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Xx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以我县总体规划为依托,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加大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深入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使体育人口不断增加。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健身需求。积极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老年体育等,使我县的体育事业发展真正呈现出出领导高度重视、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发展态势。促进我县文化体育大发展大繁荣。
(二)发展思路:
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要求,经过十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文化体育建设格局。县、乡、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切实加强。文化体育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育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体育在促进我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预期目标
(一)文化事业
规划期间,要建立和完善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全县人民为对象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使县城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面积1500m以上文化馆设备齐全,辅导员达到中级以上职称;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5万册,电子阅览室等配备完善;乡镇文化站面积达300-500 m,藏书达1万册以上,并能常年开展活动;村文化活动室达100 m,藏书达3000册以上。全县文化馆资源共享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广场文化、老年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市场形成主体框架,各类文化产业发育完善。
2(二)体育事业
加大县、乡(镇)、村的体育场地建设力度,力争建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种类齐全的体育场馆,使县、乡(镇)、村都有健身场所,县城建设达到国家标准的体育场馆,包括篮球馆、网球馆、游泳馆,乡镇所在地体育面积达到1500—3000m的体育健身场所,村级体育场所达到1300—1500m,使全县体育场地面积达15万m,达到全省体育先进县标准;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少体校的培训工作,为体育事业输入后备力量;老体协工作也要更上台阶,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抓好年轻人的培养,更要重视老年体育,做到两不误、两加强。使体育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达到60%以上;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化路子,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体育事业,推动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步伐;体育市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推进依法治体进程。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三、主要任务
(一)重视和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1、新建一批重点文体基础设施。县城及乡镇、行政村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安排较好地段,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就近利用。
2、拓展完善基层文体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综合性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每个文化站配备2——
22个编制,由县文体局管理,县文化馆负责业务指导。七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要融图书馆、老干部活动室、艺术和科技培训及其它公益性健身、娱乐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
3、稳步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知识共享工程,逐步完善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网络服务体系。县图书馆年购书经费应达到每年10万元,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同步,每年确保增加图书1万册,报刊订阅量达到30种以上。全县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不少于2册,持证读者不少于常居人口的30%。
4、加强“非遗”的保护和管理。规划期间,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列入省市非物质遗产的项目要进行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另外还要继续深化非物质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并争取国家投资,进行重点保护维护和开发。
5、强化文化市场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适应文化执法部门特点的人事管理机制,优化执法人员资源配置。切实解决部门与执法人员之间职能交叉、权责脱节、人浮于事的问题。二是落实经费保障。用好、盘活有限的经费,增强成本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健全内外监督机制,科学使用现有经费,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保障体系。以县级稽查队为主,以各乡镇街道文化站为辅,积极发挥镇街、村干部的“活地图”优势,实现属地管理,全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维持文化市场的合法经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文化市场经营是特殊行业,要重视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审批登记,注册工作要严格把关,凡是“两释”人员以及参加“黄、赌、毒”人员不得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以维持文化市场的严肃性。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通过扎实有效地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遵纪守法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做好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从源头上的预防和管理。从制作音像制品,出版非法书刊的“地下工厂”抓起,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打击。从源头遏制“制黄点”,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检查工作,严把“流入关”。由突击检查转变为经常性管理,从组织上、队伍上和措施上保证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真正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文化、公安和工商等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负有重要职责,按其各自的业务分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二)切实提高舆论宣传水平。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思路,弘扬主旋律,打好文化宣传主动仗,真正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三)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1、搞好全县文体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发挥社会各阶层力量,找准突破口,打出响亮品牌,使全县的文体活动形成大小相间,远近相通,“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梯次结构,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树立安泽美好形象。
2、办好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每年都要在各个重要节日分别举办文化活动,让文体活动真正在基层热起来,不断扩大参与面、影响力。同时,每年承办1次全国文化节庆即荀子文化节活动。
3、提升群众文体活动质量。不断完善文艺创作的引导激励机制。每年都要搞一次全县文艺会演,举办一至二次大型图片、书画摄影作品展览,以及各种形式的比赛,展示创作、演出成果,发现、选拔文艺人才和重点节目。
4、注重特色文化建设。在全县着力打造“荀乡安泽”; 重点抓好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送演出下乡不少于10场,并确保实现每村每月免费放映1场电影的目标。
5、大力开展文化培训与交流。加强各类社会文化事业人才培训,县文化馆、图书馆的专业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80%以上;不断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划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00人以上。
(四)着力发展壮大文化体育产业。
1、加强对文化体育产业的管理。编制全县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分步骤组织实施。以国有资本为主,成立文体实业发展公司,促进文化体育要素合理流动和文化体育资源优化组合,形成文体产业发展的合力,逐步把文体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全面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推进文艺表演团队、演出中介机构和演出场所等方面的联合,加强演出单位和传媒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增加演艺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书报刊、音像制品超市,大力扶持正版音像配送中心的建设。
3、加快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基地,进一步壮大培训业,不断拓宽培训内容、培训对象,打响品牌;采取灵活多样措施,扩大体育彩票发行量,使销售量保持逐年增长。充分利用新建的一批文体设施,大力开发会展业、文体娱乐业。
(五)积极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
1、努力加快文化市场发展。在国家许可和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降低文化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集体、个人参与文化市场建设和开发。扶持建立2-3家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探索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连锁经营方式,分别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各镇及周边地区延伸的立体化销售网络。
2、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建立健全上岗证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文化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文化经营者上岗前接受培训率达100%,出版物售(租)前审读审看率达100%。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推进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进程。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逐步实现文化市场各行业、各门类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六)努力繁荣文化产品生产。
1、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作在省内外有影响、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重视影视作品的创作,文学、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
