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2)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2 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师:说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
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新知介绍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含义: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注意关键词:关注……,再现……,剖析……,揭露和批判……)(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的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早期)(2)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两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③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概念:所谓现代主义,实际上指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和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繁盛时期,当时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后来,又出现了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2)主要特征:
①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②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文学家及代表作: 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1)特征:
①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④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2)代表: 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2)代表人物及作品:
课后小结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第二篇:22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②情景再现:; ③历史比较:。(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文学的繁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1819年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那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师:说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
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含义: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
作者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雨果 法国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雪莱 英国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海涅 德意志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描写了当时德国的现实,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同时作者又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热望和追求。【作者简介】
雨果:维克多•雨果(l802.2.26~1885.5.2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1885年,雨果逝世。200万巴黎人民上街,参与伟大诗人雨果盛况空前的国葬。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雪莱:(1792年~1822年),8岁时开始尝试写作诗歌,12岁那年进入伊顿公学,18岁时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1811年,雪莱与十六岁的少女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妹妹的同学)仅见了几次面,然后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1816年五月,携玛丽再度同游欧洲,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海涅:(1797-1856)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1820年又来到哥廷根大学,182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821至1830年期间,海涅曾到德国各地和波兰、英国、意大利旅行。182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次年又出版“悲剧—抒情插曲”。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诗汇集在一起出版,题名“歌集”,引起轰动,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在世界诗坛上,海涅的成就和影响足以与英国的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媲美。他的多半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诗,由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国大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多达三千首以上,其数量甚至超过了被他和拜伦尊为“诗坛君王”的歌德,堪称世界第一。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注意关键词:关注„„,再现„„,剖析„„,揭露和批判„„)(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5.20-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巴尔扎克有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说在椅子上坐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法国一位传记作家介绍时说:“每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启示我们: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写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是难以做到的。
狄更斯:(1812~1870),11岁时在一家皮鞋油作坊当童工。从16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记员。1832年他又当了报社的采访记者。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846年,他创办进步报刊《每日新闻》,并担任主编。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写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这位英国文坛上的“天之骄子” 在赶写他的最后一部小说《爱德温•德鲁德之谜》时,患脑溢血去世。狄更斯在死前的遗嘱中写道:“„„我绝对要求把我的丧事办得朴素、简洁。不要张扬。不要在报上发讣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阁下’之类的字眼。恳请我的朋友们不要为我建造纪念碑、撰写悼念文章。我的书会让人们记得我的--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政府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仅37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他写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大师,作家。出生在贫民区,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易卜生:1828年3月出生于挪威南部小城斯基恩,78岁时在奥斯陆逝世。后来家道中落,16岁时当了药店学徒。他1848年开始写作诗歌和剧本,第一个剧本是三幕诗剧《凯替莱恩》;1851年开始职业戏剧家的生涯。1864年,易卜生离开祖国,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侨居20余年。他一生共写过26个剧本和许多诗篇。易卜生创作了一批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作中最有光彩的亮点,重要剧作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他的剧作对现代戏剧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故而被称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马克•吐温:(1835—1910)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是笔名,他原名是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父亲是一名乡村律师,家中生活拮据。12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自谋生计,先后当过报童、印刷所学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创作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26岁时,他当上了记者,并采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幽默与讽刺结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竞选州长》、《高尔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讽刺性加强,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后期作品则由幽默讽刺转到愤怒的揭发、谴责、甚至有悲观的情绪,主要作品有《游记》、《给范斯顿将军辩护》等。
