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心灵(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21:2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净化心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净化心灵》。

第一篇:净化心灵

净化心灵,找回内心的宁静--佛语禅心!

佛语,能让你在纷乱的社会里看清自己,得到内心的平静!人之所以烦恼一切源于内心的意动,佛语有云: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语禅心(1)

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佛语禅心(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佛语禅心(3)

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佛语禅心(4)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佛语禅心(5)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佛语禅心(6)

耕耘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

佛语禅心(7)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佛语禅心(8)

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种种外在的事相锁迷惑,总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佛语禅心(9)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该做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佛语禅心(10)

弘一大师说:“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佛之随者,不是跟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强求、不激进,不明此意的人只是在听天由命,他所认为的随缘只是任之弃之,悲观之见溢于言表。其实一切随缘并不是消极的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刻意要求结果,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你该做的,你的心里是否满意你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过于执着,也就有了一颗平常心,此即随缘。

佛语禅心(11)

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得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祥,死亦安祥”了

佛语禅心(12)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获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详,死亦安详。”了。

佛语禅心(13)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佛语禅心(14)《四十二章经》中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佛语禅心(15)耕云先生说:“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和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佛语禅心(16)《菜根谭》中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佛语禅心(17)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这是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须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放弃自我,真我就出现了;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偏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佛语禅心(18)《佛遗教经解》中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佛语禅心(19)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

佛语禅心(20)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佛语禅心(21)证严禅师说:“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善心对坚硬而言是柔和,对难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对冷酷而言是温暖,对厌世而言则是乐趣。善心代表着一种能够被他人欣赏和尊重的巨大的内在力量,随和、仁慈可以激励人们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强硬则无能为力。

佛语禅心(22)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一,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佛语禅心(23)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的底蕴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迈是它的风格,仁慈是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人同行让人一生快乐。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佛语禅心(24)佛陀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恶言,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在意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而是懂得宽容。

做人,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佛语禅心(25)《佛陀的格言》中说:“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小恶可以积成大恶,终必酿成大害。

佛语禅心(26)《阿含经》有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证严法师说:“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佛语禅心(27)黄檗禅师有首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古诗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了慈悲心,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语禅心(28)《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佛语禅心(29)《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心理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但愿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怀有仁爱宽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对人施报复的人!

佛语禅心(30)

净空老法师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佛语禅心(31)

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佛家说“善有善报”,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多行善事,或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所以,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慈爱是人类重要的美德,在众多重要的美德中,怜悯、同情、善良、慷慨、服务、忠诚、宽恕,这一切构成了慈爱的美德。爱是不希图回报的无私情怀,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佛语禅心(32)

《佛陀的格言》上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做好事不要为求名,也不要为求功德,只有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付出与得到互为转化,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乐于付出,做慈善事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佛语禅心(33)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

一个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佛语禅心(34)

《辅教篇》云:“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

百善孝为先,没有孝心的人,所谓的善心只是一幢空中楼阁,是虚幻的或者说是徒俱形式的。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旦错过成为千古恨的往事。不要让你的孝心来得太迟,更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和遗憾。

佛语禅心(35)

证严法师云:“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费事了。”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要有耐性,一直保持一颗行善的心。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事,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身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佛语禅心(36)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上对人们提出警告:“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率年,以为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相续,一忏永不复造。” 修行就是学会文明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

佛语禅心(37)

海涛法师说:“为了修持慈悲心,一个人必须丢开自私的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只爱个人的自我。”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我们要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问、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把善良修炼成一种信念。

佛语禅心(38)

证严法师曰:“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我们之所以做出善恶的行为,是由于我们起善恶之心的结果。人们的一切善恶言行,都是由心而生起。“若能伏心,则伏众法。”要想防止做恶业,就必须制服我们的心。

佛语禅心(39)

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宣化上人曰:“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佛和魔也许只在一念之间,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当你的心趋向恶时,地狱之门便打开了;当你的心趋向善时,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佛语禅心(40)达摩大师说:“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我们应该经得起各种物欲的考验,坚守正义守持清心寡欲这样最终才能避开灾祸迎来吉运。

第二篇:净化心灵——《七宗罪》

净化心灵

——观《七宗罪》有感

海明威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时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后半句我同意。

——《七宗罪》

顾名思义,片子就是围绕着七这个数字展开的, 在电影里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下午7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着观众:它是宿命罪与罚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七天里发生的离奇的七宗命案,让人随着主人公对凶手想法的层层认和深入,了解到罪与罚的本质.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种大罪。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将对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实施,在追凶的过程中,新老两界警探与罪犯斗智斗勇,最后却出现了出人意料与令人深思的结局。

影片中的七桩案件忽隐忽现,若明若暗,不时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片中对犯罪心理学做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终成为凶手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还是对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条的不可抗拒,或是象征了这多罪该罚的人世间的混乱的生活秩序?