2、加强文艺团体建设。巩固发展现有荀乡文工团,出人出戏出效益。创造条件,组建融戏曲、曲艺、歌舞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团体。搞好创作,扩大影响。鼓励和指导社会兴办业余文艺团体,并进行重点扶持,积极组织它们创作有较高质量的作品、节目。努力形成多层次的群众文艺团体,营造繁荣文学艺术的浓厚氛围,为创作精品佳作创造条件。
(七)全面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1、加强竞技体育建设。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要经常举办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赛等各项赛事,从而吸引广大体育爱好者踊跃参与、增进交流。
2、搞好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完善体育竞赛制度,扩大体育网络,壮大体育人口。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品牌,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各级政府是实施文体事业发展的主体和责任人,要进一步增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观念,将文体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作为落实建设安泽文化大县、强县的一件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要做到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建立和完善文化工作协调机制,把文化体育建设的各项任务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各部门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
(二)落实经济政策,增加对文体事业建设的投入。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以及省、市政府制定下发的有关政策文件。规划期间,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体事业的投入,对文体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等,财政要确保人员经费和业务活动经费。重点促进和支持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繁荣发展。要支持文体设施建设,把文体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同时,在立项、选址、征地、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指标优先安排,有关税费给予减免。建立“公益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扶持和引导基层公益性群众文体设施建设。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全额拨款,做到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阵地。加大增加财政对文物维修和保护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各界、海外人士采取赞助、捐助等形式参与文物保护。要切实加强文体建设资金管理,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安排,保证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投资效益,防止重复建设。各级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文化建设资金征收、捐赠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加快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文体发展运行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统一管理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的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主管部门与文化市场、文体事业单位、文体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政府主管部门从“办文化”转向“管文化”,真正成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的机构,使文体企、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文体资源的重组,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行优势互补,进一步形成文体工作的合力。增强安泽县文体产业的发展后劲。推进文体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对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由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加大投入,确保其稳定健康发展;对公益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政府给予财政补助,扶持发展,同时鼓励其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壮大自身;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公开、公平、公正操作,全面实施全员聘用制,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或作品项目管理,以岗设人,量化指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在分配机制上,实施工效挂钩,优劳优酬,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分配倾斜的力度,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和完善文体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体育人才。
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在文体系统广聚一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创作人才、研究人才、经营人才。一方面,根据需要,每年引进1—2名有成就、有影响的紧缺人才;另一方面,采取集中辅导、个人自学和选送进修等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规划期间,全系统新引进硕本科生不少于10名;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名。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定、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资历的限制,以创新能力、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要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广泛招揽一些文化名人为我县文化建设服务。要建立安泽县文化体育人才信息库,充分发挥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骨干在发展文化中的作用。
(五)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繁荣、规范文化市场。在文化法制建设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国家和省颁布的法律法规;县文化行政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执法工作条件,进一步充实文化市场稽查力量,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稽查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文化市场管理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继续推行执法公示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宣传、普及文化法规知识的活动,使文化法规深入人心。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乡镇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的指导管理和协调。
第二篇: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1234工作思路”,创新方式,积极作为,务实求真,各项工作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以繁荣发展为目标,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根本目的。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各项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两节”活动丰富多彩。“两节”群众文化活动凸显文化发展实力,灯展活动充分展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型跨越发展、惠及民生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业绩。挖掘民间文化精华,街头文艺、舞台文艺紧密结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三农政策惠民生、城乡一体奔小康的宏伟场面。组队参加XX市元宵节表演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展示了我县文化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果,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辅导培训经常化开展。文化馆每周举办戏剧、合唱、模特表演、舞蹈排练等各类活动12场次;发挥资源优势,对凤城等乡镇综合文化站业余文艺骨干进行广场舞蹈免费培训,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000余人,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以文化惠民为己任,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创新工作思路,倾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倡导文明新风,文化惠民走进乡村、企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全民阅读引领社会新风尚。全年新增图书资料4000册,期刊94种,报刊16种,接待读者23600余人次,办理借阅证1100多个,图书、刊物流通25370册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了暑期青少年电影展演月活动,播放电影60余部,600余名青少年观看了影片,受到了教育。地方文献征集工作顺利进行,已收录到阳城作家文学作品40余种,姓氏家谱36种,史志23部,为开辟地方文献室做好了准备。同时,认真完成了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推进农家书屋及乡镇图书室的规范化运行;全面开展了“图书服务宣传周”活动;发挥图书服务延伸功能,在县武警中队建立图书馆图书流动服务点,营造了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戏剧新作实现新的提升。完成戏剧演出420场,其中低保戏演出70场、公益性演出130场、营业性演出220场。新编上党梆子现代戏《山妹子》多次在阳城、晋城演出,群众反响强烈,该剧元月份将赴北京参加第九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
电影事业稳步发展。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616场,低保电影放映852场,播放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50余场次、科普电影2340场次、反邪教宣传教育影片100场次。组织全县7000余名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17个乡镇流动放映20余场,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全民健身为抓手,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体育活动是活跃群众生活,提高群众身体素质的重要载体。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赴市参赛成果丰硕。368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组团,参加XX市第五届全民运动会17个项目的比赛,取得成年组金牌总数第二,少年组金牌总数第三的优异成绩。
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组织6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社会体育骨干作用,开展了深受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了“迎新年”体育健身展示活动,拉开了全年全民健身运动的帷幕;成功举办了第五个“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全县第十届门球赛、全民健身篮球友谊赛、全县政法系统篮球暨拔河比赛、有氧健身操展示活动、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中小学乒乓球赛、县直机关乒乓球暨羽毛球赛、少儿围棋赛、“庆重阳”台球赛等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13项。
