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综合测试题1-3

时间:2019-05-14 09:1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法学综合测试题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法学综合测试题1-3》。

第一篇:环境法学综合测试题1-3

环境资源法学综合测试(一)一.单项选择:

1.下列选项哪个不是环境要素的特点?()A.最小限制律 B.集体效应律 C.相关律 D.等差律 2.下列选项哪个不属于人工环境?()

A.城市 B.原始森林 C.植物公园 D.水库 3.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生产者 C.食物链 D.分解者 4.下列哪个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

A.水 B.土壤 C.微生物 D.空气 5.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A.加强整治 B.同步建设 C.同步发展 D.同步规划 6.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什么?()A.生态环境 B.人文环境 C.人类环境 D.社会环境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保护方法的多样性,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哪一特点的体现?()A.社会性 B.共同性 C.技术性 D.综合性 8.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法律事件()

A.森林大火 B.地震 C.环境保护行为 D.洪水

9.下列哪些不是环境法律责任的特点()A.综合性 B.严厉性 C.独特性 D.复合性 10.下列哪项不是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类型()A行政处分 B.罚款 C.警告 D.赔礼道歉

二、多项选择题:

1.生态学最基本规律有哪几项()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协调稳定律 D.地时制宜律 2.人们对如何处理环境和发展问题提出了以下哪几种观点?()A.消极论 B.悲观论 C.盲目乐观论 D.可持续发展论 3.环境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哪些()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时间 4.下列哪项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C.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5、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包括()

A、治理污染源费用

B、恢复被污染环境的费用

C、人身损害费用

D、财产损失费用

E、环境的生态价值费用

6.下列哪些是关于“三同时”制度的正确表述?()A.任何自然开发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以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只要是新建的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工程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以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建设项目试生产已超过3个月,仍未向相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该建设单位停止试生产

D.建设项目在试生产阶段,没有建成或闲置环境保护设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

7.能够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原则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有哪些?()A.奖励综合利用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三同时”制度 8.下列哪些是环境法中的环境法律制度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9.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主要包括()

A、制定环境法律

B、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C、制定环境标准

D、征收环境税

E、实行排污权交易政策

10.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包括哪几点?()A.原告须因环境侵权而遭受了直接的财产损失 B.环境侵权的举证责任全部都转由被告承担

C.关于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以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来确定 D.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参考答案: 单选: DCACA CDCDD 多选: 1.ABCD 2.BCD 3.ABC 4.ABCD 5.ABCD 6.ABCD 7.CD 8.ABCD 9.ABCDE 10.CD

环境资源法学综合测试(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A.发生了损害事实 B.因果关系 C.行为的违法性 D.过错 2.下列哪项不是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方式()

A.排除危害 B.赔偿损失 C.返还财产 D.吊销营业执照 3.下列哪项不是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

A.重大污染事故罪 B.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 C.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4.下列噪声污染的防治,哪一个不能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A.机动车船的噪声污染防治 B.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防治 C.商场固定设备的噪声污染防治 D.本职工作中的噪声污染防治

5.对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多少倍的树木?()A.5 B.10 C.15 D.20 6.下列哪部法律明确规定了个人具有缴纳排污费的义务?()A.《大气污染防治法》 B.《水污染防治法》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D.《海洋环境保护法》

7.确认环境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者应否承担民事责任所依据的环境标准是哪个?()A.环境基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础与方法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

8.可以起鼓励和抑制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经济刺激措施是()

A、财政援助

B、低息贷款

C、财政补贴

D、税收

9.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地方环境基准

10.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环境基准

二、多选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中,哪些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可以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的行为?()A.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工厂排污的现场检查 B.因资金紧缺而闲置本单位的防治污染设施 C.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D.超过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 2.下列哪项属于无过失责任的免责条件()A.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B.战争行为 C.受害人自身的责任 D.第三人的故意或过失

3.下列哪项属于追究环境民事责任的途径()A.调解 B.行政处理 C.仲裁 D.诉讼

4.根据人类环境的国界性,可分为()

a.国内环境 b.国际环境 c.人为环境 d.区际环境 5.人们对如何处理环境和发展问题提出了以下哪几种观点?()a.消极论 b.悲观论 c.盲目乐观论 d.可持续发展论 6.环境法有哪些特征()

a.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b.综合性 c.科学技术性 d.公益性 7.环境权有哪几种()

a.个人环境权 b.单位环境权 c.国家环境权 d.人类环境权 8.根据污染的水体不同,可将水污染分为()a.地表水污染 b.地下水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热污染 9.大气污染可以分为()

a.一次污染 b.二次污染 c.三次污染 d.四次污染

10.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可以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分为(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海洋环境污染 d.土壤污染

