息员,以及时获取情报信息,做到快速反应,有的放矢。五是增加投入,切实解决群防群治队伍费用难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在投入机制上进行创新,采取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商户、居民集资的办法增加资金投入,真正发挥好全办、村、组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切实抓好农村治安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