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咸阳市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考试大纲d
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一、政治基础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和意识
3、唯物辩证法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5、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4、统一战线
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7、思想政治工作
8、政策和策略
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
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改革
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十八大知识 1.十八大报告精神 2.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4.党章知识
5.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二、经济学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商品与货币
2、经济制度及其类型
3、资本与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
1、微观经济
2、宏观经济
三、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理学
(二)宪法
1、宪法
2、立法法
(三)行政法法律制度
1、行政法
2、行政处罚法
3、行政许可法
4、行政复议法
5、行政诉讼法
6、国家赔偿法
(四)民事法律制度
1、民法
2、合同法
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4、婚姻法
5、继承法
6、物权法
(五)劳动法律制度
(六)刑法
(七)诉讼法律制度
1、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2、民事诉讼法
3、刑事诉讼法
四、科技与人文知识
(一)科学技术
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2、科学技术常识
3、高新技术
(二)历史
1、中国古代史
2、中国近代史
3、中国现代史
4、中共党史
5、世界历史
(三)文学常识
1、中国文学常识
2、外国文学常识
五、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基础概述
2、计算机应用
六、公文与论文写作知识
(一)公文
(二)学术论文
七、环境保护
(一)环境
(二)生态系统
(三)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四)可持续发展
八、事业单位概况
(一)事业单位概述
(二)事业单位改革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九、国情、省情、市情和时事政治
1、国土、人口和国力
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3、咸阳市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4、重大时政专题:2015年1月至10月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教育政策法规
1.依法治教概述、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 2.教育法的基本理论 3.教育法律责任 4.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5.政府的教育职权
6.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教育权7.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师、学生
二、教育学
(一)教育学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 2.教育的本质 3.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2.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述 2.我国教育目的
(五)教师与学生 1.教师 2.学生 3.师生关系
(六)班主任工作 1.班级与班集体 2.班主任工作
(七)课程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理论流派 3.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4.我国课程编定的原则 5.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6.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八)教学与教学过程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意义与任务
3.教学过程本质与基本阶段4.教学过程规律
(九)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十)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基本环节 1.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基本环节
(十一)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 1.教学质量 2.教学评价
三、普通心理与教育心理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及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方法与程序
(二)人的心理发展 1.心理的实质与心理过程 2.心理发展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三)学习理论 1.学习的概述 2.学习的类型与过程 3.学习的基本理论
(四)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概述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3.知识学习的策略
(五)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1.智力与创新能力的概述 2.问题解决 3.创造力的培养
(六)技能的学习1.技能的概述
2.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3.动作技能的学习
(七)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概述 2.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八)学习品质与人格培养 1.学习品质的概述 2.学习品质的培养 3.人格与人格教育
(九)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其干预
四、教师职业道德 1.道德的内涵、功能
2.职业道德内涵、特点、体现方面、意义与作用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则 4.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基本规范
第二篇: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等方面的内容。公文写作、时事政治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第三编 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
第一章 中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中国文学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诗经》的来源、名称演变及“诗六艺”(2)“楚辞”的名称源流及屈原的代表作品(3)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
(4)词的名称、分类、特点及流派(5)元曲的基本知识
(6)散文的分类、基本特征
(7)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发展的两大阶段(8)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9)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10)话本小说的概念(11)章回小说的概念(12)新闻的概念
(13)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14)《论语》的作者、文学特点(15)老子及《老子》概况(16)庄子及《庄子》概况(17)《史记》的作者、编籑体例(18)《汉书》的作者、体例(19)建安文学的时间断限(20)“三曹”诗歌与“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美学风格(21)“初唐四杰”
(2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中的名句(2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24)王维《山居秋暝》的名句
(25)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 李白、杜甫(26)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27)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28)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9)李商隐无题诗的作意及风格特点(30)苏轼的生平与创作(31)“易安体”的风格特点(32)辛弃疾及其爱国词
(3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4)“唐宋八大家” 及其代表作品(35)“元曲四大家”
(36)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37)“曲状元”马致远及其代表作品(38)明代“四大奇书”
(3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40)《红楼梦》的作者、书名、版本情况(41)《儒林外史》的作者、思想内容(42)鲁迅生平与创作概况(43)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44)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45)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46)冰心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品“爱的哲学”、“母爱”、“童真”的主旋律(47)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作家叶圣陶,有童话集《稻草人》(48)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49)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的内容与文学史意义(50)创造社的主要成员(51)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52)文学研究会与人生派文学
(53)梁实秋散文代表作品《雅舍小品》
(54)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55)田汉话剧的代表作品
(56)老舍的创作简况及其主要作品(57)曹禺的戏剧代表作品
(58)夏衍的戏剧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59)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品《华威先生》(60)张恨水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61)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
(62)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消遣的文学思潮及主要代表作家(63)赵树理与山药蛋派(64)孙犁与荷花淀派
(65)贺敬之与新歌剧《白毛女》
(66)艾青诗歌“土地”与“太阳”主题意象(67)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的主要人物形象(68)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69)“伤痕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0)“改革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1)“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2)“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与作品 理解部分(1)《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2)《诗经》的艺术特征(3)“楚辞”的文体特点
(4)唐诗的题材、创作方法、基本形式(5)现代散文的表现形式
(6)小说的文体重心、小说的本质特点(7)网络小说的概念及特点(8)言情小说的概念及特点
(9)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文体特点(10)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体制演变(11)《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
(12)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含义(13)《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14)《汉书》简况
(15)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风格特点(16)“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形成与发展的贡献(17)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8)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19)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及“诗史”性质(20)“元白体“的语言特点
(21)李贺诗歌的代表作品与“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22)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23)杜牧的咏史诗的特点
(24)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贡献(25)《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地位(26)《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7)《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28)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29)茅盾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30)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31)巴金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32)冰心、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33)徐志摩诗歌创作概况及新月诗派的理论与创作(34)林语堂、梁实秋与三四十年代的闲适小品文创作(35)老舍小说的京味文学特色(36)《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意义(37)《雷雨》和《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38)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39)张恨水通俗小说的创作特点(40)贺敬之诗歌中的“时代精神”
(41)艾青的重要诗集以及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贡献(42)“山药蛋派”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43)赵树理的“农民作家”的称号及大众化的风格特色(44)“战士诗人”郭小川及其代表作品(45)《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46)陈忠实《白鹿原》的史诗风格(47)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48)王安忆创作简况及其代表作品
(49)张贤亮的哲理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品(50)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古希腊罗马文学 早期基督教文学 阿拉伯文学 中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2)荷马史诗
(3)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5)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6)中世纪文学的时间界限、基本类型(7)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8)但丁与《神曲》
(9)古典主义文学的时间界限(10)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
(11)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12)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
(13)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著名喜剧(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与其名作《堂吉诃德》
(15)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6)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
(17)雨果、缪塞、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8)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19)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21)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时间及主要艺术特征(22)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
(2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24)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25)契诃夫的主要代表作品(26)福楼拜的主要作品
(27)《红与黑》中于连形象(28)《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和基本内容(29)狄更斯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30)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31)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32)欧·亨利的主要作品(33)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34)欧仁·鲍狄埃与《国际歌》(3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36)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
(37)罗曼·罗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38)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部分
(1)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
(2)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新约》
(3)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4)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5)《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6)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7)《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戏剧(8)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9)《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及对封建教会的批判
(10)《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11)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12)《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13)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14)卢梭讨论教育的哲理小说《爱弥尔》(15)卢梭《忏悔录》对自我的大胆袒露(16)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17)《浮士德》的情节、结构与题材特点(18)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9)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20)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21)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22)雨果60年代的四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23)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中“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24)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25)果戈理短篇小说“小人物”的主题(26)果戈理《死魂灵》的思想意义
(27)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28)《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
(29)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体小说《战争与和平》
(30)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31)《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32)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33)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34)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35)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场》
(36)简·爱形象和罗切斯特形象及其意义(37)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
(38)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39)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40)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品(41)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42)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43)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第五章 写作 1.考核知识点
常见公文(通知与通报、决定与批复、请示与报告、函与会议纪要)学术论文 教师教案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通知的概念(2)通知的特点(3)通知的文体结构(4)通报的概念(5)通报的特点(6)通报的文体结构(7)决定的概念
(8)决定的特点(9)决定的文体结构(10)批复的概念(11)批复的特点(12)批复的文体结构(13)请示的概念(14)请示的特点(15)请示的文体结构(16)报告的概念(17)报告的特点(18)报告的文体结构(19)函的概念(20)函的特点(21)函的文体结构(22)会议纪要的概念(23)会议纪要的特点(24)会议纪要的文体结构(25)学术论文的涵义(26)学术论文的特点(27)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28)学术论文的结构(29)教案的涵义(30)教案的作用(31)教案的编写原则(32)教案的编写内容 理解部分
(1)通知与通报特点异同
(2)通知与通报文体结构异同(3)决定与批复的文体结构区别(4)批复的撰写要求
(5)比较请示与报告文体结构区别
(6)报告的种类: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7)比较函与会议纪要的文体结构异同
(8)学术论文的特点: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独创性、规范性、易读性
(9)学术论文的分类标准:按研究的学科、按研究的内容、按写作目的(10)论文前置部分内容: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
(11)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12)论文的逻辑结构:开头、中间、结尾(13)论文的基本逻辑形式:序论、本论、结论(14)论文开头可出现的四种不同侧重点(15)论文结尾的可出现的四种不听侧重点(16)论文段落要求
(17)论文层次强化的方法
(18)教案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19)教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操作性、变化性
(20)教案编写的步骤
第四编 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自然与高科技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天文地理 生物化学 数学物理
计算机与智能技术 信息与通信技术
生命科学与能源科学技术 新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 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技术 科技丰碑人物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热带气旋的概念(2)沙尘暴的概念(3)寒潮的含义(4)大气压的含义(5)泥石流的概念(6)洪水的概念(7)火山的含义
(8)地震的含义、地震的类型及划分标准(9)海啸的含义(10)能源的概念(11)太阳能的含义
(12)微生物、细菌的概念
(13)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含义(14)食物链的含义(15)化学变化的定义(16)化合物的定义、分类(17)有机化合物的定义(18)无机化合物的定义(19)糖类的定义
(20)糖类主要代表物质: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21)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的变性反应(22)石油的基本组成(23)酸的定义(24)碱的定义(25)盐的定义(26)电解质的定义(27)盐类的水解(28)溶解度的定义(29)勾股定理的内容(30)平均数的含义(31)算术的含义(32)最优化问题
(33)物理学: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国际单位制(34)力学:力学的研究对象;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35)电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电压;电阻;生活用电(36)电磁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37)光学:紫外线;红外线(38)软件、程序、文档概念(39)计算机病毒定义、分类(40)防火墙定义
(41)局域网的定义、功能及组成(42)因特网定义及特点(43)万维网(WWW)概念(44)互联网概念
(45)电子商务的定义、特征(46)电子货币的定义、特点(47)电子政务的定义
(48)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及作用(49)智慧家居的定义
(50)智慧大厦的定义、组成(51)数字水印的定义、特点(52)数字指纹的定义、作用(53)蓝牙技术的定义、特点(54)IP电话的定义、特点
(55)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56)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57)染色体的含义
(58)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的概念
(59)基因工程、试管婴儿、生物克隆技术的含义及其研究进展
(60)生物科学的进展,如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DNA的双螺旋结构、克隆羊等
(61)能源的概念(62)太阳能的含义
(63)材料:材料分类;新材料及其特点(64)纳米:纳米及纳米技术;纳米材料(65)激光加工及特点;激光存储技术及特点(66)高速公路的定义、分级(67)高速铁路的定义(68)高速列车的定义(69)动车组的定义、组成(70)通用飞机的定义、用途(71)大飞机的的定义
(72)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可进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国家(73)宇宙飞船的定义
(74)毕升的主要发明(75)蔡伦的主要发明(76)李时珍的主要著作
(77)华罗庚的主要研究领域
(78)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的重要意义(79)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80)爱迪生的主要发明(81)伏特的主要发明(82)法拉第的主要发现(83)欧几里得的主要著作(84)阿基米德的主要著作(85)哥白尼的科学贡献
(86)伽利略科学实验的意义 理解部分
(1)龙卷风的特点
(2)龙卷风与热带气旋的区别(3)寒潮的形成
(4)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区别(5)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6)地球的形成,地球大气的组成,地球的运动方式及其地理意义(7)泥石流的特征,我国泥石流的分布(8)洪水对人类的影响
(9)火山喷发的影响,地球上的两个最大的火山活动带(10)海啸的危害
(11)生物与细菌的基本特性,生物界组成,微生物的存在,细菌的应用
(1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区别(13)食物链的组成
(14)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主要以糖类、淀粉、蛋白质为主)及其功能(15)化学变化的判断
(16)淀粉的产生、主要功能及其在常见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含量(17)蛋白质的存在、生命作用;(18)石油性状(物理、化学性质),石油的形成(19)酸的基本性质;碱的基本性质(20)理解酸、碱、盐三者的相互联系(2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食盐的组成(22)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23)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24)糖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5)蛋白质变性反应的应用(高温灭菌,牛奶解重金属离子中毒等)(26)理解作为战略资源,石油的在化工、能源、医药等方面的重要用途(27)溶液pH值---氢离子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简单计算(28)电离方程式
(29)强酸、弱酸及强碱、弱碱的判断(30)中和反应的含义及其实质(31)离子反应方程式
(32)可溶性盐溶液的导电性原理
(33)溶质、溶剂、溶液、悬浊液、胶体、饱和溶液的含义
(34)有关溶解度的基本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35)从海水中提纯食盐的基本原理(36)代数与算术的区别
(37)平面几何以及平面几何的基本公理(38)立体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本公理(39)解析几何以及创立解析几何的意义
(40)力学:物体的平衡;物体运动与所受力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41)电学:电路及其连接;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42)光学: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43)软件的作用(44)文档的作用
(45)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危害性
(46)防火墙的作用、对信息安全监视和防卫所用的基本方法(47)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三者的关系(48)电子商务的分类(49)电子政务的作用
(50)智能机器人的三大要素(51)数字水印的作用
(52)IP电话的简单工作原理(53)DNA的结构与功能
(54)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特点及区别
(55)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及人类基因组的组成(56)DNA重组技术及克隆技术的应用(57)干细胞的类型及其区别(58)能源的分类
(59)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我国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条件
(60)地热能的特点、形成、分布,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61)氢能
(62)高速铁路的时速要求
(63)高速列车的发展
(64)中国动车的发展
(65)中国通用飞机的发展
(66)大飞机的发展
(67)应用卫星的作用
(68)宇宙飞船的构型(69)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贡献
(70)袁隆平主要从事的工作及他的工作意义(71)王选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72)牛顿对科学的主要贡献以及他的著作对物理学的重大意义(73)爱因斯坦及建立相对论的意义(74)富兰克林的主要发现和主要发明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考核知识点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2)生态系统的概念(3)生态系统平衡的含义(4)生物圈的含义(5)生物多样性的含义(6)濒危物种的含义(7)草原的含义
(8)臭氧与臭氧层的含义及其变化
(9)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等的含义及成因
(10)水土流失的含义及成因(11)温室效应的含义及成因(12)地球变暖的原因(13)酸雨的含义及成因
(14)土地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5)绿色消费的含义和特征(16)绿色食品的含义及标识(17)清洁生产的定义(18)世界环境日 理解部分
(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生态系统的功能
(3)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
(4)森林,森林生物群落的特点、作用,地球森林植被发展状况
(5)生物圈的组成、特点,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6)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7)濒危物种的保护意义及保护途径(8)世界草原的分布及利用状况(9)草原与草甸的区别(10)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四种负效应及其原因(1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含义及实施(13)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及特点(14)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内容(15)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相关文件
