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家头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太家头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一、太家头村村情概况
1、基本情况。
三岔河镇太家头村座落在万亩荷花白水塘旁,杜公河西岸,村庄在白水塘与杜公河之间,村辖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8户,现有人口2562人,耕地面积1374亩,其中水田1180亩,秧田84亩,桑田51亩,平地55亩,人均耕地0.52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委会,耕地主要分布在白水塘、太家墩、李家墩、新田、青咀塘、高家沟等地方,土地分散,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蚕豆为主,粮食总产94.4万公斤,粮经作物的比例达到4:6,经济作物重点围绕在白水塘周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调出1000亩用于栽种浅水藕,现已成为陆良县的主要藕生产基地之一。全村经济发展以养殖业、潜水藕、运输、劳务输出、加工业为主。全村共有党员68人,村两委成员8人。村中
建设。全村共有党员68人,村两委成员8人,村两委班子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诚团结、齐心协力,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等,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新农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家头村两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太家头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太家头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09年2月,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5余万元,修补水泥路面2公里;为了解决二队群众无文化娱乐场所的问题,筹资60余万元兴建一所老年会馆,集“科技文化、健康、疾病防控、基层党校、文体活动”
等等知识教育与宣传活动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农村老年会馆。
4、信访、社会治安情况。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太家头村两委班子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2010年来,太家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太家头村两委一直努力保持全村综合治理稳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农村稳定。变村民上访为深入群众,积极发现本村的不稳定因素,将并努力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维护本村社会稳定,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二、太家头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太家头村坐落在杜公河西岸,距三岔河镇三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具有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环境,交通便捷、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降水集中、雨热同季的特点。村内外交通发达、便利。
(2)资源及产业优势。太家头村经过多年的产业培育、发展和调整,形成了具有发展潜力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等。同时,良好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太家头村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不利条件
(1)我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居密集和生活环境规划还不彻底,因此,显示出村容改善不够明显的矛盾,群众生活质量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小康生活还有较大差距。
(2)人口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太家头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意识比较淡薄,科技推广力度还不够。
(3)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目前太家头村经济比较普通化,也有蚕豆、稻米等,农产品品种没有多样化,这样就导致其抗击风险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就差。农产品的深加工不够,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太家头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建议
1、大力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来村贡献力量,人的因素始终是制约太家头村的关键因素,定时或不定时的利用村广播向广大农民群众讲授相关科技知识、文化知识,进行法律、道德等的教育。一方面,为太家头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营造太家头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舆论氛围“软环境”。人的因素为各项政策、项目等的落实提供了保障。
2、在观念意识上使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而村组干部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就太家头的发展而言立足现实,要积极利用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经济养殖业要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产品的发展广度,同时,要大力鼓励各村民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发展
至要具体到从娃娃抓起。环境自然、环境对于太家头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太家头特殊的地理位臵使其发展种植业具有最大的优势。而环境对种植的意义非常明显。
4、要注意村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由于自然或者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村民之间的收入可能会拉大,收入的过分拉大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要积极探索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手段、方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不仅要考虑道德的手段,也要考虑法律的手段。
5、广大党员干部在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上要明确科学发展仍要以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体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而不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放弃。
6、大力利用太家头对外的各种人力资源,太家头过去走出去的优秀人才是可以大力利用的,包括新农村的指导员等。但应当明确的是要发展太家头,内因是根本靠自己才是最关键,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这些外在因素上。
四、几点启示
(一)必须加强领导,把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贴心群众的好班长、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好班子。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挂点领导和部门经常到点上督促指导,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村党支部和村干部事事冲在前头,带头奉献,出力出汗,“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形成了“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
