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两会解读(定稿)

时间:2019-05-14 02: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两会解读(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两会解读(定稿)》。

第一篇:2012年两会解读(定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感谢校区党委及领导对我的信任,给了我这次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但因为时间有限、水平有限,再加之对大会内容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在对两会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对其深度和深远意义难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所以谈不上解读,只能算是一起学习,共同交流。只是希望通过校区党委举办的这期政治学习活动,对大家更好地理解两会内容会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年两会内容。

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

《稳中求进,乘势而为,再普发展新篇章》

——解读2012年两会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2012年两会概况 第二部分: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三部分:热点提议提案

首先我们来对今年两会进行简要回顾。

第一部分:2012年两会概况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下列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 1 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全国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通过会议,解决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就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制定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和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3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历时10天,于3月13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闭幕会。

此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有:

一、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列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四、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政治决议;

五、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六、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积极运用提案建言献策。此次会议共提交提案6242件。其中,涉及扩大内需、稳定物价的提案264件,涉及“三农”问题的提案236件,涉及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保护的提案578件,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共提交提案1600余件。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2012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历时9天,于3月14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闭幕会。大会主要议程有:

(一)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二)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审查和批准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中央预算;

(四)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

(五)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六)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

(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

(八)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九)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十)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3月5日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 4 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期望、利益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政府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全面做好今年工作的行动纲领。这里,主要谈谈个人学习《报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第二部分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三、2012年主要任务

报告回顾了2011年工作,对2012年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并明确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2011年工作回顾

首先,报告总体回顾了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报告原文】: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解读】: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无论是与年度目标相比,还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这都是一个令人满意 的速度。2008年,9.6%;2009年,9.2%;2010年,10.4%;2011年,9.2%„„在过去的5年中,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巨大冲击,中国的经济增速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29748元,约合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美国《时代》周刊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停滞乃至负增长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这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过万亿斤,稳定迈上一个新台阶。

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扭转。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7月份达到高点6.5%后,连续回落,12月份上涨4.1%,全年上涨5.4%。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

一连串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国力的强盛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总的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其次,报告着重从五个方面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以来,宏观调控坚持把控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

去年前7个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6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3次,使货币信贷增长有序向常态回归,有效控制了物价上涨。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2011年年初(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上提出了“国8条”(第三条:个人购房不足5年转手,按销售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第三条:购买二套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上海市和重庆市出台房产税细则。上海房产税率为0.6%,起征点定为人均60平方米;重庆以房产交易价为征税基数,税率为0.5%-1.2%。7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严格执行相关住房建构政策,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由于实行上述措施,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鲜明特点。继续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财政大幅增加“三农”支出,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投资安排150亿元,支持400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3000亿元。推进节能减 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植树造林9200多万亩。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胜利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成为政府工作的显著特点和亮点。全国财政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达到2.82万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绩斐然。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特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是近些年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日益鲜明的重要特征,过去一年表现尤为突出。2011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 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大幅增加,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增长3.4%。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力度显著加大,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农村居民收入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2011年21个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北京调高至1160元,上海1280元,广东1300元,浙江1310元,“全国最高”标准屡屡易主。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广受社会关注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初次审议的个税起征点为3000元;提交人大的二审稿中,起征点还是3000元。最终通过全国人大审议,比初审时提高了500元。调整后,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将从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口减少了6000万,减税幅度达到1600亿元。这意味着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大幅减轻,同时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2011年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对8600多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2011年国家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数额比2009年提高了92%,并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了扶贫范围。

住房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力推进,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 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

医改方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被认为是“新医改”成败关键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入评估阶段。

2011年,这样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可以看出百姓的幸福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关注点。这些举措也回应了百姓期待,受到广泛欢迎。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开放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攻坚力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推进。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政府预算、决算公开,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三公”经费;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出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上,温总理着重从五个方面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回顾刚刚 过去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下滑、通胀水平抬升、国际市场陷入低迷的严峻形势,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及时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广大企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大大减少了外需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使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在世界经济增长3%左右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表现格外突出。

这些重大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必将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奋勇攀登。

对政府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温总理坦言: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亟需加强。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温总理在报告中表示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 同步。

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控物价,就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反弹。

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十八个字,成为指导今年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三、2012年主要任务 温家宝在报告第三部分部署了2012年的“九大任务”,具体包括: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三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六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九是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详细解读】

1、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其中包括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2、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3、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5、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6、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7、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8、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具体包括: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斗争,着力 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9、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平实、稳重,呈现出十大亮点:

1、关键词:今年GDP增长目标为7.5%

【报告原文】: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最大亮点是GDP目标调低,7.5%,这一数据一经公布,立即成为关注的焦点。0.5个百分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两会期间吸引了海内外关注的目光。这是5年来中国首次调低经济增长预期,过去4年,一直是“增长8%左右”。

2012年GDP增速低于前几年8%的目标,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7.5%是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基础上作出的主动科学调整,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经过30多年来年均增速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发展的瓶颈制约也逐渐加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增长动力不足,继续下行的压力不减,对我国外需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内看,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过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过于依赖要素投入,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

世界经济发展史还表明,在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 14 展的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跌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如何避免跌入发展陷阱?道路只有一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现科学发展。

传统发展观只重视GDP、GDP至上,科学发展观认为GDP是重要的,但绝不唯GDP是从,总量固然重要,结构更重要,增长是有质量的;传统发展观不重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视社会的可持续性,走的是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之路。

站在更宽广的历史背景下审视,GDP增速只降半个百分点,绝非无关紧要,在发展的坐标上,这是一个信号: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今年政府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也意味着中国走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2、关键词: CPI控制在4%左右。

【报告原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指标,也是国家进行经济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CPI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当CPI增幅大于3%时,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大于5%时,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2011年CPI目标控制在4%左右,实际完成情况CPI增长5.4%,食品价格上涨11.8%。对此,温总理并不讳言。他表示,政府工作仍 15 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物价涨幅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表示歉意。

