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装质量管理
摘要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华邦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生产过程,目的是希望通过运用系统工程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服装生产的质量进行控制和改进。从而提高成衣的质量,减少返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该论文首先通过绪论讲解了此次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以及选题依据,然后论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理论要求及生产实践,讲述了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主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服装企业实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工序能力分析,判断工序工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最后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质量改进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从而保证了分析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关键字:质量管理;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I
目录
一、绪论..........................................................1
(一)课题背景 容据制 述 理 性....................................................1
(二)研究内....................................................(三)选题依
二、过程质量控....................................................2...................................................3............................................3
(一)过程质量控制概数据的分散性和规律
法
(二)过程质量控制原............................................4 1.........................................4 2.过程质量控制中的3б则....................................4
3、控制界限...................................................5
三、华邦服饰公司简介...............................................5
四、华邦服饰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及其内容 制 制.......................6
(一)生产原辅材料的质量控
(二)裁剪设备的质量控
(三)生产工序质量控......................................6..........................................6 制............................................7
(四)设计和生产工艺性文件的质量控制..............................8
(五)服装成品检验和出厂检验的质量控制............................9
五、华邦服饰服装实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9
(一)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9
(二)要强化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10
(三)健全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有关的各项岗位责任和质量目标.........10
(四)检查和考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10
六、结论..........................................................七、参考文献......................................................12 II
一、绪论
(一)课题背景
华邦服饰公司改制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注册资金618万,是一家专业从事职业商务西服、职业工作服、学生服、职业制服及职业时装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实体企业。是国内最专业且最具规模的一家股份制生产型企业之一,现有成员企业25家,年生产各类职业装50万套,被评为河南省10强职业装企业,中原最大、最专业的职业装生产基地。
在我国,服装工业解决了1500万人的就业和2亿农民农副产品(棉、麻、丝、毛)深加工的出路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5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为1.6kg,根据专家对我国人口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7.4kg。目前,世界人均纤维消费水平为12kg,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已达到40-60kg。因此,无论是我国本身人口增长因素,人均纤维消费量的因素,还是向世界水平靠近的因素,我国纺织服装业都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将面临着严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服装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既要遵守贸易准则,又要有较强的竞争手段,产品的质量应该是竞争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推行ISO9000族标准,按照其要求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企业生产出用户信得过的产品。
如何控制服装生产的质量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复杂的问题。目前许多大型服装公司采用了许多先进的质量控制软件和工具,例如SPC、SPD、QFD、6σ等。由于服装生产过程的工序复杂,质量的控制显得有些复杂,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及其内容主要涉及:服装生产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裁剪、缝纫设备的质量控制、服装生产工序质量控制、设计和生产工艺性文件的质量控制、服装成品检验和出厂检验的质量控制。1
(二)研究内容
所谓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指生产企业内部对从原材料进厂到形成最终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实施的质量控制。它其实是贯彻 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最终落脚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职能主要表现为: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设计和工艺技术文件规定以及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影响制造质量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从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合同或标准规定的质量水平。按照 ISO9000 质量保证体系“全员参与”、“过程目标管理”等项基本要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人人参加”和“道道设防”。贯彻这两条基本原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行之有效。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环节主要有原辅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设计及生产工艺性文件质量控制(包括设计和生产工艺更改文件质量控制)、验证状态质量控制等,各个生产企业可以结合本厂产品生产方式和质量要求特点将这些环节的内容具体化。
该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华邦服饰制衣车间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虽然质量管理的理念不断更新、领域日渐扩展、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创新,但其核心技术、基本方法在最新的理论与方法中仍然采用。在本论文的研究中,对于服装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的研究主要运用了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来分析的,主要任务如下:
(1)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层次分析法等)确定企业制衣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2)对该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与改进,首先通过调研收集该关键工序中服装检验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去分析产品质量,运用软件绘制X-R控制图,运用统计过程诊断工具进行工序能力的计算并绘制工序能力分析图,从而对该产品质量作出基本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3)运用质量改进分析工具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加以改进。