带群众”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必须制定规划,把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牢固基础。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好规划,并按照规划组织、发动群众抓好分步实施。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群众的参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要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农民群众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增强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本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三)必须实事求是,把求真务实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新农村,要用一流的好作风,求真务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要对结合各村特点进行分类,按照扶贫示范村、打工经济示范村等特点类型进行创建,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解决与农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的“三个基本”、“脏乱差”等问题入手,梯次推进,“穷则穷办、富则富办、不能不办,办就办好”,在改善环境的同时,积极谋划助民增收的好路子。
(四)必须齐抓共管,把形成合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要有一支好队伍,齐抓共管,抓出成效。要通过组建领导小组统筹工作,把把无形任务有形化,把单项任务综合化,纲目并举,形成了一家主抓、多家参与配合的良好格局,保证了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太家头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太家头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掀起高潮。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我作
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配合好村两委,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太家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太家头村新农村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太家头村新农村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一、太家头村村情概况
三岔河镇太家头村座落在万亩荷花白水塘旁,杜公河西岸,村庄在白水塘与杜公河之间,村辖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8户,现有人口2512人,耕地面积1374亩,其中水田1180亩,秧田84亩,桑田51亩,平地55亩,人均耕地0.52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委会,耕地主要分布在白水塘、太家墩、李家墩、新田、青咀塘、高家沟等地方,土地分散,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蚕豆为主,粮食总产94.4万公斤,粮经作物的比例达到4:6,经济作物重点围绕在白水塘周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调出1000亩用于栽种浅水藕,现已成为陆良县的主要藕生产基地之一。全村经济发展以养殖业、潜水藕、运输、劳务输出、加工业为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5%。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和外地打工赚取。全村现已老年会馆一座,文艺队一支。
二、太家头村文化生活的现状。
1、2009年,村两委抓住机遇,筹资60余万元兴建一所老年会馆,集“科技文化、健康、疾病防控、基层党校、文体活动”等等为一体的新型农村老年会馆。现已投入使用,这是太家头村民的公共文化资源。
2、从村民自有的文化资源情况来看,普及率最高的是电视机,约有90%的村民家庭拥有电视,50%的村民家庭拥有VCD或DVD 机。5%的村民家庭拥有电脑。
3、文化消费在村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中不占重要地位。少数村民没有文化消费这个概念和意识,文化消费在所有开支项目中几乎排在最后。村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三种文娱活动分别是:看电视(70%)、打牌、麻将(20%)、读书看报(10%)。
4、打牌(麻将)成了亲朋好友相聚和逢年过节的“主
题词”。在村里,许多人聚在一起,首选的文化活动就是打牌。在调查时,许多村民都说:“聚在一起,不打牌还能做什么?”。
三、太家头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太家头村文化生活中的不合理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村里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文化消费观念薄弱:从文化消费在所有家庭
开支项目中比重可以看出,村民不是很重视文化建设。村民不从书本和培训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论,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而减缓了经济、文化发展的步伐。
2、村里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当前,村民茶
余饭后,除了看电视、打牌、聊天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了。
3、村里没有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文化氛围:由于
村里文化建设经费不足,文化活动开展少,村民获取日常文化资源的主要来源是自己及人际关系圈,了解国家政策和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依然是电视、报纸(书、杂志)、广播等大众媒体, 与亲友或邻居聊天也是获得资讯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网络在村民了解国家政策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在村里的普及率极低。
四、当前农村文化的缺陷
从太家头村这个案例来看,当前农村的文化发展还存在较大问题。
1、由于经济水平的制约,导致文化投入力度不够。文
化活动与经济紧密相连,离开了经济,农村文化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民思想文化意识不强,制约了农村的文化发展。即使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他们也首先考虑抓经济,求发展,修桥铺路,文化投入排不上队。
2、文化队伍失散。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是否红火,重要的一条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但目前的一些农村文化设施缺少管理,缺少一批文化骨干,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挣钱,一部分有头脑、有文化的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从而导致组织起来的农村文化群体不能形成一股合力。
五、几点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文化,农村文化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文化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当这些要素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时就成为了生产资本。
2、文化发展要以人为本,贴近农民的真实生活,真正体现农村现实。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生活,积极创作农村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优秀的文化产品。
3、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村民到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到农家书屋借书、看书,根据自身需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4、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农村文化建设要长久、持续、有效地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管理机制作保障。要落实管理人员和责任人,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5、要采用政策导向、社会赞誉等多种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社会力量也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
