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方支付与P2P运营路径及区别研究
第三方支付与P2P运营路径及区别
研究实验报告
姓名:田贺晓 专业:经济与金融 班级:金融一班 学号:2014926021
指导老师:胡征
2016年11月15日
一、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及发放情况
2010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式被纳入监管,要求获取牌照经营。截至2013年7月,全国共有25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支付牌照,这些支付公司获允提供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数字电视支付、固定电话支付。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首先要通过相关检测机构严格的软硬件系统检查;其次是要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要求有配套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和日常运作能力。最后还要看企业的股东情况、管理人员素质、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因此,牌照申请过程时间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最终只有少数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明细了申请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相关条件:
《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且为非金融机构法人;
2、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3、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出资人;
4、有5名以上熟悉支付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
5、有符合要求的反洗钱措施;
6、有符合要求的支付业务设施;
7、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
8、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安全保障措施;
9、申请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实缴货币资本。
本办法所称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包括申请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支付业务,或客户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理支付业务的情形。
申请人的主要出资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为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2、截至申请日,连续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或连续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
3、截至申请日,连续盈利2年以上;
4、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本办法所称主要出资人,包括拥有申请人实际控制权的出资人和持有申请人10%以上股权的出资人。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书面申请,载明申请人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组织机构设置、拟申请支付业务等;
2、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公司章程;
4、验资证明;
5、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6、支付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
7、反洗钱措施验收材料;
8、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证明;
9、高级管理人员的履历材料;
10、申请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材料;
11、主要出资人的相关材料;
12、申请资料真实性声明。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受理通知后按规定公告下列事项:
1、申请人的注册资本及股权结构;
2、主要出资人的名单、持股比例及其财务状况;
3、拟申请的支付业务;
4、申请人的营业场所;
5、支付业务设施的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证明。
二、第三方支付企业经营竞争情况
(一)第三方支付企业经营模式
目前国内已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互联网型支付企业,它们以在线支付为主,依托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客源丰富,迅速做大做强。在市场格局方面,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在线占据了整个市场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
第二类是以银联商务为主的银联和银行型,依托原有的银联系统往线上延伸。
第三类是以快钱、汇付天下为首的金融型支付企业,侧重行业需求和开拓行业应用。
第四类企业是做线下收单业务,在这项业务中的收益主要是银行卡交易的手续费,即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取商家的手续费和其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差。
第五类企业是地方性的公司,专注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预付卡是预付费卡的简称,就是先付费再消费的卡片。发卡方和商户通过发行预付卡提前锁定未来收入,而消费者得到商户一定的返利,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发展方向
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单纯的支付业务由于竞争门槛较低,复制难度较低。传统优势领域,如网购、航空、游戏等传统支付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整体行业正逐渐步入稳定增长的成熟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加快了对新市场和新行业的探索,一部分瞄上了利润可观的金融领域,逐渐走向数据化、金融化,抢食金融业务,陆续涉足支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保险(放心保)、证券等领域。
P2P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其所能达成的贷款金额增长非常快,已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拓展这块业务。另外,由于政策导向上要求P2P平台不经手资金,未来第三方平台资金托管将是发展方向。
三、第三方支付与P2P网贷融资
(一)第三方支付涉足P2P网贷融资
