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

时间:2019-05-13 20:1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

第一篇: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

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我州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在建立民生保障长效机制、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水平、发展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等方面多着力,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从社会救助管理方式变革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制度作为救助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加以推动,社会救助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为民政部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一、当前社会救助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

1、低收入群体救助制度亟待完善。目前,随着国家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了制度化的保障,但由于政策的局限和财力的有限,一些家庭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的边缘户生活仍然艰辛,城市低收入人群虽然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了低保标准,但由于无法享受到低保人群可以享受的各项救助政策,其实际生活往往比低保家庭更为困难。因此,建立城市低保边缘群体救助制度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这既是对城市低保制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对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2010年我州全面启动了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并出台了《延边州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提高了对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城乡居民的救助能力。由于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在建立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如收入的识别、救助项目与标准的确定、低收入户的救助管理以及城市低收入户救助与城市低保户救助制度的衔接等问题,都不够完善,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亟待加大力度推进。

2、现行低保政策相对滞后。自1997年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2005年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低保条例》一直被沿用至今,制度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发突显,迫切需要民政部门不断对原有制度进行创新和突破。当前城乡低保人户分离、按人施保、农转非、一户同时具有非农和农业人口等问题还存在,家庭收入计算方法、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没有统一的规范。还有一些因病、因灾、因残而陷入困境或者重新陷入贫困的家庭产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特殊群体,受现行低保政策所限,有些特殊群体家庭因收入高于低保标准而无法纳入,得不到应有的救助,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质疑声常常使民政部门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3、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有待完善。一是医疗救助范围、病种有待扩展。在现行政策中,城乡医疗救助有明确的救助对象和限定的病种,我州确定的重大疾病有12种,门诊慢性病有23种,对没有纳入救助范围的困难人群,一旦患上医疗费用较高的病种,就无法得到医疗救助,因病返贫所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就会增加,2010年全州尿毒症患者联名上访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二是医疗救助程序有待进一步简化。我州医疗救助“一站式”、“一单清”结算方式基本实现,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医疗救助的审核、审批都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层层上报,医疗救助时效性还较低。三是医疗救助标准偏低。尤其是对患有大病的贫困对象如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患者,由于治疗费用金额巨大,而只能得到1-2万元医疗救助资金,远远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医疗负担。受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的限制,有限的救助资金对患特大恶性疾病的贫困群众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实际困难。特别是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对象家境一贫如洗,患病后只能依靠政府全部解决其医疗费用,而巨额的医疗费用,迫使他们放弃治疗。近年来,因病返贫,尤其是重大疾病导致刚性支出较大的家庭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病、重病直接影响到贫困人群的生存和就业,影响他们改善生活和融入社会,使他们陷入“病-贫-病”的恶性循环中。

4、低保制度与促进就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当前,企业招工难和低保对象在家“啃低保”现象,引起多方关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就业、再就业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存在困难。因为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尽管所获得的低保金不高,但是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可能获得配套救助。配套救助措施增加了低保制度的含金量,削弱了低保户找工作的积极性。此外,低保户一旦参加工作,获得收入,就会退出低保。然而他们的收入普遍不高,扣除就业成本,与低保金就相差无几了。而相应的,他们却失去了低保户所拥有的配套救助,很可能“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可能拒绝就业,享受低保。

二、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思路

1、加快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步伐。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社会事务管理和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结合实际对现行救助政策进行完善和补充,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2、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化、规范化进程。今年5月12日“全国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经验交流会”在我州的召开,对全州社会救助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全面建立实施低收入家庭认定制度,积极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为社会救助各项工作开展、为各类专项救助认定特别是当前廉租房对象的认定提供基础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推行“两级管理、三级联审”城乡低保审批模式的有效运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建设步伐,提升全州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水平。

3、逐步拓宽救助领域。据统计,我州目前尚有城乡低保边缘户18,986户、38,437人,其中城市13,250户、25,925人,农村5,736户、12,512人。在做好原有保障对象救助工作的同时,对低保及低保边缘人群给予倾向性关注,按照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适当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加强“支出型”家庭的救助工作,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家庭困难。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救助对象由城乡困难群众拓展到遭受突发性、临时性较大困难的一般性群众,并根据低保政策的调整及时将相关人员纳入低保救助体系,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予助学、助困、助医等临时补助。