6、建立激励机制。定期评选一批文化示范户。表彰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表彰优秀的农村文艺作品。
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上来,给农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和希望,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才能早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三篇:乔家山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乔家山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机关企业包联农村的有关安排,县委党校包联古阳镇乔家山村,经多次实地走访调研,与村民和村干部交流沟通,认真研究村情民貌,对乔家山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一点思考。
一、基本情况
乔家山村位于古阳镇西南部,全村156户510口人,耕地1140亩,无村集体企业。近年来,依托紧邻沈煤集团煤矿的优势,发展货运产业,成立了新盛、鼎鑫两个运输车队,共计40余辆车辆,收益相对可观,农民以务工为主要收入,平均每个家庭都有劳力在煤矿打工,收入相对稳定。村“两委”班子工作踏实,2011年投资20万元修建便民桥一座,投资200余万元硬化道路12.5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我县北部资源性农村,乔家山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影响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全村人口不多,但居住相对分散,加上紧邻煤矿,大型运输车辆对道路破坏严重,群众出行多有不便。农村安全饮水没有实现全普及,部分村民组断水情况时有发生。农村规划相对滞后,绿化配
套不够合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需要提高。
2、群众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走访交谈中发现,多数群众存在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由于打工收入相对固定,全家衣食无忧,缺乏进一步增收的动力。另一方面,部分农民闲时沉迷于纸牌麻将,甚至赌博,影响社会稳定。
3、缺乏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由于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开采,村集体无其他经济收入和经济产业,受煤炭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直接关联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受制于煤矿效益,受制于煤炭市场。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解决思想问题。从转变群众思想入手,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营造安全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励群众积极进取,争先发展,摆脱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追求过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形成你争我赶的发展局面,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提升。
2、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在群众思想意识显著提升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特色支柱产业,形成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增收见效快、适合本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逐步摆脱对煤矿的过度依赖。利用妇联等组织将农村闲置妇女劳动力动员起来,发展手工业,让群众忙起来,缓解农村矛盾纠纷的产生。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种植养殖上做文
章,在增收上下功夫,逐步使全村在产业发展上再上新水平。
3、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解决基础建设问题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吸纳各类资金搞建设,在正确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协调周边企业出资,鼓励个人投资,进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共同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同时要严格工程管理,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坚决杜绝质量缺陷工程,加强对公用设施的维修保护,管好用好各类设施,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四、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开展包联农村活动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要切实重视此项工作,尤其是农村,自身首先要重视,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包联单位正在“联”在一起。帮扶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利用自身优势真正为农村发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更重要的是将先进思想带到农村,从思想上帮扶农村,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篇: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2014年1—10月份石人乡经济社会发展
情况报告
2014年以来,石人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主攻一园、决战两区、推进三化、打造四新”发展战略,以“二次创业”总抓手,坚持以“发展、富民、保平安”统领经济发展全局,以“立足灵山道教文化,打造生态旅游强乡”为主推力,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态势。
过去的十个月,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万元,增速达到xx%;完成地方财政收入xx万元,超额完成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元,增速达到xx%;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万元。粮食总产量xxx吨,同比增长xxx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xxx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xxx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及节能减排各项任务严格控制在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具体情况是:
一是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效益
我们聚焦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龙头企业,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招商,全年确保引进工业项目3个以上,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入园项目2个,力争引进投资过亿元入园项目1个。引进金融机构3家,投资6000万元。同时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服务工作,促使百川实业、玉成实业两个入园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大对华顺物流、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国邦物流等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增强经济发展效益;对创岩标准件厂等四家微型企业加强服务,帮助企业融资100余万元,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截止目前,巳引进的企业有上饶市路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上半年完成财税1280万元。
