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5篇)

时间:2019-05-14 09:4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青岛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青岛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共有6方面13项权利要下放,10方面的工作需理顺和加强。此项工作由市建委牵头,市有关部门,各区政府要密切配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对工作过程和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市政管理方面

(一)取消市管、区管道路的划分,将原由市管的贵州路、太平路、莱阳路、南海路、香港西路、香港中路、正阳关路、东海路等8条道路管理维护权下放到市南区。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将以上道路的相关资料、管理维护工作于2月8日前向市南区政府移交完毕。在交接过程中,上述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仍由市市政公用局负责。2005年及以后,上述道路的管理维护经费由市建委、市财政局负责核定后在年度城维费计划中下达到市南区。

(二)原由市管的东西快速路一期、立交桥、人行天桥、非经营性地下通道的管理维护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下放到所在区。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将上述道路及设施的相关资料、管理维护工作于2月8日前向所在区政府移交完毕,其中快速路一期由市政集团于2月8日前移交给市北区政府。在交接过程中,上述道路及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仍由原管理维护单位负责。2005年及以后,上述道路和设施的管理维护经费由市建委、市财政局负责核定后在年度城维费计划中下达到所在区。

(三)因城市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的,须经区建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许可。因调流方案可能涉及其他行政区域的,需报经市公安局批准后,由区建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联合发布通告;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为避免多头许可,占用、挖掘跨区道路的由市市政公用局、市公安局许可:全市重大活动及旅游季节期间占用、挖掘道路须报市城管办审核并报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占路、掘路费由所在区征收。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对各区占、掘路费收支情况进行审查。

(四)改变道路使用用途和长期占用道路的由各区政府提出意见并报市城管办,由市城管办会同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公用局许可后实施。未经许可的,不得改变用途。

(五)市建委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对新建道路在竣工后一个月内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交由所在区管理,并会同市财政局核定相应管理维护经费拨付至所在区。

(六)雨水斗清挖工作交由所在区负责。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将相关资料和清挖工作于2月8日前移交所在区,并完善工作标准、检查办法。各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雨水斗定期清挖、淤泥清运工作。交接过程中上述工作仍由市市政公用局负责。2005年及以后,雨水斗清挖经费由市建委、市财政局负责核定后,在年度城维费计划中下达到所在区。海堤河坝、河道、明沟、暗渠的维护仍由各区政府负责。

(七)道路检查井的管理维护。各区政府负责对道路上各类检查井产权单位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检查,3月底前摸清现状,对不符合有关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责成产权单位进行整改。对逾期不整改的由各区组织整改,费用由产权单位负责;对不服从管理的,由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青岛市市容环境和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八)城市防汛、防雪工作。各区负责辖区内的城市防汛、防雪工作,根据市编制的应急预案,编制本辖区的应急预案,把工作落到实处。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对城市道路防雪、防汛工作进行督导。市防汛办负责统一调度协调和监督检查。

(九)摊点、亭体等服务设施管理工作。各区负责组织编制辖区内冷饮摊点、书报亭(摊)、自动售货机、治安亭、看车亭、售票亭,信息亭等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报市城管办,由市城管办会同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市政公用局等部门许可后,由各区负责组织招标和日常管理。招标收入由各区收取,专项用于城市管理日常工作支出。在设置规划未经许可前,仍由市城管办会同有关部门许可。市城管执法局负责监督检查各区日常管理情况。各区要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向市城管执法局提出保留或清除的初步意见,由市城管执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年内组织一次集中清理整顿。

(十)道路停车场管理工作。市公安局负责道路停车场统一管理。区公安交警部门会同区建管部门于3月底前完成对辖区内停车场设置状况的调查摸底,提出道路停车场设置意见(含创建文明城市所要求的重点地点、区域),经市公安局许可后,由各区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招投标经营和日常管理,并根据不同情况,对招标收入提出分配意见。上缴市财政的部分由市财政返还各区,由各区用于道路卫生保洁和正常养护工作。

根据市政府有关规定,对宽为5米以上的人行道,在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可由各区改造设置为临时停车泊位,减少占用车行道停车现象,力争使停车难的状况有所缓解。各区在3月底前完成摸底,有条件的由各区逐步组织实施。

二、环境卫生管理方面

(一)各区政府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道路保洁工作,公厕产权管理和维护,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建筑渣土)收集清运的定点、收费及管理,垃圾转运站管理及维护,河道、开放式海岸、滩涂保洁,辖区内铁路两侧卫生保洁工作,垃圾容器及路内非经营性公共设施的维护,人行天桥、非经营性地下通道的保洁工作,对经营性地下通道的保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将城市建成区内公路保洁工作下放到区。市交通委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308国道、重庆路、台柳路等所有城市建成区内的公路保洁工作,于2月28日前交由所在区负责。交接过程中的保洁工作仍由市交通委负责,交接后由所在区负责。保洁经费由市建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委核定,从3月1日开始由市交通委定期拨付至所在区。

(三)客运场站设施维护及封闭式场站管理由产权所有单位负责,各区负责监督。

(四)市市政公用局负责会同各区确定建筑垃圾倾倒地点,并负责管理太原路垃圾中转站和小涧西垃圾处理场。

三、园林绿化管理方面

(一)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于2月8日前将市海滨风景区管理处整建制划归市南区政府,其养护管理工作同时交由市南区政府负责。崂山区段的滨海步行道由崂山区政府管理养护。市公安局于2月8日前将第二、第三海水浴场的养护管理工作交由市南区政府负责。市南区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国家4A级海滨景区做美、做强。交接过程中的管理仍由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负责。2005年及以后,海滨风景区、第二海水浴场、第三海水浴场的养护管理费用由市建委、市财政局核定后,在年度城维费计划中下达给市南区政府。