1、与P2P平台合作为P2P平台提供服务方案 2013年初,汇付天下推出P2P托管账户体系。现已向P2P公司推介该体系。另外,老牌支付企业环迅支付为P2P平台定制打造的资金管理服务平台也已经上线,该平台能实现提供线上资金流转,P2P企业提升风险控制。环迅支付以及汇付天下提供的产品服务为P2P业内比较流行的清结算分离模式。即:清结算分离就是由借款人与放款人自行开设第三方支付个人账户,交易意向达成后,由P2P平台生成订单,并向第三方支付发出转账指令,再由第三方支付分别向借贷双方发送二次确认信息,经双方个人账户确认之后,资金方可出账,完成交易。另外,2013年8月上线的积木盒子是行业中不建资金池的企业典型,实际运作上,委托第三方支付公司来实施全程资金监管,这是目前行业中最有力的自律方式。积木盒子使用的是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托管功能,资金要么在投资人的第三方支付账户里,要么在融资人的第三方支付账户里,永远不会出现在平台控制的账户中。
该模式将用户资金直接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过账,无需经过P2P平台自己的账户。通过托管账户实现了P2P平台资金与信息流分离即清结算分离模式。
2、第三方支付企业自己推出P2P平台
第三方支付企业依托自身线上线下客户资源,推出的为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引入银行、小贷等第三方信贷机构以及推出自有品牌的P2P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第三方支付企业来做P2P平台的优势,解决了P2P平台先天不足的支付难题,同时,它有着更多的客户数据和经营经验。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现在取得央行牌照管理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全面到来之际,毫无疑问会享有更大的先发优势和政策红利。
(二)第三方支付介入P2P的优势
P2P融资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合作,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给P2P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支付通道,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的参与,可对平台资金流转起到资金的安全风险控制作用。
(三)P2P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的难点
1、客户信息公开风险 第三方资金托管和结算分离一直是P2P的难题。采用第三方资金托管模式的,为证明借款人信息真实有效,P2P公司需提供大量客户信息给第三方支付客户,这样P2P平台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银行进行资金托管,但是,P2P行业体量还小,银行对其资金托管,也需要开发独立的系统,成本高昂,对于银行来说,毫无吸引力而言。
2、P2P风险大,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服务少
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在P2P行业中担任支付接入的角色,但是去年下半年,P2P行业风险开始陆续出现后,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陆续停止为P2P平台提供业务服务,而第三方托管更是很少有公司介入。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为P2P网贷公司提供第三方托管是汇付天下。汇付天下是基于一套完整而严格的针对P2P行业的风险监管体系,对P2P定了很多规则。
四、P2P平台政策监管及导向分析
当前,针对P2P融资平台还没有正式发文相关政策,近
期,银监会再次召集多家国内知名的P2P平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P2P行业准入、制度选择、资金托管方式等内容征求意见。相关参会人士表示,P2P行业归由银监会监管,具体的法规或细则最快在下半年、超不过年底前应该就会发布。
银监会表示:债权类众筹,类似P2P的众筹,应把自己定位为中介平台,回归平台类中介的本质,提供点对点的服务,不能直接经手资金,不能提供担保,不得建立资金池,不能进行非法集资。另外,对股权类的众筹、回报类的众筹等业务也都有相应的业务规定。
回归中介本质,不经手资金、不提供担保、不建立资金池、不非法集资,就是要求P2P资金结算方式上采取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支付和清结算分离模式。央行及相关部门多次会议中,透露P2P融资平台资金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及支付和清结算分离的模式。2013年8月26日,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向其会员单位发起P2P行业自律公约,明确提出“支付与清结算账户分离”的要求,包括人人贷、拍拍贷等在内的55家P2P机构签署了此项公约。2013年11月25日,央行相关官员列席银监会牵头召开的五部委联席会,建议应当建立P2P网贷平台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让P2P平台回归撮合的中介本质。近日,央行向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目前,该草案正征求意见中,如果该草案获得通过,将对P2P行业产生巨大不利。
如果央行此次草案通过的话,P2P机构应该尽快向银行寻找替代性的方案,跟银行进行支付合作。目前这一块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关键是P2P要调动银行方面与之合作的积极性。但目前来看,该草案通过的可能性不大。
五、P2P第三方平台资金托管模式
投资人和借款人分别在第三方支付开通自己的IPS账户,整个过程投资人都能看到自己资金的准确去向;平台也在第三方支付开通了商户号,但只能做资金解冻和退款两种操作,而不能执行转账与提现操作。满标后,资金即会从投资人的IPS账户进入借款人的IPS账户;流标后投标资金会直接退回到投资人的IPS账户。
资金托管模式与直接支取模式的对比:
(一)直接支取模式
付款人通过支付公司的网银直连支付接口,将资金付给P2P网贷平台。直接支取模式资金流有两步:第一步,从付款人的银行卡转到支付公司的备付金账户。第二步,从支付公司的备付金账户转移到平台的银行卡。
这种模式,支付公司只是让付款人付款更加快捷、方便而已,其实资金还是会进入平台的银行账户,资金并不是真正托管在第三方支付公司。这种模式下,一旦平台自身经营有问题,平台就可以直接挪用交易双方的资金。这种模式就是央行明确的“平台资金池”的模式,资金池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线下汇款、另一种是在线支付。
(二)第三方资金托管模式
能实现P2P平台账户和用户账户的分离,为用户资金增加了风险隔离手段。
辨别是否是资金托管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投资人、借款人、平台是否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开通账户。
(三)资金托管模式的优势
通过为每一个用户建立独立的IPS账户,用户的每一次资金进出都需要经过密码确认,从而保障用户账户资金的安全。
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开通的商户号,不能进行转账和提现操作,从而保障交易双方的资金和平台的资金不交叉,也就是避免出现平台挪用交易资金的风险。
六、依托网银支付模式的P2P平台
这类主要是利用网银支付来完成投资方和出资方的对接。这需要与相关银行合作,开设存款账户。如:“钱多多”,它除了对接四大国有银行,还对接广发、兴业、深发行等24家股份制银行。钱多多也对接了易宝支付,只是这个支付渠道的占比较小。
七、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开展P2P业务路径及模式研究
