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问答之三
行政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问答之三
公民如何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
公民要有合法申请。如报案、举报平台、举报电话举报等。可以以信访的形式提出书面申请。
行政机关有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为形式。行政机关存在法律规定的可诉性行政不作为。行政机关有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的行为方式或态度表现出该为而不为的消极性。
行政机关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不需要申请。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不需要申请的证据。比如,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
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丧失实体权力。
行政不作为案件有哪些类型? 依职权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依申请应当作为而不作为。
行政侵犯人身自由,国家怎么赔?
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财物被违法没收后又被拍卖的,如何赔偿? 给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
变卖的价款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能否申请执行保全?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或者相对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申请保全证据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证据的名称和地点、保全的内容和范围、申请保全的理由等事项。
当事人申请保全证据的,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
提供的证据系在中国领域外形成的,法院如何认定?
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
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什么是不可抗拒力?
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不可抗拒力是客观情况。不可抗拒力与主观无关。
不可抗拒力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意外情况,是没想到的情况,属于不能预见,未必不能避免,不能客服,故未必是不可抗拒力。
自然现象的不可抗拒力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社会现象的不可抗拒力包括战争、封锁、政府禁令等。主观上不能控制与客观上不能控制都是自己没办法,自己不能左右。但客观上不能控制,接近不可抗拒,与主观无关。
由于下大雨把物品收到浸泡,导致物品损坏或生锈。不属于不可抗拒力因素。
物品运输过程中遭遇山洪或泥石流,导致物品被冲走损坏。属于不可抗拒力因素。
物品运输过程中当地爆发战争,导致物品在战争中损坏、丢失。属于不可抗拒力因素。
物品存放在码头准备出海,突遭当地政府宣布封锁出口,导致无法按期交货。属于不可抗拒力因素。
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载具(车辆或轮船)发生故障或事故(翻车、触礁、抛锚等)导致损失。不属于不可抗拒力因素。
对行政案件的证据有什么要求?
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行政机关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向原告、证人和第三人收集证据。赔偿、补偿案件,原告对损害举证。法院不能为证明行政行为合法调证据。原告不能收集的证据,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质证。排除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
质证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质证就是对证据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证据存在证明力有无的问题。证据存在证明力大小的问题。
对实物证据有什么要求? 有实物的形式。
笔录作为书面记录,属于实物证据。视听资料是实物证据。
指纹一类的痕迹属于实物证据。
证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出庭? 证人不出庭,需要法院的许可。
证人可以书面证言、试听传输、试听资料作证。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可以不出庭。
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可以不出庭。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可以不出庭。不出庭一定要有正当原因。
当事人对证人证言无异议的,不需要出庭。
申请信息公开需要理由吗? 申请信息公开是一种公民权利。公民对政府信息有知情权。公民对政府权力有监督权。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
公开不需要理由,不公开需要站得住脚的理由。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必须主动公开。
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必须主动公开。公民有权“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时,勿需说明申请公开的理由。知情本身已构成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理由,而且是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
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才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如何区分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是逼着做,行政处罚是给教训。责令限期整改是行政强制,警告是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可以是行政处分,可以是行政处罚,要视情况而定。
我国最小的行政单位是什么?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人民政府的委办局是最小行政单位。
乡镇政府不存在部门的问题。乡镇政府的部门不是行政单元。村委会是自治性组织,不是行政单位。
哪些情况不需要行政处罚? 不满14周岁的人。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违法行为轻微、及时纠正,没有危害后果。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有后果了,除非年龄小或者精神病,都要受处罚。没有后果,没法及时纠正的,也要受处罚,比如闯红灯。
第二篇:餐饮企业常见法律问题
餐饮企业常见法律问题
设立餐饮企业,必须事先取得卫生、防疫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然后再到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登记,方可开业。餐饮企业可以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组织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在餐饮企业开办过程中,涉及到出资及其出资形式和比例、资产评估公司章程和公司管理制度等大量法律事务。
餐饮企业设立后,您需要了解企业的税务,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基本财务制度和其他基本规章制度,以合理计划,减轻税负、合法避税。
餐饮企业的劳资关系法律问题,涉及劳动法和社会保险,需要掌握和运用劳动合同、从业培训、试用期、服务期、商业秘密、竞业禁止、工伤、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诸多法律法规。
