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教育论文
注重人文关怀 提升社区教育实效的几点思考
注重人文关怀,切实提升社区教育实效,推进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要充分体现社区教育“四个性”。一是人文性:坚持大教育观,敬重生命,心怀宽广急民所需,有选择有重点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社区教育活动,大力彰显人文精神和博爱情怀。二是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统筹兼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时代性: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要求,因时因势利导,为打造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四是适应性:灵活机智,开拓创新社区教育工作策略,推动社区发展卓有成效,特色鲜明。
一、“因地制宜”,建设社区物质环境
社区自然景物、各种基础设施、社区风貌、社区学习场所、社区学习课程等组成社区物质环境,社区物化环境融注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会对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规划、建设社区物质环境时,要立足于社区环境的育人意识,使社区环境充满审美价值和人文情怀,彰显社区特色、体现社区精神。
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策划社区物质环境建设:(1)社区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治理。整洁优美、和谐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2)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活动室、图书室(馆)、社区小广场、住宅区休闲场地等的配置。比如苏格兰大众图书馆分布在苏格兰所有的社区,即使在偏僻的小岛上也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图书馆向全民提供免费服务。(3)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社区共建”的优势,积极与辖区学校、单位协调,促成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居民能就近学习和活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大教育体系在人力、阵地资源上有效联动,拓展社区教育的空间。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社区的各类人才资源是社区教育的宝贵财富和主要力量,将直接关系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4)加强社区课程体系及网络资源建设。整体思考社区教育目标、内容、活动、方法及评价,力求社区教育课程、课堂人文化,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与学习需求,不仅体现职业关怀,而且体现生存关怀,终极关怀。(5)构建社区终身教育网络。抓好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市民素质教育体系)、三级网络(社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基地(德育、职能技能、美育、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教育等基地)、社区教育分校(党校、团校、老年学校、法制校、妇女学校、家长学校等)、社区居民区教学培训点的建设。形成覆盖面宽、功能强、效率高、满足度大的社区终身教育网络。(6)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服务体系网络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及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7)优化有利于投资的经济环境。为投资者的经济活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周到、细致的人文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二、优化“管理机制”,彰显社区人本情怀
健全的社区教育制度,人性化的管理导向机制,常态化的运行模式是社区教育工作高效率的前提和保障。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健全的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社区教育协调机制及激励机制,使社区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良性轨道;二要将社区教育纳入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关注民生民意,体现人文关怀;三要加强不同社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全社会良好的社区教育人文氛围。总之,社区教育要把人文关怀贯穿、渗透、体现在社区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单位与单位、团体与团体、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循环,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营造一个合作进取、健康快乐、和谐文明的精神环境。
比如以社区党建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人文关怀运行机制:1.共同参与机制。共同参与是人文关怀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参与机制,激发单位和居民为了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自觉自愿提出建设性意见。增强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2.利益驱动机制。利益机制是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建设一个“整洁、安全、方便、舒适”的社区环境,是社区各单位和居民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因此,社区建设与管理要以此为动力:(1)以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凝聚各单位之间、条块之间的物流及情感流,汇聚社区建设力量,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最大限度的为居民谋取利益。完善优化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网络、服务体系、服务方式,满足居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形成“合力”。3.行为激励机制。“激励”是开发社区人力资源的重要方法,也是社区人文关怀的“法宝”。(1)目标激励。大力宣传社区发展目标并为居民认同,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关怀激励。通过谈心、走访、慰问,关心社区单位和居民的疾苦,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及责任意识。(3)榜样激励。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群众的仿效心理。(4)领导行为激励。领导者以身作起到“示范效应”。(5)物质和精神激励。奖励在社区教育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4.保障机制。即物质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机制。(1)重视硬件建设,保障工作场地、设备、报酬,增强运作过程中的科学性和稳定性。(2)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导向机构和制度,为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心理及精神支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因时制宜”,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教育发展总的目标是加快社区的文明建设。文明的内核即“文化”,以文教化。文化是最知己最温馨最从容的精神关怀,给焦渴的心灵一种滋润,给急促的脚步一种从容,给繁重的拖累一种解脱,给疲惫的心境一种宽松。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灵魂,它具有规范导向、教育熏陶、社会沟通、休闲娱乐等功能,起着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从广义上讲,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一定的地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积淀而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社区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定向、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以及提高社区成员素质,满足社区成员精神要求,活跃社区成员文化生活的社会性、公益性文化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把人文关怀落实到社区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载体,将会开创出新的提升社区教育实效的可行途径。
