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剧本

时间:2019-05-13 21:2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相和剧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相和剧本》。

第一篇:将相和剧本

《将相和》剧本 第一幕 秦王送信

人物:秦王、秦国大臣

布景:舞台正中是秦王的宝座,大臣站在两侧

(赵王得了一件宝贝,叫和氏璧。这可是一件无价之宝啊,不料,这件事情马上被秦王知道了。)

秦王:(撑着下巴,眼睛眯缝着)听说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我一定得弄过来!嗯······爱卿,你去给赵王送封信,说我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

秦大臣:(微皱眉,疑惑)可是······大王,十五座城可不是小事啊!秦王:(写完信递给大臣,得意,奸笑)啊哈哈——我大名鼎鼎的秦王,地球人都知道,我可是个说话不算话的人,哈哈哈哈!

秦大臣:(若有所思,会心地奸笑着)哦——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幕 引荐蔺相如

人物:蔺相如、赵王、赵国大臣若干人

布景:舞台正中是赵王的宝座,大臣站在两侧

赵大臣丙:(抱拳)启禀大王,秦国使者求见!

赵王:哦?!秦国只怕又没安什么好心——召见秦国使者!秦大臣:(抱拳,无所谓的模样)参见赵王。

赵王:(疑心重重)秦国有什么事? 秦大臣:(不屑)明说吧,我们大王要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这是我们大王的信,您看看吧!

[秦大臣施礼退下,赵王皱着眉头读信] 赵王:(看完信放下,焦急地向大臣)秦王来信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众卿看如何是好?

(众大臣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不应上秦王的当,不该把璧献给秦王,有人则怕秦王派兵来进攻,说应把璧献给秦王。)

大臣甲:(对乙小声)咱们可不能上江湖骗子的当,上次大王不就是被骗了手机话费吗? 大臣乙:(对甲小声说)说的倒轻巧,秦国到时候发兵攻打我们,咱们的小命可就保不住罗!

大臣甲:(过了一会,大声恭敬地)回大王,和氏璧乃我国的无价之宝,而秦王生性狡诈,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我们决不能上他的当。

大臣乙:(过了一会,大声恭敬地)但是,如果我们不答应,秦王一定会派兵来进攻,敌强我弱,打起仗来,遭殃的可是我们赵国啊。

赵王:(愁眉不展)唉——这可如何是好啊······

大臣丙:(大声恭敬地)大王,我斗胆向您推荐一个人,此人是我的门客,叫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大喜)蔺相如何在?还不快快找来。

大臣丙:是。(施礼,躬身下场。)

(蔺相如随大臣丙上场。)蔺相如:(对着赵王深施一礼)在下蔺相如,拜见大王。

赵王:(打量着蔺相如)秦王来信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我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听说你机智勇敢,不知有什么办法?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无可奈何)看来只能这样了,你可不要辜负本王对你的信任。蔺相如:是。(施礼,躬身下场。)

第三幕 完璧归赵

人物:蔺相如、秦王、秦国大臣两人

布景:舞台正中是秦王的宝座,大臣站在两侧 [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捧着和氏璧,全神贯注地端详着)so beautiful!这真是一块绝世美玉啊!蔺相如:(低声自言自语)看来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我得······(上前一步,对着秦王深施一礼)启禀大王,这块玉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抬起头,疑惑)啊?快指给我看!

[秦王连忙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双手捧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说完举起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大惊失色,发觉上当,慌忙地)别,别,有话好说,一切都好商量。(面向大臣,高声地)来人呀,拿地图来,把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给Mr.ling看。[在秦国大臣拿了地图并指给蔺相如看后] 蔺相如:(双手捧璧,严肃地)和氏璧乃无价之宝,岂能随随便便交换,得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才行。

秦王:(无可奈何)唉···好吧!三天后是个黄道吉日,我们就在那天举行典礼,交换和氏璧。

蔺相如:一言为定。(施礼,退下。)

(蔺相如同秦王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回到宾馆,他立即叫手下人(甲)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了。待到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又从容不迫地来到秦国宫中。)

秦王:(正襟危坐,假惺惺地)蔺相如,本王已经沐浴更衣,典礼也已经准备就绪,现在该交换和氏璧了吧。

蔺相如:(对秦王深施一礼,大大方方地)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气愤而无奈)你,你,你······哼!

