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论文(关于中国古典音乐)

时间:2019-05-13 21: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音乐论文(关于中国古典音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音乐论文(关于中国古典音乐)》。

第一篇:大学音乐论文(关于中国古典音乐)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音乐

关键字: 古代音乐、《牡丹亭》、《广陵散》、《高山流水》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跟大家谈了谈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音乐作品,有元曲,如《牡丹亭》,也有古琴曲,如《高山流水》、《广陵散》。这些古曲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幽微细密的情感的传递,意境深远,具有道家色彩的隐逸思想等,通过这些古曲我们可以与千年前的文人雅士共通情感,好似把酒邀明月一般,享受千年的诗意。

提到古典音乐,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词—严肃音乐,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大学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在大学音乐鉴赏课上,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汤显祖老先生在其《牡丹亭》中所写到的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也正是这句话让我对中国古代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类需要情感交流,试想一个几百年前的文人跟你有着同样的感受,你们通过一首曲子就可以进行心灵交流,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啊。所以,在这里我想说说我认为值得一听的几首古代曲子,以此谈谈中国古代音乐。

首先不得不谈的当然是《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整首曲子听完后,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那种幽微细密的情感的传递,还有就是其意境深远,这或许是所有中国古代音乐的共同特点吧。

其次,我想说说《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是在一部叫《秦时明月》的国产动漫里。当时给我的感受是:听完之后,所有的忧伤烟消云散。后来我仔细听这首曲子,感觉先是平静如水流,后激扬如海浪,似乎还有一点欢快。好像能清晰地听见在那混乱、无常的背后有一种如行云流水般的畅快与自由,我甚至可以依稀想象到那条来自山谷幽处的小溪在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下,饶过碎石,越过杂草,直奔月下弹琴的嵇康去了,在他面前汇聚,形成一个巨大的水世界,围在嵇康周围。嵇康望着纯洁、有性的水,真的动情了,他流泪了。他觉得世道还不如这水来的可爱。于是他奋然把自己的抱负志向,把自己的理想世界统统化成一股股的清溪溶化于《广陵散》之中。因此在《广陵散》纷杂、无章、混乱的外表下又有了深层次的畅快与自由。这或许就是中国古曲的另一特点:一首曲子往往反映一种超然脱世的具有道家色彩的隐逸思想。

还有,我想谈谈《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知名度可以说是其他古曲都无法匹敌的,因为它来自伯牙鼓琴遇知音这个美好的故事。在现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一个人能找到三两知己是多难的事啊,所以其包含的深意总让人向往。这首曲子也会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听完之后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样风景如画的美景:只见连绵起伏的青山挺立出一座座高耸入云、如刀削斧劈般的危山。气势磅礴的山中万木葱茏,使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中国古代音乐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洗涤着我们的心灵,传递着一种清新而又深远的情感,当你沉浸在古典音乐中时,你会发现你就像一个超脱隐士,踏行在行云流水之间。

第二篇: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论文

关于学习《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的感想与建议

黄馨

09级预防U20091307

4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在国外,古典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在2010年秋季的这个学期,我很幸运的选修了《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这门选修课,欣赏了不少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同寝室的同学对中国古典音乐的了解情况。

某君A,来自广州,以前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来源于粤剧,包括,《帝女花》《分飞燕》《三笑姻缘》《醉打金枝》《夜半歌声》《六国大封相》《黛玉葬花》《二泉映月》等。

某君B,来自湖南,平时很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平时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有:《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汉宫秋月》《阳春白雪》等等。

某君C,来自贵州。《十面埋伏》《侗族大歌》《苗族情歌》《贵妃醉酒》《二泉映月》《藏族牧歌》等是其平时所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

总体来说大家都觉得中国古典音乐很有价值,是应该一直继承下去的一种中国文化。可是,很遗憾,大家平时的生活中对它的接触太少,总觉得中国古典音乐对与大家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没有做到所谓的“平民化”,“广大群众”对它存在一种“距离感”。所以,针对其在大学中的传播,我认为实现中国古典音乐的“平民化”是问题的关键。

我想在老师帮助下让有兴趣的学生成立一些中国古典音乐的社团,可以帮助中国古典音乐在大学中的传播,增进大家对于古典音乐的了解,让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能够一起交流,同时这也丰富了校园文化,让大家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劳逸结合。

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多元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使大家的生活中洋溢着一种古典音乐文化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播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名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

有的观点建议把“中国古典音乐”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学习,增加大家对它的接触机会。我认为这种想法偏激了,是不可取的,但是,我想有必要增加这门选修课的课时世间,如果可以的话,我还希望老师在课堂时间能够偶尔教我们学生唱一唱,那应该会是很有趣的课堂互动。O(∩_∩)O~ 总的来说上这门选修课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谢谢老师!

