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
记得我上了这样一节音乐课。那是四年级某班的音乐课,师生互相问过好后,孩子们坐了下来。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发现一个叫张俊的孩子两眼空洞,神思似乎飞去了远方。这个同学学习和纪律都不太好,班主任说起他来就头疼,说他语、数、英三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够一百分,也因为这样,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玩。看着他那张发呆的脸,我不由得想,他应该很不快乐吧,现在的独生子女其实很孤独,很渴求友谊和平等的尊重。我决心拉他一把。
回过神的时候,我微笑着说:“今天老师要表扬你们,排队进课室的时候特别安静,坐也坐得特别端正,你们看看,张俊同学坐得多好呀!”同学们的眼光刷的一下都集中在张俊身上了,他有点慌神,腰条件反射地挺得更直了,我对他翘了翘大拇指,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那一节课上的是舒伯特的《摇篮曲》。我先放了一段弦乐版的《摇篮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放音乐的时候我注意看了一下张俊,发现他的眼睛扑闪扑闪的,似乎在边听边思考。放完音乐之后,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张俊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起来回答问题,老实说我对他的回答不抱有太大的期望。他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刚。。刚开头的地方有。有湖水的波纹,然后。。然后风,风是轻轻的,天上还飘着几朵白云”我惊异地看着他,课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也想不到这么美的句子居然是出自张俊同学的口中。这首乐曲的开头3432121,旋律线就是小波浪线,而在器乐曲的中间部分,小提琴在上方拉出了飘逸的高音,不正像天上的白云嘛!我有点激动地说:“你能不能把你想象的画到黑板上?”他点点头,走到黑板前画起画来,画波浪线的时候他还特
别选了蓝色的粉笔,不一会,湖水,白云都画出来了。我在旁边提示他,你觉得刚才音乐表现的是夜晚还是白天?他想了想,又画了一弯月亮。“他画得美吗?”我大声问孩子们,全班异口同声地说“美!”我带头给张俊鼓掌起来,他在全班的掌声中满脸欢欣地坐下来。我接着问小朋友:“小宝宝就在这样美的环境中睡觉觉,舒服吗?假如我们在旁边,我们说话或者唱歌应该怎么去做?“应该轻轻地说话轻轻地唱”。张俊没等大家回答就立刻抢着说,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
在接下来的上课过程中,张俊多次举手,虽然他的回答并不是每一次都正确,但我却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主动和自信,而那双刚才还失去光彩的眼睛,此刻充满了灵气。
下课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我发现了咱们班有个同学原来是很有音乐想象力的,你们说是谁呀?”大家都指着张俊。我微笑着地看着他说:“你今天表现很棒,继续加油哦!”张俊脸都红了,听音乐离开课室的时候,我看到他是连蹦带跳地跑出去的。
下课后我感慨万千,自己不过是很轻松地表扬了几句,就让张俊从冬眠状态一下子感受到欣欣向荣的春天。而他也让我懂得,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莫大的鼓励,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我记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只用几把糖几句话,就感化了一个打架的孩子,让他痛哭流涕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周弘,中国一位普通的爸爸,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式的海伦.凯勒,让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留美硕士。他成功靠的是什么?就是通过赏识教育!我知道,在以后的音乐课里,张俊可能还会神游太虚,教育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成功,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路何其慢慢兮,但我会时刻提醒自己,爱孩子,赏识孩子。因为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它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它信心的源泉。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生命权,我们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我们要懂得信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要懂得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闪光点,我们要懂得热情激励;每一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我们要懂得耐心和宽容;每一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错误,我们要懂得友情提醒。
第二篇:德育小故事
还了手机,收获欢乐
新乡市牧野区小学三一班
茹楷琳
世界上什么能使你开心,我说,被人说“谢谢”的那一霎那,最开心。
那是星期五的晚上,我和王一川同学上围棋班后回家,在31路公交车上我俩兴奋的谈着今天杀赢了的几盘棋。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不一会儿,车上响起了:“下一站二中站,准备下车的旅客请向后门移动,请注意安全,谢谢。”我俩同时从车座位上起身,扶着靠背往车后挪动。“哎,谁的手机”。说话间,我的棋友王一川手里多了一个手机。屏幕好大,一按按键,清晰的手机画面一幅幅变换,好漂亮。我说,“小声点,我们拿走吧,够我们玩几天。”“那怎么行,失主会着急的,拾到失物要上交。”王一川坚定的把手机交给了公交司机阿姨。回去路上,我还有点遗憾,“干嘛要上交,自己玩多好呀。”
