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小说风俗描写的人文情怀

时间:2019-05-13 21:5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明清小说风俗描写的人文情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明清小说风俗描写的人文情怀》。

第一篇:试论明清小说风俗描写的人文情怀

试论明清小说风俗描写的人文情怀

院系:政史学院

班级:2013级人文教育班

姓名:王璟

学号:201302230120

试论明清小说风俗描写的人文情怀

摘要:明清小说中成功的风俗描写能将民风民俗与世情世态自然地融合起来,在社会风俗的描写中揭示地域文化特色、社会心理和民族文化心态,表现作家的文化批判意识。明清小说中的风俗描写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兼具文学和文化的双重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明清小说、风俗、人文情怀

On the humanistic feelings of the nove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bstract :In the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uccessful custom description can syncretize folk customs and the secular world naturally, reveal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culture, social psychology and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in the description of social customs, shows the writer's cultural criticism consciousness.The customs of the novel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ve a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which has both the doubl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Key word: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customs,human feelings

在明清小说中,有关风俗人情的描写繁富绵密,多姿多彩。古代华夏民族的种种风俗习惯,几乎毫无遗漏地以具体生动的形态尽现于明清小说之中。许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甚至被称为“风俗史”,誉为研究中国社会和风俗习惯的指南。许多作品成为民俗学家研究民俗的重要资料。

小说不同于民俗学的论著,它不能仅仅对风俗现象作直观的罗列,而必须将风俗描写与世情百态、人生诸相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揭示风俗人情背后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和风俗画卷中透露出来的社会文化心理。明清小说中成功的风俗描写,除了具有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等功用外,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这些内涵有的是作者主观意识的反映,有的则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中客观地呈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风俗描写表现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折射出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从本质上看,风俗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的行为模式,它构成了文化结构中的行为文化层,是文化民族性、时代性的鲜活体现。以衣食住行风俗中的“食”为例,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曾说过,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而中国人则视吃喝为人生至乐。对于请客吃饭,中国人更是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视,将其视为人际交往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环节,认为这是协调人际关系、办好事情的关键之所在,如同润滑油之于齿轮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乐于慷慨解囊以宴请他人,有时甚至到了超出自己经济负担能力的地步。连《水浒传》中不谙人情世故的李逵都很重视请客吃饭。他在江州酒楼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宋江,就撒谎从宋江那里拿了十两银子去赌博,想用赢来的钱款待宋江。银子输光后,他因无钱请客,便向赢家借钱,遭拒绝后便一反常态,喝令赢家还他本钱。赢家不给他就动手抢,又将夺银子的赌徒打得没处躲藏。本来赌钱、处事一向很“直”的李铁牛,这次为了筹钱款待宋江,竟反常地干出了“不直”之事,原因是他太重视请客之事了。

明清小说中所写的宴请大多出于某种礼节或风俗,每次宴请又都有其具体的目的。或是为了建立和加强友谊,或是为了取得被宴请者的帮助和支持。李速宴请宋江是为了表达对“仗义疏财”的“孝义黑三郎”的仰慕之情,与这位“哥哥”加深感情,向他倾吐胸中的豪杰之事。《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畏罪潜逃大半年后归家,其弟严监生的遗婿赵氏备席请他吃饭,并将严监生前妻的两位哥哥王仁、王德一起请来。王仁、王德均为学里秀才,曾支持过严监生将赵氏由妾扶正。赵氏请此三人,显然有希望他们支持孤儿寡母的意图。同书第四十九回中,浙江人万青云假冒中书来南京,找到了昔日的同窗高翰林。高翰林为其接风,并请来自己的亲家秦中书等人作陪。高翰林举办宴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他日相互提携。因为此时高翰林已“养望在家”,无职无权,他需要巴结“从京师回来,说已由序班授了中书”的万青云。次日,秦中书又设宴招待万青云、高翰林等人。假中书来到秦中书家,一见面就对秦说“将来凡事还要求提携”,秦中书则回答说“将来小弟设若竟补了,老先生便是小弟的泰山了”。一个要求“提携”,一个以对方为“泰山”,其相互利用的目的丝毫不作掩饰。

