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智慧教育小故事
我的智慧教育小故事
---帮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
邱长明
曾有这样一句话“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基本道德,他要求教师能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信奉“严师出高徒”,注重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必须达到基本的服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一味的接受,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新接这个班的时候,发现有个小女孩,她叫潘殿洁,由于基础较差,第一次单元练习成绩很不理想。上课时,她还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回答问题时细声细气像蚊子叫。但是仔细看过她的作业后,我发现她成绩虽然不太好,但作业书写特别认真,页面非常整洁。我把她请到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对她说:“老师发现,看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你愿意把你的作业在班上做一个展览吗?”孩子使劲地点点头,于是我把她的作业给全班学生看,并大大表扬了她。然后对她说:“你的作业写得这么认真,说明你学习是努力的,以后有不懂的就来问老师,尽量减少作业上的错误就更好了。”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第二天,她上课特别有精神,还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我就在同学面前对她大加赞赏。这件事情以后,我惊喜地发现,她一天天活泼起来,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因此,我觉得,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孩子的自信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李镇西在《爱心教育》中说道:“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的确,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时,多一丝冷静,少一丝急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冲动;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威严;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用自己满腔的情和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相信,这些学生会在你亲切的笑容里,温馨的问候中,真诚的关怀下,找回迷失的自我,重塑崭新的自我!
第二篇:班主任智慧教育小故事
教育孩子,有时方法比内容更重要
案例一:
有一位千万富翁,养了一只非常名贵的狗。富翁非常喜欢这只狗,经常找一些好东西喂他。有一天,他买了一些深海鱼油喂这只狗,怕狗不吃,就把狗牵过来,用腿夹着狗头,让狗吃鱼油。没想到狗拼命挣扎,把盆子打翻了,鱼油流了一地。富翁很生气,但就在这时他发现,那只得到了自由的狗一边摇着尾巴,一边伸出舌头,很悠闲地舔地上的鱼油。这个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狗抗拒的不是主人喂他的鱼油,而是主人喂他的方式。所以我们今天在教育中遇到的阻力,绝大部分不是给学生的东西不对,而是方式不对。有的老师说:“为什么你们明明知道老师讲的道理是对的,是为你们好,而你们偏要和老师对着干?”现在我们明白了,不要怪学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案例二:
某寄宿学校管理严格,每天早晨跑操,但总有一些偷懒的学生,政教处相处一个办法,把偷懒的学生留在操场,然后大喇叭广播寻人启事——“某某班主任,请到操场领人。”几乎所有的班主任一听到广播,马上就去操场领学生,生怕广播叫第二声,见到学生就劈头盖脸骂学生大懒虫。只有一位班主任坐在办公室里纹丝不动,等人都领光了他才站起身。他拿着几件大衣到操场,走到那些学生面前,一句批评的话也没说,只轻轻一句:“对不起,我来晚了,让你们挨冻了。”然后给这些孩子披上,领他们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别的班主任还是不停地去领人,而这位老师班里偷懒的学生越来越少。
第三篇:教育智慧小故事
教育智慧小故事
成功与一小截树枝
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却仅是截简单的树枝!
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古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教育智囊]:
人的一生飞越的又是怎样宽广的一个海洋呢?在飞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又是怎样的一节树枝呢?
这节树枝是知识点吗?不是。是文凭或学历吗?也不是。是分数吗?更不是。这些东西能让他们飞一段,却飞不了太久。
在我的心中,那节树枝应当是一种乐观进取永不放弃的心态,它能够保证让学生飞过人生这座大洋,它也应当是每一个学生从学校毕业时我们最应当教会他的东西。
死亡暗示
非洲刚果有个黑人青年在朋友家作客,朋友准备了一只野鸡作为早餐。黑人青年的部落严禁吃野鸡,他就问朋友,早点是不是野鸡。朋友答,不是野鸡。黑人青年便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早餐。数年后,他们二人再次见面。那位朋友问他想不想吃野鸡,青年回答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巫师郑重警告过他绝不可以吃野鸡。朋友听了哈哈大笑,接着告诉他那次早餐吃的正是野鸡。谁知青年立即全身发抖,不到24小时便死去。
关于暗示使人致死的原因,曾有人从生理上加以解释,认为极度恐惧与极度愤怒引起的生理反应相似,两者都会使肾上腺素增加,并且减少身体某些部位的血液供应。由于血液供应减少时,红血球输送的氧也会相应地减少,毛细血管如果缺氧,血浆就会较容易地渗入血管周围的组织。倘使恐惧或愤怒状态延续过久,全身的血液流通量便会减少。这样会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血压降低会严重影响那些负责维持血流循环的器官的功能,于是血液流通量再减,进一步降低血压,任其发展下去便可致命。
[教育智囊]:
又是一个关于暗示的例子。
我们平时在给学生什么样的暗示?我们是不是在心里面认为学生是行的,是棒的,是有潜力的。如果我们自己都很悲观,一定会在言语中表现出来,那种暗示是一种对学生的扼杀啊!