餐饮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涉及著作权、商标、域名、商号、专利、技术秘密等,需要建立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餐饮企业发展到相当程度,经营者通常会考虑扩大经营规模,进行资本运作。这就涉及到风险投资、外商投资、资产重组、股票发行和公司上市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餐饮企业要长期稳健地发展,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骨干的稳定性以及其创造性的高度发挥是关键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激励机制,以增强凝聚力。以上是餐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如果稍有不慎、操作不当,将埋下各种纠纷的隐患。
二、与特许经营相关的法律问题
当前餐饮业趋向于大规模、连锁化经营:若打算投资连锁式餐饮企业,则必须了解大陆有关特许经营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设立连锁经营企业必须向主管机关办理登记;设立连锁经营企业必须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备案;特许经营合同有法定内容。
三、餐饮行业特有的法律问题
与一般行业不同,国家对餐饮行业在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方而都有—些特殊规定。如 2000 年 6 月 1 日起 施行的《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就对餐饮企业的硬件设施作出相关规定:如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 8平方米、厨房墙壁应有 1.5 米 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凉菜间室内温度不得高于 25 ℃ 等具体规定。
而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行业环境管理的通知》也规定了饮食、娱乐服务企业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环境功能要求,配置防治污染设施,保护周围的环境、饮食企业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味的装置,并通过专门的烟向排放,禁止利用居民楼的烟道排放,新建、改造(含翻建),扩建、转产的饮食、娱乐、服务业,有涉及污染项目的应按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行政法规,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环境影响申报登记或审批手续等条款。
四、与员工间的劳动法律问题等
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相当多台商设立的餐饮企业都会任用外来劳动力以降低成本。对于外来劳动力的使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措施,如使用外来劳动力应办理务工登记手续、必须缴纳相关费用等。如台商餐饮企业因不了解这方面的政策而疏于执行,则可能因此受到行政处罚而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本行业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餐饮企业经营规范》、《餐饮业开业的专业条件和技术要求》、《餐饮企业连锁经营管理规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
监督管理办法》、《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饭馆(餐厅)卫生标准》、《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等。其中,由商务部颁布并于2007年12 月1 日正式实施的《餐饮企业经营规范》(SB/T10426-2007)是对餐饮企业
经营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餐饮行业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性标准。
第三篇:常见的法律问题
常见的法律问题
1、试用期内容是否需要缴纳社会保险?
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只要在的合同成立期间,就要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限被包括在劳动合同期内,应当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在一个月内或者是更短时间的需要和单位沟通好是否帮缴纳再做处理。
2、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签订和一些注意事项?
答: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签订以一年或者短期合同为佳,适用于每周工作时间在24小时以内,每半个月时间发放工资一次,但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险,为保险起见最好要求单位缴纳工伤和生育保险,以小时计算的必须按照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3、计件工资或者不定时工时制工资的计算?
答: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它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来计算,因此,它是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计件工资计算的主要依据是计件单价,即工人完成每一件产品的工资额。一般按各该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率除日(小时)产量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计件单价=某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标准÷日(小时)产量定额若按工时定额计算计件单价,计算公式为:
计件单价=某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不定时工作制,也叫无定时工时制,它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性质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需要连续上班或难以按时上下班,无法适用标准工作时间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而采用的一种工作时间制度,是中国现行的基本工作时间制度之一。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企业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或其他考核标准,以便安排劳动者休息。其工资由企业按照本单位工资制度和工资分配办法,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完成定额情况计发。另外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需再计加班工资。
根据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第十三条规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不执行普通用人单位加班工资计算的相关规定。而各地区可以辅以出台适合本地情况的地方法规。
4、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的时间和工资如何计算?
答: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工资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来支付。
5、劳动合同的试用期限的具体规定?
答: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6、退工注意事项;
答:自动辞职退工的需要单位提供辞职报告书,严重违纪退工的需要单位提供一份书面材料或者在退工理由里面详细叙述,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和单位原因解除合同的需要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7、年休假制度?
答:2008年1月1日实行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年休假在1个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8、加班费用应当如何支付?