二:表现地域文化色彩。

风俗本来就带有地缘文化的特征。六朝刘昼《刘子·风俗》云:“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成性,谓之俗焉。”古人认为,“风”是指人受其所生活地区自然条件影响而形成的性格特征,而“俗”则是某一地区特有的社会风尚在人性中的反映。所以,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小说风俗描写的题中应有之义。《西湖二集》的地域文化色彩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主要得益于对杭州风俗民情的描写。宋代以降,杭州一带的商品经济一直比较发达,杭人商业意识甚强。该书卷二《宋高宗偏安耽逸》中,就有对西湖景区商业情况的描写:“凡游观买卖之人,都不禁绝,画船小舫,其多如云。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果、粉饵、时花、泥孩儿等样,名为‘湖上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缎,犀细漆窑玩器等物,无不罗列。或以轻挠趁逐求售者,歌妓舞鬓,严妆炫卖,以待客人招呼,名为‘水仙子’。”杭州人不仅做生意善抓商机,促销手段灵活多样,也很重视娱乐,各种游戏和文艺演出在景区也很火爆。“至于吹弹舞拍、杂剧撮弄、鼓板投壶、花弹毗鞠、分茶弄水、踏滚木、走索、弄瓦、弄盘、讴唱、教水族飞禽、水傀儡、育道术戏法、吞刀吞火、烟火、起轮、走线、流星火爆、风筝等样,都名为‘赶趁人’。”卷十四《邢君瑞五载幽期》介绍了杭州清明节戴柳的风俗,颇有趣味:“西湖之盛,莫盛于清明。清明前两日,名为寒食。杭州风俗,清明日,人家屋檐都插柳枝,青蓓可爱,男女尽将柳枝戴在头上,又有两句俗语道得好:‘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小孩子差读,道:‘清明不戴柳,死去变黄狗’。”《西湖二集》对市井风俗作了高密度的组合,具有地域文化风情画的价值,使读者领略到了杭州风光旖旎、韵味独特的地域风情。

三、渲染气氛,为人物活动设置富有民俗情趣、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的人文环境。

如《水浒传》历历如绘地描写了东京张灯结彩的元宵之夜,“灯火凝眸,游人似蚁”的六街三市,“笙草枯耳,鼓乐喧天”的樊楼,人山人海的三瓦两舍,大相国寺酸枣门外的菜园,凡此种种,构筑了一幅斑斓多彩、勾人魂魄的的东京都市风情图,这幅“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画卷为鲁智深、李速、燕青等梁山英雄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艺术世界,同时也为英雄性格的刻画作了环境上的铺垫和烘托。《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中写南京秦淮河风光,写到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风物、风俗,如照得满河雪亮的明月,搭着凉篷、挂着明角灯的游船,宜兴沙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上好的雨水毛尖茶,彻夜不绝的笙歌,游船上燃放的花炮,点燃后“直站在河里”、如同梨花一般的水老鼠花,等等。作者以疏淡之笔点染勾勒,将初夏秦淮河月夜特有的明净清丽而又热闹喧嚣的景色刻绘得恍如耳闻目见。小说在充满“六朝烟水气”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贤士杜少卿、庄绍光、武书、卢信侯与“好友敦伦”的君子庄灌江谈心话旧的情节。也不无深意地提到了庄灌江的儿子庄非熊于他人畅谈昔日豪举之时“眼张失落,在船的两边看女人”。显然,作者礼赞欲办“大事”的贤士的同时,对世风口下、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是深有感慨的。

