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严格安全准入条件强化安全许可监管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严格安全准入条件强化安全许可监
豫安监管„2011‟58号 管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了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促进企业保持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控制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严格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以下称高危行业)企业准入条件和安全许可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依法依规,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高危行业企业申请安全许可证,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安全生产标准。
(二)符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求。产能和规模符合国家和我省最低准入标准,不得使用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的落后工艺和产能。
(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含安全监控设施和防有毒有害气体、防尘、排水、防火、防爆等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应当按照规定经安全检测检验合格。
(五)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场所及储存装置和输送管道应当按规定安装介质泄漏报警仪表,其中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应当安装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六)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当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
(七)从业人员的专业学历、从业经历、安全培训情况应当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八)应当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带班、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应急处置措施、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及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九)井工开采的非煤矿矿山应当按规定安装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危险化学品企业所在园区(集聚区)应当按规定进行并通过整体定量风险评价;烟花爆竹企业应当达到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要求。
(十)建设项目应当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高危行业企业安全许可证期满申请延期的,也应当符合以上条件。
二、严格审查,全面落实安全许可制度
(一)严格许可程序
省安全监管局直接审查发证的,有关业务处室要依法进行审查,形成初步意见,报局行政许可审查会议,决定是否同意许可。
省辖市安全监管局受省安全监管局委托办理的许可事项,要依法进行审查,并征求企业所在辖区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的意见。受委托行政机关的拟授予许可文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申请表》《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审查书》)中应明确“同意许可”的意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许可办结截止日前15个工作日,报省安全监管局备案,申请编号、用印。经省安全监管局业务分管副局长签字同意后,颁发许可证。
省安全监管局许可办根据省辖市安全监管局拟授予许可的文件、省安全监管局《许可证用印审批表》和业务处提供的制证电子信息制作证书,并每月通报许可信息,在省安全监管局网站上予以公告。
(二)严格许可审查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对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许可以及经营、销售许可等证书的颁发管理。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批准或者验收,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程序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不符合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认真执行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依法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依法组织审查和验收。未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行政许可,企业不准开工投产。
(三)严格监督检查
省辖市安全监管局在省安全监管局委托的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严格条件,严格程序。省安全监管局依法对委托省辖市安全监管局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年度执法监察计划。
监督检查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监督检查方法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并如实记录检查情况。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存档。
监督检查的内容、方式和比例由省安全监管局确定。可以对
下列内容进行检查: 1.申报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2.审核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3.检测检验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结论性意见是否明确并符合规定;
4.生产经营现场状况; 5.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三、加强监管,建立安全许可退出机制
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企业不具备安全许可条件,或取得许可证后未持续保持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条件的,依法严肃处理;发现企业和评价机构在许可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依法暂扣、吊销其相关资质,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发现受委托单位未按规定条件、程序进行行政许可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通报,直至收回对该受委托单位的行政许可委托。
符合依法撤销、暂扣、吊销和予以注销安全许可证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一)撤销安全许可证的情形 1.超越职权颁发的;
2.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程序颁发的;
3.不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颁发的; 4.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
(二)暂扣安全许可证的情形 1.不再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之一的;
2.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3.在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达标,整改后仍不达标的; 4.存在重大隐患的。
(三)吊销安全许可证的情形
1.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安全许可证的;
2.不再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要件之一,并且情况严重的;
3.暂扣安全许可证后未按期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4.非煤矿矿山未按期完成“六大系统”安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自动化系统改造未按期完成的;
5.存在重大隐患,拒不停产撤人、整改治理,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安全许可证被吊销后,企业不得进行与原许可事项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注销安全许可证的情形 1.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
2.安全许可证被依法撤销、吊销的;
3.安全许可证有效期满后,3个月内未提出延期申请的。依法注销的安全许可证,在省安全监管局网站上予以标注。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2011年3月8日省安全监管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安全准入条件加强安全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2011‟11号)同时废止。
附件 1:许可证用印审批表.doc
