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9:4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

第一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4-21 【生效日期】2005-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人大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

(2005年4月21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草案)》,决定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作如下修改:

?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

二、第二条第二款修改为:“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

三、合并第三条、第四条为第三条,内容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宗教团体、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依法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信教公民与国家、社会、个人之间存在的各项相关社会公共事务。” ?

四、第五条改为第四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

五、第六条改为第五条,并将第二款修改为:“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

六、第七条改为第六条,并将第三款修改为:“市和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对本市和所辖地区的宗教事务负有指导、协调、管理、监督的职责。” ?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市和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

七、合并第九条、第十条为第七条,内容修改为:“成立宗教团体,应当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同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

八、第十一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宗教团体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

?

“宗教团体在坚持其宗旨,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当协助政府贯彻执行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和法制的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组织或者协助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

九、第十二条改为第九条,并将第二款修改为:“印刷、出版和发行宗教报纸、宗教期刊、宗教图书、宗教电子出版物和宗教音像制品等(以下统称宗教出版物),应当按照国家与本市有关出版管理的规定办理。” ?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以下统称宗教组织)需要印制宗教出版物以外的宗教印制品(以下简称宗教印制品)的,应当按照国家与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

十、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办以自养为主要目的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其税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

十一、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由市有关宗教团体按照有关规定认定。经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应当报市和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

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三条:“符合参加本市社会保障基本条件的宗教教职人员,可以参照本市有关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

十三、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本市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外地,或者外地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本市主持宗教活动或者在宗教活动场所任职的,应当经市有关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市和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

十四、第十九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登记,供信教公民在本市进行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下称寺观教堂)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

十五、第二十条改为第十七条,修改为:“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由宗教团体向拟设场所所在区、县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拟同意的,提出审核意见,报市宗教事务部门审批。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区、县宗教事务部门的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宗教活动场所筹建完成后,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登记手续。” ?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非宗教组织不得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设置宗教设施。” ?

十六、第二十一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档案、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各项制度,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

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应当向所在区、县宗教事务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的管理情况报告。

?

“任何组织和个人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规定,尊重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信仰习惯。” ?

十七、第二十二条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分立、迁移,宗教活动场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任职或者离任以及变更登记其他内容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其中终止的,财产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

十八、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条,合并第一款、第二款为第一款,内容修改为:“宗教组织可以接受个人和团体自愿的布施、乜贴、奉献和其他捐赠(包括遗赠)。接受外国宗教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

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宗教组织接受的捐赠,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非宗教组织不得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各类宗教性的捐献。” ?

十九、合并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为第二十二条,内容修改为:“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拍摄电影、电视片,设立商业、服务性网点,应当事先征得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市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

二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三条:“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根据不同规模,应当事先征得区、县或者市宗教事务部门同意。” ?

十一、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场所内不得进行有悖于社会公德或者本教教义的占卜命运、驱鬼治病等活动。” ?

十二、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和经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场所内进行。” ?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非宗教组织不得举行宗教活动。” ? 二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举办超过日常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依法应当取得市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需要市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的,应当向举办地所在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

“主办上述活动的宗教组织,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批。” ?

十四、第三十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信教公民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按照各教的教义、教规和习惯参加宗教活动,家庭信教成员也可以在本人的家里过宗教生活。” ?

十五、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宗教活动不得影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 ?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蛊惑蒙骗他人,进行危害社会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活动。” ?

十六、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二条,修改为:“设立宗教院校,应当由市宗教团体向市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意见,拟同意的,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

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三条:“宗教事务部门应当支持宗教团体培养爱国爱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较高宗教造诣的宗教教职人员。” ?

十八、第三十八条改为第三十六条,修改为:“宗教院校的非本市户籍的毕业生,在本市稳定从事宗教主要教职三年以上的,由所在宗教组织及市宗教团体推荐,经市宗教事务部门核实,其户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报入本市。” ?

十九、合并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为第三十八条,内容修改为:“宗教财产是指宗教组织依法使用的土地,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房屋、构筑物、各类设施、用品、工艺品、文物、宗教收入、各类捐赠以及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合法收益和其他合法拥有的财产。?

“宗教组织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私分和损毁。” ?

“宗教组织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 ?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九条:“宗教活动场所收藏、使用的文物以及受国家委托代管、使用的文物,不得擅自馈赠或者转让,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 ?