(一)不建议现在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从申请条件来看,首先,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但多应用于支付领域,从已获得牌照的企业来看,多从事电子商务,有众多的线上线下客户群体,另一部分用于解决细分行业的垫付、支付,中心现有业务与第三方支付业务现有领域差距较大,不符合申请条件。连续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或连续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其次,在申请时间和资质上,中心现有条件并不符合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条件。第三方牌照申请时间持续大约半年到一年,再加上创造出符合条件的硬件、软件环境,如申请该牌照,需要设立新公司,重新开拓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相关业务。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
(二)建议中心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
鉴于当前相关监管部门对P2P资金存放结算第三方平台托管的引导倾向,建议中心采取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模式。目前,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开通了为P2P网贷公司的存款业务,做的比较好的如汇付天下。这类第三方公司已有成熟P2P行业服务方案,可直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对接,比较服务和模式,选取合作方。
长远来看,通过借助于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在业务做起来的基础上,中心可以着手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或者通过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公司来获取相关牌照。
(三)中心业务量来源吸引切入路径
1、找准定位清晰客户群体 中心作为山东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平台,面向的服务群体是山东省内的中小企业。但从中心现有服务客户群体来看,中心现服务客户群仍以中型类的企业为主,对于中小微企业,如小微企业聚集的形式之一的商圈中的商户、专业批发市场中的摊位商户等,这类小微企业服务几乎没有。小微类的企业,这类小微企业的资金渠道窄,更需要引进资金渠道。
建议中心在做P2P平台业务时与中心现有业务结合和挂钩,建议在做产品的时候,设计一块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一方面,可以与中心打造全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定位相吻合,另一方面,还能拓展中心业务面,打破现有只服务于规模相对较大的能挂牌企业的局面,将业务面拓宽。
(2)打造线上聚集资源线下落实项目来源的模式线下通过政府及相关协会、商圈、市场、产业集群寻找优质资金需求企业,由中心现有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优质项目进行筛查、推选。筛选项目进入中心线上筹资。线上通过公司网站及媒体宣传渠道,在线上聚集关注度,吸引资源。
(3)从现有企业资源入手成功案例吸引新主体业务量保证主要来源于对投资方的吸引和优质投资项目。初始阶段,应当从推荐优质项目做起,优质投资项目可以带动对投资者的吸引。具体来看,可从中心企业中现有企业资源中筛选出初期可用开展P2P的项目,资金筹集成功后,通过成功案例再吸引新的资金需求主体进来。
八、相关风险分析
(一)投资者信息暴露风险
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投资者和出资者的信息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登记,这对P2P融资平台来说是将自己客户资源完全暴露与第三方支付机构。
(二)市场监管风险
当前,P2P行业监管还不到位,P2P平台无准入门槛、无行业监管、无部门监管。近期P2P跑路等负面消息给整个行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借款人担保物多平台重复抵押风险 当前国内P2P平台众多,P2P平台的无区域性,不乏有个别借款人担保物在各个平台重复抵押,远超过抵押物的价值,给P2P平台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信用问题
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P2P平台没有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而且对于小微个体,央行的征信也不能完全覆盖。有的借款人在网上并无消费记录,不方便审查;有的借款人可能提供虚假信息,无偿债能力时往往无从查实身份或追债成本高昂,借款人违约成本低。债务人无力偿还,坏账增多,造成平台跑路的情况。
在这个逻辑体系上,阿里巴巴做足了功夫,也投入了非常庞大的资金和人力,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做这样定量化标准放贷模型的尝试一直就有,但是目前为止,还真找不到特别成功的模型。所以确切的效果有待观察,而且也有点期待,但是事实上,短期来看,阿里金融这个 模式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
量化交易需要有逻辑基础,长期稳定的交易环境和交易规则是量化的基础。在贷款层面,贷款需求和意愿需要长期稳定的基础,贷款更多是个人意愿的一种表现,虽然大范围内可以量化,但是跟经济形式的正相关度颇高,个人感觉贷款变化太快,例如经济周期好的时候,人们愿意贷款进行投资,但是经济周期不好会压低贷款的意愿度,从贸易领域来看就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愿意多备货而去借钱,形势不好的时候,就宁愿抛售也不愿意借钱备货。
所以,量化参数设置方面就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我自己感觉没有很长时间的相关经济数据的系数研究,很难有稳定的量化交易标准出现。而且这期间,还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从金融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套良好的风控体系其实是在市场金融实践中不断碰撞出来的,期望通过闭门造车的方式实现,难度很大,阿里巴巴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贷款坏账率。
另外,贷款标准设置容易,但是修正很难,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设置的过严,那么就会发现找不到符合风控标准的客户,导致出现无贷款可放的境地,如果贷款标准过于宽松,坏账一堆的情况也必然可见。这个度的把握就是要在市场中不断的碰撞才能产生,虽然 可以做各种精算,模型测试,但是具体实践的数值肯定是不断的积累的。只有形成了极为庞大的实践数据,才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前面说了,在金融不稳定、经济形势不确 定的情况下,很多数据其实是失真、无意义的。
我对淘宝网研究不多,但是我有个感觉,淘宝网其实两极分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淘宝网看上去有浩瀚的客户群体,但是实际如果做一些切分,就会发现,客户质量分化很严重,由于网店的开设成本日益增加,很多时候维护好一家网店的成本已经不低于开一家实体店的成本了,而天猫为代表的B2B对网店的冲击也很大,这种情况下,淘宝网就日益分化成两个层级:好商家越来越好,同时越来越少,不好的商家越来越不好,数量越来越多,淘宝网成 为了大象跳舞的地方的时候,淘宝网就已演变为几只大象和一堆蚂蚁聚集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导致的贷款难题就是,你可能找不到符合你想要发放贷款标准的客户。风控标准过严,会淘汰掉大量的客户群体,大量蚂蚁被挡在了门外,而大象却又不需要你。如果风控标准过松散的话,你在蚂蚁之中,又无法清晰的找到你想要的蚂蚁。因为他们都差不多。
2担心系统性风险。