怎样保持物价稳定,一直牵动老百姓的心。2011年伊始,网上举行“汉语盘点2010”活动——用一个字、一个词分别描述2010年的中国和世界。2011年1月5日,经过网民投票,专家评选,评出国内的字是“涨”,国内词是“给力”,国际字是“乱”,国际词是“军演”。“涨”排名第一。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10年食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今年大葱涨价,汽油涨价,可以说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为了应对,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除了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外,人们发现,有关吃、穿、住、行的价格都在上涨,物价因素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人民网做访谈节目时,谈到为什么人们总是感觉自己不幸福的问题,崔永元指出,如果看收入数字,收入肯定是比以前高了,但为什么大家并不觉得自己挣的更多了?这是因为我们挣钱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的增长,“所以很难在钱这方面找到幸福感。”崔永元说,自己现在的工资单上每月是8000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每月过万甚至更多都没有问题,但却经常感觉“钱不够花”。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 16 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温总理报告布置2012年工作第二部分就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指出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CPI的控制和GDP增速的控制,这是个两难选择。等物价控得见效了,经济下滑也就拖不住了,失业问题也出来了,中小企业的债务链也起来了,GDP的增速也下来了。这个时候就要往回调了,所以它是一个两难选择。

4%的目标是在全面科学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物价走势,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多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既意味着今年物价上涨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也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决心。

3、关键词: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报告原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900万人口数基本上是按照当年大学毕业生和没有上大学但适龄就业的人数及转业军人数等几项来确定的,能达到900万这个数,社会就是稳定的。如果达不到,就会出现大量的失业。而大量失业就会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 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上再度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局面。在不少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冷清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面是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实际上,招工难反映的是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匹配”,而不是劳动力总体上的短缺,更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已根本好转。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今年的报告提出,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表面上看,今年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与去年目标一致,但今年GDP增长目标为7.5%,调低0.5个百分点。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每变化1%,可能会影响100多万人的就业。今年GDP增幅目标比去年下调0.5%,如果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必然会有部分劳动者就业受到影响。

在今年GDP增速目标放缓的情况下,就业目标并没有下调。这一方面鼓舞人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充分证明党和政府把就业当作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在抓。虽然数字与去年 持平,但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稳住就业对中国意义重大。

4、关键词:“三农”的投入一万两千亿

【报告原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再次成为重点之一。温总理用了近两页的篇幅讲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并强调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2011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2012 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 亿元。“三农”投入的持续增加,说明解决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中央政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农业稳,天下安。

5、关键词:扩大内需

【报告原文】: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内部需求,是经济学名词,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

出口、外资和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深受失业率困扰,同时在欧债危机的阴霾之下,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欧洲各国身陷泥沼而不能自拔。对于中国这样的发 展中大国来说,经济增长不能仅仅依赖扩大外贸出口,国民经济的立足点必须放到扩内需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通过扩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因为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发展机会多,消费水平快速成长,市场空间广阔,支撑中国发展的内需潜力巨大。单从城镇化来看,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通常达到70%才稳定下来,而中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而每增加一名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这还不包括城镇人口的消费升级。所以说,支撑中国发展的内需潜力巨大。

2012年将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成了今年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引擎。在中国经济保持了30余年高速增长之后,我们有能力也必须要让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不但让大家通过辛勤劳动挣钱,更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各种公平的机制来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的花钱。

6、关键词:实体经济

【报告原文】: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这样的提醒直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良倾向,非常有针对性。

近年来,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发展苗头。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回报放松主业,转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投机氛围浓烈,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健康运行、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一些实业家说,一个8000人的工厂效益不如80人的地产公司;一个80人的地产公司不如8个人的投资公司;一个8个人的投资公司又不如2个“投机公司”。这种导向使得资金离开实业领域。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透露,今年武钢准备建万头养猪场,而且年内就出栏。武钢在非钢产业上重金砸下390亿元谋求发展,除了养猪种菜,还计划开展代为接送幼儿园孩子,甚至疏通下水管道等业务。“钢铁侠”养猪,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其实,“钢铁侠”养猪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受铁矿石资源短缺、物流成本抬高等影响,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日益微薄,年销售利润率已连续两年不到3%,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6%的平均利润水平。钢铁产业陷入困境,与武钢一样,同样身为中央企业的鞍钢内部人士也曾表示,炼钢还不如种苞米、种土豆。不久前,鞍钢股份公告称,2011年公司出现巨亏。鞍钢内部人士说,鞍钢拥有十里钢城,炼钢还不如种苞米、种土豆划算。

话虽这么说,钢铁央企无论养猪、种土豆,还是捅下水道、做盒饭,都不值得提倡。要知道,此“钢铁侠”并非一般的钢铁企业,如果是普通的民营钢铁企业,无论怎么改行乃至不务正业都无可厚非。但武钢、鞍钢不同,这样的钢铁企业是中央企业,无论何时都不应忘 了自己的使命。

中央企业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在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同时举手投足也广受关注,应该做好表率。中国有句俗话,“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中央企业的特殊地位决定其必须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去踢“世界杯”,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想怎么转行就怎么转行,更不应该在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领域与民争利。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如果大家都认为做金融很赚钱,做实体很累,这样持续下去,社会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经济发展就没有基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开始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奥巴马提出“出口倍增计划”,我们更不能放松这个意识。

中央企业是全国人民的企业,将全国人民积攒的钱交给中央企业使用,引导这些国有资本流向何处,绝不能等闲视之。

实体经济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根,只有筑牢这个根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才能落到实处。

7、关键词:区域协调

【报告原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2011年初,我们看到这样一组令人鼓舞的数据。过去的一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增速超过城镇居民;黑龙江、内蒙古和陕西三省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在全国“万亿俱乐部”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全部17席中的9席。这些变化,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取得的成效。

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随着一个个重大战略的付诸实施,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正在形成。中央连续8年下发涉农“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让人担忧。从城乡差距看,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仍高达3.23:1;从区域差距看,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最低与东部省区市中最高相差10倍多。

为什么几年来国家连出“重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原因在于: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发展差距的基数很大,并非短时间能够“消化”。虽然近年来部分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农民收入增长也很快,但增长的绝对量仍然赶不上东部地区和城市,发展绝对差距仍然在拉大。这一问题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会成为社会动荡的诱发因素。

今年的报告继续强调,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通过科学引导,促进要素流动、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 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把我国的国土空间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开发区域(冀中南地区、江淮地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等),限制开发区域(水稻、小麦等农产品主产区),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

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务不同,国家支持重点不同。各地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应该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首要目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俗地说,就是不管你生活在东部还是西部,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样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近年来我国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医保政策统一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等,使得原来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待遇”,如今已经惠及农村居民,在很多方面,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这一切,都源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贯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艰巨任务。经过努力,我们必将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关键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 【报告原文】: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20年前,教育“追4”行动开始。1993年,4%被写入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希望在上世纪末完成。然而,指标未能实现一直成为政府与社会之痛。2010年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2012年,4%的实现之年。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1年我国GDP达471564亿元,如果按照9%的增幅计算,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实现占GDP的4%,就将是2万亿元。

