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2008年修正本)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2008年修正本)
(1988年11月10日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4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决定》修正根据2008年8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议事效率,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决定问题,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
第二章会议的召开
第三条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主持会议。
第四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日期由主任会议决定;会议议程草案由主任会议拟订,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
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如果需要临时调整议程,由主任或者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
第五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开会日期、建议会议讨论的主要事项,通知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将会议的主要文件同时送达。
临时召集的会议不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六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出席会议。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必须请假。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之前,应当认真研究会议文件,准备审议意见。
第七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参加,才能举行。
第八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下列人员列席会议:
(一)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
(二)不是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人;
(三)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一人。
市人民政府有关委、办、局的负责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海事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由本市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其他有关人员,根据会议审议议题的需要,经主任会议同意,可以列席会议。
第九条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的人员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
第十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经主任会议同意,可以邀请社会有关方面人士旁听会议。
旁听人员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第十一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以全体会议的形式听取、审议议案和工作报告。根据需要,可以召开分组会议,也可以召开联组会议。
第三章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十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议案,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
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三条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应当向提议案人说明,并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
第十四条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受主任会议委托,可以代拟议案草案,并向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第十五条向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明议题、理由和具体方案。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提出议案,一般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十五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议案,一般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以前提出。第十六条对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提议案机关的负责人或者提议案人应当向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提议案的机关、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提供有关的书面资料。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议案时提出的重要意见、批评和建议,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交由有关机关或者部门研究处理。有关机关或者部门的研究处理情况一般应当在三个月内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
第十七条提议案机关的负责人或者提议案人可以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对议案作补充说明。
第十八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时,提议案的机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对议案的修正案。
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机构受主任会议委托,可以代拟对议案的修正案。
修正案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在议案交付全体会议表决的前一日提出。
修正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意见,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九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需要表决的议案,在审议中如认为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任或者主任会议提出,出席会议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有关专门委员会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
第二十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表决前,提议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任会议同意,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一条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对急需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重大事项,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临时动议,经主任会议研究,出席会议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即可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第二十二条地方性法规议案的提出和审议,按照《上海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人事任免议案的提出和审议,按照《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二十三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时,报告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到会作报告,市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由其办事机构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报告修改后,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十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
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之前,有关专门委员会可以先对报告进行初步审议,提出意见。
第二十四条常务委员会一般在每年的八月审查和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一年度的本级决算草案,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年度上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报告。
常务委员会在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常务委员会在听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前,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中期评估报告先送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或者送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的,以及经中期评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需要调整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初步方案先送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或者送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第二十五条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根据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组织进行的执法检查,应当在检查结束后两个月内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执法检查报告。