从今天开始,永远用积极的态度去暗示学生。
食草与食肉
看电视《动物世界》,你会憎恨食肉动物,怜悯食草动物,同时你又会发现食肉动物的智慧大于食草动物。更进一步你会发现食肉动物要比食草动物团结,而且还有着人类社会的纪律性和组织性。食草动物就不行了,它们表面看起来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然而,只要出现一只狮影,一只干瘦的草原狼,这成千上万的雄壮立即就四逃八散溃不成军。眼睁睁地看着同类的肉体喂饱了敌害的胃肠,全体才轻松起来,渐渐放慢脚步悠闲地啃草。
食肉动物却不同。狮子们的团队精神令你惊讶,最强壮者冲锋在前,次强壮者从旁协助,无能者在家里看孩子;荒野中一只独狼遇到危险,就会发出撕心裂肺的求救哀鸣,立即就有同伴从四面八方赶来救助。食草动物不具有食肉动物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是因为它们的生存太容易,低头啃食一动不动的青草,抬头咀嚼老老实实长在那里的树叶。而食肉动物要喂饱自己的肚子,却要面对拼死的挣扎和疯狂的逃窜。它们必须绞尽脑汁,用尽心机,必须纪律严明,团结战斗。艰难困苦会使人迸射出惊人的智慧,惊人的狡诈,惊人的勇气和惊人的创
造;饱食终日会让人变得昏昏沉沉,无所事事。这其实是极其浅显的道理,然而,人们最容易忘记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浅显的道理。
[教育智囊]:
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相信大家都有一致的答案。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多做法都是在培养“食草动物”。
为什么不敢放手呢?为什么不敢让学生犯错呢?听话的孩子不见得是好孩子,中规中矩的孩子也不见得将来就有出息。“陪读”更是要不得,那样会断送孩子的一生的。
开水瓶哲学
在一堆刚灌满开水的开水瓶中区分哪个是保温的,哪个是不保温的,只需用手摸一下它们的外壳,如果是烫手的则是不保温的,而不烫手的才是真正保温的。
这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涵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夸夸其谈,吹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可能脑子空空;而另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而不善言辞的人,他们的心胸也许装着整个世界,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教育智囊]:
学生之中的情况也是如此。许多毕业之后取得惊人的成就的学生,在学校读书时却可能表现得非常内向。他们言词虽少,内心却很可能有着更高的智慧。对于他们的成长,教师提供了怎样的帮助了呢?
从今天开始,认真地关心一下班级里每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吧。
维护别人的尊严
外祖父年轻的时候曾经跟人做生意,有一次他的父亲病了,急需用钱,他趁老板不在的时候偷了5块大洋。结果被正好回来的老板看到了。外祖父极其尴尬难堪。但是老板说,我忘了给你了,那正是你应得的红利,赶快拿去吧。外祖父知道那是老板保全他的面子啊!他从此卧薪尝胆,终于创下了一片家业。
在解放前后的那几年,天灾人祸多,村子里有很多人家吃不上饭。外祖父的粮食自然就成了那些穷人偷盗的对象。偷粮食,偷地窖里的地瓜,偷家什。外祖父都知道,他甚至因而辞退了帮助看家的雇工。来偷粮食的,他就装做没有看见。偷家什的,他就悄悄地对人家说,不要拿家什,拿粮食吧。有一次邻墙的邻居来偷地瓜,结果装多了,自己怎么也翻不过墙去,外祖父干脆自己从后面托他过去。
外祖父的哲学是,他们因为没有办法才来偷的,要是还过得去,谁愿意做贼。他知道我们发现了他,却没有声张出去让他丢人,保全了他的面子,他不会再来偷了,人都有尊严啊。外祖父用这种方式到底资助过多少穷人,谁也不知道。但是,外祖父的村子里后来盗贼
几乎绝迹了。
这个故事,母亲给我讲了很多年。我常常面对这个故事沉思:尊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你懂得了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尊严就无处不在了。
[教育智囊]:
一个人的尊严是他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做教师的,是否时刻注意着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呢? 不到情非得以的时候,尽量不要在公众场合点名批评学生。不是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辞,你尽可以在办公室里,在只有你和他两个人的时候,把他骂得狗血喷头。那样,他不会恨你,因为你维护了他的尊严。
同样的,也不要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批评家长,要维护他们的尊严。千万不要为了一点点小小的错误剥夺别人最宝贵的东西。
第四篇:班主任教育智慧小故事
班主任教育智慧小故事
十元人民币可以买什么?一件衣服?还是一双袜子?抑或是一盒盒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这是一个普通寄宿高中生一周的伙食费。这个人就是我。那一年,我读高一。
因为中考时考的是“三罗”地区的卷子,所以我们罗泾的学生始终被班主任认为是“带着水分进来的”。于是,在整个高中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就像是被压迫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一样忍受着班主任的白眼和本地生们的嘲笑。
那是一个略带烦躁的早晨,我们几个住校生吃完早饭后赶往教室,等待我们的自然是班主任板着的脸:“都七点一刻了!你们住在学校还来得这么晚!”