4%的投入指标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心,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了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9、关键词:大病保障

【报告原文】: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得到了一定缓解。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完善,医保基金的“蓄水池”也在慢慢充盈,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今年,在几个病种实施救助成效明显的基础上,医保保障病种扩展至8类,肺癌等12类病种被列入救助试点范围。

尿毒症等8类大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尿毒症)、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

肺癌等12类大病: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1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

看病难,看大病更难,主要是由于医药费用高导致的。据统计,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医药费用为166.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193.9元。一次住院费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更超过了农民年人均收入。至于大病患者,医药费负担不仅压得他们喘不过起来,还连累到整个家庭。高额治疗费却常常让大病患者“望医止步”。

重特大疾病保障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一大短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医保建设、大病救助做出了明确安排。这充分表明国家要为百姓分担大病风险的决心。政府已开始主导、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逐步保障百姓最担心的大病。

此举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 贫的问题。党和国家正在回应百姓呼声,不断深化医改,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我们相信,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渐变为现实。

10、关键词:环境保护——“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原文】: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去年年底,华北和东北地区频繁出现大雾天气。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引发公众对于城市空气质量和污染的追问。

流行病学家称,大雾天气中微小的颗粒物能通过人体纤毛的防御进入肺部和血液中,引发慢性病,如哮喘、心血管疾病和支气管炎。

这些有问题的颗粒物,被称为细颗粒物(PM2.5)。

PM2.5是专业术语,多数人并不了解。目前,国际通用的对大气中悬浮颗粒监测是两个指标,PM2.5和PM10。

PM2.5指的是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小于2.5微米,PM2.5的检测标准指的是这种悬浮颗粒物在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量。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每立方米小于10是最为安全的,而20以上就属于污染超标了。

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飘尘。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颁布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但未将PM2.5列入。

虽然目前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 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PM10监测。

2011年10月中国环保部门和美国大使馆的PM2.5数据打架引发了民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广泛关注。

2011年10月23日清晨,来自北京朝阳区美国驻华大使馆定时播报的空气质量指数显示,北京地区PM2.5细颗粒物浓度为407,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站显示北京空气污染已达“危险”水平。

但是来自北京市环保局官方口径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同期空气质量仅为“轻度污染”。

10月31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32,而美国大使馆监测站发布的指数为307,其差值接近两倍。虽然双方的检测点和仪器不尽相同,但是数据相差之多,不禁让人匪夷所思。

质疑声开始蔓延,“为什么我们的数据与美国大使馆公布的相差几倍?”“为什么我们不监测PM2.5的颗粒物?” 关于PM2.5的争论,在微博上持续发酵。

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一小时不呼吸,所以,空气质量问题直接关系着民众生命健康。

压力面前,决策层开始频频出招。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可吸入颗粒物列入监测标准。

PM2.5进入新标准,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正确指引公众健康出行,消除或缓解公众感官与监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国际形 象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PM2.5”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了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表明了政府对环境污染防治的决心。短短半年间,“PM2.5”完成了从民间热词到官方标准的转变。再次表明,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换取经济增长。

(过渡)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后,有些内容在网络上引发了极高的讨论热度,很多网民惊喜地发现,去年以来引起网民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很多“网络热词”,温总理几乎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涉及和回应。

如:食品安全问题。

从2008年三鹿“毒奶粉”震惊全国开始,食品安全开始成为新闻热词。2012年,骇人听闻的“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还未退隐,“塑化剂”“黄曲霉素”等新鲜词语又露头,公众心理承受力不断受到挑战,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一降再降。

中国市场一年消费“拉菲”数百万瓶,但是在拉菲的产地法国,一年拉菲的产量仅有20多万瓶。凭空多出的“拉菲”酒究竟从何而来?

近日网上热转这样一则帖子:这就是中国所谓食品安全现状 今天早起买根地沟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买一盒眉山蒙牛牛奶,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天价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回去上一会天价网费的电脑,最后冲杯三聚氰氨奶,躺在黑心棉被上看山寨电视上的《我给儿子当孙子》。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热议,如何把好“入口关”,成为重大民生关切。

【报告回应】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食品安全的部署虽然言简意赅,但直中要害,表明了国家落实食品安全的决心。

再如:校车安全问题。

校车安全无疑是2011年最让学生家长揪心的问题。

甘肃正宁、江苏丰县……一连串的校车事故,数十条鲜活年幼的生命瞬间逝去,让学生的生命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报告回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

“校车安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清单”,说明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网民如此评价温总理的报告:“这是一份极有诚意、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工作报告!”

总之,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求真务实,是一个高举旗帜、科学谋划,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施政纲领。

第三部分:热点提议提案

2012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针对改革、反腐、民生、经济等热点问题热烈讨论,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备受关注的提案议案。

1、发行500元或1000元大面额人民币。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商联副主席宗立成在提案中建议,发行500元或1000元大面额人民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降低货币流通成本。大面额人民币拥有多种优势和好处。第一便于携带,第二减少流通环节的时间,提高效率,第三节约纸张。目前的人民币最大面额偏小,已不能满足经济总量的急剧增长。

2、遏制公款买茅台酒 “三公消费”话题再次成为今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提出了禁止公款消费茅台酒的建议。

林嘉騋委员在提案中具体提出了4点建议:立法禁止或者限制政府机关公款采购茅台酒;立法禁止或者限制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垄断型国有企业公款采购茅台;禁止政府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务宴请喝茅台酒;适时修订法律法规,把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送礼行为中的“送茅台”等行为,作为违法或者犯罪的行贿受贿处理。

3、放宽独生子女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在今年两会上又提起了建议“放宽二胎”,这已经是他连续五年提建议放宽二胎生育。他建议: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不准生三个。他继续解释道,应当调整完善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要城乡同策、同地同策。

4、关于全面禁止虚假医药医疗广告的议案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红武教授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全面禁止虚假医药医疗广告及加大打击力度的建议》的议案。虚假医药医疗广告已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医药医疗虚假广告通过钻法律的漏洞,仍然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虚假医疗广告又把“阵地”转移到了网络上,通过网络途径发布违法虚假医疗医药信息,误导求医者进行治疗或购买,加重了求医者经济负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侵犯了求医者的合法权益。