1.坚定树立“人本理念”。政府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各级领导要树立人本理念,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坚持“居民主体、政府主导、财政扶持、社会共建、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坚持“立足社区实际、着眼社区发展、突显社区特色”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在社区形成一种健康文化环境、平和文化心态、和谐文化氛围,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2.大力培育“社区精神”。“社区精神”即社区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以“社区精神”凝聚人心,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社区精神”增进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创建团结友善、与时俱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3.努力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体现社区全体居民的体魄健康、学习能力、文化修养、道德风貌、精神状态等人文状况。通过不断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在学习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练就各种技能,形成良好习惯,精神上得到慰籍,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文化修养上受到砺炼和提升,从而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养,不断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4.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阵地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也是凝聚人心、融洽情感、丰富生活、陶冶性情的精神园地。
5.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人生之本、创业之基。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推进人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1)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培训中心、图书馆等文化阵地,向居民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理念和重要意义。(2)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如设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咨询室,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进行心理辅导讲座等,调适居民不良心理,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居民更好地以宽阔的心胸,积极的心境善待一切,用理性的合情合理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促进人际和谐和社会文明。
四、丰富“社区特色活动”,传递社区人文关怀
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型主题活动和具有社区特色的日常文化活动,继承社区美好传统,创立社区崭新形象,传递社区人文关怀,提升社区教育实效,具有广阔的空间。首先,社区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样。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情趣爱好及不同文化修养的人群,设计灵活的精细的活动方案,使他们都能各有所获,各得其乐,各展其长。其次,要特别关注社区弱势群体。尽量考虑弱势群体需求的迫切性和便利性,给予及时的帮助,传递“社区关怀”。第三,要充分展现“社区个性魅力”。社区教育活动要体现社区的历史文化特色,颂扬社区文明风尚、展示社区精神风采、彰显社区民俗民风的独特魅力。第四,活动要“常做常新”。社区教育活动要与时俱进,融注时代新精神,形式新颖别致,要“贴居民心”“激居民智”。
1.内容丰富多彩: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成果的结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安全健身、节能环保、家居美化、卫生常识、文明礼仪、娱乐休闲、公民意识、思想政治、政策法规、科技常识、工艺美术、信息网络、心理健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优生优育、职业病防治、外国文化、挫折教育、社区历史、邻里文化(与家人、与邻里、与小区大家族之间的感情文化)、生命教育(从关爱自我出发,珍惜生命,珍爱并发掘自我价值,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进而推己及人珍惜和关爱他人,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拓展个人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价值)等等包罗万象的内容,都可以成为社区教育活动的主题。
2.形式不拘一格: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比赛竞技、旅游健身、各种仪式、演习活动、艺术节、运动会、趣味游戏、博览会、评优创先活动、社区治安巡逻队、健心活动、家庭乐园、夕阳红谈心室、亲子俱乐部、学习超市、专家讲师团、特色文化队、沙龙团队、阳光捐助工程、实事工程、惠民工程、党团活动、社区橱窗报刊宣传、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等等。总之,形式多样,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和社区发展需要。
3.活动坚持不懈:(1)目标明确。高举“人文关怀”的旗帜,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居民办事更贴心,居住环境更赏心,安居乐业更放心(2)主题鲜明新颖。(3)操作程序科学规范(4)讲实际,求实效。立足于让社区居民在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技能,还应有情感的愉悦和情意的发展。(5)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允许居民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激发居民充分参与、充分表现和充分发挥潜能,展示特长。(6)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内容和形式。处理好一般与特色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7)统筹和协调各种教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篇:社区教育论文
浅论社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金湖县塔集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陈 鸿
内容摘要:关于构建以镇成校为社区教育中心的教育网络体系,这为新农村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坚实的保证。文章认为开展社区教育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终身教育、公平教育、和谐教育、全民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强调开展新农村社区教育是利于国家、益于农村、惠及农民的好事,它对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社区教育 和谐公平发挥作用
绪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这为新农村开展社区教育指明了方向。当前,乡镇开展社区教育的任务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宣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农村扶贫技术性开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全民素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塔集镇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成绩斐然。近几年来,镇村都开展社区教育,并始终要把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镇党委、政府加大社区教育的力度,不断创新教育机制,探索办学途径,全面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社区教育为我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一、社区教育的科学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提出来“迈向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成了各国实践的目标。构建学习型社会也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当今社会,社区成为全民的学习中心,它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社区教育是由社区举办的教育,就是把本社区的劳动后备力量培养成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使用人才,或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其他非专业性的诸如文化、艺术、修养等各方面的教育。新农村开展社区教育就是乡镇政府专门设立社
