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旱调研
长沙县农机局
关于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县现有农机抗旱能力情况,切实加强全县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改善全县粮食生产条件,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农机局成立了以局长胡超钢为组长、副局长王立新为副组长、管理、科教等科室为成员的调查组,采取发放调查表格、实地走访察看和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近期对全县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县旱灾发生的基本情况
1、长沙县气候特征
我县处于东亚季风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雨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生长季节长。有春温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寒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20度,极端最高气温40.6度,极端最低气温一12.8度,年平均无霜期275天年,多年平均降雨量1577毫米,属省内中等偏少地区。
1990-2007年的18年中,我县每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中度以上干旱发生9次,平均两年就发生一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旱灾态势明显加剧,发生时节提早,持续时间延长,且受旱影响面积越来越大,全县抗旱形势越来越严峻。
其次是2007年。3月份,我县部分地区就发生了春旱,全县有1.2万亩早稻无水翻耕。4月中旬以来,受干旱影响,部分早稻因缺水而明显减产。6月下旬,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我县持续晴热少雨天气。7月,全县普遍受旱,到8月中旬发展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县共有21座中小水库、4200处口塘、坝干枯,境内除湘江和浏阳河以外,其余河流基本断流,受灾面积45万亩,成灾面积13万亩,其中绝收面积2.4万亩,当年减产粮食5250万公斤,全县5万人因旱受影响,20个村民组的3000多人不同程度出现饮用水困难。
二、现有农机抗旱能力情况
1、现有提水抗旱设备利用率及工作效率低
全县共有40千瓦以下机电提灌机埠2956处,装机36982千瓦,供水规模达133.93立方米∕秒,由于主要机电提灌机埠运行时间长,磨损严重,耗能增大,实际功率下降,加上渠道淤塞严重,工程配套跟不上,导致灌溉效益显著下降。全县共有提灌机具48161台,其中,中小型流动提灌机具保有量33720台,小型、微型提灌机具保有量14441台。提灌机具平时大多闲臵,大多老化,没有维修保养,旱灾发生时才搬出来,临时进行检修,导致维修保养人员和零配件供不应求。全县近年经济发展较快,种田不如打工的思想在农村普遍存在,运行成本效高,工作效率低,以至旱情来临,农民宁可弃耕,也不愿利用提灌设备提水抗旱,导致现有提灌设备利用率低下。
4、需修建农渠12.8万米与机埠建设配套,约需要资金投入1000万元。
四、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抗旱体系建设
加强抗旱管理能力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是提高抗旱工作水平的现实要求。一建立防汛抗旱监测系统,切实抓好各类防汛抗旱预案的科学编制,形成以各级预警及其响应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水旱灾害;二积极推行股份制建设、运作新模式,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组织兴建、管理提灌机埠,既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能吸纳各方资金入股,增强抗旱服务组织的活力,不断提高应对市场的生存能力;三是打造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龙头,各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抗旱小分队等为主体的抗旱服务主力军,充分发挥各级抗旱组织的攻坚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协助化解用水矛盾,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使抗旱服务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加大投入力度
抗旱设施建设是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前提的长期而艰巨任务,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要通过争取中央、省、市投资,加大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部门用于涉农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吸引民营资本,接受社会捐资等途径,拓展抗旱设施工程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稳定增长的抗旱设施工程建设投入机制。要采取“以奖代投”、干旱季节应实行抗旱行政领导责任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将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将其纳入各部门领导考核内容。同时,一级抓一级,环环相扣,层层签订抗旱增收责任状,全县上下齐努力抗旱减灾,才能取得抗旱减灾增收的胜利。
县农机局调研小组
二OO九年六月三十日
第二篇:抗旱春耕生产调研督导汇报
根据厅里的安排,我们第四组于3月11日至15日对临夏、甘南两州今年强农政策落实、当前旱情、春耕备耕生产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督导。从调研督导的情况看,临夏、甘南两州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谋划早、动手快、工作实、效果好。耕地墒情为近年来少有的好,农资价格除磷二胺略有上升外,其余价格平稳。农业结构调整思路明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措施得力。两州对农牧厅机关工作作风比较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两州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对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及时通过多种形式把党的政策传递给广大农民和干部职工,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农业战线干部职工搞好农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中央、省委1号文件出台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两州州委常委分别召开会议,对文件、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研究提出了贯彻意见。县乡党委、政府、涉农部门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多层次、广领域、全视角开展学习宣传,将文件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级干部职工、农民群众中去,全力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各级党政部门更加重视“三农”、各级农业部门更好服务“三农”的良好氛围。临夏州今年为民要办的8件实事中,农业方面有两件。一件事在全州推广1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筹措资金600万元(其中:秋覆膜补助资金156万元,顶凌覆膜补助资金444万元)对推广区农民进行实物补助,在州上的带动下,各县(市)积极筹措资金1870万元,全州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作中已投入资金2470万元。另一件是州上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临夏县北塬、临夏市城郊的设施蔬菜生产。