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学评论):倾城之恋作品分析范文

时间:2019-05-13 21: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文学评论):倾城之恋作品分析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文学评论):倾城之恋作品分析范文》。

第一篇:论文(文学评论):倾城之恋作品分析范文

《倾城之恋》与张爱玲的悲观爱情主义

Cassanova罗

华南师范大学

一.引题

张爱玲的文笔,善于以一个故事表达生活哲理。她的故事以悲剧居多,而终成眷属的故事寥寥无几,倾城之恋是一个另类。为什么?因为张爱玲对爱情的态度是悲观的,倾城也是悲伤的,她似乎用各种意象告诉着我们什么,尝试揭示什么。事实证明时代与人性是爱情悲剧的根源。

二.时代背景

故事构建在民国时期,是封建意识和开放思想初步交汇的时代。繁华的上海滩,年轻的女性和钱势的男人流连于舞厅、酒吧,纸醉金迷,时髦颇受追捧,当时社会上的风气是追名逐利。

从表面上看,女性地位是提高了,她们可以去社交,结识称心的男人,但实际上男和女不平等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女人的最终目的是找到一个有钱有势的丈夫,可以说男人决定着女人的终身幸福。白流苏便是一个被男人抛弃的女人,同样也被家族嫌弃。而徐太太是她重新找回幸福的机会。人们的信条是: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三.人物心理分析

1)初见情迷

在舞厅中的三支舞,为两人交往埋下伏笔。白流苏身上不同于一般青春的活力与稚嫩,她懂得玩乐,有懂得矜持,亲近而神秘。

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下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

然而白流苏的开放却不因为爱慕,“她半是赌气: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 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

范柳原真心喜欢她么?那倒也不见得。他对她说的那些话,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但范柳原是深深被吸引住了。”

范柳原的迷恋也只是男女之间荷尔蒙的作用,难以把握,他还未把白流苏当成结婚的对象。

不过这样,白流苏还是有了争取的筹码,她要取悦范柳原。

2)为爱赌博

那一夜之后,范柳原理所当然地邀请白流苏,而白流苏为了自己打算,也只会接收,于是踏上了离家赴港的旅途。

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恋爱,而是谈恋爱。范柳原说着情话,挑逗白流苏;白流苏又欲擒故纵,不让得手,着实是斗智斗勇的爱情游戏。

很明显的,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他担当不起这诱奸的罪名。因此他采取了那种光明正大的态度。他处处地方希图脱卸责任。以后她若是被抛弃了,她绝对没有谁可抱怨。

范柳原渐渐明白白流苏不会轻易离开她,因为她的家庭,因为她的面子,他是她最后的机会了。如果她是纯粹为范柳原的风 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份。

范柳原不会是输家,白流苏只有妥协。

这是张爱玲认识的:男人永远不会吃亏,年龄、名声对女人的重要性远远高过男人。那么白流苏又是勇敢的,她愿意放手一搏,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但是她更渴望成功。

3)绝处逢生

战火毫无预兆地袭来,一炮一炮之间,冬晨的银雾渐渐散开,山巅,山洼子里,撕裂了空气,撕毁了神经。淡蓝的天幕被扯成一条一条,在寒风中簌簌飘动。

然而战火中却孕育着真正的爱情。范柳原和白流苏只有彼此,旁人的目光、玩乐、金钱都显得无关紧要,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安慰。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战火的侵袭使他们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生活。以后他们每 天只顾忙着吃喝与打扫房间。柳原各样粗活都来得,扫地,拖地板,帮着流苏拧绞 沉重的褥单。流苏初次上灶做菜,她学会了作油炸“沙袋”,咖哩鱼。

终于,在一个月夜,范柳原承诺给白流苏一个名分。张爱玲给这段情愫一个绝妙的转折。

4)乱世佳人

故事以范白两人的结合结束,似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张爱玲的评价却是“一段传奇”,可见张爱玲并不认为这会是现实会发生的事情。

