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

时间:2019-05-13 21: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

第一篇: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

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

常见考点:

“理解诗意。考查对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感知形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考查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分析技巧。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一、炼字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形容词、动词)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阔“比”失“好。

演练(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形容词)

”例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到的意思,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然闲适和恬静的心境。

“例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参考答案:”割“有切断、截下的意思。这里表现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高大形象。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参考答案:“溅”是指液体受到冲激向四外飞射;“惊”是惊动、感到不安的意思。这两个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参考答案:一个”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使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例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参考答案:“异”是不一样的,不寻常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

二、炼句(名句欣赏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意: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他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语言要优美。

“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

题型示例: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其含义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

演练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的壮观场面。

参考答案: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着将军分给的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赤诚之心垂于青史,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来,也不愿屈服,表现力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三、炼意(“意”既指全诗的主旨,也指该诗的意象和意境)

题目形式

(1)诗歌(词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有什么感情变化。

(2)诗词表现了诗人什么人生理想

(3)诗中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

注意:抓住诗歌的标题,读懂题眼;了解写作的背景;联系诗词中的典故;注意重点词语

标题看题眼,诗中找关键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析:(1)题眼是“送”,送朋友出使“安西”,安西地处偏远,因而举杯相送,依依惜别;(2)诗中“柳”谐音“留”,暗指希望友人留下,写出了诗人的不舍。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演练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从怀才不遇,到悲愤中不乏豪气,再到失意中怀有希望

演练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四、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怎样抒发感情?有何作用?

(3)谈谈某句诗的妙处。

答题要点

(1)准确之处抒情方式何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中具体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常见的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表现手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比兴、渲染、象征、铺垫、抑扬等。

“修辞手法:对偶、互文、顶真、双关、夸张、反复、排比、比喻、拟人等。

”五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叙述、(说明)

题型示例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参考答案: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

五、语言特色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于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语言常用术语

语言风格:豪放、婉约、恬淡自然、清新、沉郁等

语言特征:简练传神、生动形象、婉转、凝练、对仗工整、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含蓄隽永、雄浑、悲凉等

创作风格 :超脱自然陶渊明;飘逸洒脱李白;沉郁现实杜甫;平易自然白乐天;诗中有画王维;豪放大气苏东坡;雄壮畅快辛弃疾;婉约含蓄李清照

题型示例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分析该诗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

(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诗词的题材入手,可以较好的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山水、田园诗:

2、思乡诗:

3、送别

4、边塞诗:

5、怀古

6、爱国

7、写景、咏物诗

诗歌的常见主题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离愁别恨、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

古人常通过游子、折柳、天涯、家书、归雁、明月、达思乡思亲之情。

古诗常见意象:

杨柳-惜别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月光-思念

秋雨-忧愁

鸿雁-思念

大漠-苍凉

秋、落叶等意象,表7

第二篇:小说《祝福》鉴赏导引

小说《祝福》鉴赏导引

鉴赏要求:

1、阅读、圈点评注该小说。

2、带着阅读鉴赏成果到小组探讨、交流、展示、互动。

3、小组代言人汇总小组鉴赏成果,然后在班级展示。鉴赏方法:

阅读-------合作探究------探究成果展示-----师生质疑。

第一教时

一、阅读鉴赏铺垫: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16部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1934年--1935年,连编写了5篇从历史和神话传说中取材的小说,与20年代所写的《不周山》(后改为《补天》)等3篇小说合辑为《故事新编》。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的话,那么《呐喊》、《彷徨》则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正如有学者评价的:“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不多见的现象。” 鲁迅生在二十世纪而死在二十一世纪。

这是一个奇异的生命现象。然而,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

2、《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是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澹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正如他在《彷徨》前面的题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对妇女的各种压迫

尤为惨重。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颂扬“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迫牺牲于所谓“节烈”的妇女很不少。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他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等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对此进行批判。

早在1918年,鲁迅就发表了题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对压迫妇女的封建节烈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他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种已经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错一事,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也不值得说了。”祥林嫂正是属于第二种人,而且是补过无及而羞杀的。鲁迅老友许寿裳评论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掉祥林嫂。”

3、文学体裁的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导引鉴赏题:

A、整体感知:

1、慧眼园地:小说中最使你闪眼的地方是什么?