(三)选题依据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近年来,质量管理在国内外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得到了广发的应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所实行的质量管理基本上是处于单纯的质量检验阶段。1979 2
年成立了全国性质量管理群众团体——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在原国家经委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有组织的开展了全国质量管理活动。1985年,原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得到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质量管理总体水平稳中有升,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生产过程中损失严重,浪费惊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投诉长期居高不下;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不高等。为此,我国先后采取了许多质量保证和质量监督措施。
为了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于1989年8月推出了GB/T10300系列国家标准,等效采用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0月决定等同采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颁布了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1994年12月24日,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GB/T19000-ISO9000族标准。2000年12月18日,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GB/T19000族等同采用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前进。
二、过程质量控制
(一)过程质量控制概述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尤其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制造现场的综合反映。工序状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序质量的稳定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取决于工序质量的稳定提高,如果工序发生异常能迅速消除,保持工序的稳定,就能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实现制造质量控制的计划预定的目标值。3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是必然的,如果生产的过程失控,将会带来重大损失,产品设计或工艺准备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样机鉴定来发现并加以纠正。但是,在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仍然可能产出不合格品,甚至产生成批报废。从现场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强化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提高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手段、计量和检测手段、生产环境等六大因素的质量与水平,工序的过程就是这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过程质量控制原理 1.数据的分散性和规律性 任何一个产品质量都要用一定的参数表示出来,这个参数叫 “特征量”。例如:灵敏度、选择性是表示收音机或电视机性能的特征量;每百公里耗油量是表示汽车发动机的特征量;失效率是表示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指标的特征量。在实际生产中这种特征量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分散性,即特征量的数值表现为一定的波动,分散性,又叫波动性。二是规律性,也就是说这些特征量值虽然不同,但是有一定的规律。特征值的波动有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种情况。而造成产品质量分散和波动的原因众多 ,如材料性质的差异,机床微小振动,刀具的磨损,夹具的松动、测试仪器仪表的误差,周围温湿度的变化,操作人员水平不等或思想情绪波动的影响等等。将这些原因归结为两类即正常原因和不正常原因。正常原因的数目较多 ,对产品质量影 响很小,也不易识别和 消除。不正常原因,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容易识别、容易避免和消除。如果生产中已消除了不正常原因,就可以讲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2.过程质量控制中的3б法则 本文前面已经提到样本平均值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是关于纵坐标对称的 ,落在区间范围内的概率为 99.73% ,就是利用这一重要特性作为过程质量控制 的重要依据。如果要对产品的一道过程或一项性能加以控制 ,则应对随机效应引起的变异规定界限。既然3б代表总体的 99.73% ,那么所有处于这个范围 内的数值都应看着为具有随机因素而引起的变异性意味着在 1000次中,所测得的物理特性超过 士3б的范围而落到分布 曲线两端尾部的情况将不会超过 3次。4
3、控制界限 由3б法则知,对于 士3б(合计 66)能包含总体的 99.73% ,几乎所有随机参数的变化都处于这个界限之 内。基于这一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连续控制便采用不同的控制图 ,分为计量控制图和计数控制图,计量控制图一定要选择可以测量,并可以用数字表示的参数,计数控制图采用计数抽查方法以简单地对产品作 “通过”或 “不通过”的评价,计量控制图和计数控制 图分别包括多个不同的控制图 ,识不同情况来选择。控制图一般只适用于连续生产中的控制 ,对孤立生产批不适用。
三、华邦服饰公司简介 华邦服饰公司改制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郑州市服装研究所,注册资金618万,是一家专业从事职业商务西服、职业工作服、学生服、职业制服及职业时装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实体企业。是国内最专业且最具规模的一家股份制生产型企业之一,现有成员企业25家,年生产各类职业装50万套,被评为河南省10强职业装企业,中原最大、最专业的职业装生产基地。华邦服饰拥有大型园林式服装工业园,引进德国生产设备和意大利服装版型,采用国际先进生产工序,结合中国传统的服装工艺,设计生产出更符合东方人人体特征的职业服装。多年来成功的为各大型企业集团,政府职能部门、学校、机关、银行、地产、投资、证券、医疗卫生等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西装订制服务;并将时装元素导入工装——将实用与美观完美契合,做到工装时尚化,演绎职业装经典新概念。华邦服饰的良好品质不仅源于德、意、日等国家先进的制衣后整理设备及检验检测仪器。华邦服饰公司下设6个中心:产品研发中心、营销运营中心、生产运营中心、行政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售后服务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CAD、CAM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拥有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我们在电脑设计,产品研 5
发、制版打样、生产监控、后期处理、服装展示、售后服务等方面有全方位的企业质量服务体系,同时还拥有中国至大规模的职业装图片库和软件展示系统。
四、华邦服饰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及其内容
(一)生产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
服装生产原料通常是指服装制作时所采用的面料、里料;服装生产辅料通常是指各类衬料、填充物及缝纫线、纽扣、拉链、牵带商标标识等。对服装生产所采用的面、里、衬料及相关的其他辅料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是依据有关产品标准或技术合同,在进货时通过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品,对其质地--包括成份、制造结构、门幅与重量等;性能--包括缩率、色牢度、强牢度等;品质--包括色差与织疵、合格品率等以及不同材料和物品之间的色泽匹配等项目进行检验测定,看其是否达到标准或技术合同的相关规定。对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服装生产的头道质量控制,它对保证服装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尤其要重视对服用原辅材料安全健康、环保性能方面的监控,防止产品出现危害人体安全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这些项目主要有甲醛含量、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的染料、PH值、异味、有害微生物等。
(二)裁剪设备的质量控制 裁剪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立式电剪刀、带式裁布机和钻孔机,现今也有不少企业已经使用了自动裁床。另外,还有手工剪刀,压、夹器具及计量尺等辅助工具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各种机械设备而言,质量控制就是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外部的清洁和内部驱动装置、切割刀具部位能够正常运转,并保持一定的精准度及完好性能。各种机械设备加油、调试保养后均应进行试运行,以免出现偏差影响裁片质量,或油污泄露污损裁片。对于自动 6
裁床,重点是要查验其程序设定是否正确,控制作用是否灵敏和正常,以免出现误差造成重大损失。下面以华邦西服为例,来注意加工工业要求与说明:(1)按色差排版,一件一方向。写号
(2)面料:后上*
2、后下*
1、前上*
2、前侧*
2、上袖中*
2、下袖中*
2、小袖中*
2、小袖下*
2、侧牙*
2、胸牙*
2、胸斗盖*
4、领*
2、领里上*
1、领里下*
1、领头*
2、贴边*
2、商标布*
2、挡风*
2、帽条*
2、袖笼*
2、拉链头*(3)里料:前里*
2、后里*
1、帽*
2、帽中*
1、摘条*
1、帽口*1(4)袖里料:大袖*
2、小袖*
2、3.5cm宽斜沿条5cm长。
(5)无胶衬:挡风*
1、胸牙*
2、胸斗盖*
2、领*