十一、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条,修改为:“宗教房地产应当由市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按照有关规定申请登记,领取房地产权证书,报市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 三

十二、第四十三条改为第四十一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建筑中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或者市级以上宗教重点保护单位的,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划定其保护范围和周边建设控制范围。在保护和控制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执行有关规定。

?

“前款所列的宗教活动场所,未经市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和征求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不得改作他用。” ?

十三、第四十四条改为第四十二条,修改为:“因市政建设确需拆迁宗教活动场所的,拆迁人应当与市有关宗教团体协商取得同意,并征求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后,按照原有建筑面积重建或者给予相应的补偿。” ?

十四、第四十五条改为第四十三条,修改为:“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和动用宗教房地产,应当事先征得市有关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同意和征求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并与有关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签订协议,给予合理从优补偿、妥善安置。” ?

十五、第四十六条改为第四十四条,修改为:“宗教组织未用于宗教活动的房屋、构筑物,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出租。宗教活动场所用于宗教活动的房屋、构筑物及其附属的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房不得转让、抵押或者作为实物投资。” ?

十六、第四十九条第一款改为第四十五条,修改为:“外国人可以在本市宗教活动场所内参加宗教活动。本市宗教活动场所可以应外国人的要求为其举行道场、法会、洗礼、婚礼、葬礼等宗教仪式。” ?

“在本市的外国人集体进行宗教活动应当在本市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由市宗教团体组织,必要时,可以在市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场所或者临时地点进行。外国人集体进行宗教活动时,由场所或者临时地点所在区、县的宗教事务部门负责管理。” ?

十七、第四十九条第二款改为第四十六条,修改为:“市宗教团体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邀请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来访的外国人在本市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 ?

十八、第五十二条改为第四十七条,删去“音像制品和印刷品”。

?

十九、第四十七条改为第四十八条,修改为:“外国人可以与本市宗教组织、宗教界人士进行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

“本市宗教组织、宗教界人士与外国人在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中,应当坚持独立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平等友好的原则。” ?

十、第四十八条改为第四十九条,修改为:“本市宗教组织和宗教界人士应邀出访或者邀请国外宗教组织、宗教界人士来访,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

十一、第五十三条改为第五十条,其中的“本市有关部门”改为“任何组织”。

? 四

十二、第五十四条改为第五十五条,修改为:“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财产等违法活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十三、第五十五条改为第五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二条:“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三条:“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四条:“未经市宗教团体认定的人员主持宗教活动、进行非法传教活动、利用宗教进行诈骗活动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六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有违法所得的或者非法财物的,由有关部门予以没收:

?

(一)未经批准或者备案,举办超过日常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

?

(二)未经批准设立宗教院校的;

?

(三)违反国家规定接受和使用境内外捐献的。” ?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七条:“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由宗教事务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情节较重的,可建议有关市宗教团体暂停或者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 ?

十九、第五十六条改为第五十八条,修改为:“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

“收取罚没款时,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款按照规定上缴国库。” ?

十、第五十七条改为第五十九条,修改为:“当事人对宗教事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

十一、第五十八条改为第六十条,修改为:“宗教事务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十二、第五十九条改为第六十一条,修改为:“外国人违反本条例,宗教事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劝阻制止;违反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行为或者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十三、第六十条改为第六十二条,修改为:“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居民在本市进行宗教活动,按照国家规定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