第五编 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
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况 1.考核知识点
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
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与目的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的功能特征和活动特征(2)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尤其注意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
(3)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概念;解聘辞聘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和类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考核等次和考核标准
理解部分
(1)事业单位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2)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和目的;衡量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标准
(3)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4)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的意义;解聘与辞聘的区别;事业单位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的意义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目的、方法、程序和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章 陕西省省情 1.考核知识点 陕西省自然概况
陕西省工业和农业、交通、人口与民族 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 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 陕西现代文学艺术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状况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 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 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陕西省地理位置;陕西省地形地貌;陕西省主要山脉与河流(2)陕西省气候特征;陕西省环境状况;陕西省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3)陕西省的工业与农业;陕西省的交通、人口与民族
(4)陕、秦、三秦称谓的由来;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线索;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5)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理解部分
(1)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陕西自古帝王都;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陕西是革命的圣地;陕西文化积淀深厚;陕西的特色鲜明民俗文化;陕西民间艺术的内容与特点
(2)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概况;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3)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专用教材编写组《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综合知识(2012版)》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关于考核内容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关于考核要求和内容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规定了考试的主要范围及其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应试人员能够把握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更加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有关教材;同时,也使考试命题的范围更加明确,以便更准确的设计试题的知识能力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三个学段考核的基本内容中,按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两个层次规定了应试人员应达到的能力发展要求。两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其涵义是:
识记与理解:要求熟知各部分内容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识记是初级层次的要求。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涵,把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分析与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运用,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级具体要求。简单运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运用,要求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本次基础知识笔试分为“专业科目”和“综合知识”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专业科目”考试按中学教师(含职业高中学段)、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个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综合知识”考试不分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只分为识记与理解。
(二)各学段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学段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考核要求和考核内容进行,试题覆盖到各范围的内容,并适当突出主要内容,以体现本学科内容的重点。
(二)“专业科目”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与理解占50%,分析与应用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学科实践能力的测试。“综合知识”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50%,理解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综合知识理解能力的测试。
(三)本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第三篇:2014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专业科目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中学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中学段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与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中学教育教学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师专业化发展。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教育学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学;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本质;学校的产生;古代学校;近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制;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含义;当代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方针。
学校教育功能的含义;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现代化功能、政治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反思与教师反思;教学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研究;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校本教研。(2)分析与应用
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的应用;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及实际应用;教师反思的意义;教师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行动研究法的基本要素与实际应用。
(二)中学课程与教学 1.考核知识点
课程基本理论;基础教育(中学)新课程改革;学校教学的过程与特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与评价。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课程的含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课程理论的发展、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课程设计的概念、目标模式、过程模式;课程目标与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课程标准;教材与教科书;课程的类型;校本课程与开发;课程内容的基本观点;挖掘课程内容的方法与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改的基本特征;课程设置的整合性;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新课程设计的特征;中学新课程的结构;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教学的概念、特点、任务;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的概念、特点、“三要素”说;教学过程的教育性与发展性;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说与发展说;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与表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简约型规律;教师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规律。
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师观;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课堂教学的概念、意义;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设计的概念、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与设计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教案设计的一般环节;导入技能的类型与原则;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构成要素;提问技能的类型与原则;教授技能的类型与原则;变化技能的类型;强化技能的概念与类型;演示技能的定义与类型;板书技能的定义、意义、类型与应用原则;结束技能的定义、意义与应用原则;课堂组织技能的定义、步骤与类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班级授课制的定义、类型与结构;个别辅导的常用方法;小组教学的八种形式;现场教学的概念与组织要求;教学模式的概念与中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上好一节课;说课的概念、类型、内容与原则、听课的含义;听课的类型与教师如何听课;评课的内容。
教学质量的含义与影响要素;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评价的含义、原则、种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建构主义思想对教学评价的启示;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实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教学测验题目的类型与编制;测验分数的解释。
(2)分析与应用
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与内容;课程内容的挖掘与转化;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与体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过程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的教育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教学中的落实;课堂教学原则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课堂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案的设计实践;说课稿的撰写;好课评价标准的实际运用;讲课的操作性要求;课堂教学环节实际应用。
(三)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1.考核知识点
学生品德和学校德育;学校德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学校德育的模式和方法;学校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学生品德的涵义与构成;学校德育的意义;学校德育的目标;学校德育的原则;学校德育的基本模式;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班级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2)分析与应用
学校德育应遵循原则的分析;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的案例分析;道德说服法、道德示范法、道德讨论法的具体应用;班集体建设原则的分析;班集体建设方法的具体应用;班级活动策划和组织的案例分析。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考核知识点
知识学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学习的概念;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概念同化与形成;问题解决;学习的认知策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正强化与负强化,尝试错误学习,普雷马克原理;认知学习理论,顿悟学习,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习共同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学生观、教师观。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2)分析与应用
强化原理在学生良好行为塑造中的运用;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观”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奥苏贝尔的
“认知-同化学习”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的意义;人本主义学生观对教育的意义;概念与原理的教学策略及其实践应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实践运用;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实践运用。
(五)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辅导
1.考核知识点
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本规律;心理发展的理论;学校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技术。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认知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认知冲突;最近发展区;内化;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个人神话;假想观众。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艾利斯的ABC理论;释意;肯定性训练法;自我管理法。
(2)分析与应用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组织教学;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依据青春期的反叛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实践应用;通过心理咨询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实践策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实践应用。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小学段
“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小学段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小学德育和班级管理、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基础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及其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教师职业与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和教学研究。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教育本质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的含义。
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学校教育制度;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教师职业的意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角色定位;教师的情感智力和品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反思的含义;教师反思的意义;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2)分析与应用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教师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教育案例、教师叙事、网络教研、教学课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要素;校本教研的过程;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集体备课、定向研讨、案例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 1.考核知识点
课程和课程理论;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和评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和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课程的概念;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课程目标的内涵和特征;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标准的内容;教材和教科书的含义;课程的类型;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新课程设计的特征;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教学和教学理论:教学的概念;学校教学的特点;学校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 的主体性表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的发展;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原则;教学设计的内涵和内容;教学评价的含义。
班级授课制;现场教学;个别指导;小组教学;复式教学。(2)分析与应用
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流派;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学说;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相关问题;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和原则;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各种教学技能的意义、类型和原则;我国中小学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上好一堂课;说课的内容、类型和原则;听课的类型和具体要求;评课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的含义和要求;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教学测验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难度;测验题目的类型;测验成绩的分析与解释。
(三)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1.考核知识点
学生品德和学校德育;学校德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学校德育的模式和方法;学校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学生品德的涵义与构成;学校德育的意义;学校德育的目标;学校德育的原则;学校德育的基本模式;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班级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2)分析与应用
学校德育应遵循原则的分析;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的案例分析;道德说服法、道德示范法、道德讨论法的具体应用;班集体建设原则的分析;班集体建设方法的具体应用;班级活动策划和组织的案例分析。
(四)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
1.考核知识点
心理的本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认知过程;认知发展观;新皮亚杰主义;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关键期;最近发展区。
学习及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创造力;问题解决;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品质;认知策略;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练习曲线;高原现象;学习过程;试误说;顿悟说;程序教学;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人心理的本质;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人的心理活动与认知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学习的概念及理解;学习的分类;学习的过程;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知识的概念及内涵;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知识迁移的原理;遗忘规律;创造力的基本特征;问题解决的实质、理论、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技能的含义;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智力技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和形成的标志;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与需要诱因之间的关系;培养与激发小学生外部动机的方法;学习品质的概念与种类及培养的方法;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加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2)分析与应用
小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与教育;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最近发展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关系。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加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在教学中的观点及对教学的影响;利用遗忘的规律进行有效复习;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进行有效教学;知识学习的策略与教育;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智力技能和促进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特点及采用不同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实例。
(五)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
1.考核知识点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其干预。教师心理;小学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教师专业成长。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心理健康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学习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成因。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教师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教师职业角色的内容;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专家型教
师的基本特征;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目标。
(2)分析与应用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人际关系问题的干预策略;网络成瘾的对策。
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第一编 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哲学的概念(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概念(6)运动的概念(7)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8)静止的概念(9)规律的概念和属性10)联系及其属性
(11)发展的概念(12)新事物和旧事物(13)质和量(14)矛盾的概念及其属性(1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16)范畴的概念(17)现象和本质(18)内容和形式(19)原因和结果(20)必然性和偶然性(21)可能性和现实性(22)实践及其特点(23)实践的基本形式(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5)真理和谬误(26)历史观的概念
(2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8)生产方式的概念(2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31)阶级、国家、革命的概念(32)人民群众的概念(3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概念 理解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作用(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7)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9)质量互变规律(10)否定之否定规律(11)对立统一规律(1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7)认识的发展过程(18)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19)真理和谬误的关系(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2)社会意识的构成(2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2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2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6)杰出人物的作用(27)人的本质
(28)人生价值(29)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考核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3)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7)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理解部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3)实事求是的含义(4)群众路线的含义(5)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6)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7)《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意义(8)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10)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14)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16)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1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方式(2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
(23)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24)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四项基本原则(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6)我国的分配制度(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9)“三个有利于”标准(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市场经济的含义(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15)我国的教育方针(16)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2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2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理解部分(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关系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3)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三步走”战略第三个阶段的划分(6)科教兴国战略(7)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8)区域经济协调发展(9)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10)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11)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断的意义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1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18)坚持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19)“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2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4)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25)又好又快发展(26)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意义(27)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28)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内涵(29)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关系(30)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
第二编 教师道德与教育法
第一章 职业道德 1.考核知识点
道德的内涵、功能
职业道德内涵、特点、体现方面、意义与作用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基本规范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职业的含义(2)道德的内涵(3)职业道德的内涵(4)教师职业的含义 5)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理解部分
1)职业道德的特点(2)职业道德的体现方面(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5)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第二章 教育法 1.考核知识点 教育法的原则
依法治校 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政府的教育职权 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教育权 教师 学生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教育法的概念和原则(2)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保障的含义(3)依法治校的含义(4)教育权的含义、构成(5)受教育权的含义、内容
(6)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7)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教育职权的主要内容(8)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 理解部分