量化交易很害怕系统性风险,因为会让所有数据设置在系统性风险面 前都失去了意义,例如经济形势大面积下滑时,很多作为参数的数据值都没有意义,本来过往可能很好信用度的客户在这一形势下跟信用度不好的客户一样都无法还款,所以系统性风险成为了量化交易的噩梦,所以如果阿里巴巴不能建立起很好的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却大 规模的量化放贷,可能会很容易在某一个区间里出现大面积坏账。系统性风险带来的量化
交易失败的的典型案例就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默顿和舒尔茨 参与组建和运作的长期资本管理”(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由于无法考虑到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国债违约所带来的偶然的不确定的无法在交易模型里设定的系统性风险,使得他的损失极为惨重。
当然,贷款跟对冲交易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影响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在定量交易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考虑点和本质是一样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得不防范。尤其在中国最近五年内经济走势极不明确,更值得注意和考虑。3道德风险无可屏蔽。
其实不要忽视国人的智商,任何标准,在中国只要有标准,都可以 想尽一切办法来造一个符合你标准的样本出来,当年在银行的时候,有个客户经理很聪明,几日几夜不眠不休,不断测试银行的评级系统,居然被他给找到了银行评级管理办法的系统漏洞,掌握了输入什么值能让银行的交易系统出现较高评级,这种事情,我相信绝对不是一个银行客户经理会找到。所以,我相信,阿里巴巴的贷款风控标准,也会在不断的被测试中被陆续给推敲出来,然后市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造假数据,对于量化贷款交易而言,由于只注重数据,而不太注重贷 款主体的情况下,诈骗等案例会不断出现。
但是不管如何说,技术不断的在进步,大数据的理论和实践也都在不断的开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金融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真正互联网金融的一家机构,他虽然不一定能在体系内起到完全去掉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但是他至少可以让金融机构在他的体系内处于从属的地位。而这恰恰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不少人都说,对于互联网金融这种创新行为,要予以保护而不是扼杀,但其实我更想阐 述的是,要保护的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而不是形式上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如果按照我的理解,大部分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本质是没有牌照的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进行跟传统金融机构一致的金融运作罢了,很难说有太大层面的技术创新概念,跟传统金融的竞争不断处于同质化竞争状态,而且还是风险容忍度的竞争,这种竞争我个人感觉很容易陷入到不断的恶性循环之中,会不断的加剧金融 的不稳定性。
前些日子听人开玩笑,注册资本一个亿的小贷公司,受到严格的监管,最高负债只能做到 1.5亿,而注册资本一百万的公司,却可以做到几个亿的规模,典型的监管不一致,从某个意义上讲,P2P的乱象丛生也的确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纳入监管的确是 迟早的事情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反倒是不靠谱。所以,谈这个监管必要性的问题,还是要看看这些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出现的几个大的历史性背景。
中国金融首先是分业经营,造就我国银行的集体性垄断地位,导致了银行业的庞大的同时,却也是效率较为低下,大量的业务空白领域,没有充分竞争,从而遗留下较多的机会给予民间金融充分的生长空间,包括一系列的过渡性金融机构,如小贷机构,担保机构,甚至贷款都是这种格局下的产物,互联网金融,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我个人定义为夹缝金融。他们的出现,其实都是为了弥补我国金融机构在分业经营市场中的竞争低效率的问题。
银行业的低效率其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其实是信贷领域的低效率,大量国企,央企等低效实体部门,获得了大量的信贷资源,而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却未能获得充分的信贷资源的跟进,从而让这些企业对信贷的迫切渴望,给了 许多非牌照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另外一低效的领域就在于大量的个人储蓄都拥挤在银行体系内,获得极低的储蓄收益,无法对抗较高的通货膨胀的节奏,也逼的大量的财富寻求更高的出路,尤其对于一百万以下的资金,更是迫切的渴望有更高的投资机会的出现,两个交叉之下,使得以P2P为代表融资模式,异军突起。当然这里还有个大背景其实是国内资本项目不开放,中国经过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和货币超发,积累了极为庞大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沉淀在国内,在中国这个市场里到处寻找出路,大量的小额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只能进入非常高风险的民间借贷和非法集 资中去,P2P的出现为这些投资人也提供了看上去相对更好的出路的方式。
如果说还有第三个方式,那么就是目前监管层的放任自流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他不断扩大规模,P2P带有银行特征,但却没受到像银行同样的监管,缺乏监管的P2P,理论上哪怕拥有在搞的坏账率,只要确保不出现重大的兑付危机,其实是可以不断的以借新还旧的方式不断的玩下去。他的整体运营和腾挪空间更大,成本更低,比银行还更灵,所以两者各自的监管成本也不一样的,在加上银行短期内的相对低效,P2P的快速成长 也就可以理解了。
目前的P2P其实已经到了相对非常危险的地步了,目前感觉每个P2P都想到最后干成既成事实,规模拼命做大,做大到可以倒逼监管层不能管的层面,从而形成所谓的大而不能倒的局 面。如果做不到呢?那么走到非法集资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为什么呢,主要是前面说到的一个虚假标的物的问题,这种操作方式回到最后就是很容易认定为非法集资的典型特征。构建虚假资金池,一般都是两个结局,第一个结局就是不断借新债还旧债,但是因为有较高利息,就需要不断扩大规模,而且永远停不下来,这个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网站业务规模会不断扩充,并不是业务发展的结果,而是需要不断借更多的钱。第二个结局就是关门卷款。本质上江浙地区的高利贷一般都是这个玩法的。无非P2P披上创 新的外衣罢了。本质是雷同的。
至于如何监管,我感对于坚持独立运营不介入实际交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要予以鼓励和支持,给予政策扶持,这样的金融交易平台,铁定属于金融创新的范畴,监管的核心点其 实是在于交易平台上标的物的真实性的监管。而对于那些介入交易的金融平台,我感觉相对简单,其实就是按照线下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就可以了,本质是担保公司的就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管理办法进行每年年检即可。如果是涉及资产证券化的就按照券商要求进行监管,同时对于构建资金池等行为,则严格按照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办法进行监管。