我和其他几个伙伴一起沉默地走进教室。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冷漠。也许,他只有在陪那个既是镇长又是家长的人打麻将的时候才会露出笑脸吧——这是全班都知道的事情。
走到座位上,放下书本坐下的时候,我呆住了。
我昨天晚上晚自习后落在这里的十元菜票不见了!
那是我一周的伙食费啊!
今天才星期一,以后的几天„„我不敢想象。
“喂!班主任在瞪你呢!”同桌用书本遮住脸,偷偷捅了捅我,“他昨天晚上和某某的爸爸打麻将输了两百,心里不爽着呢。今天我们要小心点了。”
我抬起头,迎上了那张怒气冲冲的脸。
该告诉他吗?然后向他寻求帮助?不!我不能!这样会让他更看不起我,更看不起罗泾人!
如同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出生的地方、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不能选择的,为什么他就这么在乎我是一个罗泾人?为什么在他的概念里,罗泾永远都是一个到处都是泥泞小路,一小时都等不来一辆车的“鸟不拉屎”的地方?
我选择了沉默。
第一第二节是语文课,今天写作文。
语文老师姓戴,平时喜欢和同龄的历史老师一起踢足球,一副细细的金边眼睛总是挂在他那并不精致的脸上。他两年前从上师大中文系毕业,他教我们高一的时候他的女朋友在本校读高三,平时他总是要我们写出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并试着用各种办法来唤起我们写作的激情。也许,这样的人可以倾诉一下吧。
我把我的感受写在了作业本上,也把对这个偷走我钱的人要说的话写了上去。那个时候,我纯粹是想发泄一下。因为如果再憋下去,我想我的坏心情可能会持续到这个星期结束。
问同桌借了十元钱,她也没问我为什么借钱。也许,在有个经理当父亲的她的眼里,十元钱是微不足道的。毕竟,她考上高中后他父亲的同事送来的随便哪个红包里都远远不止十元钱。
再看到语文老师是第二天的早自习了,他竟然在一天之内看完了全班四十个人的作文。
开始发本子了。
为什么没有我的?我交了啊。
难道是我写的偏题了?所以老师要拿来做反面教材?„„
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戴老师拿着我的本子走到我面前,默默地看了我一眼,轻轻地把我的本子放在我的桌上,然后转身离去。
为什么他要单独把本子给我?
他为什么那样看着我还一句话也不说?
习惯了自卑与被冷淡的我迟疑着打开了本子—— 一张五十元人民币夹在本子里,旁边是他红笔的评语:
我知道我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请你一定要振作起来!你并不比别人差!
两年以后,我考入了戴老师的母校——上海师范大学。
四年以后,我毅然回到了罗泾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站上三尺讲台,我默默许愿:罗泾的发展已经翻天覆地,我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充满自信扬眉吐气地走出去!
用心去工作
——读《中外教育智慧故事集锦》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的议论:怎样教育学生、子女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有人觉得,只要尽心尽力,教育就能取得好效果。
然而由于只会苦干,不会巧干,缺乏有的放矢的方法,教育只能事倍功半。
也有人觉得,只要一切按规章制度办,教育效果不会差。然而学生、子女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能把他们当成工厂生产标准件那样来规矩方圆,往往只管得了表面,管不了心;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远。
那么,如何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呢?
