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言一句三冬暖—怎样说话让人爱听
美言一句三冬暖—怎样说话让人爱听
如果有人问你:“会说话吗?”你一定觉得很可笑。而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不会说话的人。当然,我指的不是聋哑人,聋哑人还可以用手语来“说话”。我说的是说出话来让人不受听的人。
人与人接触、联系、交往,离不开语言。列宁说过,语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人类交际手段。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调节人们的行为,激发美的情绪。
而语言的应用更多的是说话。常言道:“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可见,让人受听的话能起多么大的作用了。
怎样说话才让人受听呢?
第一,说出话来要文明、合乎情理和礼仪。
我国古代有一个“以礼问路”的故事,说的是有位从开封到苏州去做生意的人,在去苏州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在三岔路口上犹豫不定。忽然,他看见附近水塘旁边有一位放牛的老人,就急忙跑过去问路:“喂,老头!从这里到苏州走哪一条路对呀?还有多少路程呀?”老人抬头见问路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人,因为他没有礼貌,心里头很反感,就说:“走中间的那条路对,到苏州大约还有六七千丈远的路程。”那人听了奇怪地问:“哎!老头,你们这个地方走路怎么论丈而不论里呀?”老人说:“这地方一向都是讲礼(里)的,自从这里来了不讲礼(里)的人以后,就不再讲礼(里)了!“这个故事是对不讲礼貌的人的嘲讽,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讲文明礼貌的传统美德。
这个故事足以使当今社会中那些说话不合礼仪的人脸红的。
再说一个例子,有个班级要到一家商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先派了个同学去联系,遭到商店的拒绝;又派了个同学去联系,人家表示欢迎。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先去的那个同学说话不礼貌,开口闭口市里有精神,你们应该接待我们。后去的那个同学,在经理办公室外面等经理办完了事,才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进到屋里,拿出介绍信,恳求说:“叔叔,我们有件事想麻烦您和商店里的叔叔阿姨……请您大力支持……谢谢您啦。”一番话说得经理心里暖乎乎的,他当然欣然同意了。
文明的话、合乎情理和礼仪的话之所以让人受听,是因为它使听者受到了尊重,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也对对方产生信任感。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对自己所拥有的感情,大部份是来自别人对自己所抱的感情延伸而来的。如果你听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尽是不礼貌的、刺耳的、甚至是嫌弃你的话,你心里不会好受的,对自己也会丧失信心。
第二,说话要分时间、地点、场合,讲究方式方法。
1.要考虑听者的情绪。比如说,一个同学不小心把新买的钢笔掉在地上,把笔尖摔坏了。他正在着急,你却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他听了心里能痛快吗?如果你这样说:“别着急,让我看看……能修好的,你先用我的,放了学我跟你一块修理去。”他一定会高兴的。再如,一个同学买了块电子表,他喜欢得不得了,你却说:“哎呀,样子不好看,这种表走得也不准。”你说他听了心里能舒服吗?要知道,一个人决定买某件物品,除了它的使用价值之外,还有个心理满足问题。他喜欢的东西,贵一点也是高兴的。
可是当他买回的东西,别人对他说不好不值时,这往往使他在心理上就觉得亏了,值也变成不值了。所以,我们在没有十分把握时,不要对别人喜欢的物品、衣着加以挑剔。
2.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也很重要。假如你的同学生病住院了,他的病很重,你去看他时,不要说你的病如何如何严重、危险,而要劝他安心养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要使他充满信心,还可以说些注意事项。这和实事求是是两码事,因为不吉利的话只能增加病人的思想压力。再如,你到商店买东西,人家售货员正在数另一个顾客交的钱,你此时偏要嚷:“请给我打一斤醋!”售货员是不会理你的,这和打断别人说话一样让人不高兴。
有个同学因为搬家转到新的中学上学。他第一天上课,就觉得班里的黑板报内容过时了,心想自己在原来的学校里就负责出黑板报,应该为新的班级做件好事,就找到班长,说:“你看这板报早就该换了,你让板报组的同学放学留下,我和他们一起换期新内容吧。”没想到班长却瞥了他一眼,没理他。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头一天上学就对班里的工作评头品足,指手划脚,谁买他的账呀。有些话孤立地看是对的,但在特定的时间、场合就行不通、让人接受不了,所以,说话还是要注意在什么样的时间、场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人家忌讳的话不要说;人家不愿告诉你的事,不要刨根问底;也不要揭短。比如,你向别人介绍一位同学,说:“他过去爱偷别人的东西,现在进步了,还入了团。”那位被介绍的同学心里不会好受的。同学家里有人不幸病故,你应该劝慰他,不要张口闭口说“死”字。此外,开玩笑也要掌握分寸。
4.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这天该某个同学值日打扫卫生,可放学后他背起书包要回家。如果你这样说:“你不是这个班的吧?你忘了今天星期几了?该你值日你要溜,成心偷懒!”他接受得了吗?可你要是这样说:“今天是你值日,你准忘了吧?”他一定不会不高兴的。所以,就是批评人也要让人家听得进去才行。不要扣帽子,说话不要绝对,不要噎人,要留有余地,话赶话伤感情,退一步则天地广阔。这样说不是要同学们去阿谀奉承、搞虚情假意、耍滑头,也不是不要原则。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不是不给人家台阶下。