五互联网金融的坏账率控制
总的来说,媒体对于互联网金融抬得太高,也捧得太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其实目前市面上并不多,而且整个对社会金融的变革意义还处于观望阶段,而其他的金融互联网,则本质本 来就是金融机构,无非没有获得牌照而已,所以并不值得太多论述。
关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区别,其实我前面提到了如果互联网金融无非回答风控革新这个命题,那么可能较大程度上就很难有这个命题的存在,在风控革新领域,其实现在理论上的业内观点无非是两种,第一种其实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可以实现很好的风控,从而让坏账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至于是什么技术手段,也开始出现分化,传统金融机构采取的是人工尽职调查,依靠经验判断和数据调研等办法实现,尽量压低坏账率,而互联网金融其实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用联网技术手段,容纳更多的数据来实行,也是因为有这个理念的提出,才会有互联网金融的说法出现,事实上的结果其实很有意思,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方式,其实长期实践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而互联网金融采取的这种风控思维也一样没有得到实践的证明,短期内估计也很难被证明,行之有效。大数据这个东西,看着很好,但是应用短期内都不现实,一方面是数据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另外就是大数据的技术处理能力也还跟不上。
很多人这里其实会问,为什么传统金融机构风控手段不成功,却金融机构并没有出现太大危机呢?其实就是回到金融机构独特的制度性保证上来了。那是因为银行有着两个维度的坏账处理能力,从技术上确保了机构自身的稳定,他走的并不是提高风控能力的思维,而是直接 走了一条制度优势明显的道路。这个其实是为什么说商业银行能作为恐龙一直存在的根本性 的原因,银行能持续生存而不趴下很大的原因就是制度性优越。银行坏账率的控制主要有两个维度,第一个是技术手段的坏账率调整,第二个是持续的流动性支撑。其实,即使是全球最牛的金融机构,它的坏账率控制也是有难度的,如果有人说他把坏账率真正控制在3%以下,我基本是不相信的,一定规模内极个别的人可以做到但是从中长期以及更大规模来看,几乎是概率为0的事情,事实上金融机构都会有一个基础性坏账率,就是无论你做什么样的一个金融机构,这个坏账率水平是必然有的,化解这个坏账率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和足够的流动性来做到,靠能力是无法覆盖的。
现在说,银行的坏账率控制在1%不到,它其实是有大量的技术手段在起作用,一方面把分母做大,把风险后延,另一方面不断进行五级分类的风险调整尽量往五级分类中的关注类挤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商业银行基本是无敌的恐怖存在,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无法企及的。
制度性优越其实很可能是金融机构能一直超越别的机构在各种金融活动中活下来核心的核心吧。无论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而言,在信贷领域里其实都不太可能有这个优势的获得,所以,怎样过坏账率这个关口,其实构成了挤入金融行业的首要命题。也是必须思考的一个命题。
第二篇:讯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谈第三方支付与并购
讯付信息科技谈第三方支付并购潮
两年前,当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落地的时候,就有业内人士预测第三方支付行业将迎来并购整合的大潮,之后发生的两起著名案例——京东商城收购网银在线、平安低调入主壹卡会更强化了业内对并购潮来临的确信程度。然而,和第三方支付相关的并购事件并没有像业内所预测的那样汹涌而来,在上述案例之后鲜有同类消息传来。
直到2013年8月,一则关于某第三方支付公司将被收购的传闻突然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感到困惑和不解:一家成立最早、获牌最早、行业排名靠前的支付企业竟然熬不下去了吗?第三方支付行业难道真的要走向寡头化?然而,经过记者一番深入调查之后才发现:一切不过是子虚乌有的传闻而已。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也许是行业及媒体对第三方支付并购潮过于期盼引发的误解或想象,却不料想象与现实之间有很大差距。据业内专家分析,这样一家各方面都发展较好的支付企业不太可能会选择出售,但不排除未来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会发生其它并购整合事件。
第三篇:银行卡支付与居民消费行为关系研究(xiexiebang推荐)
银行卡支付与居民消费行为关系研究
摘要: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各类商家与银行积极合作,联合推出各种银行卡促销手段刺激居民消费,大到宏观政策、小到市场促销,银行卡促进消费的事实都得到了认可。
消费信贷的需求日趋增大,原因是消费模式的在发生时代性的转变,居民消费模式早己不是二十世纪时期的生存型消费,而是处于基本需求消费模式向着品质需求消费模式发展的阶段。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住房、汽车、生活配套的消费需求增大,同时对旅游、时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也逐渐上升。目前,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就这一政策方向来判断,信用卡将是有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工具。
一、银行卡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一)银行卡促进消费旳途径
银行卡在不同领域都对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借记卡和信用卡又从不同的途径发挥着不一样的促进作用。银行卡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是非现金支付的一个划时代标志,借记卡的存储、转账、刷卡消费、携带安全便捷等功能以及信用卡的透支消费、信用累计及提前消费等功能无疑都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频率与金额的增加。
第一,银行卡将电子货币的交易模式引入现实,让消费交易变得安全、方便、快捷。银行卡釆用磁卡作为物理介质,并加以密码进行保密处理,使消费者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现金,也不用担心大量现金在身上所带来的风险,当消费者要进行大额消费的时候就不用准备大量现金了,也可以说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电子支付联网商户、POS机进行大小额的消费。如今仅就国内而言,电子支付联网商户与POS机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只要有银行卡在手中,基本不用担心不方便消费的问题。
第二,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让消费行为变得更早、更多。银行卡出现之后,逐渐在信用机制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卡,信用卡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透支功能。通过透支支付,可以让消费者在没有足够资金的前提下同样能完成消费,享受消费所带来的效用,也就是今天花明天的钱,先享用消费的快感。当这一消费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存钱消费的模式,信用卡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