(1)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行政、民事、刑事三种法律责任的主体和主要内容(2)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各自内容及其关系(3)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
(4)不同级别的政府教育部门职权的主要内容(5)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6)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的主要内容(7)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第三编 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
第一章 中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中国文学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诗经》的来源、名称演变及“诗六艺”(2)“楚辞”的名称源流及屈原的代表作品(3)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4)词的名称、分类、特点及流派
(5)元曲的基本知识(6)散文的分类、基本特征(7)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发展的两大阶段(8)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9)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10)话本小说的概念(11)章回小说的概念(12)新闻的概念(13)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14)《论语》的作者、文学特点(15)老子及《老子》概况(16)庄子及《庄子》概况(17)《史记》的作者、编籑体例(18)《汉书》的作者、体例(19)建安文学的时间断限(20)“三曹”诗歌与“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美学风格(21)“初唐四杰”(2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中的名句(2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24)王维《山居秋暝》的名句
(25)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 李白、杜甫(26)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27)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28)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9)李商隐无题诗的作意及风格特点(30)苏轼的生平与创作(31)“易安体”的风格特点(32)辛弃疾及其爱国词(3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4)“唐宋八大家” 及其代表作品(35)“元曲四大家”(36)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37)“曲状元”马致远及其代表作品(38)明代“四大奇书”(3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40)《红楼梦》的作者、书名、版本情况41)《儒林外史》的作者、思想内容(42)鲁迅生平与创作概况(43)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44)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45)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46)冰心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品“爱的哲学”、“母爱”、“童真”的主旋律(47)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作家叶圣陶,有童话集《稻草人》(48)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49)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的内容与文学史意义
(50)创造社的主要成员(51)新月派的代表诗人(52)文学研究会与人生派文学(53)梁实秋散文代表作品《雅舍小品》(54)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55)田汉话剧的代表作品(56)老舍的创作简况及其主要作品(57)曹禺的戏剧代表作品(58)夏衍的戏剧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59)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品《华威先生》(60)张恨水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61)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62)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消遣的文学思潮及主要代表作家
(63)赵树理与山药蛋派(64)孙犁与荷花淀派(65)贺敬之与新歌剧《白毛女》(66)艾青诗歌“土地”与“太阳”主题意象(67)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的主要人物形象(68)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69)“伤痕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0)“改革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1)“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2)“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与作品 理解部分(1)《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
(2)《诗经》的艺术特征(3)“楚辞”的文体特点
(4)唐诗的题材、创作方法、基本形式5)现代散文的表现形式(6)小说的文体重心、小说的本质特点
(7)网络小说的概念及特点(8)言情小说的概念及特点
(9)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文体特点(10)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体制演变(11)《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12)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含义(13)《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14)《汉书》简况(15)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风格特点(16)“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形成与发展的贡献(17)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8)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19)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及“诗史”性质(20)“元白体“的语言特点
(21)李贺诗歌的代表作品与“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22)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23)杜牧的咏史诗的特点(24)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贡献(25)《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地位(26)《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7)《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28)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29)茅盾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30)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
(31)巴金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32)冰心、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33)徐志摩诗歌创作概况及新月诗派的理论与创作(34)林语堂、梁实秋与三四十年代的闲适小品文创作
(35)老舍小说的京味文学特(36)《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意义(37)《雷雨》和《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38)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39)张恨水通俗小说的创作特点(40)贺敬之诗歌中的“时代精神”(41)艾青的重要诗集以及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贡献(42)“山药蛋派”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43)赵树理的“农民作家”的称号及大众化的风格特色(44)“战士诗人”郭小川及其代表作品(45)《红旗谱》的民族风格(46)陈忠实《白鹿原》的史诗风格(47)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
(48)王安忆创作简况及其代表作品49)张贤亮的哲理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品(50)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古希腊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阿拉伯文学中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诺贝尔文学奖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2)荷马史诗
(3)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5)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6)中世纪文学的时间界限、基本类型(7)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8)但丁与《神曲》9)古典主义文学的时间界限(10)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11)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12)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
(13)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著名喜剧
(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与其名作《堂吉诃德》(15)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6)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17)雨果、缪塞、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18)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19)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
(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21)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时间及主要艺术特征(22)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
(2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24)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25)契诃夫的主要代表作品26)福楼拜的主要作品27)《红与黑》中于连形象(28)《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和基本内容29)狄更斯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
(30)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31)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32)欧·亨利的主要作品(33)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34)欧仁·鲍狄埃与《国际歌》
(3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36)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37)罗曼·罗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38)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部分
(1)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2)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新约》
(3)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4)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5)《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6)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7)《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戏剧8)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9)《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及对封建教会的批判
(10)《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11)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12)《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13)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14)卢梭讨论教育的哲理小说《爱弥尔》15)卢梭《忏悔录》对自我的大胆袒露(16)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浮士德》的情节、结构与题材特点(18)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9)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20)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21)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22)雨果60年代的四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23)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中“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24)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25)果戈理短篇小说“小人物”的主题(26)果戈理《死魂灵》的思想意义27)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28)《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29)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体小说《战争与和平》(30)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
(31)《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32)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33)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34)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35)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场》36)简·爱形象和罗切斯特形象及其意义(37)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38)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39)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40)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品
(41)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42)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43)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第三章 中国历史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中国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社会中国现当代社会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母系氏族公社
(2)半坡遗址(3)河姆渡遗址(4)父系氏族公社(5)龙山文化(6)大汶口文化(7)禅让制
(8)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9)夏历(10)夏朝灭亡(11)商朝建立(12)青铜器(13)甲骨文(14)牧野之战(15)商朝灭亡(16)西周建立(17)礼乐制度(18)宗法制度(19)周平王东迁(20)春秋五霸(21)战国七雄(22)秦的统一(23)大泽乡起义(24)秦朝灭亡(25)楚汉战争
(26)刘邦建立汉朝(27)文景之治(28)张骞出使西域(29)丝绸之路(30)东汉建立(31)光武中兴(32)黄巾大起义(33)《周髀算经》(34)《九章算术》(35)《神农本草经》(36)《黄帝内经》(37)造纸术(38)蔡候纸(39)秦始皇兵马俑(40)官渡之战(41)赤壁之战(42)司马炎建立西晋(43)司马睿建立东晋(44)五胡十六国
(45)淝水之战(46)南朝(47)北朝(48)北魏孝文帝改革(49)圆周率(50)大明历(51)《齐民要术》(52)《水经注》(53)莫高窟(54)云岗石窟(55)龙门石窟(56)曹不兴(57)王羲之(58)魏碑(59)杨坚建立隋朝(60)隋炀帝61)唐太宗(62)“贞观之治”(63)武则天(64)唐玄宗(65)“开元盛世”(66)“安史之乱”(67)黄巢起义(68)朱温废唐(69)赵州桥(70)南禅寺(71)佛光寺(72)《诸病源侯论》(73)“药王”孙思邈
(74)《唐新本草》(75)“昭陵六骏”(76)颜真卿(77)柳公权(78)张旭(79)怀素(80)五代十国(81)耶律阿保机(82)陈桥兵变(83)元昊(84)女真族(85)北宋灭亡
(86)南宋建立(87)“绍兴和议”(88)成吉思汗(89)忽必烈(90)行省制度(91)活字印刷术(92)《梦溪笔谈》(93)水运仪像台(94)《授时历》(95)明朝的建立(96)明成祖(97)努尔哈赤(98)大清建立(99)李自成农民起义(100)清军入关(101)《本草纲目》(102)《农政全书》(103)《天工开物》(104)《徐霞客游记》(105)故宫(106)林则徐(107)虎门销烟(108)鸦片战争(109)《中英南京条约》(110)洪秀全(111)金田起义(121)《天朝田亩制度》(122)曾国藩(123)左宗棠(124)李鸿章(125)张之洞(126)洋务运动的口号(127)邓世昌(128)丁汝昌(129)威海卫战役(130)《马关条约》内容(131)维新运动(132)康有为(133)梁启超(134)谭嗣同(135)“公车上书”(136)“戊戌六君子”
(137)义和团(138)朱红灯139)平原大捷(140)八国联军(141)《辛丑条约》(142)同盟会(143)孙中山(144)三民主义(145)辛亥革命(146)中华民国(147)清朝灭亡(148)袁世凯(149)二次革命(150)宋教仁(151)黄兴(152)袁世凯复辟帝制(153)护国运动(154)直系(155)皖系(156)奉系(157)新文化运动(158)《青年杂志》
(159)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60)五四运动(161)共产主义小组(16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63)陈独秀(164)中共三大(165)国民党“一大”(166)新三民主义(167)北伐战争
(168)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69)汪精卫“七一五”反共政变(170)南昌起义(171)八七会议(172)秋收起义(173)井冈山根据地(174)苏维埃共和国(175)长征(176)“九·一八”事变(177)“伪满洲国”(178)西安事变(179)“七七事变”(180)八路军(181)新四军182)叶挺、皖南事变183)平型关大捷(184)南京大屠杀(185)重庆谈判;《双十协定》(186)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87)国民党统治覆灭(18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0)抗美援朝战争(191)镇压反革命(19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3)三大改造(194)“一五”计划(195)中共八大(196)《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五一六通知》198)“九一三”事件(199)尼克松访华(200)《中美联合公报》201)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02)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203)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4)唐山大地震205)“天安门事件”206)粉碎“四人邦”(20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08)中共十二大209)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210)汶川大地震211)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12)两岸“三通” 理解部分
(1)西周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休养生息政策(3)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5)“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6)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7)明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太平天国和历代农民起义的异同
(10)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2)维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7)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及意义18)南昌起义的影响
(1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1)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初期国内主要矛盾2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一国两治”
第四章 世界历史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世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埃及(2)四大文明古国(3)古巴比伦王国
(4)居鲁士、大流士、雅利安人、阿育王(5)印度“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迈锡尼文明(6)《伊利亚特》、《奥德赛》(7)议事会、人民大会(8)斯巴达国家、雅典国家、亚历山大帝国
(9)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萨哥拉、阿基米德、阿里斯托库、厄拉托斯提尼、屋大维
(10)斯巴达克起义(11)基督教(12)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法(13)阿庇亚大道(14)克洛维、查理曼、“神圣罗马帝国”、英吉利王国(15)日本统一、“大化革新”(16)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古兰经》17)拉齐斯、《医典》、穆罕默德·伊本·穆萨、奥斯曼(18)十字军东征19)文艺复兴
(20)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火线、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光荣革命、《权力法案》、君主立宪制
(21)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瓦特、富尔敦、史蒂芬孙(22)美国独立战争原因、来克星顿枪声、乔治·华盛顿、《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美国内战、林肯、《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3)法国三个等级、三级会议、《人权宣言》、雾月政变、七月革命(24)莫斯科公国、伊凡四世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沙皇俄国扩张(25)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26)明治维新的内容、明治维新的影响27)俾斯麦、威廉一世统一、加富尔、加里波第(28)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彼得格勒起义(29)十月革命30)《凡尔赛和约》31)共产国际32)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3)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4)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35)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斯坦会议、《波斯坦公告》、德国投降、日本投降
(36)联合国37)《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美苏争霸3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9)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40)亚洲金融风暴41)美国“9·11”事件(42)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 理解部分
(1)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影响2)伊斯兰教的影响
(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5)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6)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7)法国革命的意义8)《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10)海湾战争的影响;美国“9·11”事件的影响 第五章 写作 1.考核知识点
常见公文(通知与通报、决定与批复、请示与报告、函与会议纪要)学术论文教师教案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通知的概念(2)通知的特点(3)通知的文体结构(4)通报的概念(5)通报的特点(6)通报的文体结构(7)决定的概念(8)决定的特点(9)决定的文体结构10)批复的概念11)批复的特点12)批复的文体结构(13)请示的概念14)请示的特点15)请示的文体结构16)报告的概念
(17)报告的特点18)报告的文体结构19)函的概念20)函的特点21)函的文体结构(22)会议纪要的概念23)会议纪要的特点24)会议纪要的文体结构
(25)学术论文的涵义26)学术论文的特点27)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28)学术论文的结构(29)教案的涵义30)教案的作用31)教案的编写原则32)教案的编写内容 理解部分
(1)通知与通报特点异同2)通知与通报文体结构异同(3)决定与批复的文体结构区别4)批复的撰写要求
(5)比较请示与报告文体结构区别6)报告的种类: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7)比较函与会议纪要的文体结构异同
(8)学术论文的特点: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独创性、规范性、易 读性
(9)学术论文的分类标准:按研究的学科、按研究的内容、按写作目的(10)论文前置部分内容: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
(11)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12)论文的逻辑结构:开头、中间、结尾(13)论文的基本逻辑形式:序论、本论、结论
(14)论文开头可出现的四种不同侧重点15)论文结尾的可出现的四种不听侧重点(16)论文段落要求17)论文层次强化的方法(18)教案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19)教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操作性、变化性(20)教案编写的步骤
第四编 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自然与高科技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天文地理生物化学数学物理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与能源科学技术 新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技术科技丰碑人物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热带气旋的概念2)沙尘暴的概念3)寒潮的含义4)大气压的含义
(5)泥石流的概念6)洪水的概念7)火山的含义8)地震的含义、地震的类型及划分标准(9)海啸的含义10)能源的概念11)太阳能的含义12)微生物、细菌的概念(13)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含义14)食物链的含义(15)化学变化的定义16)化合物的定义、分类(17)有机化合物的定义18)无机化合物的定义
(19)糖类的定义20)糖类主要代表物质: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21)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的变性反应22)石油的基本组成
(23)酸的定义24)碱的定义25)盐的定义26)电解质的定义27)盐类的水解(28)溶解度的定义29)勾股定理的内容30)平均数的含义
(31)算术的含义32)最优化问题(33)物理学: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国际单位制
(34)力学:力学的研究对象;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35)电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电压;电阻;生活用电(36)电磁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
(37)光学:紫外线;红外线(38)软件、程序、文档概念(39)计算机病毒定义、分类(40)防火墙定义
(41)局域网的定义、功能及组成42)因特网定义及特点(43)万维网(WWW)概念44)互联网概念
(45)电子商务的定义、特征46)电子货币的定义、特点
(47)电子政务的定义48)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及作用49)智慧家居的定义
(50)智慧大厦的定义、组成51)数字水印的定义、特点52)数字指纹的定义、作用
(53)蓝牙技术的定义、特点54)IP电话的定义、特点55)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56)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57)染色体的含义58)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的概念(59)基因工程、试管婴儿、生物克隆技术的含义及其研究进展
(60)生物科学的进展,如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DNA的双螺旋结构、克隆羊等(61)能源的概念62)太阳能的含义63)材料:材料分类;新材料及其特点
(64)纳米:纳米及纳米技术;纳米材料65)激光加工及特点;激光存储技术及特点(66)高速公路的定义、分级67)高速铁路的定义68)高速列车的定义
(69)动车组的定义、组成70)通用飞机的定义、用途71)大飞机的的定义
(72)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可进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国家73)宇宙飞船的定义
(74)毕升的主要发明75)蔡伦的主要发明76)李时珍的主要著作77)华罗庚的主要研究领域(78)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的重要意义79)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
(80)爱迪生的主要发明81)伏特的主要发明82)法拉第的主要发现83)欧几里得的主要著作(84)阿基米德的主要著作85)哥白尼的科学贡献86)伽利略科学实验的意义 理解部分
(1)龙卷风的特点2)龙卷风与热带气旋的区别3)寒潮的形成4)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区别(5)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6)地球的形成,地球大气的组成,地球的运动方式及其地理意义
(7)泥石流的特征,我国泥石流的分布8)洪水对人类的影响
(9)火山喷发的影响,地球上的两个最大的火山活动带(10)海啸的危害(11)生物与细菌的基本特性,生物界组成,微生物的存在,细菌的应用
(1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区别13)食物链的组成(14)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主要以糖类、淀粉、蛋白质为主)及其功能
(15)化学变化的判断16)淀粉的产生、主要功能及其在常见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含量(17)蛋白质的存在、生命作用;18)石油性状(物理、化学性质),石油的形成
(19)酸的基本性质;碱的基本性质20)理解酸、碱、盐三者的相互联系2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食盐的组成22)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23)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
(24)糖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5)蛋白质变性反应的应用(高温灭菌,牛奶解重金属离子中毒等)
(26)理解作为战略资源,石油的在化工、能源、医药等方面的重要用途27)溶液pH值---氢离子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简单计算28)电离方程式29)强酸、弱酸及强碱、弱碱的判断
(30)中和反应的含义及其实质31)离子反应方程式
(32)可溶性盐溶液的导电性原理33)溶质、溶剂、溶液、悬浊液、胶体、饱和溶液的含义(34)有关溶解度的基本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35)从海水中提纯食盐的基本原理36)代数与算术的区别
(37)平面几何以及平面几何的基本公理38)立体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本公理
(39)解析几何以及创立解析几何的意义40)力学:物体的平衡;物体运动与所受力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41)电学:电路及其连接;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42)光学: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
(43)软件的作用44)文档的作用45)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危害性
(46)防火墙的作用、对信息安全监视和防卫所用的基本方法47)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三者的关系48)电子商务的分类49)电子政务的作用50)智能机器人的三大要素