四、以正确舆论为导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安全健康。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全力构筑安全运作平台,发挥广电新闻媒体的桥梁作用,服务转型跨越,关注民生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作的方针政策,统筹规划,制定了全县广电网络建设和发展规划,做到了全国“两会”和重大敏感期的播出安全、传输安全。对广播电视模拟设备进行数字化置换,对网络未通的村庄进行卫星接收模拟设备向卫星直播设备的置换。实现全县广播电视立体覆盖率达96%以上。
五、以传承弘扬为宗旨,非遗保护成效显著。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优秀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非遗宣传、申报工作扎实开展。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期间,“非遗”宣传深入校园,进一步提高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中庄秧歌《走亲戚》参加XX市“非遗”宣传日活动展演,获得好评;完成了第四批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南安阳砂锅》、《润城八八宴席》、《润城谷柿香醋》、《润城枣糕》、《竹叶体书画》被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广禅侯》、《阳城道情》、《法华陶瓷》被申报为国家级项目。
民间艺术精品收集、创作顺利推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收集160幅民间手工艺作品,举办了庆祝建党92周年“XX县民间工艺展”;对20余名民间曲艺艺人进行了摸底、调查、走访,已收集记录了鼓书现存书目8本,秧歌手传本4本,民歌和小调10余个,民谣、谚语41条,收集统计了民间八音会手抄传本5本,对阳城鼓书、大树秧歌、中庄秧歌的唱腔等进行了录音录像,共计40余条。整理出戏剧类大小剧本18本,曲牌唱腔31个,曲艺类大小剧本28本,曲牌唱腔30多个,民歌民谣120多条;成功举办了“XX县非遗民间鼓书说唱专场”晚会,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补救民间艺术珍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三民展演”晚会正在紧张的排练与筹备之中,近期将进行展演。
六、以规范管理为宗旨,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不断促进社会繁荣发展。全年共开展各项集中行动7次,出动执法人员1950余人次,执法车辆620余辆次,检查文化市场各类经营单位共1300余个次,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一是与各经营单位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制作了安全工作台账和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二是以查处娱乐场所无证经营为重点,开展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对2家ktv无证经营下达了停业通知,有效遏制了娱乐场所的违规经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三是在全县网吧安装了“阳光骑士”监控软件,实施对网吧违规经营行为的监管,促进网吧市场健康、规范、有序经营。四是以整顿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为重点,加强了对农村偏远地区非法演出的查处力度,对大棚演出、低俗表演进行重点监管。进一步规范了演出市场经营行为。五是开展了印刷复制企业超范围经营、“百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和规范打字复印专项行动,对3家五项制度不健全的印刷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六是坚持把“扫黄打非”工作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开展了查缴非法出版物行动,收缴非法出版物543册,低俗盗版音像制品1162盘,有效净化了出版物市场。
七、以队伍建设为依托,工作作风实现转变。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本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的理念,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为主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和“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专题教育月活动,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反腐倡廉系列论述、《中国共产党章程》、省委“三个实施办法”等内容,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办事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央、省、市、县有关廉洁从政、行政监察等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打造出一支廉洁自律、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本系统党员领导干部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勤奋工作,齐心协力,为我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将再接再厉,再创新辉煌。
第三篇: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一)狠抓落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见成效
一是完善X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的90个创建指标,在XX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份的督查情况通报中(长文电2012]8号)名列前茅,并作为全市三个经验交流单位之一参加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会。
二是继续完善“新五个全覆盖”工作,截止目前,全县14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已初步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家书屋全覆盖”“村级文化场所全覆盖”、“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三是在县政府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XX县“文化中心(文化馆、影剧院)”项目工程已完成设计招标。
四是对农村文艺团体进行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建成了43支民乐队、17支健身队、32支舞蹈队等近百支民间文艺演出团体。(二)服务群众,文体活动丰富活跃
以繁荣发展我县文化事业为目标,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文艺活动需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是主办春节、元宵节、全民健身等大型文体活动。并新创作两部剧目(学电脑、纳鞋垫),参加“群星奖”角逐,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二是开展“文化低保”送戏下乡演出79场,“2131”送电影下乡演出活动,保证了全县254个行政村村民不出村不花钱每月看一场电影,共计3048场。
三是为县图书馆、文化馆配备图书流动服务车,专门对县、乡、村图书交流借阅和业务进行辅导,在公休日、节假日经常开展书画展、秧歌培训、昆虫展览、图书杂志阅览、文艺辅导、美术、音乐、民俗、婚俗剪纸培训等,有效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监管,文化市场发展健康有序
按照省市领导部门的安排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我们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类许可项目进行审核、年检、换证工作,并联合公安、消防、工商、电力和文化执法队等单位进行集中行动,先后两次对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书刊音像市场、打字复印等印刷市场以及电视接收进行了综合检查,对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限时整改要求,并责成相关单位跟踪落实,截止11月,共出动执法人员1231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12家次,办结案件13件,罚款18000元,收到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二是坚持教育培训和检查整顿相结合,强化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依法经营理念,建立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逐步使文化市场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四)挖掘打造,凸显沁源文化特色
一是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筹建艺海传媒有限公司的“雕刻艺术项目”和博源文化公司的“农民画项目”。
二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传承人进行登记上报,对传统村落开展调查、摸底。
(五)加强党建,强化机关服务意识
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手段,设立各种载体,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召开一次动员会议、开展一段集中学习教育、接受一次传统教育、聆听一场事迹报告、组织一次问题查摆、开展一次自我对照剖析、开好一个民主生活会、形成一份思想总结、建立健全一套长效机制、召开一个总结会等方式,访问服务对象、帮助解决群众中反应的突出问题,切切实实为基层解决了一些难题。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依、规范办事。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人民,立足本职,在新的起点上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二、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是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机遇年,更是巩固和提升文化成果的重要黄金年。这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XX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长远,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在全县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党“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奋力工作,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积极推进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加快建设文化强县,为“宜居和谐幸福”新沁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任务目标
一是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XX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节拍,在文化战线迅速掀起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学习“十八大”热潮。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机关。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联系群众,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为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确立新理念、做出新贡献。
