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语文化
成语是闪光的语言,是诗话的语言,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我们应该合理而恰当地理解成语、准确地使用成语以发挥它的作用。
为什么汉语成语大部分是四字格呢?
一是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原因。汉民族的语言,在音节上大都是成双成对的,这可算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诗篇基本上都是四字一句。这种四字句,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诗人、作家及其作品,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来源于古书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也就多数是四个字。
二是修辞方面的原因。四字结构(不管是不是成语)具有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特点。诵读时在语音方面能组成抑扬顿挫的声调,富于音乐美,这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汉语讲究四声。四声是利用音高音长变化的差异构成的。一般地说,仄声较短促,平声较柔长。平仄声调的重叠相间,能显示声调的各种变化,抑扬顿挫,节奏性强,极富音乐美。而四字格的结构恰是适应这种声调变化的最简洁、最凝炼的形式
平平仄仄式:天翻地覆、明争暗斗、风吹草动 仄仄平平式:饮水思源、水到渠成、柳暗花明平仄平仄式:维妙维肖、肝胆相照、发号施令平仄仄平式:身体力行、人面兽心、明辨是非 仄平平仄式:海枯石烂、落花流水、虎头蛇尾 仄平仄平式:趾高气扬、倒行逆施、丧权辱国
这种平仄的配合十分协调,读来跌宕起伏,能构成和谐的声调美,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段。
三是成语的特殊使命方面的原因。成语一方面要表达比其它词汇更加丰富、复杂的内容,一方面又要像其它词汇那样简明而概括。这样,过长过短都不行。过长了,显得累赘,不符合精炼的要求;过短了,又不易清楚地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和认识。而四个字不多不少,最为合适。
因为四个意义单位可以组合成任何一种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足以表达任何一种复杂的认识和思想。比如仅用“围魏救赵”四个字就描述了战国时一个有声有色的战役,并归纳出了这场战役所使用的歼敌有效的战术。这是形式极其精练,内容高度概括的典范。
四字格的结构,能构成各种复杂的语法关系,这对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和认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可见,成语以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基本结构形式,绝非偶然。第一节 亲情见今日,语妙记当年 成语的亲和性
成语本来是古今人民长期使用的语言,它具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都是他的构成特点生成的。概括起来说,成语的特点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成语的内涵丰富;
二、是成语的用字凝练。这两点是我们运用语言时追求的最佳表达。但是,粗想起来,要想丰富就要多说话,想要简练就要少说话。而既要多说话,又要少说话,二者之间就发生了矛盾。解决的办法也许有很多,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靠传播来实现语言的普及。成语因为流传的很广,特别是口头使用的概率很高,这给语言带来了普适的性质。即使是非常文雅的成语,也是在知识分子之间广为人知的。试想,我们很多口语中的成语其实也不一定那么好懂,即使是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也是很文雅的古语。但是通过传播,约定俗成,人们就习以为常了,人人会说,人人会用,能够达到虽不能详解,却也不至于用错的情景,所以,我们说成语有亲和性的特点。这实在是语言的奇迹。他表意集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却语言精简,用起来就方便了。
2011年5月10日第一财经网报道——《排万难同享福:中国成语揭幕》是个极有趣的例证: 中美官员以互秀成语的方式开场。国务委员会戴秉国在讲话中强调了 “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则引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言语形容中美两国的关系。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亦指出,两国在处理双边议题时应该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这样运用成语显然增加了成语的亲和性,就能够在轻松和愉快的气氛下洽谈。
很多成语在使用中都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比如用“大智若愚”形容一个人虽然说话或者做事表面上有点愚迟,不精明,但是遇到重要的问题。关键的事情,却能处理的恰到好处,这是很好的概括。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精明,只要处理的不误大事也就很好了。
众口难调,是由欧阳修的归田录中的话概括出来的,后来说吃饭的人多了,做饭做菜就很困难,因为饭菜的味道很难让所有人满意。用多了就衍生出比喻义。通常可以比喻做一件事情不容易使各方面都满意。像这样的成语,语言的表层意义既通俗又明白,而比喻义却很有丰富的哲理性。人们使用一个词就说出两层意思,两层意思之间互相理解。如果改成一般的语言来表达,即使多用很多的话,也不一定能表达得像用成语那样丰富透彻。
说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用别无长物。这是晋人的故事,见于《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很吃惊,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事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这是多么有趣的故事。程门立雪,也是非常感人的故事。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还有一种解释成语的方法,那就是歇后语。我们研究歇后语的人有很多,只说这是为了幽默,却忽略了歇后语的语言形式是源于口头注解的需要,说明我们太学院化。比如手拿鸡蛋走滑路——提心吊胆,乌龟看青天——缩头缩脑,万岁爷掉在井里——不敢劳驾,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为了说个成语,又怕别人听不明白,就先加上通俗的说明,就让语言走向了口语化,通俗化。多么有趣!
成语易记易学,雅俗共赏,是因为许多成语是以常用词,常用字为基础构成的。我们可以做一个游戏,试说出含有数字的成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两、千、万
一帆风顺 二虎相争 三番五次 四平八稳 五角六张 七拼八凑 八面玲珑 九九归一 十全十美 两相情愿 千锤百炼 百发百中 万众一心 千言万语 万象更新 与人体相关的成语: 手足无措 手舞足蹈 耳聪目明 心旷神怡 胸有成竹 眉目传情 眉清目秀 虎背熊腰 心旷神怡 脚下生风 唇亡齿寒 怒发冲冠 没心没肺 肝胆相照 口若悬河 钢筋铁骨 含有季节的
春满人间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阳春白雪 一日三秋 含有生肖和其他动物的
牛鬼蛇神 生龙活虎 龙凤呈祥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狡兔三窟 兔死狐悲 兵强马壮 杯弓蛇影 獐头鼠目 狼狈为奸 狗仗人势 猴年马月 凤毛麟角 独占鳌头
呆若木鸡 白云苍狗 打草惊蛇 悬崖勒马 顺手牵羊 鹤立鸡群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瓮中捉鳖 对牛弹琴 指鹿为马 鱼目混珠 一箭双雕 蜂拥而至 爱屋及乌 鹏程万里 狼吞虎咽 含有地理名词的
山呼海啸 五湖四海 江山多娇 百川归海 山寒水冷 虚怀若谷 百川归海 川流不息 百舸争流 水到渠成 高山流水 四海为家 海枯石烂 山盟海誓 青山绿水 海底捞针 含有植物的
十年树木 树大根深 草长莺飞 种瓜得瓜 奇花异草 打草惊蛇 火树银花 独树一帜 空谷幽兰 指桑骂槐 柳暗花明 风吹草动 花红柳绿 五谷丰登 铁树开花 与气象有关的成语
风花雪月 风餐露宿 雪上加霜 风驰电掣 冰清玉洁 冰雪聪明 望风而逃 捕风捉影 冷若冰霜 血雨腥风 大浪淘沙 风调雨顺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未雨绸缪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烘云托月 过眼云烟 孤云野鹤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与日常生活有特别密切关系的事物,这样的材料构成的成语自然产生了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几百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那一定能够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且显得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第二节 故事犹如此,新图更可怜 成语的故事性
中华成语有很多本身就包含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如 三顾茅庐,完璧归赵,大义灭亲,邯郸学步等,有的是来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笑话,名人轶事,如开天辟地,愚公移山,无缝天衣等,我们在学习成语时就会将这些文学作品引入语言环境。
点石成金来源于神话传说。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相传是道教的先祖。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只有四面墙壁,非常贫苦,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石头立刻变化成了黄金,说:“你想要他吗?”