2: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委托实施事项检查表.doc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
第二篇: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
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
安全生产是单位的头等大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防洪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不断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由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的转变,由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的转变,由事故发生后的查处向强化基础管理防范各类事故的转变,由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工安全教育提高防范事故的综合素质的转变。总之,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加强监管、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具体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这一原则是针对存在的“只抓生产,忽视安全”的现象而提出的,对于保证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并非所有领导人都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原则,有的领导人认为这一原则是针对分管生产的领导而言的,自己不直接管生产,也就可以不管安全,即便是自己分管的部门出了安全生产事故,也应该由部门负责人承担责任,与自己无关。这一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应该看到,单位的管理是一个综合体系,所有的部门都要直接、间接地为完成、生产、管理任 1
务而进行工作。因此,广义地说,单位的所有领导人都是管生产的,他们必须同时管安全。进一步来说,安全就是效益,实现安全生产是单位的总体目标,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要上下左右、方方面面通力协作,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绝非是仅仅分管生产的领导所能胜任的。不同的部门、所有的领导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只是所承担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再者,实际上,在一个单位所有的部门都从事着生产、管理活动,其中都潜伏着一定的危险因素,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而这些活动都是由单位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管理的,其中的安全问题理所应当地由他们负责。由上述分析可见“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适用于单位各级组织的所有领导人,他们都应该为安全生产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二、要经常性的进行安全生产思想教育。人的正确行动来源于正确的思想而正确的思想离不开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因此要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思想教育,提高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我防控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特别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着重从党纪国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安全与生产统一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有些领导对待安全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到出了事故才后悔没有重视安全。然而时过境迁,等到下次又按这个模式循环一遍,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领导者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往往起了左右全局的作用,一个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抓得好坏,与领导是否重视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作为单位的领导者一定要非常重视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创新安全生产机制体制,促进单位的安全和谐发展。
2、安全生产思想教育要坚持不懈,做到警钟长鸣。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思想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外单位的经验和各种典型案例,进行形象、生动、具体的教育;结合对各种事故案例的分析,批评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提高全员的思想认识。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和抓住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和错误观点,如:重视生产轻视安全,认为完成了工作任务就可以了,出点事故算不了什么;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认为抓好安全影响了生产认为的完成;消极悲观,认为事故无法避免;冒险蛮干、逞强好胜,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规程;麻痹轻敌,存在侥幸心理等等。对以上这些错误思想和观点,出了加强正面教育,提高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责任感的自觉性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加以疏导、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改变那些不良的观点和错误做法。
3、要主动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技术人员、班
组长、特业人员、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经教育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尤其是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必需经过相关行业、工种安全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三是要不断深化安全生产的监管。长期以来,我们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主要是凭着直觉和经验,往往是事后追查,被动的进行事故管理难以做到事前预防。因此要结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改革,不断探索新路子,变被动管理为提前设防,注重打好基础。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注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和承诺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督导检查,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变事后追查为事前预防,使控制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是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保证单位生产安全,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就必须认真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严肃进行查处,依法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只有严肃查处各类事故,才能使各级领
导和广大员工受到深刻的教育,增强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主动性,从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杜绝伤亡事故。
2010
年5月14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工作的通知
日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日安监发[2010]13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
安全许可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安监局,市直有关企业:
近年来,各级安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市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工作逐步规范,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为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发证、变更、换证工作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发证、变更、换证工作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各区县局要合理规划调整危险化学品经营点布局,使经营店面相对集中,方便管理。对不符合布局要求的新设