(二)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会同各区负责全市绿线规划及管理。

(三)各区继续负责辖区内3株以内且胸径不足10厘米树木(不含古树名木)的砍伐、移植许可,负责收取辖区内绿化补偿费、树木补偿费、义务植树以资代劳费等绿化专项费用,专款专用。市建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负责审查绿化养护费用和绿化专项费用的使用情况。市区山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鸟类保护王作由所在区负责,市建委、市财政局会同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测算相应费用,在年度城维费计划中下达各区。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负责市区山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鸟类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各区负责城市建成区内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市建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委会同各区核定并定期拨付相关费用。

四、户外广告管理方面

(一)市城管办负责中苑码头至麦岛路前海一线区域及东海路、香港路、东西快速路、中山路、延安三路、山东路、南京路、福州路的户外广告设置许可、管理和经营权

拍卖。按照“规划统一”原则,其它区域由各区负责编制辖区内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报市城管办,由市城管办会同市规划局等部门许可后,方可组织其经营权拍卖及日常管理,并接受市城管办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各区户外广告在按规划实施拍卖后,拍卖收入按3:7比例纳入市、区同级预算管理。市级分成收入由市城管办专项用于对各区的监督检查和评比奖励;区级分成收入由各区主要用于对辖区内户外广告管理,非法户外广告、乱贴乱画小广告清理,拍卖的户外广告拆迁费用补偿等。市建委、市财政局负责审查各区户外广告经营权招标拍卖经费的使用情况。

各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许可前,户外广告许可和拍卖仍由市城管办负责。

(二)市城管办负责全市重大活动期间城市主要道路、区域的临时户外广告设置、跨区悬挂横幅的许可,许可意见抄送各区。未涉及其他区的由市城管办于2月8日前交由所在区许可,许可意见抄送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各区负责在辖区内设置的临时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市城管办负责对各区户外广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市城管执法局要加强对户外广告、临时性户外广告设置的监督管理。各区要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向市城管执法局提出保留或清除的初步意见,由市城管执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年内组织一次集中清理整顿。

(三)市城管办继续负责做好五四广场、音乐广场、汇泉广场的使用许可和临时广告、宣传品、活动设施设置的许可工作,并抄送市南区城管执法局。各区继续负责辖区内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道路的使用许可和临时广告、宣传品、活动设施设置的许可,并负责抄报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除上述广场外的其他户外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设置的非广告设施(如桌椅、舞台、商品展示等)的许可由各区办理,并抄送市城管办和市城管执法局。各区在办理许可时要严格把关,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管理。市城管办和市城管执法局要加强经常性检查和监督。

五、城市亮化管理方面

(一)市建委负责全市城市亮化(含路灯)管理工作。市建委会同市规划局编制城市亮化(路灯)总体规划,对各区亮化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报市政府批准。各区政府根据城市亮化总体规划,组织编制辖区内亮化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建委组织审查许可后,采取市、区两级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组织实施。凡属市、区两级投资和重要区域、景区、景点、重要建筑建成后的亮化设施,由市建委负责监督纳入市亮化监控中心,实施统一监控。

(二)市城管办负责向各区下达全市重大活动和“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市委、市政府临时性重要活动期间的亮化通知;各区根据通知要求

负责通知辖区内各亮化责任单位做好亮化工作。市城管办负责将亮化责任单位名单于2月28日前移交各区。市城管办负责对各区亮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各区负责对辖区内亮化责任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六、房产管理方面

(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按照“先下放,后改革”的原则将各区房产管理处及所辖房管所、修缮队等单位的人、财、物、档案资料和区管公有房产于2月28日前移交所在区。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各区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做好人员安置及思想稳定工作。交接过程中的管理仍由市国土资源房管局负责。市财政局会同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各区政府负责按人员比例测算核定改制资金并予以拨付。各区政府负责租金的征收管理工作,市国土资源房管局不再统筹留取租金。

(二)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于6月30日前制定出配套政策,确保房产改革顺利实施。

七、房屋拆迁管理、物业管理和住宅装修管理方面

(一)市建委负责拟订拆迁法规政策草案,编制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核发房屋拆迁资格证书,进行拆迁统计和拆迁补偿方案备案等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全市拆迁评估机构及其拆迁评估行为。

(二)市编办会同市建委、各区政府负责于3月底前完善各区房屋拆迁管理机构。各区拆迁管理机构负责发放辖区内拆迁项目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通知和拆迁通告,监管拆迁补偿资金,审核有权属纠纷的房屋拆迁补偿方案,举行拆迁听证,进行拆迁裁决,申请强制拆迁,查处违法拆迁行为,管理拆迁委托合同、拆迁补偿协议副本备案和拆迁档案等。

(三)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将物业公司的设立许可权及相关资料和工作于2月8日前移交给各区政府。交接过程中的管理仍由市国土资源房管局负责。各区政府应做好辖区内物业公司的设立许可和日常管理,并报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负责监督管理物业管理招投标、协议招标的审查以及业主委员会的备案工作。

(四)各区政府从2月1日起负责辖区住宅、网点的室内外装修许可及日常管理,并与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规划局做好衔接工作;负责装修建筑垃圾的清运管理。

八、违法建筑查处方面

(一)各区政府负责辖区内违法建筑拆除及拆除后的清运、硬化、绿化和美化工作。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二)对违法建筑,市房管局不予核发房屋产权证,市工商局不予核发营业执照,市

公安局不予核发居民户口簿及暂住人口居住证,市市政公用局不予供水,市供电公司不予供电。对已经发放相关证件(照)的违法建筑,由各区摸清底子,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对需要马上拆除的,由各区通知有关部门收回发放的相关证件(照)。