四、直接将风俗作为文化反思和文化审视的对象。

风俗画描写中蕴涵着作家强烈的道德判断和文化批判意识,呈现了赞扬淳风美俗、批判丑风陋俗的价值取向。如《醒世姻缘传》描绘了昔日的绣江县明水镇的风习人情,把它描绘成官清吏洁、民风淳朴的“避世的桃花源一般”的地方。第二十三回浓墨重彩地写了四个人物,以此来表现英宗复辟之前明水镇风俗的淳美。退职回乡的杨尚书一年四季都只穿粗布道袍,与乡民以礼相待。为了不使来此游览的人扫兴,他在村边开了一个酒店,有时他亲自在店中为客人温酒。所收的酒价还不到本钱的一半,有时甚至分文不收。乡间富户李大郎对读书人“异常的相敬”,对家中请来的先生“致敬尽礼的相待”。塾师舒秀才则尽心教书,“恨不得把那吃奶的力气都使将出来”。后来,学生的学业大有长进、舒秀才感到自己已“教他不过”的时候,就主动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向李大郎辞职并另荐高明。小户农夫祝其篙,见到一个丢了银子的公人仗势欺人,对酒店掌柜又扯帽子又采胡子,便说了一句公道话,结果遭到公人的辱骂,还挨了一巴掌,尽管如此,他还是将捡到的银子还给那个公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情民风,呈现了未受世俗趋利慕势之风浸染的山区小镇的整体生活风貌,与之相对立的,是小说绝大多数篇幅所描写的那个风颓俗败、恶浊不堪的现实。明水镇这个虚构的乌托邦,显示了作者鞭挞当世之意。

风俗作为一种相沿成习的生活方式,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藏于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同时又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既是社会生活潜在的灵魂和支配力量,又是时代文化精神和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实乃民族文化生命之所在。对于展示社会

风貌和民族文化心态而言,风俗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和镜子。而明清小说中大量出现的民情风俗的描写,应当视为小说真正切合人现实生活的一个标志,这不仅拓展了明清小说的生活水平和审美内涵,为明清小说增添了鲜活的情趣,而且也为小说带来了深沉的文化感。

人们在研究文化的时候,往往过于重视那些经过系统加工的理论性、经典性的东西,而忽略了从社会风俗中表现出来的更为流行的民众意识。然而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恐怕通过社会风俗来把握要比通过经典著作来把握要更为直观,更为准确,同时也更为重要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清小说中的风俗人情的描写,是具有文学和文化双重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郭立诚,《中国民俗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2、郑振铎,《中国文学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出版社,2010年

4、陈美林,《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

5、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第二篇:关于人文情怀的名言

关于人文情怀的名言

1、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明优薛瑄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5、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是劳动锻炼。没有劳动就不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

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使用浓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8、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9、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1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12、不能专己而非人不敢讳短而疾长。

13、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当是清白的,身体上是洁净的。---契科夫

14不要无事讨烦恼,不做无谓的希求,不做无端的伤感,而是要奋勉自强,保持自己的个性。---德莱赛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6、勤奋加智慧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郭沫若

1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美坡,雪楼

18、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19、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失败的经历而成功的。---华罗庚

20、通过思维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双手的精确动作再实现同样精确地设想,就使少年们变成聪明的思想者。

----苏霍姆林斯基

第三篇:让德育工作充满人文情怀

让德育工作充满人文情怀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津洋口小学韩俊蓉

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特别重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让学生懂得自尊、自信、合作、诚信等品质,让学生学会自律,学会负责,学会适应社会,让德育工作充满人文情怀。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有实效的德育活动。

1、开展礼仪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接受的是“保姆式教育”,生活中任性自私,惟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礼让。面对这一现状,我校便以开展礼仪教育为切入口,转变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言行。开展礼仪教育,教师是最好的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均可以感化学生,转化学生。每天早晨值周老师和值日学生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一声亲切的问候,换来的是学生灿烂的笑脸。老师的表率作用是无穷的,如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体教师排成整齐的队伍站在学生的后排;集会、集合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学生的行为在老师的感染下得到了矫正,坐不住的孩子少了,讲话、互相干扰的现象少了。同时,每周的夕会、班队活动课,各班的班主任也会不失时机地结合本班的具体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2、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及开学典礼,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每学期的开学,由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内容都是由大队辅导员精心准备,各中队组织演讲,如“3月5日”以学习雷锋为主题,“3月12日”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每一次升旗学生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国旗下讲话成了学校德育教育一块坚实的阵地。

