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3月26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 样题及答案 (18)
1.基本操作题
(1)在考生文件夹下“samp1.mdb”数据库文件中建立表“tCourse”,表结构如下:
┌─────┬─────┬────┬───────┐
│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字段大小│ 格式 │
├─────┼─────┼────┼───────┤
│课程编号 │文本 │ 8 │ │
├─────┼─────┼────┼───────┤
│课程名称 │文本 │ 20 │ │
├─────┼─────┼────┼───────┤
│学时 │数字 │ 整型 │ │
├─────┼─────┼────┼───────┤
│学分 │数字 │单精度型│ │
├─────┼─────┼────┼───────┤
│开课日期 │日期/时间 │ │ 短日期 │ ├─────┼─────┼────┼───────┤
│必修否 │是/否 │ │ 是/否 │
├─────┼─────┼────┼───────┤
│简介 │备注 │ │ │
└─────┴─────┴────┴───────┘(2)根据“tCourse”表的结构,判断并设置主键;
(3)设置“学时”字段的相关属性,使其输入的数据必须大于0;设置“学分”字段的默认值属性,默认值为4;
(4)设置“开课日期”字段的输入掩码为“短日期”;(5)在“tCourse”表中输入以下2条记录:
┌────┬───────┬───┬──┬─────┬───┬──────┐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 学时 │学分│开课日期 │必修否│简介 │
├────┼───────┼───┼──┼─────┼───┼──────┤
│2004001 │C语言程序设计 │ 64 │3.5 │2004-9-1 │√ │专业基础课程│
├────┼───────┼───┼──┼─────┼───┼──────┤
│2004002 │数据结构 │ 72 │ 4 │2004-10-8 │√ │核心课程 │
└────┴───────┴───┴──┴─────┴───┴──────┘
(6)在数据表视图中冻结“课程名称”字段。
1.基本操作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建立新表;设置主键;字段输入掩码、默认值等字段属性的设置;添加记录。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1.mdb”数据库窗口,选中“表”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按照题目要求建立字段并设置其相关属性。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将表另存为“tCourse”。(2)【解题步骤】
步骤1:在设计视图中右键单击“课程编号”行选择【主键】。(3)【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学时”字段行任一点。
步骤2:在“有效性规则”行输入“>0”。步骤3:单击“学分”字段行任一点。
步骤4:在“默认值”行输入“4”。(4)【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开课日期”字段行任一点。
步骤2:单击“输入掩码”行右侧生成器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选中“短日期”,连续两次单击“下一步”按钮,然后单击“完成”按钮。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5)【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视图】|【数据表视图】。
步骤2:按照题目要求输入记录。(6)【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课程名称”列,右键单击“课程名称”列选择【冻结列】。
步骤2: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数据表。2.简单应用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2.mdb”,在samp2.mdb数据库中有“档案表”和“工资表”两张表,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1)建立表对象“档案表”和“工资表”的关系,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显示职工的“姓名”、“性别”和“基本工资”三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1”;
(2)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查找职称为“教授”或者“副教授”的职工的档案信息,并显示其“职工号”、“出生日期”和“婚否”三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2”;(3)创建一个参数查询,要求:当执行查询时,屏幕提示“请输入要查询的姓名”。查询结果显示“姓名”、“性别”、“职称”和“工资总额”字段内容,其中“工资总额”是一个计算字段,由“基本工资+津贴-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计算得到。所建查询命名为“qT3”;
(4)创建一个查询,查找有档案信息,但无工资信息的职工,显示其“职工号”和“姓名”字段的信息。所建查询命名为“qT4”。
2.简单应用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创建选择查询、参数查询;在查询中进行计算;建立表间关系。(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2.mdb”数据库窗口,单击菜单栏【工具】|【关系】,单击【关系】|【显示表】,添加“档案表”和“工资表”到“关系”界面,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选中“档案表”中“职工号”字段拖动到“工资表”的“职工号”字段,在弹出的编辑关系对话框中单击“创建”按钮。关闭“关系”界面。
步骤3: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分别双击表“档案表”,“工资表”,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4:分别双击“姓名”、“性别”和“基本工资”字段。
步骤5: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1”。关闭设计视图。(2)【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档案表”,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职工号”、“出生日期”、“婚否”、“职称”字段。
步骤3:在“职称”字段的“条件”行输入“教授 or 副教授”字样,单击“显示”行取消该字段的显示。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2”。关闭设计视图。(3)【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工资表”和“档案表”,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姓名”、“性别”、“职称”字段。
步骤3:在“姓名”字段的“条件”行输入“[请输入要查询的姓名]”字样。
步骤4:在“字段”行的下一列输入“工资总额:[基本工资]+[津贴]-[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
步骤5: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3”。关闭设计视图。(4)【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向导”,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选中“档案表”,单击“下一步”按钮,选中“工资表”,单击“下一步”按钮。分别选中表中“职工号”字段,单击“下一步”按钮。双击“职工号”和“姓名”字段,单击“下一步”按钮,在“请为查询指定名称”处输入“qT4”,点击“完成”按钮。在设计视图下查看“qT4”如图13所示。