那个人又拜道:“不想要。”
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的确能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吕洞宾忽然不见了。
晋朝的旌阳县曾有过一个道术高深的县令,叫许逊。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驱鬼治病,百性们见他像仙人一样神,就称他为“许真君”。一次,由于年成不好,农民缴不起赋税。许逊便叫大家把石头挑来,然后施展法术,用手指一点,使石头都变成了金子。这些金子补足了百性们拖欠的赋税。
现在用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指对人稍作指导,就可以让他幡然醒悟。
大义灭亲是个历史故事。出自《左传 隐公三年》故事说的是:春秋时代,州吁是卫庄公宠妾所生的儿子,卫庄公非常溺爱他。卫国大夫石碏曾规谏庄公不要宠坏了州吁,但庄公不听劝告,因此养成州吁傲慢奢侈的个性。石厚是石碏的儿子,他与州吁交往,石碏虽然加以禁止,不过却禁止不了。后来,庄公去世,卫桓公继位,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州吁杀了卫桓公并自立为王,因而引发人民不满。州吁因无法稳定卫国民心,石厚便去向他的父亲石碏求教,如何才能稳定人心,巩固王位。石碏说:“诸侯登位应得到周王的许可,所以去朝见周天子,那么王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样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得宠于周天子,现今陈国和卫国的关系也很和睦,所以如果去拜访陈桓公,请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可以见到。”于是,石厚就跟随州吁前往陈国。
此时,石碏暗中派人告诉陈桓公说:“卫国国土狭小,我年纪老了,也无法有什么作为。州吁和石厚这两个人,正是杀害卫国国君的凶手,请求陈国趁机处置他们吧!”陈国人就把州吁和石厚抓起来,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他们。卫国的文武百官都说:州吁弑君篡位,罪该万死,应该处死。石厚只是帮凶,可从轻发落。石碏说:州吁该杀,石厚虽然是我的儿子,但没有他帮助州吁,州吁也干不出来,所以他也该死。我不能因为他是我的我儿子而偏袒他。
于是卫国派遣右宰丑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则派自己的家臣獳羊肩前往,在陈国将石厚杀死。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写完了这段历史后,称石蜡 为大义而灭亲(为了维护君臣大义,不顾亲属之情,坚决把儿子杀掉)。后人常用大义灭亲,指为了维护正义或国家,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
情,使其受到应有的制裁。
东施效颦:【播放视频】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做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兔死狐悲,这是个很感人的故事。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这样的童话故事,说明同类相怜,因同类的命运而感同身受。但是我们不能用于褒义。狐和兔在童话里形象不大好,常常被比喻成狡猾和卑微的形象。
“拔苗助长”,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比喻做事求速成并不错,错在不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这么简单的情节,能让你笑,笑过之后又让你深思。孟子是为了说明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要种秧苗,不能犯两种错误;一是不闻不问,袖手旁观;一是违背客观规律,以意为之。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多原因中一定有一条,那就是不明白顺应事物的规律做事的重要性。种田、放牧、种菜、学艺、做官、打仗,也包括管理国家大事,都要因势利导,不能主观随意。
“肝肠寸断“源于一个传说,是个通俗的成语,却有着让人撕心裂肺的故事。形容极度悲伤或者极度思念之苦。这是一则古老的传说:恒温入蜀时,部将在三峡捉到一只小猿。老猿失子后缘岸哀号百余里紧追不放,终于跳上船,当即气绝身亡。破腹一看,老猿肠子已经痛断成一节一节的。尔后,人们经过三峡,就会听到高猿长啸,属引清远。人们用惯了这个成语,也应该知道这最有人情味的典故,却是源于一个动物故事。后人运用这个故事很多,但是成语处出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于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三、诗成寄于我,锵若金和丝-----成语的诗趣
1、成语中含诗句
说成语是有诗意的,并不难理解。因为许多成语里游离着诗的词句样。如楚辞,汉诗,古乐府南北朝诗歌,隋唐以后各家诗作的名句,都是在一种特别的流传中进入成语。它不仅保有诗的片段诗意,还能够让人想到原诗的意境和哲理。
山重水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万紫千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春色满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上面是一些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唐诗中产生的成语最多。宋诗也很美,却比唐代出现的成语少。为什么呢?这主要因为成语中多律句形式,也就是说律诗中的诗句容易被我们今人记住,从而传承一些比较浓缩的成语。词作中散文的句子比较多,律句就少。那么,宋诗保存的比唐诗多得多,他们有诗人七千多家,存世有二十多万首,远远超过唐代保存的诗。宋代的诗也有很多律句但是唐在先,宋在后,宋代的人们好用典,所用的成语很多是从唐人来的,他们不幸生在唐以后,写诗比较容易用前人的现成成语。严羽批评黄庭坚和江南诗派是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这正好是宋人的特点。所谓才学就是引用别人的东西多。
2、成语有诗的抒情性
抒情性是指这样的一种语言形式,他不同于一般的零度感情的叙述事实,而是要在叙述事实之外加上一种情感认定,就是语言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诗意,正是体现于它褒贬分明,能引起人们的爱与类似的情感。他有诗的抒情性的特点,表达得感情充满诗味。
山高水长表示热爱和尊敬。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来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唐代刘禹锡的《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他是真说山水的。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里用了比喻义,说的是人的风度。
白日做梦表示空洞的幻想,大白天不睡觉就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明代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揭竿而起表示正义的起义和抗争,砍树干到武器,举起竹竿挂上旗帜,起义反抗。出自汉代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成语中包含有迅疾起事的色彩。
借刀杀人是指诉一种用计杀人的行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杀人。这个成语不能说是贬义,因为它只是说出了一个计谋,至于用于什么对象,只看是什么目的了。
纸上谈兵,是形容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指挥战斗,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成语中有对空谈的批评之意。
阴差阳错表示生活中一些完全无奈的情景,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乘风破浪表示有准备也有机遇地做事。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苦难,奋勇前进。
所有事例都说明了,成语是最集中表达一种典型性的,或者叫类型性的情感。为了加强情感的表达,成语经常使用夸张,比喻,对比,对偶,叠字的手法。
夸张的成语,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说话的力量的手法,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这一类的成语有:怒发冲冠,一日千里,百发百中,惊天动地,雷厉风行等。
比喻的成语,是对形象意义的感情附加和强调。就是一熟悉的形象和语言说明不熟悉的事物和概念。这类的成语有:胆小如鼠,红叶似火,高手如林,门庭若市,风驰电掣等。
对比的成语,实在语义对立中强调表义的鲜明性。如:生离死别,苦尽甘来,无中生有,虎头蛇尾等。
对偶的成语,是词素的音韵,词性两两相对,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对比。他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特点。这类成语有:旧愁新恨,声东击西,明枪暗箭,弃暗投明,取长补短,厚今薄古等。第四节 窘步同行乐,遵文互屡看----成语的互文性
先说什么是互文。汉语语言的互文性,从理论上说,是指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前后词语相互呼应,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练的遣词造句的方法。就是上文包含着下文里出现的词语,下文包含着上文里出现的词语,这样彼此包蕴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参互成文的语言现象,称为“互文见义”、“互辞”、“互言”、“互义”、“互文相备”简称互文。在乐府诗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都是互文。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时的明月和
秦时的关,汉时的明月和汉时的关。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山水月笼沙,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都是互文。
这其实就是一种简省的语言方式,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你死我活这个成语就是用了这种方法。其中的你中含有我,我中含有你,死中含有活,活中含有死。这个成语是这样演变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不是你活就是我活,你死我活。我们口语中就经常使用互文。如俗语“张家长,李家短,”不是张家只有长,李家只有短,而是说张家的长短,李家的长短,也就是别人家的长长短短,是是非非的事情。互文也常见于汉语成语中 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主谓 +主谓”的形式,如莺歌燕舞、峰回路转、鬼使神差、龙腾虎跃、珠联璧合、拳打脚踢、手舞足蹈、山呼海啸等