3、每年的“清明节”或“六一”期间,组织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辅导员以“舞动的红领巾”、“红领巾与春风同行”等为主题给全体少先队员上队课,组织队员学习少先队组织的有关知识,通过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入队仪式上,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为一年级的小朋友戴上红领巾时,一年级的小朋友的脸上写满了自信、自豪。六年级的黄倩在代表老队员讲话时说:“当我为你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时,不由地想到了六年前的我,那时我和你们一样高兴,从那以后红领巾便时时激励我不断进步。今天,你们也幸福地成了一名小队员,我把红领巾的重托交给你们了,愿你们不忘今天的宣誓,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学生的一席话便是德育教育见实效的最好体现。

4、每周的班队活动,各班自主设计不同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如《美丽的童心》《夸夸我们的班集体》《校园童谣伴我长》《我爱爸爸、妈妈》《家乡美》《学礼仪 知礼仪》《平安与我行》等,在活动中,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相声、舞蹈、器乐、童谣、三句半等节目,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护自救意识。

5、开展“五自争章”,评审“雏鹰少年”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知道应该如何关爱父母,尊敬长辈,如何和同学相处,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枚小小的“礼仪章”“自学章”“自理章”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这是在一次评章活动中引出的小故事:

六年级的小威家在农村,父亲因精神失常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因无法忍受家庭的多灾多难,也狠心地丢下小威不知去了何方。小威和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他除了上学还要承担家里的农活及家务,他的故事感化了不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娇娇儿,这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主动向小威伸出了友谊之手,同时也改掉了自己一味依靠父母的坏习惯,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增强了生活的自理能力。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举办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把性教育引进课堂,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性心理,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平稳进入青春期。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低年级的学生敢自豪地说:“以前,妈妈老说我是她从野外捡回来的,她是骗我的。今天我知道了,我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高年级的学生也敢大方地和老师交流“胚胎”是怎么形成的,敢和老师谈论自己对爱情的认识和看法。“洁身自爱,珍爱生命”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了毒品对社会、人类造成的危害,了解了预防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增强了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7、以情育人,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运用情感的能力和技巧,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悟真情,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小元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小元随爸爸生活,爸爸要为爷俩儿的生计奔波,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致使小元在学习、生活上养成不少的坏习惯,班主任田老师多次和孩子沟通均不见效果。

一个周三的中午,小元被叫到了田老师的办公室,小元一下子呆了,因为他日思夜想的妈妈就坐在老师的办公桌前。小元从妈妈那儿知道,田老师为替他找到妈妈花了不少的心血,小元被老师的真情感化了,从那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类似这种的案例很多,在帮助“三困生”的活动中,老师用真情和关爱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中得到了教育,受到了感染。真正走进学生的心,让每一个学生感动,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搭建德育教育的平台。

1、充分利用基地开展德育活动。学校荣誉室是校内德育基地,校本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等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荣誉室对学生进行“我骄傲,我是光荣的校园人”的教育。组织学生到县博物馆参观、慰问军属、到农村去等活动,了解长阳的历史文化,聆听军属家庭的感人故事,体验贫困儿童的学习生活,这些鲜活的爱心教材使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

2、组织系列大型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少先大队提出“保护校园环境”“告别网吧”的倡议,教师带头在倡议书中签名,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小佳是多年玩游戏的高手,开学初,老师发现小佳的精神特别不好,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调查进网吧的人员中发现有小佳,老师找他谈话,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来在师生的恳谈会中,他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老师,对你说句实话,当你开始为进网吧的事找我时,我真的特别反感。当你分析了我的学习状况,并要我克制自己不玩电脑,这段时间我听了你的话,结果连续几次考试,我都是90多分,我才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对我严格要求是对的,我真诚地谢谢你!”