单项选择题:DDDAD DDDBA 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BCD 4.abd 5.bcd 6.abcd 7.abcd 8.ab 9.ab 10.abcd)环境资源法综合测试(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征求谁的意见?()A.建设项目所在地国家机关和居民的意见 B.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C.建设项目所在地规划部门和居民的意见 D.建设项目所在地企业和居民的意见

2.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已向城市污 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可以获得下列哪项收费优惠?()A.不再缴纳排污费 B.不再缴纳超标排污费 C.减半缴纳排污费

D.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可以不再缴纳排污费

3.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经过下列哪项程序获得批准后,才能依法实施?()A.事先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当地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告 B.事先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噪声排放者向社会公告 C.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当地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告 D.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准后,由噪声排放者向社会公告 4.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A.重点污染物 B.重点污染源 C.重点污染防治区域 D.垃圾污染

5.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A 多数地区是煤烟型污染 B.二氧化硫排放量大 C.大气中悬浮微粒浓度高 D.气候变化导致大气污染 6.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噪声的公害特性()A.暂时性公害 B.局部性公害 C.分散性公害 D.非法公害

7、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

A公法范畴 B私法范畴 C社会法范畴 D国际法范畴

8、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9、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10、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的是:()

A环境行政处分 B环境行政处罚 C环境行政赔偿 D环境行政强制

二、判断题

1、以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为标准,环境问题可区分为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2、环境法保护的对象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为环境要素和整个地球的生物圈。()

3、环境法调整的内容主要可分为污染防治与生态资源保护。()4、1989年《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

5、放射性物质污染是环境要素污染的一个方面。()

6、行为人有过错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选择条件。()

7、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

8、废气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环境要素污染。()

9、我国对重点海域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10、自然保护区属于非生物资源保护的范畴。()

答案: 单项选择: BACDD

DCCAD 判断题:

1、对

2、对

3、对

4、对

5、×

6、×

7、对

8、×

9、对

10、×

第二篇:环境法学

1、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是指与环境保护直接有关或以环境为调整客体的各种法律规范。特征:综合性、科学技术性、经济性、社会公益性、世界共同性。

2、环境法的渊源:它是环境法的立法表现形式,大体包括国内法与国家法两方面的渊源。

3、环境法的规范体系:宪法规范体系、综合性环境基本法、环境单行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其他部门中的环境法律规范、我国参加的国家环境公约的相关规则。

4、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其特点:环境法明确规定或体现,反映环境法基本理念、价值、特点、和目的,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适用于环境法一切领域的基本指导方针或者基本准则。特点:环境法基本原则必须是环境法所确定的、环境法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各项环境法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基础、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法部门所特有的原则。

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环境责任原则、环境民主原则。

6、协调发展原则: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正确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出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预防为主„原则:指以防为核心,采取何种预防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保障社会物质财富持续稳定增长的限度之内。环境责任原则:是指导环境问题的主体,必须按法律的规定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以补偿和恢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修复被责任者破坏了的国家对环境的管理秩序。是使环境问题的责任者承担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环境责任制度的一项环境法基本原则。该原则是“开发者养护、利用者补偿”,“污染者治理、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消费者最终承担”等原则的高度概括。

7、环境影响评价:狭义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实现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保行政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广义的也叫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又称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进行某项重大活动之前,事先对该项活动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8、“三同时”制度: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9、违反“三同时”的法律后果: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审批该环境影响报告书、登记表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未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责令限期办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0、许可证制度概念、类型和违反处罚: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做规定的总称。在环境法上,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之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三种类型:防治环境污染许可证、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许可证、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违反处罚:警告、罚款、追击排污或资源使用费用、责令改正、中止或吊销许可证、刑事责任。

11、经济刺激制度概念和形式手段:指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市场调节结合惩罚与奖励措施的实施,使得环境污染防治行政机关变被动为主动、使排

污单位变消极治理污染为积极预防污染的方法。形式手段: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环境税、排污费、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可交易许可证等方法。

12、我国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管理权限的划分和运行。在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中,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国家搞好环境管理的组织保障,各机构职权的划分与协调时环境管理活动规范运行的职能保证,环境行政管理活动规范运行的方式是具有环境行政管理职权的国家机构行驶职能的动态表现。

13、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弃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非法占用耕地罪、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非法采矿,毁坏珍贵树木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罪。