5、制定《编制法》,制止“官满为患”。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建议制定《编制法》,制止“官满为患”。现在有些地方乱设机构,乱定级别,领导职数和公务员人数超标,刘锡荣说,一些乡镇好几百个干部,小汽车停了好几排,一些地方政府秘书长有十几个,每个秘书长都要给房子,配汽车,这些支出最终都是老百姓买单。“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建议要精简机构,精简官员。

6、减少办雷同的春节晚会今年从元旦到元宵,一个多月时间内,32 国内各大电视台共举办了16台跨年晚会、18台春节晚会以及6台元宵晚会,每场平均成本几乎超过1000万元,有些明星特别多的晚会,成本高达6000万元。据业内估算,40台晚会砸钱5亿元。针对电视晚会攀比浪费、扎堆重复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叶惠贤建议,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将各类节庆晚会纳入规范管理,限制规模,限制数量,防止过度同质化。40台晚会所花费的5亿元,相当于不少西部省份希望工程20年累计筹资的两三倍。这些钱可以援建1250所希望小学。花这么多钱,办那么多内容雷同的晚会,是一种铺张浪费。

7、南方供暖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应将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传统的秦岭-淮河供暖线已经过时;南方冬季的阴冷天气远比北方难熬,而且近年来南方地区屡遭“冷冬”,应将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

8、在大中城市考虑设立“总规划师”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建议,应在大中城市考虑设立“总规划师”制度,防止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保障城镇化进程的科学合理。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所提建议针对性、可行性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提案更加关注事关改革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问题,关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关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 33 突出问题,体现了委员们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切实反映社会各界群众意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两会的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这次刑诉法修正也是自1996年以来、时隔16年之后的第二次,是我国坚持从国情出发,不断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不断完善的又一重大举措,《草案》充分体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这次修订有很多亮点,亮点有什么,且听下次理论学习时由校区法律方面的专家讲解。

总之,2012两会已完成各项议程,画上了圆满句号。回眸今年两会,有太多的亮点让人欣喜,有太多的焦点让人难忘,也有太多的难点让人忧思。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国家将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乘势而上。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抓住机遇,崛起的中国就势不可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回首过去,中国成就举世瞩目;展望未来,中国信心更加坚定。

再次谢谢大家,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解读《两会》

抢抓机遇

直面挑战

——集团2015年“两会”《工作报告》解读

2015年2月4日至6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三届一次职代会暨2015年工作会。会上,中国能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聂凯作了题为《抢抓机遇,直面挑战,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对集团公司2014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对2015年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集团公司2015年发展目标,部署了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研读《工作报告》,通篇闪烁着忠实践行《指导意见》,实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战略思想,更加坚定了葛洲坝人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一、2014成绩显著,公司驶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14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复杂形势,全体葛洲坝人忠实践行《指导意见》,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发展指标全面刷新历史纪录。企业资产突破千亿大关,盈利水平大幅增长,市场签约大幅提升,业务结构更趋合理,资金实力更为雄厚,股票市值一路攀升,企业品牌更为彰显,员工收入稳步增长。《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对2014年工作进行了总结:一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点燃干事创业激情。公司着力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政治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攻坚克难突破发展困局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大力推动改革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战略体系、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业务结构、金融服务、市场开发、商业模式、激励约束机制、科技管理、总部管理,企业肌体发生质的变化。三是着力夯实管理基础,全面提升管控效能。围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牢牢抓住制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基础性管理环节,举一反

三、持续改进,提升了管控效能。制度体系、商务管理体系、集中采购、风险管控、安全质量环保管理、市值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佳绩。四是瞄准定位做专做优,板块发展齐头并进,构建了建筑、投资、房地产、水泥、民爆、装备制造、环保、金融、旅游九大业务板块,通过战略导向,推动了各版块按照战略定位加快发展,促进公司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五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凸显。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狠抓《十三条规定》和《十六条禁令》的宣贯落实,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的新文化体系。六是牢记宗旨强企富民,员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坚持企业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大力加强宜昌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二、2015年形势依然复杂,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各国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依旧居高,尤其是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两大经济阵营的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已处于历史罕见高位。

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和美元加息或将引发新兴经济体外资的大量撤离,可能重创多国货币,并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地缘政治的持续恶化导致俄罗斯经济动荡加剧,以石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使全球经济陷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者相互叠加的恶性循环。三是各国特别是欧洲货币政策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或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四是日本经济政策的结构性困境及其有效性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五是新兴经济体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六是以中国“一带一路”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及以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有望为全球经济复苏打开新空间。

在世界经济微弱复苏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出台了一系列定向调控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定向降准、全面降息、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以及在基础设施领域推出的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PPP项目等。同时,新一届政府已经推出并且还将继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金融机构,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金融财税及国企改革,以及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价格改革等。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和改革红利的逐步显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结构失衡、诚信缺失、政府投资能力下降等问题依然严重,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集团公司认真研究,制定了2015年发展目标:

1.确保新签合同1600亿元,力争2000亿元。2.确保完成营业收入900亿元,力争1000亿元。3.确保实现利润43亿元,力争50亿元,所属企业全部实现盈利。

4.确保完成投资350亿元。

5.圆满完成中国能建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6.职工收入增长速度与企业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7.宜昌基地居住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8.继续保持“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三、2015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5年,是集团公司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之年。主要工作思路是在中国能建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战略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强化管理、严控风险,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深入分析、研判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工作报告》对11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做了部署。

关于改革创新,报告强调,面对“新常态”,公司总部和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和推行战略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用改革和创新解决发展问题和历史问题。

关于战略管理,公司要完成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所有子企业战略思想的评审和批复,已通过战略发展思路审查的企业,要抓紧制定本企业的战略规划,各单位要按照《指导意见》和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

关于企业治理,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出台了一整套制度和办法,构建了以董事会、监事会和“三驾马车”为基本要素的企业治理体系,今年要将治理结构调整全面推向深入。

关于基础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不断补充、完善和改进基础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尽快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基础管理制度体系。

关于市场开发,要认真研判国内国外宏观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相关市场动态,积极创新市场开发模式,不断改进市场开发方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于项目管理,要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的相关行为,加强总部管理和总部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项目经理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项目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提升项目的商务水平,提高国际业务的竞争能力。

