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育教学故事1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必须用更高层次──生命的层次,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育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啊,作为最富有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育活动就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应该让语文回归本真。真正以人为本,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既要完善、丰富和激活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怎样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也是我思考的最多的问题。
《赵州桥》是一篇老课文了,我想破除以前陈旧的思想,“老文新教”体现点新理念,可又不知如何下手。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上课时,一个小小的意外,竟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豁然开朗。
班中的谷涛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我和同学们都沉浸在他的朗读里„„突然,好插嘴的沈思怡打破了这美好的气氛:“老师,这个‘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不读‘tǔ’,应该读‘t’。”我愣了一下,其他同学惊奇地看看她,又看看我,很多已皱着眉头,拿不定主意。怎么办?我脑中快速想着解决这“意外”的对策,先来个缓兵之策吧!“这个字在这儿到底是读‘tǔ’还是读‘t’?请同学们查一下字典,并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出他在这儿的读音。”我顺水推舟地说道。孩子们噼里啪啦的,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字典,纷纷翻阅起来,那认真劲真是别提了!我想,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吧!我巡视着他们的学习情况,大约过了一分来钟,孩子们一一举起了手。
“说说你们的想法吧!”我饶有兴趣地说。
“老师,我认为这里应该读‘t’,因为‘吐’(t)的意思是‘不由自主’地从嘴里冒出来。再从这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赵州桥栏版上的龙是雕刻的,从它嘴里冒出来的水珠,是建桥叔叔把水灌进去后形成的一种喷水。那显然是不由自主地涌出来的,因而这里应该读‘t’音。”
“那么,你能举一些例子说一说吗?”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恩„„”他思索了一下说,“比如‘呕吐’(t)‘吐血’(t)。” 我示意他坐下,环视了一圈,绝大部分的孩子一边看着字典,一边点头表示赞同。“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的看法吗?”
“我觉得这个字在这儿读‘tǔ’好一些。”鸿倩停了停,很多同学都惊愕地看着她,“‘tǔ’表示‘使东西从嘴里主动涌出或冒出来。’从这个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来看,读‘tǔ’就能说明这些雕刻的龙真像活了一样,是那样主动、自如地吐‘tǔ’出美丽的水花,多好看!”话音刚落,有很多同学低头默读着课文,看着字典,思索着„„
“我也同意读‘tǔ’好些。如果读成‘t’,那么这些龙好像是在被动涌出水珠,自己一点儿也不主动,那就不逼真了。” “我也觉得读‘tǔ’比读成‘t’好些。”沈思怡回答道:“一个‘tǔ’字把龙写活了。这就更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智慧,使我们更加感到骄傲、自豪,这跟全篇课文的意思很吻合。”
听着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我已经兴奋不已,连声称赞:“同学们,你们真会品析,能联系全篇课文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个多音字,多么独特的见解呀!的确,这里读‘tǔ’比读‘t’要好得多。请同学们就带着自己刚才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吧!”