九、住宅小区综合验收管理方面

各区政府自2月1日起负责组织新建住宅小区综合验收,及时办理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社区、物业管理用房的移交手续。并在综合验收后2个工作日内,将验收和移交资料报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局备案。

十、废品收购点、洗车点、修车点管理方面

各区政府继续负责辖区内废品收购点、洗车点、修车点的定点及日常管理。各区在定点中要严格把关,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规范,3月底前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的收购点、洗车点、修车点进行排查,对于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废品收购点、洗车点、修车点,有条件改造的要进行规范改造,没有条件改造的要予以撤销。坚决杜绝违法设置、超范围设置、占路经营、污染道路及周边环境的行为。城管执法部门做好督查工作。

十一、建立城市管理行政许可告知制、责任追究制方面

(一)市城管执法局会同市法制办于3月底前负责制定出城市管理行政许可告知办法,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市工商局、市经贸委、各区有关部门要按照城市管理行政许可告知办法的有关规定,分别将各自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日常行政许可告知城管行政执法部门。

(二)市城管执法局会同市法制办负责于3月底前制定出城市管理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办法。对违法的行政许可行为,市城管执法局应通知许可机关予以纠正,逾期不纠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责令改正并追究责任。

市城管执法局会同市法制办、市监察局负责于3月底前制定出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责任制。由市监察局负责对执法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十二、健全城市管理综合作业管理机制方面

各区政府负责加强城市管理作业市场建设,对2005年1月1日起新增加的绿化养护、卫生保洁、道路养护维护作业实施“捆绑组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作业主体;负责存量部分的日常维护管理。

十三、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方面

各区政府要发挥驻区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各项城市管理活动;组织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认真开展“门前三包、院内达标”活动,积极参与辖区组织的各项城市管理活动。

十四、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检查考核方面

市城管办在已经会同市有关部门初步制定市容市貌、拆除违法建筑、市政、园林绿化、物业管理、爱国卫生、城市亮化(路灯)、城管执法等方面的综合检查考核办法基础上,按照市绩效考核主管部门、市文明办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于3月底前完善确定年度考核目标及考核奖惩标准,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奖惩制度体系,组织对各区实施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城市维护费中设立奖励基金,对完成年度目标责任以及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市绩效考核主管部门、市文明办将城市管理综合检查考核列为年度考核项目。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市文明办应取消其精神文明各类先进的评选资格;对已经获得的,应予以通报或撤消。

十五、建设公安城管队伍、理顺专业执法和综合执法关系方面

市编办会同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城管执法局制定成立公安城管治安警察支队方案,并按程序报批。经许可后,于3月底前完成初步组建工作。

市建委、市城管执法局会同市编办、市法制办制定理顺专业执法和综合执法关系方案,于3月底前完成理顺工作。

十六、特许经营方面

根据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和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扎实、稳妥推进实施特许经营工作。市市政公用局要大力推进污水处理、供水、供热、燃气、垃圾处理等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市交通委要分别做好城市公园和公共交通建设、经营及服务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通过推行特许经营制度,盘活现有资源。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国资委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第二篇: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市小康社会水平,提升我市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的位次,在全市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

系,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农民身体健康,配合好我市正在实施的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以下简称《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鲁发【2003】号)(以下简称《意见》)及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发【2003】1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卫生院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决定》、《意见》和《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合理规划,调整布局,优化重组卫生资源,建立由政府举办、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高、以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主、能充分发挥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枢纽作用的镇卫生院,促进全市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06年完成全市镇卫生院改革任务,将镇卫生院上划市政府管理,原则上每个镇必须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其性质为非营利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职能以公共卫生服务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管。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村卫生防保应急处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原则。坚持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医疗市场,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卫生资源作用的原则。

(二)坚持分类指导、稳妥推进,在镇党委、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一镇一策、一院一法,成熟一个、上划一个的原则。坚持区分不同情况,不搞一刀切,条件成熟几个上划几个,稳妥推进保持稳定的原则。对暂不附合政府举办条件(无经营场地、无资产、人员已分散单干,各自独立核算或不愿意上划者)的镇卫生院,可实行“分步到位”,待条件成熟后再上划管理。

(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先改革、后上划”,创新体制和机制,明晰产权关系并依法处置资产的原则。坚持每个卫生院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的营运场所的原则。卫生院资产所有权不变,即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

(四)坚持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坚持自觉维护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确保上划期间以及上划后的稳定。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改革内容

改革现有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体制。在完成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再上划市政府管理。

(一)清产核资及资产处置

由卫生局、镇政府、财政局和审计局等部门联合成立清产核资小组,对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债权债务、欠缴的各类保险金和2003年-2005年期间镇政府欠拨的经费进行清理、评估、核资和产权界定。清产核资既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又要保护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清产核资后,各卫生院必须达到产权明晰,债权债务明晰,欠缴的各类保险金额明晰,2003-2005年期间镇政府欠拨卫生院经费数额明晰。镇政府欠拨卫生院的2003年-2005年期间经费应足额补全,部分卫生院门诊点欠缴的管理费应足额补缴。对有效债权应由原单位组织追偿。镇政府欠拨的经费、部分门诊点补缴的管理费以及各类追回的债务主要用于卫生院职工的各类保险金缴纳和其他改革。对确已无法追偿的呆坏帐,经全体职工讨论同意后,报相关部门批准核销。镇政府欠拨的经费、部分门诊点补缴的管理费以及各类追回的债务仍不能补齐卫生院职工的各类保险,上划前,卫生院职工的各类保险由镇政府全部缴清。