1、领头*2。(6)NP棉:小袖中*2。(7)粘合衬:上止口*
2、下止口*2。(8斗布:胸斗布*2。
(三)生产工序质量控制
装产品生产分工比较细,各类批量化服装通常是被分解成多个工序和工道,通过流水操作方式进行生产的。加强对各个工序和工道的质量控制,就能够保证服装在各个生产阶段中的局部质量,最终使服装的整体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从大的方面看,服装生产工序质量控制可以分为裁剪、缝制、锁钉与手工及整烫包装四大控制部分。在每个控制部分里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工道质量控制点。如裁剪方面有验布面、验裁片和编号等质量控制点;缝制方面有基础工道(拼缝、钉商标尺码、小烫等)、部件制作工道(做领、做袖、做袋、做门里襟、做腰头等)、装配工道(开袋、装袋、装领、装袖、装腰装拉链、装夹里等)等质量控制点;锁钉与手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点通常归入半成品检验,而整烫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则为成品检验。在这些质量控制点上,操作人员与检验人员能够结合工艺要求,随时检查产品的质量状况,将质量问题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服装生产工序和工道质量控制,除由专职质检员实施外,还需由全体生产操作人员参与。本着“下工道督促上工道、下工序督促上工序”的质量管理原则,生产操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落 7
实质量控制相关要求,加强对经手的部件或半成品进行检验。当下工序或下工道操作人员发现上工序或上工道传来的产品存在不符合工艺或质量要求的问题时,应立即通知上工序或上工道,并及时将产品退回,促使上工序或上工道的操作人员及时采取返工等措施加以纠正,阻止质量问题的扩展或延伸。
下面以华邦西服为例,来注意加工工业要求与说明:(1)此款为西服。(2)明线:面明线用20S/4线,里贴边20S/4线,底线用30S/4线,针距10针/3cm,其它部位60S/3线。(3)缝头:面袖笼、领窝1cm,其它1.2cm。里帽子先合0.6cm,再合1cm,其它都是1cm。
(4)摘点:帽绳用摘条摘在帽下口,要先摘在帽绳上再翻净,摘条净长1cm。(5)领拉链牙绳正好靠在拉链牙上,拉链尾在右领上。拉链尾一端加拉链帽,外漏1.2cm,加在牙绳上面。止口拉链牙绳要遮住拉链牙,拉链牙不能外漏。前止口粘2cm粘合衬。
(6)袖笼贴布净宽1.2cm,共4条明线平分,最靠袖笼一条辑透袖笼缝头。
(四)设计和生产工艺性文件的质量控制 服装生产企业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性文件通常是指客户提供的合同、款式示意图与规格工艺单以及本企业制定的工艺要求,这些资料文件对服装生产质量起着规范性的指导、督促作用。计划、技术部门负责汇总、审定这些技术性较强的资料和文件,在确定其齐全、正确后,应及时办好登记手续并落实复制、归档及发放使用等工作,以确保这些资料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技术质量控制方面的指导性作用。加强服装设计和生产工艺性文件的质量控制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即当客户对某一服装合同规定的款式、规格或缝制工艺提出技术性变动要求时,客户的具体变更意见便成为此款服装最新的设计或生产工艺指令,技术部门在核实、确定的前提下,应尽快地向计划、供销、质检生产等有关部门进行传递,确保在批量性生产开始之前,完成修改、调整和补充,及时达到客户 8
提出的变更要求,客户的变更意见应与原先的合同、工艺单等原始资料、文件一同妥善保管,以利于溯源性查询。
(五)服装成品检验和出厂检验的质量控制 服装成品检验和出厂检验均属于企业的终端检验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质量控制点。成品检验是以逐件(条)检验的方式对服装产成品质量进行的检验。它一般是在产成品包装、装箱之前进行,目的就是将不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和工艺操作要求的产成品从批量中挑出来,实施返工或降等处理,从而提高整批服装产成品的合格率或优品率。实施成品检验质量控制,通过对不合格品作分类处理:有的可退回生产流水线翻修,有的则实行降等降级处理,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有效地使用生产资源,减少浪费。出厂检验是以抽样检验的方式,由厂级检验员或客户指定的检验员对已包装、装箱完毕,准备出厂的服装产成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验,并视检验结果判定整批产成品质量是否合格,能否出厂。出厂检验是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不仅起到把好质量关,维护企业信誉的作用,而且还是对先前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节点效果的评定。一般来讲出厂检验未发现突出的质量问题,就证明先前各道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五、服装实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 因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贯穿于从原辅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涉及计划、供销、技术、生产质检等诸多部门,没有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协调、统筹,光靠一两个职能部门是难以落实的。企业经营者要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树立起质量要“从头抓起,一抓到底”的信念,并从制度上、组织上和措施上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当生产进度与产品质 9
量发生矛盾时,企业经营者一定要以产品质量为重,维护质检部门绝对的权威,并授予质检部门行使“一票否决”的权力,及时阻止质量问题的的蔓延,消除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出厂,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真正发挥好把关的作用。
(二)要强化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和要求能够融入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需要与之有关的人员都能主动参与。不管是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人员、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还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都要自觉地将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与本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克服或消除各种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每位员工有较强的质量责任意识支配自己的行动。
(三)健全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有关的各项岗位责任和质量目标
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在质量控制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相关责任必须细分为领导责任、技术质量等管理责任及生产操作责任,以便在制度落实时能够提高针对性,从而使相关人员平时工作都能有章可循,工作质量好否都能有据可查。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有关的各项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还应与相关经济考核指标挂起钩来,日常通过检查质量控制实施情况的好坏,为进行奖罚提供具体条件和依据 确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施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必须和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序和工道的具体工作要求、工艺要求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环环相扣,质量状况判定直接、方便。各控制环节均应随时做好纪录,做到有案可查。
(四)检查和考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 企业的质量工作管理权威部门要负责检查和考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企业经营者。定期检查的目的一是了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目前是否行之有效,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整。二是通 10
过处理新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拟定对应措施,促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更加细致与完善,以利于进一步发挥其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作用。
六、结论 质量控制是 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企业贯彻 ISO9000 标准,强化内部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它是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定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则是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生产企业应当了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含义、作用及其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运用于服装生产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去,从而加强服装生产的质量管理,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此次针对华邦制衣车间工序质量控制的分析,主要运用了工业工程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和系统工程两学科的知识,在研究过程中还涉及了基础IE的相关知识,主要对制衣车间女式西服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工艺分析,在现场的调研中收集影响成衣质量的主要问题,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比较,确定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关键工序,然后就就关键因素进行排列分析,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剔除,进而找出论文所要重点分析的工序;经过调查和测量获取现场的数据,分别做SPC和SPD分析,找出了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然后运用质量直方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经过系统的分析,德盛制衣车间的生产过程处于统计受控状态,只是由于工艺要求过高,使得工艺工程能力不足,建议在设计方面做稍加的改进,在不影响穿着的舒适度的情况下,放松对标准公差的要求使得工艺能力符合要求;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减少缝制过程的认为误差;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减小针距误差,提高加工过程的精度。