结尾处,张爱玲并没有歌颂这段结合,反而思考着这段爱情是倾城的成就。也许没有香港的沦陷,白流苏只是范柳原的情妇,最终只会成为姨太太,而不是范夫人。

正如:“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四.作者分析

张爱玲创作过很多作品,其中《半生缘》与《倾城之恋》是其爱情小说的代表,一悲一喜,却同样透露唏嘘。

结局用倾城换来的爱情,与胡琴凄凉的声音挥应,气氛仍然是悲的。可以说,胡琴与倾城这两个意象,喻示着悲观的态度。爱情是破坏,是孤独的滋味。其实,张爱玲创作的风格无不透露着她个人的影子。爱情不能由人把握,因为时代有太多的偏见,所以她渴望不受束缚的爱情;她体会过爱情的甜蜜,曾经一往情深,甘愿“低到尘土里”,这种经历使她真实地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浪漫点滴;但是她又是伤痕累累的,有过深刻的感情,甚至带给她绝望,所以她爱用戏剧的转折,表达 纯粹的相互吸引并不足够得到美满的生活。

五.结论

张爱玲吃过爱情的亏,她由此认为爱情是自私的,正如白流苏与范柳原,一个为了经济上的安全,一个因为寂寞;在爱情博弈中,两人都在试探着对方,迟迟不袒露真心。这是人性使然。

张爱玲尝试将问题归咎于社会,归咎于男女天然是不平等,在感情中男女地位的倾斜,导致女人总是被玩弄。

“天意弄人”是张爱玲的爱情故事里突出的特点。命运的一个玩笑如《半生缘》,可以令一对恋人从此分隔;又或者让战火结出爱情的果实。如范柳原说的:“死生契阔—— 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 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 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最后,张爱玲对爱情的悲观看法,深深影响了她的一生,孤独绽放着。

第二篇:《倾城之恋》读后感

Thu, 08 Dec 2011

书籍:《倾城之恋》——张爱玲

这两天花了点时间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前没留意中国的文学,一直比较多的关注外国的文学,《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里面描述了流苏和范柳原的一段爱情故事,一直影响最深刻的爱情故事是《傲慢与偏见》。

中国式的爱情是否和外国不同呢?毕竟中国的一些观念和以前,特别是外国的以前不同。

我受到很大的冲击,虽然故事不长,但话里往往有话。

1.爱情观

古典爱情,重视结果;现代爱情,重视过程

两者有正反面。古代爱情是一种执着的追求,追求平淡;现代爱情没有父母过多的干涉。古典爱情,需要门当户对为前提;现代爱情来匆匆去匆匆,留不住人们长久凝视的眼光。

即使爱情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但不要认为我们就必须按照规则办。为了区别,两种观念放大了其中的的区别。(中西方也有区别)

《倾城之恋》放大了其中的一些影响。面包与爱情?面包往往在现代生活中不需要过分重视,反而现代生活中的人却过分重视面包。

《倾城之恋》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强调的是爱情,后半部分强调面包。辩证的分析两者的关系。

我们在过程中的时候全心体验过程,以最终结果为目的,那大概是古典爱情和现代爱情的圆融结合。

精神爱恋,注重的是结果;现实爱恋,偏重的是过程,读后感《《倾城之恋》读后感》。

如果现代爱情是感情快餐,吃完就走,这样的感情是不负责任的。虽然人生是个试错排错的过程,但是一旦认定了一种关系,就拥有这个关系带来的愉悦。生活不仅是由正面组成,认识它的反面是应该的。

2.感情与现实

不难发现,在范柳原在三次打电话给流苏后,流苏已经爱上了范柳原。流苏也知道范柳原的爱是精神爱恋,需要的是肯定的是范柳原是一个有承担的人。(似乎范柳原有风流史)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些手段递进的。比如说话技巧,心理琢磨。感情是否需要这些额外的因素来组建?虽然我认为不需要,并且觉得这是虚华。而似乎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手段成了必须品。

最后,他们认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在战火之后。他们在战火之后把对方看做是唯一。我很疑惑,如果没有战火的发生,那么这段感情是否有变淡的可能性。如果变淡的,他们的轨迹就发会有很大的不同。