(51)数字水印的作用52)IP电话的简单工作原理53)DNA的结构与功能
(54)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特点及区别55)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及人类基因组的组成(56)DNA重组技术及克隆技术的应用57)干细胞的类型及其区别(58)能源的分类
(59)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我国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条件(60)地热能的特点、形成、分布,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61)氢能
(62)高速铁路的时速要求63)高速列车的发展64)中国动车的发展
(65)中国通用飞机的发展
(66)大飞机的发展67)应用卫星的作用68)宇宙飞船的构型
(69)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贡献70)袁隆平主要从事的工作及他的工作意义
(71)王选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72)牛顿对科学的主要贡献以及他的著作对物理学的重大意义(73)爱因斯坦及建立相对论的意义(74)富兰克林的主要发现和主要发明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考核知识点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2)生态系统的概念(3)生态系统平衡的含义(4)生物圈的含义
(5)生物多样性的含义(6)濒危物种的含义(7)草原的含义
(8)臭氧与臭氧层的含义及其变化
(9)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等的含义及成因
(10)水土流失的含义及成因(11)温室效应的含义及成因(12)地球变暖的原因(13)酸雨的含义及成因
(14)土地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5)绿色消费的含义和特征(16)绿色食品的含义及标识(17)清洁生产的定义(18)世界环境日
理解部分
(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生态系统的功能
(3)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
(4)森林,森林生物群落的特点、作用,地球森林植被发展状况
(5)生物圈的组成、特点,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6)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7)濒危物种的保护意义及保护途径(8)世界草原的分布及利用状况(9)草原与草甸的区别(10)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四种负效应及其原因(1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含义及实施(13)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及特点(14)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内容(15)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相关文件
第五编 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
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况 1.考核知识点
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
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与目的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的功能特征和活动特征(2)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尤其注意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
(3)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概念;解聘辞聘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和类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考核等次和考核标准
理解部分
(1)事业单位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2)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和目的;衡量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标准
(3)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
(4)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的意义;解聘与辞聘的区别;事业单位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的意义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目的、方法、程序和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章 陕西省省情 1.考核知识点 陕西省自然概况
陕西省工业和农业、交通、人口与民族 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
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 陕西现代文学艺术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状况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 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 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陕西省地理位置;陕西省地形地貌;陕西省主要山脉与河流(2)陕西省气候特征;陕西省环境状况;陕西省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3)陕西省的工业与农业;陕西省的交通、人口与民族
(4)陕、秦、三秦称谓的由来;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线索;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
(5)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理解部分
(1)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陕西自古帝王都;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陕西是革命的圣地;陕西文化积淀深厚;陕西的特色鲜明民俗文化;陕西民间艺术的内容与特点
(2)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概况;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3)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关于考核内容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关于考核要求和内容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规定了考试的主要范围及其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应试人员能够把握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更加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有关教材;同时,也使考试命题的范围更加明确,以便更准确的设计试题的知识能力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三个学段考核的基本内容中,按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两个层次规定了应试人员应达到的能力发展要求。两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其涵义是:
识记与理解:要求熟知各部分内容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识记是初级层次的要求。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涵,把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分析与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有关理论和实
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运用,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级具体要求。简单运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运用,要求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本次基础知识笔试分为“专业科目”和“综合知识”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专业科目”考试按中学教师(含职业高中学段)、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个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综合知识”考试不分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只分为识记与理解。
(二)各学段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学段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考核要求和考核内容进行,试题覆盖到各范围的内容,并适当突出主要内容,以体现本学科内容的重点。
(二)“专业科目”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与理解占50%,分析与应用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学科实践能力的测试。“综合知识”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50%,理解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综合知识理解能力的测试。
(三)本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第四篇: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
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基础知识考试资料编写组
前 言
为进一步做好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统一公开招聘笔试考试工作,按照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统一公开招聘笔试命题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人[2011]30号)精神和具体要求,将基础知识笔试分为“专业科目”和“综合知识”两个科目,考试学段划分为中学教师(含职业高中学段)、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个学段,为此而制定中学教师“教育
知识与能力”考试
大纲、小学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幼儿园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以及三个学段的“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专业科目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中学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中学段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与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中学教育教学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师专业化发展。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教育学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学;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本质;学校的产生;古代学校;近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制;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含义;当代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方针。
学校教育功能的含义;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现代化功能、政治功能、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反思与教师反思;教学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研究;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校本教研。(2)分析与应用
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的应用;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及实际应用;教师反思的意义;教师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行动研究法的基本要素与实际应用。
(二)中学课程与教学 1.考核知识点
课程基本理论;基础教育(中学)新课程改革;学校教学的过程与特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与评价。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课程的含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课程理论的发展、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课程设计的概念、目标模式、过程模式;课程目标与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课程标准;教材与教科书;课程的类型;校本课程与开发;课程内容的基本观点;挖掘课程内容的方法与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改的基本特征;课程设置的整合性;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新课程设计的特征;中学新课程的结构;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教学的概念、特点、任务;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的概念、特点、“三要素”说;教学过程的教育性与发展性;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说与发展说;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与表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简约型规律;教师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规律。
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师观;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课堂教学的概念、意义;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设计的概念、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与设计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教案设计的一般环节;导入技能的类型与原则;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构成要素;提问技能的类型与原则;教授技能的类型与原则;变化技能的类型;强化技能的概念与类型;演示技能的定义与类型;板书技能的定义、意义、类型与应用原则;结束技能的定义、意义与应用原则;课堂组织技能的定义、步骤与类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班级授课制的定义、类型与结构;个别辅导的常用方法;小组教学的八种形式;现场教学的概念与组织要求;教学模式的概念与中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上好一节课;说课的概念、类型、内
容与原则、听课的含义;听课的类型与教师如何听课;评课的内容。
教学质量的含义与影响要素;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评价的含义、原则、种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建构主义思想对教学评价的启示;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实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教学测验题目的类型与编制;测验分数的解释。(2)分析与应用
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与内容;课程内容的挖掘与转化;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与体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过程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的教育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教学中的落实;课堂教学原则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课堂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案的设计实践;说课稿的撰写;好课评价标准的实际运用;讲课的操作性要求;课堂教学环节实际应用。
(三)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1.考核知识点
品德与德育;学校德育的原则、方法和模式;班主任与班级管理。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品德、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关系;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德育的概念、意义。
学校德育的客观真实性原则、整体系统性原则、辩证发展性原则、知行一致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尊重平等原则;品德教育模式的内涵;品德教育中的认识模式、情感模式、社会化模式、生态模式。
班主任工作职责;班级管理的内涵;学生与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的策略。(2)分析与应用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与德育对策;正面教育原则、整体系统原则、尊重平等原则的实践运用;德育的认识模式、情感模式、生态模式的实践运用及德育方案设计;班集体建设方案设计;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的校正。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考核知识点
知识学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学习的概念;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概念同化与形成;问题解决;学习的认知策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正强化与负强化,尝试错误学习,普雷马克原理;认知学习理论,顿悟学习,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习共同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学生观、教师观。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2)分析与应用
强化原理在学生良好行为塑造中的运用;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观”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的意义;人本主义学生观对教育的意义;概念与原理的教学策略及其实践应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实践运用;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实践运用。
(五)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辅导
1.考核知识点
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本规律;心理发展的理论;学校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技术。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认知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认知冲突;最近发展区;内化;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个人神话;假想观众。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艾利斯的ABC理论;释意;肯定性训练法;自我管理法。(2)分析与应用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组织教学;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依据青春期的反叛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实践应用;通过心理咨询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实践策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实践应用。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1.栗洪武等主编《学校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2.王振宏、李彩娜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陕西省各地市新华书店有教材)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小学段
“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小学段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小学德育和班级管理、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基础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及其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教师职业与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和教学研究。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教育本质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的含义。
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学校教育制度;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教师职业的意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角色定位;教师的情感智力和品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反思的含义;教师反思的意义;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2)分析与应用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教师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教育案例、教师叙事、网络教研、教学课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要素;校本教研的过程;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集体备课、定向研讨、案例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 1.考核知识点
课程和课程理论;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和评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和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课程的概念;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课程目标的内涵和特征;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标准的内容;教材和教科书的含义;课程的类型;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新课程设计的特征;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教学和教学理论:教学的概念;学校教学的特点;学校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的发展;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原则;教学设计的内涵和内容;教学评价的含义。
班级授课制;现场教学;个别指导;小组教学;复式教学。(2)分析与应用
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流派;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学说;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相关问题;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
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和原则;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各种教学技能的意义、类型和原则;我国中小学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上好一堂课;说课的内容、类型和原则;听课的类型和具体要求;评课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的含义和要求;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教学测验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难度;测验题目的类型;测验成绩的分析与解释。
(三)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 1.考核知识点
德育和学校德育;小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小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小学班主任的修养和工作。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德育的概念;学校德育的意义;学校德育的任务;学校德育的功能;学校德育的内容。
班级的含义;班级管理的含义;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作用;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2)分析与应用
学校德育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原则;学校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学校德育的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小学班主任的素养;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小学班主任的行动研究;良好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建设的原则;班集体建设的内容;班集体建设的途径。
(四)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
1.考核知识点
心理的本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认知过程;认知发展观;新皮亚杰主义;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关键期;最近发展区。
学习及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创造力;问题解决;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品质;认知策略;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练习曲线;高原现象;学习过程;试误说;顿悟说;程序教学;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人心理的本质;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人的心理活动与认知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学习的概念及理解;学习的分类;学习的过程;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知识的概念及内涵;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知识迁移的原理;遗忘规律;创造力的基本特征;问题解决的实质、理论、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技能的含义;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智力技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和形成的标志;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与需要诱因之间的关系;培养与激发小学生外部动机的方法;学习品质的概念与种类及培养的方法;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加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2)分析与应用
小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与教育;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最近发展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关系。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加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在教学中的观点及对教学的影响;利用遗忘的规律进行有效复习;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进行有效教学;知识学习的策略与教育;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智力技能和促进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特点及采用不同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实例。
(五)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
1.考核知识点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其干预。
教师心理;小学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教师专业成长。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心理健康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学习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成因。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教师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教师职业角色的内容;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目标。
(2)分析与应用
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人际关系问题的干预策略;网络成瘾的对策。
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栗洪武等主编《学校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李越、霍涌泉主编《教育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陕西省各地市新华书店有教材)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幼教段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幼儿教育段的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指导、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学前教育基本概念:广义的学前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学前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保教结合; 学前教育的任务:0-3岁早教机构的任务,幼儿园的保教任务;
学前教育的原则: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我国学前教育的有关法规和条例:教育法体系中的基本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学 的方法。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广义的和狭义的学前教育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
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学前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和保教结合)及其含义;幼儿园的保教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打好基础);《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宗旨,并了解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含义,并了解
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知识观和儿童观,了解该纲要的主要结构与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特殊原则;《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基本精神。(2)分析与应用
能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说明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特殊原则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条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说明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1.考核知识点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及应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及其矫正。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与意义;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测验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2)分析与应用