言为心声,语言是内在文明的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标志。所以,从根本上说,说话要让人受听,还是那句老话:文明人说文明话。愿同学们都做文明的人,掌握说话艺术的人,说话让人受听的人。
第二篇:怎样让孩子更快学会说话
怎样让孩子更快学会说话
1、多跟宝宝说说话
有的家长很少同孩子讲话,总是以为宝宝太小,同他讲话也听不懂,所以总让孩子唱独角戏。这些家长可能不知道,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得、所见、所闻的刺激来刻画重复印象,脑细胞也是因这些刺激而获得成长的,这些刺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有几个过程,一个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语言表达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引导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也应该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时、洗澡时、喂奶时,陪孩子玩耍时、孩子睡觉时、睡醒时,都要与孩子讲讲话。勿需太多语言,重在积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就会成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奠基石,也为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鼓励宝宝多开口
孩子还不会讲话,表达某种需要时只能用动作或眼神。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赶紧给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着水果,家长马上满足需要……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说话,什么都能被满足,干嘛要说话呢。是呀,家长的这种行为,使孩子丧失了与人讲话的欲望和开口说话的动力,最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与人交往。
现在,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尤其是老人带的孩子。造成孩子开口讲话晚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适合他们能力的语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说话时,不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物,而是孩子一岁多了,还拿一些图片、书面文字展示给孩子看。孩子学语言阶段,需要直接、生动、形象的刺激。书本中的词汇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会差些,因此学会说话的速度就很慢。当孩子要某件东西时,应当把他所要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语言环境、听的刺激和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语言会发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讲话还有一个目标定位,否则欲速则不达。这个定位就是:教孩子讲话,要略微超过孩子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比如孩子会说一个字,家长最好教两个字,孩子会说两个字,家长教三个字,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说一个字,家长教短语或句子,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教。
3、不要让宝宝莫衷一是
现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种语种或方言,语种或方言的混乱也是造成孩子不开口讲话的一个原因。在家庭环境里,夫妻双方一会儿讲方言、一会儿讲普通话,再加上频频地更换保姆,保姆的方言又会刺激孩子的脑细胞。这个刺激过程不符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对语言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语言。
4、不要逼宝宝讲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差,家长为了急于让孩子学会说话,有时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个东西,而家长拿着这个东西要挟孩子,孩子不说话就不给,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开口讲话有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孩子开口讲话比同龄宝宝晚时,家长往往使出“逼话”这个杀手锏,威逼利诱,让孩子讲话。孩子要先理解语言,才能表达语言,这是一个过程。如果逼得太凶,孩子就会觉得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对这种压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语来抗拒了。
进行听说话的训练