每年的“六一”学校组织的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特长与才艺平台,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乐趣。“十一”师生同台歌唱祖国,倾诉对祖国的热爱。开展“感动中国”“长征精神代代传”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演讲竞赛,有十名学生在活动中获奖。组织观看《暖春》《冼星海》《赛虎》《女子别动队》等优秀电影,同时在各班召开“你一言,我一语”的评影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心无价”的教育。聘请司法部门、卫生院、林业站的领导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依法维权”“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森林防火”的法制、安全、卫生教育,讲座中引用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敲响了学生心灵的警钟。

3、利用校园资源提供学生展示自我、学校展示形象的平台。少先大队主办的橱窗、各班的展版、学校广播室,这些小小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一张张充满稚气的笑脸,一副副充满童真的书画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信,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雏鹰广播室里播出的时事新闻、好人好事、优秀习作、学习方法访谈、读书谈民族振兴等话题为同学们灌输了精神食粮。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县举办的书法、绘画、摄影、征文、演讲等竞赛活动,有大批的学生获奖,一张张奖证上写满了孩子们成功的喜悦。文艺节目也多次在市、县、镇获奖,独特的创编、优美的舞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三、开通校长信箱,开办家长学校,增强德育教育的合力。

1、师生平等沟通是最好的教育。校长信箱的开通,收到许多学生的心声。“老师,你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只走到倒数第二排,你就没有把最后一排的学生放在眼中吗?”“老师,你上课能不能关掉手机?”……当看到学生的留言时,学校及时组织了一次师生恳谈会,在气氛活跃的交流中,老师从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里看到了成功与失败,孩子在老师坦诚的眼睛里读到了赞同与认可,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沟通中得到了共同发展。

2、开办家长学校,创设德育工作的大氛围。不断完善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培训质量,争取社会办学的力量,我校举办了“走进新课程家长培训会”,让家长与孩子同成长,家长与学校共发展。坚持家访、校访制度,加强家校间的沟通。调动家长参与管理学校的积极性,利用家长这块平台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争取社会对学校的支持。为了充分肯定对学校作出贡献的家长,每年我校都会表彰一批合格父母。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家长多为学校着想的积极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合力。

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敏捷的人,只有思想积极,才能为社会作出杰出的贡献,否则他的才能只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教育的路程是漫长的,教育工作是艰辛的,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育人的认识,增强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力求工作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让德育工作更具人文性,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篇:妙用情感体验,感受人文情怀

妙用情感体验,感受人文情怀

审美体验是学生主体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综合发展过程,其本质既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又是学生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的共同发展。妙用情感体验,感受人文情怀是促进学生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策略。

一、点燃情感火花,感受人文情怀

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策略,教师要立足高中生已具备的一定素养,在开展鉴赏教学时,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素材,把握情感体验原则,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怀与精神,巧妙结合学生的内心体会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的情绪随着作品而变化,从而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并找到感悟作品的方法。

如中国传统曲艺,如何让学生体验曲艺的韵味?如何创设情感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欣赏体验中归纳总结出不同曲艺艺术的风格特点?教师先请一名同学表演一分钟小节目,学生马上被节目所吸引,原来学生表演的是RAP,说唱音乐的风格,教师再趁机导入曲艺知识。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鉴赏兴趣,教师播放视频《丑末寅初》片段,视频生动的表现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师结合视频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深挖曲艺表现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伴奏乐器、表演形式、演唱方法,学生容易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再结合学生的音乐特长开展课堂表演活动,使学生更生动地感知曲艺。北方曲种和南方曲种存在着差别,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细细鉴赏,通过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感受不同种类的曲艺的特点及魅力。

二、设计情感活动,感受人文情怀

高中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设计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和情绪,让鉴赏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用身体的律动表现音乐、理解音乐、演绎音乐。特别是对某些音乐的欣赏,学生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音乐,既可以边听边舞,边唱边跳,还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形体动作与音乐审美的关系,从而在情感体验中提升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