也有主语+形容词谓语形式,如山清水秀、风调雨顺、人困马乏、兵荒马乱、心狠手辣、人寿年丰、桃红柳绿等
第二种:动宾+动宾形式,每个成语都有两个动词和两个宾语。两个动词各带宾语,分别跟另一个宾语发生支配关系。如排难解忧、避实就虚、吞云吐雾、呼朋引类、安邦定国、调兵遣将
动宾+动宾 形式中的宾语也有用形容词,两个动词共用两个宾语,宾语是形容词,形成互文。如欺软怕硬、挑肥拣瘦,去粗取精.第三种,偏正+偏正的形式,两个偏正结构并列而成互文。如青山绿水、真才实学、花拳绣腿
也有两个状语+两个动词组成的互文如冷嘲热讽、精打细算、精雕细刻,轻描淡写,深谋远虑等,都有两个形容词共用两个动词。这样两个状语就双关了两个动词,简约而生动。即以“冷嘲热讽”为例,不是说嘲弄是冷的,讽刺是热的,其实就是冷一句,热一句的进行嘲讽。
互文的形式还有很多,理解这样的成语就必须注意那些“共用成分”的相关。了解这些知识的好处是,一来增加语言的魅力,以提高文学兴趣;二来也能帮助我们从科学的意义上了解语言结构,从而正确使用成语。
如清华大学的校名就是从水木清华成语中取出两个字精华为校名。水木清华就是水清木华。清华大学原址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至今清华园的工字厅后面的匾额上还有“水木清华”四个字,两边的对联很有讲究“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来去澹荡洵是仙居"。
这“水木清华”四字也有典可查,是出自晋谢叔源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这“湛”字为澄清之意,因工字听后有池,故有谢氏诗句,题为“水木清华”。这个校名既能够表明园林的清幽美丽,又堪比人才如花木葱茏,蓊蓊郁郁。
第五节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成语中谜语
在民间,为了记住一些成语,人们创造性编出成语谜语,也是个有趣的创造。例如:泵----水落石出; 雨披----一衣带水;
扰----半推半就; 胜境----不败之地;
黯----有声有色; 齐唱----异口同声;
十----纵横交错; 卧倒-----五体投地;
“虫入凤山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大雨落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风花雪月
正确使用成语
(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释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1)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错解
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这里错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使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3、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的意思。】
4、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句中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此外如 “安步当车”“罪不容诛”“文不加点”“差强人意”“首当其冲”“不刊之论” “明日黄花”“七月流火”“久假不归”“不可理喻”“不足为训”等等,也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需要准确理解和运用。
(二)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例释
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例如:
1、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不用来形容花木。】
2、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3、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抛砖引玉”是谦辞,多用于自己一方,用在这里颠倒了主从或尊卑关系,显然不正确。】
4、《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评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它的。
5、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相敬相爱,关系融洽。】
6、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又会东山再起。【“东山再起”是说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东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职,或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三)褒贬误用类的成语例释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例如:
1、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2、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指的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用在“年轻的科学家”身上,显然是不够恰当的。】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用来说明“艺术爱好者”,是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4、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句子的意思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而“翻云覆雨”是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这里显然是误用。】
(四)容易造成词义重复的成语例释
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例如:
1、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后面不能再用“笑起来”。】
2、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遍体”与“全身”重复。】
3、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记忆犹新”指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晰,就像新近发生的事情一样。“还”与“犹”的意思重复。】
4、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指难以言说的苦衷,“苦衷”与“隐”重复,应删掉“之隐”或“的苦衷”。】
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老百姓,成语前不能再加上“人民”。】
6、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成绩”删去。】
第二篇:成语文化脑筋急转弯
【成语文化】成语脑筋急转弯·“成语之最”智测研究(2010-11-29 20:59:56)标签: 成语文化 成语脑筋急转弯 成语之最 王泽生 成语研究 智力测试 游戏 谜语 分类: [国学创新]文案访谈
【成语文化】成语脑筋急转弯·“成语之最”智测研究
〔作者-王泽生、2010年11月15号晚拟题、29号晚截稿、于呼兰河中游绥化住宅、全文合计9139个汉字〕
成语最大的妙趣在于接龙,且在于争先恐后、手疾眼快、对答如流的接龙了。成语实在博大精深,尽管竭尽全力向更广的维度不吝赐教地学习,但还是活到老学到老,“接”到老学到老。当“成语接龙”与“脑筋急转弯”结合起来,就是“成语脑筋急转弯”。
这不同于一般的脑筋急转弯成语问题。诸如「7和8打架,谁赢?8赢(横七竖八)」「7和8摔跤,谁赢?7赢(七上八下)」「1至9长跑比赛,谁没跑到终点,最后一个跑过终点吗?3没到终点,4跑过终点(丢三落四)」「5和10打扫卫生,谁扫得干净?5扫得干净(五光十色)」「一组10同学:1至10,班里活动,两同学没来,谁?1和10(缺衣少食)」「有一天,3、4、5参加学校组织的象棋比赛,有一位得一等奖,是谁?5(不三不四)」「家里饲料给小猪偷走了,派了4匹马去追,怎么也追不上,为什么?不能派4匹马追(驷马难追)」「两兄弟,一叫水,一叫起,他们妈妈的名字?风(风生水起)」「有一天,1至10,捡贝比赛,谁最棒?10(十全十美)」「十位同学:1至10,有两人在一起,老做不好事,谁?3和2,(凑在一块就三心二意)」「一组有十同学:1至10,每次帆船比赛,都是同一同学第一,谁?1(一帆风顺)」「1-10中,谁最不孝?6(六亲不认)」等等,都是以成语来解构的“数学类急转弯”问题。脑筋急转弯分类广泛,包括:经典类、益智类、搞笑类、数学类、成人类、英语类、整人类、冷笑话类等等。可见,成语能与多种脑筋急转弯问题结合起来,但本文讲述的是“最”字类成语问答,即“成语脑筋急转弯”。
“最”字类成语急转弯,可称作“成语之最”智力问答,其构造方法是以“别解”来完成的。别解是谜语最基本的特点,成语急转弯也是一种“别解”。脑筋急转弯通常要求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而成语急转弯则以成语来解决智力问答题,是种娱乐方式。“最字类”成语急转弯是一种文字游戏,其分布比较散而狭窄,其中的分类规律不怎么明显,只是以“最”字来框定成语的描述程度。不过,根据修饰语、褒贬的感情色彩、成语中的数词和否定词等,归类如下:
1.修饰语为“最……人”的结构方式。例如:最正直的人〔正人君子〕、最本分的人〔安份守己〕、最傻的嫌犯〔自投罗网〕、最笨的盗贼〔掩耳盗铃〕、最巧妙的贼〔偷梁换柱〕、最能的小偷〔偷天换日〕、最厉害的贼〔偷梁换柱、偷天换日〕、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轻的人〔身轻如燕、轻如鸿毛〕、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最惜时的人〔争分夺秒〕、最勇敢的人〔万死不辞〕、最有毅力的人〔锲而不舍〕、最有预见的人〔未卜先知〕、最亲密的伙伴〔一丘之貉〕、最守秘密的人〔守口如瓶〕、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最怕事的人〔胆小如鼠〕、最远的邻居〔天涯比邻〕、最怪的人〔虎背熊腰〕、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博古通今〕、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最本分的人〔安份守己〕、最坏的后代〔不肖子孙〕、最诚实的人〔心口如一〕、最好的女婿〔乘龙佳婿〕、最佳的配对〔才子佳人〕、最奇怪的人〔一鼻孔出气〕、最小的人〔卑躬屈膝、轻如鸿毛〕、最好的男人〔好好先生〕、最危险的差使〔与虎谋皮〕、最喜欢说别人好话〔逢人说项〕、最有福的人〔福星高照〕、最孤单的人〔孑然一身〕、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多私宅的拥有者〔狡兔三