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说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苹果,你说:“宝宝在吃苹果,好吃吗?”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说:“宝宝在玩积木,真乖。”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儿童与成人交往时,在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和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就会模仿成人的语调和语调,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在训练孩子听话能力的时候,父母可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这对幼儿初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父母说话时务必做到发音准确、清楚,因为孩子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以后是很难改正的,要让他们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为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语言
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老师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老师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小朋友们看看,某某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老师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老师还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孩子们边看边说。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说话。
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小朋友玩得很脏也不愿洗,那么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宝的小手在说:“我早上多干净啊,可是现在这么脏,我真难过。”宝宝的小脸蛋在说:“我好难受啊,我希望我很快就能变得香喷喷的。”小脚丫也在说:“我也很伤心,我多想舒舒服服休息一会呀。”宝宝自己决定先洗哪个地方呢?孩子听了之后,不仅非常乐意洗,洗完后还会说:“我的小脸蛋香喷喷的,我的小手变干净了,我的小脚丫真舒服呀!”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成人应该采取相应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否则会使孩子的语言水平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
第三篇:自信的国家让人自由说话
自信的国家让人自由说话
我们国家希望有“三个自信”,但真正自信是可以让所有人都拥有自由说话的权利,我想拥有这样的权利,所以写了厚厚的一本书。我想如果所有记录不再是你有多少成绩或多么伟大光正,而是告诉大家我们犯了多少错误,那这个社会对未来会更好。我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还原或让更多人了解那个已经被还原了的世界。10月21日晚7点,腾讯思享会联合凤凰联动出版社走进对外经贸大学,共同举办了任志强对话潘石屹“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的读书沙龙。谈及任志强的新书“野心优雅”,任志强与好友潘石屹从多年交情、蒙冤入狱、爱情经验、地产走势等多方面相互“调侃”,激起观众阵阵掌声。以下为任志强精彩发言实录:
任志强:我没好意思说,其实我父亲也是国民党人(现场笑),在国共合作时,很多共产党员都是国民党,同时也是共产党员。我父亲是国、共党员,小潘爷爷是国民党员,我们俩差了一辈(现场笑)。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他比我有名,如果我要想卖书的话,得拉着他,让他帮我把书卖出去。
写书是为了求真
为什么有这样一本书?是因为没有这本书之前,媒体上、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传言和说法,比如有人说“他是全国人民最想打的人”,有人说“他是全国人民最想嫁的人”,还有人说“他是为富人说话的人”,也有人说“他是凭着父亲、母亲的关系才当了一个副科级的干部”,也有人说是因为他认识王岐山等很多名人,所以可以随便说话。总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告诉大家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我们想还原一个真实。在这个社会上最缺的不是谎言而是实话,当我们的社会被无数谎言填满所有空间时,不管是这代人还是下一代人都生活在谎言中。所以他们获得大多数碎片性信息都来自于这些谎言,真正要还原一个真实是不容易的事情,而这些真实要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话去表白也很困难,因为可能所有人都不信这个真实。
所以我写这本书时,就把社会上大家都比较怀疑的问题,用文件附录的方式搁在书里。同时也让和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们,书中最现实的人物(他们都在书中被我写到)来写书的前言和后语,是想告诉大家这么多人可以证明这本书里写的是真的。不管这个真实是褒还是贬有各种评论。如果写前言和后语的人,他们在书中看到写他们的时候是假的,他们不会写这个前言。我以这样的方式,是想告诉大家真实的社会不是你们想象的或者媒体所反映出来的情况。