第三,信用卡的消费属性与使用方式推动着消费者消费行为。从信用卡诞生的那一天起,它的消费属性就己经注定了,信用卡有着透支功能,但是这里的透支仅仅能被用于消费,因为信用卡的使用方式主要是让消费者充分利用它的免息还款期限以及循环信贷。如果信用卡透支取现的话,它的利息是非常高的,并且透支取现的额度也远低于透支消费的额度。众所周知,信用卡在消费日到账单日之前有一个免息还款的时间间隔,通过这个间隔,消费者可以获得时间差所带来的利息效用。这一部分效用与普通消费相比是额外获得的,换句话说使用信用卡消费比使用其他方式消费获得更多的效用。
信用卡透支消费后,只要完成了还款,消费者随时又可以获得“无息贷款”,对于信用额度高的客户,甚至不能说是“小额无息贷款”。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不光享受到了长期循环信贷服务,同时还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还款方式,不得不让银行卡在消费市场得到广泛的使用,同时与消费产生相互作用,共同推进。
(二)银行卡促进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分析 1.银行卡的便利支付方式提高消费倾向
按照行为经济学的心理账户的重要概念,居民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对于不同心理账户的消费,心理体验是不一样的。对于现金消费而言,不同心理账户之间存在着完全的不可替代性,但对于银行卡支付消费而言,心理账户之间的非替代效应是有所减弱的,因此通过心理账户理论对银行卡支付过程的研究,可以容易得到它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
通过银行卡支付有别于现金支付消费主要体现在,当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不同心理账户意愿不是特别强烈的情况下,银行卡支付会更容易让人产生购买欲,让消费者快速购买或超额购买。心理帐户余额减少所带来的疑虑也可以通过银行卡消费来淡化,因为银行卡支付较现金支付而言将余额减少这一过程的直观感受淡化许多。银行卡还能给居民带来不一样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能够在快速购买之后感受到最快捷的效用体会,消费冲动最后得到了辅助行动的结果,消费倾向自然提升。
2.银行卡的电子支付方式扩大消费范围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因为银行卡的电子支付功能使得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得以打破,让网上购物成为了零售业最重要的补充部分,只要居民有一点消费欲望,随时可以在家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完成购物。银行卡的电子‘支付方式扩大了消费范围,消费者或许在现实购物过程中没见过或者是没找到的商品,本来可以避免这些消费,但是有了电子商务和银行卡网上支付,这一部分消费就成为了现实。
因为信息技术的日缘完善,以及消费服务的全方位提升,通过银行卡不仅可以实现网上购物,现在还发展到了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电话购物等等。试想,一笔交易、一次购物当中最重要的支付环节已经如此成熟和简化,那么购物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当中期资产心理账户内的财富在网上看到一个预期会使用的商品,而且价格还划算,那么消费者很有可能将中期资产心理账户内的余额划转到现期账户,同时采取消费行为。
3.银行卡的信贷支付方式拉动消费增长
信用卡,作为一类特别的银行卡,它对于拉动消费增长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不容小觑的。信用卡的信贷支付功能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可以通过信用卡支付实现便捷的透支消费、享受循环信贷甚至是更加优惠或者优质的服务。
居民通过信用卡特有的透支免息还款期限,可以实现短期内的消费计划调整,将现期消费行动加入预期收入的内容,也就是今天花明天的钱。对于愿意支付一定利息的消费者而言,这样的短期消费调节计划可以变成中长期消费调节计划,因为银行还为信用卡设置了最低还款、分期付款的功能,只要持卡人在账单日之前偿还透支金额的十分之一及以上,就不会影响信用记录。分期付款的时限长达几年之久,只要愿意接受这样的消费模式,居民可以简单快捷的调节几年之内的消费计划,从而带动消费增长。
对于信用卡来说,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消费,所以发卡机构和联网商户经常会合作起来制定一系列的促销活动,持卡客户在特定的商户消费可以享受到额外的优惠或折扣,甚至消费指定商品是还可以享受到免息的分期付款等等。各类的营销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引导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对于持卡客户常常还可以感受到优质服务的特殊待遇,比如持卡客户贵宾通道、贵宾窗口等,对于这样的客户感知服务提升,其目的也是让可以感知自己的心理账户变得充裕,增加可以消费的随机性和消费量。
4.银行卡减少现金流通,提高银行系统规模效应
银行卡的出现,使大量携带现金的日子逐渐远去,消费者所看到的只是银行卡带来的便捷性,在其背后,更重要的是银行卡的出现节约了社会成本开支,因为相比较现金支付而言,银行卡支付系统作为一次投资,平均成本日渐降低,从而节约成本,人民银行可以用这部分节约的成本来加大金融系统建设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经济环境才能更好的发展消费市场。
银行卡将流通中的现金集中到了银行系统,增加了银行的信贷规模,让银行的可贷金额提高,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更多的资金投入市场经济扩大社会投资助推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发展良好,能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力刺激消费。
二、结论 银行卡支付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银行卡支付‘ 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银行卡支付在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同时,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卡支付的发展。
本文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银行卡支付如何影响及促进居民消费方面,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加大银行卡产业扶持力度,促进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四是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通过一系列政策,使银行卡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加大银行卡支付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进而推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做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实施工作的通知,2012(2).[2]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012.[3]陈建,现代行用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4]孙凤、丁文斌,中国消费者的头脑账户分析,统计研究,2005(2).