区学校或利用成人学校,组织一些专门的活动以承担和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开展社区教育,其本质是:一是通过不同年龄阶层的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活动,由教育资源的提供,使社区与社区教育活动两者因相互反馈而提升彼此的素质。二是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强调以国家整体发展为目标,将社区视为整体社会改革中的一部分,由于新的理念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社区生活,其最终目的在于整个国家社会利益的提高;三是社区教育强调非正式与非正规的教育。
现代社会,开展社区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提供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社区就为其提供教育服务。在现代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无论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无论文化基础还是技能培训,无论闲暇教育还是健康教育,社区教育都为其服务,使社区里的新型居民获得知识和情操的陶冶。
总之,社区教育是一个调配资源以满足各种教育需求,使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通过教育的计划得以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促进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在新农村,社区农民都是社区教育的成员,他向人们提供一种灵活的终身教育体制。社区成员将以社区教育的形式参加各种适合自己需求的教育活动,完善自己,也完善社会。
二、社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我镇在2006年已完善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构建了以镇成校为社区教育中心的三级教学网络。这为新农村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坚实的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社区教育是利于国家、益于农村、惠及农民的好事。这对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1、社区教育是新农村实施终身教育的平台
现代社会是知识更新的时代。人们的职业不断变动,学校内无法满足知识变动、社会变动和职业变动的需要,所以,人们学习知识,不再局限在学校的体制之内,而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成为一种现实社会的需要。网络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当前,现代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建立终身教育的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所以,农村的社区教育成为传播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载体,是农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平台。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当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在农村,主要是要满足农民的学习欲望,才能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随着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乡镇新居民的终身教育由谁来进行实施。显而易见,只有由乡镇社区教育来完成。它是新农村成人终身学习的组织和平台,为农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在岗培训成为乡镇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乡镇社区教育机构都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不断调整和设置教育内容,以满足乡镇新型市民学习上的要求。不断加强就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指导就业和职业培训。社区教育是新农村农民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现代信息的平台;是实现终身学习地方。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有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乡镇的社区教育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农民不断要求自我进步、自我提高、改善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2、社区教育是新农民接受和谐教育的摇篮
党的十六届四中会议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和谐,人的和谐依赖于教育的浸润。当前,新农村要进入和谐社会,亟待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实现教育和谐。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实现全民的和谐教育。
什么叫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际出发,调控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民只有在社区教育中享受和谐教育。新农村实行和谐教育,是以促进教育对象的和谐发展为最终教育追求,包括自身的和谐、教育类型的和谐、教育内部的和谐。农村实现和谐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农民内外在世界的和谐,使教育者素质全面地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教育和谐,是从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这一切是在政府指导下,由乡镇社区教育实施并完善。所以,社区教育是新农民接受和谐教育的平台,是接受现代教育、学习科学技术、愉悦身心的“按摩院”。
3、社区教育是新农村实现公平教育的场所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发展教育放置首位,强调“教育是民主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七大后,我国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成为热点,但成人教育同样存在着更为严重的不公平。当前,社区教育是新农村实行公平教育的有效方式。
所谓公平教育,又叫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内涵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前提和基础。成人教育不公,这与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有关,我国一直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轻成人教育有关,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这与社会环境不公有关,城市户口、农村户口、非本地户口界限还是存在,公共资源共享不均;社会保障城乡、行业差距过大。
目前,乡镇社区教育,主要开展成人各种技能培训,社区教育是在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这几年来,我镇社区教育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等。对外来人员而言,社区教育不光弥补了他们在当地教育资源短缺,没有机会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基本学习需要,更是提高素质、学会技能,享受公平教育的场所;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掌握技能的“强身器”。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创新,社区教育大力开展,成人教育不公将在乡镇得到有效的改善。
4、社区教育是新农村推行全民教育的阵地
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实现社会平等的根本保证,又是使个人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社区教育是新时期推行全民教育的阵地,也是新农村传播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载体。新农村实行全民教育,其目标就是农民的基本教育要求,使他们能自尊、自立地生活,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教育就是开展现代农民的各类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主要是提高新型农民综合素质。