小结: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发生在19世纪,当时,正是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之中。19世纪的文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第三,以上所介绍的所有著名作家,他们都热爱祖国,热爱人类,都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去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21世纪的青年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的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早期)【作家简介】 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剧作家,评论家。中学毕业后在地产公司当小职员。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他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第一部剧作,是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如何靠经营贫民窟房产重利盘剥的《鳏夫的房产》。2年后写出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则是对资本主义另一条生财之道的鞭挞和剖析。但突出的成绩就是戏剧,一生64个创作春秋(1885~1949)共写了50多个剧本、5部小说和许多其他著作,堪称是一位高产作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有:《凯撒和克里奥帕特拉》、《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圣女贞德》和《苹果车》等。《圣女贞德》为他赢得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当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降临在他的头上的时候,他非常幽默地说了一句话:“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在这里值得写上一笔的是,肖对于那张金额为6,500英镑的诺贝尔文学奖支票和奖状的处理。当肖接到瑞典文学院以“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励性的幽默常常蕴含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的评价而获得1925大奖的通知时,肖表示出一种冷漠的态度。结果,肖最终领了那张奖状,并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但他没有接受那笔钱——他将这6,500英镑的奖金用来建立了一个英瑞文化基金会,以奖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们。肖此举,获得了众多文坛有识之士的齐声喝采。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圣劳伦斯的乡间别墅因病去世,享年94岁。他的墓志铭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却体现了萧伯纳幽默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20世纪初,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30年代,罗曼•罗兰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他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44年12月30日,曾为祖国和世界的美好未来而不断探索和奋斗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与世长辞。(2)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两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③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概念:所谓现代主义,实际上指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和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繁盛时期,当时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后来,又出现了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2)主要特征:
①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②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文学家及代表作: 【作家简介】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游泳、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1917年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1918年入伍参军参加“一战”,开始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有一次在前线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时,遭到奥地利炮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个星期。也就是这次弹伤折磨他后半生,1961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1961年7月2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对“迷惘的一代”的反映。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30年代的政治积极性。创作中的西班牙题材。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思想内容。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小说中的“硬汉子”精神。小说的象征手法。海明威的晚年。他的创作风格可用冰山原理概括。在海明威生前,他曾获得以下奖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银制勇敢勋章(medaglia d'argento);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非官方的军事通讯记者而在1947年获得铜星勋章(Bronze Star Medal);1953年凭《老人与海》获得普立兹奖;1953年凭《老人与海》及一生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贝克特:(1906年——1989年),爱尔兰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69年)。他兼用法语和英语写作,他之所以成名或许主要在于剧本,特别是《等待戈多》(1952年)。就读于三一学院,师从拉德莫斯-布朗攻读现代语言。1928年至1930年,贝克特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语言讲师。贝克特的文学生涯始于两部非小说作品和几首诗歌,而最终则以小说和戏剧创作著称。1928年至1930年在巴黎逗留期间,贝克特为乔伊斯尚未定名的作品《为芬尼根守灵》的系列评论撰写了一篇论文。文章标题相当古怪:《但丁„布鲁诺•维柯 乔伊斯》(其中的圆点代表作家之间间隔的世纪数)。贝克特于1946年开始创作第一部法语小说《梅西埃与卡米埃》(1970年),翌年开始创作第一部戏剧《埃留提里乌斯信徒》。在随后十年当中,他出版了三部曲巨著《马洛伊》、《马洛纳正在死去》和《无名的人》,他的剧本《等待戈多》和《结局》(1956年)也得到出版、翻译和公演,而且他还自己动手把这些作品译成了英语。这些作品奠定了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合作探究】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1)特征:
①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④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2)代表: 【作家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5年革命前夕,创作转向了戏剧,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被巧妙地谋杀在医院里,并安排给高尔基治疗的3名医生背上黑锅做了替罪羊。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摸索着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着,等到妻子下班回到家,他已写了好几页,于是他让妻子把他写的重抄一遍。由于他每天只能躺着、摸着写,有时写得一行重复一行,要辨认出他写的东西就十分困难,因而抄写速度非常慢。为了加快速度,他将硬纸板割成带有一条条漏孔格子的夹子,写的时候,将稿纸放进夹子里,就能顺着格子写出整齐、清晰的字句来了。这样写一段时间后,奥斯特洛夫斯基病得连手也不能握笔写字了,他只好每天等妻子下班后,由他口述,妻子笔录。这样,经过他多年的坚忍不拔的努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完成了。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2)代表人物及作品:
课堂小结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另外,从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提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印度的泰戈尔(1913年)、法国的罗曼·罗兰(1915年)、爱尔兰的萧伯纳(1925年)、美国的海明威(1954年)、爱尔兰的贝克特(1969年)、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1982年)、尼日利亚的索卡因(1986年)等。】
课后习题 ⊙【学思之窗】
这段名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提示: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这段名言曾经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它告诉我们人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才会不虚此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这道题时,一方面帮助他们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不同,更重要是以此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本课测评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各举一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答案提示:流派: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揭露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精神危机。
作家及其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和贝克特《等待戈多》。
⊙学习延伸