另外,还筹措州级农机购置补贴配套资金100万元,重点对20马力小四轮、马铃薯种植机挖掘机等机具实行累加补贴。春节过后,特别是全省顶凌覆膜现场会和抗旱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后,州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春耕生产和顶凌覆膜工作的紧急通知》。从3月8日开始,州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农业、水电、林业、农机、供销、水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各县(市),对当前全州抗旱春耕生产、植树造林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进了实地调研、检查指导,在全州掀起了以推广旱作农业为主的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二、两州旱情、春耕备耕和农资市场情况。一是两州旱情及抗旱工作。去冬今春以来,两州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两州耕地和越冬作物不同程度受旱。在3月4日降水前,临夏州受旱面积达到10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8%,其中越冬农作物受旱面积6.3万亩,因旱缺墒面积96.4万亩。旱情主要集中在永靖、东乡、积石山、临夏县沿黄旱区和广河县、康乐县山区。甘南州舟曲河川半山高山越冬作物受旱严重。面对旱情,两州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灾的思想,坚持一手抓抗旱生产、一手抓备耕春耕。临夏州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抗旱的重要抓手,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传统抗旱为科学抗旱、变单一抗旱为综合抗旱,要求完成顶凌覆膜85.62万亩。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压缩春小麦播种面积,扩大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苗情、墒情、灾情、病虫情“四情”调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苗落实耙耱镇压、灌水施肥、保墒提墒抗等旱技术措施。全州完成越冬作物追肥26.3万亩,耙耱、镇压缺墒地64.5万亩,完成灌溉2.05万亩。由于领导重视、政策到位、服务有效、天气好转,全州大部分地方旱情基本解除,确保了秋冬种作物安全越冬和春耕工作顺利开展。甘南州舟曲进行铺沙压田1.2万亩,春季灌溉1.44万亩。二是备耕工作。针对往年农资价格波动增加农民负担的实际情况,临夏州于2010年建立了农资储备制度,由州供销社、州农业局在淡季储备农资,旺季平价销售,以减少农资价格上涨增加农民生产支出。目前各类农资准备充足,全州收购调进各类作物良种1574.75万公斤,占需求量11536.97万公斤的13.6%,其中小麦161.05万公斤,占需求量436.5万公斤的36.89%,玉米97万公斤,占需求量194.2万公斤的49.95%,其他49.78万公斤。调进化肥83938吨,占需求量107500吨的78%,农膜5540吨,占需求量6500吨的85.23%,准备农药233.8吨,占需求量269吨的87%。积攒农家肥3570万车,准备油渣3197.5万公斤,精肥590万公斤,完成种子包衣131.4万公斤,种子统供663.01万公斤。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中,全州已落实地膜4369.96吨,其中省上补助1505吨,州上补助129.46吨,县(市)配套1575.6吨,群众自筹1160吨,州上444万元顶凌覆膜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甘南州自2010年12月以来,全州春耕生产共调运各类化肥8500标吨,农药126吨,地膜110吨。两州农资市场价格平稳,其中尿素1800元/吨、二铵4400元/吨、地膜11000元/吨、小麦良种3000元/吨、玉米杂交种5500元/吨。三是春耕工作。两州州、县(市)党政、农业部门领导先后深入基层督促检查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集中精力落实各项任务。农业系统实行班子成员分片包县、局属单位联系县市、农技人员蹲点指导的行政、技术“三层双轨”工作责任制,开展了由州、县、乡“千名农技人员下乡助三农”活动。组织农技、种子、植保等单位,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落实各项增产措施。临夏州加大农机具作业力度,投入各类农机具23283台,其中:拖拉机5188台,农用车1.32万辆,各类播种、铺膜机具4895台。检修各类农机具7316台(件),新增各类春耕生产农业机械499台(套)。全州广大农村从北到南,从川到山陆续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春耕生产,目前,全州完成顶凌覆膜6.58万亩,整个覆膜面积达到20.9万亩,占推广任务的20.9%;完成春播面积5.15万亩,其中春小麦3.42万亩,油菜1.5万亩,其它0.23万亩。甘南州由于气候寒冷,各类农作物播种期普遍较晚。自3月1日以来,全州只有卓尼县的藏巴哇、洮砚两乡,临潭县的冶力关、羊沙、王旗、洮滨、石门等乡镇开始陆续播种春小麦,目前播种面积约1.5万亩,其他县市春小麦的始播期约在3月20日以后。舟曲县河川地早播马铃薯已经开始种植。四是农资打假。开春以来,两州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农资打假春季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和属地管理原则,制定了行动方案,扎扎实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两州还以提高农民群众识假辩假的能力和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为重点,通过电视、报纸、宣传车、宣传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边宣传、边清理、边整顿,对现场收缴的假劣农资当场曝光,让群众看得清、认得明,为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两州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和毒鼠强为重点,分别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清查专项治理,对检查中发现的种子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农药过期、化肥没有生产证号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顿规范。临夏州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50人(次),执法车辆85辆(次),发放宣传资料7万多份,查缴假冒伪劣种子30公斤,肥料1500公斤,农膜522公斤,农药612盒(支),兽药11种134盒(支),过期饲料及饲料添加剂80公斤。
三、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两州按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产品的思路,着力发展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抗灾能力强、比较效益高的农作物面积明显增加。临夏州农作物粮经比调整到81:19,夏秋比调整到29:71。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8%。蔬菜种植面积14.48万亩,新建日光温室2676亩,塑料大棚1500亩,蔬菜产量达到30万吨。草食为主的畜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05.38万头(只),增长12.21%;畜牧业产值达到8.62亿元,增长7.75%,占农业总产值的26.9%;增加值达6.37亿元,增长7.4%;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9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甘南州玛曲、碌曲、夏河等3个省列牛羊产业大县的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年末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97.61万头(只),完成肉产量5.27万吨,比上年增长13.2%,奶类产量8万吨,比上年增长2.5%,全州实现农业增加值14.31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12.3%,占农业增加值的68.1%,畜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今年,两州将继续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下功夫。