第二天晚上我们又坐车去围棋班,真巧,又是那位司机阿姨开车,我们刚一上车,司机阿姨就认出了我俩,她非常友善的对我俩说,“俩小伙,你们真不错,昨天你们一走,我们就联系上了手机的失主,是个女大学生,她让我好好谢谢你们俩。这不,这是她买的糖果说要我送给你们!”听了司机阿姨的话,我们好幸福,在那一霎那间,我觉得我也变得好伟大呀。我不禁想起昨天我差点自私的心理经过。幸好,我的好同学王一川做的对,才没有让我们犯错,并且还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我以后一定要向他学习,王一川,你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所以说,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几个
字虽然简单,却含义深刻。我们新乡已经是全国文明城市,文明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文明的社会,和谐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如果一个城市人人都讲文明,那么她一定是个强盛和谐的城市。如果一个国家人人都讲文明,那么她一定是个强盛和谐的国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讲文明,讲礼仪,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文明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21世纪的青少年人人都要做文明的小主人,让我们伸出双手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吧。
第三篇:德育小故事
我的微德育小故事
------益都师范附小六年级九班陈浩东
指导教师:张宝玲
我热爱我的祖国,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你问我为什么,下面我来和您一起分享一段关于我和国旗的小故事。
记得我刚刚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爸爸妈妈去北京,早上天还没亮就被爸爸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出来,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问:“爸爸,这么早我们要去哪里?”“臭小子,快起来,爸爸带你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爸爸说道。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天才微微泛白,等太阳懒洋洋的从东边升起的时候,才看到解放军叔叔迎着第一道曙光,整齐的走出了天安门。随着响起了国歌,我看到爸爸整理了一下服装,身体挺直,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从他的脸上流露出坚定和自豪表情。我不懂,也不明白……
直到六年级,我有幸被选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刚开始我不懂国旗是什么,更不懂它象征的意义。直到一次,听了一位国旗护卫队的解放军叔叔讲:国旗是我们的名字,我们遍布华夏大地鲜红的旗面里,融入了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和生命,五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是我们的徽章,五星红旗是中国人的象征。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它生根发芽,和我一同成长。
每当月亮悄悄爬上枝头,映入窗棂边,月光之下那广阔大地,经过月色的洗礼显得无比晶莹,微风吹过,夹着淡淡的泥土味,似有似无,沁人心脾,想着我们憩息的国土,浸润了先辈的心血与汗水,想着那浓浓的爱国情感和为了守卫国家视死如归的民族之魂……
魂牵梦萦多少次梦里神游,和守卫边疆的哨兵、守卫海岛的勇士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安定的生活而坚守岗位,为这面旗帜奉献青春和力量。
在那以后的每一次升旗仪式上,当我手握国旗,耳边《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我那赤诚爱国之心早已澎湃,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四篇:德育小故事
师德小故事
郑鹏飞同学是我班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一个同学,入学成绩排班内第六名,期末考试排班内第六名,平时喜欢问问题,并且一问到底,特别是有关竞赛方面的题目,喜欢看竞赛方面的书籍,在课堂上,当所授内容是副科或其认为已掌握,则容易开思想小差说话,搞小动作,特别是自习课,搞小动作,说话现象更多,甚至在自习课上玩手机,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太好,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纪律观念,集体观念都比较淡泊,贪小便宜,对值日工作不认真负责,却是应付了事,我从他的小学同学也了解到,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可以,但纪律太差,一次因为在自习课上大声说话,出位,搞小动作,我叫他到办公室谈话,他不去。私下还对同学说:“我学习成绩好,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好遮百丑的思想,也是一种幼稚而又偏颇的思想,以为学习成绩好了,就是一个人才,就是一个好学生,看不到好的标准应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更没有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就应遵守学校纪律的意识,因而认为老师对他的管教是有意为难他,认为侵犯了他的自由,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和集体,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对于这种学生的违纪行为,单靠批评是收不到什么效果的。来到本班后,批评过两次,但收效也不大,没过几天又重犯了,后来,当我了解到过去的情况后,觉得应首先改变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自私观念,才能使其正直改变他的行为。