图13 3.综合应用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3.mdb”,里面已经设计了表对象“tEmp”和“tTemp”、窗体对象“fEmp”、报表对象“rEmp”和宏对象“mEmp”。试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要求补充设计:
(1)将表“tTemp”中年龄小于30岁(不含30)的女性职员职工记录选出并添加进空白表“tEmp”里;
提示:可以用普通复制或设计追加查询运行这两种方式实现。
(2)将窗体“fEmp”的窗体标题设置为“信息输出”;将窗体上名为“btnP”命令按钮的外观设置为图片显示,图片选择考生文件夹下的“test.bmp”图像文件;将“btnP”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设置为窗体代码区已经设计好的事件过程btnP_Click;(3)将报表“rEmp”的主体节区内“tName”文本框控件设置为“姓名”字段内容显示,报表中的数据按“年龄”升序排列,相同年龄情况下按“所属部门”升序排列。
注意:不允许修改数据库中的表对象“tTemp”;不允许修改宏对象“mEmp”里的内容;不允许修改窗体对象“fEmp”和报表对象“rEmp”中未涉及的控件和属性。3.综合应用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追加查询的创建与运行;报表中文本框和窗体中命令按钮控件属性的设置。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3.mdb”数据库窗口,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tTemp”,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单击菜单栏【查询】|【追加查询】,在弹出对话框中表名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tEmp”,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分别双击字段“*”、“年龄”、“性别”和“职务”将其添加到字段行。步骤4:分别在“年龄”、“性别”和“职务”字段的“条件”行输入“<30”、“女”和“职员”,分别删除这三个字段对应“追加到”行的字段名。
步骤5:单击菜单栏【查询】|【运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步骤6:关闭设计视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否”按钮。(2)【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窗体”对象,右键单击“fEmp”选择【设计视图】。
步骤2:右键单击“窗体选择器”选择【属性】,在“标题”行输入“信息输出”。关闭属性界面。
步骤3:右键单击“btnP”选择【属性】,单击“图片”行右侧生成器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单击“浏览”,在“选择图片”内找到并选中“test.bmp”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4:单击“事件”选项卡,在“单击”行右侧下拉列表中选中“[事件过程]”,关闭属性界面。
步骤5: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设计视图。(3)【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报表”对象,右键单击“rEmp”选择【设计视图】。
步骤2:右键单击“tName”文本框选择【属性】,在“控件来源”行右侧下拉列表中选中“姓名”。
步骤3:单击菜单栏【视图】|【排序与分组】,在“字段/表达式”列第一行下拉列表中选中“年龄”,在“排序次序”列第一行选择“升序”,在“字段/表达式”列第二行下拉列表中选中“所属部门”,在“排序次序”列第二行选择“升序”,关闭“排序与分组”界面。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设计视图。
第二篇:2011年3月26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 样题及答案 (13)
1.基本操作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samp1.mdb”数据库文件中已建立两个表对象(名为“职工表”和“部门表”)。试按以下要求,顺序完成表的各种操作:
(1)设置表对象“职工表”的聘用时间字段默认值为系统日期;
(2)设置表对象“职工表”的性别字段有效性规则为:男或女;同时设置相应有效性文本为“请输入男或女”;
(3)将表对象“职工表”中编号为“000019”的员工的照片字段值设置为考生文件夹下的图像文件“000019.bmp”;
(4)删除职工表中“姓名”字段含有“江”字的所有员工纪录;
(5)将表对象“职工表”导出到考生文件夹下的“samp.mdb”空数据库文件中,要求只导出表结构定义,导出的表命名为“职工表bk”;
(6)建立当前数据库表对象“职工表”和“部门表”的表间关系,并实施参照完整性。
1.基本操作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字段默认值、有效性规则等字段属性的设置;添加图片;删除记录;表的导出;建立表间关系。(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1.mdb”数据库窗口,选中“表”对象,右键单击“职工表”选择【设计视图】。
步骤2:单击“聘用时间”字段行任一点,在“默认值”行输入“Date()”。(2)【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性别”字段行任一点。
步骤2:分别在“有效性规则”和“有效性文本”行输入““男”or“女””和“请输入男或女”。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3)【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视图】|【数据表视图】。
步骤2:右键单击学号为“000019”学生的“照片”列,选择“插入对象”,选择“由文件创建”,单击“浏览”按钮,在考生文件夹下找到“000019.bmp”文件并选中,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数据表视图。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4)【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职工表”,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单击菜单栏【查询】|【删除查询】。
步骤3:双击“姓名”字段,在“姓名”字段的“条件”行输入“Like “*江*””。
步骤4:单击菜单栏【查询】|【运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步骤5:关闭设计视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否”按钮。(5)【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表”对象,右键单击“职工表”选择【导出】
步骤2:在“考生文件夹”内找到并选中“samp.mdb”,单击“导出”按钮。
步骤3: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职工表bk”,选中“只导出定义”选项按钮,单击“确定”按钮。
