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紫阳县三项措做好盛夏流浪救助工作
紫阳县:三项措施做好盛夏流浪救助工作
唐友兵
盛夏时节,酷暑难当。为做好盛夏时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紫阳县狠抓三项措施切实推进流浪乞讨救助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社会参与。紫阳县面向社会积极宣传救助政策,让社会共同参与进来,形成网格化的救助方式,使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得到全面及时的救助,同时,与公安、城管、医院等单位协调,对患病、精神异常、行动不便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及时就医,护送回乡、转站。
二是内外结合,便捷救助。紫阳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兵分两路,内外结合,实施便捷救助,救助站内留守值班人员,专门接待前来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在交通站点、桥涵洞、小区角落、公路巷道等处安排人员定时巡逻,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送上门”的救助服务。
三是配发解暑“套装”。近日,烈日当空,热浪翻滚,为避免户外流浪乞讨人员中暑,保障其生命安全,救助站对每位被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1盒藿香正气液、1瓶清凉油、1瓶矿泉水”的解暑套装,再给予相应的现金救助,让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夏日里的丝丝凉爽。
据统计,自7月1日以来,紫阳县共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50余人次,配发解暑套装50余份,送医院就诊3人次,护送回家9人次,投入救助资金7000余元。
第二篇:流浪救助工作材料
真情救助流浪人员 爱心铸就和谐社会
—记泌阳县流浪乞讨救助站
泌阳县流浪乞讨救助站成立于2005年,编制5人,有工作人员5人。该站自成立以来,从完善软硬件环境上下功夫,从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上打基础,逐步完善各项制度,认真执行救助政策,不断创新救助方法,特别是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方面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新路子。7年来,先后救助各类流浪乞讨对象1500多人次,为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有困难,找救助站
如今,在泌阳县城街头,经常会看到、听到,有外地流浪到泌阳的人员被好新人劝导“去找救助站,在梁河西路北……”,或者经常接到陌生的好心人的电话,在 ×××地方有一个流浪汉,请救助站来救助一下。经过几年的建设,泌阳县救助站从不被人知,到被群众熟知,倾注了工作人员一年又一年心血。2011年的春节除夕,局长的手机接到群众的短信,在县城行政路东烈士陵园门口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奄奄一息。局长随即拨通了站长的电话,要求把该男子马上送到县中医院医治。初一一早,救助站的同志们就带着热腾腾的饺子来看望。后经了解,该男子为湖北人,在泌阳石材厂打工,放假回家时发现钱包丢失,又突然感冒,一时找不到救助站,就在街上乞讨了几天。第二天,救助站 就派车送到了驻马店回家的列车,该男子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二、救助站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家
2010年,我们接到舞钢市救助站送来的一名流浪儿童,妥善地安置在了我们新建设的救助站住室,并请来了心理医生对该儿童做了心理健康检查和思想工作,联系到该儿童的监护人,使该儿童顺利回到了温暖的家。自成立以来,我们以救助保护流浪儿童120人次,来到救助站,让每位儿童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救助站针对流浪乞讨少年儿童这个特殊弱势群体的情况,组织制订了流浪乞讨儿童的教育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做了明确规定。一是认真执行流浪儿童救助登记备案制度。对公安民警和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送到我站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按照相关规定认真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户籍所在地、住所地、父母姓名及单位、流浪原因、流浪经历、身体健康状况、有无违法行为、在其他救助机构接受救助情况等及护送人员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确保每一名受助少年儿童手续完备,登记材料详实。
流浪乞讨少年儿童是特殊的弱势群体,许多流浪乞讨少儿不是失去父母和监护人的抚养,就是因家庭原因而离家出走,或是被不法分子拐带出来,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种种心酸遭遇,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救助工作是一个需要时时刻刻付出爱心的事业,每一处细微的工作都体现着沉重的社会责 任。我们平时就注重将爱心教育与职业操守教育贯穿救助工作始终,明确教育全体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真情的爱心对待受救助的每一个人。从领导到工作人员,对待这些缺少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的少儿,都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不仅关心流浪乞讨儿童的生活起居及学习情况,更注重培养他们重塑健康的人格。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救助管理工作,为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救助站以社会福利中心大楼为依托,设立了专门的安置用房。为每个少儿住房配置了干净的新床铺、彩电,安装了电热水器。流浪儿童来到救助站后,工作人员及时给予照顾,给他们洗澡并换洗衣服,安排好一日三餐,安排好学习娱乐休息时间,使儿童享受到家一样的亲情和关爱,唤起他们回归家庭、回归学校的渴望。
三、不断创新救助模式
我们始终坚持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在救助保护过程中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救助与亲情关怀相结合。与正常少儿相比,流浪少儿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和亲人的关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设身处地的为流浪少儿着想,带着感情、怀着爱心做好工作。
二是救助与维权相结合。针对一些不法分子操纵未成年人进行强讨强要、偷窃、抢夺等现象,我们积极配合公安部 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操纵、利用未成年人的犯罪团伙,对解救出来的少年儿童进行保护性救助,并协助护送返乡,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救助与教育相结合。流浪儿童尚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不能够正确看待社会,加之由于其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格孤僻,对社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等问题,对此,我们在对流浪少儿实施生活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时,积极开展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心里疏导,让他们感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四是日常救助与主动巡逻相结合。为了提高救助工作效率,扩大救助覆盖面,救助站除了坚持岗位接待值班制度外,采取了周巡逻与特殊天气巡逻的办法,以及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并采取妥善的遣送和安置办法。每周出动巡逻车辆2台次对城区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巡逻,对特别困难流浪人员实施救助保护;凡是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救助站都积极出动巡逻车辆,增派巡逻力量,全面排查流浪人员,将其及时带回到救助管理站进行安置,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
四、联动社会,构建全方位救助体系
救助站通过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方式,采取与新闻媒体携手宣传,构建职能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救助保护工作机制。通过设立街头引导牌,制作宣传张贴画,创建完善的救助管理网络体系是流浪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对于能够查清基本情况的流浪人员,短途的直接护送到家 庭,长途的为其购买好返乡车票。经过探索和实践,救助站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救助保护机制,以完善的救助体系为依托,以救助管理站为基地,对城市流浪人员开展救助保护、医疗救治、回归安置等工作,使流浪人员尽早返乡,无家可归的得到妥善安置,有病的及时将其送达县中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开展多部门联合打击操纵利用流浪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流浪人员的合法权益。
