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3 21: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人教版【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人教版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包含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合作探究的过程。而随着现代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所以也包含师生与媒体的对话过程。所谓课堂留白就是指上一次对话结束后,下一次对话进行前的时间空白。艺术的留白主要包括空间留白与时间留白。前者以绘画为代表,后者以音乐为代表。而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文本组成的多向度对话过程,其对话活动的空间比较固定,而教学过程则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说课堂教学艺术是流淌了时间艺术。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时间留白,研究的也是时间留白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也是时间留白的策略与效果。当然在独立的空白时间里,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的空间,想象具有激活的空间,情感具有陶醉的空间,此空间是心灵思想的空间,另当别论。

留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留白具有审美意义。

教学作为艺术是有着多层含义的:其一,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能技巧;其二,指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其三,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性而独具特色的艺术创造活动。苏联当代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既然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那么,教学艺术必然地带有审美性特点。正如美国的克莱德·E·柯伦所说:“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深入人心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

小语课堂中的美育主要着力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体验作者对其笔下人物的情感和这些人体自身的情感,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创造美的能力。为此,在整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设计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教学思路,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情境,安排几个教学板块,带领学生反复地、整体地把握课文,让学生带

着搜寻的目光和收获的希望在阅读课文,探寻美的存在。

xiaoxue.xuekeedu.com

而小语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自然具有它独特的审美意义。因为它是在教学流程整体观照下的审美价值体现的个体存在,因此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1、留白具有空间的审美意义。

“留白”雅称“余玉”,直接地说就是留下一片空白。留白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还可以赋予创意以广袤深远的意境,更可以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倒数第二段教学设计时,安排课件展示小女孩在火柴点燃发出微弱的光芒中看到的种种幻想的意境,并播放优美而略带忧郁的旋律。当小女孩手中的最后一根火柴慢慢熄灭,课件展示的画面也渐渐退去,只剩下音乐的旋律仍在流淌。此时教师并不马上把学生的心神拉回来,而是任其在幻想的意境中徜徉。此处留白延伸了审美空间,使学生沉醉其间,如痴如醉,心灵在美的意境中流连忘返。

2、留白具有时间的审美意义。

苏轼《减字木兰·琴》中写道:“神闲意空,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琴韵流响余音袅袅,而课堂留白是有其余意锦锦,荡气回肠的艺术功效。留白的时间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曲虽停音未断,使孩子的心灵陶醉于文境之中,灵魂浸润于间。因此它具有延长审美体验,丰厚审美感受,积淀审美情感的艺术价值。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最后一段教学时,当孩子进入文境,深情朗读“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总理回来”时,老师没有马上打断孩子安排一下环节的教学,而是让对总理无限的热爱与忘思继续在孩子心田涌动,让这股感情激流不断蔓延,直至流遍孩子的每根血脉。此时孩子对总理的敬爱,也深深地积淀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二、留白具用独特的生命价值。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帕森认为,在教学论中,“学生的特征必须被详尽地说明。”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的,然而却是以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前提,施加系统的影响来促进学生的身心进一步发展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了教

xiaoxue.xuekeedu.com

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没有体现学生是主人翁的意识,教师始终是课堂的统治者,这种做法既背离现实的要求,也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地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留下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空白,即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留下独自体验的空间,留下自我陶醉的时间,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是有其独特的生命价值的。

学生在教师精心留下的“空白”中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将自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无疑,教学中的留白将极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并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留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明确指出,每个学生都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的。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课堂留白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留下独自体验的空间,这是对学生独特生命的本体存在的充分关爱,更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例如质疑问难后的留白,让更多孩子有思考的时间,不以个别优生的发言来替代所有人的思维。因为那样不仅剥夺绝大多数孩子思考的权力,更是对个体生命差异的极大不尊重。

2、留白充分尊重主体的独特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成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想象、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

xiaoxue.xuekeedu.com

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课堂留白是教师帮助学生寻找自我心灵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寻求心灵与文本契合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敞开的,个体对生命与文本了体验是放松的。课堂留白带给学生的正是一种个性生命价值的体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三、留白具有启智的作用。