(6)【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工具】|【关系】,单击【关系】|【显示表】,分别双击表“职工表”和“部门表”,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选中表“职工表”中的“所属部门”字段,拖动鼠标到表“部门表”的“部门号”字段,放开鼠标,在弹出的“编辑关系”对话框中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单击“创建”按钮。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关系”界面。2.简单应用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2.mdb”,里面已经设计好表对象“tTeacher”、“tCourse”、“tStud”和“tGrade”,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
(1)创建一个查询,按输入的教师姓名查找教师的授课情况,并按“上课日期”字段降序显示“教师姓名”、“课程名称”、“上课日期”三个字段的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1”;当运行该查询时,应显示参数提示信息:“请输入教师姓名”;(2)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学生的课程成绩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100的学生情况,显示“学生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三个字段的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2”;(3)以表“tGrade”为数据源创建一个查询,假设“学号”字段的前4位代表年级,要统计各个年级不同课程的平均成绩,显示“年级”、“课程ID”和“平均成绩”,并按“年级”降序排列,所建查询命名为“qT3”;
(4)创建一个查询,按“课程ID”分类统计最高分成绩与最低分成绩的差,并显示“课程名称”、“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等内容。其中,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由计算得到,所建查询命名为“qT4”。2.简单应用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创建参数查询和选择查询。(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2.mdb”数据库窗口,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tTeacher”、“tCours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和“上课日期”字段。
步骤3:在“教师姓名”字段的“条件”行输入“[请输入教师姓名]”,在“上课日期”字段的“排序”行下拉列表中选中“降序”。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1”。关闭设计视图。(2)【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tStud”、“tCourse”、“tGrad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学生姓名”、“课程名称”,“成绩”字段。
步骤3:在“成绩”字段的“条件”行输入“>=80 And <=100”。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2”。关闭设计视图。(3)【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tGrad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在“字段”行第一列输入“年级:Left([学生ID],4)”,分别双击字段“课程ID”和“成绩”字段。
步骤3:单击菜单栏【视图】|【总计】,在“成绩”字段的“总计”行下拉列表中选中“平均值”,在“年级”和“课程ID”字段的“总计”行下拉列表中选中“分组”。
步骤4:在“成绩”字段的“字段”行前面加入“平均成绩:”字样。
步骤5:在“年级”字段的“排序”行下拉列表中选中“降序”。
步骤6: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3”。关闭设计视图。(4)【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
步骤2:“tCourse”和“tGrad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3:双击“课程名称”字段。
步骤4:在下一列“字段”行输入“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max([成绩])-min([成绩])”,单击菜单栏【视图】|【总计】,在“总计”行下拉列表中选中“表达式”。
步骤5:双击“课程ID”字段,在“课程ID”和“课程名称”字段的“总计”行下拉列表中选中“分组”,单击“课程ID”字段的“显示”行,取消其在数据表视图中的显示。
步骤6: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4”。关闭设计视图。3.综合应用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3.mdb”,里面已经设计好表对象“tAddr”和“tUser”,同时还设计出窗体对象“fEdit”和“fEuser”。请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要求补充“fEdit”窗体的设计:
(1)将窗体中名称为“lRemark”的标签控件上的文字颜色改为“棕色”(棕代码为128)、字体粗细改为“加粗”;
(2)将窗体标题设为“显示/修改用户口令”;
(3)将窗体边框改为“对话框边框”样式,取消窗体中的水平和垂直滚动条、记录选择器、导航按钮和分隔线;
(4)将窗体中“退出”命令按钮(名称为“cmdquit”)上的文字颜色改为蓝色(蓝色代码为16711680)、字体粗细改为“加粗”,并在文字下方加上下划线;(5)在窗体中还有“修改”和“保存”两个命令按钮,名称分别为“CmdEdit”和“CmdSave”,其中“保存”命令按钮在初始状态为不可用,当单击“修改”按钮后,“保存”按钮变为可用。现已编写了部分VBA代码,请按照上述功能要求将VBA代码补充完整。
要求:修改后运行该窗体,并查看修改结果。
注意:不允许修改窗体对象“fEdit”和“fEuser”中未涉及的控件和属性;不允许修改表对象“tAddr”和“tUser”。已给事件过程,只允许在“******Add*****”与“*****Add*****”之间的空行内补充一行语句、完成设计,不允许增删和修改其它位置已存在的语句。3.综合应用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窗体及窗体上标签、命令按钮等控件属性的设置。(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3.mdb”数据库窗口,选中“窗体”对象,右键单击“fEdit”选择【设计视图】。
步骤2:右键单击标签控件“lRemark”选择【属性】,在“格式”选项卡的“前景色”行输入“128”,在“字体粗细”行右侧下拉列表中选中“加粗”,关闭属性界面。(2)【解题步骤】
步骤1:右键单击“窗体选择器”选择【属性】。
步骤2:在“格式”选项卡的“标题”行输入“显示/修改用户口令”。(3)【解题步骤】
步骤1:在“边框样式”行右侧下拉列表中选中“对话框边框”。
步骤2:分别选中“滚动条”、“记录选择器”、“导航按钮”和“分隔线”下拉列表中的“两者均无”、“否”、“否”和“否”。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属性界面。(4)【解题步骤】
步骤1:右键单击命令按钮“退出”选择【属性】。
步骤2:在“格式”选项卡的“前景色”行输入“16711680”,分别在“字体粗细”和“下划线”行右侧下拉列表中选中“加粗”和“是”,关闭属性界面。(5)【解题步骤】
步骤1:右键单击命令按钮“修改”选择【事件生成器】,在空格行输入: ********Add********** CmdSave.Enabled=True ********Add********** 步骤2:关闭界面。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设计视图。
步骤4:双击窗体“fEdit”,单击“修改”按钮,查看运行结果。
第三篇:2011年3月26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 样题及答案 (30)