所以,在农村社区教育中,开展全民教育的关键是要向农民提供知识、技术、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为新农村建设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当前,新农村社区教育可以利用现代教育信息、通讯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手段和渠道来帮助传播必要知识,并就农业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向农民进行宣传和教育。除传统的手段外,还可以调动图书馆、电视、广播和其他传播媒介并发挥其潜力以满足新农民的基础教育、专业知识的需要。
金湖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两省(江苏、安徽)三市(扬州市、滁州市、淮安市)交界,素有苏北“小江南”之美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围绕“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奋斗目标,紧扣“扩量提质、充分发展”主题主线。为此,我镇加快新农村社区教育的步伐,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社区教育真正成为新农村开展全民教育的求知练技的阵地,是学习知识的地方。通过教育,现代农民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肩负起新农村建设的共同责任。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5、结束语
当前,我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必须要享有人均接受教育的权利。这种由乡镇社区教育来完成的成人教育,能使农民真正地、充分地满足基本学习的需求,并应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技能。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开发现代农村的才智、潜力与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使他们能够改善生活和改造社会。人人享受教育这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社区教育是构建新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公平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对建设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慧玲.“和谐成人教育”内涵解读[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9.4.[2]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9.2.[3]刘岳启.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及其培养方式的探讨[J].成人教育,2009.9.[4]陈文,曾青云,赵清良.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09.4.[5]夏家夫,焦峰.成人教育管理概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
第三篇:社区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培训小结
罗店成人中等学校徐王蓉
暑假里我们在区教育局的安排下完成了一天的社区教育教师培训,这一天的培训内容丰富,我们也感受颇深。感受到了区领导对社区教育的不断重视,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对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
近几年来,区县都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社区教育。区党委、政府加大社区教育的力度,不断创新教育机制,探索办学途径,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开展社区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提供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社区就为其提供教育服务。在现代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无论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无论文化基础还是技能培训,无论闲暇教育还是健康教育,社区教育都为其服务,使社区里的新型居民获得知识和情操的陶冶。
总之,社区教育是一个调配资源以满足各种教育需求,使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通过教育的计划得以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促进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社区居民都是社区教育的成员,他向人们提供一种灵活的终身教育体制。社区成员将以社区教育的形式参加各种适合自己需求的教育活动,完善自己,也完善社会。
社区教育是在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对外来人员而言,社区教育不光弥补了他们在当地教育资源短缺,没有机会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基本学习需要,更是提高素质、学会技能,享受公平教育的场所;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掌握技能的“强身器”。
通过几位专家的介绍和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我也本着一颗真挚的心去开展我的社区教学任务。
第四篇: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 论文
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
关键词:社区卫生教育促进
健康教育是所有社卫生问题的首选途径,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以及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领会如何通过倡导,促成和协调三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进展.一. 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
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进行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由于社会由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所以,我们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书学习等。许多时候,通过学习来获取快乐,也是促使人们愿意进行学习的目的 2)3)
二.社区与社区健康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人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一般农村社区单位是县、镇、管区、村;城市社区单位是市、区、街道、居民委员会。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经验,农村以行政村、城市以街道居委会为社区健康教育基本干预单位。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和社区所辖企事业单位、学校、商业及其他服务行业的职业人群。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一是范围大、单位多;二是对象广,有各种人群;三是可利用资源多,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场所以及行政支持,并具社区凝聚作用。由于这些特点,也就使社区健康教育既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亦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了发挥的空间。
社区健康是指社区居民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其围绕这一群体健康所创造的综合健康环境状况。社区健康已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 影响社区健康的因素 1)生物学因素 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某些遗传或非
遗传的内在缺陷、变异、老化而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在社区人群中,特定的人群特征如年龄、民族、婚姻、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遗传危险性等,是影响该社区健康水平的生物学因素。
2)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