2、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概括各部分大意。

3、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你看到了吗?这样倒叙的好处是什么?

第二教时 B、鉴赏目标:研读人物形象: 研读人物一:祥林嫂

1、通读课文,叙述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过程)有哪些。

2、小说四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头发、表情(面色),三次写到了她的衣着,试找出,并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3、面对不幸,祥林嫂抗争了吗?你如何理解她的抗争?

4、小说为什么写祥林嫂不厌其烦的叙说阿毛的死?

5、试概括祥林嫂的这个人物形象。

6、祥林嫂的丈夫死亡、被卖改嫁、痛失爱子都是在什么季节?为什么这样安排?

第三教时 研读人物二:鲁四老爷及其他

1、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如何?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2、为什么要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

3、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概括说明)?

4、卫老婆子、短工、四婶、女人们各具有什么性格特点,找到相关语段,并分析概括他们的性格。

5、鲁镇人是怎样对待祥林嫂的?为什么这样对待她?

6、作品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

第四教时 C、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1、鲁镇是怎样一个地方(概括)?

2、小说中三次写到祝福,试找出,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3、找到小说中的四次描写雪景的片段,并体会其各自的作用。

4、祥林嫂的丈夫死亡、被卖改嫁、痛失爱子、一命归天等事件都发生在什么季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D、其他:

1、祥林嫂的死因是贫困?两次婚姻?儿子的死?对地狱的恐怖?捐门槛后,仍被禁止参与祭祀?被解雇?沦为乞丐?凶手是鲁四老爷?柳妈?卫老婆子?短工?········?

2、鉴赏小说开头部分对祝福的描写语句

4、祥林嫂对我的提问,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

5、小说以“祝福”为题,理由有哪些?

6、作者为什么用“我”作为叙述人?

7、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表述

第五教时

E、拓展延伸阅读:

1、“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祝福‟活动,在极度失望中,她拿起斧子,怒砍土地庙门槛……”

结合祥林嫂的性格特征,以小论文的形式,评价增添这个情节是否妥当.。

注:写在读写笔记上,然后交流

2、这是20年代初的《新青年》杂志中刊登的一篇题目为《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惨状触目惊心。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得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得到?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她的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她父亲却说:“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的妇女都拿来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拖大舅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要来上香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起?”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你的认识是: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2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第四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 五年制四班

20125610402

曹秀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里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作者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诗人在三十岁以前所谓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后来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诗人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诗风基本沉郁顿挫,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杜甫也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杜甫忧国忧民,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嫉恶如仇,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创作背景

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内容赏析

此诗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与“三重”写风势之大,“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一次更突出风势。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不难体味出诗人苦痛,无奈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同时写出诗人生活贫苦。“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这首诗是作者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 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诗歌情意真切,文字朴素,未作刻意的经营布置,但由于写出了诗人由极为潦倒不堪之中推开自身往大处着想的思想境界,仍然显出了波澜起伏的转折变化。诗的最后一段表现大庇天下寒士的 理想,句法、情感完美配合,随气之短长,以七言、九言错杂,以“呜呼”二字穿插,加强感叹的语气,音调抑扬舒展,收放自如。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一、专题名称:古诗词鉴赏

二、课时安排说明:

诗:二课时 词:一课时 曲:一课时

三、专题说明:

这是应0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需要设计的。因考虑到基础与积累部分中有涉及古诗词方面的基础知识——名句积累、文学常识等,所以设计这一专题时也有提及。当然,这也是强化所学,积累知识的需要。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六至九年级的“课程目标”对文言诗文的目标设臵是:能背诵一定的文言短文(片段)、古典诗词,四年的背诵总量为1.5万—3万字。在“课程设臵”里,对文言诗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每学期背诵量,不少于文言课文总量的30%;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阅读课外浅显的古代诗歌,文言短文(片段),读顺、读通并了解主要意思。而对诗词鉴赏则没有要求。

