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9:1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

第一篇: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

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数里行间”的国家大账

2011-03-09 06:42:22 来源: 中国网

作为“国家大账”,财政预算报告是每年两会关注的重点。通过预算报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能得知国家一年的“家底”如何,这些钱都花在哪些方面,花得是否有效率。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加深对预算报告的理解,特推出“预算报告解读”专题,对2010年财政工作亮点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特点及工作重点进行解读。

预算报告解读 “家底”越来越厚实了 8.3万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全年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作为党和政府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做大财政“蛋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财政“蛋糕”到底有多大?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全年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可以说,国家的“家底”越来越厚实了。

在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上,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也同比增长17.4%,全年支出达到89575.38亿元。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达到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差额10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67526.91亿元,控制在年度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

在报告2010年财政收支状况时,预算报告提到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个概念。它是指中央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这项基金于2007年开始设立,2010年底余额为2368.13亿元,2011年预算调入1500亿元,剩余868.13亿元。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预算报告还回顾了过去五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31.9万亿元,年均增长21.4%。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得益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1.2%,如果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6.6%。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等,共同构成了“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

预算报告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国经济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从财政看,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收入方面,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2010年收入基数较高,加上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难以持续,车市逐步降温,以及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也会减少一些收入。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比上年有所回落。支出方面,完成公共投资在建项目,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出压力很大。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结合面临的经济财政形势,预算报告明确了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对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作出安排: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安排45860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下同)增长8%。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1500亿元,合计收入总量为4736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54360亿元,增长12.5%。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7000亿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500亿元。汇总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这样的安排,既考虑了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预算报告解读

中央财政超收收入按规定使用 4410亿元

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以及2009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收了4410亿元

根据2010年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收入应为38060亿元,实际执行数为42470.52亿元。这意味着,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收了4410亿元。预算报告对中央财政超收原因作了分析。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以及2009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超过预算。

具体说来有两大原因:一是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38.7%),超过年初8%的增幅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二是2010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比预算超收1285亿元。这两项超收合计,占到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1%。其他各项收入与预算基本持平。

预算报告对中央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作了详细说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在中央财政超收的4410亿元中,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留待以后年度预算安排使用。预算报告强调,2010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国务院已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报告。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综合考虑国内生产总值、企业利润、进出口等经济社会增长指标变动情况,进一步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预算报告解读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1.18万亿元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10710亿元,加上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的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

2010年,两年新增1.18万亿元政府公共投资支出的目标完成

2008年四季度,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重启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11年是实施这一政策的第四个年头。

在总结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时,预算报告指出,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

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通过统筹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10710亿元,加上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的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继续代理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用于公益性项目续建和收尾。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以奖代补”范围,带动社会投资。

三是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继续执行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审批管理。

从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看,政策的侧重点仍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拉动社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一大亮点是,中央财政完成了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为顺利完成包括新增4万亿元投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今年政策实施是围绕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展开的,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预算报告明确了2011年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五个着力点: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支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政策。完善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

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央基建投资安排382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继续改革和完善税制,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完善消费税制度,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推进资源税改革。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促进民生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力支持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鼓励并扩大关键零部件及先进设备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增加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

预算报告解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3.3%

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同比增长13.3%,促进了地区间财力均衡分配。

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同比增长13.3%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健全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有力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

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同比增长13.3%,促进了地区间财力均衡分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中央财政收入除一小部分用于中央本级支出外,更多的则是用于对地方进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财政支出。

从预算报告看,2010年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1.1%;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7.8%,地方本级支出为736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2.2%。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可以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还积极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到451个县。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2011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预算报告显示,全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税收返还5067.99亿元,同比增长1.4%;一般性转移支付17336.77亿元,同比增长18.5%;专项转移支付14905.24亿元,同比增长17.1%。

预算报告还对一般性转移支付情况作了说明:均衡性转移支付安排6609.11亿元,增长21.2%。其中,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775亿元,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安排资金300亿元,提高三江源等生态功能区的财政保障能力。同时,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安排370亿元,支持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制度,安排135亿元。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安排581亿元。

预算报告解读

民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大头 占2/3左右

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同比增长18.1%。

2011年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研读近年来的预算报告,可以发现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力度呈逐年加大趋势。这既是公共财政的题中之义,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在财政部门的集中体现。正如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所说,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