很多人都说我和小潘之间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现场笑),也有人说我们俩合作贪污国有资产,还有人说我们俩如何如何。所以我把2006年建设部领导吩咐建设部研究中心给我们俩的一篇“要求调查请愿书”搁在书的附录里,是想告诉大家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后来,我们始终在国家强大的法律监督之下。有人说是不是要查查任志强偷税漏税,我要告诉大家我们被查了很多次,我甚至把调查报告搁在书的附录里。我们不止一次被调查,但没有人查出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也不断地给建设部写检讨,但我要告诉他们我们没有问题。所有人几乎不信坐在台上的会说真话,似乎所有人认为,我们的官媒从最大电视台开始,一直到最小的140字的微博都被谣言垄断了。确实,要想找到真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力争把真实的事情告诉大家。用什么样的方式说明这个社会和一个人的命运问题?——真实的记录下
你所经历过的事情。
除了这本书以外,我们同时还有另外一本书,叫做《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由公益组织来组织所有的中学生写自己的祖父母。像小潘每天在微博上说我要写我的小时候、要写我的父亲、要写我的爷爷,但没见他写出来。这本书已经出了两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行动?是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从虚无的世界中回到真实,知道自己父母、祖父母所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当所有人把自己真实事情记录下来时,这个世界才会被还原。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宣传工具所扭曲,那么人们所看到的,特别是后代所看到的,只能是一个按照意识形态管理者的思路而写出来的东西。比如说很多年轻人希望看我的自传,其实他们不是想了解任志强是谁,而是想知道这一个时代的人经历过什么。我收到很多短信,也收到微博上很多评论,大多数人看完书后所希望表达的不是任志强如何如何,而是希望通过我们所经历过的时代去了解中国30年的改革以及这30年之前发生过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比较幸运,恰恰是在解放初期出生的人,伴随着整个新中国的历史而成长,于是我们从小开始想当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怀疑,从怀疑自己、怀疑一切到怀疑这个党、怀疑这个国家、怀疑这个政权。打倒四人帮以后,我们开始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认为党战胜了这些错误而实现了改革。改革之后我们又发现有许多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在新制度与旧制度斗争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南巡讲话后,再次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战线。所以中国最近的30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我们从拿着粮票、布票去采购商品到取消了所有限制,物质从短缺开始到丰富,思想也逐渐开放。到了近十年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国进民退和类似的问题,在新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都在考虑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确实,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或不断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国家真正自信是可以让所有人都拥有自由说话的权利
在过去30年改革中,我们确实做了很多推动中国改革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华远是中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公司,是实验品。从此以后有大量的地产公司境外上市,包括潘石屹的公司。如果没有我们作为第一家突破中国法律实现境外的地产公司上市,也许目前看不到有这么多地产公司可以借用这样的平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都经历过,通过我们的实践最后实现中国在经济制度上的改革,而最终这责任和担子将落在在座各位的身上。
刚才腾讯的记者采访我:中国的未来十年会怎么样?我说未来十年不是我们的世界了。我们在过去的30年里不断地做出努力和我们的制度进行碰撞。在未来的30年,也许是在座的各位,要靠你们的努力和我们的制度碰撞。中国从一个计划经济的制度变成一个市场经济的制度,还没有完成这样一个过渡。按照小平同志的说法“还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才能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而我们的社会恨不得希望在这一代人内就能在全国实现共同富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恰恰由于这样的贫富差别导致年轻的一代和现在已经富起一代之间有了巨大的思想差别。比如说潘石屹已经是亿万富翁,而我们还是在拿工资,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有人说任志强你已经很富了,确实,和在座的学生相比确实很富,毕竟我工作好几十年了,你们还没参加工作。但要和潘石屹比,我那一点财富不如他的一个小指头(现场笑)。这两者之间我也不平衡,但是不是能从不平衡中找到平衡?能,你的内心世界要非常强大,强大到在微博上不拉黑任何一个人(现场笑)。但小潘就不行,他雇了很多人,一发现有人骂他时把他拉黑了(现场笑),这就是内心的强大和自信与外在表现的强大和自信之间的差别(现场笑)。我们国家希望有“三个自信”,但真正自信是可以让所有人都拥有自由说话的权利,我想拥有这样的权利,所以写了厚厚的一本书。