七、参考文献
[1]万志琴,宋惠景等.服装生产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05 [2]蒋晓文.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10 [3]宁俊.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04 [4]滑钧凯.服装整理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04 [5]徐慧如.服装后加工工艺的情趣化设计.上海工艺美术[J],2010 [6]员荣田,叶元烈,秦东晨等.服装后整理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开发[J].河南科技,1997 [7]于瑶,钱晓明.几种重要的服装舒适性整理方法及性能比较[D].2009.04 [8]于启武.质量管理学 [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05 12
第二篇:服装生产质量管理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服装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处理方法,服装整理的工程 也向前进步了很多。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是从生产的计划阶段直到大货出运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系统和工艺进行实时检查,对于公司的每一份订单,都必须有最终的质量控制报告,以保证质量符合要求。
公司的质量控制人员会在生产期间定期到供货商处查看,监督并确保供货商严格执行了公司质量标准与要求。公司人员应当有权利在生产前、生产期间以及生产后的任何时间都能随时检查所有服装和查阅所有记录。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检查出次品的百分率,而是要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能够在以后的生产中尽早纠正这些问题。
服装生产质量检查步骤
一、原辅材料的检查
服装的原辅材料是构成服装成品的基础,把好原辅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料投入生产,是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原辅料入库前的检查
(1)材料的品号、品名、规格、花型、色泽等是否与入库通知单及发货票相符。
(2)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整洁。
(3)核对材料的数量、尺寸规格及门幅等内容。
(4)检验材料外观及内在质量。
(二)原辅料保管状况的检查
(1)仓库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有关原辅料的贮存,如储存毛织物的仓库需具备防潮、防蛀等要求。
(2)仓库场地是否整洁、货架是否光洁,以免沾污或损坏材料。
(3)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标志是否清晰。
二、技术文件的审核
技术文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因,属于生产中的软件部分。产品投产前,必须对各项技术文件
(一)缝制工艺单的审核
对所制定的缝制工艺标准进行复核检查,核对有否遗漏和错误,如:①各部位的缝合顺序是否合理、顺畅,缝迹缝型的形式及要求是否正确;②各部位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是否准确明白;③特殊的缝制要求是否明确指出。
(二)样板质量的审核
服装样板是排料划样、裁剪和缝制等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在服装的技术文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样板的审核及管理要认真细心。
(1)样板的复核内容
①大小样板数量是否齐全,有否遗漏;
②样板上的书写标记(款号、规格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③复核样板各部位的尺寸规格,若样板中包括缩水率,需核对缩水量是否留够;
④各衣片样板间的缝合处尺寸是否准确一致,形状是否吻合,如前、后衣片的侧缝、肩缝等处的尺寸是否一致,袖山与袖笼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等;
⑤同规格的面、里及衬的样板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⑥定位标记(定位孔、剪口)、省位、褶裥位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⑦按大小规格将样板码齐,观察样板跳档是否正确;
⑧经纱标记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⑨样板边缘是否光滑圆顺,刀口是否齐直。
当复核审验合格后,需沿样板的边缘加盖审核章,并登记发放使用。
(2)样板的保管
①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样板分类、分档,以便查找。
②做好立卡登记工作,样板登记卡上应记载样板原有编号,大小样板的片数、品名、型号、规格系列及存放位置等信息。
③合理放置,防止样板变形。如将样板放在搁架上时,应大样板在下,小样板在上,搁放平整。吊挂存放时,应尽可能使用夹板。
④样板通常放在通风干燥处,以防止受潮变形,同时要避免阳光直接曝晒以及虫蛀鼠咬。
⑤严格执行样板的领用手续及注意事项。
(3)利用计算机绘制的样板,保存和调用均比较方便,同时可减少样板的存放空间,只需注意样板文件多留几个备份,以防文件丢失。
三、裁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裁剪前的要求
裁剪是服装加工的第一个环节,裁剪质量是保证缝制质量的前提。在对面料正式裁剪前,应注意以下项目的核查,把好裁剪质量关。
(1)核对原、辅料收缩率测试数据。
(2)原、辅料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3)面料纬斜有否超标。
(4)样板规格是否准确。
(5)色差、疵点、亏损、残破等有否超标。
(6)大小样板数量与样板登记卡是否一致。
(7)用料率定额是否明确,面料幅宽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符合。
(8)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是否清楚明确。
二)排料划样的审核内容
(1)排料图上的样板型号、规格及面料的品号、色泽、门幅等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相符。
(2)面料正、反面有无划错。
(3)大小样板有无漏划或错划。
(4)排料图上衣片经纱方面是否偏斜,有否超差。
(5)衣片的倒顺向、拼接、对条对格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6)总用料率是否低于额定耗用标准。
(7)划样是否清晰,每个裁片的规格是否准确,定位标记有否漏划或错划。
(三)铺料质量控制内容
(1)所铺面料的品号、色号、花号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
(2)铺料的幅宽、长度是否与排料图相符。
(3)铺料的方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4)铺料的正反面、倒顺向、对条、对格及对花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每个色泽或花型所铺层数与裁剪方案是否相符。
(四)分包、编号、捆包的审核
(1)有无分错包的现象。
(2)各裁片包的编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编错、漏编或重复编号现象。
(3)同包内各部件规格是否相配。
(4)包内部件是否理齐扎好。
(5)包外标签是否标准、清晰、正确,如产品批号、规格、色号、花号、数量等是否与包内相符。
四、缝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缝制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所涉及的工序、人员及设备均较多,是质量易发生问题的部门,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我们要求用流水线式加工。这样可以保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连续稳定。质量控制人员应当在生产现场和生产流水线末端监督质量。主管人员应当经常在生产现场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以后,方可重新开始生产。出现问题要做好记录。应当有机修工对机器进行维护。所有机器都应定期检查维修。建议供货商可以与机器制造公司建立维修服务合同。机器操作者负责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如果出现大的机器故障,应当立即与机修工或主管取得联系。出现断针情况应当记录下来。所有断针的部位应当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一)缝制前的要求
(1)领取衣片时,核对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中的批号、规格及款式相符合。
(2)核对每包或每扎的裁片数。
(3)核对衣片规格尺寸有否变形。
(4)核对工艺单和样衣是否符合。
(5)核对裁片需组合部位是否吻合。
(6)核对辅料、衬料与面料是否匹配。
(7)操作要求是否清楚、明白、正确。
(二)缝制加工中的质量控制
1.加工工艺的核查