预算报告列举了几项2010年中央财政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 教育支出254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同比增长28.6%。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国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约122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免除2900多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提高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同比增长14.8%。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达到24%,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相关工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等。

医疗卫生支出148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同比增长16.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8.35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亿人,支持未参保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60%的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

住房保障支出1125.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同比增长15%。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增加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家数,继续加强大遗址、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化新闻媒体传播能力建设。

从上述民生支出看,中央财政对每一项支出的执行数都超过了预算,最多的教育支出完成预算的117.9%。这体现了财政部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11年中央财政将继续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同比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预算报告特别强调,2011年要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四是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篇:2011年全国两会:解读政府财政预算报告

财政预算报告,数里行间展示的是“国家账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动向,回应着百姓的殷殷期盼。

财政收入迈上“8万亿元”台阶收支矛盾仍突出

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83080.32亿元,比增长21.3%。

根据预

算安排,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同时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迈上“8万亿元”台阶,财政支出将进入“10万亿元”时代,意味着国家有更多资金改善百姓福祉。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出压力很大,我国财政收支紧张矛盾仍将比较突出。”

中央财政超收4410亿元超收按规定使用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这笔钱用在了何处?

“之所以出现超收,主要因为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也超过预算。”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解释说。

胡静林说,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超过年初8%的增幅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去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比预算超收1285亿元,这两项超收合计占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1%,实际其他各项收入与预算基本持平。

根据报告,这笔超收资金已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作了安排,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留待以后预算安排使用。

中央政府投资10710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通过统筹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共支出10710亿元。

四季度,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比预算增加6505亿元,加上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亿元和新增的5038亿元,累计达到12583亿元,全面完成两年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元的计划。

2010年,财政部门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公共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政府投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更多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稳定价格总水平倾斜,努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积极防范财政风险。”胡静林说。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8579.7亿元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8579.7亿元,增长了18.3%。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427.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支出1225.9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350.3亿元,农产品储备等支出576.2亿元。

“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了年初8183亿元的预算规模,体现了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胡静林说。根据预算安排,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将增加至9884.5亿元,增幅为15.2%。

从预算安排看,2011年中央财政将大幅增加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安排资金1575.4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未来10年国家水利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中央财政今年大幅增加水利投入,显示了中央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心。”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中央财政教育等重点支出8898.54亿元民生支出占2/

3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了19.9%。

根据预算安

排,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上述五方面的支出安排将增加至10509.92亿元,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公共财政实际上就是民生财政,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民生将成为政府支出的‘重中之重’。”贾康指出,近几年国家用于民生的投入明显增加,总体民生支出已经超过了中央财政支出的60%。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32349.63亿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根据财政预算报告,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规模已经达到32349.63亿元。2011年,这一规模将增至37310亿元,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优化。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刘尚希建议,未来国家应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力度,让转移支付资金更好地帮助地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据了解,目前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集中一定的财力,加大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部湾银行党委书记汤世保说,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尤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设立专项基金,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第三篇:财政预算报告深度解读

财政预算报告深度解读: 财政预算报告深度解读:民生支出为何增幅普降
2010年03月19日00:00华夏时报吴丽华我要评论(0)字号:T|T

“一份财政分配为大局服务的报告。”作为业内人士,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 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这样解读2010年的中央财政预算报告。贾康指出,在优化结构、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方面的内容非常鲜明,在优化投资结构、落 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之外,还特别着力于以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即便如此,本报记者细读2010年预算报告,依然发现,虽然强调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 斜,但是相比以前,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速明显放缓。纵览整个预算报告,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在内的民生支出很少有增速超过10%的科目,而以前这些领域支出增速多为20%以上。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的看法一针见 血,他表示,国家财政已经没有财力维持财政支出的持续高增长。民生投入明显放缓 虽然2010年的财政预算依旧强调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但对比去年的预算报告可以发现,今年这些方面的投入 增速明显低于去年。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显示,在今年的预算中,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 就业等领域的支出增幅均维持在8%到9%之间,竟然没有一项支出增幅超过10%。反观2009年预算报告,全国财政支出预算中安排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 会保障就业的财政支出将比2008年的实际支出分别增长27.5%、23.9%、38.2%和22.1%,相比 去年,2010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增幅普遍下降10%以上,有些项目甚至下降20%左右。增幅下降最为明显的则是住房保障支出。预算报告草案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住房 保障拟支出992.58亿元,增长1.4%。对比去年的财政预算数字,则可以发现今年支出增速相 比2009年大幅降低。2009年中央财政支出预算报告显示,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保障性安居工 程的资金中央增长341.4%,地方支出增长164.1%,综合计算增长171%。对此,贾康表示,因为去年财政支出在这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多,今年依然保持增长应该 算是投入比较大的。