14、环境污染防治法:指调整防治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15、环境污染法防治体系:正处于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中,除全国人大,国家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外,国务院也制定和实施了大量综合性或单行环境污染防治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主管部门也分别制定了许多地方性环境污染的法规、规章或地方性环境标准,这样初步新城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16、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17、大气污染:大气环境因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导致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18、噪声污染:工业生产、建设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9、固体废物污染: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0、《水污染防治法》的监督管理制度:流域或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设定特别保护区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和核定制度、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生活饮用水源地特殊保护制度、落后工艺,设备淘汰制度、现场检查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水污染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21、《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特别保护区制度、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划定“二控区”制度、落后工艺,设备淘汰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大气污染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22、《土地管理法》基本制度:①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毒②耕地保护制度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④征用土地制度⑤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23、《水法》水资源保护原则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原则①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原则②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③节约用水的原则管理制度制度①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②取水许可证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③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④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⑤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

24、《矿产资源法》①矿产资源国家多有权管理制度②矿产权管理制度③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④矿产权流转制度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制度⑥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和开采的审批制度

25、《森林法》①建立林业基金制度②建立封山育林制度③建立群众护林制度④建立森林防火制度⑤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⑦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⑧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的出口管理制度⑨建立自然保护区⑩禁止毁林和退耕还林

26、《土地管理法》中保护耕地的制度:①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②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③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④节约使用耕地,控制闲置、荒芜耕地⑤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提高耕地质量

27、《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制度:①建立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②严格征地审批制度③实行征地补偿制度④严格控制乡村建设用地

28、自然保护区法:国家为调整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9、风景名胜区保护法:①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体制②分级管理制度③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制度④建设项目审批制度⑤景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制度

30、水土保持的制度:①水土保持规划管理制度②水土流失预防制度③水土流失治理制度④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制度 ⑤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

31、土地沙化预防:①沙化检测报告制度②防沙固沙植被保护制度③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制度④沙化土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2、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①可持续发展原则②国家环境主权及不损害主权管辖范围的外环境责任原则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④国际合作原则⑤预防原则

33、国际环境法的渊源:①国家环境条约②国际环境习惯③一般法律原则④辅助性渊源⑤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

34、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所做的限量规定。

35、自然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三篇:环境法学1

环境法学-复习训练

1.单选题

1.1 下列对象中不适用于《水污染防治法》的是

海洋

1.2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出口的是

未定名或新发现并具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

1.3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

卫生部门

1.4 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出让给乙企业有偿使用70年。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和采矿权的归属是 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国家所有

1.5 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1.6 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的度数是 25度以上

1.7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3年

1.8 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发生最多的国家是

日本

1.9 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

1.10 判定排污活动是否合法的依据是

污染物排放标准

1.11 不属于环境行政处罚的对象是

非法占用土地的某单位责任人员

1.12 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

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1.13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分为

四级

1.14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将土地分为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1.15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总量控制制度

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将环境分为

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1.17 我国未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是

《跨界水道和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

1.18 《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15日

1.19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1.20 向海洋倾倒废物,只能倾倒在海洋倾废区

1.21 在环境保护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排污许可证

1.22 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农民集体所有

1.23 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

环境卫生、绿化项目

1.24 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关是

国家环境保护部

1.25 把人类环境分为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其分类的依据是

环境要素的形成1.26 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非法伤害野生动物罪

1.27 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是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1.28 下列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是

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

1.29 渔业资源、森林资源属于

可更新自然资源

1.30 公民环境权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有关环境问题的1970年日本东京会议

1.31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予以禁止

1.32 由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断增大,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酸雨

1.33 关于“域外适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情形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1.34 关于征收排污费的规定,下列说法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是 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即为违法,由环保局实施行政处罚

1.35 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损害后果。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

行政责任

1.36 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是

国家环境保护部

1.3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美国

1.38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应当

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

1.39 1972年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地点是

斯得哥尔摩

1.40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中,关于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的承担方是

被告对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

2.多选题

2.1 环境保护法的特点包括

科学技术性

综合性

广泛性

可持续发展性

2.2 下列所发生的环境损害后果,化工厂可依法免于承担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的情形有

农民李四因仇恨张三,故意将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水引流到张三养殖的鱼塘内,致使张三养殖的鱼苗全部死亡,遭受3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农民王五听说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氮肥等物,于是,就趁夜晚连续多日偷灌化工厂废水入自己的菜地。可是,当他将成熟蔬菜送到有关机关进行检验准备上市时,却被检验部门告之,因蔬菜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而予以没收、销毁。王五由此遭受经济损失达5万多元。

2.3 我国环境法规定和已实行的许可证管理制度包括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许可证