临夏州提出发展10大产业基地。建成100个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目前大多数县(市)已开工建设。输转各类劳务人员4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完成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等“十二五”规划及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十年规划。甘南州提出完成112个专业化布局村试点建设任务,发展联户牧场296个,养殖小区30个,专业户20100户,退粮还草12万亩。完成草畜产品龙头企业、市场建设规划,并在园区建设、市场建设、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品牌等到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劳务输转12万人,劳务收入6.7亿元。完成青稞基地10万亩,藏中药材10万亩,杂交油菜5万亩,日光温室300亩,塑料大棚200亩,完成2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情况。两州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工作。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稳步增长,特色产业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布局更加合理。龙头企业健康发展。临夏州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五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8家。农合组织总数达到83个,有 10家省级示范社,14家州级示范社,全州参加农合组织的农户达7627户,带动农户36227户,示范户较当地农户人均增收252.67元。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覆盖了全州主要优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9个88.7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2个;认定无公害畜水产品产地18个140万头(只、尾),认证无公害畜水产品9个。农机总动力68.42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11909台,农用车25061辆,农机经营总收入3.8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41亿元,机播14.68万亩,机收13.56万亩,机耕113万亩。甘南州农牧互补一特四化(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完成了139个试点村的专业化布局任务,扶持建立各类专业户10800户,联户牧场136个,养殖小区25个。完成退粮还草10.5万亩,建立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12个。以华羚、燎原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加工增加值达到1.66亿元,畜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今年,两州将立足区域比较优势,按照做大战略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品的思路,壮大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合组织,健全市场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二是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三是着力构建农产品促销平台。四是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力度
五、科教兴农战略和农民培训情况。两州分别从全州和战略的高度出发, 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机,全力开展农技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技培训。甘南州目前已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5期,科技讲座3场次,培训乡镇农技人员80人次、农技操作手126人次、农牧民7000余人次,散发各类科技宣传资料10000余份。在培训内容上,除宣传党和国家的涉农惠农政策外,重点讲授了以优质高产良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中药材栽培、暖棚育肥、畜种改良、饲草青贮氨化、动物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培训使全州农牧业科技含量得到有效提升,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临夏州截至目前,全州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44期,培训农民15.12万人(次)。开展科技宣传107场(次),散发宣传资料7.5万份,受益群众18.2万人(次)。州畜牧局举办了全州饲草开发利用及牛羊育肥技术高级研讨班,邀请甘肃农业大学5名教授培训州、县(市)技术骨干60多人。州农业局举办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培训班,重点对州直200名下乡蹲点人员进行了培训。州农机局开展农机操作手、修理员培训420人。
今年,两州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转变。一是加快关键农业技术推广。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促进旱作农业发展的革命性措施抓紧抓好,将良种、良法、良肥配套实施,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和推广应用能力。二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加强育种、重大生物灾害、旱作节水农业等技术的研发,加速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加快推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三是积极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积极推广节水、节药、节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四是深入实施畜牧良种工程。统筹使用国家和省、州良种补贴资金,细化补贴办法,规范操作规程,五是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六是搞好农民培训。坚持从科技培训、转移培训和创业性培训三个层次推进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培训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六、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近年来,两州强化动物防疫行政、业务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了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甘南州认真执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日报告制度,加大了对牲畜w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普查监测、消毒和流行病学趋势调查分析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州县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强了畜禽养殖场(户)、活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场(点)的防疫监管,定期开展了消毒等工作,做到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监督四到位。