为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学校给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发了《外教育智慧故事集锦》这本书。每天睡觉之前,我都要仔细地阅读两则小故事,细细品味成功教师、家长的先进教育方法。每阅读一则故事,都令我感触颇深。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惩罚变的美丽》,讲述了班中的“皮大王”小宇在数学课上看《龙珠全集》,下课后他拿着书到班主任那儿,承认错误。原本他做好了挨训的准备,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班主任没有责骂他,请让他讲书上的内容给老师听,然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看书有看书的时间,学习有学习的时间,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间里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数学课上,应该做的是什么?”“不用急着回答我,老师曾经说过有嘉必赏,有错必罚。你既然来认错,那就惩罚你一下,罚你写一篇读后感。”学生第二天一大早就把读后感交了上来,在文章的最后写了一句:老师,谢谢您的教诲。
是啊,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惩罚,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惩罚变得美丽,让教育也变得美丽起来呢?
放了一个假期,学生上课时那饱满的热情少了很多,回答问题也没以前那么积极了。
这节课是上复习课,我发现学生们的热情不高,懒洋洋的,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再激起他们的兴趣呢?对了,那就让他们来一个查字典比赛吧!
“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个查字典比赛,给这些生字注上拼音。谁最后一个完成,就请他参加下一组的查字典比赛。一个组的同学在查字典的时候,其他的几组就作为评委,看好谁在看旁边的同学。”
“„„”(第一组同学开始查字典)
“王佳伟在看旁边的同学„„。”(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评论第一组)
轮到第二组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我注意到了李保妹同学根本就没有查,她在那里玩自己的手,似乎在想些什么。)
“李保妹没有读„„”第二组的刚查完,就已经有些同学在小声地议论了。
“在第二组里面,李保妹没有查,咱们现在请她到第三组去和第三组一起查吧!”(我一说完,同学们都很有默契地指着李保妹同学。这时的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活跃很多。)
“„„”(第三组查的时候。瞧,同学多卖力啊)
在接下来的评讲中,每个学生似乎都来了劲,“开小差和不认真”的同学,和其他组的一起查字典,这样充满了爱的批评和惩罚,让我的课堂一下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不少,而那个受批评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表现得也乖了许多。
我没有想过班里的孩子能成就多少科学家,但我想,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惩罚需要艺术和心灵的沟通。
我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处理,目的就是想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用爱去鼓励他们,包容他们。
朱华 2008、5
尊
严
尊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你懂得了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尊严就无处不在了。
我们做教师的,是否应该时刻注意着维护学生的尊严呢?不到情非得已,不要在公众场合点名批评学生。不是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辞,你尽可以在只有你和他两个人的时候,把他骂醒。那样,他不会恨你,因为你维护了他的尊严。千万不要为了一点小小的错误剥夺了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在他年幼的心灵上投下阴影。
记得开学才二周,班里时不时的有小朋友向我反映;我掉了一元或两元钱„„,因为数目不大我也只是让小朋友再仔细找找,也没当回事„„令我震惊的是,双休日我收到了班里家长发来的短信,说他家的孩子今天少了老师找给他的伍拾元钱,望老师查查。这下我惊呆了,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总得圆满解决吧,我决定试试„„
到了星期一,我不露声色地来到学校,等到全班小朋友都到齐了,我开始说话了:“上周五,老师在找零钱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捡到了50元钱并交给了我,由于老师忙着去政治学习竟然把这事给忘了,现在我替这位小朋友问问是我们班谁掉的?请到老师这儿来领取。”话音刚落,严屹瑞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是他掉的钱,并高高兴兴地从我手中接过那张伍拾元的钱(那是我自己的钱),还问我:“老师,是谁捡到的,我想谢谢他?”我想:机会来了。我假装想了想,大声问所有的孩子: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又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可是,那位捡到钱的小朋友想做个小雷锋,不让我告诉大家,老师已经答应他的请求了,人要讲诚信,所以我只能遵循我的诺言,为他守口,不过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品行优秀的好学生,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怎么样?”刹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掌声渐渐平息后,我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的掌声给了那位小朋友莫大的肯定,此时此刻,那位捡到钱的小朋友一定也有很多话要告诉老师,无论你什么时候想和老师交流你的感受我随时欢迎,并继续遵守我们的约定,不告诉任何人”。