-1-经营点,原则不再受理审批。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认真审核,对带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须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各区县局出具审核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市局。对农药、油漆类经营企业,市局受理时间为每月1日至10日,各区县局要汇总集中上报,同时填写《用印申请表》,报市局审批。经营单位变更单位名称、经济类型或者注册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当于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变更手续,换发新的经营许可证。对许可证有效期满后继续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单位,要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提出换证申请,并按照省安监局《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06‟52号)要求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必须提供每年的再培训记录。安全评价报告应如实反映经营单位对上次评价中提出的不合格B项进行整改的情况,原则上不合格B项应少于上次评价时的数量。对周边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的成品油经营单位,安全评价报告要详细描述周边情况,依据相关规范要求,明确表明安全距离问题的风险程度,针对采取的对策措施,作出“符合要求”或“不符合要求”的结论。对确因安全距离问题导致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换发经营许可证。对未按规定期限申请变更、换证而继续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罚。需要继续经营的,要将申请材料连同处罚的相关资料一同上报市
-2-局。自2010年起,实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公告制度,即每季度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情况进行公告,对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未提出申请(以市局收到申请材料时间为准)的危化品经营单位公告注销。
二、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变更、延期工作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变更、延期工作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对初次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原有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需要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审查发证(变更)工作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同步进行。由各区县局对企业上报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资料及《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材料初步审查后,转报市局,由市局组织验收审查。变更主要负责人、隶属关系、企业名称的企业,要自工商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请,区县局出具审核意见,连同企业申请材料报市局。《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后继续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应当于《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提出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应按照《日照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实施意见》办理。各区县局是安全许可工作的第一道审核关口,要规范许可工作程序,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查。要检查企业首次申请安全生产可
-3-许证时作出的承诺是否兑现,没有兑现的,一律不予换发;对安全培训、工伤保险、法定检测检验、隐患整改等方面一律不得以书面承诺形式代替相关安全条件;对安全评价报告中专门章节和附件材料是否全面要认真审查,存在重大安全问题的、申请材料不齐全和填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受理。对未按规定期限申请变更、延期而继续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要下发停产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并予以相应行政处罚,或者依法对其予以关闭。未实施处罚的,一律不予办理变更和延期手续。
三、进一步做好危化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
危险化学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和《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标准、程序、条件和时限,认真审查。各区县局要对危险化学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跟踪督查,设立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和竣工验收前,要进行现场核查,如实出具审核意见,确认项目选址、规模、进度等情况。对未经设立审查批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准或变更后未经审查而擅自开工建设的,试生产(使用)方案未备案而进行试生产(使用)的以及试生产(使用)逾期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要依法予以查处,随后方可按
-4-规定办理安全许可手续。对安全生产许可证被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被责令停止生产未办理手续或者被依法关闭终止生产活动,申请继续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应重新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没有进入园区或集中区域的不予安全审批;同时,也不再受理未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的区县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申请。
四、进一步做好安全评价报告的审查工作
各区县局在组织安全生产许可工作审查过程中,要对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进行认真审查。一是要审查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范围与评价事项是否符合《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2号)的有关规定,对超出业务范围所作的安全评价报告一律不予受理。二是要审查安全评价报告与企业实际的符合性,重点审查评价报告引用的企业总平面布臵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总图布臵是否与现状一致、评价描述分析是否与现状相符、评价定性定量描述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工艺设备设施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评价内容是否完整且符合实际、评价报告是否存在明显违反法规标准的情况、评价整改意见和确认是否完整对应等。对确实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安全评价报告》,一律退回重新编制。三是要审查《安全评价报告》的评价结论是否客观公正、清楚准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必须作出“符合”、“基本符合”或“不符合”的结
-5-论;《设立安全评价报告》必须作出“满足条件”、“基本满足条件”或“不满足条件”的结论。对评价结论不明确的,一律不予受理。
五、进一步做好资料审查和档案管理工作
各区县局在受理企业上报申请材料时,必须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审查。要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上级负责的态度,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不断提高审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市局将定期对各区县局上报材料质量情况进行通报。各区县局要建立完善各类许可材料档案,在建立电子档案的同时必须建立纸质档案,指定专人保管,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基础保证。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九日
主题词:危险化学品 安全许可 通知
日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0年4月20日印发
第四篇:强化监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监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宜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何 峰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和大力扶持,县内食品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受经济发展特点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县食品加工基本停留在传统的食品行业,并带有明显简单化和随意性的特点,小作坊、小企业、小食摊大量存在,食品配套产业缺乏,农副产品缺乏标准化技术引导,食品流通领域、餐饮行业无科学的产品溯源制度和质量控制手段,致使我县食品质量环境不容乐观、质量水平不高。