智力又称智能和智慧。智力是心理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概念。目前心理学界对智力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智力曾被认为是单一的特质,但随着心理测验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确信,智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结构。但是,这个整体结构,究竟由哪些因素所组成,以及如何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并因此形成各种不同的智力结构理论。本文采用国内智力研究的权威吴福元教授提出的智力三亚结构理论。吴教授认为,智力由素质结构、认知结构(智力因素)和动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这三个亚结构有机地综合为一个整体。素质结构是指人的遗传因素和由遗传得来的先天素质。认知结构,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基本能力。这是智力的一般能力。动力结构,指个体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心理倾向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它属于个性中的动力体系。

1、留白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

思维是智力认识结构中的核心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的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回答,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或者是不给绝大多数学生思考的时间,只要优生说出正确答案便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而且要留出时间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准备,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现。另外,给学生留足静心思考的时间,留出深度思考的时间,留下发散思维的空间对培养学生以思维创造力是极有帮助的。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

xiaoxue.xuekeedu.com

说,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的。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留白”其实就是一个静心思考,内心独白的过程,留足让学生发散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就是在内心酝酿问题的过程。只有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里自由翱翔,才能真正激发出他们创新思维的潜能来。

2、留白给孩子留下了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著名心理学专家王相盛教授认为,想象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使各种信息富有活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是说想象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零碎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加工整理,形成和创造出新的形象。语文教学基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特别具有形象性,表象性和灵活性。它本身就给读者、教育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和优势,循循善诱,从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入手,给孩子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留足自由想象的时间,从而引导学生在理解领会文章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超越时空的联想和想象,把文章的文学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

3、留白可以丰厚学生的情感体验。

吴福元教授指出,个体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心理倾向特点,如兴趣、需要、情感、意志等。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这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孩子情感浸染的过程。因此,情感在小学语语言教师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在所有非智力因素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但是,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留出学生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进入文境,留出时间的空白,引领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愉悦。

四、留白符合课堂合谐优化的原则。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能否共同组成优化结构,并作为一个合谐的系统发挥其整体最佳功能,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学的最终成果。这是教学过程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课堂留白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环节,它对调节课堂节奏,减缓孩子的心理疲劳,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1、留白具有调节课堂节奏的意义。

教学活动的每一细节都做到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才能真正把一堂课“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教学的节奏就应巧妙安排,衔接有序,表现出快慢得宜、动静相生、疏密有间、起伏有致、穿插得体等特点。这样整个教学活动才能严密合理、融洽统一。教学节奏的和谐优化程度,体现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具有整体和谐节奏的教学,可给学生美妙的艺术享受,使之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但合谐整体的节奏并非以同一节奏安排教学,因为没有变化就等于没有节奏。如以同一音符奏不出优美合谐的音乐一样,课堂教学以相同的节奏也是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留白正是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安排的“静态体验”。它使得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虚实相生的节奏美。

2、留白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影响要素,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种要素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力,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并且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改善,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十分微妙的影响;而所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所共同形成的系统整体,则会产生一种更大的“合力”作用,制约着教学效果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关键构成要素。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将直接制约课堂优化的效果。儿童的智力运动、情绪运动、注意力运动在课堂上都是有其运动变化轨迹的,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心理运动曲线”。课堂上,孩子的心理运动一般经历这样五个阶段:即兴奋、维持兴奋、疲劳、再度兴奋、再度疲劳。

课中留白与结课前的留白对减缓孩子心理疲劳,调节学习情绪是有作用的。因为兴奋的时间段里要尽量安排更多的教学任务,以便使孩子的潜能在情绪最高点或兴奋最高区域得到最大可能的开发。但这势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与生理上的疲劳感。因此在这两个阶段适时地安排留白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也因为只有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才可能达到教学系统的合谐优化。

留白的构成形式与艺术功效

xiaoxue.xuekeedu.com

课堂留白按教学过程设计来划分可分为:导入新课后的留白,板块过渡间的留白,质疑问难后的留白,朗读指导前的留白,课件出示后的留白,高潮推进后的留白,延伸结课前的留白等。按留白的功效来划分又可分为:想象留白,思维留白,情感留白,审美留白等。留白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独自体验,自我陶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巧妙的留白可以发展学生自觉体验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可以丰厚的内心世界,修善学生的人格品质质。巧妙的留白同样可以给课堂带来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导入新课后的留白 江苏青年名师陈建先老师执教《特殊的葬礼》,先从“这一堂课”的特殊性入手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读完课题,正欲对课题质疑,陈老师示意学生不急于质疑,短暂的停顿之后,让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自行释疑。现将其课堂实录的片段摘录如下:

师:读了课题,有问题的请举手!