然后有19个出版社希望获得这本书的出版权,我希望在19个出版社里找到删除文字最少的出版社进行出版。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凤凰最好。我问为什么?我的朋友告诉我凤凰说可以不删。最后还是删掉了十多万字(现场笑)。他们在修改文稿时,把相当一部分文字上划上很粗很粗的银黑色,旁边写上“上述一万八千字有什么什么嫌疑,不宜刊登”等。最后逼着我删掉了十几万字。甚至还有没有经过我修改的,就把它删掉了。这说明社会确实需要有更广泛的言论自由,像科斯先生说的我们需要有一个自由的“思想市场”,重要的不是我们要求别人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而是我们不要求别人时别人也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这个制度才更加完善。
如果今天连一次两次的碰撞都不允许,那就不可能有创新
但要实现市场经济,把原有计划经济的残余通通取消掉,还需要各位努力,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只能做到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但要完成市场经济的全部建设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说产权制度保护问题,是单一产权制度还是所有产权制度、两个不同产权制度有差别的进行保护确实是面临的一个困难。比如言论自由问题,如果没有思想上的多元化,如果没有允许不同思想的争论存在,那么这个社会要想进入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创新,创新一定是在各种失败过程中、有不同意见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小时候使用一种杀虫药叫666,我不知道在座是否有人知道。那时有很多臭虫,要在床板创办上洒一些666防止臭虫咬人,当然还包括消灭其它的虫害。666的科学说法是实验了666次才成功的药。做了666次实验,最后完成,所以起名叫666。如果今天连一次两次的碰撞都不允许,就不会有666次的实验,如此又如何能够出现创新和新的产品?这确实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美国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被咬掉了一口。这个人曾经是吸毒犯,曾经不好好上学,曾经被开除,曾经如何如何,与我们现有所谓的纪律道德之间有很大差别,但他成为世界最新的创造者。而苹果在整个世界中,对经济的增长、对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什么使这个事情产生出来?如果在中国绝不可能产生,因为吸毒者从小就被劳教,劳教以后,他的身上从此就有一个污点,而且影响他终生。这恰恰是我们允不允许人犯错误,允不允许这个社会思想的自由能够存在或者有多元化的存在。很多人以为写书是为了宣扬自己有多么伟大。错了,我们认为记录下发生过的事情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有多少失败,如果很多人从我们的失败中找到不再失败的理由或者能为你们今后的路减少走失败道路弯路的曲折,这是我们的成绩。
如果社会是透明的,这个社会一定是美好的最终我不是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多少现金、多少稿费,而是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还原或让更多人了解那个已经被还原了的世界。我在60岁时开始写这本书,因为那时我已经脱离了国有企业的重担,而且我已经完成了离任审计,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是在60岁卸任后分别写了很多那时不能写或不允许写的书。其实在社会上流传着很多类似情况,比如关于“老三届”的问题、插队问题,这些书在没有公开出版的情况下流传着,慢慢开始有一些出版社对此感兴趣,希望把它变成正式出版物。这一代人和我一样,都想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告诉后人哪怕告诉自己的子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父辈曾经经历过什么,走过多少弯路。我想如果所有记录不再是你有多少成绩或多么伟大光正,而是告诉大家我们犯了多少错误,那这个社会对未来会更好。当一个人把自己袒露在众人面前时,也许有人会羞涩,在写时人们会
想这些事情是否可以告诉大家。我在里面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丑事,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不是在瞎编或故意隐瞒什么,而是告诉大家:如果社会是透明的,这个社会一定是美好的;如果社会被某一层东西遮挡着,看不到幕后到底有什么东西,那么在这个雾霾的天气中人们一定会感觉到心情不舒畅;如果去除这些雾霾,让社会更加透明,我们的心情可能就更加舒畅了。就像和我小潘,我们俩可以坐在台上可以打可以骂,不会在我们俩人之间拿一块布来遮挡,我们希望所有人有这样的勇气揭开这层面纱,以真诚的心互相相对,谢谢!
第四篇:七种让人反感的说话习惯
七种让人反感的说话习惯
讲话嘛,简简单单就好。导语
哪种讲话方式会令你一秒翻白眼呢?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因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交流习惯和倾向范围,但有一些通病还是往往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说话习惯容易遭人白眼儿。大家以后还是无则加勉,有则改之吧。
01.说话不说重点
有些人说话一定要先酝酿情绪,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的开场白之后才说真正要讲的事…哎,天都黑了啦~讲重点好吗?
02.三句话不离八卦
有些人是八卦集散地兼广播台,一有新八卦就忍不住到处分享,而且还可以把别人的故事讲成是自己的故事一样,超生动!