窟〕、最有本事的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贪吃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最不管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最有福的人〔福星高照〕、最怕冷的人〔不寒而栗〕、最没见识的人〔井底之蛙〕、最大的寿星〔万寿无疆〕、最小的人〔轻如鸿毛〕、胆最大的人〔一身是胆〕、最发财的商人〔一本万利〕、最精明的扒手〔凿壁偷光〕、最厉害的举重运动员〔拔山举鼎〕、最难接近的人:拒人千里之外〕、最守秘密的人〔守口如瓶〕、最怕事的人〔胆小如鼠〕、最惜时的人〔争分夺秒〕、最有毅力的人〔锲而不舍〕、最有预见的人〔未卜先知〕、最有福的人〔福星高照〕。
2.修饰语与人的器官、身材、表情、言语等相关的,如:最灵巧的舌头〔巧舌如簧〕、最佳减肥法〔画饼充饥〕、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最大的嘴和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大的跨步〔一步登天〕、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最厉害的目光〔一目十行〕、最差的视力〔鼠目寸光〕、最大的眼〔放眼世界〕、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最粗的头发〔千钧一发〕、最韧的头发〔千钧一发〕、最牢的头发〔一发千钧〕、最重的头发〔千钧一发〕、最强的心脏〔万众一心〕、最红的心〔赤子之心〕、最残酷的心〔豺狐之心〕、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最大的叫声〔一鸣惊人〕、最可怕的吻〔豺狼之吻〕、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最彻底的美容〔面目全非〕、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最高的个子〔顶天立地〕、最有用的衣冠〔优孟衣冠〕、最贵的承诺〔一诺千金〕、最重的话语〔一言九鼎〕、最贵的话语〔一诺千金〕、最强壮的身体〔钢筋铁骨〕、最有价值的笑〔一笑千金〕。
3.修饰语为“最大的”:最大的理想〔痴心妄想〕、最大的嘴〔血盆大口〕、最大的灾难〔灭顶之灾〕、最大的跟头〔一蹶不振〕、最重大的事变〔天崩地裂〕、最大的胆量〔浑身是胆〕、最大的资源〔取之不尽〕、最大的意志〔愚公移山〕、最大的工程〔开山辟地、移山填海〕、最大的瀑布〔一泻千里〕、最高的地方〔九霄云外〕、最大的冒险〔孤注一掷〕、最大的嘴〔口若悬河〕、最大的嘴和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愿〕、最大胆的构想〔与虎谋皮〕、最大的效益利润〔一本万利〕、最大的家〔四海为家〕、最大的差距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大的福〔福如东海〕、最大的鱼网〔一网打尽〕、最大的谎言〔瞒天过海〕、最大的眼〔放眼世界〕、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幕天席地〕、最大的浪费〔挥金如土、穷奢极欲〕、最大的抄袭〔不易一字〕、最大的肚子〔包罗万象〕、最大的改革〔翻天覆地〕、最大的福〔福如东海〕、最大的磨难〔九死一生〕、落差最大的瀑布〔一落千丈〕、最大的寿〔万寿无疆〕、最大的速度〔风驰电掣〕、最大的谎言〔弥天大谎〕、最大的叫声〔一鸣惊人〕、最大的容器〔包罗万象〕、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最大的浪费〔穷奢极侈〕、最大的面积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最大的磨难〔九死一生〕、最大的进展〔一步登天〕、最大的步伐〔一步登天〕、最大的气量〔包罗万象〕、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与“最大”相对的是“最小”的,如: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最小的针「无孔不入」、最小的人「轻如鸿毛」、最尖的针「无孔不入」。
4.成语中含有“不”“无”等否定副词的:最肮脏的财产〔不义之财〕、最轻的拷打〔不痛不痒〕、最深的缘分〔不解之缘〕、最安静的时候〔不声不响〕、最可笑的绝食〔不食周粟〕、最好的搬迁〔不次之迁〕、最重的疾病〔无可救药〕、最先进的做饭〔无米之炊〕、最成功的地方〔不败之地〕、最有效的禁令〔不敢越雷池一步〕、最荒凉的草原〔不牧之地〕、最有分量 的话〔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5.成语中含有“万”“千”“百”“五”“十”“寸”等数量词的:最勇敢的人〔万死不辞〕、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最坏的名声〔遗臭万年〕、最壮观的赛马运动〔万马奔腾〕、最多的颜色〔万紫千红〕、最安静的地方〔万籁俱寂〕、最费时的工程〔百年树人〕、最危险的时候〔千钧一发〕、最费时的工程〔百年树人〕、最完美的东西〔十全十美〕、最难行的礼〔五体投地〕、最贫的土地〔寸草不生〕。
6.成语中含有数词“一”的:最重的话〔一言九鼎〕、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好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最精明的投资〔一本万利〕、最紧张的阶段〔一触即发〕、最能击中的要害〔一针见血〕、最有权威的决策〔一锤定音〕、最狭隘的见解〔一孔之见〕、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重的话语〔一言九鼎〕、最高的柱子〔一柱擎天〕、最有效的讥讽〔讽一劝百〕、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有本事的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浪费的行为〔一掷千金〕、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最快的阅读〔一目十行〕、胆最大的人〔一身是胆〕、最洁净的地方〔一尘不染〕、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重的话〔一言九鼎〕、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贵的最值钱的话语〔一诺千金〕、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宝贵的时间〔一刻千金〕、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穷的人〔一无所有〕、最危急的情况〔一发千钧〕、最好的渔夫〔一网打尽〕、最大的赌注〔一掷千金〕、最团结的集体〔万众一心〕、最重的头发〔一发千钧〕、最敏锐的眼睛〔一览无余〕、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最有权威的决策〔一锤定音〕、最有价值的笑〔一笑千金〕、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最狭隘的见解〔一孔之见〕、最突然的变化〔一反常态〕、最精明的投资〔一本万利〕、最紧张的阶段〔一触即发〕、最能击中的要害〔一针见血〕。
7.修饰语感情色彩为其他类的:最珍贵最稀罕的东西〔凤毛麟角〕、最悬殊的区别〔天渊之别〕、最受关注的难产〔老蚌生珠〕、最多最富的资源〔取之不尽〕、最符合情理的〔天经地义〕、最有“营养”的话〔食言而肥〕、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香的饭菜〔回味无穷〕、最好的窝〔安乐窝〕、最爱对月吟咏的骚客〔吴牛喘月〕、最悲惨的世界〔惨不忍睹〕、最有用的衣冠〔优孟衣冠〕、最简单的计策〔走为上策〕、最黑的时候〔暗无天日〕、最厉害的举重运动员〔拔山举鼎〕、最尴尬的场面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最软的武器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最锋利的刀剑〔削铁如泥〕、最强壮的身体〔铜筋铁骨、钢筋铁骨〕、最符合情理〔入情入理〕、最后的结论〔盖棺定论〕、最彻底的变化〔翻天覆地〕、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8.修饰语感情色彩为贬义类的:最残酷的心〔豺狐之心〕、最可怕的吻〔豺狼之吻〕、最亲密的伙伴〔一丘之貉〕、最无用的做法〔捕风捉影〕、最好的副业门经〔狗拿耗子〕、最新的时装表演〔沐猴而冠〕、最佳搭档〔狼狈为奸〕、最美丽的情话〔甜言蜜语〕、最美妙的梦〔一枕黄粱〕、最漂亮的帽子〔冠冕堂皇〕、最急的事〔杀鸡取卵〕、最喜欢说别人好话〔逢人说项〕、最甜的炮弹〔糖衣炮弹〕、最残酷的心〔豺狐之心〕、最危险的游戏〔玩火自焚〕、最成功的外科手术〔狗尾续貂〕、最性急的行为〔拔苗助长〕、最离奇的想法〔异想天开〕、最阴险的笑〔笑里藏刀〕、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最勇敢的行为〔螳臂当车〕、最傻的事也做〔自不量力〕、最怪的声音〔南腔北调〕、最奇异的动物〔狼心狗肺、虎头蛇尾〕、最大的谎言〔弥天大谎〕。
9.修饰语感情色彩为褒义类的:最周到的关怀〔无微不至〕、最可贵的精神〔难能可贵、锲而不舍〕、最冷的天气〔天寒地冻〕、最温馨的家〔蓝色港湾〕、最有份量的承诺〔海誓山盟〕、最漂亮的花〔清水芙蓉〕、最潇洒的旅行〔独往独来〕、最美丽的季节〔落梅如雨〕、最浪漫的时光〔烛影摇红〕、最高超的手法〔妙手回春、鬼斧神工、出神入化〕、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最巧妙的技艺〔巧夺天工〕、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最高深的手艺〔点石成金〕、最好的作品〔传世之作〕、最精彩的表演〔有声有色〕、最正确的见解〔真知灼见〕、最干净的交情〔君子之交〕、最干净的地方「一尘不染」。