(蔺相如施礼退下。秦王无奈只好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蔺相如回到赵国,赵 王亲自出城迎接,回到宫中,赵王重赏了蔺相如,封蔺相如为上大夫。)第四幕 渑池会见

人物:赵王、蔺相如、赵国大臣一人、秦王、秦国大臣一人

布景:舞台两侧各有一排座位。

幕启:赵王、秦王、两国大臣落座。

(秦王邀请赵王在渑池相会,大家认为秦王不怀好意,还是不去的好。但蔺相如认为对秦国不能示弱,得去赴会。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秦王:(故作姿态)啊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你我相会,是一个好日子。真是万里无云,天上飘着朵朵棉花糖哈。来来来,喝酒!

赵王:(高兴)好,我们不醉不休!

秦王:(过了一会放下酒杯,不怀好意地)今日我们把酒言欢,却没有音乐助兴,真是遗憾啊!不过久闻赵王精通音韵,鼓得一手好瑟,何不为宴会助助兴呢?就鼓一首《喜羊羊与灰太狼》吧。赵王:(面有难色)这······好吧。

(赵王不好推辞,只好鼓了一段。)

秦王:(奸笑,鼓掌,高声地)赵王鼓瑟的水平果然名不虚传。(面向秦国大臣)将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之事记录下来。

大臣:(得意地拿眼瞟瞟赵国人,又转过头面向秦王)是!(低头记)

蔺相如:(十分生气,走到秦王面前)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装作没听见,继续喝酒。)

蔺相如:(大声地)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大臣:(愤怒、傲慢)你算哪根葱,哪根蒜,竟想让我们大王为你们击缶?

秦王:(重重地放下酒杯,瞅了蔺相如一眼,傲慢地)秦国乃中原强国,要本王为一弱国国王击缶,真是岂有此理!

蔺相如:(瞪着秦王,义正辞严地)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说完,大步上前,准备拔剑与秦王拼命。)

(秦王吓出了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回到座位上,对一大臣)请记录下来,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赵大臣丙:(面有喜色)是!(低头记)

秦王:(红着脸)啊呀,蔺大夫果然机智勇敢。我本想取笑赵王,没想到反让蔺大夫取笑了,佩服佩服。来来来,喝椰岛鹿龟酒。椰岛鹿龟酒,保健酒专家!

赵王:(喜形于色)还是喝茅台吧,金奖茅台酒,广交天下友!秦王:干脆喝鲜橙多!鲜橙多,维C多更多!

(秦王、赵王、众大臣同时举杯干杯。)

第五幕 负荆请罪

人物:蔺相如 廉颇 蔺相如手下人

〔幕启:赵王封了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

廉颇:(不平,皱着眉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听到这话,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远远地走过来] 蔺相如:(招呼手下人)廉将军来了!快转弯!

手下人:(过了一会,疑惑,为蔺相如打抱不平)(甲)蔺大人,您见了廉将军像jerry见了tom似的,(乙)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微笑)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手下人: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笑着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请罪。)

[廉颇来到蔺府前,叩门] 手下人:(疑问)你是谁?来找我们蔺大人有什么事?

廉颇:我是廉颇,[与此同时,手下人吃了一惊]我特来向蔺大人请罪。手下人:(诚惶诚恐)是,我马上通报大人![蔺相如书房中] 手下人:大人,廉将军求见!蔺相如:(吃惊,来到门前)是吗?!

廉 颇:(背着荆条,跪在地上,双手抱拳,低着头,惭愧地)蔺上卿,我以前实在是……哎,惭愧,惭愧啊!蔺上卿以国家利益为重,心胸宽广,而我却为争一口气,不顾国家利益,妒忌蔺上卿,差一点铸成大错。今天我特来请罪,希望上卿大人大量,不记小人之过!蔺相如:(一把拉起廉颇,真诚地)啊,廉将军!快快请起,我蔺相如受不起呀!廉将军是赵国的栋梁,知错就改的勇气让相如钦佩。今后你我齐心协力,定能保卫好赵国!