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社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住房条件、基础卫生设施、就业、邻居的和睦程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区的健康。社会环境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教育、人口状况、科技发展等诸多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3)卫生服务因素 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4)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
三. 社区健康教育的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11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11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3)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
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在输液室设电视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内容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专干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5、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中心的3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6、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中心大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4)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辖区1%的人口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技能掌握、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干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5)健康教育覆盖
计划于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健康知识竞赛、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工作的受教育人数覆盖辖区人口的70%以上,争取让更多的居民学习到需要的健康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第五篇:社区学论文
引言
近几年来,医疗卫生出现了很多问题,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不住院,城市低收入人口中无医疗保障的比例高达76%。目前城市平均住院费用是7600元,而现在城市居民的年平均收入是6500元。农村平均住院费用是2400元,相当于农村人口年均纯收入。因此,医疗问题不断成为社会新闻的热点焦点,之所以能够引起各个层面的关注,因为这个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
1、相关理论分析1、1 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从身体、精神到心理上得医疗服务方式。这种卫生服务是全程式的服务,是对社区内的人,从未出生的胎儿到出生、成长、衰老、直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全程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从专业的角度体现了医疗模式由单纯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它符合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逐步满足后对健康水平的新追求。同时,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全程式服务,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符合以预防为主的治疗方针。
1、2 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不满足与医院传统的单一治病服务,而是希望得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在内的“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同时,健康的内涵也不断得到扩展。
第二,有利于改革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医疗既能保证实现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又能合理降低医疗成本,在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起来之前,对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促进“预防为主”卫生医疗目标的实现。社区医疗服务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有利于把疾病控制在社区内,从而为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第四,有利于克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弊端。社区服务可以体现卫生资源的共享性,同时,许多原本需要到大医院才能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就能得到及时解决,因而降低了医疗成本。
其他,有利于增强政府对社区卫生事业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强化全科医疗服务观念;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参与。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的原因2、1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2 有利于有效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大医院70%的病人是“常见病、普通病、多发病”患者,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治疗这类患者实际上是“大马拉小车”,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发展社区合理的、方便群众的区域卫生服务网络,才能克服这些弊端,而且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为合理分流病员也提供了条件。
2、3 有利于促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当前,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有限,且难度大,还常有透支。根据“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可解决医疗费用不足问题,也有利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功。3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3、1 资金短缺3、1、1 政府投入有限。国家规定,社区医疗实行定额补助政策,由同级财政支出,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以致有的地方虽出台了政策和办法,但不落实,或落实力度不够。3、1、2 街道医院资金紧张、底子薄。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体是从街道医院改建而来,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业务用房,增加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起步资金,而街道医院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改制局面。
3、2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支持不够3、2、1 相关政策不配套。不少地区没有制定严格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准入标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一哄而上,工作人员鱼目混杂;机构建立后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加以约束和监督,致使社区卫生工作处于一片混乱状态。3、2、2 医保政策不完善。国家规定,政府批准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但这项政策在一些地方并未很好落实。社区机构不纳入医保,患者就不愿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社区承担的初级卫生保健职能就难以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衷、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话。3、2、3 补偿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没有专项投入,或只给予启动资金,无后续补充资金。而社区卫生机构除医疗服务项目有经济收益外,卫生防疫、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普查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等多为无偿服务,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得不到有效补偿,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难以为继。