如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何设计情感活动,让学生通过聆听分辨三首中国音乐――古琴独奏曲《酒狂》、琴歌《阳关三叠》和楚调《八音和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并在多种欣赏活动中感受古典音乐的意蕴?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教师设计体验活动,重温“张艺谋导演用‘缶’来欢迎世界的宾朋?”的经典画面,生动感受东方灿烂的音乐文化,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接下来,教师设计“听古韵,忆古人”活动,让学生欣赏《酒狂》,了解古琴,并在参与表演中感受古人高尚情怀。接着,教师设计“唱琴歌,诵经典”活动,特别是学唱《阳关三叠》,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与古典文化相融合,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古代音乐的特点。古代音乐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用独特的情感活动去理解古代音乐能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体验活动中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释放情感压力,感受人文情怀

高中生的情感是细腻的,紧张的学习生活需要释放压力,美妙的音乐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释放的欲望,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作品的变化而变化。当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体会作品带给身心的微妙感觉时,学生就会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沉浸在审美的情感之中。在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的作用下,学生的情感悄然发生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通俗音乐紧扣时代发展背景,它流传的面非常广,教师可以抓住高中生喜爱通俗音乐的特点,巧妙设计表现环节,让学生的情感在表现活动中释放,使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风格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大致过程。在本课学习中,教材精选了《春天里》《乡间小路》《黄土高坡》《天堂》等不同时期流行的曲目,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增选一些经典通俗音乐,并结合音乐的播放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参与音乐表现形式,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感受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师再结合音乐要素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从而了解通俗音乐的风格特点。可以说,通俗音乐是高中生业余生活中的重要娱乐方式,巧妙结合情感释放让学生理解通俗音乐有助于学生掌握通俗音乐的鉴赏方式,体会音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需要把握好鉴赏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巧妙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借情感激活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知,并在体验中逐渐上升到理性认知,最终获得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中学)

第五篇:李镇西老师人文情怀讲座

§ 情感与理想 § 风骨与良知 § 视野与思考 § 学识与胸襟

情感与理想。情感,这里当然指对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情感。我亲耳听有老师在我面前抱怨:“我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 教书,又不是叫数理化,那多好呀,可以当家教赚钱,语文家教谁请你呀!教书,又不是叫数理化,那多好呀,可以当家教赚钱,语文家教谁请你呀!2000年,我写过一段话: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份情感,就是最基本的人文素养!

有了情感,自然会有追求,就是我刚才说的理想。现在谈理想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我这里的所谓理想,就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卓越的“我”!因此,“情感与理想”,是我说的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第一点。情感与理想,是做老师,包括做语文教师最最基本的人文素养,是第一前提!没有情感与理想,就别谈其他什么素养。