但是,这相对于目前北京等一线城市动辄几十亿的地王来说,992.58亿的住房保障支出 则显得有点杯水车薪。张小济则表示,不能指望财政出钱提供很多的保障性住房,财政根本 没有那么多钱。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则认为,财政预算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只是一小部 分,重点是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要更多地用于保障性住

房。科技投入支出增长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为 1632.85亿元,比上年增长8%。对此,国家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指出,1600亿大概相当于250亿美元,这些投入在美 国研制一个型号的飞机都不够。刘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虽然增速下降,但是因为整个经济总量和财政总量 的扩大,即使增速下降,但是在总量增加的前提下,民生领域的投入依然增长可观。“现在的增长1%可能比建国初期100%的增长实际投入还大,在经济总量增大的同时,不 能苛求财政投入一直保持高增幅。”刘桓表示。财力限制是主因 民生领域特别是保障性住房领域的预算没能够像预期的那样保持较高的增幅,主要是因 为财力的限制,张小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贾康则表示,2010财政收支安排体现了服务大局、积极稳妥的特点。他还指出,预 算报告在优化结构、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方面的内容非常鲜明,特别是着力于以财政支出结构 的优化来保障和改善民生。贾康表示,在前面若干年得到连续的倾斜支持之外,今年继续得到重点支持,增长幅度 都明显高出一般支出的平均增长幅度,体现了对“三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 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出。事实上,从财政预算增幅来看确实如此,财政预算显示,2010年预算中一般性公共服务、交通运输、金融监管事务等支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财政预算支出领域的增速放缓,实质上是因为今年仍将面临财政困难的局面。事实上,对于将要面临的财政困难局面,财政部也有着充分的认识。即使在前两个月财政收入实现 32.9%的高速增长之时,财政部仍强调财政增收的不可持续因素。

财政部分析前两个月收入形势时表示,由于去年前几个月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基数很低,今年前几个月又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翘尾增收因素,财政收入增幅会相对较高。从5月份起 会因去年同期收入回升基数抬高,财政收入增幅将相应回落,全年收入增幅将呈“前高后 低”走势。预算报告也强调,2010年财政面临的形势好于去年,但形势仍极其复杂,上年的一些特 殊增收因素不可持续,2010年仍是财政非常困难的一年。(华夏时报)[责任编辑:frankchang]


第四篇:解读《两会》

抢抓机遇

直面挑战

——集团2015年“两会”《工作报告》解读

2015年2月4日至6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三届一次职代会暨2015年工作会。会上,中国能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聂凯作了题为《抢抓机遇,直面挑战,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对集团公司2014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对2015年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集团公司2015年发展目标,部署了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研读《工作报告》,通篇闪烁着忠实践行《指导意见》,实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战略思想,更加坚定了葛洲坝人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一、2014成绩显著,公司驶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14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复杂形势,全体葛洲坝人忠实践行《指导意见》,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发展指标全面刷新历史纪录。企业资产突破千亿大关,盈利水平大幅增长,市场签约大幅提升,业务结构更趋合理,资金实力更为雄厚,股票市值一路攀升,企业品牌更为彰显,员工收入稳步增长。《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4年工作进行了总结:一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点燃干事创业激情。公司着力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政治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攻坚克难突破发展困局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大力推动改革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战略体系、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业务结构、金融服务、市场开发、商业模式、激励约束机制、科技管理、总部管理,企业肌体发生质的变化。三是着力夯实管理基础,全面提升管控效能。围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牢牢抓住制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基础性管理环节,举一反

三、持续改进,提升了管控效能。制度体系、商务管理体系、集中采购、风险管控、安全质量环保管理、市值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佳绩。四是瞄准定位做专做优,板块发展齐头并进,构建了建筑、投资、房地产、水泥、民爆、装备制造、环保、金融、旅游九大业务板块,通过战略导向,推动了各版块按照战略定位加快发展,促进公司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五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凸显。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狠抓《十三条规定》和《十六条禁令》的宣贯落实,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的新文化体系。六是牢记宗旨强企富民,员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坚持企业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大力加强宜昌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二、2015年形势依然复杂,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各国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依旧居高,尤其是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两大经济阵营的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已处于历史罕见高位。