一天晚自习课上,他用手机游戏,我从后面走到他的身旁,他仍浑然不觉,我没收了手机并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一副漠然的神态站在那里,似乎对此已司空见惯,无非是一通臭骂,然而,我并没有骂他,我搬了一张椅子叫他坐下,他不情愿地坐下了,我就以游戏为话题和他聊了起来,问他是不很喜欢玩游戏,从什么时候喜欢的,班上喜欢游戏的人多不多,他们都用什么时间去玩等等,也问他过学的学习情况,以及取得过什么成绩,问他现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进入初中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理想和目标,最后我抓住他喜欢来问问题这一点说,你是来问问题最多的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是,你是十分好学而要求上进的学生,因而我很喜欢你来问问题,对你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你的古怪行为与你好问这点又是如此的矛盾,这是为什么呢?致此,他哭了,哭得很伤心的样子,他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最后说了一句,我错了,从他哭着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了他的心是诚恳的,我鼓励他说,知道自己错了,就应下决心改过来,改过来了,用功搞好学习,我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的一个佼佼者,本来你的成绩就不错,我坚信这点,知道了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感想】 学生违犯了学校纪律,当然要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纠正其错误行为,使其上进,但看法不同,效果就会不一样,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都应该出于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会选择恰当的方式,使在批评中,学生感到的是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仅仅是指责,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易于错误行为的改正,由于惯性,虽然不一定批评教育一两次就能把其彻底改变,但是,只要出于爱护学生,相信学生一是为不断改进,不断进步的,李明同学后来虽然也还有些说话现象,但已越来越少了,手机可以说再没有见过他玩了,学习也比过去勤奋多了。
郑州89中学
李娜
第五篇:德育小故事
让学生感受“爱的教育”
有人说:“教育者所得到的机会是教育的机会,是甘当人梯,是奉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爱的教育”是多么重要。
在二(1)班上课时,大部分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能很好的听课,但发现李XX却经常不认真听课,侧着身坐着,一付吊儿郎当的样子,经常低着头在课桌下面搞东西。看到这种情况,我对所有的学生说:“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坐?”其他学生都很自觉的坐端正,唯独李XX似乎没有听到一样,依旧我行我素。老师和同学对李XX的印象都是一样的:爱说话,不听话,课堂秩序极差。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先进行了严厉的教育:“课堂中要求坐姿端正,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你认为你很特殊吗?”听了这些话,李文骁还是无动于衷。
有一次课,我故意请李XX回答问题,以纠正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他却用眼睛死死地瞪着我,一副非常不满的态度。我一时气急,质问他对老师是什么态度,可是他还是瞪着我,就是一言不发。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课,我决定课后再找他好好谈一下。下课正是大课间时间,我把他一人留在教室里,问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对老师这副态度,他还是一言不发。于是,我慢慢开导他,让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许久后,他终于吐出一句话:“我回答不了你提的那个问题。”
这样的学生该如何教育呢?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希望能够帮助他,也希望能激起他学习的热情。李XX同学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惯,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性格。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致使基础打得不牢,学习成绩差,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烦。我只有采取文火慢工的方法,从基础着手,采用帮学帮练,多鼓励,多表扬,是他对学习产生乐趣。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及教育,李XX同学行为习惯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态度也有了改善,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如果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就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帮助他改正,再进行家校沟通,可能会有良好的效果。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彼此之间的“爱”。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才会从各方面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