03.讲话之中不断炫富
「我昨天去逛街买了新包包,才10万,超便宜!」、「我男朋友昨天送我一个**项链,我跟他说不用啦,他还是要硬送我,真讨厌~」......听得人是不是有种想吐他一脸口水的感觉。
04.音量越来越大or越来越小
有些人说话不知不觉放大声音,令听的人好想说:「小声一点,我没耳聋好吗」。或是说话声音越来越小、默默淡出,让人总要问「啊?你说什么?」
05.一定要拽英文才开心
「午休到了,要不要跟我去吃lunch呢?我看对面的饮料很cheap,一起去buy吧~哎,这个不能eat啦,小心变成pig!」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假洋鬼子的经历,就是不好好说中国话。
06.音频超高、讲话超激动,但讲的事明明很无聊
听着听着我都要中风了!讲这么平凡的事有什么好用高八度的声音讲啦…
07.有事装没事,没事装有事 看到朋友一脸愁云惨雾,想说去关心他一下问他怎么了,却得到「哎..没事…就是…算了,那个…真的没事…别管我..我真的没事…哎~~~~~~」超想抓狂的啊!有屁就放、有事就说!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是怎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社会学
第五篇:说话的艺术-如何说话让人听了更舒服
说话的艺术-如何说话让人听了更舒服
说话如何才能不得罪。人人总要说话,但是如何说话,如何说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而且让人舒服,不得罪人,这确实是一门学问。下面我就从几方面来说一下如何才能不得罪人。
一、换位思考 首先说话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换位思考,真心的关心别人,对方一定 会体会得到的,这样说出的话有时可能让人觉得你做作,甚至有表演的成分,但 是只有这样装 b 的做法,才能让别人更好的接受谦虚、低调的处事作风才能让你 养成说话不得罪人的习惯。
二、察言观色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多说好话,不要说人家的坏话,即使很好的朋友察颜观色,如果觉得它反应不对,就想办法补救。不要不看他人 的态度和感受,一味想发泄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实你已经得罪了许多人。社会, 没有不得罪人的,你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强大,提高自己的 地位,就算你做错了,别人也不敢当面跟你顶。聊天的时候我想应该先和别人谈谈 自己 互相了解对方 彼此考虑说话 三、三缄其口 在这个社会上,人就要学的圆滑一点才可以,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太
多的不忿,太多的缺陷,这个世界上所以才有这么多愤愤不平的愤青,但是即使 你对某个人有看法,有意见,也不可以和别人说,就连你最好朋友也不可以说,因为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一个其他人的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想的,在这个世界上 不要相信任何人,也许这个看法给你最好地朋友讲了,他对你没什么看法,但是 隔墙有耳,或者朋友不小心漏嘴,倒霉的还是你自己,只要说出来就会有报应。但表面上要对每个人都好,这样你才不会吃亏的,相信我吧,或许这很悲观。
自己的好朋友,可信的朋友说实话就可以了,不要不说话,那样会得自闭症哦!在机关单位说话很重要,同样的话语,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说起来效果就很有 很大的不同。古人说:好马出在腿上,能人出在嘴上。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在这 里,特别转载一篇关于说话艺术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来自于两全其美论坛,个 人对其作了稍微的编辑。我爱赞美别人,特别是对于局长,我总是赞不绝口,以 表示我对他的敬重和拥戴。赞美别人是一种学问,如果你赞扬得体,抓住了关键,一句话就会把双方的关系拉近了许多。要赞美别人,脑子必须活络,得会使用哲 学,善于在对方身上全方位找到长处,多角度发现成绩。如果我们单位完成了上 级交给的工作任务,我会说,是局长高瞻远瞩,指挥有方,功不可没。