十四、删除第八条、第十五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

?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常委会的工作和2010年的主要任务,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是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双重考验,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和世博会筹办取得新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实现“四个确保”要求,依法履行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职责,在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审议通过法规11件;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18项,开展执法检查2项;就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5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74人次。常委会及各委员会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上海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全力推动本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常委会将推动“保增长、调结构”和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作为重点工作,综合运用法定职权,加强监督和调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着力发挥人大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保增长”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中央和本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企业、促进增长”政策,为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常委会成立专项监督工作小组,走访7个部门,深入9个区县、3个开发区、60多家企业开展调研,提出要处理好应急政策和长效机制、保增长和调结构、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抓好相关配套措施衔接等意见,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也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发挥预算监督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听取和审议2009年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008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本市2008年市本级决算,并审议通过2009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支持本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6亿元,确保国家关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战略在本市得到贯彻落实。结合评议市政府上半年工作,全体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等意见,为实现全年“保增长”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常委会通过地方立法探索营造有利于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体制建设、吸引人才的法制环境,前后修改23稿,召开11次立法调研座谈会,吸收400多条修改意见,审议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发挥浦东新区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中的重要作用,常委会作出《关于撤销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若干问题的决定》,依法指导浦东新区做好新一届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开展科技创新专项监督,通过对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比较研究,提出了要完善科技政策和优化创新环境、促进政策服务到位、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强创新主体意识等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修订节约能源条例,推动节能工作从工业节能向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生活等领域延伸。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监督为重点,推动市政府加快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常委会还修订旅游条例,支持培育旅游经济新增长点,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推进世博会有序筹办。筹备和举办世博会是推进上海科学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历史机遇,也是促进依法治市和改善城市法治环境的契机。常委会结合落实“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开展《关于促进和保障世博会筹备和举办工作的决定》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政府加快制定并实施各项行政管理措施。修改拆除违法建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法规,开展市容环境建设及管理情况监督,全力支持政府加大查处违法行为的力度。“世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开展“优化法治环境、共铸世博精彩”专题活动,16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和2万多名市民群众参加,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和支持世博会筹办的社会氛围。以促进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两个“全覆盖”动态服务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建设“平安世博”工作的监督,推动形成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专题审议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督促政府做好世博会期间清真食品的供应保障,在交通枢纽设立清真食品网点,建立清真食品管理的长效机制。常委会还制定或修订公共场所控烟、志愿服务、消防、防震减灾等法规,为科学办博、依法办博提供有力支撑。

二、关注民生、聚焦热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把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与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结合起来,努力做到重民情、听民声、解民忧。

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委会坚持问需于民,深入基层,向一线工人、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社区居民了解实情,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连续三年开展稳定和促进就业专项监督,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青年白领等重点对象的就业困难问题,提出加强政策宣传、扩大政策效应、完善就业体制机制等意见,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分8个专题对“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进行调研,要求政府着力解决监管职责不清、主体不明等问题;开展水环境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修订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推动饮水安全关口前移。连续两年开展“公交优先”战略实施情况监督,促进完善居住区公交配套和加强公共交通安全保障;开展对保障性住房和旧区改造情况的专题调研,支持政府加大相关政策的推进力度。常委会还修订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关注本市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和医改方案的制订工作,支持政府完善教育卫生体制。

重视对社会关注问题的调研和监督。常委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件处置过程中,常委会及时成立由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专项监督小组,并与区县人大联合,开展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情况监督,提出要落实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责任,加强资质、资格管理,完善招投标制度,改革监理委托模式,建立健全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依法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等意见,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吸纳,及时制定和落实改进工作的方案。采用错误执法方式整治非法营运事件发生后,开展专题调研,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一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手整治非法营运,同时做到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立足长效、综合治理。针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问题,听取有关情况报告,要求相关委员会加强对政府部门落实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情况的督促检查,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涵。常委会积极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监督和支持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首次就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作出决议,推动形成法律监督工作的合力,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优势。开展对法院行政案件审判工作的跟踪监督,市高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审议意见,采取措施切实整改,制定了完善行政申诉、再审机制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等6个文件。开展对律师法、信访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调研,为推动解决相关难点问题、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打下了基础。常委会会议首次审议落政后代经租侨房问题,推动政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调整相关政策,促进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跟踪监督居(村)委会建设情况,选取23个街镇调查落实情况,推动相关部门精简会议、调整考核评比指标,为居(村)委会减压,在培育基层群众组织自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更好地发挥居(村)委会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民增收等问题开展调研,依法保障农民利益。

三、改进方法、完善机制,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市人大代表是本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常委会在加强代表工作上下功夫,力求在依法管理地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更好地发挥市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

提高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水平。常委会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在做好代表履职轮训的基础上,加强代表专题培训,举办了基层代表、代表小组召集人、参与信访、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等11期培训班,350人次代表参加培训,代表履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改进和完善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全年通过走访、约见、座谈等多种形式,联系市人大代表987人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试行)》,推进市人大代表固定联系2至5名区县人大代表的制度,健全代表小组活动的联系网络,召开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实效。此外,常委会还完善“人大代表网”服务功能,为代表查阅信息资料、提交书面意见、与承办单位沟通等提供便利;改进代表履职信息登记工作,统筹安排好代表履职活动。