临夏州完成了全州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改扩建乡镇畜牧兽医站124个,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966名,有效提升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2010年,以牲畜w病、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为重点,共免疫接种各类动物2646万头(只、次),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98%以上;检疫各类活畜禽292.85万头(只),对检出的病畜禽及产品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甘南州及时从省上调拨了牛羊o型-亚洲i型口蹄疫双价疫苗508万毫升,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52万毫升,a型口蹄疫疫苗3万毫升,禽流感疫苗6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52万毫升,猪瘟苗25万头份,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7万头份,防疫物资有防护雨鞋、鞋套、乳胶手套、听诊器、小动物解剖、工作箱。目前,各县(市)已调拨了疫苗及防疫物资,正在积极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
今年,两州将继续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做好各项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准备工作,力争使牲畜w病、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100%,养殖场(小区)等重点区域必须达到10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的免疫密度达98%以上,其他因病设防疫病免疫密度达到规定的目标。同时,积极推行补免日、补免周制度,做好补免工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各类疫情即时监控、早期发现、快速确诊、迅速扑灭。抓好消毒灭源工作,加强了对新旧疫点、扑杀和掩埋现场、畜禽交易市场、规模养殖场(小区)、运载工具等定期消毒,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七、促进农民增收情况。两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和中央、省、州的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临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6元,增长14%,保持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位数增长的新速度。甘南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3%,达到2301元。
今年,两州将着眼于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拓展农民增收的新领域、培育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速度。一是落实各项农业补贴。全面推广“一册明、一折统”机制,加强对各类项目补助资金(物资)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各类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二是认真落实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流转;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三是坚持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认真抓好特色产业增产增收计划,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开展多层次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四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进一步落实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坚决制止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严肃查处非法侵占各类补贴的行为。
八、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临夏州希望省厅解决的问题有八项:一是请求省上协调解决春耕生产资金50万元。二是提高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补助标准。请省上将省级财政对旱作农业项目的补贴标准提高到90元/亩(对农膜全部给予补助)。三是帮助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经费。临夏州是全省唯一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的地区,请求省厅帮助解决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经费50万元。四是帮助解决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经费。州、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办公地点,疫病化验检测仪器设备、应急物资购置储备等无力解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请求省上给予支持。五是州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少,经费缺少,无交通工具,仪器设备简陋,监管手段落后,而畜禽交易市场多,畜禽流动频繁且数量大,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鲜乳经营分散,与检疫监管、农资打假繁重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请求省上支持。六是请求省农牧厅将各类乡站的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增加对基层推广体系建设的投资比例,切实解决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实际困难,确保基层推广体系机构和队伍的稳定。七是提高扑杀和免疫过敏死亡牲畜补助标准。现行扑杀和免疫过敏死亡牲畜补助标准过低、落实缓慢且没有全额补偿,加剧了防疫人员与养殖群众之间的矛盾,请求省上提高补偿标准、按时足额落实。八是请求帮助解决农技人员培训经费。临夏州现有农技人员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中专生,知识严重老化,跟不上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请求省厅支持。
甘南州请求省厅解决的问题有7项:一是解决春耕备耕资金80万元。二是解决干旱草场灌溉设备购置补助经费50万元。三是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物、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经费60万元。四是解决瘦弱畜和仔畜补饲补助经费120万元。五是解决暖棚维修补助经费40万元。六是解决动物防疫工作经费50万元。七是解决培训经费150万元。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抗旱救灾调研报告
抗旱救灾调研报告
泸西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孟兴福