关于投资并购,要抓住国企改革和市场分化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投资并购业务。

关于风险控制,要理性对待风险,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关于员工培训,要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打造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于党建和企业文化,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于社会责任,要把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工作报告》还提出了2015年公司计划为职工群众办的十件实事好事,要让葛洲坝人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把握形势 迎接挑战

——公司2015年“两会”精神系列解读 2015年2月10日11日,公司召开了三届一次职代会暨2015年工作会。会上,公司董事长陈刚做了题为《顺应新常态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集团公司建筑板块龙头企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确立了冲刺百亿营业收入,“建设集团公司建筑板块龙头企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践行集团公司《指导意见》和“两会”精神,打造“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体系的工作思路,并部署了2015年重点工作。《工作报告》是公司2015年工作的行动指南,对公司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打好2015年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能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聂凯在集团(股份)公司“两会”上明确指出,“准确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央政策取向,对我们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各种挑战、合理制定目标、科学进行决策至关重要。”

2015年,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各国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依旧居高,尤其是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两大经济阵营的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已处于历史罕见高位。

2015年,美国基本出清了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经济复苏势头强劲,而德国和英国也出现了明显复苏迹象。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和美元加息,可能将引发新兴经济体外资的大量撤离,重创多国货币,并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地缘政治的持续恶化导致俄罗斯经济动荡加剧,以石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使全球经济陷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者相互叠加的恶性循环。各国特别是欧洲货币政策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或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日本经济政策的结构性困境及其有效性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而中国“一带一路”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及以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有望为全球经济复苏打开新空间。

按照集团公司国别市场划分规定,公司划属有20个国别,公司根据是否已有在建或潜在项目,政局稳定、外部开发条件较好、符合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情况,确定了尼泊尔、埃塞俄比亚、阿根廷、柬埔寨、刚果(金)、刚果(布)六个国家作为一类国别,进行重点开发。现对六个国家市场进行分析。

尼泊尔是公司的传统市场,该国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有着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特别是水电市场潜力巨大。未来该市场将以水电为主,公路、机场、市政项目为辅,重点采取投资和小额参股的开发模式。

埃塞俄比亚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1%。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处于“经济发展和改革五年计划”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未来市场开发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水电站、水务项目等。

阿根廷是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近年来汇率通胀物价上涨,外汇储备枯竭,经济增长放缓,未来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市场开发将以中国融资、投资项目为主。

柬埔寨是东南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贫。柬埔寨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该国市场开发主要以水电站、农田水利灌溉项目开发为主,公路、供水、火电项目为辅。

刚果(金)是非洲中部国家,水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可开发水电潜能约10.6万兆瓦,约占整个非洲的三分之一,但目前开发率不足3%,公司将重点在该国开发大型水电站项目。

刚果(布)自然资源丰富,政局稳定,外围环境较好,有利于项目实施。但该市场建筑行业的中资企业进入较早,数量较多,市场划分基本形成。公司将借助利韦索水电站项目树立好CGGC的品牌形象,重点开发水电、水务项目,争取渗入到公路、港口、铁路等项目。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定向调控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定向降准、全面降息、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以及在基础设施领域推出的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PPP项目等。2015年,虽然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投资基数较大,七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共超7万亿,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珠江西江经济带等一大批基建规划都将落地,国内建筑市场规模依然可观。2015年,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政府可能继续围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力度更大的新政策。同时,新一届政府已经推出并且还将继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金融机构,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金融财税及国企改革,以及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价格改革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结构失衡、诚信缺失,政府债务高筑、投资能力下降,一些列入国家和地方计划的工程项目因融资困难,投资成本加大,致使项目推迟招标,或中标难以开工。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供给因素进一步趋紧,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更加严格,同时,各兄弟单位间你追我赶,千帆竞发,个别单位已迈上百亿营收台阶,这些都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挑战。但我们更应看到,公司忠实践行《指导意见》,保证了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企业迈上了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快车道;落实新的治理体系,企业自律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创新商业模式,公司运作了一大批高新项目;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企业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5年,集团公司呈现出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新常态,公司步入了爬坡过坎、冲刺百亿营收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公司唯有忠实践行集团公司《指导意见》和“两会”精神,大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公司战略发展与改革创新思路,着力打造“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方能实现百亿营业收入,方能建成集团公司建筑板块龙头企业,方能为集团公司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

——公司2015年“两会”精神系列解读

2015年2月10日,陈刚董事长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力打造“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体系,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工作报告》强调要打造创新文化。创新永无止境——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创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文化,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要忠实践行《指导意见》,深刻理解内涵,使之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成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要纵深推进治理结构,完善体制机制,规范决策程序,规避潜在风险,促进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在2015年集团股份公司“两会”上,中国能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聂凯指出,改革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可以使企业革除弊端、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改革创新还可以保障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必将随之调整,企业发展条件也会随之改变。固守传统的思维、传统的理念、传统的模式和传统的方法必将使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面对“新常态”,公司要积极探索和推行战略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要用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发展问题、解决历史问题。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深刻认识葛洲坝人基因中的创新性。葛洲坝集团历经四十余年风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完全市场竞争,从单纯的水电施工到水泥、民爆、房地产、投资、环保等多板块联动发展等,可以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伴随着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和超越。而《指导意见》无疑是葛洲坝人改革创新的最高潮,在其架构开展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掀起了集团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必将对集团公司和一公司的发展产生积极、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不断解放思想。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中国经济步入增长“新常态”,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集团内部兄弟单位你追我赶,千帆竞发。2015年,公司面对发展的新常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有后劲的发展;面对发展的新挑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找准症结,攻坚克难,把发展速度赶上去,把发展质量做上来,把员工福利提上来;面对发展的新任务,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善做善成,有所作为,以创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文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面对发展的新机遇,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最大限度地抢拼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思想无疆域,如果我们想都不敢想,又何来创新!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注重保护他们创新的锐气及勇气。引领他们从思想、思维方式入手,从身边的工作入手,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在通过谨慎论证后进行科学的实践。创新存在于每个岗位的工作中,存在于每位员工的精神和工作状态中,要把企业的创新活动与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结合起来,与持续改进工作和合理化建议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全员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局面。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提倡尊重创新、容忍失败的精神。创新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是在黑暗中找到一个火种,为未来开出一条新路,这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尊敬。既然是创新,就难免会失败,毕竟不是每次创新都能成功,但只有勇于尝试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领导者只追求片面的成功率,害怕失败,不允许失败,那就势必阻碍创新,甚至扼杀创新。企业领导者应切实解放思想,逐渐改变固有观念,尊重员工创新热情,不盲目崇拜单一的成功,能容忍失败,宽容失败,并努力创造更好的创新条件,不断鼓励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坚持到底。唯其如此,企业创新文化才有活力,创新活动才能持续。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完善创新的激励制度。创新成果出来后,却没有一套完整的转化应用机制,没有配套的奖励机制,其结果必将是极大地打击员工的创新热情。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制度支撑,对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意见》发布以来,集团公司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奖励制度,并将奖励扎实落到实处,极大调动了基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良性的循环。各子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并将创新激励纳入企业激励约束制度的整体框架,纳入到日常工作考核,促使企业员工时时处处思创新。