我不信教,但却深信信仰会对一个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天主教、基督教还是别的什么,都在通过一种积极的方式让人活的更有斗志、更有意义。于是,大都有信仰的人都会很有原则,而且很坚定自己的目标。可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社会问题,无论是贪污还是腐败,自身的放纵以及以上提到的七宗罪呢?

正如《蝙蝠侠前传》中,高谭市需要一个英雄;《第一滴血4》中,兰博的“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飞越疯人院》中,麦克墨菲的悲惨结局。人的私欲与生俱来无法根除,所以人的思维、活动大都是以自己为中心,通过人的感官接触事物向外延伸。而人的行为是人的本性中“善”与“恶”交锋确定胜负后,才确定行动取向,任何行动都会有结果,好的结果相对阳光,坏的结果相对阴暗。

记得《电锯惊魂》中,总在强调的话:“有些人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他们以后不会了。”的确,如果我们看过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的电影,我们都会不免感到一阵紧张,不是因为太多血腥的镜头以及残忍的手段,而是那种在电影找到自己原型的后怕感和恐惧感。我们或许都曾犯过七宗罪中的几个,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三人成众,社会就是无数个个体的组合体,在我们抱怨社会的同时,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心去完善自己的内心或者是赎自己的罪,也就是净化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上的其他的问题,并成就大我。

这个世界似乎就是物欲横流,无非就是在恶性循环,谁都无能为力,不可能说把那些要改的东西写在教科书里去教育下一带,也不可能去拍一部公益广告来提醒世人,因为那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是生活,真正的生活也许就是周围飘着腐烂的垃圾气味,再多的廉价香水也没有办法掩饰的气味,要么选择若无其是,要么选择早早死去,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着净化吧,从心里开始,从自己开始,如果你有魅力的话,我相信你的行为可以感染身边的人。

第三篇:净化学生心灵

净化学生心灵

—— “远离网吧,文明上网”主题班队会设计

老黑山中心小学

周长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网络资源正确地加以取舍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增强上网的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构筑抵制不良信息冲击的“防火墙”。

3、正确认识网络环境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及影响,呼吁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促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网络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和危害的材料;

2.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现状与根本原因; 3.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教学过程:

开场白:

主持人甲:提到“防火墙”这三个字,我想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你家的电脑安装“防火墙”了吗?你的QQ是几号?你的梦幻西游升了几级?E-mail、BBS、博客等新鲜的名词都出现在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在网上冲浪成为了许多学生课余的一大爱好。

主持人乙:是啊,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有了网络,信息传播更快了,人们的生活更丰富多采了。可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惑,给老师、家长们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无奈。今天就让我们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一起来探讨网络这把双仞剑。

合:“构筑心灵的防火墙——文明上网,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众说纷纭话网络

1、走进网络真精彩。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网上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同学自由发言)

2、流连网络祸害多。

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请同学说说网络的危害。(同学自由发言)

3、观看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让同学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甲: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网络上有着和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画面,我们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荒废学业,甚至酿成悲剧。请看大屏幕。(观看录象)

主持人甲:(读完资料后)够了,不必再举例了,我相信,同学们的心已经和我一样震撼了。我们一起再来看看一组数字。(朗读材料)

(二)真情对话诉心声

主持人甲:同学们,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像一阵阵警钟在我们耳边敲响了。

主持人乙:在我们班上,也有一些同学沉迷网络游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他们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让同学和家长敞开心扉真情对话。

……

话题由此展开,此环节鼓励家长和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力求在真情对话中明白彼此的心情。

(三)指点迷津明方向

主持人乙:看来,网络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扰,也给我们的家长带俩很多的负担。

主持人甲:为什么同学对网络趋之若骛,而家长却是谈网色变,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请心理学老师为我们指点迷。