4、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在当前整个社会救助工作中,医疗救助既是社会救助工作的热点也是难点。医疗救助承载的“底线公平”,不仅是要实现困难群体最低水平的医疗保障,更要体现政府肩负的主导责任。今后,通过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完善救助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水平,让困难群众就医更方便,负担更降低,救助更快捷。一是要适当扩大救助对象范围。除了涵盖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三无”等原保障群体外,还要兼顾那些因遭遇重大疾病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家庭,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医疗费用支出数额较大,造成家庭困难的人员。增加相应资金投入,根据财力负担状况,科学制定标准,合理确定应纳入救助的对象范围,使更多的困难人群受益。二是要加大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2009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以来,经过两次政策调整,我州住院救助报销比例已提高到60%,最高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但实际效果来看,达到救助封顶线的人员寥寥无几。下一步,我们要根据地方财力和救助资金的总量,适时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标准,并对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以外的其他贫困家庭成员,经医保和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费用超过一定数额的,超过部分按比例给予最高1万元的救助。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困难群众受益。今年以来有关医疗救助政策咨询及信访呈上升趋势,延边人民广播电台“百姓热线”、“州长热线”等也多次反映群众提出的有关医疗救助问题。因此,我们还要加大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城乡医病救助范围及标准,使广大群众了解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以及所需材料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这项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承载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担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责任。在今后的工作,我们要巩固成果,不断创新,使所有城乡困难群众都可以享受“底线相当”的社会救助服务,促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党的惠民政策能够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第二篇:构建新形势下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思考

针对新形势下民政社会化救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近几年来,**在建立社会化救助工作新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部门抱成团、资金打成捆、物资归拢堆的资源整合格局,建立了一套阳光操作、全程监控的社会化救助工作新机制。

一、政府主导

我县社会化救助对象以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残疾

人户和特殊优抚对象困难户为主体。家底薄,自救能力差是共同特征。单靠民政一家之力,是难以很好解决他们吃饭、穿衣、住房和治病的问题的。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政策、下发文件、组织办公,把与民政工作直接相关的部门组织起来,把与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相关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救助资金集中起来,统一安排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极大缓解了救助工作压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去年的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和特困群众住房维修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把恢复重建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各项工作任务。成立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领导小组,县委书记陈亮亲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督办检查专班。明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是恢复重建的第一责任人,充分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在社会化救助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二、资源整合一是部门抱成团。在救助工作中,**广泛实行县乡机关部门联动、单位对口、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办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在去年雪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中,县政府对倒损民房恢复重建采取“四统一包”的救助措施,即:统一重建政策、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办事程序、统一资金拨付、落实“包保”责任制,并纳入了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灾害一发生,就由民政局、财政局、扶贫办、残联等部门组成专班,和农村工作队员一起到乡镇到村,核实倒塌民房情况,落实恢复重建措施,指导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各乡镇迅速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一把手负总责,组织和带领干部群众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同时,多次召开乡镇党委会和办公会,对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在灾害救助工作开展时,又由民政、城建、国土资源、扶贫、残联等部门共同制定灾毁房屋重建规划,并实行灾毁房屋重建销号制。对因灾倒房户、危房户和需转移安置户采取“包保”措施,各级各部门出台了恢复重建优惠政策,对受灾农户新建房屋选址、建材供应和办理相关手续提供及时、优惠、便捷的服务,减免土地、建房用材等手续费用。全县确定了帮扶单位包点、县乡干部包户的包保方案及具体措施。与此同时,还要求材料供应商保证质量,优质优价按时供应;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节约材料、缩短工期、压缩成本,减轻受灾对象负担;当地村组邻居免费投工献料,互相支持,共同完成施工任务。因此,保证了雪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二是资金打成捆。为了保证彻底解决救助对象的困难,解决民政资金不足、投入不够的现实问题,县政府针对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政出多头的现象,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既使党的亲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又避免分配不公,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在群众生活安排和困难群众节日慰问工作中,由相关部门负责调查摸底,分门别类提出对困难党员、低保对象、残疾对象等救助方案,通过联席会议确定对象、标准和发放办法。在医疗救助工作中,民政、民族宗教、卫生、劳动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在灾民倒房重建和危房改造上,除民政按政策落实外,对符合移民搬迁和残疾人危房改造对象的,可同时享受相关政策。如在去年的冰冻灾害房屋恢复重建中,除民政按户平4000元补助外,对易地重建户还落实了人平2000元的搬迁补助;对残疾特困户另给予了每户5000元的补助,极大地发挥了资金捆绑效应。