3、3政企不分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中国政治体制的老问题了,在医疗系统中也存在这个严重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很多医院的的领导都不是从事医疗行业的,很多纯粹是政客,特别是在很多基层医院。他们不会追求医院真正的发展,只会追求自己所谓的政绩,追求更高的乌纱帽,不会真正替医院,替医生,替病人考虑。导致很多有文凭有水平的医生进不了好的医院工作,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很多基层医院畸形发展,医院人员臃肿,而大量有水平的医生又大量流失。而且目前制定医疗体制大政方针的人,很多也是外行,很多人大代表虽然代表了一部分人民的呼声,但他们根本不懂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制定的很多方针真的令人啼笑皆非,不可思议。浙江把医患关系纳入消费协会关系,这个只要稍微懂一点医疗行业的人都会知道是非常不合理的,医生和患者不是买卖关系。
3、4 医疗市场化的不合理性
国家对医疗系统实行了市场化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就是保证大医院,放弃小医院,因此很多的乡镇卫生院被整体出让,承包,我认为这是极不合理的。我们国家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8亿多农民分布在广大的农村,不可能让他们一点小病就进城,急诊时又来不及。出让后的卫生院必然以赚钱为目的,公共卫生肯定不会有保证,农民看病的成本只会增加。
3、5 医疗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跟不上。
人们往往对社区医生的能力仍存顾虑,造成目前大多数社区医院仍显冷清,而大医院又异常拥挤的局面.对于多数医生来讲,自身并不具备全科医生所要求的素质,在处理所有病人时,不可能完全得心应手,在一些患者心目中,无法留下良好的印象。3、5、1 全科医学人才缺乏。由于我国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由基层医院转型或上级医院设点,工作人员以前都是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医生、护士,知识结构单调,缺乏全科医学知识,达不到社区卫生工作的要求。3、5、2 队伍稳定性差。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与大医院医生相比,社会地位低,受尊重程度差,工作辛苦,而且工资待遇、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政策尚不配套,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队伍变动频繁。发展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与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未来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要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形式,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工作。要逐步使卫生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逐步形成适合国情、市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时,应注意到以下问题:
4、1 扩大资金来源
城乡医疗救助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需投入的资金多。必须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开展多样化的医疗配套救助。抓紧建立和完善资助贫困救助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机制,以便让救助对象同时享受到医疗补助。医疗救助同样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第三部门的共同推动,特别是充分发挥各慈善组织、公益性组织的作用,开辟社会筹资管道增强医疗救助的发展后劲。对享受了医保报销资费和医疗救助之后的大病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仍然偏多的,应通过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再次进行重点救助。从而建立政府医疗救助、相关部门制定优惠减免政策资助医保、社会帮扶救助与个人出资四道防线相结合的医疗救助体系。
4、2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人们转变观念,提倡“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要采取措施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的知名度,制定完善落实各项相关政策,强化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稳步发展。在落实服务规范、巩固现有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采取社区巡诊、跟踪服务等形式,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培育特色,构筑优势,扶持发展一批以中医、康复等为服务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强竞争优势,提升效益水平。搞好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围绕社区卫生机构六项功能,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标,尤其把群众满意率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公共服务职能完成情况与政府投入结合起来。建立考核奖励制度,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考核奖励经费,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4、3 加强领导、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当前卫生机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大医院病员拥挤,医疗费用日趋增加,小医院病员稀少,设备闲置,工作人员相对过剩,形成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应加大领导力度,适当引入非公有制成份,吸纳社会资金参与;要采取措施使卫生资源合理流向社区,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取得适当的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要力争在五至十年内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4、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信息服务职能。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加强宏观调控。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及固定的会诊制度,使之有利于技术交流及业务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式综合性服务,开展有利于社区广大居民的服务项目,其中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这是缓解大医院压力、减少患者经济开支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配以相关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
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顾昕.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经济观察报,2005,227.周其仁教授谈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讨会”简报之二.国务院十一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程晓明.社区卫生服务在中国社会医疗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和荣.论建立健全我国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1)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高峰论坛.社区卫生服务与城市贫困居民健康保障机制项目试点方案研讨会,中国全科医学.专家论坛.论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与发展.张鹤,田庆丰,陆维权.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预防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