主要检查实际生产加工是否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规定的工艺设备及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
2.在制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内容
①所使用的各种辅料,如线、带子、扣、填充料及衬料等是否与规定的相符;
②缝制质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如兜牙宽窄是否一致,缝迹整齐与否,各部位对条、对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等等;
③中间熨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分缝是否熨烫到位且平挺;
④商标、规格标志及成分与洗涤标志等是否钉准、钉牢;
⑤部件尺寸及半成品尺寸的误差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⑥产品是否整洁,无油污、水渍、浆点、擦伤等情况。
(三)缝制过程中检验点的设置
在缝制过程中的检验也称中间检验,如果检验点设置得合理,不仅能大大减少返修劳动量,同时能及早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
不同款式的服装,其检验点位置的设置不同,可参照以下几点:
(1)由检验点验出的疵病,应不必为返修疵点而拆开完好的成品。
(2)检验点应不被以后的工序所覆盖。
(3)合理配置检验员,并提供适当的工作量
(四)疵品统计
对缝制过程中的在制品及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同时,应将检验的结果记录统计,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使管理、技术人员对产生废次品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控制残次品的增多。
五、锁钉、整烫质量控制
(一)锁钉质量检验内容
(1)锁眼、钉扣线的性能、颜色是否与面料相匹配。
(2)扣眼间距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
(3)锁眼的针迹密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纽扣钉得是否与扣眼位置一致,扣上后是否平服。
(5)钉扣是否牢固、耐用。
(二)整烫质量检验内容
根据服装的材料和款式调节熨斗的加热温度。为了避免熨烫后出现极光的痕迹,建议使用尼龙熨斗罩。对厚重针织物来说,建议在熨烫服装时使用一些定型板,这样可以保持熨烫时服装不走样。
(1)熨烫外观是否平挺或符合设计要求。
(2)有无烫黄、烫焦、变硬、水花、亮光、渗胶等现象。
(3)线头、污渍是否清除。
(4)折叠形式是否符合要求。
(5)零部件是否放于服装的指定位置。
六、成衣检验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
(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
(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
(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
(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
(9)线头是否已修净。
(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 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
(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服装成品检验标准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钮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止口丝路顺直、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特别要求除外)。
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隙对称。
第三篇: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说
明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是根据服装生产流程制定的一份生产管理规范,它是从生产的计划阶段直到大货出运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系统和工艺进行实时检查,对于公司的每一份订单,都必须有最终的质量控制报告,以保证质量符合要求。
公司的质量控制人员会在生产期间定期到供货商处查看,监督并确保供货商严格执行了公司质量标准与要求。公司人员应当有权利在生产前、生产期间以及生产后的任何时间都能随时检查所有服装和查阅所有记录。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检查出次品的百分率,而是要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能够在以后的生产中尽早纠正这些问题。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
一、原辅材料的检查
服装的原辅材料是构成服装成品的基础,把好原辅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料投入生产,是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原辅料入库前的检查
(1)材料的品号、品名、规格、花型、色泽等是否与入库通知单及发货票相符。(2)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整洁。
(3)核对材料的数量、尺寸规格及门幅等内容。(4)检验材料外观及内在质量。
(二)原辅料保管状况的检查
(1)仓库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有关原辅料的贮存,如储存毛织物的仓库需具备防潮、防蛀等要求。
(2)仓库场地是否整洁、货架是否光洁,以免沾污或损坏材料。(3)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标志是否清晰。
二、技术文件的审核
技术文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因,属于生产中的软件部分。产品投产前,必须对各项技术文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正确无误。
(一)生产通知单的审核
对即将发放到各车间的生产通知单中的各项技术指数,如所要求的规格、颜色件数是否正确,原辅料之间是否一一对应等内容,进行核对与审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向下发放投入生产。
(二)缝制工艺单的审核
对所制定的缝制工艺标准进行复核检查,核对有否遗漏和错误,如:①各部位的缝合顺序是否合理、顺畅,缝迹缝型的形式及要求是否正确;②各部位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是否准确明白;③特殊的缝制要求是否明确指出。
(三)样板质量的审核
服装样板是排料划样、裁剪和缝制等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在服装的技术文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样板的审核及管理要认真细心。(1)样板的复核内容
①大小样板数量是否齐全,有否遗漏;
②样板上的书写标记(款号、规格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③复核样板各部位的尺寸规格,若样板中包括缩水率,需核对缩水量是否留够;
④各衣片样板间的缝合处尺寸是否准确一致,形状是否吻合,如前、后衣片的侧缝、肩缝等处的尺寸是否一致,袖山与袖笼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等; ⑤同规格的面、里及衬的样板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⑥定位标记(定位孔、剪口)、省位、褶裥位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⑦按大小规格将样板码齐,观察样板跳档是否正确; ⑧经纱标记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⑨样板边缘是否光滑圆顺,刀口是否齐直。
当复核审验合格后,需沿样板的边缘加盖审核章,并登记发放使用。(2)样板的保管
①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样板分类、分档,以便查找。
②做好立卡登记工作,样板登记卡上应记载样板原有编号,大小样板的片数、品名、型号、规格系列及存放位置等信息。
③合理放置,防止样板变形。如将样板放在搁架上时,应大样板在下,小样板在上,搁放平整。吊挂存放时,应尽可能使用夹板。
④样板通常放在通风干燥处,以防止受潮变形,同时要避免阳光直接曝晒以及虫蛀鼠咬。⑤严格执行样板的领用手续及注意事项。
(3)利用计算机绘制的样板,保存和调用均比较方便,同时可减少样板的存放空间,只需注意样板文件多留几个备份,以防文件丢失。
三、裁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裁剪前的要求
裁剪是服装加工的第一个环节,裁剪质量是保证缝制质量的前提。在对面料正式裁剪前,应注意以下项目的核查,把好裁剪质量关。
(1)核对原、辅料收缩率测试数据。(2)原、辅料等级是否符合要求。(3)面料纬斜有否超标。(4)样板规格是否准确。
(5)色差、疵点、亏损、残破等有否超标。(6)大小样板数量与样板登记卡是否一致。
(7)用料率定额是否明确,面料幅宽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符合。(8)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是否清楚明确。
(二)排料划样的审核内容
(1)排料图上的样板型号、规格及面料的品号、色泽、门幅等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相符。(2)面料正、反面有无划错。(3)大小样板有无漏划或错划。
(4)排料图上衣片经纱方面是否偏斜,有否超差。
(5)衣片的倒顺向、拼接、对条对格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6)总用料率是否低于额定耗用标准。
(7)划样是否清晰,每个裁片的规格是否准确,定位标记有否漏划或错划。
(三)铺料质量控制内容
(1)所铺面料的品号、色号、花号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2)铺料的幅宽、长度是否与排料图相符。(3)铺料的方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4)铺料的正反面、倒顺向、对条、对格及对花是否符合技术要求。(5)每个色泽或花型所铺层数与裁剪方案是否相符。
(四)分包、编号、捆包的审核(1)有无分错包的现象。
(2)各裁片包的编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编错、漏编或重复编号现象。(3)同包内各部件规格是否相配。(4)包内部件是否理齐扎好。