(从此以后,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第二篇:京剧剧本——将相和

京剧剧本《将相和》

故事梗概 人物简介 文章正文

京剧剧本《将相和》

主要角色

蔺相如:生

廉颇:净

情节

战国时,秦最强大。赵有和氏璧,为无价之宝。秦王愿以十五城易之。蔺相如奉命使秦,见秦王受璧,并无偿城之意。蔺相如仍诳得此璧,怀之而归。后于渑池会上,秦王欲辱赵王,使之当众鼓瑟。蔺相如立逼秦王击缶,以为抵制。从此秦王不敢轻赵,而蔺相如亦名显诸侯矣。赵王爵以上卿,封为相国,赫赫然位冠百僚。赵将廉颇,智勇兼全,为诸侯所畏重。其所以位高爵者,是亦身经百战而得之。乃与蔺相如比并,犹有所不及。蔺相如一儒生资格,徒恃口舌以博取功名,反高出于自己之上,不平实甚焉。意欲窘辱蔺相如,以洩其气。俟蔺相如入朝,率领麾下将弁,守候于必经之路。事为蔺相如所闻,命从者避道而行,不与计较。廉颇又出其前,蔺相如又避之。廉颇非常疑惑,暗想蔺相如不应如是懦怯,恐有挟恨陷害之计。然蔺相如之心,以为二人在赵,文武各尽其用。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有二人故耳。若使将相不和,秦必乘隙而来,赵亡无日矣。蔺相如以国家为重,未尝稍萌私见。廉颇探知其故,恍然大悟。即至蔺相如府中,负荆请罪。蔺相如毫不芥蒂。二人遂结为刎劲交。终二人之世,赵国得安然无事。

注释

此剧事实,出于《东周列国志》说部中。与正史上并不枘凿。惟加以点缀耳。剧本系名伶汪笑侬之手笔。措词命意,迥与他剧本不同。中间几处说白,于政界中人,寓有箴规之意,允称高尚。去岁笑侬在沪上後一台,串演此剧,卖座为之一空。其魔力之广大,有如此者。近见共舞台客串某,步笑侬之后尘,嗓音尚觉清亮,而于态度举动,似嫌鄙俗,不合大臣身分。倘能加以琢磨功夫,亦属伶界中之不多得者也。

【第一场】

(急急风牌。四校尉、廉颇、李贤同上。)

廉颇(白)可恼可恼。

李贤(白)老将军,今日为何这样烦恼?

廉颇(白)大夫哪里知道。想俺廉颇,在赵国立了多少战功,才有一位上卿之职。蔺相如这娃娃,凭他那张利口,说了几句大话,只有这点功劳,官位反在老夫之上。你道恼也不恼。

李贤(白)官大官小,皆受王封。老将军乃百战名将。那相如必不敢妄自尊大,藐视将军。

廉颇(白)大夫说哪里话来。大丈夫岂可向人低首下气。我不免去到大街,等他上朝,在大庭广众之中,百般凌辱,以洩我心头之愤。校尉们。

四校尉(同白)有。

廉颇(白)今日站在街前,蔺相如到来,莫让他过去。

(西皮原板)恨赵王无皂白赏罚太滥,把一个白郎竟作高官。

论功劳我廉颇身经百战,定名位我在后他反在前。

这样的不平事气破肝胆,屈服在书生下心实不甘。

(众人同下。)

【第二场】

(四侍卫、蔺相如同上。)

蔺相如(西皮正板)威烈王坐洛阳朝政不善,韩、赵、魏合晋国鼎立为三。

从此后七雄出年年争战,无公法无公理但有强权。

我赵国占的是太行两面,抗秦楚抗韩魏又抗齐燕。

有本公和廉颇忠心义胆,(西皮摇板)才保定吾国的大好江山。

(蔺相如坐。)