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主任会议并可以决定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有关情况报告同时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第二十六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和执法检查报告及其审议意见,由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交由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研究处理情况一般应当在三个月内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在正式报告常务委员会之前,应当先由其办事机构送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书面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二十七条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询问、质询和特定问题的调查
第二十八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或者工作报告的时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向有关地方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有关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分组会议审议时,有关机关应当派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二十九条在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
委员会书面提出对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分院的质询案。
第三十条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三十一条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交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受质询机关一般应当在本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作出口头答复或者书面答复,最迟应在下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闭会前作出答复。
第三十二条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或者主任会议提交答复质询案情况的报告。
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
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三条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三十四条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六章发言和表决
第三十五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全体会议上对会议议题的审议发言,第一次不超过十分钟,经主持人同意的,可以延长五分钟;第二次对同一议题的发言不超过五分钟。
对于超过时间或者与议题无关的发言,会议主持人可以加以制止。
第三十六条在常务委员会表决议案的全体会议上,除地方性法规议案外,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如果对议案还有意见,经会议主持人同意可以发表,意见发表后,再将议案交付表决;如果同意该议案,但需要在文字上作个别修改,经出席会议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可以将该议案交付表决,文字的修改部分,授权主任会议审定。
第三十七条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议案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三十八条交付表决的议案,有修正案的,先表决修正案。
第三十九条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议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第四十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应当记录存档。
会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和会议情况,应当刊登常务委员会公报,并通过本市主要报纸、电台、电视台予以公布和报道。
第四十二条本规则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常务委员会,执行中的问题,由主任会议进行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规则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常委会的工作和2010年的主要任务,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是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双重考验,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和世博会筹办取得新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实现“四个确保”要求,依法履行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职责,在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审议通过法规11件;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18项,开展执法检查2项;就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5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74人次。常委会及各委员会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上海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全力推动本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常委会将推动“保增长、调结构”和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作为重点工作,综合运用法定职权,加强监督和调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着力发挥人大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保增长”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中央和本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企业、促进增长”政策,为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常委会成立专项监督工作小组,走访7个部门,深入9个区县、3个开发区、60多家企业开展调研,提出要处理好应急政策和长效机制、保增长和调结构、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抓好相关配套措施衔接等意见,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也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发挥预算监督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听取和审议2009年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008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本市2008年市本级决算,并审议通过2009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支持本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6亿元,确保国家关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战略在本市得到贯彻落实。结合评议市政府上半年工作,全体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等意见,为实现全年“保增长”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常委会通过地方立法探索营造有利于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体制建设、吸引人才的法制环境,前后修改23稿,召开11次立法调研座谈会,吸收400多条修改意见,审议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发挥浦东新区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中的重要作用,常委会作出《关于撤销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若干问题的决定》,依法指导浦东新区做好新一届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开展科技创新专项监督,通过对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比较研究,提出了要完善科技政策和优化创新环境、促进政策服务到位、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强创新主体意识等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修订节约能源条例,推动节能工作从工业节能向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生活等领域延伸。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监督为重点,推动市政府加快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常委会还修订旅游条例,支持培育旅游经济新增长点,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推进世博会有序筹办。筹备和举办世博会是推进上海科学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历史机遇,也是促进依法治市和改善城市法治环境的契机。常委会结合落实“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开展《关于促进和保障世博会筹备和举办工作的决定》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政府加快制定并实施各项行政管理措施。修改拆除违法建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法规,开展市容环境建设及管理情况监督,全力支持政府加大查处违法行为的力度。“世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开展“优化法治环境、共铸世博精彩”专题活动,16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和2万多名市民群众参加,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和支持世博会筹办的社会氛围。以促进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两个“全覆盖”动态服务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建设“平安世博”工作的监督,推动形成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专题审议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督促政府做好世博会期间清真食品的供应保障,在交通枢纽设立清真食品网点,建立清真食品管理的长效机制。常委会还制定或修订公共场所控烟、志愿服务、消防、防震减灾等法规,为科学办博、依法办博提供有力支撑。