二是要做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民众公共文化权益。继续提升农家书屋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乡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图书馆推广、电子阅览室建设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坚持建设、管理和使用并重,确保图书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和电影院、体育馆优惠使用。三是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标准。正式启动“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招标工作,加快建设多厅数字影院,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同步改造提升县图书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具有沁源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合理布局单独设置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提升社区文化设施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继续向上争取建设中相关项目补贴资金,同时对现图书馆进行最基本的维修和改造,使人民群众在特殊时期下依然能够享受到免费文化大餐。
四是要抓好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强化文化队伍人才保障。
1、着手解决县、乡专业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重点解决文化馆、图书馆专业人才年龄老化、缺编少员和乡、镇文化站无专业人员管理的问题。
2、出台科学的人才评价及选聘政策,为选拔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尊重人才、保护人才、利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3、抓好在职干部培训工作。采用机动灵活、因地制宜的方法对基层文化骨干、业务人员、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大力提高文化干部、专业人才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4、努力发掘民间业余文艺团体队伍,给予专业培训。
五是要加快培育文化产业主体,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认真普查摸底的基础上,挖掘打造一批我县代表性强的传统“非遗”文化精品,把沁源秧歌早日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开展好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建立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保护计划,认真开展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普及活动。
六是要丰富文化内容体系,努力构建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
1、继续组织好重大节庆期间的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要不断提高演出档次和品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扶持群众性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广场文化建设水平。
3、推动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经常化。引导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七是要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1、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
2、加大检查惩处力度。以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各类盗版制品等违规违法经营活动为重点,不定期地组织大规模的集中行动,重拳出击,加大处罚,增强教育效果,提升社会满意度。
3、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扶持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特色突出的连锁网吧;扶持发展音像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扶持培育民营演出中介公司。
4、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管查结合,净化文化市场,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2013年,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委宣传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围绕各项目标任务,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突出公共文化由投入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产业文化由渐变式发展向跨越式发展的方式转变,为巩固繁荣我县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篇:永济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永济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工 作 方 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切实提升机关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根据永发[2011]14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局开展以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和整治重点
(一)活动主题
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主题是: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反对个人主义倾向。就是要树立团结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尽心竭力完成好工作任务;坚决反对想问题、干事情以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中心,私欲膨胀、牺牲大局利益而谋取个人利益等行为。
二是强化纪律意识,反对自由主义倾向。就是要增强法纪意识、自律意识,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反对组织纪律涣散、法纪意识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拉帮结派、为所欲为、搬弄是非,甚至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等违规违纪行为。三是强化群众意识,反对官僚主义倾向。就是要牢记宗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决反对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欺瞒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是强化实干意识,反对形式主义倾向。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做到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作风漂浮、夸夸其谈、工作无谋略、落实没力度,甚至投机取巧、贻误事业等行为。
五是强化创优意识,反对保守主义倾向。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新业绩;坚决反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没动力、干事没闯劲,甚至固步自封、无所作为等行为。
(二)整治重点
此次“作风建设年”活动,首要解决以下重点问题:
1、工作拖拉,对领导交办的工作目标、任务不落实,或对所承诺的工作事项不兑现、不按照限时要求落实;
2、拉帮结派,为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死缠烂磨,说怪话,发牢骚;
3、默认、支持、指使甚至参与群众上访,告恶状、告黑状、贴小字报,搞非组织活动;
4、工作日期间中午饮酒;
5、上班时间迟到早退、擅自脱岗;
6、参与赌博,或工作期间打麻将、打扑克,出入娱乐场所;
7、司法及执法机关在无公务活动情况下,鸣警笛、拉警报,违章行驶;
8、奢侈浪费,违规组织庆典、研讨活动,或借学习培训之机外出旅游;
9、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吃拿卡要;
10、操办婚丧嫁娶之外的宴请,或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11、不接待群众、不答复群众问题、不解决群众困难,把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和矛盾往上推;
12、违反规定更换公务用车,装修办公场所;
13、不深入基层,对基层情况不了解、指导基层工作不科学、没力度;
14、对工作不思考、不尽力、无所作为,靠文件安排工作,靠会议落实工作,靠电话了解工作,靠汇报检查工作。
二、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
(一)活动范围
局机关、所属单位和全体干部职工。
(二)方法步骤
整个活动从今年6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宣传发动,学习讨论。
1、动员学习。全局“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之后,各单位要迅速对本单位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经典论述,学习《党章》、《公务员法》、《廉政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我市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关规定、要求等。
2、开展讨论。各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确定的主题和14个重点问题,结合本单位服务永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作风建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作风建设采取的措施等三个中心议题,开展大讨论活动。
工作标准:
1、各单位要成立活动领导组,制定活动方案,对“作风建设年”活动有动员、有部署、有安排。
2、各单位集中学习安排不少于3次,单位主要领导讲专题课不少于1次,学习和讲课有有记录;每名干部职工要有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学习体会不少于2篇。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学习考试。
3、各单位要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向局活动领导组办公室报送信息,每个阶段信息不少于5期、宣传通讯报道不少于2篇。
第二阶段(7月1日至8月31日):查找问题,公开承诺。
1、广泛征求意见。各单位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企业、走访群众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本单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
2、认真查找问题。要组织干部职工围绕强化“五种意识”,反对“五种倾向”这一主题,对照此次活动确定的14个重点问题,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局领导班子要通过召开民
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发现问题,剖析根源。
3、开展作风建设承诺活动。组织广大干部针对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代表单位和个人向局党总支、驻局纪检组进行承诺,局长要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其他干部职工向单位党支部进行承诺,在本单位公开。
4、开展“惠民生、解民忧、帮民富”实践活动。通过“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为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工作标准:
1、各单位通过征求意见、自查自纠、召开民主生活会,把查找出的问题要落实到科室、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
2、公开承诺内容要有具体措施、具体标准和践诺的时限。
3、实践活动要有帮扶对象名单、措施、帮扶内容和帮扶效果。各单位至少要为群众办1-2件实事。
第三阶段(9月1日至12月31日):建章立制,整改提高。
1、严格整改。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时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保证整改实效。
2、典型案件查处。要查处3-5起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通过典型案件的查处推进“作风建设年”的深入开展。
3、开展评议。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对重点股室和单位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4、规范制度。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围绕作风建设,制定一系列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规范性和长效性制度。同时要制定违反制度和规定的追究措施。
5、活动结束前,各单位要召开会议总结阶段性成果,提出今后作风建设的方面和目标。