三是物资归拢堆。为了改变以往捐赠物资由捐赠部门对口发放到联系村所带来的不合理现象,**在发动部门力量大力支持的同时,坚持各部门救灾救助物资由民政部门根据受灾情况和需求统一安排使用的原则,更加优化了救助物资的投向,提高了救助物资的使用效率。近几年,**在救助物资筹集分配和使用上,都是县直机关和部门将筹集的物资统一上交民政部门,民政制定分配方案、审核发放对象、确定发放办法,再由各部门与当地乡村一起对口发放到受助对象,既提高了各单位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提高了民政部门在救助工作中的可控性,同时也提高了救助物资使用的针对性和平衡性。如在去年的汶川地震灾区捐助工作中,县直各单位积极行动,快速反应,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灾区所需救助物资的筹集运送工作。在冬季开展的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行动中,各单位也是积极筹措钱物,按方案和审核对象及时发放到位。

三、监控到位

为了抓好民政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工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组织下,建立了民政救助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

后监控制度。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民政、财政、检察院、反贪局、纪委、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联合组建了民政救灾款物使用监督中心,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参与中心工作,保证了民政救助物资使用监控的及时到位。

二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民政部门坚持把各项救助方案从制定报批至发放结束全过程都置于社会和监督

中心的监督之下,从方案制定报批开始,坚持工作会议请监督中心参加,文件向监督中心抄送,审批结果向监督中心交底,落实过程由监督中心随机抽查,落实结果向监督中心及时反馈,经验向社会全面推广,问题由监督中心及时督改。

三是坚持阳光操作。近几年,为了做好民政救助资金的使用监控工作,民政部门结合行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执行力建设活动,着力建立了一套民政资金和物资阳光操作、透明运行的制度和体系。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上,坚持民主评议和县、乡、村三审三公示制度,做到审批程序、审批标准和审批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在救助资金的发放上,坚持走社会化发放途径,建立了民政审批对象、财政调拨资金、银行(信用社)发放到户(到人)的救助资金发放渠道。在救助物资的发放上,改变过去村干部代领、亲属代交的做法,坚持集中发放,受助人签领的流程。同时,还利用政府财政政务公开网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救助对象名单、救助资金额度和发放到位情况,真正实现了阳光操作目标。

第三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

稳定压倒一切,稳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所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确定的各项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都将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广大人民不能安居乐业,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将无从谈起,我们的工作将一事无成。只有保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凝聚人心,提升人气,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具体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也是如此,因此必须多措并举,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影响稳定的几个因素

影响稳定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因素,有历史原因,有现实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收入和分配问题。物质是经济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只有物质丰富了,收入增加了,人民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才能自觉地维护现有的生活状况,社会才能稳定。就拿阿荣旗音河乡来说,种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三产脆弱,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对于分配问题,不是搞绝对的平均主义,一刀切,而是尽量缩小贫困差距。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的劳动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分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量缩小批贫富差距,增加中收入阶层。

(二)干部廉洁自律。个别干部办事不公、优亲厚友、服务意识不强,不能从全村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部分干部作风应加强,大操大办、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在老百姓当中造成一定影响,“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不许”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在个别干部上仍有违反现象。

(三)执行政策方面,个别干部执行政策走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一些惠农政策不能全部落实到位或不能及时落实,致使老百姓利益受到侵害,甚至引发上访告状。

(四)个别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有效解决。问题出来了,不能积极主动解决,而是等、托、压、隐瞒,造成问题、矛盾不断激化,有些遗留问题,是以前的领导或政策造成的,采取新官不理旧账,或即使解决了,不按政策、程序去落实,造成冤、假、错而引发矛盾。

(五)、公正执法。一些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按程序执法,态度蛮横、粗暴,不着装上岗、亮证执法,不按标准、依据严肃执法,甚至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违法违纪现象,在老百姓中造成影响而引发上访告状。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从上面几项影响稳定的因素可以看出,之所以存在不安定因素,之所以造成上访告状,主要还是人的因素。一是认识问题。个别党员干部还没意识到稳定的重要性。二是作风问题。三是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高,无凝聚力,战斗力,致富无门路,工作无思路。四是处理突发事件,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保持稳定的重要性,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文件精神以及科学致富技术。在宣传方式上采取以会代训,电化教育、送课下乡、典型参观等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种田水田。

(二)大力发展经济。一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调整结构,提高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例,结合音河乡实际,在稳定南瓜种植面积的同时,扩大马铃薯和玉米种植面积,使种植业结构真正实现3:3:3:1(南瓜30%、马铃薯30%、玉米30%、大豆杂粮10%)的目标。二是做大做强南瓜、马铃薯优势特色农业。不断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在