初步掌握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测验法在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流派的理论解释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能够依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进行教育教学;依据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矫正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感;初步掌握对各年龄段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策略;初步掌握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矫正的方法。
(三)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 1.考核知识点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意义与功能,种类与内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设计与指导。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活动,外出活动,亲子活动,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内含与特点(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幼儿自由活动,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意义与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自由活动节日活动,外出活动,亲子活动,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分类、种类和内容构成(一日生活常规的内容,节日活动的分类,外出活动的种类,亲子活动的种类,幼儿园环境的构成);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组织与指导(一日常规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自由活动,节日活动,春秋游活动,外出参观与实践活动,亲子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原则,经济性原则。(2)分析与应用
结合实际分析评价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了解组织幼儿自由活动的步骤和方法;能够设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节日庆祝活动,并撰写活动方案;能够策划、组织与指导幼儿园各种外出活动,并撰写活动方案;能够策划、组织与指导幼儿园亲子活动,并撰写活动方案;结合实际创设并评价幼儿园室内外环境。
(四)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指导 1.考核知识点
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和特征;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学前儿童游戏的功能;学前儿童游戏的条件;学前儿童各类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不同学者关于学前儿童游戏分类的观点;学前儿童游戏的功能和条件。(2)应用与分析
能够分析创设儿童游戏需要的条件,包括游戏的时间、游戏的环境与材料、儿童的自主参与等;设计与组织各类游戏活动,包括儿童游戏的水平的分析与预设,儿童游戏的观察,儿童游戏的指导等。
(五)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考核知识点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结构形态和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典型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功能与方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结构形态和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原理;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典型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特点、功能与方法;幼儿园的领域活动的含义、特点及其功能,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理论知识(包
括领域活动大纲的编制与内容的把握,领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领等);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的含义、特点及其功能;主题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理论知识(包括主题的选择与开发,主题活动的设计,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主题活动的展开与指导,主题活动的观察反思与调整,开展单元主题活动的注意事项等);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的含义、特点及其功能,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理论知识(包括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活动区的种类及其设置,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领,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的注意事项等),区域活动与游戏、集中教育活动、主题教育的关系。
(2)分析与应用
能够根据需要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一日活动计划;能够制定各年龄班的各类具体教学活动计划(包括领域教学活动方案、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区域活动方案等);分析、判断与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实际案例。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郑健成主编《学前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七次印刷。陈帼眉主编《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综合知识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第一编 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历史观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哲学的概念(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概念(6)运动的概念(7)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8)静止的概念(9)规律的概念和属性(10)联系及其属性(11)发展的概念(12)新事物和旧事物(13)质和量(14)矛盾的概念及其属性
(1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16)范畴的概念(17)现象和本质(18)内容和形式(19)原因和结果(20)必然性和偶然性(21)可能性和现实性(22)实践及其特点(23)实践的基本形式(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5)真理和谬误(26)历史观的概念(2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8)生产方式的概念(2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31)阶级、国家、革命的概念(32)人民群众的概念(3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概念 理解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9)质量互变规律(10)否定之否定规律(11)对立统一规律
(1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7)认识的发展过程(18)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19)真理和谬误的关系(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2)社会意识的构成(2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2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2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6)杰出人物的作用(27)人的本质(28)人生价值(29)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考核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3)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7)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理解部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3)实事求是的含义(4)群众路线的含义(5)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6)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7)《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意义(8)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10)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14)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1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16)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方式(2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
(23)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24)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四项基本原则(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6)我国的分配制度(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9)“三个有利于”标准(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市场经济的含义(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点(15)我国的教育方针(16)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2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2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理解部分(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关系(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3)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三步走”战略第三个阶段的划分(6)科教兴国战略(7)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8)区域经济协调发展(9)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
(10)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11)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断的意义(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1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8)坚持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19)“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2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4)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25)又好又快发展(26)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意义
(27)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28)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内涵(29)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关系(30)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
第二编 教师道德与教育法
第一章 职业道德
1.考核知识点
道德的内涵、功能
职业道德内涵、特点、体现方面、意义与作用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基本规范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职业的含义(2)道德的内涵(3)职业道德的内涵(4)教师职业的含义(5)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理解部分
(1)职业道德的特点(2)职业道德的体现方面(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5)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第二章 教育法 1.考核知识点
教育法的原则
依法治校
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政府的教育职权 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教育权
教师
学生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教育法的概念和原则(2)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保障的含义(3)依法治校的含义(4)教育权的含义、构成(5)受教育权的含义、内容(6)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7)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教育职权的主要内容
(8)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 理解部分
(1)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行政、民事、刑事三种法律责任的主体和主要内容
(2)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各自内容及其关系(3)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4)不同级别的政府教育部门职权的主要内容(5)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6)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的主要内容(7)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第三编 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
第一章 中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中国文学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诗经》的来源、名称演变及“诗六艺”(2)“楚辞”的名称源流及屈原的代表作品(3)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4)词的名称、分类、特点及流派(5)元曲的基本知识
(6)散文的分类、基本特征(7)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发展的两大阶段(8)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9)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10)话本小说的概念(11)章回小说的概念(12)新闻的概念(13)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14)《论语》的作者、文学特点(15)老子及《老子》概况(16)庄子及《庄子》概况17)《史记》的作者、编籑体例(18)《汉书》的作者、体例(19)建安文学的时间断限(20)“三曹”诗歌与“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美学风格(21)“初唐四杰”(2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中的名句(2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24)王维《山居秋暝》的名句(25)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 李白、杜甫
(26)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27)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28)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9)李商隐无题诗的作意及风格特点(30)苏轼的生平与创作(31)“易安体”的风格特点(32)辛弃疾及其爱国词(3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4)“唐宋八大家” 及其代表作品(35)“元曲四大家”(36)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37)“曲状元”马致远及其代表作品(38)明代“四大奇书”(3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40)《红楼梦》的作者、书名、版本情况(41)《儒林外史》的作者、思想内容(42)鲁迅生平与创作概况(43)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44)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45)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46)冰心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品“爱的哲学”、“母爱”、“童真”的主旋律(47)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作家叶圣陶,有童话集《稻草人》(48)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49)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的内容与文学史意义(50)创造社的主要成员(51)新月派的代表诗人(52)文学研究会与人生派文学(53)梁实秋散文代表作品《雅舍小品》(54)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55)田汉话剧的代表作品56)老舍的创作简况及其主要作品
(57)曹禺的戏剧代表作品(58)夏衍的戏剧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59)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品《华威先生》(60)张恨水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61)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62)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消遣的文学思潮及主要代表作家(63)赵树理与山药蛋派(64)孙犁与荷花淀派(65)贺敬之与新歌剧《白毛女》(66)艾青诗歌“土地”与“太阳”主题意象(67)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的主要人物形象(68)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69)“伤痕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0)“改革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1)“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2)“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与作品 理解部分(1)《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2)《诗经》的艺术特征(3)“楚辞”的文体特点(4)唐诗的题材、创作方法、基本形式(5)现代散文的表现形式(6)小说的文体重心、小说的本质特点(7)网络小说的概念及特点(8)言情小说的概念及特点
(9)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文体特点(10)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体制演变(11)《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12)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含义(13)《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14)《汉书》简况(15)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风格特点(16)“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形成与发展的贡献(17)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8)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19)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及“诗史”性质(20)“元白体“的语言特点
(21)李贺诗歌的代表作品与“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22)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23)杜牧的咏史诗的特点(24)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贡献(25)《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地位(26)《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7)《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28)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29)茅盾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30)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31)巴金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32)冰心、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33)徐志摩诗歌创作概况及新月诗派的理论与创作(34)林语堂、梁实秋与三四十年代的闲适小品文创作(35)老舍小说的京味文学特色(36)《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意义(37)《雷雨》和《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38)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39)张恨水通俗小说的创作特点(40)贺敬之诗歌中的“时代精神”(41)艾青的重要诗集以及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贡献(42)“山药蛋派”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43)赵树理的“农民作家”的称号及大众化的风格特色(44)“战士诗人”郭小川及其代表作品(45)《红旗谱》的民族风格(46)陈忠实《白鹿原》的史诗风格
(47)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48)王安忆创作简况及其代表作品
(49)张贤亮的哲理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品(50)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古希腊罗马文学 早期基督教文学 阿拉伯文学 中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2)荷马史诗
(3)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5)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6)中世纪文学的时间界限、基本类型(7)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8)但丁与《神曲》
(9)古典主义文学的时间界限(10)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
(11)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12)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13)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著名喜剧
(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与其名作《堂吉诃德》(15)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16)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17)雨果、缪塞、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8)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19)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
(21)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时间及主要艺术特征(22)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2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24)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25)契诃夫的主要代表作品(26)福楼拜的主要作品(27)《红与黑》中于连形象(28)《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和基本内容(29)狄更斯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30)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31)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32)欧·亨利的主要作品
(33)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34)欧仁·鲍狄埃与《国际歌》
(3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36)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37)罗曼·罗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38)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部分
(1)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2)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新约》(3)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4)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5)《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6)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7)《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戏剧(8)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9)《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及对封建教会的批判(10)《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11)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12)《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
(13)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14)卢梭讨论教育的哲理小说《爱弥尔》(15)卢梭《忏悔录》对自我的大胆袒露(16)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浮士德》的情节、结构与题材特点18)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9)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20)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21)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22)雨果60年代的四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23)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中“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24)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25)果戈理短篇小说“小人物”的主题(26)果戈理《死魂灵》的思想意义(27)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
(28)《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29)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体小说《战争与和平》(30)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
(31)《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32)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33)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34)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35)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场》(36)简·爱形象和罗切斯特形象及其意义(37)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38)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39)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40)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品
(41)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42)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43)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第三章 中国历史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中国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现当代社会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母系氏族公社(2)半坡遗址(3)河姆渡遗址(4)父系氏族公社(5)龙山文化(6)大汶口文化
(7)禅让制(8)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9)夏历(10)夏朝灭亡(11)商朝建立(12)青铜器(13)甲骨文(14)牧野之战(15)商朝灭亡(16)西周建立(17)礼乐制度(18)宗法制度(19)周平王东迁(20)春秋五霸(21)战国七雄(22)秦的统一(23)大泽乡起义(24)秦朝灭亡(25)楚汉战争(26)刘邦建立汉朝(27)文景之治(28)张骞出使西域(29)丝绸之路(30)东汉建立(31)光武中兴(32)黄巾大起义(33)《周髀算经》(34)《九章算术》(35)《神农本草经》(36)《黄帝内经》(37)造纸术(38)蔡候纸(39)秦始皇兵马俑(40)官渡之战(41)赤壁之战(42)司马炎建立西晋(43)司马睿建立东晋(44)五胡十六国(45)淝水之战(46)南朝(47)北朝(48)北魏孝文帝改革(49)圆周率(50)大明历(51)《齐民要术》(52)《水经注》(53)莫高窟(54)云岗石窟(55)龙门石窟(56)曹不兴(57)王羲之(58)魏碑(59)杨坚建立隋朝(60)隋炀帝(61)唐太宗(62)“贞观之治”(63)武则天(64)唐玄宗(65)“开元盛世”(66)“安史之乱”(67)黄巢起义(68)朱温废唐69)赵州桥(70)南禅寺(71)佛光寺(72)《诸病源侯论》(73)“药王”孙思邈(74)《唐新本草》(75)“昭陵六骏”(76)颜真卿(77)柳公权(78)张旭(79)怀素(80)五代十国(81)耶律阿保机(82)陈桥兵变(83)元昊(84)女真族(85)北宋灭亡(86)南宋建立(87)“绍兴和议”(88)成吉思汗(89)忽必烈(90)行省制度(91)活字印刷术(92)《梦溪笔谈》(93)水运仪像台(94)《授时历》(95)明朝的建立(96)明成祖(97)努尔哈赤(98)大清建立(99)李自成农民起义(100)清军入关(101)《本草纲目》(102)《农政全书》(103)《天工开物》(104)《徐霞客游记》(105)故宫(106)林则徐(107)虎门销烟(108)鸦片战争(109)《中英南京条约》(110)洪秀全(111)金田起义(121)《天朝田亩制度》(122)曾国藩(123)左宗棠(124)李鸿章(125)张之洞(126)洋务运动的口号(127)邓世昌(128)丁汝昌(129)威海卫战役(130)《马关条约》内容(131)维新运动(132)康有为(133)梁启超(134)谭嗣同135)“公车上书”(136)“戊戌六君子”(137)义和团(138)朱红灯(139)平原大捷(140)八国联军(141)《辛丑条约》(142)同盟会(143)孙中山(144)三民主义(145)辛亥革命(146)中华民国(147)清朝灭亡(148)袁世凯(149)二次革命(150)宋教仁(151)黄兴(152)袁世凯复辟帝制(153)护国运动(154)直系(155)皖系(156)奉系(157)新文化运动(158)《青年杂志》(159)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60)五四运动(161)共产主义小组(16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63)陈独秀(164)中共三大(165)国民党“一大”(166)新三民主义167)北伐战争(168)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69)汪精卫“七一五”反共政变(170)南昌起义(171)八七会议(172)秋收起义(173)井冈山根据地(174)苏维埃共和国(175)长征(176)“九·一八”事变(177)“伪满洲国”(178)西安事变(179)“七七事变”(180)八路军(181)新四军(182)叶挺、皖南事变(183)平型关大捷(184)南京大屠杀(185)重庆谈判;《双十协定》(186)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87)国民党统治覆灭(18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0)抗美援朝战争(191)镇压反革命(19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3)三大改造(194)“一五”计划(195)中共八大(196)《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五一六通知》(198)“九一三”事件(199)尼克松访华(200)《中美联合公报》(201)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02)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203)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4)唐山大地震(205)“天安门事件”(206)粉碎“四人邦”(20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08)中共十二大(209)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210)汶川大地震(211)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12)两岸“三通”