一、宜宾县食品行业现状
全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63 家,其中54家取得市场准入资格,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9家,基本属于传统食品行业和简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长期以来,我县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众多,且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单
一、档次偏低,食品行业缺乏个体自律,产品质量把关不科学。通过2007年的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100%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流通领域经销户90%建立了进货查验程序,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基本建立,餐饮经营户环境卫生意识大幅提升,大部分餐饮从业人员能够持证上岗,食品安全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规模小,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县食品加工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参差不齐,生产加工仍以传统的食品加工业为主。如糕点、酱油、大米等多是生产程序和设施相对简单、人员要求相对较低、生产设备简陋的传统工艺,普遍呈现“多、小、散、乱、差”的特点,造成食品行业素质不高,规范性相对较低,短期内难以提高生产水平,整个行业难以做大做强。同时,我县没有食品机械、食品添加剂等生产企业,食品原材料由外地购入,生产成本较高,其他新兴食品行业难以立足,导致我县食品行业配套生产链难以形成。
(二)质量控制手段缺乏。生产环节上,我县以小作坊为主的食品产业格局决定了难以根本把关产品质量。小作坊加工条件简陋,生产设备简单,有的仅靠手工操作,生产和生活区不分,无清洗消毒设施、无防蝇防鼠措施、无防交叉污染措施,因而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小型生产企业人员流动性强,大多无质量专业人员,仅靠一些有一定经验的熟练工负责生产环节,原材料及成品的把关仅靠经验,质量的好坏凭市场的反应。这类企业占我县食品企业的95﹪以上。同时,小作坊业主文化素质较低,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甚至不重视,根本谈不上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流通环节上,食品销售者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系统的进货查验程序。如生鲜食品、食品原料和主食食品等多在集贸市场和饭店出售,少量在超市销售,其质量基本取决于初步的农业生产管理,销售又缺乏追溯机制,质量控制不到位。
(三)监督管理困难。我县地域广阔,乡镇食品加工点散布,这些食品加工点多为小作坊和个体工商户,又是当地经济的组成部分,生产成本低、季节性较强、产品流动快、无规范的账目管理,这些因素都致使监管和处罚难度加大。同时,通过简单的取缔与优化发展环境和解决就业问题本身就存在矛盾,这些都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一是部分企业负责人质量意识淡薄,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重视不够。质量出了问题,到处找门路,为自己开脱;二是消费者质量意识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大量农村消费者买到劣质食品,健康受到损害,不知道或不去投诉;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不具备辨别知识,选购食品时重价格、轻质量的观念仍然存在。
三、对策建议
(一)改善产业格局,扩大产业规模。一是做大规模。要立足现有特色食品和传统食品,依靠龙头企业,努力带动我县食品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我县应立足于现有的特色传统食品,如合什手工面、合什花生、柳嘉醋、潮糕等,以特色为契机,既对现有特色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又开发全新的特色食品种类,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造就特色食品品牌,实现规模化发展。对重啤、汇宝肉制品等龙头企业,应大力扶持,积极提供政策服务,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铸就信誉,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经济增长。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制定食品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食品工业配套产业链发展管理体制,把食品配套产业链发展目标纳入经济发展计划,确保其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要积极鼓励众多的小企业、小作坊,采取集中生产和建立合作组织的方式,把分散独立经营的小家小户组织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生产规范,统一检测产品,统一挂牌销售,加强规范管理,变“堵”为“疏”,引导他们走守法经营、清洁生产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小企业、小作坊从暗处走向明处,发挥自己灵活经营的特点,规范进入市场,彻底消灭管理“盲区”,杜绝违规生产,确保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好转。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切实强化措施,加大查处力度,杜绝违规使用农药、化肥,为农副产品生产和兽禽饲养提供安全、洁净的社会环境。继续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科学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到主产区建立跨区域的原料基地,引导原料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确保加工企业货源稳定发展。同时,对食品工业及其配套产业项目安排给予重点支持,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食品工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以及设备引进方面的贷款贴息,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二)强化监管,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准入安全。一是强化准入监管。质监部门要严格依据市场准入制度把好食品第一关,切实规范用量和使用方法,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对国家要求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要鼓励企业取得准入资格;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帮扶,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强化企业规范生产意识;对完全不具备条件的生产加工作坊,要进行重点监控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证照不齐且生产条件极端恶劣的加工点,要及时坚决取缔或改造。二是强化市场监管。要以大型批发市场、商场和超市作为示范点,进一步建立完善食品质量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质量承诺和不合格食品立即撤柜召回制度。进一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要以村、组为单位,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人和信息联络人,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通报,对行为人进行严厉处罚,并坚决予以下柜。切实加强环境卫生监管,认真落实健康检查制度,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经营户予以坚决取缔。继续做好定期抽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工作,深入开展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三是强化社会监督。要建立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切实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各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要建立举报投诉网络,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食品销售的大型区域张贴“12315”“12365”举报电话。
(三)深化整治,切实提高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一是完善机制。继续把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乡镇、本行业的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单位的专项整治方案,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和考评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强化责任。继续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工作意识,严格落实整治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确保专项整治有序有效推进。三是协同作战,严厉打击。县质监、工商、农业、卫生、药监、经商、畜牧等相关部门既要分兵把口、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地区联动的综合打击局面。要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对专项整治发现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四是强化宣传。要继续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宣传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深刻揭露假冒伪劣产品的社会危害性,及时曝光各类制假售假行为,切实提高全民质量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监管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监管的通