扩大马铃薯面积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试用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和推广高淀粉品种马铃薯,提高产出效益。三是扩大白瓜籽经销市场和马铃薯精深加工规模。四是量质并举,强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做好扩大奶牛总量、品种改良、防疫等重点工作。五是加强协会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六是狠抓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加大基础设施步伐。七是加强城镇化管理,提高城镇品位。

(三)尽力缩小贫困差距。结合阿荣旗实际,全力做好农民增收、稳收工作;逐步消除垄断行业形成的高工资、高福利现象;加大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不合理收入、灰色收入;通过政策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分化、减少高低收入阶层,扩大中收入阶层。

(四)开展矛盾排查活动,畅通信访渠道。要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矛盾排查活动,排查的重点是土地、宅基地纠纷、老上访户思想动态、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惠农政策落实、救灾款物发放等难点、热点问题。排查的方式采取随机走访、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在排查工作中充分发挥三级信访网络作用,要定期对他们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采取措施,要求他们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关注农村难点热点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直接向乡纪委报告,限期解决。

(五)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坚决查处违反党纪的案件。一是努力拓展案源,深入挖掘案件线索,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充分发挥案源主渠道作用。加大宣传、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署实名举报。二是实行领导包案,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注重查办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三是严格依法依纪查办案件,不断提高办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安全文明办案。

(六)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一是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单位承担的纠风工作责任,实行纠风工作季度报告制度。二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工作。三是治理公路“三乱”,净化公路环境。四是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和定点采购,扩大药品集中采购的品种和数量。五是加大对

“收支两条线”的监督检查,继续深化村务、政务公开工作。

(七)全力抓好对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一是加大对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现象的治理力度。二是狠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行为。三是多措并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双廉”监督制度,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维护责任制的严肃性。

维护社会稳定,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不能浅尝辄止,又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依靠各方面的力度,保持社会有序,才能取得明显效果,才能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做好新形势下信访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中共隆回县委副书记

陈历贤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敏感时期,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其中,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与公民权力日渐沉醉的双重交织,引发越来越多的信访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特点和成因,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相应对策,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信访部门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现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与对策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的特点 当前信访工作呈现以下新的特征:

一是从发生数量看,呈现出阶段性高发多发态势。总体来说,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并逐年递增。二是从参与主体看,信访对象信访对象趋于多元化。信访工作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以优抚对象、老幼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参与主体则扩大到包括在在职和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农民、个体业主、教师、学生、复转军人乃至公务员等各阶层人员,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社会成分复杂,其中大部分为弱势群体成员。三是从涉及领域看,近年的上访案件反映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农村征地补偿、城市拆迁安置、企业改制、欠资纠纷、军转人员安置、涉法涉诉、落实社会保障和经济待遇等比较敏感、社会关注的几大领域。由于这些社会矛盾涉及群体性利益,诉求的形式往往表现为群体性和有组织性,并都有具体的组织者,导致有组织的群访增加明显。如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频繁发生的涉军人员上访。同时,一些上访老户也采取抱团闹访缠访的方式进行群访。四是从信访类别看,涉法涉诉上访增加较多。土地权属纠纷、非正常死亡、劳资纠纷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解决的,但一些上访户都采取上访的方式要求解决问题。五是从信访的影响看,化解难度逐渐加大,影响社会稳定。部分上访群众往往不通过正常的渠道、合法的途径逐级反映问题,而是使用极端行为诉求利益,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一些信访人利益诉求往往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化解难度大。许多社会矛盾体现在部分群众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上,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所涉及到的群众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信访总量上升,投入信访稳定的人力成倍增加,化解信访难题所支付的经济成本相应提高。特别是许多信访当事人往往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态,习惯于通过各种手段使信访问题复杂化,甚至酿成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的频繁上访,严重干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正常决策和机关的办公秩序,分散了基层政府的精力,耗费了财力,同时还衍生出不少其他矛盾和上访群体,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二、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的成因

当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各类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时代社会背景看,当前的信访稳定事件,根植于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时代背景之中。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敏感发展阶段,处于一种“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的并存时期。从总体上说,我国社会是和谐的,但由于我们过去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致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由此引发一系列信访稳定事件。二是社会变革的冲击。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城乡居民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观念发生嬗变。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和社会意识的侵入,致使传统的道德观和城乡固有的就业与生活方式受到强烈冲击,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类矛盾纠纷。三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改革作为对社会利益关系广泛而重大的调整,使处于得失变化中的人们的各种利益差距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复杂和尖锐。如企业改制以后,大量职工下岗或失业,他们一方面出于生活需要,渴望一份安定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丢掉手中的“饭碗”怨天尤人,迁怒于政府,甚至与政府对立。四是管