用事情来证明一段感情,是一个说服自己的借口么?流苏是的——我这么认为。要知道一个人的有没有肩负,是否一定需要一些手段,或者说一些事情?也许在我的意识里,太多童话或者片面。我认为最直白的沟通,是最好的方法。

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感情的存在不需要证明,因为感情不是一门充满理性的学科。

3感受

我读完了《倾城之恋》。“传奇里的爱情大抵如此”是否总结了整文?人们之间的感情加入了非常多的其它成分,最终也不过回归到最简单的感情。

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倾国倾城的情况,感情依然存在。

还是那句话:绚丽归于平淡。

第三篇:倾城之恋读后感

这场恋,倾了城,乱了情

————《倾城之恋》读后感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憧憬着一段美好的爱情。你,在心中的那堵墙下,等到你心中的爱情了吗?

爱情老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上下团结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保卫那一点儿自由还算计着互相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神魂上的寻求再寻不到事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你我亲密而接近。但到底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会儿各自面临的人儿都成了品类物,可以调换的。如果是换了些时刻,换了个景况,他对面或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或许是另一个男子。

《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倾城之恋》是彻头彻尾的大悲剧---倾城之悲哀!她从人的劣根性与道德观的残缺揭示了这个彻底的大悲剧。城之将倾,国将不国,一个封建的离过婚的女人的生存又要建立在一个不想缔结婚姻的自私男人的不长久的爱情里,一切的一切危如累卵,可竟还有人羡慕,视流苏为榜样。悲哀的年代!悲哀的城池!悲哀的男人和女人!

也许,这场邂逅与暧昧等了好久,终于,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这种彼此妥协终究是短暂的,后面掩着的平淡、琐碎、粗鄙的生活留给观者的是一串省略号。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儿的销毁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或许还余下这堵墙假如我们那一个时刻在这墙根儿下面遇见了或许你会对我有一点儿真心,或许我会对你有一点儿真心。流苏柳原如此,我们何尝不是。或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只有一切都消失了,没了所谓的金钱,所谓的功名、地位,一切都没了,我们才开始想起爱情,这时候,唯有爱情在我们心中有一点痕迹。

我们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一个有着圆满结局但透着悲凉的成人童话,体味生存于人世的艰辛和命运的荒谬无常。

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完了;炸死了我,你得故事还长着呢。多么美好的结局。

生死挈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希望我们终有一天能拥有爱情,没有世俗的逼迫,没有现实的压力,唯有我与你。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四篇:《倾城之恋》读后感

她的作品在我看就好像一个腐烂的苹果,虽然甜腻,却毕竟是烂了根茎的。正如她自己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仿佛是一句谶,应照了这个奇女子一生的命途。然而,一个女人,再如何冷漠理智和高不可攀,她的生命还是会出现,哪怕只有一次的奇迹。下面是本网小编整理的《倾城之恋》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倾城之恋》读后感一

张爱玲在写《倾城之恋》时,正是和胡兰成——那个名震四海的“陈世美”剪不断,理还乱的非常时期。那是她生命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残忍。爱与恨,因为是,所以始终无法泯灭。不管张爱玲的作品再如何的不朽,必须承认,这个女人太理智,太冷硬,也太洞彻。基于现代人的眼光,她绝不是一个可爱的女人。甚至,她对于自己笔下的角色过于残忍,并且一直乐此不疲。《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从纯情萌懂少女眼睁睁走向自甘堕落的结局;愫细的性洁癖毁了一个爱她至深,完全无辜的男人;《花凋》里的川嫦一心指望病好后嫁个好人,所有人都知道她要死了,除了她自己;传庆恨他的父亲,却偏偏继承了父亲的一切。她笔下的人物太惨了,全无救赎的余地。所有的痛苦都白受,所有的牺牲都白搭。看后真真让人涌上一股厌世之感————这无情的死气沉沉的尘世!而它们的造物者,却没有丝毫怜悯。眼睁睁看着潮水般的世人在眼皮子底下挣扎翻滚,却依旧冷静中带着冷笑。但是这一次,她却选择在《倾城之恋》中让白流苏修成正果,不仅如此,她得到范柳原也全靠运气。