二、关注民生、聚焦热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把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与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结合起来,努力做到重民情、听民声、解民忧。
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委会坚持问需于民,深入基层,向一线工人、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社区居民了解实情,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连续三年开展稳定和促进就业专项监督,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青年白领等重点对象的就业困难问题,提出加强政策宣传、扩大政策效应、完善就业体制机制等意见,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分8个专题对“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进行调研,要求政府着力解决监管职责不清、主体不明等问题;开展水环境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修订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推动饮水安全关口前移。连续两年开展“公交优先”战略实施情况监督,促进完善居住区公交配套和加强公共交通安全保障;开展对保障性住房和旧区改造情况的专题调研,支持政府加大相关政策的推进力度。常委会还修订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关注本市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和医改方案的制订工作,支持政府完善教育卫生体制。
重视对社会关注问题的调研和监督。常委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件处置过程中,常委会及时成立由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专项监督小组,并与区县人大联合,开展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情况监督,提出要落实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责任,加强资质、资格管理,完善招投标制度,改革监理委托模式,建立健全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依法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等意见,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吸纳,及时制定和落实改进工作的方案。采用错误执法方式整治非法营运事件发生后,开展专题调研,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一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手整治非法营运,同时做到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立足长效、综合治理。针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问题,听取有关情况报告,要求相关委员会加强对政府部门落实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情况的督促检查,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涵。常委会积极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监督和支持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首次就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作出决议,推动形成法律监督工作的合力,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优势。开展对法院行政案件审判工作的跟踪监督,市高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审议意见,采取措施切实整改,制定了完善行政申诉、再审机制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等6个文件。开展对律师法、信访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调研,为推动解决相关难点问题、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打下了基础。常委会会议首次审议落政后代经租侨房问题,推动政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调整相关政策,促进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跟踪监督居(村)委会建设情况,选取23个街镇调查落实情况,推动相关部门精简会议、调整考核评比指标,为居(村)委会减压,在培育基层群众组织自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更好地发挥居(村)委会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民增收等问题开展调研,依法保障农民利益。
三、改进方法、完善机制,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市人大代表是本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常委会在加强代表工作上下功夫,力求在依法管理地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更好地发挥市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
提高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水平。常委会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在做好代表履职轮训的基础上,加强代表专题培训,举办了基层代表、代表小组召集人、参与信访、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等11期培训班,350人次代表参加培训,代表履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改进和完善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全年通过走访、约见、座谈等多种形式,联系市人大代表987人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试行)》,推进市人大代表固定联系2至5名区县人大代表的制度,健全代表小组活动的联系网络,召开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实效。此外,常委会还完善“人大代表网”服务功能,为代表查阅信息资料、提交书面意见、与承办单位沟通等提供便利;改进代表履职信息登记工作,统筹安排好代表履职活动。
改进代表专题调研和视察等工作。常委会着力突出重点,努力增强代表专题调研和视察的实效。拟定6大方面的调研课题供代表选择参加,563位市人大代表就加快建设航运中心、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区服务等21个专题,开展调研,提出的一些意见已被政府部门列入计划并积极推进。组织全体代表参加人代会前集中视察,代表们以加快世博会筹办为重点,就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建设、志愿服务等8个专题开展视察,为办好世博会贡献智慧和力量。担任公检法、教育卫生等24家单位监督员的193名人大代表,积极参加各项监督评议工作,推动“一府两院”改进政风行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从事法律工作的市、区人大代表积极参加普法活动,开展“人大代表说法”系列讲座,为8000多名工人、农民、社区居民义务进行法规解读、咨询等工作,增强了群众学法、用法的能力。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有280多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7895人次代表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326名代表参与阅信接访,提升了常委会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
加强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处理及督办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的办理工作,积极促进代表依法履职。各专门委员会认真审议大会交付的34件代表议案,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审议结果报告,跟踪落实办理情况。去年近60%的立法项目,如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等,都来自代表议案;代表对常委会工作提出的33件书面意见,80%以上已被解决采纳。例如,代表提出的增强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扩大市人代会审查部门预算的范围、加强预算审查专题培训等,都被采纳并积极推行。健全代表书面意见督办工作机制,在优化办理答复结果分类、完善网上办理系统等基础上,积极改进督办方式,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提出书面意见的代表参加,分别对承办书面意见35件以上的8个政府部门进行上门集中督办,促进了政府部门与代表之间的沟通,推动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代表提出的关于尽早制订上海市人口中长期规划、给沪籍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加大租赁房屋管理力度等建议,都被市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1003件书面意见,已办复975件,还有28件在法定办复期内,其中解决采纳的有554件,占已办复件总数的56.8%,比上一提高16%。
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常委会履职水平。常委会坚持解放思想、求实奋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思想领先,完善制度。自身建设事关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充分发挥。常委会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深入学习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市委重要精神,认真贯彻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发挥人大作用的思路和举措。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举办中心组学习会、形势报告会和开展课题调研等形式,把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拓宽新思路,贯穿于常委会履职的全过程。2009年常委会开展课题研究70多项,认真总结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年来的经验,对改进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46项整改事项,改进相关工作,努力形成制度。如,围绕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和完善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学法、法规立项论证、立法部门定期沟通、法规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法规草案公布等5项制度。充分发挥专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对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为集中各方智慧、攻克立法难题创造条件。常委会还修订人事任免工作规程,规范审议意见办理工作程序,加强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发挥人大机关干部的集体参谋和助手作用。