1.基本操作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1.mdb”,里面已经设计好表对象“tStud”。请按照以下要求,完成对表的修改:
(1)设置数据表显示的字体大小为
14、行高为18;
(2)设置“简历”字段的设计说明为“自上大学起的简历信息”;
(3)将“入校时间”字段的显示设置为“××月××日××××”形式;注意:要求月日为两位显示、年四位显示,如“12月15月2005”。
(4)将学号为“20011002”学生的“照片”字段数据设置成考生文件夹下的“photo.bmp”图像文件;
(5)将“简历”字段隐藏起来;
(6)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备注”字段删除。
1.基本操作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表外观属性中字体、行高的设置;字段属性中格式、字段大小的设置;插入图片;解冻字段;删除字段。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1.mdb”数据库窗口,选中“表”对象,双击表“tStud”。步骤2:单击菜单栏【格式】|【字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字号”下拉列表中选中“14”,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单击菜单栏【格式】|【行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18”,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
(2)【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视图】|【设计视图】。
步骤2:在“简历”字段的“说明”列输入“自上大学起的简历信息”。
(3)【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入校时间”字段行任一点。
步骤2:在“格式”行输入“mm月dd日yyyy”。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
(4)【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视图】|【数据表视图】。
步骤2:右键单击学号为“20011002”学生的“照片”列选择“插入对象”,然后选择“由文件创建”,单击“浏览”按钮,在考生文件夹下找到“photo.bmp”并选中,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数据表视图。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
(5)【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简历”字段列,右键单击“简历”列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隐藏列】。
步骤2: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
(6)【解题步骤】
步骤1:右键单击“备注”列选择【删除列】,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步骤2: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数据表视图。
2.简单应用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2.mdb”,里面已经设计好表对象“tStud”、“tCourse”、“tScore”和“tTemp”。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
(1)创建一个查询,显示学生的“姓名”、“性别”、“课程号”和“成绩”四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1”;
(2)创建一个查询,查找选修课程里含有“S0101”或者“S0102”这两门课的课程信息,并显示其“课程号”、“课程名”及“学分”三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2”;
(3)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并显示姓名中含有“红”字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四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3”;
(4)创建一个查询,将“tTemp”表中“学分”字段的记录值都更新为0,所建查询命名为“qT4”。
2.简单应用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创建选择查询和更新查询。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2.mdb”数据库窗口,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分别双击表“tStud”和“tScor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姓名”、“性别”、“课程号”和“成绩”字段。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1”。关闭设计视图。
(2)【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中双击表“tCours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和“选修课程”字段。
步骤3:在“选修课程”字段的“条件”行输入“like “S0101” or like “S0102””,单击“显示”行取消该字段的显示。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另存为“qT2”。关闭设计视图。
(3)【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中双击表“tStud”,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字段。
步骤3:在“姓名”字段的“条件”行输入“like “*红*””。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3”。关闭设计视图。
(4)【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中双击表“tTemp”,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单击菜单栏【查询】|【更新查询】。
步骤3:双击“学分”字段,在“学分”字段的“更新到”行输入“0”。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4”。关闭设计视图。
3.综合应用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3.mdb”,里面已经设计好表对象“tAddr”和“tUser”,同时还设计出窗体对象“fEdit”和“fEuser”。请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要求补充“fEdit”窗体的设计:
(1)将窗体中名称为“lRemark”的标签控件上的文字颜色改为“蓝色”(蓝色代码为16711680)、字体粗细改为“加粗”;
(2)将窗体标题设置为“显示/修改用户口令”;
(3)将窗体边框改为“细边框”样式,取消窗体中的水平和垂直滚动条、记录选择器、导航按钮和分隔线;
(4)将窗体中“退出”命令按钮(名称为“cmdquit”)上的文字颜色改为棕色(棕色代码为128)、字体粗细改为“加粗”,并在文字下方加上下划线;
(5)在窗体中还有“修改”和“保存”两个命令按钮,名称分别为“CmdEdit”和“CmdSave”,其中“保存”命令按钮在初始状态为不可用,当单击“修改”按钮后,“保存”按钮变为可用,同时在窗体的左侧显示出相应的信息和可修改的信息。如果在“口令”文本框中输入的内容与在“确认口令”文本框中输入的内容不相符,当单击“保存”按钮后,屏幕上应弹出如下图所示的提示框。现已编写了部分VBA代码,请按照VBA代码中的指示将代码补充完整。