工作标准:
1、各单位、机关各股室要有整改问题专题报告,问题整改要明确时限,要落实到人。
2、评议结果群众满意率达到 95%以上,要派驻工作组帮助整改。
3、制度要健全完善,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三、工作要求
一要把加强领导贯穿始终。局里成立“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指导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活动进行具体调度和督导检查;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推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局班子领导要根据分工,负责分管单位“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指导;各单位负责人要强化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对本单位的“作风建设年”活动负总责、亲自抓,带头学习,带头整改,带头落实。
二要把监督检查贯穿始终。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每个阶段确定监督检查重点,采取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督察。要不定期深入到各部门各单位,对作风建设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做到一检查一通报、一问题一剖析、一案件一曝光。
三要把严格标准贯穿始终。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帮助指导各单位开展工作,对行动迟缓、工作敷衍的单位要提出警告;每个阶段结束后,各单位都要提出转段申请,由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派出检查组按照工作标准要求检查验收,对达不到工作标准要求的不能转段,并责令限期整改。
四要把案件查办贯穿始终。围绕此次活动确定的重点工作,集中发现和解决一批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查一批作风建设方面的典型案件。对活动期间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从严从快查处,并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为方便群众揭发举报,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8023781,8023173转8002。
五要把树立正反典型贯穿始终。要围绕“作风建设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选树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以正面典型引导人,以反而典型警示人,全面推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
附:永济市文体广新局“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0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附件
永济市文体广新局
“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李全洲(局长)
副组长:马升学(副局长、纪检组长)
樊高福(副局长)
杨高平(副局长)
赵密芳(老干部协理员)
成员:机关各股室,所属单位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办公室主任:马升学(兼)
成员:赵玉峰(办公室主任、监察室主任)
贾建设(党总支副书记)
王小芳(团总支书记)
许寨英(剧团党支部书记)
第五篇:文广局十二五文体广电事业发展研究
灵台县“十二五”文体广电事业发展研究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文体广电工作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单位有县旅游局,下属单位有县广播电视台、县博物馆、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体育中心、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县秦剧团、电影公司等9个单位。全系统现共有职工179人,其中正式职工149人,临时聘用人员30人。
第一部分 “十一五”期间文体广电事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县文体广电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重点,以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图书馆有馆藏图书17000册,其中古籍书740册,其它各类书籍16260册。县博物馆有馆藏文物7269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县广播电视台开办了《灵台新闻》、《百姓天地》、《天气预报》、《大戏台》、《灵台文物》等10个自办栏目,每天播出时间在8小时左右,全县现有13处乡镇文化站,132处农家书屋,建有农民健身工程40处。
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9.29%。主要采用调频无线发射的方式覆盖,部分海拔较高的塬区群众基本上能够听到胡家塬转播台(91.5MHz)转播的中央台节目,而市发射台(88.8MHz)发送的中央一套、甘肃一套、市广播电台的调频广播以及中波信号,只有“什字塬”群众能够听到。
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78%。主要采用有线联网、卫星接收、“村村通“工程、无线发射的方式进行综合覆盖。①有线联网覆盖:至目前,光缆有线电视开通13个乡镇、20个行政村,主要集中在镇区及毗邻村社,共有2万人可收看34套电视节目。全县有线电视用户5834户,其中城区3964户,农村187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8.67%。②无线接收:农户接收的信号主要来自关山台和本县胡家塬转播台,有中
一、中
七、甘肃文化频道等,以上几套节目在农村综合覆盖率在51%左右。③卫星接收:对一些边远山区,采用卫星接收“锅”方式建立一户一“锅”的独立网,占全县总户数的38.11%左右。
二、取得的成效
1.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
(1)文化设施建设情况。2005年以来,县上累计筹资8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荆山森林公园、博物馆、皇甫谧文化园等10多项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县城文化基础条件,优化了文化生活环境,提升了县域文化品位。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以项目为依托,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全县13乡镇全部新建了乡镇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132处,实施农民健
—2— 身工程40处。什字、独店两镇各投资80多万元,分别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宣传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朝那镇将宣传文化中心纳入小城镇规划进行建设,投资80万元,已建成文化展室11间,仿古式文化宣传长廊105米,仿古牌坊门1座,硬化文体活动场地2560平方米,安装各类文体活动器材14件,改造办公用房9间,完成了舞台改造装修;百里乡将文化广场和文化站建设工程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分三年建成集文化、旅游、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教中心,现已完成投资600多万元;蒲窝乡投资60多万元建成了集办公、书刊阅览、民间艺术展览、科技培训、木偶戏和秦腔自乐班活动室为一体的乡综合文化站办公楼,维修了露天舞台,硬化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套安装了篮球杆和健身器材。朝那、百里等乡镇在文化站建设中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了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品位。
(2)广播影视设施建设情况。近五年来是灵台县广播影视事业发展步伐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的五年。按照“发展抓项目”的思路,先后完成投资1282万元,实施了七个项目,有力提高了广播影视发展能力和水平。主要有: 2005年,投资150万元,实施了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向13乡镇传输34个频道电视信号;2006年,投资200万元,实施了皇甫谧大剧院改造工程,为县上举行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007年,总投资150万元,实施了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覆盖(一期)工程
—3— 建设项目,对胡家塬广播电视无线调频发射台进行了改造,收转中
一、中七和中央一套广播3套节目,覆盖半径30公里、8乡镇、9.5万人;2008年、2009年,实施了“广电中心大楼”建设工程,于2008年6月底开工建设,2009年7月底竣工并通过了技术验收,完成投资540万元,建筑面积3210.6平方米,工程的建设为今后广电事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实施了乡镇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延伸工程,完成投资52.8万元,共延伸13乡镇有线电视网络主信号24.2公里,实现入户1020户;2008年,投资108万元,实施了办公楼装修改造及附属工程,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2008、2009两年,实施了设施设备更新工程,累计投资72万元,购臵设备器材共16类22台(件),新添臵了现场四路切换直播系统和摇臂,升级改造了互动点播频道。同时,认真实施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年完成电影放映2000多场。
2.文学艺术事业不断繁荣。全县先后有《灵台史话》、《灵台民间故事集》、《灵台古今诗词选》、《金口哨》、《灵台碑林墨迹》、《皇甫谧遗著集》、《皇甫谧研究文集》等30多部文学作品问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累计800余篇;创作大型古装历史剧《皇甫谧》、歌剧《灵台祭天》及《银针记》、《说变》、《伤心泪》、《婆孙情》等“三小”剧目和歌曲20多个;在县级以上展出书画、摄影、工艺品等艺术作品2000余幅(件)。县秦剧团新创剧目《皇甫谧》在第五届秦腔艺术节
—4— 上获优秀奖,《天之妖女》在“魅力平凉”全市新创剧目调演中获特等奖;县一中编导的舞蹈《献血情》被教育部选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
3.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普及。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了全县性“灵台风情”,“灵台风韵”和“盛世欢歌”广场文化周活动,进行了民俗、音乐、舞蹈、戏曲、综艺、秦腔等各个门类的专场演出,参演人员3500多人,参演节目300多个。同时,还组织举办了秧歌、社火调演、文艺晚会、音乐会、秦腔演唱会等大型群文活动40余场次,参加省市各类大型文艺展演活动18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0余次,秦剧团年均演出达到350多场次;先后组织举办大型群众性综合体育运动会16次,各类较大规模的体育比赛28次。
4.导向正确,宣传引导有力。紧紧围绕“发展牛果富民,壮大工业强县,改善环境创业”的发展思路和“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的奋斗目标,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新农村建设、牛果产业和煤炭资源开发、城镇建设、民生民计、抗震救灾以及各类重大活动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发挥了主阵地作用,营造了团结鼓劲、推动发展的舆论氛围。
在广播电视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上,坚持“精办新闻,提高质量,发挥优势,多出精品”的原则和“把握大局,扩大服务”的指导思想,突出“新”、“快”、“广闻博采,寓教于乐,贴近
—5— 群众,贴近生活”的特色,开办和制作播出了一系列思想性强、内容实在、形式多样、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优秀栏目和优秀节目,较好地发挥了喉舌作用和服务功能。《灵台新闻》、《百姓天地》、《大戏台》等栏目深受观众喜爱。广播电视台每年播出稿件1500多篇(条),播出各类专题120多期,外宣水平逐年提高,省市台上稿数量明显增加。县广播电视台在2007被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十佳新闻集体”,2008被市广电局分别评为全市电视通联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和全市广播通联工作先进集体三等奖。