好,我谈第二点,风骨与良知。教师是知识分子,语文教师,我刚才说了一定要有文人气质

而知识分子的气质,就包含了风骨。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是别人的应声虫,而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当年毛泽东有一句话,他告诫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切不可书生气十足。”这话大错特错。因为“书生气”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人文素养,不迷信,不盲从,坚持独立人格,不玩权术,正直不阿„„他一生要做的就是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结果是造成一代知识分子风骨的丧失。当年写《是看今日之蒋介石》的郭沫若沦为了宫廷诗人。而少数知识分子,如果顾准等人还保留着风骨。回到语文教师,所谓风骨,就是独立思考,就是不被世俗的风气所左右。在具体些,不迷信权威,包括不迷信李镇西,虽然我并不是权威,不迷信教参……风骨不只是愤世嫉俗,他首先是一种积极的建设。还有,在当今这个物质化金钱化的时代,不苟且!我建议大家去买他的书来读。当然,也许大家都读过不少他的文字。王老师的书,通篇都写着两个字:“风骨”!再说良知。所谓“良知”,通俗地说(我不做概念解释),就是随时都想着孩子的今天和明天。孩子就是一切,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当学生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当然要维护学生的利益!我经常都这样做的。为了学生,我曾经(当然是很多年前,年轻时)得罪了领导,得罪了同事。但我觉得这是良知使然。虽然我失去了一些“利益”,但我觉得值得。良知,还体现在,不要把孩子当做牟利的工具。现在一些教师上课,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所谓精彩,却忘了为什么上课。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批某些名师的课的原因之一。有一年我去山西某地讲学时,应某中学要求上一堂语文公开课。上课前走进教室我发现只有40名学生,我开始还以为他们当地的教学班就这么多学生。后来经了解才得知,因为怕“效果不好”,便把20 来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淘汰”了。我当即表示,把另外的学生全部叫齐,“一个都不能少”!否则我罢教。后来所有学生都坐在教室里了,我才开始上课。下来后,许多人都说我“很正直”,即使上公开课也不弄虚作假。我说:“不,这首先不是我是否弄虚作假的问题,而是我是否尊重这个班的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这样的公开课,哪怕缺一个学生,对这个学生来说,他的权利都受到了侵犯,他的尊严都受到了伤害!” 在这里,如果我为了自己“上课效果更好”,我当然觉得校方的安排很好。但我就把学生当成我表演的工具了。就是没良知。这是在山西的一次公开课。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因为“良知”并不一定是看起来的“恶”,而有时候是不知不觉的微小的“恶”。有时候我们是不知不觉的违背了良知。其实那种体罚学生的事,毕竟是少数。但更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也在侵犯着学生。包括最近给成都十二中的学生讲《理想》。如果我不顾学生,而炫耀自己的学生,在我看来,就是违背良知。而处处想着学生,而不必顾忌听课老师怎么样,这就是良知。同样,一味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炫耀自己的博学,自己的深刻,而博得满堂喝彩,却完全不顾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明白„„这也是违背“良知”!但是,我还要澄清一个误解,处处想着学生,绝不是迁就学生。毕竟我们是教育者,还有一个引领的责任。所以,我经常说,语文教学,最考水平的就是处理好“尊重与引领”的关系,和分寸感。是的。一方面我们说不能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另一方面我们又说,不能只讲学生明白的东西——学生懂了还有必要讲吗?这就是“尊重与引领”的艺术。学生懂也好不懂也好,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之,我说这些,重点是强调尊重学生(不是简单地迁就学生),这就是良知。我们再谈“视野与思考”。首先是专业视野。我们读不读教育学著作?读不读语文教育专业著作?读不读语文教学专业杂志?当然,对本群的老师,这都不是问题。大家正是因为有共同的事业和视野,才聚到一起的。我相信,大家非常关注语文教育的专业杂志和著作。大家一定要关注语文教育研究的最新最前沿的成果,这就是专业视野。对此我不多说了。比专业视野更重要的是人文视野,当然从逻辑上说,人文视野自然包括语文专业视野,但我这里想单独说说,以示强调。

§ 对于国际国内富有影响的思想家的著述,包括人文知识分子的著作,你阅读了多少? § 对于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你凝望了多少?

§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你思考了多少?

§ 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和民众的生活,以及各种暗流汹涌的思潮,你关注了多少? 对于天下风云变幻是否关注? 这都是语文教师胸中应该装着的。

我有个不太严谨但绝对可以仅供参考的比例,就是一个语文教师,对本专业的书,只占他阅读面的百分之二十。教育学心理学著作的阅读,占阅读量的百分之三十。而人文阅读: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经济的,包括人物传记……应该占百分之五十。书读的越多,你就越不会被蒙。只看新闻联播,就很容易被忽悠。王栋生先生说:语文老师要做杂家。随便举个例子,最近刚刚去世的曾彦修,不知有多少语文教师关注他的文字。只是读,当然是两脚书橱。但我这里指的阅读,当然是只有思考的阅读,这是默认前提。不必我强调。曾彦修,著名杂文家,笔名严秀。为什么现在网上那么多的年轻人狂热歌颂文革,呼唤毛泽东时代?很难说他们有什么“邪恶”,相反,他们其实很善良,很单纯,但他们书读少了,我说的是文史书,所以不了解过去的历史。