改进代表专题调研和视察等工作。常委会着力突出重点,努力增强代表专题调研和视察的实效。拟定6大方面的调研课题供代表选择参加,563位市人大代表就加快建设航运中心、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区服务等21个专题,开展调研,提出的一些意见已被政府部门列入计划并积极推进。组织全体代表参加人代会前集中视察,代表们以加快世博会筹办为重点,就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建设、志愿服务等8个专题开展视察,为办好世博会贡献智慧和力量。担任公检法、教育卫生等24家单位监督员的193名人大代表,积极参加各项监督评议工作,推动“一府两院”改进政风行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从事法律工作的市、区人大代表积极参加普法活动,开展“人大代表说法”系列讲座,为8000多名工人、农民、社区居民义务进行法规解读、咨询等工作,增强了群众学法、用法的能力。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有280多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7895人次代表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326名代表参与阅信接访,提升了常委会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

加强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处理及督办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的办理工作,积极促进代表依法履职。各专门委员会认真审议大会交付的34件代表议案,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审议结果报告,跟踪落实办理情况。去年近60%的立法项目,如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等,都来自代表议案;代表对常委会工作提出的33件书面意见,80%以上已被解决采纳。例如,代表提出的增强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扩大市人代会审查部门预算的范围、加强预算审查专题培训等,都被采纳并积极推行。健全代表书面意见督办工作机制,在优化办理答复结果分类、完善网上办理系统等基础上,积极改进督办方式,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提出书面意见的代表参加,分别对承办书面意见35件以上的8个政府部门进行上门集中督办,促进了政府部门与代表之间的沟通,推动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代表提出的关于尽早制订上海市人口中长期规划、给沪籍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加大租赁房屋管理力度等建议,都被市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1003件书面意见,已办复975件,还有28件在法定办复期内,其中解决采纳的有554件,占已办复件总数的56.8%,比上一提高16%。

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常委会履职水平。常委会坚持解放思想、求实奋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思想领先,完善制度。自身建设事关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充分发挥。常委会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深入学习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市委重要精神,认真贯彻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发挥人大作用的思路和举措。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举办中心组学习会、形势报告会和开展课题调研等形式,把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拓宽新思路,贯穿于常委会履职的全过程。2009年常委会开展课题研究70多项,认真总结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年来的经验,对改进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46项整改事项,改进相关工作,努力形成制度。如,围绕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和完善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学法、法规立项论证、立法部门定期沟通、法规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法规草案公布等5项制度。充分发挥专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对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为集中各方智慧、攻克立法难题创造条件。常委会还修订人事任免工作规程,规范审议意见办理工作程序,加强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发挥人大机关干部的集体参谋和助手作用。

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公开透明是鞭策和推进人大工作的强大动力。常委会将监督项目和全年制定、修改的法规草案全部向社会公开,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听证会、代表书面意见督办等活动进行网上直播;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头参加“人大网议日”活动,与网民互动交流;在“上海人大公众网”上开设“网友意见征集平台”,将相关意见、建议作为人大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参考。深入开展“让市民走进人大、让人大走近市民”活动,邀请更多市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继续开设区县人大视频会场,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参与和监督人大工作。

创新实践,提高工作质量。常委会探索并改进工作方式,着力增强履职实效。改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与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共同完善预算审查的方案与措施;试行部门预算全过程跟踪监督,为深化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打好基础。采用小型分散等调研方式,提高调研质量,如组织人大代表就近、分散、随机察看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及时向政府部门通报执法检查结果,并向社会公开,为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展各委员会之间、市与区县人大之间的工作联动,在科技创新、落政后代经租侨房等专项监督中,形成了更加全面、深入和详实的调研报告,提高了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积极探索跨省市联合调研方式,在饮用水水源保护立法过程中,首次邀请水系相连的无锡、苏州、嘉兴、湖州四地人大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调研,促进了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网上调研方式,通过“东方律师网”征求广大律师的意见,增强了法律监督专项调研的深度和广度。

在过去一年里,市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了政府采购、民办教育、文化产业等专题调研,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央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调研,大气污染防治法、工会法、台胞投资保护法的执法检查以及选举法修改征求意见等工作。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接待了美国、法国、巴基斯坦等45批外国议会代表团,加强了与国外议会和友好城市议会的交流。