学生读出了自豪、骄傲感,并强调了“tǔ”字。„„
离开课堂后,我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课堂中。我们都知道多音字是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来确定读音的。当学生对“吐”这个多音字感到茫然时,如果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吐”在这里读“tǔ”,那教学又会是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会跟随我预设的教案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又是多么的牵强?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为了一种声音,牺牲掉孩子们个性的理解,那就是因小失大。我想,现在之所以有孩子会应其他同学的发言,说明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尊重相同意见的习惯,这也是我们课堂的真实写照。可见,我们的课堂还是在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
我很庆幸,当学生振振有辞地说该读“t”时,我并没有忙于就此下结论,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索、辨别,领悟到在这特定语境中读“tǔ”比读“t”要好得多。这读音上的一点细微差别,表现出来的意思和内涵却迥然有异,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特有魅力。可能有老师要说了:“这么一个字的读音,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值吗?”我说:“值!而且很值!”这样的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能力,而且也是对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还促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仔细斟酌、认真比较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
我们需要统一,同时也需要多样;我们需要价值观的认同,同时也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我们需要课堂的完整与和谐,更需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所以,课堂应该是多种声音汇聚成的和谐乐章,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
结语:语文课堂应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乐园,而不仅仅是表演的天地;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丰富个性、健全人格的场域,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作间;语文课堂应该是滋养性情、陶冶性灵的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简单循环。因此,我们要用生命去唤起生命,用真诚激发真诚„„
第二篇:1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灵机一动解尴尬
我正指着黑板上的图讲分数应用题,忽然靠墙的地方有了骚动,姚子毅和韩博动手了,粗略一问,原来前排的姚子毅撒懒向后靠,把韩博的桌子挤歪了,韩博捅了姚子毅一下,姚子毅出拳还击。我严厉的目光扫向二人,并厉声训道“为你们的鸡毛蒜皮影响全班上课,过分!”,继续讲课。姚子毅嘟哝了一下,就安静下来。觉得受了气还被老师批的韩博气愤得听不进课去了。我灵机一动,出了两道应用题:
1、一本课外书共60页,韩博已看54页,韩博看了几分之几?
2、韩博计划做好事50件,已经做了45件,还剩几分之几没做?
看到有韩博的名字,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投向韩博,虽然是虚构的题目,但围绕爱学习和做好事来出,韩博听出了他在老师心中的印象是美好的,所以很快脸上“多云转晴”了。
由此我想到,虽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有些同学某些方面难免犯错误,老师也必须当众澄清是非,予以批评。要让他能承受得住批评,先要塑造他的尊严,寻找他的“闪光点”,再大张旗鼓的表扬;对老师的赏识心存感激,当老师再批评的时候他也能理解,不再以为是看不起人他。
第三篇:我的教育故事1
我的教育故事之:
给失衡的天平加注关爱
主角介绍:
小静:女,12岁,原2007级3班学生。性格外向,活泼,热情大家的开心果,情感丰富,学习踏实勤奋,成绩优秀。在班上担任语文科代表。
“我”:小静的班主任,语文老师。
故事主要情节:
2007年4月20日 地点:校园里
已是春天,太阳变得很随和,照在哪儿都很耀眼。早上醒来,揉揉惺忪的眼睛,草草地吃了几口饭,便赶紧往学校跑去。
“老师,刚才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李想和王艺说我的坏话。”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又看到了小静那双泪汪汪的眼。我心里不由得纳闷儿:小静这是怎么了?这几天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哭哭啼啼来告状,以前,她可是个开朗的孩子。尽管心里犯嘀咕,但我还是找来了李想和王艺了解情况。原来,刚才小静进门时,李想和王艺正在讲笑话,小静便觉得他们是在取笑自己。误会消除了,可我心中疑惑的阴云却没有散去。
“你说这小静是怎么了?连续两次小测试都考得一塌糊涂,她可是数学尖子生哪!”下午,数学科任老师拿着一叠卷子对我说,脸上写满了惋惜。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到小静,问她原因,她只是低头不语。我一头雾水。2007年4月24日 地点:办公室
今天的阳光依旧灿烂,我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习作练笔《我的家》。小静习作中的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文中写道:“哐当一声巨响,我从梦中惊醒,摸摸怦怦直跳的胸口,我分明又听到了争吵。这一声声争吵,就像一把把刀割在我的心上,我颤颤惊惊地起床,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近房门,哆哆嗦嗦打开门。从门缝望去,客厅里一片狼藉,妈妈捂着脸哭,爸爸坐在沙发上抽烟。我的房门离客厅只有几步之遥,可我却觉得,这几步就像一条长长的冰冷的银河,把我和爸爸妈妈拉得好远好远,我关上房门,无力地瘫倒在床上,任凭那泪水流啊流……”读到这里,我的心里堵得慌,鼻子也酸酸的。我不能原谅自己的疏忽,小静近来的反常举动又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重演:上课老走神、作业错误率高、多疑、爱哭……这孩子感情脆弱,太需要帮助了。于是,我提起笔,在她的习作末尾留下了一段话:孩子,我知道你难受,你委屈,但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事情,人生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一定要坚强勇敢地面对。融入到我们的班集体中来吧,这里也是一个温暖的家。
批改完作业,手里拿着小静的作文本,心里沉甸甸的。下班回到家,本想好好休息休息,可满脑子都是小静那忧郁的眼神,看来,今夜无眠。于是我决定尽快对她进行家访。2007年4月27日 地点:小静家中
气候十分宜人,凉爽舒适。我决定去小静家做家访。我一直想去家访,可小静一直拒绝,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我事先与家长联系,有意避开了小静。
“丁零”,我按响了小静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老人---小静的外公。老人请我进了屋,话没说就泪先流:“这孩子可怜啊!爸爸妈妈刚离婚,孩子可遭罪了,茶饭不思,每天哭到半夜,晚上给她盖被子,枕头也是湿的,唉!”