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和美元加息或将引发新兴经济体外资的大量撤离,可能重创多国货币,并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地缘政治的持续恶化导致俄罗斯经济动荡加剧,以石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使全球经济陷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者相互叠加的恶性循环。三是各国特别是欧洲货币政策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或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四是日本经济政策的结构性困境及其有效性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五是新兴经济体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六是以中国“一带一路”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及以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有望为全球经济复苏打开新空间。

在世界经济微弱复苏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出台了一系列定向调控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定向降准、全面降息、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以及在基础设施领域推出的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PPP项目等。同时,新一届政府已经推出并且还将继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金融机构,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金融财税及国企改革,以及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价格改革等。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和改革红利的逐步显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结构失衡、诚信缺失、政府投资能力下降等问题依然严重,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集团公司认真研究,制定了2015年发展目标:

1.确保新签合同1600亿元,力争2000亿元。2.确保完成营业收入900亿元,力争1000亿元。3.确保实现利润43亿元,力争50亿元,所属企业全部实现盈利。

4.确保完成投资350亿元。

5.圆满完成中国能建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6.职工收入增长速度与企业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7.宜昌基地居住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8.继续保持“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三、2015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5年,是集团公司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之年。主要工作思路是在中国能建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战略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强化管理、严控风险,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深入分析、研判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工作报告》对11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做了部署。

关于改革创新,报告强调,面对“新常态”,公司总部和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和推行战略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用改革和创新解决发展问题和历史问题。

关于战略管理,公司要完成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所有子企业战略思想的评审和批复,已通过战略发展思路审查的企业,要抓紧制定本企业的战略规划,各单位要按照《指导意见》和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

关于企业治理,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出台了一整套制度和办法,构建了以董事会、监事会和“三驾马车”为基本要素的企业治理体系,今年要将治理结构调整全面推向深入。

关于基础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不断补充、完善和改进基础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尽快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基础管理制度体系。

关于市场开发,要认真研判国内国外宏观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相关市场动态,积极创新市场开发模式,不断改进市场开发方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于项目管理,要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的相关行为,加强总部管理和总部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项目经理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项目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提升项目的商务水平,提高国际业务的竞争能力。

关于投资并购,要抓住国企改革和市场分化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投资并购业务。

关于风险控制,要理性对待风险,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关于员工培训,要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打造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于党建和企业文化,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于社会责任,要把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工作报告》还提出了2015年公司计划为职工群众办的十件实事好事,要让葛洲坝人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把握形势 迎接挑战

——公司2015年“两会”精神系列解读 2015年2月10日11日,公司召开了三届一次职代会暨2015年工作会。会上,公司董事长陈刚做了题为《顺应新常态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集团公司建筑板块龙头企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确立了冲刺百亿营业收入,“建设集团公司建筑板块龙头企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践行集团公司《指导意见》和“两会”精神,打造“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体系的工作思路,并部署了2015年重点工作。《工作报告》是公司2015年工作的行动指南,对公司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打好2015年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能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聂凯在集团(股份)公司“两会”上明确指出,“准确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央政策取向,对我们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各种挑战、合理制定目标、科学进行决策至关重要。”

2015年,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各国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依旧居高,尤其是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两大经济阵营的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已处于历史罕见高位。

2015年,美国基本出清了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经济复苏势头强劲,而德国和英国也出现了明显复苏迹象。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和美元加息,可能将引发新兴经济体外资的大量撤离,重创多国货币,并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地缘政治的持续恶化导致俄罗斯经济动荡加剧,以石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使全球经济陷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者相互叠加的恶性循环。各国特别是欧洲货币政策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或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日本经济政策的结构性困境及其有效性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而中国“一带一路”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及以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有望为全球经济复苏打开新空间。

按照集团公司国别市场划分规定,公司划属有20个国别,公司根据是否已有在建或潜在项目,政局稳定、外部开发条件较好、符合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情况,确定了尼泊尔、埃塞俄比亚、阿根廷、柬埔寨、刚果(金)、刚果(布)六个国家作为一类国别,进行重点开发。现对六个国家市场进行分析。

尼泊尔是公司的传统市场,该国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有着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特别是水电市场潜力巨大。未来该市场将以水电为主,公路、机场、市政项目为辅,重点采取投资和小额参股的开发模式。