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公开透明是鞭策和推进人大工作的强大动力。常委会将监督项目和全年制定、修改的法规草案全部向社会公开,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听证会、代表书面意见督办等活动进行网上直播;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头参加“人大网议日”活动,与网民互动交流;在“上海人大公众网”上开设“网友意见征集平台”,将相关意见、建议作为人大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参考。深入开展“让市民走进人大、让人大走近市民”活动,邀请更多市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继续开设区县人大视频会场,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参与和监督人大工作。
创新实践,提高工作质量。常委会探索并改进工作方式,着力增强履职实效。改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与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共同完善预算审查的方案与措施;试行部门预算全过程跟踪监督,为深化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打好基础。采用小型分散等调研方式,提高调研质量,如组织人大代表就近、分散、随机察看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及时向政府部门通报执法检查结果,并向社会公开,为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展各委员会之间、市与区县人大之间的工作联动,在科技创新、落政后代经租侨房等专项监督中,形成了更加全面、深入和详实的调研报告,提高了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积极探索跨省市联合调研方式,在饮用水水源保护立法过程中,首次邀请水系相连的无锡、苏州、嘉兴、湖州四地人大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调研,促进了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网上调研方式,通过“东方律师网”征求广大律师的意见,增强了法律监督专项调研的深度和广度。
在过去一年里,市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了政府采购、民办教育、文化产业等专题调研,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央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调研,大气污染防治法、工会法、台胞投资保护法的执法检查以及选举法修改征求意见等工作。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接待了美国、法国、巴基斯坦等45批外国议会代表团,加强了与国外议会和友好城市议会的交流。
各位代表,回顾2009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人大工作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及时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必须始终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从制度上保证更好地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各位代表,2009年常委会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源于市委的正确领导,源于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与广大代表的共同努力,源于区县人大和有关各方,特别是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在此,我谨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各位人大代表,在大家的积极募捐和大力支持下,上海人大援建的有500个床位的四川都江堰综合福利院已顺利落成并投入运行。
经过一年的努力,常委会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离广大人民群众、人大代表的期盼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对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调查研究,法规修改工作仍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特别是围绕市委提出的“四个确保”,推动涉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尚未做到跟踪落实、一抓到底;在组织代表活动、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工作中,推动解决代表意见、建议的力度还不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此外,常委会在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尚有许多工作待做。
2010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本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市委重大决策,全面落实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和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一、推动世博会成功举办。常委会要推动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让广大人民共享世博带来的欢乐和成果。一要聚焦平安世博建设,围绕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工作,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跟踪监督、代表视察、工作调研等多种方式,督促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落实各项行动方案,确保世博会平安举办。二要发挥代表优势,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及所在社区的密切联系,激发全市人民关心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动员和带领广大市民当好东道主、办好世博会,为世博会成功举办、造福人民作出贡献。三要运用法制手段推动放大世博后续效应,推动政府把世博会筹办期间的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长效机制,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上海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二、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本市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常委会要围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或修改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筑节能、城市规划等法规,开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降低碳排放等工作监督或调研,研究探索“三港三区”联动发展的法制保障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研究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战略性、前瞻性、体制性的问题,重点围绕经济转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管理等,提出相关议案和意见建议。继续加强预算监督工作,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三、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制定或修改住宅物业管理、终身教育促进、实施食品安全法、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动物防疫、养犬管理等法规。高度重视就业、住房、社会保障、教育等民生问题,开展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推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以及根据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规范行政行为等工作监督,继续跟踪教育中长期规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大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推动政府将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四、增强代表工作实效。在坚持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更好地通达社情民意。探索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的有效途径,支持区县在街道设立代表联络服务机构;进一步发挥代表小组在闭会期间的作用,组织代表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适时举行代表小组工作经验交流会,提高代表小组活动实效;深化代表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工作,及时收集反馈代表意见;进一步改进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办理,并积极吸纳到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人大代表网”和代表履职登记系统的作用,为代表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五、改进和加强常委会工作。认真落实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立法需求和人大代表的立法建议,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探索对争议较大的法规条文实行分项表决的做法;做好现行有效法规的清理工作,加强立法后评估工作,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贡献。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加大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在用好经常性监督手段的同时,探索运用其他法定监督方式的有效途径,提高人大监督工作实效。探索常委会任命人员接受监督的有效方式。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人大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完善议事程序和工作规则,提高常委会履职水平;健全市民参与立法听证、旁听常委会会议等制度,重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充满希望、催人奋进的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而不懈奋斗!