老师:网络是把双刃剑,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正确地对待网络。

一、对学生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自我提醒。把上网的好处与坏处分别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房间的显眼处,每天默念几遍。

2、自我暗示。一有上网的念头,反复自我暗示。如:“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上等。

3、放松训练。当网瘾发作时,常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此时可做些深呼吸等放松练习。

4、注意力转移。如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散步、郊游等。

5、规范生活。重新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更充实。

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孩子。

1、正确引导,变堵为疏,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2、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多给孩子情感上的关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轻松的成长空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

3、对自控力差的孩子,父母可以与他们定协议或合同,适当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培养孩子自律、守时、守信的习惯。

(四)各抒己见寻良策

1、请同学和家长说说怎样构筑心灵的防火墙。

主持人乙:老师从心理学家度为我们分析了沉迷网络的原因,也为我们提供了预防网络危害的方法——构筑心灵的防火墙。现在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为自己构筑起一道心灵的防火墙,请同学各抒己见。家长有什么好方法,也请说说。

生:控制上网时间。

培养其它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找最亲近的亲人或朋友诉说

……

2、请班主任老师以自身经历谈谈正确上网的好处,同时展示个人博客以及发表的作品剪贴本等。

(五)落实行动表决心

1、学习《日常行为规范》

主持人甲:同学们,我们左右不了网吧的不规范管理,我们阻挡不了网上垃圾信息的产生,但我们可以构筑起道德的防火墙,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主持人乙:学校刚刚下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健康上网指明了更明确的方向。(课件上呈现)“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2、在倡议书上签名(同时播放歌曲《男儿自当强》)

主持人甲:同学们!让我们保持人类的本性——诚实、守信、文明。呵护青少年最善良、纯正的心灵,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主持人乙: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

主持人甲:为了更好地约束自己,我们班委会经过讨论,写出了一份倡议书,现在请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签名。

3、班主任老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再巩固

1、请同学们把上班会的感受写成文章发表在班级博客。

2、班会课在《明天会更好》的各声中结束。

第四篇:心灵的净化

心灵的净化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许国志

指导老师:黄艳军

今年三月,我校开展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学校领导介绍了“好人小强”立足本职学雷锋做好事的先进事迹。他二十多年如一日,自觉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不间断,多次被石家庄市、清河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最佳服务员”。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好人”。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对我的触动很大。

会后,学校进行了“好人好事”事迹展。号召我们利用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他的事迹,利用班会、团会、小组会等形式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校将感受、体会写的好的材料举办了展览,我写的感受榜上有名,表达了我学习模范的渴望和实实在在行动的开始。

我结合学习这次活动又重新观看电影“雷锋”、阅读雷锋日记、和同学们互讲雷锋的故事,结合本班情况,宣传本班的好人好事,我收集了好多本班刻苦学习、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尊老爱幼的人和事。我逐步认识到:我们身边的好人和所有的古今中外的英雄一样,都有共同的特点---有忠心、有爱心、有孝心、有热心。我明确了方向,确立了学习的目标。

我认识到:小强身上平凡而闪光的品质,从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寻找渊源。他捡破烂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多次义务献血累计20000多毫升,见义勇为传佳话。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到如今一直没有买房,目前仍然租用城东村一处破旧的民房,纸箱做家具,捡柴火做饭,过着极其艰朴的生活,他的目标是一辈子做善事,他就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道德习惯,在生活中培养意志品质。

我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建了一张“道德卡”,把进步和成绩记在卡上,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进步。我看到了自己学习雷锋、小强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轨迹,找到了自己在道德坐标上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以及自己在道德习惯养成中与别人的差距,从而自觉地克服缺点。在每月评出的班级“道德富翁”、“道德标兵”、“道德进步星”时我榜上有名,我又被学校评为“感动学校新闻人物”之一。

现在,雷锋精神不再是高高飘扬的空中旗帜,它已经落到我的心中,已经成为我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我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认真负责、勤奋学习、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的好习惯。

乐于助人,热心献学校。在打扫卫生中我看到初一的同学力气小,擦玻璃有困难,就主动定期帮助他们;冬天下雪了楼梯滑我主动站在旁边搀扶小同学;操场有杂物我主动捡起;主动担负起浇花浇树的任务;经常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孝敬长辈,关爱老师。在家帮助父母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经常到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卫生,和老人谈心;在学校定期到老师办公室帮助整理。