知(国质检监联〔201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厅(局):
为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安检机构”)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安检机构检验行为,提高检验水平,切实做好机动车查验工作,经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
(一)解决部分机动车安检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问题。针对当前部分安检机构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因而无法获得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的问题,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具体实施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部分机动车安检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问题。
(二)严格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工作责任制。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大资格许可工作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受理、审查、批准等工作,要建立相互监督制约的许可工作机制,明确该项行政审批工作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确保工作合法有效。
(三)依法审查安检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格条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对安检机构的检验资格许可条件及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未取得资格许可、计量认证证书,或者资格许可、计量认证过期的,责令暂停检验工作,限期申请办理。对超范围检验的,依法处罚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其检验资格。对使用未经省级质监部门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从事检验工作的,要依法处罚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其检验资格。同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当地公安机关。
(四)加强对安检机构的监督检查。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组织对辖区内安检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检验设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参数设置、数据保存、日常维护等情况。对设备未检定或超出检定有效期的,设备老化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的,责令停止使用并依法处罚。对检测设备达不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或更新设备,整改不合格的,依法撤销其检验资格。对利用系统软件出具虚假报告的,要予以纠正,并依法处罚。
(五)开展对安检机构的网络监管。有条件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会同公安机关,共同制定安检机构网络监督规定,在安检机构相关工位统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受检机动车及其检验全过程进行视频监控,实现对安检机构机动车检测工作的数据和视频实时网络监控;督促安检机构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检测设备、数据进行控制、监督和管理。
(六)开展检测能力评估。各地公安机关要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辖区内安检机构检测线数量、检测设备、检验人员、检测场地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建立安检机构的基础数据库,核定安检机构每日检测车辆数量上限,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级公安机关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对安检机构超出核定工作量检验机动车的,暂停检验工作,责令整改。
二、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监管
(一)切实做好机动车查验工作。一是制定完善查验员管理办法。省级公安机关要制定完善机动车查验员资格管理办法,细化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查验员的准入资质、承担业务范围、工作职责、配备查验工具、考核监督办法和相关法律责任。二是集中开展业务培训。各地公安机关要积极开展查验员的岗位技能培训、轮岗轮训、查验技能大练兵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警示教育活动,提升查验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省级公安机关要对查验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考试合格的持证上岗,考试不合格的调离岗位。三是强化对查验工作的监督。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通过现场检查、档案抽查、数据监测、集中暗访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查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大中型客车、重中型货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校车等重点车型的外观查验项目和方法提出明确要求,对查验员不查验就签字、漏检漏查、降低查验标准等问题,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四是落实对安检机构的监督职责。各地公安机关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对安检机构检验行为的监督,对于不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并依法查处,同时通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暂停其检验工作,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资格。
(二)加强对机动车检验工作数据的监督。各地公安机关要利用机动车业务监控平台,加强对机动车业务工作数据的监测分析,及时核查异常检验、委托检验等数据,对存在问题的进行倒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三)严格路面检查。各地公安机关要在路面值勤执法中,加大对逾期未参加安全技术检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驾驶具有安全隐患机动车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一律予以收缴,强制报废。
(四)严厉打击安检机构参与非法中介的行为。安检机构要通过简化工作流程、设置引导标志、增加导办人员等方式为群众检车提供便利,挤压非法中介的生存空间;要通过设置展板、粘贴标语、发放告知材料,加大宣传告知力度,避免群众上当受骗;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禁止与非法中介相勾结牟取经济利益。安检机构要对场内及周边的非法中介和人员进行清理,对存在扰乱办公秩序、骗取群众钱财等非法中介人员,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进行查处。对安检机构参与非法中介活动,违规开展检验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严肃处理。
三、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一)建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安机关要建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通报信息,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安检机构监管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
(二)建立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安机关要建立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安检机构主体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采取明查暗访、档案抽查、数据监测等手段,对当地安检机构开展联合检查。对存在不检验就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为检验不合格车辆出具检验合格证明、用其他车辆替代检验、以及为盗抢车、拼组装车辆、报废车辆、违法改装车辆检验等严重违法违规情形的,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安机关要依法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撤(吊)销其检验资格。