第三篇:古典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音乐,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大多数人认为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的时代好遥远,比起古典音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古典音乐赏析的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通过古典音乐赏析的课程,我有了巨大的收获。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在古典音乐赏析的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对于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欣赏至极,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小调 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 练习曲“离别曲”OP.10》等等。

然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来说,第一位大师是海顿,它是交响音乐的泰斗。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可以使人飘飘欲仙,悠悠欲睡。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是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后来的两个世纪里,古典音乐的主题发展正是依据了这一原则。海顿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和富于幽默感。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海顿在交响乐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尽管他不如穆扎特、贝多芬那样辉煌,但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莫扎特、贝多芬无比辉煌的器乐成就,都是建立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则甜美、活跃,富于歌唱性和古典美,突出对比性和层次感,像清泉潺潺,似流水滔滔。莫扎特一生的曲风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1770年为界,此时作品中可以看到前古典乐派和意大利古典乐派的强烈影响。中期以1786年30岁为界,此时作品富有典雅的嘉兰特风格和海姆乐派样式的投影。30岁以后的略偏向巴洛克样式,并以此在古典的乐型之外植入更深远的意境。

莫扎特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伟大的音乐天才往往各有千秋,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则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艺术的端庄与艺术的完美在形式、内容互异的作品中得到统一,这正是莫扎特的才华所在。莫扎特的音乐决不是壮伟凝重的,也难得是悲怆的,它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雍容华贵、恰如其分。而且,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是他高兴的时候,他的音乐中仍然有一个悲伤的低音。他知道生活是由悲伤和欢乐组成。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在他之前或之后却没有别的音乐家能做到。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莫扎特“化身为”音乐。莫扎特因其音乐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对称,具有高度美感而声名鹊起,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乐中有“哲”,激情洋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音乐家大多注意形式与情感的结合,贝多芬《命运》与《合唱》交响曲中吧音乐审美中的表现派与形式派的融合推到了极致。贝多芬被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可以看出,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他的作品的英雄气概,奔放热情,幻想风格,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的。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欢乐颂》这个著名的主题,节奏很平凡,是那种妇孺皆知的曲调,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现在最平常的地方!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钢琴协奏曲等,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赏析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而作为我们听众,即使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却也应该用心去聆听,当你仍沉醉于流行音乐的时尚形式中时,当你在为DJ舞曲感到吵闹时,当你越来越感受到嘻哈音乐的乏味与无聊时,不妨去听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格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格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第四篇:古典音乐鉴赏论文

用上帝的语言诉说 ——巴赫音乐赏析

开始接触古典音乐,是因为耳熟能详的贝多芬,他苦难中创作的史诗般的交响曲和崇高的灵魂把我引入古典主义音乐殿堂;渐渐喜欢上古典音乐,是柴可夫斯基,强烈的感染力和充满激情的华美乐章让古典音乐融入我的生活;而真正爱上古典音乐,是巴赫,他用上帝的语言诉说,华美高雅而不做作,“好似清泉流淌过心灵的音乐”让感情在你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驻扎心底。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而天才往往在苦痛与磨难中诞生。巴赫的一生中,贫困和死亡像魔影般紧紧相随,9岁便因为父母相继去世而感受到死的阴郁。成为父亲后,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11个孩子走进坟墓。巴赫为医治眼睛而进行手术,不仅没能重见光明,却击垮了自己的身体,在1750年离开人世。然而,在这样的生命中,他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秉承着人道主义崇高信念,创造了一首首富有人情味而生机勃勃的乐曲。