理解部分
(1)西周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休养生息政策(3)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5)“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6)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7)明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太平天国和历代农民起义的异同(10)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2)维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7)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及意义(18)南昌起义的影响
(1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1)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初期国内主要矛盾(2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一国两治” 第四章 世界历史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当代史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世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埃及(2)四大文明古国(3)古巴比伦王国(4)居鲁士、大流士、雅利安人、阿育王(5)印度“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迈锡尼文明(6)《伊利亚特》、《奥德赛》(7)议事会、人民大会(8)斯巴达国家、雅典国家、亚历山大帝国(9)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萨哥拉、阿基米德、阿里斯托库、厄拉托斯提尼、屋大维(10)斯巴达克起义(11)基督教(12)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法(13)阿庇亚大道(14)克洛维、查理曼、“神圣罗马帝国”、英吉利王国15)日本统一、“大化革新”(16)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古兰经》(17)拉齐斯、《医典》、穆罕默德·伊本·穆萨、奥斯曼(18)十字军东征(19)文艺复兴(20)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火线、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光荣革命、《权力法案》、君主立宪制(21)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瓦特、富尔敦、史蒂芬孙(22)美国独立战争原因、来克星顿枪声、乔治·华盛顿、《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美国内战、林肯、《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3)法国三个等级、三级会议、《人权宣言》、雾月政变、七月革命(24)莫斯科公国、伊凡四世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沙皇俄国扩张(25)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巴黎公社(26)明治维新的内容、明治维新的影响(27)俾斯麦、威廉一世统一、加富尔、加里波第(28)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彼得格勒起义(29)十月革命(30)《凡尔赛和约》(31)共产国际(32)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3)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4)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35)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斯坦会议、《波斯坦公告》、德国投降、日本投降(36)联合国(37)《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美苏争霸(3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9)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40)亚洲金融风暴(41)美国“9·11”事件(42)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
理解部分
(1)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影响(2)伊斯兰教的影响(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5)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6)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7)法国革命的意义(8)《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10)海湾战争的影响;美国“9·11”事件的影响 第五章 写作
1.考核知识点
常见公文(通知与通报、决定与批复、请示与报告、函与会议纪要)
学术论文
教师教案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通知的概念(2)通知的特点(3)通知的文体结构(4)通报的概念(5)通报的特点(6)通报的文体结构(7)决定的概念(8)决定的特点(9)决定的文体结构(10)批复的概念(11)批复的特点(12)批复的文体结构(13)请示的概念(14)请示的特点(15)请示的文体结构(16)报告的概念(17)报告的特点(18)报告的文体结构(19)函的概念(20)函的特点(21)函的文体结构(22)会议纪要的概念(23)会议纪要的特点(24)会
议纪要的文体结构(25)学术论文的涵义(26)学术论文的特点(27)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28)学术论文的结构(29)教案的涵义(30)教案的作用(31)教案的编写原则(32)教案的编写内容
理解部分
(1)通知与通报特点异同(2)通知与通报文体结构异同(3)决定与批复的文体结构区别(4)批复的撰写要求(5)比较请示与报告文体结构区别
(6)报告的种类: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7)比较函与会议纪要的文体结构异同(8)学术论文的特点: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独创性、规范性、易读性(9)学术论文的分类标准:按研究的学科、按研究的内容、按写作目的(10)论文前置部分内容: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11)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12)论文的逻辑结构:开头、中间、结尾(13)论文的基本逻辑形式:序论、本论、结论(14)论文开头可出现的四种不同侧重点(15)论文结尾的可出现的四种不听侧重点(16)论文段落要求(17)论文层次强化的方法(18)教案与教学活动的关系(19)教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操作性、变化性(20)教案编写的步骤
第四编 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自然与高科技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天文地理
生物化学
数学物理
计算机与智能技术
信息与通信技术 生命科学与能源科学技术 新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 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技术 科技丰碑人物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热带气旋的概念(2)沙尘暴的概念(3)寒潮的含义(4)大气压的含义(5)泥石流的概念(6)洪水的概念(7)火山的含义8)地震的含义、地震的类型及划分标准(9)海啸的含义(10)能源的概念(11)太阳能的含义(12)微生物、细菌的概念(13)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含义(14)食物链的含义(15)化学变化的定义(16)化合物的定义、分类(17)有机化合物的定义(18)无机化合物的定义(19)糖类的定义(20)糖类主要代表物质: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21)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的变性反应(22)石油的基本组成(23)酸的定义(24)碱的定义(25)盐的定义(26)电解质的定义(27)盐类的水解(28)溶解度的定义(29)勾股定理的内容(30)平均数的含义(31)算术的含义(32)最优化问题(33)物理学: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国际单位制(34)力学:力学的研究对象;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35)电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电压;电阻;生活用电(36)电磁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37)光学:紫外线;红外线(38)软件、程序、文档概念(39)计算机病毒定义、分类(40)防火墙定义(41)局域网的定义、功能及组成(42)因特网定义及特点(43)万维网(WWW)概念(44)互联网概念(45)电子商务的定义、特征(46)电子货币的定义、特点(47)电子政务的定义(48)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及作用(49)智慧家居的定义(50)智慧大厦的定义、组成(51)数字水印的定义、特点(52)数字指纹的定义、作用(53)蓝牙技术的定义、特点(54)IP电话的定义、特点(55)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56)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57)染色体的含义(58)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的概念(59)基因工程、试管婴儿、生物克隆技术的含义及其研究进展(60)生物科学的进展,如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DNA的双螺旋结构、克隆羊等(61)能源的概念(62)太阳能的含义(63)材料:材料分类;新材料及其特点(64)纳米:纳米及纳米技术;纳米材料(65)激光加工及特点;激光存储技术及特点(66)高速公路的定义、分级(67)高速铁路的定义(68)高速列车的定义(69)动车组的定义、组成(70)通用飞机的定义、用途(71)大飞机的的定义(72)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可进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国家(73)宇宙飞船的定义
(74)毕升的主要发明(75)蔡伦的主要发明(76)李时珍的主要著作(77)华罗庚的主要研究领域(78)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的重要意义(79)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80)爱迪生的主要发明(81)伏特的主要发明(82)法拉第的主要发现(83)欧几里得的主要著作(84)阿基米德的主要著作(85)哥白尼的科学贡献(86)伽利略科学实验的意义
理解部分
(1)龙卷风的特点(2)龙卷风与热带气旋的区别(3)寒潮的形成(4)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区别(5)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6)地球的形成,地球大气的组成,地球的运动方式及其地理意义
(7)泥石流的特征,我国泥石流的分布(8)洪水对人类的影响(9)火山喷发的影响,地球上的两个最大的
火山活动带(10)海啸的危害(11)生物与细菌的基本特性,生物界组成,微生物的存在,细菌的应用
(1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区别(13)食物链的组成(14)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主要以糖类、淀粉、蛋白质为主)及其功能(15)化学变化的判断(16)淀粉的产生、主要功能及其在常见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含量(17)蛋白质的存在、生命作用;(18)石油性状(物理、化学性质),石油的形成(19)酸的基本性质;碱的基本性质(20)理解酸、碱、盐三者的相互联系(2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食盐的组成(22)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23)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24)糖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5)蛋白质变性反应的应用(高温灭菌,牛奶解重金属离子中毒等)(26)理解作为战略资源,石油的在化工、能源、医药等方面的重要用途(27)溶液pH值---氢离子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简单计算(28)电离方程式(29)强酸、弱酸及强碱、弱碱的判断(30)中和反应的含义及其实质(31)离子反应方程式(32)可溶性盐溶液的导电性原理(33)溶质、溶剂、溶液、悬浊液、胶体、饱和溶液的含义(34)有关溶解度的基本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35)从海水中提纯食盐的基本原理(36)代数与算术的区别(37)平面几何以及平面几何的基本公理(38)立体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本公理(39)解析几何以及创立解析几何的意义(40)力学:物体的平衡;物体运动与所受力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41)电学:电路及其连接;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42)光学: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43)软件的作用(44)文档的作用(45)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危害性(46)防火墙的作用、对信息安全监视和防卫所用的基本方法(47)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三者的关系(48)电子商务的分类(49)电子政务的作用(50)智能机器人的三大要素(51)数字水印的作用(52)IP电话的简单工作原理(53)DNA的结构与功能(54)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特点及区别(55)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及人类基因组的组成(56)DNA重组技术及克隆技术的应用(57)干细胞的类型及其区别(58)能源的分类(59)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我国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条件(60)地热能的特点、形成、分布,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61)氢能(62)高速铁路的时速要求(63)高速列车的发展
(64)中国动车的发展
(65)中国通用飞机的发展
(66)大飞机的发展
(67)应用卫星的作用(68)宇宙飞船的构型(69)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贡献(70)袁隆平主要从事的工作及他的工作意义(71)王选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72)牛顿对科学的主要贡献以及他的著作对物理学的重大意义(73)爱因斯坦及建立相对论的意义(74)富兰克林的主要发现和主要发明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考核知识点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2)生态系统的概念(3)生态系统平衡的含义
(4)生物圈的含义(5)生物多样性的含义(6)濒危物种的含义(7)草原的含义
(8)臭氧与臭氧层的含义及其变化
(9)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等的含义及成因(10)水土流失的含义及成因(11)温室效应的含义及成因(12)地球变暖的原因(13)酸雨的含义及成因(14)土地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5)绿色消费的含义和特征16)绿色食品的含义及标识(17)清洁生产的定义(18)世界环境日
理解部分
(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生态系统的功能(3)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4)森林,森林生物群落的特点、作用,地球森林植被发展状况(5)生物圈的组成、特点,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6)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7)濒危物种的保护意义及保护途径(8)世界草原的分布及利用状况(9)草原与草甸的区别(10)土地荒漠化的危害(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四种负效应及其原因(1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含义及实施(13)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及特点(14)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内容(15)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相关文件
第五编 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
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况 1.考核知识点
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 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与目的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的功能特征和活动特征(2)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尤其注意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
(3)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概念;解聘辞聘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和类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考核等次和考核标准
理解部分
(1)事业单位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2)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和目的;衡量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标准
(3)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
(4)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的意义;解聘与辞聘的区别;事业单位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的意义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目的、方法、程序和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章 陕西省省情 1.考核知识点
陕西省自然概况 陕西省工业和农业、交通、人口与民族 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 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
陕西现代文学艺术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状况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 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 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陕西省地理位置;陕西省地形地貌;陕西省主要山脉与河流(2)陕西省气候特征;陕西省环境状况;陕西省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3)陕西省的工业与农业;陕西省的交通、人口与民族
(4)陕、秦、三秦称谓的由来;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线索;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
(5)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理解部分(1)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陕西自古帝王都;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陕西是革命的圣地;陕西文化积淀深厚;陕西的特色鲜明民俗文化;陕西民间艺术的内容与特点
(2)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概况;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3)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专用教材编写组《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综合知识(2012版)》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关于考核内容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关于考核要求和内容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规定了考试的主要范围及其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应试人员能够把握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更加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有关教材;同时,也使考试命题的范围更加明确,以便更准确的设计试题的知识能力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三个学段考核的基本内容中,按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两个层次规定了应试人员应达到的能力发展要求。两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其涵义是:
识记与理解:要求熟知各部分内容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识记是初级层次的要求。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涵,把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分析与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运用,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级具体要求。简单运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运用,要求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本次基础知识笔试分为“专业科目”和“综合知识”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专业科目”考试按中学教师(含职业高中学段)、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个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综合知识”考试不分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只分为识记与理解。
(二)各学段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学段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考核要求和考核内容进行,试题覆盖到各范围的内容,并适当突出主要内容,以体现本学科内容的重点。
(二)“专业科目”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与理解占50%,分析与应用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学科实践能力的测试。“综合知识”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50%,理解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综合知识理解能力的测试。
(三)本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第五篇:2013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美术习题、美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以及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鉴赏、评析美术作品的基本能力。
2.考查考生对与小学美术课程相关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情况。
4.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美术表现与创作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初步了解艺术本质、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主要种类以及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
重点掌握的内容: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了解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理解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理解和认识艺术意蕴、艺术的典型和意境;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的基本要素。
2.掌握中国历代美术的重要作品、代表人物、主要流派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对中国历代经典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评析。
重点掌握的内容:史前美术——彩陶、陶塑、玉雕;先秦美术——青铜艺术、帛画;秦汉美术——陵墓雕塑、帛画、画像砖石、工艺、建筑;魏晋南北朝美术——画家及传世经典作品、石窟壁画与雕塑、画史与画论、书法、建筑;隋唐五代美术——画家及传世经典作品、陵墓雕塑、石窟壁画与雕塑、画史与画论、书法、工艺、建筑;宋元美术——画家及传世经典作品、画史与画论、雕塑、书法、工艺、建筑;明清美术——画家及传世经典作品、版画、年画、画史与画论、书法、工艺、建筑;近现代与当代美术——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中国画、西画、版画、连环画、漫画、年画、雕塑、书法、工艺、建筑及美术思潮、美术教育。
3.掌握不同地域、国家主要历史阶段的经典美术作品和世界重要美术流派及其主要艺术家、代表作品等方面知识;了解外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对外国美术经典作品进行鉴赏、评析。
重点掌握的内容:原始与古代美术——古代埃及美术、希腊美术、古代罗马美术;欧洲中世纪及拜占庭美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美术——十七世纪佛兰德斯美术,十七世纪荷兰美术,十七、十八世纪西班牙美术,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十九世纪俄罗斯美术;现代美术——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达达和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
4.初步了解福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及表现形式。5.关注当今中外美术前沿时事。
(二)基本技能
掌握绘画、雕塑、工艺、书法、计算机美术、艺术设计等美术表现形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1.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等绘画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等美术表现的基本方法。3.了解图案、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构成法并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进行设计。
4.具有初步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技能。5.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征和制作过程,利用媒材特征进行创意。
6.具备鉴赏、分析儿童美术作品的能力。
(三)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运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了解《课程标准》中四个学习领域所涉及的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遵循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1.认识美术教育的基本涵义。2.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3.理解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实施建议。4.认识小学美术课程阶段目标。
5.了解小学美术课程四个学习领域及各学段的内容标准。6.理解《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与评价建议”以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的要求,并运用于教学。
7.掌握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懂得教学设计的原理、教学设计的特征与要素;具备教学设计的编写、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8.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教学语言使用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和范画技能、多媒体技术使用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技能创作题、综合应用题(含案例分析和教法应用题)。
2.内容比例:美术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约占40﹪;案例取自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内容。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20%。
六、考试准备
笔试时需带水笔或钢笔;创作题可用绘画铅笔或水笔等绘画工具完成,不必带色彩工具。
三、名词解释(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彩陶: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2.仕女画: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3.马踏匈奴: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答:(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答: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 15分)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答:(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画像石
答: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
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答: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3.昭陵六骏
答: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四、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答:(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2.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3.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有哪些?(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答:(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答:(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主要有哪些特点?(1)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2)精巧的结构,优美的屋顶(3)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4)鲜明、艳丽的色彩
三、名词解释(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汉谟拉比法典浮雕
答: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3.中国画
简称“国画”。指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华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
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
(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四、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后印象主义
艺术特征:(1)不满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2)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3)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4)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2.色调
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或者简单答:美术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山水画家张璪的名言。“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内心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六、论述题(20分)
请写出不少于200字赏析《清明上河图》的小短文。
答:(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二、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什么是素描?
狭义上讲:有“朴素的描写”之意。它是用铅笔、毛笔、炭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绘。
广义上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学科。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3.什么是案例?