蔺相如(白)本公蔺相如,赵王驾前为臣。只因秦王,心羡我国和氏玉璧,情愿以城池十五座相换。本公捧璧入秦,仍然完璧归赵。后又约赵王相会渑池。本公护驾赴会,秦王命赵王鼓瑟,本公就请秦王击缶。秦王虽然强大,总没有占得一点便宜。赵王大悦,封我上卿之职,位在廉颇之上。这老儿智谋虽多,度量却小。他心中一定不服。嗳,话虽如此,本公总以君子待人,决不敢看人不起,先自疑惑起来,安见人之度量不如我。侍卫。

侍卫

(白)有。

蔺相如(白)安排车驾上朝。

侍卫

(白)禀大人,廉颇将军发出话来,要在大街凌辱大人。看他思想,因大人比他位分在上,心里有些不平。

蔺相如(白)唗!廉将军堂堂一位大臣,岂有这样心事。或者他们手下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一旦酿出大祸,只有国家受害。你莫多言,这话我万万不信。命驾上朝。

(西皮摇板)自古道手下人见识浅,说是非说短长竟惹祸端。

从今后但须诵白圭之玷,我只当是春风吹过耳边。

(众人同下。)

【第三场】

(急急风牌。四校尉、廉颇同上,廉颇右坐。四侍卫、蔺相如同上。)

蔺相如(西皮摇板)人说是人说非人说长短,我把那坏话儿不挂心间。

侍卫

(白)廉大人怒气满面,挡住去路。

蔺相如(白)廉将军,不过一时之怒,本公岂能与他一般见识。总是退让为是。侍卫绕道而行。

(西皮原板)廉将军也不过一时之见,终不能昧公理敢讲强权。

(众人自上场门同下。)

校尉

(白)禀大人,蔺大人避道而行。

廉颇

(白)哼,这娃娃,倒也眼亮。难道罢了不成。来,绕道拦截于他。

(四校尉同绕场,廉颇左坐。四侍卫、蔺相如自下场门同上。)

蔺相如(西皮摇板)一朝愤忘其身必遗国患,他逆来我顺受方算奇男。

侍卫

(白)廉将军,又在前面挡道。

蔺相如(白)廉将军这就不是。本公既已退让,你反着着进逼。难道我相如真怕你不成。

(蔺相如怒。)

蔺相如(白)嗳,我既退让于先,何必相争于后。断不可因私愤而误国家大事。还是回避于他。侍卫速速回府便了。

(众人同下。)

廉颇

(白)吓,难道说蔺相如怕我不成?因何这般退让,莫非有甚奸计?不免回府,再作计较。校尉们。

校尉

(同白)有。

廉颇

(白)回府。

(西皮摇板)任是龙任是虎我都不管,不与你分高下羞立朝班。

(众人同下。)

【第四场】

(李贤上。)

李贤(西皮摇板)老将军太任性见识又浅,怕的是因此事将相争权。

我看那蔺相如颇有肝胆,或不致为私仇国家不安。

(廉颇上。)

廉颇(西皮摇板)我与他活冤家偏不相见,莫非他暗地里巧设机关。

李贤(白)老将军,今日因何下朝甚早?

廉颇(白)老夫今日并未上朝。那蔺相如在长街,两次退让,也不上朝,竟自回府。恐他另有奸计,暗害老夫。请大夫前去打探,未知尊意如何。

李贤(白)下官情愿效劳。

廉颇(念)退让是真还是假,李贤(念)冤家宜解不宜结。

(众人同下。)

【第五场】

(蔺相如上。)

蔺相如(西皮摇板)心儿里最可气将军廉颇,任私意全不管百姓死活。

吞着声忍着气回车避过,国不和又恐怕敌人知觉。

(李贤上。)

李贤

(西皮原板)可笑那廉将军性烈如火,无端的起下了平地**。

(白)门上哪位在?

兵卒

(白)什么人?

李贤

(白)烦劳通禀:下大夫李贤求见。

兵卒

(白)启大人:下大夫李贤求见。

蔺相如(白)有请。

李贤

(白)参见大人。

蔺相如(白)大夫少礼。请坐。

李贤

(白)可恼呀可恼。

蔺相如(白)大夫因何烦恼?