在08中考各省市的试卷里,29份中9份试卷对古诗词的考核有专项设计。在借鉴这些试卷题型的基础上,结合《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进行了古诗词鉴赏这一专题的设计。

四:专题复习目标:

1、能记忆古诗词中相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考试篇目;

2、在对考试篇目的内容正确理解、情感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咬文嚼字、技巧手法、名句欣赏等方面的鉴赏,并能用较准确、流畅、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专题的设计思路:

一、明确考试篇目 唐诗:8作者9首。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六上 《山水之间》)杜甫:《望岳》(六上 《山水之间》)

《登高》(七上 《唐诗精华》)崔颢:《黄鹤楼》(六下《唐诗精华》)王维:《山居秋暝》(六下《唐诗精华》)李白:《送友人》(六下《唐诗精华》)白居易:《卖炭翁》(七上《唐诗精华》)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上《唐诗精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七上《唐诗精华》)宋诗: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六上 《山水之间》)宋词:4作者6首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七下《宋词集粹》)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七下《宋词集粹》)陆游:《诉衷情》(八上《宋词集粹》)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青玉案 元夕》(八上《宋词集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元曲:4作者4首

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八上《宋词集粹》)白朴:《天净沙·秋》(八上《宋词集粹》)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八上《宋词集粹》)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八上《宋词集粹》)

二、知能点分类梳理

(一)常识记忆

记住一些重要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包括诗人的姓名、字、号等文学常识。初中古诗词作者字号易混之人:

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起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号是在名、字以外另起的名。对人称字称号是表示礼貌和尊敬。

子美是杜甫,子瞻是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马致远号东篱。刘禹锡字梦得。号醉翁的是欧阳修,号放翁的是陆游。范仲淹字希文,张养浩字希孟。字幼安的词人是辛弃疾,号易安居士的女词人是李清照。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白居易字乐天。

(二)背诵默写

上述篇目除《四块玉 别情》《水仙子 咏江南》外,其余均是背诵篇目。要求背诵默写准确无误。

(三)内容感知

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大体意思,明确诗词写了什么?可以借助其中的有效信息加以领会。A、看题材:

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思乡诗:《黄鹤楼》 送别诗:《送友人》

写景抒情诗:《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登高》《题破山寺后禅院》 酬赠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讽喻诗:《卖炭翁》 B、解句意

要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扫清诗词阅读中的障碍,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如:“一点飞鸿影下”中“一点”表明了,而“影”字则写出了。考查的是句意的理解,是在正确解读字词基础上的联系个人生活经验的考查。C、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理解字面意思还难以把握其内容,这时可借助背景资料,加以分析,便可得出答案。如在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诗时,可联系这首诗是诗人就白居易“二十三年折太多”的话题向老朋友予以酬答,且抒写自己长期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的心情,就可以知道这两句诗其实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四)情感把握

把握诗词的情感,主要有以下方法:

1、结合背景,揣摩情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这里说的“背景”,一方面是指诗人个人的人生经历,如:生活境遇、身世变化、宦海沉浮等。如要理解《黄鹤楼》诗中的情感,可结合崔颢写作此诗时的背景:这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当时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加迫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另一方面,是指诗词扎根的土壤——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卖炭翁》诗中的情感解读,则必须建立在对当时封建“宫市”制度的了解上,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2、分析诗眼,透视情感

很多诗词中会有一个字或一个词成为诗词的核心,成为解读诗主旨的钥匙。这个字或词就是这首诗的“诗眼”。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断肠”是“诗眼”,表达词人羁旅在外,思念家乡的寂寞悲凉的情感。

(五)技巧分析

熟悉常见的诗词手法技巧,分析其特点和作用,然后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常用的诗词手法技巧如下:

1、常见的修辞方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双关、借代等。在09中考古诗文考试篇目里,比喻的修辞方法较为多见。如“欲把西湖比西子”、“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作用是使比喻的本体生动形象。它与其他的修辞手法一样,与现代文中的作用相仿。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以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摩出春末夏初的景色。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作者将宫使的趾高气扬、横行跋扈与卖炭翁的无可奈何、满心悲愤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封建“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杜甫的《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运用对偶,表现出五律诗公正和谐的特点,写出了山南山北的特点。张养浩的《水仙子 咏江南》中“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采用对偶写法,描写了江上雾霭弥漫、烟云缭绕的景色和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檐相接的画面特点。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采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既是词人对侍女“海棠依旧”的回答的否定,更是对风雨中花朵凋零的惋惜,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的“天狼”一语双关,既指天狼星,又隐指西夏。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虽然鬓边添了些许白发,但仍然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以立功边疆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诉衷情》中,“心在天山”中的“天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2、运用典故

用典是诗词中的现象,它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和含蓄性,还可便于诗人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晋人王质的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陆游的《诉衷情》中“尘暗旧貂裘”一句,借用苏秦典故,表达自己未能施展抱负的郁闷

3、情景交融手法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很多古诗词中,既有景的描写,又有情的抒发。既要分析景的特点,又要分析景中蕴含的情感。如关汉卿的《四块玉 别情》中,“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景中含情,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前三联描绘的是山间秋景,动静结合,画面清幽、恬静、淡远。尾联则意在表明自己的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志趣。

杜甫的《登高》中,前四句写景,描绘出秋天萧瑟的特点;后四句抒怀,抒发作者悲凉的心情。写景,雄浑开阔,抒情沉郁悲凉,情景交融。

4、烘托

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深秋的肃杀、空寂、凄凉之景,烘托了诗人愁苦悲凉的心境。

5、特别的词语组合

①运用双声、叠韵、叠音词

崔颢的《黄鹤楼》中,多次运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如“历历”“萋萋”,使作品诵读时呈现出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乐美的艺术特点。

②运用名词组成画面

白朴的《天净沙 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用大量名词,组合成秋天的画面。如“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6、虚实结合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词人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

(七)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手法技巧、景物特点、思想感情、道理或哲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以动态展示洞庭湖水气势与力量之大,气象壮阔,对仗工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登岳的豪情,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喻成西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西湖无时不美的绰约丰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头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明月铺洒松林,泉水流经石上的景致,写出了秋日夜晚山间的空阔辽远。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子漂泊,就如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西沉,似对山峦大地无限不舍。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纷纷而下,看不见尽头的长江水滚滚而来。写出了秋天肃杀、空寂、凄凉的特点,烘托了诗人愁苦悲凉的心境。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是对卖炭老汉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卖炭老汉的艰辛劳苦的生活状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在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朝阳下,山林焕发着光彩,鸟儿也高兴起来,自在地飞翔鸣叫;青山倒映在潭水中,清澈、澄静,诗人的心灵也变得纯净。表明环境的优雅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众人中寻伊千百次,东寻西笕,总是不见伊在何处,百般焦急中忽然回首一看-原来那人正在那灯火阑珊的地方。阑珊-灯光零落稀少微亮。独在灯光阑珊处的人,是无限冷清、孤独、索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该词的最后三句来比喻古今成大事大学问者三种境界中的第三境界。写人在追寻努力的过程中,饱历风霜,千辛万苦欲追寻的理想(所系念渴思的意中人)终于出现在眼前的喜悦和欢乐。这三句,也含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思。

三、解题指导

(1)客观题(选择题等)解题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下载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鉴赏

    论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教育 金融1044 林媛媛 大一第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我就选了古诗词鉴赏这节课。因为,从小到大我都非常的喜欢古诗词,简短精炼的句子,荡气回肠的押韵,背后动人......

    古诗词鉴赏

    预科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小卷子 (时间:40分钟命题:范依强审核:贾润)2014、6、2 1、下列对这首古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

    古诗词鉴赏

    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并提出了......

    古诗词鉴赏论文123

    色彩是生命的外部象征,能给人强烈直觉,丰富人的想象,激发人的感情。古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明亮轻快的色泽,充溢着诗人愉悦的感情;凝重灰暗的......

    古诗词名句鉴赏

    1.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2.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3.......

    古诗词鉴赏复习资料

    古 诗 词 鉴 赏 复习资 料 陈保侯2008.10 高考考点: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2、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3、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