5.依法行政,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尤其是在节目审查、广告播出、安全播出等方面实现了零差错、零事故;在党的十七大、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等重要时期保证了节目的安全传输和播出;坚持守土有责,圆满完成了2007转星调整和2008年有线电视信号覆盖区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清理整顿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局在2008年3月全省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十七大期间安全播出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3月全省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对我县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清理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县广电局被省局评为2009年“全省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胡家塬转播台被省局评为2009年“全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
—6— 6.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目前,县博物馆收藏文物7000多件,国家、省、市调展、收藏3000多件。县博物馆一级藏品有44件,二级藏品441件,三级藏品1166件。珍贵文物数量多,尤其以西周青铜器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我们立足县情全面普查,收集“非遗”线索967条,确定县级保护项目95个。已将《灵台灯盏头戏》项目逐级申报,被审列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十大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将《皇甫谧针灸术》审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7.文化产业市场进一步繁荣。全县有66个文化产业经营单位432名从业人员,2005年至今全县文化产业累计收入过千万元。从收入效益看,文物复制、书籍销售、工艺装潢、打字、艺术培训、文艺展演等产业收入较好。去年,我县青铜器工艺品仿制厂仿制馆藏文物西周青铜器5种7类10000多件(套),年内实现纯利润60余万元,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产品开发逐年增加,近年开发仿制馆藏文物西周青铜器5种8类10000多件(套),《灵台碑林墨迹》10000套。皇甫谧遗著集、麦秆画、泥塑、剪纸等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8.文化市场运行规范。目前,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60余家,其中网吧17家,棋牌娱乐室58家,音像制品经营、图书销售、打字复印等门类188家。五年内开展集中整顿36次,—7— 常规检查630余次,举办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14次,受理群众投诉38起,切实解决了未成年人上网问题、棋牌娱乐场所变相赌博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三、存在问题
1.资金短缺,硬件建设投入不足,广电装备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县城没有体育馆和图书馆。
2.一些边远山区群众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富。
3.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文体广电事业的长远发展。现有人员培训力度不大,培训层次低,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4.行政执法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行业管理有待加强。5.产业发展缺乏规划,经营性收入偏低。
6.农村文体广电事业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低、乡镇广播电视站基础条件薄弱、已建“村村通”工程运行不畅等。
第二部分 文体广电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进一步繁荣全县文体广电事业为目标,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艺创作,传承文化遗产,规范广播影视和文化市场管理,拓宽文化产业开发路子,稳步推进
—8— 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体广电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努力满足城乡干部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文体广电发展的地位、方向、思路和目的的认识。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三)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四)坚持城、乡文体广电事业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大城、乡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的投入,形成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9—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到2015年,全县初步建立起文体广电设施配套齐全、文化体育活动异彩纷呈、文化艺术创作丰富多彩、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文体广电产业初具规模、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完善壮大、文化市场管理健康有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全县文体广电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居于全市先进位次,实现全县文体广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目标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县、乡(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基本达到相应建设标准,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城乡特色文化繁荣,人民群众文体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文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挖掘我县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弘扬商周文化、皇甫谧文化为重点,彰显地域特色,创作出既有思想内涵又有市场价值的精品力作。
3.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商周历史文化、皇甫谧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开发路子不断拓宽,开发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产业效益不断提高。
4.体育实力整体增强。按照群众体育抓普及、竞技体育上水平的要求,群众体育工作要以奠定全民健身管理体制为基础,—10— 建立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群众体质;竞技体育以在市运会、省运会上出成绩、上水平为目标,建成较为完善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高体育整体水平。
5.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进一步改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样,质量显著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立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到 2015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 99%以上;全面推进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广播影视新技术快速发展,电影数字化放映基本普及;逐步形成广播影视产业体系。
6.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成效的微观运行机制,使其资源配臵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
7.文体广电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显著提高。依托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抓好农村文化人才培养。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文化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明显提升;党组织更加健全、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形成各尽其能、和谐共进的局面。
四、工作重点
(一)深入推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1— 1.积极开展文艺创作。突出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组织好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以争创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目标,以甘肃省实施戏剧大省建设为契机,每年创作排练优秀小戏小品10个、舞蹈5个,创作一台大戏;积极申报全省艺术精品工程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积极参加全省、全国艺术调演、会演。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及文化知识,活跃文化生活。弘扬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群众文化生活中,体现到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中,到“十二五”末,全县经常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群众达到总人口的50%左右。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形成县乡村(社区)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龙头作用,建立完善文化活动机制,组织引导群众开展内容丰富、情趣健康的文化活动。坚持乡镇文化站“四不变”原则,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千台大戏下农村”活动,大力实施群众性“年月周日”文体活动工程,形成县级文体活动年年办、乡(镇)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基层文化服务(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天天有的格局。
3.加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各类艺术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激励机制,大力开展文化人才培养,壮大文化队伍。
—12— 抓好群众文艺工作,继续开展灵台县“皇甫谧杯”群星奖评选活动,激励一批有志于文化艺术创作人员脱颖而出。积极开展国家、省、市各类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奖参选评奖活动,力争获奖成绩居全市前列。继续开展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细化措施,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实现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目标。切实抓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继续实施全省、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活动,巩固已有创建成果。“十二五”期间争取创建2—3个全省民间艺术之乡、1—2个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深入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认真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构建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服务网络,全面提高群众体质,使全县体育活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40%以上。
1.全面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地建设以县级体育场馆为基础,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主体,乡村社区体育设施为配套,初步形成配套齐全的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设施体系。新建灵台县体育馆,改变我县无标准化体育馆的现状。力争在全县10个乡镇建成体育活动中心,县城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处,完成“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处的建设任务,使全县80%以上的村有“一场一室”。