救助保护流浪人员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我们将紧紧抓住新时期流浪人员救助工作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县救助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切实保障街头流浪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其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困难,牢固树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造出新的工作业绩,为维护泌阳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信息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信息
入冬以来,为使辖区流浪乞讨人员平安温暖过冬,区委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一是区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两次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会议,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要求各街道、区城管执法局各执法中队,全面开展巡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切实做好救助工作。
二是各街道办事处成立救助工作小分队,由分管领导任队长,社会事务科科长任副队长,配备必要的设备,每日上街巡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能护送的护送,需救助的救助,根据不同对象分类救助。
三是区民政局成立救助工作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社会事务科科长任副组长,负责购买必要的救助物品,定期上街巡查,督促各街道做好救助工作。
四是区民政局、城管执法局先后两次联合发文,安排部署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明确各街道救助小分队巡查和救助工作要求,明确巡查时段、巡查地点。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要求各街道每天报送巡查结果,每周五召开工作例会,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扎实推进。经过半个月的工作,辖区50多名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救助,送往医院1人,护送到市救助中心1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四篇: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办法
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办法
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办法
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办法
徐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2007年3月)
近几年,我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徐州市委、市政府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深入扎实的开展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新途径,加强自身建设,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2005年4月,被共青团徐州市委授予“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救助流浪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
我站下设的徐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按照民政部有关要求于1998年依托原收容遣送站试运行。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为推进救助管理工作专业化发展,民政部于2006年7月制定颁布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中心在原有救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心理疏导以及行为矫治等方面的工作。
截至2006年底,我站共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5064人次,从性别上看,男3564人次,占70%,女1500人次,占30%;从年龄结构上看,14岁以下2333人,占46%,14岁-16岁1524人次,占30%,16岁-18岁上1207人次,占24%;从流出地看,因我市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临近省份,特别是安徽、河南、山东的流浪未成年人居多,也有部分东北、新疆、四川、云南、湖北的流浪未成年人。
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方法
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之前的几年,我们已经按照救助工作的宗旨和原则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了保护性救助,救助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我站加大了救助的力度,组建流动救助队,在街头不间断的开展流动救助、重点救助,发现流浪未成年人积极引导其到我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接受救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占我中心总救助量的39%;对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护送来的流浪未成年人,特事特办,简化办事程序,优先接收;同时借用高校志愿者的力量,积极上街劝导流浪未成年人到站内接受救助;2006年,我站又开展了“救助管理工作进社区”活动,动员全市的社区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同公安部门或我们联系,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救助保护措施。
三、流浪未成年人入站后的管理保护措施
在流浪未成年人入站后的管理保护措施上,我们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流出原因、年龄结构、文化和智商程度不尽相同的特点,在教育形式、内容上采用不同的模式,因人施教,实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
(一)举办学习班,实施相对集中教育。根据流浪未成年人的不同状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初次离家出走,并表示不再流出的孩子,采取短期培训,及时救助,尽快送回家;对长期流浪恶习难改和一时回不去家的孩子,采取长期培训教育;在培训中,我们还普
遍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法律常识、思想品德、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对不同情况的未成年人实施不同的教育,采取形象和典型事例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来教育和感染他们,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在进行各种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在生活上体贴关心流浪未成年人,为他们理发、洗澡、洗衣服,从家里给他们带食品和衣物,为孩子们过生日等,使他们感受到救助中心就像家一样温暖。几年来,我们共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流浪少年未成年人342人,绝大部分回家后没有再流出,尽最大努力保证他们和正常未成年人一样的生活、学习。
(二)依托学校的有利阵地,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为了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我们主动与附近的小学、技校、驻徐的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开展共建活动。流浪未成年人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安抚。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还在我中心建立了实习基地,团市委心缘志愿者服务队在我中心建立了义工活动基地,它们通过专业社工的方式对流浪少年未成年人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力的弥补了救助中心人力的不足。2004年12月,一名13岁少女(略有智障)被一辆出租车遗弃在我中心门前处,附近技校的学生发现后及时送到我中心,在中心对其救助的26天里,这些学生每天都来看望她、陪她做游戏、给她讲故事、帮助恢复记忆,最终协助工作人员问清了家中情况,使这名少女及时地与家人团圆。我们还组织流浪未成年人到车站、部队学习、参观、劳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流浪未成年人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信心。