4.什么是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6.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分析东汉《击鼓说唱俑》的艺术特色。
说唱俑描绘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个表演者,身材短胖,头上戴帻,上身坦裸,两肩高耸,乳肌下垂,大腹如鼓,两臂穿戴珠翠饰件;下身着大口长裤,赤足,坐于圆榻之上,左臂抱一小鼓,右手握一鼓槌;左足翘举,张口嘻笑,恣意调戏。造型古拙,形象生动。作者不是简单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人,而是着意刻画他的神气,使之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那伸头、耸肩、一说一笑,手舞足蹈,有声有色的表演中,流露出健康的调戏娱人的神情,毫无油滑之气。整个塑像,动作夸张,神态诙谐,极富吸引力。令人如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他的说唱和爽朗的笑声,似乎看到他的周围,有一大批入迷的观众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倾听,并随着有趣的段落和引人入胜的鼓词而在哄笑。3.以《故宫》为代表说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2)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3)总体性、综合型很强。
三、问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简述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答:(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3.什么是“立体主义”?
答: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四、论述题(10分)
谈谈对《断臂维纳斯》美的理解。
答(1)希腊化时期,雕刻艺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优美典雅的女性神话人物大量出现。
(2)塑造了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
(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
(4)是古代人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和歌颂。作品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名词解释(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金字塔
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2.巴洛克艺术
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3.巴比松画派
答: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四、问答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五、分析题(10分)
分析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1)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民主革命浪潮一度出现低潮,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感到失望,故借作品对现实进行影射和抨击。(2)取材于当时法国发生的一起海上遇难事件。
(3)画面取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主题,扩大了表现的空间。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海上的巨浪和沉重的云层,更加渲染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
(4)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身,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简述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特点。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绿、蓝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2.艺术风格
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一、填空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纯度。
3、东汉时佛教开始从印度经新疆传入内地,之后在新疆拜城开凿有克孜尔石窟;在甘肃敦煌开凿有敦煌莫高窟石窟;在天水开凿有麦积山石窟;在山西大同开凿有云岗石窟;在河南洛阳开凿有龙门石窟。
4、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5、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图>>的作者是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6、宋代著名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7、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8、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9、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10、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3、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平面构成通过对抽象造型因素(点、线、面)的研究,通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进行平面视觉语言的训练,将几个以上单元中心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多运用于实用艺术领域。
5、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6、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7、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
(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
(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
(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
(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9、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10、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
(1)学生本位意识。
(2)学生主体意识。
(3)学生个体意识。
11、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
1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13、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14、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
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6、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
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三、辨别题。
1、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
要点:正确。
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2、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要点: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
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3、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4、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5、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点: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观点论述
1、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2、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
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3、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4、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6、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
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
1、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要点:
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
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滞、习惯来回涂、喜欢用小笔描等。
用水滥没有形,或用水少没有滋润的感觉。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调配颜色脏、暗、灰,用色过火。
解决的方法:
用笔;要求流畅、肯定、迅速、一气呵成。忌来回涂,要有笔触;养成用大笔处理画面;以中笔处理局部的体和面;最后用小笔画点勾线。
用水;要求饱满,进行笔中含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尝试;用先湿润纸面再画的方法,使水分饱满;还可以进行水分流动的尝试,体会趁湿渗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画要画的干净、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调配颜色要水多色少,为避免色彩灰暗,以两色相混为宜;慎用黑白两色。
2、以下三个案例都是以《太阳》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有可操作性,但其把握的侧重点不同。请分析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
《太阳》
要点:
上述三个目标设计是同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三位教师的目标设计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每位设计者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以及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每个目标都有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方面,同时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例1 目标设计侧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运用视觉语言,使他们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力所能及地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例2目标设计侧重点落在学生用想用的材料表现他们心目中与别人不同的太阳形象。因此,该目标的弹性就体现在第一条即“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太阳”内容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例3侧重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其弹性之处的设计是目标中的第2条“能够在圆形中设计制作出不同个性的太阳面部形象”。
3、介绍画家莫奈的生平、艺术风格等,并举代表作品一幅作简单评述。
要点:生平介绍: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巴黎,他父亲在哈佛尔开杂货店,莫奈的童年便在哈佛尔度过,大自然陶冶了他自由自在的性格,那时他常在练习本封面上画装饰取乐,不知不觉从玩乐中积累了许多绘画技巧,十五岁时便以一个漫画家闻名于家乡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一
一、基础知识部分
水彩颜料是用胶水调制成的分互相渗融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轻快、湿润等特有的效果。欧洲十五世纪水彩画,作画时用水溶解颜料于纸上,利用画纸的白地和水末始有水彩画,十八世纪起在英国发展为独立的画种。
奠定擦笔水彩画法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的是郑曼陀。
水粉画用粉质所制颜料(称水粉颜料或广告色)和水调和绘成。颜色一般不透
明,运用得恰当,能兼有厚重和明朗轻快的视觉效果。
明度也称光度、亮度,一般指某色光对人眼的刺激量而言。反射量越大,物体越明,反射量越小,物体色越暗,前者明度高,后者明度低。在通常情况下决定反射量大小的因素来自光源和固有色两方面,因此,色彩的明度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1由光源决定,同一色彩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明度不同。2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不同色彩的明度也各不相同。
色彩的情感象征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变化,能使我们成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对不同的色彩也逐渐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应。如在生活中,白色往往给人以纯洁、高雅的感觉;绿色象征着生命、青春与和平;黄色、红色给人以华贵、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宁静、清凉的感受;黑色则往往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
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另暖倾向也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暖色:红、橙、黄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成生温暖的感觉,这类颜色被称为暖色。
冷色:蓝、蓝绿,篮紫色使人联想到冰雪、大海,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人们把这类颜色成为冷色。
工艺美术以实用和陈设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造的物质产品,叫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品剔红牡丹纹盖碗-明青铜奔马-东汉半山类型瓮-马家窑文化虎座鸟形鼓架-战国黄花梨嵌楠木宝座-明玛瑙葵花式带托杯-清唐三彩宝相花盘粉彩镂空转心瓶-乾隆竹丝编织提篮-清欣赏工艺美术品造型美、材质美、彩色美、装饰美、工艺美怎样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造型美美的法则运用得体,结构、比例匀称,外形及轮廓线优美,体现时代精神。
材质美通过巧妙设计加工体现材料质地的美感。
色彩美材料自身色彩和附加色彩所具有的共同美感。
装饰美工艺美术品图案装饰美,如雕花、彩绘等。
工艺美制作技巧精致或具有特殊风格而给予人的美感。
明清著名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以色彩、图饰与造型相结合,反映远古时期各部落的文化面貌,体现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彩陶发源于黄河流域,多采用鱼纹装饰。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孙家寨,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杰作
陶器的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最古老装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石墨装饰品
瓦当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粉彩瓷器出现于康熙时期
唐三彩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精品。
景泰蓝又掐丝珐琅,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反复烧结,磨光镀金。俑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时实行活人殉葬,后以木、石、铜、陶、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偶人代替,称为俑。
秦陵兵马俑三号军事指挥部
《击鼓说唱俑》东汉雕塑
《说书俑》四川东汉陶塑
秦陵兵马俑艺术特色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时期
秦汉美术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用途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东汉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梁祠
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为冢象祁连山”)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元代永乐宫壁画,三清殿民间画工马君祥等,纯阳殿构图采用了连环画表现形式。
最古老壁画墨迹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
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先秦青铜器分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青铜器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器物。是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主要对象。
春秋时代的青铜器莲鹤方壶有社会大变革时代艺术特色。
战国青铜器杰作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
马赛克一种镶嵌艺术,将小石子、贝类、瓷砖、玻璃片等彩色的嵌片贴在墙面或地板上,绘制成图案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实用性很强的装饰艺术。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19.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0.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
21.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22.成人的身高为7.5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2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
24.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25.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26.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27.点 线 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8.常用的设计花卉图案的方法有夸张、变形、添加等。
29.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0.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31.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32.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33.装置艺术是选择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起来,在一个新的标题下,呈现出新的形象。
34.用色彩和笔触表现空间和距离的感觉时,一般近处色彩偏暖,远处偏冷,近处色彩鲜艳,远处灰暗,近处色彩笔触强烈些,远处笔触柔和些。
35.自然界的一头牛,在毕加索笔下,简化、夸长、改造,被加工成一系列独特的艺术形象。
36.现代绘画设计,更是广泛运用简化、变形。
3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38.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的。多数飞机由机身、机翼、机尾、起落等装置组成。
39.人类原始衣服和住所都和穿编有关,用多种材料编织的东西,有时它们是生活用品,有时它们却成为艺术佳作。
40.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41.纯度是指色彩纯净的程度。
42.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谨严,S形构图流动,对角线构图爽利。
43.动物的脚比人类的脚更灵敏、更能干、更重要。
44.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
45.以古代雕刻为主体的非洲艺术、与西方艺术、东方艺术共同构成世界艺术宝库的三大瑰宝。
46.非洲雕刻造型粗犷夸张,线条简洁概括,不单纯追求形似,更强调作品的节奏感。
47..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制陶的过程分为:练泥、制胚、施釉、烧制。
48.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49.立纸造型的创作方法与绳线浮雕基本相同,只是粘贴造型的材料改用了纸条。
50..制作纸版的常用材料有:棉花、窗纱、树叶、纤维板、帆布,以及各种不同的纸张等。
51.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贴线、撕揭、揉纸等技法,融合各种有肌理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印制底版上,表现出更为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纸版品种。
5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53.夜晚、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冷色调,静谧而幽深。晚霞、秋景、丰收的田野„„大多是暖色调的,传达出热情和温馨。
54.荷兰画家埃舍尔的《引水渠》描绘的是渠水倒流的奇妙景象。
55.我国唐代有很多有名的陶艺作品如:《三彩天王佣》、《男舞佣》
56.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有:形与体——形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点”。线与面——相生相依的关系。结构与形体——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
二.作品作家部分
1.中国:
祖孙四代——刘文西
地道战——罗工柳暗花明
刘少奇和安源矿工——候一民
毛泽东走遍全国——李琦
夯歌——王文彬
泼墨山水——张大千
对虾图——齐白石
祖国万岁——齐白石
峡江行——陆俨少
山雨初收——李可染
群马——徐悲鸿
暮韵图——李可染
黄山——刘海粟
祖国万岁——齐白石
大红花——林风眠
水仙、荷——潘天寿
三峡晨曦——周琳
艰苦岁月——潘鹤
父亲——罗中立
舞蹈——-叶浅予
漓江春雨——李可染
巫峡清秋——张大千
青铜奔马——东汉时期
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端
开国大典——董希文
货郎图——(宋朝)李嵩
齐白石像——吴作人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南昌起义——黎冰鸿
2.外国:
向日葵——凡高——荷兰
莫纳丽萨——达.分奇(意大利)
椅中圣母——拉斐尔 ——意大利
睡莲——莫奈——法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俄国)
儿子保罗像——毕加索(西班牙
阿尔的吊桥——凡高——荷兰
松树林之晨——希施金——俄国花
罗马尼亚式的衬衫——马蒂斯(法)
加莱义民——罗丹(法)(雕塑)
雪峰,三月——列维坦——俄国
椅子上的桃——马蒂斯(法)
少女和桃子——谢洛夫——俄国
在阳台上——雷诺阿(法)
喂食——米勒——法
面包——珂勒惠支(德国)
晨——西涅夫——法
马格丽特公主——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新鲜的鲱鱼——密莱司(英国)
大卫——米开朗基罗(意大利)(雕塑)
农舍后院——柯罗——法
国王和王后——摩尔(英国)(雕塑)
椅中圣母——拉斐尔
蒙那丽莎——达芬奇(意大利)
阿尔的吊桥——凡高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二
一、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性质是什么?
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又是普及教育。
2、义务教育是什么?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3、小学教育的普及性具体含义是什么?
小学教育的普及性有两层含义。一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教师要爱护、关心、教育每个学生,使之全体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4、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各项教育任务的要求是基本的、初步的、浅近的,是小学生可接受的;二是凡要求学生掌握的,必须是扎实、牢固的;这样的基础才是坚实的。
5、小学体育有哪些作用?
促进学生身体成长,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学会体育锻炼;促进德育与美育;帮助学生恢复和放松。
6、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什么?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7、小学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小学生是有待发展的、独特的个体;小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有着“向师性”和“背师性”特征;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8、什么是向师性?
在教育教学中小学生一方面有着“向师性”,即,大部分小学生都尊重、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关怀和鼓励,都希望教师能够热情认真负责的教育他们。
9、什么是背师性?
小学生具有不接受教育的倾向和与教师的教育活动并不完全协调一致的“背师性”,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小学生自身存在的生理上、心理上和文化上各方面的“独立性”。
10、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又称期望效应。家长或教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孩子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天生愚笨,难以造就,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
11、课程的定义是什么?
课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点更加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2、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9种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
13、什么是诊断性评价?
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
14、什么是终结性评价?
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结论的评价。
15、什么是学科课程?
所谓“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是最古老、适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间接感知和学习的课程。
16、什么是经验课程?
也称为“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17、什么是分科课程?
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18、什么是显性课程?
即通常的学校课程,是指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也称常规课程或正式课程。
19、小学德育具有什么作用?
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结构;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
20、什么是教学?
广义的教学,泛指人类社会中一切经验的传授和获得的活动。它的特点是能者为师,不拘形式、方法、场合、内容。例如“父传子”、“师传徒”等。
狭义的教学,则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通常,这种教学活动带有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我们这里所讲的,主要是狭义的教学。
21、什么是常模参照测试?
是指以某一团体在考试中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考试或测验。
22、什么是目标参照测试?