建设用地许可证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森林砍伐许可证

文物进、出口许可证

2.4 环境法要反映和遵循的客观规律包括

价值规律

生态规律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2.5 2003年8月,由于天气干旱,农民甲的农作物缺水,甲便将某化肥厂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结果造成农作物死亡,甲要求化肥厂承担赔偿责任。下列关于此案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甲可以直接以化肥厂为被告提起诉讼

化肥厂须举证证明损害是由甲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方可免责

2.6 我国环境标准由______组成。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2.7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有

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2.8 依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有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区域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自然遗迹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2.9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的体系包括

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规

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

环境标准

2.10 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认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因为

环境侵权非直接作用于人体和财产,而是先通过环境这个载体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限制了人类对形形色色污染物的认识

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潜伏性和积累性

很多污染是多因子复合作用的结果

目前我国法院还没有普遍设立专门的环境法庭,办案专业水平有限

1.12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水行政部门

1.13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

殷商

1.14 下列情形中,适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是

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

1.17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的法定期限是 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以前

1.21 在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中,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和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专门规定的是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1.23 下列属于我国独立创建的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有

“三同时”制度

1.28 环境保护法在日本称为

公害法

1.36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经济能力和 技术水平

1.37 下列对象中不适用于《水污染防治法》的是 海洋

第四篇:环境法学总结

案例分析一(20 分):某市机器厂(甲)家属楼与棉纺厂(乙)纺织车间仅一墙之隔。纺织车间 1 993 年 4 月新上一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鼓风机日夜运作,致使楼房的居民无 法入睡,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甲厂职工多次反映,要求环保部 门予以处理。1993 年 9 月,市环境监测总站经调查、监测证实,该车间厂界噪 声为 74.2 分贝,所处区域为 D 类混合区。为此市环保局向乙厂下达书面通知,要求缴纳超标排污费,但乙厂置之不理。1993 年 11 月,市环保局对乙厂作出行 政处罚:(1)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 25000 元;(2)追缴滞纳金 1500 元;(3)罚款 5000 元。乙厂不服,提出几点理由:(1)污染源所在地建在先,甲厂住宅 楼建在后,责任在甲厂选址不当;(2)主要污染源鼓风机系国家定点厂家生产,低噪音符合排放标准,出现高噪音应属厂家产品质量问题。

思考问题:

1、你认为乙厂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依据环境法,请具体分析说明乙厂有无违法行为?

2、环保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厂的代理人,你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解决该案的问 题?

答:

1、乙厂的理由不成立。就环境法律关系而言,征收排污费制度的对象 是超标排污单位即乙厂,至于鼓风机生产厂家的产品不合格,属于乙厂与鼓风机 厂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规定,乙厂超标 排放噪声应当缴纳超标排污费。乙厂的违法行为包括:乙厂纺织车间是在 1993 年 4 月新上的,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申报登记以及征收排污费制度。

2、环保部门的处理是正确的。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别是 依照《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超标排放噪声应当按标准缴纳超标排污费,对逾 期不缴者,可以处以罚款,并追缴滞纳金。

3、作为甲厂代理人,应当从处理好相邻关系的角度出发,请求乙厂按照国 家环境噪声标准规定的 II 类混合区的要求,达标排放噪声以及根据时限要求定

时排放噪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乙厂消除影响、排除危害。如果有人身或者财产损害者,还可以请求赔偿损害。

【案例分析二】上诉人梁志勇在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报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于2000年6月将其经营的精研塑料厂从顺德市伦教镇北海路段搬迁至该镇新塘工业区业顺路1号,并增设了8台切割机、1台磨粉机,新建了挤塑车间,且未建设任何环境保护设施后即擅自将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被上诉人在经过调查、取证和组织听证后,于6月28日作出了顺环罚字[2001]03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上诉人上述行为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约》下称《条例》)第9章第二款和第16条的规定,并依据该《条例》第28条规定,对上诉人做出责令停止生产并处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上诉人不服,遂于2001年7月10日向顺德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决撤消处罚决定。

2001年12月21日,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个体工商户梁志勇不服顺德市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行政上诉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即维持被上诉人顺德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至此,这起顺德市第一例环保行政诉讼案以顺德市环保局胜诉而告终。思考题:(1)本案中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活动是不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3)本案应当如何适用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