(全班同学纷纷举手,略停,师示意放下。)

师:想揭开迷底吗?那就请你好好地读课文,看看自己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全班同学立即投入到如饥似渴的读书之中。)

先让学生质疑问难,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进行教学,这无疑是“以学定教”的极好方式。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学生尚未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就随意地,一味地让学生“质疑问难”,这实际上是怂恿了学生疏于思考,随意质疑的不良行为。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当学生读题后马上就要进行质疑问难时,教师略停一下示意大家先不急于质疑。此处留白既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同时这又是一个“存疑”,“筛疑”的过程,在头脑筛选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问题一个个明白了,从而留下急于解答,又难以解答的“真正的问题”。这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期达到的功效。

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板块过渡间的留白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圆明园》一课时,共设计了四个板块,即揭题导入,奠定基调;整体感知,敏化感悟;拓展背景,加深理解;情境写话,激荡感情。其中

第二板块的教学结束前教师巧妙地设计了留白。

xiaoxue.xuekeedu.com

该板块教学王老师先让学生对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知道了什么,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着重感悟“不可估量”与“化为灰烬”中,积淀了沉重的历史辛酸感。然后让学生针对2-4自然段,领会圆明园宏伟的建筑与奇珍异宝,在诵读想象中充分领略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享受。而正当学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教师话锋一转,“但是,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边说边将不可估量、举世闻名、化为灰烬这三个词语圈起来)这一切早已永远消失了!(边说边将不可估量、宏伟建筑、化为灰烬这三个词语圈起来)这一切早已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灰烬了!(边说边将不可估量、珍贵文物、化为灰烬这三个词语圈起来)教师深情地诉说这一场人间灾难,愤慨地控诉英法强盗的罪行,把学生从人间天堂一下子带进了人间地狱。而之后足足停了10秒钟,这短暂而漫长的10秒钟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就在这10秒钟里,幼小的心灵被打碎了;就在这10秒里,学生对“化为灰烬”、“不可估量的损失”的体验更透彻了,更深刻了。学生的情感被带到了更高的高度,此时孩子的心湖是冷涩的,辛酸的,冰凉的。就在10秒钟里,这股冰凉苦涩的泉水通透他们全身每个细胞。

在这里,教师没有继续激情引领,而是让学生静静品味这种人生体验。正所谓“大弦嘈嘈如急雨”,教师激情澎湃地引领,撕心裂肺地一圈,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因而对文本的成语也更深一层。因此此时的留白恰恰能起到一种“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效果。因为情感深度体验之后需要一个平息缓冲内化的过程。如果一味地激发提升情感,学生的体悟反而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质疑问难后的留白。“学贵有思,思贵有疑”。质疑问难既是一种传统的求知途径,也是新课标倡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前提。因为探究性新型课堂首先要有问题生成,才可以选择探究的方向,然后才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寻求答案。而质疑问难后的留白既是对问题的回顾归纳,提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前期的思维准备,又是连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最

xiaoxue.xuekeedu.com

近发展区之间空白地带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优质的质疑问难犹如在孩子的心湖上投入一颗智慧的珍珠,这晶莹的珍珠落在水中将荡起层层怡人的涟漪。而质疑后的巧妙留白恰如智慧的珍珠落入思想的玉盘上一样,必定奏出优美清脆的旋律,从而撞击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重庆的刘燕老师执教的《放弃射门》就有两处精妙的质疑后的留白。此课设计的第五板块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感悟福勒放弃射门的真谛。在引导学生探寻不同人物在福勒放弃射门一瞬间的内心感受时,教师主动质疑:面对如此绝妙的射门机会,福勒却放弃了射门,他的举动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如果你是球队教练,如果你是福勒的队友,如果你是看台上的球迷,或者你是一个非常关注这场比赛的人,在福勒放弃射门的一瞬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略停片刻之后。学生畅所欲言,纷纷站在不同角度评价福勒放弃射门的做法。之后老师再度质疑:那你认为福勒究竟该不该放弃射门呢?而此时暂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沉思片刻之后指导学生细细读课文,从课文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个词当中寻求放弃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两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时间,给探究留下了无限的空间。它如同心湖上激荡起的涟漪,又如同珠落玉盘绵延的余响,给人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想象。