也许,是因为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上帝与他同在,他才没有被苦难击垮,他的音乐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始终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然而正如法国音乐评论员所说“巴赫的创作并不是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他的抱负没有越出他那个城市、甚至他那个教堂的范围。”相比亨德尔,巴赫内向、安静,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这导致他在他逝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他的音乐几乎无人问津。随着新的音乐风格的不断发展,巴赫的“旧式”乐曲曾一度声消音灭。然而,巴赫虽然没有形式创新,却谙熟当时那个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炉火纯青。他在艺术上的旋律组合法的运用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管弦乐作品变幻多样、感人至深。因此,1800年以后,在非宗教的时代里,人们开始重拾巴赫的乐曲,门德尔松指挥演出了他的《马太受难乐》后,巴赫开始在近一个半世纪名声大噪,他的音乐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一直至今,巴赫作品结构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总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魅力,也许这才真正的达到了古典音乐的高度,能跨时代的引起共鸣,而不是倏忽即逝。

巴赫的音乐如同上帝之语。歌德有段对巴赫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没错,巴赫的音乐揭露了创造性智慧无上自由的游戏。聆听巴赫,就会在内心深处开拓一条寂静的道路,让我们通向上帝的心。那是音乐与心灵的交互。最外与最内的结合,最宽广与最隐秘的结合,天与心的结合。

作为一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我至今也不能区分一首曲子属于康塔塔、受难乐,或是前奏曲、幻想乐,亦或是协奏曲。提到C小调、G大调、咏叹调、赋格更是如同身在云雾。然而,正是这样作为一名纯粹的听众,才拥有对一支乐曲最直观、最中肯的感受和评价。

最早听巴赫的曲子是《G弦上的咏叹调》。当门德尔松在钢琴上把《G弦之歌》演奏给歌德听时,歌德说:“开头是这样的华丽庄严,使人可以想到一大群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也许,这是最接近神的感受,那份庄严肃穆,涤荡心灵。乐曲浓郁深沉,开始时速度缓慢,随着长音渐强,心随音动,如同轻声咏唱,仿佛上帝在倾诉。第二段声音起伏较大,迂回曲折,音调不断上扬,乐曲更加撩拨心弦,让人屏住呼吸,接受神的洗礼。最后再回归宁静,仿佛声声祝福,让人坚定信念,倍感希望与美好。听着听着,渐渐理解了《七宗罪》用《G弦之歌》作为配乐的别有用心。这首曲子是宽恕、是希望、是上帝之博爱。

接着,开始听小提琴协奏曲。其中,《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最爱。第一乐章果断、有力,如上帝开天辟地。第二乐章旋律起伏如四季更替,时而狂风骤雨,时而细雨绵绵,时而电闪雷鸣,最后像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的超脱,终于回归平静。第三章,活泼而生动,成功的塑造了乐观、朴素、雅致而又虔诚的如巴赫般教徒的形象。整首曲子,折射出感性与理性、人与天、阳与阴、方正与曲折的辩证关系,最后回归巴赫本心。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巴赫的曲子巧妙运用了复调手法。难怪如此回旋波折,前呼后应,让人来不及喘息,却撩拨人心。

如果说最好听的合唱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巴赫创作的《B小调弥撒》。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史诗般作品,也是巴赫神学作品的重要体现。当那华美的乐章配上那灵性十足的声音,给人的震撼感无以复加。独唱和合唱间的强烈对比,男声与女声间的区分和配合,声部之间的交相呼应,直击人的心扉。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Credo》那部使徒信经了。“简直像光辉的太阳一样,普照大地,听起来好似大自然,人类,星球和全宇宙都在歌颂上帝”。整部作品恢弘、庄严,它正是人类追求永恒真理时真实体现。

有人告诉我这么去听巴赫:先听通俗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奏鸣曲,找到他的音乐特点;再去听他的结构,如《意大利协奏曲》、《哥德堡变奏曲》;再听《平均律》、《六首组曲》这样的顶尖作品,体会自然中的情致。我觉得,听音乐并没有什么章法,打动人心的就去听,该体会的自然会体会。我不是一个宗教信仰者,但我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我所在的世界,我愿以乐观、平和追求世间的美好。巴赫的作品让我体会到了,所以我喜欢他的作品。仅此而已。