面对秋、冬、春连旱、四年连旱的严重旱情,县委、县政府、局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重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全力以赴抗旱救灾,实现“遇连续四年干旱,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遇特大干旱,确保城镇和产生活用水的同时保证工业用水,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的抗旱工作总目标。随着干旱的持续和进一步加重,部份地区人畜饮水面临严重的困难,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影响。为帮助群众缓解困难,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泸西水务局关于在各党支部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开展“为民务实抗旱先锋动”,的通知,近日,我走访了挂钩联系的向阳乡沙马村委会所梅落村,通过实地了解情况、与农户沟通交流,对所梅落村的旱情实际情况有了一个真实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向阳乡位于泸西县东部,属于高寒山区乡,距县城25千米,东南与文山州丘北县隔江相望,东北与曲靖市师宗县接壤。地处东经103°50′52″~103°58′19″,北纬24°26′11″~24°34′5″之间,境内东西横跨25.6千米,南北纵距15.2千米,全
1乡国土面积216.3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328米,最低海拔810米,年降雨量1200毫升,年平均气温12.5‴左右。霜期达200天,日照时数2100余个。2011年,全乡总人口28918人,全乡有耕地面积32954亩,其中水田520亩,旱地32434亩,25度以上耕地占80%,人均耕地面积1.3亩。人均纯收入1589元,农民人均有粮360公斤。沙马村委会辖小沙马、大沙马、泥墨勒、新寨、所梅落、小木衣、小得落上寨、小得落下寨、鲁黑、山色、大得落等11个村民小组。所梅乐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8.00公里,距离乡镇15.00公里,国土面积7.17平方公里,海拔1925.00米,年平均气温15.00‴,年降水量957.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903.00亩,其中人均耕地1.22亩;有林地4959.10亩。有农户179户,有乡村人口755人,其中农业人口755人,劳动力43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07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产品、养殖业销售收入为主。
二、受灾情况
由于多年的干旱及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和地处山区的原因,目前,该村903亩农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部分田块明显减收,少数田块绝收,粮食明显减产。小春作物出现严重影响,其中小麦600亩(绝收100亩),油菜32.9亩,蚕豆等其它作物绝收43.8亩,由于有沙马饮水工程,人畜饮水没有出现问题。
三、存在情况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除沙马饮水工程和部分小水窖外,几乎没有其它水利设施,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该村农业设施比较薄弱,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田运输条件,但还灌溉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又地处山区,没有大型水源及配套设施,农业灌溉主要是靠天下雨,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2、抗旱资金投入有限。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抗旱工作形势日益严峻,该村虽然以前实施了水源点建设工程,但由于受资金和水源制约,自来水管网虽通全村,但全乡只有沙马饮水工程和阿盈里提水工程两件工程,难以满足全人民的用水需求,群众取水仍然要靠挑和拉,农业灌溉还属空白,需要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在项目、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群众自我抗旱能力不强。大部分群众还是依靠牛车和人力进行拉水灌溉,效率低下;部分群众主动抗旱的意识不强,依靠自身力量,积极抗旱的办法不多。
4、部分群众对灾情并不十分重视,未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抓好抗灾救灾工作。大部分群众比较重视当前灾情,把抗灾救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但有少数群众对当前灾情认识不到位,面对严峻的灾情,抱有漠视、观望、等待态度,没有意识到当前灾情的严重性,没有制定抗灾救灾措施。
四、对策建议
(一)认清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各村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好抗旱这场硬仗,把保障人畜饮水作为当前抗旱的首要任务。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科学调度、开源节流,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采取蓄、引、抽、提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挂村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和村组干部深入村组作好调查研究,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和宣传正确的抗旱防火知识,提高群众抗旱意识和节水意识,引导群众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迅速组织群众掀起抗旱救灾热潮。要加强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年高体弱、五保户、孤儿等重点人群的摸底调查,对重点人群的饮水要落实相应的帮扶制度。对还有水源点的村,要及时抓好调查和汇报工作,以便于县、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使用抗旱资金,将有限的经费在抗旱救灾的刀刃上,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乡人民政府组织了抗旱工作队下到各个村检查旱情,就目前旱情造成的群众饮水和口粮困难的受灾人数做好登记,建立需救济人口台账。对缺乏劳动力的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力解决饮水困难的家庭等做好登记,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的方
式,确保上述对象有水吃,重点解决鳏寡孤独家庭的饮水问题。建立灾情报送网络,明确各村支书或主任为灾情联络员,每周二、五向乡人民政府报受灾人数、饮水困难人数、因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救助的人数。
(三)、明确工作纪律。挂村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村组干部积极深入到村组抓好灾情核查,立即行动起来,认真组织好本村的抗旱救灾工作,顾全大局。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敷衍塞责、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大督查力度。为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取得实效,乡督查室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深入各村、组、寨,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抗救灾工作取得实效。
(五)、突出重点难点,科学部署抗旱。始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远水后近水,先活水后死水,先地上水后地下水”的原则,组织群众抗旱。一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六、)实行分类指导,有序开展抗旱。一是因地制宜落实改种任务。重点抓好改种、补救工作,切实做到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上季作物损失下季作物补。
(七)、是主动抗旱。我们将把抗旱救灾作为农村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进一步健全抗旱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干部责任追究制,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抗旱救灾当中;进一步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群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旱情,牢固树立抗长旱、抗大灾的思想,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全力抗灾自救。