3.综合应用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窗体中标签、命令按钮控件属性及窗体属性的设置;VBA编程。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3.mdb”数据库窗口,选中“窗体”对象,右键单击“fEdit”选择【设计视图】。
步骤2:右键单击标签控件“lRemark”选择【属性】,在“格式”选项卡下的“前景色”行输入“16711680”,在“字体粗细”行右侧下拉列表中选中“加粗”,关闭属性界面。
(2)【解题步骤】
步骤1:右键单击“窗体选择器”选择【属性】。
步骤2:在“格式”选项卡下的“标题”行输入“显示/修改用户口令”。
(3)【解题步骤】
步骤1:在“边框样式”行右侧下拉列表中选中“细边框”。
步骤2:分别选中“滚动条”、“记录选择器”、“导航按钮”和“分隔线”右侧下拉列表中的“两者均无”、“否”、“否”和“否”,关闭属性界面。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
(4)【解题步骤】
步骤1:右键单击命令按钮“退出”选择【属性】。
步骤2:在“格式”选项卡下的“前景色”行输入“128”,分别在“字体粗细”和“下划线”行右侧下拉列表中选中“加粗”和“是”,关闭属性界面。
(5)【解题步骤】
步骤1:在设计视图中右键单击命令按钮“保存”选择【事件生成器】,在空
行内输入代码:
********Add*********
MsgBox“请重新输入口令!”,vbOKquit
********Add*********
步骤2:关闭界面,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设计视图。
第四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Access测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二级考试Access科目都考察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Access测试题几答案,供大家参阅。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Access测试题
(11)以下不属予数据库系统(DBS)的组成的是()。
A)数据库集合B)用户
C)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
D)操作系统
(12)下面对查询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查询中,选择查询可以只选择表中的部分字段,通过选择一个表中的不同字段生成同一个表
B)在查询中,编辑记录主要包括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和导入、导出记录
C)在查询中,查询不仅可以找到满足条件的记录,而且还可以在建立查询的过程中进行各种统计计算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以下接口中,不属于VBA提供的数据访问接口的是()。
A)开放数据库互联
B)数据访问对象
C)数据传输对象
D)Active数据对象
(14)下列不属于Access中定义l三关键字是()。
A)单字段
B)多字段
C)空字段
D)自动编号
(15)某数据库的表中要添加Intcmet站点的网址,应该采用的字段类型是()。
A)OLE对象数据类型
B)超级链接数据类型
C)查阅向导数据类型
D)自动编号数据类型
(16)窗体是Access数据库中的一种对象,以下()不是窗体具备的功能。
A)输入数据
B)编辑数据
C)输出数据
D)显示和查询表中的数据
(17)“特殊效果’,属性值用于设置控件的显示特效,卜.列属于“特殊效果,的属性值的是()
①平面②颜色③凸起④蚀刻⑤透明⑥阴影⑦凹陷⑧凿痕⑨倾斜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⑤⑥⑦⑧
(18)用于实现报表的分组统计数据操作区间的是()。
A)报表的主体区域
B)页面页眉或页面页脚区域
C)报表页眉或报表页脚区域
D)组页眉或组页脚区域
(19)查询能实现的功能有()。
A)选择字段、选择记录、编辑记录、实现计算、建立新表、建立数据库
B)选择字段、选择记录、编辑记录、实现计算、建立新表、更新关系
C)选择字段、选择记录、编辑记录、实现计算、建立新表、设计格式
D)选择字段、选择记录、编辑记录、实现计算、建立新表、建立基于查询的报表和窗体
(20)下面示例中准则的功能是()。
A)查询1999年1月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
B)查询1999年12月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
C)查询1999年参加工作的职工
D)查询1999年1月和2月参加工作的职工
计算机二级考试Access测试题答案
(11)D)【解析】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集台、用户和数
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组成。
(12)C)【解析】选择A询是根据指定的查询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并显示结果。编辑记录要包括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和删除记录。在查询中,查询不仅可以找到满足条件的记录,而且还可以在建立查询的过程中进行各种统计运算。
(13)C)【解析】本题考查VBA中数据库访问接口的知识。在VBA中,数据库访问接口有3种:开放数据库互联(ODBC)、数据访问对象(DA0)和Active数据对象(ADO)。
(1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关键字的知识。Access数据库中的每个表都有一个或一组字段能惟一标识每条记录。这个字段称为主关键字。Access不允许在主关键字字段中存在重复值和空值。自动编号数据类型是每次向表中添加新记录时自动生成的,但是一旦被指定就会永久的与记录连接,即使删除了某条记录,Access也不会对表中的自动编号字段重新编号。当表中没有设置其他主关键字时,在保存表时会提示是否自动创建主键,此时单击“是”按钮,将会为表创建一个自动编号字段作为主关键字。
(15)B)【解析】超级链接型的字段是用来保存超级链接的。超级链接型字段包含作为超级链接地址的文本或以文本形式存储的字符与数字的组合。超级链接地址是通往对象、文档、Web页或其他目标的路径。
(16)C)【解析】在Access数据库中用户可以利用窗体
输入数据、编辑数据、显示和查询表中数据。
(17)D)【解析】“特殊效果”值用于设置控件的显示特
效,包括“凹陷”、“凿痕”等,但是不包括“颜色”。
(18)D)【解析】分组是指报表设计时按选定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值是否相等而将记录划分成组,字段值不相等的记录归为不司的组,通过分组可以实现同组数据的汇总和输出,组页眉或组页脚区域主要用于实现报表的分组统计数据。
(19)D)【解析】查询最主要的目的是根据指定的条件对表或者其他查询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记录,构成一个新的数据集合,从而方便对数据表进行查看和分析。利用查询可以实现选择字段、选择记录、编辑记录、实现计算、建立新表、建立基于查询的报表和窗体等功能。
(20)C)【解析】工作时间定义为1999年1月1曰到l2月31日,为查询l999年
第五篇: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基础知识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 一.数据与数据处理 数据:
是指存储在某种 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处理:
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而言,信息是一种被加工成特定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形式对于数据接受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二.计算机数据管理