(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安机关要建立以媒体曝光、群众举报奖励等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机制,在安检机构、车管所、互联网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鼓励群众监督。对群众举报情况查证属实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严肃处理。
(四)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对本地机动车检测行业进行调研,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检测”的原则和机动车安检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安检机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安检机构,引导安检机构良性发展,防止恶性竞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受理新建安检机构的申请时,应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四、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当前安检机构存在检验行为不规范、出具虚假检验结果、部分检测设备不完善、检验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经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研究决定,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附后),督促安检机构加强检验工作管理、规范检验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监管,提高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水平。
附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日
附件: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专项整治方案
近年来,通过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安检机构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上道路行驶机动车的安全性能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中仍然存在检验行为不规范、出具虚假检验结果、部分检测设备不完善、检验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经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专项整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规范、整治和打击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安检机构的主体责任意识,落实责任制;强化监管手段和措施,加强检验工作管理;保证所有检测设备都在计量检定(校准)周期之内;规范检验行为,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切实做好机动车查验工作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使违法违规检测行为得到有效遏止。
二、整治重点 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对安检机构的资质、检验行为、检验人员、检验设备等内容开展监督检查,切实规范机动车查验工作,组织开展相关培训考核,积极清除非法中介机构和人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集中对辖区内的安检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要会同公安厅(局),组织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明查暗访、档案抽查、数据监测等手段,集中对本行政辖区内安检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检验资质是否真实有效,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文件资料是否完整,检测设备维护情况,检测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内容,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及时作出处理。对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条件的,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吊(撤)销资格许可证书。
(二)依法查处安检机构违法违规检验行为。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要会同公安厅(局),结合本省安检机构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查处安检机构违法违规检验行为,针对无证检验、不检验出报告、更改检验结果、漏检检验项目、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违法违规检验行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责令停止检验工作,情节严重的,撤销检验资格,涉嫌追究刑事责任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严重违法安检机构列入“黑名单”,公开曝光。
(三)严厉打击安检机构参与非法中介的行为。安检机构要通过简化工作流程、设置引导标志、增加导办人员等方式为群众检车提供便利,挤压非法中介的生存空间;要通过设置展板、粘贴标语、发放告知材料,加大宣传告知力度,避免群众上当受骗;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禁止与非法中介相勾结牟取经济利益。安检机构要对场内及周边的非法中介和人员进行清理,对存在扰乱办公秩序、骗取群众钱财等非法中介人员,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进行查处。对安检机构参与非法中介活动,违规开展检验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开展培训和考核。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开展对安检机构人员的考核,重点是加强安检机构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责任感,了解国家政策、规章制度、标准以及工作要求,全面提高安检机构的技术水平。各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查验员的岗位技能培训、轮岗轮训、查验技能大练兵等活动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警示教育活动,提升查验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对查验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考试合格的持证上岗,考试不合格的调离岗位。
(五)核查投诉举报。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安检机构、车管所、互联网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鼓励群众监督。对群众举报情况查证属实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厅(局)要按照统一部署,联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基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开展此次专项整治工作。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厅(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配合,建立密切协作和联系沟通机制,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监管合力。
(三)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厅(局)要适时组织对市(地)级和县级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严格落实整改。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要做到随发现、随处理、随报告。对此次集中整治工作中暂停检验工作的安检机构,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合理分流检测工作,满足群众需要。
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实施,2010年9月1日前完成专项整治工作。整治期间请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厅(局)于每月10日前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及有关统计数据(见附表)分报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并于2010年9月10日前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书面总结及最终统计数据(见附表)分报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
附表: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专项整治工作报表
相关资料下载: 附表1: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专项整治工作报表.doc 附表2: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专项整治工作报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