“那小静跟谁一起生活呢?”家中不见小静父母,我有些疑惑。“她爸爸和妈妈都争着要她,她不知道是跟爸爸还是妈妈,索性就暂时跟着我这个老外公了。”
看着老人悲伤的眼神,我心中也是酸酸的,下决心一定要让小静好起来。临走时,无意间瞥见了小静以前的全家照,心中很不是滋味。2007年4月30日 地点:放学路上
“叮——”随着一阵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几个男同学抓起书包,箭一般冲出教室。
小静低着头一个人独行,我跟在她后面。走到滨江路,我叫住了她,看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知道她又为那事烦恼了。
我拉着她的手来到江边,“咱们谈谈?”
她慢慢地抬起头,怯怯地望着我,眼里写满了忧伤和无助。我说:“孩子,你的事老师都知道了,愿意和我谈谈知心话吗?” 也许是压抑太久了吧,她突然扑到我怀里痛苦起来。搂着她柔弱的肩,一种母爱从心底涌起。她需要痛哭,需要发泄。“哭吧孩子,把心里所有的苦都说出来吧!”
“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家了!”她抽噎着说。等她心情稍平静之后,我问她:“听说你爸爸妈妈都争着要你?” “是啊,可是他们却分开了。”
“既然你的父母都爱你,那你并没有缺少一分爱呀!大人们的事情他们自己会解决的,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把自己的路走好。”
我抚摸着她的头,想极力地扶平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她似懂非懂地冲我点着头。
我捧着她的小脸,郑重地告诉她:“你一定要快乐起来,因为你快乐,我才会快乐。”
她脸上闪过一丝笑容,久违了的。2007年5月15日 地点:教室
和煦的阳光如金子般洒满大地,小鸟一样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孩子们的脸上闪烁着快乐的光彩。
这段时间,我利用“师生友谊桥信箱”经常给小静写信,及时指出她的问题,同时对她取得的哪怕一点小小的进步进行表扬,鼓励,她又重新找回了自信。
我又看到了小静蹦跳的身影,她明显心情好了许多,又成了同学们的开心果。
阳光依旧灿烂!