通过校外活动,我觉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我们像雷锋那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就在那么一秒钟,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终将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五篇:心灵的净化

心灵的净化——《复活》读书报告

摘要:《复活》是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摘抄)

关键词:精神复活心灵净化忏悔

《复活》是俄国作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力作。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被称颂为具有看“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丰富,尽管婚姻幸福,收入丰富,但内心却充满着深刻的矛盾。因此随着世界观的转变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托尔斯泰越来越渴望写一部长篇小说,这因充斥着忏悔之心、对社会空前批判而著称的杰作《复话》诞生了。《复活》充分体现了列夫托尔斯泰雄浑的笔力和犀利的目光,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表现了主人公真诚忏悔、“心灵净化”、“精神复活”过程,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腐朽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作者将整个俄国翻了出来:在贵族、狱吏、犯人、穷人、革命者中混合了无耻、欺诈、放荡、怜悯、宽容与忏悔。

书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聂赫柳多夫本来是一个善良的贵族青年,他对自己拥有的贵族特权极为不满,把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过着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生活,与卡秋莎也只是单纯的喜爱。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渐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经过三年的军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决定做“跟大家一样的人”。这使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利益主义者”,迷恋酒色,享乐成癖。他把女人当作玩乐的工具,于是便在回来后诱奸了那个曾经单纯可爱的卡秋莎。此后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法庭上遇见卡秋莎之前,他正与一个有夫之妇私通,同时又有一个贵族小姐求婚;此外,他已放弃否定土地私有的理论,准备接受母亲的遗产。在法庭上和卡秋莎的不期而遇,极大的震撼了他的心灵,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后发出的哭声,更是触动了他那似乎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他痛悔过去的劣性,开始走上心灵净化、精神“复活”的道路。

为了赎罪,聂赫柳多夫多方替卡秋莎奔走上诉,并做好一切准备打算和她结婚。他卖掉住宅,把土地分给了农民,为卡秋莎上诉,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犯人”。卡秋莎的上诉被驳回,聂赫柳多夫对统治阶级及其法律的本质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他心灵不断被净化,精神逐渐“复活”,下定决心伴随卡秋莎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三个月,是聂赫柳多夫彻底醒悟的三个月。他最终认清了统治阶级吃人的本质,然而令他苦恼的是,他非但看不出任何可以战胜它的办法,甚至连该怎样做才可以战胜它也不能理解。无奈之中,他拿起《福音书》,不料却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了摆脱苦难,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因而既不可惩罚他人,也不可纠正他人。聂赫柳多夫从此开始了一种新生活。

他的精神和道德“复活”了,心灵得到了净化。

读完《复活》使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作品《忏悔录》,它对作者自我经历的缕述展现了人生目的的困扰以及为寻求人生意义之答案而经受的精神痛苦。《忏悔录》与《复活》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源于作者内心的忏悔,心灵的不断净化,“忏悔”使作者最后的岁月恢复了心神的安宁,使主人公聂赫柳多夫获得了精神的重生。忏悔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一个人有了“忏悔”之心,生命的航向才不会偏差;一个民族存在“忏悔”之心其精神才能广大,才能深刻。我想这就是作者最想表达给我们的吧。

《复活》很容易要人产生内心的震撼与共鸣。我随着对故事的深入了解渐渐喜欢上了小说的主人公聂赫柳多夫。聂赫柳多夫“心灵净化”的过程不仅帮助了自己,实现了灵魂的救赎,也唤回了卡秋莎的善良,缓解了许多人的痛苦。而这个净化的过程是艰难的,这需要他原本向善的心灵,需要他无视他人的不解,需要有坚定的意志。读完《复活》很容易感觉到他本来就有颗纯洁的心灵,他年轻时一度认为道德上的需要做出牺牲才是最高的精神享受,他认同斯宾塞一书中有关正义不容许私有田产的论断,并把继承的父亲的土地送给农民。他敢于冲破世俗的眼光,一开始别人对他的行为都很不解,贵族用奇怪的眼光看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有点不正常。”就连他在帮助的农民对他要放弃土地所有权而产生敌意以为他又有了阴谋。但他都不在意,跟随自己觉醒的心做着自己以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虽然他能够排除他人的目光,但在一些利益、享乐和将要面对的苦难面前他有过