(八)、是科学抗旱。搞好气象分析,抓住有利时机人工降雨,实施科学增水;加大对水源点的保护力度,坚决制止任何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树立旱区上下游一盘棋的思想,维护正常用水秩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资源作用,实施科学管水;进一步倡导节约用水意识,推广一批先进节水生产技术,实施科学用水。
(九)、是协同抗旱。组织各涉农部门及电力、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围绕抗旱救灾工作,切实履行部门职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乡抗旱救灾,着重调查抗旱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提供资金、种苗、物资和生产技术,搞好改播改种,挽回灾害损失。组织广大群众抢修水利设施,提高抗旱保灌能力。
第四篇:娄星区防汛抗旱调研汇报材料(2017年)
娄星区防汛抗旱调研汇报材料
娄星区位于湘中腹地,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中游,湘黔、洛湛铁路交汇处。全区辖5个镇、一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为43万余人。全区共建有中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9座,小II型水库56座,娄星区地处“娄邵衡干旱走廊”,虽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但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7~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0~15%,降水时空不均,地表涵养水源能力有限,容易造成季节性洪涝和干旱,形成春末夏初多雨,盛夏初秋多旱,由于年际降雨量变化大,极易形成洪灾和旱灾,使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用水易受洪灾和干旱的困扰。
一、防汛工作情况
防汛工作是事关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度增长,任何地方都淹不得、淹不起。因此,扎扎实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区防汛工作成绩显著,但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政府重视,群众参与,防汛工作已形成制度。我区防汛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已经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具
体
表
现
为
以
下
几
方面:
一是各级政府重视,防汛指挥机构健全。区上各级各部门及各镇、办都层层建立有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于政府重视,部门通力协作,全区防汛指挥上下畅通,左右协调,一呼百应。
二是坚持分级负责,防汛责任制落实。我区各级政府坚持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签订《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同时还实行了区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包村组的防汛责任制,切实把分片包干的防汛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人、每个环节、每项工作。
(二)、狠抓建设,强化维修,防汛工程已形成体系。
区委和政府非常重视防汛工作,坚持不懈进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防洪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防汛标准逐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截至2016年底,我区境内的中小河流堤防百分之五十已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66座水库已有56座进行了除险加固,已有3处主要的山洪沟进行了防洪治理。为我区防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全区防汛已基本形成大中小工程结合、内外水系沟通、遇洪挡得住、遇涝排得出的工程体系。今年6月22日至7月1日特大暴雨洪水导致我区大面积受灾,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是坚持常备不懈,抓好物资储备。我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的原则,砂石、钢材、木材等大宗防汛物资储备采用与供应商签订代储合同的形式进行储备,做到有备无患。
(四)、防汛工作仍有差距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少数干部群众防汛意识比较淡薄,有的认为防汛是政府的事,是水利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水不会年年来。认识不到位,行动必然有差距。少数群众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爱护也不够,在防洪堤坝上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内设乱采乱挖,屡禁屡采,每年汛前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障恢复平整。
二是资金投入有差距。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防汛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作保证,许多规划了的工程无法按时实施,许多急需实施的工程只能慢慢来。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抗灾能力还不够强,不少工程难以抗御较大的洪涝灾害。
二、抗旱工作情况
历史以来,每当发生旱灾,由于抗旱点多面广,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全区群众主要依靠自身积极生产自救。为了彻底扭转我区的洪旱灾害的局面,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干旱期间缺水问题,我区积极开展组织实施冬修水利工程项 3 目的规划、申报、建设等工作,同时创新抗旱期间用水管理模式,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一)、采取工程措施,确保抗旱水源需要。
主要从蓄水工程、保水工程、畅水工程、节水工程、供水工程、护水工程工程六个方面进行规划:
1、蓄水工程,蓄水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娄星区小型水库综合治理项目、娄星区山平塘清淤项目、娄星区农田水利建设综合整治项目和娄星区抗旱规划四个项目。
2、保水工程,保水工程主要包括娄星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项目。
3、畅水工程,畅水工程主要包括娄星区河道治理和综合利用规划项目。
4、节水工程,节水工程主要包括双江水库灌区配套工程,白马水库娄星区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娄星区桎木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娄星区高坪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娄星区新坪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娄星区中小型泵站改造工程, 娄星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5、护水工程,护水工程主要任务有:娄星区双江水库水资源保护工程、娄底中心城区孙水河水资源治理项目、娄底市中心城区涟水河、高灯河水资源治理项目、娄星区水质水量监测站网建设、娄星区春溪河水资源治理项目。