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朗读指导中的留白 当孩子在体会文境之后,渴望用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时,有时可能一下子不能进入语境,无法马上进入角色,真正抒发内心那个真切的声音。此时老师可以用留白的手法,让孩子闭目静心,酝酿感情。当片刻沉思体验之后,孩子的朗读可能就会声情并茂,富有情感感染力。笔者在执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指导学生朗读“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一小节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之后用自己的朗读把这份情感表达出来。由于学生与文中所描写的年代的时空距离太遥远了,学生感悟虽有,却很难有切己的体悟。一个学生站起来朗读,明显感觉那仅仅是读,而不是在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时,我并没有马上进行技巧的指导,而是引领孩子回忆电视、电影中所看到的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我们的领土上欺凌百姓、蹂躏同胞的画面,让其仿佛正身处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中。这几秒钟的留白,酝酿的是一种民族存亡的辛酸感,体验的是一份国

xiaoxue.xuekeedu.com

难当头的悲愤感。学生切己体悟之后情感体验更真切了,自然朗读也就声情并茂了。此处的留白如同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前的转轴拨弦,看似在调音,实则是在调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感情朗读中的留白期待的就是这种艺术效果。

五、“东船西舫悄无音,唯见江心秋月白”――课件演示后的留白 王崧舟老师执教《圆明月》中,安排了一个课件演示环节:

师: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最珍贵、最精美的皇家园林,被后人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间的浩劫中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

(课件播放电影《火烧明园》的片断,随后定格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上。同时配放音乐《江河水》)

师: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垣残壁,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那熊熊的烈火激起了学生满腔的仇恨,那悠悠的《江河水》激起了学生衰怨的情丝。老师此时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说,而是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就在孩子们动笔前凝神聚思的几秒钟,我相信那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一定会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他们的思想也会被带回到那段尘封已久的屈辱史里。这短暂的留白过后,在那忧伤的旋律中,教室里悄然无声,惟有孩子直抒胸臆的落笔声。这一段留白时间,既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也没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有的只是每个孩子心灵的震撼与悸痛,有的只是孩子心海与文本、课件碰撞后的余波。在那短短的几秒钟里,教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孩子的呼吸似乎也凝滞了。但正是这看似凝重的气氛形成一股强大的辐射力,营造出一个情感的辐射场,让学生的灵魂浸润其中,全身每个细胞都在张开,吸取来自文本,来自课件,来自师生对话共同酿造的文化的清泉。曲虽终,情未尽;调虽歇,愁愈生。此时的留白达到的正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艺术境界。

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高潮推进后的留白 《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是法国作家罗曼·加里创作小说中的选段。因其故事感人肺腹,所以我选其作为学生补充阅读材料。其描述了一对母子经历了种种生活的艰辛与磨难,相互支撑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文中最感人之处在于结尾,当空军的儿子经历二战硝烟的洗礼,带着200多封母亲的来信,带着无尽的思念回

xiaoxue.xuekeedu.com

家时,却发现母亲去世已经三年了。而那二百五十多封带给他无穷力量与勇气的来信是母亲在临死前几天内写好并由瑞士的朋友转交给战场上的儿子的。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进行文本解构与重建。先不呈现结局,花大笔墨重在感悟母子情深,体验战争恐怖,感受儿子面临的危险,体悟母亲的来信带给儿子心灵无限的慰籍与力量。之后,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师:战争终于结束了,正义的阳光冲破了恐怖的阴云。现在“我”要回家了,带着荣誉,带着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回家了。请大家想象一下,母子分别三年多,经受了无尽思念的煎熬,相见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在学生充分敞开心扉,大胆畅想母子相见相拥的那份激动之后,老师足足停顿了3秒钟)

(然后播放阿丙二胡曲《悲歌》,在悲怆的旋律中,老师深情朗诵故事结局)师:生活不是故事,因为它有美好的阳光,也有残酷的冰霜。

(点击课件,呈现故事结局,这时老师又给孩子心情转换留足了5秒钟)师:我想此时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千言万语化作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在忧伤的音乐中齐诵故事的结局,教室里一片肃静,似乎连流动的空气也因忧伤而凝固。孩子的表情肃穆,心情沉重,)