二是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精心包装好石人温泉、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力争挤进市县笼子;继续服务好国家重点工程京福高铁建设,巳基本完成毛宅、杉树两个安臵小区的道路硬化及排水排污工程;完成了乡门口至沿河大道的道路路基建设、青山中桥建设设计预算及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启动自来水厂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建设等;完成了约二十公里的村级道路硬化;部分“一事一议”中央财政奖补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三是抓农林产业,夯实社会经济基础
我们高度重视第一产业生产,加大资金投入,今年以来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土地流转加速,篇承包水田种植达1000亩,西瓜种植800亩,茶叶200亩,第一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万元。深入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8万亩以上,新种树木1600亩。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完成国家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二期工程,启动实施黄市防洪工程。突出搞好大坳水库饮用水源地和乡村饮用水源地环境集中整治,做好县城饮用水源日常监管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生动植物等保护力度。加强信江河、槠溪河、饶北河、茗洋湖生态保护
四是抓民生工程,融洽干群关系
我们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确保新农保覆盖面保持在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我们继续帮助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危旧房改造,同时对未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实施特别救助;我们大力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积极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项目,力争年内带动100户以上农民增收;我们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创建市级文明村两个;我们扎实推进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年内完成中学改造工程,中心小学标准化建设维修工程及卫生院综合大楼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争取一个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我们积极推动文化惠民项目,推动全民健身,年内兴建村级农民活动场所四个。
五是抓秀美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
我们一是以全县开展“清洁工程”为契机,初步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清理了房前屋后、村庄里弄小巷、道路两旁、河流两岸等区域废弃物,大力开展了以石人景区、石临公路、沿河大道、石人河河道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截止目前,全乡共清理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河流两岸等垃圾共计700余吨,兴建科技环保垃圾焚火炉四个、聘请保洁员59名,新增垃圾窖89个,购买大垃圾桶600余个,小垃圾桶10000余个,新增运输垃圾平车49辆,总投资逾120万元。同时全乡共成立村级理事会53个。二是扎实推进四个新农村示范点工程建设;目前,全乡四个新农村示范点巳完成方案制定,“三清四改六普及”巳完成80%以上。拆除户外广告120条,加快改造“城中村”、“城郊村”,加强户外广告、出店经营、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清理整治,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标准规范全乡农民建房工作,促使农民建房统一布局、规范有序。
石人乡的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其它乡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一是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2014年全乡GDP为XXX万元,地方财政收入XX万元,人均GDP仅XXX元,人均财政收入仅XX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在全区都处于中下水平,由于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弱,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乡工业的规模和比重太小,商贸不发达,农业比重明显偏高。三是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虽然石人油茶、石人大蒜形成了规模,但还局限于千家万户的发展模式,大户的带动作用不强,信息流通不畅,产品的产量、质量参差不齐、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四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各村供水设施亟需技改,场镇防洪能力较弱。水利设施不配套,年久失修。一方面乡党委、政府虽然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影响了全乡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增大。五是遗留问题较多,维稳压力大。石人乡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名山名人多,但又是贫困的边远乡,大多数人的素质不高,遗留问题较多,欠帐较大,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尽管我们经过四、五年的努力,解决了不少问题,还了不少债务,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矛盾依然较突出,信访、上访、闹访仍然时有发生。六是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村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较差,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农村文化比较匮乏;群众综合素质较低,职业技能较差,求生的技能不高等现实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2015年石人乡党委、政府将以“二次创业”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主攻一园、决战两区、推进三化、打造四新”发展战略,找准“策应灵山旅游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名乡”定位,着力“招商引资、民生工程、社会稳定、生态文明、组织建设”五项工作,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努力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财税收入xxx万元,增长xxx%;固定资产投资达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xxx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及节能减排各项任务严格控制在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同时,加强自身建设,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我们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打造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重学习,善用新视角审视形势。精运作,善用新思维谋划工作。破难题,善用新办法化解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像走亲戚一样走基层,像待亲人一样待群众。把为民作为不懈追求,尊重群众意愿,尽心做好事、办实事;把便民作为努力方向;把惠民作为首要职责,推进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向弱势群体覆盖。治政从严,依法依规。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法律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办事,积极兑现各种惠民政策和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打造阳光政务,扩大群众知情权,推进公开化,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总之,我们全乡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一马当先的闯劲,扎实苦干,开拓进取,焕发昂扬斗志,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