各位代表,回顾2009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人大工作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及时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必须始终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从制度上保证更好地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各位代表,2009年常委会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源于市委的正确领导,源于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与广大代表的共同努力,源于区县人大和有关各方,特别是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在此,我谨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各位人大代表,在大家的积极募捐和大力支持下,上海人大援建的有500个床位的四川都江堰综合福利院已顺利落成并投入运行。

经过一年的努力,常委会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离广大人民群众、人大代表的期盼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对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调查研究,法规修改工作仍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特别是围绕市委提出的“四个确保”,推动涉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尚未做到跟踪落实、一抓到底;在组织代表活动、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工作中,推动解决代表意见、建议的力度还不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此外,常委会在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尚有许多工作待做。

2010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本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市委重大决策,全面落实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和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一、推动世博会成功举办。常委会要推动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让广大人民共享世博带来的欢乐和成果。一要聚焦平安世博建设,围绕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工作,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跟踪监督、代表视察、工作调研等多种方式,督促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落实各项行动方案,确保世博会平安举办。二要发挥代表优势,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及所在社区的密切联系,激发全市人民关心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动员和带领广大市民当好东道主、办好世博会,为世博会成功举办、造福人民作出贡献。三要运用法制手段推动放大世博后续效应,推动政府把世博会筹办期间的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长效机制,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上海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二、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本市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常委会要围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或修改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筑节能、城市规划等法规,开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降低碳排放等工作监督或调研,研究探索“三港三区”联动发展的法制保障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研究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战略性、前瞻性、体制性的问题,重点围绕经济转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管理等,提出相关议案和意见建议。继续加强预算监督工作,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三、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制定或修改住宅物业管理、终身教育促进、实施食品安全法、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动物防疫、养犬管理等法规。高度重视就业、住房、社会保障、教育等民生问题,开展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推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以及根据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规范行政行为等工作监督,继续跟踪教育中长期规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大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推动政府将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四、增强代表工作实效。在坚持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更好地通达社情民意。探索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的有效途径,支持区县在街道设立代表联络服务机构;进一步发挥代表小组在闭会期间的作用,组织代表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适时举行代表小组工作经验交流会,提高代表小组活动实效;深化代表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工作,及时收集反馈代表意见;进一步改进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办理,并积极吸纳到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人大代表网”和代表履职登记系统的作用,为代表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五、改进和加强常委会工作。认真落实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立法需求和人大代表的立法建议,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探索对争议较大的法规条文实行分项表决的做法;做好现行有效法规的清理工作,加强立法后评估工作,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贡献。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加大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在用好经常性监督手段的同时,探索运用其他法定监督方式的有效途径,提高人大监督工作实效。探索常委会任命人员接受监督的有效方式。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人大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完善议事程序和工作规则,提高常委会履职水平;健全市民参与立法听证、旁听常委会会议等制度,重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充满希望、催人奋进的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而不懈奋斗!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2号 【发布日期】2006-11-30 【生效日期】2006-11-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四川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名称修改为“四川省宗教事务条例”。

二、第一条修改为:“为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三、第四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国家主权,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干预和妨碍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制度。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四、第九条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经依法登记的、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下称寺观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两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具体区分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五、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筹备设立和登记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删去第二款。第三款修改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寺观教堂以外的组织及个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六、在第十一条“合并、”后增加“分立”。

七、第十二条修改为:“迁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经原登记机关同意;其中,迁建、扩建大中城市中的寺观教堂和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中的宗教活动场所,还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八、第十三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场所应当设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教务、人员、财务、会计、安全、治安、消防、卫生防疫、文物保护等管理制度,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九、第十四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宗教习惯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愿捐献的布施、奉献、乜贴和其他捐赠,但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十、第十六条修改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应当事先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和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十一、第十七条修改为:“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十二、第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藏传佛教**传承继位和天主教的主教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三、第二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宗教教职人员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十四、第二十四条修改为“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

十六、第二十五条修改为:“举行跨县行政区域宗教活动,须征得所在市(州)宗教事务部门同意;举行跨市(州)行政区域的宗教活动,须征得省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举办者应当在拟举行日的30日前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宗教事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对拟举办宗教活动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举办者;对不予批准的决定说明理由。”