埃塞俄比亚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1%。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处于“经济发展和改革五年计划”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未来市场开发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水电站、水务项目等。

阿根廷是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近年来汇率通胀物价上涨,外汇储备枯竭,经济增长放缓,未来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市场开发将以中国融资、投资项目为主。

柬埔寨是东南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贫。柬埔寨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该国市场开发主要以水电站、农田水利灌溉项目开发为主,公路、供水、火电项目为辅。

刚果(金)是非洲中部国家,水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可开发水电潜能约10.6万兆瓦,约占整个非洲的三分之一,但目前开发率不足3%,公司将重点在该国开发大型水电站项目。

刚果(布)自然资源丰富,政局稳定,外围环境较好,有利于项目实施。但该市场建筑行业的中资企业进入较早,数量较多,市场划分基本形成。公司将借助利韦索水电站项目树立好CGGC的品牌形象,重点开发水电、水务项目,争取渗入到公路、港口、铁路等项目。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定向调控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定向降准、全面降息、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以及在基础设施领域推出的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PPP项目等。2015年,虽然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投资基数较大,七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共超7万亿,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珠江西江经济带等一大批基建规划都将落地,国内建筑市场规模依然可观。2015年,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政府可能继续围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力度更大的新政策。同时,新一届政府已经推出并且还将继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金融机构,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金融财税及国企改革,以及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价格改革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结构失衡、诚信缺失,政府债务高筑、投资能力下降,一些列入国家和地方计划的工程项目因融资困难,投资成本加大,致使项目推迟招标,或中标难以开工。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供给因素进一步趋紧,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更加严格,同时,各兄弟单位间你追我赶,千帆竞发,个别单位已迈上百亿营收台阶,这些都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挑战。但我们更应看到,公司忠实践行《指导意见》,保证了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企业迈上了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快车道;落实新的治理体系,企业自律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创新商业模式,公司运作了一大批高新项目;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企业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5年,集团公司呈现出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新常态,公司步入了爬坡过坎、冲刺百亿营收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公司唯有忠实践行集团公司《指导意见》和“两会”精神,大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公司战略发展与改革创新思路,着力打造“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方能实现百亿营业收入,方能建成集团公司建筑板块龙头企业,方能为集团公司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

——公司2015年“两会”精神系列解读

2015年2月10日,陈刚董事长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力打造“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体系,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工作报告》强调要打造创新文化。创新永无止境——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创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文化,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要忠实践行《指导意见》,深刻理解内涵,使之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成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要纵深推进治理结构,完善体制机制,规范决策程序,规避潜在风险,促进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在2015年集团股份公司“两会”上,中国能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聂凯指出,改革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可以使企业革除弊端、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改革创新还可以保障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必将随之调整,企业发展条件也会随之改变。固守传统的思维、传统的理念、传统的模式和传统的方法必将使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面对“新常态”,公司要积极探索和推行战略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要用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发展问题、解决历史问题。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深刻认识葛洲坝人基因中的创新性。葛洲坝集团历经四十余年风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完全市场竞争,从单纯的水电施工到水泥、民爆、房地产、投资、环保等多板块联动发展等,可以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伴随着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和超越。而《指导意见》无疑是葛洲坝人改革创新的最高潮,在其架构开展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掀起了集团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必将对集团公司和一公司的发展产生积极、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不断解放思想。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中国经济步入增长“新常态”,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集团内部兄弟单位你追我赶,千帆竞发。2015年,公司面对发展的新常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有后劲的发展;面对发展的新挑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找准症结,攻坚克难,把发展速度赶上去,把发展质量做上来,把员工福利提上来;面对发展的新任务,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善做善成,有所作为,以创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文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面对发展的新机遇,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最大限度地抢拼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思想无疆域,如果我们想都不敢想,又何来创新!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注重保护他们创新的锐气及勇气。引领他们从思想、思维方式入手,从身边的工作入手,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在通过谨慎论证后进行科学的实践。创新存在于每个岗位的工作中,存在于每位员工的精神和工作状态中,要把企业的创新活动与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结合起来,与持续改进工作和合理化建议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全员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局面。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提倡尊重创新、容忍失败的精神。创新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是在黑暗中找到一个火种,为未来开出一条新路,这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尊敬。既然是创新,就难免会失败,毕竟不是每次创新都能成功,但只有勇于尝试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领导者只追求片面的成功率,害怕失败,不允许失败,那就势必阻碍创新,甚至扼杀创新。企业领导者应切实解放思想,逐渐改变固有观念,尊重员工创新热情,不盲目崇拜单一的成功,能容忍失败,宽容失败,并努力创造更好的创新条件,不断鼓励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坚持到底。唯其如此,企业创新文化才有活力,创新活动才能持续。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完善创新的激励制度。创新成果出来后,却没有一套完整的转化应用机制,没有配套的奖励机制,其结果必将是极大地打击员工的创新热情。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制度支撑,对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意见》发布以来,集团公司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奖励制度,并将奖励扎实落到实处,极大调动了基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良性的循环。各子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并将创新激励纳入企业激励约束制度的整体框架,纳入到日常工作考核,促使企业员工时时处处思创新。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忠实践行《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实施以来,集团公司逐渐步入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公司作为二级单位,践行《指导意见》的成效也已经充分显现,2015年,公司要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改革调整力度,全面落实《指导意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具体要做好以下八项工作:一是要抓好战略规划的编制、宣贯与实施;二是要纵深推进治理;三是要确保特级资质务期必成;四是要打造“强总部”机关;五是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六是要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七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八是要加快建设专业工程处。