(三)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救助。在救助保护工作中,开展心理咨询,解除心理障碍,弥合心灵创伤,纠正行为偏差,是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思想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设置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专家为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咨询,市青少年心理减压中心的医师经常到救助中心坐班,针对流浪未成年人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确定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的实施方案:我们还针对流浪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不同情况,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双向心理辅导,化解心理障碍和矛盾,实现双方感情沟通。2006年8月,我中心接到市110送来的张家港籍流浪少年赵某,因父亲赌博、喝酒、有严重的暴力倾向,赵某不堪父亲打骂,经常逃出家门,有钱就上网,没钱就乞讨,我中心及时同其家人联系,耐心细致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最终父亲意识到放纵孩子的危害,重新担负起父亲的职责,顺利地化解了家庭危机。
(四)坚持定期回访制度,提高救助效果。我们每半年回访一次,重点了解流浪少年未成年人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对可能再次流浪的,我们及时与当地政府联系,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了他们的再次流浪。我们还对贫困的流浪未成年人家庭进行救助,例如11岁的睢宁少女耿某,父亲出事故死亡,母亲改嫁,丢下她一人和奶奶一起生活,迫不得已外出流浪,我中心救助她后,发现她流浪的根源在于家庭太穷,无力上学,经与当地政府协商,我中心与其结成帮扶对子,逢年过节去看望她,送去米面、衣物、学习用品并资助部分学费等,使她能够正常地生活、学习,不再流出。
四、流浪少年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未成年人流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乞讨,单靠救助站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救助保护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
(二)经费短缺是制约救助工作的最大障碍。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没有专项经费,经费严重短缺,只能依赖救助站原本就十分有限的业务经费维持运行。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流浪少年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还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面对个别长期因厌学、逃学、会网友、遭家庭遗弃等情况外出流浪的未成年人,我们难以根据救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往往是刚把孩子送回原籍就又发现他们仍在继续流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流浪的问题。如果针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情况出台专门性法规,整合民政、公安、教育、劳动、司法、卫生等部门的力量,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第五篇:关于做好”三项“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做好“三项”工作的实施方案 大同县城镇第三小学校
根据局“三项”工作安排,为把“三项”工作落实好,现就“三项”工作的实施做如下安排:
一、成立“三项”工作领导组 组长:张文喜 下设四个小组:
1、整动纪律组:
田金兰
杨名彦
郭玉梅
张恒
2、创新管理组: 张兴兰
刘平
3、美化环境组: 张苍
葛凤堂
翟掌国
4、资料宣传组: 徐志
安军
田强
二、开展如下活动:
1、提效增速创环境,转变作风促发展
关于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暨“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年”活动动员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根据中共济阳县教育体育局委员会《关于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济阳教发[2011]3号)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就“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达到“五个突破”和“五个明显”的目标:一是加快制度建设,形成制度体系,在推进政务、校务公开上求突破,全校教职工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在提高工作效率,探索民办高中办学思路,创新培训模式上求突破,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培训效果明显提升。三是在依法行政、依法执教,规范办学行为上求突破,违背教育规律和影响教育发展环境的现象明显减少。四是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诚信力上求突破,约束力、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提升。五是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上求突破,使服务水平、工作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努力优化教师培训环境,做强做大民办高中,努力打造宜学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公开承诺。学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发挥,认真研究制定“公开承诺”工作目标,就如何进一步坚持政务校务公开、严格财务管理、强化工作责任、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通过学校公开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组织实施行政自由裁量权活动。为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和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教育发展实际,严格审批程序,依据《济阳县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县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实施。
(三)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活动。为进一步严肃纪律,在全校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学校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全面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使我校党员干部、教职工纪律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依法执政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深入农村学校,服务基层教师。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总体思路,积极发挥培训基地作用,重点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力度。一方面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全面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课程设置情况及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针对获取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本着贴近农村孩子、贴近一线教师、贴近教学实际,决定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美术、体育骨干教师长期培训班、乡村骨干教师研修班、新教师岗前培训班和新教师试用期跟踪调研、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等系列活动,通过集中点评、专家引领、同行示范、课堂研讨、素质大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另一方面组织专职教师走出办公室,走近教学一线,深入农村中小学同吃同住,体验甘苦,通过送课下乡、顶岗上课、共同研讨、个别指导、现场培训、分片包干等形式促师德,提师能,切实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保驾护航作用,为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为推进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献一份力。