十七、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

十八、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申请设立宗教院校,应当符合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规定的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

十九、第三十四修改为:“宗教院校可以依法接受资助或捐赠。”

二十、第四十九条修改为:“出版、印刷宗教出版物,按照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和《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办理。

“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二十一、五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歧视、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二)干扰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干扰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教务活动的;

(三)省外宗教教职人员擅自到我省举行或者主持宗教活动的;

(四)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传教的;

(五)非宗教教职人员和不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宗教活动的;

(六)接受境外组织和个人传教的。”

十二、第五十二条修改为:“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十三、删去第五十三条。

十四、第五十四条改为第五十三条,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擅自设立宗教院校的;

(二)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

(三)宗教活动场所已被撤销登记仍然进行宗教活动的。”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举办跨行政区域的宗教活动或者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分别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条第三款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销售、复制宗教出版物或者传播非法入境的宗教出版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十七、第五十七条改为第五十八条,修改为:“当事人对宗教事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调整后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4-21 【生效日期】2005-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人大

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

(1995年11月30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4月21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

事务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根据国务院《 宗教事务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

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宗教团体、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依法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信教公民与国家、社会、个人之间存在的各项相关社会公共事务。

?

第四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

?

第五条 坚持宗教不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的原则。

?

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以下简称市宗教事务部门)是本市宗教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

?

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宗教事务部门)是所在区、县宗教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市宗教事务部门的工作指导。

?

市和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对本市和所辖地区的宗教事务负有指导、协调、管理、监督的职责。

?

市和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做好相关工作。?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实施本条例。

?

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七条 成立宗教团体,应当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同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

第八条 宗教团体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

?

宗教团体在坚持其宗旨,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当协助政府贯彻执行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和法制的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组织或者协助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

第九条 宗教团体可以进行宗教文化学术研究和交流。

?

印刷、出版和发行宗教报纸、宗教期刊、宗教图书、宗教电子出版物和宗教音像制品等(以下统称宗教出版物),应当按照国家与本市有关出版管理的规定办理。?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以下统称宗教组织)需要印制宗教出版物以外的宗教印制品(以下简称宗教印制品)的,应当按照国家与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

第十条 本市宗教团体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宗教团体友好交往,应当遵循互不隶属、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的原则。

?

第十一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办以自养为主要目的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其税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

第三章 宗教教职人员

?

第十二条 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由市有关宗教团体按照有关规定认定。经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应当报市和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 第十三条 符合参加本市社会保障基本条件的宗教教职人员,可以参照本市有关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

第十四条 凡经认定并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可以依照本教规定的职责,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主持宗教活动。

?

第十五条 本市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外地,或者外地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本市主持宗教活动或者在宗教活动场所任职的,应当经市有关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市和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

第四章 宗教活动场所

?

第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登记,供信教公民在本市进行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下称寺观教堂)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

第十七条 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由宗教团体向拟设场所所在区、县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拟同意的,提出审核意见,报市宗教事务部门审批。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区、县宗教事务部门的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宗教活动场所筹建完成后,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登记手续。

?

非宗教组织不得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设置宗教设施。

?

第十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档案、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各项制度,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

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应当向所在区、县宗教事务部门提交上一的管理情况报告。

?

任何组织和个人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规定,尊重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信仰习惯。

?

第十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分立、迁移,宗教活动场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任职或者离任以及变更登记其他内容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其中终止的,财产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

第二十条 宗教组织可以接受个人和团体自愿的布施、乜贴、奉献和其他捐赠(包括遗赠)。接受外国宗教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

宗教组织接受的捐赠,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

非宗教组织不得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各类宗教性的捐献。

?

第二十一条 在宗教活动场所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可以经营销售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经批准的宗教出版物。

?

第二十二条 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拍摄电影、电视片,设立商业、服务性网点,应当事先征得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市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

第二十三条 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

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根据不同规模,应当事先征得区、县或者市宗教事务部门同意。

?

第二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内不得进行有悖于社会公德或者本教教义的占卜命运、驱鬼治病等活动。

?

第五章 宗教活动

?

第二十五条 宗教活动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和经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场所内进行。

?

非宗教组织不得举行宗教活动。

?

第二十六条 举办超过日常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依法应当取得市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需要市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的,应当向举办地所在区、县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

主办上述活动的宗教组织,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批。

?