前海卫生院的债权、债务原则上按上述意见处理,然后,考虑与颜店中心卫生院合并及上划事宜。

(二)工作人员重新登记和聘任

1、重新登记所有卫生院的人员。

由卫生局、镇政府、人事局等部门组成卫生院工作人员重新登记工作小组,对卫生院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在职人员、借调人员、聘干、各类临时工等所有人员重新登记,重点核实其年龄、进入卫生院时间和方式、正式身份、职称、执业资格等内容。

2、核定卫生院编制。

由市编办、卫生局、镇政府等部门,依据有关政策和我市实际,重新核定各卫生院编制。重点核定防保人员,医生、护士、工人、行管人员等。根据核定后的编制,重新

设岗定员。卫生院内设预防保健站,按2-4人/万人的标准设置专职防保人员,站长由卫生院院长兼任,另设专职副站长一名(由在职防保人员中选聘)。其他科室由卫生局指导卫生院设定。

3、公开选聘卫生院院长。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市或更大范围内招聘作风好、懂业务、懂管理、懂经营的优秀人才,由市卫生局任命,实行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院长待遇实行年薪制(简章另行制定)。

4、重新聘任卫生院工作人员。

核定编制和岗位后,卫生院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卫生院聘用人员可以在全市城、乡统筹招录,优先在8个卫生院在职人员中招聘,不足部分向社会招聘。聘任人员必须具备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执业资格,工人及行管人员应至少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聘任后人员全部实行人事代理制。

对未被聘任的人员,原是临时工的,予以清退,并按有关规定适当补偿;原是聘干的,依据有关政策,解除聘干关系,并按有关规定适当补偿;原是正式职工的,发给基本生活费,在家待岗学习,在机会成熟时,由卫生局协调重新聘任。好范文版权所有

分流人员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可以申请开设村卫生室或个体诊所。若第二轮聘任仍未成功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可申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

5、对各类应聘人员的要求是:

(1)专职防保人员应具有热心防保工作,业务精,医风好,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等条件。聘期1至3年。其职责为,专门从事日常公共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专职防保人员改革后由市财政实行定额工资。

(2)基本医疗服务人员:应根据需要在编制以内设置岗位。原则上医师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聘期1至3年。

(3)新聘用临床医务人员(非原在册职工)必须具备国家承认的大中专以上医学教育学历,或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后,享受相应岗位待遇,聘期1至3年。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向镇卫生院安排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

(三)、离、退休人员按相关政策安置。

(四)、各类保险的缴纳。

新聘用人员按照有关政策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及医疗和失业保险。分流的正式职工养老保险关系,以个人身份继续参保,原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聘用的原正式职工,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及医疗和失业保险。

完成以上任务后,上划市政府管理。

(五)其他

1、为确立改革后的卫生院的法人地位,使其依法承担经济民事责任,上划后的卫生院由市卫生局审查其执业资格,按规定进行医疗机构注册。

2、对卫生院改革中涉及的资产评估、房地产过户等,可按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在收费上实行优惠。

五、上划后的管理

上划的镇卫生院由市政府委托市卫生局实行全行业管理。在业务上采用目标考核制,每年经费采取年初拨一部分,年底对防保、医疗、财务、医风医德建设等工作进行考核后再拨另一部分的办法拨付给卫生院。在人员上,上划的卫生院职工聘期内违反聘用合同的,由卫生院报市卫生局批准后,予以解聘,并报市人事局备案;聘期满后该岗位面向社会重新公开招聘。编制内需新聘用人员的,由卫生院向市卫生局申请,批准后按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卫生院经费上,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在资产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由卫生院在市卫生局监督指导下经营,卫生院应确保国有资产合理增长、资金积累。鼓励镇、村卫生机构开展管理、业务、技术等纵向联合,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镇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要成立农村卫生工作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把农村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1—2次;要切实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条件,增强处理农村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减少本地因病致、返贫人数,提高农村健康水平。

六、组织实施

(一)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卫生、人事、财政、审计、各镇政府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兖州市农村卫生改革领导小组,各镇政府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市农村卫生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各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镇负责对管辖内的镇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摸底。

2、宣传动员阶段

各镇认真组织卫生院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召开职工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镇卫生院改革和上划的意义、目的、政策原则、具体措施。

3、组织实施阶段

镇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对镇医疗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张榜清理人事(劳动)关系、完善职工养老保险,面向社会选聘院长。各医疗机构按照本文文件要求,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岗位设置、竞争上岗、未聘人员安置、分配制度的初步方案,经职工大会讨论,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确定,报市农村卫生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4、总结验收阶段

各镇改革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市农村卫生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深化镇卫生院改革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多,工作难度大,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卫生院要克服等待观望和依赖思想,积极主动思考和提出本卫生院改革的思路、方法,同时要向职工宣传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办法,增强改革的透明度,使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增强其参与改革的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共同把工作做好;镇政府要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卫生院的改革;市卫生局要加强指导督促;市人事、劳动、财政、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研究农村卫生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政策措施,共同推进这项改革。

认真贯彻卫生部、人事部(卫基妇发[2002]15号)文件,对卫生院调入人员进行冻结,加强资产、债务、人事劳动关系档案的管理。对违规进人、私自划拨截留国有资产、虚设债务等违法违纪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严肃处理。

附:我市卫生院现状调查报告

第三篇: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基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2009年10月23日)桂发[2009]29号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9〕12号)精神,加快建立覆盖我区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我区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重点,以优化配置医药卫生资源为基础,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关键,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人享有。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办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在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中强化政府主导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平竞争,努力实现医疗卫生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优化。