着力打造责任文化

——公司2015年“两会”精神系列解读

2015年2月10日,陈刚董事长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力打造“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体系,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工作报告》强调要打造责任文化:责任就是使命——就是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企业兴亡、人人有责”的思想,想干事、肯干事,时刻以主人翁姿态,以企业利益为先,爱岗敬业讲贡献;就是要提升责任能力,面对新常态、新挑战、新任务,加强学习、交流,增强自身素质,确保“能干事”;要注重责任行为,鼓励“干成事”,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拿订单、保履约、抢效益多作贡献。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源,企业要想成就百年基业,责任必须贯穿始终。责任心是竞争力,是凝聚力,责任心越强,损耗越低,失败越少,希望越大。缺乏责任感的民族,是走向没落的民族;缺乏责任意识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缺乏责任心的人,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好的人。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以人为本。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责任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要让全员认同公司“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形成全员主动履责,不畏艰辛,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良好氛围。要调动全员积极性,摒弃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从尊重员工的立场出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激励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责任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负责的文化氛围。以贴近员工的具体工作为切入点,让员工感受责任文化的氛围,让责任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

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构筑责任体系。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将大目标分解,转化成员工能够切实实现的小目标。要让每一位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有序、纵横交错的“责任链”,确保每个岗位责任都能落实到相应的员工头上,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在本职岗位上“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各级领导干部即要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还要熟悉管理范围内每项工作的流程,以及各岗位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确保每项工作严格按照其应有的流程进行,避免因工作分配上的随意性,而造成下属员工间工作产生矛盾,出现问题时又推脱责任等情况的发生。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强化责任教育。员工的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教育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意识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组织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学习和梳理,对职责中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加以分析,充分理解,形成做事有条理、有依据。部门内部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互相学习,要通过讨论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领导干部要做责任文化的带头人,要带头执行责任文化,倡导负责精神,创造团结、和谐的氛围,与所有员工一起形成负责的优秀团队。

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构建责任企业。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向社会提供产品、服务、税收、就业岗位、赞助慈善等。要承担发展的责任,通过改革创新、市场开拓、在建管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承担员工的依托责任,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要严格执行国际国内各项标准,建设出质量优良的责任型产品。要立足于国家、社会、员工三者的责任之上,构建责任型企业,使责任文化渗透到管理的每个层面,以责任引领管理,以责任感召力量,以责任激发团队精神。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完善考评机制。长期保持和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就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引导每一个员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要提倡和鼓励员工在履行职责中,不但要有魄力创造出新成绩,还要有勇气承担工作中的失误和过错。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奖惩制度,借助强有力的管理促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严格按照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任务。对在具体工作中不尽责、软执行、打折扣、讲条件、退客观、不作为、不执行的员工,就要进行责任追究。每月的岗位绩效考核中要更多的将因责任意识淡化、责任意识不明确而造重损失的人员加以严肃的处理,从而达到全体员工重责任讲责任的局面。

2015年,公司以打造责任文化为准则,通过调整和优化项目责任制,抓好新上项目两级策划,重点抓好国际项目、投资项目和大项目管控,严格项目履约,落实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确保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营收规模不断做大,冲刺百亿营收目标,确保全面完成任务,为公司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篇:解读两会2015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据