ww w.Y k j.CoM文章 来源
第三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职工代表条例)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0号)
《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3日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12月23日
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2010年12月23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职工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共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工人数在一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的企事业单位一般召开职工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下同)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四条 企事业单位应当保障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保障职工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支持企事业单位合法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条 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承担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有资产、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七条 上级工会、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联合组织应当指导和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章 职权
第八条 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审议建议、审议通过、审查监督、民主选举、民主评议等职权。
第九条 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接受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听取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职工代表”)的建议:
(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经营管理情况和重要决策;
(二)企事业单位制订、修改、决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
(三)工会与企业就职工工资调整、经济性裁员、群体性劳动纠纷和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职业危害等事项进行集体协商的情况;
(四)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工作情况、联席会议协商处理的事项;
(五)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财务预决算,重组改制方案和重大改革措施,申请破产或者解散等重要事项;
(六)事业单位的财务预决算、重大改革改制方案等重要事项;
(七)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一)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事项的集体合同草案;
(二)工资调整机制、女职工权益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三)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改革改制中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四)事业单位的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收益分配的原则和办法,职工生活福利制度,改革改制中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审查监督:
(一)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办理情况;
(二)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重要事项落实情况;
(三)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四)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执行、社会保险费交缴、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使用等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审查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一)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成员;
(二)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
(三)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的其他人员。
第十三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评议:
(一)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
(二)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应当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的其他人员;
(三)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的其他人员。
第三章 职工代表 第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常任制,可以连选连任,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
选举职工代表一般以分公司、分院(校)、部门、班组、科室等为选区。选举应当有选区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候选人获得选区全体职工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当选。选举结果应当公布。
第十五条 职工代表的构成应当以一线职工为主体,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但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集团型企业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女职工代表比例一般与本单位女职工人数所占比例相适应。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应当以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为主体。
第十六条 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审议权和表决权;
(二)对涉及本单位发展和职工权益的重要事项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参加与职工代表履职相关的培训、检查等活动;
(四)因履职活动而占用生产、工作时间,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
第十七条 职工代表的义务:
(一)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联系选区职工,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职工的意愿和要求;
(三)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及时向选区职工通报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受评议监督;
(五)模范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
第十八条 职工代表出现缺额时,应当由原选区依照规定的民主程序及时补选。选举结果应当公布。
职工代表因无故不履行或者无法履行代表职责而被撤免的,应当经原选区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
第十九条 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第四章 组织制度
第二十条 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名额,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职工人数在一百人至三千人的,职工代表名额以三十名为基数,职工人数每增加一百人,职工代表名额增加不得少于五名;
(二)职工人数在三千人以上的,职工代表名额不得少于一百七十五名;
(三)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职工代表名额不得少于三十名。
职工代表大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列席代表。列席代表无表决权和选举权。
第四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txt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对付凶恶的人,就要比他更凶恶;对付卑鄙的人,就要比他更卑鄙没有情人味,哪来人情味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收银员说: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2007年05月11日 17时08分155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机关事务
“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1990年4月8日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年5月24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7年4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
第三条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下负责有关任免事项的审查工作。
第二章 任免范围
第四条 本市国家权力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因为健康情况不能工作或者缺位的时候,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由市人大常委会在副主任中推选一人代理主任的职务,直到主任恢复健康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主任为止。
(二)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通过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的任免。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必须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
(三)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的任免。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必须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提名。
(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和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的任免。
第五条 本市国家行政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根据市长或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从副市长中决定代理市长。
(二)根据市长的提名,决定任免个别副市长,报国务院备案。
(三)根据市长的提名,决定任免属于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秘书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局长,报国务院备案。
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依据国务院的批复文件确定。
第六条 本市国家审判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根据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或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从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决定代理院长。