第二十七条 信教公民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按照各教的教义、教规和习惯参加宗教活动,家庭信教成员也可以在本人的家里过宗教生活。

?

第二十八条 信教公民集体举行的宗教活动必须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

?

第二十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不同信仰或者不同宗教之间的宣传和争论,也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传教。

?

第三十条 宗教活动不得影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蛊惑蒙骗他人,进行危害社会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活动。

?

第三十一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为已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的信教公民举行宗教婚礼仪式。?

第六章 宗教院校

?

第三十二条 设立宗教院校,应当由市宗教团体向市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意见,拟同意的,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

第三十三条 宗教事务部门应当支持宗教团体培养爱国爱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较高宗教造诣的宗教教职人员。

?

第三十四条 宗教院校招生,必须坚持招生条件,根据考生本人自愿的原则,经当地宗教团体推荐,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

第三十五条 宗教院校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

第三十六条 宗教院校的非本市户籍的毕业生,在本市稳定从事宗教主要教职三年以上的,由所在宗教组织及市宗教团体推荐,经市宗教事务部门核实,其户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报入本市。

?

第三十七条 宗教院校的经费,主要由各宗教团体自筹。

?

第七章 宗教财产

?

第三十八条 宗教财产是指宗教组织依法使用的土地,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房屋、构筑物、各类设施、用品、工艺品、文物、宗教收入、各类捐赠以及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合法收益和其他合法拥有的财产。

?

宗教组织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私分和损毁。

?

宗教组织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

?

第三十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收藏、使用的文物以及受国家委托代管、使用的文物,不得擅自馈赠或者转让,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

?

第四十条 宗教房地产应当由市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按照有关规定申请登记,领取房地产权证书,报市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

第四十一条 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建筑中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或者市级以上宗教重点保护单位的,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划定其保护范围和周边建设控制范围。在保护和控制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执行有关规定。

?

前款所列的宗教活动场所,未经市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和征求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不得改作他用。?

第四十二条 因市政建设确需拆迁宗教活动场所的,拆迁人应当与市有关宗教团体协商取得同意,并征求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后,按照原有建筑面积重建或者给予相应的补偿。

?

第四十三条 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和动用宗教房地产,应当事先征得市有关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同意和征求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并与有关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签订协议,给予合理从优补偿、妥善安置。

?

第四十四条 宗教组织未用于宗教活动的房屋、构筑物,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出租。宗教活动场所用于宗教活动的房屋、构筑物及其附属的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房不得转让、抵押或者作为实物投资。

?

第八章 涉外宗教事务

?

第四十五条 外国人可以在本市宗教活动场所内参加宗教活动。本市宗教活动场所可以应外国人的要求为其举行道场、法会、洗礼、婚礼、葬礼等宗教仪式。

?

在本市的外国人集体进行宗教活动应当在本市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由市宗教团体组织,必要时,可以在市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场所或者临时地点进行。外国人集体进行宗教活动时,由场所或者临时地点所在区、县的宗教事务部门负责管理。

?

第四十六条 市宗教团体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邀请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来访的外国人在本市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

?

第四十七条 外国人在本市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成立宗教团体、建立宗教办事机构、开设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散发宗教宣传品以及进行其他传教活动。

?

第四十八条 外国人可以与本市宗教组织、宗教界人士进行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

本市宗教组织、宗教界人士与外国人在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中,应当坚持独立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平等友好的原则。

?

第四十九条 本市宗教组织和宗教界人士应邀出访或者邀请国外宗教组织、宗教界人士来访,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

第五十条 任何组织在对外进行经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其他交往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

第九章 法律责任

?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第五十三条 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第五十四条 未经市宗教团体认定的人员主持宗教活动、进行非法传教活动、利用宗教进行诈骗活动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十五条 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财产等违法活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十六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有违法所得的或者非法财物的,由有关部门予以没收:

?

(一)未经批准或者备案,举办超过日常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

?

(二)未经批准设立宗教院校的;

?

(三)违反国家规定接受和使用境内外捐献的。

?

第五十七条 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由宗教事务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情节较重的,可建议有关市宗教团体暂停或者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

?

第五十八条 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

收取罚没款时,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款按照规定上缴国库。

?