1、个体工商户是不是建设单位,迁建、扩建项目是不是建设项目,这是能否适用《条例》的前提,也是本案双方在一审、二审中争论的焦点。上诉人认为,自己是个体工商户,不是单位,因此也不属于建设单位。工厂搬迁经营场所、增加小型生产设备不属于要经建设管理部门、计划管理部门所批准的项目,故不属于建设项目。因此被上诉人依据《条例》出发上诉人,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而被上诉人认为,上诉人虽然是个体工商户,但是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关于“《条例》所

称的建设项目是指按固定投资方式进行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包括个体经济和其他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开发活动”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包括个体经营或个体经营者。

2、《条例》第28条规定的适用受处罚人是违法投产行为人,而违法投产行为人可能是建设单位,也可能不是建设单位,但不管是不是建设单位,只要是实施了未建成环境保护设施擅自投产行为的人,就应当受到处罚。

【案情三】:建于2000年的黄石市环卫垃圾场位于该市下陆区老鹳庙村,当时,由于缺乏垃圾处理场所,该市将这一地方作为临时性的垃圾场,待西塞山垃圾场建成后就封闭停止使用。然而,这一临时垃圾场虽然已做环评,却未按环评要求实施,产生的废水、蚊蝇、恶臭、扬尘已经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垃圾场内堆放的垃圾表面未按要求进行覆盖,散发的恶臭对啤酒厂一带造成严重污染。垃圾场底部不断渗出黑褐色的垃圾渗滤液,流出的垃圾废水违规直接排入磁湖(湖北省“三河三湖”重点保护湖泊之一)。记者在垃圾场外的马路上看到,运垃圾的车辆沿路抛洒垃圾,对环境又造成了二次污染。

思考题:

1、本案中的行为是违反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还是:“三同时”制度?

2、“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

1、本案中,垃圾场所属于建设项目,应当适用1998年发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是本案中垃圾场所依照《条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其违法行为发生在环境影响评价之后,即环境保护实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一是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保证。二是防止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2、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经主管部门部门批准才能进行建设;而“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法律制度。

②从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要求上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项目建设之前的可行性阶段进行环评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环境保护测试方案以及对建设项目选址的意见等要求在设计任务书下达前提交,擅自施工的要责令其停工,补办审核手续并追究其建设单位及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③“三同时”制度更具体的规定了建设主管部门、环保机关等部门的法律义务,它要求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应当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情况,治理的效果和达到的标准,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发给《环保设施验收合格证》才可正式投产使用。如果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规定,环保部门有权责令建设项目停止生产或使用,并给予一定的处罚。

【案情四】:本案原告刘露等407人均为某小学学生,该校东南面是被告某化工公司。2001年4月4日,该公司反应釜车间因职工违章操作,发生苯乙烯泄漏事故,散发的气体影响到该小学,导致本案原告刘露等407人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咳嗽等症状。事故发生后,当地环保、卫生、教委等部门迅速组织检查,责令被告公司立即停产,并且将部分有明显反应的学生送到医院检查。部分家长对医院的检查结果持怀疑态度,随后自发带学生到其

他医院检查,几家医院诊断结果不一。月12日,某省、市两级疾病预防中心等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小学师生出现的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咳嗽等症状,系由学校邻近的某化工公司苯乙烯泄漏引起的一次刺激反应,但没有苯乙烯的急、慢性中毒诊断的依据。

思考题:

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2、本案中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

3、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遵循什么原则,污染受害人和污染加害人双方的举证责任分别是什么?

4、推定的因果关系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本案分析。

5、合法的排污行为如果造成污染要不要承担公害民事责任?

答:

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依据《环境保护法》之规定:(1)须有损害事实存在;(2)须有损害行为存在;(3)损害环境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事实之间须有因果关系;(4)不可抗力、第三者的过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等为法定的免责事由。

2、本案中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不可抗力、第三者的过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等为法定的免责事由。本案无。结合案情。

3、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遵循什么原则,污染受害人和污染加害人双方的举证责任分别是什么?

原告转移到被告承担,此即所谓“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的“部分转移”,即某些举证责任从受害人转移由加害人承担,并不意味着受害人不需要举证,这是需要澄清的误区。相反,证据越充分则索赔越主动,举证越全面则胜算越大。

污染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身遭受了污染损害,并因此承受了直接损失。“直接损失”应当包括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如合理预期收益的丧失。存在污染损害行为,而且该污染损害行为是其指控的加害人实施。这些事项都需要受害人提供充分的人证、物证、书证等证据加以证明。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条第(3)款,污染赔偿纠纷的加害人应就两方面的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2)其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加害人应当就上述两个方面进行举证。

4、推定的因果关系的含义是:如果排污者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后果无关并且没有法定的3种免责事(不可抗力、受害人自我致害、第三人过错),法官应推定因果关系成立,由排污者承担民事责任。