如果我们单位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我会说,局长带领我们艰苦创业,已经把任务实现到最好程度。如果单位里不出事故,我就说局长抓安全防范政绩 实出,堪称楷模。如果单位出了事故,我就说局长在事故处理上坚决果断,雷厉风行。
如果局长被上级评为先进工作者,我就说局长业绩突出,实至名归。如果局 长没被上级评为先进工作者,我就说局长淡泊名利,不与别人争抢荣誉。
如果局长身体肥胖,我就说局长强壮有力、风度翩翩。如果局长身体瘦弱,我会说局长精细干练,气度不凡。
总之,在局长面前,我会有成千上万种由头来表达我的赞美之情。让局长感 到舒服、满意,让局长记住我,让局长喜欢我。当然,我赞美局长不仅仅限于他 自己,我还不遗时机地赞美他的家人,比如赞美他的孩子。如果他的孩子学习好,我会说他的孩子有出息,将来能成大器。
如果他的孩子学习不好,我会说他的孩子聪明,还有潜力可挖,后劲一定很 大。如果他的孩子听话,我就说他的孩子懂事明理,今后必有出息。
如果他的孩子不听话,我会说他的孩子有主见,将来必成大业。我说话 的原则是不得罪人。俗话说守着矬人不说矮话。说话要看清对象,尽量避免说到 人家的短处,特别是不要说到人家的忌讳之处。局长爱开会,我就决不会说文山会海之类的词; 局长爱搞排场,我决不会说有关防止铺张浪费的话。
局长爱打麻将,我只字不提麻将的坏处。
总之,我在说话之前,总是三思而后说,决不会说没有把握的话,这就免于 祸从口出。
我常常贬损自己。------------------------我常常贬损自己。
我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称号,别人见面总是要夸我两句,我却说,我这个人不 配当先进工作者,受之有愧呀。我经常说自己是笨蛋、傻瓜、糊涂虫。我常常把自己办的一些糊涂事、可笑的事、没办好的事讲给大家听。
我发现,我越是贬损自己,越容易和别人接近。我发现一个定律是:抬高自 己就是贬低别人,贬低自己就是抬高别人。所以,要想让别人接纳你,就是要处 理好贬低与抬高的关系。所以,一旦有人表扬我,我早就准备好八十句自贬的话 来应付对方。其实,我知道,别人表扬你的时候,人家等待的是一句自谦或自贬 的话。如果你顺杆往上爬,说你胖你就喘,岂不是瞧不起人家,不领人家的情嘛。我发现,我越自贬,人们对我的印象就越好,尤其是我们的局长,他说我很谦逊,很有自知之明,将来可以担当重任。我提意见的水平很高。在召开民主生活 会时,通常要求大家面对面地给局长提意见。很多人在会上都默不作声,而我却 畅所欲言。
我说,局长太心急,没白天地没黑天地干工作,要是把身体累坏了,那是要 影响工作的。局长应对本单位员工一视同仁,你儿子本来工作干得不错,又有大学文凭,为什么不提职。还有,你经常工作在乡下,这不是事必躬亲吗,今后应少下乡,把机会给别 人就行了。大家都说我提的意见有分量,使会议免了尴尬,又使局长能够接受。
我每次提意见时,局长总是很虔诚地说,提得好,提得好,我今后一定要改 正,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 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 事。可以这么说,做人做事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要掌握这门 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 规律来,人们才能有章可循,而不至于迷然无绪。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 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
下面四条记在心中不能忘
1、不可目中无人
2、得意不要忘形
3、有本事不必自夸
4、请教不择人 为人处世,交朋待友,对势利纷华,似乎不必太过于苛求,当以“淡”字当 头。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有滋有味了。正如“平平淡淡才是真”。
怎样说话不会得罪人
原则一:“我说明白了吗?”
办公室很多人在交流工作,布置任务的时候每说完一段的时候都会说一句:“你懂了吗?”或者“明白了吗?”或者“你知道了吗?”这是一个坏习惯。有的人甚至说一句话,后面跟一句,“懂了吗”、“明白吗”、“知道吗”“对吗”。更显得不够得体,要纠正过来。正确的应该问:“我说清楚了吗?”“我说明白了吗?”被问的对方如果明白,会回答说:“我听懂了。”这样就会非常融洽和谐。
原则二:“如果„„会怎样?”