理方面的缺陷。当前,村民委员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一些村民由行政人转化为自由人,而少数地方的基层自治组织处于软弱状态,特别是一些治保、调解组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不到位,或者不依法行政,造成矛盾纠纷。如近两年来在全国都引起关注的水污染事件、黑砖窑事件、非煤矿山、爆炸物品管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五是政策法律的影响。现行许多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特别是信访方面,对少数上访人员违反《信访条例》的一些行为还缺乏刚性的处罚规定。六是决策不科学、短期行为的危害。特别是一些地方在处理信访稳定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科学和远见,“按下一个葫芦浮起三个瓢”,引发信访群体相互攀比和连锁反映,加剧了信访严峻形势。等等。总之,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是客观趋势,因利益矛盾而引发信访稳定事件多发乃正常现象,再加上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成熟,政治体制改革还未完全到位,利益分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混杂交织,这些就使得各种信访稳定事件处于一种阶段性的高发频发态势。

三、做好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针对新形势下信访稳定工作的新特点,必须进一步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强化措施,从源头和机制上改善信访量居高的态势。第一,要科学决策,从源头上预防信访稳定问题。一要深化改革。许多信访稳定问题的发生,源头还在于当前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科学确定政府的角色定位,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产生信访稳定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稳定事件的发生。现代政府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服务而不仅是掌权,应该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利害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现实情况是许多基层政府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博弈中没有严守“政府中立”原则,反而把自己和强势集团捆绑在一起,“执政为民”的宗旨被异化为“为老板服务”、“为资本服务”,漠视了群众的正当权益。更有甚

者,有的基层政府官员把自己当作商人,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与民争利,追求垄断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状况,必然是官官相护、官商勾结,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法则,必然引发不稳定。二要科学决策。信访稳定案件,有相当一部分是是由于领导干部决策不当引发的。有研究表明,中国的决策失误率达到30%(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昭晖教授研究)。现实中有些基层政府的决策随意性大,对涉及拆迁征地、企业改制、移民安置、收入分配等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常常是暗箱操作,不尊重民意,而一旦出现事端,又怕承担责任,能捂则捂、能压则压、能拖则拖,千方百计掩盖事情的真相。科学决策能减少这类信访案件的发生几率。要做到科学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出台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时,既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审慎对待涉及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领导在作决策时,首先要认真学习、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让群众有知情权、建议权。要充分协调好各方利益,从源头预防。三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稳定案件的发生。分析当前信访稳定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不难发现,许多信访稳定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没有依法行政,没有及时行政(不作为),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矛盾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复杂。新《信访条例》的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为了推进依法行政、破解引发群众进行信访的这一现实性难题。因此,坚持依法行政,就能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信访和不稳定问题的产生。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对关系民生的决策实行听证会制度,确保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行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确保各项工作能最大限度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预防信访问题的产生。

第二,要健全体系,构建信访稳定“一盘棋”格局。信访稳定是天下第一难事,化解这一难事,就要克服那些认为信访是主管领导与信访部门的

事这种错误认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是信访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要加强基层信访稳定网络建设,进一步配齐配强各乡镇、基层单位信访稳定专干,在村组和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均要配备兼职信访员。要落实基层信访工作责任,真正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当地,把上访人稳定在当地,构建信访稳定“一盘棋”,形成对信访稳定问题既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的格局。

第三、要拓宽渠道,规范信访稳定工作秩序。一要广辟渠道听民声。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全面实施“阳光办信”、“绿色邮政”、“网上信访”,开通“领导热线”,结合政府信息化建设,在政府网站开辟网上信箱,安排专人每天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以《信息专报》、《信访动态》等形式向主要领导反馈,引导社会各群体通过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防止各类群体上访事件发生。同时,在村、社区推行“信访代理制”,群众有信访问题由村、社区工作人员出面代办,使下情通过村、社区工作人员及时、集中上达。二要畅通渠道导民访。要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坚持做到领导开门接访。对来访者要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依法解决(答复)、正确引导、违法处理、主动下访、认真处访、耐心陪访、定期回访。要坚持正面引导,采取走村入户、街头咨询、发放宣传单、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信访条例》和依法信访工作要求,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重复访、越级访和异常访。三要深入群众察民情。各地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领导联点、干部联户”等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下访,做到对失业下岗职工、贫困农户、孤寡老人等对象必访,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实事、重大决策等情况必听,对基层干部思想上有疙瘩、群众中有反映等问题必谈,对伤残军人、五保户等弱势上访对象的接待必到,从而第一时间掌握一些信访不稳定苗