5、合法的排污行为如果造成污染要不要承担公害民事责任?要。原因:公法和私法责任分别追究;或者从无过错民事责任角度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而由行政机关根据立法机关的授权而制定和颁发的各种法律性技术指标和规范的总称。

2、三同时制度: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三同时”制度。

3、环境民事侵权:环境民事侵权是指由于人为的原因致使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或破坏,从而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公民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包括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4、排污权交易制度: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

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5、公民环境权:环境利用人依法对环境容量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特点为:

1、该权利为用益物权

2、其主体为一般民事主体

3、客体为环境资源整体

4、取得方式有无偿和有偿两种方式

5、其目的为保持环境资源的再生或更新的能力。

二、简答题:

1,、我国环境法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从法律的效力层级来看,我国的国家级环境法体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组成部分: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资源单行法;环境标准;其他部门法中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此外,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也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在整个环境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是环境立法的基础和根本依据。

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规定和调整的综合性立法,在环境法体系中,具有仅次于宪法性规定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

我国现颁发的主要法律有:《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3个实施条例、《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水法》、《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草原法》、《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规定》、《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细则、《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

2、突发环境事件可以分为哪些等级?

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①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件;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②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③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④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发生3人以下死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3、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是什么?

答: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是对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的概括。即谁污染谁负担、谁利用谁补偿、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

对这一原则的贯彻:

(一)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根据《环境保护法》第24条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以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企业、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应承担的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和责任,并相应建立环境保护责任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从而推动企业、事业单位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力度。实行限期治理是分期分批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现有排污单位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治理。这就可以促使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快治理污染的步伐。

(三)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破坏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是我国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1)征收排污费;(2)征收资源费和资源税;(3)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

(四)建立环境保护共同负担制度。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费用,除了由损害者和受益者负担外,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也有承担环境保护费用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共同负担环境保护费用。

4、环境法中的环境责任原则是什么?

答:“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简称环境责任原则。这项原则是指,人们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自然资源造成减损,即应承担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其具体内容:①污染者付费,亦称污染者负担,之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②利用者补偿亦称谁利用谁补偿,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③开发者保护亦称谁开发谁保护,指有权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即同时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④破坏者恢复亦称谁破坏谁恢复,指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或个人,须承担将受到破坏的环境资源予以恢复和政治的法律责任。

5、ZSO14000系列标准有哪些特点?

①以市场驱动为前提

近年来,世界各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绿色消费”浪潮促使企业在选择产品开发方向时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消费观念中的环境原则。由于环境污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而强调管理,正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因此促进了企业开始全面改进环境管理工作。ISO14000系列标准一方面满足了各类组织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公众提供一种衡量组织活动、产品、服务中所含有的环境信息的工具。

②标准的预防性

ISO14000系列标准体现了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由“末端控制”到“污染预防”的发展趋势。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ISO14009)强调对组织的产品、活动、服务中具有或可能具有潜在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加以管理,建立严格的操作控制程序,保证企业环境目标的实现。生命周期分析(ISO14040-ISO14049)和环境表现(行为)评价(ISO14030-ISO14039)则将环境方面的考虑纳入产品的最初设计阶段和企业活动的策划过程,为决策提供支持,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这种预防措施更彻底有效、更能对产品发挥影响力,从而带动相关产品和行业的改进、提高。

③标准的可操作性

ISO14000系列标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将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加以提炼浓缩,转化为标准化的、可操作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例如,已颁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不仅提供了对体系的全面要求,还提供了建立体系的步骤、方法指南。标准中没有绝对量和具体的技术要求,使得各类组织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用。

④标准的广泛适用性

ISO14000系列标准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ISO14040-ISO14049)可以用于产品及包装的设计开发,绿色产品的优选;环境表现(行为)评价(ISO14030-ISO14039)可以用于企业决策,以选择有利于环境和市场风险更小的方案;环境标志(ISO14020-ISO14029)则起到了改善企业公共关系,树立企业环境形象,促进市场开发的作用;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ISO14009)则进入企业的深层管理,直接作用于现场操作与控制,明确员工的职责与分工,全面提高其环境意识。因此,ISO14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构成了整个企业的环境管理构架。

ISO14000系列标准适用范围广泛。作为系列标准的核心,ISO14001标准的引言指出,该体系适用于任何类型、规模、以及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下的组织。各类组织都可以按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建立并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也可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

⑤标准的自愿性原则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应用是基于自愿原则。国际标准只能转化为各国国家标准而不等同于各国法律法规,不可能要求组织强制实施,因而也不会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组织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技术等条件选择采用。

上述特点我们可以看出,ISO14000系列标准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流,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企业微观环境管理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模式,对改善我国宏观及企业的微观环境管理,提升企业环境形象,促进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将产生较大帮助。

三、法条分析

分析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为什么把“公众参与原则”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原则?