2.加快体育人才培养步伐。健全社会化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网络,加强农村体育、社区体育指导机构和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15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占人口万分之十以上。完
—13— 善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制度,每两年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县国民体质状况。竞技体育要以参加省市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重点抓好县体校训练和体育竞赛选拔工作。不断完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训、选拔、输送管理机制和办法,努力提升全县体育工作整体水平。
3.积级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鼓励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面向大众的社会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体协及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努力使群众体育活动经常化,不断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提倡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开办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集中力量办好县级体校和优秀运动队。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体育发展的氛围。
(三)全面加强广播影视宣传工作,办群众满意的广播电视节目。
1.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坚持走好五条路子、集中建设三大基地、全力打造两个示范区”战略思路和“突出塬区、加快川区、挖掘资源、综合开发、集中突破、整体推进”战略布局作为贯穿“十二五”时期宣传工作的主线,认真做好牛果产业、煤炭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生民计改善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报道形式,增强节目的贴近性、服务性和吸引力。严格
—14— 执行宣传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主题、敏感问题节目的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增加对外宣传通道,在上大稿、上头条上狠下功夫,每年组织采写一批真正能体现灵台文化特色、灵台人文环境、灵台投资环境与灵台精神的上送稿件,增强灵台的知名度和感召力。通过完善责任目标管理机制,确保“十二五”时期外宣工作在全市有位次。
2.加强精品工程建设,繁荣广播影视创作。按照“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要求,注重题材选择,加强节目策划,致力作品创优。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实行栏目负责制,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栏目(节目)。争取在2011年实现《灵台新闻》按天播出。加大对播出节目的监听监视评议,建立健全县级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抓好以在全市、全省获奖为龙头的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力争年均获8项以上市级奖、2项以上省级奖,在国家级奖项上每年都有突破。
3.加强广播影视宣传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完善宣传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节目监听监视制度,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预警、应急处臵机制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广播电视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深入推进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传播能力建设。坚持事业建设的重点在覆盖、覆盖的重点在农村
—15— 的方针,按照覆盖城乡、经济可行、安全可靠、保证长效的总体要求,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1.进一步扩大广播影视覆盖面。城镇郊区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采用有线电视联网,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和本地节目服务,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5%。广大农村地区采用无线覆盖方式,2011年实现市级节目覆盖全县;积极衔接、向上争取,2012年实现省级节目覆盖全县;科学调研,制定方案,创造条件,努力在2013年实现县级节目覆盖全县;采用直播卫星等先进技术手段,完成我县20户以下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认真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完成每年公益电影放映任务。
2.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进程。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摄、录、编、播、传设备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提高质量、充实数量,添臵新设备,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大力开发视频点播、高清电视、付费电视、电子政务、生活信息等多种业务和信息服务,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的目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转换工程,完成我县数字电视覆盖任务,到 2015年基本实现数字电视覆盖全县。按照省市“三网融合”工作部署,建立新一代有线电视网络。
3.全面加强社会行业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卫星电视广播地
—16— 面接收设施管理、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以及新媒体新业务管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效益明显、富有活力的广播影视管理新格局。
(五)深入推进文博事业发展,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认真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探索实现文博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提高我县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推动文博事业科学发展。
1.抓好文物的修缮保护。进一步提升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环境、馆藏文物技术保护档次和水平,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落实文物工作 “五纳入”,改善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修缮和保护重要古建筑、纪念建筑、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人文资源,重点做好以古灵台、疙瘩庙、蛟城庙、太白庙为代表的古代建筑以及仰韵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古密须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维修和遗址的保护工作。全面建成并开放皇甫谧文化园。配合泾川至灵台到渗水坡二级公路建设,邵寨、独店、新开、中台、百里等多处煤田开发,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文物资源进行全面登记、公布,申报公布一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化工作,建立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数据库。出版灵台文物书籍,举办文物精品展览,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社会教育
—17— 功能。
2.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
重视保护传承灵台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文化,彰显文化名县特色,审时度势,把宣传地域特色文化、加快文化名县建设步伐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重要内容来抓,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广播电视媒体为平台,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非遗”保护和挖掘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视“非遗”保护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热爱“非遗”保护工作、有奉献精神、有一定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非遗”工作队伍,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保障。抓好灯盏头、木偶戏、皮影戏等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工作。继续做好国家、省、市、县级“非遗”名录体系申报工作,力争到2015年,国家级项目达到2项,省级项目达到6项,市级达到50项,县级项目达到120项,真正使我县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传承、活态保护。
(六)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立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继续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基本形成布
—18— 局合理、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文化产业体系。
1.深入挖掘开发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具有我县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文物和古商周历史文化、皇甫谧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发展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基地。以体现商周历史文化、皇甫谧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为特色,开发一批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以国家4A级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和皇甫谧文化园、皇甫谧故里为主,积极开发民风民俗文化旅游业。
2.初步形成皇甫谧文化资源开发产业。皇甫谧文化资源包含了丰富的物质遗存、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深远的精神影响。皇甫谧文化资源的开发,以皇甫谧文化为主题和线索,以现有历史遗存为主体,以自然山水为依托,形成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弘扬皇甫谧文化的旅游圈,使皇甫谧资源体系更具国内乃至国际吸引力。皇甫谧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涉及三大产业:旅游业、教育产业、医药业。旅游业开发以皇甫谧遗址遗迹为依托,以皇甫谧文化为品牌进行产业开发,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医药业开发以本地中草药为依托,以皇甫谧制药公司为龙头,形成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制药基地,开发出“皇甫谧品牌”系列产品,同时,延伸皇甫谧中医医院,开办专业针灸医院,设立针灸疗养基地,促进中医医疗保健业的发展;教育产业开发将皇甫谧文化资源、针灸学研究成果作为教育产业资源进行开发,开办全国第一所专门的针灸大学,出版法文、日文、—19— 德文等8种版本的《皇甫谧遗著集》,同时,举办各类针灸研讨会,开设网上学校,出版相关教材,以此来促进我国国粹针灸学的传播与发展。