李贤

(白)闻得那廉颇老儿,与大人作对,下官心甚不平。

蔺相如(白)一殿为臣,哪有此事。外人之言,不可听信。

李贤

(白)下官非听过耳之言,亲见廉颇挡道,大人回避,难道怕他不成?

蔺相如(白)我且问你,廉将军厉害得过秦王吗。

李贤

(白)秦王那样厉害,六国诸侯,谁人不怕。廉将军怎比得呢?

蔺相如(白)好道本公在秦庭之上,归我完璧。渑池会中,逼他击缶。那时兵似兵山,将似将海,本公一毫不惧。偏偏今日害怕廉将军吗?

李贤

(白)既不害怕,避他何为?

蔺相如(白)本公并非避他,诚恐赵国受累。我再问你,秦王想吞赵不想?

李贤

(白)想吞不敢吞。

蔺相如(白)怎么不敢?

李贤

(白)怕大人与廉将军。

蔺相如(白)着哇!自古常言: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和廉将军争闹,教秦国不动一枪一刀,得了赵国,无论何人,都要受辱。我且问你,到那时还能争强夺气吗。我把国家看的要紧,私仇何挂在心。情愿让廉颇,不愿亡赵国。

李贤

(白)听了这番教训,大臣都要先公后私。下官闻此金玉之言,不禁五体投地。似那般口谈国利民福,其实是自私自利,岂不愧死。就此告别了。

(西皮摇板)实服了蔺相如真有韬略,为国家敌外人甘让廉颇。

(李贤下。)

蔺相如(西皮摇板)我当初也不过区区门客,又何必妄自尊不顾赵国。

(蔺相如下。)

【第六场】

(廉颇、四校尉同上。)

廉颇(西皮倒板)蔺相如在长街两次避躲,(西皮原板)这件事叫老夫大费揣摩。

莫非他明退让暗害与我?

莫非他弃官职私通了外国?

也不知葫芦中卖的甚么药,因此上我迷迷糊糊、颠颠倒倒,猜也猜不着。

似这等机关我就难以解破,听李贤回来怎样说。

(李贤上。)

李贤(西皮摇板)蔺相如他真是聪明不过,又有德又有量智广才多。

(白)参见老将军。

廉颇(白)大夫回来了。少礼请坐。

李贤(白)谢坐。

廉颇(白)大夫,我命你打探之事,怎么样了?

李贤(白)你休要错怪。那蔺相如真是和平好人。

廉颇(白)怎见得?

李贤(白)他说不是害怕大人。怕的是自己和自己闹事,教秦国人藉此机会,亡了赵国,所以常避大人。是把国家看得要紧,私仇一毫不记。请将军不要因自己之事,误了国家大事。

廉颇(白)嗳呀且住!

(廉颇怒。)

廉颇(白)我想相如这人,见识甚高,老夫万万不及。赵王因而封了上卿之职。但老夫堂堂一位大臣,将事作错,岂不被人耻笑。也罢,既然事到这步田地,我想还是一错错到底,才合我大臣的体统。

(廉颇想。)

廉颇(叫头)嗳呀,慢慢慢慢着!

(白)廉颇你好无才。人家也是一位大臣,被你几次凌辱,全不计较,真乃先公后私。你怎么把这私心,还要作到底。当了一次小人不够,还难道再当二次小人么。

(廉颇想。)

廉颇(白)呵。有了。自古将相不合,国家必受其累。秦国若知我们将相不合,领兵前来,那时我廉颇无谋的匹夫,一死也不足惜。殃民误国之罪,都坐在我一人身上,问心何安,问心何忍。

(廉颇想。)

廉颇(白)呵,明白了。我想这服从公法,服从公理,本是国民最高的道德。我作大臣的,先与百姓作个样子,也是应该。我不免袒臂负荆,亲往相府认罪,便是这个主意了。

(西皮二六板)自古道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有过勿惮改便是美德。

他为公我为是私是我之错,见识浅度量小羞死廉颇。

叫人来换青衣荆杖看过,(廉颇换衣背杖。)

廉颇(白)大夫!