答: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指一个社会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应该通过民主程序来制定,允许、鼓励和保障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对政府管理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又被称为环境法中的民主原则。理论上,大多数学者认为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有权参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决策过程,参与环境管理并对环境管理部门以及单位、个人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行为进行监督。在环境法上将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就是要在法制建设过程中充分注意环境保护的广泛性特征,在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赋予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权利,形成公众参与的机制,将环境保护事业建立在公众广泛参与、支持、监督的基础之上,将公众参与作为我国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参与能有效弥补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的不足。对环境问题而言,仅有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是远远不够的,且不说执法环节存在着诸多弊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市场和国家往往不能及时对新事物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而公众则是环境问题的直接承受者,他们的环境利益促使他们能及时发现问题,控制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因此,公众参与原则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的不足,有效促进环境保护。

要实现公众参与原则除了要加快立法的步伐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法制观念。

第五篇:环境法学案例分析

(一)2005年3月,某村村民王某承包本村集体所有的一片池塘养鱼。同年5月,同村的李某兴办了一个水银温度计厂,位于鱼塘边的山坡上,温度计厂的生产废渣即露天堆放。同年7月尚未造成大量死鱼事件,但对鱼的质量会有影响。经与李某协商,李某同意向王某一次性支付2000元赔偿金,两人签订了协议。8月,该地连降暴雨。8月15日王某发现鱼塘中的鱼大面积死亡泛塘,损失惨重,经环保部门监测发现鱼塘中汞含量严重超标是造成死鱼的主要原因,于是向李某提出增加赔偿金的要求,李不同意。王即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请求处理要求李某增加赔偿的的纠纷。后由于王某不满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又以环保局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李某,请求法院撤消该行政调解决定。李某也认为环保局的处理决定不正确向该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1)环保局能否受理王某的请求,如果受理,应当怎样进行处理?

(2)法院应当怎样处理该行政诉讼案?王某应以谁为被告提起什么诉讼?

(3)王某的损失应当由谁承担?请说明理由。

(4)若在诉讼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请说明理由。

一、1、可以受理,受理后进行调解解决,并可以对污染人进行行政处罚

2、不应受理该行政案件,王某应向李某提出民事赔偿诉讼

3、有李某承担,构成环境侵权责任

4、王某证明自己损失事实和数额,李某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二)2004年7月,甲化工厂与乙化工厂签订供货合同,规定甲向乙提供工业用三氯化磷10吨。8月初,乙因故暂时停产,于是乙提出变更合同的履行期限,同时电告甲暂停发5。9月初,甲未征得乙同意即用汽车将货运至乙。乙先拒绝接收,后经双方协商,乙同意暂为保存,并介绍由丙运输公司负责卸车。此后,在卸车过程中由于甲未向运输公司交待卸车必要规则,同时又由于丙运输公司装卸工操作不慎,造成装有三氯化磷的容器阀门断裂,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外泄,使周围6•2万余平方米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事发后,乙所在地市环保局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甲处以⒈5万元的罚款,对丙公司处以5000元罚款。而甲对该处罚决定不服,认为:其一,事故主要是丙运输公司操作不慎造成的,应由其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其二,货已运抵乙市,货物所有权已转移给乙,再出事应由乙负全部责任;其三,甲厂属于甲市管辖,即使处罚也应由甲市环保局作出,乙市环保局无权对甲厂进行处罚。于是甲市化工厂向乙市环保局所在地的乙市某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乙市环保局的处罚决定。

问:(1)法院受理此案后,应当通知哪几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

(2)乙市环保局是否能够对甲作出行政处罚?为什么?

(3)甲的诉讼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二、1、应通知乙丙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2、可以进行处罚,乙地属于侵权行为地,3、部分成立,应有丙和甲按照各自过错承担行政责任,但乙环保局有权管辖

一、法律的概念: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性的依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特点:普遍性、规范性、强制性(三个最基本的),可以再说说稳定性(滞后性)、局限性等。

二、调整对象:法的调整对象从微观上说是人的行为,从宏观上说是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的工具,好比字典是工具书(法典)。

三、法律体系:十大部门法(宪、刑、民、诉、行、经、劳、环、国、军)

四、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区法规、国际条约)

五、法系:大陆、英美,为什么?民族性

六、法的效力:约束力。对象效力(属人、属地、保护、综合)、空间效力(全境、部分、域外效力)、时间效力(法不溯及既往)

七、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权利义务责任,责任分成三种)

八、法的价值:利益、秩序、正义、自由、效率

九、法与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政策等的关系。

补充案例:

案例:华药集团各企业存在严重环境污染,排污超标,沿河居民受害。省环保局对其做出罚款处罚,并要求限期治理。问题:1.本案涉及什么行政处罚?2.处罚是否正确?