阅读材料,结合你所了解的历史事实,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答案提示:19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领域盛行。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20世纪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在西方世界,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惘,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领域。在苏联,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人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朝气蓬勃,于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这一期间苏联文学的主要特点。
板书 文学的繁荣
第三篇:文学的繁荣--教案
22.文学的繁荣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材料分析法、列举法、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难点 1、19世纪以来欧美主要文学流派及成就
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导课
投影展示世界名著的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新课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一)定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
(二)背景
通过阅读三则材料,让学生提取其中关键信息,归纳总结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材料一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材料三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德国作家席勒
带领学生总结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不已;
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三)特点
结合《西风颂》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四)代表作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拜伦:《唐璜》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五)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 由和理想而斗争。
二、现实主义文学
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定义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
(二)背景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提取其中关键信息,归纳总结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材料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①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②
归纳总结背景: 1、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
(三)特点
结合《欧也妮·葛朗台》归纳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四)代表作
罗列代表作,教师提出作家,让学生回答作品名字。
(五)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启迪人们为 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
三、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中期以后)
(一)定义
现代主义文学
(二)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三)特点
结合材料归纳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材料: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学„„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在艺术手法方面,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鲜明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欢使用隐晦难懂的象征性语言。──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归纳总结特点
1.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集中表现自我; 2.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3.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四)代表作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四、苏联文学
(一)背景
1.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2.社会主义建设使苏联社会取得巨大变革
(二)代表作
高尔基:《母亲》(奠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影响
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巨大变革。
五、亚非拉美文学
(一)背景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二)特点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代表作
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尼日利亚:索卡因《解释者》
所有内容讲授完后,再次带领大家回顾知识结构 以五道选择题来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第四篇: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教案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
【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1)盛行时间:
(2)背景:
a欧洲的革命和战争频仍,政治黑暗。
b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
”深感失望。
2.特点:
a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发掘人类的____世界;通过
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b在创造风格上,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代表作
国家
作家
作品
特点
法国
《
》
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英国
《
》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德国
《
》
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2、现实主义文学
(1)盛行时间:
(2)背景:
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也日趋尖锐
(3)特点
a关注,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b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对现存社会秩序进行。
3.代表作
国家
作家
作品
特点
法国
《
》
堪称资本主义的“
”
英国
《
》
描述英国下层社会生活
俄国
普希金
《
》
无
列夫·托尔斯泰
《
》
无
丹麦
安徒生童话
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
《
》
“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
美国
百万英镑
批判种族歧视,痛斥资本主义金钱至上
(20世纪早期)
英国
《
》
无
法国
《
》
无
3、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影响。
(2)特点:强调集中表现
;手法怪诞;故事背景
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美国作家海明威的《_________》;爱尔兰剧作家______的《等待戈多》。
二、苏联文学
1.背景:的伟大胜利,苏联
迅速发展
2.状况:20
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3.代表作:高尔基的小说《_____》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______
__________》Zxxm]
三、亚非拉文学
1、特点:反映了
精神。
国别
作家
作品
印度
(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戈拉》
中国
《呐喊》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尼日利亚
《解释者》
【问题探究】
【探究一】
1、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们一方面对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又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格不入,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陷迷途,他们的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2、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文学和社会的关系角度,用一句话概括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亚非拉文学
【探究二】东西方文学的交流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
: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2)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探究三】苏联文学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回答:(1)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2)
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课堂小结】