头,使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四,要改进作风,抓好涉访问题的解决落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妥善解决涉访涉诉的各类信访稳定问题,一要坚持分类处理的方法。妥处信访稳定问题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对信访稳定案件,首先要根据信访稳定问题的特点,善于分类处理。其中包括:简单的、复杂的、个案、群体性的、长期的、即时的、突发性的,还有初访的、重访的、缠访的、闹访的,等等,都要针对性的做好准备,研究方案进行处置。对涉及面广、复杂的信访案件,要采用综合处理的方法。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要做到慎重处理。对突发性、紧急的、群体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介入主动处理。二是坚持整体联动。许多信访稳定问题涉及部门和单位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涉及群体复杂,处理这类问题时,要召集有各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要善于做协调工作,形成合力,防止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扯皮,从而影响问题的最终解决。三是坚持依法处理原则。要注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对涉访涉稳群体,要有针对性地宣传人民调解、信访条例、诉讼程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调处信访稳定案件一定要坚持依法处理,坚持在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置。决不能为了暂时解决一个问题,而做出一些与政策法律违背的承诺或决定。这样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得不偿失。在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中,要树立“三个舍得、一个敢于”的工作理念,即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花金钱,敢于用法律。要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为抓手,把工作重点放在立案率、结案率、稳定率的提高上,加大立案量和办案质量,加大解决问题的工作力度,加大重信重访化解力度,确保“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个专门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落实包案领导和办案单位的责任,限期办结,切实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认识。

第五,要完善机制,依法依规维护良好的信访秩序。信访工作的实践证明,没有高效透明、便于监督的工作机制,群众的信访权利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没有界定清晰、落实到位的工作责任,信访问题往往难以得到落实解决,甚至因久拖不决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一要完善信访条例法律。新修订的国务院《信访条例》实行以来,要根据当前信访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改完善相关的内容,建议修改完善后提升为《信访法》。要依法维护信访条例和法律的尊严,对极少数缠访闹访、串联聚访、扰乱秩序、违反法律法规的,坚决采取适当方式予以依法处置。二要严格责任追究制。要深化细化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基层信访工作检查考评,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信访局将按月对各级各部门信访、接访处置情况和案件、信访件办理情况进行一季度一通报,年终严格考核、考评和奖励。对案件办理情况要定期进行通报,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或错作为而引发的信访案件,要坚决追究直接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信访条例法规对此要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提高可操作性。三要依法维护信访处理结果。要落实“三级信访”终结制。《信访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这就规定了信访事项经初查、复查、复核后即三级终结,各级信访机构和行政机关不再受理,但也有部分当事人对复核意见不服而持续缠访、闹访。针对当前存在的应当或已经法定程序处理和初查、复查、复核三级终结的信访事项,各级信访机构应建立联网和信息共享,对该类信访事项不受理、不通报、不交办。对“一府两院”已依法、按政策处理了的信访事项,但信访人仍然不服的,帮助承办单位共同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使信访人息诉息访。对持续缠访、闹访的,经反复教育无效的,要维护法院审判结果的权威,严格依照相当法律法规予以打击,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考

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实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新的形势,给社会稳定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当前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总体形势很好。从我们办事处的情况来看,去年,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依法防范、严厉打击“×××”等邪教组织,维护了政治稳定;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运用部门联动机制,实行矛盾纠纷的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摸排、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全面启动“四五”普法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狠抓了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所有这些,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正值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去年在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下,刑事发案还所有上升、外来人口犯罪的现象增多、×××组织的活动还时有露头,涉法上访和群众来信来访仍然时有出现。