计算机数据管理 是指对数据的 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计算机数据管理 发展的几个阶段: 1 .人工管理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外部存储器 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无像磁盘这样的可以随机访问、直接存取的外部存储设备。软件的状况 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由计算或处理它的程序自行携带。数据管理任务,包括存储结构、存储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完全由程序设计者负责。特点:
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不能长期保存。
一个程序中的数据无法被其他程序使用。程序之间存在大量重复数据,数据冗余大。2 .文件系统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中期。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 , 而且还用于大量的数据处理。直接存储设备,高级语言,操作系统。
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独立性,数据文件可以长期保存。
数据和程序相互依赖。数据文件是为满足特定的业务,或某部门的专门需要而设计,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应用程序。
同一数据项可能重复出现在多个文件中,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容易造成不一致。3 .数据库系统 世纪 60 年代后期。计算机用于管理的规模更加庞大,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共享数据集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标志: 1968年IBM的 IMS 是一个层次模型数据库。1969年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公布的 DBTG 报告,对研制开发网状数据库系统起到了推动作用。自1970年 IBM 公司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
有效地 管理和存储 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提高数据的 共享性,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减少数据冗余,以提高数据的 一致性和完整性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 独立性,从而 减少 应用程序的 开发和维护代价。4 .分布式数据库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库提供了分布式的运行环境,从主机—终端结构发展到 C/S(客户 / 服务器)系统结构。
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分为 紧密结合 与 松散结合 两大类。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又分为 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 的分布式数据结构和 物理上分布、逻辑上分布 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两种。
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的分布式数据结构是逻辑上统一、地域上分布的数据集合,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各个节点局部数据库的逻辑集合,同时受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统一控制和管理。物理上分布、逻辑上分布 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是把多个集中式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各个节点上计算机可以利用网络通信功能访问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库资源。5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来 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对象)的逻辑组织、对象之间的限制和联系等。克服了传统数据库的局限性,能够自然地存储复杂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 数据库管理效率、降低了用户使用的复杂性。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2 数据库系统 一.有关数据库的概念 1 .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2 .数据库(Data Base)
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只是面向某项特定的应用,而是面向多种应用,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3 .数据库应用系统
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的面向某一类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数据和操纵数据库,并能报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
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能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便利手段。有 5 部分: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 DBA)和用户。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冗余 2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3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 .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用户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主要目标是使数据成为 方便用户使用 的资源,易于为各种用户所 共享,并增进数据的 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功能主要包括: 1.数据定义
定义数据库的结构。
2.数据操纵
更新(插入、修改、删除)和检索。
3.数据库运行管理
对数据库进行 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执行 及 数据库的内部维护(索引、数据字典的自动维护)等。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采用统一的组织方式,并提高效率。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初始数据的输入与数据转存。
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数据库的重组与重构、性能的监视与分析。
6.数据通信接口
提供与其他软件系统进行通信的功能。
● 4 部分组成:
■ 数据定义语言及翻译处理程序
■ 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或解释)程序
■ 数据库运行控制程序