与常模参照测试相对,是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考试或测验。
23、关于百分制,人们说法不一,有的赞扬,有的贬低。请阅读如下关于百分制的辩护与批判意见,说说你的观点。
赞成意见:
1.百分制提供了一种评定学生学业成就的比较客观的方法;
2.百分制可作为分班、组或高一级学校录取时考虑的客观标准。
3.百分成绩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益提供反馈。
4.百分成绩使学生知道自己学得怎样,并激励自己今后努力学习;
5.学校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追求学术优异,百分制就是鉴别学术成就的典型代表;
6.百分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评价传统;
7.能做到定量分析,便于统计;
8.可精确地计算学生的成绩。
反对意见:
1.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全面的评定需要采用多种方式;
2.教师往往被困在要考试的内容上,结果是考试导致课程;
3.考试的压力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导致对习得过程的轻视;
4.学生需要不同方面的信息反馈,应该包括认知和非认知两方面;
5.学校应该综合评定学生的队知、社会、个性、道德的领域;
6.在目前把分数当作一种图腾的社会气候下,还是少提为好
7.不能知道学生的成绩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
8.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数没有可比性。
没有标准答案,视学生答题情况而定。
24、试以你上的一节课为例,分析你运用了哪些教学原则,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没有标准答案,视学生答题情况而定。
四、论述题
1、具有教育观察力的教师具有什么特点?
具有教育观察力的教师应有以下特点:首先,观察细致而深入。善于透过最细微的小事,探索到学生心灵的秘密。其次,观察迅速而准确。善于在瞬息间掌握学生的变化,准确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第三,观察全面而客观。善于利用各种场合,进行系统观察,不带任何偏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看待学生。
2、多元智能理论对您有哪些启发?
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是由于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等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方式造成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某种智能发展。
3、新课程对教材是如何认识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开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把教材作为范例,意味着教材的功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新教材要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要促进教
师创造性的教学。
4、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2)教师对学生应有正确的态度。
5、你所在的小学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都有哪些内容?请择一、二论述。
视具体答题情况而定。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双基是指__AB____________。
A 基础知识B 基本技能 C 基本情感
D 基础能力
2、任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到王小明在搞小动作。这说明,任老师具有_C__。
A 教育观察力B 言语表达能力
C 注意分配的能力
D 教育想象力
3、小华胡乱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生气了,罚小华抄写正确答案100遍,这说明_BC。
A 小华非常淘气B 老师教育方法不当 C 老师缺乏教育机智 D 老师缺乏教育想象力
4、王老师让小李和同桌讨论问题,两人支支吾吾地不说话。王老师问:“你们闹矛盾了吗?”这说明,王老师具有_____D____________。
A 教育想象力B 言语表达能力 C 教育机智
D 教育观察力
5、吴老师在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说,海水是咸的,所以不能饮用。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说:海水是咸的,不能饮用,那为什么我们喝的汤要加盐?这说明_ABC。
A 吴老师的讲解不严密B 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
C 教学相长
D 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
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___AB__________。
A 预防B 治疗C 防止 D 学习
7、在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__ABCD_____________。
A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B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C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D 开设心理健康课
8、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___ABCD________________。
A 树立教师的威信B 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C 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D 学生的成长
9、有的小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此勉励自己认真学习。这种做法____BD___________。
A是正确的B 是错误的C 能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D 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
10、小学艺术课属于___B_____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 研究性课程
11、小学语文属于___A______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地方课程D 研究性课程
12、光辉小学新学期开设了《光辉小学校史》课,从课程类型上看,这门课属于____D________。
A 研究性课程B 综合课程C 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
13、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_____B_____________。
A 课程标准B课程C教师D 学生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__ABCD________________。
A 信息技术教育B 研究性学习C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 劳动与技术教育
15、分层教学体现了____D________教学原则。
A发展性B 主体性C 愉悦性 D 差异性
16、王老师将明明叫到办公室,一边讲作业,一边教育明明。这种教学组织
形式称为_____A________。
A 个别教学制B 分组教学制
C 班级授课制
D 单独教学制
17、迄今为止,最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C_。
A 个别教学制B 分组教学制
C 班级授课制
D 单独教学制
18、分组教学的主要类型有__ABC___________。
A 能力分组B 作业分组C 学科分组
D 性别分组
19、以下属于小学教学任务的有____ABCD__________。
A 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及文明习惯;C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D陶冶儿童的美感情操
20、以下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__AC____________。
A 是指教师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
B 是指教师是专业人员
C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才能和专业情意的发展
D 正确的读法是教师专业 发展
21、以下属于小学分科课程弊端的是__ABCD_____________。
A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B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C第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D学生的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2、以下属于新课程对教材的新认识的是___ABCD______。
A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B教材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C新教材要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
D新教材要促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
23、毕业考试属于_____A__________。
A 团体测验B 能力倾向测验
C 智力测验 D 人格测验
24、测验的可靠性用______C______表示。
A 效度B 难度C 信度D 区分度
25、通过教学评价,能够____ABC__________。
A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提高教学质量C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D 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6、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是______C______。
A终结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期末评价
2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____B__________。
A终结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期末评价
28、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结论的评价称为_____A_______。
A终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期末评价
29、如下属于教学评价作用的有__ABC____________。
A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B能完善教学系统
C能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
D 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0、向阳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平均分为86分,小强考了72分,低于该班平均分。以下关于小强考试分数的说法,准确的是__AC____。
A 教师采用的是常模参照评价标准
B 教师采用的是目标参照评价标准 C 教师采用的是团体测验的方法
D 教师采用的是标准化测试方法
三、判断改错题
1、我国小学教育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将“春秋时期”改为“殷周时期”
2、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小学创办于1878年。(√)
3、我国第一所正式的公立小学堂是1897年创办的北洋公学。(×)将“北洋公学”改为“南洋公学”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5年7月1日正式公布。(×)将“1985年”改为“1986年”
5、治疗性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属性。(×)将“治疗性”改为“预防性”
6、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个体。(√)
7、游戏因素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逐渐升高。(×)将“逐渐升高”改为“逐渐降低”
8、影响小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
9、教育观察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复杂而多样的关系中,对学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的偶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将“教育观察力”改为“教育机智”
10、师生关系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改正: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1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改正: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思想都是错误的。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13、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定位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改为“劳动者”。
14、所谓教育美育是指要使教育活动成为美育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15、在我国小学中,智育是最核心的内容。(×)智育和德育、体育、劳动教育一样,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16、在我国小学中,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我国小学中德育的内涵不仅指道德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17、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可有可无。(×)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8、小学体育就是让学生玩玩耍耍。(×)小学体育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19、在小学中,必修课是最重要的课程,选修课可有可无。(×)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样重要。
20、教育测量的特点是具有直接性。(×)将“直接性”改为“间接性”
21、测量的可靠性用效度表示。(×)将“效度”改为“信度”
22、测量的有效性用信度表示。(×)将“信度”改为“效度”
23、测量的区分性是指测验能针对不同水平的被试并鉴别其水平高低的程度。(√)
24、测验的实用性是指测验要宜于实施、宜于评分、宜于解释。(√)
25、美国教育家泰勒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26、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将“英国人”改为“美国人”
27、世界上第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测量学专著是桑代克撰写的。(√)
28、能力倾向测验用于测量学生的智力高低。(×)将“智力高低”改为“特殊才能”
29、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30、教育评价由教师进行,与评价者无关。(×)改正:教育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包括评价者本人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美术课程具有_性质,是学校进行_的主要途径。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_、_、_、_四大学习领域。
3、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_兴起,、_、_朝
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它在创作上张扬个性,强调_、_、_、_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4、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常用幅式有条幅、_、_、_、_
手卷等。
5、伦勃朗群像画《夜巡》,画面用一种_式的_把众多人物组合成一个
完整的构图,油画颜料的_与_的对比使物体质感得到完美的表现。
6、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美术史使我们对画家的个人风格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19世纪的上半叶,享受当时社会最高赞誉的画家是安格尔,他精于以_、_的线条和细腻、深入的描绘来营造出一种符合_理想的美,而他的反对者_却相信在绘画中_的运用比素描法则重要得多,他一改古典派素描的表现手法,强调_和_,偏爱幻想的_世界,追求灿烂的色调。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件名为()的灯具,利用虹吸的原理,即使以今天的设计观点看,也是一件超凡脱俗的佳作。
A.树形灯B.银错铜牛灯C.铜雀灯D.长信宫灯
2、在京剧《野猪林》中,林冲身受重刑,步履艰难地向前行进,演员采用跪步前行连带(),把林冲承受着的钻心的疼痛,形象地传达给观众。
A.甩水发B.抖水袖C.吹髯口D.撩褶子
3、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
A、红、黄、蓝B、红、绿、白C、绿、黄、紫D、黄、绿、白
4、古代阴阳五行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象征神,青龙为()之神。
A、北方B、东方C、西方D、南方
5、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分两个部分,打开以后先看到画面,接着是占据画幅左半边的题跋,记录了画面的内容,题跋的书体是()。
A、隶书B、行书C、篆书D、楷书
6、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
A、青蛙B、牛蛙C、蝌蚪D、树蛙
7、浮世绘是日本17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它将民间日常生活作为创作题材,主要通过()的形式表现出来。
A、水彩画B、工笔画C、版画D、油画8、1886年创作的青铜圆雕《加莱义民》的作者是()。
A、法国贝尼尼B、意大利多纳太罗C、法国罗丹D、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9、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明清历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为主的三大殿是()。
A、文华殿、武英殿、太和殿B、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C、中和殿、武英殿、保和殿
10、“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作者是()。
A、苏东坡B、金农C、王冕D、齐白石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美术教师有一手“剪纸”绝活,在常规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项的技能训练,其他内容一概少讲或不讲,这种做法是()。
A.突出专长,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B.违背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C.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D.应当大力提倡
2、新课标中所指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当包括()。
A、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C、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D、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3.笔触是指作画过程中画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笔触的审美效果主要取决于()。
A.画笔的特性B.画笔的大小、长短
C.用笔的力度和速度D.绘画材料的特性
4.石窟属于一种独特的寺庙形式,是专供佛教徒修行礼拜的场所,通常它的内部装饰是用()。
A.卷轴画B.壁画C.年画D.雕塑
5.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庞大的地下军阵有()。
A.步兵B.骑兵C.弓箭手D.将军
6.有一幅于1936年创作的油画,画中人物的器官四分五裂,再组合成一个触目惊心的梦中幻象,揭示出战争的荒谬和残酷,其作品名称和作者是()。
A.《格尔尼卡》B.《内战的预言》C.毕加索D.达利
7.绘画以内容、题材来分类有()。
A.风景画B.油画C.静物画D.肖像画E.历史画
F.风俗画G.壁画H.年画I.漫画J.宣传画
8.同类色的配合可使人感到协调柔和、含蓄雅致,但也易于产生过于单调平淡的感觉,因此在同类色的运用中要有意识的加强色彩之间的()对比。
A.明度B.冷暖C.厚薄D.纯度
9.请就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
A.小结、评价B.自由欣赏、分析C.小组讨论D.呈现作品
10.我国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请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
A.重双基B.重素质教育C.重技能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记“√”为对,记“╳”为错)
1、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在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2、书法的结构就是指作品的整体布局。()
3、中国古典建筑的构建是砖木结构,西方古典建筑的构建是砖石结构。()
4、普通中小学校的美术课程要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模式,使专业化倾向淡化,要由专业化美术走向生活化美术。()
5、初中美术常规课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写实”瓶颈应该用大量的专业写实训练加以突破。()
6、彩陶、青铜器上均常见的纹饰有花卉纹、雷纹、人物、鱼纹等。()
7、在CMYK印刷色彩中的M是指大红色。()
8、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对空间的呈现有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
9、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
10、月份牌年画在20世纪初在广州兴起的一种绘画,因早期画面上附有年月历表故而得名。()
11、清代山东潍坊年画《女十忙》描绘了当时妇女从事轧棉、弹花、纺纱、织布等情景。()
12、苏美尔人用木棍把一些楔形符号刻在陶土砖上,记录事件,进行通信。()
13、罗中立的《父亲》借鉴了西方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手法。()
五、分析题(12分)
以下是针对《陶瓷艺术》一课拟定的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请参照第一种思路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第二种、第三种思路的优缺点进行简短分析。
例子:第一种思路:具有“课堂化”特色的思路:在教室里进行欣赏、评书、交流、讨论。教师最好能准备有特色的陶瓷器皿和其他用品,既有助于教学评述,也能丰富课堂视觉效果,营造好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气氛。由谈话、提问方式导入,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答:第一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有专门的教师,师生可以方便、充分的传授、交流、讨论等,缺点是资源、资料有限,学生的直接观察、感受不足。
问题:第二种思路:具有“现场感”特色的思路:从参观陶瓷商场、了解陶瓷市场入手。让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展台上直接感受到陶瓷工艺之美,现场及时交流,还可以拍照、画速写、写短文等方法加深感受、提高认识。
第三种思路:具有“虚拟性”特色的思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或者网页,可以与相关网站建立好超链接。可建立聊天室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将网上搜集的资料做成网页。
六、美术字(10分)
请在格子内将“国”、“语”分别写成黑体、老宋体(双钩即可,无需填充)。
七、术科水平测试(现场素描写生石膏头像《大卫》一幅,时间为90分钟,另外计分
美术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人文美育
2、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3、北宋元明清诗书画印
4、横幅中堂扇面斗方
5、舞台光线厚薄
6、冷静清晰古典德拉克洛瓦色彩个性情感主观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D
2、A
3、D
4、B
5、D
6、A
7、C
8、C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DC
2、ABD
3、ACD
4、BD
5、ABCD
6、BD
7、ACDEF
8、AD
9、DBCA(一定要按顺序排列)
10、CAB(一定要按顺序排列)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记“√”为对,记“╳”为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五、分析题(12分)
答:第二种的优点在于直观性、现场感(3分),缺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及充分交流不方便(3分)。
第三种的优点在于形式和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跨时空的学习交流(3分),缺点在于真实感不足(3分)。
六、美术字(10分)
答案略
七、术科水平测试(现场素描写生石膏头像《大卫》一幅,另外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