忽然,我们熟悉的张爱玲变了。爱使她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然后逐渐宽容。

爱情成全了张爱玲,于是张爱玲成全了白流苏。也许胡兰成那个负心汉并没有想到,这样一篇*名作,都源于他一次心血来潮的花心。再看《倾城之恋》,张爱玲不仅将慈悲给了它,更是将整颗心化了进去的。如果其他的作品是用她理性的思辨铸成,那么《倾城之恋》便是她一次用感性描绘的故事。它仿佛是从一幢萧索荒凉,荆棘密布的城堡中,活脱脱跳出一个鲜活灵动的血肉之躯,让人惊艳不已。白流苏与白公馆中的人唇枪舌战,永不低头的决心叫人拍案称快;与范柳原在爱情上尔虞我诈,相互交锋,又是多么酣畅淋漓!作为男人,也许你不会喜欢这样一个精于算计,自私世故的女人;作为女人,也不会接受那样一个左右逢源,油腔滑调的男人。然而,我们无法否认,他们是活的,并且闪着人性的光辉。试问我们心底,又有哪一个能说自己是真正的无私博爱?人类自私的劣根性,我们全都有,只是羞于承认吧。张爱玲,比我们都坦白。

她希望得到他的钱,也希望得到他的爱;他希望得到她的人,更希望得到永远的自由————你我又何尝不想?其实,每一个人心底都藏着一个白流苏和范柳原呢。

曾经朝三暮四的男人和曾经精明决断的女人,最终随着一座城市的坍塌,给了彼此重新审视对方的机会。她想起初识他的时候,他不经意流露的真心:“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

谁知道呢?也许她早已在那时便把真心悄无声息的给了他。而多年后,他随口介绍的一句:“她是我太太”,完满了她前半生的期盼。那,后半生呢?————胡琴依旧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不管故事如何倾国倾城,它终是一段戏文,只活在舞台上。

阖上一段传奇,留下的也只是那一缕沉香缭绕。清醒过后,有一点落寞静静滴下来。

《倾城之恋》读后感二

《倾城之恋》早被香港人拍成了电影,我没有看过,这是值得庆幸的好事:倘若之前先看了电影,看书时脑子里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阅读的兴趣便减了大半。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较早期的一个中篇,也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二十八岁的离过婚的没落大户人家的女儿白流苏,回到娘家,惨遭哥嫂排挤,却意外地将其七妹的相亲对象范柳原夺了过来。流苏和柳原都是精明的人,他们在感情上锱铢必较,不肯输对方半步,最后由于香港战争的爆发,战世的混乱才使两个相对无趣的人成就了婚姻。

白流苏是相当渴望这场婚姻的,正象苏青所说: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求归宿的心态总比求爱情的心来的更切,虽然取悦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还是笑吟吟的。

相对于白流苏,我本人更喜欢范柳原,他在某些方面还是表现了较天真的一面的,最使我难忘的他在一天深夜给流苏打了四次电话,前两个电话是争吵的,最后一个电话柳原这样说:

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吗?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支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

这在整篇小说里,是难能可贵的浪漫。

小说的尾部很耐人寻味。

四奶奶决定和四爷离婚,众人都派流苏的不是,流苏离了婚再嫁,竟有这样惊人的成就,难怪旁人要学她的榜样。

令人莞尔。

掩卷之余,我更惊叹作者的成熟与事故。写这部小说时,张爱玲只有二十三岁,难以置信!何以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子,竟有着如此老辣和冷酷的笔触!难怪有人说,张爱玲是一个天才,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作家。

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充满着小资情调和危险意味,王安忆曾说:张爱玲是虚无的。我在读张的小说时,更多的体会是现实的苍凉和生命的疑问。

一个浪漫主义者读张爱玲的小说,将会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折磨:因为要承受从梦想的巅峰跌落至现实底谷的打击。

于是张爱玲说: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倾城之恋》读后感三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面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可以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人。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弃,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

范柳原早猜准了白的心思。开始就问“你爱我么?”流苏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对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爱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虚伪的东西来得并不可靠。“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这话听起来再直接不过。如此牺牲了自由和金钱换来的婚姻代价太大,对他来说“那太不公平”。在他看来,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才能有分晓。然而流苏并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说“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但是,这远远不够。