必修3第22课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探究三:
(1)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
第二种说法更合理;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的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探究四:
(1)态度: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启发:勇于担当;为全人类服务等。
(2)差别:西方:空虚、迷惘、痛苦;
苏联: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五篇:美国文学教案2
Section 2 Summit of Romanticism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I.Background: four sources
1.Unitarianism
(1)Fatherhood of God
(2)Brotherhood of men
(3)Leadership of Jesus
(4)Salvation by character(perfection of one’s character)
(5)Continued progress of mankind
(6)Divinity of mankind
(7)Depravity of mankind
2.Romantic Idealism
Center of the world is spirit, absolute spirit(Kant)
3.Oriental mysticism
Center of the world is “oversoul”
4.Puritanism
Eloquent expression in transcendentalism
II.Appearance
1836, “Nature” by Emerson
III.Features
1.spirit/oversoul
2.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sm
3.nature – symbol of spirit/God
garment of the oversoul
4.focus in intuition(irrationalism and subconsciousness)
IV.Influence
1.It served as an ethical guide to life for a young nation and brought about the idea that human can be perfected by nature.It stressed religious tolerance, called to throw off shackles of customs and traditions and go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and distinctly American culture.2.It advocated idealism that was great needed in a rapidly expanded economy where opportunity often became opportunism, and the desire to “get on” obscured the moral necessity for rising to spiritual height.3.It helped to create the first American renaissance –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period in American literature.V.RalphWaldo Emerson
1.life
2.works
(1)Nature
(2)Two essays: The American Scholar, The Poet
3.point of view
(1)One major element of his philosophy is his firm belief in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oversoul”.(2)He regards nature as the purest, and the most sanctifying moral
influence on man, and advocated a direct intuition of a spiritual and immanent God in nature.(3)If man depends upon himself, cultivates himself and brings out the divine in himself, he can hope to become better and even perfect.This is what Emerson means by “the infinitude of man”.(4)Everyone should understand that he makes himself by making his world, and that he makes the world by making himself.4.aesthetic ideas
(1)He is a complete man, an eternal man.(2)True poetry and true art should ennoble.(3)The poet should express his thought in symbols.(4)As to theme, Emerson called upon American authors to celebrate America which was to him a lone poem in itself.5.his influence
VI.Henry David Thoreau
1.life
2.works
(1)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
(2)Walden
(3)A Plea for John Brown(an essay)
3.point of view
(1)He did not like the way a materialistic America was developing and was vehemently outspoken on the point.(2)He hated the human injustice as represented by the slavery system.(3)Like Emerson, but more than him, Thoreau saw nature as a genuine restorative, healthy influence on man’s spiritual well-being.(4)He has faith in the inner virtue and inward, spiritual grace of man.(5)He was very critical of modern civilization.(6)“Simplicity…simplify!”
(7)He was sorely disgusted with “the inundations of the dirty institutions of men’s odd-fellow society”.(8)He has calm trust in the future and his ardent belief in a new generation of men.Section 3 Late Romanticism
I.Nathaniel Hawthorne
1.life
2.works
(1)Two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Twice-told Tales, Mosses from and Old Manse
(2)The Scarlet Letter
(3)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4)The Marble Faun
3.point of view
(1)Evil is at the core of human life, “that blackness in Hawthorne”
(2)Whenever there is sin, there is punishment.Sin or evil can be pass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causality).(3)He is of the opinion that evil educates.(4)He has disgust in science.4.aesthetic ideas
(1)He took a great interest in history and antiquity.To him these furnish the soil on which his mind grows to fruition.(2)He was convinced that romance was the predestined form of American narrative.To tell the truth and satirize and yet not to offend: That was what Hawthorne had in mind to achieve.5.style – typical romantic writer
(1)the use of symbols
(2)revelation of characters’ psychology
(3)the use of supernatural mixed with the actual
(4)his stories are parable(parable inform)– to teach a lesson
(5)use of ambiguity to keep the reader in the world of uncertainty – multiple point of view
II.Herman Melville
1.life
2.works
(1)Typee
(2)Omio
(3)Mardi
(4)Redburn
(5)White Jacket
(6)Moby Dick
(7)Pierre
(8)Billy Budd
3.point of view
(1)He never seems able to say an affirmative yes to life: His is the attitude of “Everlasting Nay”(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2)One of the major themes of his is alienation(far away from each other).Other themes: loneliness, suicidal individualism(individualism causing disaster and death), rejection and quest, confrontation of innocence and evil, doubts over the comforting 19c idea of progress
4.style
(1)Like Hawthorne, Melville manage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ambiguity through employing the technique of multiple view of his narratives.(2)He tends to write periodic chapters.(3)His rich rhythmical prose and his poetic power have been profusely commented upon and praised.(4)His works are symbolic and metaphorical.(5)He includes many non-narrative chapters of factual background or description of what goes on board the ship or on the route(Moby Dick)