10.修饰语含有词汇“莫过于”,褒义类:最快的致富方法莫过于「点铁成金」、最能使人长记性莫过于「卧薪尝胆」、最好的工程莫过于「巧夺天工」、最严明的军纪莫过于「秋毫无犯」、最好的出行莫过于「轻车简从」、最好的教育结果莫过于「顽石点头」、公园的美景莫过于「万紫千红」、人生所遇到的幸运常见的是「探骊得珠」、最硬朗的人莫过于「铜筋铁骨」、团体组织常应做到莫过于「吐故纳新」、好朋友交往要做到「推心置腹」、短时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百姓最喜欢当官的表现莫过于「铁面无私」、最好的朋友莫过于「肝胆相照」、最常用的话莫过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最冷的季节莫过于「滴水成冰」、最富有的资源莫过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能表现的思念莫过于「魂牵梦萦」、最宽宏表现莫过于「以德报怨、不计前嫌」、最快的致富方法莫过于「点铁成金」、最圣洁莫过于「玉洁冰清」、最耐心的工作莫过于「绳锯木断」、最希望的莫过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贵的字莫过于「一字千金」、最重情莫过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11.修饰语含有词汇“莫过于”,贬义类:最爱动脑的庄稼人莫过于「揠苗助长」、商人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唯利是图」、最是物尽其用的莫过于「敲骨吸髓」、最多的业绩莫过于;罄竹难书」、最贫乏的办法莫过于「黔驴之技」、人最可怕的莫过于「玩物丧志」、人最可悲的莫过于「玩火自焚」、人最常犯的毛病莫过于「妄自菲薄、唯我独尊」、靠乱砍滥伐致富莫过于「杀鸡取卵」、人一生的追求不能图「急功近利,昙花一现」、最坏的结果莫过于「一蹶不振」、最容易犯的错误莫过于「轻诺寡信」、最乏味的文章莫过于「千篇一律」、人最小胆的表现莫过于「谈虎色变」、不自量的表现莫过于「螳臂当车」、求人办事最怕遇到的莫过于「推三阻四」、心狠手辣的人能做到的莫过于「投井下石」、写文章最怕莫过于「拖泥带水」、当领导的害怕的莫过于「天怒人怨」、人最可怕的表现莫过于「人面兽心」、人最无知的表现莫过于「认贼作父」、最阴险莫过于「巧取豪夺」、最烦心的事莫过于「佛头着粪」、最好办的事莫过于「瓮中捉鳖」、最傻的人莫过于「买椟还珠」、最得意忘形时莫过于「摇头晃脑」、最令人胆寒的莫过于「骑虎难下」、最不利己莫过于「鹬蚌相争」、最没心没肺的莫过于「乐不思蜀」、最能架空别人的办法莫过于「越俎代庖」、最龌龊的行为莫过于莫过于「蝇营狗苟」、最狠毒莫过于「蛇蝎心肠」、最雅致的贼名莫过于「梁上君子」、最可怕的动物莫过于「牛头马面」、最别有用心莫过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令人厌烦的请客莫过于「生拉硬拽」、最狂妄的狗莫过于「蜀犬吠日」、最短命的官莫过于「五日京兆」、最无耻的巴结莫过于「吮痈舐痔」、最明智的选择莫过于「顺风吹火」、最功利的办法莫过于「临渴掘井」。
12.修饰语含有词汇“莫过于”,中性的:最大的震惊莫过于「晴天霹雳」、最难熬的日子莫过于「凄风苦雨」、最佳搭当莫过于「志同道合,旗鼓相当」、最怕出现的情况莫过于「前功尽弃」、最难掌握的时间莫过于「千钧一发」、带鱼最好吃的部位莫过于「掐头去尾」、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歪打正着」、中医最需要掌握莫过于「望闻问切」、人最难做到莫过于「委曲求全、未卜先知」、一般人难于做到的莫过于「通权达变」、肉眼凡胎的人难于做到的莫过于「投鞭断流」、人最难过的莫过于「忍气吞声」、最成功的手术莫过于「改头换面」、最新
鲜的食物莫过于「现炒现卖」、最好的减肥方法莫过于「餐风宿露」、最快的升迁莫过于「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最能表现愤怒的莫过于「怒发冲冠」、最难熬的时光莫过于「度日如年」、最远的距离莫过于「天南地北」、最容易获得的素材莫过于「就地取材」、最宽阔的嘴莫过于「口若悬河」、最快的腿莫过于「健步如飞」、最夸张的说法莫过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最紧急的情况莫过于「火烧眉毛」、最难堪的时刻莫过于「无地自容」、最贫穷的人莫过于「一无所有」、最难做的饭莫过于「无米之炊」、最天然的工程莫过于「鬼斧神工」、最以柔克刚的典范莫过于「水滴石穿」、最省钱的办法莫过于「借花献佛」、最高兴时莫过于「心花怒放」、最能办到的事莫过于「易如反掌」、最大的恨事莫过于「切骨之仇」、最大的气愤莫过于「七窍生烟」、最不易做到的莫过于「全知全能」、最大的冤枉莫过于「屈打成招」、最大的差距莫过于「天上人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私心杂念」、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改天换地」、最大的动作莫过于「天翻地覆」。
13.补语填空类:求人办事忌讳〔隔靴搔痒〕、写文章还忌讳〔狗尾续貂〕、最不愿意发生〔顾此失彼〕、最希望〔心想事成〕而怕只怕〔孤掌难鸣〕、当领导最应做到〔高瞻远瞩〕、掌握知识需要〔温故知新〕、观察事务要细致入微决不能〔管中窥豹〕、酒席宴上难免〔觥筹交错〕、掌握知识尽量〔滚瓜烂熟〕、对不知悔改的人要〔当头棒喝〕、古人类曾经〔刀耕火种〕、古战场也曾〔刀光剑影〕、盼望我们的社会治安能够〔道不拾遗〕、出土文物难免〔断编残简〕、求人办事难免〔低声下气〕、购买食物需要〔掂斤播两〕、男女平等不讲〔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李鸿章当年〔丧权辱国〕、报道消息不可〔耸人听闻〕、诚信待人要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巧言令色也太〔肆无忌惮〕、煞费苦心也难免〔斯文扫地〕、下海晚的挣钱有如〔沙里淘金〕、山穷水尽当然盼望〔柳暗花明〕、人生难免〔生老病死〕、交朋结友需要〔求同存异〕。
14.修饰语含有“最长”“最高”类别的: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最长的柱子「一柱擎天」、最长的文章「有头无尾」、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长的句子「文不加点」、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长的文章「有头无尾」、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最长的议论文「长篇大论」、最长的夜晚「长夜难明」、最长的日子「天长地久」、最长的腿最大的跨步「一步登天」、最长的脚「一步登天」、最长的距离「天涯海角」。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高点「至高无上」、最高的寿「寿比南山」、最高的柱子「一柱擎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高的气「气冲霄汉」。
15.修饰语含“不”“无”“没”等否定副词的:最不安的饭局「一馈十起」、最不花钱的白吃「狼吞虎咽」、最不动脑筋的部落「群龙无首」、最没价值的东西「分文不值」、最没见识的人「井底之蛙」、最不管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无用的做法「捕风捉影」、最无用的做法「捕风捉影」、最无感情的人「铁石心肠」、最没吃的地方「不食之地」、最徒劳的工程「精卫填海」。
16.修饰语为突然、危险、恐惧、艰难、反常、最坏、最差等冷色调的:最突然的变化「一反常态」、最危险的游戏「玩火自焚」、最黑的时候「暗无天日」、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最悲惨的世界「惨不忍睹」、最险恶的地方「龙潭虎穴」、最危险的差使「与虎谋皮」、最险的时候「千钧一发」、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胡搅蛮缠」、最难过的一天「如隔三秋」、最难做的菜「众口难调」、最难
做的饭「无米之炊」、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最困难的生意「惨淡经营」、最难治的病「不治之症」、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难行的礼「五体投地」、最难的话「一言难尽」、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最坏的结局「不得善终」、最坏的后代「不肖子孙」、最坏的名声「遗臭万年」、最坏的事「偷鸡摸狗」。最差的座位「如坐针毡」、最差的证据「不足为据」、最差的工事「不攻自破」、最差的视力「鼠目寸光」、最差劲的教学环境「一傅众咻」、最差劲的买卖「不惜工本」、最差劲的回答「哑口无言」、最差的美容「面目全非」、最差的技术「黔驴技穷」。
17.修饰语为“最成功”“最有效”“最佳”“最好”“最有效率”“最快”“繁华”等类别的: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最成功的生意「一本万利」、最有效的禁令「不敢越雷池一步」、最有效的讥讽「讽一劝百」、最成功的地方「不败之地」、最成功的外科手术「狗尾续貂」。最佳搭档「狼狈为奸」、最好的衣服「天衣无缝」、最好的窝「安乐窝」、最好的副业门经「狗拿耗子」、最佳的配对「才子佳人」、最好的女婿「乘龙佳婿」、最好的搬迁「不次之迁」。跑得最快的马「一日千里」、最有效率的动作「一挥而就」、最有效率的劳动——一劳永逸」、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最快的阅读「一目十行」、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最快的看书法「一目十行」。最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最繁忙的机场和航空港〔日理万机〕、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
18.修饰语含有珍贵、忠诚等形容珍贵类别的: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值钱的话「一诺千金」、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最珍贵的时光「一刻千金」、最贵的话「一语千金」、最准的话「一言为定」、最忠诚的语言「金玉良言」、最高贵的言「语孜珠玑」、最广的话「一言千里」、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最诚的忠言「金玉良言」、最重的话「一言九鼎」、最贵的字「一字千金」、最贵的承诺「一诺千金」、最重的话语「一言九鼎」。
19.修饰语中含有“远”“荒凉”“贫困”“长”等,来形容位置与空间类别的:最荒凉的地方「寸草不生、不毛之地、不牧之地」、最远的邻居「天涯比邻」、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贫的土地「寸草不生」、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最远的地方「九霄云外」、最长的距离「天涯海角」。
20.修饰语为建筑工程类的:最华丽的建筑〔琼楼玉宇〕、最坚固最牢固的建筑〔铜墙铁壁〕、最牢固的城墙〔铜墙铁壁〕、最大的工程〔堆山积海〕、最徒劳的工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最宏伟的计划〔愚公移山〕、最美的建筑「鬼斧神工」、最坚固的建筑「铜墙铁壁」、最有用的木材「栋梁之材」、最精湛的技术「鬼斧神工」。
21.在成语脑筋急转弯里,往往出现组队现象——修饰语相反或相对的,或者是一个答案多种提问的。诸如:(1)最锋利的刀剑〔削铁如泥〕、最软的武器〔唇枪舌剑〕;(2)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最秘密的行动〔神出鬼没〕;(3)最神奇的魔术「海市蜃楼」、最精彩的魔术「虎头蛇尾」;(4)最差的技术〔雕虫小技〕、最简单的本领〔雕虫小技〕;(5)最小的针「无孔不入」、最尖的针「无孔不入」;(6)最难走的路「寸步难行」、最狭窄的路「羊肠小道」、最南的捷径「终南捷径」;(7)最美的建筑「鬼斧神工」、最精湛的技术「鬼斧神工」。
第三篇:成语文化探微 说课稿
《成语文化探微》说课稿
河北易县中学