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我办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安全变数增加,国内治安形式不容乐观。近几年来,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的遏制、渗透与分化,多次利用人权、宗教、民族、台湾西藏等问题制造事端。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将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维护稳定将面临新的挑战。首先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敌对势力将继续推行其“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境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利用经济、文化、民族、人权、宗教等问题,插手我人民内部矛盾,煽动民族分裂情绪,挑动事端,破坏稳定大局。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渗透活动将会加剧。西方敌对势力将借助互联网,通过建立论坛、网站、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手段,制作、传播有害政治信息,传播色情、暴力等有害文化,将其作为政治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等邪教组织页打着宗教的旗号来毒害人民群众的思想。其次是刑事犯罪将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打击刑事犯罪任务加重。从犯罪类型看,流窜犯罪、有组织犯罪等高智能犯罪及恐怖犯罪占比可能增加,尤其是随着我区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多,流窜犯罪将将更加突出。第三是社会治安管理领域扩大,难度增加。下岗人员、社会低收入群体增加,有限的社会保障与下岗人员增多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这一些,均将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改革深化触及阶层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格局剧烈变动,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利益问题特别容易产生共鸣,使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异常突出。如工人阶级内部产生了国企工人群体、外企工人群体,业主群体、雇员群体,等等。随着不同利益群体自觉意识的日趋强化,彼此在那些与切身利益相关性的矛盾和问题上,易于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和串联,进而形成不良群体行为。并且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矛盾往往又围绕利益问题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相互渗透,甚至呈胶着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现实生活中为政不廉、为官不清、为富不仁、执法不公的现象,广大人民群众很不满意,造成矛盾触发点增多,使得有些本来可以化解的问题,激化为对抗性矛盾。城市因企业集资款、土地征用、下岗职工安置等矛盾纠纷发展到对抗的情况时有出现。信访问题相对集中,主要是企业转制后个别企业的遗留问题、农村村级(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财务管理问题、土地重用与管理问题以及原来相对稳定的军转干部问题等。这些都说明当前人民内部矛

盾非常易于激化,严重的可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三是基层组织管理职能弱化。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的村级班子软弱瘫痪,治安问题成为死角。治安联防经费难以筹集,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政府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约束力减弱,综合治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难以落实。城乡基层组织的职能已经改变,对人的管理、控制能力弱化。

二、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建议

全面分析上述影响社会稳定的几个主要因素,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对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活力,坚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综治工作经验。近年来,不少地方动员在职党员干部参与居住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居民区党支部的模范行动带动了小区的居民,推动了小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义务联防、邻里关照、见义勇为等良好的社会风尚;仍然要坚持以往综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坚持党政领导重视、财政尽可能增加投入、落实综治机构的人员编制、完善地方性综治工作立法等措施。坚持“抓系统、系统抓”,依靠各级党政领导重视,通过行政指令、行政约束进行推动外,还要注意在综治工作中逐步形成一种参与各方共同受益的工作机制,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推动工作的开展。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把治安管理、防范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使维护治安的工作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向科学技术要警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综治工作的水平。努力提高综治干部的素质,吸纳大批的优秀人才。坚持“德治、法治”两手抓,用共同理想信念来引导和凝聚人民,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使群众正确对待眼前和长远、局部与全局利益,为解决矛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流动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责任,尽可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认真负责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二、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确保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政法部门要密切与经贸、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经济监管部门的联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以商养政”、“商政互动”的政治图谋。要同宣传、新闻、出版、工商、信息产业等部门加强协作,依法严厉打击反动刊物的制作与传播,切实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作、复制和传播有害政治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法制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坚决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侵蚀。

三、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继续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尤其是恐怖犯罪、有组织犯罪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对发案较多的盗窃、伤害、抢劫等多发性案件一定要从严从快打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要集中力量攻克大案、要案,追捕逃犯,破获现发案件,清扫积案,平抑社会治安形势。要持之以恒地把严打方针落到各个执法环节,坚持“稳、准、狠”和“两个基本”的原则,做到快侦、快诉、快审、快结,提高严打斗争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进一步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四、坚持从严治警,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按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忠于法律、公正司法为核心,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坚持政治建警,突出素质强警,做到制度管警,推进司法改革,整治突出问题,努力建立一支适应党的先进

性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政法队伍。首先要坚持抓学习和培训不放松。认真开展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群众观念的教育,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鼓励参加学历教育,提高政法干警的文化层次和业务能力,多培养一些复合型的政法干部。其次要坚持抓制度和监督不放松。进一步落实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职能,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政法各部门要继续强化内部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干警八小时内外的监督、管理制度,延伸队伍管理,确保公正司法。第三要坚持抓作风和效率不放松。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强化干部人事管理,探索优化司法程序的对策与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办事环节与程序,加强责任管理与时限管理,健全对重点岗位的监督措施,提高司法效率。