编者按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

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15年的7%增速的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防止经济“硬着陆”。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激活民间投资,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政府争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的决心,真金白银来支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引导产业升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矗

9、进出口增长6%左右

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7.5%预期。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口,成绩巨大。【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新承诺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关于2014年的政府工作成绩相当不错,完成了2014年初的承诺。但2015年会怎样的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2项新承诺进行了罗列及解读:

1.简政放权,以政府减法换来市场乘法。大道至简,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2014年计划取消和下方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实际完成247项,超额完成123.5%。简政放权已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今年还将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2.深化财税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在“沪港通”试点基础上今年推出“深港通”,各项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加快,必将带动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活力增强。

3.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突出表现在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更快于东部地区,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协调加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加体现在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能耗强度大幅下降上面,这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的中高速持续增长。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化解过剩产能。2014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并超额完成,制造业作为中国优势产业,也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拉动经济增长。

5.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恒久承诺。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14年实际实现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32%,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今年尽管形势严峻,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新常态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将超额完成这一目标。【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文章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6.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内需激发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今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今年再开工27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释放巨大的内需。

7.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紧守“稳粮增收”底线。在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良好态势下,粮食安全再成重点。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8.从引用水源抓起,三农建设落在实处。新农村建设突出加强水路建设,力争再减贫困人口。2015年计划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今年同去年新农村指标量完全相同。2014年公路,饮水与贫困人口指标均超额完成,今年将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对“三农”反哺。

9.织密织牢靠保障网,加大安居工程力度。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这些都比去年增加了百万套以上。去年棚户区,保障房新开工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均超额完成,相比去年,今年各项计划指标均增加,政府着力加大安居工程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危房改造与农房抗震改造。

10.加强节能减排,铁腕治理环境。新承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今年加大改造燃煤电厂力度,去年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改造1500万千万、脱硝改造1.3亿千万,分别超额完成867%和200%。今年还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质量治理机动车尾气,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黄标车。为治理环境从根本上加大了对燃煤电厂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我国还将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以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问题。

11.为碧水蓝天,加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今年退耕还林的力度超过去年两倍,还提出了造林9000万亩的目标。为永续发展今年扩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并决定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解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015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全国两会作为未来一年国家重大变革和走向可谓是万众瞩目,那么作为中小企业来说两会又为我们带来哪些政策利好哪?武汉普思策划为您解读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

热点1 深化改革: 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作为企业家重点关注的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企垄断格局将被打破,中小企业将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各项红利。【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两会专题http://。

热点2 反腐倡廉:

标本兼治依法反腐为企业带来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国家反腐的持续推进,官员对于经济行为的干涉会越来越少,政治#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end#环境也会逐渐清朗。“走后门”“开绿灯”“利益集团垄断”等行为将逐渐被打破。在经济和政策方面将会为企业添加更多的活力。

热点3 财税改革:

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让企业这摊水活起来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企业税务种类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和企业减负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和企业的负担,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4 就业创业:

把大众“创业潮”调动起来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热点5聚焦三农:

激活农村“沉睡资本”让本土企业发展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农村土地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发展区域。随着国人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污染性的工厂落户农村土地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少。未来国家和政府将会大力扶持农村区域性种植业和养殖业,将为种植企业和养殖企业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助。

下载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财政预算报告

    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

    2007财政预算报告

    关于孝昌县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年12月 28日在孝昌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曹国清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

    中国网购报告五篇范文

    艾瑞EmercePlus:2010年中国大龄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网购参与度增强艾瑞咨询电子商务网站服务评估工具EmercePlus(以下简称ECPlu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人群具有如下......

    两会解读(5篇)

    两会解读 五根主线奏响民主曲 这首民主曲的乐谱上的五条主线: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

    2012年两会解读(定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感谢校区党委及领导对我的信任,给了我这次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但因为时间有限、水平有限,再加之对大会内容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在对两会内容......

    解读两会精神

    “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 一.举办方:江苏大学菁英学校 校团委菁英学校工作部 二.时间:待定 三.地点:第一报告厅 四.参与对象:菁英学校全体成员 五.活动背景:2015年3月5日至15......

    解读2013两会精神

    解读2013两会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2013年政府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分......

    2014两会热点解读

    2014两会十大热点内容解读  北京资讯2014年3月3日来源:新华网北京频 【导语】: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