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范文模版)
乡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乡财政财务的审计监督,提高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县审计局负责各乡财政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对其审计管辖范围内乡财政财务的重大审计事项,认为需要由上级审计机关审计的,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可以报请上级审计机关审计。
第三条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乡财政财务审计监督权,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阻碍,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乡财政财务审计监督的范围包括:
(一)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财政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二)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站所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三)依法对乡镇政府投资和以乡镇政府投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四)依法对乡财政财务进行审计监督的部门、单位和村委进行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依法对乡镇政府财政财务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乡镇人民政府财政决算以及其他财政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与乡财政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站所收取的各类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乡镇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基层站所和社会团体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委托管理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计划生育资金、扶贫救灾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
(五)以国有资金、乡集体资金投资和乡自筹资金投资或以乡镇人民政府投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监督内容。
第六条 乡财政财务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乡财政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监督的资金范围包括:
(一)上级拨出的各类专项资金。重点审计一定时期 内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总量,有无隐瞒、截留、挤占、挪用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必要时应延伸到各用款单位和个人。
(二)乡镇人民政府或基层站所自行收取、筹集、管理和使用的资金。重点审计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管理使用是否恰当,有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乡镇人民政府借入借出资金、代收代付资金,从下属单位调入资金以及其他收支。重点审计资金筹集是否合法,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现象,财务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第七条 按照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授权或交办,可依法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审计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财政收支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集体财物是否完整、财务会计工作是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经营管理是否正常等。
上述所列特定事项,包括乡村两级债权债务、乡村两级兴办集体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农村税费改革、农村转移支付等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等等。
第八条 县人民政府所规定的乡财政财务审计事项每年年初一次性授权县审计局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对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财政财务审计原则上“两年审一次,一次审两年”。第九条 根据工作需要,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在乡设立审计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县审计局授权,依法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乡镇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条 审计机关在确定审计项目时,应当将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注重保存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关的资料,建立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数据资料库;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已经审计过的年度,除进行必要的补充审计和取证外,一般不再重复审计。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乡镇政府及基层站所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及基层站所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后,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向县人民政府、被审计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财政、农业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交和出具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当予以指明并责令自行纠正。
(二)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除应当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报告外,还应当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
第十三条 被审计单位违反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或者提供资料不完整、不真实的,或者拒绝阻碍审计人员工作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被审计单位违反规定,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政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政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做出决定,并将书面结果告知审计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
审计机关依法责令被审计单位上交的款项,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通报财政、税务等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第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做出的财政收支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请县人民政府裁决,县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做出的财务收支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县人民政府或晋城县审计局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县人民法院提交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建立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反馈制度。被审计单位在接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之日起九十日内,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审计机关。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应建立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回访制度。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九十日内进行审计回访,检查审计工作人员履行国家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程序、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纪律以及公正执法的情况;了解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建议和审计整改情况。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试行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采用适当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通报;选择事实清楚,有典型意义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第二十一条 审计人员在乡镇政府(办事处)财政财务审计监督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要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社区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社区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为了加强社区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保障社区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正确、客观的评价社区干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审计范围、对象:按上级的要求和审计计划,对社区财务实施审计;对社区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党支部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中分管财务审批工作的领导,以及参与社区经济活动决策的其他人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社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或需要审计的重大事项可实行专项审计;
(二)审计的实施:本社区集体财务的审计工作原则上委托街道财政所组织实施,也可委托其他有审计资格的审计部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审计部门的审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回避:
(三)审计的要求:
1、必须向审计单位如实提供所需账册、有关资料等,不得隐瞒。
2、审计人员依法实施审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和干扰审计人员执行公务。
3、审计结果及时上报街道党委,并在社区两委会、党员大会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宣布,同时在社区务公开栏等适当场所公布审计结果。
第三篇: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1、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以及其他村主要干部,在任期内因换届、辞退、免职等原因离岗的,离岗前后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有关村级重大建设建设或需要审计的重大事项可实行专项审计。
2、审计的实施:审计工作具体可邀请审计局进行。
3、审计要求:
(1)相关人员必须如实提供审计所需账册资料,不
得隐瞒。
(2)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
人不得拒绝、阻碍和干扰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3)村两委应将审计结果及时上报乡党委(交乡党委
组织办公室),并在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等适当场合公布审计结果,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中予以公开,发现违纪问题,应及时向乡纪委报告。
第四篇: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小密枝村村级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为了加强对本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保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正确、客观的评价村干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审计范围、对象:按上级“三年一轮审”的要求和审计计划,对村级财务实施审计;对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党支部(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中分管财务审批工作的领导,以及参与村经济活动决策的其他人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村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或需要审计的重大事项可实行专项审计;
(二)审计的实施:本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工作原则上委托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也可委托其他有审计资格的审计部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审计部门的审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回避:
(三)审计的要求:
1、必须向审计单位如实提供所需账册、有关资料等,不得隐瞒:
2、审计人员依法实施审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和干扰审计人员执行公务。
3、审计结果及时上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并在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宣布,同时在村务公开栏等适当场所公布审计结果。
第五篇:财务审计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
转变工作思路,从重视财务“结果审计”转变为加强财务“过程审计”,把审计监督由过去的阶段性和事后介入为主,逐步转变为从源头和过程介入为主,努力实现从“结果审计”到“过程审计”的转变。
一是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增强审计的时效性,突出一个“早”字。加强动态监控,注重从管理、使用的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针对建设项目资金面广、量大、时间长的现状,提前介入进行专项财务审计,采取抓两头、盯中间的办法,紧扣两个关键环节,对工程款拨付、使用、经济洽商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加强指导与监督;
二是注重过程,全程跟踪,增强审计的主动性,突出一个“实”字。以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提高投资效益为重点,对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实行“一条龙”监督,着力查处基建工程中高估冒算等问题,为国家节约每一分建设资金。
1、工程设计是基建工程资金监管的源头,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影响项目投资规模,比如在结构或设备配置设计上,设计人员为保险起见,往往随意加大保险系数,诚然会使工程更安全,功能更完善,但也必然造成较大的损失浪费。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审计,要紧紧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重点审查:(3)是否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认真地经济技术比较以选取最佳方案;(4)项目设计标准是否符合立项文件批准的要求,有无擅自提高设计标准,扩大设计范围;(5)设计概预算是否真实、完整,概算总额是否在批准的投资估算限额内;(6)设计单位是否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定额等编制投资概预算,有无高估冒算,漏项低算等。
2、第三,事后审计经常发现设计变更、合同变更、超标准超计划建设等未按规定审批造成严重资金缺口问题,也经常遇到有些工程项目特别是隐蔽工程无签证手续、无图纸资料为审计核实工程量带来很大困难等问题,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的重点环节进行跟踪审计调查:(1)有关工作日志、施工资料是否记录完整,保存齐全;(2)主要设备和材料是否有合格证、质保书,属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否按相应的规定办理;(3)设计变更、工程项目性质改变、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计划外工程等是否按程序报请批准;(4)隐蔽工程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是否齐全,必要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对隐蔽工程各道工序的过程、材料使用情况等作好详细记录;(5)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施工单位的阶段性工作量和结算工作量进行现场测量与核实,重点审查比预算增加的工作量是否属实,有无必要,有无多计工作量和重复计算工作量问题;(6)审查各项施工签证是否齐全,有无虚假签证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