总之,在现阶段,我们要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全区深入扎实落实“四大战略”和“村企行动、园区带动、融合发展、绿色城市、平安×××”五项工作重点保驾护航,促进全区改革开放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第五篇:现今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团支部的工作

现今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团支部的工作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向直接作用于社会影响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当代青年具有的开放、创新、先锋和蓬勃的青春活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一个社会生机勃勃的象征和动力。我们每个人,不管是谁都要有青年这一历程,而共青团正式以这样一个群体为基础的,同时又是以这个特殊群体为工作对象的。在党的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体组织,而团干部又是完成这一时代重托和历史使命的执行者。我认为,每一位团干部都要想做好基层团支部工作,成为一名称职的团支部,就必须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加强自身学习与引导青年进步相结合共青团是党的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积极的、进步的政治力量,在我国个青年团体和青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团干部必须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掌握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在团的工作中把握自己、修炼自己、提高自己。

二、围绕生活小事与服务团员青年相结合作为团干部应伸入基层去了解他们,平时做好他们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沟通思想。我认为无论何时,团组织都应该把服务团员青年的需要和他们成长作为自己不容推卸的责任,基层团支部直接面对广大团员青年,更应该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及时反映他们的合理要求,维护他们的权益。

三、取得领导支持与依靠团员青年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取得领导支持,有利于基层团支部开展工作、组织活动。一是要取得上级团委领导的支持;二是要取得系领导,首先是各个团副书记的支持:主要是多请示、勤汇报、沟通,让上级领导及时了解团支部的情况,以得到支持;另外,院里的行政领导的支持也很重要;除了取得领导支持以外,做好基层团支部的工作还应该切实依靠广大团员青年,因为团的工作就是服务团员青年的,没有他们的参与,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因此,在团的工作中要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围绕青年、贴近青年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组织的活动既要有吸引力,又要有组织约束。使团员青年能够主动,团结在共青团组织周围。

下面我就说一下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更好的完成工作我有七个必须

1、必须热爱共青团工作。把团的工作当做事业来完成,有些同志可能认为团组织工作量大,工作辛苦,而且很难得到重视,由于本身不是领导,所以工作起来没有权威等等。

2、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现在团组织开展活动的难度大,因此要认真对待共青团的每一项活动,如果我们过多考虑其它工作压力,很多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作用。所以,责任心非常重要,越是有压力越是对我们的考验。

3、必须发挥表率作用。在思想绝不能怀疑团组织的作用,在行动上要积极主动。否则个人不好行为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自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4、必须有创新意识。当代青年,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各种新思潮、新理念、新知识闯入青年人的视野,在青年人面前展现的是无数条充满未知的发展道路,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当代青年迫切寻求的答案。如果工作没有创新,仍然按照以前陈旧的方法,很难把先进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团的引导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5、必须学会营造较好的工作环境。由于我们基层不再单独设立团组织工作机构,所以我们兼职团干要多和党政领导沟通、交流,把团委的工作安排及时向领导汇报,尽可能赢得党政工领导对团的工作重视和支持,这样在安排工作时,领导就会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支持,来搞好共青团工作。

6、必须尽可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有时候大家可能工作很忙,即使想做好团的工作,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在工作方面就很难有所创新,很少能主动组织活动。

7、必须注意横向交流、相互学习。现在,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我们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交流学习,学习他人的学习经验来补充自己的不足。

总之,要做好团干部工作,以上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但困难归困难,想法归想法,工作中却不能有毫马虎。无论环境和条件,我们都要立足于自身建设,提高自身能力,兢兢业业做好共青团的工作。给青年创造学习的空间和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团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我们的团支部充满活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的起祖国。对得起领导,对得起青春。

下载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制度

    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制度 一、城乡低保申请制度 (一)凡持有我办户口的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城市2011年保障线210元/月,农村低于国......

    社会救助工作职责[定稿]

    一、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标准,并负责标准的调整和上报备......

    社会救助工作实务

    案例: 小强今年12岁,刚刚读完小学,将要升学到一所中学。小强的父母在同一个国营企业上班,原先的收入不算少,一家人的生活还不错,小强的学习成绩也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在最近的企业......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根据文件通知要求,我局涉及的民生保障工作主要是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抗灾救灾工作情况。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灾害应......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1.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1 第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规范制度、强化监督 做好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下,我市加大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和强度,成立了四个监察分局,我们胶河生态林场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配合监察......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按照这个要求,如何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让老干部晚年安康幸福,是我们乡直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中......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协调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