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要忠实践行《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实施以来,集团公司逐渐步入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公司作为二级单位,践行《指导意见》的成效也已经充分显现,2015年,公司要着力打造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改革调整力度,全面落实《指导意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具体要做好以下八项工作:一是要抓好战略规划的编制、宣贯与实施;二是要纵深推进治理;三是要确保特级资质务期必成;四是要打造“强总部”机关;五是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六是要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七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八是要加快建设专业工程处。

着力打造责任文化

——公司2015年“两会”精神系列解读

2015年2月10日,陈刚董事长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力打造“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体系,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工作报告》强调要打造责任文化:责任就是使命——就是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企业兴亡、人人有责”的思想,想干事、肯干事,时刻以主人翁姿态,以企业利益为先,爱岗敬业讲贡献;就是要提升责任能力,面对新常态、新挑战、新任务,加强学习、交流,增强自身素质,确保“能干事”;要注重责任行为,鼓励“干成事”,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拿订单、保履约、抢效益多作贡献。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源,企业要想成就百年基业,责任必须贯穿始终。责任心是竞争力,是凝聚力,责任心越强,损耗越低,失败越少,希望越大。缺乏责任感的民族,是走向没落的民族;缺乏责任意识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缺乏责任心的人,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好的人。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以人为本。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责任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要让全员认同公司“创新、诚信、责任、执行、廉洁”五大文化,形成全员主动履责,不畏艰辛,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良好氛围。要调动全员积极性,摒弃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从尊重员工的立场出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激励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责任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负责的文化氛围。以贴近员工的具体工作为切入点,让员工感受责任文化的氛围,让责任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

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构筑责任体系。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将大目标分解,转化成员工能够切实实现的小目标。要让每一位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有序、纵横交错的“责任链”,确保每个岗位责任都能落实到相应的员工头上,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在本职岗位上“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各级领导干部即要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还要熟悉管理范围内每项工作的流程,以及各岗位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确保每项工作严格按照其应有的流程进行,避免因工作分配上的随意性,而造成下属员工间工作产生矛盾,出现问题时又推脱责任等情况的发生。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强化责任教育。员工的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教育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意识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组织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学习和梳理,对职责中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加以分析,充分理解,形成做事有条理、有依据。部门内部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互相学习,要通过讨论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领导干部要做责任文化的带头人,要带头执行责任文化,倡导负责精神,创造团结、和谐的氛围,与所有员工一起形成负责的优秀团队。

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构建责任企业。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向社会提供产品、服务、税收、就业岗位、赞助慈善等。要承担发展的责任,通过改革创新、市场开拓、在建管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承担员工的依托责任,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要严格执行国际国内各项标准,建设出质量优良的责任型产品。要立足于国家、社会、员工三者的责任之上,构建责任型企业,使责任文化渗透到管理的每个层面,以责任引领管理,以责任感召力量,以责任激发团队精神。着力打造责任文化要完善考评机制。长期保持和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就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引导每一个员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要提倡和鼓励员工在履行职责中,不但要有魄力创造出新成绩,还要有勇气承担工作中的失误和过错。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奖惩制度,借助强有力的管理促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严格按照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任务。对在具体工作中不尽责、软执行、打折扣、讲条件、退客观、不作为、不执行的员工,就要进行责任追究。每月的岗位绩效考核中要更多的将因责任意识淡化、责任意识不明确而造重损失的人员加以严肃的处理,从而达到全体员工重责任讲责任的局面。

2015年,公司以打造责任文化为准则,通过调整和优化项目责任制,抓好新上项目两级策划,重点抓好国际项目、投资项目和大项目管控,严格项目履约,落实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确保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营收规模不断做大,冲刺百亿营收目标,确保全面完成任务,为公司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解读两会2015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据

编者按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

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15年的7%增速的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防止经济“硬着陆”。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激活民间投资,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政府争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的决心,真金白银来支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引导产业升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矗

9、进出口增长6%左右

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7.5%预期。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口,成绩巨大。【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新承诺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关于2014年的政府工作成绩相当不错,完成了2014年初的承诺。但2015年会怎样的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2项新承诺进行了罗列及解读:

1.简政放权,以政府减法换来市场乘法。大道至简,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2014年计划取消和下方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实际完成247项,超额完成123.5%。简政放权已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今年还将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2.深化财税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在“沪港通”试点基础上今年推出“深港通”,各项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加快,必将带动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活力增强。

3.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突出表现在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更快于东部地区,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协调加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加体现在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能耗强度大幅下降上面,这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的中高速持续增长。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化解过剩产能。2014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并超额完成,制造业作为中国优势产业,也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拉动经济增长。

5.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恒久承诺。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14年实际实现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32%,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今年尽管形势严峻,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新常态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将超额完成这一目标。【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文章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6.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内需激发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今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今年再开工27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释放巨大的内需。

7.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紧守“稳粮增收”底线。在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良好态势下,粮食安全再成重点。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8.从引用水源抓起,三农建设落在实处。新农村建设突出加强水路建设,力争再减贫困人口。2015年计划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今年同去年新农村指标量完全相同。2014年公路,饮水与贫困人口指标均超额完成,今年将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对“三农”反哺。

9.织密织牢靠保障网,加大安居工程力度。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这些都比去年增加了百万套以上。去年棚户区,保障房新开工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均超额完成,相比去年,今年各项计划指标均增加,政府着力加大安居工程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危房改造与农房抗震改造。