(二)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任免市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三)根据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各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提名,任免上海海事法院院长;根据上海海事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第七条 本市国家检察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提名,从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决定代理检察长,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决定任免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检察长;任免市人民检察院及各分院的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任免由市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各农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三)根据本市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结果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批准任免本市各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八条 除本条例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可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任免本市国家机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章 任免程序
第九条 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免的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名人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十五日以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任免案;有特殊情况的,至迟应当在十日以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任免案,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说明情况。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初任及提任的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各中级人民法院、上海海事法院的审判人员和市人民检察院及各分院的检察人员,提名人应当同时报送被提名人的简况、提名理由等书面材料,提出免职案时,提名人应当说明免职理由。
第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应当对市长、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上海海事法院院长等提名人提出的任免案进行审查,并向常委会报告。
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在审查过程中,应当听取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意见,可以要求提名人或者有关部门对被提名人员的情况作补充介绍。
第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根据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审查的意见,决定将任免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任免案的时候,提名人或者其委托的人员应当到会说明情况,答复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海事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及各分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的任命案时,被提名人员应当到会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
第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任免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分组进行审议。
分组审议后,必要时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报告分组审议的情况。
第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任免案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或者主任会议提议,出席会议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
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需要表决的任免案,在交付表决前,提名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对该任免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任免案的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按表决器或者其他方式。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任免案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弃权,但不得另外提名任免他人。
任免案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行文通知有关机关,有关机关接到任免通知后,应当及时通知被任免人员到职或者离职。
第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本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六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七条第二项的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颁发任命书。任命书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署名。
第十八条 新的一届市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依法产生后,市长应当在两个月内按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属于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秘书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局长。个别部门一时难以确定人选的,可以适当推迟提请任命,但市长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说明情况。
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当在两个月内分别按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市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检察长。一时难以确定人选的,可以适当推迟提请任命,但提名人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说明情况。
第十九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长、副市长、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否接受其辞职。市人大常委会接受辞职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备案;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辞职,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 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机构名称改变,而工作性质和范围没有变动的,不再重新办理任命手续,但应当由原提名人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 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机构撤销或者合并而离职的、退(离)休需免职的、在任职期间去世的,均不必办理免职手续,但应当由原提名人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四章 监督、撤职
第二十二条 凡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提出询问和质询案、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审议和决定撤职案等方式,了解被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第二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撤销下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
(一)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撤销个别副市长的职务。
(二)决定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
(三)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四)在本市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各区、县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提请,批准撤换本市各区、县人民法院院长。
(五)根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批准撤换本市各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第二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议案。市长、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上海海事法院院长可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本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议案。
提案人提出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议案,必须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撤销职务的理由,并提供有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撤销职务的议案,直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其他撤销职务的议案,先由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审查的意见,再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撤销职务的议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对所有撤销职务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应当听取被提出撤销职务人员的陈述。
第二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撤销由它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议案时,提案人应当到会说明理由,回答问题。被提出撤销职务的人员有权提出申诉意见。
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及上海海事法院的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市人民检察院及各分院的检查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的职务,可以采取按表决器表决的方式;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的职务,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撤销职务的议案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并由市人大常委会行文通知有关国家机关。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之日起施行,市人大常委会以前作出有关人事任免方面的规定,即行废止。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74号)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决定》已由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07年4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7年4月26日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办法》的决定
(2007年4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关于修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决定(草案)”,决定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第三条修改为:“本市应当逐步完善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本市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监测、评估和分性别监测统计工作。”