答:(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3)、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注意:延长工作时间加班、休息日工作的是可以安排补休,法定节假日不能安排补休,必须支付加班费用。
9、离职员工是否有权利领取年终奖?
答:年终奖的发放应当有两个基本原则,(1)、年终奖的发放属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应当企业自主来制定(2)、企业如果没有制定内部的年终奖支付条件,适用于同工同酬的原则。建议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规章制度、细明确年终奖的发放范围、发放标准和发放方式。
10.应征入伍期间劳动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答:对于职工应征入伍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以及《退伍军人安置条例》均有明确规定;第56条规定:“入伍前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退役士兵,可以复工、复职。”《退伍军人安置条例》规定:“入伍前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退役士兵,可以复工、复职或者恢复履行劳动合同,其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的平均水平。安排上岗的退役士兵工资福利待遇比照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确定。退役士兵服役期连同待安排工作期视同等安排工作期视为工龄,并与所在单位工作年限连续计算。退役士兵服役期间军龄连同等安排工作时间视同参加时候保险缴费年限。”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应征入伍后与企业劳动关系的复函》
(劳办发【1997】50)号也有规定:“职工应征入伍后,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当与其保持劳动关系,但双方可以变更原劳动合同中具体的权利与义务条款。企业应与员工作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中止履行,同时办理时候保险暂停缴纳的手续。
第四篇:婚姻家庭常见法律问题
婚姻家庭常见法律问题
编写: 李智敏日期: 2010 年 6 月 10 日
1.问:夫妻共同财产有哪些?
答:
如果夫妻双方没有财产协议,一般来说,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收入;
(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收入;
(四)继承的遗产(但遗嘱规定只有夫妻一方可以拥有财产的除外);
(五)受赠的财产(赠与 人明确说明只赠与夫妻一方的除外);
(六)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入;
(七)双方已经得到或者应该得到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八)双方已经得到或者应该得到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费。
参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第十一条。
2.问: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吗?
答: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不仅要对老人有赡养的义务,对子女有抚养义务,就是两人之间也要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当一方重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时,另一方必须履行扶养的义务,不管不理不仅违背人情伦理,同时也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当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的时候,另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予扶养费用的权利。
参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条。
3.问:如何解除收养关系?
答:
收养关系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的书面协议,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诉讼解除收养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决定是否解除收养关系,在法院判决解除收养关系后,当事人再去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参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二十七条;《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九条。
4.问:办理收养登记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答:
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并应当提交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
养人生育情况证明;其中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人还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无子女的证明;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
收养继子女的,可以只提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生父或者生母结婚的证明。
参考法条:《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五条。
5.问:可以收养多名子女吗?
答:
在通常情况下,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但是,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参考法条:《收养法》第八条。
6.问:继父母可以收养继子女吗?
答:
只要经过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继父母就可以收养继子女。在这种情况下,不受法律对收养人条件的种种限制,被收养人也可以在十四周岁之上,收养人也可以收养不止一名孩子。参考法条:《收养法》第十四条。
7.问:收养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
法律规定,作为收养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无子女;有抚养能力;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三十周岁。
参考法条:《收养法》第六条。
8.问:在追索赡养费的案件中,原告急需用钱怎么办?
答:
现实中,父母向子女提出要求给付赡养费,往往出现在父母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而人民法院从受理案件到做出生效判决,往往需要经过大约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原告很可能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即使胜诉,也会陷入“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窘境。对于这类案件,法律规定,原告可以在法院做出最终判决前,要求人民法院裁定被告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钱财,以备急用。
参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9.问:收养子女的可以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吗
答:
只要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不管这个子女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都可以享受独生子女父母的待遇。如果夫妻双方已经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生育了另一个子女,虽然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亲生子女,但并不能享受独生子女父母的待遇。
参考法条:《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一条。
10.问:晚育会得到什么奖励?