郭文静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我校开展较好的校本课程——成语文化,是探究性学习课型。探究性学习较之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这种课型之中。教师只是引导,不必给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探究并非要学生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选择成语作为学习对象,我是这样考虑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学生都变得有点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学什么,而对自己的人文修养要求有所降低。在成语学习方面,学生只注重积累成语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成语的文化内涵。在这种形势之下,我校开展“成语文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成语的文化内涵。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现状,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从成语的来源和内容探究成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通过探究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成语与文化间的关系
难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二、说教法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在这种前提下,本节课主要采取问答法,教学设备:多媒体。以学生活动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时间:45分钟。由于这是一次探究性学习课型,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课我用“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神话传说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最初的精神——不惧任何生存困境的创造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从而自然的引入教学内容。
(二)从成语的来源(主要从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两方面)来体会成语与文化的关系。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成语故事,分别是精卫填海、叶公好龙和庖丁解牛,首先让学生讲这几个故事,然后探究成语的含义与成语的故事的关系,并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认识。这一环节同学们很感兴趣,谈的也非常好,师生互动较为成功。尤其是有些同学在课下收集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我出的题目,所以回答问题时特别自信。这让我认识到学习兴趣对一个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比如,同学们在谈精卫填海的启示时,谈到了学海无涯,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不能害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要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坚定不移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又比如讲庖丁解牛与养生间的关系时,有位同学由庖丁解完牛后善刀而藏之,想到了老子的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大师永远是虚怀若谷。谈到在复杂的社会中要懂得藏锋,否则过于锋芒毕露就会惹祸上身。这位同学成绩很优秀,但性格很狂,有些张扬,他总是看不起其它同学,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同学关系处理的很差。于是我就就在他回答完问题后先表扬了他,随后就这个话题委婉的教育了他一下。让他懂得与人相处不要过于狂傲,要懂得韬光养晦,否则就会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从同学们与我的目光交流中,让我感受到我做的很好。这些故事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同时本身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三)通过分析高考成语题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成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第二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几道高考题,主要是改变大多数学生的错误认识,学生平时积累成语,只是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语的来源。认为这会浪费时间,有点急功近利。通过让学生分析这几道高考题,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成语的来源对做高考题是大有裨益的。其中由于两道题中的成语学生较熟悉,分析的较好。而其中一道题中的成语较陌生,由于不知道成语的来源,分析的不好。比如登高
自卑这个成语,大部分同学认为是登上高山就觉得自己很渺小。因而我给他们用幻灯片出示成语的来源,启发学生根据来源去推测成语含义。这样他们很自然的就能推断出成语的含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效果很不错,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他记住效果要好的多。而且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探究成语的来源对他们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发扬!
这两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从成语的来源来探究成语的文化内涵突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设计高考题突出教学的目的性,有效实现兴趣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从而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这两个环节充分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虽然内容不是很充实,但我觉得这比上课教师为了讲太多的内容满堂灌效果要好的多。我觉得课上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如何去学。我觉得这才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这是我设计这两个环节的目的。
(三)我设计了和古代服饰文化、音乐文化有关的几个成语,作为思考题让学生课下去思考查阅。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知丰富多彩的成语文化。这个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和例证中,我们发现成语的确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我们今天这堂课只是通过几个成语来引导同学们了解我们的文化,为大家探究成语的文化内涵指出方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国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做出贡献。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成语文化探微》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课堂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第四篇:丰富多彩的成语文化
丰富多彩的成语文化
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简洁精辟,多由四字组成,如“有声有色”;也有三字或四字以上的,如“桃李满天下”、“有志者事竟成”等,反映、表现出缤纷多彩的人文世界,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其中蕴涵着民族文化各类思想和行为的趋向和准则,是汉民族文化心态的生动、可感的写照。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神话故事,如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天衣无缝、点石成金等。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滥竽充数、亡羊补牢等。三是历史典故,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融入外来文化而出现的以及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儒道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教思想在成语中都有大量的反映,很多成语源于儒道释文化中的经典和故事。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一鼓作气、破釜沉舟等。四是文人作品,如世外桃源、乘风破浪、老骥伏枥、水落石出等。成语数量庞大,形式完整,内容精练,本文拟从成语与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角度,即把语言现象与文化现象结合起来,探讨成语的文化内涵。