第五十九条 当事人对宗教事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

第六十条 宗教事务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六十一条 外国人违反本条例,宗教事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劝阻制止;违反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行为或者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居民在本市进行宗教活动,按照国家规定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1996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txt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对付凶恶的人,就要比他更凶恶;对付卑鄙的人,就要比他更卑鄙没有情人味,哪来人情味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收银员说: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2007年05月11日 17时08分155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机关事务

“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1990年4月8日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年5月24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7年4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

第三条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下负责有关任免事项的审查工作。

第二章 任免范围

第四条 本市国家权力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因为健康情况不能工作或者缺位的时候,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由市人大常委会在副主任中推选一人代理主任的职务,直到主任恢复健康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主任为止。

(二)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通过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的任免。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必须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

(三)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的任免。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必须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提名。

(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和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的任免。

第五条 本市国家行政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根据市长或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从副市长中决定代理市长。

(二)根据市长的提名,决定任免个别副市长,报国务院备案。

(三)根据市长的提名,决定任免属于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秘书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局长,报国务院备案。

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依据国务院的批复文件确定。

第六条 本市国家审判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根据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或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从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决定代理院长。

(二)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任免市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三)根据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各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提名,任免上海海事法院院长;根据上海海事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第七条 本市国家检察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从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决定代理检察长,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决定任免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检察长;任免市人民检察院及各分院的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任免由市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各农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三)根据本市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结果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批准任免本市各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八条 除本条例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可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任免本市国家机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章 任免程序

第九条 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的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名人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十五日以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任免案;有特殊情况的,至迟应当在十日以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任免案,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说明情况。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初任及提任的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各中级人民法院、上海海事法院的审判人员和市人民检察院及各分院的检察人员,提名人应当同时报送被提名人的简况、提名理由等书面材料,提出免职案时,提名人应当说明免职理由。

第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应当对市长、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上海海事法院院长等提名人提出的任免案进行审查,并向常委会报告。

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在审查过程中,应当听取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意见,可以要求提名人或者有关部门对被提名人员的情况作补充介绍。

第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根据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审查的意见,决定将任免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任免案的时候,提名人或者其委托的人员应当到会说明情况,答复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海事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及各分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的任命案时,被提名人员应当到会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

第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任免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分组进行审议。

分组审议后,必要时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报告分组审议的情况。

第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任免案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或者主任会议提议,出席会议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

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需要表决的任免案,在交付表决前,提名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对该任免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任免案的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按表决器或者其他方式。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任免案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弃权,但不得另外提名任免他人。

任免案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行文通知有关机关,有关机关接到任免通知后,应当及时通知被任免人员到职或者离职。

第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本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六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七条第二项的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颁发任命书。任命书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署名。

第十八条 新的一届市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依法产生后,市长应当在两个月内按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属于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秘书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局长。个别部门一时难以确定人选的,可以适当推迟提请任命,但市长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说明情况。

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当在两个月内分别按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市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检察长。一时难以确定人选的,可以适当推迟提请任命,但提名人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说明情况。

第十九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长、副市长、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否接受其辞职。市人大常委会接受辞职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备案;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辞职,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 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机构名称改变,而工作性质和范围没有变动的,不再重新办理任命手续,但应当由原提名人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 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机构撤销或者合并而离职的、退(离)休需免职的、在任职期间去世的,均不必办理免职手续,但应当由原提名人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四章 监督、撤职

第二十二条 凡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提出询问和质询案、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审议和决定撤职案等方式,了解被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第二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撤销下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

(一)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撤销个别副市长的职务。

(二)决定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

(三)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四)在本市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各区、县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提请,批准撤换本市各区、县人民法院院长。

(五)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批准撤换本市各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第二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议案。市长、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上海海事法院院长可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本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议案。

提案人提出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议案,必须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撤销职务的理由,并提供有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撤销职务的议案,直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其他撤销职务的议案,先由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审查的意见,再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撤销职务的议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对所有撤销职务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应当听取被提出撤销职务人员的陈述。

第二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撤销由它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议案时,提案人应当到会说明理由,回答问题。被提出撤销职务的人员有权提出申诉意见。

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及上海海事法院的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市人民检察院及各分院的检查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的职务,可以采取按表决器表决的方式;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的职务,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撤销职务的议案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并由市人大常委会行文通知有关国家机关。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之日起施行,市人大常委会以前作出有关人事任免方面的规定,即行废止。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下载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