(5)包外标签是否标准、清晰、正确,如产品批号、规格、色号、花号、数量等是否与包内相符。
四、缝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缝制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所涉及的工序、人员及设备均较多,是质量易发生问题的部门,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我们要求用流水线式加工。这样可以保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连续稳定。质量控制人员应当在生产现场和生产流水线末端监督质量。主管人员应当经常在生产现场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以后,方可重新开始生产。出现问题要做好记录。应当有机修工对机器进行维护。所有机器都应定期检查维修。建议供货商可以与机器制造公司建立维修服务合同。机器操作者负责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如果出现大的机器故障,应当立即与机修工或主管取得联系。出现断针情况应当记录下来。所有断针的部位应当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一)缝制前的要求
(1)领取衣片时,核对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中的批号、规格及款式相符合。(2)核对每包或每扎的裁片数。(3)核对衣片规格尺寸有否变形。(4)核对工艺单和样衣是否符合。(5)核对裁片需组合部位是否吻合。(6)核对辅料、衬料与面料是否匹配。(7)操作要求是否清楚、明白、正确。
(二)缝制加工中的质量控制 1.加工工艺的核查
主要检查实际生产加工是否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规定的工艺设备及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2.在制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内容
①所使用的各种辅料,如线、带子、扣、填充料及衬料等是否与规定的相符;
②缝制质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如兜牙宽窄是否一致,缝迹整齐与否,各部位对条、对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等等;
③中间熨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分缝是否熨烫到位且平挺; ④商标、规格标志及成分与洗涤标志等是否钉准、钉牢; ⑤部件尺寸及半成品尺寸的误差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⑥产品是否整洁,无油污、水渍、浆点、擦伤等情况。
(三)缝制过程中检验点的设置
在缝制过程中的检验也称中间检验,如果检验点设置得合理,不仅能大大减少返修劳动量,同时能及早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
不同款式的服装,其检验点位置的设置不同,可参照以下几点:(1)由检验点验出的疵病,应不必为返修疵点而拆开完好的成品。(2)检验点应不被以后的工序所覆盖。(3)合理配置检验员,并提供适当的工作量
(四)疵品统计
对缝制过程中的在制品及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同时,应将检验的结果记录统计,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使管理、技术人员对产生废次品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控制残次品的增多。
五、锁钉、整烫质量控制
(一)锁钉质量检验内容
(1)锁眼、钉扣线的性能、颜色是否与面料相匹配。
(2)扣眼间距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3)锁眼的针迹密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纽扣钉得是否与扣眼位置一致,扣上后是否平服。(5)钉扣是否牢固、耐用。
(二)整烫质量检验内容
根据服装的材料和款式调节熨斗的加热温度。为了避免熨烫后出现极光的痕迹,建议使用尼龙熨斗罩。对厚重针织物来说,建议在熨烫服装时使用一些定型板,这样可以保持熨烫时服装不走样。(1)熨烫外观是否平挺或符合设计要求。
(2)有无烫黄、烫焦、变硬、水花、亮光、渗胶等现象。(3)线头、污渍是否清除。(4)折叠形式是否符合要求。(5)零部件是否放于服装的指定位置。
六、成衣检验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9)线头是否已修净。(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
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服装成品检验标准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钮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止口丝路顺直、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特别要求除外)。
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隙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绊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
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
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提花织带、提花背带,两边的花纹要对称。
13、填充物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14、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热封条平整、不起皱、粘合牢固。
16、面料是涂白胶的,针孔处不能有白胶渗出,车缝线要湿线油(最好的方法是用一小块棉湿好线油、夹在机台上的过线孔处、让线从棉里面滑过)。
17、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8CM,封口一致,牢固,整齐。
18、要求要对条纹、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
七、包装入库
服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确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1、线头、污渍要清理干净,2、衣服缝份要熨烫平服,不得起烫痕,熨烫后应待水蒸汽散尽后才能入袋
3、若用有水份的擦布擦过衣服后,要将衣服晾干后才能入袋。
4、全棉面料的衣服要加拷贝纸,有印花的衣服印花处要加拷贝纸。
5、吊牌按指定的位置挂上、不干胶贴纸按指定的位置粘贴。
6、塑料袋不得破损。
7、配比正确、不混装、短装;
8、纸箱封口处要加垫板、以防开箱时划破衣服(若有内箱的、垫板则要垫在内箱、而不是垫在外箱,我司在配发垫板时也要按内箱数量发出)。
9、纸箱大小适中,开箱后,衣物要平整,纸箱在验货时就已破损下沉的或纸质太软、受潮等情况,则要立刻更换纸箱。
10、订单无特殊要求,每个订单只允许三个尾箱。
11、箱唛各项内容要填写清楚、不可漏填任何内容。
12、打箱带牢固。
13、装箱单要按实际填写清楚、整洁。
第四篇:质量管理
一、选择题15‘
二、判断题15’
三、名词解释15‘
四、问答题30’
五、计算题15‘
六、案例分析10’
(1)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体系为载体,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施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开展质量改进等活动予以实现的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的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质量认证制度:又称合格评定,是指为进行认证工作而建立的程序和管理制度
控制图:用来分析、判断工序是处于正常波动还是异常波动状态的一种有效工具
质量检验:通过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个质量特性符合性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抽样检验:从交验的一批产品(批量为N)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有n各单位产品组成)进行检验,根据对样本检验的结果做出批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判断活动
质量成本: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服务质量: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的总和
质量文化:企业特质和精神两种文化的结合,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为全体员工认可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道德观、质量价值观以及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形象的总和。
质量感知:顾客按自己对产品使用目的和需求状况,综合分析了市场上各种经由正式途径或非正式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对每种产品或服务做的抽象的主观的评价
顾客满意度(CI):顾客在购买或消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及其之后,会产生一种自己的要求是否已被满足的心理感受或认知,这种感受或认知直接反映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是否满意
质量营销:企业在质量经营活动过程中以产品的质量为营销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营销手段,来提高顾客对企业产品质量感知的程度,满足或者超越顾客的需求或期望,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的一种管理活动过程
(2)问答题
PDCA循环 P46 “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工作循环的简称,也称戴明循环,是国内外普遍采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管理工作方法。
P(PLAN)阶段:指定技术指标,研制、设计质量目标,确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及计划阶段;