也许追根溯源,还要回到古典音乐的本质:那些具有优美或者奇特的旋律、具有崇高的情感力量或者神秘情感的激发能力、能给听众带来愉悦或者引发思考的经久不衰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古典音乐。作为非古典音乐原发地的我们,对古典音乐的追求,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高大上而盲目的接纳,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后的融入。

第五篇:古典音乐论文

古典音乐的作用

电影配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创的,一种是引用的。一般来说,电影配乐往往对剧情的发展能够起到烘托与陪衬的作用,甚至能够参与剧情,但引用的音乐因为并非为电影特别创作,在参与剧情这方面往往力不从心。不过,有些音乐——特别是一些名家大师创作的古典音乐在电影中被导演或是制片人巧妙运用,能起参与剧情的作用。下面介绍的几部电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曲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为奥斯卡评委所动,而在广大影迷中享有极高声誉的电影。其中,主人公安迪冒着生命危险通过监狱广播向众多狱友播放了一段《费加罗的婚礼》,这一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对于任何人,相信不管你是否喜欢歌剧,甚至是否喜欢听音乐,看到这一段,一定会感动——正像片中的那些听众一样。这段歌剧象征着安迪以及所有人对于自由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实在是太华丽了。”其实这不仅仅指主人公安迪,还指人们对于美丽人生的向往。

在有大卫.芬奇导演的经典悬疑片《七宗罪》中,有一段巴赫的D大调第三组曲咏叹调。当影片进行到20多分钟,摩根·弗里曼在图书馆查阅有关“七死罪”的书籍资料;而同时布拉德·皮特正在琢磨现场案发照片,这时摩根弗里曼播放的音乐就是这段咏叹调。导演在这里安排这首曲子也不是仅仅为了烘托气氛。众所周知,巴赫的作品主题大多与宗教有关,这首曲子也不例外,而“七宗罪”正是关于宗教救赎的主题,在还不知道由凯文·斯派西扮演的凶手真面目前,巴赫的音乐出现在这里就是给我们一个提示,这个案子不简单,凶手是一个迥异于其他杀人狂徒的人,在看了结尾以后,想象这点,你不得不佩服大卫·芬奇的独到眼光。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是经常被电影引用的古典音乐之一。当电影需要表现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或情节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首曲子,例如彼德·威尔在他最出色的作品《死亡诗社》就用过。罗宾·威廉斯教育他的学生就会放《欢乐颂》,因为它象征着人类积极向上的一面。不过有的导演不喜欢这么用,他们喜欢“反用”这段音乐,即在这段音乐的衬托下,表现暴力和色情,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主人公阿莱士和他的同伙混混们最喜爱的音乐不是那些表现暴力色情的摇滚乐,而恰恰是贝多芬的作品!每当阿莱士和他们同伙行凶作恶时《欢乐颂》就会响起,在让人感到惊愕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奇异的反衬效果。

可见,古典音乐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能起到了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描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加强影片节奏及揭示影片主题等不同的作用。当然,引用古典音乐必须建立在对原作尊重的基础之上,必须牢记是引用而非摧毁。我希望古典音乐在电影音乐中能继续发挥光芒。

下载大学音乐论文(关于中国古典音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音乐论文(关于中国古典音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以来音乐的精华所在。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教案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 2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3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的主题音乐。 教......

    中国古典音乐赏析有感

    中国古典音乐赏析有感 中国音乐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了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2014 至2015 学年度 第 2学期) 课 程 名 称: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课 程 编 号: 186r0002t学 生 姓 名: 李鹏学 号: A19140339 年 级: 2014 任 课 教 师: 韩雪提......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出自人体的最初生命运动,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类最初精神活动的产物。《音乐鉴赏》这门课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

    大学音乐论文[推荐5篇]

    第一临床学院06年级临床一班 0501010057宋金川 我爱音乐之《Caruso》 喜欢这首歌已经很久了,许是缘分,许是巧合。那是在几年前的一张《帕瓦罗蒂与他的朋友们》现场演唱会光碟......

    古典音乐鉴赏论文[共5篇]

    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班刘俊201050617148 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古典音乐鉴赏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论文。cpp

    内容摘要: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节操,升华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妙的动听的世界,随时随刻的满足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每时每刻都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