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立足广西区情,兼顾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结合,科学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医改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实现城乡卫生统筹发展。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推进三年医改与实施长远规划相衔接,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相结合,实现医改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适应我区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我区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得到体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较科学,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四大体系”,改革完善“八大体制机制”。

1.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一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和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完成中央规定任务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挥中医药、壮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二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三要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同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多样化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四要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我区非目录药品和民族药的遴选、配备使用和管理工作;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健全药品行政执法和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基本药物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监管,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

2.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等八项支撑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高效规范运转。一要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业管理,对所有医药卫生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二要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以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经办机构为重点,改革人事制度,保障运行经费,确保城乡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三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强化政府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整合各类资金,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分类指导,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形成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五要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加强城乡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督能力建设,健全卫生监督执法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与质量、社会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和食品药品等监管。六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中(壮)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优化执业环境和条件,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七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依托现有基础,整合资源,逐步建立公共卫生、医疗、医保、医疗救助和食品药品互联互通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八要推动医药卫生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规、规章和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的法治环境。

三、我区近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重点

(一)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到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参保率、参合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城镇居民和大学生的参保覆盖率力争由2009年的80%以上提高到2011年的95%以上,城镇职工参保覆盖率2011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09年,一是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覆盖范围。二是基本解决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和中央及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依法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三是未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四是当年农村出生的新生儿(婴儿)随母亲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

逐步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含已名存实亡的国有企业)及其他困难单位(含大集体、小集体等)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由自治区、市、县级财政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基金等多渠道分三年解决。力争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

2.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2009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年人均不低于100元,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80元;城镇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年人均成年居民不少于50元,未成年居民不少于30元;新农合参合农民个人缴费年人均20元,年人均筹资不少于100元。2010年,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筹资,中央财政补助60元,自治区财政补助30元,市县财政补助不低于30元;对新农合筹资,中央财政补助60元,自治区财政补助37元,市县财政补助23元(对自治区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县(市),自治区财政补助39元,市县财政补助21元)。

合理调整补偿方案,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在政策范围内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到2010年,将城

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住院最高支付限 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通过定医疗机构、定服务范围、定服务质量、定结算标准等,规范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范围和标准,逐步降低参保人员个人自付比例。鼓励使用中医、民族医诊疗技术,其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适当提高。

3.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使用的监管。医疗保险基金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把结余控制在合理水平。其中,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基本实现设区的市级统筹和新农合风险基金自治区级统筹。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将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4.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巩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衔接工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取消救助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简化救助程序,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救助功能,进一步缓解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分级负担的医疗救助资金筹措机制。加快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医疗机构的“一站式”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加强慈善医疗救援制度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方式的医疗救助服务。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健全自治区、市、县、乡(社区)四级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其中,新农合于2009年建立自治级信息平台,并在50%的县(市、区)开展信息平台建设,201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区的信息管理网络。探索医保经办机构和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公平、公正、公开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的合理使用。建立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制度,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探索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流动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并逐步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在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比例。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和人员编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建立基本药物遴选调整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 结合我区实际,遴选基本药物非目录药品、民族药,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2.加强基本药物生产、流通的监管。强化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监督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推进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和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确保基本药物生产质量。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优化组合,促进药品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管理;发展惠民便民的社区、乡村基本药物零售网点或药柜,提高基本用药可获得性和可及性;严格监督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健全药品经营信用等级分类管理体系;建立基本药物评价性和监督性抽检工作机制,对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实行全覆盖抽检,并定期向社会发布药品质量公告。开展药品安全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基本药物的违法行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完善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增强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建立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及价格管理机制。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工作机制,强化药品集中采购全过程的监管。制订我区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市场准入资格条件和相应管理制度。制定基本药物配送、配备和销售政策和管理制度。

4.建立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制度。落实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使用政策,建立基本药物使用监测评估考核机制,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率。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现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它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优先选择基本药物;推行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执行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完善执业药师制度,落实零售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促进合理用药。

5.建立基本药物储备体系。在执行国家药品储备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我区药品储备管理体制,制定我区基本药物储备目录,保证基本药物储备的合理比例,实现基本药物合理储备、有效调度和质量安全。

6.健全药品监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应急能力建设。

7.推进农村药品“两网”(监督网、供应网)建设。巩固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药品配送率,加强农村地区药品购进渠道的监管,加大打击农村流动药贩非法经营药品的力度,保障农村地区基本药物的及时供应和药品质量安全。

8.加大药师培养培训力度。扩大高等院校药学专业委托培训教育规模,加强乡村零售药店药师培训,解决目前执业药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零售药店药师的配备率。鼓励和支持执业药师到农村地区服务,以个人身份开办零售药店;发挥执业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到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对全区99所县级医院(包括12所县中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使每个县有一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根据财力加强和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逐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水平,努力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90%的乡镇卫生院、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安排专项资金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购置设备。对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进行优化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和卫生骨干人才培养。用三

年时间,培养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3000名、骨干人才7800名;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中医、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壮医骨干

和全科中医师1200名。继续实施“中西部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加强城市社区全科医生骨干、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培养。加快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和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核编工作,并实行绩效

工资制度。建立农村卫生远程医学教育网络,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培训。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招聘执

业医师计划,逐步实现我区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执业医师目标。

探索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在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长期在农村和社区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予以适当照顾。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和各级财政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纳入当地编制管理。进一步落实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

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制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个城市三级医院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开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3.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总额预付等多种管理方式。村卫生室按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级政府按其服务人口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等因素,在考核评价和定员的基础上,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行政村乡村医生月人均不低于300元的补助标准,自治区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合理补助。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可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

4.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含中医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城乡