3.积极开发文化艺术产业。以体现“多样化、大众化、高品位”的特色为重点,鼓励支持县秦剧团大力拓展演出市场。扶持改善县秦剧团排练演出设施、设备,进一步深化县秦剧团体制改革和艺术创作结构调整,壮大剧团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通过实行文企联姻和利用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等方式,恢复建立灵台县木偶皮影剧团,既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又传承我县传统戏曲文化。以发挥县文化馆、体育中心文化体育阵地作用为重点,抓好少儿、业余爱好者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刺绣、编织等培训教育和中老年健美健身及相关社会培训教育活动,发展壮大艺术体育培训业。以书法、绘画、装裱、手工艺品制作、展销为重点,培育书画装裱、手工艺品市场。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积极开拓城乡图书市场。
4.积极开发体育产业。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多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体育产业。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举办体育赛事,投资建设公益性体育设施的,在土地征用、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使体育产业发展成我县新经济增长点。以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锻炼健身需求为重点,形成以场地开发、健身娱
—20— 乐、体育培训、器材经销、体育竞赛等多头并进的体育市场。
(七)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建立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落实好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有利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提升经营层次,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实现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维护合法经营。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稽查机制,形成县有文化执法大队、乡(镇)有协管员的城乡一体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合理流动的机制,增强执法队伍的活力。加强城乡执法机构的设施设备建设,改善执法环境和条件。全面加强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城乡一体监控系统,促进城乡网吧通过连锁整合做大做强,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维护出版业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五、重点项目
(一)灵台体育馆建设项目。建设占地11850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一座。内设带看台灯光球场2个、足球场地1个,配套安装健身器材,并建设县体育中心办公场所,总
—21— 投资13000万元(其中国投12000万元,县级自筹1000万元),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或承办市级单项体育比赛,县级各类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为主,亦可举办较大型文艺表演和群众集会活动。
(二)灵台县图书馆大楼建设项目。该馆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其中国投360万元,县级自筹90万元)。内设档案室、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等书刊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主控机房、编辑制作室等功能室,配套安防、消防设施。达到国家县级二级馆标准。2013年开工建设,2015年全面竣工。
(三)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全县13乡镇各修建露天舞台一座,每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配套相关附属设施,每座投资60万元,共需资金780万元,申请中央专项资金630万元,县乡级自筹150万元。全县184个行政村修建标准化村级文化室,每村房屋建设面积100平方米,配套书籍2000册,多媒体机1台,每村配套建设2500平方米村级文化广场一座,共需资金7360万元,申请中央专项资金5960万元,县、乡、村三级自筹1400万元。工程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全面建成。
(四)博物馆文物藏品保存保护环境达标改造项目。对博物馆210平方米文物库房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备恒温、恒湿和
—22— 空气调节系统,配备藏品和柜架,囊匣,建立馆藏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60平方米的文物养护室,对博物馆馆藏三级以上文物进行封护、除霉、脱碱、补残修复等技术处理保护,共需资金442万元,争取国投330万元,县级自筹112万元。
(五)古“灵台”重建项目。对我县标志性建筑“灵台”拆除,重新规划建设,扩大建设规模,建成“灵台”、鹤来亭、囿亭、沼亭、周苑门、碑廊等古建筑,群落总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申请国投1000万元,县级自筹200万元。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全面建成。
(六)皇甫谧墓修缮维护项目。对针炙鼻祖皇甫谧古墓全面修缮,维修墓基,绿化墓地周围空地,安装排水管道,埋设照明线路,建设管护用房,墓区保护围墙,安装监控报警设施。工程投资640万元,争取国投512万元,县级自筹128万元。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全面建成。
(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县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308个15400户,全部采取直播卫星建设方式实施“村村通”工程。每户投资按360元计算,工程共投资554.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56.67万元,省上配套150.92万元,市上配套40.24万元,县上配套60.37万元,农户自筹46.2万元(受益户每户收取30元)。根据国家规划,当年投资、当年建成。
(八)省、市、县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胡家塬转播台增设u波段1kw发射机和300w调频发射机各3台,转播省
一、—23— 市台、县台电视节目及调频广播;在县域西部朝那镇增建无线覆盖工程一处,设立50米自立铁塔,新建5间机房,购臵部分设备,实现省
一、市台、县台电视节目全覆盖。工程投资280万元,争取省市投资200万元、县级自筹80万元。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全面建成。
(九)灵台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项目。建设数字电视机房,改造分配网和入户网,配备机顶盒。两年内完成县城8000户、农村7000户入户安装。工程投资839.7万元,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全面建成。
(十)文明生态家园有线电视通达项目。全县64处生态家园共延伸光缆582.2公里、电缆210.5公里,为8420户群众通达有线电视信号。工程投资2479万元,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全面建成。
(十一)灵台县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乡镇新建机房及办公用房14处,共1680平方米;调频广播覆盖工程14处;城镇调频音箱建设工程14处;落实乡镇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维护运行费。工程投资485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省级投资150万元,县级自筹35万元。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全面建成。
(十二)灵台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设备数字化更新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机房,对广播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出、储存、收转、信号传送、调频发射等设备全部进行数字化
—24— 更新改造。更新购臵广播直播设备、采集制作设备、信号源传送等各类设备;并更新电视台模拟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工程投资691万元,国家投资350万元,省级投资200万元,县级自筹141万元。2011年全面建成。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落实文化经济政策,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文体广电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落实文体广电事业发展的特殊政策。文体广电事业经费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并争取使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增长速度。按照中办发﹝2007﹞21号文件要求,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文化体育项目建设,文化精品生产、重大文化活动和文艺团体培育。对文化体育单位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出版、发行、电影、演艺等文化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有关所得税、增值税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免收政府调控金。争取设立灵台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向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捐赠,健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运行体制,落实“捐赠抵税”的政策。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体广电事业发展运行机制。争取政府出台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依据文体广电部门管理职责,重新核定文体广电单位机构编制。以“增加投入,转变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目标,深化文体广电事业
—25— 内部改革,进一步激发文体广电事业发展活力。以“转变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目标,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文体广电事业单位转制后,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实行“以钱养事”机制。着力解决文体广电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障问题,妥善解决文体广电改制单位的人员分流问题。
(三)贯彻落实文化法规,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力度。把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我县出版物、音像、文化娱乐等市场的管理办法。加强文化法规的监督检查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文化市场管理要突出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各类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严厉打击文化侵权和非法出版活动,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不良文化的行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文化环境,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水平,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文化执法队伍。
(四)加强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按照“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文
—26— 体广电人才。加快制定文体广电人才教育、培训、引进等政策,选拔一批文体广电人才进修、观摩、学习、深造,培养和引进一批较高层次的文体广电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后备人才,形成文体广电人才梯队阵容。创新人才机制,建立县、乡(镇)、村三级人才培训体系。实施文体广电人才培养工程,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产业经营三支人才队伍。设立优秀文体广电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建立人才库,为文体广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三日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