向别人提要求的时候,如果不是紧急情况,不是重大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如果”。能够比较委婉,也能够使提出要求和下命令的人自己有回旋的余地。
原则三:“可能是„„”
纠正别人信息错误的时候,要用“可能”。
原则四:反驳他人之前要用肯定句
有时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工作意见,工作需要我们要表达相反的意见,甚至要明确纠正对方正确的看法。需要在纠正或反驳对方之前,要先肯定对方。比如:
“你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但是我要告诉你,你思考的方向不对,„„ “你的想法很有特点,但是你忽略了一些情况,所以你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你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方法有问题,„„
“你很负责任,但是你只想到了事情的一面,„„
“你的勇气可嘉,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是你的看法忽视了„„ 能写出十个以上纠正或反驳别人意见之前的肯定用语,就能在实际谈话时熟练使用好。
原则五:顺接不逆接
顺接,是指对话的情绪自然和谐,平静地理解对方,友好地回应对方。逆接,话语中包含着潜在的、甚至明显的抵触和对立情绪。
在人与的交往中,有效地沟通在于学会顺接不逆接。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能够正确地做到,也是不太容易的。
如果友好地问某人吃饭了吗?他回答说,“我干嘛不吃饭!?”这就是典型的逆接话语。我们在日常对话中要避免这样习惯性的话语含义。没有不满、反驳、指责对方的意思含在语调当中。要想没有这类的语调含在其中,根本的是内心没有这样的闪念,诚恳理解对方,礼貌平和待人;再就是改变话语的惯性。
顺接还表现在接受不同意见的时候。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或者批评和指责,可以先顺势接住这些批评意见,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客观地说明有关情况,说明情况和原因,说明责任不在自己,最后还是要再次表示那些批评意见的基本合理性。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概括为“A—B—A”模式,其中的A就是顺接的表现。
原则六:问好不问坏
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有着真诚的互相关心。然而,有时这样的关心表达出来让人有点别扭。当出现某些现象时,习惯的思维方向就指向了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并开始考虑应对的措施。这时候脱口而出的是从负面角度的询问,话语里面带出的是阴影。比如,办公室里有人咳嗽了,邻桌的同事就会关切地问,怎么咳嗽了,是不是感冒了?吃药了吗?再比如,有人骑自行车摔倒了,跑过来扶他起来的人看到他的腿一下子站不住,会很自然地问,会不会是骨折了呀?我们要力求改变这样的问话。
那应该怎么表达我们对对方的关心呢?“你没事吧!”“不要紧的吧!”要把正面的问话当做首选。避免习惯性地问别人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惹麻烦了,是不是出事故了。如果我们试着改变过来,一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如何为人又不会得罪人 对于十分骄横的人,若想杀他的锐气,就必须沉重地打击他,使他无法再感到自满。如果他还有一位竞争对象,最好贬低他而称赞其竞争对手,间接指出他的弱点来激发他的上进决心。
有经验的上司和企业管理者都应该对说话的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唯有善于分析人的心理,才能经常立于不败之地。
一位企业主管手下有两名得力的助手,这两位年龄相当,在工作上互相竞争,都很受管理者的器重。
其中,A先生对于自己的才能相当自负,经常瞧不起别人,因此他在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相当糟糕。这位主管决定用“攻心”的策略来提醒、警告这位部属,以免他日后不可一世。
有一天,这位主管故意不经意地对A先生说:
“B先生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而且人品也相当不错。在这之前我与他在咖啡厅谈了很久,原来他还喜欢看书,也懂得许多事情,他对公司的管理情形提了许多宝贵意见,我觉得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可多得。”
不论任何人,当自己的对手被人称赞时,他都会觉得别人是在批评自己。这位主管使用的“攻心术”正是先把那些被对方看不起的人提升到一定的程度,让对方发觉自己以前所仰仗或重视的才能在别人眼中原来是这么的不起眼,于是对自己的判断和实
际能力产生怀疑,因此他态度转为谦和,工作上也更努力。
说话的艺术深奥莫测,需要说话者去发掘这方面的诀窍,并掌握运用的尺度。如果那位主管说:“你虽然聪明,但与B先生比起来却稍稍逊色。”那么他不但无法帮助A先生改正缺点,还会造成A先生对B先生的怀恨心理,结果非但无法拉近部属之间的关系,反而会使彼此的竞争更剧烈,甚至不择手段、走向某种极端,影响到公司的利益。因此,即使你的部属之间有才能上的差异,也不可当面说出,否则,优秀者可能从此目中无人,稍逊者也会因而消极,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人们在判断一件事时,往往会无意识地采用对比方式,如果被提及某一个问题,其判断基准通常采用社会上的一般常识,这也是一般人的心理。
假设你是公司的主管,有心调一名不受重用的职员到分公司去,如果你直接对他说:“你不适合在总公司工作,还是到基层去吧!”他的内心必定会有被放逐的感觉。
其实你只要稍稍运用一下语言技巧,采用一些高明的说话术,对方就会欢天喜地地去分公司报到。
打个比方,你可以这样说:“我本来想让你到乙分公司去,但我研究了你的长处,觉得还是甲分公司比较适合你发展;而且乙分公司离你家太远了,上班可能不太方便,所以将你调到甲分公司去。”
我想你的部属不仅会在那里创出一番好成绩,而且还会对你心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