答:
在北京,晚育的妇女,除了可以享受到国家规定的正常产假外,还可以额外享受30天的奖励假期,而且该奖励的假期还可以由其丈夫享受。在休假期间,单位不能降低女职工的工资水平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晚育的女职工不愿意接受这30天的额外假期,单位应当按照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对其进行金钱奖励。
参考法条:《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条。
第五篇:护理工作中潜在法律问题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侵权行为
(1)护士不遵守职业道德或无意中泄露了病人隐私,给病人造成了心理障碍,便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2)无证护士单独值班上岗,就形成了非法执业。若对病人造成了伤害,以非法行医罪处理。(3)病人在诊疗护理活动中享有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平等享受医护权、监督自己医疗权和实施的权利、享受健康教育的权利。(4)护士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未及时毁形、回收、消毒,对器械、空气和物体未进行严格消毒,对病人的污物未进行消毒处理。(5)护士执业时,对传染病隔离不当,使传染病传播或流行,对传染病人污染的水、污物、排泄物未进行消毒处理。(6)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不给复印,就侵犯了病人的权利。
2、疏忽大意与渎职
(1)简化程序,违反操作规程
如对病人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巡视不到位,观察不细致,溶解药物不完全,抽吸不干净,皮试剂量、浓度不准确等造成病人延误治疗和检查、坠床、窒息、死亡。(2)护理过失如三查七对不严格,导致发错药、输错液(血)、打错针、抽错血、手术室接错病人;错误使用医疗器械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盲目执行口头医嘱,过后未及时让医师补医嘱;违反操作原则和规程,造成医源性感染。(3)药品管理混乱只看包装不看药品,只看头,不看尾,不查看药物剂量,思维定势(药物外形相似,放置位置一样),不懂装懂,思想不集中,想的和拿的不一样。(4)玩忽职守脱岗、睡觉,将婴儿俯卧,拒收危重病人,拒绝抢救治疗欠费的危重病人,发现用错药不及时报告导致病人死亡。(5)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护士编制不足,超负荷工作,一旦病人突发病情变化,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疏漏;新护士单独值班时临床经验不足和操作技术不熟练,情绪波动的护士与病人沟通障碍,造成病人及家属不满、投诉,引发护理纠纷。(6)护理记录书写不当,如缺记、错记、涂改、删除、丢失、字迹不清楚,写错后重抄他人记录等,记录没有做到客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缺乏连续性,或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现象,而且过于简单,关键环节无记录,主观性资料过多,医护记录不一致,转抄医嘱致使信息传递的环节增多,护理差错发生机会多,法律证明作用削弱或查找原始医嘱困难等。
护理部
刘桂莲
护理工作中的自我保护
1.强化法制观念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新《刑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其中与护理有关的内容,学法、懂法、守法,遵章守则,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
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必要时遵守医疗保密制度,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平等享受医疗护理的权利及监督权。护士在做任何操作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若病人对操作不理解,提出质疑或有抵触时,应耐心解释,反复讲解,如病人仍不接受则要尊重病人的意见,同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3.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查对制度及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和上报制度、护理查房制度和医嘱执行制度等,依法执业,持证上岗,规范护理行为;及时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切实明确分级护理内容;各种药品分类妥善保管,定位放置,经常检查有效期,抢救药品、物品、器械完好适用;限定口头医嘱的使用范围,对医嘱有疑问及时提出,切勿不懂装懂;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可越职和感情行事,不擅自处理。
4.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规范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窗口期(毕业一年内)护士不能独立工作,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增加护士编制,提高护士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5.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网络系统,强化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定期分析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评价。严格执行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轻或消除不良后果,必要时双方共同封存相关药品、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保管好相关记录、检验报告,以备鉴定。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讨论,分析原因,进行定性、处理、整改。如不按规定报告或隐瞒者,发现后严肃处理。
6.规范护理文书
护理文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必须遵守认真、客观、真实、及时、完整、科学,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涂改、删除、伪造、隐匿、销毁丢失、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避免遗漏重要的症状和体征。
7.增强防范意识,抓好关键环节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关键病人,急危重症、新入院、术前术后、大批伤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等;关键护士,实习护士、新上岗护士、情绪波动以及科室质控护士等;关键时间,节假日、中班、夜班、交接班、检查治疗前后以及临下班前半小时;关键环节,病情观察是否仔细认真,是否随时报告,执行医嘱是否到位;关键地方,如治疗室、ICU室、手术室等。通过控制这些环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迅速纠正偏差,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纠正事故的隐患。
护理部
刘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