不断阅读思考与积淀,从荒漠到沃野,给自己一个丰厚的世界,给学生一个明媚的范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因为遇见我而感觉幸运,并拥有温暖而幸福的记忆。语文人,在思考中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学生,从用心生活开始。读书是一种最美的生活方式。拓宽视野,走向美好。

哈维尔,龙应台,李慎之,顾准,李辉,邵燕祥,谢泳…… 都应该在我们阅读的视野之内。还有刘瑜的书非常值得向大家推荐。还有我最近几年反复推荐的《南渡北归》,我觉得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读。

好了,说了视野再说思考。其实,刚才说了,对于一个会读书的人来说,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思考。但我这里还是想单独说说。我想强调,对常识的思考。刚才有老师谈到读自由主义的书,不要中毒。(大意)其实,我想说,即使我们一本自由主义的书都没读过,也可以凭常识知道,民主是个好东西,自由是个好东西!这就是常识!因为民主自由符合人的本性和本能,就这么简单。我不需要别人来侵犯我的权力,我希望我自己做主,这难道还需要读什么自由主义的的书才知道吗?难道这里中毒吗?不是,这是常识。

说回语文教师的教学。常识,就是自己是怎么学语文的,就把这个经验体验告诉学生。

天下没有绝对的自由,这话本身就是问题的。因为“自由”的概念本身就排除了所谓“绝对”二字。马克思说,自由就是做法律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我们经常给学生讲这个方法那个方法,但我们自己从不用这些方法来读来写,这就违背了常识。比如,我自己的体验,学好语文,就三点:多读,多背,多写!这就么简单!当然,有老师会说,还有“多思”呢?我说,所谓“思”都包含在前面三点中了。当然,思考显然不只是思考常识,但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就强调一点,尊重常识。让语文回归常识!

最后一点说简单些。学识与胸襟。应该承认,我们这一代人是半文盲。我说“半文盲”一点都不夸张,包括我,尽管我是所谓的“博士”,但我的求学时代是文革,哪有什么文化积淀呢?我经常说,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我不是虚心,是心虚!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我的参照是小时候的生活和现在的人生。生活阅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师的感悟能力。所以,社会阅历也是应该多积累的。不能每天都在办公室,腿要走出去。语文教师应该是杂家。先杂家,再专家。

最后说胸襟,我们一定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站在社会的高度看教育,站在人生的高度看社会,站在星空的高度看人生!这就是我说的胸襟。我的发言完毕!

下载试论明清小说风俗描写的人文情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明清小说风俗描写的人文情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八大人文情怀

    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八大人文情怀 杨斌 【学科分类】法律教育 【出处】作者博客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谢谢主持人的抬爱。 其实我对自己的总结或许就两个字。在我年少......

    描写风俗的作文300字(推荐5篇)

    描写风俗的作文300字1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风俗的作文300......

    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5篇(推荐5篇)

    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一:满族的习俗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

    描写春节风俗的片段(共5则范文)

    描写春节风俗的片段春节是一个隆重而又盛大的节日,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描写春节风俗的片段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描写春......

    描写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全文5篇]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家园,把家乡的风俗继续传承下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描写家乡的风俗作文800......

    六月情怀——描写六月的唯美散文[5篇范文]

    六月,追随着时间的脚步,抓住六月静默中伫立.蓦然回首,那灯火阑珊处淡淡的暗香. 沉寂的夜色,空气中温婉的气息,一切在生长,包括思想,还有在黑暗里跟着你走的足迹. 夏夜的凉......

    教师人文情怀读后感陈应苗 青春小学(大全5篇)

    让课堂充满人文的阳光 ——《教师人文情怀》读后感 寒假期间,认真拜读了吴国平老师主编的《教师人文情怀》一书,收获颇多,书中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

    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600字(5篇)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更是各具特色,风俗习惯也是很有趣。那么想要了解家乡的风俗作文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描写家乡风俗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