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在乡村组织开展巡回医疗,逐步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推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组建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全科服务团队,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夯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网底;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及生物安全水平。建立覆盖全区的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重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各级卫生应急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保障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加快自治区重大传染病救治中心建设。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和任务,研究做好制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有关工作,优化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各级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落实传染病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自治区级财政结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经济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在全区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区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等,要系统、持续地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媒体健康教育

类栏目建设,加强健康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民众合理营养,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开展农

村、社区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的疾病健康教育。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宣传。

4.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从2009年起实施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逐步实施孕妇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政策,控制出生缺陷高发状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实施广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加强艾滋病防治队伍及机构的能力建设,有效抑制艾滋病蔓延态势。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1.改革药品价格管理。药品价格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制定药品价格的政策、原则和方法,负责本区域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中的非处方药(不含国家基本药物)、地方增补的医保用药价格的制定。综合考虑成本、技术、市场供求等因素变化,完善药品差比价规则。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药品创新,对新药和专利药价格制定逐步引入经济性评价方法,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从低定价制度。对医院药品销售实行差别差价,重点调控群众长期使用、负担影响较大的非基本药物价格。合理调整政府管理药品价格的范围,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合理使用。健全药品价格监测网络,完善医药价格管理网络建设,规范药品的招标采购和企业自主定价行为,合理确定政府指导价的药品购销价格。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参与药品购销谈判机制,逐步降低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水平。

2.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依据国家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政策、原则和方法,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实行市场调节价。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中的技术和劳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积极推进以病种、服务单元为计价单位的收费改革,探索建立医疗机构成本费用约束机制,合理设立医疗服务项目,加强医用耗材价格管理。开展增设药事服务费试点。

3.强化医药价格监督检查。坚持开展医药价格普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制度,继续整顿医药市场价格秩序。改进价格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强化价格公示制度。严格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建立规范医药市场价格行为的长效机制。

(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 1.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选择设区的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等不同形式的改革,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等有效形式,明确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和考核工作,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岗位变动、职务晋升、薪金调整和奖惩的依据。建立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3.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制定出台广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富有效率、服务满意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完善和落实民营医院发展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4.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工作,探索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的改革,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探索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

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5.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逐步推行电子医疗档案和常见病临床路径。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要保障医疗服务正常秩序,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七)扶持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发展

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实施壮瑶医药振兴发展计划,创建独具我区民族医药特色的基本中医药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我区民族医药。重视壮瑶医药理论体系的挖掘、整理;开展中、壮(瑶)医药防治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研究,扶持特色中、壮(瑶)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加快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中(壮)医名科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的合作与交流。

四、我区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各地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配备专门力量,在自治区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认真抓好组织落实,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工作。

(二)落实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优先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要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投入政策,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补偿办法,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紧密协作配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改革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明确工作任务,加强沟通协作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发展改革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牵头落实重大医改工作任务,并做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价格等工作;编制及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落实医改相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政策;卫生部门要做好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保障国家基本药物质量安全;民政部门要落实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改革。

(四)积极稳妥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指导各地开展试点工作。鼓励各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

(五)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正确引导社会预期,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四篇:中共顺德市委_顺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共顺德市委 顺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

作者:时间:2004-3-25来源:阅读量:6034次

为适应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我市农村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确保顺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顺利推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为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尤其是1993年进行的改革农村区域建制、推行股份合作制、完善土地承包制,以及1998年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建立村民委员会的改革,对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的行政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步伐,搞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农村大局的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地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农村形势总的是好的。但是,当前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为顺德传统农业优势逐步弱化,竞争力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差距拉大;不少农村股份经济和集体经济薄弱,历史包袱较重;农村分散建设、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未能有效改善;新旧体制磨合产生的矛盾逐渐暴露,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等等。因此,随着依法治市力度的加大,顺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要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农村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要有全新的思路和对策,要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全面推进建设、发展、改革三大战略转移,以市场化、城市化为目标,对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行政架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革,建立起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基层新体制,开创顺德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加大农村区域重组力度,加快城市化改造步伐

1、按照“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指导思想,坚决推进村的合并和“城中村”的改造工作。

2、对地域相连、规模过小、历史上曾经分合的村,原则上要进行合并重组,特别是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必须进行合并。对有计划合并但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的村,要本着“先合并,后解决”的原则,在村合并后,统筹协调解决各种遗留问题。

3、对市中心城区和各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以及位于城乡结合部、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市人均水平1/3的村,必须进行城市化改造,将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将原村民的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将原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

土地。

4、“城中村”经改造后,按城镇的管理方式和运行的机制管理。原村民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后,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履行同等的义务。从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时起6年内,按农业人口生育政策可以安排二胎生育指标的夫妇可保留农业户口,但期间不得享受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待遇。

5、村的合并和村委会改居委会工作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在省《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未出台前,居委会成员由镇人民政府(包括区办事处,下同)任命。

6、市有关部门和各镇(包括区,下同)要尽快研究确定村委会合并和“城中村”改造的工作计划,并在2001年11月底全市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完成有关的合并和改造工作。

三、固化农村股份合作社股权,量化股份合作社资产

1、股份合作社的股份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原则上集体股占20%,个人股占80%

2、到2001年9月30日24时止(计划生育统计截止日)在册的农业人口(包括外嫁女及其子女),除原在城镇工作已享受退休待遇的农业人口、或在入户时已签订不享有股权合约的迁入农业人口之外,均可获一次性配置的股份,固化股权。股东的股份配置,可参照原有股份合作社的股份配置或由股东代表大会确定。

3、股权固化后,股东的股份不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新生婴儿和迁入的农业人口不再配置股份;今后如要扩股的,须按市场行为用现金购买,并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股东迁出或死亡后,其股份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与。