(唱)我与你见相如情愿受责。

(廉颇、李贤同下。)

【第七场】

(二侍卫同上。)

二侍卫(同念)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水底鱼牌。廉颇、李贤同上。)

廉颇

(白)来此蔺相府。谁在这里?

二侍卫(同白)原来是廉老将军。

廉颇

(白)你带我去见大人。

二侍卫(同白)小人不敢自专,必要请示。

廉颇

(白)太啰嗦了。你我闯了进去。

(廉颇推二侍卫倒,廉颇、李贤同下。)

二侍卫(同白)将军慢走,待我通禀。

(二侍卫同追下。)

【第八场】

(蔺相如上。)

蔺相如(西皮正板)看秦人似虎狼其心叵测,这时候万不可大臣失和。

将与相一殿臣论甚么强弱,文与武两班分讲甚么官爵。

笑廉颇虽年老性如烈火,我愈让他愈欺于理不合。

(急急风牌。廉颇、李贤同上。二侍卫同追上。)

廉颇

(白)小人廉颇,前来请罪!

(廉颇跪,蔺相如忙跪。)

蔺相如(白)将军这是何故?

廉颇

(白)前日得罪于你,不是大人退让,教我误了国家大事。来来来,这是荆条一枝,求你饱饱地打。

(蔺相如取条投地。)

蔺相如(白)将军你太多心了。请起。

廉颇

(白)莫非大人不恕我罪么。

蔺相如(白)嗳,将军呀!

(西皮二六板)劝将军你莫要赔罪认过,蔺相如与将军同是一国。

非圣人谁莫有一差半错,何况你光明磊落,性情正直,豪气未除欠揣摩。

从此后再莫听小人挑唆,从此后再不要将相不和。

从此后再休得朝端水火,从此后再不可同室操戈。

君不过度量小见识稍左,可知道要紧是赵国山河。

实服了廉将军不惮改过,结一个刎颈交之死靡他。

你且把从前事一笔勾抹,自今后你与我义得同胞,情同手足,你是我老哥哥。

料秦国兵虽强他奈何不得我,只要是君臣合衷,将相和睦,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阃以内,责任我。

廉颇

(唱)阃以外,有我廉颇。

蔺相如、廉颇

(同唱)文武同心必强国。

李贤

(白)今二位大人,互相退让,同心辅国,和衷共济,真国家之幸福也。

廉颇

(白)我二人趁今日结为金兰之好。

蔺相如(白)好。就烦大夫,与我主盟。

李贤

(白)情愿效劳。

蔺相如(白)后堂安排香案,祭告天地便了。请。

(众人同下。)

(完)

第三篇:《将相和》

《将相和》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将相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

一、说教材

《将相和》是第六单元“名著之旅”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既赞扬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又赞扬了廉颇的知错就改,更赞扬了他们俩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三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紧密的关联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教材编排意图和本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感情朗读、情境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2、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蔺相如和廉颇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教学难点:说出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关键点:通过读、议、辩、写、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是本课在教法上的一大特色。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成“绝对孤立”,我将视觉拨向课题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的“嘴”上。在教学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言行,采用了“自主探究、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用“读议结合、读辩结合、读写结合、读演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三、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根据学生认识特点和知识结构的特点,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三、品析名著魅力,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是第一环节的设计:

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上课伊始,板书课题,进行复习导入,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同时教师相机板书: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既然是说将相(划横线)“和好”,那就意味着之前有过“不和”(板书),他们为什么不和呢?我们来看看大将军廉颇是怎么说的。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并指导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在感情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廉颇的想法,找到矛盾的焦点。

设计意图:既检查了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引起了学生对课题的重视,便于抓住题眼迅速切入课文内容,达到长课短教的目的。

2、接下来,通过询问“如果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你们会怎么做?”来引导学生当将相之间的友情调解员。既然廉颇认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什么真本事。那么我便引导学生从蔺相如所说的话入手,看看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嘴到底厉不厉害?他的官到底该不该升?