6、供水工程,供水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娄星区农村安全 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和娄星区双江水库供水工程
(二)、创新“五统一”抗旱管理模式全力抗旱救灾
2013年娄星区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灾,6月下旬以来连续近两个月无雨,60%的农作物受灾严重,因旱人口饮水困难2.66万人、大牲畜饮水困难1.004万头;面对历史罕见的旱灾,娄星区委区政府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创新五统一模式全力救灾,明确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统一领导指挥。明确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区级领导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督促指导抗旱救灾上,并动员区直机关干部和乡、村两级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迅速投入抗旱救灾。全区共派出区、乡干部4100余人次上渠守水和下田地指导抗旱,形成了团结协作抗大旱的合力。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统一科学调度。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河道水后水库水”的原则,科学调度、统筹兼顾抗旱水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科学调度水源。坚持分级管理、严管重罚的用水管水措施。中型水库的管水、用水由区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采取轮灌和间灌制度;乡镇负责小Ⅰ型、小Ⅱ型水库和骨干塘放水管水,严格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制度。科学调配力量。根据实际,成立了机修组、机抽组、管 水组、救险组。根据各地出现的灾情,紧急调配力量支援抗旱。目前,机抽组实行一机一人捆绑工作,下派的技术人员全部驻村负责提水灌溉;机修组技术人员已分片检修抗旱设备300多台次;区乡村干部1000多人上渠道、进田间,管水分水,协调抗旱工作。科学调配物资。由区领导率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核灾救灾、抗旱物资调配、重点险情处置、抗灾补损指导工作。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小碧乡同安村和双江乡企石村、小田村等及时派出送水车送水。对灾情较为严重的地方已经初核了灾情,落实了第一批救助物资。区、乡已调拨救灾资金100多万元、救灾物资120多万元,为抗旱救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突出以人为本,统一组织协调。坚持“三个确保”。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把保证灾民饮水安全放在抗旱救灾首位。与娄底自来水公司协商,充分利用城区自来水管网,成功解决了大科、万宝、茶园等乡镇(街道)部分村、组约8000群众的饮水困难。对水源枯竭的受灾村,组织消防等部门开展运水送水活动,保证灾民每天的基本用水。同时,组织卫生部门加大对灾区的人畜用水卫生监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严防疫情发生。目前,全区未发生一起人畜饮水安全事件。确保中稻灌溉和晚稻插播。严格按照“先保苗、后扩面”原则,科学用水,合理调度,做到有条件插播水稻的耕地及时插播;有希望耕种的稻田及时翻耕;插播下去的水稻确保不大面积受旱。双江乡投入抗旱经费18万余元,出动抗旱劳力1.1万多人次,疏浚沟渠30多公里,启动泵站8 处、抗旱设备430台套计3300多千瓦,有效遏制了旱情的蔓延。确保社会稳定。全面启动抗灾应急救助预案,全面加强对旱情的监测、灾情的统计,实行一日一通报制度。积极做好化解矛盾、安定民心的工作,大力抓好防火、防盗、防疫、防毒等安全工作,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区已新建水源工程20处,排除应急引水工程故障40余处,维护了干旱灾区大局稳定。
四是严格依法办事,统一纠纷调处。坚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用水矛盾调处,积极稳妥做好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农户与农户的思想工作,注重将各类水事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大对破坏水利设施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正常的抗旱秩序。全区共调处用水纠纷35起,做到了安全抗旱、和谐抗旱、合力抗旱。
五是强化资金管理,统一经费结算。区财政首批安排20万元专项用于购买抗旱器材,无偿援助村、组、农户抽水抗旱。区里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村组抗旱实行以奖代投资金支持。各村、组、农户发生的抗旱用电费用,统一由村里与各供电所进行结算,确保农户放心抗旱。
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情况
娄星区2014年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建设包括万宝、茶园、百亩、小碧、双江、石井、杉山等7个项目区,项目的实施,可解决这七个项目区内5770亩农田的应急灌溉和1.63万人的应急饮 用水。主要工程量包括新建取水泵房7处,安装水泵14台,装机944kw,安装管道总计10.921km,其中PE355 管2000m,PE250 管3621m,PE200 管1100m,PE160 管4200米,安装钢管2.73km,共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
2014年的项目已于2015年完成并通过验收,目前有万宝和杉山的2个已正式使用,并在15年、16年和17年的干旱季节发挥了工程效益。
娄星区2016年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建设包括万宝、石井、杉山这3个项目区,项目的实施,可解决这3个项目区内4230亩农田的应急灌溉和4000人的应急饮用水。主要工程量包括安装管道总计7400m,其中PE355 管1520m,PE250 管1750m,PE200 管2810m,PE160 管1320m,拦河坝改造1座,渠道砼除险加固1000m,共计完成投资500万元,现工程已全部完工,并于今年旱期投入使用。
万宝镇抗旱应急水源孙水河提水工程情况
万宝镇抗旱应急水源孙水河至新坪水库提水工程泵房位于万宝镇石埠村,设计从从孙水河取水灌送到新坪水库,新坪水库正常库容104.2万方,一般年份蓄水80多万方,是万宝水厂的水源基地,万宝水厂原设计规模解决1万多人的饮水问题,随着城镇规模扩大,供水人口增加,一到特别干旱的年份,新坪水库水源不能满足供水规模,本项目建成后,可以补充新坪水库水源,设计抗旱规模为解决约8000人干旱期饮水困难和补充840亩农田干旱期缺水灌溉,工程已于2015年完工,并于2016年2017年干旱季节使用。
主要工程量为:新建机房一间,新装2台110kw水泵,安装PE管道2120米,投资247万。
第五篇:三原县防汛抗旱办公室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三原县防汛抗旱办公室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三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1、组织机构建设
三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立于三原县水利局,无独立编制。县防办主任由水利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水利局总工程师兼任,另设局防办主任1名,副主任1名,干事2名,负责防汛办日常工作,由于近年来防汛形势日益严峻,现行的防汛办组织机构已难以适应当前的防汛工作。建议:成立有独立编制的正科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由办公室、防汛股、抗旱股、农建股、财务股构成,才可符合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各乡镇防汛日常工作任务由乡镇水管站承担,分别设兼职人员2-3人,无独立编制,根据我县防汛工作现状,城关镇、嵯峨镇、新兴镇、马额发展服务中心、西阳镇、鲁桥镇、渠岸镇需设立专职防汛办,按照信息组、保障组、业务组、抢险组、灾情统计组进行设置。
2、人才队伍建设
三原县防办设置工作人员4名,年龄构成为:30-50岁3名,30岁以下1名;学历:大专学历3名,高中学历1名;人员来源:军转安置2名,院校毕业分配1名,招工1名。
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坚持年轻化;二是队伍基本保持稳定;1