10.加强节能减排,铁腕治理环境。新承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今年加大改造燃煤电厂力度,去年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改造1500万千万、脱硝改造1.3亿千万,分别超额完成867%和200%。今年还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质量治理机动车尾气,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黄标车。为治理环境从根本上加大了对燃煤电厂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我国还将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以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问题。

11.为碧水蓝天,加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今年退耕还林的力度超过去年两倍,还提出了造林9000万亩的目标。为永续发展今年扩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并决定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解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015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全国两会作为未来一年国家重大变革和走向可谓是万众瞩目,那么作为中小企业来说两会又为我们带来哪些政策利好哪?武汉普思策划为您解读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

热点1 深化改革: 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作为企业家重点关注的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企垄断格局将被打破,中小企业将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各项红利。【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两会专题http://。

热点2 反腐倡廉:

标本兼治依法反腐为企业带来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国家反腐的持续推进,官员对于经济行为的干涉会越来越少,政治#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end#环境也会逐渐清朗。“走后门”“开绿灯”“利益集团垄断”等行为将逐渐被打破。在经济和政策方面将会为企业添加更多的活力。

热点3 财税改革:

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让企业这摊水活起来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企业税务种类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和企业减负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和企业的负担,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4 就业创业:

把大众“创业潮”调动起来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热点5聚焦三农:

激活农村“沉睡资本”让本土企业发展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农村土地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发展区域。随着国人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污染性的工厂落户农村土地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少。未来国家和政府将会大力扶持农村区域性种植业和养殖业,将为种植企业和养殖企业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助。

第四篇:两会解读

两会解读

五根主线奏响民主曲

这首民主曲的乐谱上的五条主线: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这个背景下,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带去的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要选出广大人民信赖的领导人。

五大建设破解民生题

“两会”是集中反映民意的场所。

回顾最近五六年的“两会”,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诸如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生问题更为突出。

为破解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五大建设,一展开,一细化,每一方面建设都联系着民生。“两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可以操作的方针政策。

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代表委员们在会前就已经到群众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带去的议案、提案,他们准备的发言,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但主题词相当集中,就是:民生。)当前,一些地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漠视群众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表述,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期盼。

正视百姓呼声的热点,直面改革中的难点。“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等等,是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切实要求,更是民众热切呼声,必将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尽管网络反腐现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反腐工具,但不能仅仅靠它。网络反腐具有随意性、任意性以及不规范的成分,是随机性的反腐,要更有效地反腐,还是需要建立长效反腐制度。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

【综合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要从制度上遏制腐败,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入手,建立统一的廉政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廉政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廉政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主要是制度上的弊病,如: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缺乏有效监督,公务员素质偏低,官僚主义严重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依然严重滞后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许多干部不熟悉与职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淡薄,以至违法行为的事例司空见惯。在普通民众中,信访不信法,合法权益受损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

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监督主体的过多过滥容易出现职权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督不力、效率不高的结果。同时,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造成不少环节的“弱监”和“虚监”;自上而下的监督代替了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了不少监督环节的空当和误区;重视违法违纪监督,忽视决策监督,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总的来说,我国的监督机制是廉政法制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2013年我国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解读】

房地产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相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表述更为“坚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而今年提出的则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在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意味着政府已经着眼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同时,对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此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综合分析】

[现状]

事实上,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分为四类,分别是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两限房。其中具有房屋产权或部分具有产权的是经适房和两限房,也就是说,相比于这两种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更具有“济贫”目的,因为它们是针对“更穷”的那一部分人。

[原因]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经济适用房已经不是面积大和小、审核严格不严格、交易不交易的问题,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福利化的坚持表明的是,有关部门仍然没有从政府主导的、以行政干预为基本手段、层层划分组织起来的旧福利体制转变到以被保障对象为主体、尊重受益人选择权自主权、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理念。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它既不是保障性住房,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这种既不是保障性住房又不是商品房的法律依据却又无从谈起。两限房的申请在民间被称为“陪太子读书”,申请条件的甄别机制由政府制定,申请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限价房低于市价的特征必然会招引逐利的富人或有权者投机购买限价房。

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福利房是单位分房,而且完全是向有权有势的人倾斜的,有权有实的人福利高,工资也高,权力少的人福利低,工资也低;完全没有单位的人是没有福利的。这种“负福利”状况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严重扭曲了住房保障的建设。

[意义]

虽说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在北京等不少城市,保障房建设采取“捆绑式”,即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一定的保障房。与纯保障房小区相比,该保障房项目享有与商品房同等的城市配套条件,这大大增强了保障房的吸引力,并成为保障房成交比例上升的主因。

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居住条件改善等,这个过程不仅对保障房,也对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大量需求,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随着大量保障房项目的陆续入市,保障房建设任务中潜藏的质量、分配、管理等问题也会放大,其融资、监管都需要更加严格的制度。因此,保障房的流转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其实,“营改增”的减税意义还在于它的波及效应。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业务网络的链条越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越得益;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大,覆盖的行业越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也会从中得益。

按照国务院此前要求,今年或将推出铁路运输、建筑安装和电信通讯领域内的“营改增”试点方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时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随着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循序推进,许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毕竟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并非尽善尽美,在执行过程中必然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下一步要细化完善有关税制安排。另外,地区和行业范围扩大之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制度,防止出现漏洞。

事实上,随着将来更多行业以及更多的地区纳入试点,抵扣链条将逐步完善,进项抵扣也将更加充分,可以预见营改增带来的市场推动力更加有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会更加强大,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七: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CPI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3.5%,但仍高于去年全年2.6%的同比涨幅。

事实上,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为: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由此看来,今年国家着力抓好房地产工作,严控不合理需求,保障正常供给,并要求搞好农业生产,保持食品供应稳定。

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综合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头、毒豆芽等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九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解读】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

【综合分析】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第二,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还有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脱节,市政工程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综合管理能力滞后,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已超过1亿人,但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很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问题也很突出,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刚刚起步,养老保险尚未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很多录用农民工的企业都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录用的农民工提供法定的保险。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对广大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欠帐,虽然降低了目前的企业运营和城市发展成本,但是将构成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压力。

第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由此看来,户籍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尽管一些城市有顾虑,提出承载能力有限,但其实这些农民工已经在这些城市里了,不能无视这一事实。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尽快全面放开,大城市至少第一步要做到,城市里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第五篇:解读两会精神