四、第四条改为第五条,第四款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保障妇女权益。”
五、第五条改为第六条,修改为:“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管本办法的实施,履行下列职责:
“
(一)组织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及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检查、督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的贯彻实施;
“
(二)研究、决定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重大事项,参与涉及保障妇女权益重大问题的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
(三)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
(四)督促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
“
(五)表彰、奖励在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中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
“
(六)其他应当由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履行的职责。”
六、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本市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时,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听取妇女联合会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意见。”
七、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性在入学、升学、取得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除特殊专业外,学校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入学的标准。”
原第三款改为第二款,修改为:“学校应当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教育。”
原第二款改为第三款。
八、第四章“劳动权益”修改为:“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九、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条件,促进妇女就业。”
十、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各单位应当保障女职工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用人单位与职工方经平等协商,可以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签订专项集体合同。
“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时,应当依法约定女职工的岗位、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等事项,并不得以任何形式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原第二款改为第四款,款首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女职工的劳动(聘用)合同,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一、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一条,删去第一款。
第二款改为第一款,修改为:“在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享受福利待遇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十二、第二十一条改为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各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保障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女职工职业病的发生,并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三条:“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并依照国家和本市规定享受相应的假期和待遇。
“女职工在孕期或者哺乳期不适应原工作岗位的,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调整该期间的工作岗位或者改善相应的工作条件。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原工资性收入。
“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产前假。
“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患有产后严重影响母婴身体健康疾病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哺乳假。
“女职工按有关规定享受的产前假、哺乳假期间的工资不得低于其原工资性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调整工资时,产前假、产假、哺乳假视作正常出勤。”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应当每两年安排本单位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病、乳腺病的筛查。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增加筛查次数和项目。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至少每两年安排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的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病、乳腺病的筛查。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为生活困难的妇女进行妇科病、乳腺病的筛查提供帮助。”
十五、第二十二条改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妇女生育相关的保障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生活困难的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为生活困难的妇女生育提供帮助。”
十六、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委员会在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者讨论决定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分配以及宅基地使用时,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其合法权益。”
十七、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下列行为:
“
(一)对胎儿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
(二)溺、弃、残害女婴;
“
(三)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
“
(四)虐待、遗弃病、残妇女和老年妇女;
“
(五)以各种手段摧残女性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
(六)其他侵害妇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二条:“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投诉。
“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六条:“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应当纳入本地区、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范围。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家庭和睦。”
二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公安部门应当将家庭暴力案件纳入接警受理范围,及时出警,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应当及时制止,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司法行政、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受侵害人的请求,依法为受侵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必要的救助。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应当积极参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做好调解工作。”
二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八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参与对家庭暴力的调解,并可以根据受侵害人请求,出具相关证明或者提供帮助。
“各级妇联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应当为受侵害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帮助,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或者民事诉讼的家庭暴力受侵害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家庭暴力的受侵害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二十二、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九条,修改为:“维护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禁止下列行为:
“
(一)重婚;
“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同居,妨害一方或者双方婚姻家庭关系。”
二十三、第三十三条改为第四十条。
二十四、第二十四条改为第四十二条,修改为:“夫妻离婚时,应当合理分割夫妻共同财
产;不得因女方劳动收入少或者无劳动收入而少分或者不分财产给女方;禁止隐匿、侵吞、变卖、转移或者毁损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有的房屋或者共同租赁的房屋,离婚时,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处理。”二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妇女权益,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由有关部门分别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六、第三十七条改为第四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删去第二款。
二十七、第三十八条改为第四十五条,修改为:“对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侵害妇女权益事件,市和区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可以向有关部门发出督促执行书。有关部门应当自接到督促执行书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依法处理并作出答复。逾期不作出答复也不处理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可以建议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二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六条:“受到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的妇女,可以依法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安、司法行政机关、民政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及时制止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或者未依法给予受侵害妇女必要救助,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二十九、删去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
此外,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一些文字作了修改,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款的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7年04月26日 实施日期:2007年04月26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