终于,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这种彼此妥协终究是短暂的,后面掩着的平淡、琐碎、粗鄙的生活留给观者的是一串省略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里只强调了“她”,范柳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学,这一场轰炸不过是炸毁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烟花梦。生死契阔,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没有比一双手更实在的东西了。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无奈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倾城之恋》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第五篇:倾城之恋 读后感

《倾城之恋》

青石板路上,小桥流水间,只见一位传奇般的女子着一身旗袍,一手握着樟木香扇,一手撑着油纸伞柄,漫步着,欣赏着烟雨濛濛的美景。孰不知,桥下看风景的人也在看着她。然而,她浑然不觉的谱写了一曲《倾城之恋》,恋地坚强却又卑微。

是白流苏与范柳原,亦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爱玲曾说过,真正爱上一个人,会为他卑微到骨子里。于是,骄傲如她,便真的到骨子里去了。正如白流苏,一个虽说家族败落却仍是贵族的女子,情愿无名无分的跟着她的范先生,直到一座城池在他们面前倾然而下,才明了原来彼此间的爱情不知何时竟深切到这个地步。我想,这是爱玲心中的《倾城之恋》,也是我理想中的《倾城之恋》。

然而,真的进入到书本,恍然大悟后才明白是自己太庸俗读不懂这样伟大的爱恋,还是这《倾城之恋》并没有如此的倾城?是失望,亦是无奈,这才想起曾经告诉妈妈要读这本书时,妈妈冷不丁的说了一句:“你会失望的。”现在,我只好承认,我是个俗人!

也许白流苏并没有那么爱范柳媛,只是面对破败的家境,又离过一次婚的经历,手无缚鸡之力的她最无奈的选择;也许范柳媛亦没有那么爱白流苏,不然为何一直不曾给予流苏名分?当一座城池就这样倒下,仅仅相拥的他们,或者没有外人看到的那么相爱,只是那时那刻,他们发现,身边仅剩他们彼此。。。

这是流苏与范先生的无奈,还是爱玲对胡兰成的真爱?思索间,桥上那美景般的女子仍是那傲人的姿态,在这幕烟雨中渐行渐远。。。

下载论文(文学评论):倾城之恋作品分析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文学评论):倾城之恋作品分析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倾城之恋》读后感

    文/施予早早地就看过《倾城之恋》这个电视剧,开始对它感兴趣,找了书来细细地读,留下淡淡的悲伤,《倾城之恋》读后感。不得不说文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故事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

    一个自私的男子、一个自私的女子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根本不可能存活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但是。却可能容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两个人之间那一丝丝的温情,在一瞬间,让时间......

    倾城之恋读后感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我有一次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当初,我是被它的书名深深的吸引的。还记得我第一次读《倾城之恋》时,读到“流苏不知道,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的爱情,还是因......

    倾城之恋[推荐五篇]

    《 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道是上海一个旧式家庭之女白流苏与其丈夫离婚后,带着些许家产回到娘家庇佑,所带的那点家产,在被哥哥们间接的用完光,也就再无可用之财。于是,之......

    倾城之恋书评

    倾巢之下安得完卵?——浅读《倾城之恋》姓名:李佳霖专业:文化产业管理2班学号:200902120223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倾城之恋》的结局看似是最完美的。然而随着故事的终结,这样的结局......

    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读后感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之外都是悲剧的结尾,但我看了它之后觉得《倾城之恋》也是一个悲情的结局。虽然小说成全了白、范的一段姻缘,但两个自私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读后感《倾城之恋》读后感1“倾城之恋”是一个浪漫而又温文尔雅的名字,情节动听而又近人情,笙箫一般吹奏出流苏与柳原之间的浪漫往事,阐述了二人心中蕴出的朦胧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

    一首悲哀的诗 ——读《倾城之恋》有感 无论是《金锁记》中的七巧,还是《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抑或是张爱玲本身的爱情都充满了悲剧的味道。 作为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部圆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