设计意图:以解决矛盾为切入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来当友情调解员,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接下来学习的积极性。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响鼓要用重锤敲。”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会利用充足的时间,通过“读、议、辩、写、演”,使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一)读议“完璧归赵”。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画出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进行汇报交流,老师可以进行适时引导:

1、比如他理直气壮地说„„这句话,可鼓励学生议一议:蔺相如说这句话时为什么会理直气壮?替蔺相如来摆摆理,然后再引导学生理直气壮的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摆理的过程,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为后面的感情朗读奠定了基础。

2、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蔺相如抱着和氏璧要撞柱子,是真撞还是假撞?学生各抒己见,最后领悟到蔺相如其实是见机行事,从而体会他的勇敢机智。(板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学会交流和分享各自的观点。同时小组内讨论还可以为一些胆小的学生也提供发言的舞台,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最后我这样小结第一个故事: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厉害不厉害?以此引发学生共鸣!

(二)读辩“渑池之会”。

1、对于这第二个故事,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辩一辩:这场渑池之会究竟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分出了胜负?让学生从秦国比赵国强大,鼓瑟比击缶高雅等方面,体会到是赵国取得了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保证。

2、接下来,我这样小结第二个故事:蔺相如面对强敌,凭借着拳拳爱国之心和过人的勇气,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如果你们是赵王,面对这样一个拥有大智慧、爱国心的人才,你们要不要给他升官?以此引发学生共鸣!

3、在共同学习了前两个故事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既然大家认为蔺相如的官该升,那你们该怎么进行友情调节呢?把你想劝说廉颇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于是,我在学生已经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安排学生练笔!

(三)读演“负荆请罪”。

1、蔺相如听了你们对廉颇所说的话后非常欣慰,于是一直对廉颇避让三分的他也说了一番话,他是怎么说的?从中你听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2、我们尚且听出了蔺相如的识大体、顾大局,更何况是大将军廉颇呢!所以,同学们看,廉颇现在向蔺相如来“负荆请罪”了,看着图中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的大将军廉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廉颇的知错就改(板书)。

3、现在,画面定格在了“负荆请罪”这个历史瞬间,我们不妨化静为动,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两人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同桌间一人扮演廉颇,一人扮演蔺相如,共同来演绎这段“将相和”的佳话。

设计意图:此设计很容易调动学生表演的欲望,同时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看了同学们的表演,老师想说一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对于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你更喜欢谁?说说为什么?

5、最后我会这样小结第三个故事:是什么让廉颇这样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将放下架子,负荆请罪?是什么让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蔺相如对廉颇避让三分?引导学生领悟,由不和到和(板书箭头)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板书)

三、品析名著魅力,总结拓展延伸

1、既然“负荆请罪”的故事已经很好的演绎了将相和,为什么还要写前两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理清前因后果,解决教学难点。

2、向学生推荐名著:《史记》。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名著之旅”,正符合通过名篇导名著。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要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并以一副对联:“将相和,和衷共济,文武双全,一片爱国魂;师生携,携手并进,教学相长,两颗进取心。”结束课程。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简洁的板书,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意,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以上便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评委老师!

板书设计:

26、将相和

将 ————— 相

廉颇 不和→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勇敢机智)

第四篇:《将相和》说课稿

《将相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18 课《将相和》。

一、说教材

本课是第10册教材第五组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学习语文。一般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读课文已经不十分困难。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果只要求一般的读。故事情节并不难,但要真正读懂蔺相如,读懂廉颇,读懂秦王、赵王,还需要下番工夫。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及本身具有的深度,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和在全册本组所处的位置,以及本组的训练重点“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继续运用抓住人物言行深入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

学习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对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和本组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

抓住关键词和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以此作为重难点。

三、教学模式

教法。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采用“读议结合、读演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步步为营,逐层推进的教学模式。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力求把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

学法。在学习过程中我我充分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读,议、辩、演”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三条:

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

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

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

2、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

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半扶半放。学习部分我决定抛出一个问题“蔺相如为什么敢逼秦王击缶?”然后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觉,最后集体交流,我来做总结。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运用完璧归赵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