第四篇: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在研究中
证监会: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
证监会有关部门发出通知指出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
证监会基金部日前下发 《关于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证监会基金部至今未批准任何专业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代销机构提供基金销售支付服务,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据了解,在目前基金销售支付形式中,一种是银行为基金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比如建设银行为部分基金公司网上直销提供的服务;另外一种是基金公司和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公司(ChinaPay)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外很多基金销售机构都是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如果基金销售机构与本身就有销售基金资格的银行合作,无疑,银行又要参与销售基金利益的分成,销售基金机构的利润将会进一步摊薄,所以,与专业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非常有利。
对于监管层发布该通知,一家基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管理层关于推出第三方支付一事,应该是慎之又慎的,在投资者申购、赎回基金以及在相关账户之间划转过程中,可能会有漏洞,一旦第三方卷走或者挪用投资者申购赎回款项,投资者的利益将受到损害,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目前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参与基金销售的资金量已经变得不小,根据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网上公布的资料,该公司通过银联网络基金直销平台,实现了基金公司的网上基金产品直销。银联网络基金直销业务自2002年投产以来业务发展迅猛,预计2007年底合作基金公司有40多家,2006年交易金额53亿,到2007年截至8月底基金交易额已达227亿多元。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马永谙表示,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最主要的是资金安全问题,第三方支付的资金目前没有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一旦第三方支付的基金销售形成规模,基金销售第三方的资金量将变得非常庞大,所以,第三方支付的资金必须得纳入监管体系。
第五篇: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摘 要:目前网上支付的理论研究滞后,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第三方支付作为电子商务支付环节的大趋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要形成完整的第三方支付的运营理论框架,且对它未来的发展方向都要有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中华论文网()欢迎您!][中华论文网()欢迎您!]:第三方支付;模式;发展第三方支付概述
1.1 第三方支付简述
第三方支付,实际上就是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中间件”,也可以说是一种“技术插件”,是在银行的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第三方支付是一种新的支付模式,它是一种居于网上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公正的中间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定手段对交易双方的信用提供担保从而化解网上交易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网上交易成交的可能性,并为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其他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的推出至少有以下几点优势:
(1)第三方支付平台采用了与众多银行合作的方式,可同时提供多种银行卡的网关接口,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网上交易的进行。
(2)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中介方,可以促成商家和银行的合作。
(3)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对交易双方的交易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防止交易双方对交易行为可能的抵赖以及为在后续交易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提供相应的证据,并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评价约束,成为网上交易信用查询的窗口。
总之,第三方支付机制将成为目前解决支付安全和交易信用问题较优化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在网上支付领域应该大力关注和发展的。
1.2 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1)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接口程序,将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个界面上,负责交易结算中与银行的对接,使网上购物更加快捷、便利。
(2)较之SSL、SET 等支付协议,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操作更加简单而易于接受。在SSL中需要验证商家的身份,在SET 中,各方的身份都需要通过CA进行认证,程序复杂,手续繁多,速度慢且实现成本高。有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和客户之间的交涉由第三方来完成,使网上交易变得更加简单。
(3)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依附于大型的门户网站,且以与其合作的银行的信用作为其信用依托,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较好的突破网上交易中的信用问题,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1.3 第三方支付的作用
第三方支付在实现支付结算服务的整个交易过程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具有交易过程的中介服务作用,具有资金转移安排的信用担保地位,具有资金和货物安全的风险防范保证机制,具有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服务的性质。
1.4 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顺利运行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商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支付目的决定了用户选择不同的支付工具,安全、方便、快捷是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单一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业务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规模较小的网站和商务也无法承担与多家银行接口所必须的复杂技术和昂贵的建设维护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网上支付市场的热点,尤其在 B2C 和 C2C 等小额支付领域。