■ 实用程序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3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就是从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是数据管理系统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方法。
一.实体描述.实体
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成为实体。如:学生、教师、课程。.实体的属性
描述实体的特性。如学生实体用学号、姓名、性别等属性描述。.实体集和实体型
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同类型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二.实体间联系及种类
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如: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同一门课程可以由多名教师讲授。
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联系
如:人事部门的教师表和财务部门的工资表之间就存在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
如:部门表与教师表之间就存在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联系
如:学生表和课程表之间存在多对多的联系。
三.数据模型简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方法。
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数据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有三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
用树型结构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典型代表: IBM 的 IMS。
(1)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无双亲,这个节点称为“根节点”。
(2)其他节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特点:对一对多的层次关系描述非常自然、直观、容易理解,但不能直接表示出多对多的联系。.网状模型
(1)允许一个以上的节点无双亲。
(2)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典型代表: DBTG 系统,也称 CODASYL 系统。
特点是:能直接表示非树型结构。.关系数据模型
IBM E.F.Codd 于 1970 首次提出。
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
特点是:理论基础完备、模型简单、说明性的查询语言和使用方便。
1.2 关系数据库
1.2.1 关系数据模型
一.关系术语
.关系
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每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在 Access 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表,具有一个表名。
对关系的描述称为 关系模式,一个关系模式对应一个关系的结构。其格式为:
关系名(属性名 1,属性名 2,…,属性名 n)
在 Access 中:
表名(字段名 1,字段名 2,…,字段名 n).元组
二维表(关系)中的每一行。对应在表中为记录。.属性
二维表(关系)中的每一列。对应在表中为字段。.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如:性别只能取“男”和“女”。.关键字
唯一地标识一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如:教师表中的编号。在 Access 中,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就起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作用。.外部关键字
如果一个表的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这个字段(属性)就称为外关键字。
二.关系的特点.关系必须规范化
是指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即表中不能再包含表。.在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即冗余。4 .在一个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5 .在一个关系中列的次序无关紧要。
1.2 关系数据库
1.2.2 关系运算
一.传统的集合运算.并
两个结构相同的关系的并是由属于这两个关系的元组组成的集合。.差
两个结构相同的关系 R 和 S 的差是由属于 R 但不属于 S 的元组组成的集合。.交
两个结构相同的关系 R 和 S 的交是由既属于 R 又属于 S 的元组组成的集合。二.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
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投影
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联接
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为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的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自然联接
在联接运算中,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联接操作。去掉重复字段。
1.3 数据库设计基础
1.3.1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一.设计原则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应遵从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的原则.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 .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元素.用外部关键字保证有关联的表之间联系
二.设计步骤.需求分析
(1)信息需求
(2)处理需求
(3)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确定需求的表
遵从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的原则,即一个表描述一个实体或实体间的一种联系,并将这些信息分成各种基本实体。.确定所需字段
(1)每个字段直接和表的实体相关
(2)以最小的逻辑单位存储信息
(3)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
(4)确定主关键字字段.确定联系
对于一对多的联系,可以将其中“一方”表的主关键字放到“多方”表中作为外关键字。“一方”用索引关键字,“多方”使用普通索引关键字。
对于一对一的联系,两个表中使用同样的主关键字字段。
对于多对多的联系,为了避免数据重复,一般建立第三个表,把多对多的联系分解两个一对多的联系。这个第三个表可以看成纽带。纽带表不一定需要自己的主键,如果需要,可以将它所联系的两个表的主关键字做为组合关键字指定为主关键字。.设计求精
检查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缺陷可能会使数据难以使用和维护。
(1)是否忘记了字段?
(2)是否存在大量空白字段?
(3)是否包含了同样字段的表?