设计教学任何叙事或抒情性的文章都不是平铺直叙的。它必定有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情感变化。而本文教学的第一个情感高潮在于想象母子团聚的情景。因为此前母子相爱的一切情感铺垫都在此刻化为想见的激动,而这份母子深情也被推向极致。当学生的情感被推向一个居高点,此前一次次情感的蓄势,等待的是瞬间的爆发。而前后故事的矛盾冲突在这里也达到极点。此时如果不为情感的洪流打开一个阐门,势必会冲垮心灵体验的大坝。第一次3秒钟的留白,正是对高峰体验的缓冲,又是为迎接下一个高峰体验的过渡。随着衰乐的响起,教师缓缓讲述,学生的心灵“别有幽愁暗恨生。”第二次留白是在第二个高潮推进后,即教师叙述结局之后。此处留白是让学生静静进入文境,是文本流淌出的情感在学生心灵的蔓延。这5秒种带给学生的心灵体验是复杂的,夹杂着悲,怜,酸,痛。而这5秒钟的留白正是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七、“曲终收拨当心画,回弦一声如裂帛”――延伸结课前的留白 语文新课程观提出,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提倡大语观,倡

xiaoxue.xuekeedu.com

导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因此课堂教学的结束,正是生活语文的开始。从这个思想层面上说,课堂教学的结束只是狭义上的结束,即特定时间段里课堂对话的结束。而结果的方式很多,如总结归纳式结课,延伸扩展式结课,激凝思考式结课,作业应用式结果,学法归纳式结课等。总之,异彩纷呈的教学结课方式,给课堂教学或是轻松愉快地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或是大笔墨地书上一个凝重的惊叹号,或是意犹未尽地点上个含蓄的省略号。

我在这里所提出的延伸结果指的是,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即课文讲读完毕之后,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而延伸结课前短暂的几秒钟留白有时就能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艺术效果。这几秒钟既是让学生把思维的触须延伸到生活,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脑海里重温问题意识,加深情感积淀。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结束前,深情质疑:圆明园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应该毁灭的又是什么?而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拓展了文本内涵,在学生充分感悟圆明园毁灭带来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之后,引向深度的思考。此时,学生思绪再度被搅乱,心情再次变得复杂起来。这一连串问题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进”,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又收拨一画,戛然而止。此时老师并没有引发学生马上回答,而是留白了几秒钟。因为凭着孩子的经验积累与认知水平,这些问题一时是难以说清的。这片刻的留白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之后,老师深清结课:“不断追问自己,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作为中国人才能更自信,更智慧,有尊严地活着。”“真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小结: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课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的优势,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当然课堂的留白还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课堂的留白必须符合和谐的课堂节奏,使课堂教学不停滞,不隔断,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不打断。虽然课堂的留白是教师刻意设计的,但最高的境界是大雪无痕,不露痕迹的。它如书法中的留白,营造出空灵的课堂空间;它如同绘画中的留白,让课堂充盈着无限的暇想;它如同音乐中

xiaoxue.xuekeedu.com 的留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余意绵绵;它又如同文学作品的留白,让学生的思想延伸向无限的生活空间。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也有留白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也有留白艺术

摘 要:巧妙地将写诗作画艺术中的“留白”手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暂时性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留白;探索

众所周知,“留白”是绘画艺术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其实质是欣赏者通过“补白”和画者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和建构的过程。如果巧妙地将写诗作画艺术中的“留白”手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暂时性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在悬念处留白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在导入处创造悬念,留有空白,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既能加深理解、记忆深刻,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通分》的导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你有办法比较大小吗?先试着自己独立的尝试分析、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整理,最后进行全班汇报、展示。学生在交流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法时,由于都是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而且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他们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二、在预设中留白

很多教师善于预设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以各种形式鲜明地突显出来,并以其新颖性、奇特性、启发性吸引学生主动热情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测量3幅画的大小,感知面积是有大有小的。接着让学生凭自己的经验,大胆的猜测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与它的周长有关,有的说与长或宽有关。学生回答后,给学生每人几个长方形(长、宽分别是整厘米数),分别测量出长、宽以及面积,从而得出面积公式。接着让学生进一步验证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时巧妙地点燃了学生思考的烈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因此,成功的教学预设本身就应该给学生与教学创造提供充分的空间,这样有助于展示学生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

三、在指导纠错时“留白”