第四篇:我的教育故事1
我的教育故事
赵银燕
记得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我想通过学生的阅读找出课文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学习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例如在第一段我指导学生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来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等词句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说到孔子为了求学步行几个月才到达目的地时,很多学生都被孔子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打动。抓住这个契机,我对孔子这种高尚的求学精神加以了渲染总结,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我想此时孩子们的情感已经被激发,这时候指导他们朗读这一段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正当我准备让大家好好的品读这一段时,我突然听到前排的一个学生在小声嘀咕着:“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好”。听到这种评论我震惊了一下: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是不是故意捣乱。我走到这位同学身边,轻声地问他:“能把你刚才的话再说一遍吗?”这位同学平时胆子比较小,他可能觉得自己说错话了,望着我不敢开口。我当时也以为他是随口说说,又怕耽误课堂上的时间,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原本认为这是在课堂上出现的极平常的事情,所以一直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第二天我在批改作业时,他的一则日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上了《孔子拜师》这一课,课文里说孔子为了求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用了几个月步行找到老子,老师说我们要学习他这种艰苦学习的精神,可我觉得,孔子为什么要步行浪费那么多的时间,他这么好学,完全可以坐马车快点找到老师,这样争取了时间,不是可以学得更多吗?何等独特的见解啊!我陷入了深思中,虽然这不是我心里,也不是课文中所要得出了答案,但这样的一种认识也正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啊。这也不正好暴露了我在教育上存在的漏洞吗?只重视书本上知识内涵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其他思想方面的培养。如果当时在课堂上能赋予这个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也许能开发孩子们更多的思维潜能。别看孩子们小,其实他们的感情比大人还敏感,还丰富。是的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融入童心,聆听童声。挖掘他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东西,这才是教育的实质。
因此,阅读教学如果缺失了学生的情感与思维,以老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文学的再创空间就会消失殆尽,文字的感染力量就会荡然无存,语文的诗意就会完全失落。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引入作品创设的情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品尝体味获得直接真切的感受,为自己构建一个通向理解的平台。
第五篇:1我的教育故事
成功来自鼓励
说起鼓励孩子,许多儿童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鼓励的作用,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成长因素。儿童应多受鼓舞,使他们的学习心境保持喜悦。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遵循儿童教育的规律。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孩子有多么重要。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往往不重视鼓励,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是表现了怎样的心态,应如何“对付”这些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原因。这种不对症下药的做法,往往是导致鼓励法失败的原因。
鼓励法听起来十分吸引人,但它的概念及如何实行却很不清楚,人们常常并不明白什么是鼓励,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其实鼓励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当你鼓励孩子时,应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他做的某件事进行鼓励,那么接受鼓励之后,他会干的更好更多。我们大班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子张小朋友,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这里摸一下,那里弄一下;吃饭时不好好吃,非要老师喂才好好吃;午睡时不好好睡觉,非要老师坐在他旁边守着他才会慢慢地睡着,这样的孩子肯定是会经常受到批评的……有一次教室里很吵闹,全班孩子都在嬉戏着,我走进活动室看着他们大声地说了一句:“请全体小朋友抱臂休息,”结果只有几个孩子抱臂休息了,大多数孩子还是在疯自己的,根本就没有要抱臂休息的意识。我眼睛扫过张小朋友那一组发现他很安静地在抱臂休息,我快速走到张小朋友的坐位旁边用手轻轻抚摩了一下他的脑袋亲切地说:“老师发现张小朋友现在是全班休息的最快最安静的小朋友,大家要向张小朋友学习休息时要快而且要安静,张小朋友要继续努力哦,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他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微笑着。我相信他一定会做得更好。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我们老师应时刻关注的步骤。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容易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其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的随意训斥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表扬和鼓励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表扬和鼓励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感到成功和快乐。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理解,表扬和鼓励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而成功和快乐又让他产生自信,这对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关系重大。所以,我要嘱咐每一个父母和抚养人,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从心理学角度说,这种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仅仅是竖起大拇指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起到你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但是过分及不当的鼓励也有害处,太过高调和夸张的鼓励是无用的。
“你好乖啊!”“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个天使!”对于小于5岁的孩子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既然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孩子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和鼓励应该越具体越好。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今天吃完早餐你主动摆椅子,真不错”,“你主动帮老师擦桌子真能干”。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是随意而亲切的。
我们要学会适时鼓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要仔细的研究与思考,如何去鼓励孩子,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要发现鼓励孩子的有效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入地了解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花时间去找到这种不同处。鼓励孩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孩子对自己有正确地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从根本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才能培养出学习优秀,心理健康的好学生。
程小青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