(4)表中是否带有大量不属于某实体的字段?
(5)是否在某个表中重复输入同样的数据?
(6)是否为每个表选择了合适的主关键字?
(7)是否有字段很多而记录很少的表,并且许多记录中的字段值为空?
1.4 SQL 基本命令
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数据库查询语言,它包括了数据定义、查询、操纵和控制 4 种功能。
SQL 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基本表:本身独立存在的表。
视图: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它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即数据库中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
1.4.1 SQL 基本语句
最常见的 SQL 语句是 SELECT。
基本格式:
SELECT [ALL/DISTINCT] *|< 字段列表 >
FROM < 表名 > [WHERE < 条件表达式 >]
[ORDER BY < 列名 > {[ASC|DESC]}]
例:在 Access 中,在教师表中查询姓名为“王”的教师,并按照姓名升序排列。命令为:
SELECT * FROM 教师 WHERE 姓名 LIKE “ 王 %” ORDER BY 姓名 ASC 1.5 Access 简介
Access 是一种关系型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Microsoft Office 套件产品之一。
1992 年 11 月推出 Access 1.0,Microsoft 先后推出 2.0,7.0/95,8.0/97,9.0/2000,10.0/2002,直到 Access 2003。
特点: .具有方便实用的强大功能。.可以利用各种图例快速获取数据。.可以利用报表设计工具,方便生成报表。.能处理多种数据类型。.采用 OLE 技术,能方便创建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库。.支持 ODBC 标准的 SQL 数据库的数据。.设计过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好的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了断点设置、单步执行等调试功能。.与 Internet/Intranet 的集成。.可以将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建立移进用户环境,并最终使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的关系淡化。
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Access 数据库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组成,如图 1-2 所示。其中对象分为 7 种: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
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存放中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报表、查询和窗体都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信息,以实现用户的某一特定的需要。
表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表中的列为字段,行为记录。
查询是用来操作数据库中的记录对象,利用它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或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筛选出需要操作的字段,并可以把它们集中起来,形成所谓的动态数据集,并显示在一个虚拟的数据表窗口中。
窗体:数据库与用户进行交互操作的界面。其数据源可以是表或查询。
报表:数据的输出方式,可以将数据库中需要的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分析、整理和计算,并将数据以格式化的方式打印输出。
数据访问页:是一种特殊的 Web 页,用户可以在此 Web 页与 Access 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联接,查看、修改 Access 数据库中的数据。
宏:一系列操作的集合。
模块:将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声明和过程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保存的集合。
1.6 启动和关闭 Access 1.6.1 启动 Access
“开始 / 程序 /Microsoft Access”
1.6 启动和关闭 Access 1.6.2 关闭 Access 4 种方法:
(1)单击 Access 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2)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3)使用 Alt+F4 快捷键
(4)使用 Alt+F+X 快捷键
一、填空题
1.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几个阶段。.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______________,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代价。.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分为 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 两大类。.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又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两种。.数据库系统的 5 个组成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有如下三种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有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结构相同的关系 R 和 S 的 _______ 是由属于 R 但不属于 S 的元组组成的集合。. 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数据库查询语言,它包括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种功能。.Access 数据库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组成。其中对象分为 7 种: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之间存在大量重复数据,数据冗余大。
B 文件系统阶段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独立性,数据文件可以长期保存。
C 数据库阶段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减少了数据冗余。
D 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
A .选择
B .投影
C .联接
D .自然联接
3.关闭 Access 可以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B .使用 Alt+F4 快捷键。
C .使用 Alt+F+X 快捷键。
D .使用 Ctrl+X 快捷键。.数据库技术是从 20 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
A.60
B.70
C.80
D.90 .使用 Access 按用户的应用需求设计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的数据库和配套的应用程序系统,属于一种()。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应用系统
D.数据模型.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表示关系的一个()。
A.属性
B.字段
C.集合 D.记录.数据库是()。
A.以—定的组织结构保存在辅助存储器中的数据的集合。
B.一些数据的集合。
C.辅助存储器上的一个文件。
D.磁盘上的一个数据文件。.关系数据库是以()为基本结构而形成的数据集合。
A.数据表
B.关系模型
C.数据模型
D.关系代数 9 .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表()。
A.完全独立,相互没有关系。
B.相互联系,不能单独存在。
C.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D.以数据表名来表现其相互间的联系。10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cess 只能使用菜单或对话框创建数据库应用系统。
B.Access 不具备程序设计能力。
C.Access 只具备了模块化程序设计能力。
D.Access 具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力,并能创建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答案 填空题
1.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2.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3.紧密结合、松散结合
4.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逻辑上分布
5.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 DBA)和用户。
6.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7.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8.差
9.数据定义、查询、操纵和控制
10.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
选择题
D A D A B D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