三是在学习培训方面,每年,县防办主任、局防办主任均参加全省或全市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不断更新防汛抗旱业务知识,同时,县防办每年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防汛技术学习,不断提高防办人员素质,使其能更好地完成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
在县级设立防汛抗旱督察队伍,应以县政府督查室为主,设立专门的督察人员,对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3、规章制度建设
防办自设立之日起,就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了防汛目标责任制度、行政领导分包防汛重点部位制度、防汛检查制度、防汛物资保管制度、防汛预案编制审核制度、防汛值班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汛情预警制度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制度。对于制定市、县防汛抗旱督察制度,我们认为应由上级督察人员督促检查下级防汛机构及成员单位的工作,主要从经费落实、物资落实等方面进行督察。
4、预案建设管理
每年汛期前,防办就针对人员调整情况及当年的气象、水文分析情况对各类预案和方案进行调整,及时修编各类预案方案,目前修编的预案、方案有:冯村、玉皇阁、小道口、前咀子、弓王、李家桥6座水库度汛预案、城市防洪预案、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应急预案等。对于汛期施工的河道内建设项目,督促建设单位及时编制施工度汛预案。
5、基础设施建设
办公场所6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2间30平方米,分别为日常工作室及值班室;防汛会商室1间30平方米。配有电脑1台,固定电话1部,传真机1台,电台1部,视频会商系统1套;并配备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80平方米,备有水泵70台,柴油机20台、发电机1台,及其它防汛抗旱物资,有1台防汛指挥车辆(与水利局其它工作共用)。
县防汛办办公设施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①建立可视系统,在重要水库、河段安装视频监控设施,以便随时监控这些重点部位的雨水情变化;②建立短信平台,可以随时传递各种防汛信息;③配备对讲机(10对以上)、车载电台(2台)等通信工具,在抢险时可以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并发布抢险指令;④配备大功率应急灯具,用于抢险现场;⑤办公设施建设标准:日常办公用房200平方米,会商室120平方米,值班室20平方米;记者接待室40平方米;⑥配备专用抢险指挥车辆1台,抢险工具车1台。
6、保障机制建设。
由县政府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防汛检查;二是防汛物资的配备;三是日常开支(通讯、交通、值班补助、举办会议、培训、差旅、文印等);四是项目建设。县财政用于防汛抗旱专项资金年均10万元,如果各种设施配备齐全,县级仅会商室等设施年运行费用约需50万元(不包括办公、物资的补充、各种补助等费用)。各乡镇用于防汛抗旱的经费约1-2万元。因经费不足,在物资储备、工作人员通讯、值班补助方面标准偏低,每人每班(24小时)补助仅10元。无防汛津贴和通讯津贴。
建议:完善督察制度,按标准强制落实各种经费、物资;提高并严格落实防汛津贴、通信津贴和其他补助。
7、业务工作
①防办的主要职责和实际履行情况。
防办的主要职责:一是宣传、贯彻、执行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依法从事防汛抗旱工作;二是组织制定防洪抢险方案和抗旱方案,科学控制和调度水源;三是检查督促险工险段的处理及水毁工程的修复,保证防汛抗旱工程设施安全运行;四是掌握和分析气象、雨情、险情、旱情、灾情变化情况,组织指导防汛抗旱;五是依据灾情搞好物资调配、使用和管理;六是搞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总结推广防汛抗旱先进经验;七是下达防汛抗旱指示指令,搞好防洪排涝;八是掌握防洪工程运行情况,及时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九是完善防汛值班制度,搞好汛期值班工作,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我县防办在县防指的领导下,在历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能严格履行防办的各项职责,制订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和方案,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防办的各项工作,汛期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②与防指成员单位协调情况。
每年汛前,县防指就组织防指成员单位召开全年第一次会议,安排布置好各相关单位的防汛工作任务,汛期内根据掌握的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及时由防汛指挥长召集防指成员单位召开会商会,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在汛期内,都能各司其责,做好防汛抗旱抢险、防御的各项工作。
③防汛值班工作情况。
能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由水利局全体工作人员组成,局班子成员按照星期一至星期天的排列次序为带班领导,负责督促、检查值班人员的工作情况。
④防办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防办负责防汛抗旱各类材料的起草、成文、资料的整理、归档及信息的上传下达以及进行业务培训;由水政法制股组织进行民兵应急分队训练;由有关单位负责检查督促全县险工险段的处理及水毁工程的修复。
⑤存在的问题
1、制约防办能力建设工作的主要因素:无独立编制、经费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2、防办能力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一是由于人员少,而且专业技术力量不足,无法完成人才队伍的系统建设,工作成效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由于经费不足,制约了办公条件的改善,难以按省、市要求完成现代化、信息化的办公条件建设。
3、防办能力建设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加大防
办经费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办公条件,跟上省市建设步伐;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加大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4、防办业务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一是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防办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防汛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快办公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办公环境。
⑥对策措施和建议
针对我县防办能力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年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对现有办公人员实行优化组合,建议从专业技术学院招聘专业人才,增强技术力量。
2、对现有办公条件进行全面改造,设立水文、气象雨情自动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网络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
3、强化防办职能,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防办在防汛抗旱中的指挥作用。
4、继续做好防指成员单位的协调工作,督促防指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完成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