成语对儒家文化的体现。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体现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品德修养和处事原则方面的成语典故比比皆是。如“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子路请教孔子什么样的人才是“成人”,孔子说:“在利益面前,首先要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在逆境面前,也不忘自己平日的诺言,这是最起码的成人标准了”;“见贤思齐”(《论语·里仁》),指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要学习对方的美德,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过化存神”(《论语·学而》),意为君子所经过的地方,人们都会受到他的感化,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指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指正大刚直的精神,孟子说: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此外,还有“见义勇为”、“博施济众”、“与人为善”、“择善而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成语对道家文化的体现。“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成语都是道家思想的反映。有许多成语出自《老子》: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天道不分亲疏,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其做事有如神助;“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原作“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天道之网广大而宽疏,但却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谁作恶就要受到天理的惩罚;“天长地久”,是指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上善若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指人崇高境界的善行就象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无所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外,还有“见素抱朴”、“大音希声”、“出神入化”、“内圣外王”、“功成不居”等。
成语对佛家文化的体现。儒道是本土文化,释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佛家文化在中国扎根并发扬光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对汉语的语言和语汇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成语有着浓厚的佛家文化气息,并蕴含着深刻的佛家慈悲普度的思想,如“佛法无边”、“佛光普照”、“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等;“明心见性”、“一尘不染”、“勇猛精进”等成语描述修炼人同化佛法,修心去业,保持心地纯净及不断向上升华的状态;“神通广大”指神奇的功能、法力广大无边,无所不能;“五体投地”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则是“因果报应”的体现,劝人行善向善,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成语对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全面展示。成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人生看法、社会认识等许多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如做人要“安贫乐道”、“明辨是非”、“正气凛然”、“满招损,谦受益”等。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形态也得到体现,如“温良恭俭让”,就表现出人们在生活中要做到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份,每一个成语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历史的积淀,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使人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如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张良的“运筹帷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祖逖的“闻鸡起舞”、王羲之的“入木三分”、富弼的“德高望重”、岳飞的“精忠报国”。
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是人们非常看重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成语“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重道”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古人把尊师的概念和尊道联系在一起,古人认为道是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理,实践道是实现最高的人生价值,指出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倡导维护师道尊严,老师受到尊敬,学生才能看出道的崇高,老师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如“程门立雪”的故事家喻户晓,是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它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瞑目而坐,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就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恭敬地站着。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道。成语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反映。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产生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都是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这些艺术内容也必然反映到成语当中去,如反映文学的“文以载道”,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绘画的“妙手丹青”、“吴带当风”。再例如音乐: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相当发达且有特色,将一些反映音乐的成语串联起来,就会显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内容。从“丝竹管弦”、“金石弦丝”、“钟鼓齐鸣”等成语中,人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乐器;“黄钟大吕”、“五音六律”等成语,记录了我国古代特有的音乐理论“十二音律”和由此形成的宫调理论;“尽善尽美”、“余音绕梁”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境界的追求。其它艺术都可以从成语中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它们的基本面貌和由此生发出来的价值观。
成语中出现的山水、植物、动物、器物,每一种形象都包含有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成语描绘出“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等自然景观;描绘出“万象更新”、“欣欣向荣”等活泼、充满生机的气象;松柏、梅、莲等以其特有的品性还往往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如“岁寒知松柏”,梅“傲雪凌霜”,莲“出淤泥而不染”。山水在成语中不仅是具有普通的地理意义,也被赋予象征内涵,如泰山在中国人心目中,是高大、庄重、神圣的象征,它是五岳之首,五岳之尊,成语有“安(稳)如泰山”,比喻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登泰山而小天下”,比喻登高望远,眼界开阔;“泰山不让土壤”,指泰山不拒绝细小的土石,故能成其大,比喻人包容的胸襟;“泰山北斗”,比喻因德高望重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常用以取材于动物的成语数目也很多。如龙、凤、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神异的动物形象,它们以高贵、威严、祥瑞被作为吉祥的象征,著名成语有“龙飞凤舞”,出自宋代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用于形容奔放雄壮的气势或生动活泼的姿态;“百鸟朝凤”出自《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用于比喻德高望重者乃众望所归;“凤鸣麟出”:指凤凰鸣唱,麒麟出现,用于比喻贤人出现。
在华夏文明史上,古人通过铸鼎等这些具有原始象征意义的金玉器物来敬天敬神,尊崇有德,昭示上天赐福于有德之人,金玉文化无处不见。著名的成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谓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玉文化则将古人对理想道德崇高境界之追求,比附于玉之坚洁精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与玉有关的成语有“如圭如璋”,《诗经》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璋”,圭、璋是古代非常贵重的玉制礼器,象圭和璋一样,比喻君子纯清美好的本质;“冰清玉洁”,出自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形容人品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操行清白,品格高洁。中国成语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它凝聚了几千年中国人文文化发展的演变历程,将传统道德理念根植人心。启迪和鼓舞人们:敬天知命,追随大道,有“俯仰无愧”的坦白胸襟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尚品德。
第五篇:成语文化探微教学设计
《成语文化探微》教学设计
河北易县中学
郭文静
(一)教学目标