“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

一.举办方:江苏大学菁英学校

校团委菁英学校工作部 二.时间:待定 三.地点:第一报告厅

四.参与对象:菁英学校全体成员

五.活动背景:2015年3月5日至15日,我国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作为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施政纲领,江苏大学菁英学校举办“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扎实完成今年的各项学习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有力的后备资源。六.前期准备:

1.事先通知到场嘉宾,通知全体菁英学员及菁英工作部成员参加本次活动。【时间,地点】

2.选出六位选手参加比赛并提前通知比赛主题,告知比赛规则。

3.座位表,签到表,嘉宾席卡,计时牌,茶水,投票牌

4.菁英学校工作部提前两个小时到处,准备好话筒,茶水;检查投影;放好嘉宾卡,准备好嘉宾评分表。

5.场地安排:中央第一排座位为嘉宾席位,两侧第一牌为经营工作部人员,中央第二排为菁英学校参赛人员。其他均为菁英学员座位。

6.由两名工作部人员在门口接待,接待嘉宾并提醒菁英学员签到并找到相应座位;两名留在报告厅门口负责组织学员签到(将未到者名单交给沈老师)七.比赛规则及流程

从菁英学校选取六人作为比赛选手

第一环节:个人演讲和PPT展示

上场选手共六个人,每两人为一组形成比赛双方。首先双方各自展示自己的PPT,并且开

始演讲,表达自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演讲加展示的时间控制在五六分钟之内)后双方选手可以向对方提出质疑,相互问答。由观众投票得出两人当中的优胜者,八位选手中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第二环节:嘉宾或观众提问

嘉宾对选手围绕主题提问,也可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观众亦可)参赛者应清楚回答嘉宾或观众的问题。嘉宾打分,综合选出最优参赛者。

第三环节:嘉宾点评

嘉宾观看完各位选手的比赛情况,对参赛者的表现情况作出点评。八.活动流程

【菁英工作部人员安排好到场人员的座位,每位嘉宾入席后端上茶水】

【各选手到主持台上抽签,主持人站于舞台下】

【主持人入场,女前南后入场,面向嘉宾站定】

主持人:大家安静一下,我们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将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让我们一起聆听一场精彩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菁英学校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菁英学员也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活动。近日,两会的召开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场思想变革之风,对此,我们的菁英学员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呢。借此时机,菁英学校举办此次以“解读两会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菁英学员将深刻而又全面的向我们陈述自己对于两会精神的理解。现在,我宣布,菁英学校“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现在开始!首先,我为大家介绍本次比赛的规则【投影上展示比赛规则】本次比赛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人演讲和PPT展示

上场选手共六个人,每两人为一组形成比赛双方。首先双方各自展示自己的PPT,并且开始演讲,表达自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演讲加展示的时间控制在五六分钟之内)后双方选手可以向对方提出质疑,相互问答。由观众投票得出两人当中的优胜者,八位选手中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第二环节:嘉宾或观众提问

嘉宾对选手围绕主题提问,也可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观众亦可)参赛者应清楚回答嘉宾或观众的问题。嘉宾打分,综合选出最优参赛者。

第三环节:嘉宾点评

嘉宾观看完各位选手的比赛情况,对参赛者的表现情况作出点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本次大赛主题,有请六位选手上场。六位选手都自信满满啊,那么,请选手们自我介绍一下吧。【主持人打手势,选定介绍顺序】

选手的优秀似乎让我们预知了这次比赛的精彩。接下来,让我们正式进入比赛环节,有请第一位选手开始陈述他的见解。【第一位选手讲解完,第二位选手上场】

好了,按照比赛规则,现在我们的观众要对我们的两位选手的表现情况进行投票了,请观众亮起手中的投票牌,红色代表支持,白色代表反对。请唱票人员进行统计。

【依次进行比赛,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比赛的第二个环节,有请我们的嘉宾对菁英学员们提出自己的质疑,也可单纯表达自己的观点【观众亦可】

感谢嘉宾提出自己的疑问啊,那么我们那位学员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呢。【学员回答完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比赛的第二环节也接近尾声了,请嘉宾为各位学员打分。

好,打分结束。有请我们的嘉宾对学员的表现点评,希望菁英学员们听完嘉宾的点评后下一次能做的更好。【点评结束后,公布比赛结果】

接下来由我公布比赛结果,本次比赛优秀个人是***

让我们大家用掌声恭贺他!

今天我们在此学习和探讨两会精神,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是我们响应党的号召的实践。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当然要做好积极进取的学霸,做最亮眼的领导者。好的活动总是让人觉得时光飞逝,现在我宣布,本次“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三个工作人员组织嘉宾和学生退场】 【其他工作人员收拾场地】

1、因为我们活动主持人有时找专门的人来担当,一般人都不了解这个流程,所以主持词是需要我们写的,这是我们的工作。

2、因为不是每次都能请的到嘉宾,基本一年四次活动,也就能有一次请到,所以嘉宾提问我们一般不设,而且这需要跟嘉宾商量,所以就一直没考虑这个,不过你能想到就很棒啦

3、主题不错,我会给老师提提看。

4、主要我看你们的策划还是看你们的形式有没有新颖一点的,因为每次的活动都要有与上一次活动的差异,所以如果是你来办活动就一定要想想形式问题

5、对于写策划我觉得你写得挺细致的,辛苦啦。

6、我们大的形式就是给一个大主题然后展示自己的看法,你可以做成那种座谈形式,演讲比赛形式,小组赛形式,甚至英国议会那种形式等等等等,只要你形式好,观众参与度高,那么活动就会精彩。

下载2012年两会解读(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两会解读(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读2013两会精神

    解读2013两会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2013年政府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分......

    2014两会热点解读

    2014两会十大热点内容解读  北京资讯2014年3月3日来源:新华网北京频 【导语】: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家解读两会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稳物价:压力较大 决心更大 (解读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马晓河)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

    2018两会“新词”解读

    2018两会“新词”解读 在刚刚闭幕的2018两会中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提法、新表述,为了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新概念、新提法、新表述,本期理论问答邀请专家对2018两会期间......

    中原解读两会工作报告

    2014调控:整体趋稳分类调控 ——从两会工作报告看2014年房地产政策走势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两会精神我解读

    两会精神我解读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确定了2012年经济社会......

    解读2014两会关键词2

    汕头中公教育 公务员考试申论:解读2014两会关键词 【报告摘要】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一]领导人换届:新理念、新风格、新期待 此次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施政风格,将对中国政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