(五)拓展服务空间,继续做好学历教育。继续加强与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办学,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办学规模,确保招生数量逐年提高。加强对学员网络平台使用的指导,帮助学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对学员的过程管理,组织好每学期的结业考试,提高服务水平。
(六)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学校始终把师德教风建设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济阳县教师职业道德“六要六不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以活动促师德,以活动树教风。坚决治理有悖于师德、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损教育形象的行为,并形成长效机制,激励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争做文明教师。对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教师,将依据上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标准要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做好考前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要求的周末、节假日、日常上学作息时间,追求绿色升学率。
(八)增强廉政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定期召开党小组会议,坚持每周的政治、业务学习,廉政建设教育常抓不懈。做到常规工作精细化,特色工作有创新。善于从工作细节中发现问题,真正做到精益求精。上级部署的工作第一时间贯彻落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培养教职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讲效率,求实效。
(九)积极争创 “示范岗”。以学员为本,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提素质,树形象,干事创业,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以学生为本,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领导认可,实现强师育人双丰收,力争在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中,树典型,评先进。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安排阶段(3月)
召开关于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实施方案,对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二)全面推进阶段(3月—11月)
贯彻落实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暨“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动员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公开承诺”工作目标,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扎实开展“看学查改”活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开展师德培训,努力在思想观念、干部作风、发展环境方面取得成效。
1.3月份至5月份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着重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局意识有待于加强的问题。解决大局意识淡薄,对上级的决策部署贯彻不坚决、落实不彻底的问题;解决想问题不全面、办事情只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的问题;二是责任意识有待于加强的问题。重点解决责任意识淡化,自身要求不高、工作细节不规范、工作缺乏创新性问题;三是服务意识有待于加强的问题。解决深入基层少、了解教师需求不全面的问题。解决任课教师只注重教学、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服务的问题;四是效率意识有待于加强的问题。解决工作效率较低、存在拖拉现象的问题。解决心浮气躁、自学意识不强、教科研不深入的问题;五是工作纪律意识有待于加强的问题。解决部分教师法纪观念淡薄、上班纪律不够严肃的问题。杜绝工作日中午饮酒的问题。
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学习动员和对照检查(3月)。主要工作:(1)动员部署,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分工,组织落实。(2)集中学习,认真学习张新文书记在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学习《济阳县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实施方案》、《济阳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告诫办法》等,学习借鉴其他单位优化发展环境的经验做法。(3)对照检查,通过广泛讨论、深刻自查和征求服务对象、社会群众意见,切实找出我校在上述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梳理,形成书面对照检查报告。二是集中整改(4月)。主要工作:(1)制定整改方案,学校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逐项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形成整改方案。(2)狠抓落实,认真抓好整改方案的落实,切实解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3)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纪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推进纪律作风建设。三是总结(5月)。主要工作:(1)撰写总结报告,报县教体局“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对纪律作风常抓不懈,巩固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成效。
2.9月份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激励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争做文明教师。
3.10月份至11月份开展集中治理活动。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促使发展环境更加优质高效。
(三)总结阶段(12月)
全面总结学校“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开展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上报局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活动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学校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做,负总责,成立“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创设舆论氛围,做好宣传。充分利用“济阳之声”专栏、张贴标语、学校网站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意义。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优化环境促发展,我为环境做贡献”的良好风气。
(三)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把“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学城市创新年”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按照县教育体育局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把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完成时限,提出具体要求。各负其责,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全面落实“四项制度”。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年建设活动,明确全乡机关作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按照《中共水富县委水富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水发〔2008〕10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拟定我乡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八届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倡导“八种良好风气”的要求,紧紧围绕我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严明机关纪律,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为我乡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实施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乡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垂直上划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各村及村两委成员。