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甚至做错的问题,教师应引导他们提出并指导他们解决。如,学习了“商不变性质”后,学生做有余数的除法时出现了一些错误:⑴6200÷600=62÷6=20……2 ⑵178÷25=(178×4)÷(25×4)=712÷100=7……12 ⑶1300÷30=13÷3=4……1我把这些题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计算结果对不对?为什么?”然后要求学生不用简便方法重算一遍,就会发现第⑴题的余数应该是200,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100倍;而第⑵题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4倍,就应该把余数缩小4倍;第⑶题被除数和除数根本没有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再动手实践,自己找出错误原因,明确了“商不变性质”在有余数的除法中的实际应用及注意点,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在情境中“留白”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在情境出现后,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能激起学生无穷的遐想。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直线和线段》时,中间有这样的一个片断。师: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吗?生:它可以变长。师:假如这条直的线就是金箍棒的话,现在我们就让它变长。(多媒体课件演示)师:你觉得它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向两端延长。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条直的线它可以穿过这块屏幕,穿过教室,穿过教学楼,一直不停地向两端延长,我们说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条直的线穿过这块屏幕,穿过教室,穿过教学楼,一直不停地向两端延长……学生的想象经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真是身临其境:画、声、光、动作于一体的画面,使学生具体地感知到什么是“向两边延长”,什么是“无限”,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起来,形象起来。教师有意识地留出时间让学生想象,为他们制造了心理上的空白,这种留白能有力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无限的时空领域纵横,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快乐。

五、在质疑中“留白”

“首先是怀疑,然后是探索,最后是发现。”有了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一次次地探索,去发现。学生质疑问难的时候,心理上可能是“空白”的,需要教师引导,让学生从“愤”“悱”状态中跳出来。例:教师出示了这样一组信息:每组割3筐,每筐15千克,4个小组一共割多少千克?学生的做法很多,其中一位学生在别人讲好后对教师说:“老师,我与他们不一样,我是这样做的。”教师捕捉到这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好时机,于是,在学生质疑时,留给学生发言表达的机会,教师带着学生一步步走向问题,并寻找到答案。

六、在评价上留白

在教学评价上留白。教师在必要时,把有思考价值,有争议的问题,实行延迟性,暂时性的评价,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权还给学生。数学中的一题多解,让学生自评,互相评价。例如,在六年级十二册数学有一例题:在1:6000000的地图上,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多少千米?给学生留白,让用多种方法求解,学生互相来评判正确与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A.清代

B.唐宋间 C.明代

D.中华民国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这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B.教育内容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学科体系,但不能忽视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C.教育内容的选定和编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D.缺少应有的教育评价技术,就会在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3.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年。A.1956

B.1950

C.1963

D.1949 4.()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A.1986

B.1992

C.1963

D.1950 5.建国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套。A.5

B.4

C.7

D.9 6.建国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最大的是()。A.1958年版

B.1963年版

C.1978年版

D.1982年版

7.()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三类;此外,还安排了看图学文和习作例文两种类型的课文。A.1963年

B.1958年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1986年

D.1978年 8.香港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A.一纲多本

B.一纲一本

C.多纲多本

D.完全自由 9.()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教童子法》 10.下列论点有错误的是()。

A.现代教育应把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于发展作为培养人的宗旨。

B.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C.在环境、教育条件和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认知因素对学习起决定作用。D.一个人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和他的成熟性。11.下列不属于培养智力5个组成因素的是()。A.培养观察力

B.培养想象力

C.培养感受力

D.培养思维力

12.“发现学习”是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率先创导的。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皮亚杰

13.“掌握学习”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A.皮亚杰

B.布卢姆

C.赞可夫

D.布鲁纳

14.()增强了学习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有时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A.总结提高学习法

B.模仿学习法 C.逻辑推理学习法

D.抽象概括学习法

15.“()”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口号。A.有效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为迁移而教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简述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简述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举例说明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进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母语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直抒胸臆。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要重视在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体现披文入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

3.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听说读写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广泛的思想性。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最主要的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5.试论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时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6.举例论述如何拓展小学生作文练习渠道。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学生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写作时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作文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是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一篇作文的联系时间也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安排,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

2、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这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3、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命题要自主、选材要自由、表达要自然。

三、作文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作文指导中,可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作文指导策略。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具体作文的点评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再确定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7.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辅导