犹豫,他问过自己:“我到西伯利亚去,这样做好吗?我丢弃自己的财产,这样做好吗?”但最后犹豫都会被他的坚强的意志所击破,默念着:“我的罪过,所以我想改正。”就这样他终于实现了精神的复活,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复活》也要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年轻的聂赫柳多夫是正直善良的,起初他斗争过,然而斗争太困难了,因为他处的环境中,他以为是好的事物,别人都以为是坏的,或者相反,所有她以为坏的事情,周围的人都以为是好的。结果是,他屈服了,在“新生活”中越陷越深。他的朋友谢列宁也是,原本是有为青年,随着环境的压迫原本的信念慢慢消失了。卡秋莎也是,在单纯的环境中是个可爱的姑娘,到了世俗中,迫于生计沦落红尘。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良好的环境,正真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善与恶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响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点变化,只有仔细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不让一丝一毫的不良因素动摇自己,才不会迷失方向,永远保持真正的自我,实现心灵的净化。

读完《复活》,我同时有了一个疑问,《复活》为什么会不朽那?是因为他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是因为罗曼罗兰说过“《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还是因为它涉及到了精神与灵魂?无论是什么,他很成功地要我们感知到了很少谈及的灵魂与精神。在《复活》中,像所有的人一样,在聂赫柳多夫身上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上的人,为了自己寻找幸福,这幸福同时也是别人的幸福;另一人是动物的人,他只为自己寻找幸福,为了获得这种幸福不惜牺

牲全世界的幸福。希腊哲学家尼萨的格列高利的《论灵魂与复活》中写到“愤怒、欲望等冲动别看作是源于我们有动物的亲缘关;道德在于这些冲动的善用,恶在于对它们邪恶的使用”。因此我们不要做动物人,要善于净化自己的心灵,掌控自己的精神,升华自己的灵魂,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幸福,也要顾及他人的幸福。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长出新绿,人类需要精神的复活与心灵的净化才能继续不息、日进无疆。抑或这就是《复活》不朽的原因。

参考文献:

[1][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忏悔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4

[2][希腊]尼萨的格列高利.论灵活与复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下载净化心灵(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净化心灵(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感言:净化心灵(大全)

    家长感言:净化心灵五月鲜花开,暖风入校园,杨柳齐招手,迎接家长来。 这次中学的家长会很特别,老师没有像以往那样将学生在校的表现一股脑地罗列出来,而是改在了阶梯教室,收看和聆听......

    净化心灵的句子

    ]净化心灵的句子(2013-03-05 19:04:32)转载▼标签:分类: 自我管理转载原文地址:净化心灵的句子作者:希瑞老师净化心灵的句子1、过去只可以用来回忆,别沉迷在阴影中,否则永远看不清......

    净化心灵-心灵环保100句

    净化心灵——心灵环保100句 1. 多替别人想一想。 2. 心中充满着绿意。 3. 时刻心中有爱,常保惜物之心。 4. 时时保有敬人、爱人的赤子之心。 5. 常怀喜悦感恩、慈悲、施......

    净化心灵感恩团结

    净化心灵感恩团结 ——万仙山拓展训练心得 四月十五号、十六号两天,我校在景色秀丽的万仙山组织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教师拓展训练活动。两天的拓展训练,点点滴滴将会永远留在我的......

    净化心灵的语言

    净化心灵的语言 ◎获得朋友的唯一之道,是自己主动去做别人的朋友。 不 法块而 ◎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没认识的朋友。 ◎小小的好事,做出来就变成大大的好处。 ◎先相信你......

    心灵再次被净化

    心灵再次被净化 -------观《周恩来四昼夜》有感 五家户中心学校: 张庭成 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美化校园 净化心灵

    美化校园 净化心灵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美化校园,净化心灵”。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当我们在春意渐浓,飘散着淡淡芳草气息的校园中漫步时候,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

    净化心灵的经典话语

    净化心灵的经典话语 1、“路”必须去走,方能到达,“事”必须去做,才能完成,而“苦”则必须去受,才可消除。2、美不是出现在自己的镜子里,而是出现在别人的眼睛里。 3、世界上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