三、目标任务
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严格依法办事、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强化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素质,规范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行为,使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上有明显提高。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建设一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创业”的干部队伍,营造加快发展的人文环境,勤政为民的服务环境,科学稳定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权责清晰的责任环境。使全乡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使机关效能有明显改善,使广大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四、主要内容
(一)抓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为主要内容,抓好政治理论和各项业务知识的学习。乡理论学习中心组每月学习1次,平时加强自学,全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每篇不少于2000字,书写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乡直单位干部职工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平时加强自学,全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不少于1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书写读书笔记不少于3000字;各村两委成员要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并有学习读书笔记。
(二)抓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
1.深入开展调研,促进各项工作。乡四套班子领导每月至少安排10天以上,乡直站所负责人每月至少安排5天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乡四套班子领导每年至少撰写1篇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开展。
2.强化责任落实,搞好共同协作。对县、乡党委和政府以及分管领导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要在规定时间内抓好落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完成的,要向县乡党委、政府说明原因,对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人为设置障碍,对涉及多个部门范围的事务,牵头部门要主动与所涉单位和部门沟通、协调,需本部门参与支持、配合的,必须积极参与做好工作,不得互相推诿扯皮,急事、要事要抓紧时间办理。
3.规范办事行为,依法行政。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件,一般办结时间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周;坚决取消没有法律依据的收费、罚款;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习气;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等现象,严禁暗中作梗、变相设卡和擅自提高准入“门槛”行为,杜绝搭车收费现象。
4.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按照党务、政务、村务、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要求,通过有效形式,公开本单位职责和有关政策规定,公开需要群众明白的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和办事结果,公开办事纪律、责任人和办事电话,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5.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各单位所有面向社会办理的事项,要制定清晰的服务说明,告知服务方式,公布服务信息,明确服务责任,承诺办结期限,并向社会公布。各村、各单位每季度初都要作出为民办实事的公开承诺,并及时兑现,每季度末公示完成情况。各村党总支部要以“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的创建与巩固为载体,狠抓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和“三个面向”服务(即面向村民的便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面向驻村单位的共驻共建服务)的落实。
6.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各村和各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对前来咨询、办理事项的群众,必须热情接待、认真审查、提交的有关材料。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并能够当场办结的,应当当场办结,当场不能办结的,应告知办结时间。对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当场验明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明确告知申办者需要补足的材料,并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说明,一旦接下申办材料,就不能中途让企业和群众再次补送材料或退回办理,否则追究受理工作人员的行政不作为责任。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也要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帮助引导介绍到相关部门办理。
7.严格信访工作责任制。各村、各单位要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健全信访制度,认真负责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信访“三见面”制度(即:接到信访3个工作日内必须与分管领导见面,分管领导作出的批复必须在3个工作日之内与落实责任人见面,信访的落实情况,一般在1周内与信访人见面,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5天,最多不能超过1个月。
(三)抓落实,努力建设高效型机关。
1.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行政机关所有面向社会办理行政许可或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其他申报事项必须在法定期限或者本机关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对特别紧急的事项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并不得加收任何费用。领导交办、批办事项,有明确规定时限的,按规定期限内办理,没有明确期限的,要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办理结果应在规定时限内向交办、批办领导报告,重要事项应及时报告办理的进展情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举报、申诉事项有明确时限的,要在规定期限内尽快办结。没有明确期限的,要在登记后15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2.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和上下班制度。副科级以上领导必须认真执行《关于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外出请销假制度》的规定,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外出必须报乡党政主要领导同意;股所长请假1天以内向分管领导请假,1天以上需书面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乡党政主要领导签批,回来按时销假。其他一般工作人员请假1天以内须向站所长请假,1—3天须书面向分管领导请假,3天以上须报乡党政主要领导签批,并按时销假。各村主要领导外出请假须报乡党政主要领导签批。严格实行上班签到制,上班后不得吃早餐,不得迟到、早退、旷工;各村和各单位均要实行干部职工和村两委成员去向牌制度。
3.严格工作纪律,执行值班制度。工作时间不得串岗、闲谈,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办公室内严禁玩扑克、打麻将、下象棋、玩电脑游戏、网上聊天等娱乐活动。严禁利用办公设施上班时间买卖股票、基金等。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和特殊时期,必须安排人员值班,确定带班领导,做到坚守岗位,遇到情况及时报告;要设立值班电话,值班期间必须保证有人接听,并做好值班记录。4.严格会风会纪。参会单位必须严格按会议通知要求参会,与会人员要遵守会议制度,不得缺席、迟到、早退,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要向会议承办单位及相关领导请假,与会者在参加会议期间持有的通迅工具一律消音。