2012年5月

课件是根据崔峦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制作,主要参考书是《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次辅导的章节按课件的顺序进行,《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重点看第2、4、5、6、9、10章,把课件每章的练习题、四套模拟试题结合起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1、清末小学开始设“国文科”

2、五四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3、解放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二、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前言部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P8)

2、素质教育的实施(见练习题5)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

一、从古到1949年解放止,我国语文教材分为三个阶段,即蒙学读本时期、国文教科书时期、国语教科书时期。

二、古代的识字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称为“

三、百、千”。为什么“

三、百、千”在中国能流传二千多年?首先,因为“

三、百、千”共有生字2720个,这样的数量符合儿童识字量的要求;其次“

三、百、千”的内容“日用”“见闻”“义理”符合儿童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第三,“

三、百、千”的内容有些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就利用“

三、百、千”为自己服务,所以流行时间长达二千多年。(见练习简答1)

三、小学语文教材(见练习选择题和简答题)

1、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沿革历程

2、解放以来教材改革的肯定经验

年全日制十二年学校小学课本

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课本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

第三章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及教学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着重体现三个观点: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基本功训练。

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1、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说,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等基本功,这四种基本功中,既包含着有关种种知识,又包括着有关的种种能力,二者统一在整个小学语文基本功之中。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体现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小学语文基本功是通过训练进行的。4.小学语文基本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①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听说读写都要注意进行综合的训练。②虽说是综合性训练但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训练。1

5.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课标P18)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学语文教学要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这就是直观教学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8)

(1)、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认识课文所描述的事物。

(2)、学习语言文字有它本身的规律,即在听说读写语言实践中学习。

(3)、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注意直观性教学。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是辩证的统一。

2、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5)

(1)文道统一(见练习)(2)教师要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两者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

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1、152)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1)、语文知识教学是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P173)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4)、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促进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3)

4、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支配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3)、加强师生互动,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等。(《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5、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5,见练习简答3)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6、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见练习简答4)

(1)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要向课外延伸,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补充。学生在课内中获得知识要在课外中去实战,接受检验。

(2)加强课内教学、扎扎实实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三章 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各学段都有一定的任务(课标P4)。

二、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见练习2)

1、集中识字:我国传统的识字形式。一般是先用一段时间集中识一两千字,再读文章。

2、随课文分散识字(见练习名解1)

3、看图拼音识字(见练习名解5)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见练习名解3)

三、儿童识字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字形教学,儿童错别字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见练习简答1、2)

四、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1 音、形、义结合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运用形声规律识字,变动形旁带一串字。

五、识字的巩固和应用(见练习简答4)

六、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儿童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指应用拼音的能力,分析字形的能力,理解字义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

1、识字能力要在识字的过程中培养

2、按汉字规律教给儿童音形义相结合的识字方法

3、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是指查字典、拼音、汉字构字规律)

4、调动识字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的良好的识字习惯

七、解放后几次编的教材,各年段识字量不同说明了:

(1)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2)各年级都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分散识字难点。

(3)三年级后识字量稍减,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读写上。

八、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

九、识字的质量标准是会读、会讲、会写、会用。

第四章阅读教学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目标的规定体现五个方面(见《语文课程标准》)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

1、阅读教学是个双向的过程: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表达过程,这样一往一返才算阅读完成。(见练习2)

2、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

(1)、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书(见练习选择9)(2)、阅读教学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见练习选择10)(3)、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阅读能力结构

1、阅读能力的核心(见练习填空4):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2、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见练习选择2):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书面语言包括哪些方面:词句、文章结构、表达

4、朗读与默读的优缺点。

四、阅读教学的实践

1、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229)

2、如何设计课堂提问(P266)

3、如何导课(P263)

4、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见练习选择6)

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见练习简答5)

五、阅读指导

1、讲授法(P197)2读书指导法(P205)3练习法(P208)4情境教学法(P221)5从

读到写(见练习名解6)

6小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

(1)、给学生书面材料要求写成文章(2)、根据一些文章进行读写、扩写、改写训练(3)、布置课外阅读,练习写读书笔记(4)、摘录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断(5)、抓住读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7、课外阅读的措施(见练习简答10)

第六章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课标P4)

二、阅读和作文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阅读是为了吸收,作文是为了表达。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见练习填空7)