就这样,小朋友似乎也没太在意这件事,更不会知晓我的煞费苦心,时间在我的等待中慢慢过去,正当我不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奇迹竟然出现了:我们班的那个“小贼”,(他是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是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小干部小L),居然主动来向我坦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上周五,他看严屹瑞同学放好钱的,由于家境不济他红了眼,看我早上这样的处事方式,他被感动了,向我说出了自己的后悔之意,看到自己的苦心有了效果,我又感动又生气,感动孩子向善的良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生气于他小小年纪就有的贪性。那天,我特地留下和他谈心谈了很晚,问他为什么能如此坦言?他的话令我震撼:是老师给我留了面子。也许这就是给人尊严的最好效应吧。当然,那天是在所有老师离开后我才开始我的教育过程的,并且我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但他的脸上丝毫没有挨训后的怨恨,更多的是流下的悔恨之泪„„就这一次的教训,对他而言,是他人生路程中的第一次体验,我想一定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痕迹的,因为整个教育过程是只有我和他两个人,他也已经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对我又多了一份信任。现在的他才是个真正的好孩子——乐于助人,做事积极主动。
此事的圆满解决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保护好孩子的尊严,有着无穷大作用,今后我将更努力地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感,敢于面对过失的堂堂正正的人。
罗泾中心校
蒋明霞
2008年4月
第五篇:我的智慧德育小故事
我的智慧德育小故事
我讲一件最近发生的事吧。本月的某天中午时分(大约12:40),本该是校园最安静的时光,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这个时间点都应该在教室安静的午休。可这时,我们办公室却响起了急促得敲门声,随即进来的是我们班的一位女生,她眼眶红红地,情绪很激动对我的说:“陈老师:这个值日班长我没法做了。”我一怔,连忙关切地问:“怎么啦?说来老师听听。”“刚才,薛同学在教室说话,就他声音最大,我让他安静点,他不但不听,还往我吐唾沫,太欺负人了。”女生委屈地述说着,眼泪都流出来了。听完后,我不由地怒火中烧,又是那这个薛同学,最近我一直强调午休的纪律,这简直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么。对女生稍做些安慰后,我直奔教室。学生看到我的到来,原本有点骚动的班级,瞬时安静下来,也许在观测我接下来的处理。我一言不发,先找班长简单了解下基本情况,交代她负责下班级纪律,然后示意薛同学到教室门外,我刚想狠狠地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看到他的眼神,好像有些懊悔,好像有些不满。我以往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我必须先冷静下来,如果我带着情绪对他劈头盖脸的一通批评,也许他能接受、能理解、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也可能是表面认错,实际上不以为然,甚至当面顶撞老师。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矛盾激化。那还不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心服口服”,从而真正解决问题。
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对话。我以平静又不失严厉的语气问:“薛同学,刚才教室怎么回事?”我希望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
薛同学说:“我不就说了几句话么,她就让我闭嘴,还说要罚我背英语,什么态度么。”
我说:“你吐她唾沫,有这回事吗?”
他说:“可她还踹我一脚呢,这儿,现在还疼的。”
听到这儿,我基本明白了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女生作为值日班长,在男生讲话时,进行了管理,男生不服管理,继而产生了口角冲突,甚至肢体冲突。
根据薛同学高一时的种种表现,高二进入我班后,这个同学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经过这半个学期的相处,我发现薛同学的缺点的确很多,如纪律涣散、好
玩不好学,究其思想和性格特征属于单纯冲动型,但他为人热情、讲义气,本质是好的,是可造之材。我准备抓住这个契机对他进行一番教育。
我问:“知道不知道不允许午休时段说话?” “知道的。” “知道还做?” “老师,这次是我错,我没管牢自己。” 事情解决的比较顺利,于是我问:“这次你一个大男生,把人家小女生惹哭,你能不能自己想方式解决好?” “老师,这个你放心,我自己解决。” “那今天事情怎么办呢?”“我下次保证不在教室讲话了。” 看我没说话,他立刻说:“要不罚我擦一周黑板吧!” 此时我心中已有了计较,反问道:“有用么?罚你擦一周黑板,你就不犯类似的错误了么?” “那怎么办啊?” “你说说为什么同学明明知道有些事不对还要做,即使被发现会被老师责骂。比如:要求自习课上不允许说话,可还有人说,老师要求不允许抄作业,可还是有人抄?”他认真地想了想说:“或许是同学们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样做的不好,或者存在侥幸的心理。” 我点点头,说:“好,今天的事我也就不惩罚你了,但老师要交代你个任务,你一定好完成好,今明两天,把班级里存在的违反纪律的行为好好总结下,结合自己的理解认识,下周的班会,你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另外准备一份班会设计明天交给我。”
下周,班会课如期举行,效果很好,这个主题是大家所关心和熟悉的。在主持人的穿插引导下,大家畅所欲言,把班内近期存在的问题基本都提了出来,并从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尤其主持人对自己所犯错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我深刻地体会到: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批评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以注意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差异为基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巧妙地运用契机教育学生,对学生激励、引导、调动其内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