D(DO)阶段:落实实施,以实现设计质量,及执行阶段;
C(CHECK)阶段:检查执行阶段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检查阶段;
A(ACTION)阶段:在检查的基础上,把成功的经验形成为标准,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则留到下一次循环解决,及总结阶段。八个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3)在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5)按照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
6)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7)对结果进行总结
8)提出这一轮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其转入下一次的PDCA循环中去处理。
三个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衔接,互相促进2)螺旋式上升,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总结(A)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特点(“三全一多样”):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多样化的方法 P69
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朱兰博士:质量螺旋):A包括:市场研究、开发、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及设备装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售后服务,共13个环节;B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C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D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E应该提倡以人为主的管理,其中领导者是关键 P75 2008版ISO9000标准:ISO9001和9004区别:P119 ISO9001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作为内部审核的依据,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而ISO9004标准是“指南”,不拟用作审核、认证、合同的依据。
在满足顾客的要求方面,ISO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而ISO9004标准,提供了超出ISO9001要求的指南,除了有效性外,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一个组织的总体业绩和效率。与ISO9001相比,ISO9004标准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目标,扩展为包括相关方满意和改善组织的业绩,为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的组织,推荐了指南。ISO9000八项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三洋、耳朵巧克力)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WPS、IBM)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adidas&motorola)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步骤:
1、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认证制度主要形式:
1、形式试验;
2、形式试验加认证后的监督--市场抽样检验;
3、形式试验加认证后的监督--工厂抽样检验;
4、形式试验加认证后的监督--工厂和市场抽样检验;
5、形式试验加质量体系评定加认证后的监督--质量体系复查加上工厂和市场抽样检验;
6、工厂质量体系评定;
7、批量检验;
8、全数检验
质量检验要素:
1、定标——明确技术要求,制定质量标准;
2、抽样——随机抽取样本;
3、测定——采用试验、测量、化验、分析与感官检验的方法测定产品质量特性;
4、比较——将测定结果同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5、判定——根据比较结果,判定产品检验项目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6、处理——对不合格品作出处理,其中包括适用性判定;
7、记录——记录数据,以反馈信息,评价产品,改进工作
抽样检验分类:P296-298
1、按照质量特性值的性质分类:(1)技术抽样检验方案;(2)
计量抽样检验方案;
2、按抽取样本次数分类:一次抽样;二次抽样;多次抽样;
3、按抽样检验方式分类:(1)标准型——能同时满足生产方、使用方双方的要求,适用于孤立批的检验(2)挑选型,适用于连续多批固定供应者的检验(3)调整型,适用于连续多批且有多个供应者的检验(4)连续型,全检与抽检的交替连续检查(5)序贯型——多次抽样的变形方案
OC曲线(计数抽样检验操作特性曲线):P299
技术标准型抽样检验:P305
技术调整型抽样检验:P309
质量成本构成:P335
1、运行质量成本:a、预防成本: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评审费、工资及附加费、质量情报信息费、供应商评价费、设备设计费;b、鉴定成本:进货检验费、工序检验费、成品检验费、试验设备校准维护费、试验材料及劳务费、检验设备折旧费、办公费、工资及附加费、顾客满意调查费、内部质量审核;c、内部故障损失:废品损失费;返工、返修维护费;复检费;因质量问题发生的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处理费、质量降等降级损失;d、外部损失成本:索赔损失费、退货或退换损失费、保修费用、诉讼费用、降价处理损失费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提供证据费、特殊试验费、专项措施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费
质量成本:A边界条件:
1、质量成本只针对制造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
2、质量成本指在制造过程中与不合格品密切相关的费用 B质量成本数据的记录:质量成本数据是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中的各细目在报告期内所发生费用的总额。正确记录质量成本数据是研究质量成本的第一步工作,在记录时既要防止重复,又要避免遗漏 C质量成本核算科目:设置“质量成本”为一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为二级科目。同时要设置汇总表和有关明细表
质量成本优化:P349
服务质量特征: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怡情性、有形性
服务质量形成模式:P364
服务质量衡量标准:P376
1、规范化和技能化;
2、态度和行为;
3、可亲近性和灵活性;
4、可靠性和忠诚性;
5、自我修复;
6、名誉和可信性
顾客对质量的感知过程:P430
(3)计算题 第五章 工序质量控制
第五篇:质量管理
基于企业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徐建秋 20072702296
摘要:当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庞杂的过程,涉及的领域广,质量标准如果不能与实际工作活动相结合量体系标准就没有正常运行的环境氛围,运行起来很可能就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如何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体系文件的执行效率和有效性,实现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持续改进呢?本文将通过对质量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并予以解决,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水平。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成本 整合At presen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s a bulky De process, actual of Ling Yu wide quality standard if can no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cess activities the volume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 have no normal running atmosphere, running up and will most likely appear “mismatch” phenomenon.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workflow, improve system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file, to achiev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o run it? This quality syste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the problems of analysis and be resolve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Keyword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ated Quality Cost