阅读对作文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1、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2、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

3、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三、名词解释

1、作文教学(见练习名解1)

2、由述到作(见练习名解3)

3、由仿到创(见练习名解2)

四、作文能力

1、作文能力包括哪些方面(见练习选择1)

2、各年段作文训练的形式(见练习填空1、4、6)

3、准确地遣词造句能力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

它的要求是什么(见练习选择3)

五、命题作文

1、命题作文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是:审题立意、选择素材、启发想象、发展思维、言

语训练、协作学习。

2、命题作文的优点: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统一指导和统一讲评。

3、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如何培养。(见练习简答2)

4、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见练习简答4)

5、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①学生修改作文是指自己写自己修改。

②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习书上作者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示范修改;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修改。

③培养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写作文。

6、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写真情实感。

(1)、帮助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作文就是如实写见闻,表达自己的意思。

(2)、进一步丰富生活,做有心人。

(3)、淡化命题(不束缚学生的思路)。

第七章听说训练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九条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各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二、什么叫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P18),为什么把听说训练改成口语交际。

三、为什么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见练习)

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对叶圣陶先生“听说读写宜并重”的理解(见练习)

五、听说能力结构

听话能力结构(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说话能力结构(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应变能力)

六、听说训练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见练习P282)

1、听说训练几种方式:看图说话、观察说话、创设情境说话、讨论等

2、听说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八章学法指导

一、小学语文的学法指导是抓好几个环节,是指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作业和练习指导、系统小结等五个环节。(P226—228)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P224)

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方法的总和,任何学习方法,必定体现特定的程序,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动态的展开。因此,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习的灵活性。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传播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学生为本位。

(2)进行教学检查时,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是怎样得出这一结果的。

(3)指导学生探索自己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外,通常都有特定的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上的根源。教师研究这种特殊根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行查找到错误的具体根源,学生查找的过程和纠正错误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

三、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时如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226)

四、如何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内涵)(P236)

五、如何理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附录—P2)

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估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二、语文课堂评估的目的(课标P18),并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都是必要的。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作全面客观的评价(P317-319)

1、评价指导思想

2、评价内容

3、评论方式与途径

四、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P305)

2、布鲁纳认知目标分类(P306)

3、学生个人学业成绩评定方式(P312)

4、学生集体成绩评定方式(P313)

5、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为什么提倡等级制与评语制结合(P315)

五、什么叫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定、自我反思。(P321)

六、如何评估语文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七、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效果的评估。

第十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

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从宏观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观与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关于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学习的信念、关于自我发展的信念等。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三个方面:

1、关心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2注重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

能力;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1、在知识结构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2)、敏感的尖端信息(3)、语文学科知识与文学修养(4)、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提高教学能力

1、分析教材的能力,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结构。

3、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课堂的组织能力。包括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课堂应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打磨优美

精炼的教学语言。

5、课堂评价能力,包括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处理以及综合评价等。

3、提高研究能力

教师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两个方面:(1)、对自己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2)、对新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

三、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P350)

1、什么是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见练习名解5)

3、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步骤(P355-360)

2、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特点(见练习简答2,《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351-354)

现代汉语(下册)

1、名词和副词(教材27页)

2、副词和形容词(教材26页)

3、动词和形容词(教材18页)

4、连词和介词(教材40页)

5、语气词的连用(教材45页)

二、“的”字的作用。(教材60-67页)

三、多义短语(通过改写消除歧义)(教材68-71页)

四、句类和句型(教材117-122页)

句类:重点掌握疑问句

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的类型

五、修改病句(教材144-156页)

六、标点

七、修辞实例分析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人教版【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人教版【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精选合集)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3、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 )......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1.(C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 集中识字 B. 分散识字 C. 识写分开 D. 注音识字 2.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

    小学语文教学论

    2015年春福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进行多容量、多项目、多功能的评估是( )。 A.......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1904~1906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最早提出“教学合一”主张的人是陶行知. 激励性原则 2、小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体现出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原则、差异性评......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间,在西方,“课程”这一概念是由拉丁语“跑道”转化而来的,与“学习过程”同义。 2、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包含了教育目标、教......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 填空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元结构,其基本构成包含知识教学目标、( )目标、( )目标、情意教学目标和审美教育目标五项。......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金凤区小学语文教学常规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