4、股份合作社的资产,按股权设置集体占20%、个人占80%。个人部分按固化股权后的股份量化到个人,其中:现金部分一次性量化兑现;向外投资性资金视回收情况分5年量化兑现,或继续招标出租按股分红。

5、今后股份合作社的集体股及其收益,不得量化到个人,留作集体积累,用于公共事务、福利事业开支。

6、今后的征地补偿收入,留20%作为集体股收益,另80%按固化股权后各股东所拥有的股份份额一次性量化到个人。

7、在开展股权固化和资产量化工作之前,必须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以净资产作为股份的账面价值,土地不作价入股;但转为居委会,人均耕地少于0.1亩的土地可作价入股。

8、现仍实行一村多社的,应尽快进行股份合作社的并账工作,实行—村—社;但对新合并村,各村原有的股份合作社可不合并。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后,股份合作社维持

原有的运作模式。

9、农村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的方案,必须提交股份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方可实施,并报镇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10、在本《决定》出台前已进行股权固化和资产量化工作的,可按原实施方案继续执行。

四、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运作

1、村(含居民区,下同)级集体资产不得量化到个人,由各村成立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按《公司法》进行组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接受村委会(含居委会,下同)的领导。各村现有的经济联合社归属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讨论决定后,由村委会任命;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成员(以下简称“两委”成员)不兼任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成立有“两委”成员参加的资产管理公司监事会,负责监督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运作。

2、村级集体资产的收益,扣除资产管理公司必要的费用开支(工资、办公费、业务费、财务费用)外,主要用于当地社区公共福利事业等费用开支,不得用于市核定配置人数内的“两委”成员的分配开支。

3、村级集体经济的债权债务关系归属村经济联合社;股份合作社的债权债务关系归属股份合作社。对历史债权债务问题,各级政府和村委会、股份合作社必须以负责的心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加强村集体和股份合作社各种外借资金、租金、承包金、管理费等的清理登记和追收工作,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

五、转变村委会的管理职能,调整基层管理人员的供给关系

1、全市村委会要尽快推行“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定经费、定分配”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离。今后村委会主要职责是履行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和协助镇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指导股份合作社的工作等。今后村委会不能直接参与任何经济经营活动。村委会要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2、各镇要按照依法行政、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要求,切实调整和精简村级组织架构,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合理确定村委会的日常工作量。

3、“两委”成员配置按辖区内常住人口数确定,具体划分如下:4000人以下的配置4人,4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配置5人,1万人以上配置7人。村委会不单独配置会计、出纳,由村资产管理公司财会人员兼任。村委会其它管理架构和工作人员的配置,由市有关部门和各镇另行核定,人员经费由村自行解决。

4、从2002年1月1日起,全市居民区和农村的“两委”的办公经费和“两委”成员的报酬由市、镇财政给予补贴。“两委”办公经费的补贴按常住人口核定:4000人以下的每年补贴15万元;4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每年补贴20万元;1万人以上的每年补贴25万元。“两委”成员的报酬按级别分配,居民区“两委”成员平均每人每年4.2万元,村“两委”成员平均每人每年3.6万元,由市财政按核定的各村配置人数下拨到各镇;各镇可根据各地的实际适当提高报酬标准,但最高上浮不能超过30%,具体分配方案由各镇拟定。超出市核定配置人数的“两委”成员,经镇委、镇政府批准,其报酬按上标准由镇、村自行解决;“两委”办公经费补贴和“两委”成员报酬的标准,实行一定三年。

5、调整“两委”成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今后统一参加全市社会保险。

6、上述“两委”办公经费补贴、“两委”成员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老党员固定生活补贴等方面的费用支出,按现行市、镇税收分成比例提取,集中由市统筹按月通过银行发放。各镇提高“两委”成员报酬标准,超过市确定人均报酬部分的开支,由镇财政自行解决。

7、对合并村原配置数额内的富余“两委”成员,按其在“两委”任职工龄每年1000元的标准发给离岗补贴。对离岗时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及以上的,为其投保养老保险至规定的退休年龄。上述费用由市、镇财政各负担50%。

8、“两委”办公经费收支、“两委”成员和其它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情况,必须纳入村务财务公开的范畴,定期向村民公布。

六、加大村一级集约建设力度

1、调整农村留用地政策。取消农村工业留用地指标;固化农村村民住宅留用地指标。今后市政府的中心城区范围内农村新征用集体土地,分别按征地量的10%给村、5%给区(镇)作发展留用地。村一级的留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作为补充村民住宅留用地;或对原经批准非集约工业区用地指标镇平补齐;以及在开发计划指标的调控下,通过招标、拍卖推向市场,发展商贸业和房地产业。对城郊镇的征地,可参照这一政策实施。留用地在农地转用和转为国有土地时需要缴交的税费,由留用地单位负责。对征用已转为居委会的土地,其征地补偿可按当时征地补偿标准上浮15%或按补偿标准的上限执行。

2、大力推行集约工业区建设。今后全市工业区的开发必须由镇一级按照规划,连片开发,集约建设;村一级不再允许新办工业区。各镇每个集约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开发面积不少于2000亩;经市政府认定的集约工业区给予扶持优惠政策。对现有村级工业区要重新进行布局和功能调整,对符合集约工业区标准的纳入镇级集约工业区管理;对原经批准的非集约工业区的尚余用地,可继续用作工业用地,但必须在2003年底前完成开发建设,也可采用置换建设用地指标的办法,逐步迁移到集约工业区内。禁止未经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擅自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的行为,违者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优化公共事业资源配置,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向市中心城区和镇城区集约建设的力度。鼓励各村连片集约建设公共设施和农民公寓住宅。对村级公共福利事业建设,必须量力而行,不能超过本村的承受能力,防止背上新的经济包袱。