目前,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企业已超过50万家,其中规模较大的近10万家,它们的年处理交易量在亿元左右或几亿元。另外,已有超过10万家的网上商店采用了网上支付。国内以易趣、淘宝网站为首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在不同场合表示了对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的高度重视。同时,作为全球最流行的第三方支付工具,“Paypal”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2007 年1 月23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06 年12 月31 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37 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人数增加了2600万人,是历年来网民增长最多的一年,增长率为23.4%,对比前年及去年18.2%和18.1%的增长率,今年网民增长率出现回升。如此规模的网民,为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前景奠定了基础,而电子商务支付环节的未来亦如此,网上支付已成为网络购物的主流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的潜力指日可待。第三方支付经营模式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支付产业链中重要的纽带,一方面连接银行,处理资金结算、客户服务、差错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另一方面又连接着非常多的商户和消费者,使客户的支付交易能顺利接入。由于拥有款项收付的便利性、功能的可拓展性、信用中介的信誉保证等优势,第三方支付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电子商务的诚信、物流、现金流问题,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 竞合——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关系
网上支付是一个漫长的产业链。目前,中国网络支付市场已经形成了由基础支付层、第三方支付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产业价值链雏形。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没有内部交易功能的银行网关代理,即第三方支付网关模式,典型代表是首信易支付;二是有内部
交易功能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付模式,如支付宝、云网。
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竞争最先反映在和银行的竞争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基于C2C 的和基于B2B 或B2C 的两种模式。C2C 模式只向客户收取极低的手续费,甚至有些干脆不收任何费用。B2B 或B2C 模式更注重与银行的合作。
对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讲,竞争是难免的,但合作也是必须的。当前,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但从长远看,二者必将发生竞争,未来的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可能更多的还是竞合关系。
2.2 挑战——第三方支付面临的问题
(1)市场竞争问题。
支付公司之间的竞争最先反映在和银行关系的竞争上。能否与各大商业银行形成紧密合作,能否在和银行的谈判中将价格谈到最低,成为支付公司竞争的首要手段。除银行之外,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还面临四种力量的竞争,分别是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商、客户、现有产业竞争对手,他们是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基本力量。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五种竞争力量在市场上的博弈竞争,将共同决定该产业的平均盈利水平,这五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也将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政策风险问题。
第三方支付结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中央银行将以牌照的形式提高门槛。现在国家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准备在注册资本、保证金、风险能力上对这个行业进行监管,采取经营资格牌照的政策来提高门槛。因此,对于那些从事金融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赢利,更重要的是能否拿到将要发出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
此外,第三方支付还面临着其他问题。如:信用问题,我国的信用卡体系相比之下比较落后,金融系统基本上以借记卡为主,所以提取的交易费率也就较低;风险问题,能否有效防范和化解基于信息技术导致的系统风险和基于虚拟产品形成的支付风险是第三方支付成败的关键;政府监管问题,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给支付体系监管提出了全新课题。第三方支付经营模式建议
3.1 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1)第三方支付是IT 技术还是金融延伸服务:网上支付涉及的很多金融规则和敏感信息是技术所无法解决的,只有技术而无完整系统的运营机制,网上支付必然难以持续发展。因此,网上支付不仅仅是IT技术,更是IT与金融的有效整合,是金融的延伸服务。
(2)支付厂商抢位银行还是银行撇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要在未来与银行的博弈中提高筹
码,必须在现在就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提高服务的质量,提供增值服务。
(3)短期跑马圈地还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网上支付是个慢热性的行业,以不正常的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无法做到产业投机。服务质量才是网上支付的生命力所在。规范市场运作,增强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信心,合力培育市场,共同把网上支付的“蛋糕”做大,才是当务之急。
(4)支付厂商是同质化竞争还是创新发展: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最大的创新是理顺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至少,在目前急切地瓜分有限的市场份额显然是不明智的。只有理清上述问题,明确发展目标,第三方支付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3.2 创新——第三方支付生存法则
在产品类似、模式单
一、高度同质化的支付市场,“创新”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第三方支付唯一的出路。对第三方支付而言,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电子支付技术的提高与服务的优化:各网上支付平台必须进行研发投入以获得技术进步,减少和消除支付信息被窃取、掉单率高等关键问题,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2)进一步强化市场细分:第三方支付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形成有效的细分市场,避免蜂拥而上的同质化竞争。
(3)与银行和商家的紧密合作正成为第三方支付走向坦途的不二法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和银行的深度合作,与银行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借助银行品牌和渠道一起推广创新的服务,从而提供本地化的支付平台。
(4)创新多元化支付模式:在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同时,提供在线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虚拟支付等其他电子支付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支付体系。结语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压力下产生的,其业务运营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买卖双方交易的可靠性,增加了人们对网上交易的信心。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目前所有可能的突破支付安全和交易信用双重问题中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尤其在 B2B、B2C 等小额支付领域明显有效地缓解了电子商务过程中支付难得问题。
参考文献[中华论文网()欢迎您!][中华论文网()欢迎您!]
[1]杨琦峰,冯彬,杨恩宁.第三方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构建[J].当代经济,2006,(11).
[2]黄雅娟,杨国明.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06,(1).[3]张二亮.第三方支付分析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