3、自学交流。这一部分有两个字一定要抓住一个是“避”和“傲”。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

位,引导学生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难。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颇、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三)、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2、课外作业:

(1)读一读《史记》中的故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根据本组教材编排的意图和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读书方法,我确定了这项作业。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五、板书设计

将(廉 颇)负荆请罪

———————————→ 不和 —————→和

相(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板书设计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现文章脉络和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简洁明晰。

六、课堂评价:

通过教师对个体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能纠正别人的错误;通过对各个小组评价,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竞争气氛,同时有利于每个组内同学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课后,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阅读史记。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第五篇:《将相和》说课稿

《将相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讲述了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设计理念

从教材特点、年段特点出发,在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下设计理念:

1、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的根应该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字里。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文、解字、品词、析句、有的放矢、自主思考,在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举一反

三、由此及彼两个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放还给学生——人物让他们自己评,理由让他们自己说,结论让他们自己得。而教师则扮演一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引导者角色,于关键处助学生一臂之力。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一理论,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目标:认写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操作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复述及概括能力;二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领悟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了解中国几千年来“和”为贵的人文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我把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培养朗读、复述、概括能力。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

难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领悟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查阅《将相和》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背景。

2、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计划:2课时。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我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浏览、默读能力,并且默读有了较快的速度。还具有了基本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而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主动探究知识,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喜欢鼓励和表扬。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读议,举一反三,回顾、照应、牵动全篇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我先以第一个小故事为例,教给学生抓重点句段读议的方法,然后由此及彼,让学生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再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品读第三个小故事,步步为营,层层铺垫。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教

方法、留余地”的精神,又体现了有扶有放的原则,培养了学生读书的能力。学法: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学习“渑池之会”这个小故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一个小故事则放手让学生自悟、自评,在学生悟得不到位的地方又加以点拨。最后复述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及复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入《将相和》”和“走出《将相和》”。

(一)、走近《将相和》,设下“和”的悬念。

为了在教学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绪,我利用《将相和》这个课题的“和”字,引出话题,设下悬念,“和”不单单指“和好”,它还包含两层意思,不仅使学生有了探索的兴趣,而且为后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走入《将相和》,品读人物,感受“和”的经过。

《将相和》的题眼在“和”字上,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教学时,我首先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矛盾的焦点——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再抓住“蔺相如究竟靠什么爬到廉颇头上的”自然导入第一、二个故事的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前两个故事的学习带上了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通过一、二个故事的读议把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形象树立起来,廉颇的错误说法不攻自破。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人物言行自学将相是如何看待“和”的,不仅突出了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虽然功勋卓著但能知错就改的精神,最后总结将相和好的原因——为了国家的利益,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令人肃然起敬,达到文道有机的统一。轻松地解决了文章的重点。

(三)走出《将相和》,升华“和”的内涵。

走出《将相和》,回味故事,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写将相和,为什么要写前

两个故事?理清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曲折而完整的故事,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用《将相和》做题目的命题方法。顺理成章地突破了文章的难点。紧接着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和”字的图片,介绍中国几千年来“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升华了“和”的内涵。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它既展示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又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了《将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了三个独立的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

最后,以一副对联结束我今天的说课:

将相和,和衷共济,文武双全,一片爱国魂!师生携,携手并进,教学相长,两颗进取心!

谢谢大家!

下载将相和剧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相和剧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相和》说课稿

    将相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将相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明。 一、说教材:......

    将相和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是根......

    《将相和》课堂实录

    《将相和》课堂实录 执教:米红英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6、将相和》,孩子们齐读课题。 生:26、将相和 师:在学习之前,我要请孩子们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几个小故事,是哪几个......

    将相和课本剧

    第一幕 时间:约两千三百年前,秦昭襄王称霸时期 地点:赵国皇宫 人物:赵王、众大臣、蔺相如 旁白: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大。一次,赵王得到一样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信给他,说要......

    《将相和》读后感[合集]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做《将相和》。这里主要谢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相和》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将相和》教案[范文大全]

    《将相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

    将相和教案[范文]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理......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将相和》。 二、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