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中许多企业从中受益匪浅,但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的企业在通过认证之后甚至陷入了亏损或严重亏损的境地[1]。究其原因,其中主要一条就是许多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没有以系统的观念、从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质量管理体系,致使质量管理体系游离于企业整体管理之外,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失去了有效发挥起作用的基础和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从决策层的教育、零缺陷管理、5S活动、质量成本管理、与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安全与卫生体系的整合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质量管理系统建设的现状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各部门、各岗位不同程度的存在职能职责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缺少量化指标,流程设置不科学:二是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衔接不够顺畅,前后流程之间互相制约、互为保证规定不明确:三是体系过程痕迹化的记录不全或不规范:四是缺少自我监督、持续改进机制,出现问题只能就事论事,阻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反映在基层一线。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文件内,特别是《程序文件》中,引入的相关文件不够。
二、质量目标设定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不科学,测量结果缺乏有效性,不符合体系要求。
三、内部培训不能起到有效推进体系建设的目的,未能分层次和岗位需求组织培训。内部体系培训涉及内容太广,不属于本岗位的人员的内容,也全部纳入培训,很难达到培训要求和效果。
四、专卖管理方面,特别是内部监管是国家局05年开始的管理的内容,因此,流程和具体行程的相关材料与体系文件不容易对称,检查形成的底稿、记录不规范。
五、专卖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内文书制式不一致,文书装地顺序不一致,文书填写内容不一致。
六、实际使用的记录(表单)名称与《作业手册》的名称不一致。引入文件时,也容易出现于实际的规章制度等不一致。如:体系文件内可能表述为“方案、办法”,而由此产生的具体记录却表述为“计划和细则”。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意识形态上的缺陷
存在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认为:大多数管理者较易把握质量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之间接口关系,但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和活动如何融合的意识形态在绝大多数员工中不易形成,有些基层员工甚至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的交融,没有完整的概念故此,IS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基层正常运行的思想意识基础不易打牢,也有可能是因为有些单位建体系的时间抓
得紧、强度大,宣贯的范围和强度不够,持续改进的机会和几率较小,更易存在明显的意识形态上的缺陷。
二、具体行为上的忽视
具体行为上的忽视,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解不够:二是深入不够:三是努力不够。因为意识形态没有形成,故一部分员工没有主动去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理解体系。不能理解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日常工作的助推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会主动将质量管理体系融入。
结论
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1、可以完善组织内部管理,是质量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和法制化,提高产品质量,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表明尊重消费者权益和对社会负责,增强消费者的信赖,使消费者放心,从而放心的采用其生产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可借此机会树立组织的形象,提高组字的知名度,形成名牌企业
3、ISO9001质量管理提认证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市场占有率,是政府采购等招标项目的入场券,是组织向海外市场进军的准入证没事消除贸易壁垒的强有力的武器。
4、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的建立,可以举一反三的建立健全其他管理制度
5、通过ISO9001认证可以一举数得,非一般广告投资、策划投资、管理投资或培训可比,具有综合效益,还可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及对获证单位的重点扶持。
二、如何做:
1.优先培训决策层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前奏
正如希克曼?席尔瓦所言:强壮的企业文化,就像强壮的家庭文化一样来自内部,而且是由单个的领导者建立起来的。而现代的质量管理观念则强调:质量从头头开始,从头开始。也就是强调质量观念的更新、根植,质量策划的运筹,都需要从领导做起。这不是捷径,而是必由之路。
决策层的培训国外有专家作过认证企业对认证效果的自我评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认证企业都认为通过认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较早通过认证的一些知名企业。因为较早通过认证的一些企业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驱动多数
来自于决策领导的领先意识和开拓精神。从而可以看出决策领导的积极重视和有力推动对整个认证工作的决定性影响。决策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其决策及表现对整个企业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放大效应。只有决策领导优先接受ISO9000标准知识的教育,才能使整个认证工作开好头,并持续施加有力的推动。
对决策领导实施ISO9000培训应该做到:
(1)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建议决策领导走出家门,到专业培训机构接受相关培训;或聘请专家走进公司,结合对公司质量管理的诊断结果向决策领导实施专门教育和研讨;通过组织内部人员对决策领导实施教育的效果不会很好,不值得提倡。
(2)确保重点培训内容。决策领导需要掌握的ISO9000知识至少应包括:ISO9000标准的产生背景,发展形式和趋势,成功运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组织的案例,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设定,质量意识的强化、管理职责,质量策划,管理评审,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其他部分的关系等等。
2.采用零缺陷管理全员质量意识教育的有效方式
意识是建立在客观物质的主观反映的基础上。因此,企业客观上构筑和形成的质量价值观影响甚至决定了其员工的质量意识。遗憾的是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质量差不多就行的观念,不少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纠正错误工作的部门,进行补缺口、救火式的被动工作。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实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提出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管理原则呢?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零缺陷的质量管理。克劳士比的零缺陷思想和方法,即来自于他早年从医的感悟:身体的锻炼和疾病的预防重于患病后的及时诊治。同样的道理,企业产品质量缺陷的预防及员工第一次就正确地工作并符合规定要求,也远远高明于缺陷发生后进行事后纠正和补救的习惯和做法。(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落地、融合学习提升,固化理念。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如何做好体系建设工作大讨论,共同树立以体系建设为契机,强化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理念。
稳扎稳打,逐步提升。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掌握好成熟性,不能急于求成,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需要稳扎稳打,首先要冷静面对,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的策划以及对各类策划的整合:次要通过体系建设提升工作,必须得自上而下,从一级到二、三级,加强对体系标准本身的优化
加强考核,确保质量。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时一个系统工程,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后,要通过引入绩效考核引导体系融合,检验体系融合程度和质量,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也可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利之处,进行纠正和预防,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果。
层层融合,一体运行。如果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引入其他管理体系,为减少体系之间的冲突,应要层层融合,一体运行。利用绩效考核体系对各个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发挥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温德成.企业如何从ISO9000认证中受益, 质量春秋, 1998.9.2.范中志, 张树武, 孙义敏编.基础工业工程(IE).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93.2
3.菲利普.克劳士比著,北京克劳士比管理顾问中心译.质量无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2.5
4.温德成.ISO9001与ISO14001一体化研究,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