七、加强社区管理,稳定社会大局

1、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工作。村级集体资产和股份合作社集体股收益的支出,应重点保障村民生活、医疗、教育、文化、军烈属等福利事业。要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经理救济制度,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扩宽教育助学金的补贴范围,对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经济负担较重的家庭要适当发放助学津贴,保证其子女入学。股份合作社的集体股收益必须提留一部分,补贴农民投保医疗保险;市有关部门要研究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确保农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2、认真落实优先本地人就业政策,在村一级设立劳动服务站,形成市、镇、村三级劳动服务网络,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

3、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群众反映的乱收费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予以纠正,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结合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呼民主法制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农村政务财务公开工作,坚持真实性、全面性、时效性和公开性。正确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对各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要组织专门力量尽快妥善解决。全面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八、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农村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育和引导全市干部群众牢固确立城市化、市场化的区域观念、管理观念、发展观念、就业观念、生活观念等,从思想上跟上体制改革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2、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是我市建设、发展、改革三大战略转移的重要内容和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改革摆上主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实行全市上下一盘棋,充分调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3、进一步调整现行有关政策。市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我市现行政策与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精神不符合的,要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4、市成立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推进这次农村改革。市对各镇、村的改革实行动态跟踪指导,并于2001年底前进行检查验收。(顺发[2001]13号,2001年7月30日

第五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

大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

大政发〔2012〕41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围绕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全力推行全域城市化战略,大力开展城市建设与开发,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各项工作。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与快速发展,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改善软硬两个城市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在全面整合行政资源、细化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关系,进一步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并重、部门管理责任衔接落实与行政执法工作更加协调有力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建管并举、强化管理的原则;整合资源、节约成本的原则;部门配合、协调有序的原则;快速推进、维护稳定的原则。

二、主要任务

(一)理顺关系。按照一个党委、独立运行的模式,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市行政执法局)挂靠市城市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城建局),是大连市城市建成区内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城市管理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职责。

按照《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的实 —1—

施意见》(大政发〔2011〕53号)的规定,目前市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工作负责管辖的大连市城市建成区的范围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建成区域和高新园区建成区域。其中,甘井子建成区域是指甘井子、椒金山、南关岭、周水子、泉水、机场、兴华、泡崖、中华路等9个建成区域街道所辖区域;高新园区建成区域是指北起高新园区红凌路向南接新红凌路沿小磨盘山底线连1号路至黄浦路半月广场以南、以东区域。

(二)明确职责。在行政许可和管理职责不作调整的前提下,在已经相对集中城市管理领域的部分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权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的部分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权作相应调整。

1.市行政执法局增加的职责:

(1)在规划管理方面,负责对城市建成区内建设工程未取得《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批复》进行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行使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权;

(2)在建筑市场管理方面,负责对城市建成区内建设工程综合竣工验收后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行使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权;

(3)在城市道路货物运输管理方面,负责对城市建成区内超限(超高、超长、超宽、超载)货物运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行使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权。

2.市城建局调整的职责:原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局)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责划归市行政执法局,其他职责不变。

3.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通局调整的职责:除调整给市行政执法局的职责外,其他职责不变。

(三)确定编制。上述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权调整后,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通局的人员编制总数保持不变。原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局)机关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按照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局的职责配置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重新划分;市行政执法局各分局的人员编制根据管辖区域和执法范围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具体机构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按有关规定审定。

(四)加强保障。本着事权自主、部门协同、合理投入、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组织人事、公安配合以及经费和办公场所等方面的保障。

1.干部人事问题。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局各自负责本局的组织人事管理工作,需局党委任命的干部,由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局)党委履行任命程序。

2.公安保障问题。在公安部门总体不增编、不增人的原则下,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指导协调大队加挂市公安局公共管理治安分局牌子,主要保障市行政执法局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具体职责和机构编制由市编委办核定。

3.经费保障问题。市行政执法局及所属分局的行政经费及行政执法专项经费,由市财政局统一核拨。市行政执法局财务核算实行一级独立核算;所属分局财务核算实行二级独立核算。

4、办公场所保障问题。市行政执法局、所属分局、执法大队以及市公安局公共管理治安分局办公场所由市、区两级政府予以保障,以市政府为主。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成立大连市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编委办、市政府办公厅、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局、市交通局、市审计局、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相关领导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执法局。

(二)职责分工。具体工作由市行政执法局牵头组织实施。涉及市管干部调整和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由市委组织部负责;涉及职能配置和机构编制工作由市编委办负责,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内部调整工作;涉及固定资产(办公场所、车辆、装备)划分调整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涉及人事方面工作由市人社局负责;涉及财务方面工作由市财政局负责;涉及审计工作由市审计局负责;涉及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工作由市监察局负责;涉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指导和规范

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四、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7月23日前,各相关部门要完成包括职责确定、编制批复、人员划转方案、办公场所及装备调整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调整实施阶段。2012年7月底前,完成全部调整理顺工作。8月1日起,各相关部门按调整后的职责正式运行和开展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意义,站在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大连城市形象、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切实保护民生诉求的高度,关注、关心和支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加大力量投入和经费保障,使全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密切配合。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识大体、顾大局,加强合作、协同配合,按照规定的工作步骤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要确保正常工作开展。

(三)严肃纪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全力支持城市管理工作。涉及职责调整、关系理顺的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要服从组织安排,严格组织人事纪律。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四)长效稳定。要从健全法制、改进体制、强化管理、科学方法等方面着手,建立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长效机制。要汲取实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以来的经验教训,近期内要结合职责调整、关系理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思想工作,确保队伍和人员的稳定。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下载青岛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