(四)抓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
1.大力推进思想观念创新。要用长远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把握形势,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作出“超人一步、高人一招”的决策,形成既着眼长远、又考虑当前,既发挥优势、又看到劣势,既有前瞻性、又有指导性的好思路、好办法、好措施。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变封闭思维为开放型思维,变单向型思维为系统型思维,变教条型思维为求实型思维,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求得新发展。
2.大力推进工作实践创新。根据形势和实践的发展,对所涉及到的工作创造性地拿出新办法、新点子,切实做到高质量地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工作重心转到抓环境、抓服务、抓发展上来。
3.大力推进运行机制创新。结合各自部门工作实际,每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人,按要求抓好落实。
(五)抓制度,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
1.建立和完善责任落实机制。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格按照《2008年全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积极主动地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各村和乡直站所主要负责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切实负起责任。
2.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规范廉洁从政行为。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严禁以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形式收钱敛财;禁止借节日之机新设津贴补贴、奖金项目等发放福利;严禁借考察、学习、招商名义用公款旅游;严禁收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一律不得用公款搞相互走访、相互宴请;严禁上班期间酗酒、打麻将;严禁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严禁公车私驾、公车私用等行为。
3.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管理。全面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规定,强化对各村、乡直各站所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严格实行“分离”、“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禁止设立“小金库”,杜绝“白条子”入账。4.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力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制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接待市级以上领导按每桌300元以内,接待县级以上领导按每桌200元以内,到村上执行公务确需用餐时,一律按每桌100元以内的标准餐;举办各种会议要厉行节约,禁止超标准开支或摊派转嫁经费负担,严禁搞公费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办一切事情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要树立节约意识,珍惜和爱护公共财物,购买的办公用品要进行登记,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努力打造节约型机关。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成立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领导组。负责对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组织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对全乡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
(二)加强监督检查。采取日常检查、专项督查、暗查暗访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干扰和影响推进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问题。对重点问题要确定专人跟踪督办,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同时,结合行风政风评议,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业主、群众代表参加的推进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综合评议制度,对推进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进行全方位监督;领导组办公室将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重点督查与一般督查相结合、阶段性督查与经常性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督查档案,围绕乡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及其它阶段性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对全乡推进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情况进行督查。
(三)强化责任追究。一是实行问责制。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行为,对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不力,违反原则、程序决策,发生重大失误,不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和内部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影响的行为,要采取责令限期整改、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对村主要领导和站所主要负责人要施行问责。涉嫌违反党政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二是实行责任过错追究制。对各村和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失时误事贻误工作或者违反法规政策规定,擅自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向投资者和企业伸手要好处等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一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对各村和乡直站所的过错责任由乡党委、政府或者纪委依法依纪予以追究;对实行垂直管理部门的过错责任,由上级部门或者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予以追究。对工作人员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命令、任务和交办事项执行不力、落实不力、消极应付或者违反规定的,将作出训诫或者书面告诫;涉嫌违反党政纪的,由纪委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六、具体要求
(一)形成制度,常抓不懈。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力求在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方面取得成效。但随着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机关作风建设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各村和各单位要将推进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常性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板报、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对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要宣传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做法和成效,在全乡营造良好的氛围。抓好正反典型,各村和各单位要及时总结、树立和宣传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意识强、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树立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