努力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村委会的调研思考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安排本人联系指导**镇**村委会,为能实实在在的体验民情、体会民生、体察民
苦,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取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重实效,2014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村委会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开展民情访谈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动,并对**村委会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就如何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现作如下探讨。
一、**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村委会地处**镇西北角,东与**海良、大会村委会相接,南、西与**县相邻,北与丽江永胜县相接,距**镇政府25公里,距宾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325户,总人口1189人,主要有汉、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积1530亩,其中水田400亩、山地123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贫特困村委会。
近几年来,**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一是群众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6元,群众收入呈增长态势。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实施了投资近246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面通达工程,实施了2个村小组的村间道路硬化,投资28万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余人、受益面积700余亩、深150米的深进。三是产业调整迈出步伐。除主要种植玉米、白肋烟、香叶等农作物外,种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业。今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协调帮助下,与宾川县国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发动村组干部试种香葱30余亩并进行全额收购,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农民素质有所提高。
二、**贫困山区发展中存在的因难和问题
(一)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森林覆盖率低,干旱缺水严重,除有3个村民小组有龙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农田灌溉外,其余村民小组无水源,只能靠天吃饭,如团山村民小组中有14户62人因无任何水源,多年来一直靠政府送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土地贫瘠,全村约75.5%的耕地面积是山地,干旱贫瘠,土地产出率极低。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通达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还有9公里土路,同时只有2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坡陡崎岖,通行不畅;农田沟渠不完善,不配套,渗漏於阻严重,农田灌溉极不方便;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全村6个村民小组没有一间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村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和贫乏。
(三)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脱贫依赖心理严重。村民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有一定难度。贫困人口“等、靠、要”心理严重,加之还有大约17.5%的农户处于极度贫困和温饱线下,村民脱贫致富工作任务艰巨。
(四)产业结构调整难和缺乏主动应变能力。以传统农业为主,习惯于粗放型的农业经济,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难于推广和应用,产业结构调整难,加之农民种植意向盲目“跟风”,缺乏主动应变能力,对收益造成一定风险。
三、对提高贫困山区发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一)夯实社会事业,提高贫困山区的人口素质。要免费为山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加大对山区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基础,提高山区群众人口素质,增强其抵御贫困、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贫困山区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带动山区人民增收致富;镇人民政府要以村委会为活动平台,多开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并要以点带面,对条件较好的小组率先争取启动实施建设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强教育引导,树立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要破除山区群众“等、靠、要”思想,积极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教育其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帮扶和挂钩联系部门要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与贫困山区一道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业务部门,扎实抓好政策落实,做到想事情、做决策,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切实帮助贫困村组解决问题。
(三)加强基础建设,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争取救济救助与推进“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动群众自筹的基础
上,财政每年应划出一部分扶贫专项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村的行路、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五难”民生问题,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坚决制止和杜绝乱砍滥伐行为,同时开展好四旁植树活动,绿化美化家园。要大力倡导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生产生活对植被的破坏,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调整优化结构,拓宽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路子。一是要确立产业定位。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项目的同时,变单一的粮食型农业向复合型农业转变,提高山区农业产业化程度,切实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要发展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椒、核桃、中药材、葡萄、香葱等高效农林产业,建立特种产品基地,发展壮大贫困山区经济。三是要延长产业链。重点引进一定规模、高起点、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四是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推广应用贯穿于产业化扶贫的始终,用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五是要念好“山”字经。重点发展生猪、山羊、土鸡等养殖业,不断改良品种,加强疫病防控,努力提高出栏率和肉品质量,不断提高贫困山区群众收入水平。
(五)转变工作作风,在为民解困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倾听民声,了解民苦,解决民盼,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做到缺资金帮协调、缺科技帮培训、缺方向引路子,切实为民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群众观点在生产中升华,群众路线在生产中实现,群众利益在生产中保障,群众工作在生产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