回答:1.涉及财产罚(罚款)、行为罚(限期治理)

2.罚款处罚正确,限期治理处罚错误。限期治理是指对严重污染项目、行业和区域,有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及规定的要求,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制度。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源(环保法第29条规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二是位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超标排污设施(环保法第18条规定,中央、省级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污染物排放超标的,限期治理)。程序:中央和省级政府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级政府决定,其他的由市县政府决定。本案错在省环保局无权决定企业的限期治理,工具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4条规定,应该由省环保局向省政府提出意见,由省政府决定。

案例:河南伊川个体户曹某在城南开设加油站,与隔壁的中州制药厂的水井间隔为7.5米,渗漏的汽油污染了地表及地下水层,并流向该药厂的水井。某天药厂职工查看水井发现污染即向环保部门被告,经检测,井水含汽油成分,且加油站是唯一污染源。环保局对曹某处以2万元罚款,县政府责令加油站停业并搬迁。问题:1.本案涉及那些行政处罚?2.本案包含的两项环保法基本制度。

解答:1.涉及财产罚(罚款),行为罚(责令停业)

2.涉及的两项制度是: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规划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要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环评是项目开工的前置程序,必须通过,否则不得开工或责令停建,限期补办。(著名案例:圆明园湖底工程)。加油站应该进行环评。

二、三同时制度。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防污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加油站应该有污染防治设施。

案例: 广东肇庆化工厂经环保局监测噪声超标,环保局向其发出限期缴纳超标排污费的通知要求缴纳超标排污费24000元,但化工厂一直拒交,环保局多次催缴未果,遂做出处罚决定书,缴纳排污费24000元,滞纳金500元,罚款3000元。

问题:1.本案涉及的处罚2.排污费、滞纳金、罚款三种之间的关系。

解答:1.超标排污费不是处罚,罚款是财产罚2.排污费是一种环境行政管理手段,普片适用于排污企业,不能代替罚款;滞纳金是督促不履行金钱缴纳义务的当事人尽快履行义务的轻质措施;罚款是行政处罚。

案例:陕西某县政府先后批准多家企业在不具备环保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其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标,使环境严重受害。经国务院、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调查,发现县政府部分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违法行政导致损失。在给企业以处罚的同时,给予副县长行政警告、环保局长撤职处分。

问题:1.区分案例中的两类环境行政法律责任。2.比较这两种责任之间的异同。

解答:1.给企业的是行政处罚,给领导的是行政处分。2.二者都是行政法律责任,但实施主体、处罚对象、处罚形式、处罚依据、救济途径都不同

下载环境法学综合测试题1-3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法学综合测试题1-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环境下法学

    谈网络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开展课程导学 [摘要] 在现代远程网络技术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来开展网上课程导学,这就需要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

    环境法学教学大纲2009

    湖南省精品课程环境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2 课程名称:环境法学 学时:32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law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 法学先修课程:宪法、民法、行政法一、课程简......

    安全法学 模拟测试题5

    安全法学模拟试卷 第五套 一. 单项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共65分) 1. 安全生产行政法规是由( )组织制定并批准公布的。 A)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安全法学 模拟测试题1

    安全法学模拟试卷 第一套 一. 单项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共65分) 1. 基本法律是指由( )制定和修改的,规定或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在某一方面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关系的法律。 A......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一一、选择题1.法的基本特征有A.法是一种行为规范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法反映的是国家意志D.法是由社会舆论保障实施的2.下面属于法规范人们行为......

    经济法学综合练习

    经济法学试题练习 经济法学练习试题一 一、填空题 1.经济权利可分为___ ________权利和___________权利。答:原生取得 2.申请整顿的期限是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_________C.独立......

    应用文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一)三、判断题1、关于转发省分行川工行办发[1999]92号文件的通知。( × )2、公安厅表彰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决定。( √ )3、综合报告可以涉及多方面的问题。(......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2013级政治周测试(七)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013年8月,在“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中,《回家》获得“电视公益广告作品”金奖,这一系列公益广告聚焦特殊群体,用他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