1、从成语的来源和内容探究成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通过探究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成语与文化间的关系
难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
(四)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的国学。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就像一个窗口带我们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相传在最古、最初的时候,天地本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里面孕育着一个生命——盘古。过了一万八千年,突然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分开了,他手托着天,脚踏着地。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重合的可能已不复存在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盘古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能量,倒下来死去了。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成语“开天辟地”就由此而来。同学们想一想像这样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还有哪些?这些成语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今天我们就从成语的来源来探究成语文化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从成语的来源来体会成语与文化的关
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牛郎织女 女娲补天 叶公好龙 愚公移山
2、谁来给大家讲一下精卫填海的故事呢?(找一名同学讲)明确:《山海经》中记载:“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子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山西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那么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困难。
4、为什么这个成语会被赋予这样的含义呢?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各抒己见。
总结:精卫鸟虽小,却立志填平大海,它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应该具备的吗?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源于这个神话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5、它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回答。
明确: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远古时代,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创造了神话传说来表达抗争自然的决心和毅力。虽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最初的精神:不惧任何生存困境的创造精神以及远古人民征服自然,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决心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从古至今都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生长。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钻木取火、开天辟地、后羿射日、愚公移山这些成语都有这样的文化内涵。
6、那叶公好龙又有什么含义的?
学生: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7、从字面看,“好龙”就是喜欢龙,喜欢龙有什么不好的呢?为什么会含贬义呢?谁来给大家讲一下“叶公好龙”的故事呢?(找一
个同学讲)
8、这个成语又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为什么是“好龙”?叶公那么喜欢龙,为什么又那么害怕龙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明确:先秦时期楚人的龙凤观念有一个嬗变过程。春秋时期,面对强邻环伺,楚人对周边部族普遍崇拜的龙蛇又爱又恨。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交融楚人对龙的恶感渐渐减弱。子张讲“叶公好龙”的故事,拿南方的楚人叶公子高说事,言语的背后隐藏着春秋时期楚人对龙又爱又恨的社会文化心理模式。
总结:由此可见,一个成语的含义与它的来源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弄明白它的来源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成语,才有可能正确的运用它。
9、“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庖丁解牛,杞人忧天,望洋兴叹,亡羊补牢”这些成语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都来源于寓言故事
10、这些成语故事大部分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我们不能只理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弄清它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比如“庖丁解牛” 这个典故就来自庄子的名篇《养生主》。其实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的目的是以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养生观念。庖丁为什么能游刃有余的去解牛?解牛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明确:做事要掌握规律:掌握并按照客观规律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务,这样才能化解各种矛盾,从而达到“保身”、“全生”的目的。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
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总结:还有很多成语,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乐不思蜀、望梅止渴”等等,要么源自历史故事,要么源自文人作品,每个成语都有它的文化内涵,都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信息,从成语的来源入手,探究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有同学说,我们面对的是高考,只记住成语的字面意思就行了,弄清它的来源有什么用呢?请大家看几道高考成语题,看看弄清成语的来源对我们做题到底有没有用呢?
1、(2012·课标,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分析:芝兰玉树:《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上下其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2、(2012·山东,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分析:瓜田李下: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巧舌如簧: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2013·辽宁,13)下列各句中,如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而生。....分析:让枣推梨:《梁书 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由此我们可知,这是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登高自卑:出处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
1、分别找三名同学分析这三道高考题。
2、同学们分析的不错,但第三题中的“让枣推梨”“登高自卑”却不能准确理解,但当我提示出成语的来源时就恍然大悟了。
总结:通过这几道高考题,我们发现这些成语均有它的来源,并且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学习成语,多从它的来源入手,去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对我们做高考题是大有裨益的。更会在无形当中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三)、从成语的内容来体悟中华文化
从内容上看,汉语成语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可以这样说,汉语成语就是一个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窗口和平台。
请大家一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课下查阅资料,下节课上课我们一起讨论。
1、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的颜色扮演着尊卑不同的颜色,成语“白发青衫”“白衣秀士”“被朱挂紫”“大红大紫”分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2、“黄钟瓦釜”这个成语是什么含义呢?它与中华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四)、课堂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和例证中,我们发现成语的确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我们今天这堂课只是通过几个成语来引导同学们呢了解我们的文化,进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国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